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2698A - 癌症之組合療法 - Google Patents

癌症之組合療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2698A
TW202332698A TW111144200A TW111144200A TW202332698A TW 202332698 A TW202332698 A TW 202332698A TW 111144200 A TW111144200 A TW 111144200A TW 111144200 A TW111144200 A TW 111144200A TW 202332698 A TW202332698 A TW 2023326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agent
specific binding
binding molecule
cancer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4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亨利 查爾斯 威爾森 海斯
克里斯多夫 貝瑞 沃德
費歐娜 凱若琳 登普賽
史考特 詹姆斯 克萊頓
詹姆斯 亞歷山大 英漢姆
查琳 法比安
Original Assignee
英商梅德安納克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211668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02116680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22088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02208893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商梅德安納克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商梅德安納克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6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3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cytos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69Boron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5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 A61K31/706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7064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condensed or non-condensed pyrimidines
    • A61K31/706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condensed or non-condensed pyrimidines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pyrimidine ring, e.g. cytidine, cytidylic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243Platinum;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5Di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7Tetra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CD28 or CD15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61K2039/507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之組合以用於治療癌症的用途。第二活性劑包括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檢查點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紫杉烷、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及核苷類似物。針對治療的較佳癌症為胰臟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骨髓瘤及套細胞淋巴瘤。本發明亦提供相關套組、產品及用途。

Description

癌症之組合療法
本發明係關於針對磷脂結合蛋白-A1 (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某些其他治療劑之組合對癌症的療法。
癌症為一類以異常細胞生長為特徵的疾病。在特徵上,與癌症相關的異常細胞生長導致腫瘤的形成(由於異常細胞生長所形成的細胞實體腫塊),不過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尤其在血液之癌症中)。2010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的人(約8百萬)比任何其他單一原因多(Lozano等人, Lancet 380: 2095-2128, 2012)。此外,隨著全世界人口老齡化,預期癌症發病率將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用於癌症之新穎及改良療法。
此外,許多癌症死亡為癌症對化學療法藥物具有抗性的結果。Housman等人評述了致使癌症變得具抗藥性的方法( Cancers6: 1769-1792, 2014)。如其中所詳述,癌症可藉由多種不同機制具有抗藥性,機制包括藥物的不活化或代謝作用(或預防藥物的代謝活化作用)、藥物目標的突變或改變及藥物經由ABC轉運蛋白流出。此類機制可導致癌症具有多重抗藥性(MDR)。對基於藥物之療法的抗性發展為當今腫瘤學中的重大挑戰。因此,對傳統化學治療劑具有抗性或已變得具有抗性的癌症需要新治療選項。
本發明提供癌症之新治療選項,尤其是其中針對磷脂結合蛋白-A1 (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諸如抗體)與某些特定搭配藥物組合使用的新療法。如下文實例中所示,本文提供之組合特別有效地治療癌症或某些類型的癌症。
全長人類ANXA1具有SEQ ID NO: 17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ANXA1為磷脂結合蛋白家族之成員。此家族中之大部分蛋白質(包括ANXA1)的特徵為存在包含四個同源重複域的「核心」區域,該等同源重複域各自包含至少一個Ca 2 +結合位點。該家族之各成員係藉由獨特的N端區域來區分。ANXA1為單體兩親媒性蛋白,其主要定位於表現其之細胞的細胞質中。然而,亦可輸出ANXA1,引起細胞表面定位(D'Acquisto等人, Br. J. Pharmacol. 155: 152-169, 2008)。
已知ANXA1在免疫系統的調控中起作用,其參與先天免疫系統與後天免疫系統之各種細胞類型的恆穩。舉例而言,已顯示ANXA1對先天免疫系統細胞(諸如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發揮恆穩控制作用,且亦藉由調節T細胞受體(TCR)信號傳導強度而在T細胞中起作用(D'Acquisto等人, Blood 109: 1095-1102, 2007)。使用針對ANXA1之中和抗體抑制其在後天免疫系統中的作用已顯示可有效地治療T細胞介導之各種疾病,包括自體免疫疾病,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多發性硬化症(WO 2010/064012;WO 2011/154705)。
針對ANXA1之抗體亦已顯示適用於治療某些精神病狀,尤其焦慮、強迫症(OCD)及相關疾病(WO 2013/088111),儘管此發生的機制未知。
識別人類ANXA1的多種單株抗體揭示於WO 2018/146230中。如WO 2020/030827中所詳述,發現此等抗體在包含位置197-206、220-224及227-237之胺基酸的不連續抗原決定基處(亦即,包含SEQ ID NO: 17之位置197-206、220-224及227-237之胺基酸的抗原決定基)結合人類ANXA1。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抗體具有特別有利的特性,有利之處在於其能夠以極高親和力結合至人類ANXA1。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的抗體隨後顯示具有強抗癌活性(WO 2020/030827)。如WO 2020/030827所展現,抗體展現針對多種癌細胞株的抗增殖效應,且亦在鼠類三陰性乳癌模型中展現治療功效。
本發明人現已發現,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抗ANXA1抗體與某些其他特定治療劑的組合療法提供意外地增強之抗癌作用。
因此,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 (i)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互補決定區(CDR) VLCDR1、VLCDR2、VLCDR3、VHCDR1、VHCDR2及VHCDR3,該等CDR中之每一者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 VLCDR1具有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或在位置9及/或11處包含保守胺基酸取代的其經修飾形式;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且 (ii)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換而言之,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其中在該治療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與如本文所定義的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亦即,該特異性結合分子與該第二活性劑在該治療中組合使用。
在第二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換而言之,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的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其中在該治療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如本文所定義之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亦即,該特異性結合分子與該第二活性劑在該治療中組合使用。
在第三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為核苷類似物。換而言之,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的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其中在該治療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與如本文所定義之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亦即,該特異性結合分子與該第二活性劑在該治療中組合使用。
相關地,在第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在第五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乳癌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在第六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胰臟癌的方法,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核苷類似物投與該個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
相關地,在第七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癌症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投與個體,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在第八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乳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乳癌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投與個體,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在第九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胰臟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胰臟癌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核苷類似物投與該個體。
在第十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活性劑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賦形劑, 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該第二活性劑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
在第十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該第二活性劑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
在第十二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的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在第十三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的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在第十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的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核苷類似物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
如下文中所述,本發明之上述態樣中亦可使用第三活性劑。
本發明提供有效治療癌症的新穎組合。該等組合可用於增加各組分分別相對於其用途的功效。在一個實例中,該等組分之一可增強原本次有效之藥物的作用。此可特別適用於治療抗藥性癌症,例如提供新穎療法或使癌症已變得具有抗性之藥物的功效增強。另外,根據使用組合所達成的增強效應,本發明允許降低組分(例如第二或第三活性劑)的使用量。在較佳態樣中,該組合顯示協同作用,亦即,顯示優於相加作用的協同作用。特定而言,在此類情況下,可減少一種或兩種組分(例如第二或第三活性劑)的使用量且增強組分(例如第二或第三活性劑)在組合中使用時的作用。特異性結合分子可允許組合中的組分增強第二(或第三)活性劑的活性,或反之亦然。
如上文所提及,本發明(部分地)提供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或某些特定癌症)。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為一種特異性結合至特定分子搭配物(在此情況下為人類ANXA1)的分子。特異性結合至人類ANXA1的分子為結合至人類ANXA1之親和力大於其藉以結合至其他分子或至少大部分其他分子之親和力的分子。因此,舉例而言,若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人類細胞溶解物接觸,則特異性結合分子將主要結合至ANXA1。特定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結合至存在於該人類ANXA1上的序列或組態。當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抗體時,該序列或組態為特異性結合分子所結合的抗原決定基。根據本發明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所結合的ANXA1抗原決定基詳述如上。
本文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不一定僅結合至人類ANXA1;當與許多分子之混合物(諸如細胞溶解物或類似物)接觸時,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某些其他未定義之目標分子交叉反應,或可顯示非特異性結合程度。舉例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可顯示與人類磷脂結合蛋白家族之其他成員及/或與來自其他動物之ANXA1蛋白的交叉反應程度。無論如何,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對ANXA1顯示特異性。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此項技術中的標準技術(例如ELISA、西方墨點法、表面電漿子共振(SPR)等)能夠容易鑑別特異性結合分子是否對ANXA1顯示特異性。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以小於20 nM、15 nM或10 nM之K D(解離常數)結合人類ANXA1。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文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以小於5 nM的K D結合人類ANXA1。
特異性結合分子結合至ANXA1的K D較佳在如下結合條件下量測,其中Ca 2 +離子以至少1 mM之濃度存在,且視情況,HEPES以10至20 mM之濃度存在,且pH在7與8之間,較佳為7.2與7.5之間的生理學水平。可存在NaCl,例如濃度為100-250 mM,且亦可存在低濃度的清潔劑,例如聚山梨醇酯20。此類低濃度可為例如0.01%至0.5% v/v。可藉以計算特異性結合分子與其配位體之間相互作用的K D之多種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已知技術包括SPR (例如Biacore)及偏振調變式斜入射反射率差異法(OI-RD)。
如上文所述,「結合至人類ANXA1」的分子對人類ANXA1分子顯示特異性。人類ANXA1存在三種人類同功型,其由選擇性剪接的四種ANXA1 mRNA轉譯而獲得。全長人類ANXA1蛋白係由ANXA1-002或ANXA1-003轉錄本轉譯而獲得,且如上文所提及,具有SEQ ID NO: 17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ANXA1-004及ANXA1-006轉錄本編碼全長人類ANXA1蛋白之片段,該等片段分別具有SEQ ID NO: 18及19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結合至全長人類ANXA1 (亦即,SEQ ID NO: 17之ANXA1,由ANXA1-002或ANXA1-003轉錄本編碼,其為346胺基酸蛋白)。特異性結合分子亦可結合至全長ANXA1的特定片段、部分或變異體,諸如由ANXA1-004及ANXA1-006轉錄本編碼的片段。
如下文所論述,抗體(及含有CDR之分子)形成根據本發明所用之較佳特異性結合分子。
如上文所提及,識別人類ANXA1的多種單株抗體揭示於WO 2018/146230中。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一種抗體具有以下CDR序列: VLCDR1:RSSQSLENSNAKTYLN (SEQ ID NO: 1); VLCDR2:GVSNRFS (SEQ ID NO: 2); VLCDR3:LQVTHVPYT (SEQ ID NO: 3); VHCDR1:GYTFTNYWIG (SEQ ID NO: 4); VHCDR2:DIYPGGDYTNYNEKFKG (SEQ ID NO: 5);及 VHCDR3:ARWGLGYYFDY (SEQ ID NO: 6)。
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另一抗體具有以下CDR序列: VLCDR1:RSSQSLENSNGKTYLN (SEQ ID NO:7); VLCDR2:GVSNRFS (SEQ ID NO: 2); VLCDR3:LQVTHVPYT (SEQ ID NO: 3); VHCDR1:GYTFTNYWIG (SEQ ID NO: 4); VHCDR2:DIYPGGDYTNYNEKFKG (SEQ ID NO: 5);及 VHCDR3:ARWGLGYYFDY (SEQ ID NO: 6)。
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另一抗體具有以下CDR序列: VLCDR1:RSSQSLENTNGKTYLN (SEQ ID NO: 8); VLCDR2:GVSNRFS (SEQ ID NO: 2); VLCDR3:LQVTHVPYT (SEQ ID NO: 3); VHCDR1:GYTFTNYWIG (SEQ ID NO: 4); VHCDR2:DIYPGGDYTNYNEKFKG (SEQ ID NO: 5);及 VHCDR3:ARWGLGYYFDY (SEQ ID NO: 6)。 (根據標準命名法,VLCDR1、VLCDR2及VLCDR3分別表示抗體輕鏈的CDR 1、2及3,而VHCDR1、VHCDR2及VHCDR3分別表示抗體重鏈的CDR 1、2及3。)
因此,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抗體具有一致的CDR序列(除VLCDR1序列以外)。SEQ ID NO: 7的VLCDR1序列為一種在鼠類抗體MDX-001中發現的野生型VLCDR1序列,其由獲自融合瘤的小型mRNA序列構築而成,該融合瘤保藏於ECACC,具有登錄號10060301。
產生MDX-001之人類化形式且驚人地發現,修飾此等人類化抗體中之VLCDR1序列產生增強型抗體。SEQ ID NO: 7之位置11處之甘胺酸殘基的取代增強了抗體穩定性及功能。不受理論束縛,咸信此藉由移除CDR之轉譯後修飾位點達成。特定而言,咸信此甘胺酸殘基的取代將移除蛋白質中的去醯胺位點。SEQ ID NO: 7中所示之VLCDR1序列包含序列模體Ser-Asn-Gly。此序列模體與Asn殘基的去醯胺化相關,去醯胺化使得天冬醯胺殘基轉化為天冬胺酸或異天冬胺酸,其可影響抗體穩定性及目標結合。咸信,Ser-Asn-Gly模體內的任一殘基之取代移除了去醯胺位點。
如WO 2018/146230中所詳述,相對於原生MDX-001抗體,其中SEQ ID NO: 7之位置11處之甘胺酸殘基(其為位於上述去醯胺化位點內的甘胺酸殘基)經丙胺酸取代的抗體對其目標(ANXA1)顯示增強的結合。位置11處以丙胺酸取代甘胺酸的VL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RSSQSLENSN AKTYLN (粗體殘基為前述取代引入的丙胺酸),該胺基酸序列列示於SEQ ID NO: 1中。此外,亦發現相對於MDX-001,包含在位置9處以絲胺酸取代蘇胺酸而經修飾之VLCDR1的人類化抗體對ANXA1顯示增強的結合。位置9處之絲胺酸經蘇胺酸取代的VL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RSSQSLEN TNGKTYLN (粗體殘基為前述取代引入的蘇胺酸),該胺基酸序列列示於SEQ ID NO: 8中。
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三種抗體中之任一者的CDR序列,或其某些變異體。特定而言,如上文所提及,已發現WO 2018/146230中所揭示之抗體的VLCDR1至少耐受VLCDR1之位置9及11處的保守胺基酸取代。因此,根據本發明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之CDR:
VLCDR1具有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或在位置9及/或11處包含保守胺基酸取代的其經修飾形式;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
如本文所用,術語「保守胺基酸取代」係指其中一個胺基酸殘基經具有類似側鏈之另一種胺基酸殘基置換的胺基酸取代。具有類似側鏈之胺基酸傾向於具有類似特性,且因此可預期對於多肽之結構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之胺基酸的保守取代對多肽結構/功能的影響小於相同位置處的非保守胺基酸取代。此項技術中已定義具有類似側鏈之胺基酸殘基的家族,包括鹼性側鏈(例如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酸性側鏈(例如天冬胺酸、麩胺酸)、不帶電極性側鏈(例如天冬醯胺、麩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非極性側鏈(例如甘胺酸、半胱胺酸、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色胺酸)及芳族側鏈(例如酪胺酸、苯丙胺酸、色胺酸、組胺酸)。因此,保守胺基酸取代可視為其中特定胺基酸殘基經同一家族之不同胺基酸殘基取代的取代。
因此,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VLCDR1,該VLCDR1為SEQ ID NO: 1、7或8之經修飾形式,相對於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該經修飾形式包含位置9處之保守胺基酸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VLCDR1,該VLCDR1為SEQ ID NO: 1、7或8的經修飾形式,相對於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該經修飾形式包含位置11處之保守胺基酸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VLCDR1,該VLCDR1為SEQ ID NO: 1、7或8之經修飾形式,相對於SEQ ID NO: 1、7或8,該經修飾形式包含位置9與11處的保守胺基酸取代。
在一較佳態樣中, a)相對於SEQ ID NO: 7或1中所示之序列,位置9處(當該位置處之胺基酸為絲胺酸時)之保守胺基酸取代為天冬醯胺、麩醯胺酸、蘇胺酸或酪胺酸; b)相對於SEQ ID NO: 8中所示之序列,位置9處(當該位置處之胺基酸為蘇胺酸時)之保守胺基酸取代為天冬醯胺、麩醯胺酸、絲胺酸或酪胺酸; c)相對於SEQ ID NO: 7或8中所示之序列,位置11處(當該位置處之胺基酸為甘胺酸時)之保守胺基酸取代為半胱胺酸、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或色胺酸;或 d)相對於SEQ ID NO: 1中所示之序列,位置11處(當該位置處之胺基酸為丙胺酸時)之保守胺基酸取代為甘胺酸、半胱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或色胺酸。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之CDR: VLCDR1具有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
最佳地,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之CDR: VLCDR1具有SEQ ID NO: 1中所示之序列;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
如所指示,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6個由多肽序列組成的CDR。如本文所使用,「蛋白質」與「多肽」可互換,且各自係指由一或多個肽鍵接合的2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之序列。因此,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為多肽。或者,特異性結合分子可包含一或多個包含CDR序列之多肽。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抗體或抗體片段。
構成CDR序列的胺基酸可包括天然不存在、但為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之修飾的胺基酸。倘若此等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不改變序列且不影響特異性,則其可用於產生本文所述之CDR而不降低序列一致性,亦即,被視為提供CDR之胺基酸。舉例而言,可使用胺基酸之衍生物,諸如甲基化胺基酸。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不為天然分子,亦即,不為自然界中發現的分子。
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方法合成。特定而言,可使用蛋白質表現系統,諸如細胞表現系統,使用原核(例如細菌)細胞或真核(例如酵母菌、真菌、昆蟲或哺乳動物)細胞來合成特異性結合分子。替代性蛋白質表現系統為無細胞、活體外表現系統,其中在活體外,編碼特異性結合分子的核苷酸序列轉錄成mRNA且mRNA轉譯成蛋白質。無細胞表現系統套組可廣泛獲得,且可購自例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USA)。替代地,可在非生物系統中化學合成特異性結合分子。液相合成或固相合成可用於產生多肽,多肽可形成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或包含於其內。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使用此項技術中常見之適當方法來產生特異性結合分子。特定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以重組方式表現於哺乳動物細胞,諸如CHO細胞中。
必要時,可分離(亦即純化)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如本文所用,「分離」意謂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提供其之任何溶液或類似物的主要組分(亦即,大部分組分)。特定而言,若特異性結合分子最初在混合物或混合溶液中產生,則特異性結合分子的分離意謂已將其自混合物或混合溶液中分離或純化。因此,舉例而言,若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多肽且該多肽係使用如上文所論述之蛋白質表現系統產生,則特異性結合分子經分離以使得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其所存在之溶液或組成物中最豐裕的多肽,較佳構成溶液或組成物中之大多數多肽,且相對於存在於天然生產培養基中之其他多肽及生物分子,特異性結合分子經富集。特定而言,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經分離以使得其為溶液或組成物中的主要(大部分)特異性結合分子。在一較佳特徵中,當相對於溶液或組成物中之其他組分(尤其其他多肽組分)之存在進行評估時,特異性結合分子以至少60、70、80、90、95或99% w/w之純度存在於溶液或組成物中。
若特異性結合分子為蛋白質,例如蛋白質表現系統中產生的蛋白質,則可藉由定量蛋白質體學分析特異性結合分子的溶液,以鑑別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是否為主要分子且因此加以分離。舉例而言,可使用2D凝膠電泳及/或質譜法。此類經分離的分子可存在於如下文中所述之製劑或組成物中。
本發明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技術分離。舉例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使用親和標籤(諸如聚組胺酸標籤)、鏈黴素標籤、FLAG標籤、HA標籤或其類似物產生,以能夠使用適當結合搭配物、藉由親和層析法將分子分離,例如可使用Ni 2 +離子對攜載聚組胺酸標籤的分子進行純化。在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抗體的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使用親和層析法、使用一或多種抗體結合蛋白(諸如蛋白質G、蛋白質A、蛋白質A/G或蛋白質L)加以分離。或者,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藉由例如尺寸排阻層析法或離子交換層析法分離。相比之下,藉由化學合成(亦即,藉由非生物方法)產生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以分離形式產生。因此,若根據本發明所用之被視為分離的特異性結合分子係以產生經分離分子的方式合成,則其不需要特定的純化或分離步驟。 可使用任何適合技術(諸如編碼DNA序列之定點誘變或固態合成)對SEQ ID NO: 1至8中所示之CDR胺基酸序列進行修飾。
除上述CDR之外,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亦可包含連接子部分或構架序列以允許CDR被適當呈遞。亦可存在宜賦予其他特性的其他序列,例如允許對含有CDR之分子(諸如上文所述之彼等分子)進行分離或鑑別的肽序列。在此類情況下,可產生融合蛋白。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較佳為抗體或抗體片段。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係指含有原生免疫球蛋白之所有特徵的抗體(如此項技術中所知且參見例如WO 2020/030827中的描述,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以及天然存在之抗體的變異體(或包含原生免疫球蛋白之所有特徵),該等變異體保留CDR,但以不同構架呈遞,如下文中所論述且以相同方式發揮功能,亦即保持針對抗原的特異性。因此,抗體包括功能等效物或同源物,其中天然存在之結構域已部分地或完全地置換成以相同方式發揮功能的天然或非天然等效物或同源物。
當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抗體時,其較佳為單株抗體。「單株抗體」意謂由單一抗體物種組成的抗體製劑,亦即,製劑中之所有抗體具有相同胺基酸序列,包括相同CDR,且因此結合其目標抗原上的相同抗原決定基(「目標抗原」意謂含有特定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的抗原,亦即,抗Anx-A1抗體的目標抗原為Anx-A1)且效應相同。換言之,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較佳不為多株混合抗體的一部分。
在抗體中,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CDR序列定位於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域中。CDR序列位於多肽構架內,多肽構架對CDR進行適當定位以用於抗原結合。因此,可變域之其餘部分(亦即,不形成任一CDR之一部分的可變域序列部分)構成構架區。成熟可變域的N端形成構架區1 (FR1);CDR1與CDR2之間的多肽序列形成FR2;CDR2與CDR3之間的多肽序列形成FR3;且將CDR3連接至恆定域的多肽序列形成FR4。在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抗體或其片段中,可變區構架區可具有任何適當的胺基酸序列,使得抗體或其片段經由其CDR結合至人類ANXA1。恆定區可為任何哺乳動物(較佳人類)抗體同型的恆定區。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可具有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多特異性結合分子含有結合至至少兩種不同分子結合搭配物(例如結合至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抗原或抗原決定基)的區域或結構域(抗原結合區)。在雙特異性抗體的情況下,抗體的標準形式包含兩條重鏈及輕鏈,但其中兩條重鏈及兩條輕鏈的可變域分別不同且因此形成兩個不同抗原結合區。在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單株抗體)中,一個抗原結合區具有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的CDR序列且因此結合ANXA1。根據本發明所用之多特異性結合分子的其他抗原結合區不同於根據本發明使用之CDR所形成的抗原結合區,例如序列與根據本發明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之本文所定義之序列不同的CDR。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雙特異性抗體)之其他(例如第二)抗原結合區亦可結合ANXA1,但結合的抗原決定基與結合至ANXA1的第一抗原結合區(其具有根據本發明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的CDR)不同。或者,其他(例如第二)抗原結合區可結合不為ANXA1的其他(例如第二)不同抗原。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抗體中)中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區可各自結合至相同抗原,亦即,提供多價(例如二價)分子。
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為能夠結合人類ANXA1之抗體片段或合成構築體。因此,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片段包含抗原結合域(亦即,衍生其之抗體之抗原結合域),亦即,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抗體片段論述於Rodrigo等人, Antibodies, 第4(3)卷, 第259頁至第277頁, 2015。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片段較佳為單株抗體片段(亦即,其不為多株混合抗體片段的一部分)。抗體片段包括例如Fab、F(ab') 2、Fab'及Fv片段。Fab片段論述於Roitt等人, Immunology第二版(1989),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Fab片段由抗體之抗原結合域組成,亦即,可發現個別抗體含有兩個Fab片段,其各自由輕鏈及其與重鏈之連結N端部分組成。因此,Fab片段含有完整輕鏈及與其結合之重鏈的V H域及C H1域。Fab片段可藉由用番木瓜蛋白酶消化抗體而獲得。
F(ab') 2片段由抗體之兩個Fab片段組成,加上重鏈域的鉸鏈區,包括將兩條重鏈連接在一起的二硫鍵。換言之,可將F(ab') 2片段視為兩個共價接合的Fab片段。F(ab') 2片段可藉由用胃蛋白酶消化抗體而獲得。F(ab') 2片段的還原產生兩個Fab'片段,其可視為含有另一硫氫基的Fab片段,該硫氫基可適用於片段與其他分子的結合。
Fv片段僅由輕鏈及重鏈之可變域組成。此等片段未經共價連接且僅藉由非共價相互作用微弱地固持在一起。Fv片段可經修飾以產生稱為單鏈Fv (scFv)分子的合成構築體。此類修飾典型地藉由對抗體基因進行工程改造而以重組方式進行以產生融合蛋白,其中單一多肽包含V H域與V L域。scFv片段一般包括將V H區與V L區共價接合的肽連接子,肽連接子促成分子的穩定性。連接子可包含1至20個胺基酸,諸如1、2、3或4個胺基酸、5、10或15個胺基酸或在1至20範圍內的其他中間數值(若適宜)。肽連接子可由任何通常適宜的胺基酸殘基形成,諸如甘胺酸及/或絲胺酸。適合連接子的一個實例為Gly 4Ser。可使用此類連接子的多聚體,諸如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或五聚體,例如(Gly 4Ser) 2、(Gly 4Ser) 3、(Gly 4Ser) 4或(Gly 4Ser) 5。然而,連接子並非必需存在,且V L域可藉由肽鍵連接至V H域。scFv在本文中定義為抗體片段。
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為scFv的類似物。舉例而言,scFv可連接至其他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其他scFv、Fab抗體片段及嵌合IgG抗體(例如具有人類構架))。scFv可連接至其他scFv以便形成多聚體,亦即多特異性結合蛋白,例如二聚體、三聚體或四聚體。雙特異性scFv有時被稱為雙功能抗體,三特異性scFv被稱為三功能抗體且四特異性scFv被稱為四功能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所用之scFv可結合至其他相同的scFv分子,從而形成具有單特異性、但多價的多聚體,例如可形成二價二聚體或三價三聚體。
可使用之合成構築體包括CDR肽。此等肽為包含抗原結合決定子的合成肽。亦可使用肽模擬物。此等分子通常為構形限制的有機環,該等有機環模擬CDR環之結構且包括與抗原相互作用的側鏈。
如上文所提及,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具有SEQ ID NO: 1、7或8 (或其變異體)及SEQ ID NO: 2-6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CDR。如所詳述,此等抗體衍生自鼠類抗體MDX-001或自其修飾而成。然而,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其片段較佳為人類化的。
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為人類/小鼠嵌合抗體,或較佳可為人類化的。在單株抗體及抗體片段的情況下尤其如此。當分子用作人類治療劑時,需要人類化或嵌合抗體或抗體片段。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無法有效地對人類進行治療性治療,原因有多種,例如抗體的活體內半衰期短;由於人類免疫效應細胞上的Fc受體對非人類重鏈恆定區的識別低,因此外來重鏈恆定區介導的效應功能弱;患者對抗體過敏且(在鼠類抗體之情形下)產生人類抗小鼠抗體(HAMA)反應;及HAMA中和小鼠抗體,導致治療功效損失。
嵌合抗體為具有由一個物種衍生之可變區及由另一個物種衍生之恆定區的抗體。因此,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為包含鼠類可變域及人類恆定域的嵌合抗體或嵌合抗體片段。
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包括嵌合抗體)可具有任何抗體同型(特定言之,任何人類抗體同型)及各同型內之任何亞類的恆定區。舉例而言,抗體可為同型IgA、IgD、IgE、IgG或IgM抗體(亦即,嵌合抗體可分別包含重鏈α、δ、ε、γ或μ之恆定域),但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較佳係IgG同型。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例如嵌合抗體)的輕鏈可為κ或λ輕鏈,特定言之,其可包含人類λ輕鏈或人類κ輕鏈之恆定區。嵌合抗體片段相應地為包含恆定域的抗體片段(例如Fab、Fab'或F(ab') 2片段)。根據本發明所用之嵌合抗體片段的恆定域可如上文針對嵌合單株抗體所述。
嵌合抗體可使用任何適合技術(例如重組DNA技術)產生,其中鼠類可變域的DNA序列與人類恆定域的DNA序列融合以便編碼嵌合抗體。嵌合抗體片段可藉由使用重組DNA技術產生編碼此類多肽的DNA序列而獲得,或藉由對根據本發明所用之嵌合抗體進行處理以產生所需片段而獲得,如上文所述。預期嵌合抗體可克服與人類療法使用外來(例如鼠類)抗體相關的活體內半衰期短及效應功能弱的問題,且可降低患者過敏及HAMA發生之機率。然而,由於可變域中存在鼠類序列,因此當向人類患者投與嵌合抗體時仍可能出現患者過敏及HAMA。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因此完全人類化。人類化抗體為來源於另一物種(例如小鼠)的抗體,其中抗體鏈的恆定域置換成人類恆定域,且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經修飾以將外來(例如鼠類)構架序列置換成人類構架序列,使得抗體中僅非人類序列較佳為CDR序列。人類化抗體可克服與非人類抗體在人類中之治療用途相關的所有問題,包括避免患者過敏及HAMA發生或將其機率降至最低。
抗體人類化通常藉由稱為CDR移植的方法進行,但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的任何其他技術。抗體移植充分描述於Williams, D.G.等人, Antibody Engineering第1卷, 由R. Kontermann及S. Dübel編, 第21章, 第319頁至第339頁。在此方法中,首先產生如上文所述的嵌合抗體。因此,在抗體人類化之上下文中,首先將非人類恆定域置換成人類恆定域,產生包含人類恆定域及非人類可變域的嵌合抗體。
隨後對外來(例如鼠類)可變域進行的人類化包括在最適當人類可變區的FR內嵌入來自各免疫球蛋白鏈的鼠類CDR。此藉由將鼠類可變域與已知人類可變域的資料庫(例如IMGT或Kabat)比對來實現。適當人類構架區係根據最佳比對的可變域鑑別,例如在人類構架區與鼠類構架區之間具有高序列一致性的結構域、含有相同長度之CDR的結構域、具有最相似結構的結構域(基於同源模型化)等。隨後使用重組DNA技術將鼠類CDR序列移植至主要人類構架序列中的適當位置處,且隨後產生人類化抗體且測試其對目標抗原的結合。抗體人類化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理解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無進一步說明之情況下操作該技術。抗體人類化服務亦由許多商業公司(例如GenScript (美國/中國)或MRC Technology (英國))提供。人類化抗體片段可容易由人類化抗體獲得,如上文所述。
因此,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來源於任何物種,例如其可為鼠類抗體或抗體片段。然而,抗體或抗體片段較佳為嵌合抗體或抗體片段,亦即,抗體或抗體片段中僅可變域為非人類的,且恆定域皆為人類的。根據本發明所用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最佳為人類化抗體或抗體片段。
如WO 2018/146230中所詳述,本發明人已開發出MDX-001的人類化形式。已開發出具有SEQ ID NO: 9 (稱為L1M2可變區)及SEQ ID NO: 10 (稱為L2M2可變區)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人類化輕鏈可變域,該等可變域含有如上文中所述的CDR。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抗體或其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9或SEQ ID NO: 10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LCDR1-3如上文所定義。
已開發出具有SEQ ID NO: 11 (稱為H4可變區)及SEQ ID NO: 12 (稱為H2可變區)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人類化重鏈可變域。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抗體或其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1或SEQ ID NO: 12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如上文所定義。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抗體或其片段包含: (i)輕鏈可變區,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9或SEQ ID NO: 10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LCDR1-3如上文所定義;及 (ii)重鏈可變區,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1或SEQ ID NO: 12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如上文所定義。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為IgG1同型之單株抗體且包含κ亞型之輕鏈。L1M2輕鏈係κ亞型且具有SEQ ID NO: 1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H4重鏈具有SEQ ID NO: 14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包含L1M2輕鏈及H4重鏈的L1M2H4抗體(該抗體亦稱為MDX-124)。因此,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為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的單株抗體: i)輕鏈,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LCDR1-3如上文所定義;及 ii)重鏈,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4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HCDR1-3如上文所定義。
類似地,L2M2輕鏈係κ亞型且具有SEQ ID NO: 15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H2重鏈具有SEQ ID NO: 16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包含L2M2輕鏈及H2重鏈的L2M2H2抗體(該抗體亦稱為MDX-222)。因此,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為包含以下之單株抗體: i)輕鏈,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5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LCDR1-3如上文所定義;及 ii)重鏈,其包含以下或由以下組成:SEQ ID NO: 16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 (較佳至少80、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且其中CDR序列VHCDR1-3如上文所定義。
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L1M2輕鏈可與H2重鏈配對且L2M2輕鏈可與H4重鏈配對。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抗體鏈在本質上與信號序列一起產生。抗體信號序列為定位於輕鏈及重鏈之N端(可變區之N端)的胺基酸序列。信號序列導引抗體鏈自產生其的細胞輸出。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至16的輕鏈及重鏈若在細胞表現系統中產生,則可與信號序列一起被編碼。L1M2及L2M2輕鏈的信號序列列示於SEQ ID NO: 20中;H2及H4重鏈的信號序列列示於SEQ ID NO: 21中。若用信號序列合成,則L1M2鏈因此可用SEQ ID NO: 22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合成;H4鏈可用SEQ ID NO: 2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合成;L2M2鏈可用SEQ ID NO: 24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合成且H2鏈可用SEQ ID NO: 25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合成。編碼此類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可容易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獲得,但編碼SEQ ID NO: 22-25之抗體鏈及可用於合成其的適合核苷酸序列之實例分別列示於SEQ ID NO: 26-29中。
可藉由任何便利方法來評估序列一致性。然而,為了測定序列之間的序列一致性程度,使用成對序列比對或多序列比對的電腦程式,例如EMBOSS Needle或EMBOSS stretcher (均為Rice, P.等人, Trends Genet .16, (6) 第276-277頁, 2000)可用於成對序列比對,而Clustal Omega (Sievers F等人, Mol . Syst . Biol .7:539, 2011)或MUSCLE (Edgar, R.C., Nucleic Acids Res .32(5):1792-1797, 2004)可用於多序列比對,但可使用任何其他適當程式。無論比對為成對比對或多比對,必須全域地(亦即,跨越整個參考序列)而非局部地執行。
序列比對及一致性%計算可使用例如標準Clustal Omega參數:Gonnet矩陣、空位開放罰分6、空位延伸罰分1確定。或者,可使用標準EMBOSS Needle參數:BLOSUM62矩陣、空位開放罰分10、空位延伸罰分0.5。可替代地使用任何其他適合參數。
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若在由不同方法獲得的序列一致性值之間存在爭議,則使用具有預設參數之EMBOSS Needle、藉由全域成對比對獲得的值應視為有效的。
如上文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其與各種第二活性劑組合用於一般癌症治療與各種特定癌症之治療。視情況可使用其他活性劑,諸如如下文所述的第三活性劑。在替代方案中,可在第三活性劑不存在的情況下,特定而言,僅使用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進行治療。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充當活性治療劑。可根據本發明治療任何類型的癌症,包括癌瘤(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移行細胞癌等)、肉瘤、白血病及淋巴瘤。可治療的癌症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乳癌、皮膚癌、淋巴瘤(特別是霍奇金氏淋巴瘤或套細胞骨髓瘤)、膀胱癌、腎臟癌、間皮瘤、肝癌及骨髓瘤。
根據本發明,可治療任何分期(或惡性度)的癌症,包括I期、II期、III期及IV期癌症。可治療轉移性與局部化(亦即,非轉移性)癌症。在一較佳態樣中,藉由本發明治療之癌症具有抗藥性,例如多重抗藥性(MDR)。抗藥性癌症意謂對一種化學治療藥物具有抗性的癌症。癌症具有抗性的藥物可為第二或第三活性劑。MDR癌症對超過一種化學治療藥物(特定而言,超過一個家族的化學治療藥物)具有抗性。MDR癌症可對2種、3種、4種或5種或更多種不同化學治療藥物或化學治療藥物家族(或類別)具有抗性。術語「MDR癌症」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根據其在此項技術中之含義用於本文中。MDR癌症可對所有已知化學治療藥物具有抗性。多重抗藥性可藉由ABC轉運蛋白多重抗藥性蛋白1 (MDR1)、與多重抗藥性相關的蛋白質1 (MRP1)及乳癌抗藥性蛋白(BCRP)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進行介導。所有三者均具有寬泛的受質特異性且能夠將多個不同類別的化學治療劑自表現其之細胞中排出。
在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中,本文提供如上文所定義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第二活性劑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或蛋白酶體抑制劑。亦即,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的組合,其用於治療癌症,其中第二活性劑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或蛋白酶體抑制劑。
核鹼基類似物可為適用於癌症療法的任何核鹼基類似物。如本文中所提及,核鹼基類似物為可取代核酸分子中之天然核鹼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與作為其類似物之親本核鹼基相同的搭配鹼基形成鹼基對。核鹼基類似物可為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之任何類似物,其對癌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且/或適用於化學療法。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核鹼基類似物為嘧啶類似物,較佳為尿嘧啶類似物。5-氟尿嘧啶為可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核鹼基類似物化學治療劑。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抑制胸苷酸合成酶。胸苷酸合成酶催化去氧尿苷單磷酸酯(dUMP)轉化成去氧胸苷單磷酸酯(dTMP)(用於合成DNA的核苷酸)。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dTMP產生及DNA合成。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因此為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產生dTMP的任何藥劑。此類抑制劑可具有任何作用模式,例如競爭性或非競爭性作用模式。根據本發明可使用適用於化學療法的任何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此項技術中已知若干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例如,上述核鹼基類似物5FU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且亦可使用量測胸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已知技術鑑別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諸如氚化5-氟-dUMP結合分析(參見例如Takezawa等人,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03: 354-361, 2010)。
核鹼基類似物或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最佳為5-氟尿嘧啶(5FU)。5FU結構列示於下式I中:
I ( 5 - 氟尿嘧啶 )
可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另一種例示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為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其在體內轉化為5FU (亦即,5FU前藥),且因此具有與5FU相同的作用機制。卡培他濱之結構列示於下式II中:
II ( 卡培他濱 )
當特異性結合分子與核鹼基類似物或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例如5FU)組合使用時,藥物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舉例而言,該組合可用於治療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乳癌或皮膚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組合係用於治療胰臟癌或大腸直腸癌。亦即,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5FU,其用於治療胰臟癌或大腸直腸癌。在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卡培他濱,其用於治療胰臟癌。
因此,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5FU,其用於治療胰臟癌。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5FU,其用於治療大腸直腸癌。
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治療的胰臟癌可為任何胰臟癌。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胰臟癌為胰管腺癌。
如以下實例中所示,當用於活體外治療胰臟癌細胞株時,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5FU的組合在其針對該等細胞株之抗增殖效應方面展現顯著的協同作用,證明此兩種藥物類型之組合在癌症治療上具有出乎意外的益處。
檢查點抑制劑為阻斷免疫檢查點活性的分子。已發現此等抑制劑因活化患者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而適用作抗癌藥物。免疫檢查點使免疫系統保持檢查狀態以防止健康細胞被殺滅及自體免疫。其藉由阻止T細胞活化而充當免疫系統的「制動器」。檢查點蛋白質表現於免疫細胞表面上且結合至目標細胞或抗原呈遞細胞表面上的檢查點配位體,從而抑制免疫細胞活性。
PD-1 (計劃性細胞死亡蛋白1)為免疫檢查點之一實例。PD-1由T細胞表現且結合細胞(包括目標細胞、淋巴球及抗原呈遞細胞)表面上所表現的PD-L1 (計劃性死亡配位體1)及PD-L2。藉由PD-L1或PD-L2結合而活化PD-1可抑制T細胞活化及增殖。癌細胞使PD-L1及/或PD-L2上調因此充當保護機制以防止其被T細胞摧毀。腫瘤附近的健康細胞使PD-L1及/或PD-L2上調對免疫反應具有類似的抑制效應。
本發明人已發現如本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阻斷PD1與PD-L1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在治療癌細胞時引起出人意料的有利作用。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可為阻斷該相互作用的任何分子,以便抑制PD-1且阻斷其活化,從而阻止針對癌症之免疫反應下調。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結合至此等蛋白質之一且阻止該兩種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生。因此,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可結合至PD-1或可結合至PD-L1。在較佳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結合PD-1或PD-L1。特定而言,此類檢查點抑制劑可結合至PD-1之PD-L1結合位點,或PD-L1之PD-1結合位點。可能有利的是使用結合PD-1以阻斷PD-1與其配位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以便阻斷PD-1與PD-L1及PD-L2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中,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1的抗體(較佳為單株抗體,或其衍生物或其片段)。在其他實施例中,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的抗體(較佳為單株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片段)。此項技術中已知多種此類抗體,例如尼沃單抗(Bristol-Myers Squibb),一種人類單株抗PD1 IgG4抗體;派立珠單抗,一種人類化IgG4 抗PD-1抗體(Merck);賽咪單抗(Cemiplimab)(Regeneron/Sanofi,一種人類IgG4抗PD-1抗體;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一種人類化抗PD-L1抗體(Genentech);及度伐魯單抗(Durvalumab),一種人類抗PD-L1抗體(Medimmune/Astrazeneca),皆已獲監管批准且可根據本發明使用。許多其他此類抗體當前正處於開發/試驗中,諸如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一種人類化抗PD-1抗體(BeiGene);及阿維魯單抗(Avelumab),一種完全人類抗PD-L1抗體(Pfizer/Merck),且亦可根據本發明使用。
當特異性結合分子與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時,藥物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舉例而言,該組合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乳癌、淋巴瘤(特別是霍奇金氏淋巴瘤)、胃癌、膀胱癌、食道癌、腎臟癌、間皮瘤、大腸直腸癌或肝癌。該組合可替代地用於治療其中錯配修復不足或具有微隨體不穩定性及/或腫瘤突變負荷高(TMB-H)的任何癌症。
微隨體(亦稱為「短串聯重複序列」)為散佈於整個基因體(包括編碼區與非編碼區)中的DNA序列,其由重複單元序列組成。個別微隨體通常包含重複單元的10至60個複本,該重複單元的長度在1至6個鹼基對的範圍內。由於微隨體的重複性質,因此DNA聚合酶在此等區域中產生錯誤的傾向比基因體之其他區域大得多。在具有功能錯配修復(MMR)系統的細胞中,MMR機器「校對」新合成的DNA股,修正聚合酶所產生的錯誤。MMR機器有缺陷的癌細胞不能修正此等錯誤,且因此,其微隨體內的點突變出現100至1000倍的增加。微隨體突變率之此增加稱為微隨體不穩定性(MSI)(Dudley等人, Clin Cancer Res 22(4): 813-820, 2016)。「微隨體高不穩定性」(MSI-H)癌症為展現MSI的癌症。「錯配修復不足」癌症為缺乏功能MMR機器的癌症。
TMB-H癌症定義為每兆鹼基有≥10個突變的腫瘤。TMB-H與MSI-H腫瘤之間基本相關,而非完全相關,亦即,大部分TMB-H腫瘤,而非所有TMB-H腫瘤亦為MSI-H,且反之亦然。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治療之癌症因此可為MSI-H,而非TMB-H;可為TMB-H,而非MSI-H;或可為MSI-H及TMB-H。
較佳地,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以治療乳癌或肺癌。亦即,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其用於治療乳癌。在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其用於治療肺癌。
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治療的乳癌可為任何類型的乳癌,但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乳癌為三陰性乳癌(亦即,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及激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缺乏表現的乳癌)。或者,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治療的乳癌可為激素受體陽性乳癌,亦即,表現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及HER2中之一或多者的乳癌。
類似地,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治療的肺癌可為任何類型的肺癌,特定而言,其可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小細胞肺癌(SCLC)。
如下文實例中所示,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當用於治療小鼠肺癌及乳癌模型時,展現顯著增強的抗腫瘤作用,證明此兩種藥物類型之組合在治療癌症時具有出人意料的益處。
蛋白酶體抑制劑可為適用於癌症療法的任何蛋白酶體抑制劑。蛋白酶體為細胞中的蛋白質複合物,在受損(例如摺疊異常)或不需要的蛋白質經泛素標記之後,該等蛋白質複合物藉由蛋白水解而使彼等蛋白質降解。哺乳動物中的主要蛋白酶體為胞溶質26S蛋白酶體,其含有一個20S蛋白質亞單元(核心粒子)及兩個19S調控性帽亞單元。核心粒子由α亞單元(結構)及β亞單元(催化)組成。臨床及臨床前資料支持蛋白酶體在骨髓瘤細胞之永生表型方面的作用。蛋白酶體抑制牽涉到防止促細胞凋亡因子降解,從而觸發贅生性細胞的計劃性細胞死亡。
如本文中所提及,蛋白酶體抑制劑部分地或完全地抑制蛋白酶體活性且對癌細胞(特別是多發性骨髓瘤癌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較佳抑制劑不僅藉由結合至催化位點來抑制26S蛋白酶體,而且可藉由任何作用模式(例如競爭性或非競爭性作用模式)來發揮其抑制作用且該抑制作用可為可逆或不可逆的。較佳地,抑制劑抑制蛋白酶體亞單元β 5型(PSMB5)。
較佳蛋白酶體抑制劑為肽類似物。較佳抑制劑為硼替佐米(bortezomib)、伊沙佐米(ixazomib)及卡非佐米(carfilzomib)。
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及卡非佐米之結構列示於以下式III至V: III ( 硼替佐米 ) IV ( 伊沙佐米 ) V ( 卡非佐米 )
當特異性結合分子與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卡非佐米)組合使用時,藥物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舉例而言,該組合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乳癌、皮膚癌、淋巴瘤(特別是霍奇金氏淋巴瘤或套細胞骨髓瘤)、膀胱癌、腎臟癌、間皮瘤、肝癌及骨髓瘤。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組合係用於治療骨髓瘤(亦稱為多發性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亦即,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卡非佐米,其用於治療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特別是硼替佐米用於治療骨髓瘤)。
因此,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卡非佐米,其用於治療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
如以下實例中所示,根據本發明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硼替佐米的組合當用於活體外治療骨髓瘤細胞株時,對該等細胞株展現大大改善的抗增殖作用,證明此兩種藥物類型的組合在治療癌症時具有出人意料的益處。特定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顯示可增強硼替佐米的作用。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活性劑可用於治療癌症。第三活性劑可選自本文關於本發明之此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活性劑(亦即,可使用兩種第二活性劑),或可使用替代治療性分子。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又可使用其他活性劑,但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僅使用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該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該第三活性劑)。
在本發明之第二態樣中,本文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亦即,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的組合,其用於治療乳癌,其中第二活性劑為紫杉烷或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治療的乳癌可為任何乳癌。在一個實施例中,乳癌為三陰性乳癌。在另一實施例中,乳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癌。
如上文所述,在本發明之此態樣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紫杉烷組合使用。紫杉烷係在功能上影響細胞生長,其藉由結合至微管且使微管穩定,從而引起細胞週期阻滯及細胞凋亡。紫杉烷屬於二萜類且含有紫杉烯核心。可使用對癌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且/或適用於化學療法的任何紫杉烷,例如紫杉醇、多西他賽(docetaxel)或卡巴他賽(cabazitaxel)。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紫杉烷為紫杉醇。紫杉醇結構列示於下式VI:
VI ( 紫杉醇 )
紫杉醇可以各種調配物提供。舉例而言,其可以紫杉醇蛋白質結合的調配物形式提供,例如結合至白蛋白,諸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白蛋白結合的紫杉醇奈米粒子調配物)。提及紫杉醇時,考慮且涵蓋紫杉醇之此類替代調配物。類似考慮因素適用於本文所述之其他活性劑。
如上文所述,在本發明之此態樣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可替代地與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亦即,含有鉑離子或原子、特別是鉑配位錯合物的化學治療劑)組合使用。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可稱為基於鉑之抗贅生劑,或鉑劑。所有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皆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發揮作用:與鳥嘌呤殘基之N-7位置反應以形成股間及股內DNA交聯及DNA-蛋白質交聯。交聯抑制DNA合成及/或修復,且引起細胞凋亡起始(Shen等人, Pharmacol . Rev .64: 706-721, 2012)。可使用任何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例如順鉑(cisplatin)、奧沙利鉑(oxaliplatin)、奈達鉑(nedaplatin)或卡鉑(carboplatin)。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為順鉑。順鉑結構列示於下式VII: VII ( 順鉑 )
因此,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醇及順鉑(亦即,其中第二活性劑為紫杉醇或順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紫杉醇,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順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
如以下實例中所示,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順鉑(或紫杉醇)的組合當用於活體外治療乳癌細胞株(尤其是三陰性乳癌細胞株)時,其針對該細胞株之抗增殖作用展現協同作用,證明此兩種藥物類型的組合在治療乳癌時具有出人意料的益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活性劑可用於治療乳癌。第三活性劑可選自本文關於本發明之此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活性劑(亦即,可使用兩種第二活性劑),或可使用替代治療性分子。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又可使用其他活性劑,但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僅使用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該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該第三活性劑)。
在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中本文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其中第二活性劑為核苷類似物。亦即,本發明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的組合,其用於治療胰臟癌,其中第二活性劑為核苷類似物。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核苷係由與5碳糖(核糖或2'-去氧核糖)結合的核鹼基組成。其與核苷酸不同之處在於,核苷酸另外包含至少一個與糖部分結合的磷酸酯基團。
核苷類似物可為任何核苷之類似物,亦即,腺苷、去氧腺苷、鳥苷、去氧鳥苷、胸苷、尿苷、胞苷或去氧胞苷之類似物。如本文中所提及,核苷類似物為可取代核酸分子中之天然核苷的化合物,例如可與作為其類似物之親本核苷相同的搭配鹼基形成鹼基對。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核苷類似物不論其基於何天然核苷,皆具有細胞毒性及/或化學治療作用,亦即,適用於癌症療法。亦即,其為化學治療核苷類似物。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核苷類似物為胞苷及/或去氧胞苷之類似物。核苷類似物最佳為吉西他濱。吉西他濱之結構列於下式VIII:
VIII ( 吉西他濱 )
如以下實例中所示,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吉西他濱之組合當用於活體外治療胰臟癌細胞株時,對細胞株展現顯著增強的抗增殖作用,證明此兩種藥物類型的組合在治療胰臟癌時具有出人意料的益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活性劑可用於治療胰臟癌。第三活性劑可選自本文關於本發明之此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活性劑(亦即,可使用兩種第二活性劑),或可使用替代治療性分子。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又可使用其他活性劑,但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中,僅使用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該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該第三活性劑)。
在一較佳態樣中,第三活性劑為紫杉烷,較佳為紫杉醇。
如以下實例中所示,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吉西他濱及紫杉醇之組合當在小鼠模型中用於治療胰臟癌時,對腫瘤展現顯著增強的抗增殖作用,證明此等藥物類型之組合在治療胰臟癌時具有出人意料的益處。因此,在一較佳態樣中,使用吉西他濱及紫杉醇治療胰臟癌。
用於治療癌症之較佳組合如實例中所示。
在本發明之上述所有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癌症可表現ANXA1 (其意謂癌症細胞表現ANXA1,例如表現細胞表面上的ANXA1)。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直接確定癌症是否表現ANXA1。可分析癌症切片樣品中的ANXA1表現,例如在蛋白質層面上對樣品進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可依據此項技術中的標準程序、使用抗ANXA1抗體(諸如上述抗體)對樣品進行免疫染色以偵測ANXA1表現。可藉由滲透樣品(例如使用清潔劑,其為此項技術中之標準)偵測細胞內與細胞外ANXA1。
或者,ANXA1表現可在核酸層面上加以分析,例如藉由定量PCR (qPCR)。可自組織樣品提取mRNA且使用此項技術中之標準程序將其逆轉錄成DNA。接著可藉由定量擴增目標ANXA1序列來測定ANXA1表現量。適合qPCR技術(例如TaqMan)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癌症過度表現ANXA1。「過度表現ANXA1」意謂癌症對ANXA1的表現量高於相同來源的健康組織。亦即,癌細胞對ANXA1的表現量高於相同來源的健康(亦即,非癌變)細胞。相同來源意謂相同組織。舉例而言,若胰管腺癌對ANXA1的表現量高於健康胰管組織,則胰管腺癌可視為過度表現ANXA1。癌症組織是否過度表現ANXA1因此需要定量比較至少兩種不同組織(癌症組織及健康對照組織)中的ANXA1表現。可利用任何適當技術來進行此比較,但qPCR可為最適合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直接確定癌症是否過度表現ANXA1。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過度表現ANXA1之癌症與健康組織中之ANXA1表現量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在其他實施例中,相對於對應健康組織,癌組織中的ANXA1表現增加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大。
根據本發明治療之表現ANXA1之癌症可在其表面上表現ANXA1 (亦即,ANXA1可表現於癌細胞表面上)。ANXA1表現於癌細胞表面上意謂細胞表現ANXA1,且經表現之ANXA1輸出且定位於細胞表面上。ANXA1在細胞表面上的表現可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加以鑑別,如上文所述。特定而言,為了分析ANXA1在細胞表面上的表現,在不滲透細胞的情況下執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此意謂用於偵測組織上之ANXA1的抗體不能進入細胞內部且僅可偵測到胞外(例如位於表面)的蛋白質。輸出的ANXA1通常附接至細胞表面(而非釋放至血漿或任何其他胞外間隙中),且因此,藉由對未滲透細胞進行免疫組織化學而偵測到的任何ANXA1可視為位於表面的ANXA1。儘管如此,但依據標準方案,可在染色之前洗滌組織以移除鬆散的胞外物質,包括蛋白質。
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第三活性劑(當使用時)中的一或多者(較佳全部)可呈游離形式(亦即,不結合至另一種分子,諸如載劑,或不與其締合)。因此,在一較佳態樣中,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第三活性劑中的一或多者(較佳全部)不使用載劑。
在替代方案中,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第三活性劑(當使用時)中之一或多者可結合至載劑或與載劑締合。載劑可為顆粒、囊泡或其他固體載體(例如支架)。在較佳態樣中,載劑(當使用時)不為固體載體,亦即,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或第二活性劑(及/或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與載劑締合,而非結合至載劑。在此態樣中,載劑可用於例如封裝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第三活性劑中之一或多者而不結合至彼等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載劑可囊封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第三活性劑中之一或多者,例如載劑可為自由移動的脂質囊泡,例如脂質體。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當使用結合至或與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或第三活性劑締合的載劑時,所用載劑為蛋白質載劑。
在使用載劑的情況下,其可結合至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或第三活性劑中之一或多者。然而,當使用時,載劑較佳結合至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或第三活性劑中之僅一者。在此情況下,不同分子/藥劑可使用不同載劑且/或一或多種分子/藥劑可呈游離形式。
如本文所述,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可分開(例如在各別組成物中)、依序或同時投與。在後一種情況下,不同分子/藥劑可組合提供(亦即,在一種組成物中)。在所有情況下,且如上文所論述,可使用或不使用載劑來提供投與的分子/藥劑。在使用載劑的情況下,各載劑上較佳存在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及/或第三活性劑中之僅一者,亦即,當在相同組成物中提供時,其他分子/藥劑呈游離形式,或不同分子/藥劑可使用各別載劑。因此,舉例而言,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用第一載劑提供,且分開地,第二活性劑可用第二載劑提供且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可以游離形式提供。然而,在較佳態樣中,所有藥劑皆以游離形式提供。
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或另一)活性劑當存在時可各自以醫藥組成物形式投與待治療的個體。此類組成物可含有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賦形劑。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係指與組成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以及對於接受者生理學上可接受的成分。根據選擇及所需投與途徑等,可以常規方式選擇組成物之性質及載劑或賦形劑材料、劑量等。劑量同樣可以常規方式確定且可視分子性質、患者年齡、投藥模式等而定。如下文進一步論述,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可以在相同醫藥組成物中或在各別醫藥組成物中投與個體。
醫藥組成物可製備成藉由任何適合方式投與個體。此類投與可為例如經口、直腸、鼻、外用、陰道或非經腸投與。如本文所用,經口投與包括頰內及舌下投與。如本文所用,外用投與包括經皮投與。如本文所定義,非經腸投與包括皮下、肌肉內、靜脈內、腹膜內及皮內投與。
如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包括液體溶液或糖漿、固體組成物(諸如散劑、顆粒、錠劑或膠囊)、乳膏、軟膏及此項技術中常用的任何其他組成物形式。適用於此類組成物中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及賦形劑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舉例而言,適合的賦形劑包括乳糖、玉米澱粉或其衍生物、硬脂酸或其鹽、植物油、蠟、脂肪及多元醇。適合載劑或稀釋劑包括羧甲基纖維素(CMC)、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右旋糖、海藻糖、脂質體、聚乙烯醇、醫藥級澱粉、甘露糖醇、乳糖、硬脂酸鎂、糖精鈉、滑石、纖維素、葡萄糖、蔗糖(及其他糖)、碳酸鎂、明膠、油、酒精、清潔劑及乳化劑(諸如聚山梨醇酯)。亦可使用穩定劑、濕潤劑、乳化劑、甜味劑等。
液體醫藥組成物(無論其為溶液、懸浮液或其他類似形式)可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等張氯化鈉、不揮發性油(諸如合成的單甘油酯或二甘油酯,其可用作溶劑或懸浮介質)、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溶劑;抗細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EDTA;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及張力調節劑,諸如右旋糖。可將非經腸製劑封裝於由玻璃或塑膠製成之安瓿、拋棄式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可注射醫藥組成物較佳為無菌的。
根據本發明所用之醫藥組成物可以任何適當方式投與。投藥數量及頻率將由諸如患者之病狀以及患者疾病之類型及嚴重程度之因素來決定,但適當劑量可藉由臨床試驗確定。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或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宜以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或每月一次劑量或以中等頻率的劑量提供給個體,例如可每2、3、4、5或6天、每2、3、4、5或6週、每2、3、4、5或6個月、每年或每半年提供一次劑量。劑量可提供總共至少2週、較佳至少2個月,例如3至24個月之時段。劑量可以100 ng/kg至5 g/kg之量提供,例如10 μg/kg至1 g/kg體重,例如1 mg/kg至100 mg/kg。劑量被視為在單一時刻或在連續時間段期間施用特異性結合分子或第二活性劑(或第三活性劑),例如以單次彈丸注射形式添加或在不連續的時間段期間連續地投與。
當使用已獲特許的第二(或第三)活性劑時,藥劑宜以其特許劑量使用。舉例而言,第1天可以400 mg/m 2靜脈內彈丸注射形式投與5FU,隨後每2週以連續輸注46小時靜脈內投與2400-3000 mg/m 2。對於70 kg成人而言,此相當於約11 mg/kg (彈丸注射)至每次輸注68-85 mg/kg (視為單次劑量)。可以每3週靜脈內輸注200 mg或每6週靜脈內輸注400 mg來投與派立珠單抗(相當於成人每公斤約6-11 mg)。對於成人而言,硼替佐米可以1-5 mg之劑量靜脈內或皮下投與,每週兩次,至少2週,隨後在後續週期中以週劑量投與。對於成人而言,伊沙佐米可以1至5 mg之劑量經口投與,每週一次,4週一個週期。對於成人而言,卡非佐米可以10至100 mg之劑量靜脈內投與,每週兩次,第一週期歷時三週。其他現有療法的特許劑量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或者,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與針對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的組合能夠使第二活性劑(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的使用劑量低於當前許可使用的劑量,特別是當兩種組分之間觀測到協同作用時。舉例而言,第二活性劑(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的使用劑量可比現行許可劑量低至多10、20、30、40或50%或更大。熟練的臨床醫師將能夠基於所有相關因素(例如年齡、身高、體重及待治療之病狀)來計算患者的適當劑量。
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成分可以上述量提供,例如以習知的量使用或以減少的量使用。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成分宜以2000:1至1:2000之莫耳比使用。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或含有其的醫藥組成物)(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係以治療有效量投與有需要之個體。「治療有效量」意謂對個體之病狀足以顯示益處的量。可由醫師/獸醫確定量是否足以對個體病狀顯示益處。
如上文所定義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可分開、同時或依序投與個體。如本文所用,「分開」投藥意謂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同時或至少基本上同時、但藉由不同投藥途徑投與個體。如本文所用,「同時」投藥意謂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同時或至少基本上同時藉由相同投藥途徑投與個體。如本文所用,「依序」投藥意謂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在不同時間投與個體。特定而言,在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開始投與之前,完成特異性結合分子的投與(或反之亦然)。可執行依序投藥,其中兩種藥物相隔10分鐘至30天投與,例如相隔1小時至96小時(或2週)。兩種藥物當依序投與個體時,可藉由相同投藥途徑或藉由不同投藥途徑投與。
根據本發明所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亦可與放射療法及/或手術組合投與個體。
如上文所詳述,本發明係關於個體之癌症的治療。治療可為(或可意欲為)治癒性的,但可替代地為姑息性的(亦即,僅設計成限制、減輕或改善癌症症狀,或延長存活期)。較佳地,治療減小腫瘤尺寸或使其生長速率穩定或降低。腫瘤尺寸較佳減小至少10%、較佳至少20%、30%或50% (例如高達30%、50%、75%或100%)且較佳為生長減小的水平相同。
藉由本發明治療之個體可為任何哺乳動物,例如農畜,諸如牛、馬、綿羊、豬或山羊;寵物動物,諸如兔、貓或犬;或靈長類動物,諸如猴、黑猩猩、大猩猩或人類。最佳地,個體為人類。個體可為患有癌症或疑似患有癌症的任何動物(較佳為人類)。因此,個體為需要治療癌症的個體,或如本發明之各種態樣所示之特定癌症詳述如上。
如上文所詳述,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如上文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本發明之此態樣可視為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此類方法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本發明之此第四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
類似地,如上文所述,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本發明之此態樣可替代地視為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乳癌的方法,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且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此類方法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本發明之此第五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二態樣所定義。
類似地,如上文所述,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第二活性劑為核苷類似物。本發明之此態樣可替代地視為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胰臟癌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核苷類似物(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此類方法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本發明之此第六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三態樣所定義。
本發明之第一態樣可替代地視為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癌症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個體,其中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此類用途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七態樣。本發明之此第七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在此態樣的替代方案中,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可用於製造藥劑且該治療包含投與該藥劑及上文所定義的特異性結合分子。
本發明之第二態樣可替代地視為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乳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乳癌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個體,其中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此類用途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八態樣。本發明之此第八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二態樣所定義。在此態樣的替代方案中,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可用於製造藥劑且該治療包含投與該藥劑及上文所定義的特異性結合分子。
本發明之第三態樣可替代地視為提供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胰臟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如上文所定義,且胰臟癌之該治療包含將該藥劑及核苷類似物(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投與個體。此類用途因此形成本發明之第九態樣。本發明之此第九態樣的所有特徵可如上文關於第三態樣所定義。在此態樣的替代方案中,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可用於製造藥劑且該治療包含投與該藥劑及上文所定義的特異性結合分子。
在本發明之第七、第八及第九態樣中,根據上述教示內容,製得的藥劑可包含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與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或可僅包含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或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在此情況下,兩種(或三種)藥物係在各別藥劑之情形中投與個體。
在第十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上文所述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如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中所定義的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賦形劑。醫藥組成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賦形劑描述如上,其教示內容皆適用於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治療癌症,特別是如上文關於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所述的癌症。
在第十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如上文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如關於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所定義的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可作為各別組分提供,例如在各別組成物中,其可一起提供於單個容器或各別容器中。或者,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可以單一組成物提供於單個容器中。各治療劑可以任何適當形式提供,例如以水溶液形式或以凍乾物形式提供。
在第十二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第十二態樣之產品的特徵及其用途可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
在第十三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上文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第十三態樣之產品的特徵及其用途可如上文關於第二態樣所定義。
在第十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產品,其包含如上文關於第一態樣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核苷類似物(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第十四態樣之產品的特徵及其用途可如上文關於第三態樣所定義。
在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產品中,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的第三活性劑)可作為各別組分提供,例如在各別組成物中,其可一起提供於單個容器或各別容器中。或者,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可以單一組成物提供於單個容器中。各治療劑可以任何適當形式提供,例如以水溶液形式或以凍乾物形式提供。
本申請案中所引用之所有文獻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參考以下圖式及非限制性實例可進一步理解本發明:
1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5FU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胰臟癌細胞株MIA PaCa-2 (A)及PANC-1 (B)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5FU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p<0.001及**p<0.01 (MDX-124對MDX-124 + 5FU IC 50)或 op<0.05及 oop<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2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吉西他濱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胰臟癌細胞株PANC-1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吉西他濱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p<0.001及**p<0.01 (MDX-124對MDX-124 + 吉西他濱IC 50)或 oooop<0.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3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順鉑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乳癌細胞株HCC1806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順鉑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 (MDX-124對MDX-124 + 順鉑IC 50)或 op<0.05, oop<0.01及 ooop<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該圖表示兩個獨立實驗。
4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紫杉醇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乳癌細胞株HCC1806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紫杉醇係以其IC 20施加;****p<0.0001 (MDX-124對MDX-124 + 紫杉醇IC 20)或 ooop<0.001及 oooop<0.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5顯示EMT6小鼠乳癌模型之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媒劑對照物(PBS)、MDX-001 (10 mg/kg,QW)、抗PD-1抗體(10 mg/kg,BIW),或MDX-001與抗PD-1療法之組合(n=10/組)。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如圖中所示,組合治療組就減少腫瘤生長而言展現最佳結果。
6顯示圖5中所分析之個別小鼠的EMT6腫瘤體積。所示結果為經媒劑治療之小鼠與經抗PD-1抗體(A)或MDX-001外加抗PD-1抗體組合療法(B)治療之小鼠的比較。如圖所示,與抗PD-1單一療法投與的群組相比,MDX-001與抗PD-1抗體之組合投與的群組中之更多小鼠顯示腫瘤消退。
7顯示LL/2鼠類肺癌模型的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媒劑對照物(PBS)、MDX-001 (10 mg/kg,QW)、抗PD-1抗體(10 mg/kg,BIW),或MDX-001與抗PD-1療法之組合(n=10/組)。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如圖中所示,MDX-001與抗PD-1抗體當單獨投與時皆未顯示針對腫瘤的功效,但當組合投與時發現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8顯示Pan02小鼠胰臟癌模型的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吉西他濱(80 mg/kg,Q3D x4)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Abraxane,30 mg/kg,Q3D x4)(n=50)或MDX-124 (10 mg/kg,每週兩次)外加吉西他濱(80 mg/kg,Q3D x4)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30 mg/kg,Q3D x4)(n=30)。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且用平均腫瘤體積±SEM顯示。
9顯示MDX-124 +/- 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細胞凋亡的影響。(A) H929、(B) JJN3及(C) U266人類骨髓瘤細胞株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加以處理。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Tukey's correction)執行統計分析。
10顯示MDX-124及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中之p-STAT3及p-BCL2表現的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的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4小時,隨後用Alexa488標記之p-STAT3 (Tyr705)抗體及PE標記之p-BCL2 (pS70)抗體染色。各個各別組處理後之(A) p-BCL2及(B) p-STAT3的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執行統計分析。
11顯示MDX-124及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之胞內產生IL-6的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的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24小時,隨後對固定及滲透細胞之胞內IL-6進行分析。各個各別治療組之IL-6的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執行統計分析。
實例 實例 1 - ANXA1 抗體組合活體外針對癌細胞株的測試 針對胰臟癌細胞株之 MDX - 124 5FU 組合
針對胰臟癌細胞株MIA-PaCa-2及PANC-1執行MTT細胞增殖分析。細胞株係獲自英國公共衛生局菌種保藏中心(Public Health England Culture Collections)。MIA-PaCa-2為人類胰臟癌細胞株;PANC-1為人類胰臟上皮樣癌瘤細胞株。MIA PaCa-2及PANC-1細胞在含有10% FBS、1% pen/strep及1% L-麩醯胺酸的DMEM中、在37℃下、在含有5% CO 2的氛圍中培養。
MDX-124如上描述於說明書中:其為針對ANXA1的人類化IgG1抗體,該抗體具有SEQ ID NO: 13之輕鏈及SEQ ID NO: 14之重鏈。
使用MTT比色法分析量測細胞增殖,以量測細胞代謝活性。在分析中,NADPH依賴性細胞氧化還原酶將黃色四唑鎓染料(MTT)還原成不溶性紫色甲臘(formazan)產物,藉由使用分光光度計量測500-600 nm吸光度來定量。甲臘之量與細胞增殖程度成比例,快速分裂的細胞使較高的MTT含量降低。分析係三重複執行。細胞以100 μl之最終體積接種。MIA PaCa-2及PANC-1細胞係以每孔1×10 4之密度接種。
接著培養細胞24小時,隨後分析,接著量測細胞增殖。在增殖分析中,細胞在濃度為2.5-10 µM的IgG同型陰性對照物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USA,目錄號31154)存在下、在MDX-124 (2.5-10 µM)存在下或在MDX-124 (2.5-10 µM)與100 µM (對於MIA PaCa-2細胞)或1 mM (對於PANC-1細胞)之5FU之組合存在下培養72小時。以相較於未處理對照細胞的反應百分比量測各種療法的抗增殖作用。
兩種細胞株均以其IC 50使用5FU。IC 50濃度表示物質發揮其最大抑制作用之一半時的濃度。藉由對5FU進行1 nM至10 mM範圍內之一系列10倍稀釋處理來計算各細胞株的IC 50。MTT分析用於計算與各種濃度之5FU一起培育72小時之後的癌細胞存活率。此重複8次,50%細胞未存活時的平均濃度被視為IC 50值。
正如所預期,單獨MDX-124對兩種細胞株(特別是MIA-PaCa-2)顯示相對較強的抗增殖作用。即使如此,當與5FU (在其IC 50)組合時,相較於個別療法,關於兩種細胞株的癌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 1)。MDX-124與5FU之組合使MIA PaCa-2及PANC-1細胞株的癌細胞存活率分別降低99.8%及91.2%。藉由不成對t檢驗及使用『SynergyFinder』軟體分析結果(Ianevski等人,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8(W1): W488-W493, 2020),其顯示MDX-124當與5FU組合使用時具有強協同活性。
針對胰臟癌細胞株之 MDX - 124 吉西他濱組合如上所述,針對胰臟癌細胞株PANC-1執行MTT細胞增殖分析。
如上文所述,使用相同IgG同型對照,使用MTT比色分析來量測細胞增殖。在MDX-124 (2.5-10 µM)存在下或在MDX-124 (2.5-10 µM)與20 µM (吉西他濱針對PANC-1細胞的IC 50)吉西他濱之組合存在下培養細胞。使用0.1 nM至100 µM範圍的吉西他濱稀釋液,如上文所述計算IC 50,重複分析三次以確定50%細胞未存活時的平均濃度(亦即,IC 50)。
正如所預期,單獨MDX-124對細胞株顯示相對較強的抗增殖作用。即使如此,當與吉西他濱(其IC 50)組合時,相較於任一個別療法,癌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 2)。藉由不成對t檢驗對結果進行分析。
針對乳癌細胞株之 MDX - 124 順鉑組合針對三陰性乳癌細胞株HCC1806執行MTT細胞增殖分析。細胞株獲自ATCC。HCC1806細胞在含有10% FBS、1% pen/strep及1% L-麩醯胺酸的DMEM中、在37℃下、在含有5% CO 2的氛圍中培養。
如上文所述,使用相同IgG同型對照,使用MTT比色分析來量測細胞增殖。在MDX-124 (2.5-10 µM)存在下或在MDX-124 (2.5-10 µM)與0.65 µM (順鉑針對HCC1806細胞的IC 50)順鉑之組合存在下培養細胞。使用0.1 nM至100 µM範圍的順鉑稀釋液,如上文所述計算IC 50,分析重複四次以確定50%細胞未存活時的平均濃度(亦即,IC 50)。
正如所預期,單獨MDX-124對細胞株顯示抗增殖作用,其與順鉑的組合使該抗增殖作用大幅度增強( 3)。藉由不成對t檢驗且使用『SynergyFinder』軟體(同上)分析結果,結果顯示MDX-124當與順鉑組合使用時具有強協同活性。
針對乳癌細胞株之 MDX - 124 紫杉醇組合針對三陰性乳癌細胞株HCC1806執行MTT細胞增殖分析。
如上文所述,使用相同IgG同型對照,使用MTT比色分析來量測細胞增殖。在MDX-124 (2.5-10 µM)存在下或在MDX-124 (2.5-10 µM)與0.4 nM (紫杉醇針對HCC1806細胞的IC 20)紫杉醇之組合存在下培養細胞。使用0至10 nM範圍的紫杉醇稀釋液,如上文所述計算IC 20,重複分析兩次以確定20%細胞未存活時的平均濃度(亦即,IC 20)。
正如所預期,單獨MDX-124對細胞株顯示抗增殖作用,其與紫杉醇的組合使該抗增殖作用大幅度增強( 4)。藉由不成對t檢驗且使用『SynergyFinder』軟體(同上)分析結果,結果顯示MDX-124當與紫杉醇組合使用時具有強協同活性。
實例 2 - 在活體內癌症模型中測試抗 ANXA1 抗體組合 乳癌模型
九週齡雌性BALB/c小鼠皮下接種5×10 5個EMT6三陰性乳癌細胞。腫瘤達到100 mm 3(如使用測徑規所量測)後,將媒劑對照物(PBS)、MDX-001 (10 mg/kg,每週一次)、抗PD-1抗體(10 mg/kg,每週兩次)、或MDX-001 (10 mg/kg,每週一次)與抗PD-1抗體(10 mg/kg,每週兩次)之組合療法給與小鼠(n = 10/組)。每週兩次量測腫瘤體積,歷時3週。所用抗PD-1抗體為小鼠抗體RMP-1-14 (Yamazaki等人, Journal of Immunology 175(3): 1586-1592, 2005);藉由腹膜內注射來投與PBS;藉由靜脈內注射來投與抗體。
如上文所詳述,MDX-001為抗ANXA1抗體,其為MDX-124之親本抗體。MDX-001之輕鏈及重鏈分別具有SEQ ID NO: 30及31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相較於媒劑對照,MDX-001單一療法未顯著影響腫瘤生長,但當小鼠給與抗PD-1單一療法時,腫瘤生長顯著減慢。當抗PD-1抗體與MDX-001組合使用時,相較於抗PD-1單一療法,平均腫瘤體積另外減小15% ( 5)。值得注意的是,經MDX-001外加抗PD-1組合療法治療的30%小鼠在第21天顯示腫瘤消退的證據(相較於第18天),相比之下,接受單獨抗PD-1療法的小鼠僅10%顯示腫瘤消退( 6)。任一治療組中均未發現體重減輕,且在MDX-001、抗PD-1或組合療法治療的情況下未發現副作用。
肺癌模型九週齡雌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種3×10 5個LL/2肺癌細胞。腫瘤達到100 mm 3(如使用測徑規所量測)後,將媒劑對照物(PBS)、MDX-124 (10 mg/kg,每週一次)、抗PD-1抗體(10 mg/kg,每週兩次)、或MDX-124 (10 mg/kg,每週一次)與抗PD-1抗體(10 mg/kg,每週兩次)之組合療法給與小鼠(n = 10/組)。如上文所述投與藥物。在第2、5、8、12及15天量測腫瘤體積,此時終止媒劑及單一療法組。第19天再次量測組合療法組且接著終止。
使用雙向重複量度ANOVA/混合效應模型分析結果。媒劑組與MDX-124或抗PD-1單一療法之間未發現顯著差異。然而,MDX-124/抗PD-1組合組的腫瘤生長比媒劑對照(P=0.022)、單獨MDX-124 (P=0.0003)或單獨抗PD-1 (P=0.037)顯著更慢,證明MDX-124與抗PD-1療法之組合具有協同作用。組合組小鼠具有較長存活期且留在研究中直至第19天,而其他組在第15天終止( 7)。在此研究中未偵測到體重減輕。
實例 3 - 在活體內胰臟癌模型中測試抗 ANXA1 抗體組合 胰臟癌模型
八週齡雌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種5×10 6個Pan02胰臟癌細胞且在腫瘤達到100 mm 3(如使用測徑規所量測)後隨機分配至治療組。在初始13天治療期期間,小鼠給與吉西他濱(Hospira Inc., Lake Forest, IL)(80 mg/kg,Q3D x4)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Abraxane, Celgene Corp., Summit, NJ;Celgene Europe, Germany)(30 mg/kg,Q3D x4)(n = 50),或MDX-124 (10 mg/kg,每週兩次)外加吉西他濱(80 mg/kg,Q3D x4)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30 mg/kg,Q3D x4)之組合療法(n = 30)。如上文所述投與藥物。媒劑對照亦使用生理鹽水(BIW,10 mL/kg)執行。第3、7、10及13天量測腫瘤體積。
第13天,接受MDX-124外加吉西他濱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之組合療法之群組的平均腫瘤體積為92.6 mm 3,相比之下,接受單獨吉西他濱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之群組的平均腫瘤體積為106.7 mm 3(或相對於媒劑對照物治療的小鼠,資料未顯示)。因此,相較於將單獨的吉西他濱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投與Pan02小鼠,將MDX-124添加至吉西他濱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使平均腫瘤生長抑制作用增強( 8)。
實例 4 - 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活體外測試抗 ANXA1 抗體組合使用若干分析來評估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對一組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癌細胞株的抗癌活性。
材料及方法 細胞凋亡分析
使用磷脂結合蛋白V及7-AAD標記來評估MDX-124、硼替佐米及兩種藥劑之組合對細胞凋亡的作用。將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H929、JJN3及U266,皆來自DSMZ, Leibniz Institute, Germ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 GmbH, Germany)與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MA, USA)或兩種藥劑之組合(1000:1之固定莫耳比)一起在補充有10% FCS的1 mL RPMI培養基中培育48小時。使用流式細胞術量化各個各別治療組相對於未處理對照組細胞含量之細胞凋亡百分比。
細胞凋亡相關蛋白之表現使用流式細胞術評估MDX-124、硼替佐米及兩種藥劑之組合對2種細胞凋亡相關蛋白(p-BCL2及p-STAT3)之表現的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之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4小時,隨後用Alexa488標記之p-STAT3 (Tyr705,得自BD Biosciences,目錄號557814)抗體及PE標記之p-BCL2 (pS70, BD Biosciences,目錄號562532)抗體染色。各治療組之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
IL - 6 表現使用流式細胞術評估單獨及組合之各種藥劑對介白素-6 (IL-6)表現之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之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μ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24小時,隨後對固定及滲透之細胞進行胞內IL-6分析。各個各別治療組之IL-6的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
結果 細胞凋亡分析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相比,單獨的MDX-124對細胞凋亡有影響,而單獨的硼替佐米顯著誘導細胞凋亡(圖9)。然而,與單獨的硼替佐米相比,MDX-124添加至硼替佐米使測試的所有細胞株之細胞凋亡增強(圖9)。
細胞凋亡相關蛋白之表現多發性骨髓瘤中之STAT3過度表現與不良預後相關且假設在微環境依賴性治療抗性中起作用。除促增殖作用之外,STAT3亦使抗凋亡蛋白上調且引起多發性骨髓瘤中之微RNA調節異常(Chong等人, 2019, Cancers, 第11(5)卷, 731)。
BCL2蛋白為致癌基因,其促進細胞存活且在多發性骨髓瘤中頻繁上調,從而使其成為有吸引力的目標(Gupta等人, 2021, Blood Lymphat. Cancer, 第11卷, 11-24)。
單獨的MDX-124與單獨的硼替佐米均使所測試之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中的p-BCL2或p-STAT3表現減少(圖10)。然而,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使所測試之全部細胞株中的p-BCL2及p-STAT3出現的減少大於單獨的任一療法(圖10)。
IL - 6 表現IL-6不僅為生長因子,而且為多發性骨髓瘤中之抑制骨髓瘤細胞發生細胞凋亡的存活因子。減少IL-6的作用已與腫瘤生長之消退相關(Harmer等人, 2019, Front. Endocrinol., 第9卷, 數位物件識別碼: 10.3389/fendo.2018.00788)。
MDX-124與硼替佐米均使胞內IL-6表現出現中度減少,然而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在所測試之全部細胞株中引起比單獨任一療法更大幅度的減少(圖11)。
總體而言,此等資料表明在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中,MDX-124添加至硼替佐米使得單獨任一藥劑的抗癌作用增強。
序列表序列表中所提供之序列如下表中所示:
SEQ ID NO. 胺基酸或核苷酸 序列描述
1 胺基酸 L1M2H4及L2M2H2之VLCDR1
2 胺基酸 MDX-001、L1M2H4及L2M2H2之VLCDR2
3 胺基酸 MDX-001、L1M2H4及L2M2H2之VLCDR3
4 胺基酸 MDX-001、L1M2H4及L2M2H2之VHCDR1
5 胺基酸 MDX-001、L1M2H4及L2M2H2之VHCDR2
6 胺基酸 MDX-001、L1M2H4及L2M2H2之VHCDR3
7 胺基酸 MDX-001之VLCDR1
8 胺基酸 具有S9T取代之VLCDR1變異體
9 胺基酸 L1M2輕鏈可變區
10 胺基酸 L2M2輕鏈可變區
11 胺基酸 H4重鏈可變區
12 胺基酸 H2重鏈可變區
13 胺基酸 L1M2輕鏈
14 胺基酸 H4重鏈
15 胺基酸 L2M2輕鏈
16 胺基酸 H2重鏈
17 胺基酸 人類ANXA1蛋白
18 胺基酸 由ANXA1-004編碼的人類ANXA1片段
19 胺基酸 由ANXA1-006編碼的人類ANXA1片段
20 胺基酸 輕鏈信號序列
21 胺基酸 重鏈信號序列
22 胺基酸 L1M2輕鏈前序列
23 胺基酸 H4重鏈前序列
24 胺基酸 L2M2輕鏈前序列
25 胺基酸 H2重鏈前序列
26 核苷酸 L1M2輕鏈前序列
27 核苷酸 H4重鏈前序列
28 核苷酸 L2M2輕鏈前序列
29 核苷酸 H2重鏈前序列
30 胺基酸 MDX-001輕鏈
31 胺基酸 MDX-001重鏈
1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5FU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胰臟癌細胞株MIA PaCa-2 (A)及PANC-1 (B)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5FU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p<0.001及**p<0.01 (MDX-124對MDX-124 + 5FU IC 50)或 op<0.05及 oop<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2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吉西他濱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胰臟癌細胞株PANC-1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吉西他濱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p<0.001及**p<0.01 (MDX-124對MDX-124 + 吉西他濱IC 50)或 oooop<0.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3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順鉑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乳癌細胞株HCC1806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順鉑係以其IC 50施加;****p<0.0001 (MDX-124對MDX-124 + 順鉑IC 50)或 op<0.05, oop<0.01及 ooop<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該圖表示兩個獨立實驗。 4顯示當抗體用作單一藥劑時及當與使用紫杉醇的化學療法組合使用時,抗體MDX-124施加於乳癌細胞株HCC1806使活體外癌細胞增殖顯著減少。抗體係以0至10 µM範圍的濃度施加至細胞;紫杉醇係以其IC 20施加;****p<0.0001 (MDX-124對MDX-124 + 紫杉醇IC 20)或 ooop<0.001及 oooop<0.0001 (MDX-124對IgG同型對照)。 5顯示EMT6小鼠乳癌模型之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媒劑對照物(PBS)、MDX-001 (10 mg/kg,QW)、抗PD-1抗體(10 mg/kg,BIW),或MDX-001與抗PD-1療法之組合(n=10/組)。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如圖中所示,組合治療組就減少腫瘤生長而言展現最佳結果。 6顯示圖5中所分析之個別小鼠的EMT6腫瘤體積。所示結果為經媒劑治療之小鼠與經抗PD-1抗體(A)或MDX-001外加抗PD-1抗體組合療法(B)治療之小鼠的比較。如圖所示,與抗PD-1單一療法投與的群組相比,MDX-001與抗PD-1抗體之組合投與的群組中之更多小鼠顯示腫瘤消退。 7顯示LL/2鼠類肺癌模型的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媒劑對照物(PBS)、MDX-001 (10 mg/kg,QW)、抗PD-1抗體(10 mg/kg,BIW),或MDX-001與抗PD-1療法之組合(n=10/組)。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如圖中所示,MDX-001與抗PD-1抗體當單獨投與時皆未顯示針對腫瘤的功效,但當組合投與時發現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8顯示Pan02小鼠胰臟癌模型的平均腫瘤體積。小鼠用癌細胞接種且接著投與吉西他濱(80 mg/kg,Q3D x4)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Abraxane,30 mg/kg,Q3D x4)(n=50)或MDX-124 (10 mg/kg,每週兩次)外加吉西他濱(80 mg/kg,Q3D x4)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30 mg/kg,Q3D x4)(n=30)。在所示時間點計算腫瘤體積且用平均腫瘤體積±SEM顯示。 9顯示MDX-124 +/- 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細胞凋亡的影響。(A) H929、(B) JJN3及(C) U266人類骨髓瘤細胞株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加以處理。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Tukey's correction)執行統計分析。 10顯示MDX-124及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中之p-STAT3及p-BCL2表現的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的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4小時,隨後用Alexa488標記之p-STAT3 (Tyr705)抗體及PE標記之p-BCL2 (pS70)抗體染色。各個各別組處理後之(A) p-BCL2及(B) p-STAT3的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執行統計分析。 11顯示MDX-124及硼替佐米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之胞內產生IL-6的影響。各種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的等分試樣用MDX-124 (20 µM)、硼替佐米(20 nM)或MDX-124與硼替佐米之組合處理24小時,隨後對固定及滲透細胞之胞內IL-6進行分析。各個各別治療組之IL-6的平均螢光強度值與未處理的對照細胞進行比較。所有資料皆用三次獨立實驗之平均值±SD表示,各實驗雙重複執行。使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用於多重比較的杜凱氏校正執行統計分析。
TW202332698A_111144200_SEQL.xml

Claims (39)

  1. 一種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 (i)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包含互補決定區(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 VLCDR1、VLCDR2、VLCDR3、VHCDR1、VHCDR2及VHCDR3,該等CDR中之每一者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 VLCDR1具有SEQ ID NO: 1、7或8中所示之序列,或在位置9及/或11處包含保守胺基酸取代的其經修飾形式;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且 (ii)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2. 如請求項1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癌症之該治療中。
  3. 如請求項1或2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為5FU。
  4. 如請求項3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癌症為胰臟癌或大腸直腸癌。
  5. 如請求項1或2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為結合PD-1的抗體或結合PD-L1的抗體。
  6. 如請求項5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結合PD-1的該抗體為尼沃單抗(nivolumab)、派立珠單抗(pembrolizumab)、賽咪單抗(cemiplimab)或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或結合PD-L1的該抗體為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度伐魯單抗(durvalumab)或阿維魯單抗(avelumab)。
  7. 如請求項5或6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癌症為乳癌或肺癌。
  8. 如請求項7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乳癌為三陰性乳癌。
  9. 如請求項1或2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為硼替佐米(bortezomib)、伊沙佐米(ixazomib)或卡非佐米(carfilzomib)。
  10. 如請求項9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癌症為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
  11. 一種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醇及順鉑。
  12. 如請求項11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乳癌之該治療中。
  13. 一種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為核苷類似物,較佳為吉西他濱。
  14. 如請求項13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胰臟癌之該治療中。
  15. 如請求項14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為吉西他濱且該第三活性劑為紫杉醇。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之CDR具有如下胺基酸序列: VLCDR1具有SEQ ID NO: 1中所示之序列; VLCDR2具有SEQ ID NO: 2中所示之序列; VLCDR3具有SEQ ID NO: 3中所示之序列; VHCDR1具有SEQ ID NO: 4中所示之序列; VHCDR2具有SEQ ID NO: 5中所示之序列;且 VHCDR3具有SEQ ID NO: 6中所示之序列。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為抗體或其片段。
  18. 如請求項17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人類化抗體或其片段。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抗體為單株抗體,或該抗體片段為Fab、Fab'或F(ab') 2抗體片段或scFv分子。
  20. 如請求項19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包含: i)輕鏈可變區,其包含SEQ ID NO: 9或10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及 ii)重鏈可變區,其包含SEQ ID NO: 11或12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
  21. 如請求項20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單株抗體,其包含: i)輕鏈,其包含SEQ ID NO: 1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及 ii)重鏈,其包含SEQ ID NO: 14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
  22. 如請求項20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為單株抗體,其包含: i)輕鏈,其包含SEQ ID NO: 15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及 ii)重鏈,其包含SEQ ID NO: 16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的胺基酸序列。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癌症表現ANXA1。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時之該第三活性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與該個體。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供使用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26. 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較佳地,其中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且/或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
  27. 一種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且癌症之該治療包含向個體投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較佳地,其中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且/或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
  28. 如請求項26之方法或如請求項27之用途,其中: (i)該第二活性劑為5FU且該癌症為胰臟癌或大腸直腸癌; (ii)該第二活性劑如請求項5或6中所定義且該癌症如請求項7或8中所定義; (iii)該第二活性劑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卡非佐米且該癌症為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或 (iv) 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癌症之該治療中。
  29. 一種治療個體之乳癌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投與該個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且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醇及順鉑,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且/或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乳癌之該治療中。
  30. 一種治療個體之胰臟癌的方法,其包含將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核苷類似物投與該個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 較佳地,其中該核苷類似物為吉西他濱,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且/或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胰臟癌之該治療中。
  31. 一種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乳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且乳癌之該治療包含向個體投與該藥劑及第二活性劑,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醇及順鉑,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且/或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乳癌之該治療中。
  32. 一種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用於製造供治療胰臟癌用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且胰臟癌之該治療包含向該個體投與該藥劑及核苷類似物; 較佳地,其中該核苷類似物為吉西他濱,該癌症如請求項23中所定義,該投與如請求項24中所定義,該個體如請求項25中所定義,且/或第三活性劑係經使用於胰臟癌之該治療中。
  33. 如請求項30之方法或如請求項32之用途,其中在胰臟癌之該治療中使用第三活性劑且該第二活性劑為吉西他濱且該第三活性劑為紫杉醇。
  3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賦形劑, 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該第二活性劑如請求項1、3、5、6或9中任一項所定義,且該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較佳如請求項15中所定義。
  35. 一種套組,其包含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其中該特異性結合分子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該第二活性劑如請求項1、3、5、6或9中任一項所定義,且該第三活性劑當存在時較佳如請求項15中所定義。
  36. 一種產品,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之結合人類ANXA1的特異性結合分子及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核鹼基類似物、阻斷PD-1與PD-L1之間相互作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及蛋白酶體抑制劑。
  37. 如請求項36之產品,其中: (i)該第二活性劑為5FU且該癌症為胰臟癌或大腸直腸癌; (ii)該第二活性劑如請求項5或6中所定義且該癌症如請求項7或8中所定義,或 (iii)該第二活性劑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或卡非佐米且該癌症為骨髓瘤或套細胞淋巴瘤。
  38. 一種產品,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的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第二活性劑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乳癌,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烷及基於鉑之化學治療劑;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活性劑係選自紫杉醇及順鉑。
  39. 一種產品,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16至22中任一項所定義的結合人類ANXA1之特異性結合分子、核苷類似物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三活性劑,以便分開、同時或依序用於治療個體之胰臟癌; 較佳地,其中該核苷類似物為吉西他濱且/或該第三活性劑為紫杉醇。
TW111144200A 2021-11-18 2022-11-18 癌症之組合療法 TW202332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116680.6 2021-11-18
GBGB2116680.6A GB202116680D0 (en) 2021-11-18 2021-11-18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ancer
GBGB2208893.4A GB202208893D0 (en) 2022-06-16 2022-06-16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ancer
GB2208893.4 2022-06-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698A true TW202332698A (zh) 2023-08-16

Family

ID=8448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4200A TW202332698A (zh) 2021-11-18 2022-11-18 癌症之組合療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A (1) CA3238416A1 (zh)
TW (1) TW202332698A (zh)
WO (1) WO20230891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22011D0 (en) 2008-12-02 2009-01-07 Queen Mary & Westfield College Treatment
CN103097414B (zh) 2010-06-09 2016-05-18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和威斯特-弗尔德学院 膜联蛋白1抗体
GB201121564D0 (en) 2011-12-14 2012-01-25 Queen Mary & Westfield College Use of antibody
GB201702091D0 (en) 2017-02-08 2017-03-22 Medannex Ltd Specific binding molecules
US20210292400A1 (en) * 2018-05-17 2021-09-23 Yiping W. Han Methods for treating, preventing and detecting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GB201813137D0 (en) 2018-08-10 2018-09-26 Medannex Ltd Cancer treatment with an antibody
US20200171165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Proteo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ystems Medicine Enhanced target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9150A1 (en) 2023-05-25
CA3238416A1 (en)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4431B1 (en) 5-bromo-2,6-di-(1h-pyrazol-l-yl)pyrimidin-4-amine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JP2023109927A (ja) ヒトのがんを治療するための特異的抗cd38抗体
IL292302A (en) Use of glutamate modulating factor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AU2016298823A1 (en) Combination of PD-1 antagonist with an EGFR inhibitor
EA033359B1 (ru) Комбинация леналидомида и полипептид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и ее применение
CA3114407A1 (en) Anti-hla-g antibodie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nti-hla-g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anti-hla-g antibodies
US8992915B2 (en) Combination of CD37 antibodies with ICE
WO2013171289A1 (en) Combination of cd37 antibodies with further agents
WO2021003082A1 (en) Anti-claudin 18.2/anti-cd47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JP2021105044A (ja) ヒトのがんを治療するための特異的抗cd38抗体
JP2024041851A (ja) 抗体による癌治療
TW202124432A (zh) 使用pd-1軸抑制劑及抗骨膜蛋白抗體治療癌症之方法
CN117222663A (zh) 使用结合nkg2d、cd16和肿瘤相关抗原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治疗癌症的方法
TW202332698A (zh) 癌症之組合療法
JP7280387B2 (ja) 抗原結合タンパク質
EP3444272A1 (en) Treatment of ck8 positive cancers in relation with k-ras gene status
JP2016527200A (ja) Cd37抗体とクロラムブシルの併用
JP2019505516A (ja) インターロイキン−17(il−17)アンタゴニストを使用してざ瘡を治療する方法
US20240166747A1 (en)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WO2024041652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CA3202006A1 (en) Treatment of cancers with an antibody that binds lgr5 and egfr
TW202243689A (zh) 抗cd20/抗cd3雙特異性抗體及抗cd78b抗體藥物結合物的組合治療之給藥
WO2020044252A1 (en) Dosage regimes for anti-m-csf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N117255693A (zh) 用抗cd20/抗cd3双特异性抗体进行治疗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