TW202340716A - 電化學電池裝置及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化學電池裝置及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40716A TW202340716A TW111130505A TW111130505A TW202340716A TW 202340716 A TW202340716 A TW 202340716A TW 111130505 A TW111130505 A TW 111130505A TW 111130505 A TW111130505 A TW 111130505A TW 202340716 A TW202340716 A TW 20234071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auxiliary
- working
- working electrode
- disk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1
- HKZLPVFGJNLROG-UHFFFAOYSA-M silver mon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Ag+] HKZLPVFGJNLROG-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2
- 229910021607 Silver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840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72 biological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7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6722 reduc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7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6479 redox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32 voltam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491 ana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742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YFTHZRPMJXBUME-UHFFFAOYSA-N triprop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N(CCC)CCC YFTHZRPMJXBU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9256 formaldehy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534 inc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hydroxy(oxo)manganese;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O[Mn]=O.O[Mn]=O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NDVLTYZPCACLMA-UHFFFAOYSA-N silv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Ag+].[Ag+] NDVLTYZPCACL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1 tempera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04035 Cryptotaenia japon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108010090804 Streptavid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000007641 Trefoil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5724 Trifolium praten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54 titration curv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Biot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N[C@@H]2[C@H](CCCCC(=O)O)SC[C@@H]21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721 carbo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41 iri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iri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r]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77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870 specific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085 tes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20004711 Nucleic Acid Prob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56 biochemical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922 gold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18 immuno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480 nicke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53 nucleic acid pro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MUMZUERVLWJKNR-UHFFFAOYSA-N oxo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O MUMZUERVLWJKN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3446 platin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923 silv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075 voltamm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88 bifun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60002685 biot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958 biot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616 bio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DHCWLIOIJZJFJE-UHFFFAOYSA-L dichlororuthenium Chemical compound Cl[Ru]Cl DHCWLIOIJZJFJE-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20004707 nucleic acid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39446 nucleic acid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7523 nucleic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170 patholo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55 preserva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4196 processed proteins & peptid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765 processed proteins & peptid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59 protein binding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CHEANNSDVJOIBS-MHZLTWQESA-N (3s)-3-cyclopropyl-3-[3-[[3-(5,5-dimethylcyclopenten-1-yl)-4-(2-fluoro-5-methoxyphenyl)phenyl]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F)C(C=2C(=CC(COC=3C=C(C=CC=3)[C@@H](CC(O)=O)C3CC3)=CC=2)C=2C(CCC=2)(C)C)=C1 CHEANNSDVJOIBS-MHZLTWQE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288 Glyco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3886 Glyco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771 Gold(I)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O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895 Lipo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1030 Lipo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316 Oxidoreduct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854 Oxidoreduct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19535 Phosphoprotein Phosphat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Ruthenium Chemical compound [Ru]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413 amino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96 blank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1 block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53 buffer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20 carbohydr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33 carbohydr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22 carbo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57 chemical reactions by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9 coul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4 cyclic voltam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556 horm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88597 hormo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30 hygroscop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632 lip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WYHZTIRURJOHG-UHFFFAOYSA-N lumi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NNC(=O)C2=C1C(N)=CC=C2 HWYHZTIRURJO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902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74 pH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2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508 polar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7 ruth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HKKSKOHRFHHIN-MRVPVSSYSA-N 1-[[2-[(1R)-1-aminoethyl]-4-chlorophenyl]methyl]-2-sulfanylidene-5H-pyrrolo[3,2-d]pyrimidin-4-one Chemical compound N[C@H](C)C1=C(CN2C(NC(C3=C2C=CN3)=O)=S)C=CC(=C1)Cl BHKKSKOHRFHHIN-MRVPVSS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876 Aca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1008 Avid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ROFVEXUMMXZLPA-UHFFFAOYSA-N Bipyridyl Chemical group N1=CC=CC=C1C1=CC=CC=N1 ROFVEXUMMXZLP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088194 Dehydrogen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DRSFVGQMPYTGJY-GNSLJVCWSA-N Deprodone propi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O)C=C[C@]2(C)[C@@H]2[C@@H]1[C@@H]1CC[C@@](C(C)=O)(OC(=O)CC)[C@@]1(C)C[C@@H]2O DRSFVGQMPYTGJY-GNSLJVC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PJOZZSIXXJYBT-UHFFFAOYSA-N Fens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Cl)=CC=C1OS(=O)(=O)C1=CC=CC=C1 SPJOZZSIXXJYB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31186 Glycoside Hydrol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5744 Glycoside Hydrol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4343 Integr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1833 Integr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856 Lect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1090 Lect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3960 Lig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364 Lig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60004795 Methyltransf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63270 Nucl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MUBZPKHOEPUJKR-UHFFFAOYSA-N Ox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O)=O MUBZPKHOEPUJK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5804 Peptid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45595 Phosphoprotein Phosphat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097 Phosphoryl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3135 Phosphoryl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29797 Pr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0054 Pr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65 Prot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1253 Protein Kin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7486 Reverse transcriptase/ribonuclease 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7842 Telom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357 Transfer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992 Transfer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60008539 Transglutamin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793 Trifo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83111 Ubiquitin-Protein Lig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696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K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26445 Viroid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13930 alkalo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1014 amino aci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5 background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5717 barbitur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50 cellular struc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38 che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3 chem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05 diagnos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113 dietary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699 differen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3 electro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58 endotox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01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94 fatty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29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65 fatty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7 flex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14 function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2 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germa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Ge]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76 glyca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6 gravure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73 has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12 inhib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84 in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8040 io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23 lec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46 lig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008 lipopolysaccha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7 metab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49 molecular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10 nobl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3 organel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2 os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YQBFIAQOQZEGI-UHFFFAOYSA-N osm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Os] SYQBFIAQOQZEG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91 oxalate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RKICGRDRMAZLK-UHFFFAOYSA-L peroxydi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O-]S(=O)(=O)OOS([O-])(=O)=O JRKICGRDRMAZLK-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77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46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4 polypept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82 polysaccha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7 polysaccha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13 potenti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35 preserv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60006633 protein kin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978 protei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32 seda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5723 sedative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431 stero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SKRWFPLZQAAQSU-UHFFFAOYSA-N stibanylidyne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Sn].[Sb] SKRWFPLZQAAQS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0346 suga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8163 suga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512 tertiary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48 ti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3601 transglutamin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2 vitam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594 vitam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03231 vitam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43 vitam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7—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measuring systems or cells, each measuring a different parameter, whe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may be either used independently, the systems or cells being physically associated, or combined to produce a value for a further parame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2—Test elements therefor, i.e. disposable laminated substrates with electrodes, reagent and channe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3—Devices therefor, e.g. test element readers, circuitr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5—Sensing specific biomolecules, e.g. nucleic acid strands, based on an electrode surface reaction
- G01N27/3277—Sensing specific biomolecules, e.g. nucleic acid strands, based on an electrode surface reaction being a redox reaction, e.g. detection by cyclic voltammetr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9—Systems involv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urrent at a single specific value, or small range of values, of applied voltage for producing selective measurement of one or more particular ionic spec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nufactur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01L2300/0645—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9—Multi-well plates; Microtitration pl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電化學電池及其生產方法。特定言之,提供包括多電極孔之多孔分析盤。這些多電極孔含有彼此電隔離之多個電極,從而允許以任何適合之組合對各種孔之各種電極進行定址。
Description
本文之實施例係關於在化學、生物化學以及生物分析及分析之效能中採用電化學電池之系統、裝置及方法,及其製造方法。
分析為用於定性地評估或定量地量測目標實體(例如,分析物)之存在、量或功能活性的化學、實驗室醫學、藥理學、環境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中之研究(分析)過程。分析系統可使用電化學特性及程序來定性及定量地分析目標實體。舉例而言,分析系統可藉由以下來評定目標實體:量測由電化學製程產生之含有目標實體的樣品區域中之電位、電流及/或亮度;以及對經量測資料執行各種分析過程(例如,電位測定法、庫侖法(coulometry)、伏安法、光學分析等)。
利用電化學特性及過程之分析系統可包括樣品區域(例如,孔、多孔盤中之孔等),其具有一或多個電極(例如,工作電極、相對電極及參考電極)以用於發起及控制電化學製程及用於量測所得資料。視電極之設計及配置而定,分析系統可分類為所參考及未提及系統。舉例而言,工作電極為分析系統中正發生所關注反應之電極。工作電極與相對電極結合使用以建立樣品區域中之電位差、電流及/或電場。電位差可在工作及相對電極處之界面電位之間分離。在未提及系統中,施加至工作電極之界面電位(驅動電極處之反應的力)不受控制或並不為已知的。在所提及系統中,樣品區域包括參考電極,其與工作及相對電極分隔開。參考電極具有已知電位(例如,減小電位),其可在樣品區域中產生反應期間經參考。
此等分析系統之一個實例為電化學發光(ECL)免疫分析。ECL免疫分析涉及使用ECL標記之過程,這些ECL標記設計成在電化學刺激時發射光。在電壓施加至電極時發生光產生,該電極位於在測試下固持材料的樣品區域中。電壓觸發循環氧化及還原反應,其引起光產生及發射。在ECL中,負責ECL之電化學反應藉由在工作與相對電極之間施加電位差來驅動。
當前,經參考及未經參考分析系統兩者在對目標實體之量測及分析中具有缺點。對於未經參考分析系統,界面電位之未知性質導致電化學過程缺乏控制,此可進一步受到分析系統之設計的影響。舉例而言,對於ECL免疫分析,在工作電極處施加之界面電位可能受電極面積(工作及/或相對)、溶液之組合物及電極之任何表面處理(例如,電漿處理)影響。先前已藉由選擇自ECL產生起始之前至ECL產生結束之後逐漸增加電位差來解決此控制缺乏。對於經參考系統,雖然可能已知且可控制電位,但添加參考電極增加分析系統之成本、複雜性、大小等。此外,歸因於需要容納額外電極,因此添加參考電極可能限制樣品區域中之工作及/或相對電極之設計及置放。另外,經參考及未經參考分析系統兩者可歸因於操作系統所需的電壓訊號而具有緩慢讀取時間。歸因於製造相對及參考電極兩者,參考系統可具有較高成本。
現有系統之其他困難包括缺乏關於電極可定址能力之靈活性。當前系統缺乏個別地且彼此獨立地定址電極及電極區之能力。此缺乏限制操作員在分析及實驗設計中之能力。
習知分析系統、裝置及儀器存在此等及其他缺點。因此,需要提供經參考系統之可控制電位,同時降低因參考電極而導致之成本、複雜性及大小的系統、裝置及方法。另外,需要提供電極可定址能力之較大靈活性的系統、裝置及方法。此等缺點由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解決。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包括用於包括輔助電極設計之電化學電池的系統、裝置及方法,以及包括電化學電池之電化學分析設備及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一種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電化學電池,該電化學電池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區,其安置於該電池之表面上且於該表面上限定圖案;及安置於該表面上之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且與該輔助電極電隔離。
實施例包括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各孔由孔區域界定;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分組,其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以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及電極觸點分組,其在對應於該電極分組的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使用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多孔分析盤包括: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分組,其在該孔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該方法包括: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維持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且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製備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基板中形成複數個洞;將第一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一側上,該第一導電層填充該複數個洞,以形成複數個通孔;將第二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該第二導電層覆蓋該第一導電層以形成複數個電極觸點;將第三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二側上,該第三導電層形成複數個電跡線,該複數個電跡線將該複數個通孔連接至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將第四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四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將覆蓋該第三導電層之第五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將第六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六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將絕緣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絕緣層暴露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且將該基板之該第二側的其餘部分絕緣;且使該基板黏著至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各孔由孔區域界定。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電化學電池,該電化學電池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區,其安置於該電池之表面上且於該表面上限定圖案;及安置於該表面上之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且與該輔助電極電隔離。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電連接器,其經配置以提供多孔分析盤與分析儀器之間的介面,該電連接器包括: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多孔分析盤之底表面上的工作電極觸點之圖案配置;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該多孔分析盤之該底表面上的輔助電極觸點的圖案配置;及複數個電路,其經配置以將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連接至該分析儀器。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使用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多孔分析盤包括: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定向中性圖案在多孔分析盤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與輔助電極電連通的輔助電極觸點及與複數個工作電極電連通的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該方法包括:將該多孔分析盤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之儀器中,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且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
另一實施例包括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在該頂表面上圖案化之電極分組;及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對應於該電極分組之定向中性圖案在該底表面上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的輔助電極觸點。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在2021年8月13日申請及標題為「電化學電池裝置及製備方法」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33,167號的優先權,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現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以下實施方式在本質上僅為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或其應用及用途。此外,並不意欲受到前述技術領域、先前技術、發明內容或以下實施方式中存在的任何明確或暗示之理論之束縛。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係關於包括輔助電極設計之電化學電池,以及包括電化學電池之電化學分析設備及裝置。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設計成包括提供穩定界面電位之氧化還原對(例如,Ag-AgCl)。儘管在整個本發明中,可在不同位置提及電極之特定材料及組合物,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可採用任何適合之電極材料或組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摻雜材料、化合物等以產生氧化還原對,但亦涵蓋產生氧化還原對之其他方式。具有限定穩定界面電位之還原氧化對的輔助電極允許輔助電極充當雙功能電極。亦即,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同時操作為相對電極及參考電極。由於輔助電極操作為雙功能電極,故電化學電池中由輔助電極佔據之空間減小,且藉此允許電化學電池中包括工作電極區之額外配置及數目。
在實施例中,在電化學分析過程期間,例如ECL過程,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亦改進電化學分析設備及裝置之讀取時間。雖然習知未經參考ECL系統中通常採用穿過提供最大ECL的電壓以提供對輔助電極處之電位變化的容限之緩慢電壓勻變,但使用本發明之輔助電極,諸如包括氧化還原對之輔助電極,提供對此電位之改進控制,且能夠使用更有效且更快之波形,諸如短電壓脈衝或快速電壓勻變。
圖1A說明根據此處實施例之電化學電池100之實例。如圖1A中所繪示,電化學電池100限定工作空間101,其中電能用以引起一或多個化學反應。在工作空間(或樣品區域)101內,電化學電池100可包括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與離子介質103接觸。電化學電池100可經由還原氧化(氧化還原)反應操作,這些還原氧化反應由經由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引入電能而引起。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介質103可包括電解質溶液,諸如水或其中溶解離子之其他溶劑,諸如鹽。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離子介質103或工作電極102之表面可包括在氧化還原反應期間產生及發射光子之發光物種。在電化學電池100之操作期間,外部電壓可施加至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以引起在此等電極處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如本文所描述,在處於使用中時,輔助電極將具有可由在電極處發生之氧化還原反應限定值電極電位。根據某些非限制性實施例,可藉由以下來限定電位:(i)受限於電極之表面之還原氧化(氧化還原)對,或(ii)溶液中之還原氧化(氧化還原)對。如本文所描述,氧化還原對包括經由氧化還原反應相互轉化之一對元素、化學物質或化合物,例如作為電子供體之一種元素、化學物質或化合物以及作為電子受體之一種元素、化學物質或化合物。具有限定穩定界面電位之還原氧化對之輔助電極可充當雙功能電極。亦即,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藉由提供高電流(三個電極系統中之相對電極之功能)同時提供限定及控制工作電極處之電位的能力(三個電極系統中之參考電極之功能)來提供與三個電極電化學系統中之相對及參考電極兩者相關聯的功能性。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藉由在氧化還原反應期間為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提供電位差來操作為相對電極,這些氧化還原反應發生在電化學電池100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位於該電化學電池中。基於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化學結構及組合物,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亦可操作為參考電極以用於確定與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之電位差。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由具有准許輔助電極102充當參考電極之化學組合物的元素及合金之化學混合物形成。化學混合物(例如,輔助電極之化學組合物中之元素與合金之比)可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或氧化期間提供穩定界面電位,使得在電化學電池100中發生之還原氧化反應期間產生可定量之電荷量。雖然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反應可稱為還原或氧化反應,但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電極可視所施加之電壓而定而支持還原及氧化反應兩者。還原或氧化反應之特定描述並不將電極之功能性限制於特定反應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可包括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期間提供穩定界面電位之氧化劑,且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之量可大於或等於供用於在電化學反應期間發生之電化學電池中之整個還原氧化反應所需的氧化劑之量。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由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期間提供界面電位之化學混合物形成,使得在電化學電池100中發生之還原氧化反應期間產生可定量之電荷量。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包括氧化劑,該氧化劑在電化學電池100之操作期間,例如在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檢定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及分析)期間支持氧化還原反應。
在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大於或等於例如在一或多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期間在電化學電池100中發生之整個氧化還原反應所需的氧化劑之量。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中之足夠量之化學混合物在對於初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之氧化還原反應發生之後將仍然保持,因此允許一或多個額外氧化還原反應在後續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期間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係至少部分基於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之暴露表面面積(亦稱為面積的表面面積)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之比。如本文所描述,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亦稱為面積的表面面積)係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暴露於離子介質103的二維(2D)截面面積。亦即,如圖1B中所繪示,輔助電極102可以三維(3D)形狀形成,該三維形狀在Z方向上自電化學電池100之底表面延伸。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可對應於在X-Y平面中截取之2D截面面積。在實施例中,2D截面面積可在輔助電極102之任何點處截取,例如在與底表面120之界面處截取。雖然圖1B繪示輔助電極102為規則形狀之圓柱形,但輔助電極102可具有規則或不規則之任何形狀。同樣地,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暴露表面面積係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區104之暴露於離子介質103的2D截面面積,例如類似於圖1B中所描述的輔助電極102之2D截面面積。在某些實施例中,面積的表面面積(暴露表面面積)可與真實表面面積不同,其將包括電極之實際表面,考慮到z維度上之任何高度或深度。使用此等實例,面積的表面面積小於或等於真實表面面積。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由包括氧化還原對之化學混合物化學混合物形成,該氧化還原對提供處於或接近氧化還原對之標準還原電位的界面電位。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銀(Ag)與氯化銀(AgCl)之混合物,或其他適合的金屬/金屬鹵化物對。在一些實施例中,由Ag-AgCl之混合物形成的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提供處於或接近Ag-AgCl之標準還原電位(約0.22 V)的界面電位。化學混合物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具有多種金屬氧化態之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錳,或其他金屬/金屬氧化物對,例如銀/氧化銀、鎳/氧化鎳、鋅/氧化鋅、金/氧化金、銅/氧化銅、鉑/氧化鉑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混合物可提供範圍介於約0.1 V至約3.0 V之界面電位。表1列出可包括於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中之化學混合物的氧化還原對之還原電位的實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還原電位之實例為近似值,且可基於化學組合物、溫度、化學混合物中之雜質或其他條件而變化例如+/- 5.0%。
表1 -大約25攝氏度下之還原電位
氧化還原對 | 接近於還原電位(V) |
Ag - AgCl | 0.22 |
Ag - Ag 2O | 1.17 |
Ag - Ag 2O 3 | 1.67 |
Ag - AgO | 1.77 |
Mn - MnO 2 | 1.22 |
Ni - NiO 2 | 1.59 |
Fe - Fe 2O 3 | 0.22 |
Au - AuCl 2 | 1.15 |
Pt - PtCl 6 | 0.73 |
Au - AuCl 4 | 0.93 |
Pt - PtCl 4 | 0.73 |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中之氧化還原對之化學混合物可基於屬於指定範圍內之氧化還原對之莫耳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混合物具有指定範圍內之(例如大約等於或大於1)Ag與AgCl之莫耳比。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維持受控制界面電位,直至參與氧化還原反應之所有一或多個化學部分已氧化或還原為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氧化還原對,其維持-0.15 V至-0.5 V之間的界面電位,同時每mm
2的電極表面面積傳遞大約1.56×10
-5至5.30×10
-4C之電荷。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在氧化還原對之整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經過大約0.5 mA至4.0 mA電流的氧化還原對,以在大約1.4 V至2.6 V範圍內產生ECL。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在整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經過大約2.39 mA之平均電流的氧化還原對,以在大約1.4 V至2.6 V範圍內產生ECL。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氧化還原對中之氧化劑之量大於或等於穿過輔助電極以完全電化學分析所需的電荷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大約3.07×10
-7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每mm
2(1.16×10
-4至1.5×10
-4莫耳/in
2)之暴露表面面積大約1.80×10
-7至2.32×10
-7莫耳之間之氧化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每mm
2(2.39×10
-6莫耳/in
2)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總(或聚合)暴露表面面積至少大約3.7×10
-9莫耳之氧化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包括每mm
2(3.69×10
-6莫耳/in
2)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總(或聚合)暴露表面面積至少大約5.7×10
-9莫耳之氧化劑。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氧化還原對,其中在施加電壓或電位時,氧化還原對中之物種之反應為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處發生之主要氧化還原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施加電位低於減少水或執行水之電解所需的經限定電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小於1%之電流與水之還原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每單位面積(暴露表面面積)之小於1之電流與水之還原相關聯。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備方法(例如,印刷、沈積、微影、蝕刻等)形成。在實施例中,金屬/金屬鹵化物之化學混合物的形式可視製備方法而定。舉例而言,若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經印刷,則化學混合物可呈油墨或糊狀物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額外物質可利用摻雜方法添加至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
工作電極區104可為電極上可發生所關注反應之位置。所關注反應在本質上可為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電學(或此等反應類型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任何組合)。如本文所描述,電極(輔助電極及/或工作電極)可為反應可發生之連續/相連區域,且電極「區」可為電極上發生所關注特定反應之一部分(或全部)。在某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包括整個電極,且在其他實施例中,超過一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在單個電極內及/或上。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可藉由個別工作電極形成。在此實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配置為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之單個電極。在另一實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藉由隔離單個工作電極之部分而形成。在此實例中,單個工作電極可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且工作電極區可藉由使用諸如介電質之絕緣材料來電隔離單個工作電極之區域(「區」)以產生電隔離工作電極區而形成。在任何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由任何類型的導電材料以及導電及絕緣材料之組合形成,這些導電材料諸如金屬、金屬合金、碳化合物、摻雜金屬等。
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由導電材料形成。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可包括金屬,諸如金、銀、鉑、鎳、鋼、銥、銅、鋁,導電合金或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包括經氧化物塗佈之金屬(例如,經氧化鋁塗佈之鋁)。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由基於碳之材料形成,這些基於碳之材料諸如碳、碳黑、石墨碳、碳奈米管、碳原纖維、石墨、碳纖維及其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由導電碳聚合物複合物、分散於基質(例如,碳墨、碳膏、金屬墨水)中之導電粒子及/或導電聚合物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揭示,工作電極區104可由使用碳墨及銀墨之網版印刷製造之碳及銀層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由半導電材料(例如,矽、鍺)或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陽極處理法)等半導電膜形成。
在實施例中,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不同電極設計中(例如,不同大小及/或形狀、不同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數目、電化學電池100內之不同定位及圖案等),以改進藉由含有電化學電池之設備及裝置執行之電化學特性及分析(例如,ECL分析)。圖1C繪示包括多個工作電極區之電化學電池100之電極設計150的一個實例。如圖1C中所繪示,電化學電池100可包括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及單個輔助電極102。下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及圖8A至8D論述電極設計之各種其他實例。
在實施例中,可根據工作電極區104之間的鄰近度及/或工作電極區104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間的鄰近度來限定電化學電池100內之工作電極區104之配置及置放。在一些實施例中,鄰近度可定義為相鄰工作電極區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相對數目。在一些實施例中,鄰近度可定義為工作電極區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間的相對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鄰近度可定義為自工作電極區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至電化學電池100之其他特徵(諸如電化學電池之周邊)之相對距離。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例如各別電化學電池100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各別大小,使得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暴露表面面積之聚合體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之比大於1,但電化學電池100涵蓋其他比(例如,等於或低於或大於1之比)。在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例如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形成於圓形形狀中,該圓形形狀具有基本上限定圓形之表面面積,但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心形(clover)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例如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楔形形狀中,該楔形形狀具有楔形形狀之表面面積,在本文中亦稱為三葉形。亦即,可形成具有兩個相對邊界(其具有不同尺寸)及連接兩個相對邊界之兩個側邊界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舉例而言,兩個相對邊界可包括寬邊界及窄邊界,其中寬邊界具有長於窄邊界之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寬邊界及/或窄邊界可為鈍的,例如在至側邊界之連接處之磨圓的拐角。在一些實施例中,寬邊界及/或窄邊界可為尖銳的,例如在至側邊界之連接處有角度的拐角。在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楔形形狀可通常為梯形,具有磨圓的或有角度的拐角。在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楔形形狀可通常為三角形,其具有扁平化或磨圓的頂點及磨圓的或有角度的拐角。在實施例中,楔形形狀可用以使電化學電池之底表面120處之可用面積最大化。舉例而言,若電化學電池之工作區域101為圓形,則具有楔形形狀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經配置以使得寬邊界鄰近於工作區域101之外部周邊且窄邊界鄰近於工作區域101之中心。
在實施例中,電化學電池100可包括於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設備或裝置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化學電池100可形成分析裝置之孔之一部分,該分析裝置執行諸如ECL免疫分析之電化學分析,如下文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化學電池100可在用於分析裝置或設備中之匣中形成液流電池,例如ECL匣(諸如美國專利第10,184,884號及第10,935,547號中提供之彼等者)、流式細胞儀等。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電化學電池100可用於執行受控氧化還原反應的任何類型之設備或裝置中。
圖2A至圖2C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用於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之分析裝置的包括電化學電池(例如,電化學電池100)之樣品區域(「孔」)200之若干視圖,該電化學電池包括輔助電極設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圖2A至圖2C繪示分析裝置中之孔之一個實例,且可移除圖2A至圖2C中所繪示之現存組件及/或可添加額外組件而不脫離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的範疇。
如作為俯視圖之圖2A中所繪示,多孔盤208 (圖2B中所繪示)之底盤206可包括多個孔200。底盤206可包括形成各孔200之楔形形狀之表面,且可包括安置於多孔盤208之底盤206之表面上及/或內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如作為透視圖之圖2B中所繪示,多孔盤208可包括頂盤210及底盤206。頂盤210可限定自頂盤210之頂表面延伸至底盤206之孔200,其中底盤206形成各孔200之底表面207。在操作中,在跨位於孔200中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及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施加電壓時發生光產生,該孔固持受測試材料。所施加電壓觸發循環氧化及還原反應,其引起光子(光)產生及發射。接著可量測發射光子以分析受測試材料。
視工作電極區104處發生之反應接受抑或供應電子而定,工作電極區104處之反應分別為還原或氧化。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經衍生化或修改,例如以將諸如結合試劑之分析試劑固定化於電極上。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可經修改以附接抗體、抗體之片段、蛋白、酶、酶受質、抑制劑、輔因子、抗原、半抗原、脂蛋白、脂醣(liposaccharides)、細菌、細胞、亞細胞組分、細胞受體、病毒、核酸、抗原、脂質、醣蛋白、碳水化合物、肽、胺基酸、荷爾蒙、蛋白結合配體、藥用試劑及/或其組合。同樣,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可經修飾以連接非生物實體,諸如(但不限於)聚合物、彈性體、凝膠、塗層、ECL標籤、氧化還原活性物質(例如,三丙胺、乙二酸鹽)、無機材料、化學官能基、螯合劑、連接子等。試劑可藉由多種方法固定於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上,這些方法包括被動吸附、特異性結合及/或經由與存在於電極表面上之官能基形成共價鍵。
舉例而言,ECL物種可附著至工作電極區104,其可經誘導以發射ECL用於分析量測,以確定孔200中之流體中的所關注物質之存在。舉例而言,可經誘導以發射ECL (ECL活性物種)之物種已用作ECL標記。ECL標記之實例包括:(i)有機金屬化合物,其中金屬來自例如對腐蝕及氧化具有抗性之貴金屬,包括含有Ru及含有Os的有機金屬化合物,諸如三聯吡啶基釕(RuBpy)部分;及ii)魯米諾(luminol)及相關化合物。在ECL方法中以ECL標記參與之物質在本文中稱為ECL共反應物。常用共反應物包括來自RuBpy之三級胺,諸如三丙胺(TPA)、乙二酸鹽及過硫酸鹽,及來自流明諾(luminol)之ECL的過氧化氫。由ECL標記產生的光可用作診斷程序中之報導訊號。舉例而言,ECL標記可共價偶合至結合劑,諸如抗體或核酸探針;可藉由量測自ECL標記發射之ECL來監測結合相互作用中結合試劑之參與。或者,來自ECL-活性化合物之ECL訊號可指示化學環境。
在實施例中,亦可利用改進用於電化學過程(例如,試劑、ECL物種、標記等)之材料至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之表面的附著(例如,吸附)之材料及/或過程來處理(例如,預處理)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或孔200之其它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或孔200之其他組件)可使用過程(例如,電漿處理)來處理,該過程使得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或孔200之其他組件)之表面呈現親水性特性(在本文中亦稱為「高結合」或「HB」)。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或孔200之其他組件)可未處理或使用一過程來處理,該過程使得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或孔200之其他組件)之表面呈現疏水特性(在本文中亦稱為「標準」或「Std」)。
如作為圖2B之多孔盤208之一部分的側視截面圖之圖2C中所繪示,數個孔200可包括於多孔盤208上,圖2C中展示其中之三個。各孔200可藉由頂盤210形成,該頂盤包括形成電化學電池100之邊界之一或多個側壁212。一或多個側壁212自頂盤210之底表面延伸至頂盤210之頂表面。這些孔200可經調適以容納一或多個流體250,諸如上文所描述之離子介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替代或除一或多個流體250之外,一或多個孔200可經調適以容納氣體及/或固體。在實施例中,頂盤210可利用黏著劑214或其他連接材料或裝置緊固至底盤206。
多孔盤208可包括任何數目之這些孔200。舉例而言,如圖2A及2B中所繪示,多孔盤208可包括96個孔20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多孔盤208可包括以規則或不規則圖案形成之任何數目個孔200,諸如6個孔、24個、384個、1536個等。在其他實施例中,多孔盤208可由單個孔盤或適用於進行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之任何其他設備替換。雖然圖2A至2C中描繪呈圓形配置之孔200(因此形成圓柱形),但亦涵蓋其他形狀,包括卵形、正方形及/或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多邊形。此外,多孔盤108之形狀及配置可呈多種形成,且未必受限於如此等圖中所繪示之矩形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論述,用於多孔盤108中之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可為無孔的(疏水)。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可為多孔電極(例如,碳纖維或原纖維墊、燒結金屬,及沈積於過濾隔膜、紙或其他多孔基板上之金屬膜)。在經配置為多孔電極時,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可採用溶液經由電極之過濾,以便:i)增加至電極表面之質量輸送(例如,增加溶液中之分子至電極表面上之分子之結合的動力學);ii)擷取電極表面上之粒子;及/或iii)自孔移除液體。
在如上文所論述之實施例中,孔200中之輔助電極102中之各者由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期間提供經限定電位的化學混合物形成,使得在孔200中發生之還原氧化反應期間產生可定量之電荷量。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包括支持還原氧化反應之氧化劑,其可在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檢定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及分析)期間使用。在一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大於或等於將穿過輔助電極之電荷之量所需的氧化劑之量,及/或在一或多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期間驅動至少一個孔200中之工作電極處之電化學反應所需的電荷的量。就此而言,輔助電極102中之足夠量之化學混合物在對於初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之氧化還原反應發生之後將仍然保持,因此允許一或多個額外氧化還原反應在後續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期間發生。在另一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至少部分地基於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之暴露表面面積與輔助電極之暴露表面積的比。
在實施例中,孔200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由如上文所論述包括氧化還原對之化學混合物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孔200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由包括銀(Ag)與氯化銀(AgCl)之混合物或其他適合的金屬/金屬鹵化物對的化學混合物形成。化學混合物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具有多種金屬氧化態之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錳,或其他金屬/金屬氧化物對,例如銀/氧化銀、鎳/氧化鎳、鋅/氧化鋅、金/氧化金、銅/氧化銅、鉑/氧化鉑等。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 (及工作電極區104)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製程(例如,列印、沈積、微影、蝕刻等)形成。在實施例中,金屬/金屬鹵化物之化學混合物之形式可取決於製造製程。舉例而言,若印刷輔助電極,則化學混合物可呈油墨或糊狀物形式。
對於某些應用,諸如ECL產生,輔助電極102之各種實施例可經調適以藉由包括足夠高濃度之可存取氧化還原物種來防止電極在ECL量測期間極化。輔助電極102可藉由使用具有Ag與AgCl之經限定比的Ag/AgCl化學混合物(例如,墨水、膏狀物等)在多孔盤208上印刷輔助電極102而形成。在一實施例中,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之量至少部分地基於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Ag與AgCl的比。在一實施例中,具有Ag及AgCl之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包括大約50%或更少之AgCl,例如34%、10%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200中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在孔200中每mm
2之總工作電極面積至少大約3.7×10
-9莫耳之氧化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200中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在孔中每mm
2之總工作電極面積至少大約5.7×10
-9莫耳之氧化劑。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不同電極設計中(例如,不同大小及/或形狀、不同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數目、孔內之不同定位及圖案等),以改進藉由包括孔200中之一或多者之分析裝置執行的電化學分析(例如,ECL分析),下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及圖8A至8D論述其實例。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例如各別孔200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各別大小,使得工作電極區104之暴露表面面積之聚合與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之比大於1,但亦涵蓋其他比(例如,等於或低於或大於1之比)。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例如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形成於圓形形狀中,該圓形形狀具有基本上限定圓形之表面面積,但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心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例如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具有楔形形狀之表面面積的楔形形狀中,其中楔形形狀之表面面積之鄰近於孔200之側壁的第一側或端部大於楔形形狀之表面面積之鄰近於孔200之中心的第二側或端部。在其他實施例中,楔形形狀之表面面積之第二側或端部大於楔形形狀之表面之第一側或端部。舉例而言,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使可供用於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之空間最大化的圖案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形成具有楔形形狀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其中兩個相對邊界具有不同尺寸,且兩個側邊界連接兩個相對邊界。舉例而言,兩個相對邊界可包括寬邊界及窄邊界,其中寬邊界具有長於窄邊界之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寬邊界及/或窄邊界可為鈍的,例如在至側邊界之連接處之磨圓的拐角。在一些實施例中,寬邊界及/或窄邊界可為尖銳的,例如在至側邊界之連接處有角度的拐角。在實施例中,楔形形狀可用以使電化學電池之底表面120處之可用面積最大化。舉例而言,若電化學電池之工作區域101為圓形,則具有楔形形狀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經配置以使得寬邊界鄰近於工作區域101之外部周邊且窄邊界鄰近於工作區域101之中心。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根據不同定位配置或圖案形成於孔200之底部中。不同定位配置或圖案可改進藉由包括孔200中之一或多者之分析裝置執行的電化學分析(例如,ECL分析),下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及圖8A至8D論述其實例。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根據所要幾何圖案而定位於孔內。舉例而言,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使工作電極區104之總數目當中針對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彼此相鄰的工作電極區104的數目最小化的圖案中。此可允許更多工作電極區定位成鄰近於輔助電極102。舉例而言,如圖3A至3F中所繪示及下文詳細描述,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使彼此相鄰之工作電極區104的數目最小化之圓形或半圓形形狀中。
在另一實例中,如圖3A至3F中所繪示,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一圖案中,在該圖案中,彼此相鄰之工作電極區104之數目不大於二。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鄰近於孔(例如,側壁212)之參數的圓形或半圓形圖案中,使得至多兩個工作電極區104相鄰。在此實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形成不完整圓形,使得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僅具有一個鄰近或相鄰工作電極區104。在另一實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圖案中,在該圖案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至少一者鄰近於工作電極區104之總數目當中之三個或更多個其他工作電極區104。舉例而言,如下文詳細描述之圖5A至5C中所繪示,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星形形狀圖案中,其中鄰近之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數目視星形形狀圖案中之點的數目而定。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圖案中,在該圖案中,圖案經配置以改進物質至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之質量輸送。舉例而言,在軌道式或旋轉搖動或混合期間,物質至孔200之中心處之區的質量輸送可相較於遠離中心之區而相對緩慢,且圖案可經配置以藉由最小化或消除安置於孔200之中心處之工作電極區104的數目而改進質量輸送。亦即,在操作期間,孔200可經歷軌道運動或「搖動」,以便混合或組合孔200內含有的流體。軌道運動可引起孔200內發生渦流,例如導致接近孔200之側壁212 (周邊)的更多液體及更快液體運動。舉例而言,如下文詳細描述之圖2A至2F、3A至3F、5A至5F、6A至6F及7A至7D中所繪示,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圓形或半圓形形狀中且位於接近孔200之周邊。此外,歸因於軌道式搖動運動,孔內之任何物質濃度變化可視自孔之中心之徑向距離而定。在同心配置中,工作電極區104各自距孔之中心大約相同距離,且可因此具有類似物質濃度,即使物質濃度在整個孔中並不均一。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圖案中,其中圖案經配置以減小藉由將液體引入至多孔盤108之孔200中之一或多者中而引起之彎液面效應。舉例而言,如圖2C中所繪示,孔200中之流體250可在孔200內形成彎曲上表面或彎液面152。彎曲上表面可由若干因素引起,諸如表面張力、靜電效應及流體運動(例如,歸因於軌道式搖動)等。歸因於彎液面效應,在發光期間發射之光子(光)基於經由液體之光子光學路徑而經歷不同光學效應(例如,折射、漫射、散射等)。亦即,在光自孔200中之物質發射時,不同位準之液體可在所發射光中引起不同光學效應(例如,折射、漫射、散射等),其視光行進經過及自液體射出的位置而定。圖案可藉由在距孔200之每一側壁212大約相等距離處安置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來減輕彎液面效應。因此,自工作電極區104發射之光子行進類似光學路徑經過液體。換言之,圖案確保所有工作電極區104同樣受彎液面效應影響,例如最小化彎液面之潛在不同效應。因此,若工作電極區104定位在相對於孔200中之液體之位準不同的位置處,則所發射光可經歷不同光學失真。舉例而言,如下文詳細描述之圖3A至3F、4A至4F、6A至6F、7A至7F及圖8A至8D中所繪示,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圓形或半圓形形狀中且位於接近孔200之周邊。因此,在工作電極區104處發射之光可經歷相同光學失真且經同樣定址。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一圖案中,該圖案經配置以使多孔盤208之孔200中之一或多者中的在液體(例如,使用軌道式搖動器在圓柱形孔中形成之渦流)混合期間至工作電極區之質量輸送差最小化(例如,提供更均一質量輸送)。舉例而言,圖案可經配置以藉由最小化或消除安置於各別孔200之中心處或接近該中心之工作電極區104的數目來減小渦流效應。舉例而言,如下文詳細描述之圖2A至2F、3A至3F、5A至5F、6A至6F、7A至7D及8A中所繪示,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圓形或半圓形形狀中且位於接近孔200之周邊。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別孔200之輔助電極102及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於幾何圖案中。舉例而言,幾何圖案可包括工作電極區104之圓形或半圓形圖案,其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安置於距孔200之側壁大約相等距離處,且輔助電極102可安置於由工作電極區104之圓形或半圓形圖案限定之周邊(整個周邊或僅其一部分)內,但亦涵蓋其他形狀及/或圖案。舉例而言,在孔200體現為方形孔時,工作電極區104可配置在圍繞孔200之整個周邊或僅周邊的一部分之正方形-或矩形形狀環形圖案。
在另一實施例中,例如,幾何圖案可包括其中工作電極區104限定星形形狀圖案之圖案,其中輔助電極102可安置於限定星形形狀圖案之兩個鄰近點的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間。舉例而言,星形形狀圖案可由形成星形形狀圖案之「斑點」的輔助電極102及形成星形形狀圖案之內部結構的工作電極區104形成。舉例而言,在五點星形圖案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星形形狀圖案之五個「斑點」,且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內部「五邊形」結構,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之圖5A至5C中所繪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星形圖案亦可限定為一或多個同心圓,其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置放於圍繞一或多個同心圓之圓形圖案中,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之圖5A至5C中所繪示。
圖3A及3B繪示具有安置於開放環形圖案中之圓形形狀工作電極區104的孔200之電極設計301之實施例。根據圖3A中所繪示的例示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孔200之底部207可包括單個輔助電極102。在其他實施例中,超過一個(1)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於孔200(例如,2、3、4、5等)中。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經形成以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實施例中,孔200可包括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少於或多於十個工作電極區104 (例如,1、2、3、4等)。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工作電極區104可相對於彼此以距離「D
1」鄰近於孔200之周邊「P」的半圓形或實質上「C形」圖案定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1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周邊P之間的最小距離。亦即,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定位成與孔200之周邊P相等的距離D
1,且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彼此相等地間隔距離「D
2」(亦被稱作工作電極(WE-WE)間距)。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2可為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工作電極區104A、104B可彼此間隔開足夠距離以便形成間隙「G」。間隙「G」可提供比工作電極區之其餘部分之間的間距距離之其餘部分更大的兩個工作電極區之間的間距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間隙G可允許電跡線或接觸電耦接至輔助電極102,而不電干擾工作電極區104,藉此維持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之電隔離。舉例而言,間隙G可形成有充足距離,以允許電跡線形成在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間,同時保持電隔離。因此,可至少部分地藉由選擇建構電化學電池之製造方法來確定間隙G的大小。因此,在實施例中,間隙「G」之更大間距距離可比工作電極區104之其餘部分之間的間距距離D
2大至少10%、至少30%、至少50%或至少100%。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孔200之周邊P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間的距離D
2可能不相等。輔助電極102可在距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相等距離「D
3」(亦稱為WE-輔助間距)處定位在C形圖案之中心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離D
3可針對如輔助電極102所量測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而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距離D
1、距離D
2、距離D
3及距離G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或周邊P)之周邊上的最近相對點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3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輔助電極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圖案,例如幾何圖案。
雖然此等圖式描繪單個輔助電極102,但亦可包括多於一個輔助電極,如圖3C中所繪示。此外,雖然在此等圖式中將輔助電極102描繪為安置於孔200之大約(或真實)中心處,但輔助電極102亦可安置於孔200之其他位置處,如3D中所繪示。另外,雖然此等圖式說明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但可包括更大或更少數目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3E及3F中所繪示。
圖3A至3F中所繪示之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AgCl、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其他電極材料之電極。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變化。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的大小可相等,且輔助電極102的大小可諸如藉由改變其直徑而變化,如表2A中所展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2A中包括之尺寸為近似值,且可藉由基於諸如製造容差之條件變化例如+/- 5.0 %。
表 2A—根據具有十(10)個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例示性尺寸
WE區直徑(吋) | WE區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平方吋) |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WE/輔助電極區域比率 | 斑點邊緣到盤壁(吋) | D 2(吋)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48 | 0.00181 | 5.85 | 0.0200 | 0.0120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44 | 0.00152 | 6.96 | 0.0200 | 0.0120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40 | 0.00126 | 8.42 | 0.0200 | 0.0120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36 | 0.00102 | 10.39 | 0.0200 | 0.0120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32 | 0.00080 | 13.16 | 0.0200 | 0.0120 |
0.037 | 0.00106 | 0.0106 | 0.028 | 0.00062 | 17.18 | 0.0200 | 0.012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040 | 0.00126 | 2.50 | 0.0280 | 0.029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060 | 0.00283 | 1.11 | 0.0280 | 0.029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080 | 0.00503 | 0.62 | 0.0280 | 0.029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100 | 0.00785 | 0.40 | 0.0280 | 0.029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120 | 0.01131 | 0.28 | 0.0280 | 0.0290 |
0.020 | 0.00031 | 0.0031 | 0.140 | 0.01539 | 0.20 | 0.0280 | 0.029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125 | 0.01227 | 0.60 | 0.0200 | 0.015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100 | 0.00785 | 0.94 | 0.0200 | 0.015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060 | 0.00283 | 2.61 | 0.0200 | 0.015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040 | 0.00126 | 5.88 | 0.0200 | 0.015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030 | 0.00071 | 10.46 | 0.0200 | 0.0150 |
0.028 | 0.00062 | 0.0074 | 0.025 | 0.00049 | 15.05 | 0.0200 | 0.0150 |
以上表2A提供孔幾何結構之實例值。如上文例如在段落[0057]處所論述,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之Ag/AgCl電極可包括其中所含有之大約3.07×10
-7莫耳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除以上所呈現之幾何結構之外,電極(工作及輔助兩者)可為大約10微米(3.937×10
-4吋)厚。表2B提供每輔助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2C提供每工作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2B及2C中呈現之值及範圍使用吋作為單位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值可轉換成mm。
表2B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的輔助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表2C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in^2)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2,範圍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3,範圍 | ||
0.048 | 0.00181 | 1.697E-04 | 2.194E-04 | 4.309 | 5.573 |
0.044 | 0.001521 | 2.019E-04 | 2.611E-04 | 5.128 | 6.632 |
0.04 | 0.001257 | 2.443E-04 | 3.159E-04 | 6.205 | 8.024 |
0.036 | 0.001018 | 3.016E-04 | 3.900E-04 | 7.661 | 9.907 |
0.032 | 0.000804 | 3.817E-04 | 4.936E-04 | 9.696 | 12.538 |
0.028 | 0.000616 | 4.986E-04 | 6.447E-04 | 12.664 | 16.376 |
0.06 | 0.002827 | 1.086E-04 | 1.404E-04 | 2.758 | 3.566 |
0.08 | 0.005027 | 6.108E-05 | 7.898E-05 | 1.551 | 2.006 |
0.1 | 0.007854 | 3.909E-05 | 5.055E-05 | 0.993 | 1.284 |
0.12 | 0.01131 | 2.714E-05 | 3.510E-05 | 0.689 | 0.892 |
0.14 | 0.015394 | 1.994E-05 | 2.579E-05 | 0.507 | 0.655 |
0.125 | 0.012272 | 2.502E-05 | 3.235E-05 | 0.635 | 0.822 |
0.03 | 0.000707 | 4.343E-04 | 5.616E-04 | 11.032 | 14.266 |
0.025 | 0.000491 | 6.254E-04 | 8.088E-04 | 15.886 | 20.543 |
WE區直徑(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in^2)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2,範圍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3,範圍 | ||
0.037 | 0.0106 | 2.896E-05 | 3.745E-05 | 0.736 | 0.951 |
0.020 | 0.0031 | 9.903E-05 | 1.281E-04 | 2.515 | 3.253 |
0.028 | 0.0074 | 4.149E-05 | 5.365E-05 | 1.054 | 1.363 |
圖4A及4B繪示孔200之電極設計401之非限制性例示性實施例,其具有以開放環形圖案安置於孔中之非圓形形狀的工作電極區104,如上文參考圖3A及3B類似地描述。圖4A及4B(及圖4C至4F)中所繪示的非圓形形狀的工作電極區104可為楔形形狀或三葉形狀。在實施例中,非圓形形狀的工作電極區104可允許孔200內之面積的改進用途。使用非圓形形狀的工作電極區104可允許更大工作電極區104形成在孔200內及/或更多工作電極區104形成在孔200內。藉由形成此等非圓形形狀,工作電極區104可更緊密地封裝於孔200內。因此,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比可最大化。另外,由於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得更大,因此工作電極區104可更可靠地經製造,例如更可靠地經印刷。
如圖4A中所繪示,孔200可包括單個輔助電極102。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多於一(1)個輔助電極102(例如,2、3、4、5等)。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實施例中,孔200可包括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少於或多於十個工作電極區104 (例如,1、2、3、4等)。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形成為具有非圓形形狀,例如具有一或多個磨圓的或切成圓角的拐角之楔形形狀或三角形形狀,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拐角並非磨圓的,因此形成多邊形形狀,諸如三角形。
工作電極區104可相對於彼此以距離「D
1」鄰近於孔200之周邊「P」的半圓形或實質上「C形」圖案定位。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1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周邊P之間的最小距離。即,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定位成與孔200之周邊P相等的距離D
1,且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彼此相等地間隔開距離「D
2」。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2可為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工作電極區104A、104B可彼此間隔開足夠距離以便形成間隙「G」。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孔200之周邊P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間的距離D
2可能不相等。輔助電極102可在距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相等距離「D
3」處定位在C形圖案之中心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離D
3可針對如輔助電極102所量測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而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距離D
1、距離D
2、距離D
3及距離G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或周邊P)之周邊上的最近點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3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輔助電極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圖案,例如幾何圖案。
雖然此等圖式描繪單個輔助電極102,但亦可包括多於一個輔助電極,如圖4C及4D中所繪示。此外,雖然在此等圖式中將輔助電極102描繪為安置於孔200之大約(或真實)中心處,但輔助電極102亦可安置於孔200之其他位置處,如4D中所繪示。另外,雖然此等圖式說明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但可包括更大或更少數目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4E及4F中所繪示。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變化。在一個實例中,輔助電極102的大小可為恆定的,且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諸如藉由改變輔助電極102之半徑而變化。表3A包括用於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之尺寸之實例,這些實施例包括圖4A至4F中所繪示的楔形形狀或三葉形狀的工作電極區104。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3中包括之尺寸為近似值,且可藉由基於諸如製造容差之條件變化例如+/- 5.0 %。
圖4A至4F中所繪示之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AgCl、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其他電極材料之電極。
表 3A-根據具有十(10)個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例示性尺寸
WE區直徑(吋) | WE區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平方吋) |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WE/輔助電極區域比率 | 斑點邊緣到盤壁(吋) | D 2(吋) |
- | 0.00158 | 0.0158 | 0.048 | 0.00181 | 8.73 | 0.0200 | 0.0120 |
- | 0.00156 | 0.0156 | 0.048 | 0.00181 | 8.63 | 0.0200 | 0.0120 |
- | 0.00154 | 0.0154 | 0.048 | 0.00181 | 8.49 | 0.0200 | 0.0120 |
- | 0.00139 | 0.0139 | 0.048 | 0.00181 | 7.68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48 | 0.00181 | 6.29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100 | 0.00785 | 1.45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80 | 0.00503 | 2.27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60 | 0.00283 | 4.03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50 | 0.00196 | 5.80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40 | 0.00126 | 9.06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35 | 0.00096 | 11.84 | 0.0200 | 0.0120 |
- | 0.00114 | 0.0114 | 0.030 | 0.00071 | 16.11 | 0.0200 | 0.0120 |
以上表3A提供三葉電極孔幾何結構之實例值。如上文例如在段落[0057]處所論述,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之Ag/AgCl電極可包括其中所含有之大約3.07×10
-7莫耳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除以上所呈現之幾何結構之外,電極(工作及輔助兩者)可為大約10微米(3.937×10
-4吋)厚。表3B提供每輔助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3C提供每工作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3B及3C中呈現之值及範圍使用吋作為單位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值可轉換成mm。
表3B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的輔助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表3C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in^2)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2,範圍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3,範圍 | ||
0.048 | 0.00181 | 1.697E-04 | 2.194E-04 | 4.309 | 5.573 |
0.1 | 0.007854 | 3.909E-05 | 5.055E-05 | 0.993 | 1.284 |
0.08 | 0.005027 | 6.108E-05 | 7.898E-05 | 1.551 | 2.006 |
0.06 | 0.002827 | 1.086E-04 | 1.404E-04 | 2.758 | 3.566 |
0.05 | 0.001963 | 1.564E-04 | 2.022E-04 | 3.971 | 5.136 |
0.04 | 0.001257 | 2.443E-04 | 3.159E-04 | 6.205 | 8.024 |
0.035 | 0.000962 | 3.191E-04 | 4.126E-04 | 8.105 | 10.481 |
0.03 | 0.000707 | 4.343E-04 | 5.616E-04 | 11.032 | 14.266 |
WE區直徑(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in^2)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2,範圍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3,範圍 | ||
0.0158 | 1.943E-05 | 2.513E-05 | 0.494 | 0.638 | |
0.0156 | 1.968E-05 | 2.545E-05 | 0.500 | 0.646 | |
0.0154 | 1.994E-05 | 2.578E-05 | 0.506 | 0.655 | |
0.0139 | 2.209E-05 | 2.856E-05 | 0.561 | 0.725 | |
0.0114 | 2.693E-05 | 3.482E-05 | 0.684 | 0.885 |
圖5A及圖5B繪示孔200之電極設計401之非限制性例示性實施例,其具有安置於星形形狀圖案(在本文中亦稱為五邊圖案)中之工作電極區104,其中工作電極區104為圓形形狀。如圖5A中所繪示,孔200可包括五(5)個輔助電極102,且輔助電極102中之各者可形成於大約圓形形狀中(但亦預期其他數目之輔助電極、不同形狀等)。在此實例中,孔200亦可包括十(10)個工作電極區104,且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以大約圓形形狀形成。星形形狀圖案可藉由複數個工作電極區104相對於彼此定位於內圓及外圓中之一者中而產生,其中定位於外圓中之各工作電極區110相對於定位於內圓中之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安置於有角度的中點處。內圓中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與孔200之中心間隔開距離「R
1」。外圓中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與孔200之中心間隔開距離「R
2」。在星形形狀圖案中,各輔助電極102可相對於定位於外圓中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定位於相等距離「D
4」處。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或周邊P)之周邊上的最近點量測距離R
1、距離R
2及距離D
4。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幾何圖案。
雖然此等圖式說明十(10)個工作電極區104,但可包括更大或更少數目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5C中所繪示。另外,雖然圖5A至圖5C圓形形狀工作電極區104,但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其他實施例可包括電極配置之混合設計,諸如包括楔形工作電極區及/或輔助電極之星形形狀圖案等。
圖5A至5F中所繪示之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AgCl、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其他電極材料之電極。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之大小可變化。在一個實例中,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為恆定的,且輔助電極102的大小可諸如改變直徑而變化,如表4A中所展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4A中包括之尺寸為近似值,且可基於諸如製造容差之條件變化例如+/- 5.0 %。
表 4A—根據具有十(10)個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例示性尺寸
WE區直徑(吋) | WE區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平方吋) |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WE/輔助電極區域比率 | 斑點邊緣到盤壁(吋) | D 2(吋)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30 | 0.000707 | 1.960 | 0.0200 | 0.0125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27 | 0.000573 | 2.420 | 0.0200 | 0.0125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24 | 0.000452 | 3.063 | 0.0200 | 0.0125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21 | 0.000346 | 4.000 | 0.0200 | 0.0125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18 | 0.000254 | 5.444 | 0.0200 | 0.0125 |
0.0420 | 0.00139 | 0.01385 | 0.015 | 0.000177 | 7.840 | 0.0200 | 0.0125 |
以上表4A提供10斑點五電極孔幾何結構之實例值。如上文例如在段落[0057]處所論述,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之Ag/AgCl電極可包括其中所含有之大約3.07×10
-7莫耳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除以上所呈現之幾何結構之外,電極(工作及輔助兩者)可為大約10微米(3.937×10
-4吋)厚。表4B提供每輔助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4C提供每工作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4B及4C中呈現之值及範圍使用吋作為單位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值可轉換成mm。
表4B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的輔助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表4C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in^2)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2,範圍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3,範圍 | ||
0.03 | 0.000707 | 4.343E-04 | 5.616E-04 | 11.032 | 14.266 |
0.027 | 0.000573 | 5.362E-04 | 6.934E-04 | 13.619 | 17.612 |
0.024 | 0.000452 | 6.786E-04 | 8.776E-04 | 17.237 | 22.290 |
0.021 | 0.000346 | 8.864E-04 | 1.146E-03 | 22.514 | 29.114 |
0.018 | 0.000254 | 1.206E-03 | 1.560E-03 | 30.643 | 39.627 |
0.015 | 0.000177 | 1.737E-03 | 2.247E-03 | 44.127 | 57.063 |
WE區直徑(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in^2)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2,範圍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3,範圍 | ||
0.042 | 0.01385 | 2.217E-05 | 2.866E-05 | 0.563 | 0.728 |
圖6A及6B說明孔200之電極設計601之例示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其具有安置於閉合環形圖案中之非圓形(例如,三瓣形或楔形)工作電極區104。如圖6A中所繪示,孔200可包括單個輔助電極102。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多於一(1)個輔助電極102(例如,2、3、4、5等)。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實施例中,孔200亦可包括十(10)個工作電極區104,或更多或更少。舉例而言,圖6A及6B繪示具有12個工作電極區104之實施例,圖6C及6D繪示具有11個工作電極區104之實施例,圖6E繪示具有14個工作電極區104之實施例,且圖6F繪示具有7個工作電極區104之實施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非圓形形狀,例如楔形形狀或具有一或多個磨圓的或切成圓角的拐角之三角形形狀,亦稱為三瓣形狀。在閉合環形圖案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圍繞孔200的周邊以圓形形狀安置,使得各者處於與孔200的周邊「P」相鄰的距離「D
1」處的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1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周邊P之間的最小距離。即,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定位成與孔200之周邊P相等的距離D
1,且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另一者彼此相等地間隔開距離「D
2」。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2可為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孔200之周邊P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輔助電極102可在距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相等距離「D
3」處定位在C形圖案之中心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離D
3可針對如輔助電極102所量測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3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輔助電極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距離D
1、距離D
2及距離D
3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或周邊P)之周邊上的最近點量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圖案,例如幾何圖案。
雖然此等圖式描繪單個輔助電極102,但亦可包括多於一個輔助電極,如圖6C中所繪示。此外,雖然在此等圖式中將輔助電極102描繪為安置於孔200之大約(或真實)中心處,但輔助電極102亦可安置於孔200之其他位置處,如6D中所繪示。另外,雖然此等圖式繪示十(10)個工作電極區104,但可包括更大或更少數目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6E及6F中所繪示。
圖6A至圖6F中所繪示之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AgCl、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其他電極材料之電極。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變化。在一個實例中,輔助電極102的大小可為恆定的,且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諸如改變輔助電極102之半徑而變化。表5A包括圖6A至6F中所繪示的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尺寸之實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5A中包括之尺寸為近似值,且可基於諸如製造容差之條件變化例如+/- 5.0%。
表 5A—根據具有十(10)個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例示性尺寸
WE區直徑(吋) | WE區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平方吋) |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WE/輔助電極區域比率 | 斑點邊緣到盤壁(吋) | D 2(吋) | |
- | 0.00219 | 0.0219 | 0.048 | 0.00181 | 12.08 | 0.0200 | 0.0120 | |
- | 0.00218 | 0.0218 | 0.048 | 0.00181 | 12.06 | 0.0200 | 0.0120 | |
- | 0.00217 | 0.0217 | 0.048 | 0.00181 | 11.98 | 0.0200 | 0.0120 | |
- | 0.00214 | 0.0214 | 0.048 | 0.00181 | 11.83 | 0.0200 | 0.0120 | |
- | 0.00202 | 0.0202 | 0.048 | 0.00181 | 11.17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48 | 0.00181 | 10.04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82 | 0.00528 | 3.44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75 | 0.00442 | 4.11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68 | 0.00363 | 5.00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55 | 0.00238 | 7.65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40 | 0.00126 | 14.46 | 0.0200 | 0.0120 | |
- | 0.00182 | 0.0182 | 0.030 | 0.00071 | 25.70 | 0.0200 | 0.0120 |
以上表5A提供三瓣電極孔幾何結構之實例值。如上文例如在段落[0057]處所論述,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之Ag/AgCl電極可包括其中所含有之大約3.07×10
-7莫耳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除以上所呈現之幾何結構之外,電極(工作及輔助兩者)可為大約10微米(3.937×10
-4吋)厚。表5B提供每輔助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5C提供每工作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5B及5C中呈現之值及範圍使用吋作為單位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值可轉換成mm。
表5B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的輔助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表5C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in^2)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2,範圍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3,範圍 | ||
0.048 | 0.00181 | 1.697E-04 | 2.194E-04 | 4.309 | 5.573 |
0.082 | 0.005281 | 5.813E-05 | 7.517E-05 | 1.477 | 1.909 |
0.075 | 0.004418 | 6.949E-05 | 8.986E-05 | 1.765 | 2.283 |
0.068 | 0.003632 | 8.453E-05 | 1.093E-04 | 2.147 | 2.777 |
0.055 | 0.002376 | 1.292E-04 | 1.671E-04 | 3.282 | 4.244 |
0.04 | 0.001257 | 2.443E-04 | 3.159E-04 | 6.205 | 8.024 |
0.03 | 0.000707 | 4.343E-04 | 5.616E-04 | 11.032 | 14.266 |
WE區直徑(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in^2)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2,範圍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3,範圍 | ||
0.0219 | 1.402E-05 | 1.813E-05 | 0.356 | 0.460 | |
0.0218 | 1.408E-05 | 1.821E-05 | 0.358 | 0.463 | |
0.0217 | 1.415E-05 | 1.829E-05 | 0.359 | 0.465 | |
0.0214 | 1.435E-05 | 1.855E-05 | 0.364 | 0.471 | |
0.0202 | 1.520E-05 | 1.965E-05 | 0.386 | 0.499 | |
0.0182 | 1.687E-05 | 2.181E-05 | 0.428 | 0.554 |
在實施例中,消除三瓣電極設計中之尖銳拐角可為有益的。舉例而言,圖6A說明具有尖銳拐角之三瓣設計,而圖6B說明具有磨圓的拐角之三瓣設計。圓角可使工作電極區104之面積減小例如1-5%,但可提供其他益處。舉例而言,尖銳拐角可防止溶液之均一分佈。尖銳拐角亦可提供更難以獲得精確成像之小特徵。因此,尖銳拐角之減少(儘管產生較小工作電極區104)可為有益的。
圖7A及7B繪示孔200之電極設計701之例示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其具有具備圓形電極之閉合環設計。如圖7A中所繪示,孔200可包括單個輔助電極102。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多於一(1)個輔助電極102(例如,2、3、4、5等)。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實施例中,孔200可包括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少於或多於十個工作電極區104 (例如,1、2、3、4等)。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閉合環形圖案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圍繞孔200的周邊以圓形形狀安置,使得各者處於與孔200的周邊「P」相鄰的距離「D
1」處的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1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周邊P之間的最小距離。亦即,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定位成與孔200之周邊P相等的距離D
1,且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彼此相等地間隔距離「D
2」(亦被稱作工作電極(WE-WE)間距)。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2可為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孔200之周邊P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間的距離D
2可能不相等。
輔助電極102可在距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相等距離「D
3」(稱為WE-輔助間距)處定位於環形圖案之中心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離D
3可針對如輔助電極102所量測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3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輔助電極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距離D
1、距離D
2及距離D
3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或周邊P)之周邊上的最近相對點量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圖案,例如幾何圖案。
在其他實例中,可自工作電極區104之中心至輔助電極102之中心來量測工作電極區至輔助電極距離(WE-輔助距離)。WE-輔助距離之實例包括用於10斑點開放同心設計之0.088''、用於具有尖銳拐角之10三葉三瓣開放同心設計之0.083''、用於具有磨圓的拐角之10三葉開放同心設計之0.087''、用於具有尖銳拐角之10三葉閉合同心設計之0.080''、用於具有磨圓的拐角之10三葉閉合同心設計之0.082''及用於10斑點閉合同心設計之0.086''。在五角設計中,WE-輔助距離可為內部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間的0.062''及外部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間的0.064''。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所提供之WE-輔助距離值可變化5%、10%、15%及25%或更多。在實施例中,WE-輔助距離值可根據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區102之大小及配置而變化。
雖然此等圖式描繪單個輔助電極102,但亦可包括多於一個輔助電極,如圖7C中所繪示。此外,雖然在此等圖式中將輔助電極102描繪為安置於孔200之大約(或真實)中心處,但輔助電極102亦可安置於孔200之其他位置處,如7D中所繪示。另外,雖然此等圖式說明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但可包括更大或更少數目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7E及7F中所繪示。
圖7A至7F中所繪示之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AgCl、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其他電極材料之電極。
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相等。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變化。在一個實例中,工作電極區104的大小可為恆定的,且輔助電極102的大小可諸如改變直徑而變化,如表6A中所展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6A中包括之尺寸為近似值,且可基於諸如製造容差之條件變化例如+/- 5.0%。
表 6A—根據具有十(10)個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例示性尺寸
WE區直徑(吋) | WE區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平方吋) |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平方吋) | WE/輔助電極區域比率 | 斑點邊緣到盤壁(吋) | D 2(吋)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48 | 0.00181 | 7.25 | 0.0200 | 0.0120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44 | 0.00152 | 8.63 | 0.0200 | 0.0120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40 | 0.00126 | 10.44 | 0.0200 | 0.0120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36 | 0.00102 | 12.89 | 0.0200 | 0.0120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32 | 0.00080 | 16.32 | 0.0200 | 0.0120 |
0.041 | 0.00131 | 0.0131 | 0.028 | 0.00062 | 21.30 | 0.0200 | 0.0120 |
0.040 | 0.00130 | 0.0130 | 0.048 | 0.00181 | 7.18 | 0.0200 | 0.0120 |
0.036 | 0.00100 | 0.0100 | 0.048 | 0.00181 | 5.52 | 0.0200 | 0.0120 |
0.032 | 0.00080 | 0.0080 | 0.048 | 0.00181 | 4.42 | 0.0200 | 0.0120 |
0.028 | 0.00060 | 0.0060 | 0.048 | 0.00181 | 3.31 | 0.0200 | 0.0120 |
0.024 | 0.00050 | 0.0050 | 0.048 | 0.00181 | 2.76 | 0.0200 | 0.0120 |
以上表6A提供閉合斑點電極孔幾何結構之實例值。如上文例如在段落[0057]處所論述,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之Ag/AgCl電極可包括其中所含有之大約3.07×10
-7莫耳至3.97×10
-7莫耳之氧化劑。除以上所呈現之幾何結構之外,電極(工作及輔助兩者)可為大約10微米(3.937×10
-4吋)厚。表6B提供每輔助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6C提供每工作電極面積及體積之輔助電極中氧化劑的莫耳的近似值及範圍。表6B及6C中呈現之值及範圍使用吋作為單位而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值可轉換成mm。
表6B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的輔助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表6C -根據具有十個(10)工作電極區之某些實施例之工作電極之氧化劑的例示性濃度
輔助電極直徑(吋) | 輔助電極暴露表面積(in^2)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2,範圍 | 莫耳/輔助電極之in 3,範圍 | ||
0.048 | 0.00181 | 1.697E-04 | 2.194E-04 | 4.309 | 5.573 |
0.044 | 0.001521 | 2.019E-04 | 2.611E-04 | 5.128 | 6.632 |
0.04 | 0.001257 | 2.443E-04 | 3.159E-04 | 6.205 | 8.024 |
0.036 | 0.001018 | 3.016E-04 | 3.900E-04 | 7.661 | 9.907 |
0.032 | 0.000804 | 3.817E-04 | 4.936E-04 | 9.696 | 12.538 |
0.028 | 0.000616 | 4.986E-04 | 6.447E-04 | 12.664 | 16.376 |
WE區直徑(吋) | 總WE斑點面積(10斑點-in^2)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2,範圍 | 莫耳/聚集工作電極區域之in 3,範圍 | ||
0.041 | 0.0131 | 2.344E-05 | 3.031E-05 | 0.595 | 0.770 |
0.04 | 0.013 | 2.362E-05 | 3.054E-05 | 0.600 | 0.776 |
0.036 | 0.01 | 3.070E-05 | 3.970E-05 | 0.780 | 1.008 |
0.032 | 0.008 | 3.838E-05 | 4.963E-05 | 0.975 | 1.260 |
0.028 | 0.006 | 5.117E-05 | 6.617E-05 | 1.300 | 1.681 |
0.024 | 0.005 | 6.140E-05 | 7.940E-05 | 1.560 | 2.017 |
表2A至6C提供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之斑點大小的實例尺寸。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之斑點大小之選擇對於最佳化ECL過程之結果而言可為至關重要的。舉例而言,維持工作電極區104區域與輔助電極102區域之間的適當比率對於確保輔助電極102具有足夠的還原容量以完成用於所選擇電壓波形而無飽和的ECL產生可為重要的。在另一實例中,更大工作電極區104可提供更大結合容量且增加ECL訊號。更大工作電極區104亦可促進製造,因為其避免小特徵且任何製造容差占外形大小之百分比較小。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面積可最大化以增加ECL訊號、結合容量且促進製造,同時受到在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間維持充足絕緣介電障壁的需要的限制。
圖8A至8D繪示孔200之電極設計801之例示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其具有具備圓形工作電極區及複雜形狀輔助電極102之閉合環形設計。如圖8A中所繪示,孔200可包括兩個複雜形狀的輔助電極102。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少於(或大於)兩個輔助電極102,如圖8D中所繪示。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具有複雜形狀,諸如「齒輪(gear)」、「嵌齒(cog)」、「瓣環(annulus)」、「套圈(washer)」形狀、「長橢圓形」形狀、「楔形」形狀等,如上文所描述。舉例而言,如圖8B中所繪示,輔助電極102之內部可以圓形形狀形成,該圓形形狀具有對應於工作電極區104之外部半圓形空間802(例如,「齒輪」或「嵌齒」形)。同樣地,舉例而言,如圖8C中所繪示,輔助電極102之外部可以中空環形形狀形成,該中空環形形狀具有對應於工作電極區104之內部半圓形空間804(例如,「套圈」形狀)。
在實施例中,孔200可包括十個(10)工作電極區104。在其他實施例中,孔200中可包括少於或多於十個工作電極區104 (例如,1、2、3、4等)。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大約圓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卵形、三葉草形或任何其他規則或不規則幾何形狀)。
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在兩(2)個輔助電極102之間以圓形形狀定位。在此配置中,外部半圓形空間802及內部半圓形空間704允許兩(2)個輔助電極102部分地包圍工作電極區。兩(2)個輔助電極102之外部可與工作電極區104間隔開距離「D
1」,其中自內部半圓形空間之中點至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量測D
1。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1可為兩個輔助電極102之外部與工作電極區104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兩(2)個輔助電極102之外部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可彼此等距地隔開距離「D
2」。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2可為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其他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間的距離D
2可能不相等。兩(2)個輔助電極102之內部可與工作電極區104間隔開距離「D
3」,其中自外部半圓形空間之中點至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緣量測D
3。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
3可為工作電極區104之邊界與輔助電極之邊界之間的最小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兩(2)個輔助電極102之內部之間的距離D
1可能不相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所說明,距離D
1、距離D
2及距離D
3可自各別特徵(例如,工作電極區104或輔助電極102)之周邊上的最近相對點量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自特徵上之任何相對點量測距離,以便產生可重複幾何圖案。
圖8A至8D中所繪示的電化學電池可包括Ag/AgCl、碳及/或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其他輔助電極材料之輔助電極。
如上文所論述,電化學電池100可在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裝置及設備中使用。舉例而言,多孔盤208包括上文所描述的孔200,可用於輔助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之效能的任何類型之設備中,例如執行ECL分析之設備。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通用分析設備900,其中包括孔200之多孔盤208可用於電化學分析及程序。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圖9A繪示分析裝置中之孔之一個實例,且可移除圖9A中所繪示之現存組件及/或可向分析裝置900添加額外組件而不脫離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的範疇。
如圖9A中所繪示,多孔盤208可電耦接至盤電連接器902。盤電連接器902可耦接至電壓/電流源904。電壓/電流源904可經配置以經由盤電連接器902將受控制電壓及/或電流選擇性地供應至多孔盤208(例如,電化學電池100)之孔200。舉例而言,盤電連接器1502可經配置以與多孔盤208之電接觸匹配及/或配合,這些電接觸耦接至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及/或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2,以允許電壓及/或電流供應至多孔盤208之這些孔2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經配置以允許同時激活一或多個孔200 (包括工作電極區及輔助電極中之一或多者),或可個別地激活工作電極區及/或輔助電極中之兩者或更多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裝置,諸如用於實行科學分析之裝置,可電耦接至一或多個設備(例如,盤、液流電池等)。裝置與一或多個設備之間的耦接可包括設備之整個表面(例如,盤之整個底部)或設備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經配置以允許孔200中之一或多者可選擇性地定址,例如選擇性地施加至孔200中之孔的電壓及/或電流及自偵測器910讀取之訊號。舉例而言,如圖9B中所繪示,多孔盤208可包括配置於經「A」至「H」標記之列及經「1」至「12」標記之行中的96個孔200。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包括連接列A至H中之一者或行1至12中之一者中的所有孔200之單個電條帶。因此,列A至H中之一者或行1至12中之一者中的所有孔200可同時激活,例如藉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電壓及/或電流。同樣地,列A至H中之一者或行1至12中之一者中的所有孔200可同時讀取,例如藉由偵測器910讀取之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包括個別電連接之矩陣,這些個別電連接為連接列A至H及行1至12中之個別孔200的豎直電線952及水平電線950。盤電連接器902(或電壓/電流供應源904)可包括選擇性地建立至豎直電線952及水平電線950之電連接的開關或其他電連接裝置。因此,列A至H中之一者或行1至12中之一者中的一或多個孔200可個別地激活,例如藉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電壓及/或電流,如圖9B中所繪示。同樣地,列A至H中之一者或行1至12中之一者中的一或多個孔200可個別地同時讀取,例如利用藉由偵測器910讀取之訊號。在此實例中,基於一或多個孔200之索引(例如,孔A1、孔A2等)選擇個別地激活之一或多個孔2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經配置以允許同時激活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在一些實施例中,盤電連接器902可經配置以允許孔200中之各者之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可選擇性地定址,例如選擇性地施加至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者的電壓及/或電流及自偵測器910讀取的訊號。類似於如上文所描述之孔200,對於各孔200,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包括單獨電接觸,其允許盤電連接器902電連接至孔200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同樣地,對於各孔200,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單獨電接觸,其允許盤電連接器902電連接到孔200之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中之各者。
雖然未說明,但盤電連接器902(或分析設備900之其他組件)可包括任何數目的電氣組件,例如電線、開關、多工器、電晶體等,以允許特定孔200、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選擇性地電耦接至電壓/電流源904,以允許選擇性地施加電壓及/或電流。同樣地,雖然未說明,但盤電連接器902(或分析設備900之其他組件)可包括任何數目的電氣組件,例如電線、開關、多工器、電晶體等,以允許特定孔200、輔助電極102及/或工作電極區104能夠自偵測器910選擇性地讀取訊號。
為控制所供應之電壓及/或電流,在某些實施例中,電腦系統或系統906可耦接至電壓/電流源904。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壓/電流源904可在無電腦系統之幫助的情況下(例如手動地)供應電位及/或電流。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控制供應至孔200之電壓及/或電流。同樣地,在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6可用以儲存、分析、顯示、傳輸等在電化學過程及程序期間所量測之資料。
多孔盤208可容納於外殼908內。外殼908可經配置以支撐及含有分析設備900之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908可經配置以維持實驗條件(例如,氣密性、不透光等)以適應分析設備900之操作。
在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包括一或多個偵測器910,其量測、捕獲、儲存、分析等與分析設備900之電化學過程及程序有關的資料。舉例而言,偵測器910可包括光偵測器912 (例如,攝影機、光二極體等)、伏特計、電流計、電位計、溫度感測器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器910中之一或多者可併入至分析設備900之其他組件中,例如盤電連接器902、電壓電流源904、電腦系統906、外殼908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器910中之一或多者可併入多孔盤208中。舉例而言,一或多個加熱器、溫度控制器及/或溫度感測器可併入至孔200中之各者的電極設計中,如下文所描述。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為例如膜、光電倍增管、光二極體、雪崩光二極體、電荷耦合裝置(「CCD」)或其他光偵測器或攝影機。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為偵測依序發射之單一偵測器或可包括多個偵測器及/或感測器,以偵測且空間解析在所發射光之單一或多個波長處的同時發射。所發射及偵測到之光可為可見光,或可發射為非可見光輻射,諸如紅外線或紫外線輻射。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為靜止的或可移動的。所發射光或其他輻射可在傳輸至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時使用例如定位於多孔盤208之任何組件上或鄰近於任何組件的透鏡、鏡子及光纖光導或光管(單個、多個、固定或可移動)來導引或修改。在一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自身之表面可用以導引或允許光透射。
如上文所論述,在實施例中,多個偵測器可用於偵測及解析各種光訊號之同步發射。除本文中已提供之實例之外,偵測器可包括一或多個光束分光器、鏡像透鏡(例如,50%鍍銀鏡),及/或用於將光訊號發送至兩個或更多個不同偵測器(例如,多個攝影機等)的其他裝置。此等多個偵測器實施例可包括例如將一個偵測器(例如,攝影機)設置為高增益配置以擷取及定量低輸出訊號,同時將偵測器設置為低增益配置以擷取及定量高輸出訊號。在實施例中,高輸出訊號相對於低輸出訊號可為2×、5×、10×、100×、1000×或更大。亦預期其他實例。
轉而參看上文所描述的光束分光器實例,可採用特定比之光束分光器(例如,兩個感測器之90:10比,但亦預期感測器之其他比及/或數目)來偵測及解析所發射光。在此90:10實例中,90%之入射光可針對低光位準使用高增益配置引導至第一感測器,且其餘10%針對主光位準使用低增益配置引導至第二感測器。在實施例中,可(至少部分地)基於各種因素,例如選定感測器/感測器技術、格化儲存技術等)補償至第一感測器之光之10%的損失失去,以減少雜訊。
在實施例中,各感測器可為相同類型(例如,CCD/CMOS),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其可採用不同類型(例如,第一感測器可為高靈敏度、高效能CCD/CMOS感測器,且第二感測器可包括較低成本CCD/CMOS感測器)。在其他實例中(例如,對於更大大小之感測器),光可分離(例如,如上文所描述之90/10,但亦預期其他比),使得90%之訊號可成像於一半感測器上,且其餘10%成像於感測器之另一半上。動態範圍可藉由最佳化此技術之光學件(例如,藉由應用多個感測器之99:1比)而進一步擴展,其中一個感測器(例如,攝影機)在第一動態範圍內為高靈敏度的,且第二感測器,其最低靈敏度之開始高於第一感測器。當經適當最佳化時,可最大化各自接收之光的量,因此改進總體敏感度。在此等實例中,技術可用以例如藉由以依序方式供能工作電極區來最小化及/或消除串音。由此等實例提供之優勢包括低及主光位準之同步偵測,其可消除對雙重激發(例如,多脈衝方法)之需求,且因此,可減少及/或以其他方式改進ECL讀取時間。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包括一或多個攝影機(例如,電荷耦合裝置(CCD)、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影像感測器等),其擷取孔200之影像以擷取在分析設備900之操作期間發射的光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包括擷取多孔盤208之所有孔200之影像的單個攝影機、擷取孔200之子集之影像的單個攝影機、擷取所有孔200之影像的多個攝影機或擷取孔200之子集之影像的多個攝影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擷取孔200之影像的攝影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擷取各孔200中之單個工作電極區104或工作電極區104之子集的影像的多個攝影機。在任何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6可包括硬體、軟體及其組合,該硬體、軟體及其組合包括用以分析由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擷取之影像且提取用於執行ECL分析之亮度資料的邏輯。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6可包括包括用於分割及增強影像(例如)以在影像含有用於多個孔200、多個工作電極區104等之資料時聚焦於含有孔200中之一或多者、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及其類似物的影像之一部分的邏輯之硬體、軟體及其組合。因此,因為光偵測器912可自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捕獲所有光,所以分析設備900可提供靈活性,且電腦系統906可使用成像處理以解析各工作電極區104之發光資料。因此,分析設備900可在各種模式中操作,例如在單工模式(例如,1個工作電極區)、10工模式(例如,用於10工作電極區孔200之所有工作電極區104)或一般多工模式(例如,所有工作電極區的子集,同時包括在單個孔200內或多個孔200當中,諸如同時用於多個10工作電極區孔之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包括用於偵測及量測在化學亮度期間發射之光子的一或多個光二極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用於偵測及量測孔200中發射之光子的光二極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用於偵測及量測自各孔200中之單個工作電極區104或工作電極區104之子集發射之光子的多個光二極體。因此,分析設備900可以各種模式操作。舉例而言,在依序或「時間解析」模式中,分析設備900可個別地將電壓及/或電流施加至5個工作電極區104。光二極體可隨後依序偵測/量測來自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的光。舉例而言,電壓及/或電流可施加至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第一者,且所發射之光子可藉由對應光二極體偵測及量測。此可針對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依序重複。同樣地,在此實例中,依序操作模式可針對相同孔200內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不同孔200中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多個孔200之子集或「扇區」內之工作電極區104執行,及其組合。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在多工模式中操作,其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藉由電壓及/或電流之施加而同時激活,且所發射光子由多個光二極體偵測及量測以進行多工。多工操作模式可針對相同孔200內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不同孔200中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來自多孔盤208之孔200之子集或「扇區」內的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其組合。
在上文所描述的實施例中,在移除供應至工作電極區104之電壓之後,工作電極區104經歷所發射光子之強度的自然衰變。亦即,當電壓施加至工作電極區104時,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且以藉由所施加電壓及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之物質確定的強度發射光子。當移除所施加電壓時,經受氧化還原反應之物質基於物質之化學性質在衰變強度下持續發射光子持續一段時間。因此,當工作電極區104依序啟動時,分析設備900 (例如,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延遲啟動依序工作電極區104。分析設備900 (例如,電腦系統906)可確定及延遲啟動依序工作電極區104,以便防止來自先前燃燒之工作電極區104之光子干擾自當前啟動工作電極區104發射之光子。舉例而言,圖10A展示各種電壓脈衝期間之ECL之衰變,且圖10B說明使用50 ms之脈衝的ECL衰變時間。在圖10B之實例中,強度資料藉由在1800 mV下之50 ms長電壓脈衝之結束期間及之後獲取的多個影像來確定。為了改進時間解析度,每17 ms獲取影像圖框(或所偵測到之光子)。如圖10B中所繪示,使50 ms電壓脈衝成像,其具有3個訊框(例如,影像1至3;3個時間17 ms= 51 ms)。影像3之後的任何所發射光子)例如ECL訊號)將由於工作電極區104關閉之後的光子(例如,ECL)之強度之衰變而引起。在圖10B中,影像4在工作電極區104關閉之後擷取額外ECL訊號,從而表明在去激活用於一些小的持續光產生化學物質(例如,所施加電壓電位)之驅動力之後,可能存在此化學物質。亦即,由於工作電極區104在1800 mV電壓脈衝之結束之後切換至0 mV持續1 ms,因此極化之效應可能對延遲沒有影響。在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 (例如,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將此類資料用於不同電壓脈衝以延遲啟動啟動依序工作電極區104。因此,延遲之實施允許分析設備900最小化工作電極區104及/或孔200之間的串音,在執行ECL操作時具有高輸貫量等。
在任何實施例中,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改進分析設備900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改進偵測器910之讀取時間。舉例而言,出於若干原因,Ag/AgCl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中之使用改進ECL之讀取時間。舉例而言,使用具有氧化還原對(在此特定實施例中,Ag/AgCl)之電極(例如,輔助電極102)可提供穩定界面電位以允許電化學分析過程利用電壓脈衝,而非電壓勻變。電壓脈衝之使用改進了讀取時間,因為整個脈衝波形可於在波形之整個持續時間內產生ECL的電壓電位下施加。以下表7及8包括用於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分析設備900之各種配置的經改進讀取時間(以秒為單位)。此等表中之實例為96孔盤之所有孔之總讀取時間(各孔含有單個工作電極(或單個工作電極區)或10個工作電極(或10個工作電極區))。對於此等讀取時間,對所有96孔之所有工作電極(或工作電極區) (視實驗而定為1或10)進行分析。在下表7中,「空間」係指其中所有工作電極區104同時激活且擷取及處理影像以解析影像的操作模式。「時間解析」係指如上文所描述之依序模式。時間解析具有准許對ECL影像收集進行調整(例如,調整格化儲存以調整動態範圍等)之額外益處。「電流盤RT」行包括用於非輔助電極(例如,碳電極)之讀取時間。表的最後三行包括非輔助電極讀取時間與輔助電極(例如,Ag/AgCl)讀取時間之間的讀取時間差異。對於時間解析量測(在表7及表8兩者中使用具有每孔10個工作電極區之此等實例),用於子工(subplex)之讀取時間將介於1個工作電極區(WE)與10個WE讀取時間之間。對於「B」實驗,未計算讀取時間改進,因為非輔助電極盤無法在時差式模式下操作。表8包括如上文所論述之分析設備900包括光二極體之類似資料。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表7及8中包括之值為近似值,且可基於諸如分析設備之操作條件及參數之條件而變化例如+/- 5.0 %。
表 7-基於影像之裝置的讀取時間(秒)
表 8-基於影像之裝置的讀取時間(秒)
50 ms | 100 ms | 200 ms | ||||||||
實驗(Exp.) | 工作電極設計/操作模式(WE/WE模式之數目) | 50 ms脈衝 | 100 ms脈衝 | 200 ms脈衝 | 電流盤RT (非輔助電極) | 電流暴露 | 頂部 | 輔助電極之讀取時間改進 | 輔助電極之讀取時間改進 | 輔助電極之讀取時間改進 |
Exp. 1A | 1-WE / 10-WE空間 | 66 | 71 | 81 | 157 | 96 | 61 | 91 | 86 | 76 |
Exp. 1B | 10-WE時間解析 | 114 | 162 | 258 | n/a | n/a | n/a | |||
Exp. 2A | 1-WE / 10- WE空間 | 45 | 47 | 49 | 92 | 48 | 44 | 47 | 45 | 43 |
Exp. 2B | 10- WE時間解析 | 57 | 69 | 93 | n/a | n/a | n/a | |||
Exp. 3A | 1-WE / 10- WE空間 | 51 | 52 | 52 | 69 | 18 | 51 | 18 | 17 | 17 |
Exp. 3B | 10- WE時間解析 | 54 | 57 | 63 | n/a | n/a | n/a |
偵測器類型 | 工作電極設計(WE之數目) | 50 ms脈衝 | 50 ms脈衝 | 50 ms脈衝 |
光二極體 | 1-WE | 66 | 71 | 81 |
光二極體 | 10-WE (時間解析) | 114 | 162 | 258 |
對於表7及表8,「WE」可指工作電極或工作電極區。
相比之下,在ECL應用中之電壓勻變的情況下,存在施加電壓之時間段,但並不產生ECL(例如,勻變之開始的一部分及/或勻變之結束的一部分)。舉例而言,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圖29及圖30(分別使用基於碳及Ag/AgCl之電極)繪示施加至電極之3秒減速時間(1.0 V/s)。對於此波形,儘管施加了電位,但仍存在不產生ECL之時間段。換言之,當施加減速波形時,針對其並未產生施加電位之ECL的總波形持續時間(例如,5%、10%、15%等)之百分比。彼等百分比可基於若干因素而變化,包括用於形成電極之材料的類型、電極之相對及絕對大小等。圖29及30繪示對於此特定減速波形不產生ECL之特定百分比的非限制性例示性實例。
在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中,利用具有不同尺寸及配置之工作電極區104為分析設備900提供各種優點。對於ECL應用而言,最佳工作電極尺寸及位置可取決於應用之確切性質及其用於偵測ECL之光偵測器類型。在使用固定於工作電極上之結合試劑的結合分析中,結合能力及結合效率及速度通常將隨著工作電極區之大小增加而增加。對於採用成像偵測器(例如,CCD或CMOS裝置)之ECL儀器,在光產生於較小工作電極區處且成像於較小數目之成像裝置像素上時,可藉由針對光子之總數目改進此等裝置之靈敏度來平衡較大工作電極區對於結合容量及效率之益處。工作電極區104之位置可對分析設備900之效能具有影響。在一些實施例中,斑點位置、大小及幾何結構可能影響孔側壁上之光子的反射、散射或損失的量,且影響偵測到之所要光的量以及偵測到來自所關注工作電極區之非所要光(例如,來自鄰近工作電極區或孔的雜散光)的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之效能可藉由具有無位於孔200之中心中之工作電極區104以及具有距孔200之中心相距均一距離定位之工作電極區104的設計來改進。在一些實施例中,定位於孔200內之徑向對稱位置處的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改進分析設備900之操作,此係因為對於孔200中之所有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光學光收集及彎液面相互作用相同,如上文所論述。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以固定距離(例如,圓形圖案)配置允許分析設備利用縮短的脈衝波形,例如減小的脈衝寬度。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具有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最近相鄰者(例如,其間未插入工作電極區)的設計改進了分析設備900的效能。
在實施例中,如上文簡要地描述,分析設備900(例如,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控制電壓/電流源904以例如直流電、交流電、DC模擬AC等脈衝波形供應電壓及/或電流,但亦預期具有不同時間段、頻率及幅值之其他波形(例如,負勻變鋸齒波形、方波形、矩形波形等。此等波形亦可包括各種工作週期,例如10%、20%、50%、65%、90%或0與100之間的任何其他百分比。電腦系統906可選擇性地控制脈衝波形之幅值及脈衝波形之持續時間,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在一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論述,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選擇性地將脈衝波形提供至孔200中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電壓及/或電流可供應至所有孔200。同樣地,舉例而言,脈衝波形可供應至所選擇孔200 (例如,在個體或區段基礎上,諸如孔子集(例如,4、16等)之分組)。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論述,這些孔200可為可個別定址的,或可以兩個或更多個孔之群組或子集定址。在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6亦可經配置以按上文所描述之方式(例如,可個別定址或可定址兩個或更多個輔助電極之群組)選擇性地將脈衝波形提供至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中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脈衝波形可供應至孔200內之所有工作電極區104及/或定址至孔200內之一或多個所選擇工作電極區104。同樣,舉例而言,脈衝波形可供應至所有輔助電極102及/或定址至一或多個所選擇輔助電極102。
在實施例中,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脈衝波形可經設計以改進分析設備900之電化學分析及程序。圖11描繪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展示用於使用脈衝波形操作分析設備之過程1100的流程圖。
在操作1102中,過程1100包括將電壓脈衝施加至孔中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控制電壓/電流源904以向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供應電壓脈衝。
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可包括各種波形類型,諸如直流電、交流電、DC模擬AC等,但亦預期具有不同時間段、頻率及幅值之其他波形(例如,負勻變鋸齒波形、方波形、矩形波形等)。此等波形亦可包括各種工作週期,例如10%、20%、50%、65%、90%或0與100之間的任何其他百分比。圖12A及12B繪示脈衝波形之兩個實例。如圖12A中所繪示,經脈衝波形可為具有電壓V持續時間T之方波。亦參考圖14A、14B、15A-15L、16及17描述電壓脈衝之實例,例如,在500 ms處1800 mV、在500 ms處2000 mV、在500 ms處2200 mV、在500 ms處2400 mV、在100 ms處1800 mV、在100 ms處2000 mV、在100 ms處2200 mV、在100 ms處2400 mV、在50 ms處1800 mV、在50 ms處2000 mV、在50 ms處2200 mV、在50 ms處2400 mV等。如圖17中所繪示,經脈衝波形可為兩種類型之波形的組合,例如藉由正弦波調變之方波。所得ECL訊號亦以正弦波之頻率調變,因此分析設備900可包括濾波器或鎖定電路系統以集中於ECL訊號,該ECL訊號呈現正弦波之頻率且濾出並不呈現正弦波之頻率的電子雜訊或雜散光。雖然圖12A及圖12B繪示脈衝波形之實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脈衝波形可具有在預定義時間段內將電位升高至界定電壓(或電壓範圍)的任何結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本文所描述之電壓脈衝及脈衝波形之參數(例如,持續時間、工作週期及以伏為單位之脈衝高度)為近似值,且可基於諸如電壓/電流源之操作參數之條件而變化例如+/- 5.0%。
在操作1104中,過程1100包括量測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間的電位差。舉例而言,偵測器910可量測孔200中之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間的電位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器910可將所量測資料供應至電腦系統1506。
在操作1106中,過程1100包括基於所量測電位差及其他資料執行分析。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對電位差及其他資料執行分析。分析可為任何方法或程序,諸如電位測定、庫爾法、伏安法、光學分析(下文進一步解釋)等。在實施例中,使用脈衝波形允許執行特定類型之分析。舉例而言,許多不同氧化還原反應可在所施加電位超過特定位準時經激活樣品中發生。藉由使用指定電壓之脈衝波形,分析設備900可選擇性地啟動一些此等氧化還原反應而非其他氧化還原反應。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揭示內容可應用於用於進行ECL分析之方法。美國專利第5,591,581、5,641,623、5,643,713、5,705,402、6,066,448、6,165,708、6,207,369、6,214,552及7,842,246號以及公開PCT申請案WO87/06706及WO98/12539中提供用於進行ECL分析之方法的某些實例,這些專利及申請案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
在實施例中,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脈衝波形可經設計以改進在ECL分析期間所發射之ECL。舉例而言,脈衝波形可藉由提供穩定及恆定電壓電位來改進在ECL分析期間所發射之ECL,由此產生穩定及可預測的ECL發射。圖13描繪展示根據此處之實施例的用於使用脈衝波形操作ECL設備之過程1300的流程圖。
在操作1302中,過程1300包括在ECL設備之孔中將電壓脈衝施加至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輔助電極102。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控制電壓/電流源904以向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供應電壓脈衝。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包括氧化還原對,其中在施加電壓或電位時,氧化還原對中之物種之反應為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處發生之主要氧化還原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施加電位低於減少水或執行水之電解所需的經限定電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小於1%之電流與水之還原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每單位面積(暴露表面面積)之小於1之電流與水之還原相關聯。
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可包括各種波形類型,諸如直流電、交流電、DC模擬AC等,但亦預期具有不同時間段、頻率及幅值之其他波形(例如,負勻變鋸齒波形、方波形、矩形波形等)。上文所論述之圖12A及圖12B繪示脈衝波形之兩個實例。脈衝波形可為具有電壓V持續時間T之方波。亦參考圖14A、14B、15A-15L、16及17描述電壓脈衝之實例,例如,在500 ms處1800 mV、在500 ms處2000 mV、在500 ms處2200 mV、在500 ms處2400 mV、在100 ms處1800 mV、在100 ms處2000 mV、在100 ms處2200 mV、在100 ms處2400 mV、在50 ms處1800 mV、在50 ms處2000 mV、在50 ms處2200 mV、在50 ms處2400 mV等。此等波形亦可包括各種工作週期,例如10%、20%、50%、65%、90%或0與100之間的任何其他百分比。
在操作1304中,過程1300包括經一段時間自電化學電池捕獲發光資料。舉例而言,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捕獲自孔200發射之發光資料且將發光資料傳達至電腦系統906。在一實施例中,可選擇時間段以允許光偵測器收集ECL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2可包括擷取多孔盤208之所有孔200之影像的單個攝影機或擷取孔200之子集之影像的多個攝影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擷取孔200之影像的攝影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孔盤200之各孔200可包括擷取各孔200中之單個工作電極區104或工作電極區104之子集的影像的多個攝影機。因此,由於攝影機可捕獲來自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全部光,因此分析設備900可提供靈活性,且電腦系統906可使用成像處理以解析各工作電極區104之亮度資料。因此,分析設備900可在各種模式中操作,例如在單工模式(例如,1個工作電極區)、10工模式(例如,用於10工作電極區孔200之所有工作電極區104)或一般多工模式(例如,所有工作電極區的子集,同時包括在單個孔200內或多個孔200當中,諸如同時用於多個10工作電極區孔之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包括對應於多孔盤200之各孔200的光二極體以用於偵測且量測孔200中發射之光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包括對應於多孔盤200之各孔200之多個光二極體,其用於偵測且量測自各孔200中之單一工作電極區域104或工作電極區域104之子集發射的光子。因此,分析設備900可以各種模式操作。舉例而言,分析設備900可個別地施加電壓及/或電流至來自多孔盤208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一或多者,例如5個工作電極區104。工作電極區104可位於單個孔200內,位於不同孔200中,及其組合。光二極體可隨後依序偵測/量測來自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的光。舉例而言,電壓及/或電流可施加至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第一者,且所發射之光子可藉由對應光二極體偵測及量測。此可針對5個工作電極區104中之各者依序重複。同樣地,在此實例中,依序操作模式可針對相同孔200內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不同孔200中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孔200之子集或「扇區」內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及其組合。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在多工模式中操作,其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藉由電壓及/或電流之施加而同時激活,且所發射光子可由多個光二極體偵測及量測以進行多工。多工操作模式可針對相同孔200內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不同孔200中之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可針對位於來自多孔盤208之孔200之子集或「扇區」內的工作電極區104而執行,其組合。下文圖14A、14B、15A至15L、16及17展示用於ECL分析中之若干波形之測試。
在實施例中,藉由施加脈衝波形以產生ECL,可藉由更快速地及有效地產生、收集、觀測及分析ECL資料來改進讀取時間及/或暴露時間。此外,可使用各種曝光方法(例如,單曝光、雙曝光、三曝光(或更大)),其可利用不同曝光時間(或相等曝光時間)以藉由改進例如動態範圍擴展(DRE)、格化儲存等來改進ECL收集、收集、觀測及分析。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論述,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改進分析設備900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改進偵測器910之讀取時間。舉例而言,出於若干原因,Ag/AgCl在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中之使用改進ECL之讀取時間。舉例而言,使用具有氧化還原對(在此特定實施例中,Ag/AgCl)之電極(例如,輔助電極102)可提供穩定界面電位以允許電化學分析過程利用電壓脈衝,而非電壓勻變。電壓脈衝之使用改進了讀取時間,因為整個脈衝波形可於在波形之整個持續時間內產生ECL的電壓電位下施加。此外,「時間解析」或依序模式具有准許對ECL影像收集進行調整(例如,調整格化儲存以調整動態範圍等)之額外益處。此外,如上文所論述,分析設備900(例如,電腦系統906)可經配置以針對不同電壓脈衝利用此類資料以延遲依序工作電極區104之激活。因此,延遲之實施允許分析設備900最小化工作電極區104及/或孔200之間的串音,在執行ECL操作時具有高輸貫量等。
在操作1306中,過程1300包括對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對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之結合表面(例如,結合域)上之給定目標實體產生的發光資料(例如,訊號)可具有一定範圍的值。此等值可與定量量測(例如,ECL強度)相關以提供類比訊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自各工作電極區104獲得數位訊號(是或否訊號)以指示是否存在分析物。統計分析可用於兩種技術且可用於轉換複數個數位訊號以便提供定量結果。一些分析物可需要指示臨限濃度之數位存在/不存在訊號。類比及/或數位格式可單獨地或組合地利用。可利用其他統計方法,例如經由在濃度梯度內之結合的統計分析來確定濃度的技術。可產生具有濃度梯度之多個線性資料陣列,其中大量不同特異性結合試劑用於不同孔200及/或不同工作電極區104。濃度梯度可由呈現不同濃度之結合試劑的離散結合域組成。
在實施例中,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例如讀取緩衝器,可用於孔200之工作電極區上。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向各分析提供均一性以控制訊號變化(例如,歸因於分解、波動、多孔盤208之老化、熱偏移、電子電路中之雜訊及光偵測裝置中之雜訊等的變化)。舉例而言,可利用針對同一分析物之多個冗餘工作電極區104 (含有對同一分析物具有特異性之相同結合試劑或不同結合試劑)。在另一實例中,可利用已知濃度之分析物,或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共價連接至已知數量之ECL標記或使用溶液中之已知數量之ECL標記。
在實施例中,在過程1300中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各種應用中。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例如由臨床或研究資訊之集合組成的資料庫形式儲存。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亦可用於快速法醫或個人身分識別。舉例而言,複數個核酸探針在暴露於人類DNA樣品時之使用可用於可容易用於識別臨床或研究樣品之特徵DNA指紋。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識別病狀(例如,疾病、輻射能階等)、生物體(例如,細菌、病毒等)及其類似物之存在。
以上描述實例過程1300之說明性流程。如圖13中所繪示之過程僅為例示性的,且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範疇的情況下存在變化。可以與所描述之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步驟,可執行額外步驟,及/或可執行更少步驟,如上文所描述。在實施例中,使用脈衝波形以及輔助電極產生對於ECL分析之各種優勢。輔助電極允許在不使用勻變的情況下更快速地產生發光。
圖14A至14C、15A至15L、16及17為展示使用各種脈衝波形之ECL分析之結果的圖表。圖15A至15L展示使用各種脈衝波形之模型結合分析之相對於BTI濃度繪製的原始資料。圖15A至15L展示使用Ag/AgCl輔助電極(根據脈衝參數標記)施加至孔之脈衝波形之使用與使用碳電極作為對照(標記為對照批次)施加至孔時之勻變波形(1.4 V/s之1s)之使用之間的比較。圖14A至14C概述根據如圖15A至15L中所展示之各種脈衝波形之模型結合分析的效能。在下文更詳細地論述圖16及17。在此等測試中,使用模型結合分析來量測ECL產生條件對由受控制量之ECL標記之結合試劑產生之ECL的量的影響,該結合試劑經由特異性結合與工作電極區之相互作用結合。在此模型系統中,經ECL標記結合試劑為IgG抗體,其經生物素及ECL標記兩者標記(SULFO-TAG, 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將不同濃度之此結合試劑(針對BTI高對照,稱為「BTI」或「BTI」)添加至具有在各孔中具有鏈黴抗生物素蛋白之固定層的整合式網盤印刷碳墨水工作電極的96孔盤的孔中。使用兩種類型之盤,對照盤為具有網版印刷碳墨水相對電極(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之MSD Gold 96孔鏈黴抗生物素蛋白QuickPlex盤;測試盤在設計上類似但具有網版印刷Ag/AgCl輔助電極代替相對電極。培養盤以使孔中之BTI經由生物素-鏈黴抗生物素蛋白相互作用結合至工作電極。在完成培養之後,洗滌盤以移除游離BTI且添加ECL讀緩衝液(MSD Read Buffer Gold、Meso Scale Diagnostics、LLC.),且藉由在工作與輔助電極之間施加經限定電壓波形及量測所發射ECL來分析該盤。測試盤之輔助電極墨水中的Ag:AgCl比為大約50:50。使用4種不同電位(1800 mV、2000 mV、2200 mV及2400 mV)在3種不同時間或脈波寬度(500 ms、100 ms及50 ms)下採用十二個波形。針對各波形測試一個測試盤。使用標準勻變波形測試對照盤。
針對用各波形測試之盤確定及計算分析效能資料。計算各樣品之平均值、標準差及%CV,且繪製為具有誤差條之資料點。針對0(量測背景之空白樣品)至2 nM範圍內之BTI溶液所量測之訊號線性擬合(計算斜率、Y-截距及R
2)。基於平均背景+/- 3×標準偏差(「stdev」)及滴定曲線之線性擬合計算偵測極限(圖14C中所展示)。亦針對4、6及8 nM BTI溶液量測訊號。此等訊號除以來自滴定曲線之線性擬合之外推訊號(此比可用於估計工作電極上之鏈黴抗生物素蛋白層之結合容量;比顯著小於一指示所添加BTI之量接近於或大於結合容量)。計算來自生產對照批次之斜率與來自各測試盤之斜率的比。圖14A展示針對各脈衝波形之此等計算的結果。圖15A至15L中之圖表中之各者說明針對施加至來自對照批次之具有碳相對電極之多孔盤的勻變電壓及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施加至多孔盤之不同電壓脈衝而收集的平均ECL資料。圖14A至14C提供圖15A至15L中所展示之資料的概述。
另外,執行訊號、斜率、背景及暗分析(例如,在無ECL之情況下產生之訊號)。製備2 nM訊號(具有1stdev誤差條)及斜率之圖。製備背景及暗(具有1stdev誤差條)及斜率之條形圖。圖14B展示此等結果。如圖14A及14B中所繪示,500 ms之1800 mV之脈衝式電壓繼續進行最高平均ECL讀數。如圖14A及圖14B中所展示,脈衝波形之幅值及/或持續時間影響所量測之ECL訊號。2 nM訊號隨波形之改變反映斜率之改變。背景之改變亦反映斜率之改變。訊號、背景及斜率隨著脈衝持續時間減小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時間減少之變化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各種脈衝電位及持續時間之同時變化導致分析靈敏度幾乎沒有變化。訊號、背景及斜率隨著脈衝持續時間減小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時間減少之變化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訊號、背景及斜率隨各種脈衝電位及持續時間之同時變化導致分析靈敏度幾乎沒有變化。
此外,分析脈衝波形中之各者之滴定曲線。製備平均ECL訊號與BTI濃度之圖。包括基於1 stdev之誤差條。將來自測試盤之滴定曲線繪製在主y軸上。滴定曲線繪製於次級y軸上。次級y軸之標度為所偵測光子之數目的0至90,000個計數(「cts」)。初級y軸之標度設置成90,000除以斜率之比。計算各測試盤之斜率與斜率之比。圖15A至15L展示各脈衝波形之此等計算的結果。
對於背景、暗及暗雜訊,對於所有經測試之波形時間,暗(1及2 cts)及暗雜訊(2cts)基本上沒有變化。背景隨著脈衝持續時間減小而減小。背景隨著所施加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背景隨時間減少之變化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50 ms之1800 mV之背景為6±2cts,剛好高於暗+暗雜訊。
如圖15A至15L中所展示,所有測試盤之%CV及除背景之外的所有訊號(8次重複)的參考訊號皆具有可比性。背景之CV隨著背景訊號接近暗及暗雜訊而增大。高於40 cts之背景(16個複本)具有良好CV:55%(3.9%)、64(5.1%)及44(5.4%)。低於40 cts及CV增加超過7%。自背景至2 nM HC之所有滴定與R2值≥0.999線性擬合。
減小經擬合範圍之最高濃度會產生減小之斜率且增大y截距。此表明滴定曲線下端之非線性(可能由測試樣品中之不同稀釋液引起)。用於其他分析之y截距基本上在零與所量測背景之間。對於6及8 nM HC,所有分析產生的訊號比線性低;對於所有分析,此等降低之結合能力類似。所有分析在外推4 nM訊號之2標準偏差內產生4 nM訊號。用生產對照批次斜率與測試盤斜率之比校正之後的分析訊號在1 nM至4 nM HC之生產對照批次之分析訊號的3個標準偏差內。低於1 nM HC之經校正訊號高於來自生產控制批次之經校正訊號。在0.0125與0.5 nM HC之間,來自測試盤之經校正訊號在彼此之3個標準差範圍內。用相同BTI溶液進行之分析之經校正訊號在0.0125 nM與4 nM HC之間彼此3個標準偏差內。如圖中所展示,用不同脈衝電位及持續時間量測之分析之效能在用勻變量測之對照分析之效能的此可變範圍內。
如藉由圖15A至15L及14A及14B之比較可見,訊號及斜率隨著脈衝持續時間減小(500 ms、100 ms及50 ms)而降低。訊號及斜率隨脈衝電位增大(1800 mV、2000 mV、2200 mV及2400 mV)而降低。訊號及斜率隨脈衝持續時間減小之變化隨著脈衝電位增大而減小。校正因數(斜率之比)可校正隨波形之改變的訊號之改變。所計算偵測極限對於此等波形中之11個(0.005 nM至0.009 nM)為類似的。1800 mV、500 ms脈衝波形之所計算偵測極限較低(0.0004 nM);可能歸因於擬合及量測背景(及CV)之微妙差異。
實例1 - ECL量測儀器
現詳細地參考圖14A至14C,藉由包括整合式網版印刷電極,在經特別配置以用於ECL分析應用之96孔盤中實行ECL量測。盤之基本結構類似於美國專利第7,842,246號中所描述的盤(參見例如在實例6.1中之盤B、盤C、盤D及盤E之描述),但設計經修改以併入本揭示案之新穎元素。如同早期設計,孔之底部由在頂表面上具有網版印刷電極之聚酯薄膜片限定,這些網版印刷電極在各孔(或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新穎工作及輔助電極)中提供整合式工作及相對電極表面。印刷於工作電極上方之圖案化網版印刷介電墨水層在各孔內界定一或多個暴露工作電極區。穿過聚酯薄膜至聚酯薄膜片之底表面上之網版印刷電接觸之導電通孔提供連接電能之外部源至電極所需的電接觸。
使用專用ECL盤讀取器進行經特別配置盤中之ECL量測,這些盤讀取器設計成接受盤、接觸盤上之電接觸、將電能施加至接觸及在孔中產生之影像ECL。對於一些量測,經修改軟體用於允許對所施加電壓波形之時序及形狀的定製。
例示性盤讀取器包括MESO SECTOR S 600(www.mesoscale.com/ en/products_and_services/instrumentation/sector_s_600)及MESO QUICKPLEX SQ 120(www.mesoscale.com/en/products_and_services/instrumentation/quickplex_sq_120),兩者可自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獲得,且盤讀取器描述於2005年12月20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第6,977,722號及Krivoy等人的在2020年7月15日提交之名稱為「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20/042104號中,其中各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他例示性裝置描述於Wohlstadter等人的在2019年7月16日提交之名稱為「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ystem」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513,526號及Krivoy等人的在2020年7月15日提交之名稱為「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929,757號中,這些專利中之各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實例2 -快速脈衝ECL量測
使用模型結合分析顯示快速脈衝電壓波形與Ag/AgCl輔助電極組合產生ECL訊號之用途,且比較效能與使用緩慢電壓勻變及碳相對電極之習知組合所觀測到的效能。模型結合分析在96孔盤中執行,其中各孔具有支持鏈黴抗生物素蛋白之固定層的整合式網版印刷碳墨水工作電極區。此等網版印刷盤具有網版印刷碳墨水相對電極(MSD Gold 96孔鏈黴抗生物素蛋白盤, 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或除了使用網版印刷Ag/AgCl墨水輔助電極之外具有類似電極設計之盤。在此模型系統中,經ECL標記結合試劑為IgG抗體,其經生物素及ECL標記兩者標記(SULFO-TAG, 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將50 μL等分試樣中不同濃度之此結合試劑(針對BTI高對照,稱為「BTI」或「BTI HC」)添加至96孔盤之孔中。藉由將固定化鏈黴抗生物素蛋白結合於工作電極上,使結合試劑在孔中在搖動下培養足夠時間而自分析溶液耗盡。洗滌盤以移除分析溶液,且隨後用ECL讀緩衝液(MSD Read Buffer T 2X, 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填充。標準波形(3200 mV至4600 mV之1000 ms勻變)施加至具有相對電極之盤。在具有Ag/AgCl輔助電極之盤上評估十二個恆定電壓脈衝波形;在3個不同時間或脈波寬度(500 ms、100 ms及50 ms)處評估4個不同電位(1800 mV、2000 mV、2200 mV及2400 mV)。針對各波形測試一個盤。圖14A、14B及15A至15L為展示自此研究之ECL分析之結果的圖表。
針對用各波形測試之盤確定及計算分析效能資料。計算各樣品之平均值、標準偏差及%CV。圖15A至15L展示平均訊號與結合試劑之濃度的圖,其中來自標準波形之訊號繪製於與來自電位脈衝之訊號不同的y軸上。圖之下部線性區(BTI濃度範圍為0(量測分析背景之空白樣品)至0.1 nM)中之資料點擬合直線,且計算斜率、斜率之標準誤差、Y截距、Y截距之標準誤差及R
2值。所有線性擬合皆具有R
2值≥0.999。圖14A及14B展示具有1標準偏差誤差條之各測試條件的2 nM平均訊號、0 nM(分析背景)平均訊號及平均暗訊號(空孔)。兩個圖亦展示針對各條件之所計算斜率。根據BTI濃度所提供之偵測極限係基於背景之平均Y截距+3×標準偏差(「標準偏差」)及滴定曲線之線性擬合而計算。斜率及Y截距之標準誤差及背景之標準偏差經傳播至偵測極限中之誤差。基於每孔BTI之體積及每BTI分子之ECL標記之數目(~0.071),偵測極限可根據產生可偵測訊號所需的ECL標記之莫耳表示(繪製於圖14E中)。
圖14C及14D展示來自在1800 mV之電位下由500 ms脈衝波形產生之電極上的BTI之ECL訊號與在一半時間內由習知1000 ms勻變波形產生之訊號相當。雖然圖14C展示對於特定脈衝電位,ECL隨著脈衝時間減小至低於500 ms而減小,但與圖14D比較展示分析背景訊號之對應減小,其顯著保持高於空孔之暗影像(亦即,在無ECL激發存在下之影像)的攝影機訊號。此結果表明,極短脈衝可用於基本上減少進行ECL量測所需之時間,同時維持整體靈敏度。
使用碳相對電極之標準波形(1000 ms勻變)之所計算偵測極限為ECL標記之2.4 ± 2.6阿莫耳(attomole)(10
-18莫耳)。圖14E展示針對不同激發條件之所估計偵測極限傾向於隨著脈衝時間減少而增加,但顯著小於自線性關係將預期到的偵測極限。舉例而言,對於1000 ms勻變,在2000 mV下之100 ms脈衝的所估計偵測極限比偵測極限高不到兩倍,但時間只有十分之一。另外,偵測極限隨著脈衝時間減少之增加未必始終在統計學上顯著。在使用碳相對電極之標準波形(1000 ms勻變)的情況下,針對利用Ag/AgCl輔助電極之「1800mV 500ms」、「2000mV 500ms」、「2000mV 100ms」及「 2200mV 500ms」脈衝的偵測極限在偵測極限之誤差內。
圖16描繪展示對讀緩衝溶液(例如,使用脈衝波形之讀緩衝液T)之ECL分析之結果的圖表。在測試中,使用利用50:50墨水印刷的Ag/AgCl Std 96-1 IND盤。對於測試,用分子級水稀釋MSD T4x(Y0140365)之等分試樣以製得T3x、T2x及T1x。Ag/AgCl Std 96-1 IND盤用150μL之此等溶液之等分試樣填充:孔200之兩個鄰近列中的T4x(例如,如圖9B中所繪示)、孔200之兩個鄰近列中的T3x、孔200之兩個鄰近列中的T2x、孔200之兩個鄰近列中的T1x。使此等溶液覆蓋在實驗台上浸泡15 min±0.5 min。用以下波形中之各者量測一個盤:1800 mV持續100 ms、1800 mV持續300 ms、1800 mV持續1000 ms、1800 mV持續3000 ms。計算每條件24個複本之平均ECL訊號及平均積分電流,且製備平均值與MSD T濃度(4、3、2及1)之圖。
如圖16中所示,ECL訊號及積分電流隨著讀取緩衝液T之濃度增加而增加。ECL訊號及積分電流隨著脈衝持續時間增加而增加。讀取緩衝液ECL訊號在T1x與T3x之間線性地增大,但不在3x與4x之間增大。積分電流在T1x與T4x之間線性地增大。
圖17描繪展示使用脈衝波形之另一ECL分析之結果的圖表。在測試中,使用利用50:50墨水印刷的Ag/AgCl Std 96-1 IND盤。上文針對圖14A及14B所描述的測試方法以不同的較長脈衝波形利用。用以下波形中之各者量測一個盤:1800 mV持續3000 ms,2200 mV持續3000 ms,2600 mV持續3000 ms及3000 mV持續3000 ms。計算每條件24個複本之平均ECL訊號及平均積分電流,且製備平均值與讀取緩衝液T濃度(4、3、2及1)之圖。
如圖17中所展示,對於1800 mV、2200 mV及2600 mV之脈衝電位,ECL訊號隨著讀緩衝液T之濃度增大而增大。在3000 mV之脈衝的情況下,ECL訊號在T1x與T2x之間減小,接著T4x增大ECL。對於所有脈衝電位,積分電流隨著T之濃度增大而增大。具有2600 mV及3000 mV脈衝之積分電流在T1x與T3x之間略微為線性的;然而,在T4x之情況下,電流之增加與讀緩衝液T之濃度呈線性關係。
實例3-Ag/AgCl輔助電極之還原能力
具有整合式網版印刷碳墨水工作電極及網版印刷Ag/AgCl輔助電極(如實例2中所描述)之分析盤用於確定輔助電極之還原性能力,亦即,可穿過電極同時維持受控制電位之還原性電荷的量。為了使用脈衝ECL量測來評估對於ECL實驗之要求的上下文中之能力,在存在含有ECL讀緩衝液之TPA的情況下量測穿過輔助電極之總電荷,同時在工作與輔助電極之間施加脈衝電壓波形。進行兩種類型之實驗。在第一個(圖16中所展示)中,施加接近ECL產生之最佳電位(1800 mV)的電壓脈衝且保持不同時間量(100至3000 ms)。在第二個(圖17)中,將不同脈衝電位(2200至3000 mV)保持恆定時間量(3000 ms)。在兩個實驗中,藉由在存在介於TPA之標稱工作濃度的1×至4×之間的MSD讀緩衝液T之分量的情況下測試各電壓及時間條件來評估讀緩衝液組合物中之濃度或共反應物及電解質之變化的容差。圖表中之各點表示24次重複量測之平均值。
Ag/AgCl輔助電極將在實驗中所施加的電位下支持TPA在工作電極處的氧化,直至穿過輔助電極的電荷消耗輔助電極中的所有可存取氧化劑(AgCl)為止。圖16展示使用1800 mV脈衝穿過輔助電極之電荷隨著脈衝持續時間及TPA濃度大約線性地增加,從而表明即使在高於TPA之典型濃度的情況下,電極能力足以在1800 mV下支持長達3000 ms之脈衝。圖17展示設計成藉由使用來自圖16的最長脈衝(3000 ms)但增大電位直至穿過電極之電荷達到其最大值為止來確定輔助電極之能力的實驗。使用3000 mV電位收集之資料點展示電荷隨著ECL讀緩衝液之濃度線性地增加直至總電荷之約30 mC。接近45 mC,總電荷呈現平穩段,其指示Ag/AgCl輔助電極中氧化劑耗盡。30 mC之電荷相當於Ag/AgCl輔助電極中之3.1×10-7莫耳之氧化劑,且45 mC之電荷相當於Ag/AgCl輔助電極中之4.7×10-7莫耳之氧化劑。
亦執行還原性能力測試以確定根據斑點圖案及輔助電極大小之還原性能力差異。使用2600 mV 4000 ms還原性能力波形及標準化測試溶液來測試四種不同斑點圖案。測試四個斑點圖案,10斑點五角圖案(圖5A)、10斑點開放圖案(圖1C)、10斑點閉合圖案(圖7A)及10斑點開放三葉圖案(圖4A)。以下表A、B、C及D中分別再現五角、開放、閉合及開放三葉圖案之結果。如表A至C中所展示,三個不同圖案中之輔助電極(標記為CE)面積的增大會增大總量測電荷(例如,還原性能力)。如表D中所展示,利用相同輔助電極面積之多個測試導致大約類似的量測電荷。因此,最大化輔助電極區域可用以增加Ag/AgCl電極在多個不同斑點圖案中之總還原性容量。
表 A
表B
表格C
表D
群組 | CE直徑(吋) | CE面積(in^2) | 平均積分電流(μA) | 標準偏差(μA) | 平均電荷(mC) | 標準偏差(mC) | 電荷/面積(mC/平方吋) |
1 | 0.03 | 0.00071 | 441,300 | 13,884 | 22.07 | 0.69 | 31223 |
2 | 0.027 | 0.00057 | 439,748 | 22,396 | 21.99 | 1.12 | 38407 |
3 | 0.024 | 0.00045 | 365,348 | 4,821 | 18.27 | 0.24 | 40386 |
4 | 0.021 | 0.00035 | 249,364 | 5,149 | 12.47 | 0.26 | 36003 |
5 | 0.018 | 0.00025 | 239,138 | 8,350 | 11.96 | 0.42 | 47000 |
6 | 0.015 | 0.00018 | 174,889 | 7,960 | 8.74 | 0.4 | 49458 |
群組 | CE直徑(吋) | CE面積(in^2) | 平均積分電流(μA) | 標準偏差(μA) | 平均電荷(mC) | 標準偏差(mC) | 電荷/面積(mC/平方吋) |
1 | 0.048 | 0.00181 | 324,380 | 23,129 | 16.22 | 1.16 | 8964 |
2 | 0.044 | 0.00152 | 258,775 | 15,557 | 12.94 | 0.78 | 8510 |
3 | 0.04 | 0.00126 | 208,423 | 10,267 | 10.42 | 0.51 | 8292 |
4 | 0.036 | 0.00102 | 193,015 | 8,392 | 9.65 | 0.42 | 9481 |
5 | 0.032 | 0.00080 | 137,755 | 4,717 | 6.89 | 0.24 | 8567 |
6 | 0.028 | 0.00062 | 104,355 | 2,461 | 5.22 | 0.12 | 8477 |
群組 | CE直徑(吋) | CE面積(in^2) | 平均積分電流(μA) | 標準偏差(μA) | 平均電荷(mC) | 標準偏差(mC) | 電荷/面積(mC/平方吋) |
1 | 0.048 | 0.00181 | 754,555 | 43,877 | 37.73 | 2.19 | 20850 |
2 | 0.044 | 0.00152 | 670,500 | 27,385 | 33.53 | 1.37 | 22052 |
3 | 0.04 | 0.00126 | 588,035 | 26,996 | 29.4 | 1.35 | 23396 |
4 | 0.036 | 0.00102 | 457,428 | 27,944 | 22.87 | 1.4 | 22468 |
5 | 0.032 | 0.00080 | 393,368 | 10,887 | 19.67 | 0.54 | 24458 |
6 | 0.028 | 0.00062 | 306,840 | 14,759 | 15.34 | 0.74 | 24913 |
群組 | CE直徑(吋) | CE面積(in^2) | 平均積分電流(μA) | 標準偏差(μA) | 平均電荷(mC) | 標準偏差(mC) | 電荷/面積(mC/平方吋) |
1 | 0.048 | 0.00181 | 226,413 | 14,022 | 11.32 | 0.7 | 6256 |
2 | 0.048 | 0.00181 | 226,235 | 18,827 | 11.31 | 0.94 | 6250 |
3 | 0.048 | 0.00181 | 220,868 | 17,292 | 11.04 | 0.86 | 6101 |
4 | 0.048 | 0.00181 | 229,960 | 9,879 | 11.5 | 0.49 | 6355 |
5 | 0.048 | 0.00181 | 225,635 | 15,199 | 11.28 | 0.76 | 6234 |
6 | 0.048 | 0.00181 | 224,308 | 6,190 | 11.22 | 0.31 | 6200 |
此外,進行實驗以確定在各種實驗條件下氧化還原反應可達之AgCl之量。在實驗中,使用厚度大約為10微米的Ag/AgCl墨水膜印刷之電極。使介於0%至100%範圍內之不同電極部分暴露於溶液,且量測所傳遞之電荷之量。實驗結果展示,所傳遞之電荷之量大約以線性方式增加,其中電極之與溶液接觸之百分比增大。此指示在並未與測試溶液直接接觸之電極部分中,發生的還原不太強烈或根本不發生還原。此外,按印刷電極中之Ag/AgCl之總體積計,由實驗電極傳遞之電荷之總量(2.03E+18 e-)大約對應於實驗電極中可獲得的電子之總量。此指示,在10微米厚度及100%溶液接觸之情況下,氧化還原反應中可達所有或幾乎所有可獲得AgCl。因此,對於厚度為10微米或更小之膜,在還原反應期間可達所有或幾乎所有可獲得AgCl。
在實施例中,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脈衝波形可設計成允許ECL設備隨時間推移擷取不同發光資料以改進ECL分析。圖18描繪展示根據此處之實施例的用於使用脈衝波形操作ECL設備之另一過程1800的流程圖。
在操作1802中,過程1800包括將電壓脈衝施加至設備ECL之孔中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輔助電極102,該電壓脈衝使得還原氧化反應該孔中發生。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控制電壓/電流源904將一或多個電壓脈衝供應至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輔助電極102。
在實施例中,電壓脈衝可經配置以引起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與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間的還原氧化反應。如上文所論述,基於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預定義化學組合物(例如,Ag:AgCl之混合物),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操作為參考電極以用於確定與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之電位差,且操作為工作電極區104之相對電極。舉例而言,預定義化學混合物(例如,化學組合物中之元素與合金之比)可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期間提供界面電位,使得在孔200中發生之還原氧化反應期間產生可量化數量之電荷。亦即,在氧化還原反應期間傳遞之電荷的量可藉由量測例如工作電極區104處之電流來定量。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可指示可以所施加電位差傳遞之電荷的總量,此係因為在已消耗AgCl時,輔助電極102處之界面電位將對於水還原之電位更負地偏移。此使得工作電極區104電位偏移至較低電位(維持所施加電位差),從而關閉在AgCl還原期間發生之氧化反應。
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可包括各種波形類型,諸如直流電、交流電、DC模擬AC等,但亦預期具有不同時間段、頻率及幅值之其他波形(例如,負勻變鋸齒波形、方波形、矩形波形等)。上文所論述之圖12A及圖12B繪示脈衝波形之兩個實例。脈衝波形可為具有電壓V持續時間T之方波。亦參考圖14A、14B、15A-15L、16及17描述電壓脈衝之實例,例如,在500 ms處1800 mV、在500 ms處2000 mV、在500 ms處2200 mV、在500 ms處2400 mV、在100 ms處1800 mV、在100 ms處2000 mV、在100 ms處2200 mV、在100 ms處2400 mV、在50 ms處1800 mV、在50 ms處2000 mV、在50 ms處2200 mV、在50 ms處2400 mV等。此等波形亦可包括各種工作週期,例如10%、20%、50%、65%、90%或0與100之間的任何其他百分比。
在操作1804中,過程1800包括在第一時間段內自第一還原氧化反應擷取第一發光資料。在操作1806中,過程1800包括在第二時間段內自第二還原氧化反應擷取第二發光資料,其中第一時段時間不具有與第二時間段相等的持續時間。舉例而言,一或多個光偵測器910可捕獲自孔200所發射之第一及第二發光資料,且將第一及第二發光資料傳達至電腦系統906。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孔200可包括需要光偵測器912以捕獲發光資料持續不同時間段之所關注物質。因此,光偵測器912可在兩個不同時間段內捕獲ECL資料。舉例而言,時間段中之一者可為短時間段(例如,由ECL產生之光之短攝影機暴露時間),且時間段中之一者可為較長時間段。此等時間段可受例如整個ECL產生中之光飽和度影響。由此,視所擷取光子而定,分析設備900可使用長期暴露、短期暴露或兩者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設備900可使用長期暴露,或長及短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所擷取光子超出光偵測器912之動態範圍,則分析設備900可使用短暴露。藉由調整/最佳化此等,動態範圍可潛在地增大一兩個數量級。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改進動態範圍,但實施各種多脈衝及/或多暴露方案。舉例而言,可在較長暴露(例如,單個工作電極、單個工作電極區、兩個或更多個單個工作電極或工作電極區(在單個孔內或跨多個孔)之暴露、單個孔之暴露、兩個或更多個孔之暴露,或區段,或扇區,或兩個或更多個扇區等)之後採取短暴露。在此等實例中,除非暴露已變得飽和,否則使用較長暴露可為有益的。在彼情況下,例如,可利用較短暴露。藉由進行此等調整(手動地或藉助於硬體、韌體、軟體、算法、電腦可讀媒體、計算裝置等),可改進動態範圍。在其他實例中,可將第一短脈衝(例如,50 ms,但亦預期其他持續時間)施加至電極或兩個或更多個電極之集合,繼之以對於各電極或電極之集合之第二較長脈衝(例如,200 ms,但亦預期其他持續時間)。其他方法可包括使用一或多個第一短脈衝(例如,50 ms,但亦預期其他持續時間)讀取整個盤(例如,96孔),繼之以利用第二較長脈衝(例如,200 ms,但亦預期其他持續時間)第二次讀取整個盤。在其他實例中,可首先施加長脈衝,繼之以短脈衝;可施加及/或交替多個短脈衝及/或長脈衝等。除一或多個離散脈衝之外,複合或混合函數亦可使用此等或其他持續時間以例如確定及/或模型化過渡區中之回應(例如,當在脈衝之間過渡時)。此外,在以上實例中,較長脈衝可首先在較短脈衝之前使用。此外,波形及/或擷取窗口亦可經調整以改進動態範圍。
此外,若已知關於一或多個個別工作電極及/或工作電極區之額外資訊(例如,已知特定工作電極區含有高豐度分析物),則暴露時間可藉由在獲取讀數及/或樣品之前利用此資訊最佳化以防止攝影機飽和。使用以上高豐度分析物實例,由於訊號將預期在動態範圍內較高,因此可採用較短暴露時間(且反之亦然,預期低訊號之電極),因此可針對個別孔、電極等定製及/或最佳化暴露時間、脈衝持續時間及/或脈衝強度以改進總讀取時間。此外,可連續取樣來自一或多個ROI之像素以獲得隨時間推移之ECL曲線,該ECL曲線可經進一步使用以確定截斷暴露時間且外推高於飽和之ECL產生曲線的方式。在其他實例中,首先,攝影機可設置為採取短暴露,其後可檢查來自短暴露之訊號的強度。此資訊可隨後用於調整格化儲存以用於最終暴露。在其他實例中,亦可調整其他參數,而非調整格化儲存,這些其他參數諸如波形、擷取窗口、其他基於電流之技術等。
亦可使用額外技術,對於額外技術,波形及/或暴露保持恆定。舉例而言,可量測一或多個ROI內之像素之強度,且若觀測到像素飽和,則ECL產生及/或量測之其他態樣可用以最佳化讀取及/或讀取時間(例如,當前ECL相關性、圍繞ROI反向暗遮罩區的暗遮罩方案,其可用以更新用於飽和電極及/或電極之一部分的所估計ECL等)。此等解決方案消除對用以在相對短時間段(例如,毫秒)內調整波形及/或暴露持續時間之快速分析及/或反應時間的需要。此係例如因為ECL產生及/或擷取可以相同及/或類似方式執行,且最後可執行分析。
亦可採用其他技術來改進動態範圍。舉例而言,若施加至電化學發光(ECL)應用,由於ECL標記發螢光,因此可執行預閃蒸及/或預暴露以獲得與一或多個孔、工作電極、工作電極區等中存在多少標記相關的資訊。自預閃蒸及/或預暴露獲得之資訊可用於使暴露及/或脈衝持續時間最佳化以實現動態範圍及/或讀取時間之額外改進。在其他實施例中,尤其在關於ECL時,由於電流及電極中之一或多者與ECL訊號之間可存在相關性,因此訊號之簽名可告知攝影機暴露時間及/或所施加波形(例如,停止波形、減小波形、增大波形等)。此可藉由改進電流量測之精確度及更新速率以及電流路徑之最佳化來進一步最佳化,以提供電流與ECL訊號之間的更佳相關性。
可針對根據某些實施例之某些成像裝置實現動態範圍之額外改進。在ECL應用中使用基於CMOS之成像裝置的情況下,例如,可在一或多個暴露內在不同時間點處取樣及讀出特定所關注區(ROI),以最佳化暴露時間。舉例而言,ROI(例如,一部分或整個工作電極及/或工作電極區)可包括固定或可變數目之像素或特定樣品百分比之電極面積(例如,1%、5%、10%等,但亦預期其他百分比)。在此實例中,像素及/或樣品百分比可在暴露期間較早讀出。視自ROI讀取之訊號而定,可針對特定工作電極、工作電極區、孔等調整及/或最佳化暴露時間。在非限制性說明性實例中,像素之子集可在取樣時間段內進行取樣。若來自彼子集之訊號趨向為高,則暴露時間可減少(例如,3秒至1秒,但亦預期大於或小於此等之其他持續時間)。類似地,若訊號趨向為低,則可採用較長暴露時間(例如,3秒,但亦預期其他持續時間)。可手動地或藉助於硬體、韌體、軟體、算法、電腦可讀媒體、計算裝置等進行此等調整。在其他實施例中,ROI可經選擇以按使得避免任何潛在環效應之方式分佈。此情形可例如歸因於工作電極區周圍之光的非均一性而發生(例如,較亮環將形成於工作電極區之外部周邊上,其中較暗斑點在中心)。為對抗此情形,可選擇取樣較亮區域及較暗區域兩者之ROI(例如,自邊緣至邊緣之像素列、自兩個區域之像素之隨機取樣等)。此外,可針對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連續取樣像素以確定隨時間推移之ECL產生曲線。此經取樣資料可接著用於外推高於飽和之點的ECL產生曲線。
在實施例中,不同脈衝波形亦可用於第一及第二時間段。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之幅值(例如,電壓)、持續時間(例如,時間段)及/或波形類型(例如,方形、鋸齒等)可不同。若將多種類型之電活性物質用作ECL標籤,則使用不同脈衝波形可為有益的,ECL標籤可需要不同的激活電位,且可發射不同波長之光。舉例而言,此類ECL標記可為基於釕、鋨、钅黑(hassium)、銥等之錯合物。
在操作1808中,過程1800包括對第一發光資料及第二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對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此等值可與定量量測(例如,ECL強度)相關以提供類比訊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自各工作電極區104獲得數位訊號(是或否訊號)以指示是否存在分析物。統計分析可用於兩種技術且可用於轉換複數個數位訊號以便提供定量結果。一些分析物可需要指示臨限濃度之數位存在/不存在訊號。類比及/或數位格式可單獨地或組合地利用。可利用其他統計方法,例如經由在濃度梯度內之結合的統計分析來確定濃度的技術。可產生具有濃度梯度之多個線性資料陣列,其中大量不同特異性結合試劑用於不同孔200及/或不同工作電極區104。濃度梯度可由呈現不同濃度之結合試劑的離散結合域組成。
在實施例中,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例如讀取緩衝器,可用於孔200之工作電極區上。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向各分析提供均一性以控制訊號變化(例如,歸因於分解、波動、多孔盤208之老化、熱偏移、電子電路中之雜訊及光偵測裝置中之雜訊等的變化)。舉例而言,可利用針對同一分析物之多個冗餘工作電極區104 (含有對同一分析物具有特異性之相同結合試劑或不同結合試劑)。在另一實例中,可利用已知濃度之分析物,或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共價連接至已知數量之ECL標記或使用溶液中之已知數量之ECL標記。
在實施例中,在過程1800中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各種應用中。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例如由臨床或研究資訊之集合組成的資料庫形式儲存。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亦可用於快速法醫或個人身分識別。舉例而言,複數個核酸探針在暴露於人類DNA樣品時之使用可用於可容易用於識別臨床或研究樣品之特徵DNA指紋。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識別病狀(例如,疾病、輻射能階等)、生物體(例如,細菌、病毒等)及其類似物之存在。
在實施例中,雖然以上過程1800包括在兩個時間段期間擷取發光資料,但過程1800可用於在任何數目之時間段(例如,3個時間段、4個時間段、5個時間段等)期間擷取發光資料。在此實施例中,不同脈衝波形亦可用於一些時間段或所有時間段。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之幅值(例如,電壓)、持續時間(例如,時間段)及/或波形類型(例如,方形、鋸齒等)可不同。
以上描述實例過程1800之例示性流程。如圖18中所繪示之過程僅為例示性的,且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範疇的情況下存在變化。可以與所描述之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步驟,可執行額外步驟,及/或可執行更少步驟。
在實施例中,由電壓/電流源904供應之脈衝波形之不同配置可一起利用以改進在ECL分析期間發射之ECL。圖19描繪展示根據此處之實施例的用於使用脈衝波形操作ECL設備之另一過程1900的流程圖。
在操作1902中,過程1900包括將第一電壓脈衝施加至ECL設備之孔中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或輔助電極102,該第一電壓脈衝使得第一還原氧化反應在孔中發生。在操作1904中,過程1900包括在第一時間段內自第一還原氧化反應擷取第一發光資料。
在操作1906中,過程1900包括將第二電壓脈衝施加至孔中之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或輔助電極,該第二電壓脈衝使得第二還原氧化反應在孔中發生。在操作1908中,過程1900包括在第二時間段內自第二還原氧化反應擷取第二發光資料,其中第一時段時間不具有與第二時間段相等的持續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壓脈衝及/或第二電壓脈衝之電壓位準(振幅或幅值)或脈衝寬度(或持續時間)可經選擇以使得第一還原氧化反應發生,其中第一發光資料對應於發生之第一還原氧化反應。在一實施例中,可針對第一電壓脈衝及/或第二電壓脈衝選擇電壓位準(振幅或幅值)或脈衝寬度(或持續時間)以使得第二還原氧化反應發生,其中第二發光資料對應於發生之第二還原氧化反應。在一實施例中,可至少部分地基於相對電極之化學組合物選擇第一電壓脈衝及第二電壓脈衝中之至少一者的幅值。
在操作1910中,過程1900包括對第一發光資料及第二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舉例而言,電腦系統906可對發光資料執行ECL分析。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之結合表面(例如,結合域)上之給定目標實體產生的發光資料(例如,訊號)可具有一定範圍的值。此等值可與定量量測(例如,ECL強度)相關以提供類比訊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自各工作電極區104獲得數位訊號(是或否訊號)以指示是否存在分析物。統計分析可用於兩種技術且可用於轉換複數個數位訊號以便提供定量結果。一些分析物可需要指示臨限濃度之數位存在/不存在訊號。類比及/或數位格式可單獨地或組合地利用。可利用其他統計方法,例如經由在濃度梯度內之結合的統計分析來確定濃度的技術。可產生具有濃度梯度之多個線性資料陣列,其中大量不同特異性結合試劑用於不同孔200及/或不同工作電極區104。濃度梯度可由呈現不同濃度之結合試劑的離散結合域組成。
在實施例中,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例如讀取緩衝器,可用於孔200之工作電極區上。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向各分析提供均一性以控制訊號變化(例如,歸因於分解、波動、多孔盤208之老化、熱偏移、電子電路中之雜訊及光偵測裝置中之雜訊等的變化)。舉例而言,可利用針對同一分析物之多個冗餘工作電極區104 (含有對同一分析物具有特異性之相同結合試劑或不同結合試劑)。在另一實例中,可利用已知濃度之分析物,或對照分析溶液或試劑可共價連接至已知數量之ECL標記或使用溶液中之已知數量之ECL標記。
在實施例中,在過程1900中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各種應用中。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例如由臨床或研究資訊之集合組成的資料庫形式儲存。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亦可用於快速法醫或個人身分識別。舉例而言,複數個核酸探針在暴露於人類DNA樣品時之使用可用於可容易用於識別臨床或研究樣品之特徵DNA指紋。所收集及產生之資料可用於識別病狀(例如,疾病、輻射能階等)、生物體(例如,細菌、病毒等)及其類似物之存在。
以上描述實例過程1900之例示性流程。如圖19中所繪示之過程僅為例示性的,且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範疇的情況下存在變化。可以與所描述之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步驟,可執行額外步驟,及/或可執行更少步驟。
在上文所描述之過程1300、1800及1900中之任一者中,電壓脈衝可選擇性地施加至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及/或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舉例而言,電壓脈衝可供應至多孔盤108之一或多個孔106中之所有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同樣地,舉例而言,電壓脈衝可供應至多孔盤208之一或多個孔106中的工作電極區104及/或輔助電極102之選定(或「可定址」)集合(例如,在逐區基礎、逐孔基礎、逐扇區基礎(例如,兩個或更多個孔之群組)等)。
本文所描述之系統、裝置及方法可應用於各種情境中。舉例而言,可應用系統、裝置及方法以改進ECL量測及讀取器裝置之各種態樣。例示性盤讀取器包括上文及整個本申請案中(例如在段落[0180]處)論述之盤讀取器。
舉例而言,藉由施加一或多個電壓脈衝以產生如本文所描述的ECL,可藉由更快速且高效地產生、收集、觀測及分析ECL資料來改進讀取時間及/或暴露時間。此外,改進的暴露時間(例如,單次暴露、利用不同暴露時間(或相等暴露時間)之雙重(或更大)暴露)將藉由改進例如動態範圍擴展(DRE)、格化儲存等(例如,在一實施例中,需要不同時間段以供擷取發光資料之所關注物質)而有助於改進ECL產生、收集、觀測及其分析。因此,可在多個不同時間段內將所發射光子擷取為ECL資料,此可受例如ECL產生期間之光飽和度影響。可改進動態範圍,但實施各種多脈衝及/或多暴露方案。舉例而言,可在較長暴露(例如,單個工作電極、單個工作電極區、兩個或更多個單個工作電極或工作電極區(在單個孔內或跨多個孔)之暴露、單個孔之暴露、兩個或更多個孔之暴露,或區段,或扇區,或兩個或更多個扇區等)之後採取短暴露。在此等實例中,除非暴露已變得飽和,否則使用較長暴露可為有益的。舉例而言,當進行短及長暴露時,若在較長暴露期間發生飽和,則可捨棄彼暴露且可使用較短暴露。若皆不飽和,則可使用較長者,其可提供更佳靈敏度。在彼情況下,例如,可利用較短暴露。藉由進行此等調整(手動地或藉助於硬體、韌體、軟體、算法、電腦可讀媒體、計算裝置等),可改進動態範圍,如上文更詳細地論述。
此外,本文所描述之系統、裝置及方法可以各種方式利用以允許軟體、韌體及/或控制邏輯至硬體儀器(諸如上文所描述之讀取器)的最佳化。舉例而言,由於本文所描述之系統、裝置及方法允許ECL之更快且更高效的產生、收集、觀測及/或分析,因此可經由改進之軟體、韌體及/或控制邏輯最佳化儀器,以降低執行ECL分析所需之硬體成本(例如,用以驅動儀器之更便宜的透鏡、更少及/或更便宜的馬達等)。本文中所提供之實例僅為例示性的,且亦預期此等儀器之額外改進。
在如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中,多孔盤208之孔200可包括用於進行ECL分析之一或多種流體(例如,試劑)。舉例而言,流體可包括ECL共反應物(例如,TPA)、讀緩衝液、防腐劑、添加劑、賦形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清潔劑、聚合物、鹽、生物分子、無機化合物、脂質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在ECL過程期間孔200中之流體的化學特性可更改電化學/ECL產生。舉例而言,流體之離子濃度與電化學/ECL產生之間的關係可視不同液體類型、讀緩衝液等而定。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提供恆定界面電位,而不管所傳遞的電流,如上文所描述。亦即,電流相對於電位之曲線將在固定電位下產生無限電流。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利用之流體(例如,多孔盤208之孔200中)可包括離子化合物,諸如NaCl(例如,鹽)。在一些實施例中,孔200中所含有之流體中之例如較高NaCl濃度可在ECL過程期間中改進控制ECL產生。舉例而言,具有諸如Ag/AgCl之氧化還原對之輔助電極102的電流與電位圖具有經限定斜率。在一些實施例中,斜率視孔200中含有之流體中之鹽組合物及濃度而定。隨著Ag+減少,可能需要平衡輔助電極102之氧化還原對內之電荷平衡,從而需要來自流體之離子擴散至電極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鹽之組合物可更改電流與電位曲線之斜率,其接著影響輔助電極102之界面處的參考電位,例如含有Ag/AgCl以供電流傳遞。因而,在實施例中,離子(諸如鹽)之濃度可經修改及控制以便使針對所施加電壓產生的電流最大化。
在實施例中,孔200中之流體在ECL方法期間之體積可改變電化學/ECL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孔200中之流體的體積之間的關係可視電化學電池100之設計而定。舉例而言,由相對較厚的流體層分隔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可具有更加理想的電化學行為,例如空間上一致的界面電位。相反地,由覆蓋兩者之相對較薄流體層分隔開之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可歸因於跨越兩個電極的界面電位中之空間梯度而具有非理想電化學行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及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設計及佈局可為最大化工作電極區104與輔助電極102之間的空間距離。舉例而言,如圖3A中所繪示,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可經定位以最大化空間距離D
1。空間距離可藉由減小工作電極區104之數目、減小工作電極區104之暴露表面面積、減小輔助電極102之暴露表面面積等而最大化。雖然未論述,但空間距離之空間距離最大化可應用於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及8A至8D中所繪示之設計。
在實施例中,上文所描述之多孔盤208可形成用於在分析設備上進行諸如ECL分析之分析的一或多個套組之一部分。套組可包括分析模組,例如多孔盤208,及至少一種選自由結合試劑、酶、酶受質及適用於進行分析之其他試劑組成之群組的分析組分。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全細胞、細胞表面抗原、亞細胞粒子(例如,細胞器或膜片段)、病毒、朊病毒(prions)、塵蟎或其片段、類病毒、抗體、抗原、半抗原、脂肪酸、核酸(及合成類似物)、蛋白質(及合成類似物)、脂蛋白、多醣、脂多醣、醣蛋白、肽、多肽、酶(例如,磷酸化酶、磷酸酶、酯酶、反式谷胺醯胺酶、轉移酶、氧化酶、還原酶、去氫化酶、糖苷酶、蛋白質加工酶(例如,蛋白酶、激酶、蛋白質磷酸酶、泛蛋白-蛋白質接合酶等)、核酸加工酶(例如,聚合酶、核酸酶、整合酶、接合酶、解螺旋酶、端粒酶等)、酶受質(例如,上文所列之酶受質)、第二信使、細胞代謝物、激素、藥理學劑、鎮靜劑、巴比妥酸鹽、生物鹼、類固醇、維生素、胺基酸、糖、凝集素、重組或衍生蛋白質、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質、鏈黴抗生物素蛋白、發光標記(較佳,電化學發光標記)、電化學發光共反應物、pH緩衝液、阻斷劑、防腐劑、穩定劑、清潔劑、乾燥劑、吸濕劑、讀取緩衝液等。此類分析試劑可未經標記或經標記(較佳用發光標記,最佳用電化學發光標記)。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可包括ECL分析模組,例如多孔盤208及至少一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分析組分:(a)至少一個發光標記(較佳電化學發光標記);(b)至少一個電化學發光共反應物;(c)一或多個結合試劑;(d)pH緩衝液;(e)一或多個阻斷劑;(f)防腐劑;(g)穩定劑;(h)酶;(i)清潔劑;(j)乾燥劑及(k)吸濕劑。
圖20描繪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展示用於製造包括工作及輔助電極之孔的過程20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過程2000可用於製造包括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及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之多孔盤208的孔200中之一或多者。
在操作2002中,過程2000包括在基板上形成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過程形成,例如網版印刷、三維(3D)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及其組合。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可經沈積及圖案化之多層結構。
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工作電極可為反應可發生之連續/相連區域,且電極「區」可為發生所關注之特定反應的電極之部分(或整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可包含整個工作電極,且在其他實施例中,超過一個工作電極區可形成於單個工作電極內及/或上。舉例而言,工作電極區可藉由個別工作電極形成。在此實例中,工作電極區可配置為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之單個工作電極。在另一實例中,工作電極區可藉由隔離單個工作電極之部分而形成。在此實例中,單個工作電極可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且工作電極區可藉由使用絕緣材料(諸如介電質)電隔離單個工作電極之區域(「區」)來形成。在任何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可由任何類型的導電材料以及導電及絕緣材料之組合形成,這些導電材料諸如金屬、金屬合金、碳化合物等。
在操作2004中,過程2000包括在基板上形成一或多個輔助電極102。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過程形成,例如網版印刷、三維(3D)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及其組合。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可經沈積及圖案化的多層結構。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由在化學混合物之還原期間提供界面電位之化學混合物形成,使得在孔中發生之還原氧化反應期間產生可量化數量的電荷。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包括支持之還原氧化反應的氧化劑,其可在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及分析)期間使用。在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大於或等於在一或多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諸如ECL產生)期間在至少一個孔中發生之全部還原氧化反應(「氧化還原」)所需之氧化劑的量。就此而言,一或多個輔助電極中之足夠量之化學混合物在對於初始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之氧化還原反應發生之後將仍然保持,因此允許一或多個額外氧化還原反應在後續生物學、化學及/或生物化學分析及/或分析期間發生。在另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的量至少部分地基於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之暴露表面面積與輔助電極之暴露表面面積的比。
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由包括銀(Ag)與氯化銀(AgCl)之混合物或其他適合的金屬/金屬鹵化物對的化學混合物形成。化學混合物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具有多種金屬氧化態之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錳,或其他金屬/金屬氧化物對,例如銀/氧化銀、鎳/氧化鎳、鋅/氧化鋅、金/氧化金、銅/氧化銅、鉑/氧化鉑等。
在操作2006中,過程包括形成電絕緣材料以使一或多個輔助電極與一或多個工作電極電絕緣。在實施例中,電絕緣材料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過程形成,例如網版印刷、3D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及其組合。電絕緣材料可包括介電質。
在操作2008中,過程2000包括在基板上形成額外電氣組件。在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輔助電極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過程形成,例如網版印刷、3D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及其組合。額外電氣組件可包括通孔、電跡線、電接觸等。舉例而言,通孔形成於形成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及電絕緣材料之層或材料內,使得可藉由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進行電接觸而不與其他電組件形成短接。舉例而言,一或多個額外絕緣層可形成於基板上以便支持耦接之電跡線,同時隔離電跡線。
在實施例中,額外電組件可包括電加熱器、溫度控制器及/或溫度感測器。電加熱器、溫度控制器及/或溫度感測器可輔助電化學反應,例如ECL反應,且電極效能可為溫度相依的。舉例而言,可將網版印刷電阻加熱器整合至電極設計中。電阻加熱器可由溫度控制器及/或溫度感測器供電及控制,無論整合抑或在外部。此等裝置為自調節的,且經調配以在施加恆定電壓時產生特定溫度。墨水可輔助在分析期間或在盤讀出期間控制溫度。墨水(及/或加熱器)亦可適用於在分析期間(例如在使用PCR組分之分析中)需要高溫之情況。溫度感測器亦可印刷至電極(工作及/或輔助電極)上以提供實際溫度資訊。
圖21A至21F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在一或多個孔200中形成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之過程的非限制性實例。雖然圖21A至21F繪示兩(2)個孔之形成(如圖22A中所繪示),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圖21A至21F中所繪示的過程可應用於任何數目之孔200。此外,雖然圖21A至21F說明在類似於圖7A至7F中所繪示的電極設計701之電極設計中形成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圖21A至21F中所繪示的過程可用於本文所描述之電極設計。
用於製造輔助電極102、工作電極區104及其他電組件之過程可利用如下文所論述之網版印刷過程來執行,其中不同材料使用墨水或膏狀物來形成。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區104可使用任何類型之製造過程形成,例如3D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及其組合。
如圖21A中所繪示,第一導電層2102可印刷於基板2100上。在實施例中,基板2100可由對孔200之組件提供支撐的任何材料(例如,絕緣材料)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2102可由金屬(例如銀)形成。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金屬,諸如金、銀、鉑、鎳、鋼、銥、銅、鋁、導電合金或類似者。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氧化物塗佈之金屬(例如,氧化鋁塗佈之鋁)。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基於碳之材料,諸如碳、碳黑、石墨碳、碳奈米管、碳原纖維、石墨、碳纖維及其混合物。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導電碳聚合物複合物。
基板2100亦可包括用於連接基板2100之組件且提供可對組件進行電連接之位置的一或多個通孔或其他類型之電連接器(例如,跡線、電接觸等)。舉例而言,如所說明,基板2100可包括第一通孔2104及第二通孔2106。第一通孔2104可與第一導電層2102電隔離。第二通孔2106可電耦接至第一導電層2102。亦預期更少或更多數目之洞。舉例而言,通孔可形成於形成工作電極區104、輔助電極102及電絕緣材料的層或材料內,使得可藉由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進行電接觸而不與其他電組件形成短接。舉例而言,一或多個額外絕緣層可形成於基板上以便支持耦接之電跡線,同時隔離電跡線。
如圖21B中所繪示,第二導電層2108可印刷於第一導電層2102上。在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2108可由包括銀(Ag)與氯化銀(AgCl)之混合物或其他適合之金屬/金屬鹵化物對的化學混合物形成。化學混合物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如上文所論述之金屬氧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2108可形成為與第一導電層2102之尺寸近似。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2108可形成為大於或小於第一導電層2102之尺寸。第二導電層2108可藉由使用Ag/AgCl化學混合物(例如,墨水、膏狀物等)印刷第二導電層2108而形成,該Ag/AgCl化學混合物具有經限定之Ag與AgCl比。在一實施例中,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氧化劑之量至少部分地基於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中之Ag與AgCl的比。在一實施例中,具有Ag及AgCl之輔助電極之化學混合物包括大約50%或更少之AgCl,例如34%、10%等。雖然未說明,但一或多個額外介入層(例如,絕緣層、導電層以及其組合)可形成於第二導電層2108與第一導電層2102之間。
如圖21C中所繪示,第一絕緣層2110可印刷於第二導電層2108上。第一絕緣層2110可由任何類型之絕緣材料形成,例如介電質、聚合物、玻璃等。第一絕緣層2110可以一圖案形成以暴露第二導電層2108之兩個部分(「斑點」),藉此形成兩(2)個輔助電極102。暴露部分可對應於輔助電極102的所要形狀及大小。在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可形成為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例如上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8A至8D及38A至39E所描述之電極設計中所描述的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
如圖21D及21E中所繪示,第三導電層2112可印刷於絕緣層2110上,且隨後,第四導電層2114可印刷於第三導電層2112上。在實施例中,第三導電層2112可由例如Ag之金屬形成。在實施例中,第四導電層2114可由例如碳複合物之複合材料形成。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金屬,諸如金、銀、鉑、鎳、鋼、銥、銅、鋁、導電合金或類似者。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氧化物塗佈之金屬(例如,氧化鋁塗佈之鋁)。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其他基於碳之材料,諸如碳、碳黑、石墨碳、碳奈米管、碳原纖維、石墨、碳纖維及其混合物。第一導電層2102之其他實例可包括導電碳聚合物複合物。第三導電層2112及第四導電層2114可以一圖案形成以形成工作電極區之基底且提供對第一通孔2104之電耦接。在實施例中,通孔可形成為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例如上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8A至8D及38A至39E所描述之電極設計中所描述的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
如圖21F中所繪示,第二絕緣層2116可印刷於第四導電層2114上。第二絕緣層2116可由任何類型的絕緣材料(例如介電質)形成。第二絕緣層2116可以一圖案形成以暴露第四導電層2114之二十(20)個部分(「斑點」),藉此針對各孔200形成十(10)個工作電極區104,如圖22A中所繪示。第二絕緣層2116亦可形成為暴露輔助電極102。因此,第二絕緣層2116之印刷或沈積可控制工作電極區104之大小及/或面積以及輔助電極102之大小及/或面積。暴露部分可對應於工作電極區104及輔助電極102的所要形狀及大小。在實施例中,工作電極區104可形成為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例如上文參考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8A至8D及38A至39E所描述的電極設計中所描述的任何數目、大小及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特定次序形成所描述層中之一或多者,以最小化層(例如,基於碳之層等)之污染。
在上文所描述的方法中,經由導電層2108維持輔助電極102之間的導電性,該導電層隨後藉由絕緣層2110遮蔽。此設計准許輔助電極102之間的導電連接在工作電極區104下方延行。圖22B繪示如藉由與上文關於圖21A-F及22A所描述之製造方法略微類似的製造方法產生之孔200之另一實施例。如圖22B中所展示,工作電極區104可配置於具有例如呈C形之間隙的圓形圖案中。各孔200可具有例如十個工作電極區。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括任何合適數目的工作電極區。工作電極區104圖案中之間隙准許導電跡線2120在兩個孔200之輔助電極102之間延行。由於導電跡線2120在輔助電極102之間延行且並不橫越這些輔助電極,因此在製造過程期間,輔助電極102、工作電極區104及導電跡線2120可印刷於同一層上。舉例而言,在包括可個別定址工作電極區104之實施例中,輔助電極102、工作電極區104及導電跡線2120中之各者可經印刷為基板之同一層上的個別特徵。圖22B中所描繪之電極之C形設計不限於在雙孔佈局中使用。包括不同數目個孔之其他佈局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致。舉例而言,單個孔佈局可包括C形電極佈局。在其他實例中,四個或更多個孔200可經佈置有C形電極佈局,且具有連接佈局中之各孔200之輔助電極102的多個導電跡線2120。
圖24A至24C、25A至25C、26A至26D、27A至27C、28及29繪示對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各種多孔盤執行的測試結果。測試包括兩個不同測試批次。兩個不同測試批次中之各者包括多孔盤之四(4)個不同配置:標準(「標準」)96-1盤、Std 96ss盤(小斑點盤)、Std 96-10盤及Std 96ss「BAL」。Std 96-1盤包括在孔106中之各者中具有1個工作電極區的96個孔106,如圖23A中所繪示。Std 96ss盤包括在孔106中之各者中具有1個工作電極區之96孔106,如圖23B中所繪示。Std 96-10盤包括在孔106中之各者中具有10個工作電極區之96個孔106,如圖23C中所繪示。Std 96ss「BAL」具有兩個輔助電極及單個工作電極區,如圖23D中所繪示。在各測試批次中,使用不同Ag/AgCl墨水網版印刷三組每種配置之多孔盤,以產生如表8中所展示之Ag/AgCl之化學混合物的不同比。上文所描述的盤中之各者構築為每孔具有兩個輔助電極。「BAL」配置構築為具有相對於其他配置具有較小尺寸之輔助電極。
表 9
AgCl 油墨 | Ag:AgCl 莫耳比 |
比率1 | 90:10 |
比率2 | 66:34 |
比率3 | 50:50 |
測試亦包括生產對照,該生產對照包括由圖式中的經碳標記生產對照形成的工作電極區及相對電極。
利用測試溶液使用如上文所描述之電極設計執行測試,以產生伏安法、ECL跡線(ECL強度與所施加電位差)、整合ECL訊號量測。測試溶液包括三種TAG溶液:於T1x中之1µM TAG(TAG係指在電經激發時發射光子之ECL標記或物種)溶液、於T2x中之1µM TAG溶液,及MSD Free TAG 15,000 ECL(Y0260157))。於T1x中之1µM TAG溶液包括5.0 mM三(2,2'聯吡啶)釕(II)氯化物儲備溶液(Y0420016)及MSD T1x(Y0110066)。於T2x中之1µM TAG溶液包括5.0 mM三(2,2'聯吡啶)釕(II)氯化物儲備溶液(Y0420016)及MSD T2x(Y0200024)。測試溶液亦包括讀緩衝溶液,其包括MSD T1x(Y0110066)。在以下條件下針對伏安法、ECL跡線及Free TAG 15,000 ECL測試及MSD T1x ECL訊號執行量測。
對於使用標準三電極配置(工作、參考及相對電極)之伏安法,量測使用各Ag/AgCl墨水之一個盤及來自Std 96-1、Std 96ss及Std 96-10之庫存的一個盤。
在相對電極上量測還原伏安法。對於還原伏安法,孔經150 μL之於T1x中之1 μM TAG或於T2x中之1 μM TAG填充,且使其靜置至少10分鐘。如下將波形施加至Ag/AgCl盤:在100 mV/s下0.1 V至-1.0 V,且返回至0.1 V。如下將波形施加至生產對照:在100 mV/s下之0 V至-3 V,且返回至0 V。量測各溶液之三個重複孔並取平均值。
在工作電極上量測氧化伏安法。對於氧化伏安法,孔經150 μL之於T1x中之1 μM TAG或於T2x中之1 μM TAG填充,且使其靜置至少10分鐘。如下將波形施加至Ag/AgCl:以100 mV/s,0 V至2 V,且返回至0 V。如下將波形施加至生產對照:以100 mV/s,0 V至2 V,且返回至0 V。量測各溶液之三個重複孔並取平均值。
對於ECL跡線,量測各Ag/AgCl墨水之一個盤及來自Std 96-1、Std 96ss及Std 96-10之庫存的一個盤。六個孔150微升(μL)之T1x中之1微莫耳(μM)TAG填充,且六個孔經T2x中之1 mM TAG填充。使盤靜置至少10分鐘。使用以下參數在專有視訊系統上量測ECL:Ag/AgCl:使用在120依序25 ms訊框(例如,暴露於影像之長度)下成像之在3000 ms內之0 V至3000 mV,以及生產對照:在25 ms訊框下,在3000 ms內之2000 mV至5000 mV。針對ECL強度與電位及電流與電位,對各溶液之六個重複孔取平均值。
對於整合ECL訊號,量測各AgCl墨水之六個盤以及來自Std 96-1、Std 96ss及Std 96-10之庫存的六個盤:MSD T1x之兩個盤及「Free TAG 15,000 ECL」之四個盤。盤經150 μL之「Free TAG 15,000 ECL」或MSD T1x填充且使其靜置至少10分鐘。使用以下針對AgCl:在3000 ms內,0 V至3000 mV之波形,在MESO QUICKPLEX SQ 120儀器(「SQ 120」)上量測ECL。在SQ120上量測ECL,使用以下波形,對於生產對照:在3000 ms內,2000 mV至5000 mV。計算盤內及盤間值。下文論述測試之結果。
圖24A至24C繪示來自對Std 96 -1盤執行之ECL量測的結果。圖24A為展示Std 96-1盤之伏安法量測的圖。特定言之,圖24A展示Std 96-1盤之平均伏安圖。如圖24A中所繪示,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發生電流增大。三個Ag/AgCl墨水盤及對照盤之氧化曲線類似。氧化之起始在大約0.8 V與Ag/AgCl處。峰電位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6 V處。在CE自碳改變至Ag/AgCl時,還原發生變化。碳上之水還原之起始在約相對於Ag/AgCl之-1.8 V處。AgCl還原之起始在約相對於Ag/AgCl之0 V處。隨著Ag/AgCl墨水之AgCl含量增大,發生總AgCl還原增加。在針對Ag/AgCl之還原伏安法中,在-0.16 V處發生小肩峰,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的電流增大。此等結果展示,自T1x至T2x之讀緩衝之濃度增大會增大氧化電流。將AgCl併入至輔助電極中使還原之起始偏移至相對於碳參考電極之預期0 V。增大墨水中之AgCl增大總AgCl還原,而不影響電流相對於電位曲線之傾斜。
圖24B及圖24C為展示Std 96-1盤之ECL量測的圖表。特定言之,圖24B及圖24C展示具有T1x溶液或T2x溶液之Std 96-1盤之平均ECL及電流跡線,如圖24A中所提及。如所說明,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類似ECL跡線。ECL之起始發生在T1x溶液及T2x溶液中之約1100 mV處。峰電位發生T1x溶液之1800 mV及T2x溶液之1900 mV處。ECL強度在大約2250 mV處返回至基線。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類似電流跡線,不同之處在於在波形結束時,利用T2x之墨水比1(90/10 Ag:AgCl)上之電流更低。在生產盤上,ECL起始偏移至約3100 mV,且峰電位偏移至約4000 mV。生產盤上之ECL中之相對偏移與參考伏安法中所量測之還原電流之起始的偏移相當。生產盤上之ECL跡線之半高全寬寬於Ag/AgCl墨水盤,其與參考伏安法中之還原電流之較低斜率相關。
如圖24C中所展示,在90:10比之波形期間傳遞之總電流小於在其他墨水之情況下傳遞之總電流。此指示90:10比可限制可能在工作電極處發生之氧化的量。選擇50:50之比以確保實驗之充足還原容量,其中相較於使用此波形之T2x中之FT的情況,可傳遞更多的電流。如藉由測試所展示,Ag/AgCl墨水針對輔助電極102上之還原提供受控制電位。使用Ag/AgCl,輔助電極102使ECL反應偏移至在使用真實Ag/AgCl參考電極來量測時發生TPA氧化之電位。
對於輔助電極102,輔助電極102中可存取之AgCl的量需要足以在ECL量測期間未完全消耗。舉例而言,在工作電極處之氧化期間,每傳遞一莫耳電子就需要一莫耳AgCl。少於此量之AgCl將導致失去對工作電極區104處的界面電位的控制。失去控制係指在化學反應期間界面電位並未維持在特定範圍內的情況。具有受控制界面電位之一種目標為確保孔至孔、盤至盤、篩檢批次至篩檢批次等讀數之一致性及可重複性。
表10展示自ECL量測確定之Std 96-1盤之盤內及盤間FT及T1x值。如表10中所展示,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等效值。生產盤產生較高FT及T1x ECL訊號。此等較高訊號可歸因於由還原伏安法之較低斜率引起的較低影響勻變率。
表 10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2,856 | 1.4% | 1.6% | 206 | 62 | 5.7% |
66/34 | 0 | 3000 | 3000 | 12,399 | 1.1% | 1.1% | 139 | 74 | 100.5% |
50/50 | 0 | 3000 | 3000 | 12,338 | 1.4% | 1.0% | 127 | 69 | 5.7%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4,484 | 1.4% | 1.9% | 277 | 95 | 4.1% |
圖25A至25C繪示來自對Std 96ss盤執行之ECL量測的結果。圖25A為展示Std 96ss盤之伏安法量測的圖。特定言之,圖25A展示Std 96ss盤之平均伏安圖。如圖25A中所繪示,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發生電流增加。三個Ag/AgCl墨水盤及對照盤之氧化曲線類似。氧化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0.8 V處。峰電位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6 V處。在輔助電極自碳改變至Ag/AgCl時,還原發生偏移。碳上之水還原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8 V處。AgCl還原之起始出現在約相對於Ag/AgCl之0 V處。隨著Ag/AgCl墨水之AgCl含量增大,總AgCl還原增加。在針對Ag/AgCl之還原伏安法中,在-0.16 V處發生小肩峰,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的電流增大。
圖25B及圖25C為展示用於Std 96ss盤之ECL量測的圖表。特定言之,圖125B及圖25C展示具有T1x溶液或T2x溶液之Std 96ss盤之平均ECL及電流跡線,如圖10A中所提及。如所說明,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極類似ECL跡線。ECL之起始發生在T1x溶液及T2x溶液中之大約1100 mV處。峰電位發生在T1x溶液之1675 mV及T2x溶液之1700 mV處。ECL強度在大約2175 mV處返回至基線。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類似電流跡線。ECL起始偏移至大約3000 mV,且峰電位在生產盤上偏移至大約3800 mV。生產盤上之ECL中之相對偏移與參考伏安法中所量測之還原電流之起始的偏移相當。生產盤上之ECL跡線之半高全寬寬於Ag/AgCl墨水盤,其與參考伏安法中之還原電流之較低斜率相關。圖25A至25C中展示之結果與圖24A至24C中展示之結果一致,指示因Ag/AgCl電極之使用而發生之改變在不同電極配置上為穩固的。
表11展示自ECL量測確定之Std 96ss盤之盤內及盤間FT及T1x值。如表11中所展示,三個Ag/AgCl墨水盤產生等效值。生產盤產生較高FT及T1x ECL訊號。此等較高訊號可歸因於由還原伏安法之較低斜率引起的較低影響勻變率。生產盤上之較高背景訊號可歸因於用於彼實驗之讀取器上的非標準波形。
表 11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3,634 | 3.4% | 8.2% | 1112 | 94 | 5.9% |
66/34 | 0 | 3000 | 3000 | 13,705 | 2.2% | 4.3% | 589 | 106 | 4.3% |
50/50 | 0 | 3000 | 3000 | 13,475 | 3.4% | 5.9% | 791 | 104 | 5.6%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5,443 | 3.4% | 2.4% | 366 | 122 | 3.1% |
圖26A至圖26D繪示來自對Std 96ss盤執行之ECL量測的結果。圖26A為展示Std 96ss BAL盤之伏安法量測的圖。特定言之,圖26A展示Std 96ss BAL盤之平均伏安圖。如圖26A中所繪示,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發生電流增加。三個Ag/AgCl墨水盤及生產對照之氧化曲線類似。氧化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0.8V處。峰電位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6 V處。隨著Ag/AgCl墨水之AgCl含量增大,發生總AgCl還原增加。在針對Ag/AgCl之還原伏安法中,在-0.16 V處發生小肩峰,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的電流增大。歸因於較小電極面積,相對於Std 96ss盤配置,總輔助電極電流減小。電流與電位圖之斜率低於Std 96ss盤配置中之斜率。
圖26B是展示利用墨水比3之T2x溶液之Std 96ss與Std 96ss BAL的圖表。如圖26B中所繪示,此兩種格式之氧化峰電流(大約-0.3 mA)類似。在最大還原電流下,Std 96ss BAL處於比Std 96ss更高的負電位。
圖26C及圖26D為展示用於Std 96ss BAL盤之ECL量測的圖表。特定言之,圖26C及圖26D展示具有T1x溶液或T2x溶液之標準96ss BAL盤之平均ECL及電流跡線。如所說明,利用Ag/AgCl相對電極之三個盤產生類似ECL跡線。ECL之起始發生在T1x溶液及T2x溶液中之約1100 mV處。峰電位發生在T1x溶液之1750 mV及T2x溶液之1800 mV處。ECL強度在大約2300 mV處返回至基線。ECL之起始類似於Std 96ss盤,但峰電位及返回至基線之電位與Std 96ss盤上相比向後偏移。Std 96ss盤與Std 96ss BAL盤之間的差異可歸因於由還原伏安法在較小相對電極上之較低斜率引起的較低影響勻變率。具有Ag/AgCl相對電極之三個盤產生類似電流跡線,不同之處在於在結束波形時,在T2x溶液之情況下,90/10 Ag:AgCl上之電流較低。亦在Std 96-1盤格式中觀測到利用T2x溶液之墨水比1之不同行為。圖26A至26D中展示之結果與圖24A至24C及25A至25C之結果一致,指示因Ag/AgCl電極之使用而發生之改變在不同電極配置上為穩固的。
表12展示自ECL量測確定之Std 96ss盤之盤內及盤間FT及T1x值。如表12中所展示,ECL訊號高於Std 96ss盤配置。較高訊號可歸因於由還原伏安法在較小相對電極上之較低斜率引起的較低有效勻變率。FT訊號隨著墨水中之AgCl含量增大而減小。
表 12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6,061 | 2.8% | 4.4% | 710 | 94 | 7.2% |
66/34 | 0 | 3000 | 3000 | 15,330 | 2.2% | 4.4% | 679 | 106 | 4.4% |
50/50 | 0 | 3000 | 3000 | 14,635 | 2.8% | 9.6% | 1412 | 99 | 5.1% |
圖27A至27C繪示來自對Std 96-10盤執行之ECL量測的結果。圖27A為展示Std 96-10盤之伏安法量測的圖。特定言之,圖27A展示Std 96-10盤之平均伏安圖。如圖27A中所繪示,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發生電流增加。三個利用Ag/AgCl相對電極之盤及生產對照之氧化曲線類似。氧化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0.8 V處。峰電位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6 V處。生產對照上存在較高氧化電流。在輔助相對電極自碳改變至Ag/AgCl時,還原發生偏移。碳上之水還原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8 V處。AgCl還原之起始出現在約相對於Ag/AgCl之0 V處。隨著Ag/AgCl墨水之AgCl含量增大,發生總AgCl還原增加。在針對Ag/AgCl之還原伏安法中,在-0.16 V處發生小肩峰,T1x溶液與T2x溶液之間的電流增大。
圖27B及圖27C為展示Std 96-10盤之ECL量測的圖表。特定言之,圖27B及圖27C展示具有T1x溶液或T2x溶液之Std 96-10盤之平均ECL及電流跡線。如所說明,利用Ag/AgCl相對電極之三個盤產生類似ECL跡線。ECL之起始發生在T1x溶液及T2x溶液中之大約1100 mV處。峰電位發生在T1x溶液之1700 mV及T2x溶液之1750 mV處。ECL強度在大約2250 mV處返回至基線。利用Ag/AgCl相對電極之三個盤產生類似電流跡線。ECL起始偏移至大約3000 mV,且峰電位在生產盤上偏移至大約3800 mV。生產盤上之ECL中之相對偏移與參考伏安法中所量測之還原電流之起始的偏移相當。生產盤上之ECL跡線之半高全寬寬於Ag/AgCl墨水,其與參考伏安法中之還原電流之較低斜率相關。圖27A至27C中展示之結果與圖24A至24C、25A至25C及26A至26D中展示之結果一致,指示因Ag/AgCl電極之使用而發生之改變在不同斑點大小上為穩固的。
表13展示自ECL量測確定之Std 96-10盤之盤內及盤間FT及T1x值。如表13中所展示,利用Ag/AgCl相對電極之三個盤產生等效值。生產盤產生較低FT及T1x ECL訊號。生產盤上之較低訊號之來源為未知的,但可與參考伏安法中量測之較高氧化電流相關聯。
表 13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5,777 | 2.8% | 5.2% | 817 | 110 | 12.9% |
66/34 | 0 | 3000 | 3000 | 15,173 | 4.6% | 5.2% | 782 | 114 | 13.5% |
50/50 | 0 | 3000 | 3000 | 15,100 | 4.6% | 5.3% | 793 | 112 | 13.3%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3,098 | 4.6% | 5.2% | 678 | 57 | 27.1% |
如在上文所論述之測試結果中及在圖28中所展示,包括Ag/AgCl之輔助電極使未經參考系統中之ECL偏移至與經參考系統(亦即,包括單獨參考電極之系統)中量測之氧化相當的電位。第一包括Ag/AgCl之輔助電極,ECL起始在1100 mV之電位差處發生。ECL峰在以下電位差處發生(盤類型平均值):Std 96-1盤,1833 mV;Std 96ss盤,1688 mV;Std 96ss BAL盤,1775mV;以及Std 96-10盤,1721 mV。氧化之起始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0.8 V處。峰氧化發生在大約相對於Ag/AgCl之1.6 V處。
另外,如測試結果所展示,利用一定範圍之Ag與AgCl比來測試三個墨水調配物,且在經參考還原伏安法中可偵測到不同量之AgCl。所有三種調配物產生相當的ECL跡線。在量測T2x溶液中之ECL時,電流與電位圖中存在一些差異。對於具有Ag:AgCl比90/10之Std 96-1及Std 96ss BAL,電流容量似乎受限,且此等盤類型對相對電極面積比具有最大操作。除96ss BAL盤類型之外,FT訊號與3種調配物相當。
在前述實例中,Std 96-1盤工作電極面積為0.032171 in
2。Std 96ss盤工作電極面積為0.007854 in
2。Std 96-1及Std 96sspr輔助電極面積經估計為0.002646 in
2。Std 96ss BAL盤輔助電極面積設計為0.0006459 in
2。面積比可為:Std 96-1:12.16;Std 96ss:2.968;以及Std 96ss BAL:12.16。Std 96ss盤及Std 96ss BAL盤上之峰還原電流之比指示Std 96ss BAL盤中之輔助電極面積減小至0.0007938 in
2。ECL跡線表明,相對電極面積中之此減小接近使來自Std 96-1盤及Std 96ss BAL盤之ECL跡線均一所需之減小。
實例4 -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面積之比對Ag/AgCl輔助電極之效能的影響
測試在各孔內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面積之比方面不同的四個不同多孔盤配置,如呈圖23A-D中所描繪之電極圖案的暴露工作電極面積104及輔助電極面積102所說明。第一者(「Std 96-1盤」(圖23A))具有具備由兩個輔助電極條帶界定之較大工作電極面積(如由在工作電極內圖案化之介電墨水所定義)的孔,且具有與實例2及3中所使用之盤相同的電極配置。第二者(「Std 96ss盤」(圖23B))類似於第一者,不同之處在於工作電極面積內之介電墨水經圖案化以僅暴露孔之中心中的較小圓形暴露工作電極面積(提供小斑點或「ss」面積)。第三者(「Std 96-10」(圖23C))類似於第一者,不同之處在於工作電極面積內之介電墨水經圖案化以暴露暴露工作電極面積之10個小圓形,從而在各孔中提供工作電極面積之「10斑點」圖案。第四者(「Std 96ss BAL」(圖23D))具有Std 96ss圖案之較小暴露工作電極面積,但暴露輔助電極之面積顯著減小,使得工作電極面積與相對電極面積之比類似於Std 96-1配置,從而維持此等面積之間的平衡。表14中提供針對配置中之各者之暴露工作電極之總面積及暴露輔助電極之總面積,以及工作電極與相對電極面積之比。為評估Ag/AgCl墨水對輔助電極效能之影響,使用利用三種不同墨水製備之輔助電極來製造電極配置中之各者,這些三種不同墨水具有不同Ag與AgCl比,如表15中所描述。亦將Std 96-1、Std 96ss及Std 96-10配置與類似盤(「對照」或「生產對照」盤)相比,這些類似盤具有習知碳墨相對電極,而非Ag/AgCl輔助電極(MSD96孔,MSD96孔小斑點及MSD 96孔10斑點盤,Meso Scale Diagnostics, LLC.)。
表 14
表 15
盤類型 | 圖 | 工作電極面積(平方吋 ) | 計數器 /輔助電極面積 (平方吋 ) | WE:CE 面積比率 |
96-1 | 23A | 0.0322 | 0.00265 | 12.15 |
96ss | 23B | 0.00785 | 0.00265 | 2.96 |
96-10 | 23C | 0.00139 | 0.00265 | 5.25 |
96ss BAL | 23D | 0.00785 | 0.000646 | 12.15 |
Ag/AgCl 油墨 | Ag:AgCl 莫耳比 |
比率1 | 90:10 |
比率2 | 66:34 |
比率3 | 50:50 |
在ECL讀緩衝液(相對於標稱工作濃度之1×及2×下之MSD Read Buffer T)存在之情況下藉由循環伏安法以及藉由在此等讀緩衝液中使用其來對三(2,2'聯吡啶)釕(II)氯化物(「TAG」)之溶液進行ECL量測,評估不同電極配置。使用3M KCl Ag/AgCl參考電極,使用標準三個電極配置(工作、參考及相對電極)來量測伏安法。針對伏安法,分別使用工作電極104及輔助電極102作為工作及相對電極來藉由在100 mV/s掃描速率下自0 V循環至2 V並返回而量測工作電極104上之ECL讀取緩衝液之氧化。針對伏安法,分別使用輔助電極102及工作電極104作為工作及相對電極來藉由在100 mV/s掃描速率下自-0.1 V至-1 V並返回之循環而量測輔助電極102上之ECL讀取緩衝液之還原。為量測「對照」盤之碳相對電極上的ECL讀取緩衝液之還原,需要更寬電壓範圍,且電壓在100 mV/s掃描速率下自0 V循環至-3 V並返回。在量測伏安法之前,孔經150 μL之ECL讀取緩衝液填充,且使其靜置至少10分鐘。每種溶液在三個重複孔中量測並且伏安資料經平均化。
使用以下波形,在MESO QUICKPLEX SQ 120儀器(「SQ 120」)上量測TAG溶液之整合ECL訊號:在3000 ms內,0 V至3000 mV勻變(針對利用Ag/AgCl輔助電極之測試盤);以及在3000 ms內,2000 mV至5000 mV勻變(針對利用碳墨相對電極之對照盤)。所有孔經150 μL之MSD Free Tag(「FT」,TAG於MSD讀取緩衝液T 1X中之溶液,其設計成中SQ 120儀器之ECL訊號單元中提供約15,000之訊號)填充,且使其盤靜置至少10分鐘。進行T1x之兩個重複盤(每盤96個孔)以量測在無TAG的情況下的背景訊號,且量測用於FT之4個重複盤以量測由TAG產生之ECL訊號。在對暴露工作電極面積之面積進行歸一化之後,儀器報導與在所施加波形之持續時間內之整合ECL強度成比例的值。針對各溶液及電極配置,計算整體孔上之盤內及盤間平均值及標準偏差。
為了量測在ECL量測期間隨時間變化之ECL強度,在具有專有視訊系統之經修改MSD盤讀取器上實行對TAG溶液之ECL量測。使用與量測整合訊號時相同的波形及程序;然而,將ECL成像為在3000 ms波形之過程內擷取的120×25 ms訊框之連續系列,且使用較濃縮之TAG溶液(1 μM TAG,於MSD讀取緩衝液T 1X及2X中)。使用在波形開始之前擷取之影像對各訊框進行背景校正。影像中之各暴露工作電極面積(或「斑點」)之ECL強度藉由對由該斑點限定之區中的各像素所量測之強度求和來計算。對於孔內之具有多個斑點之影像,對孔內之斑點的強度值進行平均。儀器亦量測在ECL實驗期間隨時間變化之穿過孔的電流。對於各溶液及電極配置,基於來自六個重複孔之資料而計算ECL強度及電流之平均值及標準偏差。
圖24A、25A、26A及27A中分別展示Std 96-1、Std 96ss、Std 96 ss BAL及Std 96-10盤之伏安法資料。此三電極設置中之工作電極104上之氧化電流很大程度上與輔助或相對電極之性質無關,其中在所有情況下,讀取緩衝液之氧化之起始發生在約0.8 V處且電流峰值在約1.6 V處。隨著三丙胺ECL共反應物之濃度增加,氧化電流自1X增加至2X讀取緩衝液,且峰及整合氧化電流隨著暴露工作電極面積大約按比例增加(如表14中所提供)。在一些情況下,在測試與對照盤中之電流之間觀測到的小差異可能與用於製造工作電極之碳墨批次的差異相關聯。
相比於針對碳墨相對電極(很可能與水之還原相關聯)的約3100 mV,在輔助或相對電極102處量測之還原電流展示針對Ag/AgCl輔助電極(與AgCl至Ag之還原相關聯),還原之起始在大約0 V處。針對在2X與1X濃度下之讀取緩衝液T,觀測到電流起始及總整合電流之斜率增大,然而,增加較小且可與2X下之較高離子強度相關聯。對於Ag/AgCl墨水於讀取緩衝液調配物之給定組合,針對Std 96-1、Std 96ss及Std 96-10電極配置之輔助電極處量測的還原電流很大程度上與電極配置無關,此係因為此等配置中之輔助電極幾何結構為一致的。隨著Ag/AgCl墨水中AgCl之百分比自10%(比1)增大至34%(比2)至50%(比3),還原起始電位及還原起始電流之斜率沒有顯著變化,從而表明電極電位對AgCl之百分比的相對不靈敏性。然而,隨著AgCl增加,峰電位更負地偏移,且整合電流隨墨水中之AgCl之百分比大約按比例增加,從而表明AgCl增加與還原容量增加相關聯。比較96ss與96ss BAL配置上的還原電流(圖26B),形狀及峰電位大約相同,然而,96ssBAL的峰及整合電流隨著較小輔助電極面積而大約按比例減小。
圖24B、25B、26C及27B中針對Std 96-1、Std 96ss、Std 96 ss BAL及Std 96-10電極配置分別提供依據所施加電位之來自MSD讀取緩衝液T 1X中之1 μM TAG的ECL強度。圖24C、25C、26D及27C中分別提供針對MSD讀取緩衝液T 2X中之1 μM TAG的類似圖。所有圖亦提供隨電位而變化之穿過電極之相關聯電流的圖。在測試電極配置中之各者內,使用利用三種不同Ag/AgCl墨水調配物之輔助電極產生的ECL跡線大約可重疊,從而指示即使具有最低百分比之AgCl(10%)的Ag/AgCl調配物亦具有足夠的還原容量來完成ECL之產生。對於使用Ag/AgCl之MSD讀取緩衝液T 1X中之TAG的量測,電流跡線亦在很大程度上可重疊。然而,對於MSD讀取緩衝液T 2X中之TAG之量測,尤其對於具有最低Ag/AgCl輔助電極面積與工作電極面積比之配置(96-1及96ss BAL配置),使用具有最低百分比之AgCl的墨水量測之電流在較高電位下發散且呈現電流隨著電位增大而減小。由於此發散在接近ECL峰末端之電位處發生,因此其並未顯著影響ECL跡線,但其指示10% AgCl墨水可接近於邊界以供使用所選波形、讀取緩衝液及電極配置完成ECL之產生的充足還原容量。
在電極配置變化之情況下觀測到ECL跡線之峰形狀之細微變化。在所有配置中,且在兩種讀取緩衝液濃度下,ECL產生之起始在使用碳墨相對電極時在大約3100 mV處發生,且在使用Ag/AgCl輔助電極時在1100 mV處發生。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起始電位非常接近於在具有Ag/AgCl參考之三個電極系統中所觀測到的大約800 mV起始電位。雖然起始電位與電極配置相對無關,但在出現峰ECL強度之電位中觀測到較小差異。對於Std 96-1配置,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峰ECL分別在1X及2X讀取緩衝液調配物中之TAG的大約1800 mV及1900 mV處發生。在碳相對電極之情況下,峰在4000 mV及4100 mV處。隨著工作電極面積與輔助電極面積/相對電極面積之比減小,峰電位減小。此效應發生係因為可在輔助/相對電極處以較低電流密度且因此較低電位降達成工作電極處獲得峰ECL之所需電流。對於Std 96-10配置,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峰ECL分別在1X及2X讀取緩衝液調配物中之TAG的大約1700 mV及1750 mV處發生。對於具有電極面積之最低比的Std 96ss配置,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峰ECL分別在1X及2X讀取緩衝液調配物中之TAG的大約1675 mV及1700 mV處發生。可藉由平衡輔助電極面積以維持固定比而使ECL曲線的形狀跨在工作電極面積中不同的配置保持更一致。Std 96ss BAL配置具有Std 96ss配置的工作電極面積,但輔助電極面積經減小以使得電極面積的比匹配於Std 96-1配置的比。對於Std 96ss BAL配置,使用Ag/AgCl輔助電極的峰ECL分別在1X及2X讀取緩衝液調配物中之TAG的大約1750 mV及1800 mV下發生,且其高於利用Std 966配置觀測到的值且接近利用Std 96-1配置觀測到的值。Std 96-1與Std 96ss BAL配置之間的峰電位差可僅指示在印刷Std 96ss盤時達成的實際面積比可小於網版印刷設計中之目標面積比。在圖28中比較三個電極配置之在MSD讀取緩衝器T 2x中1 μM TAG的ECL跡線及電流。
表16、表17、表18及表19中分別提供來自Std 96-1、Std 96ss、Std 96ss BAL以及Std 96-10電極配置的整合ECL訊號。各表提供三種不同Ag/AgCl輔助電極組合物及對照碳相對電極條件之結果(Ag: AgCl=「n/a」)。表提供用於彼條件之勻變波形之起始電位(Vi)、結束電位(Vf)及持續時間(T),以及在無TAG的情況下針對TAG溶液(FT)量測之平均整合ECL訊號及針對用於TAG溶液(T1X)之基底緩衝液量測之背景訊號。亦針對各盤內之及在整個盤上之變化提供變化係數(CV)。表(16至19)展示整合訊號很大程度上與電極配置及輔助/相對電極墨水組合物無關。未觀測到具有電極配置或組合物之CV的明顯趨勢;具有最高CV之條件通常與單一離群值孔或盤相關聯。儘管共用相同工作電極幾何結構,但對於Std 96ss BAL配置比對於Std 96ss配置觀測到略微更高的訊號。在ECL產生期間工作電極處所需的電流在較小Std 96ss BAL輔助電極上產生較高電流密度,其將輔助電極置於具有較低斜率之電流與電壓曲線(圖26B)的區中。最終結果為減緩工作電極處之有效電壓勻變率且增加產生ECL之時間。
表 16
表 17
表 18
表 19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2,856 | 1.4% | 1.6% | 206 | 62 | 5.7% |
66/34 | 0 | 3000 | 3000 | 12,399 | 1.1% | 1.1% | 139 | 74 | 100.5% |
50/50 | 0 | 3000 | 3000 | 12,338 | 1.4% | 1.0% | 127 | 69 | 5.7%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4,484 | 1.4% | 1.9% | 277 | 95 | 4.1% |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3,634 | 3.4% | 8.2% | 1112 | 94 | 5.9% |
66/34 | 0 | 3000 | 3000 | 13,705 | 2.2% | 4.3% | 589 | 106 | 4.3% |
50/50 | 0 | 3000 | 3000 | 13,475 | 3.4% | 5.9% | 791 | 104 | 5.6%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5,443 | 3.4% | 2.4% | 366 | 122 | 3.1% |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6,061 | 2.8% | 4.4% | 710 | 94 | 7.2% |
66/34 | 0 | 3000 | 3000 | 15,330 | 2.2% | 4.4% | 679 | 106 | 4.4% |
50/50 | 0 | 3000 | 3000 | 14,635 | 2.8% | 9.6% | 1412 | 99 | 5.1% |
Ag:AgCl | Vi | Vf | T | FT平均盤內 | FT平均盤內%CV | FT盤內%CV | FT盤內StDev | T1x平均盤內 | T1x盤內%CV |
90/10 | 0 | 3000 | 3000 | 15,777 | 2.8% | 5.2% | 817 | 110 | 12.9% |
66/34 | 0 | 3000 | 3000 | 15,173 | 4.6% | 5.2% | 782 | 114 | 13.5% |
50/50 | 0 | 3000 | 3000 | 15,100 | 4.6% | 5.3% | 793 | 112 | 13.3% |
n/a | 2000 | 3000 | 3000 | 13,098 | 4.6% | 5.2% | 678 | 57 | 27.1% |
上文參考12A、12B、14A、14B、15A至15L、16及17描述電壓脈衝之實例。在實施例中,脈衝波形之幅值及持續時間可根據輔助電極102之化學混合物及/或工作電極區104之配置來調適。圖14A、14B、15A至15L、16及17為說明相對於標準盤經執行以最佳化高結合之波形的測試的圖表。針對由碳形成之工作電極區104、由碳形成之相對電極及以各種比由Ag/AgCl形成之輔助電極102的各種配置執行測試。在此測試中,使電壓逐漸上升以確定使ECL最大化之電位值。圖表展示高結合相對於標準電極如何影響藉由改變電位產生曲線ECL之方式及時間。可利用測試之結果來確定脈衝波形之最佳幅值及/或持續時間。
更特定言之,在測試中,FT ECL跡線在未塗佈之標準(「Std」)及高結合(「HB」)96-1、96ss及96-10盤執行,如圖8A至8D中所繪示。在12個不同SI盤類型上量測300k FT:Std及HB 96-1、96ss及96-10生產對照盤;Std及HB 96-1、96ss及96-10墨水比3 Ag/AgCl盤,其中Ag:AgCl比為50:50。在各盤類型上運作五個波形(各4個重複孔)。生產盤之波形如下:3000 ms(1.0 V/s內之2000 mV至5000 mV、2000 ms(1.5 V /s)、1500 ms(2.0 V /s)、1200 ms(2.5 V /s)及1000 ms(3.0 V /s)。Ag/AgCl盤之波形如下:3000 ms(1.0 V /s)、2000 ms(1.5 V /s)、1500 ms(2.0 V /s)、1200 ms(2.5 V /s)及1000 ms(3.0 V /s)內之0 mV至3000 mV。在ECL系統上用視訊系統對生產及Ag/AgCl盤量測以擷取發光資料。為產生圖14A、14B、15A至15L、16及17中所繪示的圖表,使用巨集來判定各電位處之ECL強度,且對4個複本進行平均。製備平均ECL與電位圖。
基於所執行之測試,針對生產及測試盤中之各者判定ECL峰電壓,如表20中所展示。ECL峰電壓可用於設置ECL過程中之脈衝波形之幅值。
表 20
碳 CE | AgAgCl 輔助電極 | |
表面 | ECL 峰 (mV) | ECL 峰 (mV) |
Std 96-1 | 3975 | 1825 |
Std 96ss | 3825 | 1700 |
Std 96-10 | 3750 | 1725 |
HB 96-1 | 3650 | 1500 |
HB 96ss | 3275 | 1275 |
HB 96-10 | 3250 | 1325 |
如圖26、27、28A、28B、29、30、31、32A及32B所展示,勻變率引起經量測ECL之改變,在表21中進一步展示。增大勻變率會增大強度且減小訊號。增大勻變率會增大ECL峰之寬度。基線強度經限定為前10個訊框中之平均強度。起始電位定義為ECL強度超過平均基線2倍時所處之電位。返回至基線定義為ECL強度低於基線2倍時所處之電位。寬度定義為返回與起始電位之間的電位差。
對於Ag/AgCl輔助電極102,寬度在1.0 V/s與3.0 V/s之間藉由碳相對電極自175 mV增加至525 mV。在HB 96-1之情況下變化最大。在Std 96ss之情況下變化最小。寬度在1.0 V /s與3.0 V /s之間藉由Ag/AgCl相對電極自375 mV增加至450 mV。
表 21碳CE Ag/AgCl輔助電極
表面 | 寬度(1V/s) | 寬度(1.5V/s) | 寬度(2V/s) | 寬度(2.5V/s) | 寬度(3V/s) | 寬度(1V/s) | 寬度(1.5V/s) | 寬度(2V/s) | 寬度(2.5V/s) | 寬度(3V/s) |
Std 96-1 | 1525 | 1650 | 1850 | 1875 | 1875 | 1425 | 1575 | 1700 | 1812.5 | 1800 |
Std 96ss | 1400 | 1462.5 | 1500 | 1500 | 1575 | 1300 | 1425 | 1500 | 1625 | 1725 |
Std 96-10 | 1525 | 1612.5 | 1750 | 1750 | 1800 | 1350 | 1425 | 1550 | 1625 | 1650 |
HB 96-1 | 1425 | 1575 | 1700 | 1875 | 1950 | 1225 | 1350 | 1550 | 1562.5 | 1650 |
HB 96ss | 1275 | 1350 | 1450 | 1500 | 1575 | 1225 | 1312.5 | 1400 | 1500 | 1575 |
HB 96-10 | 1550 | 1612.5 | 1750 | 1687.5 | 1800 | 1350 | 1500 | 1650 | 1687.5 | 1800 |
對於Ag/AgCl輔助電極102,寬度在1.0 V/s與3.0 V/s之間藉由碳相對電極自175 mV增加至525 mV。在HB 96-1之情況下變化最大。在Std 96ss之情況下變化最小。寬度在1.0 V /s與3.0 V /s之間藉由Ag/AgCl相對電極自375 mV增加至450 mV。
實例5 -工作電極組合物及勻變率對使用Ag/AgCl輔助電極之ECL產生之影響
對於此實驗,以如實例4中所描述之96-1、96ss及96-10配置製備盤。具有Ag/AgCl輔助電極(「Ag/AgCl」)之測試盤使用實例4中所展示之50% AgCl Ag/AgCl混合物,以提供用於使用所選電極配置之ECL產生的超過足夠的還原容量。亦製備具有習知碳墨水相對電極而非Ag/AgCl輔助電極之對照盤(「碳」)。對於電極配置與輔助/相對電極組合物之各組合,盤由工作電極製成,這些工作電極具有如先前實例中所使用之標準碳墨水電極(描述為「標準」或「Std」),或具有在印刷之後已用氧電漿處理的碳電極(描述為「高結合」或「HB」)。
當在Std 96-1盤中在MSD SECTOR成像盤讀取器上分析時,此等盤用於以提供大約300,000個ECL計數之ECL訊號的濃度自溶解於MSD讀取緩衝液T 1X中之TAG產生ECL(溶液稱為「300k Free Tag」或「300k FT」)。對於此實例,使用視訊擷取系統(如實例4中所描述)進行分析以量測ECL實驗期間之ECL時程。針對具有Ag/AgCl輔助電極之盤使用0 V至3 V之3 V勻變波形產生ECL,且針對具有碳相對電極之盤使用2 V至5 V來產生。藉由以5個不同勻變持續時間(勻變速度)測試各盤/電極條件來評估勻變速度之效應:3.0 s(1.0 V/s)、2.0 s(1.5 V/s)、1.5 s(2.0 V/s)、1.2 s (2.5 V/s)及1.0 s (3.0 V/s)。使用五個不同勻變速度之具有碳相對電極之對照盤的ECL強度與所施加電位之圖分別提供於圖29、31A、32A、33A及34A中。具有AgCl輔助電極之測試盤的類似圖提供於圖30、31B、32B、33B及34B中。針對1.0 V/s勻變率,在圖35中將對照及測試盤之跡線繪製在一起。
在所有勻變率及電極配置下,ECL之起始對於HB工作電極處於比Std工作電極低的電位,此係由於其對於TPA氧化之起始之較低電位(相對於Ag/AgCl參考,對於HB為~0.6 V且對於Std為~0.8 V)。對於具有碳相對電極之對照盤,HB 96-1盤之ECL的起始處於比另一HB電極配置更高的電位處,其可能為支持96-1格式之大面積工作電極所需之更高電流所需的在相對電極處之較高還原電位之效應。當使用Ag/AgCl輔助電極時,未觀測到此起始電位之較大偏移,從而表明此等電極處之電位對此電流密度變化較不敏感。圖36A及36B繪製隨勻變率而變的在波形上之整合ECL強度,且展示整合ECL強度隨著勻變率減小,此係因為在產生ECL之電壓區中花費較少時間。圖36D及36E繪製ECL起始電位隨勻變率變化,且展示相對於使用碳相對電極,Ag/AgCl輔助電極提供對電極配置及勻變率較不敏感之ECL起始電位。
圖35繪製在1.0 V/s勻變率下之測試(Ag/AgCl)及對照(碳)盤之ECL跡線(著色曲線)。圖亦展示針對Std及HB碳工作電極上之MSD讀取緩衝液T 1X中的TPA之氧化的循環伏安法電流與電壓跡線(黑色曲線)。圖展示Std與HB之較高ECL起始電位與TPA氧化之較高起始電位相關聯。對於電極配置對ECL起始電位之影響的HB與Std之高靈敏度可能歸因於在接近ECL起始電位之HB電極下觀測到高得多的TPA氧化電流。表22提供所施加電位,其提供利用1.0 V/s波形量測之盤類型中之各者的最大ECL強度。對於Ag/AgCl輔助電極,ECL峰電位與工作與相對電極面積比相關:96-1 > 96-10 > 96ss。如同HB盤上之ECL起始電位,Ag/AgCl輔助電極使電極面積比對ECL峰電位及HB盤之偏移的影響降至最低。
表 22
碳CE | AgAgCl 輔助電極 | |
表面 | ECL 峰(mV) | ECL 峰(mV) |
Std 96-1 | 3975 | 1825 |
Std 96ss | 3825 | 1700 |
Std 96-10 | 3750 | 1725 |
HB 96-1 | 3650 | 1500 |
HB 96ss | 3275 | 1275 |
HB 96-10 | 3250 | 1325 |
利用採用呈各種配置之Ag/AgCl輔助電極及工作電極的分析盤來進行各種實驗。本文論述此等實驗中之一些的結果。進行實驗以確定在不同BTI濃度及電極配置下ECL訊號強度隨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比變化的差異。對於所有測試配置,同心開放斑點配置(例如,如圖3A及3B中所展示)、同心閉合斑點配置(例如,如圖7A及7B中所展示)、同心開放三葉形配置(例如,如圖4A及4B中所展示)及同心五角配置(例如,如圖5A及5B中所展示),觀測到ECL反應強度隨比率增加而增加。在增大比率歸因於輔助電極大小之改變或歸因於工作電極大小之改變的情形下觀測到此結果。
在另一實驗中,在不同BTI濃度及電極配置下觀測到ECL訊號強度隨著培養時間變化之差異。對於所有測試配置,同心開放斑點配置(例如,如圖3A及3B中所展示)、同心開放三葉形配置(例如,如圖4A及4B中所展示)及同心五角配置(例如,如圖5A及5B中所展示),在兩個或三個小時之培養時間下,相對於一小時培養時間,觀測到ECL訊號增加。亦觀測到相對於2小時培養時間,3小時培養時間下之ECL訊號強度增加。在另一實驗中,觀測到在不同BTI濃度下跨不同電極配置%CV隨培養時間之差異。所測試之配置為同心開放斑點配置(例如,如圖3A及3B中所展示)、同心開放三葉形配置(例如,如圖4A及4B中所展示)及同心五角配置(例如,如圖5A及5B中所展示),在同心開放斑點配置中,觀測到%CV隨著培養時間增加而減少。在同心開放三葉形配置中,觀測到%CV隨著培養時間自1小時增加至2小時而增加。在同心五角配置中,觀測到%CV隨著培養時間自1增加至2及自2增加至3小時而增加。
在另一實驗中,觀測到不同電極配置中之整個電化學電池之不同斑點的不同工作電極區與輔助電極區比之增益的差異。所測試之配置為非同心10斑點配置、同心開放斑點配置(例如,如圖3A及3B中所展示)及同心開放三葉形配置(例如,如圖4A及4B中所展示)。下表23中概述之結果指示最小與最大增益之間的展開相對於非同心佈局在同心開放配置中減小。因此,工作電極區之同心配置可提供在橫跨孔中之所有斑點或位置保持一致增益方面的優點。
表 23
非同心 | 同心開放斑點 | 同心開放三瓣 | |
最大增益 | 1.157 | 1.05 | 1.079 |
最小增益 | 0.879 | 0.944 | 0.934 |
速度 | 0.278 | 0.106 | 0.145 |
在實施例中,如上文及通篇所論述,同心大約等距的電極配置可向ECL程序提供特定優勢。歸因於此等設計之對稱性(參見例如圖1C、3A至3F、6A至7F),斑點或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同樣受孔之整體幾何結構影響。舉例而言,如關於圖2C所論述,對於同心配置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填充孔之流體之彎液面效應將大約相等。此發生係因為彎液面為徑向效應,且同心配置之工作電極區與孔中心大約等距地定位。另外,如上文所論述,可在不同工作電極區中均衡質量輸送效應。在軌道或旋轉搖動期間,由於隨時間推移之質量輸送效應,孔內部之材料分佈可視距孔中心之距離而定。因此,工作電極區之同心配置用以減小或最小化可歸因於貫穿孔之不均勻材料分佈而出現的變化。另外,由於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距輔助電極大約等距地定位,因此可歸因於不等距離以其他方式發生之任何伏安法效應可減小或最小化。
前述及以下揭示內容提供涉及工作電極區及輔助電極之電化學電池。呈現及論述各種設計。在一些實例中,論述由此等配置提供之電極配置(例如同心及等距配置)及優勢。在其他實例中,論述電極組合物(例如,Ag、Ag/AgCl及/或通篇所揭示之任何其他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金屬/金屬氧化物對等))及由此等電極組合物提供之優勢。應理解,本文所論述之實施例的範疇包括各種電極配置及圖案實例(例如,如圖3A-8D及FIGS 37-43D中所展示),這些電極配置及圖案實例亦與其他材料之電極(例如,碳、碳複合材料及/或其他基於碳之材料等)一起使用。藉由本文中所論述的電化學電池電極配置及幾何結構產生的優勢可在包括本文所描述之材料中的任一者之電極的實施例中實現。此外,藉由使用如本文中所論述之Ag、Ag/AgCl及/或通篇所揭示之任何其他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金屬/金屬氧化物對等)形成電極之電化學電池所產生的優勢可在包括其他工作電極區配置的實施例中實現(例如,參看2010年11月30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7,842,246號之圖3A至4E,該專利之全部內容併入本文中)。
在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之電化學電池可具備可個別定址電極。如通篇所論述,與本發明一致之電化學電池包括工作電極及根據特定定位及圖案化配置之輔助電極。如上文所論述,相對於圖9,例如在實施例中,個別孔之電化學電池可選擇性地可定址(例如,電激發)。在其他實施例中,如下文關於圖37、38A-38C、39A-39L、40A-40N、41A-41M、42A-42I及43A-43D所論述,個別電化學電池內(例如,個別孔內)之個別電極可選擇性地可定址。此設計允許電化學電池基板中之任何電極(及電極之任何組合)獨立於基板中之各其他電極而電定址。
圖37繪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具有可個別定址電極之電化學電池。電化學電池1001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區1002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1003。在由此圖繪示之實施例中,電化學電池1001可包括十個工作電極區1002及一個輔助電極1003。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替代地提供較少或較大工作電極區1002(例如,6、7、8、12等)及/或可提供複數個輔助電極(例如,2、4、5等)。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之以下論述係指圖37中所繪示之十個工作電極區設計(通篇亦被稱作十斑點設計)。在十斑點設計中,工作電極可藉由其在孔內之位置,例如在1斑點、2斑點、3斑點等處參考。然而,本文中所揭示之與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相關的裝置、系統及方法應理解為不限於特定十個斑點設計,且可在適當時應用於至少包括本文中所揭示之彼等(例如,圖3A至圖8C中所描繪之彼等)的電極區之其他圖案及定位。
如上文所論述,工作電極區可包括整個電極,且在其他實施例中,超過一個工作電極區可形成於單個電極內及/或單個電極上。舉例而言,如同藉由下文論述之孔電極結構3101形成之電化學電池1001的情況,工作電極區可藉由彼此電隔離之個別工作電極形成。在其他實例中,工作電極區可配置為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之單個電極。在另一實例中,如上文例如關於圖21A至圖21F所論述之工作電極區可藉由隔離單一工作電極之部分而形成。在此實例中,單個工作電極可由一或多個導電材料形成,且工作電極區可藉由使用絕緣材料(諸如介電質)電隔離單個工作電極之區域(「區」)來形成。儘管如本文中所論述,電化學電池1001由具有個別地電隔離工作電極之孔電極結構3101形成,但應理解,孔電極結構3101之特徵、元件以及態樣可經修改或更改以達成根據本文中所論述之其他態樣的工作電極區,例如由單個電極之隔離區形成的工作電極區。
圖38A及圖38C繪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多孔盤之部分,該多孔盤具有包括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的孔。圖38A為多孔分析盤2000之透視俯視圖。圖38A繪示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多孔分析盤2000之孔3003的頂盤開口3002的頂盤3001,各孔由孔區域界定,如下文進一步論述。圖38A亦繪示底盤3010,其包括基板3100,如圖38B中所展示。
圖38B繪示基板3100及其頂表面3190。在圖38A中所繪示之例示性多孔分析盤2000中,頂表面3190與頂盤3001配合。圖38B繪示在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中可見的有助於形成複數個孔電極結構3101之各種元件。下文提供孔電極結構3101之其他元件以及額外描述。孔電極結構3101有助於界定電化學電池1001(圖37),這些電化學電池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區1002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1003。
圖38C繪示基板3100及其底表面3210。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的特徵在於複數個電極觸點3201,其以電極觸點分組配置且形成孔電極結構3101之部分,如下文所論述。
圖38A至圖38C繪示具有12x8配置之96孔3003的多孔分析盤2000。各孔3003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提供任何適合數目個孔3003及孔電極結構3101。另外,圖38A至38C中呈現之多孔分析盤2000係本文所描述之孔電極結構3101之僅一種用途的實例。本文所描述之孔電極結構3101可用於形成用於各種應用之電化學電池1001,包括例如濾筒讀取器、基於盤之分析器、基於側流之測試裝置等。
在實施例中,孔電極結構3101可以各種方式形成於基板3100上,例如,經由依序網版印刷程序、蝕刻、沈積、微影及/或用於形成電極之其他方法。在此等實例中,孔電極結構3101可藉由逐層在基板3100上向下印刷,但亦涵蓋其他方法。在實施例中,貫穿本文所描述之電極可實施於一或多個電路上,諸如印刷電路盤(PCB)以及薄可撓性PCBS (例如,撓性電路)。圖39A至39L繪示孔電極結構3101及分層過程之態樣。
圖39A至42D描述用於具有隔離且可個別定址之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的多孔分析盤2000之基板3100的設計及佈局。另外,在以下論述期間,描述用於達成如所論述之設計及佈局的各種製造程序。網版印刷技術提供製備具有本文中所揭示之佈局及設計之基板3100的一個實例。替代製造方法,包括各種類型之印刷、沈積、微影、蝕刻、噴墨印刷、柔版、凹版印刷以及其他方法,可用於製備本文所描述之結構而不背離本文所論述之實施例的範疇。另外,本文所描述之佈局及設計可應用於不同材料之基板3100,如可適合於特定製造技術,例如,印刷電路盤或可撓性印刷電路盤(撓性電路)。在實施例中,替代性製備方法可包括、使用或需要替代性尺寸以用於製備目的。
在用於創建基板3100之分層過程的以下論述中,論述各種尺寸。如下文關於圖39A至圖39L所論述,論述標稱尺寸。應理解,此等尺寸之描述(不管是否使用術語標稱)包括基於製造容限及限制之變化。另外,術語近似亦用以描述尺寸。如下文所使用,近似係指超出製造公差之尺寸的變化,其不干擾各種結構之所描述功能性。
下文關於圖39A-39L所描述之尺寸經選擇以允許在特徵之間無干擾的情況下在所允許之空間中配置所有所需特徵。干擾可指物理干擾,例如,以非預期方式相交之兩個特徵,以及電干擾,例如,以非預期方式電影響彼此之兩個特徵。下文所描述的尺寸經選擇以考慮製造容限及限制。此類問題係關於在單層之生產內的製造公差,例如,製造用於印刷之各種螢幕及模盤所涉及的公差,以及使用螢幕或模盤印刷一或多個特徵所涉及的公差。所關注公差亦與跨越多層之製造公差有關,例如,涉及一層及後續層對準的印刷到印刷對準公差。歸因於此等類型之製造誤差,必須考慮容許度或誤差堆疊之潛力。舉例而言,為了滿足兩個特徵在最終產品中保持相隔特定距離之要求,可能需要兩個特徵之間的標稱距離大於彼特定距離以考量單層內製造程序之方差。此外,若彼等特徵位於基板上之不同層上,則必須選擇標稱距離以亦考慮潛在印刷到印刷對準誤差。
圖39A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之一部分的電極圖案。所繪示部分展示安置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上的四孔電極結構3101之特徵。以虛線邊界繪製屬於一個孔電極結構3101之特徵。如下文所論述,孔電極結構3101之特徵經圖案化於該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以及底表面3210上。孔電極結構3101各自包括電極分組3104,該電極分組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工作電極3102係形成電化學電池1001之工作電極區1002的電極結構。如上文所論述,在電化學電池1001中,工作電極區1002係由單獨電隔離的工作電極(例如,工作電極3102)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論述,可根據本文中所論述之其他原理及概念形成工作電極區1002。輔助電極3103為形成電化學電池1001之輔助電極1003的電極結構。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中之各者與輔助電極3103及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之其餘部分電隔離,如下文關於圖案化程序更詳細地論述。
電極分組3104安置於由孔周邊3105界定之孔區域3106內。當基板3100黏著至頂盤210時,孔區域3106經配置以對應於頂盤開口3002以形成這些孔3003之底部。
圖39B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電極觸點圖案。電極觸點分組3204(展示四個)各自對應於各別孔電極結構3101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以虛線邊界繪製屬於一個孔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特徵。各電極觸點分組3204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其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電極觸點分組3204安置於孔區域3106外部。
藉由以複數個通孔分組3206配置的複數個通孔3205,經圖案化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上的孔電極結構3101的部分連接至該基板之底表面3210上的孔電極結構3101的部分,其中各通孔分組3206對應於各別孔電極結構3101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及電極分組3104。通孔分組3206提供電極觸點分組3204與電極分組3104之間的電連接,如下所述。
孔電極結構3101各自進一步包括電極跡線分組,該電極跡線分組包括在頂表面3190上經圖案化的複數個電跡線3107。各電極跡線3107提供通孔3205與工作電極3102或輔助電極3103之間的電連接,如下所述。電跡線3107各自包括電連接至通孔3205 (展示於圖39B中)且安置於孔區域3106外部之通孔接觸斑點3110 (展示於圖39A中)、自電極接觸斑點3110延伸至孔區域3106中之電橋3109,及電連接至孔區域3106內部之電橋3109及對應電極工作電極3102之電極接觸斑點3108。電極跡線分組亦包括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跡線3112,其包括電連接至通孔3205 (圖39B中所示)且安置於孔區域3106外部之通孔接觸斑點3110 (圖39A中所示)、自接觸斑點3110延伸至孔區域3106中之電橋3109,及電連接至電橋3109及對應輔助3103之電極接觸斑點3108。因此,連續電路徑經由對應通孔3205及對應電極跡線3107建立於各工作電極3102與對應工作電極觸點3202之間,對應電極跡線包括對應通孔接觸斑點3110、對應電橋3109及對應電極接觸斑點3108。類似地,連續電路徑經由對應通孔3205及對應輔助電極跡線3112建立於各輔助電極3103與對應輔助電極觸點3203之間,該輔助電極跡線包括對應通孔接觸斑點3110、對應電橋3109及對應電極接觸斑點3108。
在實例中,孔電極結構3101可配置如下。輔助電極3103可大約配置於孔區域3106之中心中。輔助電極3103之區域可涵蓋孔區域3106之中心。輔助電極3103可與孔區域3106大約同心。工作電極3102可以大約與輔助電極3103等距之圓形配置。工作電極可在圓形中藉由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3111彼此分離。在實施例中,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3111中之至少一者可經大小設定以准許將輔助電極3103連接至輔助電極觸點3203的複數個電極跡線3112中的輔助電極跡線3112的電橋3109安置於其中或穿過電橋。因此,輔助電極跡線3112之電橋3109橫跨鄰近工作電極3102。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3111中之至少一者的大小可包括(例如)相對於其餘工作電極3102以彼此更大的距離定位至少兩個鄰近工作電極(在彼等兩個工作電極之間產生間隙)。在此實例中,工作電極3102可形成矩形圖案。因此,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3111中之至少一者可大於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3111之其餘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所有鄰近工作電極3102之間的距離可為相同的(或大約相同),其中各鄰近對之間的距離足以准許安置於其中或穿過一或多個輔助電極跡線3112之一或多個電橋3109。在此實例中,工作電極形成同心圓形狀。儘管此等實例係關於環形孔,但亦涵蓋其他孔形狀(例如,正方形、矩形、卵形等)。
因此,如圖39A及圖39B中所描述,各孔電極結構3101包括電極分組3104、包括複數個電極跡線3107及輔助跡線3112之電氣跡線分組、電極觸點分組3204及通孔分組3206。如本文中所論述,孔電極結構3101可形成電化學電池1001。
圖39C至圖39J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與孔電極結構3101之構築相關的個別層。
圖39C繪示形成於基板中之洞的圖案。洞3115形成於孔區域3106外部之基板3100中。洞3115可經雷射切割、微鑽孔或藉由任何其他適合之方法形成。出於冗餘目的,洞3115成對地形成,其中一對對應於各通孔3205。
洞3115之直徑可在大約0.004''與0.010''之間的範圍中。洞3115與孔區域相隔大約0.019''。洞3115之定位準許當基板3100附接至頂盤3001時孔區域3106與頂盤開口3002之間對準之潛在變化的大約0.019''。
圖39D繪示施加至基板之底表面以填充洞3115從而形成通孔3205之層的圖案。將導電層施加至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導電層流動穿過洞3115且填充其以形成導電通孔3205。導電層經配置於複數個通孔斑點3207中,各通孔點對應於這些洞3115之對中之一者。在實施例中,形成通孔斑點3207之導電層可為銀或另一導電材料,諸如其他金屬(例如,金、鉑、鎳、鋼、銥、銅、鋁)、導電墨水、導電合金或其類似物。
通孔斑點3207經配置為大約圓形的,其中標稱尺寸3901在通孔斑點3207之邊緣與洞3115之邊緣之間大約為0.015''。因為洞3115成對地配置,所以洞3115之邊緣與斑點之邊緣之間的距離可變化,且在適當位置上可能大到大約0.018''。針對標稱尺寸3901選擇大約0.0015之標稱值考慮形成通孔斑點3207之導電層與洞3115之間的潛在對準誤差。
圖39E繪示施加至基板之底表面以形成電極觸點分組之層的圖案。電極觸點分組3204由施加至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的導電層形成。電極觸點分組3204中之各者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3202 (在此實例中,10)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 (在此實例中,1)。圖39E繪示具有四個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的一部分。屬於單一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電極觸點在圖39E中以粗體輪廓展示,其中工作電極觸點3202以實心粗線概述且輔助電極觸點3203以虛線粗線概述。其他電極觸點分組3204中之各者以相同圖案配置及定位。為保持這些孔中之斑點的個別可定址能力,電極觸點分組之電極觸點彼此電隔離。在實施例中,電極觸點分組3204可由(例如)導電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材料之層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採用維持所有工作接觸3202與所有輔助電極觸點3203之間及當中的電隔離的其他電極觸點分組配置。
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經配置以在其之間具有大約0.012''之標稱尺寸3902。標稱尺寸3902用以考慮可使得兩個電極觸點彼此連接之可能印刷誤差,其可對隔離不利。工作電極觸點3203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可經配置以延伸超出通孔斑點3207大約0.008''之標稱尺寸3903。工作電極觸點3202與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及通孔斑點3207之間的此「突出」用以考慮圖39D之層與圖39E之層之間對準的潛在誤差。
圖39F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以形成電極跡線分組之層圖案。圖39F繪示由施加至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之導電層形成的四個電極跡線分組3113。所展示之虛線包圍圖39F中之單個電極跡線分組3113。電極跡線分組3113各自包括複數個電跡線3107及至少一個輔助電極跡線3112。各電極跡線分組3113屬於孔電極結構3101且提供通孔3205與電極分組3104之間的電連接。形成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導電層可包括(例如)導電銀。在實施例中,導電銀可流入洞3115中且連接至施加至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的導電銀以完成通孔3205之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任何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代替導電銀,諸如其他金屬(諸如金、鉑、鎳、鋼、銥、銅、鋁)、導電合金或其類似物。
圖39F中所繪示之導電層經配置在導電層之邊緣與洞3115之邊緣之間具有大約0.015''之標稱尺寸3905。針對標稱尺寸3905選擇大約0.0015''之標稱值考慮形成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導電層與洞3115之間的潛在對準誤差。此外,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部件之間的標稱尺寸3906可為大約0.013''。標稱尺寸3906考量在印刷形成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導電層中的潛在誤差。
圖39G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以形成輔助電極3103之層圖案。將導電層施加至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以針對各孔電極結構3101形成至少一個輔助電極3103。形成至少一個輔助電極3103之導電層可包括例如碳及/或Ag-AgCl及/或其他化學混合物,包括具有多種金屬氧化態(例如,氧化錳)之金屬氧化物,或其他金屬/金屬氧化物耦接,例如銀/氧化銀、鎳/氧化鎳、鋅/氧化鋅、金/金氧化物、銅/氧化銅、鉑/氧化鉑,如本文所論述。
圖39G中所繪示之形成輔助電極3103的導電層經配置以延伸超出圖39F之導電層大約0.008''之標稱尺寸3907。標稱尺寸3907考慮圖39F之導電層與圖39G之導電層之間的潛在對準誤差。
圖39H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以形成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層圖案。將導電層施加至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以形成電極跡線分組3113。電極跡線分組3113由在彼此頂上之兩個導電層形成。此等中之第一者相對於圖39F加以描述。展示於圖39H中之第二者應用於全部電跡線3107上,且應用於輔助電極跡線3112之通孔接觸斑點3110。在實施例中,形成電極跡線3107之第二層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的導電層可由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形成,諸如貫穿全文描述的導電材料中之一或多者。
圖39H中所繪示之導電層經配置以具有相鄰通孔接觸斑點3110之間的大約0.012''之標稱尺寸3908,及相鄰電極接觸斑點3108之間的大約0.010''之標稱尺寸3909。標稱尺寸3908及3909考慮印刷形成電極跡線3107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之導電層中的潛在誤差。圖39H中所繪示之導電層進一步經配置在圖39H之導電層之邊緣與圖39F之導電層之邊緣之間具有約0.002''之標稱尺寸3910。標稱尺寸3910提供懸垂物以考慮圖39H之導電層與圖39F之導電層之間的潛在對準誤差,以確保圖39F之層皆不暴露超出圖39H之層。
圖39I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以形成工作電極3102之層圖案。將導電層施加至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以形成工作電極3102。工作電極3102之導電層覆疊電極跡線分組3113之兩個傳導層(圖39F、39H)。在實施例中,形成工作電極3102之導電層可由碳墨水或任何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諸如通篇描述的導電材料中的任一者)形成。
圖39I中所繪示之導電層經配置以在相鄰工作電極3102之間具有大約0.014''之標稱尺寸3911。標稱尺寸3911考慮印刷形成工作電極3102之導電層中的潛在誤差。
如關於圖39A至圖39L所描述,各工作電極3102與各其他工作電極3102且與各輔助電極3103電隔離,且各輔助電極3103與各其他輔助電極3103及與各工作電極3102電隔離。此外,與各工作電極3102或輔助電極3103相關聯之電極跡線3107、輔助電極跡線3112、通孔3205、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類似地與其並不相關聯之所有其他工作電極3102或輔助電極3103 (及其相關聯連接組件)隔離。此隔離係經由在生產過程期間經隔離組件之實體分離來實現,如關於圖39A至39L所描述。
圖39J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以實體地隔離工作電極3102與輔助電極3103之層。如上文所論述,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歸因於產生實體分離之分層及印刷方法而彼此電隔離。藉由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所產生之實體隔離進一步促進此等組件之間的電隔離。將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施加至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以實體地隔離工作電極3102與輔助電極3103。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覆蓋基板之頂表面3190,從而填充先前施加之層之間的間隙且僅留下對應於工作電極3102及所曝露之輔助電極3103的圖39G及圖39I之導電層的部分。在實施例中,介電層可施加於升高至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上方之層中,從而使得此等電極處於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中之凹痕的底部。因此,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可至少部分用以產生本文中所論述之斑點。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可因此用以至少部分地在工作電極3102與輔助電極3103之間產生實體障壁。相對於圖39K進一步繪示此等特徵。
圖39J中所繪示之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經配置在工作電極3102與工作電極3102之曝露部分(例如,工作電極區1002)之間及輔助電極3103與輔助電極3103之曝露部分之間具有大約0.007''之標稱尺寸3912。標稱尺寸3912考慮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與圖39I之層之間對準的潛在誤差,使得介電層或非導電層3119之經曝露部分不延伸超過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另外,圖39J之導電層經配置以暴露具有大約0.027''之標稱直徑3913的工作電極3102之一部分且曝露具有大約0.068''之標稱直徑3914的輔助電極3103之一部分。標稱直徑3913及3914可經選擇以達成特定電極大小且可相應地變化以達成選定電極大小。
圖39K繪示施加至基板之頂表面的黏著層。在已施加所有其他層之後將黏著層3121作為頂部層施加至基板3100。將黏著層3121以使得孔區域3106不含黏著劑之圖案施加至基板3100。基板3100隨後與頂盤3001接合,使得頂盤開口3002對應於孔區域3106以界定孔3003。黏著層3121可為在應用之前被模切為正確圖案(例如,移除與孔區域3106相關聯之材料)的黏著材料之單獨區段。可首先將黏著層3121對準且施加至頂盤3001,且隨後可將頂盤3001與黏著層3121對準且黏著至基板3100。在實施例中,可首先將黏著層3121施加至基板3100,且隨後可將具有黏著層3121之基板3100施加至頂盤3001。
孔電極結構3101經配置以使得基板3100上之所有工作電極3102及所有輔助電極3103彼此電隔離(例如,各工作電極3102與其餘的工作電極電隔離,基板3100上之各輔助電極3103與其餘的輔助電極電隔離,各工作電極3102與各輔助電極3103電隔離,等等)。上文所描述之各種層的定位及圖案化使得與各工作電極3102及各輔助電極3103相關的所有導電元件(跡線、接觸件等)經設定為彼此隔開且彼此電隔離。此隔離意謂所選擇電極分組3104之各工作電極3102經配置以與所選擇電極分組3104之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之其餘工作電極3102的電激勵隔離地以電激勵。另外,整個基板之各工作電極3102經配置以獨立於基板之其餘工作電極3102被電激勵。基板3100之工作電極3102或個別孔電極結構3101之工作電極可分別被激勵或定址,及/或可以任何組合被定址或激勵。
如上文所論述,基板3100之層配置有所選擇標稱尺寸以達成上文所描述之隔離。標稱尺寸可經選擇以准許基板3100之所有各種特徵及態樣在不損害本文中所論述之隔離屬性的情況下彼此緊密接近地定位。選擇標稱尺寸以適應製造公差且增加所製造基板將符合本文中所論述之功能要求的可能性。本文中所論述之標稱尺寸僅為實例且提供產生具有本文中所論述之屬性之基板3100的尺寸標定之一個實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使用替代標稱尺寸以產生所需功能性。
圖39L繪示在已添加上述層中之各者之後的基板3100之橫截面。圖39L繪示介電層3119 (對應於關於圖39J論述之特徵)、第一電極跡線導電層3503 (對應於關於圖39F論述之電極跡線3107/3112特徵)、輔助電極導電層3504 (對應於關於圖39G論述之輔助電極3103特徵)、第二電極跡線導電層3502 (對應於關於圖39H論述之電極跡線3107/3112特徵)及工作電極導電層3501(對應於關於圖39I論述之工作電極3102特徵)。此等層之厚度的實例值展示於下文表24中。所提供的值僅為實例,且可基於製備製程容差而改變1%、5%、10%等。在其他實例中,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使用替代值,包括改變1%、5%、10%、15%、20%及更大之值。
表24
厚度(mils) | 厚度(microns) | |
介電層3119 | 0.5 | 13 |
工作電極導電層3501 | 0.4 | 10 |
第二電極跡線導電層3502 | 0.4 | 10 |
第一電極跡線導電層3503 | 0.3 | 8 |
輔助電極導電層3504 | 0.5 | 13 |
基板3100 | 4.8 | 122 |
圖40A至圖40N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包括多個工作電極結構(形成多個可個別定址之電極電化學電池)之基板之構築的態樣。圖40A至圖40N繪示各種圖案(例如,藉由螢幕形成),這些圖案可用於一或多個程序中以形成此等結構(例如,用以印刷工作電極結構所需之各種層及由使用各別螢幕產生之經印刷圖案的網盤印刷程序)。
圖40A及圖40B分別繪示第一螢幕(通孔斑點螢幕) 4001及第一經印刷圖案(通孔斑點圖案) 4002,其由使用第一螢幕4001將第一導電層印刷於基板之底表面上而產生。圖40B之圖案對應於圖39D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A繪示包括複數個通孔斑點洞4207之通孔斑點螢幕圖案4101。通孔斑點螢幕圖案4101經圖案化至通孔斑點螢幕4001上,通孔斑點螢幕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通孔斑點螢幕4001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准許網版印刷油墨穿過通孔斑點洞4207以產生複數個通孔斑點3207,如圖40B中所展示。上文關於圖39D提供經由使用通孔斑點螢幕4001而產生之通孔斑點圖案4002的另外細節。如圖40A中所繪示,通孔斑點螢幕圖案4101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之96孔的通孔斑點3207。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通孔斑點螢幕圖案4101之螢幕。
圖40C及圖40D分別繪示由使用第二螢幕4003在基板之底表面上印刷第二導電層產生的第二螢幕(電極觸點螢幕) 4003及第二印刷圖案(電極觸點圖案) 4004。圖40D之圖案對應於圖39E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C繪示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洞4203之電極觸點螢幕圖案4103。電極觸點螢幕圖案4103經圖案化至電極觸點螢幕4003上,該電極觸點螢幕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電極觸點螢幕4003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允許網版印刷墨水穿過電極觸點洞4203以產生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如圖40D中所展示。上文關於圖39E提供經由使用電極觸點螢幕4003產生之電極觸點圖案4004之其他細節。如圖40C中所繪示,電極觸點螢幕圖案4103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之96孔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電極觸點圖案4004之螢幕。
圖40E及圖40F分別繪示由在基板之頂表面上印刷第一導電層中使用第三螢幕產生的第三螢幕(電極跡線基底螢幕) 4005及第三印刷圖案(電極跡線基底圖案) 4006。圖40F之圖案對應於圖39F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E繪示包括複數個電極跡線洞4105及複數個輔助電極跡線洞4115的電極跡線基底螢幕圖案4104。電極跡線基底螢幕圖案4104經圖案化至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之電極跡線基底螢幕4005上。電極跡線基底螢幕4005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准許網版印刷墨水穿過電極跡線洞4105及輔助電極跡線洞4115以產生複數個電極跡線3107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如圖40F中所展示。上文關於圖39F提供經由使用電極跡線基底螢幕4005產生的電極跡線基底圖案4006之其他細節。如圖40E中所繪示,電極觸點基底螢幕圖案4104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盤之96孔的複數個電極跡線3107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電極跡線圖案4006之螢幕。
圖40G及圖40H分別繪示第四螢幕(輔助電極螢幕) 4007及第四印刷圖案(輔助電極圖案) 4008,其由使用第四螢幕4007在基板之頂表面上印刷第二導電層來產生。圖40H之圖案對應於圖39G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G繪示包括複數個輔助電極洞4107之輔助電極螢幕圖案4106。輔助電極螢幕圖案4106經圖案化至輔助電極螢幕4007上,該輔助電極螢幕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輔助電極螢幕4007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以及准許網版印刷墨水穿過輔助電極洞4107以產生複數個輔助電極3103,如圖40H中所展示。上文關於圖39G提供經由使用輔助電極螢幕4007產生的輔助電極圖案4008的其他細節。如圖40G中所繪示,輔助電極螢幕圖案4106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的96孔的複數個輔助電極3103。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輔助電極圖案4008之螢幕。
圖40I及圖40J分別繪示第五螢幕(電極跡線頂部螢幕) 4009及第五印刷圖案(電極跡線頂部圖案) 4010,其由使用第五螢幕以在基板之頂表面上印刷第三導電層來產生。圖40J之圖案對應於圖39H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J繪示包括複數個電極跡線洞4109及複數個輔助電極斑點洞4119的電極跡線頂部螢幕圖案4108。電極跡線頂部螢幕圖案4108經圖案化至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之電極跡線頂部螢幕4009上。電極跡線頂部螢幕4009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准許網版印刷墨水穿過電極跡線洞4109及輔助電極斑點洞4119以形成複數個電極跡線3107之第二層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之通孔接觸斑點3171,如圖40J中所繪示。上文關於圖39F提供經由使用電極跡線基底螢幕4009產生的電極跡線頂部圖案4010之其他細節。如圖40J中所繪示,電極跡線頂部螢幕圖案4010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盤之96孔的複數個電極跡線3107之第二層及通孔接觸斑點3171。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電極跡線頂部圖案4010之螢幕。
圖40K及圖40L分別繪示第六螢幕(工作電極螢幕) 4011及第六印刷圖案(工作電極圖案) 4012,其由使用第六螢幕在基板之頂表面上印刷第四導電層而產生。圖40L之圖案對應於圖39I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E繪示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洞4107的工作電極螢幕圖案4106。工作電極螢幕圖案4106經圖案化至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的工作電極螢幕4011上。工作電極螢幕4011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允許網版印刷墨水穿過工作電極洞4107以產生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如圖40L中所示。上文關於圖39I提供經由使用工作電極螢幕4011產生之工作電極圖案4012的其他細節。如圖40K中所繪示,工作電極螢幕圖案4106可經配置用於藉由8孔盤印刷對應於12孔之96孔的複數個工作電極3102。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以跨越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跨越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印刷工作電極圖案4012之螢幕。
圖40M及圖40N分別繪示第七螢幕(絕緣螢幕) 4013及第七印刷圖案(絕緣圖案) 4014,其由使用第七螢幕在基板之頂表面印刷第五層而產生。圖40N之圖案對應於圖39J中所繪示之特徵。圖40M繪示包括工作電極絕緣洞4109及複數個輔助電極絕緣洞4120的絕緣螢幕圖案4118。絕緣螢幕圖案4118圖案化於絕緣螢幕4013上,該絕緣螢幕可由(例如)不鏽鋼、聚酯等製成。絕緣螢幕4013經配置以遮罩基板且准許非導電層3119在除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之彼等位置以外的所有位置處施加至基板。上文關於圖39J提供經由使用絕緣螢幕4013產生的絕緣圖案4014的其他細節。絕緣螢幕4013根據上文關於圖39J所論述之絕緣圖案4014的尺寸要求而設定尺寸。如圖40M中所繪示,絕緣螢幕圖案4118可經配置以用於遮罩基板以准許藉由8孔盤施加對應於12孔之96孔的非導電層3119。其他實施例可包括經配置用於較小盤(例如,48孔盤等)及/或用於多個盤(例如,2、3、4或更多個96孔盤)之螢幕。
圖41A至圖M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包括多個工作電極結構(形成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之基板的不同視圖。
圖41A繪示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其展示所有導電層。圖41B繪示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其僅展示具有由介電層覆蓋之所有其他層的可見層。圖41C及圖41D分別為圖41A及圖41B之部分的近視圖,其分別展示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分別展示所有導電層及僅可見層。
如圖41A中可見且在圖41C中更詳細地,裝配用於基板3100上之隔離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的所有所需特徵需要謹慎考慮幾何形狀及尺寸標定。關於圖39AL論述之特徵尺寸及位置經選擇以維持導電特徵之間的適當距離,以便防止短路或其他干擾(電或其他干擾)在由製造精度提供之限度內。某些特徵之大小及維度可受限,例如,總體基板大小及孔大小在工業中標準化。某些特徵之尺寸及維度可經選擇以最大化、增加、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改進多孔盤之電化學功能。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論述,可能需要維持輔助電極3103之表面區域與工作電極3102之間的特定比率。此需要此等電極之特定大小設計。額外特徵之大小及維度可經設計或選擇以適應約束及功能要求。
舉例而言,當定位頂盤3001以附接至基板3100時,將通孔3205定位成足夠遠離工作電極3102以提供公差係有利的。如上文所論述,頂盤3001經由黏著層3121附接至基板3100。若通孔3205位於黏著層3121下方,遠離孔區域3106,則頂盤3001至基板3100之誤對準不大可能產生如下情形:其中頂盤開口3002之區域包括通孔3205,從而潛在地引起流體洩漏或電短路或干擾。然而,增加通孔3205與孔區域306之間的距離必須藉由確保一個孔電極結構3101之通孔3205不干擾第二孔電極結構3101之通孔3205來平衡。
在實施例中,為了滿足此等挑戰,孔電極結構3101的圓形佔據面積4901經配置以交疊。如本文中所使用,孔電極結構3101的圓形佔據面積4901係指提供涵蓋單個孔電極結構3101之所有特徵的面積的最小直徑圓形。為適應通孔3205(以及與其相關聯的通孔接觸斑點3110)的上述定位,例如增加通孔3205與其對應孔區域3106之間的距離,同時減少對應孔電極結構3101之通孔3205之間的潛在干擾,圓形佔據面積4901經配置以交疊。來自一個孔電極結構3101的一或多個通孔3205(及/或與其相關聯的一或多個通孔接觸斑點311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於相鄰孔電極結構301之圓形佔據面積4901內。在實施例中,可跨基板3100重複此圖案,使得各孔電極結構3101具有與一或多個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之圓形佔據面積4901重疊的圓形佔據面積。在實施例中,各孔電極結構3101可具有與其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各者重疊的圓形佔據面積4901。
圖41E繪示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其展示所有導電層。圖41F繪示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其僅展示具有由最終層覆蓋之所有其他層的可見層。圖41G及圖41H分別為圖41E及圖41F之部分的近視圖,繪示分別展示所有導電層及僅可見層之基板3100的底表面3210。如圖41E至圖41H中所繪示,如上文所描述之通孔3205置放之結果攜載至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各電極觸點分組3204(包括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之置放、尺寸標定及尺寸設計至少部分藉由通孔3205之置放確定。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的大小可根據盤電連接器的操作及結構而進一步確定,如下文所論述。在實施例中,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圓形佔據面積4911可與一或多個相鄰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圓形佔據面積4911重疊。在實施例中,各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圓形佔據面積4911可與所有相鄰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圓形佔據面積4911重疊。
圖41I為對應於在關於圖39J所描述之分層過程之後的基板3100之狀態的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之平面圖。圖41J為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的平面視圖,對應於在關於圖39B所描述之分層過程之後的基板3100的狀態。圖41K為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近距透視圖,其對應於圖41J之近距透視圖。圖41L為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之透視圖,其對應於圖41I之透視圖。圖41M為基板3100之頂表面3200之一部分的近距透視圖,其對應於圖41L之近距視圖。
上文關於圖38A至圖41M描述具有可個別定址之電極的多孔分析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本文所描述之多孔分析盤可具有一或多個變化形式。圖42A至圖46B繪示上文所論述之設計的若干變化。關於圖42A至圖46B呈現之額外或不同特徵中之各者可在適當時併入至先前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
圖42A至圖42I繪示具有用以適應定向中性盤裝載之特徵的電極結構圖案。如本文所論述,定向中性盤裝載可包括適應超過一個盤定向之盤裝載的方法。如本文所描述,許多多孔分析盤在本質上為矩形。一些多孔分析盤可經設計以使得裝載有這些多孔分析盤之儀器或裝置經配置以在以一個定向裝載時容納多孔分析盤,但在以旋轉180度之定向裝載時不容納多孔分析盤。如本文所論述,定向中性設計准許在至少兩個定向上裝載或讀取多孔盤。在矩形多孔分析盤之情況下,多孔分析盤可經配置用於在於第一定向上插入時及在於第二定向上插入或裝載時操作,該第二定向不同於(在水平X-Y平面中)第一定向180度。在可包括正方形多孔分析盤之實施例中,定向中性設計可包括在於四個定向上插入或裝載時具有功能性之設計,各定向不同於另一定向90度。因此,定向中性盤裝載之操作包括在不同於第一定向(或在例如方形盤之四個定向中之任一者上)之第一定向或第二定向180度上將多孔分析盤裝載或插入至分析系統或其他適合之儀器中。
在定向中性裝載方法中,產生及量測電壓電位提供在可接受盤定向中之任一者中的有效電分析狀況或預期分析電條件,因為電極觸點與分析儀器之電連接器恰當地對準。「有效電分析狀況」及「預期分析電條件」可包括例如根據實質上在預期電壓電位(例如,在15%、10%、5%、3%或1%內)下在預期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壓電位產生的分析測試條件。因此,若意欲量測孔電極結構之1斑點工作電極與其對應輔助電極之間的特定電壓電位之效應,則在量測1斑點工作電極與其對應輔助電極之間施加特定電壓電位的情況下獲得有效電分析狀況或預期分析電條件。舉例而言,若在既定1斑點工作電極與其對應輔助電極之間施加與比特定電壓電位實質上不同(例如,相差20%或更高)之電壓電位,則獲得無效電分析狀況,且例如若施加至多孔分析盤之不同部分的電壓電位影響既定工作電極之分析結果,則量測回應。術語「有效電分析狀況」及「預期分析電條件」亦可包括例如當多孔分析盤裝載或插入至分析儀器或裝置中時,以既定、設計或預期方式建立之電連接。當多孔分析盤裝載或插入至分析儀器或裝置中且以既定用於該分析儀器或裝置之方式在多孔分析盤之電極觸點與分析儀器或裝置之電連接器之間建立電連接時,可建立有效電分析狀況或預期分析電條件。舉例而言,與分析儀器或裝置相關聯之電連接器可具有經配置以接觸與一個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工作及輔助電極的一或多組電接觸插腳或襯墊。當每一組電接觸插腳或襯墊與對應孔電極結構形成適當電連接且不與未期望或未設計其之額外孔電極結構建立電連接時,可建立「有效電分析狀況」及「預期分析電條件」。舉例而言,當多孔分析盤之電極不恰當地連接至分析儀器時,可獲得無效的電分析狀況。在工作電極與無對應的輔助電極之間施加電壓電位,例如,根本沒有輔助電極,或僅與目標工作電極無關的輔助電極。舉例而言,若向工作電極或輔助電極建立引起非預期激勵及/或干擾預期激勵的額外且非預期電連接,則亦可獲得無效電分析狀況或非預期分析電條件。舉例而言,非預期分析電條件之無效電分析狀況可能發生,其中系統經配置以定址特定工作電極,或定址工作電極與(相同或不同孔電極結構之)額外工作電極之組合。
如下文所論述,圖42A至圖42I之定向中性電極結構圖案使用匯流排以達成定向中性。圖42A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之一部分的電極圖案,而圖42B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電極觸點圖案。圖42C至圖42I提供經配置以適應定向中性盤裝載之電極結構圖案與經配置用於定向特定盤裝載之電極結構圖案之間的比較。
現參看圖42C及圖42D,繪示定向特定之電極結構圖案的一些結果。圖42C繪示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間的接觸,該電極觸點分組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其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A。工作電極觸點3202A及輔助電極觸點3203A各自屬於相同孔電極結構3101。亦繪示屬於鄰近孔電極結構3101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當多孔分析盤定位於儀器內時,工作電極觸點3202與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對準且接觸該工作電極連接器,且輔助電極觸點3203A與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連接器。此圖案在分析讀數儀器中存在之所有工作/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A及4201B上自身重複。工作/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A及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可為接觸插腳(例如彈簧裝載插腳、彈簧式插腳等)、接觸墊及/或任何其他適合之基於接觸之連接器,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若多孔分析盤係以相反定向(例如,在X-Y平面中旋轉180度)插入,如圖42D中所示,則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與工作電極觸點3202C對準且接觸該工作電極觸點,但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未能接觸適當輔助電極觸點3203C,而非接觸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D。此未對準可在分析儀器中引起故障或讀取錯誤。
圖42A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定向中性電極圖案,其基本上類似於圖39A中展示之電極圖案。圖42A繪示電極圖案之所有層。圖42B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除非明確指出,否則承載與圖39A及圖39B之識別符相同的識別符的圖42A及圖42B之特徵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所繪示部分展示可安置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上的四個孔電極結構3101A之特徵。以虛線邊界輪廓展示屬於一個孔電極結構3101A之特徵。圖42A之孔電極結構3101A不同於圖39A之孔電極結構3101,原因在於該孔電極結構包括在兩個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A、額外通孔斑點3207A及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圖42B中所示)之間共用的匯流排3109A。額外通孔斑點3207A歸因於其與通孔斑點3207之結構相似性(例如,形成電極觸點之基礎層)而被稱作。如圖42A及圖42B中所繪示,額外通孔斑點3207A可不與基板3100中之任何通孔3115相關聯。匯流排3109A(其亦可被稱為延伸型電橋3109A)自第一孔電極結構3101A之通孔斑點3207延伸穿過第一孔電極結構3101A之中心處的孔區域3106至第二孔電極結構3101A之通孔斑點3207,穿過第二孔電極結構3101A之中心處的孔區域3106以及該第二孔電極結構3101A之額外通孔斑點3207A。因此,在通孔斑點3207/3207A與因此輔助電極觸點3203/3203A之間建立連續電路徑。輔助電極觸點3203/3203A之間的連續電路徑進一步經由輔助電極跡線3112與輔助電極3103電連接。如下文進一步解釋,應注意,在大多數情況下,額外通孔斑點3207A為來自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A之通孔斑點3207,且未必需要將新結構添加至多孔盤。亦如以下所解釋,歸因於孔電極結構3101A之圖案的重複性質,匯流排3109A可充當所有輔助電極3103之匯流排,且輔助電極觸點3203/3203A在單個孔電極結構3101A之單個列中。
圖42B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電極觸點分組3204(展示四個)各自對應於各別孔電極結構3101A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以虛線邊界標繪描述屬於一個孔電極觸點分組3204A之特徵。各電極觸點分組3204A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3202及兩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3203A。輔助電極觸點3203與圖39B中所示之輔助電極觸點相同,而輔助電極觸點3203A為用於該電極觸點分組3204A的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具有對應的額外通孔斑點3207A)。如下文進一步解釋,將注意,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來自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且未必需要將新結構添加至多孔盤。
在實施例中,為達成匯流排3109A,可應用印刷程序中之更改。匯流排3109A(額外通孔斑點3207A)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A可形成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上。匯流排3109A可經形成具有頂部層3188及底部層3189。匯流排3109A之底部層3189及額外通孔斑點3207A可形成於添加包括通孔斑點3207之導電層的步驟中,如參看圖39D、圖40A以及圖40B所描述。因此,匯流排3109A之底部層3189及額外通孔斑點3207A可由與通孔斑點3207相同的材料(例如,銀或其他導電金屬)印刷。匯流排3109A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A之頂部層3188可形成於添加包括電極觸點分組3204的導電層的步驟中,如參看圖39E、圖40C及圖40D所描述。因此,匯流排3109A之頂部層3188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A可運用與電極觸點分組3204(導電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材料)相同的材料印刷。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製造製程期間的任何適合之時間及在任何適合之層處添加匯流排3109A、額外通孔斑點3207A以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A。
圖42E及圖42F中繪示圖42B之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的結果。如圖42E中所繪示,當多孔分析盤定位於儀器內時,工作電極觸點3202與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對準且接觸該工作電極連接器,且輔助電極觸點3203A與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連接器。此圖案在分析讀數儀器中存在之所有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及4201B上自身重複。如上文所論述,輔助電極觸點3203A皆彼此連接。若多孔分析盤以相反的定向插入,如圖42D中所示,則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與工作電極觸點3202C對準且接觸該工作電極觸點,且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接觸輔助電極觸點3203C。因為輔助電極觸點3203C中之各者彼此連接,所以不存在所得故障或讀取誤差。
圖42G繪示併有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在圖39B之電極觸點圖案中,各孔電極結構3101對應於定位於孔區域3106之一側處的單一輔助電極觸點3203。在此設計中,當重複孔電極結構3101之圖案時,各孔電極結構3101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以相鄰孔電極結構3101之圖案中的間隙安置。各孔電極結構3101之圓形佔據面積4911可與鄰近佔據面積4911重疊,如關於圖41G及圖41H所論述。因此,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可能需要僅添加幾個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以填充圖案之一端處的間隙。在具有8列4309之12行4310的96孔盤中,可能有必要添加8個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A,如圖42E中所展示。在定向中性多孔盤中,特定列4309之各輔助電極觸點3203/3203A可藉由充當匯流排之延伸電氣橋3109A在內部連接。
圖42H及圖42I繪示定向中性孔電極結構3101A之圖案相對於各種電極連接器圖案的操作。圖42H繪示孔電極結構3101A之2×2區段4311及對應區段電連接器4211。區段電連接器4211具有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及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其以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A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A之2×2區段的定向中性圖案配置。如在圖42H中可見,區段4311之定向反轉准許適當對準及盤讀取且不防止區段電連接器4211形成適當接觸。
圖42I繪示孔電極結構3101A之兩個行4310A/4310B及對應柱狀電連接器4212。柱狀電連接器4212具有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及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其以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A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A之8孔行的定向中性圖案配置。如圖42I中可見,反轉行4310A/4310B之定向准許適當對準及盤讀取,且並不防止柱狀電連接器4212形成適當接觸。
圖43A至D繪示具有用以適應定向中性盤裝載之特徵的電極結構圖案。如下文所論述,圖43A至圖43D之電極結構圖案使用居中輔助電極觸點來達成定向中性。圖43A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電極觸點圖案。圖43B繪示跨越整個基板之定向中性電極結構圖案,而圖43C及圖43D提供經配置以適應定向中性盤裝載之電極結構圖案與經配置用於定向特定中性盤裝載之電極結構圖案之間的比較。
圖43A繪示用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之一部分的定向中性電極圖案,其基本上類似於圖39B中所示之電極觸點圖案。除非明確地指出,否則承載與圖39B之識別符相同的識別符的圖43A之特徵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所繪示部分展示可安置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上的四個孔電極結構3101B之特徵。以虛線邊界輪廓展示屬於一個孔電極結構3101B之特徵。圖43A之孔電極結構3101B不同於圖39A之孔電極結構3101,原因在於其包括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額外通孔斑點3207B以及在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與輔助電極觸點3203之間延伸的匯流排3209B。額外通孔斑點3207B歸因於其與通孔斑點3207之結構相似性(例如,形成電極觸點之基礎層)而被稱作。如圖43A中所繪示,額外通孔斑點3207B可不與基板3100中之任何通孔3115相關聯。圖43A之定向中性電極圖案不需要相比於(例如)圖39A對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的變更。
匯流排3209B用於為各孔結構3101B提供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與輔助電極觸點3203之間的電路徑。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安置於孔區域3106之中心處或附近。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可居中於孔區域3106內。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因此可在與位於基板3100之頂表面3190上的輔助電極3103相對或相反的位置中位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上。因此,如下文所論述,與孔電極結構3101B(及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的中心對準的插腳或其他電接觸將經由匯流排3209B、輔助電極觸點3203以及輔助電極跡線3112與輔助電極3103電接觸。
在實施例中,為達成額外居中輔助電極3203B,可應用印刷程序中之改變。匯流排3109B、額外通孔斑點3207B以及額外居中輔助電極3203B可形成於基板3100之底表面3210上。匯流排3109B可經形成具有頂部層3288及底部層3289。匯流排3109B之底部層3289及額外通孔斑點3207B可形成於添加包括通孔斑點3207之導電層的步驟中,如參看圖39D、圖40A以及圖40B所描述。因此,匯流排3109B之底部層3289及額外通孔斑點3207B可由與通孔斑點3207相同的材料(例如,銀或其他導電金屬)印刷。匯流排3109B之頂部層3288及額外居中輔助電極3203B可形成於添加包括電極觸點分組3204之導電層的步驟中,如參看圖39E、圖40C及圖40D所描述。因此,匯流排3109B之頂部層3288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B可運用與電極觸點分組3204(導電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材料)相同的材料印刷。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製造製程期間的任何適合之時間及在任何適合之層處添加匯流排3109B、額外通孔斑點3207B以及額外輔助電極3203B。
圖43B繪示跨基板3100之整個底表面3210併有額外輔助電極觸點3203B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B。在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B中,各孔電極結構3101B可具有兩個輔助電極觸點3203及3203B,或可僅具有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不同於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列4309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B保持彼此電隔離。
圖43C及圖43D繪示定向中性孔電極結構3101B之圖案相對於各種電極連接器圖案的操作。圖43C繪示孔電極結構3101B之2×2區段4313及對應區段電連接器4213。區段電連接器4213具有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及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其以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B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B之2×2區段的定向中性圖案配置。如圖43C中可見,反轉區段4313之定向將不會防止區段電連接器4213形成適當接觸。
圖43D繪示孔電極結構3101B之兩個行4310A/4310B及對應柱狀電連接器4214。柱狀電連接器4214具有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及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其以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A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A之8孔行的定向中性圖案配置。此定向中性圖案包括大體上位於工作電極連接器4201A之中心中的輔助電極連接器4201B,其對應於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3203B。此外,可排除可對應於最初定位的輔助電極觸點3203的連接器。如圖43D中可見,反轉區段4310A/4310B之定向將不會防止柱狀電連接器4214形成適當接觸。
圖44A至C繪示與本文中所論述之實施例一致的柱狀電連接器4200。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類似於如圖9A中所描繪之盤電連接器902。柱狀電連接器4200包括對應於接觸插腳5201A及5201B (如圖44B及圖4C中所示)之複數個接觸引線7201A及7201B及相關電路4202。接觸插腳5201A/5201B可為彈簧裝載插腳、彈簧式插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插腳型電接觸。接觸插腳5201A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對準及接觸。接觸插腳5201B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輔助電極觸點3203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觸點。柱狀電連接器4200經配置以同時定址多孔分析盤2000之8孔(一行)。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經定位且配置以對應於具有孔電極結構3101的基板3100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的電極觸點。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經由柱狀電連接器4200之電路4202連接至適當的盤讀取設備(參見例如段落[0180])。如圖44A至圖44C中所繪示,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包括對應於八個孔電極結構3101的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
在實施例中,例如如圖44A中所示,對應於孔電極結構內具有相同位置之特定電極之接觸插腳5201A可經由電路4202電連接。因此,經配置以接觸在各孔電極結構3101 (標記為A、B、C、D、E、F、G、H)中之第一位置(標記為1)中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之接觸插腳5201A經配置以接觸其各別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第一工作電極觸點3202且進一步連接至彼此之接觸插腳5201A,其被配置為接觸彼此之孔電極結構3101中的第一工作電極觸點3202。因此,單一電訊號可激發或定址具有相同位置之所有工作電極3102 (在由柱狀電連接器4200接觸之8孔電極結構之群組中)。經配置以與輔助電極觸點3203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觸點之接觸插腳5201B不彼此電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總共八十個接觸插腳5201A/5201B。在此實例實施例中,八十八個接觸插腳5201A係針對單一電化學電池中之工作電極3102提供(各個用於全部八孔之十個個別斑點,例如全部八個斑點1、2等)且八個輔助電極3103中之各者提供其餘八個接觸插腳5201B。以此方式,各輔助電極3103可個別地被激勵,且來自八個孔部分之個別工作電極3102中之各者可個別地被激勵(例如,對於所有八個孔激勵斑點1,對於所有八個孔激勵斑點2等)。對於此88插腳設計,在實施例中,可利用少於全部八個輔助電極3103,使得僅工作電極3102之子集在八個孔部分中同時激勵。舉例而言,若一個輔助電極觸點插腳5201B繫結至接地且其餘七個懸空,則藉由將電位施加至工作電極3102中之斑點中之一者(例如,斑點1),僅將激勵來自孔3003之工作電極3102 (斑點1)與接地輔助電極3102,而其他電極將不激勵。亦可使用其他實例(例如,將2、3、4等輔助電極觸點插腳5201B接地,使其餘懸空)。
在實施例中,各接觸插腳5201A/5201B可與接觸插腳5201A/5201B彼此電隔離,從而准許個別地定址或以任何組合定址基板之各電極(工作及輔助)。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可提供任何數目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以同時定址任何數目個孔電極結構。因此,雖然柱狀電連接器4200經配置以同時定址八個孔電極結構,但其他盤電連接器可經配置以定址更少(例如,4、2、1孔等之子集或「區段」)或更多(例如,12、16、24、32、36、40、48、56、60、64、72、80、84、88、96孔等之區段)。此外,此等盤電連接器可以不同定向配置,例如2×2、4×1等。遍及(例如)參考圖9A及圖9B及與其相關聯之描述更詳細地描述區段。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可以任何其他適合之組合彼此電連接或隔離,不管孔電極結構的佈置如何。舉例而言,跨越連接器之所有接觸插腳5201A可電連接,同時跨越連接器之所有接觸插腳5201B亦電連接。此配置同時激勵所有工作及輔助電極3202/3203。在另一配置中,對應於來自個別孔電極結構3101之工作電極3202之所有接觸插腳5201A可連接,從而允許各孔3003中之所有斑點同時激勵,同時不激勵任何其他斑點。
應注意,柱狀電連接器4200包括適用於連接至電極觸點圖案4004之插腳配置。此外,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亦與柱狀電連接器4200的插腳配置相容,因為匯流排3109A確保用於各孔電極結構3101的對應於輔助電極觸點3203的單一接觸插腳5201B將以任一定向電連接至輔助電極3103。
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可視需要經配置以容納任何額外或不同孔電極結構3101。舉例而言,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經改變以提供柱狀電連接器4212(圖42I)及4214(圖43D)的定向中性圖案。在其他實施例中,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包括如可需要的更多或更少插腳以適應各種電極觸點分組,包括例如每分組包括額外輔助電極觸點的分組(例如,2、3、4或更多等)及/或每分組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工作電極觸點。
因此,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經提供以允許任何大小(例如,48孔、96孔等)之盤中的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之任何組合被定址。如上文所論述,給定多孔盤之各工作電極3102及各輔助電極3103彼此電隔離。因此,具備適當數目個隔離接觸插腳之柱狀電連接器4200可用以按任何組合定址多孔盤2000之任何數目個工作電極3202及輔助電極3103。
圖45A至圖45F繪示與本文中論述之實施例一致的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可類似於如圖9A中所描繪之盤電連接器902。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包括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5201B及相關電路。接觸插腳5201A/5201B可為彈簧裝載插腳、彈簧式插腳,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插腳型電接觸。接觸插腳5201A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對準及接觸。接觸插腳5201B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輔助電極觸點3203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觸點。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經配置以同時在多孔分析盤2000的2×2區段中定址4孔3003。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經定位且配置以對應於具有孔電極結構3101的基板3100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的電極觸點。複數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經由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的電路連接至適當的盤讀取裝置(參見例如段落[0132]至段落[0141])。
圖45A及45B繪示經配置以定址根據電極觸點圖案4004配置的多孔分析盤2000的區段電連接器5200。電極觸點圖案4004A之定向中性性質亦可由區段電連接器5200容納。圖45C及圖45D繪示經配置以定址根據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配置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區段電連接器5200A。區段電連接器5200A之接觸插腳5201A/5201B的配置對應於圖42H中所示之定向中性區段電連接器4211的電連接器4201A/4201B。圖45E及45F繪示經配置以定址根據電極觸點圖案4004B配置的多孔分析盤2000的區段電連接器5200。區段電連接器5200B之接觸插腳5201A/5201B的配置對應於圖43C中所示之定向中性區段電連接器4213的電連接器4201A/4201B。
在實施例中,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之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之間的電連接可以如上文關於柱狀電連接器4200所論述的類似組合來製造。以下實例可實施於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中之任一者中。舉例而言,在實施例中,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之所有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可彼此隔離,准許與適當多工任意組合地激勵多孔分析盤2000的任何工作電極3102及任何輔助電極3103。在實施例中,與工作電極3202相關聯之接觸插腳5201A在2×2區段之各孔3003中的相同位置可經電連接,而與輔助電極3202相關聯之接觸插腳5201B保持隔離,從而允許在單孔3003中激勵工作電極3202之任何組合且在其他三個孔3003中之任一者中激勵相同組合。在實施例中,與單孔3003中之所有工作電極3202相關聯的接觸插腳5201A可電連接但與相關聯於彼此孔3003之工作電極3202的接觸插腳5201隔離,從而允許單一孔3003中之所有工作電極3202與其他孔3003分別被激勵。在實施例中,與2×2區段之所有工作電極3202相關聯之接觸插腳5201A可電連接,且與2×2區段之所有輔助電極3202相關聯之接觸插腳5201B可電連接,使得2×2區段中之所有工作電極3202同時激勵。
在其他實施例中,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之接觸插腳5201A/5201B可經配置以在任何給定時間容納更多或更少孔電極結構3101,包括3×3、4×4、8×8、8×12、8×2、8×4、4×2以及任何其他適合之配置的配置。
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插腳5201A/接觸插腳5201B可視需要經配置以容納任何額外或不同孔電極結構3101。在實施例中,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可包括如可需要的更多或更少插腳以適應各種電極觸點分組,包括例如每分組包括額外輔助電極觸點的分組(例如,2、3、4或更多等)及/或每分組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工作電極觸點。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可經設置以准許任何大小(例如,48孔、96孔等)的盤中之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的任何組合被定址。如上文所論述,給定多孔分析盤2000之各工作電極3102及各輔助電極3103彼此電隔離。因此,具備適當數目個隔離接觸插腳之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可用於以任何組合定址多孔盤2000之任何數目個工作電極3202及輔助電極3103。
圖46A至圖46E繪示符合本文實施例之區段撓曲電連接器。柱狀電連接器4200及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可分別具有88個接觸插腳及44個接觸插腳,如所展示。使用88或44個彈簧裝載之接觸插腳可在所有接觸及壓縮時產生大量力。舉例而言,由於柱狀電連接器4200及區段電連接器5200/5200A/5200B僅接觸多孔分析盤2000的一部分,因此藉由各別連接器施加的力可造成與偏心力相關的不合意的效應(撕裂、彎曲等)。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向多孔分析盤2000賦予較小力之連接器可為有利的。
圖46A繪示符合此處之實施例的區段撓曲電連接器的基板。圖46B繪示與此處之實施例一致的放於區段撓曲電連接器基板上之電路的對置側。圖46C繪示與此處之實施例一致的安置於區段撓曲電連接器上的接觸插腳。圖46D繪示符合此處之實施例的用於使用區段撓曲電連接器的實例系統。
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可類似於如圖9A中所描繪之盤電連接器902。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包括複數個接觸墊6202A/6202B及相關聯電路6202。接觸墊6202A/6202B包括安置於其上之接觸插腳6201A/6201B。接觸插腳6201A/6201B之形狀的實施例繪示於圖46E中。各接觸插腳6201A/6201B包括實質上圓柱形基底7110、錐形中間部分7111以及半球形接觸部分7112。接觸插腳6201A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對準及接觸。接觸插腳6201B經配置以與如本文所論述之多孔分析盤2000的輔助電極觸點3203對準且接觸該輔助電極觸點。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經配置以同時定址多孔分析盤2000之4個孔(2×2區段) (但如下文所論述,其他配置可藉由其他實施例可定址)。
複數個接觸插腳6201A/6201B經定位且配置以對應於具有孔電極結構3101的基板3100之電極觸點分組3204的電極觸點。複數個接觸插腳6201A/6201B可經由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之電路6202連接至適當盤讀取裝置(參見例如段落[0132]至段落[0141])。如圖46A-46E中所示出,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可包括對應於四個孔電極結構3101之複數個接觸插腳6201A/6201B。
圖46A繪示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之基板6205。該基板6205可為(例如)具有適合於此PCB之任何材料的可撓性PCB。該基板6205包括切開該基板6205之完整深度的通道6209。通道6209可為鑰形,如圖46A中所繪示或任何其他適合之形狀。通道6209經切割周圍且限定接觸墊6202A/6202B及接觸墊凸片6211。接觸墊凸片6211通常比接觸墊6202A/6202B窄,且將接觸墊6202A/6202B連接至基板6205之其餘部分。通道6209准許襯墊凸片6211及接觸墊6202A/6202B彼此獨立地彎曲或撓曲。
圖46B繪示基板6205上之電連接。電接觸6203A/6203B安置於基板6205上(例如,藉由電路印刷或其他適合之技術),其對應於各別接觸墊6202A/6202B。電接觸6203A/6202B可具有適合之導電材料。電接觸6203A/6203B藉由適合之電路6204連接至連接引線6207,這些連接引線經配置以與分析儀器或裝置介接或附接至經配置以與分析儀器或裝置介接之連接器。
圖46C繪示安置於各別接觸墊6202A/6202B上且自各別接觸墊延伸且電連接至各別電接觸6203A/6203B之接觸插腳6201A/6201B。安置於接觸墊6202A上且電連接至電接觸6203A之接觸插腳6201A經配置以與多孔分析盤2000之工作電極觸點3202對準。安置於接觸墊6202B上且電連接至電接觸6203B之接觸插腳6201B經配置以用於與多孔分析盤2000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對準。
在實施例中,例如如圖46A至C中所示,對應於孔電極結構3101內具有相同位置之特定電極之接觸插腳6201A可經由電路6202電連接。因此,電接觸6203A
1經配置以容納經配置以接觸在各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第一位置中的工作電極觸點3202之接觸插腳6201A進一步連接至在其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第一位置中的彼此電接觸6203A
1。因此,單一電訊號可激發或定址具有相同位置之所有工作電極3202 (在由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接觸之4孔電極結構的區段中)。經配置以與輔助電極3203對準且接觸這些輔助電極之接觸墊6203B不彼此電連接,從而允許在各區段中選擇性地嚙合四個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各者。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總共四十四個接觸插腳6201A/6201B。在此實例實施例中,四十四個接觸插腳6201A中之四十個經提供用於電化學電池中之工作電極3102(各自用於所有四個孔之十個個別斑點,例如所有八個斑點1、2等),且其餘四個接觸插腳6201B經提供用於四個輔助電極3103中之各者。以此方式,各輔助電極3103可個別地被激勵,且來自四個孔部分之個別工作電極3102中之各者可個別地被激勵(例如,對於所有八個孔激勵斑點1,對於所有八個孔激勵斑點2等)。對於此44插腳設計,在實施例中,可利用少於全部四個輔助電極3103,使得僅工作電極3102之子集在四個孔部分中同時激勵。舉例而言,若一個輔助電極觸點插腳6201B繫結至接地且其餘三個懸空,則藉由將電位施加至工作電極3102中之斑點中之一者(例如,斑點1),僅將激勵來自孔3003之工作電極3102 (斑點1)與接地輔助電極3102,而其他電極將不激勵。亦可使用其他實例(例如,將2、3、4等輔助電極觸點插腳6201B接地,使其餘懸空)。根據此實施例,可定址單個孔電極結構3101內之工作電極3102的任何組合。此相同組合可在其他三個其餘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任一者(或全部)中定址。
在其他實施例中(未示出),各接觸插腳6201A/6201B可與接觸插腳6201A/6201B彼此電隔離,從而准許個別地定址或以任何組合定址基板之各電極(工作及輔助)。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可提供任何數目個接觸插腳6201A/接觸插腳6201B以同時定址任何數目個孔電極結構。因此,雖然區段電連接器6200經配置以同時定址四個孔電極結構,但其他撓曲電連接器可經配置以定址更少(例如,2或1孔3003之子集或「區段」)或更多(例如,12、16、24、32、36、40、48、56、60、64、72、80、84、88、96孔等之區段)。此外,此等盤電連接器可以不同定向配置,例如2×2、4×1、8×1、8×2等。遍及(例如)參考圖9A及圖9B及與其相關聯之描述更詳細地描述區段。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插腳6201A/接觸插腳6201B可以任何其他適合之組合彼此電連接或隔離,不管孔電極結構3101的佈置如何。舉例而言,跨越連接器之所有接觸插腳6201A可電連接,同時跨越連接器之所有接觸插腳6201B亦電連接。此配置同時激勵所有工作及輔助電極3202/3203。在另一配置中,對應於來自個別孔電極結構3101之工作電極3202之所有接觸插腳6201A可連接,從而允許各孔3003中之所有斑點同時激勵,同時不激勵任何其他斑點。
應注意,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包括適用於連接至電極觸點圖案4004之插腳配置。此外,定向中性接觸圖案4004A亦與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之插腳配置相容,此係因為匯流排3109A確保對應於各孔電極結構3101之輔助電極觸點3203的單一接觸插腳6201B將以任一定向電連接至輔助電極3103。
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插腳6201A/6201B可視需要經配置以容納任何額外或不同孔電極結構3101(例如,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4004A及4004B)。舉例而言,可變更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以提供區段電連接器4213 (圖43C)及4211 (圖42H)之定向中性圖案。在實施例中,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可經改變以適應柱狀電連接器4212 (圖42I)及4214 (圖43D)之柱狀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可包括如可需要的更多或更少插腳以適應各種電極觸點分組,包括例如每分組包括額外輔助電極觸點的分組(例如,2、3、4或更多等)及/或每分組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工作電極觸點。應理解,明確地揭示根據本文中關於圖46A至圖46E所描述之可撓性連接器結構及方法實施的電連接器及圖案(至少包括電連接器902、4200、4211、4212、4213、4214、5200/5200A/5200C及本文所描述之變體)之任何及全部實施例。
因此,可提供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以准許任何大小(例如,48孔、96孔等)之盤中的工作電極與輔助電極之任何組合被定址。如上文所論述,給定多孔盤之各工作電極3102及各輔助電極3103彼此電隔離。因此,具備適當數目個隔離接觸插腳之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可用以按任何組合定址多孔盤2000之任何數目個工作電極3202及輔助電極3103。
圖46D說明經配置以使用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 (或採用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之可撓性結構的任何電連接器)結合多孔分析盤2000的系統之實例。多孔分析盤2000由盤支架框支撐,如例如在2019年5月7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10,281,678號中所描述,該專利之內容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使得電極觸點圖案4004/4004A/4004B曝露於多孔分析盤2000之下側上。盤支架框經由水平面中之致動器移動以使經曝露電極觸點3202/3203與如上文所描述之接觸插腳6201A/6201B對準。接著操作接觸系統7000以使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與暴露之電極觸點3202/3203接觸。接觸系統7000之操作包括嚙合致動器7002以將可撓性襯墊7001按壓至區段撓曲電連接器6200中,以在多孔分析盤2000之下側上與電極觸點3202/3203接觸。致動器7002可包括(例如)液壓致動器、步進馬達、馬達/連桿系統或經配置以提供受控運動之任何其他適合之致動器。可撓性襯墊7001可包括彈性體、橡膠或任何其他適合之可撓性材料。歸因於區段撓曲電極電6200之靈活性質,此接合方法可向多孔分析盤2000施加比採用接觸插腳之連接器少的力且可因此避免或減少與其相關聯之一些問題。
圖44A至圖46E繪示可用以定址(或激勵或詢問)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之不同組合的若干實例電連接器。上文所論述之電連接器及電極組合僅作為實例,且多孔分析盤2000之性質准許定址工作電極3102與輔助電極3103之任何組合而無需定址其餘工作電極3102或輔助電極3103。選擇有待定址之工作電極3102及輔助電極3103可被稱作所選擇工作電極及所選擇輔助電極。所選擇工作及輔助電極3102/3103可選自一組孔電極結構3101。在各孔電極結構內,所選擇工作電極3102可被稱作指定工作電極3102。所選擇工作電極3102之一些實例組合可包括:單個孔電極結構3101中之所有工作電極3102,指定工作電極3102定位於一組孔電極結構3101內之相同位置中(例如3102中處於1位置、2位置、3位置等中之每個工作電極,以及組合,諸如1、2及5位置等中之每個工作電極3102),其中該孔電極結構3101組可包括2×2、4×4、8×8或N×N區段、8×1或8×2或8×N列或12×1、12×2或12×N列。
在實施例中,本發明可體現為電腦程式產品,其可包括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媒體)及/或電腦可讀儲存裝置。此類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裝置可儲存用於使得處理器實行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個方法的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在一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裝置包括有形裝置,其可保留及儲存指令以供指令執行裝置使用。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裝置之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電子儲存裝置、磁儲存裝置、光學儲存裝置、電磁儲存裝置、半導體儲存裝置或其任何適合組合,例如電腦磁片、硬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攜帶型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記憶棒,但不限於僅彼等實例。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如上文所描述)或電腦可讀傳輸媒體兩者,其可包括例如同軸電纜、銅線及光纖。電腦可讀傳輸媒體亦可呈聲波或光波形式,諸如在射頻、紅外、無線或包括電力、磁性或電磁波之其他媒體期間產生之聲波或光波。
如可用於本申請案中之術語「電腦系統」可包括固定及/或攜帶型電腦硬體、軟體、周邊裝置、行動及儲存裝置之各種組合。電腦系統可包括經網絡連接的或以其他方式連結以協同地執行的複數個個別組件,或可包括一或多個獨立組件。本申請案之電腦系統的硬體及軟體組件可包括且可包括於諸如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及/或伺服器之固定及攜帶型裝置內。模組可為實施一些「功能性」之裝置、軟體、程式或系統之組件,其可體現為軟體、硬體、韌體、電子電路系統等。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至少包括以下各者。
實施例1為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分組,其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以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及電極觸點分組,其在對應於該電極分組的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
實施例2為如實施例1之盤,其中所選擇電極分組之各工作電極經配置以與該所選擇電極分組之該複數個工作電極的其餘工作電極之電激勵隔離地電激勵。
實施例3為如實施例1或2之盤,其中所選擇電極分組之多個工作電極經配置以單獨地電激勵。
實施例4為如實施例1至3之盤,其中各孔電極結構與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其餘孔電極結構電隔離。
實施例5為如實施例1至4之盤,其中該頂表面進一步包括對應於該頂表面上之該孔圖案的黏著層,其中這些孔區域不含黏著劑。
實施例6為如實施例1至5之盤,其中該電極分組安置於該孔區域內,且該電極觸點分組安置於該孔區域外部,且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進一步包括:通孔分組,其包括電連接至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且穿過該基板之複數個通孔。
實施例7為如實施例1至6之盤,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進一步包括電極跡線分組,該電極跡線分組包括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的複數個電跡線且將該複數個通孔電連接至該電極分組。
實施例8為如實施例1至7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通孔各自安置於這些孔區域外部約0.019吋處。
實施例9為如實施例1至8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通孔包括將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中之各者與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連接的兩個通孔。
實施例10為如實施例1至9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中之各者包括:第一導電層,其自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延伸至少約0.015吋,及第二導電層,其自該第一導電層延伸至少約0.0008吋。
實施例11為如實施例1至10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電跡線提供配置於該孔區域外部之該電極觸點分組與配置於該孔區域內部之該電極分組之間的電連接。
實施例12為如實施例1至11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各自包括:與該孔區域外部之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電連通且自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延伸至少約0.015吋的通孔接觸斑點,自該通孔接觸斑點延伸至該孔區域中之電橋,以及連接至該孔區域內部之該電橋的電極接觸斑點。
實施例13為如實施例1至12之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各自包括: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其延伸超出該第一導電層至少約0.002'',且其中:在該第一導電層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之其餘部分至少約0.013吋處,且在該第二導電層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之其餘部分至少約0.010吋處。
實施例14為如實施例1至13之盤,該輔助電極安置於該孔區域之大約中心處,這些工作電極配置於離該輔助電極大約等距的圓中。
實施例15為如實施例1至14之盤,其中,這些工作電極在該圓中彼此相隔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且該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中之至少一者經大小設定以准許將該輔助電極連接至該輔助電極觸點之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的輔助電極跡線安置於其中。
實施例16為如實施例1至15之盤,其中該輔助電極包括第三導電層,該第三導電層延伸超過對應於該輔助電極之該電極接觸斑點至少約0.008吋。
實施例17為如實施例1至16之盤,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各自包括安置於與對應工作電極相關聯之該電極接觸斑點上方的第四導電層。
實施例18為如實施例1至17之盤,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該其餘部分至少約0.0014吋處。
實施例19為如實施例1至18之盤,其中該基板之該頂表面進一步包括第一絕緣層,其以暴露該複數個電極孔結構中之各者的該電極分組且覆蓋該基板之該頂表面之其餘部分的圖案安置。
實施例20為如實施例1至19之盤,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包括48孔電極結構。
實施例21為如實施例1至20之盤,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包括96孔電極結構。
實施例22為如實施例1至21之盤,其中該電極觸點分組係以定向中性圖案配置。
實施例23為如實施例1至22之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相鄰孔電極結構之相鄰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實施例24為如實施例1至23之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的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該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基板之該頂表面上的該輔助電極相對。
實施例25為如實施例1至24之盤,其中該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包括Ag/AgCl。
實施例26為一種使用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多孔分析盤包括: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分組,其在該孔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該方法包括: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維持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且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
實施例27為如實施例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所選擇工作電極與來自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對應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複數個電壓電位;維持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內之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且量測對該複數個電壓電位之複數個回應。
實施例28為如實施例26或27之方法,其中產生該複數個電壓電位且量測該複數個回應係實質上同時進行的。
實施例29為如實施例26至2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量測該複數個回應之後,針對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中的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依序地:在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觸點中之各者與來自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的對應輔助電極之間產生依序的複數個電壓電位;維持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內之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且量測對該依序複數個電壓電位之複數個回應。
實施例30為如實施例26至2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第二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該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第二電壓電位;維持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且量測對該第二電壓電位之第二回應。
實施例31為如實施例26至30之方法,其中該多孔分析盤進一步包括在該多孔分析盤之底表面上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之電極觸點分組,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且其中產生該電壓電位包括:使該複數個電極觸點與盤電連接器接觸,該盤電連接器包括經配置以對應於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之複數個插腳,將電壓施加至來自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之所選擇電極觸點,該所選擇電極觸點電連接至來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所選擇工作電極。
實施例32為如實施例26至3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一個且僅一個所選擇工作電極與一個且僅一個與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該電壓電位。
實施例33為如實施例26至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少於該電極分組之所有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複數個所選擇工作電極與該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該電壓電位。
實施例34為如實施例26至3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生物樣品沈積於該複數個孔之至少一個孔中。
實施例35為如實施例26至3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多孔分析盤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之儀器中,其中該多孔分析盤經配置用於在第一定向或與該第一定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上進行定向中性裝載。
實施例36為如實施例26至35之方法,其中該多孔分析盤為第一多孔分析盤,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第一定向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的儀器中;及將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以與該第一方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裝載至該儀器中,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第一定向上在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中及在該第二定向上在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中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實施例37為如實施例26至35之方法,其中這些所選擇工作電極包括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所有這些工作電極。
實施例38為如實施例26至36之方法,其中這些所選擇工作電極係選自一組電極孔結構,該組工作電極包括來自一組孔電極結構之各孔電極結構的相同數目個指定工作電極,其中該組工作電極中之這些指定工作電極定位於該組孔電極結構中之各孔電極結構中的相同各別位置處。
實施例39為如實施例26至37之方法,其中該組電極孔結構包括電極孔結構之2×2、4×4或8×8區段。
實施例40為如實施例26至38之方法,其中該組電極孔結構包括8×1行或12×1列之電極孔結構。
實施例41為如實施例26至39之方法,其中這些指定工作電極包括各孔電極結構中之一個所選擇工作電極,或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所選擇工作電極之組合。
實施例42為一種製備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基板中形成複數個洞;將第一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一側上,該第一導電層填充該複數個洞,以形成複數個通孔;將第二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該第二導電層覆蓋該第一導電層以形成複數個電極觸點;將第三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二側上,該第三導電層形成複數個電跡線,該複數個電跡線將該複數個通孔連接至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將第四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四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將覆蓋該第三導電層之第五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將第六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六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將絕緣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絕緣層暴露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且將該基板之該第二側的其餘部分絕緣;且使該基板黏著至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
實施例43為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輔助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電跡線、該複數個通孔及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係配置於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各孔電極結構包括:電極之電極分組,其在該第二側上經圖案化且具有來自與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之該複數個輔助電極的輔助電極;電極觸點分組,其包括來自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該複數個電極觸點的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通孔分組,其包括來自連接至該電極觸點分組中之對應者的該複數個通孔之通孔;及電跡線分組,其包括來自將該通孔分組中之對應通孔連接至該電極分組之對應電極的該複數個電跡線之電跡線。
實施例44為如實施例42至43之方法,其中該輔助電極由來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圓形佈置的工作電極群組包圍。
實施例49為如實施例42至44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複數個洞包括形成距離這些孔區域至少約0.019吋安置之洞對。
實施例45為如實施例42至45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一導電層包括圍繞這些通孔以實質上圓形圖案施加該第一導電層。
實施例47為如實施例42至46之方法,其中這些實質上圓形圖案自對應的通孔延伸至少大約0.0015吋。
實施例48為如實施例42至47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二導電層包括使該第二導電層從該第一導電層之邊界延伸約0.008吋。
實施例49為如實施例42至43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三導電層包括在連接至該複數個輔助電極的位於這些孔區域外部之該複數個通孔與位於這些孔區域內部之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間提供電連接。
實施例50為如實施例42至49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三導電層包括在對應於該複數個電跡線之不同電跡線的該第三導電層之部分之間維持至少大約0.013吋,且使該第三導電層自該複數個通孔之相應通孔延伸至少大約0.015吋。
實施例51為如實施例42至50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四導電層包括將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定位於工作電極之圓形分組的中心。
實施例52為如實施例42至51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五導電層包括使該第五導電層自該第三導電層延伸大約0.002吋。
實施例53為如實施例42至5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五導電層包括在對應於該複數個電跡線之不同電跡線之該第五導電層的部分之間維持至少大約0.010吋。
實施例54為如實施例42至53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六導電層包括施加這些工作電極且在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相鄰工作電極之間維持大約0.014吋之間隙。
實施例55為如實施例42至54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絕緣層包括使該絕緣層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邊緣向內延伸大約0.007吋。
實施例56為如實施例42至55之方法,其中將該基板黏著至該頂盤包括將黏著劑施加至這些孔區域外部之該基板的該第二側。
實施例57為一種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電化學電池,該電化學電池包括:複數個工作電極區,其安置於該電池之表面上且於該表面上限定圖案;及安置於該表面上之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且與該輔助電極電隔離。
實施例58為如實施例57之電池,其中該圖案經配置以在這些工作電極區之間提供足夠距離以便防止短路。
實施例59為如實施例57或58之電池,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之個別工作電極區經配置以經電激勵,同時維持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其餘部分處於未激勵狀態。
實施例60為如實施例57至59之電池,其中電激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之個別工作電極區包括在該個別工作電極區與該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
實施例61為如實施例57至60之電池,其中電激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個別工作電極區包括在這些個別工作電極區中之不同工作電極區與該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複數個電壓電位。
實施例62為如實施例57至61之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盤之一部分。
實施例63為如實施例57至62之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匣之一部分。
實施例64為如實施例57至63之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流量槽之一部分。
實施例65為如實施例57至64之電池,其中:該輔助電極安置於該電化學電池之中心處,這些工作電極配置於與該輔助電極成大約等距的圓形中,該圓形包括經配置以准許輔助電極跡線通過,以將該輔助電極連接至輔助電極觸點的間隙。
實施例66為如實施例57至65之電池,其中該電化學分析包括電化學發光(ECL)分析。
實施例67為如實施例57至66之電池,其中該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包括Ag/AgCl。
實施例68為一種電連接器,其經配置以提供多孔分析盤與分析儀器之間的介面,該電連接器包括: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多孔分析盤之底表面上的工作電極觸點之圖案配置;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該多孔分析盤之該底表面上的輔助電極觸點的圖案配置;及複數個電路,其經配置以將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連接至該分析儀器。
實施例69為如實施例6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隔離。
實施例70為如實施例68或6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分成各組電極連接器,各組電極連接器具有經配置以與該多孔分析盤之單個孔之工作電極觸點連接的個別連接器,位於各組電極連接器內之相同位置處的個別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連接,且與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電隔離,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隔離。
實施例71為如實施例68至7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各自包括接觸插腳。
實施例72為如實施例68至7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各自包括接觸墊。
實施例73為如實施例68至72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中之各者與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
實施例74為如實施例65至7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激勵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之個別電極連接器及各組電極連接器之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一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而不激勵這些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及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二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
實施例75為如實施例68至7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激勵位於各組電極連接器內之相同位置處的這些個別電極連接器及各組電極連接器之該多孔分析盤的第一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而不激勵這些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及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二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
實施例76為如實施例68至7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在第一定向或與該第一定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上以定向中性方式接觸多孔分析盤。
實施例77為一種使用一或多個多孔分析盤之方法,各多孔分析盤包括: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定向中性圖案在多孔分析盤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與輔助電極電連通的輔助電極觸點及與複數個工作電極電連通的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該方法包括:將該一或多個多孔分析盤之該第一多孔分析盤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電壓電位之儀器中,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及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其中該電壓電位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實施例78為如實施例77之方法,其中裝載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定向中性裝載操作執行,且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定向中性裝載操作之第一定向及第二定向中之任一者上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實施例79為如實施例77或7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第一定向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的儀器中;及將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以與該第一方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裝載至該儀器中,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第一定向上在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中及在該第二定向上在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中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實施例80為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在該頂表面上圖案化之電極分組;及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對應於該電極分組之定向中性圖案在該底表面上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的輔助電極觸點。
實施例81為如實施例80之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相鄰孔電極結構之相鄰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實施例82為如實施例80或81之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輔助電極對面的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地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以及「該」意欲亦包括複數形式。將進一步理解,術語「包括(includes)」及/或「包括(including)」在用於本說明書中時指定所陳述之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之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之存在或添加。
上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為說明性實例,且其不應解釋為將本發明限於此等特定實施例。應瞭解,本文所揭示之各種實施例可以與實施方式及附圖中所特定呈現之組合不同的組合來組合。亦應理解,視實例而定,本文所描述之過程或方法中的任一者的某些動作或事件可以不同序列執行,可添加、合併或完全省略(例如,所有所描述動作或事件可能並非實行方法或過程所必要的)。此外,雖然出於清楚起見將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某些特徵描述為由單個模組或單元執行,但應瞭解,本文所描述之特徵及功能可由單元或模組之任何組合執行。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影響各種改變及修改。
雖然以上已描述根據本揭示案之各種實施例,但應瞭解,其僅藉助於說明及實例且非限制來呈現。熟習相關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在其中進行形式及細節的各種改變。本揭示案之範圍及範疇不應由上文所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中之任一者限制,而應僅根據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者進行界定。亦將理解,本文中所論述的每一實施例及本文中引用之每一參考的每一特徵可與任何其他實施例之特徵組合使用。換言之,以上多孔盤之態樣可以與本文所描述之其他方法的任何組合使用,或方法可單獨地使用。本文中所論述之所有專利及公開案均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1:第一位置;斑點
2:斑點
3:接地
4:接地
100:電化學電池
101:工作空間;樣品區域
102:輔助電極;工作電極區
103:離子介質
104:工作電極區
108:多孔盤
120:底表面
150:電極設計
152:彎液面
200:樣品區域;孔;多孔盤
206:底盤
207:底表面;底部
208:多孔盤
210:頂盤
212:側壁
214:黏著劑
250:流體
301:電極設計
401:電極設計
601:電極設計
701:電極設計
704:內部半圓形空間
801:電極設計
802:外部半圓形空間
804:內部半圓形空間
900:分析設備
902:盤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904:電壓/電流供應源;電壓/電流源;電壓電流源
906:電腦系統;系統
908:外殼
910:偵測器
912:光偵測器
950:水平電線
952:豎直電線
1001:電化學電池
1002:工作電極區
1003:輔助電極
1100:過程
1102:操作
1104:操作
1106:操作
1300:過程;實例過程
1302:操作
1304:操作
1306:操作
1502:盤電連接器
1506:電腦系統
1800:過程
1802:操作
1804:操作
1806:操作
1808:操作
1900:過程
1902:操作
1904:操作
1906:操作
1908:操作
1910:操作
2000:過程;多孔分析盤
2002:操作
2004:操作
2006:操作
2008:操作
2100:基板
2102:第一導電層
2104:第一通孔
2106:第二通孔
2108:第二導電層;導電層
2110:第一絕緣層;絕緣層
2112:第三導電層
2114:第四導電層
2116:第二絕緣層
2120:導電跡線
3001:頂盤
3002:頂盤開口
3003:孔
3010:底盤
3100:基板
3101:孔電極結構;第二孔電極結構
3102:工作電極;接地輔助電極
3103:輔助電極;輔助
3104:電極分組
3105:孔周邊
3106:孔區域
3107:電跡線;電極跡線
3108:電極觸點
3109:電橋
3110:通孔接觸
3111:工作電極間距
3112:輔助電極跡線;輔助跡線;電極跡線
3113:電極跡線分組
3115:洞;通孔
3119:介電層;非導電層
3121:黏著層
3171:通孔接觸
3188:頂部層
3189:底部層
3190:頂表面
3201:電極觸點
3202:工作電極觸點;工作接觸;第一工作電極觸點;輔助電極觸點
3203:輔助電極觸點;工作電極觸點
3204:電極觸點分組;孔電極觸點分組
3205:通孔;導電通孔
3206:通孔分組
3207:通孔斑點
3210:底表面
3288:頂部層
3289:底部層
3501:工作電極導電層
3502:第二電極跡線導電層
3503:第一電極跡線導電層
3504:輔助電極導電層
3901:標稱尺寸
3902:標稱尺寸
3903:標稱尺寸
3905:標稱尺寸
3906:標稱尺寸
3907:標稱尺寸
3908:標稱尺寸
3909:標稱尺寸
3910:標稱尺寸
3911:標稱尺寸
3912:標稱尺寸
3913:標稱直徑
3914:標稱直徑
4001:第一螢幕;通孔斑點螢幕
4002:第一經印刷圖案;通孔斑點圖案
4003:第二螢幕;電極觸點螢幕
4004:第二印刷圖案;電極觸點圖案
4005:第三螢幕;電極跡線基底螢幕
4006:第三印刷圖案;電極跡線基底圖案
4007:第四螢幕;輔助電極螢幕
4008:第四印刷圖案;輔助電極圖案
4009:第五螢幕;電極跡線頂部螢幕
4010:第五印刷圖案;電極跡線頂部圖案
4011:第六螢幕;工作電極螢幕
4012:第六印刷圖案;工作電極圖案
4013:第七螢幕;絕緣螢幕
4014:第七印刷圖案;絕緣圖案
4101:通孔斑點螢幕圖案
4103:電極觸點螢幕圖案
4104:電極跡線基底螢幕圖案
4105:電極跡線洞
4106:輔助電極螢幕圖案
4107:輔助電極洞;工作電極洞
4108:電極跡線頂部螢幕圖案
4109:電極跡線洞;工作電極絕緣洞
4115:輔助電極跡線洞
4118:絕緣螢幕圖案
4119:輔助電極斑點洞
4120:輔助電極絕緣洞
4200:柱狀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4202:電路
4203:電極觸點洞
4207:通孔斑點洞
4211:區段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4212:柱狀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4213:定向中性區段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4214:柱狀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4309:列
4310:行
4311:區段
4313:區段
4901:圓形佔據面積
4911:圓形佔據面積
5200:區段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6200:區段撓曲電連接器;區段電連接器
6202:電路
6204:電路
6205:基板
6207:連接引線
6209:通道
6211:接觸墊凸片
7000:接觸系統
7001:可撓性襯墊
7002:致動器
7110:實質上圓柱形基底
7111:錐形中間部分
7112:半球形接觸部分
104A:工作電極區
104B:工作電極區
3101A:孔電極結構;定向中性孔電極結構
3101B:孔電極結構
3109A:匯流排;延伸電氣橋
3109B:匯流排
3202A:工作電極觸點
3202C:工作電極觸點
3203A:輔助電極觸點;工作電極觸點;輔助電極
3203B:輔助電極觸點;居中輔助電極
3203B:居中輔助電極觸點;輔助電極觸點
3203C:輔助電極觸點
3203D:輔助電極觸點
3204A:電極觸點分組
3207A:通孔斑點
3207B:通孔斑點
3209B:匯流排
4004A: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電極觸點圖案
4004B: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電極觸點圖案
4201A:工作電極連接器;輔助電極連接器;電連接器
4201B:輔助電極連接器;電連接器
4201B:輔助電極連接器
4310A:行
4310B:行
5200A:區段電連接器;電連接器
5200B:區段電連接器
5200C:電連接器
5201A:接觸插腳
5201B:輔助電極觸點插腳;接觸插腳
5201B:接觸插腳
6201A:接觸插腳
6201B:接觸插腳
6202A:接觸墊
6202B:電接觸
6203A:電接觸
6203A
1:電接觸
6203B:電接觸;接觸墊
7201A:接觸引線
7201B:接觸引線
A
1:孔
A
2:孔
B:盤
C:盤
D:盤
D
1:距離;空間距離
D
2:距離
D
3:距離
D
4:距離
E:盤
G:間隙
G:距離
P:周邊
R
1:距離
R
2:距離
本發明之前述和其他特徵和優勢將根據如附圖中所繪示之本發明實施例的以下描述而顯而易見。併入本文中並形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的附圖進一步用於解釋本文所描述之各種實施例的原理並使熟習相關技術者能夠製造及使用本文所描述的各種實施例。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
[圖1A]至[圖1C]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電化學電池的若干視圖。
[圖2A]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包括多個樣品區域之多孔盤的俯視圖。
[圖2B]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在包括多個樣品區域之分析裝置中使用的多孔盤。
[圖2C]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圖1C之多孔盤之樣品區域的側視圖。
[圖3A至3F]、[4A至4F]、[5A至5C]、[6A至6F]、[7A至7F]及[圖8A至8D]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在圖1A至1C之電化學電池或圖2A至2C之多孔盤中使用的電極之若干設計實例。
[圖9A及9B]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分析設備的實例。
[圖10A及10B]繪示根據實施例之輔助電極的衰變時間。
[圖11]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使用脈衝波形執行電化學分析及程序的過程。
[圖12A及12B]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脈衝波形之實例。
[圖13]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使用脈衝波形執行ECL分析及程序之過程。
[圖14A至14C]、[15A至15L]、[16]及[17]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使用脈衝波形執行的ECL測試結果。
[圖18]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使用脈衝波形執行ECL分析的過程。
[圖19]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使用脈衝波形執行ECL分析的過程。
[圖20]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製造孔的過程。
[圖21A至21F]及[22A]說明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製造孔的過程中之例示性階段。
[圖22B]繪示根據本揭示案之孔的實施例。
[圖23A至23D]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執行測試之電極配置的若干實例。
[圖24A至24C]、[25A至25C]、[26A至26D]、[27A至27C]及[28]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對各種多孔盤執行的測試結果。
[圖29]、[30]、[31A、31B]、[32A、32B]、[33A、33B]、[34A、34B]、[35]、[36A-36D]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之經執行以最佳化用於相對於標準電極塗佈經電漿處理電極之波形的測試。
[圖37]繪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具有可個別定址電極之電化學電池。
[圖38A]至[圖38C繪]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多孔盤之部分,該多孔盤具有包括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的孔。
[圖39A至39L]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之構築的態樣。
[圖40A]至[圖40N]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包括多個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之基板之構築的態樣。
[圖41A]至[圖41M]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包括多個可個別定址電極電化學電池之基板的不同視圖。
[圖42A]至[圖42I]繪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之特徵。
[圖43A]至[圖43D]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定向中性電極觸點圖案之特徵。
[圖44A]至[圖44C]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電連接器之態樣。
[圖45A]至[圖45F]繪示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的電連接器之態樣。
[圖46A]至[圖46E]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撓性連接器之特徵。
102:輔助電極;工作電極區
104:工作電極區
200:樣品區域;孔;多孔盤
206:底盤
207:底表面;底部
Claims (82)
- 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 頂盤,其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各孔由孔區域界定; 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 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電極分組,其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及 電極觸點分組,其在對應於該電極分組的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所選擇電極分組之各工作電極經配置以與該所選擇電極分組之該複數個工作電極的其餘工作電極之電激勵隔離地電激勵。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所選擇電極分組之多個工作電極經配置以單獨地電激勵。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各孔電極結構與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其餘孔電極結構電隔離。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頂表面進一步包括對應於該頂表面上之該孔圖案的黏著層,其中這些孔區域不含黏著劑。
- 如請求項5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電極分組安置於該孔區域內,且該電極觸點分組安置於該孔區域外部,且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進一步包括: 通孔分組,其包括電連接至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且穿過該基板之複數個通孔。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進一步包括電極跡線分組,該電極跡線分組包括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的複數個電跡線且將該複數個通孔電連接至該電極分組。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通孔各自安置於這些孔區域外部約0.019吋處。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通孔包括將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中之各者與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連接的兩個通孔。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中之各者包括: 第一導電層,其自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延伸至少約0.015吋,及第二導電層,其自該第一導電層延伸至少約0.0008吋。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電跡線提供配置於該孔區域外部之該電極觸點分組與配置於該孔區域內部之該電極分組之間的電連接。
- 如請求項6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各自包括: 與該孔區域外部之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電連通且自該複數個通孔中之對應一者延伸至少約0.015吋的通孔接觸斑點,自該通孔接觸斑點延伸至該孔區域中之電橋,以及連接至該孔區域內部之該電橋的電極接觸斑點。
- 如請求項12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各自包括: 第一導電層,及 第二導電層,其延伸超出該第一導電層至少約0.002'',且其中: 在該第一導電層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之其餘部分至少約0.013吋處,且在該第二導電層中,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之該其餘部分至少約0.010吋處。
- 如請求項12之多孔分析盤,該輔助電極安置於該孔區域之大約中心處,這些工作電極配置於離該輔助電極大約等距的圓中。
- 如請求項12之多孔分析盤,其中,這些工作電極在該圓中彼此相隔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且該複數個工作電極間距中之至少一者經大小設定以准許將該輔助電極連接至該輔助電極觸點之該複數個電極跡線中的輔助電極跡線安置於其中。
- 如請求項15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輔助電極包括第三導電層,該第三導電層延伸超過對應於該輔助電極之該電極接觸斑點至少約0.008吋。
- 如請求項15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各自包括安置於與對應工作電極相關聯之該電極接觸斑點上方的第四導電層。
- 如請求項17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中之各者安置於距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該其餘部分至少約0.0014吋處。
- 如請求項15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基板之該頂表面進一步包括第一絕緣層,其以暴露該複數個電極孔結構中之各者的該電極分組且覆蓋該基板之該頂表面之其餘部分的圖案安置。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輔助電極經電連接至鄰近孔電極結構之輔助電極。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輔助電極觸點配置於這些工作電極觸點之中心處。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電極觸點分組係以定向中性圖案配置。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相鄰孔電極結構之相鄰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的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該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基板之該頂表面上的該輔助電極相對。
- 如請求項1之多孔分析盤,其中該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包括Ag/AgCl。
- 一種使用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多孔分析盤包括: 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 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 電極分組,其在該孔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與該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 該方法包括: 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 維持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 且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在所選擇工作電極與來自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對應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複數個電壓電位; 維持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內之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 且量測對該複數個電壓電位之複數個回應。
-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產生該複數個電壓電位且量測該複數個回應係實質上同時進行的。
-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在量測該複數個回應之後,針對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中的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依序地: 在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觸點中之各者與來自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的對應輔助電極之間產生依序的複數個電壓電位; 維持該複數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內之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 且量測對該依序的複數個電壓電位之複數個回應。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在第二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該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第二電壓電位; 維持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這些未激勵工作電極的實質電隔離; 且量測對該第二電壓電位之第二回應。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多孔分析盤進一步包括在該多孔分析盤之底表面上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之電極觸點分組,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且其中產生該電壓電位包括: 使該複數個電極觸點與盤電連接器接觸,該盤電連接器包括經配置以對應於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之複數個插腳,將電壓施加至來自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之所選擇電極觸點,該所選擇電極觸點電連接至來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所選擇工作電極。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一個且僅一個所選擇工作電極與一個且僅一個與該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該電壓電位。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少於該電極分組之所有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複數個所選擇工作電極與該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該電壓電位。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生物樣品沈積於該複數個孔之至少一個孔中。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多孔分析盤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之儀器中,其中該多孔分析盤經配置用於在第一定向或與該第一定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上進行定向中性裝載, 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第一定向及該第二定向上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多孔分析盤為第一多孔分析盤,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第一定向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的儀器中;及 將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以與該第一方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裝載至該儀器中, 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第一定向上在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中及在該第二定向上在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中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這些所選擇工作電極包括所選擇孔電極結構之所有這些工作電極。
-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這些所選擇工作電極係選自一組電極孔結構,該組工作電極包括來自一組孔電極結構之各孔電極結構的相同數目個指定工作電極,其中該組工作電極中之這些指定工作電極定位於該組孔電極結構中之各孔電極結構中的相同各別位置處。
-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該組電極孔結構包括電極孔結構之2×2、4×4或8×8區段。
-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該組電極孔結構包括8×1行或12×1列之電極孔結構。
-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這些指定工作電極包括各孔電極結構中之一個所選擇工作電極,或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九個所選擇工作電極之組合。
- 一種製備多孔分析盤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基板中形成複數個洞; 將第一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一側上,該第一導電層填充該複數個洞,以形成複數個通孔; 將第二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該第二導電層覆蓋該第一導電層以形成複數個電極觸點; 將第三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第二側上,該第三導電層形成複數個電跡線,該複數個電跡線將該複數個通孔連接至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複數個工作電極; 將第四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四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輔助電極; 將覆蓋該第三導電層之第五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 將第六導電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第六導電層形成該複數個工作電極; 將絕緣材料層施加於該基板之該第二側上,該絕緣層暴露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且將該基板之該第二側的其餘部分絕緣; 且使該基板黏著至頂盤,該頂盤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各孔由孔區域界定。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輔助電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該複數個電跡線、該複數個通孔及該複數個電極觸點係配置於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各孔電極結構包括: 電極之電極分組,其在該第二側上經圖案化且具有來自與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及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其餘部分電隔離之該複數個輔助電極的輔助電極;電極觸點分組,其包括來自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該複數個電極觸點的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之輔助電極觸點;通孔分組,其包括來自連接至該電極觸點分組中之對應者的該複數個通孔之通孔;及電跡線分組,其包括來自將該通孔分組中之對應通孔連接至該電極分組之對應電極的該複數個電跡線之電跡線。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輔助電極由來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圓形佈置的工作電極群組包圍。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複數個洞包括形成距離這些孔區域至少約0.019吋安置之洞對。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一導電層包括圍繞這些通孔以實質上圓形圖案施加該第一導電層。
- 如請求項46之方法,其中這些實質上圓形圖案自對應的通孔延伸至少大約0.0015吋。
-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二導電層包括使該第二導電層從該第一導電層之邊界延伸約0.008吋。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三導電層包括在連接至該複數個輔助電極的位於這些孔區域外部之該複數個通孔與位於這些孔區域內部之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間提供電連接。
- 如請求項44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三導電層包括在對應於該複數個電跡線之不同電跡線的該第三導電層之部分之間維持至少大約0.013吋,且使該第三導電層自該複數個通孔之相應通孔延伸至少大約0.015吋。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四導電層包括將該複數個輔助電極定位於工作電極之圓形分組的中心。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五導電層包括使該第五導電層自該第三導電層延伸大約0.002吋。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五導電層包括在對應於該複數個電跡線之不同電跡線之該第五導電層的部分之間維持至少大約0.010吋。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第六導電層包括施加這些工作電極且在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相鄰工作電極之間維持大約0.014吋之間隙。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施加該絕緣層包括使該絕緣層自該複數個工作電極之邊緣向內延伸大約0.007吋。
-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將該基板黏著至該頂盤包括將黏著劑施加至這些孔區域外部之該基板的該第二側。
- 一種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之電化學電池,該電化學電池包括: 複數個工作電極區,其安置於該電池之表面上且於該表面上限定圖案; 及安置於該表面上之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且與該輔助電極電隔離。
- 如請求項53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圖案經配置以在這些工作電極區之間提供足夠距離以便防止短路。
- 如請求項53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之個別工作電極區經配置以經電激勵,同時維持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其餘部分處於未激勵狀態。
- 如請求項59之電化學電池,其中電激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之個別工作電極區包括在該個別工作電極區與該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
- 如請求項59之電化學電池,其中電激勵該複數個工作電極區中之個別工作電極區包括在這些個別工作電極區中之不同工作電極區與該輔助電極之間產生複數個電壓電位。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盤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匣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化學電池為流量槽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 該輔助電極安置於該電化學電池之中心處,這些工作電極配置於與該輔助電極成大約等距的圓形中,該圓形包括經配置以准許輔助電極跡線通過以將該輔助電極連接至輔助電極觸點的間隙。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化學分析包括電化學發光(ECL)分析。
- 如請求項57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至少一個輔助電極包括Ag/AgCl。
- 一種電連接器,其經配置以提供多孔分析盤與分析儀器之間的介面,該電連接器包括: 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多孔分析盤之底表面上的工作電極觸點之圖案配置; 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其根據該多孔分析盤之該底表面上的輔助電極觸點的圖案配置;及 複數個電路,其經配置以將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連接至該分析儀器。
- 如請求項6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隔離。
- 如請求項68之電連接器,其中: 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分成各組電極連接器,各組電極連接器具有經配置以與該多孔分析盤之單個孔之工作電極觸點連接的個別連接器, 位於各組電極連接器內之相同位置處的個別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連接,且與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電隔離,及 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彼此電隔離。
- 如請求項6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各自包括接觸插腳。
- 如請求項6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及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各自包括接觸墊。
- 如請求項6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中之各者與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中之各者彼此電隔離。
- 如請求項7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激勵該第一複數個電極連接器之個別電極連接器及各組電極連接器之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一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而不激勵這些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及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二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
- 如請求項7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激勵位於各組電極連接器內之相同位置處的這些個別電極連接器及各組電極連接器之該多孔分析盤的第一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而不激勵這些其他個別電極連接器及該多孔分析盤之第二複數個相關聯工作電極。
- 如請求項6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複數個電極連接器經配置以在第一定向或與該第一定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上以定向中性方式接觸多孔分析盤。
- 一種使用一或多個多孔分析盤之方法,各多孔分析盤包括: 以孔圖案配置之複數個孔; 複數個孔電極結構,各自對應於該複數個孔中之一孔,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 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定向中性圖案在多孔分析盤之底部處經圖案化且具有與輔助電極電連通的輔助電極觸點及與複數個工作電極電連通的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 該方法包括: 將該一或多個多孔分析盤之第一多孔分析盤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電壓電位之儀器中, 在所選擇工作電極及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之所選擇孔電極結構相關聯之所選擇輔助電極之間產生電壓電位; 且量測對該電壓電位之回應,其中該電壓電位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 如請求項77之方法,其中裝載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定向中性裝載操作執行,且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定向中性裝載操作之第一定向及第二定向中之任一者上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 如請求項7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以第一定向裝載至經配置以產生該電壓電位的儀器中; 將該一或多個多孔分析盤之第二多孔分析盤以與該第一方向相差180度之第二定向裝載至該儀器中, 其中該電壓電位在該第一定向上在該第一多孔分析盤中及在該第二定向上在該第二多孔分析盤中產生有效分析電條件。
- 一種多孔分析盤,其包括: 頂盤,其具有界定以孔圖案配置之該多孔分析盤之孔的頂盤開口,各孔由孔區域界定; 底盤,其包括具有頂表面及底表面之基板,該頂表面與該頂盤配對; 及複數個孔電極結構,該複數個孔電極結構中之各者包括:在該頂表面上經圖案化之電極分組;及 電極觸點分組,其以對應於該電極分組之定向中性圖案在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包括複數個電極觸點,該複數個電極觸點包括電連接至對應工作電極之複數個工作電極觸點及電連接至該輔助電極的輔助電極觸點。
- 如請求項80之多孔分析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相鄰孔電極結構之相鄰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 如請求項80之多孔分析盤,其進一步包含匯流排,其在該基板之該底表面上經圖案化,且經配置以在該輔助電極觸點與安置於該輔助電極對面的額外居中輔助電極觸點之間提供電連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233167P | 2021-08-13 | 2021-08-13 | |
US63/233,167 | 2021-08-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40716A true TW202340716A (zh) | 2023-10-16 |
Family
ID=8318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0505A TW202340716A (zh) | 2021-08-13 | 2022-08-12 | 電化學電池裝置及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61508A1 (zh) |
EP (1) | EP4384813A1 (zh) |
JP (1) | JP2024530051A (zh) |
KR (1) | KR20240060791A (zh) |
CN (1) | CN118043656A (zh) |
AU (1) | AU2022325891A1 (zh) |
CA (1) | CA3228270A1 (zh) |
IL (1) | IL310671A (zh) |
TW (1) | TW202340716A (zh) |
WO (1) | WO20230189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89685S1 (en) * | 2016-03-18 | 2020-07-07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Reagent rack co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91581A (en) | 1986-04-30 | 1997-01-07 | Igen, Inc. |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rhenium moieti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
CA1339465C (en) | 1986-04-30 | 1997-09-16 | Richard J. Massey |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assays |
US5705402A (en) | 1988-11-03 | 1998-01-06 | Igen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netic microparticulate based luminescence assay including plurality of magnets |
US5641623A (en) | 1995-01-04 | 1997-06-24 | Martin; Mark T. |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 |
US5643713A (en) | 1995-06-07 | 1997-07-01 | Liang; Pam |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monitoring of compounds |
US6207369B1 (en) | 1995-03-10 | 2001-03-27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Multi-array, multi-specif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testing |
CN1661115A (zh) | 1995-03-10 | 2005-08-31 | 梅索磅秤技术有限公司 | 多阵列、多特异性的电化学发光检验 |
US6214552B1 (en) | 1998-09-17 | 2001-04-10 | Igen International, Inc. | Assays for measuring nucleic acid damaging activities |
EP2461156B8 (en) * | 2001-06-29 | 2020-10-28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for luminescence test measurements |
CA2941139C (en) | 2002-12-26 | 2021-07-20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Assay cartridg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US20060216203A1 (en) * | 2005-03-28 | 2006-09-28 | Mds Sciex (Us) A Division Of Mds Pharma Services (Us) Inc. | Multiwell sample plate with integrated impedance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scheme |
EP3514519B1 (en) | 2009-12-07 | 2022-02-09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Assay cartridges |
AU2014203992B2 (en) | 2013-01-04 | 2018-03-22 |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 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80063154.8A patent/CN11804365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JP JP2024508535A patent/JP2024530051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KR KR1020247008070A patent/KR20240060791A/ko unknown
- 2022-08-12 US US17/887,191 patent/US2023006150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AU AU2022325891A patent/AU202232589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EP EP22764561.1A patent/EP438481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WO PCT/US2022/040230 patent/WO202301897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8-12 TW TW111130505A patent/TW202340716A/zh unknown
- 2022-08-12 CA CA3228270A patent/CA322827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12 IL IL310671A patent/IL310671A/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384813A1 (en) | 2024-06-19 |
US20230061508A1 (en) | 2023-03-02 |
AU2022325891A1 (en) | 2024-03-14 |
CN118043656A (zh) | 2024-05-14 |
IL310671A (en) | 2024-04-01 |
JP2024530051A (ja) | 2024-08-14 |
KR20240060791A (ko) | 2024-05-08 |
WO2023018975A1 (en) | 2023-02-16 |
CA3228270A1 (en) | 2023-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49953B2 (ja) | 発光試験測定用のアッセイプレート、リーダ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20220057362A1 (en) | Auxiliary Electrod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0646493A (zh) | 一种微流控芯片、蛋白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TW202340716A (zh) | 電化學電池裝置及製造方法 | |
US20230213476A1 (en) | Electrochemical cel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
Hsueh et al. | Bipolar electrode arrays for chemical imaging and multiplexed sensing | |
Sornambigai et al. | Tris (2, 2’-bipyridyl) ruthenium (II) complex as a universal reagent for the fabrication of heterogeneou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platforms and its recent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 |
WO2005010521A1 (en) | Photonic signal reporting of electrochemical events | |
US20240272116A1 (en) | Electrochemical cel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
CN116529591A (zh) | 带有含限定的界面电位的辅助电极的电化学池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 |
CN107807161A (zh) | 纳米针电极在超高密度电化学传感分析中的应用 | |
JP2005534008A (ja) | 電気化学的事象の光子信号報告 | |
JP2012522230A (ja) | 電気化学カメラ様式の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
KR20230168930A (ko) | 바이오센서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바이오센서 장치 | |
KR100531787B1 (ko) | 전기화학 발광 방식의 인터컬레이터를 이용하는 항원검출기 및 항원 검출방법 | |
CN114690081A (zh) | 一种dna探针与芯片的连接测试装置及方法 | |
Katzman | Research Profiles: Chip-based mosaic immunoassays | |
Ruth | Business: DNA diagnostic business growing | |
Zubritsky | Research Profiles: Mercury micropum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