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4071B -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4071B
CN104484071B CN201410840824.XA CN201410840824A CN104484071B CN 104484071 B CN104484071 B CN 104484071B CN 201410840824 A CN201410840824 A CN 201410840824A CN 104484071 B CN104484071 B CN 104484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il
capacitance touching
touching control
contac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08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4071A (zh
Inventor
卢峰
姚绮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408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4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4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4071A/zh
Priority to US14/965,822 priority patent/US9939949B2/en
Priority to DE102015226277.4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226277B4/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4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4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触控面板中设置由至少两条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的第一线圈,其中,每个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公共走线电连接,在电磁触控时,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在电容触控时,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触控面板的设计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电磁触控的性能,从而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在电磁触控时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会在电子装置中设置相应的组件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电磁触控功能和电容触控功能等,以给使用者带来应用上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实现触控功能,通常会在电子装置中设置用于实现电磁触控的电磁线圈和用于实现电容触控的电极,且电磁线圈和电极相互独立设置。近年来,人们对电子装置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电子装置中的设计空间有限,这样会使得电磁线圈和实现电容触控功能的电极的布线非常紧张,从而会降低电磁触控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电磁触控的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
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和一条公共走线;
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
电磁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和一条公共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电磁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电磁触控时,控制所述公共走线与接地端电连接以及处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输出的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
电容触控时,控制所述公共走线与所述接地端为断路且给所述公共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以及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给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施加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以对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并同时给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触控面板中设置由至少两条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的第一线圈;其中,每个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公共走线电连接,在电磁触控时,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在电容触控时,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触控面板的设计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电磁触控的性能,从而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在电磁触控时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在电磁触控时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在电容触控时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沿B1-B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7c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7d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中沿D1-D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沿E1-E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9c是图9a中沿E1-E2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2排列的第一电极11;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2和一条公共走线13;至少两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沿第二方向X2排列的第一线圈14,每个所述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第一信号走线12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公共走线13电连接;电磁触控时,第一线圈14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第一线圈14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
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4为在电磁触控时作为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线圈,且在电容触控时复用为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因此,与相互独立的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线圈和实现电容触控功能的电极集成在一起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省设计空间,这样可以使电磁线圈和实现电容触控功能的电极的布线比较容易,从而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电磁触控的性能,进而提高触控面板在电磁触控时的信噪比。
在图1中,两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假设第一电极的条数为N(且接下来对于两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的方式,均假设第一电极的条数为N),可以形成N/2个第一线圈14,其中N可以为大于0的偶数。且在图1中,沿第二方向X2上,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与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4,其中,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第2j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与第2j+3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4,其中,第2j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2j+3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以及第N-2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与第N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4,其中,第N-2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N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且j取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4)/2的整数;对于图1中给出的第一电极11,N应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例如,当N=8时,沿第二方向X2上,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和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其中,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同样地,第二条第一电极11和第五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第四条第一电极11和第七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第六条第一电极11和第八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12电连接,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均匀公共走线1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由给出的第一电极11的条数可知,N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然而在实际设计中采用上述两条第一电极11的组合方式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只需要N为大于等于6的偶数即可。
图1给出的形成第一线圈14的两条第一电极11的组合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关于两条第一电极11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的一个具体示例。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X2上,第2i-1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和第2i+1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4,其中,第2i-1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2i+1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以及第2i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和第2i+2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4,其中,第2i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2i+2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且i取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2的整数;对于图2中给出的两条第一电极11的组合方式经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需要N为4的整数倍。例如,当N=8时,沿第二方向X2上,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和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其中,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三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同样地,第二条第一电极11和第四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第五条第一电极11和第七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第六条第一电极11和第八条第一电极11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分别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12电连接,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均与公共走线13电连接。
除了图1和图2给出的两条第一电极11的组合方式经电连接形成一第一线圈14外,也可以采用两条第一电极11的其他组合方式经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在此不作限定。
除了两条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外,也可以是三条或者更多条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包括九条沿第一方向X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2排列的第一电极11,其中,沿第二方向X2上,第一条第一电极11、第三条第一电极11和第五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且第一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五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第二条第一电极11、第六条第一电极11和第八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且第二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八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第四条第一电极11、第七条第一电极11和第九条第一电极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14,且第四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第九条第一电极11的左侧端子作为所形成的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12电连接,所有第一线圈14的第二端子均与公共走线1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3只是给出由三条第一电极形成一个第一线圈的具体示例,对于第一电极的条数以及三条第一电极形成一个第一线圈的组合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在电磁触控时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基础上,如图4a所示,电磁触控时,公共走线13与接地端GND电连接,第一信号走线12输出与其电连接的第一线圈14产生的感生电流I;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在电容触控时的示意图,如图4b所示,第一信号走线12由左到右依次排列,其中位于最左侧的第一信号走线12为第一条第一信号走线12;电容触控时,公共走线13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G1,且在电容触控的某一时刻,第一条第一信号走线12和第二条第一信号走线12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G1,第三条第一信号走线12和第四条第一信号走线12以及剩余的第一信号走线12均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G2,其中,第一驱动信号SG1和第二驱动信号SG2互为反相信号。鉴于此,对于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12会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G1,而另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12会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G2,且第一驱动信号SG1和第二驱动信号SG2互为反相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驱动信号SG1为驱动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12可以为一条第一信号走线12,也可以为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2,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通常只有部分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会接收到驱动信号进行电容触控扫描,也就是说,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只有部分电容触控驱动电极执行电容触控扫描,其中部分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可以为相邻排列的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也可以为非相邻排列的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在本发明中,将第一线圈14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且电容触控时,使公共走线13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G1,且如上所述,第一驱动信号SG1为驱动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线圈14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信号,这样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全部的第一线圈14均进行了电容触控扫描,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14,让与该第一线圈14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走线12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G1,这样相应的第一线圈14接收到来自公共走线13和第一信号走线12的第一驱动信号SG1,从而可以增强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电容触控扫描能力;而不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14,让与该第一线圈14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走线12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G2,由于第一驱动信号SG1和第二驱动信号SG2互为反相信号,因此,相应的第一线圈14接收到来自公共走线13的第一驱动信号SG1和来自相应第一信号走线12的第二驱动信号SG2,从而减弱了相应的第一线圈14的电容触控扫描能力,以使其不影响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14进行电容触控扫描。
可选的,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至少相邻两条第一信号走线接收第一驱动信号。由于实现电磁触控功能的第一线圈的尺寸与实现电容触控的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尺寸相比要小得多,因此,为了增强电容触控扫描的能力,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至少相邻两个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也就是说,至少相邻两条第一信号走线接收第一驱动信号,这样可以近似地将同时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至少相邻两个第一线圈看成是一条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从而实现增强电容触控扫描的能力。
上述给出了第一电极如何形成第一线圈以及在电容触控时第一线圈如何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然而,由于第一线圈仅为一个方向的电磁线圈,要想实现电磁触控功能并确定电磁触控点的位置坐标,还需要另一个方向的电磁线圈。且在本发明中,电容触控功能是通过互电容的模式来实现的,即通过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来实现电容触控功能。接下来的实施例就给出作为另一个方向电磁线圈的第二线圈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下来的包括第二线圈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控面板的实施例中,仅以图1中N=8时对应的第一线圈的结构作为例子进行描述,而其他第一线圈的结构对应的包括第二线圈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控面板可以通过该例子同样地得到。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电极15,其中,至少两条第二电极15电连接形成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线圈1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中,从图中的左侧开始,相邻两条第二电极15的上方端子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第二线圈16,这仅是第二电极15形成第二线圈16的一个具体示例,在其他具体示例中,也可以是两条第二电极15的其他组合方式经电连接后形成第二线圈或者更多条第二电极电连接形成第二线圈,具体关于第二电极15如何形成第二线圈16,请参考上述第一电极11形成第一线圈1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b是图5a中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结合图5a和5b所示,第二电极15包括第二电极主体部分151及第一跨桥152,其中,第二电极主体部分151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同一层,且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的交叉处,第二电极主体部分151通过第一跨桥152电连接,且第一跨桥152通过第一绝缘层171与第一电极11实现电绝缘。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a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基础上,如图6a所示,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设置第一电极11的下方且与第一电极11通过第二绝缘层172实现电绝缘。
图6b是图6a沿B1-B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6b所示,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上设置有第一电极11,且第一电极11与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二绝缘层172实现电绝缘;在第一电极11上设置有第一跨桥152,且第一跨桥152与第一电极11通过第一绝缘层171实现电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设置在第一电极11的下方,这仅是本发明关于电容触控感应电极设置方式的一个具体示例,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上方,即只要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一电极设置在不同层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图6a中给出了形成第一线圈的第一电极和形成第二线圈的第二电极设置在同一层,这仅是本发明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接下来的具体示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a所示,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电极15,至少两条第二电极15电连接形成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线圈16,其中,第二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不同层且电绝缘,且在图7a中,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
需要说明的是,图7a中由第二电极15形成的第二线圈16与图5a中由第二电极15所形成的第二线圈16完全相同,具体请参考关于图5a的相关部分的描述和解释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7b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第一电极11上方设置有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且第一电极11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四绝缘层174实现电绝缘,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极15,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通过第三绝缘层173实现电绝缘。通过图7b示出的图7a的结构可知,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5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均设置在不同层。
图7c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7a和7c所示,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上方设置由第一电极11,且第一电极11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四绝缘层174实现电绝缘,在第一电极11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极15,且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5通过第三绝缘层173实现电绝缘。通过图7c示出的图7a的结构可知,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5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均设置在不同层。
图7d是图7a中沿C1-C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7a和7d所示,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包括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1和第二跨桥182,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1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同一层,其中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和第一电极11的交叉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1通过第二跨桥182电连接,且第一电极11与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四绝缘层174实现电绝缘;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上设置有第二电极15,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三绝缘层173与第二电极15实现电绝缘。通过图7d示出的图7a的结构可知,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同一层,且与第二电极15设置在不同层。
然而,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也可以与第二电极设置在同一层。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a所示,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电极15,至少两条第二电极15电连接形成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线圈16,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其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设置在同一层,且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不同层。需要说明的是,图8a中由第二电极15形成的第二线圈16与图5a中由第二电极15所形成的第二线圈16完全相同,具体请参考关于图5a的相关部分的描述和解释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8b是图8a沿D1-D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8a和8b所示,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包括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1和第三跨桥183,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3与第二电极15设置在同一层,其中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和第二电极15的交叉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181通过第三跨桥183电连接,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通过第六绝缘层176实现电绝缘;在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和第二电极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极11,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和第二电极15与第一电极11通过第五绝缘层175实现电绝缘。通过图8b示出的图8a的结构可知,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设置在同一层,且与第一电极11设置在不同层。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不同层,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上方。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a所示,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电极15,至少两条第二电极15电连接形成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第二线圈16,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1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其中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设置在不同层。需要说明的是,图9a中由第二电极15形成的第二线圈16与图5a中由第二电极15所形成的第二线圈16完全相同,具体请参考关于图5a的相关部分的描述和解释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9b是图9a中沿E1-E2方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9a和9b所示,在第二电极15上设置有第一电极11,且第二电极15与第一电极11通过第八绝缘层178实现电绝缘;在第一电极11上设置有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且第一电极11与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七绝缘层177实现电绝缘。通过图9b示出的图9a的结构可知,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设置在不同层,且第一电极11设置在第二电极12的上方,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设置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上方。
图9c是图9a中沿E1-E2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9a和图9c所示,在第一电极11上设置有第二电极15,且第二电极15与第一电极11通过第八绝缘层178实现电绝缘;在第二电极15上设置有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且第二电极15与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通过第七绝缘层177实现电绝缘。通过图9b示出的图9a的结构可知,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设置在不同层,且第二电极15设置在第一电极11的上方,电容触控感应电极18设置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上方。
上述图7a和图8a给出了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电极下方的情况下对电容触控感应电极进行设置的具体示例,图9a给出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不同层时电容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方的具体示例,然而,在其他具体示例中,第一电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的上方,且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可以与第一电极设置在同一层,或者可以与第二电极设置在同一层,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的下方等,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触控装置20包括触控面板21,其中所述触控面板21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触控装置的触控面板21包括八条沿第一方向Y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2排列的第一电极211,四条第一信号走线213和一条公共走线214;其中,沿第二方向Y2上,第一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与第三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212,其中,第一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一端子,第三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二端子;第二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与第五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212,其中,第二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一端子,第五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二端子;第四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与第七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212,其中,第四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一端子,第七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二端子;第六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与第八条第一电极211的右侧端子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线圈212,其中,第六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一端子,第八条第一电极211的左侧端子作为相应的第一线圈212的第二端子;所有第一线圈212的第一端子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213电连接,所有第一线圈212的第二端子均与公共走线214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控面板包括的第一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线圈仅是用于说明触控面板的一个例子,而上述的触控面板可以采用触控面板的各个实施利中所给出的触控面板,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如图11所示,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22,其中第一处理单元22与第一信号走线213电连接,在电磁触控时,对第一信号走线213输出的感生电流进行接收并处理。其中处理操作为对第一信号走线213输出的感生电流进行计算并得到电磁触控点的位置在第一方向X1上的坐标。
可选的,如图11所示,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和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其中,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与第一信号走线213和公共走线214电连接,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与第一信号走线213电连接,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为公共走线214和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而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为另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二驱动信号。
具体地,每条第一信号走线213分别与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的不同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对其输出端的控制可以实现是否给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同样地,每条第一信号走线213也分别与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的不同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对其输出端的控制可以实现是否给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二驱动信号。当需要给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时,触控装置(例如通过触控装置中的CPU或者具有CPU功能的部件)向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发送指令,要求对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213和公共走线214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则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3通过其输出端向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213和公共走线214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同时触控装置(例如通过触控装置中的CPU或者具有CPU功能的部件)向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发送指令,要求对未施加第一驱动信号的第一信号走线213由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提供第二驱动信号,则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24通过其输出端向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213提供第二驱动信号。关于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向不同的第一信号走线213分别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作用,请参考触控面板的相关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触控装置还包括开关单元25,其中,开关单元25电连接在公共走线214和接地端GND之间,在电磁触控时,开关单元25使公共走线214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通路,在电容触控时,开关单元25使公共走线214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断路。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单元25可以为电平开关或者三极管或者其他起开关作用的器件,在此不作限定。假如开关单元25采用一个NMOS管,当电磁触控时,触控装置(例如通过触控装置中的CPU或者具有CPU功能的部件)向NMOS管的栅极发送一个高电平信号,则NMOS管导通,使得公共走线214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通路;当电容触控时,触控装置(例如通过触控装置中的CPU或者具有CPU功能的部件)向NMOS管的栅极发送一个低电平信号,则NMOS管截止,使得公共走线214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断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和一条公共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电磁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即该触控面板为上述触控面板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面板。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31、电磁触控时,控制公共走线与接地端电连接以及处理第一信号走线输出的第一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
步骤32、电容触控时,控制公共走线与接地端为断路且给公共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以及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给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以对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并同时给另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二驱动信号,其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驱动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31和步骤32的前后顺序,即触控装置可以先执行电磁触控功能而后执行电容触控功能,也可以先执行电容触控功能而后执行电磁触控功能,在此不作限定。此外,上述的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可以为一条第一信号走线,也可以为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通常只有部分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会接收到驱动信号进行电容触控扫描,也就是说,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只有部分电容触控驱动电极执行电容触控扫描。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子均与公共走线电连接在一起,且在电容触控时,将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会给公共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而第一驱动信号为驱动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信号,这样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全部的第一线圈均进行了电容触控扫描,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给与该第一线圈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这样相应的第一线圈被施加来自公共走线和第一信号走线的第一驱动信号,从而可以增强相应的第一线圈的电容触控扫描能力;而不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给与该第一线圈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二驱动信号,由于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互为反相信号,因此,相应的第一线圈被施加来自公共走线的第一驱动信号和来自相应第一信号走线的第二驱动信号,从而减弱了相应的第一线圈的电容触控扫描能力,以使其不影响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
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在电容触控下的施加情况,下面给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例如,触控面板包括四个第一线圈,分别为第一个第一线圈到第四个第一线圈,并分别与第一条第一信号走线到第四条第一信号走线对应。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时序图。在图13中,SG11代表第一驱动信号,且高电平为有效信号;SG12代表第二驱动信号,且低电平为有效信号。结合图13,假设在电容触控的某一时刻,给公共走线和第一条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SG11,给第二条第一信号走线到第四条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二驱动信号SG12,相应地,第一个第一线圈中的第一驱动信号SG11增强,其电容触控扫描能力也增强,即在此时刻,触控面板由第一个第一线圈执行电容触控扫描,而在第二个第一线圈到第四个第一线圈中由于第二驱动信号SG12对第一驱动信号SG11具有削弱作用,因此,在第二个第一线圈到第四个第一线圈中的第一驱动信号SG11减弱,从而使第二个第一线圈到第四个第一线圈对第一个第一线圈的电容触控扫描影响较小或者不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电容触控状态的任意时刻,给至少相邻两条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由于第一线圈的尺寸要比电容触控所需的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的尺寸小得多,因此,在电容触控状态的任意时刻,给至少相邻两条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一线圈的电容触控扫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容触控扫描的频率。
进一步地,至少相邻两条第一信号走线对应的第一线圈全部相互独立,或者部分相互交叠,或者全部相互交叠。例如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给相邻四条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四条第一信号走线对应的第一线圈分别为CL1、CL2、CL3和CL4,这四个第一线圈CL1-CL4可以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没有交叠,或者也可以CL1和CL2有交叠,CL3和CL4有交叠,而CL1和CL2分别与CL3和CL4都没有交叠,或者CL1与CL2有交叠,CL2和CL3也有交叠,CL3和CL4也有交叠。因此,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对于同时被施加第一驱动信号的第一线圈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触控装置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处理,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驱动信号的幅值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幅值相同。通过这样设置第一驱动信号的幅值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幅值,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可以更好地减弱不需要进行电容触控扫描的第一线圈的电容触控扫描能力。然而,第一驱动信号的幅值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幅值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触控装置,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装置,也可以为不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装置,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其中,对于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装置,相应的显示功能可以由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灯来实现,所得的触控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纸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触控面板中设置由至少两条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的第一线圈;其中,每个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公共走线电连接,在电磁触控时,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在电容触控时,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触控面板的设计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电磁触控的性能,从而可以提高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在电磁触控时的信噪比。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1)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
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和一条公共走线;
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
电磁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
电容触控时,所述公共走线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且在所述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接收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所述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条数为N,形成N/2个所述第一线圈,N为大于0的偶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当N为4的整数倍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第2i-1条所述第一电极和第2i+1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以及第2i条所述第一电极和第2i+2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其中,i取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2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当N为大于等于6的偶数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第一条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三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第2j条所述第一电极与第2j+3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以及第N-2条所述第一电极与第N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其中,j取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4)/2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三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所述第一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电磁触控时,所述公共走线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输出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至少相邻两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主体部分及第一跨桥,其中,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同一层,且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交叉处,所述第二电极主体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跨桥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不同层且电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不同层且电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不同层且电绝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包括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和第二跨桥,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同一层,其中在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交叉处,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通过所述第二跨桥电连接;或者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电容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包括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和第三跨桥,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同一层,其中在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交叉处,所述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主体部分通过所述第三跨桥电连接。
13.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在电磁触控时,对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输出的感生电流进行接收并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和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和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单元为所述公共走线和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提供第一驱动信号,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提供第二驱动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在所述公共走线和接地端之间,在电磁触控时,所述开关单元使所述公共走线和所述接地端之间形成通路,在电容触控时,所述开关单元使所述公共走线和所述接地端之间形成断路。
17.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信号走线和一条公共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子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其第二端子与所述公共走线电连接;电磁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并产生感生电流,电容触控时,所述第一线圈复用为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电磁触控时,控制所述公共走线与接地端电连接以及处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输出的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
电容触控时,控制所述公共走线与所述接地端为断路且给所述公共走线施加第一驱动信号,以及在电容触控的任意时刻,给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施加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以对与相应的第一信号走线电连接的第一线圈进行电容触控扫描,并同时给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施加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容触控状态的任意时刻,给至少相邻两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施加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相邻两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圈全部相互独立,或者部分相互交叠,或者全部相互交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幅值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幅值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幅值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幅值不同。
CN201410840824.XA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4484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824.XA CN104484071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4/965,822 US9939949B2 (en) 2014-12-25 2015-12-10 Touch panel, touch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5226277.4A DE102015226277B4 (de) 2014-12-25 2015-12-21 Berührungsempfindlicher Bildschirm, berührungsempfindli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derselb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824.XA CN104484071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4071A CN104484071A (zh) 2015-04-01
CN104484071B true CN104484071B (zh) 2018-01-02

Family

ID=5275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0824.XA Active CN104484071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9949B2 (zh)
CN (1) CN104484071B (zh)
DE (1) DE10201522627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732B (zh) * 2014-11-28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模组、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293242B (zh) * 2016-08-18 2019-06-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792506B2 (ja) * 2017-04-18 2020-11-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181541B (zh) 2018-01-29 2020-07-3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EP3739434A4 (en) * 2018-02-13 2021-01-06 Wacom Co., Ltd.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UPLING AND ELECTROSTATIC COUPLING
CN110865488B (zh) * 2019-11-27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12374A (zh) * 2020-12-28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050831B (zh) * 2021-03-17 2023-07-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13934328A (zh) * 2021-10-22 2022-01-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装置、触控屏、电子设备和触控系统
TWI800334B (zh) * 2022-03-28 2023-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TWI840109B (zh) * 2023-02-04 2024-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112A (zh) * 2011-04-07 2011-08-2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感器、双模式触控模组及双模式触控电子装置
CN104199588A (zh) * 2014-09-24 2014-12-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216592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7343B (zh) 2010-03-22 2013-09-01 Waltop Int Corp 兼具電容感應與電磁感應功能之天線迴路架構
TWI437474B (zh) * 2010-12-16 2014-05-11 Hongda Liu 雙模式觸控感應元件暨其觸控顯示器相關裝置及其觸控驅動方法
US9069421B2 (en) * 2010-12-16 2015-06-30 Hung-Ta LIU Touch sensor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576746B (zh) 2010-12-31 2017-04-01 劉鴻達 雙模式觸控感應的顯示器
US9529479B2 (en) * 2011-10-14 2016-12-27 Hung-Ta LIU Touch sensing method, module, and display
WO2013069289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TWI475453B (zh) 2012-04-18 2015-03-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面板及其觸控感測方法
KR102061569B1 (ko) 2013-05-16 2020-01-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TWI530829B (zh) 2013-04-12 2016-04-2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一觸控面板訊號感應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CN203616742U (zh) 2013-12-23 2014-05-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3941939B (zh) * 2013-12-27 2018-02-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CN104123041B (zh) 2014-07-23 2017-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112A (zh) * 2011-04-07 2011-08-2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感器、双模式触控模组及双模式触控电子装置
CN104216592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4199588A (zh) * 2014-09-24 2014-12-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39949B2 (en) 2018-04-10
DE102015226277A1 (de) 2016-06-30
US20160188090A1 (en) 2016-06-30
CN104484071A (zh) 2015-04-01
DE102015226277B4 (de)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4071B (zh)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975140B (zh)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09070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22127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60667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13873B (zh) 一种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CN105389058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40472B (zh) 静电容量式触控输入装置
CN104375732B (zh) 内嵌式触控模组、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55522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093721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电子设备及驱动方法
CN105353921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CN104298411A (zh) 电磁电容一体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604140A (zh) 天线内置触摸面板
CN10633912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内嵌式触控显示器
CN104834416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5446547B (zh)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582448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121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024792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095171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20160041677A1 (en) Position detecting unit
CN104503610B (zh) 一种触控扫描方法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TW201044051A (en) Micro-matrix electrode and the touch panel thereof
CN1064452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