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9572A -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 Google Patents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9572A
TW202329572A TW111138586A TW111138586A TW202329572A TW 202329572 A TW202329572 A TW 202329572A TW 111138586 A TW111138586 A TW 111138586A TW 111138586 A TW111138586 A TW 111138586A TW 202329572 A TW202329572 A TW 2023295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ble
tube
terminal connection
mentione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田雄大
森大樹
茂森直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9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5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於配置於縱向放置型絕緣管內之設置在電力纜線之周圍的密封管從絕緣管下端偏移落下的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1包括:絕緣管3,供電力纜線2插入;應力錐5,安裝於電力纜線2上;下部凸緣6,將絕緣管3之下端封閉且具有用以供電力纜線2通過之貫穿孔62;密封管7,包圍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端密封固定於外部半導電層23上,於下端之外周面與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間形成密封狀態,並且追隨電力纜線2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可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下部保護部8,包圍電力纜線2且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下側;以及防蝕結構9,將下部保護部8之下端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並且密封管7與下部保護部8相互分離。

Description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本發明係關於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先前,作為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以下有僅稱為終端連接部之情形),已知於所謂之縱向放置型之絕緣管內配置經逐層剝離而露出導體或絕緣層等各層的電力纜線,且於其外部半導電層等上安裝有應力錐之終端連接部。 而且,如上所述之終端連接部中,通常於絕緣管內之內部空間中填充有絕緣油等絕緣流體。
如上所述之終端連接部中,若電力纜線之電流值增大,則藉由導體之發熱等,電力纜線尤其向下方比較大幅度地伸長,有對應力錐或絕緣流體密封部施加大的應力之可能性。 而且,隨著該應力發生,除了有應力錐變形或損傷之可能性以外,還有藉由絕緣流體密封部之變形,絕緣管內部之絕緣流體漏出至外部之可能性。
因此,習知之終端連接部100中,例如圖6所示,已知逐層剝離而配置於絕緣管101內之電力纜線2中,於未圖示之應力錐之下方之金屬遮蔽層24之周圍配置有圓筒狀之密封管102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該情形時,密封管102之上端利用上端固定部103等固定於金屬遮蔽層24上,且密封管102之下端利用下端固定部104等固定於金屬遮蔽層24或遮覆層25上。
又,於絕緣管101之底板部105上設置有貫穿孔105a。於貫穿孔105a之內周面,沿圓周方向形成有溝槽,且於該溝槽中嵌入有密封構件106。 而且,於將密封管102之直徑較大之下端部分插入至貫穿孔105a中之狀態下,密封構件106密接於密封管102之下端部分。因此,絕緣管101之內部空間係由密封構件106來密封,以使填充於絕緣管101內之絕緣油等不會從貫穿孔105a中漏出。
又,若如上所述般電力纜線2伸縮,則密封管102追隨電力纜線2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但於此期間,密封構件106密接於密封管102之下端部分之狀態得以維持,因此絕緣管101藉由密封構件106而維持密封之狀態。 又,當電力纜線2向下方伸長時,為了使密封管102之直徑較大之下端部分不會向下方偏移落下,而於密封管102之直徑較大之下端部分設置有向外側突出之突出構件107。
圖6所示之習知終端連接部100中,藉由以上述方式來構成,則即便於電力纜線2向下方伸長之情形時,亦構成為防止密封管102之直徑較大之下端部分向下方偏移落下而使得絕緣油等從貫穿孔105a中漏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20-18227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習知之終端連接部100之結構中,除了由絕緣管101內部之絕緣油之重量或電力纜線2之伸縮所引起之應力以外,由電力纜線2之遮覆層25等中產生之退縮(Shrink Back)現象所引起之應力亦全部施加於密封管102。 因此,若於密封管102向下方移動而使得突出構件107抵接於絕緣管101之底板部105之狀態下,對密封管102向下施加更強之應力,則有突出構件107損傷,密封管102向下方偏移落下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可防止於配置於縱向放置型絕緣管內之設置在電力纜線之周圍的密封管從絕緣管下端之底板部向下方偏移落下。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請求項1所記載之發明為一種包括導體、絕緣層、外部半導電層、金屬遮蔽層及遮覆層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特徵在於包括: 絕緣管,供逐層剝離而露出各層之上述電力纜線插入,且在其與上述電力纜線之間填充有絕緣流體; 導體固定部,將從上述絕緣管之上端引出至外部之上述導體固定於上述絕緣管; 應力錐,以覆蓋上述絕緣層之一部分及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之一部分之方式來安裝; 下部凸緣,與上述絕緣管之下端連接而將上述絕緣管封閉,並且具有用以供上述電力纜線通過之貫穿孔; 密封管,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上端密封固定於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並且於下端之外周面與上述貫穿孔之內周面之間形成密封狀態,並且追隨上述電力纜線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可相對於上述下部凸緣而沿上下方向移動; 下部保護部,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並且固定於上述下部凸緣之下側;以及 防蝕結構,將上述下部保護部之下端固定於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及上述遮覆層上;並且 上述密封管與上述下部保護部相互分離。
請求項2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設置有擋止器,該擋止器於上述密封管向下方移動時,使其移動停止於相對於上述下部凸緣之既定位置。
請求項3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擋止器設置於上述密封管之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上方之位置。
請求項4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3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擋止器係以上述密封管之下端附近之部分且位於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上方之部分從上述密封管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來設置。
請求項5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擋止器設置於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下方之位置。
請求項6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5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為了將上述下部保護部緊固固定於上述下部凸緣而設置於上述下部保護部之上端的緊固部係以作為上述擋止器發揮功能之方式來構成,上述擋止器於上述密封管向下方移動時,與上述密封管之下端抵接而使上述密封管之移動停止。
請求項7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下部保護部包括: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以及上述緊固部,以從上述纜線保護筒部之上端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來設置。
請求項8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密封管經由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請求項9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外部半導電層經由上述密封管及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請求項10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密封管之上端利用熱收縮管而收緊固定。
請求項11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下部保護部經由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請求項12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1所記載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經由上述下部保護部及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請求項13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防蝕結構係以防蝕帶及環氧樹脂層形成。
請求項14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於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中,上述防蝕結構利用熱收縮管而收緊固定。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防止於配置於縱向放置型絕緣管內之設置在電力纜線之周圍的密封管從絕緣管下端之底板部向下方偏移落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進行說明。 但,於以下所述之實施方式中,為了實施本發明而附加技術上較佳之各種限定,但並非將本發明之範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方式或圖示例。
圖1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終端連接部之構成的剖面圖,圖2係圖1之終端連接部之包括密封管或下部凸緣、下部保護部之部分的放大圖。 本實施方式中,終端連接部1包括:電力纜線2、絕緣管3、導體固定部4、應力錐5、下部凸緣6、密封管7、下部保護部8、及防蝕結構9。
電力纜線2包括:導體21、形成於導體21之外周的絕緣層22、形成於絕緣層22之外周的外部半導電層23、形成於外部半導電層23之外周的金屬遮蔽層24、及覆蓋金屬遮蔽層24之外周的遮覆層25等。 電力纜線2例如可使用絕緣層22由橡膠或塑膠所形成之XLPE(cross-linked polyethylene,交聯聚乙烯)纜線。
又,電力纜線2係使用電壓等級為154 kV以上或500 kV以上之超高壓用纜線,但亦可使用66 kV以上之纜線。 而且,電力纜線2以各層被逐層剝離而露出之狀態插入至絕緣管3內,以中心軸朝向上下方向之方式來配設。
絕緣管3例如設為將纖維強化塑膠(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製之中空殼體31之周圍,以由橡膠或塑膠構成之帶皺褶之外套32來覆蓋之複合絕緣管。 亦可利用絕緣性高之瓷器或玻璃等來形成絕緣管3。
絕緣管3設為以長邊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之方式來設置的所謂縱向放置型。 而且,於絕緣管3與內部之電力纜線2之間填充有絕緣流體30。本實施方式中,假定絕緣流體30係以矽油為主成分之絕緣油,但亦可為凝膠或絕緣用之氣體等。
於絕緣管3之上表面安裝有導體固定部4,其用以經由未圖示之O形環等而將電力纜線2之導體21固定於絕緣管3。 於電力纜線2之導體21之前端連接有具有導電性之導體引出棒211,導體固定部4藉由將導體引出棒211緊固保持而將電力纜線2之導體21固定於絕緣管3。而且,連接於導體21之導體引出棒211藉由貫穿絕緣管3之上端,將其上側部分露出於外部,而從絕緣管3之上端引出至外部。
於電力纜線2之外周面,以於經逐層剝離之絕緣層22與外部半導電層23之邊界部分覆蓋絕緣層22之一部分及外部半導電層23之一部分的方式,安裝有應力錐5。 應力錐5主要以電場緩和用之導電部51以及由絕緣橡膠構成之絕緣部52所構成,導電部51係與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電性連接。
下部凸緣6包括底板部61,其以將絕緣管3之下端部分封閉之方式連接於絕緣管3之下端。底板部61係由鋁或鐵、不鏽鋼等具有導電性之材料所構成。 又,下部凸緣6於底板部61之中央部分具有用以供電力纜線2通過之貫穿孔62。
又,於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周面,在與形成於後述密封管7之下端部分的軸密封部72之間形成密封狀態的圓筒狀之軸密封承受部63遍及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全周而固定。 軸密封承受部63亦擔負如下作用:於維持與軸密封部72之密封狀態之情況下,沿上下方向引導密封管7之移動。
此外,軸密封承受部63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係如後所述,根據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之距離(長度)來決定。 尤其於電力纜線2向下方伸長時,基於密封管7追隨其而可向下方移動之距離(長度)來決定。即,決定為後述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不會向下方脫落之長度。
又,於下部凸緣6之周端部分,於下表面側安裝有複數個支持絕緣子10,支持絕緣子10固定於基座11之上表面。 如此一來,絕緣管3或下部凸緣6經由複數個支持絕緣子10而連結於基座11。藉此,絕緣管3以立設狀態固定於基座11上。 此外,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經由支持絕緣子10而接地。
密封管7包括:圓筒狀之圓筒部71、以及形成於其下端部分之圓筒狀之軸密封部72。圓筒部71及軸密封部72均由金屬等具有導電性之材料所構成。 於圓筒部71或軸密封部72之圓筒形狀之內部,主要供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插通,成為密封管7之圓筒部71或軸密封部72包圍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之狀態。此外,於圓筒部71或軸密封部72與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之間形成有空隙。
又,從密封管7之圓筒部71之上端部分至其上方之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捲繞有自融帶731,且從其外側利用熱收縮管732來收緊固定。 此外,以下,將自融帶731或熱收縮管732等合併稱為上部密封結構73。又,上部密封結構73形成於較安裝有應力錐5之電力纜線2之位置更低之位置。
如此一來,藉由上部密封結構73,密封管7之圓筒部71之上端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並且密封管7之圓筒部71之上端密封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 即,圓筒部71與外部半導電層23之間之空隙係藉由上部密封結構73而以其上端部分來密封。
因此,若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伸縮,則密封管7追隨其,可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 又,藉由上部密封結構73,圓筒部71與外部半導電層23之間之空隙被密封,因此絕緣管3內之絕緣流體30不會進入至該空隙中。
此外,亦可構成為將密封管7於軸密封部72之部分,亦利用自融帶或熱收縮管等來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 但是,如本實施方式般,若構成為將密封管7以上部密封結構73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且於軸密封部72之部分(即密封管7下側之部分)不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則於電力纜線2伸長時,能夠於密封管7之內部抑制電力纜線2之彎曲。
即,若將密封管7於上側及下側之兩側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則於電力纜線2伸長時,有電力纜線2於密封管7內彎曲之可能性。 但是,如本實施方式般,藉由將密封管7僅於上側(上部密封結構73)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則即便電力纜線2伸長,於密封管7之下側,電力纜線2亦能夠相對於密封管7而相對移動,因此可抑制電力纜線2於密封管7內之彎曲。
又,如圖2所示,藉由構成為利用熱收縮管732,將形成於密封管7之上端的上部密封結構73之自融帶731等從外側收緊固定,則隨著熱收縮管732之收緊,可利用上部密封結構73將密封管7牢固地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
又,於上部密封結構73之外表面,導電性之金屬帶層74從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形成至密封管7之圓筒部71。金屬帶層74可藉由例如於上部密封結構73之外表面捲繞金屬網帶或金屬箔等而形成。 而且,藉由金屬帶層74,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與密封管7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設為其內徑與圓筒部71之內徑大致相同,且其外徑較圓筒部71之外徑更為大之圓筒形狀。 於軸密封部72之外周面,沿圓周方向形成有1條或複數條溝槽,且於各溝槽中嵌入有O形環75。
而且,若將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插入至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中,則O形環75密接於下部凸緣6之軸密封承受部63。因此,於密封管7下端之軸密封部72之外周面與貫穿孔62之內周面(即軸密封承受部63之內周面)之間形成密封狀態。 因此,藉由利用該O形環75之密封,而阻止絕緣管3內之絕緣流體30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漏出。又,與此同時,即便如上所述般,追隨電力纜線2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密封管7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時,上述密封狀態亦得以維持。
又,本實施方式中,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與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藉由接地導線76而電性連接。 因此,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經由金屬帶層74、密封管7(圓筒部71及軸密封部72)以及接地導線76而電性連接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
而且,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般,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經由支持絕緣子10而接地,因此密封管7經由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而接地,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經由密封管7及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而接地。 此外,接地導線76可由1根或者複數根導線來構成,或者亦可由平針編織銅線等來構成。又,若使接地導線76之長度比密封管7之上下方向之移動量長,則能夠防止接地導線76斷線或阻礙密封管7之上下方向之移動。
但,亦可將密封管7之上部密封結構73構成為例如圖3所示。
具體而言,從密封管7之圓筒部71之上端部分至其上方之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捲繞自融帶731a,從其外側利用熱收縮管732a來收緊固定。而且,可構成為進一步於其外側交替積層自融帶731b、731c及熱收縮管732b、732c來進一步收緊固定。 藉由如上所述,將上部密封結構73設為自融帶731與熱收縮管732之多層結構,上部密封結構73之部分之靜摩擦力增加,因此即便承受來自絕緣管3內部之絕緣流體30的壓力,亦可防止密封管7相對於電力纜線2而向下方偏移。
又,亦可構成為:取代於上部密封結構73之外表面形成導電性之金屬帶層74,或者與此並行地,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上捲繞導電帶77,利用導電帶77將密封管7與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之間填埋。 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可利用導電帶77將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與密封管7電性連接,可經由密封管7等將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接地。
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中,下部保護部8包括: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81,包圍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以及緊固部82,以從纜線保護筒部81之上端向外側突出為凸緣狀之方式來設置。 而且,下部保護部8經由緊固部82而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之下側。
於下部保護部8之緊固部82與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之間配置有O形環83,藉由將下部保護部8之緊固部82緊固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之下表面,則下部保護部8密封固定於下部凸緣6。 又,下部保護部8固定於纜線保護筒部81之圓筒形狀與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圓形形狀或密封管7之圓筒形狀形成為同心之下部凸緣6之下側之位置。
而且,下部保護部8係由金屬等具有導電性之材料所構成。 因此,藉由將下部保護部8緊固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則下部保護部8經由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而接地。
於下部保護部8之內部,主要供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插通,成為下部保護部8包圍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之狀態。 此外,於下部保護部8與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之間形成有空隙。而且,該空隙係與電力纜線2與密封管7之間之空隙或電力纜線2與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之空隙相連,整體形成1個空隙。
如圖1、圖2所示,於從密封管7之上部至下部保護部8之下部之空隙內,從下部保護部8經由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至密封管7,露出外部半導電層23亦可。 於敷設前之電力纜線2捲成滾筒(drum)等之情形時,有電力纜線2帶有彎曲痕跡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若有較外部半導電層23更外側之層(例如金屬遮蔽層24等),則有彎曲痕跡更加殘留之傾向。因此,為了於上述範圍內露出外部半導電層23而將其外側之層去除,藉此,電力纜線2之彎曲痕跡容易修正,能夠以電力纜線2更通過貫穿孔62之中心部的方式來調整。 藉此,抑制由電力纜線2對密封管7之抵接而引起的軸密封部72之周圍之接觸壓之偏向,能夠使軸密封部72均等地接觸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壁。
又,藉此,能夠將密封管7之內徑縮小至接近外部半導電層23之外徑,隨之,使纜線保護筒部81及緊固部82之中心孔徑更小,能夠使下部保護部8小型化。 又,使由纜線保護筒部81及緊固部82之中心孔構成的纜線插通孔徑(纜線保護筒部81內徑與緊固部82之內徑中更小的一個內徑)大於密封管7之內徑,且小於貫穿孔62之內徑,即便於隨著電力纜線2之伸長,密封管7與軸密封部72下降至下限,緊固部82之上表面與軸密封部72之下表面接觸時,亦能夠充分確保其接觸面積而作為擋止器發揮功能。
進一步地,例如不僅滿足上述各部之內徑之關係(使上述纜線插通孔徑大於密封管7之內徑,且小於貫穿孔62之內徑),亦可將纜線保護筒部81之外徑設為防蝕結構9之外徑以下,使密封管7之圓筒部71以及軸密封部72自身小型化,來減少密封管7從絕緣流體30承受之向下之力。
密封管7與下部保護部8相互上下地分離。 而且,於終端連接部1之組裝時,密封管7(軸密封部72之下端部分)係以與下部保護部8(緊固部82之上表面)隔離之狀態來組裝,構成為如上所述的,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可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 此外,下部保護部8如上所述般固定於下部凸緣6,因此不會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移動。
下部保護部8之下端藉由防蝕結構9而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以及遮覆層25上。 又,藉由防蝕結構9,下部保護部8與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之間之空隙被密封。
防蝕結構9例如可將防蝕帶91從下部保護部8之下側部分至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或遮覆層25捲繞,於其外側塗佈環氧樹脂層92而形成。 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藉由防蝕結構9,可將下部保護部8確實地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或遮覆層25上,並且可確實地防止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被雨水等腐蝕。此時,例如亦可使環氧樹脂含浸於玻璃包帶等中來捲繞。
又,亦可構成為利用熱收縮管93,將防蝕結構9之防蝕帶91與環氧樹脂層92等從外側收緊固定。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藉由熱收縮管93之收緊,能夠利用防蝕結構9,將下部保護部8牢固地固定至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或遮覆層25。 又,藉由防蝕結構9,下部保護部8與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之間之空隙被密封。
又,於防蝕結構9內,下部保護部8與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藉由接地導線94而電性連接。接地導線94可為導線,亦可由平針編織銅線等來構成。 而且,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經由接地導線94或下部保護部8而電性連接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藉此,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經由下部保護部8或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而接地。
其次,對本實施方式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1之作用進行說明。 於前述習知之終端連接部100之結構中,由絕緣管101內部之絕緣油之重量或電力纜線2之伸縮、電力纜線2之遮覆層25等中產生之退縮現象而引起之應力全部施加於密封管102。因此,若於密封管102之突出構件107抵接於絕緣管101之底板部105之狀態下,對密封管102向下施加更強之應力,則有突出構件107損傷,密封管102向下方偏移落下之可能性。
與此相對,本實施方式之終端連接部1中,由絕緣管3內部之絕緣油等絕緣流體30之重量或電力纜線2之伸縮所引起之應力主要施加於密封管7,但由電力纜線2之遮覆層25等中產生之退縮現象所引起之應力施加於下部保護部8。 而且,密封管7與下部保護部8相互分離,因此應力分散於密封管7及下部保護部8。
因此,即便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亦防止密封管7從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向下方偏移落下之程度的強應力施加於密封管7。 因此,密封管7相對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的設計上之位置得以維持,即便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沿上下方向移動,亦維持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之O形環75與設置於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軸密封承受部63密接的狀態。
而且,即便密封管7沿上下方向移動,於密封管7下端之軸密封部72之外周面與貫穿孔62之內周面(即軸密封承受部63之內周面)之間形成的密封狀態亦得以維持。 因此,即便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沿上下方向移動,亦可防止絕緣管3內之絕緣油等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漏出。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1,將於縱向放置型絕緣管3之底部之下部凸緣6之位置包圍電力纜線2之構件分離為密封管7及下部保護部8。而且,將下部保護部8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下表面側,且經由防蝕結構9而將下部保護部8之下端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金屬遮蔽層24或遮覆層25上。又,構成為:將密封管7於應力錐之下側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外部半導電層23,且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可相對於下部凸緣6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並且即便密封管7沿上下方向移動,於密封管7之下端之外周面與設置於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間形成的密封狀態亦得以維持。
因此,於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1中,可防止於配置於縱向放置型絕緣管3內之設置於電力纜線2之周圍的密封管7從絕緣管3下端之底板部61向下方偏移落下。 因此,即便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之伸縮沿上下方向移動,亦可防止絕緣管3內之絕緣油等絕緣流體30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漏出。
又,即便電力纜線2沿上下方向伸縮,密封管7亦追隨其,相對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而僅沿上下方向移動。 因此,即便藉由導體之發熱等,電力纜線向下方比較大幅度地伸長,亦可防止對應力錐5或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等施加大的應力而使應力錐5變形或損傷,除此以外,可防止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變形。因此,可防止軸密封部72變形而產生絕緣管3內部之絕緣流體30向外部漏出之事態。
如上所述之終端連接部中,若電力纜線之電流值增大,則藉由導體之發熱等,電力纜線尤其向下方比較大幅度地伸長,因此有對應力錐或絕緣流體密封部施加大的應力之可能性。 而且,隨著該應力發生,有應力錐變形或損傷之可能性,除此以外,有藉由絕緣流體密封部之變形,絕緣管內部之絕緣流體向外部漏出之可能性。
但,於如上所述般,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向下方之伸長而向下方移動時,亦能夠以設置擋止器之方式來構成,該擋止器用以使該移動於相對於下部凸緣6之規定位置停止。 即,例如圖4A所示,若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向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下側偏移落下,則絕緣管3內之絕緣流體30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向下方流出。
因此,例如圖4B所示,可構成為於密封管7之較下部凸緣6更上方之位置設置擋止器12。 具體而言,例如可以使密封管7之下端附近之部分(軸密封部72之部分)且位於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上方之部分從密封管7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來設置擋止器12。
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於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之向下方之伸長而向下方移動時,成為擋止器12從上方卡合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之狀態。 因此,可使密封管7之移動停止於相對於下部凸緣6之既定位置,即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之外周面與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間的密封狀態得以維持之位置,可防止軸密封部72向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下側偏移落下而使得絕緣流體30從貫穿孔62向下方流出。
此外,於前述之現有終端連接部100中之突出構件107(參照圖6)抵接於底板部105時,由絕緣管101內部之絕緣油之重量或電力纜線2之伸縮、電力纜線2之遮覆層25等中產生之退縮現象所引起之應力全部施加於突出構件107。 與此相對,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密封管7與下部保護部8分離,因此於擋止器12抵接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之狀態下,至少不施加由電力纜線2之遮覆層25等中產生之退縮現象所引起之應力。
因此,如圖4B所示,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之向下方之伸長而向下方移動,即便擋止器12抵接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亦可抑制擋止器12損傷而使得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向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下側偏移落下之事態發生。
另一方面,亦可將擋止器12設置於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下方之位置。 例如,如圖5所示,可構成為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下表面的貫穿孔62之周圍設置擋止器12。於該情形時,亦可將擋止器12形成為具有較貫穿孔62之內徑更為小徑之貫穿孔的圓板狀,或者亦能夠以單數或複數之剖面L字狀之鉤狀之構件來構成。
又,於如圖2所示之本實施方式之終端連接部1般,為了將下部保護部8緊固固定於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上而於下部保護部8之上端設置緊固部82之情形時,緊固部82亦能夠以作為擋止器12而發揮功能之方式來構成,該擋止器12於密封管7向下方移動時,與密封管7之下端之軸密封部72抵接而使密封管7之移動停止。 即,於該情形時,構成為凸緣狀之緊固部82之內徑即下部保護部8之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81之內徑成為較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徑(圖2中為圓筒狀之軸密封承受部63之內徑)更小。
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於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之向下方之伸長而向下方移動時,成為下部保護部8之緊固部82與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之下表面抵接之狀態。 因此,可使下部保護部8之緊固部82作為擋止器12發揮功能,該擋止器12使密封管7之移動停止於相對於下部凸緣6之既定位置,即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之外周面與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周面之間的密封狀態得以維持之位置。
因此,可防止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向較下部凸緣6之底板部61更下側偏移落下而使得絕緣流體30從貫穿孔62向下方流出。 又,由於能夠將下部保護部8之緊固部82作為擋止器12使用,故而亦具有不需要重新設置擋止器12之優點。
但,如上所述般,若構成為緊固部82之內徑即下部保護部8之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81之內徑成為較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內徑更小,則如圖2所示,下部保護部8之纜線保護筒部81成為較電力纜線2稍粗之程度,位於電力纜線2之極近旁。 即,成為下部保護部8之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81於非常接近電力纜線2之位置包圍電力纜線2之狀態。
於電力纜線2藉由導體21之發熱等而沿上下方向伸縮時,有如下情形:對在絕緣管3內沿上下方向延伸之電力纜線2,作用有使其於水平方向(即,例如圖2中之左右方向或與紙面正交之方向等)彎曲之力。 如此,藉由上部密封結構73而固定於電力纜線2上之密封管7從上下方向傾斜,成為追隨電力纜線2之移動而沿從上下方向傾斜之方向移動的狀態。因此,有如下顧慮:對密封管7施加過度之力而損傷,或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藉由密封管7之軸密封部72的密封變得不完全,絕緣管3內之絕緣流體30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漏出。
但是,如本實施方式般,若構成為下部保護部8之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81於非常接近電力纜線2之位置包圍電力纜線2,則於電力纜線2沿水平方向開始彎曲之時間點,即刻成為電力纜線2抵接於下部保護部8之纜線保護筒部81之狀態。 因此,至少於下部保護部8或其近旁之密封管7之部分,藉由下部保護部8來抑制電力纜線2彎曲。
因此,抑制藉由上部密封結構73而固定於電力纜線2之密封管7成為從上下方向傾斜之狀態,從而成為密封管7追隨電力纜線2之移動而沿上下方向移動之狀態。 因此,可防止對密封管7施加過度之力而損傷或絕緣管3內之絕緣流體30從下部凸緣6之貫穿孔62之部分漏出。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則當然可適當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對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1:終端連接部(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夾具) 2:電力纜線 3:絕緣管 4:導體固定部 5:應力錐 6:下部凸緣 7:密封管 8:下部保護部 9:防蝕結構 10:支持絕緣子 11:基座 12:擋止器 21:導體 22:絕緣層 23:外部半導電層 24:金屬遮蔽層 25:遮覆層 30:絕緣流體 31:中空殼體 32:外套 51:導電部 52:絕緣部 61:底板部 62:貫穿孔 63:軸密封承受部 71:圓筒部 72:軸密封部(密封管之下端) 73:上部密封結構 74:金屬帶層 75:O形環 76:接地導線 77:導電帶 81:纜線保護筒部 82:緊固部 83:O形環 91:防蝕帶 92:環氧樹脂層 93:熱收縮管 94:接地導線 100:終端連接部 101:絕緣管 102:密封管 103:上端固定部 104:下端固定部 105:底板部 105a:貫穿孔 106:密封構件 107:突出構件 211:導體引出棒 731、731a、731b、731c:自融帶 732、732a、732b、732c:熱收縮管
[圖1]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之構成的剖面圖。 [圖2]係圖1之終端連接部之包括密封管或下部凸緣、下部保護部之部分的放大圖。 [圖3]係表示密封管之上部密封結構之變形例的放大圖。 [圖4A]係表示密封管之軸密封部偏移落下至較下部凸緣之底板部更下側之狀態的圖。 [圖4B]係表示設置於較密封管之下部凸緣更上方之位置之擋止器之示例的圖。 [圖5]係表示設置於下部凸緣之底板部之下表面側之擋止器之示例的圖。 [圖6]係表示習知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之一例的剖面圖。
1:終端連接部(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夾具)
2:電力纜線
3:絕緣管
6:下部凸緣
7:密封管
8:下部保護部
9:防蝕結構
12:擋止器
23:外部半導電層
25:遮覆層
30:絕緣流體
61:底板部
62:貫穿孔
63:軸密封承受部
71:圓筒部
72:軸密封部(密封管之下端)
73:上部密封結構
74:金屬帶層
75:O形環
76:接地導線
81:纜線保護筒部
82:緊固部
83:O形環
91:防蝕帶
92:環氧樹脂層
93:熱收縮管
94:接地導線
731:自融帶
732:熱收縮管

Claims (14)

  1. 一種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具有:導體、絕緣層、外部半導電層、金屬遮蔽層及遮覆層,其特徵在於包括: 絕緣管,供逐層剝離而露出各層之上述電力纜線插入,且在其與上述電力纜線之間填充有絕緣流體; 導體固定部,將從上述絕緣管之上端引出至外部之上述導體固定於上述絕緣管; 應力錐,以覆蓋上述絕緣層之一部分及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之一部分之方式來安裝; 下部凸緣,與上述絕緣管之下端連接而將上述絕緣管封閉,並且具有用以供上述電力纜線通過之貫穿孔; 密封管,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上端密封固定於上述外部半導電層,並且於下端之外周面與上述貫穿孔之內周面之間形成密封狀態,並且追隨上述電力纜線之沿上下方向之伸縮,可相對於上述下部凸緣而沿上下方向移動; 下部保護部,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並且固定於上述下部凸緣之下側;以及 防蝕結構,將上述下部保護部之下端固定於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及上述遮覆層上;並且 上述密封管與上述下部保護部相互分離。
  2. 如請求項1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設置有擋止器,用以於上述密封管向下方移動時,使該移動停止於相對於上述下部凸緣之既定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擋止器設置於上述密封管之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上方之位置。
  4. 如請求項3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擋止器係以上述密封管之下端附近之部分且位於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上方之部分從上述密封管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來設置。
  5. 如請求項2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擋止器設置於較上述下部凸緣更下方之位置。
  6. 如請求項5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為了將上述下部保護部緊固固定於上述下部凸緣而設置於上述下部保護部之上端的緊固部係以作為上述擋止器發揮功能之方式來構成,上述擋止器於上述密封管向下方移動時,與上述密封管之下端抵接而使上述密封管之移動停止。
  7. 如請求項6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下部保護部包括:圓筒狀之纜線保護筒部,包圍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以及上述緊固部,以從上述纜線保護筒部之上端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來設置。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密封管經由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9. 如請求項8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外部半導電層經由上述密封管及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密封管之上端利用熱收縮管來收緊固定。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下部保護部經由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12. 如請求項11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電力纜線之上述金屬遮蔽層經由上述下部保護部及上述下部凸緣而接地。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防蝕結構係以防蝕帶及環氧樹脂層形成。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其中 上述防蝕結構利用熱收縮管來收緊固定。
TW111138586A 2021-10-12 2022-10-12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TW2023295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7588 2021-10-12
JP2021-167588 2021-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572A true TW202329572A (zh) 2023-07-16

Family

ID=8598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586A TW202329572A (zh) 2021-10-12 2022-10-12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4093A (zh)
TW (1) TW202329572A (zh)
WO (1) WO20230633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573Y2 (ja) * 1980-12-08 1984-08-3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力ケ−ブル終端部
JPS59126530U (ja) * 1983-02-14 1984-08-2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力ケ−ブル終端接続部の密封構造
JPH04121335U (ja) * 1991-04-11 1992-10-29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3327A1 (ja) 2023-04-20
CN118104093A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5908B2 (ja) 金具一体型ストレス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JP5405949B2 (ja) 2本の高電圧ケーブル間の接続点用装置
KR100506860B1 (ko) 광섬유 복합 전력 케이블
US454513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electrical power cables
TWI538317B (zh) 電纜終接系統
BRPI1006925B1 (pt) Montagem de cabo coberto e método e sistema para fabricar a mesma
KR102350622B1 (ko)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의 설치방법, 및 풀링아이를 구비한 해저케이블
BR112018071935B1 (pt) Aparelho de alta tensã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tal aparelho
KR102386729B1 (ko)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의 설치방법 및 상기 풀링아이를 구비한 해저케이블
JP4751918B2 (ja) 気中終端接続部及び気中終端接続部の組立方法
US20190081415A1 (en) Neutral conductor connection protection devices and cover assembly kit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including same
JP6616430B2 (ja) 剛性継手組立体
CN102856873B (zh) 应力锥组件、高压电缆连接器组件
TW202329572A (zh)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部
JP4762700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装置
KR20240072187A (ko) 전력 케이블의 종단 접속부
KR100571604B1 (ko) 광복합전력케이블의 포설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케이블 구조
JP5323760B2 (ja) ケーブルシースの収縮防止構造
JP2005006379A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終端接続部
KR102410783B1 (ko) 전력 케이블, 전력 케이블의 제조 방법 및 사용
JP2020182270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構造
WO2023190975A1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構造
CN210404700U (zh) 电力电缆的终端连接构造
WO2023068240A1 (ja)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構造
JP6916396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終端接続部及び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