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8581A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8581A
TW202338581A TW111111747A TW111111747A TW202338581A TW 202338581 A TW202338581 A TW 202338581A TW 111111747 A TW111111747 A TW 111111747A TW 111111747 A TW111111747 A TW 111111747A TW 202338581 A TW202338581 A TW 2023385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eripheral area
electro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touch
capacitive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0334B (zh
Inventor
林韋霖
簡鈺峰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1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0334B/zh
Priority to CN202211069137.3A priority patent/CN115357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0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03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8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5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基板、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基板具有第一周邊區、第二周邊區、第三周邊區及第四周邊區。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設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從第四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從第三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從第二周邊區依序地延伸至第四周邊區及第一周邊區。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直接地在第一周邊區上延伸。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
主動式電容觸控筆為目前主流觸控工具之一。主動式電容筆因通訊協定的關係須使用特定訊號頻率,易受顯示器雜訊影響,不利於與高解析度的顯示面板一起使用。一般而言,電磁式觸控筆須結合電磁感測板來使用。電磁感測板須以低電阻的金屬來製作感應線圈或訊號發射線圈,故目前電磁感測板以外貼式為主,外貼式的電磁感測板設置於顯示面板背後,會增加整體模組的厚度。因此,如何將電容及電磁觸控的功能整合於顯示面板中,以降低整體模組的厚度,並實現良好的電容及電磁觸控,為研發者的一大挑戰。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裝置,電容及電磁觸控表現俱佳。
本發明的觸控裝置包括基板、電子元件、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絕緣層、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基板具有工作區、第一周邊區、第二周邊區、第三周邊區及第四周邊區,其中第一周邊區、第二周邊區、第三周邊區及第四周邊區位於工作區外,第一周邊區及第二周邊區分別位於工作區的相對兩側,第三周邊區連接於第一周邊區與第二周邊區之間,且第四周邊區設置於第三周邊區的對向且連接於第一周邊區與第二周邊區之間。電子元件設置於基板的第一周邊區。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設置於基板的工作區,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設置於基板的工作區,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與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分離,且每一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被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圍繞。絕緣層設置於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上。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設置於絕緣層上,位於基板的工作區,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設置於絕緣層上,位於基板的工作區,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分離,且每一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被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圍繞。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分別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於第四周邊區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連接,且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從第四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每一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的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兩端電性連接。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於第三周邊區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連接。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從第三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分別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於第二周邊區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連接,且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從第二周邊區依序地延伸至第四周邊區及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每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兩端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於第一周邊區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連接。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直接地在第一周邊區上延伸,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對應之一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的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主要部以及連接多個第一主要部的第一彎曲部,且第一彎曲部與對應的一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在第四周邊區上互相跨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主要部、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第一彎曲部以及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觸控電極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的一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至少一部分屬於第一導電層,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具有位於第四周邊區的第一跨越部,第一電容觸控走線的第一跨越部屬於第二導電層,且絕緣層設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對應之一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的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二主要部以及連接多個第二主要部的第二彎曲部,且第二彎曲部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在第二周邊區上互相跨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具有位於第二周邊區的第二跨越部,第二電容觸控走線的第二跨越部屬於第一導電層,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二主要部、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第二彎曲部以及電性連接至第二電極觸控電極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的一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至少一部分屬於第二導電層,且絕緣層設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間距排列,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二間距排列,且第一間距實質上等於第二間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在第二方向上以第三間距排列,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在第二方向上以第四間距排列,且第三間距實質上等於第四間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絕緣層位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包括分別屬於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並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包括分別屬於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並聯。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可以是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觸控裝置10包括基板120和設置於基板120上的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在本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0可選擇性地包括顯示面板100,而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00之其中一個基板120的外表面120a上。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基板120、顯示介質130、畫素陣列140及遮光圖案層150,其中基板110與基板120相對設置,顯示介質130設置於基板110與基板120之間,畫素陣列140設置於顯示介質130與基板110之間,遮光圖案層150設置於基板120與顯示介質130之間,基板120具有背向顯示介質130的外表面120a,而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可選擇性地設置在基板120的外表面120a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介質130例如是非自發光顯示介質(例如:液晶),顯示面板100還可包括設置於遮光圖案層150與顯示介質130之間的彩色濾光層160,觸控裝置10還可包括背光模組200、上偏光片400及下偏光片300,其中顯示面板100位於上偏光片400與下偏光片300之間,且下偏光片300位於顯示面板100與背光模組200之間。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顯示介質130也可以是自發光顯示介質,例如:微型發光二極體(μLED)、有機電致發光層等,而觸控裝置10也可省略彩色濾光層160、背光模組200、上偏光片400及/或下偏光片300。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0還可進一步包括覆蓋板(cover lens)600,其中整合式觸控結構500位於覆蓋板600與顯示面板100之間。覆蓋板600可透光且用以保護其下方的整合式觸控結構500。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圖2示出觸控裝置10的基板120、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及電子元件700,而省略觸控裝置10的其它構件。
請參照圖2,基板120具有工作區122、第一周邊區124a、第二周邊區124b、第三周邊區124c及第四周邊區124d。第一周邊區124a、第二周邊區124b、第三周邊區124c及第四周邊區124d位於工作區122外。第一周邊區124a及第二周邊區124b分別位於工作區122的相對兩側。第三周邊區124c連接於第一周邊區124a與第二周邊區124b之間。第四周邊區124d設置於第三周邊區124c的對向,且連接於第一周邊區124a與第二周邊區124b之間。工作區122是指觸控裝置10中具有觸控功能的區域,而第一周邊區124a、第二周邊區124b、第三周邊區124c及第四周邊區124d是指位於工作區122周圍的區域。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工作區122可為矩形區域,而第一周邊區124a、第二周邊區124b、第三周邊區124c及第四周邊區124d可分別是位於工作區122之下側、上側、右側及左側的下邊框區、上邊框區、右邊框區及左邊框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觸控裝置10還包括電子元件700,設置於基板120的第一周邊區124a。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電子元件700可以是接合於基板120的第一周邊區124a上的驅動晶片。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電子元件700也可以是其它種類的電子元件,例如但不限於: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局部區域的放大示意圖。圖3對應圖2的局部區域R1。
圖4示出圖3的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及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
圖5示出圖3的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及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圖6對應圖2的剖線I-I’。
請參照圖2,觸控裝置10的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包括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設置於基板120的工作區122。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在第一方向y上排列。整體而言,每一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請參照圖2、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基於透光度考量,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可為網格狀的導電圖案。
請參照圖2,觸控裝置10的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設置於基板120的工作區122。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在第一方向y上排列。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與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分離。每一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被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圍繞。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的外輪廓大致上呈長條形,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的外輪廓大致上呈U形,大致上呈U形的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設置於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的上側邊、下側邊及左側邊旁,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2、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基於透光度考量,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可為網格狀的導電圖案。
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在第一方向y上以第一間距P1排列,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在第一方向y上以第二間距P2排列,且第一間距P1實質上等於第二間距P2。
請參照圖2、圖4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510可形成在基板120的外表面120a上,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可皆屬於第一導電層51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510的材質可包括金屬及覆蓋金屬的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絕緣層520,設置於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上。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520覆蓋第一導電層510。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520的材料可為有機材料、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或上述的組合。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設置絕緣層520上,且位於基板120的工作區122。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整體而言,每一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的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第一方向y與第二方向x交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y與第二方向x大致上可垂直。請參照圖2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基於透光度的考量,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可為網格狀的導電圖案。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設置於絕緣層520上,且位於基板120的工作區122。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在且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分離。每一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被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圍繞。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的外輪廓大致上呈長條形,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的外輪廓大致上呈U形,大致上呈U形的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設置於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的上側邊、左側邊及右側邊旁,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2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基於透光度的考量,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可為網格狀的導電圖案。
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在第二方向x上以第三間距P3排列,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在第二方向x上以第四間距P4排列,且第三間距P3實質上等於第四間距P4。
請參照圖3、圖5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530可形成在絕緣層520上,絕緣層520設置於第一導電層510與第二導電層530之間,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可皆屬於第二導電層53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530的材質可包括金屬及覆蓋金屬的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及圖3,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分別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具有分別位於對應的一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之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主要部514a以及連接多個第一主要部514a的第一彎曲部514b,第一彎曲部514b與對應的一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在第四周邊區124d上互相跨越。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的多個第一主要部514a及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的第一彎曲部514b屬於第一導電層510,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具有位於第四周邊區124d的第一跨越部538,第一跨越部538屬於第二導電層530,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的第一跨越部538跨越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的第一彎曲部514b且透過絕緣層520的開口522電性連接至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絕緣層520的開口522位於第四周邊區124d。也就是說,多個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於第四周邊區124d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連接。
請參照圖2,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其中每一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的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的兩端電性連接。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的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及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可皆屬於第一導電層510,而每一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的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與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可於第三周邊區124c直接地連接。也就是說,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是在第三周邊區124c於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連接。
請參照圖2及圖3,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分別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具有分別位於對應的一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之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二主要部534a及連接多個第二主要部534a的第二彎曲部534b,第二彎曲部534b與對應的一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在第二周邊區124b上互相跨越。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具有位於第二周邊區124b的第二跨越部518,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的第二跨越部518屬於第一導電層510,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的多個第二主要部534a及第二彎曲部534b屬於第二導電層530,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的第二彎曲部534b跨越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的第二跨越部518,且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的第二跨越部518與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透過絕緣層520的開口524彼此電性連接至。絕緣層520的開口524位於第二周邊區124b。也就是說,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於第二周邊區124b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連接。
請參照圖2及圖3,整合式觸控結構500還包括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其中每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的兩端電性連接,且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於第一周邊區124a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連接。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及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可皆屬於第一導電層510,而每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可於第一周邊區124a直接地連接。
請參照圖2,值得注意的是,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於第四周邊區124d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連接,(意即,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從第四周邊區124d拉出),且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從第四周邊區124d拉出後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124a,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700;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於第三周邊區124c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連接(意即,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從第三周邊區124c拉出),且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從第三周邊區124c拉出後由第三周邊區124c直接地延伸至第一周邊區124a,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700;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於第二周邊區124b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連接(意即,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從第二周邊區124b拉出),且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從第二周邊區124b依序地延伸至第四周邊區124d及第一周邊區124a,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700;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於第一周邊區124a在結構上與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連接(意即,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從第一周邊區124a拉出),且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直接地在第一周邊區124a上延伸,以電性連接至電子元件700。
簡言之,與同是在第一方向y上排列的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電性連接的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及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是從相對的兩位置(即,第四周邊區124d與第三周邊區124c)拉出;與同是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的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電性連接的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是從相對的另外兩位置(即,第二周邊區124b與第一周邊區124a)拉出。
在第二周邊區124b之中,設有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而無設置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在第四周邊區124d之中,設有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及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而無設置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在第三周邊區124c之中,設有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而無設置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在第一周邊區124a之中,設有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X及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L EMY
透過上述走線的佈局,可使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及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具有低電容,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及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具有低電阻。藉此,觸控裝置10兼俱優異的電容及電磁觸控表現,以下透過圖7及表一的數據舉例說明之。
圖7為一比較例之觸控裝置10’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圖7示出觸控裝置10’的基板120、整合式觸控結構500’及電子元件700,而省略觸控裝置10’的其它構件。
圖7之比較例的觸控裝置10’與圖2之實施例觸控裝置1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走線的佈局方式不同。具體而言,在圖7的比較例中,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是從每一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的兩端拉出而分別經由第三周邊區124c及第四周邊區124d延伸至第一周邊區124a,並且在第三周邊區124c上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還與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至少部分重疊。
表一列出圖2之實施例及圖7之比較例的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及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的電容及電阻。由表一的數據可知,相較於比較例的觸控裝置10’,實施例的觸控裝置10的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的電容小,且實施例的觸控裝置10的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的電阻低。由此可知,相較於比較例,實施例的觸控裝置10具有較佳的電容及電磁觸控表現。
  第一電容觸控走線L CX 第二電容觸控走線L CY 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 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
電容(pF) 電阻(Ω) 電容(pF) 電阻(Ω) 電容(pF) 電阻(Ω) 電容(pF) 電阻(Ω)
實施例的觸控裝置10 37.2 2301 72.2 3820 48.4 823 16.5 598
比較例的觸控裝置10’ 111.6 1132 16.5 598 242 823 72.2 2788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述。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A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圖8示出觸控裝置10A的基板120、整合式觸控結構500A及電子元件700,而省略觸控裝置10的其它構件。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A的剖面示意圖。圖9對應圖8的剖線II-II’。
圖8及圖9的觸控裝置10A與前述的觸控裝置1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兩者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516A及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536A的構造不同。
具體而言,在圖2及圖6的實施例中,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是由單一的第一導電層510所形成,且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是由單一的第二導電層530所形成。但,在圖8及圖9的實施例中,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A包括分別屬於第一導電層510及第二導電層530的第一部分516A-1及第二部分516A-2,且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A的第一部分516A-1與第二部分516A-2並聯;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A的每一者包括分別屬於第一導電層510及第二導電層530的第一部分536A-1及第二部分536A-2,且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A的第一部分536A-1與第二部分536A-2並聯。藉此,第一電磁觸控走線516A及第二電磁觸控走線536A的電阻可進一步降低,以更優化觸控裝置10A的電磁觸控表現。
10、10’、10A:觸控裝置 100:顯示面板 110、120:基板 120a:外表面 122:工作區 124a:第一周邊區 124b:第二周邊區 124c:第三周邊區 124d:第四周邊區 130:顯示介質 140:畫素陣列 150:遮光圖案層 160:彩色濾光層 200:背光模組 300:下偏光片 400:上偏光片 500、500’、500A:整合式觸控結構 510:第一導電層 512:第一電容觸控電極 514:第一電磁觸控電極 514a:第一主要部 514b:第一彎曲部 516、516A:第一電磁觸控走線 516A-1、536A-1:第一部分 516A-2、536A-2:第二部分 518:第二跨越部 520:絕緣層 522、524:開口 530:第二導電層 532:第二電容觸控電極 534:第二電磁觸控電極 534a:第二主要部 534b:第二彎曲部 536、536A:第二電磁觸控走線 538:第一跨越部 600:覆蓋板 700:電子元件 L CX:第一電容觸控走線 L CY:第二電容觸控走線 L EMX: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 L EMY: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 P1:第一間距 P2:第二間距 P3:第三間距 P4:第四間距 R1:局部區域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I-I’、II-II’:剖線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局部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4示出圖3的第一電容觸控電極512及第一電磁觸控電極514。 圖5示出圖3的第二電容觸控電極532及第二電磁觸控電極534。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一比較例之觸控裝置10’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A的上視暨透視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A的剖面示意圖。
10:觸控裝置
120:基板
122:工作區
124a:第一周邊區
124b:第二周邊區
124c:第三周邊區
124d:第四周邊區
500:整合式觸控結構
510:第一導電層
512:第一電容觸控電極
514:第一電磁觸控電極
514a:第一主要部
514b:第一彎曲部
516:第一電磁觸控走線
518:第二跨越部
520:絕緣層
522、524:開口
530:第二導電層
532:第二電容觸控電極
534:第二電磁觸控電極
534a:第二主要部
534b:第二彎曲部
536:第二電磁觸控走線
538:第一跨越部
700:電子元件
LCX:第一電容觸控走線
LCY:第二電容觸控走線
LEMX: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
LEMY: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
P1:第一間距
P2:第二間距
P3:第三間距
P4:第四間距
R1:局部區域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I-I’:剖線

Claims (9)

  1.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工作區、一第一周邊區、一第二周邊區、一第三周邊區及一第四周邊區,其中該第一周邊區、該第二周邊區、該第三周邊區及該第四周邊區位於該工作區外,該第一周邊區及該第二周邊區分別位於該工作區的相對兩側,該第三周邊區連接於該第一周邊區與該第二周邊區之間,且該第四周邊區設置於該第三周邊區的對向且連接於該第一周邊區與該第二周邊區之間; 一電子元件,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周邊區; 多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工作區,且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 多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設置於該基板的該工作區,且在該第一方向上排列,其中該些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分離,且每一第一電容觸控電極被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圍繞; 一絕緣層,設置於該些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及該些第一電磁觸控電極上; 多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位於該基板的該工作區,且在一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 多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位於該基板的該工作區,且在該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該些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分離,且每一第二電容觸控電極被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圍繞; 多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其中該些第一電容觸控走線於該第四周邊區在結構上與該些第一電容觸控電極連接,且該些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從該第四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該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該電子元件; 多個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其中每一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的多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兩端電性連接,該些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於該第三周邊區在結構上與該些第一電磁觸控電極連接,且該些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從該第三周邊區直接地延伸至該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該電子元件; 多條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其中該些第二電容觸控走線於該第二周邊區在結構上與該些第二電容觸控電極連接,且該些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從該第二周邊區依序地延伸至該第四周邊區及該第一周邊區,以電性連接至該電子元件;以及 多個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其中每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的多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分別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兩端電性連接,該些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於該第一周邊區在結構上與該些第二電磁觸控電極連接,且該些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直接地在該第一周邊區上延伸,以電性連接至該電子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每一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對應之一個第一電容觸控電極的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主要部以及連接該些第一主要部的一第一彎曲部,且該第一彎曲部與對應的一條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在該第四周邊區上互相跨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該些第一主要部、每一該第一電磁觸控電極的該第一彎曲部以及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觸控電極的一第一電磁觸控走線對的一條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至少一部分屬於一第一導電層,該第一電容觸控走線具有位於該第四周邊區的一第一跨越部,該第一電容觸控走線的該第一跨越部屬於一第二導電層,且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每一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對應之一個第二電容觸控電極的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二主要部以及連接該些第二主要部的一第二彎曲部,且該第二彎曲部與對應的一個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在該第二周邊區上互相跨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二電容觸控走線具有位於該第二周邊區的一第二跨越部,該第二電容觸控走線的該第二跨越部屬於一第一導電層,每一該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該些第二主要部、每一該第二電磁觸控電極的該第二彎曲部以及電性連接至該第二電極觸控電極的一第二電磁觸控走線對的一條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至少一部分屬於一第二導電層,且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容觸控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以一第一間距排列,該些第一電磁觸控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以一第二間距排列,且該第一間距實質上等於該第二間距。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些第二電容觸控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以一第三間距排列,該些第二電磁觸控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以一第四間距排列,且該第三間距實質上等於該第四間距。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絕緣層位於一第一導電層與一第二導電層之間,該些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包括分別屬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該些第一電磁觸控走線的該每一者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並聯。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些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每一者包括分別屬於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該些第二電磁觸控走線的該每一者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並聯。
TW111111747A 2022-03-28 2022-03-28 觸控裝置 TWI800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1747A TWI800334B (zh) 2022-03-28 2022-03-28 觸控裝置
CN202211069137.3A CN115357144A (zh) 2022-03-28 2022-09-02 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1747A TWI800334B (zh) 2022-03-28 2022-03-28 觸控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0334B TWI800334B (zh) 2023-04-21
TW202338581A true TW202338581A (zh) 2023-10-01

Family

ID=8400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747A TWI800334B (zh) 2022-03-28 2022-03-28 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7144A (zh)
TW (1) TWI800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0109B (zh) * 2023-02-04 2024-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814A (zh) * 2013-03-13 2014-09-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41946B (zh) * 2014-04-09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484071B (zh) * 2014-12-25 2018-01-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791459B (zh) * 2016-10-06 2022-02-25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和触摸面板系统
TWM593003U (zh) * 2019-08-30 2020-04-01 洋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雙觸控感應器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0334B (zh) 2023-04-21
CN115357144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7922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having X, Y and dummy electrodes
US8717322B2 (en) Touch panel with shield electrode
TWI390280B (zh) 觸控面板顯示器與觸控顯示裝置
US20100163394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4966270B2 (ja) 表示装置
US20100128000A1 (en) Touch sensing substrate and touch 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65108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62011A (zh) 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TWI722717B (zh) 觸控面板
US117895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7341352B2 (ja) アレイ基板、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2206905A (zh) 顯示裝置
TW202338581A (zh) 觸控裝置
WO2020020347A1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JP2018155942A (ja) 表示装置
JP4109864B2 (ja) マトリクス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21088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7674A1 (zh) 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2621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42583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パネル
TWI783743B (zh) 觸控裝置
US20240028170A1 (en) Touch device
WO2024130659A1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8550126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TW202209072A (zh) 觸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