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2817A -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2817A
TW202332817A TW111124489A TW111124489A TW202332817A TW 202332817 A TW202332817 A TW 202332817A TW 111124489 A TW111124489 A TW 111124489A TW 111124489 A TW111124489 A TW 111124489A TW 202332817 A TW202332817 A TW 2023328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s
barrel
yarn
stitches
tub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那托 米其里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Sgm自動化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Sgm自動化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Sgm自動化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2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8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with reciprocatory action, e.g. for knitting of flat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2Loop-transfer poi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9/4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 D04B9/5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heel or toe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製造管狀製成品(8)的圓形針織機(1)以及相應的方法。圓形針織機包括翻轉器(9)及轉移設備(12),翻轉器排列在針織機的筒體(4)上方並與該筒體軸向對齊,並建構成從該筒體(4)中取出管狀製成品,同時將它內外翻轉,轉移設備用於從筒體針之至少一第一半收集相應的線跡,並將它們與最初排列在筒體針的第二半上的線跡耦合,使得有兩線跡必須藉由在筒體針的一半的每根針上處理至少一紗線(7)穿過筒體針的至少一半而結合。

Description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本發明整體上涉及用於製造針織織物的機器,且具體地,關於用於這些機器的裝置及用於直接在用於襪類或針織衣的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一端的方法。
襪類及針織衣之圓形針織機基本上包括一個旋轉筒體,在筒體周圍具有複數個平行槽,這些槽容納相同數量、垂直排列的(即垂直定向)的針,這些針平行於筒體之母線(generatrix)。或者,在所謂的雙筒體機器中,提供了兩個旋轉筒體,下筒體及上筒體,兩者都具有周向溝槽且一個安裝在另一個之上,使得相應的溝槽彼此對齊。因此,根據需要,針可滑入一個或另一個旋轉筒體中。每個筒體旋轉,並且至少一待針織的紗線藉由一或多個與筒體(們)結合的饋送站(也稱為饋送器)饋送至針。
該些針包括所謂的鉤部及針舌(latch),針舌適於在線跡形成步驟中閉合鉤部,且該些針響應於由凸輪施加的應力在升高位置、中間或限制位置及降低位置之間移動,凸輪與旋轉筒體的外表面結合,以便靠近或遠離它移動,從而截取至少一紗線並形成線跡。
因此,這些機器製造管狀製成品,其兩端都是開放的。具體來說,每個旋轉筒體可連續移動及往復移動式旋轉,如果必須製造形狀像是袋子的部分,以襪子為例,該些部份旨在配合在使用者的腳之腳跟或腳尖。通常,襪子是從襪子邊緣開始製造到腳趾部結束。
近年來,有裝置已被開發出允許在製造開始或製造結束時接合製成品的一末端的邊緣,特別是對應於襪趾頭的末端,以實現幾乎完成的製成品,除了可能在製造後施加的配件,以進行可能的後續染色及/或整平及/或壓合步驟。
特別地,已經提出了織襪機,其結構化成可藉由使用同一機器的筒體針來接合襪子的末端邊緣。
具體而言,文件WO2007/110894A2關於一種用於從內部縫合管狀品(例如襪子)的機器,藉由該方式,該機器從邊緣開始製造物品,但在製造過程中保持該物品被向上吸引。製成品從其製造開始被抽吸在凹槽內,該凹槽被形成於機器構件的通常非空心軸的水平處。該凹槽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因為同一機器的結構問題的緣故,這種軸不能具有大直徑。不利地,因此,襪子不是以傳統方式製造,而是在其形成過程中保持在反側,一個極其複雜的操作,被持續抽吸在小尺寸的凹槽中,導致故障,並且涉及對襪子的相同機器及正常製造方法的實質修改。
還提出了根據文件US2010/319410A1的機器及方法,其關於用於縫合管狀襪類品的末端的裝置。為了將線跡從該些針之第一弧轉移到相反針的第二弧,該裝置包括半圓扇,該扇可翻轉且具有在分叉處結束的元件,該些元件的每一個具有突起,其適於接合由對應針所形成的末端線跡,並將其轉移到第二針弧的對應針。不利地,這種方案提供了連結管狀品之尖端的兩端,同一物品保持在其最終構型,因此不被內外翻轉。因此,管狀製成品的接縫在同一製成品的外部,結果是令人不快且通常不被消費者接受,消費者習慣於保持隱藏在襪子內側的接縫。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申請人的國際專利申請案WO2021/124067關於一種方法及一種圓形針織機,其提供了在它縫合之前翻轉管狀製成品的步驟。根據所提出的方案,機器與用於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的裝置相結合,該裝置在管狀製成品的形成過程中相對於機器的筒體側向移動,且僅在翻轉步驟之過程中被帶至其處。
此方案已提供在於,在管狀製成品的製造過程,機器筒體上方的空間被機器頭部及紗線饋送站佔據,但是它已證明在結構上之複雜性,因為此裝置的橫向移動及它相對於機器之筒體的定中心係實施起來困難且昂貴。特別地,在長襪的情況下,此裝置在高度被顯著地延長,故其處理及定中心更加複雜。
本發明之目的是為了解決參閱先前技術的上述問題,藉由提出圓形針織機及用於從內部縫合以傳統方式製造的管狀製成品的一端的方法,該方法係藉由用於襪類或針織衣的圓形針織機,圓形針織機提供有至少一下筒體,從原本保持開放的管狀製成品其中一邊緣開始製造。
另一個目的是提出圓形針織機及方法,其允許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同時在其製造期間保持管狀製成品正常地排列在下筒體中。
又一個目的是提出比已知技術的系統更簡單、更經濟的系統,該系統涉及對針織機的少量修改,且更有效並更少受到破損及磨損和裂損。
還有另一目的是提出製成品之末端的縫合,其堅固且不易磨損及裂損,同時美觀吸引,且在管狀製成品內部製成。
這些目的藉由根據請求項1改進的圓形針織機實現。具體而言,該針織機包括翻轉器及轉移設備,該翻轉器係與該相同針織機結合俾以始終與該至少一筒體軸向對齊、及被建構成從該筒體中取出該管狀製成品且同時藉由且將其帶到並保持在該筒體之上方而將其內外翻轉,轉移設備被至少提供有用於從針織機的下筒體針的第一半收集線跡的裝置(means),且在管狀製成品被內外翻轉下,將它們定位在圓柱針的另一半上,連同起初呈現在該些針的此半上的針跡。
有利地,翻轉器可在升高位置及降低位置之間平移,在升高位置,它從筒體移開並在針織機的頭部上方,在降低位置,它移動靠近針織機的筒體。
這種排列允許不進行翻轉器的任何橫向移動,但可能僅進行垂直移動,從頂部向下,反之亦然,以使翻轉器始終相對於筒體正確地居中,並能夠使其與筒體對齊,即使在管狀製成品的製造過程中,藉由相對於針織機之頭部排列在升高位置。
由於翻轉器,管狀製成品的內表面位於外側,因而,一旦管狀製成品再次被內外翻轉來使用時,管狀製成品的接縫以及特別是在它的末端之結合之端處形成的自由紗線之段保留在相同管狀製成品之內。
有利地,在製成品製造過程中,製成品像往常一樣被保持在下筒體之內,以使它處於其最終構形而不是在反轉側。管狀製成品僅在它完成之後、在它的末端縫合之前才內外翻轉。
較佳地,在將成對的線跡定位在該些筒體針之一半上後,翻轉器將管狀製成品重定位在筒體之內。
有利地,翻轉器旨在連結轉移設備,特別是跟與轉移設備結合的套筒。為此目的,翻轉器較佳地藉由框架與圓形針織機結合,它在框架上可移動地安裝在升高位置及降低位置之間,在升高位置,它在針織機的頭部上方,在降低位置,它移動靠近筒體,反過來也是。
翻轉器包括容納體或外管,管狀元件可滑動地安裝在其內。
較佳地,抽吸裝置(means)與容納體及/或管狀元件結合,以輔助從筒體中取出管狀製成品並將它內外翻轉的步驟,並在將最後行程的相反線跡相互耦接的必要步驟期間,將管狀製成品保持在容納體中。
在一個特別較佳的方案中,在管狀元件的下端處,從相反側伸出的至少兩魚叉被結合及被建構為使得它們可正常地保持在管狀元件內,且它們可在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的步驟期間從其中伸出。
有利地,管通常與筒體結合,以在管狀製成品之形成期間容納管狀製成品,該管可向上移動以推動相應針的針舌下方的最後行程的線跡。為了便於此操作,管可具有向外張開(flared)的端部。
轉移設備可在它相對於針織機的筒體側向移動的位置及它在針織機的筒體處且與其垂直對齊的位置之間移動。為了允許使用翻轉器並將轉移設備定位在針織機筒體處,頭部及紗線饋送站與圓形針織機相結合,以能夠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它們在筒體處,在第二位置,它們遠離筒體,從而為定位裝置騰出空間。
較佳地,具有紗線饋送站的頭部與支撐元件結合,支撐元件易於側向或向上旋轉,以沿著對應於45°及90°之間的角度的圓之弧向上或側向地移動頭部,較佳地於60°及90°之間。
較佳地,頭部及紗線饋送站是可側向移動且藉由機械惰輪裝置與轉移設備結合,機械惰輪裝置確保轉移設備相對於筒體的同步移動及正確居中(centring)。多虧此機械惰輪,實際上,頭部起初與筒體垂直對齊並相對於其居中,當它側向移動時,它將定位裝置與它拖動,使它接著與筒體垂直對齊並相對於其居中。較佳地,機械惰輪裝置樞轉至頭部支撐裝置(means)及支撐轉移設備的裝置(means)。
在較佳的方案中,轉移設備係結構化成從每根針收集最後行程的相應線跡,將線跡兩兩耦接,並將各成對之線跡定位在筒體針之一半上。具體地,轉移設備可包括提供有固定部及移動部的支撐元件,各者承載數量等於筒體針的一半的複數個轉移構件,其中移動部起初與固定部對齊並共面、且可相對於此位置旋轉180°以使它的轉移構件之每一者靠近或接觸固定部的相應轉移構件。轉移構件可排列在與針相同的方向上,或者與其垂直。
有利地,線跡可藉由輔助收集構件從筒體針收集,然後從其轉移到轉移構件,也可能藉由與筒體結合的管的張開端的向上移動,以便於這樣的轉移。
本發明還關於根據請求項7的方法,用於直接用筒體針之一部份來縫合管狀製成品的一末端,筒體針有助於形成相同製成品。該方法藉由與針織機結合(以便始終與針織機的主筒體軸向對齊)的翻轉器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並從筒體中取出管狀製成品;從一半的相鄰筒體針收集最後行程的相應線跡;將收集到的線跡排列在另一半相鄰筒體針的對應針上;將管狀製成品再次定位在筒體之內;用該一半的筒體針來處理至少一紗線,以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在將成對的線跡定位在一半的筒體針期間,該一半的針可保持在升高或卸載位置,或者在中間或保持位置,此取決於加工類型。
將製成品的內外翻轉可在收集最後行程至少一半的線跡後來進行。
該方法提供使用包括管狀元件的翻轉器,管狀元件具有排列在其下端的相反側上的至少兩魚叉,並提供將管狀元件插入管狀製成品之內,直到其下端從管狀製成品中伸出,藉由魚叉固持管狀製成品的自由端並向上移動管狀元件以將管狀製成品與它拖動及將它內外翻轉。
較佳地,魚叉可在它們插入管狀元件的縮回位置及它們從其中伸出的抽出位置之間移動,如此在將管狀元件插入管狀製成品期間,它們可保持在相同管狀元件內,隨後,它們可被抽出以使管狀製成品的自由端保持牢固地定位在管狀元件上。
在一個特別較佳的方案中,該方法藉由向上移動定位在筒體中的管來推動相應針的針舌下方的最後行程的每個線跡,其中該管可包括張開之端部以便於線跡被移動。
有利地,為了執行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縫合,筒體係往復移動之旋轉至少三、較佳地至少五、尤其是七個半旋轉,其中針被帶至升高位置,在其中它們攔截要處理的紗線並將由它們支撐的線跡帶到卸載位置,這允許它們從相應的針上卸載。這些半旋轉形成複數個局部行程(partial courses),這些局部行程用於將各成對線跡的線跡連結在一起,以將管狀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兩相反半部連結在一起。
為了實現製成品之末端的特別牢固的縫合,至少在第一半旋轉期間,紗線藉由配置的紗線指(yarn finger)被饋送至針,從而將紗線以一高度餵針,該高度低於針必須達到的高度以便能接住由其他紗線指饋送的紗線。這允許成對的線跡與相鄰的對牢固且更有效地結合。
有利地,至少一附加紗線藉由所配置的至少一相應的輔助紗線指被饋送至針,輔助紗線指係相對於該筒體的旋轉方向排列在紗線饋送站之前的位置,紗線饋送站包括底紗線的紗線指。特別地,由於半旋轉以往復移動發生,兩輔助紗線可藉由兩輔助紗線指來饋送,兩個輔助紗線指係相對於包括底紗線的紗線指的紗線饋送站而排列在相反側上,且每一者係根據筒體的旋轉方向而被啟動。有利地,兩紗線彼此固持,從而實現進一步改善且甚至更牢固的接縫。
較佳地,至少一輔助紗線指能是通常用於饋送所謂的色紗線的紗線指。
作為至少一附加紗線的替代或附加,可將另一紗線饋送至機針,特別是彈性紗線,其藉由屬於所謂的選擇彈性紗線的總成的所謂彈性紗線指來饋送。這種方案允許將第二編織增強紗線添加到主紗線中,從而使接縫非常堅固,特別適用於在使用過程中承受高應力的運動襪或工作襪。
較佳地,在至少第一半旋轉期間,至少二較佳地至少四另外的針被帶至升高位置,且與承載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的針的一半的第一針及/或最後針相鄰,除了承載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的針的一半。
為了確保更好的縫密性,管狀製成品的縫合可藉由交替進行其中形成緊密編織線跡的半旋轉及形成鬆編織線跡的半旋轉來進行。
為了能夠執行翻轉、收集、耦接線跡的步驟及其排列在筒體針之一半,本方法提供將頭部及饋送站從筒體移開;在筒體處排列轉移設備;將容納體的下端部跟與轉移設備結合的套筒連結,以定義出密封連接。為此目的,翻轉器可被帶至它在轉移設備處的降低位置,它的端部被插入套筒中。
有利地,本方法提供從每根針個別地收集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相應線跡;將該些線跡兩兩耦接並將各成對之線跡定位在筒體針的一半上。
為了執行這些操作,最後行程的線跡藉由具有複數個轉移構件的轉移設備來收集,每個轉移構件適於從相應的針收集相應的線跡且結構化成將相反的線跡移動靠近在一起,且將各成對的相反線跡定位在相鄰筒體針的一半的相應針上。
在這些圖式中,用於襪類或針織衣的圓形針織機通常地被稱為1。該針織機可以是適於製造襪子或緊身褲/襪的類型。圖式以示例的方式描繪單一筒類型的針織機,也稱為單筒(mono-cylinder)針織機,但是該針織機也可是雙筒類型的。
圓形針織機1包括基座2、頭部3、至少一個主筒體或下筒體4,其與基座結合且易於進行稱為進給(travel)的至少部分旋轉,其中複數個垂直排列的針5係可滑動地安裝且並排地排列以形成一圓,該圓包括具有相同數量的針的第一半圓SC1及第二半圓SC2,如圖13所示。該針織機還可包括上筒體(未示出),其與頭部結合且安裝在筒體4之上方並與之對齊,使得針5可在這樣的筒體的一個或另一個中滑動,使得它們可進行平針線跡(plain stitch)或反針(purl stitch)。根據製造步驟,每個筒體都可被啟動以連續或往復移動旋轉。
為簡單起見,以下描述將參照單筒針織機,因此是僅提供有一個筒體的針織機,但不藉此排除以下描述的內容也可應用於雙筒(double-cylinder)類型的針織機,因此還提供有一上筒體。
至少一個紗線饋送站6與頭部結合,以將至少一待處理的紗線7(也稱為底紗線)饋送至針,以用於製造由一系列的至少該紗線之複數個線跡所組成的管狀製成品8,其形成複數個連續的行程(course)。用語「行程(course)」是指在一次進給(travel)中完成的複數個線跡,即在筒體的全部或部分轉動中。通常,至少一被稱為主紗線的第二紗線及可能的其他類型的紗線(例如所謂的色紗線)被饋送至機針(machine needle)以產生圖案、圖畫或文字,還有彈性紗線或各種類型。
為了產生該些線跡,通常針可包括被稱為鉤5'的部分及針舌5",鉤5'用於接住及固持待處理的紗線,針舌5"用於在線跡形成期間閉合鉤。每根針都可選擇性地帶至: -降低位置,在該位置,鉤不會攔截紗線,但會卸下前一次進給中所做成的線跡, -升高A或卸載位置,在該位置,鉤攔截紗線並將之前進給中所做成的線跡帶到針舌下方,如圖14所示,以能在針被帶到降低位置時能夠卸載它,或者 -中間位置,定義為保持位置B,在該位置,鉤將在前一次進給中所做成的線跡固持在針舌上方,如圖14所示,並攔截紗線。
具體地,管狀製成品能是襪子,且從其邊緣部開始製作,接著製作(如果有的話)要穿在使用者腿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腿部,然後為腳部,並且結束於穿在使用者腳趾上的趾部。在製成品的製造結束時,形成製成品之最後行程8'的線跡8"(即構成製成品之終端的針織圓)係位於筒體針上。
管狀製成品在它成型過程中保留在機器的筒體4中,並藉由通常提供在本發明之類型目標之針織機上的抽吸裝置(suction means)而保持向下抽吸。這允許不對針織機進行任何修改,除了那些對於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極為所需的修改,特別對是縫合襪子的腳趾。
根據本發明,針織機包括翻轉器9,其被建構成直接在針織機的筒體4上方操作且總是與至少一筒體排列在軸線上。翻轉器被結構化成一旦管狀製成品已形成就翻轉它,從而將它內外翻轉。較佳地,翻轉器包括用於將其自身固定到圓形針織機的基座的框架10,且可從頂部向下移動,反之亦然,以靠近或遠離筒體移動。為此目的,翻轉器可藉由支撐裝置(supporting means)11約束至該支撐框架,支撐裝置11可相對於框架滑動,例如為滑塊。有利地,支撐裝置可被機動化(motorised),以能夠自動執行它們的下降及上升進給。
針織機還可與轉移設備12結合,該轉移設備12適於從筒體針5至少一半的連續針(即從至少一個第一半圓SC1)收集最後形行程8'的至少一第一半的相應線跡,並將收集的線跡定位在筒體針的另一半上(即在另一半圓SC2上),或反之亦然,使得這些針中的每一者支撐成對線跡而不是單個線跡,其中一線跡屬於最後行程的第一半而另一線跡屬於最後行程的第二半。
較佳地,轉移設備藉由支撐件13與基座結合,支撐件13具有可圍繞同一支撐件旋轉的臂13',以在如圖1及12所示的靜止位置及圖2至11所示的工作位置之間移動轉移設備,在靜止位置,它相對於針織機的至少一筒體側向移動,在工作位置,它在針織機的筒體處並與其對齊。
藉由轉移設備,起初排列在屬於第一半圓SC1並形成最後行程的第一半的針上的該些線跡,係與最初由此第二半圓的針支撐且構成最後行程的第二半的該些線跡一起地排列在屬於第二半圓SC2的該些針上,使得兩線跡8"係在屬於第二半圓的同一針上,如圖14、15、17及18所示,兩線跡曾起初在相對於直徑D之彼此相反的位置,而直徑將兩半圓分開。用語「相對於筒體的直徑在彼此相反的位置上的針」是指相對於該直徑為軸對稱的針。此操作通常被稱為「線跡之翻轉」,並允許最後行程的第一及第二半部彼此被帶靠近,即構成管狀製成品之一末端的兩編織半圓。
一旦從筒體針的第一半收集了線跡,這些針可被帶到降低位置,以免干擾後續的處理步驟。
較佳地,轉移設備被設計成從所有筒體針收集最後行程8'的相應線跡,將該些線跡兩兩耦接並將各成對之線跡定位在屬於第一或第二半圓的針上。
轉移設備本身是已知的。具體地,轉移設備12可包括支撐元件14,其較佳地具有環形形狀且承載複數個轉移構件15,數量上與機針相同,以收集存在於機針上的所有線跡。轉移構件可與針在相同方向上排列,每個如圖所示在相應的針上方,使得它們的每一個的自由端16可與相應的機針的上部接觸並收集存在其上的線跡。或者,轉移構件可垂直於針而排列且相對於筒體徑向地移動,以能夠從相應的針收集線跡。
在將最後行程的線跡轉移到相應轉移構件之前或之後,在將相反的線跡相互耦接並將成對的線跡排列在筒體針的一半之上之前,翻轉器10翻轉管狀製成品以便將它內外翻轉。隨後,翻轉器將管狀製成品重定位在下筒體之內以縫合末端。
較佳地,在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之前,翻轉器從升高或空閒位置移動到降低或活動位置,且在升高或空閒位置,它遠離定位裝置,在降低或活動位置,其下部在定位裝置處,如圖3-11所示。
轉移設備可包括與其上部結合的套筒12',以確保於排列在降低位置時與翻轉器的正確耦接。
在已經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並重定位在筒體內之後,翻轉器有利地從降低位置返回到升高位置。
因此,轉移設備被建構為收集最後行程的線跡並將它們定位在機針的相鄰針的一半上,而翻轉器被結構成從針織機的筒體中取出管狀製成品並將相同的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同時保持在筒體上方,然後將它重定位在筒體中。
在較佳的方案中,轉移設備的支撐元件14包括固定部14'及移動部14",各承載相同數量的轉移構件。固定部及移動部藉由接頭17彼此結合,接頭17允許移動部在初始位置及相對於該初始位置旋轉180°的位置之間移動,在初始位置它與固定部對齊及共面,例如顯示在圖1-7中,使得移動部的每個轉移構件15接近或接觸固定部的相應轉移構件,如圖8及9所示。轉移設備還包括裝置(means),用於將線跡從筒體針移動到轉移構件、可能地從移動部的轉移構件到固定部的轉移構件且從固定部的轉移構件到筒體針。用於移動線跡的裝置可包括容納在轉移設備中的鉤及/或推動元件(未示出)。
較佳地,在將最後行程的線跡轉移到定位設備的轉移構件上之前,管狀製成品被翻轉器內外翻轉。
翻轉器10包括容納體18或固定管,管狀元件19可滑動地安裝在其內。嘴20可與容納體結合,且抽吸裝置(未示出)可與其結合。未示出的抽吸裝置也可與管狀元件結合。
有利地,當翻轉器排列在降低位置時,容納體的下部插入套筒12'中。這允許容納體相對於定位設備居中並定義出密封連接,以確保正確的抽吸。在第一轉動步驟中,藉由管21的向上移動將最後行程的線跡向上推動,管21被定義為筒管,通常排列在針織機的筒體4內以在管狀製成品形成期間容納管狀製成品。如此,最後行程的每個線跡都在相應針的針舌5"下方被推動。為了便於此操作,管21可在其上端處包括張開部21'。
隨後,藉由排列在轉移設備處的翻轉器,管狀元件向下移動,使得其一部分在管狀製成品之內。
在特別較佳的解決方案中,管狀元件在其一個下端附近可提供有至少一對魚叉19',魚叉19'能以可抽出的方式與管狀元件結合,使得它們可在空閒位置及活動位置之間移動,在空閒位置它們於管狀元件之內,在活動位置它們從管狀元件中伸出,如圖3所示。這些魚叉可用作與管狀元件結合的抽吸裝置的替代或附加,以在將製成品內外翻轉時將製成品固持在管狀元件上。事實上,已觀察到,特別是在長製成品的情況,抽吸可能不足以使它在它的上升步驟中與管狀元件保持正確結合。因此,管狀元件被建構及移動以插入管狀製成品內,使得它的下端從管狀製成品中伸出。魚叉一旦被帶到活動位置,就防止管狀製成品的下端(如果管狀製成品是短襪,通常是邊緣)從管狀元件滑出。
為了限制翻轉器的高度,管狀元件可為伸縮的。
一旦內外翻轉,管狀製成品就在容納體18或固定管中,且可藉由與嘴20結合的抽吸裝置保持在正確的位置。
有利地,具有與針織機結合的翻轉器以排列在筒體上方並與其軸向對齊的事實允許執行所有必要操作,以使管狀製成品達到適合直接地在針織機筒體上縫合它的末端之一的狀態。此外,與先前技術的一些方案不同,用於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的裝置(means)的存在允許以它的正常架構來製造它並將它保持在針織機的筒體中,且能夠在它的製造結束時將它內外翻轉,具有不必將它相對於筒體側向移動的附加優點。此外,由於翻轉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當大的範圍,特別有利的是,它總是排列在筒體上方,從而避免側向移動它。甚至更有利的是,為了能夠始終將它保持在筒體上方,翻轉器可提供有用於它的垂直移動的裝置(means),以便在管狀製成品的製造期間將它保持在針織機之頭部上方,且在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及轉移線跡8'的步驟期間,將它移近筒體。
為了允許藉由翻轉器翻轉管狀製成品所需的操作並能夠將定位裝置排列在針織機的筒體處,針織機的頭部3及饋送站6與同一針織機1結合以能夠在活動位置及空閒位置之間移動,在活動位置它們在筒體附近並有助於形成管狀製成品,如圖1及12所示,在空閒位置它們從筒體移開,以完全釋放它上方的空間,如圖2及圖3所示。
為此目的,頭部3及饋送站6被較佳為機動化類型的移動裝置(movement means)承載,該移動裝置包括固定元件22及易於相對於固定元件移動的支撐元件23。具體地,支撐元件可相對於活動位置向上或側向旋轉一角度,該角度適合於釋放筒體上方的空間,足以接收轉移設備並允許翻轉器移動到降低位置,而不會有它們干擾頭部及紗線的饋送站。較佳地,該角度至少為45°,但更較佳地為大約90°,以使筒體上方的空間完全釋放。
一旦在筒體針之一半上的成對線跡的轉移、管狀製成品的內外翻轉以及隨後在筒體中的定位已經完成,轉移設備返回到靜止位置,翻轉器被帶到升高位置而移動裝置將頭部及紗線饋送站從空閒位置返回到活動位置,使得它們可有助於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
在一個特別較佳的方案中,具有紗線饋送站的頭部係相對於活動位置側向旋轉至少45°的角度,較佳為大約90°。為了確保轉移設備相對於筒體的正確居中及各種移動的同步,轉移設備可藉由機械惰輪裝置(means)24連接到頭部,使得頭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將它從筒體移開)對應於轉移設備的移動,使得它於針織機的筒體處,且反之亦然,頭部在與第一個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動(以將頭部帶到筒體處)對應於轉移設備的移動,使得將它從筒體移開。較佳地,機械惰輪裝置24在一側樞轉至承載轉移設備的臂13',且在另一側樞轉至頭部及紗線饋送站的支撐元件23。
在將管狀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定位在筒體針之一半上之後,在將管狀製成品重定位在筒體4中且在將頭部及紗線饋送站返回到它們的活動位置之後,至少一個紗線7被再次饋送至這些針,從而藉由饋送至該些針的此紗線將它們直接彼此編織而連結線跡。為了進行此操作,筒體往復移動旋轉,以進行至少三,較佳至少五,特別是七個相反方向的半旋轉,且針被帶到不同的位置以製作需要將最後行程8'的兩半部的該些線跡8"相互編織的線跡。這允許直接在針織機中並藉由用於製造製成品的相同筒體針來連結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兩個半行程,且特別是襪子的末端。
在較佳的方案中,在將線跡轉移到筒體針之一半上的步驟中,該些針保持在升高位置A。這允許減少執行接縫的時間並改善相同的接縫,特別是在用單一紗線進行時。
較佳地,在至少三半旋轉期間,將至少一紗線7饋送至被帶到升高位置A的針。
該些紗線饋送站係各提供有一或多個紗線指,以使紗線到達升高位置A時它可被針攔截的位置。
有利地,至少一紗線7藉由被稱為底紗線25的紗線指的紗線指被饋送至針織機,因為它在例如相對於紗線指的降低位置饋送紗線,該紗線指通常饋送所謂的主紗線或所謂的色紗線。如此,為了攔截紗線7,針被帶到相對於平面P之第一高度h,低於它必須達到的高度h'及h",以分別攔截主紗線及色紗線。
較佳地,至少對於第一半旋轉,至少一附加紗線7'藉由至少一輔助紗線指25'被饋送至針,輔助紗線指25'是通常用於饋送色紗線的紗線指,被排列在參考筒體的旋轉方向R之紗線饋送站之前的位置,饋送站包括底紗線25的紗線指。由於筒體以往復移動方式旋轉,它也容易在與旋轉方向R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R'上旋轉,如圖17中的箭頭所示。因此,相對於筒體的旋轉方向R',輔助紗線指(未示出)可排列在包括底紗線25的紗線指的饋送站之前的位置。
作為至少一附加紗線的替代或附加,可將另一紗線饋送至機針。具體而言,此紗線可以是藉由屬於彈性選擇總成的所謂彈性紗線指所饋送的彈性紗線(未示出),通常存在於用於針織衣或襪類的圓形針織機中。如此,在主紗線中增加了另外的針織增強紗線,從而使接縫更加堅固,因此特別適用於在它們使用過程中承受高應力的運動或工作襪。
有利地,在筒體的至少一半旋轉期間,至少二、較佳地至少四個針與筒體針之一半相鄰並在其之前,這些針承載管狀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及/或至少二、較佳至少四個針與筒體針的一半相鄰並在其之後,這些針承載管狀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被帶到升高位置。這允許在接縫的末端形成兩個小的線跡段,其在管狀製成品的縫合末端受到不同方向的應力時,防止紗線滑出。
較佳地,接縫藉由至少三、較佳地至少五個相反方向的半旋轉、特別是七個半旋轉來製作,這取決於製成品的類型及製造它的紗線的類型。
有利地,形成緊編織線跡的半旋轉與形成鬆編織線跡的半旋轉相交替。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因此提供了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特別是襪子的腳趾,而不需要與針織機結合的任何聯接或縫紉裝置的幫助。這種縫合可藉由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在筒體針之一半上定位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來實現,各成對線跡包括起初由屬於筒體針一半的針所承載的線跡以及起初由與筒體針的另一半相反的針所承載的線跡,參考筒體的直徑D,並藉由承載有這種成對線跡的筒體針來處理至少一紗線來連結這些線跡。因此且有利地,製成品的末端(特別是如果它是襪子的腳趾)係藉由筒體針的一部分來縫合或連結,這有助於形成製成品的剩餘部分,將製成品內外翻轉,以藉由保持它定位如往常般在它形成期間將它吸入針織機的下筒體4中,實現在傳統方式作成的製成品後且保留在其中的接縫。
較佳地,第一半圓SC1的針的線跡定位在第二半圓SC2的針上,但這不排除原本由相反的筒體針支撐的成對線跡相互組合,然後在每一者排列在相鄰筒體針的一半的針上之前旋轉期望角度。
為了實現物品之末端的連結,筒體被旋轉以進行至少三、較佳至少五次,較佳往復移動以在相反方向上進行至少三次半旋轉,有利地從五至七次半旋轉,其中,在紗線饋送站處,針被帶到升高位置以用各成對紗線來編織至少一紗線,各成對線跡由筒體針的一半的每根針承載。
在連結它的末端的線跡的步驟結束時,製成品從針織機上卸下,其一端已經縫合。因此,此方法允許以傳統方式製作製成品,從其一端開始(即在襪子的情況的邊緣,旨在保持開放),並以相反端結束,在製成品的製造結束時,其直接由機針縫合。
為了在翻轉、收集及定位步驟中使轉移設備排列在筒體上方及翻轉器移動靠近轉移設備,頭部及紗線饋送站移動到空閒位置,或者藉由翻轉或者橫向移位。
在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並從筒體中取出之後,最後行程的線跡的一半被移動部的轉移構件收集,且另一半可能地被固定部的轉移構件收集。在這種情況下,藉由將移動部翻轉至固定部上且推動或拉動存在於移動部上的線跡從而它們通過固定部,使線跡彼此耦接。在替代方案中,可在從筒體針收集線跡之後,實現管狀製成品的內外翻轉。
最後,在將移動部移開之後,藉由合適的裝置,將如此耦接的線跡在筒體針的途中從固定部移開。在僅收集一半的線跡的情況下,在收集結束時,移動部直接在筒體的第二半的針上翻轉,且由它支撐的線跡被承載至這些針上。隨後,將管狀製成品定位在筒體內。
此時,頭部及紗線饋送站返回到活動位置以有助於縫合製成品的末端,藉由利用其上排列有線跡的筒體針的一半來處理紗線。
因此,本發明基於這樣的概念: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收集管狀製成品的最後行程的線跡的至少一半,其排列在相鄰的筒體針上,移動所收集到的線跡使得原來排列在相反的針筒針上的成對線跡在筒體針的一半上,藉由處理至少饋送至該些針的另一半的該些針的紗線將線跡連結,從而使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直接由相同針來縫合,此有助於形成製成品。因此,為了滿足偶然及特定的需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或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及修改,從而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如隨後的請求項所定義。
1:圓形針織機 2:基座 3:頭部 4:筒體 5:針 6:紗線饋送站 7:紗線 8:管狀製成品 9:翻轉器 10:框架 11:支撐裝置 12:轉移設備 13:支撐件 14:支撐元件 15:轉移構件 16:自由端 17:接頭 18:容納體 19:管狀元件 20:嘴 21:管 22:固定元件 23:支撐元件 24:機械惰輪裝置 25:底紗線 8':最後行程 12':套筒 13':臂 14':固定部 14":移動部 19':魚叉 21':張開部 25':輔助紗線指 5':鉤 5":針舌 7':附加紗線 8":線跡 A:升高位置 B:保持位置 D:直徑 h:第一高度 h':高度 h":高度 P:平面 R:旋轉方向 R':第二旋轉方向 SC1:第一半圓 SC2:第二半圓
然而,本發明將在以下描述中參考所附的指示性及非限制性圖式來為更佳地例示,其中: [圖1]顯示在管狀製成品製造結束時,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根據本發明的提供有翻轉器及轉移設備的圓形襪類或針織衣之針織機的前視圖; [圖1b]顯示圖1的細節,針織機處於不同的使用狀態; [圖2]顯示了圖1的針織機處於第二使用狀態; [圖3]顯示圖2的針織機,其具有部分切除部分,其中翻轉器處於工作位置; [圖4、5及6]顯示圖3的方塊中的針織機之部分的放大圖,其中翻轉器及轉移設備處於將管狀製成品內外翻轉及收集相同製成品之一末端的線跡的不同步驟; [圖7、8及9]顯示將先前收集的線跡耦接在一起所必需的三個後續步驟; [圖10及11]顯示將成對的線跡轉移到筒體針之一半上所需的步驟; [圖12]顯示類似於圖1的針織機的視圖,但管狀製成品的最後線跡排列在筒體針的一半上; [圖13]顯示帶有針的筒體的示意圖; [圖14]顯示在兩個不同位置的兩機針; [圖15]顯示一些機針,每個承載成對線跡; [圖16]顯示了機針處於升高位置時可基於的不同高度,在該位置它們至少攔截一紗線; [圖17]顯示在用於縫合製成品之末端的處理步驟之期間的針織機的兩針;及 [圖18]顯示在縫合製成品之末端的第一步驟期間之在三個不同條件下的機針。
1:圓形針織機
2:基座
3:頭部
4:筒體
5:針
6:紗線饋送站
7:紗線
8:管狀製成品
8':最後行程
9:翻轉器
10:框架
11:支撐裝置
12:轉移設備
12':套筒
13:支撐件
13':臂
14:支撐元件
15:轉移構件
18:容納體
19:管狀元件
20:嘴
22:固定元件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製造管狀製成品(8)的圓形針織機(1),該管狀製成品包括複數個連續的行程(course),各又包括複數個線跡(stitch),其中該圓形針織機包括頭部(3)、至少一筒體(4)以及一或多個饋送站(6),該至少一筒體容納複數個垂直排列的針(5),該些針並排地排列以形成第一及第二半圓(SC1,SC2),該一或多個饋送站(6)將至少一紗線(7)饋送至該些針,其中,該些針易於操作性之向上及向下移動以形成該至少一紗線(7)的複數個線跡,該管狀製成品(8)在其製造期間被保持在該至少一筒體(4)之內,該圓形針織機的特徵在於包括翻轉器(9),該翻轉器係與該針織機結合俾以始終與該至少一筒體(4)軸向對齊,且該翻轉器被建構成從該筒體(4)中取出該管狀製成品且同時將它內外翻轉,且將它帶到並保持在該筒體之上方,且特徵在於包括轉移設備(12),用於從該些筒體針之至少一第一半收集該管狀製成品的該最後行程(8')的至少一半的該些相應的線跡(8"),而且,有該管狀製成品被內外翻轉,在該些筒體針的一半的該些針的每一者上排列兩線跡,該兩線跡必須藉由處理至少一紗線(7)穿過該些筒體針的至少該一半來連結,該翻轉器(9)能夠被建構成在該管狀製成品的該最後行程(8')的該些成對線跡(8")被定位在該些筒體針的一半上之後,將該管狀製成品重定位在該筒體(4)內。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圓形針織機(1),其中,該翻轉器(9)包括容納體(18)及滑動安裝在該容納體中的管狀元件(19),其中,該容納體的下端部(18')旨在連結到與該轉移設備(12)結合的套筒(12'),其中,該容納體及可能地該管狀元件具有與其結合的抽吸裝置(suction means),且其中,該翻轉器可在升高位置及降低位置之間移動,在該升高位置,它位於該頭部(3)之上方,在該降低位置,它位於該轉移設備處,反之亦然。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圓形針織機(1),其中,該管狀元件在其下端處包括從相反側伸出的至少兩魚叉(19'),該些魚叉能夠以可抽出方式與該管狀元件結合。
  4.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形針織機(1),其中,該筒體(4)具有與其結合的管(21),用於在該管狀製成品的形成期間容納該管狀製成品,且其中,該管可向上移動以推動該相應針(5)的該針舌(5")之下的該最後行程(8')的每個線跡(8"),該管能夠在其上端處包括張開部(21')。
  5.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形針織機(1),其中,該轉移設備可在靜止位置及工作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靜止位置,它係相對於該至少一針織機筒體側向地移動,在該工作位置,它係位在該針織機筒體處且與其垂直對齊,且其中,該頭部(3)及該至少一紗線饋送站(6)藉由移動裝置(21)與該圓形針織機結合,以在活動位置及閒置位置之間移動, -在該活動位置,它們在該筒體處,以有助於形成該管狀製成品(8)並有助於縫合該管狀製成品的末端,以及 -在該空閒位置,它們遠離該至少一筒體,以允許該定位裝置(9)被帶入該工作位置,該頭部及至少一紗線饋送站能藉由機械惰輪裝置(24)與該轉移設備結合,以用於同步移動。
  6.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形針織機(1),其中,該轉移設備(12)包括與該些筒體針(5)的數目相等的數目的轉移構件(15),以從每個針收集該最後行程的該些線跡,將該些線跡兩兩耦接並將各成對線跡定位在該些筒體針之一半上,且其中,該轉移設備(12)包括支撐元件(14),該支撐元件(14)具有至少一固定部(14")及移動部(14"),該固定部(14")承載複數個轉移構件(15),其數量等於該些筒體針的一半,該移動部承載與該固定部相同數量的轉移構件,其中,該移動部可在初始位置及相對於該初始位置旋轉180°的位置之間移動,在該初始位置,它係與該固定部對齊及共面,在相對於該初始位置旋轉180°的該位置,它的每個轉移構件(15)係靠近或接觸該固定部的任一相應轉移構件,且其中該些轉移構件排列在與該些針相同的方向上,每個在相應的針之上方,使得它們的自由端(16)可接觸相應機針的該上部份並收集其上的該線跡,或其中,該轉移構件係垂直於該些針排列且相對於該筒體徑向地移動,以從相應的針收集該線跡。
  7. 一種用於縫合管狀製成品(8)的末端的方法,該管狀製成品包括複數個連續的行程,各又包括複數個線跡,藉由圓形針織機(1)製造,該圓形針織機(1)包括至少一筒體(4)、頭部(3)以及一或多個饋送站(6),該至少一筒體容納複數個垂直排列的針(5),該些針並排地排列以形成第一半圓(SC1)及第二半圓(SC2),該一或多個饋送站(6)將至少一紗線(7)饋送至該些針,其中,該些針易於操作性之向上及向下移動以形成該至少一紗線(7)的複數個線跡,該管狀製成品在其製造期間被保持在該至少一筒體(4)之內,其中,在製造該管狀製成品直到最後行程(8')所需的步驟之後,該方法包括步驟: a)藉由與該針織機結合的翻轉器(9),以始終與該至少一筒體(4)軸向對齊,從該筒體中取出該管狀製成品並將它內外翻轉,使它的外部份在內側,反之亦然; b)藉由轉移設備(12),從該些筒體針(5)的至少一半的每個針上收集該最後行程(8')的該相應線跡(8"); c)將在b點收集的該最後行程的一半的該些線跡排列在該些筒體針的第二半的對應針上,使得該些針的該第二半的該些針承載該最後行程的成對線跡,其首先排列在相對於該筒體的直徑(D)的相反的筒體針上; d)將該管狀製成品定位在該筒體之內; e)將該至少一紗線(7)饋送至該些筒體針; f)藉由用該些筒體針的該第二半的該些針處理該至少一紗線,將該些成對線跡連結在一起以縫合該管狀製成品(8)的該末端, 其中,該些步驟a及b可倒置,且其中該步驟f包含藉由有助於形成該管狀製成品的該些相同筒體針的一部分來處理該至少一紗線(7),藉以來將些線跡編織、縫合或聯接在一起,無需使用任何特定的針或者在該圓形針織機之外的任何聯接或縫合裝置,或以其他方式與其結合。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翻轉器包括管狀元件(19),在其下端處提供有從相反側伸出的至少兩魚叉(19'),該些魚叉能夠以可抽出方式與該管狀元件結合,其中該步驟a提供用於 -將該管狀元件插入至該管狀製成品之內,使得其該下端伸出該管狀製成品, -抽出該些魚叉以固持該管狀製成品的該自由端,以及 -向上移動該管狀元件,使得該管狀製成品與其被拖動並被內外翻轉。
  9.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筒體(4)具有與其結合的管(21),用於在該管狀製成品的形成期間容納該管狀製成品,且其中,在該步驟a之前,該管向上移動以推動該相應的針(5)的該針舌(5")之下的該最後行程(8')的每個線跡(8"),其中該管可在其上端處包括張開部(21')。
  10.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f中,該旋轉筒體係沿至少三、較佳至少五、特別是七個半旋轉而呈往復移動之旋轉,且其中,在該些半旋轉中,該些針被帶入到升高位置(A),在該升高位置,它們攔截該紗線(7),且在該升高位置,它們將它們所支撐的該些成對的線跡帶到合適的位置以從該相應的針卸下。
  11.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紗線藉由該底紗線(25)的紗線指被饋送至該些針,該紗線指係適於將該紗線以第一高度(h)饋送至該些針,該第一高度低於該些針必須達到的高度(h'、h")以接收由該些其他紗線指饋送的該紗線,且其中,至少一附加紗線(7')可藉由至少一輔助紗線指(25')被饋送至該些針,該輔助紗線指係相對於該筒體的該旋轉方向(R'R")排列在該紗線饋送站之前的位置,該紗線饋送站包括該底紗(25)的該紗線指。
  12.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另外的紗線被饋送至該些針,該紗線是彈性紗線且能夠藉由該彈性紗線的紗線指來饋送至該些針。
  13.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至少該第一半旋轉期間,鄰近於承載該最後行程的該些成對線跡的該些針的該第二半的第一針的至少二但較佳至少四附加針、及/或鄰近於承載該行程的該些成對線跡的該些針的該第二半的該最後針的至少二但較佳至少四附加針係被帶到它們攔截該紗線(7)的該升高位置(A)。
  14.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緊編織的線跡的一或多個半旋轉係與形成鬆編織的線跡的一或多個半旋轉相交替。
  15.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a之前提供有 -將該頭部(3)及該一或多個饋送站(6)移動離開該筒體,以在該筒體之上方騰出空間,該空間適以容置該轉移設備 -將該翻轉器的下端部(18')與套筒(12')結合,該套筒與該轉移設備結合,較佳藉由將該翻轉器帶至降低位置,在該降低位置,它係在該轉移設備處,以及 其中步驟b提供從該製成品的該最後行程(8')的該相應線跡的每個筒體針(5)的個別收集,且其中步驟c提供該些線跡兩兩地耦接及各成對線跡定位於該些筒體針的一半上。
  16. 根據請求項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最後行程的該些線跡藉由轉移設備(12)來收集,該轉移設備包括具有複數個轉移構件(15)的支撐元件(14),該轉移設備可在靜止位置及工作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靜止位置,它係相對於該至少一針織機筒體側向地移動,在該工作位置,它係在該針織機筒體處,其中,該支撐元件包括固定部(14')及移動部(14"),該固定部承載複數個該轉移構件,每一者對應於屬於該第一半圓(SC1)的該些筒體針的一半的相應針,該移動部(14")承載複數個該轉移構件,每一者對應於屬於該第二半圓(SC2)的該些筒體針的一半的相應針,且其中,該移動部易於旋轉以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旋轉180°的位置,在該初始位置,每個轉移構件係在屬於該第二半圓(SC2)的該些筒體針的一半的相應針處,在旋轉180°的該位置,每個轉移構件係靠近或在該固定部的相應轉移構件處,且其中,步驟c包括步驟:c')將該移動部的每個轉移構件上存在的該些線跡移動到該固定部的該對應轉移構件,c")將該移動部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及c"')將該些成對線跡從該固定部的該些轉移構件移動到該些筒體針的該第二半。
TW111124489A 2022-02-09 2022-06-30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TW2023328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22000002327A IT202200002327A1 (it) 2022-02-09 2022-02-09 Macchina circolare per calzetteria e maglieria perfezionata e procedimento per chiudere un’estremità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direttamente su una macchina circolare
IT102022000002327 2022-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817A true TW202332817A (zh) 2023-08-16

Family

ID=8138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4489A TW202332817A (zh) 2022-02-09 2022-06-30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IT (1) IT202200002327A1 (zh)
TW (1) TW202332817A (zh)
WO (1) WO20231526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91787B1 (it) * 1997-02-26 1999-01-21 Golden Lady Spa Metodo e macchina mononocilindro da calze e simili, per la chiusura automatica della estremita' finale di un tessuto tubolare a maglia
ITFI20060080A1 (it) 2006-03-28 2007-09-29 Conti P Dispositivo per chiudere la punta di un calzino
US7882711B2 (en) 2009-06-19 2011-02-08 Massimo Bianchi Device for closing the toe at the end of tubular hosiery articles
IT201900024108A1 (it) 2019-12-16 2021-06-16 Sgm Automazioni S R L Procedimento per chiudere un’estremità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direttamente su macchine circolari per calzetteria e maglieria e relativa macchina circol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2200002327A1 (it) 2023-08-09
WO2023152605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1383B1 (ko) 관형상 편성 물품을 편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계
RU2114226C1 (ru)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вух кромок вязаного на кругловязальной машине трубчатого изделия,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тачивания мыска нос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5606876A (en) Device for handling knitted products manufactured on circular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RU2085637C1 (ru)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краев вязаного трубчатого издел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TWI701366B (zh) 用於從環狀編織機器提取管狀編織物件的裝置及方法以及用於藉助於環狀編織機器生產管狀編織物件的方法
TWI668344B (zh) 用於在由針筒組成之圓形針織機上製造管狀針織物件之方法及用於生產由閉合縫頭組成之管狀針織物件之系統
US20230056303A1 (en) Process to close an end of a tubular manufactured article directly on hosiery and knitwear circular machines and respective circular machine
CN101501259B (zh) 用于编织管状编织制品及用于缝合所述制品的接合点的系统及方法
CZ20011295A3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pro ąití ąpičky ponoľky
RU212153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осков и подобных им изделий, имеющих закрытый мысок, на одноцилиндровой кругловязальной машине
CN110359184B (zh) 用于管状织物的翻转装置和翻转方法
EA029626B1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закрытия осевого конца трубчатого изделия и выворачивания его наизнанку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US63819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items, particularly hosiery items, closed at an axial end
JP2791938B2 (ja) ニットした管状物品の完成後、該物品の二端を結合する方法
EP1127972A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items, particularly hosiery items, closed at an axial end, by means of circula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TW202332817A (zh) 用於襪類及針織衣的改進式圓形針織機以及直接在圓形針織機上縫合管狀製成品的末端的方法
US6209363B1 (en) Process for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a tubular knit article
JP2005500088A (ja) 管状編物を製造する、特につま先を閉じる方法及び装置
EA044148B1 (ru) Способ закрытия конца трубчатого изделия, изготовленного 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о на чулочно-носочных и трикотажных кругловязальных машинах,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кругловяз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CN113818146A (zh) 一种减少干涉的对目式袜子缝制装置以及方法
JP2003049349A (ja) 靴下編成方法、ダブルシリンダー型靴下編機及び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