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4093A -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 Google Patents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4093A
CN118104093A CN202280068778.9A CN202280068778A CN118104093A CN 118104093 A CN118104093 A CN 118104093A CN 202280068778 A CN202280068778 A CN 202280068778A CN 118104093 A CN118104093 A CN 118104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tube
terminal connection
lower flange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8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田雄大
森大树
茂森直登
中野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0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4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6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 H02G15/064Cable terminating boxes, frames or other structur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电缆的终端连接部,为了能够防止在配置于纵置型的瓷管内的电缆的周围设置的密封管从瓷管下端滑落,电缆的终端连接部(1)具有:瓷管(3),其供电缆(2)插入;应力锥(5),其安装于电缆2;下部凸缘(6),其封闭瓷管(3)的下端,并具有用于使电缆(2)通过的贯通孔(62);密封管(7),其包围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该密封管(7)的上端被密封固定于外部半导电层(23),在该密封管(7)的下端的外周面与贯通孔(6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并且该密封管(7)能够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下部保护部(8),其包围电缆(2),并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下侧;以及防腐蚀构造(9),其将下部保护部(8)的下端固定于电缆(2),密封管(7)与下部保护部(8)彼此分离。

Description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缆的终端连接部(以下,有时简称为终端连接部),公知有如下的终端连接部:在所谓的纵置型的瓷管内配置被呈阶梯状剥开而露出导体、绝缘层等各层的电缆,并在该电缆的外部半导电层等安装有应力锥。
而且,在这样的终端连接部中,通常,在瓷管内的内部空间中填充有绝缘油等绝缘流体。
在这样的终端连接部中,在电缆的电流值变大时,由于导体的发热等,电缆尤其向下方向较大地伸长,因此可能会对应力锥、绝缘流体密封部施加较大的应力。
而且,伴随着该应力的产生,应力锥可能会变形或损伤,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因绝缘流体密封部的变形而使瓷管内部的绝缘流体向外部漏出。
因此,在以往的终端连接部100中,例如如图6所示,公知有在被呈阶梯状剥开并配置于瓷管101内的电缆2中的未图示的应力锥的下方的金属屏蔽层24的周围配置有圆筒状的密封管10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情况下,密封管102的上端由上端固定部103等固定于金属屏蔽层24,密封管102的下端由下端固定部104等固定于金属屏蔽层24、护套层25。
另外,在瓷管101的底板部105设置有贯通孔105a。在贯通孔105a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有槽,在该槽中嵌入有密封部件106。
而且,在将密封管102的大径的下端部分插入贯通孔105a的状态下,密封部件106与密封管102的下端部分密合。因此,瓷管101的内部空间被密封部件106密封,填充于瓷管101内的绝缘油等不会从贯通孔105a漏出。
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电缆2伸缩时,密封管102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沿上下方向移动,但在此期间,维持了密封部件106与密封管102的下端部分密合的状态,因此维持了瓷管101被密封部件106密封的状态。
另外,在电缆2向下方伸长时,为了使密封管102的大径的下端部分不向下方滑落,在密封管102的大径的下端部分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件107。
在图6所示的以往的终端连接部100中,通过如上那样构成,构成为即使在电缆2向下方向伸长的情况下,也防止了密封管102的大径的下端部分向下方滑落而使绝缘油等从贯通孔105a漏出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2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终端连接部100的构造中,除了瓷管101内部的绝缘油的重量、电缆2的伸缩所带来的应力以外,在电缆2的护套层25等产生的回缩现象所带来的应力也全部施加于密封管102。
因此,在密封管102向下方移动而使突出部件107与瓷管101的底板部105抵接的状态下,在更强的应力朝向下方施加于密封管102时,可能会产生突出部件107损伤,密封管102向下方滑落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配置于纵置型的瓷管内的电缆的周围设置的密封管从瓷管下端的底板部向下方滑落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电缆的终端连接部,该电缆具有导体、绝缘层、外部半导电层、金属屏蔽层以及护套层,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具有:瓷管,其供被呈阶梯状剥开而露出各层的所述电缆插入,并且在该瓷管与所述电缆之间填充有绝缘流体;导体固定部,其将从所述瓷管的上端向外部引出的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瓷管;应力锥,其安装成覆盖所述绝缘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的一部分;下部凸缘,其与所述瓷管的下端连接并封闭所述瓷管,并且该下部凸缘具有用于使所述电缆通过的贯通孔;密封管,其包围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半导电层,该密封管的上端被密封固定于所述外部半导电层,并且在该密封管的下端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并且该密封管能够随着所述电缆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所述下部凸缘沿上下方向移动;下部保护部,其包围所述电缆,并且该下部保护部固定于所述下部凸缘的下侧;以及防腐蚀构造,其将所述下部保护部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护套层,所述密封管与所述下部保护部彼此分离。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的终端连接部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用于在所述密封管向下方向移动时使所述密封管的移动停止在相对于所述下部凸缘的规定的位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密封管的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上方的位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是使所述密封管的下端附近的、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从所述密封管向外侧突出而设置的。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下方的位置。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保护部的上端设置有紧固部以将所述下部保护部紧固固定于所述下部凸缘,该紧固部构成为作为在所述密封管向下方向移动时与所述密封管的下端抵接而使所述密封管的移动停止的所述止挡件来发挥功能。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保护部具有: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其包围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以及所述紧固部,其以从所述线缆保护筒部的上端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经由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8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经由所述密封管和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的上端被热收缩管束紧固定。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保护部经由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1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经由所述下部保护部和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构造由防腐蚀带和环氧树脂层形成。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构造被热收缩管束紧固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配置于纵置型的瓷管内的电缆的周围设置的密封管从瓷管下端的底板部向下方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包含图1的终端连接部的密封管、下部凸缘以及下部保护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密封管的上部密封构造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4A是示出密封管的轴密封部滑落到比下部凸缘的底板部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B是示出设置于密封管的比下部凸缘靠上方的位置的止挡件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设置于下部凸缘的底板部的下表面侧的止挡件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以往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进行说明。
但是,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图示例。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连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包含图1的终端连接部的密封管、下部凸缘以及下部保护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连接部1具有电缆2、瓷管3、导体固定部4、应力锥5、下部凸缘6、密封管7、下部保护部8以及防腐蚀构造9。
电缆2具有导体21、形成于导体21的外周的绝缘层22、形成于绝缘层22的外周的外部半导电层23、形成于外部半导电层23的外周的金属屏蔽层24、以及包覆金属屏蔽层24的外周的护套层25等。
作为电缆2,例如能够使用绝缘层22由橡胶、塑料形成的XLPE(交联聚乙烯)线缆。
另外,作为电缆2,使用电压等级为154kV以上或500kV以上的超高压用线缆,但也能够使用66kV以上的线缆。
而且,电缆2以各层呈阶梯状剥开而露出的状态插入于瓷管3内,并以中心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设。
瓷管3例如是用由橡胶或塑料构成的带褶皱的外套32包覆纤维强化塑料(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制的中空框体31的周围而得到的复合瓷管。
也可以由绝缘性较高的陶瓷、玻璃等形成瓷管3。
瓷管3为以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的所谓的纵置型。
而且,在瓷管3与内部的电缆2之间填充有绝缘流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绝缘流体30是以硅油为主要成分的绝缘油,但也可以是凝胶、绝缘用的气体等。
在瓷管3的上表面安装有导体固定部4,该导体固定部4用于经由未图示的O形环等将电缆2的导体21固定于瓷管3。
在电缆2的导体21的前端连接有具有导电性的导体引出棒211,导体固定部4通过对导体引出棒211进行紧固保持而将电缆2的导体21固定于瓷管3。而且,与导体21连接的导体引出棒211通过贯通瓷管3的上端而使其上侧部分向外部露出,由此从瓷管3的上端向外部被引出。
在电缆2的外周面以在呈阶梯状剥开的绝缘层22与外部半导电层23的边界部分覆盖绝缘层22的一部分和外部半导电层23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有应力锥5。
应力锥5主要由电场缓和用的导电部51和由绝缘橡胶构成的绝缘部52构成,导电部51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电连接。
下部凸缘6具有底板部61,该底板部61以封闭瓷管3的下端部分的方式与瓷管3的下端连接。底板部61由铝、铁、不锈钢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
另外,下部凸缘6在底板部61的中央部分具有用于使电缆2通过的贯通孔62。
另外,圆筒状的轴密封件承受部63在贯通孔62的内周面的整周范围内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周面,在该轴密封件承受部63与形成于后述的密封管7的下端部分的轴密封部72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轴密封件承受部63也起到在维持与轴密封部72的密封状态的情况下沿上下方向引导密封管7的移动的作用。
另外,轴密封件承受部6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取决于后所述那样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距离(长度)。
尤其是,基于在电缆2向下方向伸长时密封管7能够随之向下方向移动的距离(长度)来决定。即,决定为后述的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不向下方拔出的长度。
另外,在下部凸缘6的周端部分的下表面侧安装有多个支承绝缘子10,支承绝缘子10固定于架台11的上表面。
这样,瓷管3、下部凸缘6经由多个支承绝缘子10与架台11连结。由此,瓷管3以立设状态固定于架台11上。
另外,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经由支承绝缘子10而接地。
密封管7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71和形成于圆筒部71的下端部分的圆筒状的轴密封部72。圆筒部71和轴密封部72均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
在圆筒部71、轴密封部72的圆筒形状的内部主要贯穿插入有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成为密封管7的圆筒部71、轴密封部72包围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的状态。另外,在圆筒部71、轴密封部72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之间形成有空隙。
另外,从密封管7的圆筒部71的上端部分到其上方的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卷绕有自粘带731,并从其外侧被热收缩管732束紧固定。
另外,以下,将自粘带731、热收缩管732等合起来称为上部密封构造73。另外,上部密封构造73形成于电缆2的比安装有应力锥5的位置低的位置。
这样,通过上部密封构造73,密封管7的圆筒部71的上端固定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并且密封管7的圆筒部71的上端被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密封固定。
即,圆筒部71与外部半导电层23之间的空隙被上部密封构造73在其上端部分密封。
因此,密封管7能够在电缆2沿上下方向伸缩时,随之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圆筒部71与外部半导电层23之间的空隙被上部密封构造73密封,因此瓷管3内的绝缘流体30不会进入该空隙。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轴密封部72的部分也用自粘带、热收缩管等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
但是,如果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构成为用上部密封构造73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但在轴密封部72的部分(即密封管7的下侧的部分)不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则能够在电缆2伸长时在密封管7的内部抑制电缆2的弯曲。
即,如果在上侧和下侧双方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则在电缆2伸长时,电缆2可能会在密封管7内弯曲。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仅在上侧(上部密封构造73)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即使电缆2伸长,电缆2也能够在密封管7的下侧相对于密封管7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电缆2在密封管7内的弯曲。
另外,如图2所示,构成为用热收缩管732从外侧对形成于密封管7的上端的上部密封构造73的自粘带731等进行束紧固定,由此能够通过热收缩管732的束紧,用上部密封构造73将密封管7牢固地固定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
另外,在上部密封构造73的外表面,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到密封管7的圆筒部71形成有导电性的金属带层74。金属带层74例如能够通过在上部密封构造73的外表面卷绕金属网带、金属箔等而形成。
而且,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与密封管7通过金属带层74而电连接。
另一方面,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为其内径与圆筒部71的内径大致相同,其外径比圆筒部71的外径大的圆筒形状。
在轴密封部72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1条或多条槽,在各槽中嵌入有O形环75。
而且,在将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插入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时,O形环75与下部凸缘6的轴密封件承受部63密合。因此,在密封管7下端的轴密封部72的外周面与贯通孔62的内周面(即轴密封件承受部6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因此,通过该O形环75的密封,阻止了瓷管3内的绝缘流体30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漏出。另外,与此同时,即使如上所述那样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上述密封状态也得到维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通过接地导线76而电连接。
因此,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经由金属带层74、密封管7(圆筒部71和轴密封部72)以及接地导线76而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电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经由支承绝缘子10接地,因此密封管7经由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接地,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经由密封管7和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接地。
另外,接地导线76也能够由1根或多根导线构成,或者也能够由扁编织铜线等构成。另外,只要使接地导线76的长度比密封管7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长,就能够防止接地导线76断线或妨碍密封管7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但是,也可以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密封管7的上部密封构造73。
具体而言,从密封管7的圆筒部71的上端部分到其上方的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卷绕自粘带731a,并从自粘带731a的外侧用热收缩管732a进行束紧固定。而且,能够构成为进一步在外侧用热收缩管732a的外侧交替地层叠自粘带731b、731c和热收缩管732b、732c而进一步进行束紧固定。
通过这样使上部密封构造73成为自粘带731与热收缩管732的多层构造,上部密封构造73的部分的静摩擦力增加,因此即使从瓷管3内部的绝缘流体30受到压力,也能够防止密封管7相对于电缆2向下方向偏移。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在上部密封构造73的外表面形成导电性的金属带层74的结构,或者与该结构同时地,在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卷绕导电带77,并用导电带77填埋密封管7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之间。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导电带77将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与密封管7电连接,能够经由密封管7等使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接地。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保护部8具有: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81,其包围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以及紧固部82,其以从线缆保护筒部81的上端向外侧呈凸缘状突出的方式设置。
而且,下部保护部8经由紧固部82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的下侧。
在下部保护部8的紧固部82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之间配置有O形环83,将下部保护部8的紧固部82紧固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的下表面,由此下部保护部8被下部凸缘6密封固定。
另外,下部保护部8固定于使线缆保护筒部81的圆筒形状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圆形形状、密封管7的圆筒形状为同心的下部凸缘6的下侧的位置。
而且,下部保护部8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
因此,通过将下部保护部8紧固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下部保护部8经由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而接地。
在下部保护部8的内部主要贯穿插入有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成为下部保护部8包围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的状态。
另外,在下部保护部8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之间形成有空隙。而且,该空隙与电缆2与密封管7之间的空隙、电缆2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的空隙相连,作为整体形成1个空隙。
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是在从密封管7的上部到下部保护部8的下部的空隙内,外部半导电层23在从下部保护部8经由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到密封管7的范围内露出。
在铺设前的电缆2卷绕于转筒等的情况下,有时电缆2会产生惯性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比外部半导电层23靠外侧的层(例如,金属屏蔽层24等),会具有惯性弯曲进一步残留的倾向。因此,去除外部半导电层23的外侧的层以使外部半导电层23在上述的范围内露出,由此容易对电缆2的惯性弯曲进行校正,能够调整为电缆2进一步通过贯通孔62的中心部。
由此,能够抑制因电缆2相对于密封管7的局部接触而导致的轴密封部72的周围的接触压的偏差,能够使轴密封部72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壁均等地接触。
另外,由此,能够使密封管7的内径以接近外部半导电层23的外径的方式缩小,伴随于此,能够使线缆保护筒部81和紧固部82的中心孔径更小而使下部保护部8小型化。
另外,使由线缆保护筒部81和紧固部82的中心孔构成的线缆贯穿插入孔径(线缆保护筒部81内径与紧固部82的内径之中的较小的内径)比密封管7的内径大且比贯通孔62的内径小,即使在因电缆2的伸长而使密封管7和轴密封部72下降至下限而使紧固部82的上表面与轴密封部72的下表面接触时,也能够充分确保其接触面积并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
进而,例如,也可以在满足上述各部分的内径的关系(使上述线缆贯穿插入孔径比密封管7的内径大且比贯通孔62的内径小)的基础上,使线缆保护筒部81的外径为防腐蚀构造9的外径以下而使密封管7的圆筒部71和轴密封部72自身小型化,从而减小密封管7从绝缘流体30受到的向下的力。
密封管7与下部保护部8彼此上下分离。
而且,在组装终端连接部1时,密封管7(轴密封部72的下端部分)以离开下部保护部8(紧固部82的上表面)的状态组装,从而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密封管7能够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下部保护部8如上所述那样固定于下部凸缘6,因此不会相对于下部凸缘6移动。
下部保护部8的下端通过防腐蚀构造9固定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和护套层25。
另外,下部保护部8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之间的空隙被防腐蚀构造9密封。
防腐蚀构造9例如能够通过从下部保护部8的下侧部分到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护套层25卷绕防腐蚀带91并在防腐蚀带91的外侧涂布环氧树脂层92而形成。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防腐蚀构造9将下部保护部8可靠地固定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护套层25,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被雨水等腐蚀。这时,例如,也可以使环氧树脂浸渍于玻璃带等并进行卷绕。
另外,也能够构成为用热收缩管93从外侧对防腐蚀构造9的防腐蚀带91和环氧树脂层92等进行束紧固定。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热收缩管93的束紧,在防腐蚀构造9中将下部保护部8更牢固地固定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护套层25。
另外,下部保护部8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之间的空隙被防腐蚀构造9密封。
另外,在防腐蚀构造9内,下部保护部8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由接地导线94电连接。接地导线94可以是导线,也可以由扁编织铜线等构成。
而且,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经由接地导线94、下部保护部8而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电连接,由此,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经由下部保护部8、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而接地。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前述的以往的终端连接部100的构造中,瓷管101内部的绝缘油的重量、电缆2的伸缩、在电缆2的护套层25等产生的回缩现象所带来的应力全部施加于密封管102。因此,当在密封管102的突出部件107抵接于瓷管101的底板部105的状态下对密封管102朝向下方施加更强的应力时,可能会产生突出部件107损伤、密封管102向下方滑落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连接部1中,虽然瓷管3内部的绝缘油等绝缘流体30的重量、电缆2的伸缩所带来的应力主要施加于密封管7,但在电缆2的护套层25等产生的回缩现象所带来的应力施加于下部保护部8。
而且,由于密封管7与下部保护部8彼此分离,因此应力在密封管7和下部保护部8中被分散。
因此,即使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防止对密封管7施加使密封管7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向下方滑落这样较强的应力。
因此,维持了密封管7相对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的设计上的位置,即使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沿上下方向移动,也维持了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的O形环75与设置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周面的轴密封件承受部63密合的状态。
而且,即使密封管7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密封管7下端的轴密封部72的外周面与贯通孔62的内周面(即轴密封件承受部6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密封状态也得到维持。
因此,即使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沿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防止瓷管3内的绝缘油等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漏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1,在纵置型的瓷管3的底部的下部凸缘6的位置,使包围电缆2的部件分离为密封管7和下部保护部8。而且,将下部保护部8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下表面侧,并经由防腐蚀构造9将下部保护部8的下端固定于电缆2的金属屏蔽层24、护套层25。另外,构成为在应力锥的下侧将密封管7固定于电缆2的外部半导电层23,使密封管7能够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下部凸缘6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即使密封管7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密封管7的下端的外周面与设置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密封状态也得到维持。
因此,在电缆的终端连接部1中,能够防止在配置于纵置型的瓷管3内的电缆2的周围设置的密封管7从瓷管3下端的底板部61向下方滑落。
因此,即使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沿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防止瓷管3内的绝缘油等绝缘流体30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漏出。
另外,即使电缆2沿上下方向伸缩,密封管7也仅随之相对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沿上下方向移动。
因此,即使在因导体的发热等而电缆向下方向较大地伸长,也能够防止较大的应力施加于应力锥5、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等而使应力锥5发生变形或损伤的情况,除此之外,能够防止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发生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轴密封部72发生变形而使瓷管3内部的绝缘流体30向外部漏出这样的情况。
在这样的终端连接部中,在电缆的电流值变大时,电缆因导体的发热等而尤其向下方向较大地伸长,因此较大的应力可能会施加于应力锥、绝缘流体密封部。
而且,伴随着该应力的产生,应力锥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损伤,除此之外,瓷管内部的绝缘流体可能会因绝缘流体密封部的变形而向外部漏出。
但是,也能够构成为设置止挡件,该止挡件用于在如上所述那样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下方向的伸长而向下方向移动时,使密封管7的移动停止在相对于下部凸缘6的规定的位置。
即,例如如图4A所示,如果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滑落到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下侧的位置,则瓷管3内的绝缘流体30会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向下方流出。
因此,例如,如图4B所示,能够构成为在密封管7的比下部凸缘6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止挡件12。
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使密封管7的下端附近的部分(轴密封部72的部分)的、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从密封管7向外侧突出来设置止挡件12。
通过这样构成,在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下方向的伸长而向下方向移动时,成为止挡件12从上方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卡合的状态。
因此,能够使密封管7的移动停止在相对于下部凸缘6的规定的位置,即停止在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的外周面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状态得到维持的位置,能够防止轴密封部72滑落到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下侧的位置而使绝缘流体30从贯通孔62向下方流出的情况。
另外,在前述的以往的终端连接部100中的突出部件107(参照图6)与底板部105抵接时,瓷管101内部的绝缘油的重量、电缆2的伸缩、在电缆2的护套层25等产生的回缩现象所带来的应力全部施加于突出部件107。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密封管7与下部保护部8分离,因此在止挡件12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抵接的状态下,至少在电缆2的护套层25等产生的回缩现象所带来的应力不施加于突出部件107。
因此,如图4B所示,即使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下方向的伸长而向下方向移动而使止挡件12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抵接,也能够抑制止挡件12发生损伤而使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滑落到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下侧的位置这样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止挡件12设置于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下方的位置。
例如,如图5所示,能够构成为在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下表面的贯通孔62的周围设置止挡件12。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止挡件12形成为具有直径比贯通孔62的内径小的贯通孔的圆板状,或者也可以由单个或多个截面L字状的钩状的部件构成止挡件12。
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连接部1那样,为了将下部保护部8紧固固定于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而在下部保护部8的上端设置紧固部82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紧固部82作为止挡件12发挥功能,该止挡件12用于在密封管7向下方向移动时,与密封管7的下端的轴密封部72抵接而使密封管7的移动停止。
即,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凸缘状的紧固部82的内径即下部保护部8的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81的内径比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径(在图2中为圆筒状的轴密封件承受部63的内径)小。
通过这样构成,成为在密封管7随着电缆2向下方向的伸长而向下方向移动时,下部保护部8的紧固部82与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
因此,能够使下部保护部8的紧固部82作为止挡件12发挥功能,该止挡件12使密封管7的移动停止在相对于下部凸缘6的规定的位置,即停止在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的外周面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状态得到维持的位置。
因此,能够防止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滑落到比下部凸缘6的底板部61靠下侧的位置而使绝缘流体30从贯通孔62向下方流出的情况。
另外,能够将下部保护部8的紧固部82作为止挡件12来使用,因此也具有不需要新设置止挡件12的优点。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构成为紧固部82的内径即下部保护部8的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81的内径比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内径小时,如图2所示,下部保护部8的线缆保护筒部81成为比电缆2稍粗的程度,并位于电缆2的极其附近的位置。
即,成为下部保护部8的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81在非常接近电缆2的位置包围电缆2的状态。
在电缆2因导体21的发热等而沿上下方向伸缩时,有时使在瓷管3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电缆2沿水平方向(即,例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或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等)弯曲的力会发生作用。
这时,被上部密封构造73固定于电缆2的密封管7会从上下方向倾斜,成为随着电缆2的移动而沿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因此,过度的力会施加于密封管7而发生损伤,或密封管7的轴密封部72对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密封不彻底,瓷管3内的绝缘流体30可能会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漏出。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如果构成为下部保护部8的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81在非常接近电缆2的位置包围电缆2,则成为在电缆2沿水平方向开始弯曲的时刻,电缆2立刻与下部保护部8的线缆保护筒部81抵接的状态。
因此,至少在下部保护部8或其附近的密封管7的部分,通过下部保护部8来抑制电缆2发生弯曲。
因此,抑制了被上部密封构造73固定于电缆2的密封管7成为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成为密封管7随着电缆2的移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
因此,能够防止过度的力施加于密封管7而发生损伤或瓷管3内的绝缘流体30从下部凸缘6的贯通孔62的部分漏出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关于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标号说明
1:终端连接部(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工具);2:电缆;3:瓷管;4:导体固定部;5:应力锥;6:下部凸缘;7:密封管;8:下部保护部;9:防腐蚀构造;12:止挡件;21:导体;22:绝缘层;23:外部半导电层;24:金属屏蔽层;25:护套层;30:绝缘流体;62:贯通孔;72:轴密封部(密封管的下端);81:线缆保护筒部;82:紧固部;91:防腐蚀带;92:环氧树脂层;93:热收缩管;732:热收缩管。

Claims (14)

1.一种电缆的终端连接部,该电缆具有导体、绝缘层、外部半导电层、金属屏蔽层以及护套层,其特征在于,
该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具有:
瓷管,其供被呈阶梯状剥开而露出各层的所述电缆插入,并且在该瓷管与所述电缆之间填充有绝缘流体;
导体固定部,其将从所述瓷管的上端向外部引出的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瓷管;
应力锥,其安装成覆盖所述绝缘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的一部分;
下部凸缘,其与所述瓷管的下端连接并封闭所述瓷管,并且该下部凸缘具有用于使所述电缆通过的贯通孔;
密封管,其包围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半导电层,该密封管的上端被密封固定于所述外部半导电层,并且在该密封管的下端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并且该密封管能够随着所述电缆向上下方向的伸缩而相对于所述下部凸缘沿上下方向移动;
下部保护部,其包围所述电缆,并且该下部保护部固定于所述下部凸缘的下侧;以及
防腐蚀构造,其将所述下部保护部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护套层,
所述密封管与所述下部保护部彼此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缆的终端连接部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用于在所述密封管向下方向移动时使所述密封管的移动停止在相对于所述下部凸缘的规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密封管的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是使所述密封管的下端附近的、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从所述密封管向外侧突出而设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比所述下部凸缘靠下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保护部的上端设置有紧固部以将所述下部保护部紧固固定于所述下部凸缘,该紧固部构成为作为在所述密封管向下方向移动时与所述密封管的下端抵接而使所述密封管的移动停止的所述止挡件来发挥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保护部具有:
圆筒状的线缆保护筒部,其包围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以及
所述紧固部,其以从所述线缆保护筒部的上端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管经由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半导电层经由所述密封管和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管的上端被热收缩管束紧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保护部经由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所述金属屏蔽层经由所述下部保护部和所述下部凸缘而接地。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腐蚀构造由防腐蚀带和环氧树脂层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终端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腐蚀构造被热收缩管束紧固定。
CN202280068778.9A 2021-10-12 2022-10-12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Pending CN1181040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7588 2021-10-12
JP2021-167588 2021-10-12
PCT/JP2022/037948 WO2023063327A1 (ja) 2021-10-12 2022-10-12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4093A true CN118104093A (zh) 2024-05-28

Family

ID=8598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8778.9A Pending CN118104093A (zh) 2021-10-12 2022-10-12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4093A (zh)
TW (1) TW202329572A (zh)
WO (1) WO20230633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573Y2 (ja) * 1980-12-08 1984-08-3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力ケ−ブル終端部
JPS59126530U (ja) * 1983-02-14 1984-08-2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力ケ−ブル終端接続部の密封構造
JPH04121335U (ja) * 1991-04-11 1992-10-29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3327A1 (ja) 2023-04-20
TW202329572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5949B2 (ja) 2本の高電圧ケーブル間の接続点用装置
CN102356528B (zh) 被覆电缆组件以及用于形成被覆电缆组件的方法和系统
JP4685908B2 (ja) 金具一体型ストレス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EP2572421B1 (en) 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able termination apparatus
US454513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electrical power cables
US8525025B2 (en)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able termination apparatus
US8754329B2 (en)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able termination apparatus
KR20100071059A (ko) 케이블용 압력 억제 인클로저
KR102386729B1 (ko)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의 설치방법 및 상기 풀링아이를 구비한 해저케이블
JP4751918B2 (ja) 気中終端接続部及び気中終端接続部の組立方法
US20190081415A1 (en) Neutral conductor connection protection devices and cover assembly kit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including same
KR102342659B1 (ko) 강성 조인트 조립체
CN118104093A (zh) 电缆的终端连接部
CN102856873A (zh) 应力锥组件、高压电缆连接器组件
JP4762700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装置
JP4260553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終端接続部
KR20240072187A (ko) 전력 케이블의 종단 접속부
KR100571604B1 (ko) 광복합전력케이블의 포설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케이블 구조
EP3869525B1 (en) Bushing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head mounted on condenser core
CN202183585U (zh) 应力锥组件、高压电缆连接器组件
JP2019041465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構造、電力ケーブル線路、及び保護管
CN210404700U (zh) 电力电缆的终端连接构造
JP2020182270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構造
WO2023190975A1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構造
US72573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n isolation closure from a fiber optic c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