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680A - 患者介面系統 - Google Patents

患者介面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680A
TW202327680A TW111140497A TW111140497A TW202327680A TW 202327680 A TW202327680 A TW 202327680A TW 111140497 A TW111140497 A TW 111140497A TW 111140497 A TW111140497 A TW 111140497A TW 202327680 A TW202327680 A TW 2023276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gear
connector
assembly
region
pati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米莉亞 李安 貝克利
俊文 范
布拉德 麥可 奧瓦爾特
芙蕾雅 瑞菲爾 狄克遜
赫曼斯 佩瑪拉珠
傑德 詹姆士 奧布萊恩
傑瑪 塔姆辛 薩默維爾
馬修 伊凡 斯莫
米里亞姆 羅斯 馬克萊恩
奧斯卡 麥格蒂
莎莉 瑪格麗特 亨斯曼
塞繆爾 羅洛 羅斯 戴維斯
泰勒 狄恩 高夫 亨德里克森
Original Assignee
紐西蘭商費雪派克保健有限公司
阿米莉亞 李安 貝克利
俊文 范
布拉德 麥可 奧瓦爾特
芙蕾雅 瑞菲爾 狄克遜
赫曼斯 佩瑪拉珠
傑德 詹姆士 奧布萊恩
傑瑪 塔姆辛 薩默維爾
馬修 伊凡 斯莫
米里亞姆 羅斯 馬克萊恩
奧斯卡 麥格蒂
莎莉 瑪格麗特 亨斯曼
塞繆爾 羅洛 羅斯 戴維斯
泰勒 狄恩 高夫 亨德里克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紐西蘭商費雪派克保健有限公司, 阿米莉亞 李安 貝克利, 俊文 范, 布拉德 麥可 奧瓦爾特, 芙蕾雅 瑞菲爾 狄克遜, 赫曼斯 佩瑪拉珠, 傑德 詹姆士 奧布萊恩, 傑瑪 塔姆辛 薩默維爾, 馬修 伊凡 斯莫, 米里亞姆 羅斯 馬克萊恩, 奧斯卡 麥格蒂, 莎莉 瑪格麗特 亨斯曼, 塞繆爾 羅洛 羅斯 戴維斯, 泰勒 狄恩 高夫 亨德里克森 filed Critical 紐西蘭商費雪派克保健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6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83Hold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a gusset po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61M16/0672Nasal cannula assemblies for oxyge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16Joints or 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57Pumps therefor
    • A61M16/0066Blowers or centrifugal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83Holding devices therefor
    • A61M16/0694Chin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75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9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the humidifying liquid or the beneficial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9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16Materials providing elastic properties, e.g. for facilitating deformation and avoid bre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48Pressure measurement using a water colum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61M2205/584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having a color c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M2205/604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having complementary physical shapes for indexing or registration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7/00Methods of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prod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40/00Specially adapted for neonatal u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種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具有形成頭戴具的主體的基層、以及頭帶區域。頭帶區域具有至少部分地與基層的下部重疊的外接合層,該外接合層熔合到基層的下面部分。頭帶區域具有熔合材料區域以及未熔合材料區域,未熔合區域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連接區。

Description

患者介面系統
本揭露主要關於呼吸患者介面,並且關於用於患者介面之頭戴具。
在輔助呼吸中,呼吸氣體經由一個或多個柔性呼吸管藉由患者介面供應給患者。這樣的治療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治療(包括例如VPAP系統和BiPAP系統)、無創通氣(NIV)治療以及高流速治療。
各種類型的呼吸患者介面可以用於提供不同的呼吸治療。例如,患者介面可以是鼻導管、鼻罩、口罩或口鼻罩、氣管導管或其他已知類型的介面。
用於呼吸介面之頭戴具可以用於將介面保持在患者面部上的操作位置。頭戴具可以包括在患者介面與頭戴具之間延伸的束帶或其他構件。不同樣式的患者介面可能需要束帶和其他構件的不同佈置,或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頭戴具。
在參考了多份專利說明書、其他外部文獻或其他資訊來源的本說明書中,這總體上係為了提供用於討論本揭露的特徵的背景。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對這樣的外部文獻的參考不應被解釋為承認這樣的文獻或這樣的資訊來源在任何司法管轄區都是先前技術,或形成本領域公知常識的一部分。
患者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呼吸介面來提供不同的呼吸治療。當一些患者介面被固定就位以進行呼吸治療時,它們可能會對佩戴者的皮膚和面部組織施加壓力。這可能導致皮膚和面部組織受損,特別是對於具有嬌弱的皮膚和面部組織的嬰兒和新生兒患者。此外,在醫療應用中,呼吸患者介面通常使用較長時間段,例如數週或數月,從而加劇了皮膚或組織損傷之風險。
由於該等原因,可能期望週期性地改變患者佩戴的呼吸介面之類型,從而改變與介面接觸的皮膚面積。還期望將呼吸患者介面以及其他相關聯患者接觸部件設計和定位成最小化或避免佩戴者皮膚上的壓力點。
為了能夠向患者提供呼吸治療,介面必須以某種方式相對於患者的嘴和/或鼻子固位。當呼吸治療關於提供加壓氣體時,這一點尤其重要;介面必須以至少一定程度上提供密封並且防止呼吸治療氣體從介面的周界發生不期望的洩漏的方式保持抵靠在患者的面部。
頭戴具可以用於將介面保持在患者的面部上,並且將介面維持在能夠有效進行治療的位置。頭戴具通常將力傳遞至患者的頭部,並且因此可能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舒適度。特別是對於嬰兒和新生兒患者,頭戴具和相關聯固定構件能夠施加可能導致皮膚或組織損傷的力。期望頭戴具和相關聯固定構件最小化或避免對皮膚或組織的任何損害。
另外,不同的患者可能具有明顯不同的頭部和面部解剖結構。例如,頭圍、顱骨形狀、面部形狀、頸部形狀以及面部組織深度都是可變的。這在嬰兒和新生兒患者的群體中尤其顯著,因為生命的最初幾個月中頭部高速增長。期望頭戴具係能夠調整的或能夠定製的,從而以最小化或避免壓力點以及皮膚或組織損傷的風險的方式牢固地適配每個患者。
在嬰兒和新生兒患者中,隨著患者的生長和發育,單個患者的頭部和面部解剖結構可能發生變化。還期望頭戴具係能夠調整的或能夠定製的,從而牢固地適配患者以適應這種生長和發育。另外,嬰兒和新生兒患者可能具有不同或變化的呼吸支持需求。例如,隨著嬰兒患者的肺部發育,嬰兒可能需要較小程度或不同類型的呼吸支持。一些患者可能會經歷挫折並且需要較高水平的呼吸支援,從而需要改變治療類型。期望用於呼吸介面的頭戴具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呼吸介面以提供不同程度的呼吸支援。
第一方面,本揭露關於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包括形成頭戴具的主體的基層、以及頭帶區域。頭帶區域包括至少部分地與基層的下部重疊的外接合層,該外接合層熔合到基層的下面部分。頭帶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以及未熔合材料區域,未熔合區域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連接區。
外接合層可以藉由射頻(RF)焊接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熔合至基層的下面部分。
外接合層可以跨大部分外接合層而熔合至基層的下面部分。
外接合層可以圍繞外接合層的基本上整個周界熔合至基層的下面部分。
外接合層可以僅藉由熔合而熔合至基層的下面部分。即,所述層可以在沒有諸如縫合或黏合劑的任何添加劑材料的情況下結合在一起。
替代性地,外接合層可以以其他方式附接至基層的下面部分。例如,外接合層可以縫合至基層或經由黏合劑黏合至基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或基層可以包括在製造期間至少部分地注入到外接合層或基層中的另一者的材料中以將兩個層結合在一起的材料。例如,外接合層或基層可以包括用於結合到另一層的熱敏和/或壓敏膜。
在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基本上覆蓋整個頭帶區域。替代性地,外接合層可以覆蓋大部分頭帶區域。作為另外的替代方案,外接合層可以僅覆蓋頭帶區域的一部分,例如頭帶的前部和側面。
基層可以包括面板,例如矩形面板。面板可以是單層材料。
外接合層可以包括單一材料面板。面板可以是單層材料。
患者介面可以為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用於嬰兒或新生兒。
在實施方式中,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連接區,用於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面向患者側的緊固部。
在實施方式中,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例如,條紋可以是直的、彎曲的、波狀的或成角度的,並且它們可以彼此平行佈置、形成網格,或以其他方式定向。圖案中的點可以均勻地或非均勻地佈置,例如,佈置成行或網格、從點輻射,或隨機佈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可以形成文本或裝飾,或諸如標誌的識別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未熔合區域形成隆起的接合表面,而熔合區域形成凹陷。
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區域包括擴大的耳上區域,其形狀被設計為至少部分地覆蓋患者的耳朵。
與頭帶的其他區域相比,耳部區域可以被配置為提供較大的接合表面,例如藉由具有較大面積的未熔合的接合層,從而便於將固定構件附接至頭帶以將患者介面固定到位。
耳部區域可以被配置為向患者的耳朵提供保護,以免於與其他連接器或頭戴具或介面,或相關聯部件的接觸或摩擦。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耳上區域包括由頭帶區域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附加地或替代地,耳上區域可以各自包括圓化的、向上突出的上邊緣。
頭帶可以包括在兩個耳上區域之間的橋接部,用於定位在患者的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橋接部的高度窄於耳部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橋接部的形狀被設計為減小患者的頸部的頸背上的壓力。橋接部的下邊緣可以高於耳部區域的下邊緣和/或頭帶的前部的下邊緣。在實施方式中,橋接區域具有在橋接區域的中心處最高的弓形下邊緣,使得橋接區域在其中心處最窄。在實施方式中,橋接區域的下邊緣與耳部區域的下邊緣毗連,沒有突然的過渡。
在實施方式中,橋接部最小化或防止頭帶的後部起皺(比如可能由於頸部彎曲而產生)。這可以減小頭戴具壓印到患者皮膚中的風險。
基層的一部分可以延伸超過橋接部的下邊緣。
頭帶區域還可以包括從一個或兩個耳上部延伸的至少一個延伸部。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區域包括兩個延伸部,每個延伸部從相應的耳上部向前延伸。(多個)延伸部可以從(多個)相應的耳上部向前延伸。
頭帶區域和主體的下部被配置為纏繞在佩戴者的頭部上,使得頭帶的相反的端部彼此重疊並且固定,由此提供可調整的適配以適應一定範圍的頭圍。當頭戴具在使用中時,延伸部可以被配置為至少部分地重疊。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沒有內部接縫和外部接縫。
頭戴具可以包括調整裝置,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調整裝置可以視需要地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頭帶區域滑動,以調整頭戴具的可佩戴長度。調整裝置可以在鎖定狀態與調整裝置能夠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滑動的調整狀態之間調整。在鎖定狀態下,調整裝置可以抵抗沿著頭戴具的主體的移動。
在頭帶區域正確地位於患者的耳朵上的情況下,這種調整頭戴具的織物部分的可佩戴長度的能力確保頭戴具能夠適應一定範圍的頭部尺寸。對於較小的頭部,調整裝置通常定位得較靠近頭帶,而對於較大的頭部,調整裝置距離頭帶較遠。這種調整通常與調整織物和頭帶的周向重疊結合使用,以確保頭戴具的舒適適配。
調整裝置可以包括在下文中關於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頭戴具可以包括末端固定件,該末端固定件將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固定在一起。末端固定件可以限制調整裝置沿著織物的行進,由此防止調整裝置從頭戴具意外移除。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為帽狀物(bonnet)。在實施方式中,末端固定件在帽狀物的頂點處形成球(bobble)。對於較大的頭部,調整裝置通常定位得較靠近球,而對於較小的頭部,調整裝置距離球較遠。
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可以被聚集、打褶、折疊或卷起從而在固定點處固定。末端固定件較佳的是包圍並且遮蔽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
末端固定件可以包括兩個側面層,在這兩個側面層之間接納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側面層可以彼此熔合,例如在末端固定件的周界附近。
末端固定件可以包括中間層,例如泡沫層。中間層可以結合至側面層。
基層可以包括織物。織物可以為在頭戴具的寬度方向上表現出雙向拉伸的織物。替代性地,織物可以包括在長度(豎直)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均具有拉伸性的四向拉伸織物。例如,織物可以包括針織織物。在實施方式中,為了舒適,織物手柄係觸摸起來柔軟或毛絨的。
頭帶區域的外接合層可以包括完整環狀(UBL)表面,從而與具有互補鉤狀表面的連接器接合。
在實施方式中,熔合材料區域表現出與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可以選擇熔合區域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減小或增加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熔合區域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跨頭帶的相應區域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此外,未熔合區域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從頭帶的頂部邊緣至頭帶的底部邊緣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頭帶區域可以包括在頭帶的縱向方向上具有增加的拉伸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耳上部之間和/或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的側面處設置拉伸增加區域。在拉伸增加區域中可以不存在接合層。
在頭帶的耳上區域中,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可以被配置為在頭帶的縱向方向和/或與縱向方向成角度或大致對角(例如,與縱向方向成45度)的方向上減少拉伸。
耳上區域可以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或基層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並且相比於周圍區域,頭帶在帶有切口的頭帶區域中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拉伸。
可以選擇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在實施方式中,基層為非矩形的。基層的頂部邊緣可以是非直線的。
基層的高度在基層的中線處或附近可以大於在基層的側面處或附近。
基層可以具有不規則的五邊形的形狀,五邊形的兩個邊形成基層的頂部邊緣。
形成基層的頂部邊緣的兩個邊可以在與耳上區域之間的區域對準的中心頂點處會合。這兩個邊可以與頭戴具主體的側邊緣形成約100度的角度。
基層的頂部邊緣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並且視需要地,切口可以是三角形的。
頂部邊緣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使得當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被聚集和固定時,固定點大致與佩戴者的脊椎成一直線。
第二方面,本揭露關於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包括頭帶,該頭帶被配置為纏繞並且固定在佩戴者的頭部上以提供可調整的適配。頭帶具有至少部分地覆蓋患者的耳朵的耳上區域,耳上區域為擴大區域,和/或頭帶包括耳上區域之間的後橋接部。
頭帶區域還可以包括從一個或兩個耳上部延伸的至少一個延伸部。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區域包括兩個延伸部,每個延伸部從相應的耳上部向前延伸。(多個)延伸部可以從(多個)相應的耳上部向前延伸。當頭戴具在使用中時,延伸部可以被配置為至少部分地重疊。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耳部區域包括由頭帶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
橋接部的高度可以比耳上區域窄並且被配置為放置在患者的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橋接部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減小患者的頸部的頸背上的壓力。橋接部的下邊緣可以高於耳部區域的下邊緣和/或頭帶的前部的下邊緣。在實施方式中,橋接區域具有在橋接區域的中心處最高的弓形下邊緣,使得橋接區域在其中心處最窄。在實施方式中,橋接區域的下邊緣與耳部區域的下邊緣鄰接,沒有突然的過渡。
患者介面可以為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用於嬰兒或新生兒。
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包括接合表面,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
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包括多個層,接合表面由熔合至一個或多個內基層的外層提供。外接合層可以藉由射頻(RF)焊接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熔合至織物主體的下面部分。該一個或多個基層可以包括織物。
在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基本上覆蓋整個頭帶區域,或外接合層可以覆蓋大部分頭帶區域。作為另外的替代方案,外接合層可以僅覆蓋頭帶區域的一部分,例如頭帶的前部和側面。
在實施方式中,接合表面由一層完整環狀(UBL)織物提供。
頭帶可以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連接區。
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熔合材料區域可以表現出與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可以選擇熔合區域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減小或增加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熔合區域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使得它們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從頭帶的頂部邊緣至頭帶的底部邊緣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在頭帶的耳上區域中,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可以被配置為減少在頭帶的縱向方向和/或與縱向方向成45度的方向上的拉伸。
耳上區域可以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
頭帶可以包括在頭帶的縱向方向上具有增加的拉伸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耳上部之間和/或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的側面處設置拉伸增加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頭帶區域包括外層和一個或多個內層,其中外層和/或內層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並且相比於周圍區域,頭帶可以在帶有切口的頭帶區域中表現出不同的拉伸。
可以選擇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在實施方式中,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例如,條紋可以是直的、彎曲的、波狀的或成角度的,並且它們可以彼此平行佈置,形成網格,或以其他方式定向。圖案中的點可以均勻地或非均勻地佈置,例如,佈置成行或網格、從點輻射,或隨機佈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可以形成文本或裝飾或諸如標誌的識別形狀。
例如,由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形成的圖案可以包括具有定向佈置的元件,諸如「Y」形或「V」形。替代性地,它們可以包括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
熔合區域和/或未熔合區域的圖案的尺寸和/或密度可以沿著頭帶變化。例如,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圖案可以在期望較低的拉伸的區域處具有較高密度的圖案。在具有較大表面積的頭帶的區域(諸如耳上區域)中,熔合區域和/或未熔合區域可能比頭帶的其他區域大。
在替代實施方式中,附加於或替代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頭帶的一層可以包括切口。該等切口可以被配置為改變頭帶在不同區域和方向上的拉伸。
在實施方式中,切口可以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例如,條紋可以是直的、彎曲的、波狀的或成角度的,並且它們可以彼此平行佈置,形成網格,或以其他方式定向。圖案中的點可以均勻地或非均勻地佈置,例如,佈置成行或網格、從點輻射,或隨機佈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可以形成文本或裝飾或諸如標誌的識別形狀。
由切口形成的圖案可以包括具有定向佈置的元件。例如,該等元件可以是「Y」形或「V」形。替代性地,它們可以包括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例如菱形、矩形、卵形、圓形、條形,並且可以設想許多其他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未熔合區域形成隆起的接合表面,而熔合區域形成凹陷。
頭帶的與患者接觸的下側可以包括增加摩擦的區域。
頭帶的與患者接觸的下側可以包括黏性表面。該黏性表面可以包括膠帶,該膠帶包括聚氨酯黏合劑膜和聚氨酯彈性屏障(例如,BemisTM膠帶)、氯丁橡膠、不黏矽樹脂和/或熱塑性聚氨酯。黏性表面可以包括適合與皮膚接觸的黏性表面並且可以設置在頭帶的基本上整個下側、頭帶的大部分下側上,或可以僅覆蓋頭帶的下側的一部分。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包括主體面板,頭帶沿著主體的下部設置。主體面板可以包括一層織物。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包括帽狀物/便帽。
第三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調整具有柔性主體的頭戴具的尺寸之調整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以及居間的鉸鏈區域。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可以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在鎖定狀態與自由狀態之間調整裝置,其中在鎖定狀態下,接合區域夾持頭戴具的主體以將裝置在頭戴具上固定就位,並且其中在自由狀態下,充分釋放夾持,使得裝置能夠沿著頭戴具的織物移動,從而調整頭戴具的尺寸。
在實施方式中,藉由將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朝向彼此按壓,裝置從鎖定狀態移動至自由狀態。
該裝置可以在該裝置的相反側上包括手指夾持部,以便於將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朝向彼此按壓。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可以從相應的手指夾持部向內延伸。
在實施方式中,手指夾持部包括提供增加的摩擦或固持的區域。例如,手指夾持部可以包括有紋理的、有輪廓的和/或凹陷的表面,或手指夾持部可以包括具有增加的摩擦力的表面材料,例如橡膠。
在實施方式中,手指夾持部由相反的、面向外的表面提供。該等表面通常是與相應的接合構件相鄰的側表面。裝置可以包括兩個手指夾持部,一個手指夾持部設置在鉸鏈的任一側,例如在鉸鏈區域的相反側。
在實施方式中,鉸鏈區域係彈性的,並且處於鎖定狀態的裝置處於裝置的閒置狀態。裝置可以被朝向鎖定狀態偏置。
在實施方式中,鉸鏈可以由裝置的形狀被設計為具有鉸接點的構件或區域提供。例如,鉸鏈可以由屈曲的、彎曲的或有角的構件提供。在實施方式中,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拱形構件,在拱形的頂點限定鉸接點。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裝置包括兩個拱形構件。替代性地,鉸鏈可由變窄或變薄的區域或構件提供。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構件和/或第二接合構件可以包括用於接納頭戴具的主體的孔。
第一接合構件和/或第二接合構件可以包括限定相應的孔的環。替代性地,第一接合構件和/或第二接合構件可以包括限定了用於接納頭戴具的主體的區域的鉤。限定的孔或區域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圓形、卵形、D形、正方形或矩形。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構件和/或第二接合構件均限定了孔。該等孔可以是基本相同的尺寸和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各自包括用於接納頭戴具的主體的孔,並且其中,在鎖定位置時孔未對準,並且在自由位置時孔大致對準以允許主體滑動穿過孔。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各自包括用於接納頭戴具的主體的孔,並且其中,在自由狀態下,與在鎖定狀態下相比,在接合構件的孔之間存在顯著更多的重疊。
在實施方式中,在鎖定狀態下,頭戴具的主體按曲折路徑穿過該裝置。曲折路徑可以包括柔性主體材料的一個或多個彎曲部。在鎖定狀態下,與自由狀態相比,裝置可以對沿著織物的移動提供更多的阻力。
在實施方式中,第二接合構件包括限定兩個相應的孔的一對間隔開的環,並且其中,第一接合構件包括環,這個環被配置為在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在兩個第二接合構件環之間滑動。
在實施方式中,第二接合構件的環係平行的,並且第二接合構件的環之間的間距等於或大於第一接合構件的環的厚度。
在實施方式中,引導孔用於接納頭戴具的織物並且沿著頭戴具的織物滑動。鉸鏈可以設置在引導孔的側面。
在實施方式中,引導孔設置在兩個鉸鏈側構件之間。在實施方式中,鉸鏈側構件在手指夾持部之間延伸。鉸鏈構件可以包括兩個平行的拱形構件,鉸鏈構件之間的空間限定引導孔。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的鉸鏈軸線延伸穿過引導孔。在實施方式中,在裝置的自由位置,引導孔與接合構件孔大致對準,從而允許織物遵循大致直線的路徑滑動穿過裝置。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係一體形成的。即,鉸鏈以及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一體地形成。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包括乙縮醛、尼龍、合適的聚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例如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或聚碳酸酯/熱塑性聚合物共混物的熱塑性聚合物。
第四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可調整的頭戴具系統,包括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頭戴具以及根據第三方面的調整裝置,其中調整裝置被配置為接納頭戴具的主體並且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朝向以及背離頭帶區域滑動,由此調整頭戴具在豎直方向上的尺寸。
頭戴具可以具有上述關於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特徵。
調整裝置可以具有上述關於第三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特徵。
第五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可調整的頭戴具系統,包括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頭戴具以及調整裝置,其中調整裝置包括柔性主體,該柔性主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限定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該孔被配置為接納頭戴具的主體並且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滑動。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可以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在鎖定狀態與釋放狀態之間調整裝置,其中在鎖定狀態下,裝置將頭戴具的主體夾持在孔中,以將裝置相對於頭戴具固定就位,並且其中在釋放狀態下,裝置的夾持被充分釋放,使得裝置能夠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頭帶區域移動,由此調整頭戴具在豎直方向上的尺寸。
第六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患者介面與頭戴具組件,該頭戴具組件包括患者介面組件、頭戴具以及用於將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頭戴具的側連接器構件。側連接器包括用於聯接至患者介面組件的一側的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用於聯接至頭戴具的間隔開的上連接點和下連接點。
組件可以包括兩個側連接器構件。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係柔性的。
側連接器構件可以在用於附接至患者介面組件的第一端處較窄,而在用於連接至頭戴具的相反的第二端處較寬。間隔開的上連接點和下連接點可以靠近第二端,並且患者介面連接點可以靠近第一端。
在實施方式中,柔性固定構件為Y形。例如,側連接器構件可以為叉骨形。
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包括分叉為頭戴具上連接部和頭戴具下連接部的患者附接部。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固定構件可以是大致三角形的或可以具有扇形形狀。該構件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
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包括多個層,該多個層中的至少一個為織物層。
在實施方式中,柔性側連接器構件包括織物外層、接觸患者的織物內層以及夾在織物層之間的中間加強層。
加強層可以包括聚合物層。例如,加強層可以包括尼龍片。
加強層可以結合至織物層中的至少一個。加強層可以熔合至織物層中的至少一個,例如使用射頻(RF)焊接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小於織物外層和織物內層,使得下織物形成圍繞加強層周界的邊界。上織物層和下織物層可以例如藉由RF焊接在邊界區域附近結合在一起。
在實施方式中,織物外層包括完整環狀(UBL)織物。
在實施方式中,織物外層小於織物內層但是大於加強層,使得織物內層圍繞裝置產生單層周界。
在實施方式中,織物內層為舒適層,並且被定尺寸為使得織物內層的邊緣延伸超過加強層的周界。
在實施方式中,織物內層還延伸超過織物外層的周界,由此圍繞裝置形成柔軟、舒適的邊緣。
側連接器構件的層可以熔合在一起。例如,可以使用射頻(RF)焊接、高頻(RF)焊接、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中的一種或多種將側連接器的層熔合在一起。
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連接區。
在實施方式中,熔合區域與未熔合區域之間的對比形成圖案以指示連接器的正確取向。
在實施方式中,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和/或形狀的圖案。例如,條紋可以是直的、彎曲的、波狀的或成角度的,並且它們可以彼此平行佈置,形成網格,或以其他方式定向。圖案中的點可以均勻地或非均勻地佈置,例如,佈置成行或網格、從點輻射,或隨機佈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熔合區域或未熔合區域可以形成文本、或裝飾性或標識形狀,如標誌。
在實施方式中,圖案在連接器的外表面上係可見的。圖案可以對應於頭戴具的連接區上的圖案。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頭戴具上連接點和頭戴具下連接點包括鉤連接器或環連接器。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點設置在連接器的外表面上,並且頭戴具上連接點和頭戴具下連接點設置在連接器的內表面上。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將柔性連接器聯接至患者介面的側向臂。附加地或替代地,組件可以包括側向佈置的兩個側連接器構件、以及用於將側連接器構件聯接至患者介面的兩個相應的側向臂。附加地或替代地,組件可以包括用於聯接至頭戴具的下巴束帶。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可以為上文關於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描述的頭戴具。
患者介面可以為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用於嬰兒或新生兒。
第七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患者介面組件,包括患者介面主體、保持患者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一對側向臂。每個側向臂的第一端在框架的相應連接區可釋放地連接至框架的前表面,並且每個連接區位於框架的中點與框架的相應側之間。
在實施方式中,兩個側向臂為分開的構件,可單獨地連接至框架以及從框架移除。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框架連接區朝向框架的相應側與框架的中點隔開。
在實施方式中,相比於框架的中點,每個框架連接區設置為較靠近框架的相應側。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一個或多個陽連接器,用於被相應的側向臂中的相應的孔或凹部接納。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具有擴大端的第一突出部,用於通過相應的側向臂中的孔接納。
第一突出部可以包括支柱,擴大端在支柱的頂部。在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的擴大端被配置為藉由抵抗側向臂的拉脫來防止側向臂與框架無意地分離。在實施方式中,擴大端不以支柱為中心,而是朝向框架的相應側突出。
在實施方式中,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面積大於相應的側向臂中的接納孔的截面。例如,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擴大端的面積至少為支柱的截面面積的兩倍。支柱的截面面積可以基本上對應於相應的臂孔的截面面積。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臂中的用於接納第一突出部的孔具有凹部,該凹部的形狀被設計為接納突出部的擴大端。在實施方式中,當擴大端位於凹部中時,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與臂的頂表面基本齊平。
在實施方式中,相比於框架的中點,第一突出部設置為較靠近框架的相應側。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具有鉤狀連接器的形式,用於被接納在相應的側向臂中的互補的凹部中。鉤狀連接器與側向臂之間的連接可以被側向臂的前表面隱藏。
在實施方式中,鉤狀連接器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具有從支柱的頂部與支柱成90度地延伸的鉤部。在實施方式中,鉤部基本上平行於框架的表面。在實施方式中,鉤部朝向框架的中線延伸。
在實施方式中,相應的側向臂中的用於接納鉤狀連接器的互補凹部包括L形盲孔。
在實施方式中,當臂聯接至框架時,鉤狀連接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位於臂的頂表面下方。
在實施方式中,側向臂的第一端部包括用於拉入和/或壓入而與框架連接器接合的柔性的、彈性材料。
在實施方式中,藉由將鉤狀連接器安置在互補的凹部中,隨後將柔性臂向下拉到第一突出部上方直到第一突出部的擴大部分抵靠臂的表面安置來將每個臂組裝至框架。在聯接後的組態中,臂的下表面可以接觸框架的外表面。
在實施方式中,柔性臂可以包括矽樹脂、熱塑性彈性體或其他合適的塑膠(諸如PET、HDPE、聚丙烯、樹脂、聚合物或組合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柔性臂包括熱塑性彈性體。
在替代實施方式中,框架可以僅包括用於接合每個臂的單一突出部,該單一突出部具有支柱和擴大端。每個擴大端可以突出超過相應的支柱,朝向框架的中線以提供鉤部。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支柱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三角形的頂點指向框架的相應側。在實施方式中,擴大端為矩形。
在實施方式中,臂包括用於附接至單一連接器的剛性端部。較佳的是,當臂與框架接合時,剛性端部不延伸越過框架的側面。
在實施方式中,側向臂的第一端部各自包括剛性夾子,該剛性夾子藉由滑動和卡扣的兩階段運動接合相應的框架突出部。
在實施方式中,剛性端部或夾子包括硬塑膠,諸如聚丙烯。在實施方式中,柔性臂可以包括矽樹脂、熱塑性彈性體或其他合適的塑膠(諸如PET、HDPE、聚丙烯、樹脂、聚合物或組合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柔性臂包括結合至剛性端部或夾子的熱塑性彈性體。
在實施方式中,柔性臂的主體包覆成型至端部或夾子。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臂的第二端包括用於與頭戴具或連接器接合的連接表面,該等連接器用於將介面組件固定在患者上。連接表面可以包括鉤狀或環狀表面。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表面由墊設置,該墊包括包覆成型的環形墊。連接墊可以與柔性臂的主體成一體。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側向臂在臂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包括開口,該開口提供在框架的相應側處的一個或多個元件的可見性。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用於聯接至框架的患者介面主體。患者介面的側面可以包括藉由側向臂中的開口至少部分可見的一個或多個特徵。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位於患者介面一側的O形環。O形環可以著色以指示患者介面的尺寸或其他特徵。
患者介面主體可以具有關於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用於將框架聯接至供氣導管或排氣導管的連接器。組件可以包括兩個連接器,用於連接至框架的每個側面。在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器或每個連接器的至少一部分藉由所述側向臂中的或每個側向臂中的開口係可見的。連接器可以是如關於第十二方面描述的卡圈。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側向臂在臂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包括開口,該開口允許用於向框架供氣或從框架排氣的導管從其穿過。
第八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組件之介面主體,該介面主體包括患者接觸部和用於聯接至框架的聯接部。聯接部包括頂部加強區域和底部加強區域,每個加強區域具有凸聯接壁以抵靠框架的互補表面安置,並且其中凸聯接壁限定用於與框架接合的凹部。
在實施方式中,介面主體包括呼吸罩或鼻導管。
在實施方式中,介面主體用於嬰兒或新生兒。介面主體可以包括密封或非密封類型的介面。
在實施方式中,加強區域的厚度以及由此聯接壁的高度,跨介面主體的寬度變化。聯接壁的高度可以朝向介面主體的側面較大,並且朝向介面主體的中線較小。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加強區域包括彎曲的外表面。
在實施方式中,介面主體包括呼吸腔室,並且其中呼吸腔室的截面在靠近介面主體的側面處為大致圓柱形的,並且在介面主體的中線處為大致D形。
第九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患者介面組件,包括如上文關於第七方面描述的介面主體和框架,該框架包括用於與介面主體的聯接部接合的聯接部,其中框架的聯接部包括一對相對的凹表面,用於接合介面主體的聯接壁。
當介面主體與框架接合時,介面主體的聯接壁可以突出到框架的聯接部的上方。
在實施方式中,每個聯接壁在聯接壁的側邊緣處在框架聯接部上方突出第一距離,並且在聯接壁的中點處在框架聯接部上方突出第二距離,其中第一距離大於第二距離。
在實施方式中,框架聯接部的截面輪廓沿著聯接部變化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截面輪廓具有跨框架聯接部變化的厚度。
在實施方式中,截面輪廓的厚度朝向介面主體的中線較大並且朝向介面主體的側面較小。
第十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介面主體,該介面主體包括具有兩個鼻叉的鼻導管,其中介面主體的壁在人中區域具有厚度減小區域,用於在使用中與患者的人中相鄰定位。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被配置為相比於患者介面的至少一個相鄰區域提供增加的順應性,並且由此降低患者人中上的壓力。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位於鼻叉的基部下方。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為大致卵形的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大體延伸跨介面主體。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的壁厚基本上恒定。
在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具有約0.2 mm與約1.0 mm之間的壁厚。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具有約0.4 mm與約0.6 mm之間的壁厚。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人中區域具有約0.5 mm的壁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壁厚可以跨人中區域而變化。
介面主體還可以包括與鼻叉的基部相鄰的撓曲區域,其中介面主體的壁在撓曲區域中與在人中區域相比具有減小的厚度。
撓曲區域可以具有約0.1 mm與約1.0 mm之間的壁厚。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撓曲區域具有約0.3 mm的壁厚。
在實施方式中,撓曲區域具有大致腎臟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介面主體的壁包括壁厚不同的四個區域:具有第一壁厚的鼻叉、具有第二壁厚的撓曲區域、具有第三壁厚的人中區域以及具有第四壁厚的其餘主體。
在實施方式中,撓曲區域的邊界由人中區域共用。即,撓曲區域和人中區域直接相鄰/毗連。
在實施方式中,在兩個鼻叉之間設置有中隔減壓凹部(septal relief recess)。凹部可以凹陷超過鼻叉的基部和/或鼻叉的側面處的介面主體的前表面。在實施方式中,凹部確定尺寸為在使用介面時防止或最小化鼻中隔與患者介面之間的接觸。例如,凹部可以由溝槽、低窪處或通道提供。
在實施方式中,中隔凹部具有距鼻叉的基部約1.5 mm與約2.5 mm之間、較佳的是約1.8 mm與約2.2 mm之間的深度。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中隔凹部具有距鼻叉的基部約1.9 mm的深度。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中隔凹部具有距鼻叉的基部約2.2 mm的深度。患者介面可以為用於嬰兒或新生兒的呼吸介面。
第十一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可連接至框架並且可連接至頭戴具的穩定臂。穩定臂包括柔性部,該柔性部允許臂在組裝期間背離患者或頭戴具撓曲。
在實施方式中,柔性部包括臂的具有減小的壁厚的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臂的厚度從柔性部處的減小的壁厚過渡到臂的相鄰部分處的較大的厚度。
在實施方式中,其中穩定臂的主要長度基本上是剛性的。在實施方式中,柔性部靠近剛性部的一端、靠近臂的第一端定位。在實施方式中,基本上剛性的穩定臂的長度具有恒定的厚度。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包括靠近臂的第一端、用於連接至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頭戴具連接器設置在臂的相反的第二端;其中頭戴具連接器包括具有鉤或環表面的墊。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墊具有環表面。臂和墊可以被配置為使得墊的下端懸於頭戴具的下邊緣之上。環表面可以降低皮膚損傷的風險。
墊可以為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卵形或圓形。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墊為卵形的,墊的長軸與臂的縱向軸線對準。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連接器墊鉸接至穩定臂。
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連接器墊圍繞與臂的縱向軸線垂直的旋轉軸線樞轉地附接至臂的第二端。樞轉軸線可以包括銷。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墊為卵形的並且樞轉軸線平行於墊的短軸。
在實施方式中,樞轉軸線從底部邊緣向後縮回了支撐墊的長度的約四分之一與三分之一之間。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墊為柔性構件。例如,連接器墊可以包括熱塑性彈性體。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包括用於連接至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其中柔性部靠近連接特徵。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為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包括用於連接至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穩定臂可以被配置為具有與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的安裝位置、以及與框架的中線成角度的連接/斷開位置。
穩定臂的連接特徵可以包括在下文中關於第十一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框架可以包括用於與穩定臂接合的一個或多個特徵,如在下文中關於第十一方面所描述的。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用於聯接至框架的患者介面主體。患者介面主體可以具有關於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第十二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可連接至框架並且可連接至頭戴具的穩定臂;其中,穩定臂具有與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的安裝位置、以及與框架的中線成角度的連接/斷開位置。
連接/斷開位置可以與框架的中線成30度與約90度之間,例如約30度與約60度之間、或約40度與約50度之間。在實施方式中,連接/斷開位置與框架的中線成約45度。
在實施方式中,框架包括用於將穩定臂聯接至框架的突起,並且穩定臂包括靠近臂的第一端、用於連接至框架突起的連接特徵,其中連接特徵被配置為接納該突起。
在實施方式中,突起包括支柱,在支柱的端部具有擴大的頭部。擴大的頭部可以為大致正方形的。在實施方式中,擴大的頭部包括從支柱的頂部側向突出的四個凸起。該等凸起可以形成正方形的頭部。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特徵包括孔。在穩定臂的下表面上,可以對孔的邊緣進行圓角化以產生從下表面向孔的逐漸過渡。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的下表面為穩定臂的面向患者的表面。
在實施方式中,孔的形狀大致為正方形,並且定向為使得正方形的對角線在安裝位置時與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的頂表面包括定位在正方形孔的相應側的凹部,其中凹部定位為在安裝位置時接納框架突出部的相應部分。
在實施方式中,凹部包括四個大致三角形的凹部,以接納突出部的正方形的頭部的相應的拐角。
在實施方式中,在連接/斷開位置,突出部的頭部與臂的連接孔對準,使得孔裝配在突出部的頭部上;並且其中在安裝位置,突出部的頭部安置在凹部中,突出部的支柱延伸穿過孔。
在實施方式中,當臂移動至其安裝位置時,突出部向凹部中的移動產生觸覺回饋。
突出部的擴大的頭部的下表面可以在連接/斷開位置與安裝位置之間跨臂的頂表面移動。
在實施方式中,當穩定臂在連接/斷開位置與安裝位置之間移動時,擴大端的下表面或側面干擾凹部的拐角,從而產生移動阻力。
在實施方式中,突出部具有與臂的第一端的厚度基本相同的高度,使得在安裝位置,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與臂的頂表面基本齊平,而臂的第一端的下表面與框架的表面接觸。
在實施方式中,在框架的中點處,框架突出部位於框架的前表面上。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在臂的第二端包括頭戴具連接器,其中頭戴具連接器包括具有鉤或環表面的墊。頭戴具連接器墊可以鉸接至穩定臂。
在實施方式中,穩定臂可以包括在上文中關於第十實施方式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在將穩定臂附接至框架的實施方式中,在臂的第一端處的連接孔被放置在框架突起上。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用於聯接至框架的患者介面主體。患者介面主體可以具有關於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描述的特徵中的一個或多個。
第十三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導管以及將導管聯接至框架的卡圈。卡圈接納導管的端部,導管的端部的一段長度固定至卡圈。
在實施方式中,卡圈結合至框架。
在實施方式中,卡圈包覆成型至框架。
在實施方式中,框架與卡圈之間的連接為永久性連接,並且卡圈與導管之間的連接為永久性連接。
在實施方式中,導管的端部的、附接至卡圈的長度大於1 mm。
在實施方式中,附接至卡圈的導管端部的長度小於導管端部被接納在導管中的長度,使得在卡圈內存在未結合的導管長度。
在實施方式中,導管端部的、附接至卡圈的長度位於導管的框架端。
在實施方式中,導管的導管端部的、附接至卡圈的長度在導管的末端。
在實施方式中,卡圈包括柔性主體。
在實施方式中,卡圈包括熱塑性塑膠、聚氨酯和/或矽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
第十四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將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頭戴具之患者介面連接器,該連接器在連接器的朝外表面上具有靠近連接器的第一端的介面附接點、並且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上具有用於聯接至頭戴具的連接點;其中,連接器的寬度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連接器包括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加強層和/或加強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上具有兩個間隔開的頭戴具附接點,用於連接至頭戴具。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器為柔性的。
連接器的周界邊緣可以包括彎曲部,並且可以沒有角狀拐角。
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為Y形。Y形的分叉點可以定位為離第二端比離第一端更近。
在實施方式中,加強部件被配置為防止部件在使用中的壓曲或扭曲。
加強部件或特徵可以至少跨連接器的中間區域定位,並且可以被配置為防止中間區域在使用中的壓曲或扭曲。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包括相對剛性的加強層以及舒適層,其中舒適層位於連接器的面向患者側上。舒適層可以與加強層包覆成型或共同成型。
舒適層可以圍繞連接器的周界邊緣延伸。另外,舒適層可以在周界處呈圓化的或錐形的。
舒適層可以延伸到加強層之上,以圍繞連接器的周界形成唇緣。
舒適層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形成連接器的順應性的、可壓縮的邊緣。另外,可壓縮邊緣可以被配置為藉由偏轉或折疊來變形,以符合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舒適層可以包括鄰近連接器的邊緣的翅片和/或凹部。
加強層可以比舒適層更剛性。
可以選擇翅片的厚度以具有足夠的強度來自支撐和/或防止翅片不經意地朝向佩戴者偏轉。還可以選擇翅片的厚度以使得翅片不形成壓力點和/或硬邊緣。
加強層可以包括熱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熱塑性材料可以是無彈性的。
加強層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特徵,以增強在期望的方向上的剛性和/或增加在期望的方向上的柔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包括切口、刻痕圖案、雕刻、減薄區域或其他特徵,以視需要地減少加強層在限定點處的厚度。切口可以包括狹縫或狹槽,例如,一系列直的、彎曲的或有形狀的狹槽。狹縫或狹槽可以在連接器的大致橫向方向上定向,以增強連接器在患者面部周圍的柔性和屈曲度。切口或其他特徵可以延伸至加強層的周邊,或可以終止於與周邊向內間隔的點。
舒適層可以包括彈性體材料,例如,矽樹脂。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舒適層以0與約90度之間的角度背離面向患者的表面而延伸。
在實施方式中,側連接器構件係彎曲的,以遵循或適應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可以有凹曲率。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一個或多個加強區域,加強區域包括材料厚度增加的區域。
加強區域可以包括向外的突起。
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可以為基本光滑和/或平整的。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介於連接器的第一端和分叉點之間的鉸鏈區域。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介於加強區域和第一端之間的鉸鏈區域。
鉸鏈區域可以包括材料厚度減小的區域。連接器可以被配置為使得連接器的撓曲發生在鉸鏈處而不是連接器的主體的其他地方。
在實施方式中,使連接器圍繞鉸鏈區域撓曲所需的力小於將第一附接點從患者介面拆下所需的力。
鉸鏈可以被配置為使得允許連接器適應面部輪廓。
介面附接點可以包括機械緊固件。例如,介面附接點可以包括用於與患者介面或患者介面的框架上的互補的鉤或孔眼連接器表面接合的鉤或孔眼連接器墊。頭戴具附接點可以包括用於與頭戴具上的互補的鉤或孔眼連接器表面接合的鉤或孔眼連接器墊。連接器可以包括用於接納鉤連接器墊和/或孔眼連接器墊的凹部。
第十五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與患者介面組件和/或頭戴具一起使用的部件,該部件包括相對剛性的加強層、以及舒適層,其中舒適層位於部件的面向患者側上。
在實施方式中,舒適層與加強層包覆成型或共同成型。
舒適層可以圍繞加強層的周界邊緣延伸。舒適層在其周界處可以為圓化的或錐形的。
在實施方式中,舒適層的邊緣延伸到加強層之上,從而圍繞部件的周界形成唇緣。
舒適層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形成部件的順應性的、可壓縮的邊緣。可壓縮的邊緣可以被配置為藉由偏轉或折疊來變形,以符合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在實施方式中,舒適層包括鄰近部件的邊緣的翅片和/或凹部。
加強層可以比舒適層更剛性。
可以選擇翅片的厚度以具有足夠的強度來自支撐和/或防止翅片不經意地朝向佩戴者偏轉。還可以選擇翅片的厚度以使得翅片不形成壓力點和/或硬邊緣。
加強層包括熱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熱塑性材料可以是無彈性的。
舒適層可以包括彈性體材料,例如,矽樹脂。
第十六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患者介面與頭戴具組件,該患者介面與頭戴具組件包括:患者介面組件;頭戴具;以及 根據第十四方面的患者介面連接器,用於將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頭戴具,其中患者介面連接器的兩個附接點中的第一個包括用於聯接至患者介面組件的一側的患者介面連接點,並且患者介面連接器的兩個附接點中的第二個包括用於聯接至頭戴具的連接點。連接器的寬度從連接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增加。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上具有兩個間隔開的頭戴具附接點,用於連接至頭戴具。
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頭戴具上連接點和頭戴具下連接點可以包括鉤連接器或環連接器。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還包括將連接器聯接至患者介面的側向臂。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包括側向佈置的兩個根據第十四方面的患者介面連接器、以及用於將所述連接器聯接至患者介面的兩個相應的側向臂。
在實施方式中,組件還包括用於聯接至頭戴具的下巴束帶。
患者介面可以為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用於嬰兒或新生兒。在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為密封介面。
第十七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夾持柔性材料之調整裝置;該裝置具有柔性主體,柔性主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限定了用於接納材料的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相對於彼此移動,從而在鎖定狀態與自由狀態之間調整該裝置;其中,在鎖定狀態下,裝置夾持孔中的材料,以將裝置相對於材料固定就位,並且其中在自由狀態下,裝置的夾持被充分釋放,使裝置能夠沿著材料移動,由此調整裝置相對於材料的位置。
在實施方式中,藉由將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朝向彼此按壓,使裝置從鎖定狀態移動至自由狀態。裝置可以在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包括手指夾持部,以便於將第一端和第二端朝向彼此按壓。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在鎖定狀態中比在釋放狀態中更靠近彼此。
在實施方式中,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各自具有朝向孔凸出的內表面。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內表面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夾持特徵,以增強對接納的材料的夾持強度。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內表面包括反向突出的、互補的臺階。在鎖定狀態下,臺階可以將所接納的材料推向屈曲狀態。
在實施方式中,孔在裝置的中線處或附近變窄。孔可以在裝置的中線處或附近包括頸縮區域。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孔具有沙漏狀的截面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主體包括彈性材料。側壁可以包括彈性材料。在實施方式中,在閒置狀態下,裝置處於鎖定狀態。另外或替代性地,裝置被朝向鎖定狀態偏置。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包括側壁接合端部的鉸鏈區域。鉸鏈區域可以是彈性的。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的長度在裝置的中線處比在裝置的末端處小。裝置可以在裝置的基部和/或頂部上包括凹曲率。
在實施方式中,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包括手指夾持部,以協助用戶保持裝置。例如,手指夾持部可以包括突起或凹陷。
第十八方面,本揭露關於一種用於患者介面和/或頭戴具組件之下巴束帶。該下巴束帶包括第一部分和具有兩個臂的第二部分。下巴束帶被配置為纏繞患者的頭部,下巴束帶的臂與束帶的第一部分上的連接器接合。
下巴束帶可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介於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的分叉點,兩個臂從分叉點延伸至第二端。
在實施方式中,連接器位於束帶的第一端處或鄰近束帶的第一端。
在實施方式中,下巴束帶包括熔合或以其他方式附接在一起的兩個或更多個材料層。替代性地,下巴束帶可以只包括單一材料層。
下巴束帶可以包括環狀材料層。環狀材料可以藉由未熔合材料區域在臂上提供接合表面。環狀材料層可以為面向患者的層。在一些包括熔合在一起的兩個或更多個材料層的實施方式中,可以由未熔合材料區域在臂上提供接合表面。
下巴束帶可以包括鄰近分叉點的頸縮區域和/或在分叉點處位於兩個固定臂之間的凹口。
在實施方式中,臂的形狀被設計為纏繞在頭戴具調整構件的任一側、或形狀被設計為適應患者頭戴具的另一個特徵。例如,臂之間的間距可以朝向分叉點或在臂將圍繞調整構件延伸的點處較大,而在下巴束帶的第二端處較小。臂的形狀可以替代性地或另外輔助適應患者頭部的形狀和輪廓,這可以在固定至患者時輔助穩定下巴束帶。
本發明也可以廣泛地說包括在本申請說明書中單獨地或共同地提到或指出的部件、元件和特徵,以及任兩個或更多個所述部件、元件或特徵的任何或全部組合。如果本文提到的具體整數在本發明所涉及的技術領域中具有已知的等同替代方式,則該等已知的等同替代方式被視為合併在本文中,如同單獨描述一樣。
本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術語「包括(comprising)」係指「至少部分由……組成」。當解釋本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包括術語「包括」的陳述時,除了在該詞語之後的那些特徵外,還可以存在其他特徵。將以類似的方式解釋諸如「包括」和「包含」的相關詞語。
意在提及本文揭露的數位範圍(例如,1至10)也包括提及該範圍內的所有有理數以及該範圍內的任何有理數的範圍(例如,1至6、1.5至5.5以及3.1至10)。因此,本文明確揭露的所有範圍的所有子範圍都在此明確揭露。
如本文所使用的跟在名詞後的術語「(多個)」指該名詞的複數和/或單數形式。在上下文允許的情況下,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意味著「和」或「或」或這兩者。
現在將參照圖1至圖129描述各種實施方式及製造方法。在該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於表示相同的特徵。在圖示出幾個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在隨後的實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可以用於相同或相似的特徵,但是加上100的倍數,例如2、102、202等。
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方向術語僅為了方便描述和參照,並非係限制性的。例如,術語「前」、「後」、「上」、「下」和其他相關術語指的是當用戶佩戴呼吸罩時,呼吸罩的部件或部分相對於用戶的位置。在本說明書中,「後」指的是靠近用戶的位置(當使用罩時),並且相比之下,「前」指的是遠離用戶的位置。術語「上」和「下」指的是當使用罩並且用戶以直立姿勢坐著時,罩的一部分或部件相對於罩其餘部分的位置。 呼吸系統
圖1示出可以使用本文描述的患者介面組件1001的實施方式之示例呼吸系統1000。在圖示的佈置中,患者介面組件1001經由吸氣導管1005a接收吸氣氣流。呼氣氣流可以從介面1011經由呼氣導管105b被引導到阻力裝置,該阻力裝置在圖示的佈置中係起泡器裝置(bubbler device)1100。提供視需要的加濕器系統1200來加濕吸氣氣流。
加濕器系統1300通常包括位於加熱器底座頂部的腔室,該腔室由來自例如醫院或其他供應源1300的氣流源供給。加濕的吸氣氣流藉由吸氣導管1005a和患者介面1011輸送到患者的氣道。多餘的和呼出的氣體藉由呼氣導管1005b從患者介面1011排出。阻力裝置1100向離開系統1000到大氣的呼氣氣流提供阻力,以提供期望的呼氣終末峰壓或呼氣終末正壓(PEEP)。熟悉該項技術者將理解,這種系統可以包括本領域已知的附加和/或替換組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組件1001包括鼻導管。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患者介面1011包括罩。例如,患者介面1011可以包括鼻罩、口鼻罩、口罩或全臉罩。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阻力裝置和/或加濕器被集成到供應源1300中。儘管圖1中示出了用於管理「起泡器CPAP」的水基阻力裝置,但是熟悉該項技術者應當理解,阻力裝置可以是本領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機械或電阻力裝置。
圖2圖示出包括起泡器裝置和加濕器之另一示例呼吸系統2000。示出了加濕的呼氣終末正壓(PEEP)系統,其中患者2400藉由連接到吸氣或吸入導管2005a的患者介面2011接收加濕和加壓氣體。從氣體供應裝置或鼓風機2300向加濕器2200的入口提供氣流(例如空氣)。吸氣導管2005a連接到加濕器2200的出口,以將加濕氣體輸送到由患者2400佩戴的患者介面2011。吸氣導管2005a可以包含加熱裝置或加熱絲2500,該加熱裝置或加熱絲加熱導管的壁以減少導管內加濕氣體的冷凝。然後,多餘的氣體藉由呼氣或呼出導管2005b流到壓力調整器2100。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壓力調整器採用將呼出氣流排入含有水柱的腔室2100的形式,其中呼出氣體在離開腔室2100之前在水中起泡。由患者呼出的氣體可以藉由類似的呼吸管被引導到其他設備(閥門、呼吸機、壓力裝置等)或被排出到患者的周圍。輸送給患者的呼吸氣體可以被加熱到接近體溫(通常在33°C與37°C之間)和/或被加濕到不同的水平(對於醫療應用通常達到飽和),以提高舒適度。
然而,應當理解,本揭露不限於PEEP氣體的輸送,也適用於其他類型的氣體輸送系統,並且可能不一定需要加濕。 頭戴具及患者介面系統
圖3A和圖3B圖示出用於呼吸系統1000、2000(如上述系統)之兩個示例性實施方式患者介面組件1、101和頭戴具組件70、170。患者介面組件1、101包括框架部件3,用於聯接至吸氣和呼氣導管5a、5b,並且保持患者介面主體11、111與吸氣和呼氣導管5a、5b流體連通。如圖所示,患者介面組件1、101可以聯接至頭戴具71,例如利用一對側向臂51將框架可釋放地連接至頭戴具71。
吸氣導管5a和呼氣導管5b可以彼此互換。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可以相對於患者面部固定患者介面組件1、101,例如利用皮膚貼片。黏附到患者皮膚上的皮膚貼片可以具有不面向患者側,不面向患者側具有接合表面,以可釋放地與側向臂51的接合表面緊固。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的頭戴具組件70、170可以用於不同於本說明書所述的患者介面。
在圖3A的患者介面組件1中,該組件設置有包括用於嬰兒或新生兒的鼻罩的介面主體111。在圖3B的患者介面組件101中,介面主體11包括用於嬰兒或新生兒的鼻導管,然而其他患者介面類別型也是可以的。框架和介面主體組件使得能夠容易地組裝和拆卸患者介面,從而使得用戶或臨床醫生能夠藉由互換聯接至框架的介面主體而在不同類型的介面主體之間(例如,在導管主體與罩主體之間)或在不同尺寸的介面主體之間進行交換,以改善介面的適配性。
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的頭戴具係環繞式帽狀物71,其具有端部固定固定裝置81和調整裝置85。頭戴具包括具有至少部分地在佩戴者的耳朵上延伸的耳上部74的頭帶區域73。頭帶73包括用於附接連接器93的接合表面,以相對於頭戴具固定患者介面組件1、101。
頭戴具可以與各種類型的患者介面一起使用,包括所示的用於不同的呼吸治療的介面。例如,它可以與用於CPAP的輸送的介面一起使用,或與配置成輸送高流量治療的介面一起使用。所需頭戴具連接器的性質通常取決於患者介面的性質。在圖3A的實施方式中,設置了兩個Y形或叉骨形側連接器93,以將患者介面組件的側向臂51聯接至耳上區域74。該等側連接器93可以與視需要的中心固定構件60一起使用,該中心固定構件附接在框架3的前表面與頭帶73前部的點之間。在具有鼻導管的圖3B的實施方式中,僅使用兩個Y形或叉骨形側連接器93將患者介面組件101聯接至頭戴具。側連接器可以具有不同於該等附圖中所示的其他形狀,例如下面進一步討論的。
在某些應用中,可以設置下巴束帶以保持或促使患者的嘴閉合,例如用於CPAP的輸送。 患者介面框架
現在參照圖4至圖10(viii),框架3被設置為將介面主體3聯接至吸氣導管5a和呼氣導管5b。框架3包括聯接部7,用於與介面主體的互補聯接部接合,以相對於框架牢固且可釋放地保持介面主體,並且與導管5a、5b流體連通。
框架3的聯接部7包括兩個端部區域6a、6b,用於聯接相應的導管。主體構件8在端部區域6a、6b之間延伸。主體構件8可以是輪廓設計的(contoured)主體構件8。主體構件8設置在框架3的前部,在兩個端部區域6a、6b之間形成橋。主體構件8具有用於接觸介面主體的互補聯接部的輪廓設計的內表面(例如形狀被設計為齊平地靠著大致圓柱形的筒)以及用於接合介面主體11、111上的互補凸聯接表面的凹側9。
特別參照圖9和圖10,主體構件8的寬度和主體構件8的壁厚沿著主體構件8的長度(即,從靠近框架第一端部區域6a到靠近框架第二端部區域6b)變化。沿著構件8的寬度和厚度的變化係逐漸的,較佳沒有突然的變化。
主體構件8的寬度在靠近主體構件端部、靠近框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區域6a、6b處最寬,並且在框架3的中線ML處逐漸變窄至最窄點。變窄係非線性的,以便形成主體的兩個凸側9。框架構件3通常是剛性部件。期望使框架構件3與患者之間的接觸最小化,或避免框架構件與患者之間的接觸,以降低損傷面部組織之風險。主體構件8的這種彎曲輪廓有利地增加了框架部件與患者面部之間的間隙,減少了框架與患者之間意外接觸的機會。輪廓設計側可以為患者介面主體的撓曲提供額外的空間,以改善與患者的適配性。輪廓設計側還可以使患者介面主體能夠與增強的減壓特徵聯接。特別地,輪廓設計側可以提供空間以使框架能夠與具有中隔減壓凹部的鼻導管聯接,和/或為患者的中隔提供間隙。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框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區域6a、6b的截面係環形的。主體構件8的端部的寬度(取為主體構件的截面弦長)小於框架的端部區域6a、6b的直徑。在主體構件8的中線ML處,主體構件8的寬度係框架的端部區域6a、6b的直徑的約50%,然而其他寬度也是可以的,例如在端部區域的直徑的約35%與約90%之間。
參照圖10(i)至圖10(viii)之截面圖,主體構件8的壁厚t從鄰近主體構件的端部的最薄點(此處構件最寬)(圖10(ii))變化到鄰近或位於框架3的中線處的最厚點(此處構件最窄)。這種壁厚的增加提供了額外的剛性,以補償構件寬度減小所導致的材料減少。框架的前表面上的用於附接固定構件或連接器的突出部53、54、67,不被認為形成框架主體構件的壁厚的一部分。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壁厚變化由主體構件8提供,與構件的內表面相比,該構件的外表面具有不同表面曲率。如圖10(ii)至圖10(viii)所示,框架主體8的截面輪廓係大體弓形的。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主體構件8的內表面的曲率沿著主體構件8的長度基本不變,但是主體構件8的外表面的曲率從鄰近主體構件的端部的最大曲率半徑變化到中線ML處或附近的最小曲率半徑,具有增加壁厚的效果。
圖10(ii)示出鄰近框架6a、6b的端部區域,主體構件8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同心。相比之下,圖10(viii)示出在中線ML處或附近,主體構件8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具有不同心的曲率,使得主體構件的厚度沿著截面輪廓變化。例如,主體構件的厚度在截面的中部較大,並且朝向其端部向外逐漸變窄。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主體部分可以替代性地或另外包括一個或多個加強特徵,以補償主體構件的中心寬度的減小,例如,主體構件的外表面或內表面上的一個或多個肋或腹板。合適的肋可以與主體構件一體形成或永久結合。例如,肋的形狀、高度和/或寬度可以沿著肋的長度變化,以提供所需的加強。 患者介面主體
圖11至圖13示出兩個示例性實施方式患者介面主體11、111。圖11的介面主體具有鼻導管的形式,而圖12的介面主體具有鼻罩的形式。介面主體11、111包括患者接觸部13、113和聯接部12、112,聯接部的形狀被設計為與框架3的聯接部7聯接。患者接觸部13、113可以與患者的面部形成完全或部分密封。
患者接觸部13、113從歧管14、114的後(面向患者)側延伸。歧管14、114限定了一對開口14a、14b、114a、114b,用於與吸氣和呼氣導管5a、5b流體連通。歧管開口設置在歧管的相反側上,用於被框架3的端部6a、6b接納。開口14a、14b、114a、114b允許流體側向流入和流出歧管。患者接觸部13、113例如藉由歧管中的後開口流體聯接至歧管,以促進氣體經由患者接觸部流入和流出歧管和患者。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歧管的側端係環形的,用於與框架3的環形端部6a、6b聯接。歧管的前部具有在端部之間延伸的前外表面,該前外表面被成形為藉由大致半圓柱形的前表面與框架3聯接。
環形構件22、122可以設置在介面主體端部6a、6b處,用於與介面框架3形成密封。環形構件係相對於歧管隆起的環,並且被配置成提供與框架3的內表面的摩擦或干涉配合,以提供與框架的不漏流體的密封。
該等環形構件22、122可以是有色構件,與透明或半透明框架或框架部分一起使用,為介面主體與框架之間的正確組裝提供視覺指示。用戶或臨床醫生可以藉由透明或半透明框架觀察有色環的位置和組態。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藉由觀察有色環與框架3軸向對準並形成圓來指示框架與患者介面主體的正確定位和聯接。藉由觀察有色環變形或與框架3不對準來指示不正確的定位,也指示框架3和介面主體11之間的氣封可能不足。
另外或替代性地,不同顏色的環形構件可以作為介面主體的尺寸的指示。介面主體可以替代性地或另外包括在主體的另一部分上的尺寸指示器31,諸如朝向歧管的中心。介面主體11、111的聯接部12、112包括在歧管12、112的頂部和底部上的頂部和底部加強區域15a、15b、115a、115b。各個加強區域15a、15b、115a、115b具有從歧管的前外表面向上突出的凸聯接壁16a、16b、116a、116b。
加強區域15a、15b、115a、115b為介面主體的聯接部提供了剛度,以提供更容易的處理和組裝,並降低患者介面主體11、111與框架3意外分離的可能性。
加強區域15a、15b的突出的凸聯接壁與歧管14的前外表面一起限定凹部17,以接納框架3的主體構件8。該凹部具有與框架主體構件8和主體8的兩個凸側9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凹部的寬度沿著凹部從介面主體的第一側到介面主體的第二側變化。凹部的寬度在靠近介面主體的側面最寬,並且在介面主體的中線ML處逐漸變窄至最窄點。由加強區域15a、15b的兩個面對的凸聯接壁產生的變窄係非直線的。
凹部和框架主體構件的互補形狀有助於介面主體與框架的正確組裝,並減少旋轉錯位的可能性。在本實施方式中,框架關於橫向平面對稱,使得介面可以面向上或面向下正確地安裝在框架中。在框架需要介面主體的特定取向以正確操作的替代實施方式中,框架主體的頂部和底部邊緣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並且在介面主體的聯接部上提供相同的不對稱曲率,以確保只能單向安裝介面。
在框架3與介面主體11、111接合的情況下,框架主體構件8的內表面可以大致貼靠在歧管14的前外表面上,或可以大致遵循歧管14的前外表面的曲率,部件之間留有小間距用於間隙。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間隙可以是0.1 mm到0.2 mm。然而,各個聯接壁16a、16b、116a、116b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在組裝時位置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聯接壁可以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一段距離,該距離係跨框架主體構件保持大致恒定的。替代性地,聯接壁可以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一段距離,該距離係跨框架主體構件8變化的。
圖13至圖17圖示出鼻罩介面主體111的跨本體的不同壁厚。該實施方式111的聯接壁116a、116b的形狀被設計為距歧管114的前表面具有約2 mm到約3.5 mm之間的高度,使得當與框架3聯接時,它們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一段跨框架主體構件恒定的約0.9 mm的距離。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聯接壁116a、116b可以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約0 mm和約2 mm之間。它們可以高出主體構件8恒定的距離,或該距離可以跨主體構件而變化。
相比之下,圖35和圖36圖示出安裝在示例性鼻導管11的聯接部凹部中的框架主體構件8,其示出框架和介面主體的中點(圖36)和介面主體的一側(圖35)的配合。在該實施方式中,聯接壁16a、16b被配置成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一段跨框架主體構件變化的距離,從在框架3的側面附近高出約0.9 mm過渡到在中心處高出約0.3 mm。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聯接壁16a、16b可以高出框架主體構件8的前表面一段跨框架主體構件變化的距離,從在框架3的側面附近高出最高約2 mm過渡到在中心處高出至少0 mm。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聯接壁16a、16b可以高出框架主體的前表面一段跨主體為恒定的距離。應當理解,該等係示例性的尺寸,並不旨在係規定的,並且可以設想該等尺寸的許多變化。
患者介面聯接部高出框架主體8的部分有助於降低錯誤組裝的風險,並且有助於保持介面聯接部與框架之間的連接。
加強區域15a、15b在導管介面主體11中的厚度,以及聯接壁16a、16b的高度,可以在介面主體11的寬度上變化。在所例示的介面主體11中,各個聯接壁16a、16b的高度朝向介面主體的兩側較大,並且朝向介面主體的中線較小。
加強區域115a、115b在罩介面主體111中的厚度,以及聯接壁116a、116b的高度基本上恒定,或可以在接合主體111的寬度上稍微變化。 鼻罩
圖14至圖20進一步圖示出介面主體111之示例性鼻罩實施方式。介面主體111包括從框架聯接部112和歧管向後延伸的罩襯墊。罩111可以應用於患者的面部,圍繞患者鼻孔在鼻子上或鼻子周圍形成密封。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罩111可以覆蓋患者的鼻子和嘴。
罩襯墊包括限定罩腔121的基本中空的主體、以及與框架聯接部112大致相反的面部接觸表面113,面部接觸表面113的周邊邊緣119限定了開口。罩腔121被配置成從歧管接收氣流,使得該等氣體可以通過開口流向患者。
該面部接觸表面113緊貼佩戴者的面部,環繞患者包括鼻孔的鼻子的一部分。接觸表面113可以圍繞用戶的鼻子密封地接合,諸如抵靠以下中的一個或多個:臉頰表面和/或用戶鼻子的側表面、用戶鼻子下方的上唇區域、以及跨用戶鼻子的鼻樑區域或鼻尖區域。替代性地,罩頂端的密封區域可以位於從鼻骨到鼻軟骨的過渡處或附近,使得密封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位於鼻骨上方。
罩襯墊包括「滾動區域(rolling region)」117。滾動區域117被配置成滾動或彎曲到罩的外表面上,以允許罩適應面部運動或施加在罩上的力,並且適應不同的鼻子幾何形狀。滾動區域117的滾動藉由在壓力增加的區域滾動更多來説明減輕施加到用戶鼻子和/或面部的壓力。滾動區域還可以藉由使罩符合患者的面部來幫助保持罩與患者之間的密封的完整性。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滾動區域117沿著罩111的上部和側部延伸。當罩111在使用中固定在用戶的面部上時,接觸表面113可以位於用戶的鼻樑、鼻子兩側和上唇上方。隨著正壓空氣的供應,接觸表面113可以膨脹並密封在用戶的面部上。
選擇罩滾動區域117內及其鄰近的罩111的壁厚和/或剛度,以提供期望的滾動和偏轉特性。為了説明滾動或彎曲,區域117可以具有變化的厚度或變化的剛度。例如,選擇的厚度可以決定罩提供的運動程度。此外,改變區域的剛度可以產生鉸接點或樞軸點,該等鉸接點或樞軸點可以引導罩的運動。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滾動區域111包括位於患者接觸表面113處和附近、以及位於滾動區域的前部區域118處、鄰近於歧管、沿罩的頂部和側面的薄區域。該等薄區域有利於罩111的彎曲或折疊。
患者接觸表面處減小的剛度使得表面符合患者的面部。此外,在前部區域(罩的頂部和側面)減小的剛度和/或厚度使得罩能夠以基本平坦的力-位移曲線進行滾動運動。當罩襯墊被壓縮時,諸如當罩111在使用中被推向患者面部時,滾動區域117可以從罩基部處或鄰近的樞軸點或鉸接點向前滾動。
罩111包括在兩個區域119與118之間的加強結構部123。加強結構部123可以比相鄰的區域118、119更硬或由更厚的材料形成。結構部123可以圍繞罩的圓周連續或完整,或可以部分地圍繞罩的圓周延伸。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結構部123圍繞罩的側面和頂部延伸。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結構部123可以圍繞罩的側面、頂部和基部延伸。結構部123可以是條帶。
在所示實施方式中,患者接觸表面113的壁厚比加固區域123的壁厚薄。從加固區域123到患者接觸表面113的過渡係包括壁厚逐漸變薄的逐漸過渡。較佳的是,從加固區域123到患者接觸表面113的壁厚沒有突然的變化。該等區域之間的平滑過渡降低了當罩變形以密封於患者上時加固區域的邊緣接觸用戶皮膚和/或鼻樑的可能性。
對於從加固區域123到前滾動區域118的過渡,由於加固區域的前部邊緣不是面向患者的,因此不太需要逐漸過渡。
結構部123可以被定位以影響在頂部和/或側面處滾動區域的力-位移曲線。例如,當剛度減小部分的薄材料滾動直到滾動材料的厚度開始增加(突然地或逐漸地)時,力曲線可以相對平坦。滾動材料厚度的增加會使力-位移曲線上升。結構部310的剛度的逐漸變薄或逐漸減小可以用於允許滾動區域在輕微抵抗位移之前滾動一段距離,而不是當滾動區域停止滾動時從低的力到高的力。
在一些情況下,諸如在較高壓力下,結構部123可以説明防止罩膨脹。結構部123還可以説明防止區域118、119的薄材料部分中的折疊或折痕。
罩可以在每一側單獨或一起滾動,並且圍繞位於罩基部的點或其鄰近的點樞轉。如圖16和圖17中的虛線所示,滾動區域117可以圍繞滾動區域117的前邊緣120偏轉。如圖17所示,罩111被配置成在罩的基部鉸接,使得朝向罩的頂部有更大的位移。
罩壁的材料厚度可以隨著其向滾動區域的前邊緣120的前方運動而變厚或變硬。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罩可以具有加厚或加強的基部,基部可以增加例如防止罩側向對折的結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材料剛度減小部分可以具有為約0.5 mm或更小的厚度。材料剛度減小部分可以具有0.8 mm以下、0.7 mm以下、0.6 mm以下、0.5 mm以下、0.4 mm以下、或0.3 mm以下的厚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結構部123與剛度減小部分的厚度比可以是約20 : 1、15 : 1、10 : 1、5 : 1、2 : 1或1.5 : 1。
參照圖18,患者接觸表面113可以在橫向平面上具有曲率,以提供與患者面部橫向曲率的良好一致性,尤其是與嬰兒或新生兒面部曲率的良好一致性。圖18比較了兩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曲率——當前描述的實施方式111和在WO 2021176338中描述的替代罩211,其藉由引用併入本文。
罩的較大橫向曲率可以改善罩與患者的接觸,尤其是在患者臉頰上方。在本實施方式111中,曲率使得患者接觸表面113的前後深度比WO 2021176338中示例的實施方式中的接觸表面的深度大了約0.5 mm至約2 mm之間,該深度係從表面113在罩中線處的最前點測量到表面113的側向區域處的最後點。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患者接觸表面113的前後深度比WO 20211763中示例的實施方式中的接觸表面的深度大了約1 mm至約1.6 mm之間。參照圖20,取決於罩尺寸,罩腔121的開口具有約10 mm到約40 mm之間的寬度W。然而,也可以設想其他尺寸。
罩介面主體111可以由單一材料或由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材料製成。罩主體111可以由矽樹脂製成。 鼻導管
圖11和圖21至圖34圖示出鼻導管形式的患者介面主體11之另一實施方式。導管11包括從框架聯接部12和歧管14的後部向患者延伸的一對鼻叉13。各個鼻叉13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從歧管14延伸,通常向上和向後進入用戶的鼻孔。各個鼻叉13可以具有包括一個或多個拐點的曲率。
鼻叉13的形狀被設計為與患者的鼻孔形成密封,並且允許從用戶流出氣體和向用戶流進氣體。例如,鼻叉的曲率、壁厚和/或截面形狀可以從各個鼻叉13的基部到端頭19變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鼻叉的形狀被設計為密封嬰兒或新生兒的鼻孔。鼻叉13可以成形和形成為在插入患者鼻孔的期間最小化一個或多個鼻叉13的組織壓縮和扭結。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從鼻叉13的基部到端頭19,鼻叉的壁厚基本上恒定。
鼻叉13可以從各個鼻叉13的基部向端頭19向內逐漸變窄。鼻叉截面區域可以從各個鼻叉13的基部到端頭19或在各個鼻叉的基部到端頭之間逐漸減小。這種鼻叉的變窄可以有助於鼻叉13的密封功能。當鼻叉13被推入患者的鼻孔中時,由於鼻叉13朝著基部23變寬的錐形,它們可以沿著鼻叉13的長度在某處密封。與恒定截面面積的鼻叉或朝著出口變寬的鼻叉相反,變窄可以有助於鼻叉13的插入。
各個鼻叉13限定了內腔,其內部截面沿著鼻叉13的長度變化。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鼻叉端頭19處的鼻叉內腔的出口係大致圓形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鼻叉內腔的出口可以是大致橢圓形的。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截面尺寸通常沿著從各個鼻叉的基部23到端頭19的軌跡減小。也可以改變截面形狀。
在鼻叉13的基部23處和/或附近,導管主體11包括撓曲基部區域25(如圖21中虛線所示)。基部區域25可以形成鼻叉13與歧管14會合的導管主體11部分。基部區域25可以有助於為患者提供舒適性和貼合性,同時還確保在歧管與鼻叉之間保持流動路徑。
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相對於鼻叉13的基部和歧管14的其餘部分,撓曲基部區域25包括壁厚減小的區域。壁厚減小的區域25可以完全或部分包圍各個鼻叉的基部23,並且可以在鼻叉13之間延伸。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基部區域25具有如圖21所示的大致腎臟形狀,在各個鼻叉的基部周圍和鼻叉之間形成厚度減小的材料帶。
壁厚減小的區域在鼻叉135的基部產生彈簧效應。材料的較薄區域可以部分或全部形成在鼻叉的基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鼻叉13的壁截面向圍繞鼻叉的基部區域25的較薄壁過渡。該基部區域25可以在整個基部區域中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鄰近基部23的鼻叉13的厚度可以在0.3 mm - 2.0 mm、0.5 mm - 2.0 mm、0.6 mm - 2.0 mm、0.3 mm - 1.8 mm、0.5 mm - 1.8 mm、0.6 mm - 1.8 mm、0.7 mm - 1.8 mm、0.6 mm - 1.5 mm或0.7 mm - 1.5 mm之間。基部區域25的厚度可以在0.1 mm - 1.5 mm、0.2 mm - 1.5 mm、0.2 mm - 1.3 mm、0.3 mm - 1.3 mm、0.5 mm - 1.2 mm或0.5 mm - 1.0 mm之間。例如,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鼻叉13的厚度可以是約0.6 mm,並且基部區域25的厚度可以是約0.3 mm。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鼻叉13與基部區域25之間的厚度比可以是1 : 0.5。鼻叉13與基部區域25之間的厚度比可以是在其間提供期望過渡的任何其他比率。
撓曲基部區域25可以在鼻叉13的基部提供彈簧作用或機制。基部區域25可以有助於將殼體和/或歧管14的運動與鼻叉13的運動分離。基部區域25可以為鼻叉13提供圍繞基部區域25撓曲的能力,同時避免鼻叉13扭結。鼻叉13可以撓曲,同時保持在鼻孔中的位置。例如,基部區域25可以在鼻叉13的基部和/或圍繞鼻叉13的基部的區域提供類似彈簧的運動。基部區域25可以向鼻叉施加彈簧載荷,以吸收一些介面運動,同時將鼻叉13保持在鼻孔中的適當位置。例如,基部區域最初可以處於中間/鬆弛位置(即導管主體的自然狀態),沒有任何力施加到任何部分。當插入鼻孔中時,將鼻叉推到適當位置(和密封)的動作可以導致基部區域25撓曲或向下偏轉到歧管中。鼻孔中的鼻叉位置可以保持不變,特別是當鼻叉處於密封位置時。如果在使用中,殼體和/或歧管被向下和/或背離面部拉動(例如,藉由拉動管),則基部區域25可以朝向中間位置運動。基部區域25仍有足夠的彈性來保持鼻叉在鼻孔中的位置。例如,來自基部區域25的彈簧載荷可以吸收介面運動,諸如臉頰運動、患者運動或頭戴具運動。基部區域25可以説明所述或各個鼻叉13在多個方向上運動,以適應介面的運動,同時還保持足以維持治療輸送的密封。
撓曲基部區域25可以有助於適應不同的中隔間距。基部區域25可以允許一個或兩個鼻叉13朝向和背離面部來回撓曲,以適應不同的面部幾何形狀。基部區域25可以替代性地或另外提供進入鼻孔的向上推力,以保持恒定的密封。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部區域25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在鼻叉15之間的中隔區域29處形成凹部。該凹部29被配置成提供用於患者中隔的間隙,以避免或減少中隔上的壓力,從而使皮膚或組織損傷的風險最小化。凹部29還可以提高患者鼻孔和/或中隔的可見性。
中隔凹部29由鼻叉15之間的基部區域25的表面限定,該表面從鼻叉的基部23向前延伸,並從患者接觸表面或臉頰接觸表面30向前延伸至介面主體的側面。該凹部29具有彎曲的輪廓,由鼻叉15之間的基部區域的凹面形成。基部區域25在中隔凹部29處的壁厚可以基本上恒定,或可以變化。
在使用中,由於撓曲基部區域,鼻叉13可以壓向或壓入歧管14。在沒有足夠的中隔凹部29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患者的中隔和介面之間的接觸和/或壓力增加。因此,期望中隔凹部的深度t1盡可能大,而不會不利地影響流過鼻叉的氣體路徑的阻力,並且不會損害介面主體11的聯接部12的剛度。
圖27A和圖27B圖示出兩種不同尺寸的介面主體中的中隔凹部29的指示性幾何形狀。在圖27A所示的較小尺寸中,中隔凹部29從鼻叉的基部23向前具有約1.9 mm的深度t1。這相當於離鼻叉的下密封部的約3.8 mm的距離t2。在圖27B所示的較大尺寸中,中隔凹部29具有從鼻叉的基部23向前約2.2 mm的深度t1。這相當於距離鼻叉13’的下密封部約4.1 mm的距離t2。應當理解,該等尺寸係作為示例提供的,並且對於不同尺寸的鼻叉和/或不同的患者介面主體11尺寸,中隔凹部的尺寸可以變化。
導管主體11可以包括另一區域27(由圖22中的虛線表示),通常在導管主體的面向患者側的基部區域25下方定位。該區域27被配置成在介面主體11接觸患者的人中的地方提供舒適性和貼合性,減少皮膚上的壓力並使皮膚損傷的風險最小化。
該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包括相對於鼻叉13的基部和/或歧管14的其餘部分具有減小的壁厚的區域。與基部區域25相比,人中接觸區域可以包括壁厚更厚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包括壁厚等於或大於鼻叉13基部的壁厚的區域。整個區域27的壁厚可以基本上恒定。在上面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人中接觸區域27具有約0.5 mm的恒定壁厚。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鼻叉的基部23處的壁厚為約0.6 mm,並且人中接觸區域27具有約0.6 mm的恒定壁厚。
人中接觸區域27與鼻叉的撓曲基部區域25毗連,其中人中接觸區域27的上邊界形成基部區域25的下邊界。因此,人中接觸區域27的上邊界的形狀至少部分地對應於基部區域25的下邊界的形狀。撓曲基部區域25可以逐漸過渡到人中接觸區域27,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過渡可以非常突然。
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延伸至主體的大部分寬度。例如,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至少延伸兩個鼻叉的寬度,從第一鼻叉的側面延伸到第二鼻叉15的側面。替代性地,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至少延伸基部區域25的寬度。
在所示實施方式中,人中接觸區域27的形狀被設計為在該區域的中部最寬,位於介面主體11的中線處,並且與鼻叉13之間的中隔區域29成直線。人中接觸區域27可以朝向區域27的側向側變得最窄。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人中接觸區域27具有大致卵形。
在實施方式中,導管介面主體11的壁包括至少四個不同壁厚的區域:具有第一壁厚的鼻叉15、具有第二壁厚的撓曲基部區域25、具有第三壁厚的人中區域27,具有包括第四壁厚的可變壁厚的其餘主體。第四壁厚可以大於第一、第二和第三壁厚。第四壁厚可以是介面主體11的最大壁厚。第一壁厚可以大於第二壁厚、並且大於或等於第三壁厚。第三壁厚可以大於或等於第二壁厚。第二壁厚可以小於第一、第三和第四壁厚。 導管-框架聯接
圖38至圖40圖示出將吸氣和/或呼氣導管5a、5b聯接至患者介面框架3的佈置。該佈置包括卡圈35。
卡圈35與框架3之間的連接可以是永久性的。例如,卡圈3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熔合或包覆成型到框架3上。
卡圈35可以包括熔合部39,用於將卡圈35和導管5聯接至患者介面框架3。視需要地,卡圈35的整體或基本上全部可以包括熔合部。
導管5可以圍繞卡圈和導管的環形部分附接至卡圈35。導管5與卡圈35之間的連接可以是永久性的連接、例如熔合連接。卡圈和導管5的附接環形部分鄰近框架3定位。
附接或熔合至卡圈35的導管5的環形部分的長度至少為1 mm,例如,在約1 mm至約5 mm之間。然而,該長度可以根據導管的尺寸而變化。對於螺旋纏繞或波紋導管,至少單一纏繞或波紋與卡圈35熔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多個纏繞或波紋可以與卡圈35熔合。例如,多達三個的纏繞或波紋可以與卡圈熔合,或替代性地多於三個纏繞或波紋。導管的熔合長度在卡圈35的框架端的側面處或附近定位。
除了熔合長度之外,卡圈35還容納導管的自由長度。也就是說,在卡圈的邊界內,導管的至少一部分在卡圈35內自由運動。自由長度可以比導管的附接/熔合長度長。
卡圈內的自由部分確保導管的任何彎曲不會在卡圈導管端的剛性連接處產生反作用,這可能會損害或導致連接故障。相反,彎曲力由卡圈中的未連結管的長度撓曲並接觸卡圈35的內壁來反作用。
卡圈35的內徑可以是恒定的,或替代性地可以沿著卡圈變化,例如,卡圈鄰近自由導管部分的端部處的直徑可以更大。
卡圈35可以包括柔性或剛性主體。例如,卡圈可以包括熱塑性塑膠、聚氨酯和/或矽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卡圈35包括預模製的熱塑性聚氨酯(TPU)。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TPU卡圈35與患者介面框架3包覆成型。
導管連接器
患者介面組件1、11的導管5a、5b和連接器允許患者和外部裝置(或氣流源)之間的流體連通。圖41至44示出了用於在導管5a、5b的端部的示例性連接器41。連接器41可以是任何類型的互鎖或配合連接器,以將管道聯接到另一裝置47或附加的管道。連接器41可以具有從連接器主體43延伸的鎖定指狀部45,以將管道連接和固定到另一裝置或附加管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鎖定指狀部45可以背離連接器主體43延伸。鎖定指狀部45可以間隔開,並且背離連接器沿著它們的長度變窄。鎖定指狀部可以具有至少形成在每個鎖定指狀部的外表面上的鎖定凹部或止動件。鎖定凹部可以與氣體輸送管連接器或其他連接器47的部分鎖定。鎖定指狀部可以與氣體輸送管連接器或其他連接器的凹部相互作用,以將連接器41和氣體輸送管連接器或其他連接器對準。
連接器的外部主體43可以容納支撐該連接器的鎖定指狀部的基座部46,並包括便於夾持連接器的夾持特徵。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主體包括四個相互間隔90度的夾持凹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一根導管5a的第一端可以與連接器的主體聯接,如圖41所示,並且第二導管5b的第一端可以包括用於接納互補連接器的陰連接器47。
連接器和/或連接器組件的示例可以參見2012年8月10日提交的國際申請第PCT/NZ 2012/000142號,名稱為「CONDUIT CONNECTOR FOR A PATIENT BREATHING DEVICE [用於患者呼吸裝置的導管連接器]」,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可以具有錐形配合,以連接到另一裝置或附加管道。 側向臂
參考圖45至47,設置一對側向臂51用於將患者介面框架3可拆卸地連接至支撐頭戴具和/或連接器,以相對於患者固定或支撐患者介面主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可以包括附著到患者面部並且具有用於接合側向臂的接合表面的皮膚墊。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側向臂51可將介面主體固定在用戶面部,以説明介面主體與患者面部形成並保持密封。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諸如用於鼻高流量治療的介面,側向臂可以將介面固定至面部呈操作位置,以將氣體輸送到患者氣道。
各個側向臂51為具有用於連接至框架3的前表面的第一端51a的獨立構件。每個第一端51a可以可釋放地或永久地連接到框架3的前表面。
設置兩個獨立的臂有利於使在框架3中心的區域不受側向臂的限制,並可自由附接到諸如下文更加詳細描述的固定件的其他部件。各個臂51的第二端包括連接墊52,該連接墊具有用於接合頭戴具和/或連接器的連接表面,以相對於患者固定或支撐患者介面。
還參見圖5和圖7,框架3的前表面包括用於聯接相應的側向臂52的左連接區52a和右連接區52b。各個連接區位於框架的中點和框架的相應側面之間。
連接區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連接特徵,以與相應的側向臂51接合。連接特徵可以包括有助於與臂51的第一端的固定的、視需要地可釋放的連接的任何合適的特徵。該連接較佳的是基本上防止側向臂的第一端相對於框架的運動,該運動包括部件的相對樞轉。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連接區均包括一個或多個突出部,用於被側向臂上的互補孔或凹部接納。用於接合側向臂51的各個突出部53、54位於框架的中點和框架3的相應側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一些或所有突出部可以定位成比框架的中點更靠近框架的相應側。
在圖45至圖47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各個框架連接區均設置有兩個突出部53、54。第一突出部53包括具有擴大端的支柱。突出部53的支柱從框架3的前表面向前垂直突出,使得第一突出部53的擴大端與框架的前表面間隔開,其中框架具有大致平行於框架前表面的前表面。擴大端可以位於支柱的中心,或可以偏離中心,例如向框架3的一側突出。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53的擴大端為大致矩形的,在框架主體構件8上橫向定向,並且從支柱向框架的相應側突出。然而,應當理解,可以利用其他形狀的突出部。
第一突出部53穿過側向臂51第一端近側的孔55。在側向臂的前表面上設置有凹部,該凹部具有對應於突出部的擴大端的形狀和深度,與孔對齊,用於當側向臂與框架3連接時放置突出部。第一突出部53的高度基本上與臂在第一端51a處的厚度相同,使得第一突出部53的擴大端與側向臂51的前表面大致齊平。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可以被定尺寸成凹入到側向臂51的前表面的後方,或凸出到前表面的前方。
第二突出部54具有用於安裝在相應側向臂的互補凹部中的鉤狀連接器的形式。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鉤狀連接器54包括支柱,該支柱帶有從該支柱側向突出的鉤。鉤較佳的是被定向成朝向框架的中點突出,背離框架的側邊緣,使得在對臂施加張力時,鉤與臂接合(而不是有脫離的風險)。較佳的是,鉤部與支柱形成約90度的角度,但是替代性地,可以是例如,取決於側向臂的向後角度的其他角度。
第二突出部的鉤部和支柱可以具有恒定的寬度。替代性地,寬度可以沿著突出部變化,和/或鉤部可以具有與支柱不同的尺寸。
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54從框架3向前突出的距離小於第一突出部53,且短於側向臂的第一端51a的厚度,使得鉤不會延伸穿過側向臂51的整個厚度,而是被側向臂的前表面隱藏。然而,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可以延伸穿過側向臂51的整個厚度,以從前方可見。
包括第一端51a的側向臂51可以具有諸如彈性體的彈性材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臂51包括諸如但不限於由KRAIBURG TM銷售的熱塑性彈性體。對側向臂51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柔性材料使得臂能夠撓曲或彎曲,以更好地適應個體患者面部幾何形狀和/或面部運動的變化。
為將側向臂51與框架3組裝在一起,側向臂後表面的凹部(未顯示)與第二突出部54接合。然後臂被側向向外拉動,在拉動臂與框架的表面接觸之前,將孔55拉伸到第一突出部53的擴大頭部之上,並釋放臂以允許孔返回到它們的未拉伸狀態。第一孔的頭部防止臂移動至與框架的前表面不接觸。
如圖46所示,側向臂51的形狀被設計為從框架3向後延伸。從側向臂51a的第一端起,該臂分叉為上構件56a和下構件56b。如圖48所示,這兩個構件分叉以限定允許吸氣導管5a和呼氣導管5b通過的中間空間。該空間還提供框架的側部6a、6b和/或患者介面主體的側面14a、14b的至少部分可見性。這允許用於檢查框架和導管之間的聯接,並且還允許觀察附近的識別特徵,諸如上述的彩色編碼環形構件22。在將介面主體1組裝到框架3的過程中,這也是有利的,因為對於框架係透明或半透明的實施方式,這使得用戶能夠觀察介面主體是否已經正確地位於框架3內。在上構件56a和下構件56b分叉的點處,可以設置U形切口以改善框架側面的可見性。
上構件和下構件56a、56b沿其長度扭轉約四分之一圈。上構件和下構件56a、56b背離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扭曲。平行於框架的前表面的上部構件56a表面扭曲成向上面向鄰近的連接墊52。相反,平行於框架的前表面的下部構件56b表面扭曲成向下面向鄰近的連接墊52。這種扭轉穩定了構件之間的空間,以減少干擾導管5a、5b的可能性。
上構件和下構件56a、56b在連接墊52中間側的間隔點處附接到連接墊52的前表面。連接墊52的相對的面向患者的表面被配置成用於附接至頭戴具或其他連接器。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連接墊52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包括鉤狀或環狀表面,以與互補的鉤狀或環狀表面接合。鉤或環表面可以包覆成型到相應的連接墊52或以其他方式連接。包覆成型可以有利地提供連接墊52的非面向患者的表面,該表面更容易被擦拭或清潔。在較佳實施方式中,特別是在存在連接墊的一部分接觸穿戴者皮膚的風險的情況下,連接墊52包括環狀表面。
圖49至圖55示出了側向臂151的替代實施方式,其中,臂151a的第一端包括剛性部154,以方便與框架卡扣式接合。剛性部154可以包括硬塑膠夾子,諸如聚丙烯夾子。剛性部永久地附接到側向臂151的剩餘部分,例如藉由剩餘側向臂的彈性體包覆成型至剛性部。
圖53至圖55示出了另一個與卡扣式夾子一起使用的實施方式框架。在該實施方式框架103中,在各個框架連接區中設置有單一突出部53。框架突出部53的形狀被設計為具有多個接合表面。例如,突出部153包括鉤部153,該鉤部包括突出部,該突出部朝向框架的中點延伸,與框架的前表面間隔開。突出部153還包括唇緣153a,其用於抓住在唇緣和框架的前表面之間的夾子的一部分。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突出部通常具有砧座形狀。
夾子157具有用於接納突出部的孔158,並帶有用於與突出部153上的唇緣接合的唇緣159a、159b。為了將側向臂151與框架組裝在一起,如圖54中的m1所示,將夾子157滑到突出部153的鉤狀部下面,然後壓在突出部(m2)上,使夾子撓曲並圍繞突出部向下咬合。唇緣153a抓住夾子上的相應唇緣159a以固定該連接。突出部153的基部包括朝向鉤部153b分叉的有角表面153c。該等表面鄰接夾子的互補有角表面159a,並用於防止夾子向框架103的中點運動。 穩定臂
圖56至圖75示出了穩定臂60的一個實施方式,該穩定臂可連接至框架3和頭戴具71,以幫助相對於患者固定或支撐患者介面主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穩定臂60可以將介面主體固定到用戶的面部,以説明介面主體形成並保持與患者的面部的密封。穩定臂的長度或尺寸可以變化,使得可以選擇合適尺寸的穩定臂來最佳地適配所給定的患者和/或所選擇的罩或套管。設想穩定臂主要用於罩型患者介面,但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它可以用於鼻導管型介面。
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穩定臂60包括靠近具有用於連接至框架3的連接特徵63的臂的第一端的聯接部61a。用於連接到頭戴具的支撐墊65設置在穩定臂60的相對的第二端,其中橋接部61在聯接部61a和支撐墊65之間延伸。
支撐墊65可為用於連接患者的前額鄰近的頭戴具的前額支撐墊。橋接部61的端61b在樞轉軸線62處樞轉地附接到支撐墊65的前表面,該樞轉軸線大致垂直於穩定臂60的縱向方向,從而使得支撐墊能夠相對於橋接部61旋轉/俯仰。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支撐墊65可以相對於橋接部61旋轉/俯仰幾乎180度(受限於支撐墊65的前表面接觸到臂61的前表面)。當支撐墊65連接到頭戴具上時,這使得穩定臂60和任何附接的部件能夠根據需要翻轉,然後翻轉回來。這允許護理者將部件移開,以執行諸如清潔皮膚的護理任務,而不需要在這樣的任務之前和之後完全移除和安置部件。
參見圖72和圖73,在示出的示例中,用於沿樞轉軸線62a延伸的銷62a被橋接部的連接端61b的孔接納。銷62a可以與其一起包覆成型。
銷62a和連接端61b的介面可由不同材料構成,這可增強兩個部件相對於彼此的樞轉,並防止兩個部件熔合在一起。這兩種材料可以具有不同的肖氏硬度值。例如,連接端61b的肖氏硬度值可以大於樞軸銷62a的肖氏硬度值。
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樞轉軸線62設置於支撐墊65的下部。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樞轉軸線62從底部邊緣向後縮回了支撐墊65的長度的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間。這種定位確保了在樞轉軸線的兩側有足夠的連接區域,並且因此降低了支撐墊的前部在作用力下脫離接合的可能性。
支撐墊65的面向患者的表面用於附接頭戴具或其他連接部。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支撐墊65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包括鉤狀或環狀表面,以與互補的鉤狀或環狀表面接合。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支撐墊65包括鉤狀表面,並且穩定臂60具有足夠的長度,以確保當安裝穩定臂時,鉤狀表面不會懸於頭戴具之上並接觸患者。穩定臂可以有幾種尺寸,以最好地確保鉤狀表面總是正確地與頭戴具對準。支撐墊65的面向患者的表面的輪廓或角度可以符合患者的頭部的曲率。如圖56和75的實施方式所示,曲率可以是輕微的,或可以更明顯。
支撐墊65可以包含諸如TPE的順應性材料,以使患者舒適,並便於連接至不同輪廓的表面。鉤狀或環狀表面較佳與支撐墊65成為一體,例如,支撐墊65的主體可以與環狀表面包覆成型。
相反,橋接部61和聯接部61a包括諸如尼龍的大致剛性材料。柔性區域64設置在橋接部的基部,鄰近聯接部,以允許臂在組裝或拆卸期間繞柔性區域背離患者或頭戴具屈曲,以防止墊65抓住頭戴具。柔性區域64還允許聯接區域61a相對於臂的其餘部分撓曲/運動,這有助於將穩定臂組裝到框架8上。這種相對撓曲允許聯接區域61a與框架3「自對準」,使得用戶更容易將穩定臂與框架3接合。
柔性區域包括具有減薄壁厚的臂的一段橋接部。該柔性區域64包括恒定厚度的非零長度,例如長度在約2 mm至約10 mm之間。該區域以基本均勻的彎曲半徑沿著該長度撓曲,而不是在拐點處彎曲,從而避免了與拐點相關聯的應力集中的存在。如果需要,這允許使用除聚丙烯或聚乙烯之外的材料。
柔性區域的厚度可以在臂的主要部分厚度的約15%至約60%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柔性區域的厚度可以在臂60的主要部分的厚度的約25%至約40%之間。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這相當於約0.3 mm至約1.2 mm之間的厚度。
臂的厚度從柔性部的末端的減薄壁厚過渡到臂的鄰近部分的較大厚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穩定臂係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減少臂的視覺衝擊,使得患者介面組件看起來不太突出。
用於連接至框架3的聯接部61a靠近臂的第一端,並包括用於與框架主體8上的互補接合特徵接合的連接特徵6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特徵63包括孔,以接納框架的前表面上的中心突起67,使得聯接部附接至框架3。
突起67位於框架的中點。突起67包括支柱,在該支柱的端部具有擴大的頭部。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擴大的頭部具有方形形狀,由從支柱的頂部向外突出的四個三角形凸起(lobe)68形成。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擴大的頭部可以包括替代的多邊形狀。
在穩定臂的聯接部上的孔63為與突起67的形狀相對應的方形。然而,孔63被定向成使得正方形的對角線與穩定臂的縱向方向基本對準,並且當穩定臂處於安裝位置時還與框架的中線對準。也就是說,在安裝位置,突起頭部68的形狀和穩定臂孔63的形狀在角度上錯位約45度。
穩定臂聯接部的頂面包括四個大致呈三角形的分別位於方形孔63的相應側的凹部66。該等凹部的形狀和位置被設計為在穩定臂處於安裝位置時,接納框架突出部67的相應凸起。
現將參照圖63至71描述穩定臂60與框架3的連接和斷開。為了將穩定臂60連接至框架3(或從框架斷開),該臂的連接孔63與突出部67的頭部對準,使得該孔配合在突出部的頭部上,然後被壓到突出部上,直到臂60的下表面接觸框架3(見圖63和圖4)。大半徑圓角69(圖59)可以圍繞孔63的邊緣設置,至少在穩定臂60的下表面(面向患者側)上,以幫助引導穩定臂60與突起63對準。
在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斷開位置,穩定臂與框架中線成約45度角。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穩定臂的連接/斷開位置取決於凸起68的形狀、數量和/或組態可以大於或小於45度。例如,在連接/斷開位置,穩定臂可以相對於框架的中線以約30度至約60度之間定向。
突起67的前表面可與穩定臂60的前表面齊平或高出後者。
現在參考圖66至68,穩定臂向安裝位置旋轉,在該位置,穩定臂與框架中線對準,並「鎖定」到位。當穩定臂60在連接/斷開位置和安裝位置之間旋轉時,突出部67的擴大頭部的拐角壓在孔和凹部的邊緣上。該等邊緣為旋轉提供了可克服的阻力。用戶進一步施加的力可以克服這種阻力,將該臂快速運動到圖69至圖71所示的安裝位置。突出部經過干擾邊緣的這種運動為用戶產生了觸覺回饋。
在安裝位置,突出部67的凸起68位於相應的凹部66中,其中突出部的支柱延伸穿過孔63。在此安裝位置,穩定臂和框架之間有一些遊隙。即,框架3的突起67可以在穩定臂中的凹部66的邊界內運動。部件之間的一些遊隙有利於將穩定臂更容易地組裝到頭戴具上,並且能夠進行微調,例如臂的傾斜,以將連接墊65適當地定位在頭戴具上,從而適應不同的頭部幾何形狀。 頭戴具
圖76至圖90示出了用於將患者介面組件固定至患者的頭戴具組件的部件。患者介面可以包括本文描述的那些介面,但是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介面。在實施方式中,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用於嬰兒或新生兒。
圖76示出了未組裝形式的一個實施方式頭戴具71。頭戴具包括形成頭戴具的主體的基層72和頭帶區域73。頭帶區域包括至少部分重疊並熔合到基層71的下部的外接合層。
選擇頭帶73的總長度,使頭戴具符合頭圍尺寸的目標範圍。對於新生兒和嬰兒應用,頭帶73的長度可以在約15 cm至約60 cm之間。頭戴具和頭帶可以有多種尺寸,其中各個尺寸都旨在適合頭圍尺寸的目標範圍。在一些不同尺寸的實施方式中,頭帶73可以具有適應頭圍尺寸的長度,頭圍尺寸在約17 cm至約22 cm之間、在約20 cm至約26 cm之間、在約24 cm至約31 cm之間、在約29 cm至約36 cm之間、或在約34 cm至約 45cm之間。
頭帶具有耳上區域74,其形狀和位置可至少部分覆蓋患者的耳朵,以保護佩戴者的耳朵免受附接部件和連接器的影響。耳上區域74還有利地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積,用於更牢固地與聯接部件連接,並用於藉由更大的連接面積來增強來自患者介面部件的力的壓力分佈。
耳上區域74可由相對於相鄰頭帶區域的擴大區域限定。該等耳上區域被定尺寸成提供用於附接和適當定位連接器的足夠的表面積,諸如下面更詳細描述的用於聯接和支撐患者介面的連接器。
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各個耳部區域74包括由頭帶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頭帶的下邊緣可以是弓形的,或為大致月牙形的。下部凸起突出得低於頭帶區域的鄰接前部73a的下邊緣。
各個耳部區域74可以額外(或替代性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包括由圓化的、向上突出的頭帶上邊緣限定的向上延伸的凸起。該等上部凸起從頭帶區域的鄰接前部73a的頂部邊緣向上突出。頭帶的上邊緣可以是弓形的,或為大致月牙形的。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上部凸起76比下部凸起小。
擴大的耳部區域的高度可為相鄰前部73a高度的1.5倍或更多。例如,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擴大的耳部區域的高度約為相鄰前部73a高度的兩倍。圖116(i)至117示出了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頭帶573、673的前部573a、673a的高度減小,使得頭帶的前部和擴大的耳部區域574、674之間的高度差更加明顯。
耳上區域74的尺寸可以被設計為向圖87至圖91、圖94至圖104、圖121至圖123和圖179至圖129所示的連接器的附接提供足夠的固持面積,如下所述。耳上區域74可以具有至少與相應連接器在其第二端的寬度一樣大的高度。例如,在相應連接器第二端的寬度的約1至2倍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耳上區域74的高度可以是相應連接器在其第二端的寬度的約1至1.5倍之間。
頭帶73的前部73a可直接延伸至耳上部的前方,其中兩個前部73a共線,如圖76、圖109和圖115(i)的實施方式71、171、471所示。替代性地,頭帶的前部可以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從而彼此傾斜。圖116(i)和圖116(ii)以及圖117示出了頭戴具的替代實施方式,其中頭帶區域的前部573a以向下的角度在耳上區域574、674的前方延伸。頭帶區域的前部的這種傾斜可以改善頭戴具與患者頭部的貼合性,減少頭帶在使用過程中從患者頭部意外抬起。
頭帶前部573a、673a可以以0度至約45度之間的角度向下傾斜,例如在約15度至約30度之間。在圖116(i)至圖117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前部573a、673從水平面向下傾斜 約20度的角度。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頭帶的右部473a、573a和左部473a、573a以彼此不同的角度向下傾斜。例如,頭帶的右部473a、573a可以以大於左部473a、573a的角度向下傾斜。
在頭戴具左側上的頭帶73a的前部可以與在頭戴具右側上的部分73a的長度相同或不同。在圖76、圖109和圖115(i)的實施方式71、171、471中,左部和右部73a、173a、473a的長度基本相同。相比之下,圖116(i)和圖116(ii)以及圖117示出了替代實施方式,其中頭帶係不對稱的,一個頭帶前部573a、673a比另一個573a、673a長。
通常,較長部分可為頭帶前部573a、673a,其被配置為纏繞在下方頭帶部的外表面上並與之接合。被配置成抵靠著患者的頭帶前部可以是較短的部分。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頭帶的右部473a、573a比左前部473a、573a短。應當理解,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這種佈置可以顛倒。
後橋接部73b可以設置在耳上區域74之間,用於定位在患者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該橋接部包括與耳上區域74的下邊緣毗連的下邊緣和與耳上區域74的上邊緣毗連的上邊緣。上邊緣和下邊緣的形狀被設計為使得後橋接部73b在高度上比耳上區域窄,典型地,有形狀的下邊緣為頸部的基部提供間隙,從而減小佩戴者頸部上的壓力。這種形狀也有助於頭帶順應患者的頭部,因為這種形狀使織物的起皺最小化,這有助於頭帶平放在患者上,並舒適地位於頸背處。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後橋接部的下邊緣係凹形的,使得後橋接部73b的最窄高度位於該部分的中心點。
後橋接部73b在其最窄點處的高度尺寸可等於或小於頭帶前部73a的高度。例如,後橋接部73b的最窄點的高度可以是頭帶前部73a高度的約0.5至約1倍之間,例如,係頭帶前部73a高度的約0.6至約0.8倍之間。在一個示例中,後橋接部73b最窄點的高度係頭帶前部73a高度的0.75倍。
後橋接部可跨越耳上區域74之間的距離,該距離係頭帶前部73a或較短的一個頭帶部的長度的約0.2至約0.8倍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後橋接部可跨越耳上區域74之間的距離,該距離為頭帶前部73a或較短的一個頭帶部的長度的約0.35至約0.55倍之間。頭帶區域73可部分地或全部地覆蓋基層的下部。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基層72的下邊緣延伸超過頭帶區域的下邊緣。該未搭接的下部形成下唇緣,該下唇緣可以軟化頭戴具的邊緣,以便更舒適地接觸皮膚。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被配置為跨患者頸部的頸背的區域中,較大深度的未搭接基層75設置在耳上區域74之間。該部分75有助於頭戴具順應病人的頭部,並提供增強的舒適性。
基層72包括柔性材料的面板,例如織物面板。
柔性材料可為至少雙向拉伸的織物,拉伸方向為頭戴具的寬度/圓周方向。基層較佳僅包括單一面板,從而避免在連接多個面板時出現的接縫。基層可以是單層或多層材料。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層72可以包括具有完整環狀(UBL)表面的織物或類似物,以與具有互補鉤狀表面的連接器接合。
圖76所示實施方式中的面板為大致矩形,但也可設想其他形狀,例如梯形。圖109和圖111(i)和圖111(ii)示出了頭戴具主體的視需要形狀。在該等實施方式171、271、371中,面板(不包括耳上部)係非矩形的。特別地,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係非直線的,並且包括一個或多個不垂直於側邊緣的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71相對比,頭戴具主體172、272的長度在頭戴具的寬度上係變化的。
在圖109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頭戴具主體具有不規則五邊形的形狀。頂部邊緣包括兩個有角部172a,各個有角部與主體的相應側邊緣172b形成鈍角。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各個頂部邊緣有角部172a與相應的側邊緣172b形成約100度的角度,然而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可以設想其他角度,例如在90度至約120度之間。
兩個有角頂部邊緣部172a在中心頂點172c處相交,該中心頂點與兩個耳上部174之間的點對準。頭戴具主體在頂點172c處的長度L2大於其在側邊緣處的長度L1。
有角頂部邊緣部分172a具有如下效果:當頂部邊緣聚集成一點並固定時,例如使用末端固定件,如下文詳述,末端固定件的位置相對於患者向前運動。圖110(i)示出了由患者佩戴的第一實施方式頭戴具71(圖76),並將其與圖110(ii)中的本實施方式頭戴具171進行對比。第一實施方式頭戴具的主體的長度大約與本實施方式頭戴具171中頂點172c的長度L2相同。第二實施方式頭戴具171的固定點大致與患者的脊柱對準,而不是在脊柱後方。這種對準可以有助於容易地將頭戴具安裝到仰臥的患者上,並且容易地沿著頭戴具的主體運動調整機構。這還可以降低調整機構和/或末端固定件在患者頭部下方運動而引起不適的風險。
圖117示出了替代實施方式,其中頭戴具主體的形狀近似於不規則五邊形。在該實施方式中,由於頭帶的不對稱,頂部邊緣處的頂點672c可能不位於中心。
在該實施方式671中,側邊緣672b的長度彼此相等,並且兩個有角頂部邊緣部672a的長度也彼此相等。由於前部673a的不同長度以及該等部673a的成角度的取向,基部672的頂部邊緣部672a係不對稱的,具有不同的傾斜角β、θ。傾斜角β、θ可以相對於彼此在約0.2度至約5度之間變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傾斜角β、θ可以相對於彼此在約0.5度至約2度之間變化。在示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傾斜角β、θ變化1.5度-與較長頭帶前部673a相關聯的頂部邊緣具有11.5度的傾斜角β,另一頂部邊緣672a具有10度的傾斜角θ。然而,可以設想其他角度組合。
頭戴具基部672的頂部邊緣672a具有不同的角度β、θ,但側邊緣672b具有相同的長度,上述這種組態更好地使基層的重疊部分和頂部邊緣對準,並在組裝頭戴具時收攏。
頭戴具主體可以具有其他形狀,也可提供將固定點定位在佩戴者脊柱上的功能。另外或替代性地,也可能希望從頭戴具的主體上移除一些體積,以使頭戴具不那麼笨重,和/或允許調整構件更容易地沿著頭戴具滑動。
圖111(i)和圖111(ii)示出了兩個替代實施方式271、371,它們利用頭戴具主體272、372的頂部邊緣的切口275、375來提供該等功能。兩個實施方式都包括位於頂部邊緣中心的三角形切口275、375。在圖111(i)的實施方式271中,頂部邊緣272a(除了切口之外)與側邊緣272b正交。在圖111(ii)的實施方式371中,頂部邊緣372a(除了切口之外)與側邊緣372b不垂直,與其形成鈍角。
當組裝頭戴具271、371時,頭戴具主體271、371的頂部邊緣272a、372a(不包括切口部分)被收攏並固定在固定點。在這個過程中,各個三角形切口275、375的兩個邊緣276、376被拉到一起。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等邊緣276、376可以例如藉由縫合或焊接或使用黏合劑來接合,替代性地,邊緣276、376可以不接合。
所示出的實施方式展示了具有單一三角形切口的頭戴具,然而,替代實施方式可以包括更多切口和/或不同形狀的切口,具有減少至少頭戴具上部中的材料的類似效果,並使固定點相對於佩戴者更靠前。
圖116(i)和圖116(ii)示出了頭戴具基層572之另一示例形狀,其頂部邊緣帶有四個有角部572a。與矩形主體相比,此頂部邊緣形狀(其在此實施方式中大體上反映頭帶前部573a的向下角度)可產生更少的聚束,然後頂部572a被聚攏。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沿著頂面設置切口,以進一步減少織物聚束。
頭帶區域和基層的下部用於纏繞和固定佩戴者的頭部,以提供可調整的適配。諸如鉤狀連接器的固定件設置在頭帶區域中靠近頭戴具的側邊緣72b的面向患者的頭戴具下側,用於當頭戴具纏繞在患者頭部時將頭戴具固定到自身。頭戴具的一個邊緣72b重疊在另一個邊緣上,達到適合患者頭圍所必需的程度,並且固定件附接到頭帶區域的接合表面上。
頭帶區域73、173、473包括柔性外接合層,其具有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頭戴具的接合表面。外接合層最普遍地包括具有完整環狀(UBL)表面的織物,以與具有互補鉤狀表面的連接器接合。這種環的存在可以期望用作鉤環緊固件系統的環部分。藉由這種組態,可以提供鉤環緊固件系統,而不必將任何額外的環提供部件附接到面板。這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提供厚度減小的頭戴具。
在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基本上覆蓋整個頭帶區域,替代性地外接合層可以覆蓋大部分頭帶區域。作為另外的替代方案,外接合層可以僅覆蓋頭帶區域的一部分,例如頭帶的前部和側面。外接合層可以是單一面板的形式,但是替代性地可以以兩個或更多個片的形式提供。
在製造頭戴具時,可將底板和接合層切割成各自的期望形狀,然後相互搭接並連接在一起。這種結構可以不同於傳統之方法,諸如在層壓材料如Breathe-o-preen®的情況下,藉由切割已經層壓的面板部分來構建頭戴具,然後將該等面板部分連接在一起以形成頭戴具或頭戴具的部分。然而,在一些形式中,一旦頭戴具搭接在一起,並且可能一旦一個或多個搭接部分連接在一起,頭戴具的至少一些部分可以另外或替代性地被切割。
外接合層熔合到內基層72的下面部分,外接合層的內表面熔合到基層72的相鄰面對外表面。熔合定義了層或至少該層的組成材料的熔化。關於將兩個面板熔合在一起,熔合係分別指將一個面板熔化到另一個面板中或兩個面板彼此熔化在一起。因此,兩個面板可以藉由以下任一方式熔合:a)僅將一個面板或主要將一個面板熔化到另一個面板中,或b)將兩個面板同時熔化到彼此中。
熔合可為非添加性的,因為熔合涉及對一個或多個面板的處理,且不涉及使用任何附加材料,諸如插入兩個面板之間以將它們熔合在一起的黏合劑。熔合可以涉及向一個或多個面板施加熱和壓力中的一種或兩種。
可藉由焊接熔合各層,焊接包括塑膠焊接形式,諸如射頻(RF)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焊接製程被選擇成適於接合基層材料和接合層材料。待熔合的面板應該包括可熔化的材料,諸如人造纖維。類似地,當兩個面板被熔合在一起時,兩個面板中的至少一個應該包括可熔化的材料,諸如人造纖維。例如,諸如PVC、CPVC、聚氨酯、EVA、PVDC、PET和尼龍的材料適用於射頻或高頻焊接。
包括泡沫層的傳統頭戴具層壓件典型地不藉由焊接熔合,因為焊接會降低泡沫的泡孔特性,壓縮泡沫並使其變硬。因此,傳統頭戴具的焊接局限於焊接面板搭接區域的周界部分或邊緣。由於根據本揭露的頭戴具可以排除包括一個或多個泡沫層,面板可以在它們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重疊區域熔合在一起。例如,與傳統的層壓頭戴具相比,在搭接區域的周界周圍至少可以熔合相對較寬的邊界。
傳統的縫合連接要求盡可能減小接縫尺寸,以降低其對舒適性或可見性的影響,與傳統的縫合連接不同,藉由熔合連接的面板可大面積熔合在一起,而不會產生相應的接縫體積,或較大的縫合區域會導致的表面光潔度的改變。
面板,尤其是紡織或織物面板,在面板的大部分上熔合,可為頭戴具提供堅固而柔韌的性能。熔合區域可以為面板提供視覺上乾淨和均勻的表面。視需要地熔合和不熔合面板的不同部分,可以允許同一面板或多個面板的不同區域內的不同材料屬性。它還可以提供由相同的一個或多個面板組成的不同區域的表面特徵的差異。
與將面板連接在一起的其他附加方法(藉由諸如縫合或使用黏合劑)相比,熔合面板可以存在優勢。特別地,可以相對減少連接板的重量並且還可能減小厚度。替代性地或另外,外接合層可以藉由諸如縫合或黏合的其他方式附接到基層的下面部分。
層可在基本上整個重疊區域熔合在一起。基本上整個搭接面積可以是約90%的搭接面積,或甚至為約95%的搭接面積。然而,較佳的是,頭帶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與熔合區域相比,未熔合區域通常為連接器提供更大的固持。然而,熔合區域提供了一些減小的固持。未熔合區域至少部分地限定了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到頭戴具的連接區。
熔合和未熔合區域的高度或表面紋理的對比在熔合和未熔合區域之間形成視覺對比。在實施方式中,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替代性地或另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
條紋可以是例如直的、彎曲的、波狀的或成角度的,並且它們可以彼此平行地佈置,形成網格,或以其他方式定向。圖案中的點可以均勻地或非均勻地佈置,例如,佈置成行或網格、從點輻射,或隨機佈置。替代性地或另外,熔合或未熔合區域可形成文字或裝飾或諸如標誌的識別形狀,例如顯示在圖76中頭戴具的頭帶部73a上的定型細節。
圖82A和82B示出了將接合層焊接至基層之兩種示例性圖案。在圖82A的實施方式中,頭帶773的大部分表面區域係熔合的,以提供連接區域,其中在頭帶的前部773a有未熔合材料的平行線,並在耳上區域774有未熔合材料的波浪線。在圖82B的實施方式中,該圖案包括在頭帶873的第一前部873a上的未熔合材料的點網格、在耳上區域874中限定熔合點的未熔合材料區域以及在頭帶的第二前部873a上的未熔合尺寸識別資料。應當理解的是,該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焊接圖案僅僅是無數可能圖案中的兩種,還可以設想許多其他圖案。
層的熔合可改變一個或多個面板的一種或多種性能。例如,面板材料的熔化和再凝固可導致面板變得更薄、更密、更硬、更不可拉伸、更不可恢復或在拉伸時具有更大的屈服強度中的一種或多種。因此,除了將面板連接在一起之外,在不同的搭接和非搭接區域視需要地熔合頭戴具可以允許控制頭戴具的性能。面板的熔合,例如其中一個或兩個面板藉由焊接而彼此熔化或部分熔化在一起,可能導致面板疊層(layup)在熔合區變薄。這尤其可以是藉由在待熔合的面板的部分處施加壓力來提供熔合的情況。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基層72包括在頭戴具的寬度方向上具有拉伸性的拉伸織物。視需要地,織物還可以在頭戴具的豎直方向上具有拉伸性。該織物可以包括針織織物。
基層可由單塊面板組成,基層和較佳的頭戴具無內部和外部接縫。當與由連接的層壓材料或多層材料製成的傳統頭戴具相比時,本揭露的頭戴具的搭接區域和非搭接區域的板的數量和厚度的潛在減少,可以提供頭戴具厚度在特定位置處的減小或整體上的減小。無論是在特定位置還是在整個頭戴具上,減小的厚度,都可以給患者提供視覺和/或身體感覺上的減小的體積。減小的厚度還可以為佩戴頭戴具的患者提供更大的舒適性。
在頭戴具的不同點處的面板數量及其厚度的任何此類減少,均可相應降低頭戴具的總重量。
相比之下,頭帶區域的接合層可以包括與基層72相比具有相似或更低拉伸性的材料。接合層可以包括基本上無彈性的材料。與未熔合區域相比,頭帶區域中的熔合材料區域可以具有增加的硬度。另外或替代性地,與未熔合區域相比,頭帶區域中的熔合材料區域可以具有減小的拉伸性。因此,與基層72相比,特定的熔合圖案可以導致頭帶區域73具有減小的整體拉伸。熔合和未熔合區域的拉伸特性的差異,可以用於減小或增加頭帶選定區域和/或選定方向上的拉伸性。即,可以選擇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形狀、方向和/或位置,以控制頭帶區域拉伸的方式或限制它們在負載下的拉伸。
例如,已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限制頭帶或頭帶區域的拉伸,特別是限制在頭帶的大致縱向「水平」方向和/或成角度或大致對角線方向(與縱向約成45度)上的拉伸,可以有利於頭帶的正確固定。頭帶部的縱向拉伸可導致在將頭戴具佩戴到患者身上的過程中耳上部的不正確放置,例如使得耳上部沒有位於耳朵上方或沒有位於最適合患者耳朵的位置。類似地,耳上部中的角度、對角線和/或縱向拉伸也可能抑制耳上部的正確放置,並且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限制該等區域中的拉伸可以防止耳上部在患者運動下從耳朵移開。
圖76和圖113(i)至圖114(iii)示出了頭帶區域73中熔合和未熔合區域的一些示例性組態,以減少該等區域的縱向拉伸。參考圖76,較暗的區域代表熔合材料區域,且較亮的區域代表未熔合材料區域。圖76中頭帶的左側(如圖所示)包括兩條連續的未熔合材料線,頭帶的剩餘左側上的熔合材料形成一條從耳上部附近延伸至頭戴具的邊緣72b附近的連續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大體上連續的條或帶材料大體上在縱向方向上延伸,基本上跨兩個側邊緣72b之間的頭帶的整個寬度。
圖112(i)至圖114(iii)提供了熔合圖案的更多示例,即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形狀、方向和/或位置,說明了如何利用熔合圖案來調整頭帶的拉伸性能。參照圖112(i)和圖113(iii),頭帶可以沿著線178熔合,線大致在需要很少或不需要拉伸的方向上延伸。熔合線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或具有彎曲部。熔合線可以是連續的或不連續的。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耳上區域174上設置有大致「水平」和大致「對角」的焊接線178,以限制在該等方向上的拉伸。該等熔合區域在期望有限拉伸的一個或多個區域上可以是基本上連續的。例如,如圖113(i)至圖113(iii)所示,熔合區域可以延伸跨耳上部的整個寬度,並且沿著頭帶延伸,和/或對角線熔合區域可以在耳上區域的兩個邊緣之間延伸。
頭帶將能夠在熔合區的任何斷裂處拉伸,因此,在需要最小或減小拉伸的情況下,希望沿著減小拉伸的方向最小化熔合區的任何斷裂尺寸,或確保斷裂尺寸不允許拉伸超過允許量。非拉伸的連續線不需要完全是直線的。
在圖112(i)和圖112(ii)的實施方式中,交叉的對角線和水平熔合線形成未焊接材料179的菱形凹穴。該等凹穴(pockets)179仍然可以在環繞焊接區域的邊界內自由拉伸。這確保了頭帶仍然能夠撓曲以符合患者的頭部,從而獲得牢固的裝配。根據熔合區域的組態和對接納連接器的表面的任何要求,可以設想未熔合區域的其他形狀。圖113(i)至圖113(iv)示出了未焊接凹穴的一些進一步的非限制性示例形狀,包括平行四邊形(圖113(i))、圓形凹穴(圖113(ii))、星形和其他不規則形狀或形狀組合(圖113(iv))。如圖113(iv)所示,不必所有的凹穴都具有相同的形狀,一個區域可以包含不同形狀的凹穴或區域。
圖114(i)至圖114(iii)示出了在相同的水平和對角線方向限制頭帶拉伸的替代焊接模式。在該等圖像中,淺色陰影區域指示熔合材料,深色形狀指示未熔合材料區域。熔合材料沿著不需要拉伸的線佈置,在這種情況下,大致沿著大致水平經過頭帶寬度的線佈置,此外還沿著耳上區域的對角線佈置。
圖114(i)至圖114(iii)實施方式中的熔合材料沿期望強度降低線基本連續。未熔合材料的圓形、點狀或其他形狀的面積可以被放置成看起來隨機的,並且模糊有限拉伸的線。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能需要在頭帶的至少一個區域增加拉伸。例如,在頭帶的縱向(水平/圓周方向)上增加拉伸可能希望的,以獲得頭帶與患者頭部更緊密的配合或更好的貼合性。圖115(i)至圖117示出了進一步的實施方式帽狀物(bonnets)471、571、671,其中頭帶473、573、673在頭戴具的後部處、在耳上部474、574、674之間具有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可以在頭帶473、573、673的不同部分設置拉伸增加區域,和/或可以設置不止一個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例如,可以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474、574、674的前方設置拉伸增加區域。例如,在頭帶的前部473a、573a、673a上,鄰近耳上部474、574、674中的一個。在僅在一個前部473a、573a、673a上設置拉伸增加區域的實施方式中,拉伸增加區域可以設置在前部473a上,該前部被配置成當佩戴頭戴具時的覆蓋部分,即前部在下側具有鉤型附接件476、576、676(用於固定頭帶)。
在圖115(i)至圖117的實施方式中,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包括頭帶的一區域,在該區域中,藉由外接合層中的斷裂或縫隙露出頭戴具的基層472、572、672。也就是說,在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中沒有外接合層。替代性地或另外,拉伸增加區域可以由外接合層沒有與基層472、572、672熔合區域提供。
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的寬度根據期望的拉伸量和基層472、572、672的拉伸性能進行選擇。較寬的區域通常比較窄的區域給頭帶提供更多的水平拉伸。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也可以在其他方向上提供增加的拉伸,特別是在基層472、572、672包括具有四向拉伸的材料的實施方式中。可以選擇拉伸增加區域475、575、675的寬度以提供期望的拉伸,同時仍確保頭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以與呼吸介面部件對接,同時耳上區域保持與患者的耳朵對準。根據基層472、572、672的特性,外接合層中的縫隙過寬可能導致基層的下邊緣在拉伸時捲曲和/或可能使頭戴具在基層的拉伸增加的區域中容易疲勞。
外接合層中的斷裂或縫隙和/或拉伸增加區域的長度可為頭帶長度的約5%至約50%之間,例如約10%至約35%之間。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耳上區域474、574、674之間,設置了大為約頭帶長度20%的外接合層中的縫隙。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外接合層中的斷裂或縫隙和/或拉伸增加區域的長度可在約5 mm至約35 mm之間,例如在約20 mm至約30 mm之間。在圖115(i)和圖115(ii)所示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耳上區域474之間提供了約28 mm的外接合層縫隙。
另外或替代性地,可對頭帶區域的熔合和未熔合材料區域的圖案進行配置,以增加頭帶選定區域在水平方向上的拉伸。即,視需要擇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形狀、方向和/或位置,以控制頭帶區域拉伸的方式,或在負荷下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增加的拉伸。
參考圖115(i),頭帶區域中較暗的區域表示熔合區域,較亮的區域表示未熔合區域。在該實施方式的耳上區域474中,熔合點設置在圖案中,使得在基本垂直於期望的水平拉伸方向的方向HS上存在平行的未熔合材料列。該等未熔合材料的列允許耳上部474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些拉伸。點的圖案還被配置為減小或最小化沿介面拉動方向的拉伸。這是藉由在垂直於介面拉動方向IP的方向上消除或最小化任何未焊接材料的連續線來實現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其他形狀的熔合區域來代替或補充圖115(i)中所示的點。
據設想,許多其他形狀和組態可用於熔合和未熔合區域。作為一個示例,圖114(iii)示出了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在耳上部上具有「V」形未熔合區域,並在其他地方具有圓形未熔合區域。可以選擇未熔合區域的形狀以最佳地改變拉伸,和/或可以選擇在相應的表面上提供標記或視覺特徵。例如,該形狀可以指示哪個部件附接到該區域,和/或可以指示正確的附接方向。
熔合區和未熔合區的尺寸,可以在頭帶的各個區域變化。例如,擴大的耳上區域可以包括較大的密度較低的未焊接材料區域。耳部區域前方的頭帶束帶可以包括更高密度的更小的未焊接區域。耳上部和頭帶其餘部分之間的焊接尺寸的差異有助於在視覺上區分該等區域。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可藉由包括具有一個或多個切口的非拉伸層的多層頭帶實現對某些方向或區域的拉伸的類似限制。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未熔合區域類似的方式選擇,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頭帶區域與患者接觸的下側可以包括黏性表面,以提供在頭戴具與佩戴者之間的摩擦增大區域,並減少頭戴具在患者頭部上的意外運動。黏性表面可以防止頭戴具側向或向前/向後旋轉。頭戴具的這種運動可能導致患者介面移出位置和/或可能導致介面和患者之間的密封降低。
圖115(ii)和圖116(ii)圖示出了黏性表面477、577在頭帶區域473、573的下側的示例性放置。該黏性表面的高度可以在頭帶在重疊區域中的高度的約20%和約100%之間。在圖115(ii)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與頭帶473的底部邊緣相鄰的區域473b沒有提供黏性表面的材料。黏性表面可能會增加頭戴具的硬度,因此區域太大可能會降低對患者頭部的貼合性。此外,設想臨床醫生可以在下邊緣處保持住帽狀物的一半,同時圍繞頭部拉動帽狀物的另一半以固定。沒有黏性表面的頭戴具下邊緣的區域可以防止黏性表面在此過程中不經意地黏在臨床醫生的手指甲或手套上。
視需要地,可以在頭帶473、573的外表面上提供小的夾持區域478、578。該夾持區域478、578定位在頭帶的前部上,該頭帶被配置為在另一(上層的)前部的下方纏繞。該夾持區域478、578被定位成當圍繞患者的頭部並且在夾持區域上方纏繞頭帶時,夾持所述頭帶的上層部分的下側的黏性表面477、577。除了在頭帶的下層部分和上層部分之間提供額外的錨固之外,夾持區域還可以藉由在將鉤附接件476、576固定到頭帶接合層時防止或減少該等表面之間的滑動來幫助獲得頭戴具的牢固裝配。
黏性表面477、577和/或夾持區域478、578可以包括黏性膜或塗層,或可以包括在頭帶區域處黏附或結合到基層的內表面的摩擦層。例如,諸如Bemis TM膠帶之類的材料。黏性表面可以沿著頭帶區域的長度係連續的,或可以包括離散的區域。離散的區域可以設置在期望增加摩擦的區域。黏性表面可以包括直線的條帶,或可以被施加以形成圖案,例如包括曲線和/或點。
頭帶的設置有小的夾持區域478、578的區域可以是未熔合區域。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黏性表面由聚氨酯彈性體、氯丁橡膠、不黏矽樹脂和/或熱塑性聚氨酯層提供。黏性表面可以包括適合與皮膚接觸的材料並且可以設置在頭帶的下側的基本全部上、頭帶的下側的大部分上,或可以僅覆蓋頭帶的下側的一部分。 末端固定件
參照圖76至圖78、圖109以及圖111(i)和圖111(ii),基層72、172、272、372的頂部邊緣72a、172a、272a、372a在固定點處固定在一起。基層的頂部邊緣72a、172a、272a、372a可以被聚集、打褶、折疊、卷起或以其他方式聚集以減小頭戴具沿頂部邊緣72a、172a、272a、372a的寬度。
可以提供末端固定件81以將頂部邊緣機械地保持在這種聚集組態中。
在圖78和圖79所示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末端固定件係具有兩個側構件82a、82b的球狀(bobble-like)部件,側構件被配置為相互接合以將基層的聚集的、打褶的、折疊的或卷起的上邊緣夾在兩側82a、82b之間。兩個側構件82a、82b可以包括柔軟的、柔性的材料,例如織物。該織物可以是一種具有合成成分的織物,以使兩個側構件能夠使用上述技術在周邊熔合。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側構件82a、82b包括針織尼龍,視需要地是完整的環狀(UBL)材料,但也可以設想其他材料。替代性地,側構件可以藉由縫合、黏合在一起而附接,或以其他方式附接,特別是在材料不包括合成或可熔合組分的情況下。
可以在兩個側面層之間設置順應性的中間層83。在所示實施方式中,中間層83包括泡沫層,該泡沫層具有切口83a以容納基層的聚集的、打褶的、折疊的或卷起的上邊緣72a。中間層83可以附接到兩個側構件82a、82b,例如,中間層83的第一表面可以黏合到第一側構件82a並且中間層83的相對的第二表面可以黏合到第二側構件82b。替代性地,中間層83可以熔合到側構件82a、82b,或可以不附接到側構件82a、82b並且簡單地保持在側構件82a、82b之間。
在實施方式中,與中間層的黏合可以由聚氨酯彈性體和/或熱塑性聚氨酯或其他合適的黏合劑或黏性材料提供,例如共聚聚醯胺熱熔黏合劑膜或共聚聚酯熱熔黏合劑膜。黏合劑或黏性材料可設置在中間構件和/或相應側構件82a、82b的相應表面的基本全部、大部分或僅一部分上。中間層83可以與側構件82a、82b一起熱壓以將該等層熔合在一起。 調整裝置
提供調整裝置85用於與頭戴具71組裝以調整頭戴具的可佩戴長度或深度。調整裝置被組裝成定位在頭帶區域和末端固定件81之間。頭戴具的柔性基層72穿過調整裝置85並且調整裝置可以視需要地朝向和背離頭帶區域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滑動。末端固定件81限制了調整裝置沿著織物的行進,從而防止調整裝置從頭戴具上被不經意地移除。
調整裝置85包括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以用於在兩個隔開的接合點處接合頭戴具的主體。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設置在鉸鏈區域89的相對側上,使得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可以朝向和背離彼此移動。
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包括從裝置的相應側面向內延伸的環狀構件。環狀構件限定了第一孔88a和第二孔88b,以用於接納頭戴具的主體。孔的尺寸被充分設計以使頭戴具的主體可以舒適地裝配並滑過該孔,但也足夠小以使它們引起主體構件的聚集。
孔88a、88b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圓形、長圓形、方形、D形、鎖孔形或淚滴形。
在圖83至圖84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構件86包括限定兩個相應共線孔的一對間隔開的環。如圖所示,這兩個環可以是平行的,或可以會聚的或發散的。然而,替代性地,第一接合構件可以僅包括單一構件186,如圖86的實施方式185所示。
裝置85還包括引導孔90以接納頭戴具的主體並沿其滑動。孔90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長圓形、矩形、正方形或圓形,但較佳的是關於鉸鏈軸線89對稱。孔90的尺寸被充分地設計以使頭戴具的主體可以舒適地裝配並滑動通過孔。
引導構件90被限定在兩個鉸接構件91之間。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鉸接構件係在裝置的側面之間延伸的弓形構件,弓形的上頂點與裝置的中線對準。
鉸鏈構件與裝置的側面係一體的,但是在裝置的中線處減小的橫截面積使得裝置能夠繞鉸鏈構件91的頂點鉸接。
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可藉由將它們壓向彼此而朝著彼此運動,從而使裝置85圍繞鉸鏈區域撓曲。在裝置85的相對側、鉸鏈的任一側上的手指夾持部91a、91b可以為用戶提供改進的固持,以便於將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朝向彼此按壓。手指夾持部92a、92b在接合構件從其延伸的側表面上面向外。
手指夾持部92a、92b係與鉸鏈89間隔開的區域並且可以包括紋理或輪廓表面,或可以包括與裝置的主體相比提供改進的摩擦或順應性的材料的層或塗層。作為示例,在圖83至圖85的實施方式中,手指夾持部92a中的第一個包括長圓形的凹入凹部。手指夾持部92b中的第二個包括兩個隆起的橫向肋條。手指夾持部的許多其他組態也是可能的。
參考圖85,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可以藉由在手指夾持部92a、92b處將裝置的側面朝向彼此按壓而朝向彼此運動。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可以運動到第一孔88a和第二孔88b之間基本上重疊的位置。這是裝置85的自由狀態,其中該裝置可以沿著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頭帶區域自由運動。
在圖83至圖85的實施方式中,裝置85具有兩個平行的第一接合構件86。第二接合構件87被配置成當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相對於彼此運動時,在兩個第一接合構件之間滑動。
在自由狀態下,第一孔88a和第二孔88b可以與引導孔90大致對準,使得通過該裝置的材料遵循大體直線的路徑。
鉸鏈區域89係有彈性的,並且其中在從裝置的側面釋放壓力時,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背離彼此移動到圖83、圖84和圖86所示的鎖定狀態。這種鎖定狀態係裝置的閒置狀態,其中鉸鏈將裝置偏置到此狀態。
在鎖定位置,第一孔和第二孔彼此不對準。第一孔88a和第二孔88b也可以與引導孔90不對準。例如,第一孔88a和第二孔88b的僅僅一小部分可以重疊,或也可以沒有重疊。這種錯位導致第一接合構件86和第二接合構件87的接合區域夾持住頭戴具的主體以將裝置相對於材料固定就位。在這種狀態下,頭戴具的主體沿著盤繞或曲折的路徑穿過裝置85,以對被拉動穿過該裝置的頭戴具主體提供阻力。
藉由將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朝向彼此按壓,可以將裝置85從鎖定狀態調整到自由狀態。
圖105至圖107圖示出用於夾持頭戴具的柔性主體的替代實施方式調整裝置285。與圖83至圖86的實施方式相比,該調整裝置285更小並且在視覺上的侵入性更小。該調整裝置285包括具有相對的第一側286和第二側287以及第一端292a和第二端292b的柔性主體,第一側和第二側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起在其間限定孔288以接納頭戴具的柔性主體。
裝置285的相對的第一端292a和第二端292b可朝向和背離彼此運動以在鎖定狀態和自由狀態之間調整裝置285。在鎖定狀態,裝置285在孔288中夾持頭戴具的柔性主體,以將裝置相對於材料固定就位。在自由狀態下,裝置的夾持被充分釋放以使裝置能夠沿著材料運動,從而調整裝置相對於材料的位置。
側壁286、287各自具有凸形彎曲的內表面,被彎曲成使得孔288在孔的中心處或附近最窄。這發生在裝置的中線,在第一端292a和第二端292b中間。參考圖107,在所示實施方式中,孔288具有沙漏狀形狀,在其中心具有頸縮區域,並且在最接近裝置的兩端292a、292b處最寬。當裝置處於鎖定狀態時,頭戴具被夾緊在凸側壁兩者之間並被裝置的頸縮區域緊緊地保持。
裝置285被彈性地傾向鎖定狀態,使得在閒置狀態下,在沒有施加力的情況下,裝置將頭戴具材料夾持在孔288中。為了釋放材料,用戶必須按壓第一端292a和第二端292b朝向彼此,從而導致側壁286、287圍繞端部鉸接點向外彎曲,從而加寬了孔288的中心(頸縮)部分。第一端292a和第二端292b可以包括手指夾持部,以便於按壓端部朝向彼此。例如,手指夾持部可以設置有突起、凹陷或紋理表面。
視需要地,調整裝置可以包括內部夾持特徵(例如突起)以加強裝置對被接納材料的夾持。圖107圖示了一個實施方式裝置386,其中第一和第二側壁的內表面包括呈反向突出的互補臺階386、387形式的突起。一個臺階387定位在裝置的頂部處或朝向裝置的頂部,並且相對的臺階定位在或靠近裝置的底部。當裝置處於鎖定狀態時,頭戴具被夾緊在兩個側壁之間並被緊緊地保持在兩個臺階386、387之間。在圖107所示的鎖定狀態下,兩個臺階386、387重疊,使得當裝置處於鎖定狀態時,穿過裝置的材料屈曲,沿著非直線的路徑,對被拉動通過被鎖定的裝置的材料產生阻力。
當用戶將裝置按壓到自由狀態時,兩個臺階相互運動,使裝置能夠沿頭戴具滑動,從而調整頭戴具的可佩戴長度。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內部夾持特徵,例如,替代性形狀的突出部或臺階、凹口或紋理表面。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內部夾持特徵可以由替代的突起或凹口或其他凹部提供,以有助於夾持一個或兩個側壁上的織物主體。圖108(i)和圖108(ii)圖示出另一個實施方式,包括在兩個側壁486、487中在孔488的頸縮區域處的凹口。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一對凹口彼此相對,大約在裝置485的中間點處並且彼此相對。該等凹口可以有助於夾持頭戴具的柔性主體。當第一端492a和第二端492b被壓向彼此以加寬孔口488的中心部時,凹口可以有助於側壁486、487向外彎曲或突出。在所示實施方式中,凹口具有三角形輪廓,但其他形狀也是可能的。
裝置285、385、485的頂部表面和/或底部表面的輪廓被可以被設計為緊靠佩戴者頭部的彎曲表面。也就是說,裝置的高度可以朝著裝置的中線減小。在所示的實施方式285、385中,頂部表面和/或底部表面都具有輪廓。這意味著該裝置可以在任一方向使用,並且不會被不經意地「顛倒」使用。
該裝置包括彈性材料,較佳的是相對柔軟的材料。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熱塑性彈性體、矽樹脂或熱固性彈性體。該裝置可以是由單一材料形成的單一部件。替代性地,該裝置可以由兩種或更多種種材料一體地形成。 側連接器
可提供柔性連接器93以將介面部件(例如上述患者介面組件的側向臂)聯接到頭戴具的耳上區域。圖87至圖90圖示出柔性連接器93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連接器係多層連接器。
連接器包括在連接器的前表面上、靠近連接器的第一端的患者介面連接區域97,用於連接到相應側向臂的連接墊52。患者介面連接區域97可以包括用於與環狀表面接合的鉤狀表面連接件。
用於聯接到頭戴具的兩個間隔開的上連接區域98a和下連接區域98b,在裝置的第二端處設置在裝置的下表面上。上連接區域98a和下連接區域98b可以包括用於與環狀表面接合的鉤狀連接器。
柔性連接器93可以包括織物外層94、95,織物外層之間夾有加強層96。加強層典型的是柔性聚合物層並且可以例如包括尼龍片材。加強層小於織物外層94、95,使得加強層不完全延伸到連接器的周邊邊緣,從而軟化連接器的邊緣。圖89圖示出加強層96相對於面向患者的層94的位置和尺寸。在實施方式中,加強層的邊緣96a與面向患者的層的邊緣間隔開約2.5 mm。
前織物外層95可以包括接合表面以使其他部件能夠附接到連接器的表面。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前外部層95可以包括完整環狀(UBL)織物。
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係舒適層,例如包括在皮膚上柔軟、不太可能夾傷皮膚的材料。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可以包括與上述頭戴具71的基層72相同或相似的織物。舒適織物層可以大於前層95和加強層,使得織物內層的邊緣94a圍繞連接器的周界延伸,形成柔軟邊緣以保護皮膚免受加強層96的傷害。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從舒適層的周界向內偏移約1 mm和約2.5 mm之間。例如,加強層可以從舒適層的周界向內偏移並且從前層向內偏移約2.5 mm。然而,顯然其他組態也是可能的。
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和/或前織物外層95較佳的是各自包括使用所選熔合方法可熔合的材料。該等層應具有足夠的密度,使得加強層96在熔合過程中不會熔化通過外部層,並且使得邊緣不會顯著磨損或捲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和/或前織物外層95包括非拉伸織物或具有低拉伸水平的織物。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等層可以被熔合以使作為整體的連接器的任何拉伸最小化。
柔性連接器93的患者接觸下側可以包括黏性表面以提供頭戴具和佩戴者之間的摩擦增加的區域,以減少連接器在患者面部上的運動的發生率。黏性表面可以包括黏合劑膜或塗層,或可以包括黏合或結合到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的內表面的摩擦層。黏性表面可以沿著連接器的長度係連續的,或可以包括離散的區域。離散的區域可以設置在期望增加摩擦的區域。黏性表面可以包括直線的條帶,或可以被施加以形成圖案,例如包括曲線和/或點。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黏性表面由聚氨酯彈性體、氯丁橡膠、不黏矽樹脂和/或熱塑性聚氨酯提供。黏性表面可以包括適合與皮膚接觸的表面,並且可以設置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側的基本上全部上、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側的大部分上,或可以僅覆蓋連接器93的面向患者的側的一部分上。
連接構件的層可以使用上述與頭戴具的頭帶相關的任何方法熔合在一起。連接構件可以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形成諸如圖90中所示的圖案。由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產生的圖案至少在外部(不面向患者的)側係可見的。圖案化可用於指示連接器的正確定向,以識別連接器側的尺寸或其他特性,或可以是與頭戴具的圖案或連接器區相對應的圖案。
還可以選擇該圖案以在連接器的用於附接另外的部件或連接器的部分處提供連接區,例如下文描述的下巴束帶1500。例如,這種連接區可以包括更大的未熔合的UBL區域,以便與鉤狀連接器進行更牢固的附接。
圖94至圖104和圖121至圖123圖示出示例性進一步實施方式柔性連接器的細節,該柔性連接器包括至少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側的舒適表面和視需要的加強部件或層。舒適表面可以包括織物或非織物材料。這種面向患者的舒適表面可以有紋理,以減少與患者的潛在表面接觸,從而使連接器感覺「發黏」或「黏性」的可能性最小化。
連接器的寬度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患者介面連接區域設置在連接器的第一端附近,並且至少一個連接區域設置在連接器的第二端附近,用於聯接到頭戴具。
圖94至圖99以及圖121至圖123圖示出了三個另外的實施方式柔性連接器593、693、1793,該柔性連接器包括加強層596、696、1796和舒適層594、694、1794。對於前述實施方式,連接器593、693、1793包括接近連接器第一端的患者介面連接區域597、697、1797。提供兩個間隔開的上部和下部連接區域598a、598b、698a、698b、1798a、1798b以用於聯接到頭戴具。舒適層可以是非織物層。
患者介面連接區域597、697、1797設置在連接器的外部的不面向患者的表面上,以用於連接到相應側向臂的墊52,或連接到另一個部件。頭戴具連接區域598a、598b、698a、698b、1798a、1798b設置在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下表面上。患者介面連接區域597、697、1797以及上和下連接區域598a、598b、698a、698b、1798a、1798b可以各自包括連接墊或區域。連接墊或區域可以包括機械緊固件,例如用於與環狀表面接合的鉤狀連接墊或區域,或用於與鉤狀表面接合的環狀墊。
加強層596、696、1796包括比舒適層594、694、1794的材料更硬且基本上更剛性的材料。例如,加強層可以包括相對無彈性的熱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尼龍、PET或聚氨酯,具體取決於舒適層的材料。該加強層596、696、1796使得連接器593、693、1793能夠保持其形狀,同時較佳的是仍然允許連接器的一些撓曲,並且使得連接器能夠在使用期間傳遞載荷並承受扭轉載荷而不會過度壓曲或扭曲。
加強層596、696、1796可以延伸穿過連接器593、693、1793的基本上全部或大部分,或可以僅設置在需要加強的一個或多個區域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可以是單一構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可以由例如可以相對於彼此運動的多個部件組成。圖97和圖121至圖123圖示出了連接器的兩個實施方式,其中加強層596、1796係單一構件,但不位於連接器593、1793的整個長度上。在該等實施方式中,加強層596、1796從連接器第一端延伸並穿過連接器593、1793的中心區域,但不延伸到連接器的第二端。這使得連接器593、1793的第二端能夠撓曲以獲得更好的貼合性,從而與頭戴具的連接更牢固。
可以設想加強層或其他加強部件的其他形狀、定位或組態,以防止連接器在使用中發生壓曲和扭曲。加強層較佳的是至少設置在連接器的中心區域CR中(在圖97中示出),在該中心區域CR中,壓曲或扭曲的傾向通常最高。加強層可以遵循連接器的一般形狀或可以具有被選擇以支援連接器在使用中所經歷的載荷的不同形狀。
加強層通常可以是平面的,如圖94至圖97的連接器593和圖121至圖124(iii)的連接器1793所示,或它可以如圖98和圖99的實施方式693所示的那樣係彎曲的。圖98和圖99的連接器693的彎曲輪廓的形狀被設計為通常遵循佩戴者面部的輪廓。也就是說,連接器693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具有凹曲率,並且連接器693的面向外的表面係凸的。
這種彎曲的輪廓可以有利地降低臂部的「平坦性」將連接器從頭戴具上拉動的可能性。彎曲輪廓減小了圍繞面部彎曲/貼合臂部所需的力,並且可以減小連接器與頭戴具和/或介面組件之間所需的連接力。彎曲的輪廓因此可以有助於保持連接器和頭戴具之間的連接。
該彎曲輪廓可以有利地使連接器的中間區域從靠近患者眼睛的面部向外運動,從而降低連接器和眼睛區域之間接觸的風險。它還可以減少在連接器的中間區域和患者面部之間形成壓力點的可能性。
加強層可以具有基本均勻的厚度,或厚度可以在連接器上或在連接器的不同區域中變化。
舒適層594、694、1794包括設置在連接器的至少面向患者的側上的相對較軟的材料。舒適層594、694可以包括順應性的、視需要的非織物材料。連接器的面向患者表面的形狀被設計為大致光滑且沒有突出部。面向患者的表面可以包括有紋理的表面,以減少與患者的潛在表面接觸,從而使連接器感覺「發黏」或「黏性」的可能性最小化。舒適層在面向患者的側通常基本上延伸跨所有連接器593、693、1793並且覆蓋了比加強層596、696、1796更大的區域,延伸超出了加強層596、696、1796的周邊。這確保只有較軟的舒適層594、694、1794會與患者接觸,從而保護患者免於接觸加強層的相對較硬的邊緣。
作為一個示例,在圖97的實施方式中,加強層596、696的周邊邊緣96a與舒適層的周邊邊緣在它們的最近點處間隔約2.5 mm。然而,該間隔可以更小或更大,這取決於連接器的特性和/或幾何形狀、舒適層的特性和/或幾何形狀,包括以下將更詳細描述的任何邊緣特徵的存在。
舒適層可以包括彈性材料。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矽樹脂、泡沫聚合物或熱塑性彈性體。替代性地,舒適層可以至少部分地包括織物。舒適層594、1794可以與加強層596、696、1796包覆成型或共同成型以確保層之間的牢固連接。
加強層的幾何形狀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或包括諸如切口、條紋特徵、凹部或孔的特徵,以控制加強層的硬度和/或加強與舒適層的連接。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可以包括在連接點處與第一端或第二端相鄰的切口。這樣的切口可以增加在與介面和/或頭戴具的連接點處的柔性,從而提高與介面和/或頭戴具的連接強度。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加強層可以包括在加強層的至少中間部分中的切口以控制加強層在不同方向上的柔性/剛度。
參照圖124(i)至圖124(iii),加強層1796在平面內方向B1(圖124(i))和平面外方向B2上圍繞其縱向軸線(圖124(ii))係剛性的,但是在平面外方向B3上圍繞橫向軸線的是柔性的(圖124(iii))。這種柔性允許側連接器彎曲以適配患者面部,並有助於連接器兩端的牢固連接。B1和B2方向的剛度使載荷能夠沿連接器傳遞並能夠防止連接器扭曲。
可以在加強層1796中鄰近連接器1793的第一端提供切口1790以增強柔性。切口1790可以有助於第一連接墊179的接合,例如如果部件被包覆成型。
圖125(i)至圖127提供了示例性實施方式加強層1896、1996、2096、2196、2296、2396、2496的示例,其具有狹縫1895、1995、2095、2195、2295、2395、2495形式的變薄區域或切口形成的具有各種形狀、尺寸和圖案密度的圖案,以將方向B3上的柔性提高到期望水平。在諸如圖125(ii)、圖126(ii)和圖126(iii)中的實施方式的那些實施方式中,狹縫或變薄區域1995、2295、2395設置在連接器的中心部分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具有狹縫的區域可以延伸到連接器的第二端。
切口1890、1990、2090可以鄰近連接器的第一端設置在加強層1896、1996、2096中以增強柔性。切口1890、1990、2090可以有助於第一連接墊的接合。
在諸如圖125(i)至圖125(iii)中的實施方式的那些實施方式中,狹縫或變薄區域1895、1995、2095可以延伸到加強層的周邊。在例如圖126(i)至圖127中的實施方式的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狹縫2195、2295、2395、2495可終止於與加強層的周邊間隔開的點,使加強層的周邊邊緣保持完整。完整的周邊可以有利地在期望剛度的方向B1、B2上增加剛度。
狹縫或變薄區域可以基本上係直的,或它們可以是彎曲的或其他形狀的,例如,它們可以是直線的、弓形的、半圓形的、角線,或由直線部分和彎曲部的組合形成。給定的加強層可以包括各種不同形狀的狹縫或變薄區域。在諸如圖126(ii)、圖126(iii)和圖127中的那些非直線的狹縫2295、2395、2495可以各自限定在撓曲期間相對於加強層的主體的其餘部分運動的翼片。與直的狹縫相比,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柔性增加。
狹縫或變薄區域可以佈置成行和/或列。行或列或狹縫或變薄區域可以例如如圖125(ii)和圖126(iii)所示那樣對準,或它們可以例如如圖125(i)至圖126(i)所示那樣交錯排列。狹縫或變薄區域的間隔、定位和尺寸可以使得平行的行之間的重疊最小或沒有重疊,或使得存在顯著的重疊。
狹縫或變薄區域可以全部具有相同的尺寸,或它們可以具有不同的寬度和/或長度。例如,可以在加強層的較寬區域和/或需要更多撓曲的地方提供更大的狹縫或變薄區域。狹縫或變薄區域的定向在加強層上可以是一致的或可以變化。例如,在該等被排列成行或列的實施方式中,在兩個行或列之間定向可以變化。圖126(iii)圖示出了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各個狹縫2395具有限定大致矩形翼片或突片的三面中心部分,狹縫的兩個橫向腿從中心部分的任一側延伸。中心部分的側面與橫向腿之間的過渡可以是有角度的或彎曲的。圖126(iii)的實施方式的狹縫佈置成兩個縱行,關於加強層的中心縱向軸線對稱。替代性地,加強層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狹縫行或列。相鄰的列可以對準或交錯。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隨著加強層的寬度增加,狹縫在橫向維度上的尺寸沿著加強層增加。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狹縫可以全部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或可以在另一維度上變化。
狹縫或變薄區域可以都是相同的形狀和/或定向,或形狀和/或定向可以改變。例如,在圖12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最靠近頭戴具的連接點2498b處設置了兩個額外的彎曲狹縫2495b。該等彎曲狹縫係對稱的並且通常朝向連接器的中線為凸形並且凸到相應的頭戴具連接點2498b。
可以設想其他形狀、狹縫、狹槽、條紋特徵、凹部或孔來適應加強層的柔性。該等特徵的形狀、密度和位置可以基於期望的柔性水平,並考慮到加強層的尺寸、厚度和材料,以及與加強層結合的舒適層的特徵來選擇。
連接器上的連接墊597、598a、598b、1797、17981、1798b、2498b可以與舒適層和/或加強層包覆成型。視需要地,連接器墊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孔,例如在墊的任一縱向端部處,這使得包覆成型材料能夠在製造期間穿過以沿著連接墊的至少一部分長度產生穩定部分或脊椎軟墊。
連接墊可以定位在舒適層的凹部中,使得連接墊的僅一部分厚度從連接器突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墊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狹縫或狹槽以改進連接墊的撓曲。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連接墊包括圖案中的狹縫,該圖案可以包括例如交替的狹縫列。各個列都可以包括拱形和/或半圓形狹縫,該等狹縫的形狀面向與另一側的列相反的方向,並且至少部分地偏離另一側的列。狹縫的一部分列可以在鉤墊的縱向方向上重疊。狹縫的其他佈置係可能的,例如在PCT/NZ 2016/050041中描述的佈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可以配置為與旨在與患者面部接觸的由織物或替代舒適材料製成的「舒適襯套」一起使用。舒適襯套可以放置在連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或基本上全部之上。舒適襯套可以包括毛絨或芯吸材料。舒適襯套可以作為選擇提供給喜歡使用替代材料將患者與連接器的材料接觸的臨床醫生。
舒適層594、694、1794較佳的是還圍繞加強層596、696、1796的周邊邊緣纏繞,以及延伸超出加強層596、696、1796的周邊外。舒適層可以突出到加強層的前表面前方,並且可以至少在連接器的外表面上與加強層596、696、1796的邊緣區域重疊。這增強了加強層596、696、1796相對於舒適層594、694、1794的保持力,並且還保護患者免於接觸較硬的加強層596、696、1796的邊緣。
參考圖102(i)至圖102(vi)和圖129,舒適層的周邊邊緣594a、894a、994a、1094a、1194a、1294a、1749a、2494a可以包括邊緣特徵,其形狀被設計為進一步增強舒適度並減少因接觸或摩擦而引起的不適、痕跡(marking)或損壞。邊緣輪廓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增加連接器在其邊緣處的順應性和/或柔性和/或可壓縮性。邊緣特徵可以圍繞連接器的整個周邊延伸,如圖94至圖99的連接器593、693所示。可替代地,可以僅圍繞連接器1793的一部分延伸,如圖121至圖123以及圖127至圖129的實施方式所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並且如圖121至圖123所示,可能希望從連接器的鄰近第二端的部分中省略邊緣特徵,以提高連接器的該部分與頭戴具的貼合性。在唇緣特徵包括突起的實施方式中,在該區域中省略邊緣特徵還可以減少俯臥在連接器上的患者的潛在不適。
視需要地,並且如圖127至圖129的連接器實施方式2493所示,可能希望從連接器的鄰近第一端的部分省略邊緣特徵,使得邊緣特徵圍繞加強區域2496的周邊提供。在這個實施方式中,邊緣特徵2494a在第一端處不圍繞連接器墊2497延伸。在連接器墊附近,邊緣特徵2494a可以從圖129的錐形輪廓平滑過渡到圍繞連接器墊2497延伸的圓化邊緣。
再次參考圖102(i)至圖102(iv)和圖129,在最簡單的形式中,連接器593的舒適層594可以在其周界處為圓化的(圖102(i)),並且沒有尖銳或突兀邊緣。舒適層還較佳的是以在連接器的前表面上形成隆起的唇緣的形式包住加強層596、896的外周界緣。當連接器變形時,這個隆起的唇緣為加強層的邊緣提供了額外的保護。
替代性地,連接器893、993、1093的舒適層894、994、1094可以是錐形的(圖102(ii)至圖102(iv)和圖129),使得該錐形的變薄邊緣在接觸患者面部時和/或由於患者面部的運動而發生偏轉。偏轉的量和偏轉的難易程度取決於邊緣特徵894a、994a、1094a的輪廓。例如,越寬的錐形(例如,如圖102(iv)所示)可以實現越高程度的偏轉。然而,邊緣特徵不應該太長,以至於連接器的邊緣會干擾面部特徵,例如藉由使連接器靠近佩戴者的眼睛。在圖102(iv)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錐形的寬度W為約1.5 mm,然而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錐形可以更窄或更寬。
如圖102(iii)所示,背離佩戴者面部的較陡的錐角,也可以降低連接器邊緣干擾面部特徵的可能性。較陡的錐角還可以降低邊緣被不經意地折疊在連接器下方從而卡在患者和連接器下側之間的可能性。對於給定的連接器佔用空間(footprint),較陡的錐角還允許較長的偏轉邊緣。較長的邊緣允許厚度逐漸變細。
另外或替代性地,邊緣994a、1194a、1294a、1394a可以包括撓曲或鉸接的翅片994b、1194b、1294b、1394b,其被配置為在與佩戴者的面部接觸時撓曲、鉸接或滾動,從而增強連接器對佩戴者的面部輪廓的貼合性。邊緣區域994a、1194a、1294a、1394a可以包括凹陷或凹部994c、1194c、1294c、1394c,其至少部分地限定翅片並增強翅片的鉸接和/或在接觸佩戴者或受到來自佩戴者的壓力時提供翅片可以向內偏轉或折疊到其中的空隙。
翅片的厚度被選擇為足以確保翅片係自支撐的並防止翅片無意中朝向佩戴者偏轉,特別是在連接器偏轉時。然而,翅片不應太厚,以免產生壓力點或硬邊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翅片可以由具有U形或V形橫截面輪廓的邊緣形成。在具有U形輪廓的實施方式中,翅片與佩戴者的面部大致成直角(90度)延伸並且通常能夠容易地向內折疊。翅片以較淺角度從佩戴者的面部延伸的實施方式,通常需要更大的力來折疊或偏轉翅片,這對於防止翅片過早折疊可能是有利的。
圖103(i)和圖103(ii)示出了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翅片1393,其中翅片以與佩戴者非正交的角度B延伸。參考那些圖,設想在其他合適的實施方式中,面向患者的表面的周邊邊緣或翅片可以以0到90度之間的角度B延伸。任何凹部的角度A可以是小於180度的任何角度,並且連接器的周邊邊緣或翅片可以具有0至30度的錐角C。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翅片所具有的錐角C為約7度,厚度為約0.6 mm,但錐角和/或厚度可以更小或更大。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翅片具有約0.25 mm的厚度。
圖103(ii)中標記的高度h表示加強層的厚度。該厚度被選擇為盡可能薄,以便在連接器功能不發生妥協的情況下最小化連接器的整體厚度,使得連接器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傳遞載荷並承受扭轉載荷而不會過度壓曲或扭曲。厚度將取決於連接器的材料特性、尺寸和形狀。
圖100和圖101圖示出了另一實施方式的柔性連接器793,其中連接器包括具有一個或多個加強區域796的單一材料,該加強區域由材料厚度增加的一個或多個區域形成。加強區域的作用與前述實施方式中的加強層相同,使連接器能夠在使用期間傳遞載荷並承受扭轉載荷而不會壓曲或扭曲。
對於前述實施方式,連接器793的面向患者的表面794較佳的是基本上是光滑的,其中厚度增加的區域由連接器前側上的向外突起提供。加強區域的厚度可以在該區域上基本上恒定,或可以變化。例如,在需要更多剛度和/或幾何形狀需要更厚截面以實現所需剛度的地方,加強區域可以更厚,而在需要較小剛度的地方,和/或幾何形狀規定厚度可以減小的地方,加強區域可以不太厚(但仍比非加強區域更厚)。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在連接器的中心區域具有第一最大厚度,在連接器的一端或兩端具有第二中間厚度,在鉸接區域具有第三最薄厚度。可以選擇連接器端部的第二中間厚度,以確保連接器可以在連接點處充分撓曲。
連接器793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鉸鏈區域,在該鉸鏈區域連接器比連接器的周圍部分更柔性。鉸鏈區域798允許連接器793以可預測的方式撓曲以適應面部輪廓,連接器的大部分撓曲發生在鉸鏈區域而不是連接器主體中的其他地方。鉸鏈區域798允許連接器793在使用中圍繞通常與佩戴者的縱向軸線一致的軸線,撓曲進入連接器的平面和撓曲離開連接器的平面。
鉸鏈區可以包括材料厚度減小的區域、寬度減小的頸縮區域、切口或狹縫,和/或不同的材料(如更柔韌的材料)。在所示實施方式中,鉸鏈區域798設置在連接器793的第一端/介面連接點797和分叉點799之間,即,在第一端/介面連接點和定位在中心的加強區域796之間。
使連接器793圍繞鉸鏈區域798撓曲所需的力應小於將第一連接點797從患者介面分離所需的力。這防止了連接器793在連接器被撓曲和安裝時從介面斷開。
例如,藉由在加強區域796的相應邊緣處的圓角、錐形或圓形,連接器793的厚度從鉸鏈區域798到加厚的加強區域796逐漸增加。例如,藉由加強區域796的相應邊緣處的圓角或圓形,連接器793的厚度從加厚的加強區域796到連接器的相鄰部分逐漸減小。
加強區域的厚度可以比鉸鏈區域798的厚度大2-6倍,例如大2.5-4倍。在所示的示例實施方式中,加強區域796具有約2.25 mm的厚度並且鉸鏈區域具有約0.8 mm的厚度。然而,可以設想其他壁厚和/或比例。連接器主體的各個區域的厚度較佳的是選擇為盡可能低,同時仍然確保連接器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抵抗壓曲和扭轉載荷所需的厚度,並且使得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區域處於高撕裂風險中。
連接器793可以包括以上關於先前實施方式描述的任何邊緣特徵,以減小與患者面部的接觸力。
在所示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在每個連接點處包括淺凹陷或凹部797、798a、798b以接納相應的鉤或環墊並有助於連接器主體和墊的結合。凹部可以由圍繞所接納的墊的一個隆起的邊沿限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可以不包括這樣的凹陷或凹部。連接器793在靠近並包括連接點797、798a、798b的區域中的厚度被選擇為足以使連接器在那些區域彎曲到至少確保牢固連接的程度。例如,允許鉤和/或環墊沿墊的全長撓曲並接合相應的介面或頭戴具連接件。
例如,連接器可以包括任何合適的柔性、彈性材料以及諸如熱塑性彈性體的彈性體。
連接器的寬度通常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該變寬可以是不均勻的或非直線的。
與連接器的第一端相鄰的連接器的第一部分可以具有第一基本均勻的寬度。與連接器的第二端相鄰的連接器的第二部分可以朝著第二端逐漸變寬。這種變寬可以是連接器主體的一般性變寬,或可以包括連接器的分叉,例如在Y形實施方式中。
連接器的具有基本均勻寬度的第一部分的長度可以為第二部分的長度的約1/3到約2/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可以是第二部分長度的約一半,但是可以設想其他形狀和組態。
在圖87至圖90、圖94至圖101以及圖121至圖123的實施方式中,連接器93、593、693、793、1793係Y形的,類似於叉骨,其中單一臂部在分叉點599、699、799處分支成一對分叉臂。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寬度的增加提高了與頭戴具的圓化表面連接的穩定性。在具有Y形的實施方式中,這一對臂以及由此的頭戴具連接器能夠相對於彼此運動和撓曲以更牢固地連接到更大的圓化表面。然而,可以設想其他形狀的連接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器可以具有不對稱的形狀。
在具有Y形的連接器中,該一對臂可以在它們之間形成約10度至約60度之間的角度。在一些示例實施方式中,連接器臂之間的角度為約25度,但也可以設想其他角度。
圖91(i)至圖91(iv)給出了四個實施方式連接器193、293、393、493的示例,並且圖104圖示出了幾種不同尺寸的連接器,包括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寬度增加的單臂連接器,以及不同尺寸的連接器。藉由為每位患者選擇適當尺寸的連接器,提供多種尺寸的連接器能夠為不同體型的一些患者使用標準化的介面框架和導管。
連接器可以包括在裝置的寬的端部處的至少兩個間隔開的頭戴具連接器198a、198b、298a、298b、398a、398b、498a、498b,以及在裝置的窄的第一端處的單一患者介面連接點。一些連接器(如圖104中所示的最小連接器)可以僅包括用於連接到頭戴具的單一連接點。在其第二端具有間隔開的附接點的寬的第二端,為頭戴具提供了更大的載荷分佈並且對連接器的扭曲的阻力,而窄的第一端使位於佩戴者面部附近的材料最小化。替代形狀的連接器可以包括適應介面和頭戴具連接點的任何合適的形狀。連接器可以包括切口199、399、499以減輕連接器的重量。連接器可以關於連接器的水平中線對稱或不對稱。
圖104的這種單臂連接器可能更適合較小的連接器,其中在連接器的第二端處容納兩個頭戴具連接器墊所需的空間不允許兩個分叉臂。
對於具有加強層或加強區域的Y形實施方式,加強層或區域使Y形的分叉點能夠定位成離連接器的第二端比離第一端更近,如圖104所示。這有利地減小了連接器在最靠近佩戴者眼睛的區域中的寬度。分叉臂的間隔也被最小化並被選擇為在連接器和佩戴者的眼睛之間創建空間。加強層或加強區域實現了分叉點的這種定位和臂的變窄的間距,而不使連接器的扭轉穩定性做出妥協。
連接器的所有拐角較佳的是倒圓的或錐形的,以減少佩戴者的壓力點。例如,在圖127至圖129所示的實施方式2493中,連接墊周圍的邊緣係倒圓的。在連接器的第一端處的連接器的面向患者側上,設置了有角表面2494c以減少佩戴者的潛在壓力點。 下巴束帶
參考圖92、圖93、圖118(i)和圖118(ii),頭戴具組件還可以包括用於聯接至頭戴具或連接器的下巴束帶1500、1600,以用於保持患者的嘴巴閉合。下巴束帶1500、1600可以與鼻介面一起使用,例如針對圖3B的組件所圖示的,特別是針對CPAP應用。
下巴束帶1500、1600可以包括多個層1501、1502;1601、1602。面向患者的層1502、1602和/或前層1501、1601各自可以包括使用選定的熔合方法可熔合的材料,例如織物。例如,藉由射頻(RF)焊接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進行熔合。替代性地,下巴束帶的多個層可以以其他方式結合在一起。
在實施方式中,前層1501、1601可以包括與上述的頭戴具71的基層72相同或相似的織物。
面向患者的層1502、1602可以包括接合表面以使下巴束帶能夠將其他部件附接到下巴束帶的表面上或附接到其本身。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面向患者的層1502、1602可以包括完整環狀(UBL)織物。該面向患者的層可以大於外部前層1501、1601,使得織物內層的外周圍繞外前層的外周延伸並且延伸超出任何較硬的熔合區域,從而形成柔軟的邊緣以保護皮膚免於接觸前層1501、1601。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面向患者的織物層1502、1602和/或前織物層1501、1601包括非拉伸織物或具有低拉伸水平的織物。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等層可以被熔合以去除或最小化整個下巴束帶中的任何伸縮。
下巴束帶的接觸患者的下側可以包括黏性表面1506、1606,以在頭戴具和佩戴者之間提供摩擦增加的區域,從而減少患者面部的運動的發生率。黏性表面1506、1606較佳的是設置在下巴束帶1600的至少大致中心的下巴區域中。
黏性表面1506、1606可以包括黏合劑膜或塗層,或可以包括黏附或結合到面向患者的織物層94的內表面的摩擦層。黏性表面可以沿下巴束帶1500、1600的整個長度或部分長度係連續的,或可以包括離散的區域。該等離散的區域可以設置在期望增加摩擦的區域。黏性表面可以包括直線的條帶,或可以被施加以形成圖案,該圖案例如包括曲線和/或點。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黏性表面由聚氨酯彈性體、氯丁橡膠、不黏矽樹脂和/或熱塑性聚氨酯提供。黏性表面可以包括適合與皮膚接觸的表面並且可以設置在下巴束帶1500、1600的面向患者的側1502、1602的基本全部之上、下巴束帶的面向患者的側的大部分之上,或可以所示出的那樣僅覆蓋下巴束帶1500、1602的面向患者的側1502、1602的一部分。
參考圖93,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下巴束帶1500的下側包括兩個接合表面1504、1505,兩個接合表面設置在束帶1500的相對的端部附近。該等接合表面1504、1505可以包括用於與其他部件上的環狀表面接合的鉤表面。例如,接合表面1504、1505可有助於連接到頭戴具,例如連接到上述頭戴具的耳上區域74或太陽穴區域。替代性地,接合表面1504、1505可有助於連接到其他連接器,例如上述側連接器93。
開口1503可以設置在下巴束帶1500中,較佳的是在束帶的中心處或在其附近。開口1503可以具有狹槽或狹縫的形式,以允許在開口1503附近增加下巴束帶的運動,從而提高穩定性。該開口1503也可以在一些應用中用於接納口胃管。替代性地,可以提供一個或多個附加開口以用於接納口胃管或其他呼吸系統部件。
圖118(i)至圖120圖示出了第二實施方式,其中下巴束帶1600圍繞患者的頭部纏繞並固定到其自身。下巴束帶1600包括在束帶的外表面上具有接合表面1604的第一部分和具有兩個臂1607a、1607b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的接合表面1604可以包括用於與頭戴具上的接合表面接合的鉤型表面或其他合適的表面。該接合表面1604可以設置在下巴束帶的第一端處或附近。
束帶的第一部分提供了下巴接觸部1606。在束帶的下巴接觸部1606和束帶的第二端中間的點處,下巴束帶1600分叉為第一固定臂1607a和第二固定臂1607b。每個固定臂1607a、1607b的面向患者的側包括某一類型的一個或多個接合表面1605,以便與下巴束帶1600的第一端處的接合表面1604接合。
在該實施方式中,下巴束帶1600的兩個層1601、1602熔合在一起,並且兩個臂1607a、1607b上的接合表面1605係由未熔合的材料區域形成的環型連接器。然而,可以設想替代連接器。替代性地,下巴束帶包括單層材料或可以包括熔合、黏合或以其他方式連接在一起的多於兩層的材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熔合或標記可被用於識別接合表面和/或下巴束帶的預期定向或使用。
圖119和圖120圖示出了固定在患者身上的下巴束帶1600。為了安裝下巴束帶1600,下巴束帶1600的第一端靠著患者頭部的一側放置在頭戴具的頂部,其位置使得下巴狹縫1603和下巴接觸部1606位於患者的下巴的下方。在所示實施方式中,頭戴具471在頭的頂部具有調整裝置485,並且下巴束帶1600的第一端定位在調整裝置和患者耳朵之間。
在本示例中,然後將下巴束帶圍繞患者頭部的相對側纏繞,使得分叉點1609在束帶1600的第一端的相對側上定位在調整裝置和患者耳朵之間。多個臂中的第一臂1607a在調整裝置485前方纏繞在患者頭部上並在下巴束帶1600的第一端處固定到接合表面1604,第二臂1607b在調整裝置485後方纏繞在患者頭部並在下巴束帶的第一端處固定到接合表面1604和/或在固定點處固定到第一臂1607a的頂表面。第一臂1607a和第二臂1607b可以在固定點處或附近交叉。
應當理解,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下巴束帶可以被纏繞,使得下巴束帶的兩個臂1607a、1607b可以定位在調整裝置的前方或後方。替代性地,下巴束帶可與頭戴具一起使用而無需調整裝置。
設想下巴束帶1600不限於與當前描述的頭戴具一起使用。下巴束帶1600可以與包括沒有頂部調整構件的頭戴具在內的替代頭戴具結合使用,或在沒有頭戴具的應用中使用。下巴束帶1600的兩個臂1607a、1607b可以更安全或穩定地連接到患者頭部。
下巴束帶1600的兩個臂1607a、1607b和/或分叉區域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確保下巴束帶1600的臂和束帶的分叉區域基本平靠在頭戴具471上,並且能夠圍繞調整裝置485延伸而無需弧狀彎曲或扭曲。
在所示實施方式中,下巴束帶1600包括與分叉點相鄰的頸縮區域1608和/或在分叉點處位於兩個臂之間的凹口1609。該等特徵允許第一臂1607a和第二臂1607b背離彼此運動,同時使下巴束帶1600產生的分叉點附近的合成變形最小化。
束帶的臂1607a、1607b的形狀可以被設計為使得臂之間的間距朝向分叉點較大,其中臂將圍繞調整構件延伸,而在下巴束帶1600的第二端處較小。這使得在使用中臂1607a、1607b的平面內彎曲最小化,從而減少了臂的起皺、壓曲或扭曲。
下巴束帶1600可以在靠近第一端處具有增加的寬度以容納更寬的接合表面1604以確保有足夠的區域來舒適地與第一臂1607a和第二臂1607b兩者接合。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僅以示例的方式進行了描述,並且可以對其進行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
5:導管 7:聯接部 8:主體構件 15:鼻叉 27:人中區域 29:中隔凹部 31:尺寸指示器 35:卡圈 39:熔合部 47:陰連接器 51:側向臂 54:第二突出部 60:穩定臂 61:橋接部 62:樞轉軸線 63:連接特徵 65:支撐墊 67:中心突起 68:凸起 75:未搭接基層 76:上部凸起 81:末端固定件 83:中間層 87:第二接合構件 89:鉸鏈 90:引導孔 93:側連接器 117:滾動區域 121:面罩腔 157:夾子 1100:阻力裝置 1393:翅片 1608:頸縮區域 1609:凹口 2400:患者 1, 101, 1001:患者介面元件 1000, 2000:呼吸系統 1005a, 2005a:吸氣導管 105b, 1005b, 2005b:呼氣導管 11, 111, 1011:患者介面主體 12, 112:框架聯接部 1200, 1300:加濕器系統 13, 113:患者接觸部 14, 114:歧管 14a, 14b, 114a, 114b:開口 1500, 1600:下巴束帶 1501, 1601:織物層 1502, 1602:面向患者的織物層 1504, 1505:接合表面 1506, 1606:黏性表面 15a, 15b, 115a, 115b:加強區域 1607a, 1607b:固定臂 16a, 16b, 116a, 116b:聯接壁 172, 272, 372, 472, 572, 672:頭戴具基層 172c:頂點 1895, 1995, 2095, 2195, 2295, 2395, 2495:狹縫 198a, 198b, 298a, 298b, 398a, 398b, 498a, 498b:頭戴具連接器 199, 399, 499:切口 275, 375:切口 286, 287; 486, 487:側壁 288, 488:孔 3, 103:框架 476, 576, 676:鉤型附接件 477, 577:粘性表面 478, 578:夾持區域 492a, 492b:第一和第二端 52, 597, 598a, 598b, 1797, 1798b, 2497, 2498b:連接墊 56a, 56b:上構件和下構件 572a:有角部 594, 694, 894, 994, 1094, 1794:舒適層 597, 697, 1797:患者介面連接區域 599, 699, 799, 1609:分叉點 5a, 5b:吸氣導管和呼氣導管 6a, 6b:介面主體端部 70, 170:頭戴具組件 71, 171, 271, 371, 471:頭戴具 72a, 172a, 272a, 372a, 672a:頂邊緣 72b, 172b, 272b, 372b, 672b:側邊緣 73, 173, 473, 573, 673, 773, 873:頭帶 73a, 473a, 573a, 673a:前部 74, 174, 474, 574, 674, 774, 874:耳上部 797, 798a, 798b:連接點 82a, 82b:側構件 85, 285, 385, 485:調整裝置 86, 87:第一和第二接合構件 88a, 88b:第一和第二孔 894a, 994a, 1094a, 1194a, 1294a, 1394a, 2494a:邊緣特徵 92a, 92b:手指夾持部 93, 593, 693, 793, 893, 993, 1093, 1793:連接器 96, 596, 696, 796, 896, 1796, 1896, 1996, 2096, 2496:加強層 98a, 98b, 598a, 598b, 698a, 698b, 1798a, 1798b:上和下連接區域 994c, 1194c, 1294c, 1394c:凹陷或凹部
現在將僅以示例的方式並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在附圖中:
[圖1]示出可以使用患者介面組件的實施方式的示例性呼吸系統之示例。
[圖2]示出可以使用患者介面的實施方式的另一示例性系統之示例。
[圖3A和圖3B]圖示出示例性實施方式頭戴具和患者介面組件在新生兒患者上的位置,其中圖3A圖示出具有帶穩定臂的鼻罩之系統,並且圖3B圖示出具有鼻導管之系統;
[圖4]係用於具有框架、附接導管和連接器的患者介面的組件之俯視圖;
[圖5]係用於患者介面組件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框架之俯視圖,框架的前表面具有用於聯接穩定構件的突出部;
[圖6]係圖5的框架之後視圖,示出了框架的面向患者側;
[圖7]係圖5和圖6的框架之前視圖;
[圖8]係在隱藏了突出部的情況下的圖5至圖7的框架之立體截面圖,其示出框架的主體構件的截面輪廓;
[圖9]係與圖5類似之俯視圖,但其示出用於圖10(i)至10(viii)的剖面線;
[圖10(i)至圖10(viii)]係穿過框架的主體構件截取之截面圖,其中圖10(i)係穿過圖9的線(i)之截面圖;圖10(ii)係穿過圖9的線(ii)之截面圖;圖10(iii)係穿過圖9的線(iii)之截面圖;圖10(iv)係穿過圖9的線(iv)之截面圖;圖10(v)係穿過圖9的線(v)之截面圖;圖10(vi)係穿過圖9的線(vi)之截面圖;圖10(vii)係穿過圖9的線(vii)之截面圖;並且圖10(viii)係穿過圖9的線(viii)之截面圖;
[圖11]係鼻導管形式的一個實施方式患者介面主體之前立體圖;
[圖12]係鼻罩形式的一個實施方式患者介面主體之前立體圖;
[圖13]係圖12的罩之立體圖,其示出罩的不同區域處的不同壁厚;
[圖14]係穿過圖12和圖13的罩的頂部的平面截取之俯視截面圖,其示出罩的患者接觸部的壁輪廓和形狀;
[圖15]係穿過圖12和圖13的罩的中線截取之側截面,其示出罩的患者接觸部的壁輪廓和形狀;
[圖16]係與圖14相對應之俯視截面圖,其圖示出在向罩一側的患者接觸表面施加力時罩的運動(虛線);
[圖17]係與圖15相對應之側視截面圖,其圖示出向罩一側的患者接觸表面施加力時罩的運動(虛線);
[圖18]係穿過圖12和圖13的罩的頂部的平面截取之俯視截面圖,其示出由新生兒患者佩戴的罩,並且為了進行比較,其還示出先前技術的罩;
[圖19]係示出由新生兒患者佩戴的圖12至圖17的罩之仰視圖;
[圖20]係圖12至圖17的罩之後視圖,其圖示出患者接觸密封件的形狀;
[圖21]係圖11的鼻導管之俯視後視圖,其指示鼻叉基部周圍的撓曲區域的位置;
[圖22]係圖21的鼻導管之後下側視圖,其圖示出人中接觸區域的位置;
[圖23]:圖23係與圖22相對應的圖,其圖示出鼻導管主體的不同區域的壁厚;
[圖24]係圖21至圖23的鼻導管之前剖視立體圖,其圖示出人中接觸區域的形狀和位置;
[圖25]係圖21至圖24的鼻導管的圖,其圖示出鼻叉之間的中隔減壓特徵的形狀;
[圖26]係圖21至圖25的鼻導管之前視圖;
[圖27A和圖27B]係圖23的中隔減壓之詳細立面圖,其中圖27A圖示出患者介面的第一尺寸的特徵,並且圖27B圖示出用於示例性較大尺寸患者介面的特徵;
[圖28A和圖28B]係圖21至圖25的鼻導管之仰視圖,其中圖28A圖示出用於識別鼻導管的第一尺寸的特徵,並且圖28B圖示出用於識別鼻導管的第二尺寸的特徵;
[圖29]係圖28A的鼻導管一側之部分前截面圖,其圖示出識別為O形環;
[圖30]係患者介面的示例性尺寸識別特徵之詳細立體圖;
[圖31]係圖21至圖26的鼻導管之後視圖,其帶有裝配好的側O形環;
[圖32]係圖31的鼻導管之前視圖,其以虛線圖示出聯接框架的邊緣位置,從框架兩側的較大偏移過渡到中心的較小偏移;
[圖33]係圖31和圖32的鼻導管之側截面圖,其穿過介面的中間平面截取;
[圖34]係圖31至圖33的鼻導管之側視圖;
[圖35]係圖31至圖34的鼻導管之側視圖,該鼻導管聯接至介面框架;
[圖36]係圖31和圖34的鼻導管之側截面圖,該鼻導管聯接至介面框架,該截面穿過介面的中間平面截取;
[圖37]係在框架被示為透明的情況下的圖31至圖34的鼻導管之後視圖,該鼻導管聯接至介面框架;
[圖38]圖示出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框架,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框架在其側面聯接至兩個導管;
[圖39]圖示出附接至一個導管的末端的卡圈,卡圈用於將導管附接至框架;
[圖40]係示出附接至圖39的卡圈和導管上的圖38的框架的一側之部分俯視圖;
[圖41]係設置在圖4的實施方式中的各個導管遠端處的連接器之俯視圖,其示出與互補接納固定裝置聯接的連接器;
[圖42]係圖42的連接器和接納固定裝置之分解圖;
[圖43]係圖41和圖42的連接器的主體之側截面圖;
[圖44]係圖41和圖42的連接器的主體之立體圖;
[圖45]係附接了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頭戴具之側連接臂的第二實施方式框架之前視圖;
[圖46]係與圖45相對應之俯視圖;
[圖47]係圖45的框架以及聯接至框架的鼻導管之部分前視圖,其示出一側的側向臂;
[圖48]係圖45和圖46的組件之側視圖;
[圖49]係附接了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頭戴具之替代實施方式側連接臂的第三實施方式框架之前視圖;
[圖50]係與圖49相對應之俯視圖;
[圖51]係圖49和圖50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側連接臂之俯視圖,該側連接臂具有剛性端夾;
[圖52]係圖51的側連接臂之前視圖;
[圖53]係圖49和圖50的框架之立體圖,其圖示出在側向臂的其他部分被隱藏的情況下,與框架接合的側向臂的剛性端夾;
[圖54]係圖49和圖50的框架的側面之部分俯視圖,其示出側向臂的聯接突出部,並圖示出用於將夾子與突出部接合的運動方向;
[圖55]係圖49和圖50的框架的一側之部分前視圖,其示出側向臂的聯接突出部的形狀;
[圖56]係用於聯接至圖4、圖6、圖7至10、圖38和圖45至圖55的框架的穩定臂之立體圖;
[圖57]係圖示出帶有用於與聯接突出部接合的側凹部的穩定臂的第一端處的孔之詳細頂部立體圖;
[圖58]係與圖57相對應之俯視圖;
[圖59]係圖示出帶有圓角邊緣以便將孔定位在聯接突出部上的穩定臂的第一端處的孔之詳細仰視圖;
[圖60]係第一實施方式框架之前視圖,其示出用於附接至穩定臂的聯接突出部;
[圖61]係與圖59相對應之俯視圖;
[圖62]係圖59和圖60的聯接突出部之詳細立體圖;
[圖63]係圖示出為了附接而與框架聯接突出部對準的圖56的穩定臂之詳細立體圖;
[圖64]與圖67相對應,但其示出在連接/斷開位置時接合的穩定臂和突出部;
[圖65]係與圖64相對應之仰視圖;
[圖66]係圖56的框架之前視圖,其圖示出穩定臂在連接/斷開位置與安裝位置之間的運動;
[圖67]係在穩定臂位於連接/斷開位置與安裝位置之間的位置的情況下,穩定臂與框架之間的連接之詳細前視圖;
[圖68]係與圖67相對應之詳細立體圖;
[圖69]係在安裝位置聯接至框架聯接突出部的圖56的穩定臂之前視圖;
[圖70]係在穩定臂處於安裝位置的情況下,穩定臂與框架之間的連接之詳細前視圖;
[圖71]係與圖70相對應之詳細立體圖;
[圖72]係頭戴具連接墊與穩定臂的主體之間的樞軸連接之詳細立體圖;
[圖73]係與圖72相對應之分解立體圖;
[圖74]係穩定臂的鉸鏈之詳細側視圖;
[圖75]係圖56的穩定臂之側視圖;
[圖76]係具有帶下部頭帶區域的織物主體的頭戴具的一個實施方式之平面圖,其示出組裝到帽狀物中之前的頭戴具,並且沒有任何調整或末端固定件部件;
[圖77]係與末端固定件組裝並且由患者佩戴的圖76的帽狀物之圖示性側視圖;
[圖78]係附接至頭戴具織物的褶狀頂部邊緣的一個實施方式末端固定件之立體圖;
[圖79]係圖78的末端固定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80]係圖76和圖77的組裝的頭戴具之部分側面立體圖,其圖示出耳部區域的形狀;
[圖81]係圖76和圖77的組裝的頭戴具之部分後側視立體圖,其圖示出頭帶後部的形狀;
[圖82A和圖82B]圖示出熔合兩個替代實施方式頭帶之示例性圖案,其中圖82A圖示出具有曲線和直線形式的熔合部的實施方式,並且圖82A圖示出具有點形式的熔合部且包括尺寸資訊的實施方式;
[圖83]係用於調整諸如圖76至圖81的帽狀物的柔性頭戴具的尺寸的第一實施方式調整裝置之前立體圖,其示出調整裝置處於對應於裝置的鎖定狀態的中間位置;
[圖84]係與圖83相對應之後視立體圖;
[圖85]係圖83和圖85的調整裝置之側視立體圖,其示出該裝置被壓入自由狀態;
[圖86]係第二實施方式調整裝置之側視立體圖,其示出調整裝置與頭戴具的柔性主體組裝並處於鎖定狀態;
[圖87]係用於將患者介面聯接至頭戴具的一個實施方式柔性固定構件之俯視圖;
[圖88]係與圖87相對應之仰視圖;
[圖89]係圖87的固定構件之俯視圖,但是為了圖示出中間加強層的位置,其隱藏了構件的頂層;
[圖90]係頂層包括熔合至下面層的UBL的另一實施方式固定構件之俯視圖,其圖示出一個示例性焊接圖案;
[圖91(i)至圖91(iv)]圖示了一些替代性形狀的固定構件;
[圖92]係用於保持患者嘴部閉合的下巴束帶之俯視圖;
[圖93]係圖92的下巴束帶之仰視圖,其示出束帶的面向患者的表面;
[圖94]係具有加強層和舒適層的替代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95]係圖94的側連接器之前視圖;
[圖96]係圖94和圖95的側連接器之後視圖;
[圖97]係替代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前視圖,其示出加強層的形狀和位置;
[圖98]係具有彎曲輪廓的另一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前立體圖;
[圖99]係圖98的側連接器之後視立體圖;
[圖100]係另一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前視面及側視立體圖,該連接器具有由材料厚度增加的區域提供的加強區域;
[圖101]係圖100的側連接器之側視立體圖,其示出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
[圖102(i)至圖102(vi)]圖示出各種側連接器實施方式的各種示例性周界邊緣特徵,其中舒適層圍繞加強層的邊緣延伸,其中圖102(i)示出簡單的圓化唇緣,圖102(ii)示出稍微錐形的唇緣,圖102(iii)示出以陡角傾斜的深錐形唇緣,圖102(iv)示出以淺角傾斜的寬錐形唇緣,圖102(v)示出帶有順應性周界翅片的邊緣,並且圖102(vi)示出具有替代性形狀的周界翅片的邊緣;
[圖103(i)和圖103(ii)]圖示出周界邊緣特徵的另一實施方式之示例性幾何形狀;
[圖104]圖示出本文所述的側連接器之各種示例性尺寸和形狀;
[圖105]係用於調整頭戴具的尺寸的第三示例性調整裝置之側視立體圖;
[圖106(i)和圖106(ii)]分別係圖105的調整裝置之前視圖及平面圖;
[圖107]係用於調整頭戴具的尺寸的另一實施方式調整裝置之剖視立體圖,其示出用於夾持頭戴具的材料的內部肩部;
[圖108(i)和圖108(ii)]圖示出用於調整頭戴具的尺寸之另一示例性調整裝置,其中圖109(i)係立體圖,並且圖109(ii)係平面圖;
[圖109]係具有帶下部頭帶區域的柔性主體的頭戴具的第二實施方式之平面圖,其示出沒有任何末端固定件的織物基層;
[圖110]圖示出當頭戴具固定在佩戴者頭部上時頭戴具與佩戴者的對準,其中圖110(i)係佩戴圖76的頭戴具的患者之側視圖,並且圖110(ii)係佩戴圖109的頭戴具的佩戴者之側視圖;
[圖111(i)和圖111(ii)]示出頭戴具主體的另兩個實施方式,其中圖111(i)示出沿頭戴具主體的方形頂部邊緣具有三角形切口的實施方式,並且圖111(ii)示出頂部邊緣在三角形切口兩側成角度的實施方式;
[圖112(i)和圖112(ii)]圖示出為了限制選定方向的拉伸而具有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圖案的頭戴具的示例性耳上部;
[圖113(i)至圖113(iv)]圖示出用於限制頭帶中選定方向的拉伸的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另一示例性圖案;
[圖114(i)至圖114(iii)]圖示出用於限制頭帶中選定方向的拉伸的熔合區域和未熔合區域的另一示例性圖案;
[圖115(i)和圖115(ii)]示出另一實施方式的帽狀物式頭戴具,示出組裝到帽狀物中之前的頭戴具,並且沒有任何調整或末端固定件部件,頭戴具的頭帶區域在耳上部之間設有拉伸區域,其中圖115(i)係頭戴具外側之平面圖,並且圖115(ii)示出頭戴具的面向患者側;
[圖116(i)和圖116(ii)]示出另一實施方式的帽狀物式頭戴具,其示出組裝到帽狀物中之前的頭戴具,並且沒有任何調整或末端固定件部件,頭戴具的頭帶區域係向下成角度的側部,其中圖116(i)係頭戴具外側之平面圖,並且圖116(ii)示出頭戴具的面向患者側;
[圖117]係另一實施方式帽狀物式頭戴具的外側之平面圖,其示出組裝到帽狀物之前的頭戴具,並且沒有任何調整或末端固定件部件;
[圖118(i)和圖118(ii)]為另一個實施方式下巴束帶之平面圖,其中圖118(i)示出下巴束帶的面向患者側,並且圖118(ii)示出下巴束帶的外側;
[圖119]係組裝有頭戴具的圖118(i)和圖118(ii)的下巴束帶之左側視圖;
[圖120]係組裝有頭戴具的圖118(i)和圖118(ii)的下巴束帶之右側視圖;
[圖121]係具有加強層和舒適層的另一替代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22]係圖121的側連接器之前視圖;
[圖123]係圖121和圖122的側連接器之側視圖;
[圖124(i)至圖124(iii)]圖示出側連接器的加強層的各種撓曲方向;
[圖125(i)至圖125(iii)]圖示出側連接器加強層之三個示例性實施方式,該加強層具有用於柔性的狹縫,狹縫延伸至加強層的周邊;
[圖126(i)至(iii)]圖示出側連接器加強層之三個示例性實施方式,該加強層具有用於柔性的狹縫,狹縫從加強層的周邊設置;
[圖127]係具有加強層的另一實施方式側連接器之平面圖;
[圖128]係圖127的連接器之側視圖;以及
[圖129]係沿著圖127的線L129截取之截面圖。
71:頭戴具
72a:頂邊緣
72b:側邊緣
73:頭帶
73a:前部
74:耳上部
75:未搭接基層
76:上部凸起

Claims (424)

  1. 一種 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包括: 形成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基層;以及 頭帶區域; 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至少部分地與該基層的下部重疊的外接合層,該外接合層熔合到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以及未熔合材料區域,該等未熔合區域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連接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連接區,用於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面向患者側上的緊固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和/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未熔合區域形成隆起的接合表面,而該等熔合區域形成凹陷。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藉由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射頻(RF)焊接、高頻(HF)焊接、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跨該外接合層的大部分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圍繞該外接合層的基本上整個周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僅藉由熔合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覆蓋大部分或基本上整個該頭帶區域。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覆蓋該頭帶區域的僅一部分。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單一材料面板。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單層材料。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包括單一材料面板。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包括單層材料。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適合嬰兒或新生兒。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擴大的耳上區域,其形狀被設計為至少部分地覆蓋患者的耳朵。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與該頭帶的其他區域相比,該等耳上區域被配置為提供較大的接合表面,從而便於將固定構件附接至該頭帶以將該患者介面固定到位。
  19. 如請求項17或1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被配置為向患者的耳朵提供保護,以免於與其他連接器或該頭戴具或介面、或相關聯部件的接觸或摩擦。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每個耳上區域包括由該頭帶區域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
  21. 如請求項17或20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各自包括圓化的、向上突出的上邊緣。
  22. 如請求項17或2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在該等耳上區域之間的橋接部,用於定位在患者的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該橋接部的高度窄於該等耳部區域。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的下邊緣高於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和/或該頭帶的前部的下邊緣。
  24. 如請求項22或2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具有在該橋接區域的中心處最高的弓形下邊緣,使得該橋接區域在其中心處最窄。
  25. 如請求項22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的下邊緣與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毗連。
  26. 如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被配置為最小化或防止該頭帶的後部由於頸部彎曲而起皺。
  27. 如請求項22至2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一部分延伸超過該橋接部的下邊緣。
  28. 如請求項17至2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還包括從一個或兩個耳上部延伸的至少一個延伸部。
  29.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沒有內部接縫和外部接縫。
  30. 如請求項1至2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和該主體的下部被配置為纏繞在該佩戴者的頭部上,使得該頭帶的相反端部彼此重疊並且固定,由此提供可調整的適配以適應一定範圍的頭圍。
  31.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包括調整裝置,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視需要地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該頭帶區域滑動,以調整該頭戴具的可佩戴長度。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調整裝置可在鎖定狀態與該調整裝置可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滑動的調整狀態之間調整。
  33. 如請求項1至3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包括調整裝置,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並且其中,該調整裝置可在鎖定狀態與調整狀態之間調整,在該鎖定狀態下,該調整裝置抵抗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的相對移動。
  34. 如請求項31、32或33所述之頭戴具,包括末端固定件,該末端固定件將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固定在一起。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被聚集、打褶、折疊或卷起以在該固定點處固定。
  36. 如請求項34或3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限制了該調整裝置沿著該頭戴具主體的行進,由此防止該調整裝置從該頭戴具意外移除。
  37. 如請求項34至3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包括兩個側面層,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被接納在該兩個側面層之間。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包括中間層。
  39. 如請求項1至3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為帽狀物。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頭戴具,包括在該帽狀物的頂點處形成球的末端固定件。
  41.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織物。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織物在該頭戴具的寬度方向上表現出雙向拉伸。
  43.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織物表現為在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均具有拉伸性的四向拉伸織物。
  44. 如請求項1至4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的外接合層包括完整環狀(UBL)表面,從而與具有互補鉤狀表面的連接器接合。
  45.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材料區域表現出與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46. 如請求項4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47. 如請求項46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跨該頭帶的相應區域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48. 如請求項4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未熔合區域的形狀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從該頭帶的頂部邊緣至該頭帶的底部邊緣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49. 如請求項45至4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在該頭帶的耳上區域中,該等熔合材料區域和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被配置為減小或增加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和/或與該縱向方向成角度或大致對角的方向上的拉伸。
  50.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上具有增加的拉伸的區域。
  51. 如請求項1至5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在該等耳上部之間和/或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的側面處的拉伸增加區域。
  52.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
  53.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或基層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相比於周圍區域,該頭帶在帶有切口的頭帶區域中表現出不同的拉伸。
  54. 如請求項5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55. 如請求項1至5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為非矩形的。
  56. 如請求項5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頂部邊緣不是線性的。
  57. 如請求項1至5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高度在該基層的中線處或附近大於在該基層的側面處或附近。
  58. 如請求項55至5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具有不規則五邊形的形狀,其中該五邊形的兩個邊形成該基層的頂部邊緣。
  59. 如請求項55至5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頂部邊緣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
  60. 如請求項59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切口係三角形的。
  61. 如請求項55至6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頂部邊緣的形狀被設計為使得當該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被聚集和固定時,該固定點大致與該佩戴者的脊椎成一直線。
  62. 一種 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包括頭帶,該頭帶被配置為纏繞並且固定在佩戴者的頭部上以提供可調整的適配,該頭帶具有耳上區域以至少部分地覆蓋該患者的耳朵,其中: 該等耳上區域為擴大區域;和/或 該頭帶包括在該等耳上區域之間的後橋接部。
  63. 如請求項6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從一個或兩個耳上部延伸的至少一個延伸部。
  64. 如請求項6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兩個延伸部,每個延伸部從相應的耳上部向前延伸並且被配置為在該頭戴具在使用中時至少部分地重疊。
  65. 如請求項62至6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每個耳部區域包括由該頭帶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
  66. 如請求項62至6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的高度比該等耳上區域窄並且被配置為放置在該患者的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
  67. 如請求項62至6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的形狀被設計為減小患者的頸部的頸背上的壓力。
  68. 如請求項62至6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的下邊緣高於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和/或該頭帶的前部的下邊緣。
  69. 如請求項62至6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具有在該橋接區域的中心處最高的弓形下邊緣,使得該橋接區域在其中心處最窄。
  70. 如請求項62至6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的下邊緣與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鄰接。
  71. 如請求項62至7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呼吸介面。
  72. 如請求項62至7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適合嬰兒或新生兒。
  73. 如請求項62至7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接合表面,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
  74. 如請求項62或6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多個層,該接合表面由熔合至一個或多個基層的外層提供。
  75. 如請求項7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層藉由射頻(RF)焊接或高頻(HF)焊接、或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熔合至該一個或多個基層的下面部分。
  76. 如請求項74或請求項7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基本覆蓋整個該頭帶區域,替代性地,該外接合層可覆蓋該頭帶區域的大部分。
  77. 如請求項63至767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接合表面由一層完整環狀(UBL)織物提供。
  78. 如請求項62至7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該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連接區。
  79. 如請求項7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和/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
  80. 如請求項7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由該等熔合區域和/或該等未熔合區域形成的圖案包括具有定向佈置的元件。
  81. 如請求項78至8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由該等熔合區域和/或該等未熔合區域形成的圖案的尺寸和/或密度沿著該頭帶變化。
  82. 如請求項62至8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附加於或替代該等熔合區域和該等未熔合區域,該頭帶的一層包括切口。
  83. 如請求項8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切口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
  84. 如請求項8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切口可以包括具有定向佈置的元件。
  85. 如請求項78至8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未熔合區域形成隆起的接合表面,而熔合區域形成凹陷。
  86. 如請求項62至7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該等熔合材料區域表現出與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87. 如請求項86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88. 如請求項8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被設計為使得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從該頭帶的頂部邊緣至該頭帶的底部邊緣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89. 如請求項86至8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在該頭帶的耳上區域中,該等熔合材料區域和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被配置為減小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和/或與該縱向方向成45度的方向上的拉伸。
  90. 如請求項86至8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
  91. 如請求項62至7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上具有增加的拉伸的區域。
  92. 如請求項62至9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在該等耳上部之間和/或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的側面處設置拉伸增加區域。
  93. 如請求項62至9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外層和一個或多個內層,並且其中,該外層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相比於周圍區域,該頭帶在帶有切口的頭帶區域中表現出不同的拉伸。
  94. 如請求項9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95. 如請求項62至9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的與患者接觸的下側包括黏性表面。
  96. 一種用於調整具有柔性主體的頭戴具的尺寸之 調整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接合構件和第二接合構件、以及居間的鉸鏈區域; 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在鎖定狀態與自由狀態之間調整該裝置; 其中,在該鎖定狀態下,該等接合區域夾持該頭戴具的主體以將該裝置在該頭戴具上固定就位,並且 其中,在該自由狀態下該夾持被充分釋放,使得該裝置能夠沿著該頭戴具的織物移動,從而調整該頭戴具的尺寸。
  97. 如請求項96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藉由將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朝向彼此按壓,該裝置從該鎖定狀態移動至該自由狀態。
  98. 如請求項96或97所述之調整裝置,該調整裝置在該裝置的相反側上包括手指夾持部,以便於將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朝向彼此按壓。
  99. 如請求項98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從相應的手指夾持部向內延伸。
  100. 如請求項98或99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等手指夾持部包括提供增加的摩擦或固持的區域。
  101. 如請求項98至100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等手指夾持部由相反的、面向外的表面提供。
  102. 如請求項98至101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兩個手指夾持部設置在該鉸鏈區域的相反側。
  103. 如請求項96至99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鉸鏈區域係彈性的,並且其中,在閒置狀態下,該裝置處於該鎖定狀態。
  104. 如請求項96至103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鉸鏈區域由該裝置的、形狀被設計為具有鉸接點的構件或區域提供。
  105. 如請求項96至104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拱形構件,在該拱形的頂點處限定了鉸接點。
  106. 如請求項96至105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鉸鏈由變窄或變薄的區域或構件提供。
  107. 如請求項96至103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朝向該鎖定狀態偏置。
  108. 如請求項96至107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或該第二接合構件包括用於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孔。
  109. 如請求項108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或該第二接合構件包括限定相應的孔的環。
  110. 如請求項108或109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均限定了孔。
  111. 如請求項96至107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或該第二接合構件包括限定了用於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區域的鉤。
  112. 如請求項96至108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各自包括用於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孔,並且其中,在該鎖定位置,該等孔未對準,並且在該自由位置,該等孔大致對準以允許該主體滑動穿過該等孔。
  113. 如請求項96至112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各自包括用於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孔,並且其中,在該自由狀態下,與在該鎖定狀態下相比,在該接合構件的孔之間存在顯著更多的重疊。
  114. 如請求項112或113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二接合構件包括限定兩個相應的孔的一對間隔開的環,並且其中,該第一接合構件包括環,該環被配置為在該第一接合構件和該第二接合構件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在該兩個第二接合構件環之間滑動。
  115. 如請求項114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二接合構件的環係平行的,並且該第二接合構件的環之間的間距等於或大於該第一接合構件的環的厚度。
  116. 如請求項96至115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在該鎖定狀態下,該頭戴具的主體按曲折路徑穿過該裝置。
  117. 如請求項96至116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在該鎖定狀態下,與該自由狀態相比,該裝置對沿著該織物的移動提供更多的阻力。
  118. 如請求項96至117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包括引導孔,以用於接納該頭戴具的織物並且沿著該頭戴具的織物滑動。
  119. 如請求項118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鉸鏈設置在該引導孔的側面。
  120. 如請求項96至119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引導孔設置在兩個鉸鏈側構件之間。
  121. 如請求項120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的鉸鏈軸線延伸穿過該引導孔。
  122. 如請求項120或121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在該裝置的自由狀態下,該引導孔與該接合構件的孔大致對準,從而允許織物遵循大致直線的路徑滑動穿過該裝置。
  123. 如請求項96至122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係一體形成的。
  124. 如請求項96至123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乙縮醛、尼龍、或合適的聚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125. 一種可調整的頭戴具系統,包括如請求項1至6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以及如請求項96至119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被配置為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並且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朝向以及背離該頭帶區域滑動,由此調整該頭戴具在豎直方向上的尺寸。
  126. 一種可調整的頭戴具系統,包括如請求項1至6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以及調整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包括柔性主體,該柔性主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限定了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該孔被配置為接納該頭戴具的主體並且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滑動,該第一接合端和該第二接合端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在鎖定狀態與釋放狀態之間調整該裝置; 其中,在該鎖定狀態,該裝置將該頭戴具的主體夾持在該孔中,以將該裝置相對於該頭戴具固定就位, 其中,在該釋放狀態下,該裝置的夾持被充分釋放,使得該裝置能夠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該頭帶區域移動,由此調整該頭戴具在豎直方向上的尺寸。
  127. 一種患者介面與頭戴具組件,包括: 患者介面組件; 頭戴具;以及 用於將該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該頭戴具的側連接器構件; 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包括用於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組件的一側的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連接點,並且其中,該連接器的寬度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
  128. 如請求項127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包括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間隔開的上連接點和下連接點。
  129. 如請求項128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連接點靠近該連接器構件的第一端,並且該間隔開的上連接點和下連接點靠近該連接器構件的第二端。
  130. 如請求項127或128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係柔性的。
  131. 如請求項127至13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在用於附接至該患者介面組件的第一端處較窄,而在用於連接至該頭戴具的相反的第二端處較寬。
  132. 如請求項127至13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包括分叉為頭戴具上連接部和頭戴具下連接部的患者附接部。
  133. 如請求項127至13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為Y形。
  134. 如請求項127至13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固定構件係大致三角形的或具有扇形形狀。
  135. 如請求項127至13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包括多個層,該多個層中的至少一個為織物層。
  136. 如請求項13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柔性側連接器構件包括一個或多個織物外層、接觸患者的織物內層、以及夾在該等織物層之間的中間加強層。
  137. 如請求項13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加強層包括尼龍片。
  138. 如請求項136或137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加強層結合至該等織物層中的至少一個。
  139. 如請求項136至138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加強層熔合至該等織物層中的至少一個。
  140. 如請求項136至13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加強層比該織物外層和該織物內層小,使得下部織物形成圍繞該加強層的周界的邊界。
  141. 如請求項136至14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上織物層和下織物層在邊界區域處結合在一起。
  142. 如請求項136至13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織物外層包括完整環狀(UBL)織物。
  143. 如請求項136至14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織物外層比該織物內層小但是比該加強層大,使得該織物內層圍繞該裝置產生單層周界。
  144. 如請求項136至14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織物內層係舒適層,並且其尺寸被設計成使得該織物內層的邊緣延伸超過該加強層的周界。
  145. 如請求項38至14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的層熔合在一起。
  146. 如請求項14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該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連接區。
  147. 如請求項14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等熔合區域與該等未熔合區域之間的對比形成了圖案,以指示該連接器的正確取向。
  148. 在實施方式中,該等熔合區域或該等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和/或形狀的圖案。
  149. 如請求項127至147148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該頭戴具上連接點和該頭戴具下連接點包括鉤連接器或環連接器。
  150. 如請求項127至14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連接點設置在該連接器的外表面上,並且該頭戴具上連接點和該頭戴具下連接點設置在該連接器的內表面上。
  151. 如請求項127至15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還包括將該柔性連接器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的側向臂。
  152. 如請求項127至15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包括側向佈置的兩個側連接器構件、以及用於將該等側連接器構件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的兩個相應的側向臂。
  153. 如請求項127至15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還包括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下巴束帶。
  154. 如請求項127至15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組件係呼吸介面。
  155. 如請求項127至15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和該患者介面適合嬰兒或新生兒。
  156. 一種患者介面組件,包括: 患者介面主體; 用於保持該患者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 一對側向臂,每個側向臂的第一端在該框架的相應連接區處可釋放地連接至該框架的前表面; 其中,每個連接區位於該框架的中點與該框架的相應側之間。
  157. 如請求項15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兩個側向臂為分開的構件,可單獨地連接至該框架以及從該框架移除。
  158. 如請求項156或157、158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框架連接區朝向該框架的相應側與該框架的中點隔開。
  159. 如請求項156至158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框架連接區被設置為離該框架的相應側比離該框架的中點更近。
  160. 如請求項156至15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一個或多個陽連接器,用於被相應的側向臂中的相應的孔或凹部接納。
  161.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具有擴大端的第一突出部,用於穿過相應的側向臂中的孔被接納。
  162. 如請求項161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包括支柱,其中,該擴大端在該支柱的頂部處。
  163. 如請求項161或162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支柱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該三角形的頂點指向該框架的相應側。
  164. 如請求項161至16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擴大端不在該第一突出部的中心。
  165. 如請求項161至16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面積大於相應的側向臂中的接納孔的截面。
  166. 如請求項161至16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側向臂中的用於接納該第一突出部的孔具有凹部,該凹部的形狀被設計為接納該突出部的擴大端。
  167. 如請求項161至16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第一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被配置為在接合時與該側向臂的頂表面基本齊平。
  168. 如請求項161至16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第一突出部設置為離該框架的相應側比離該框架的中點更近。
  169. 如請求項161至168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框架連接區包括鉤狀連接器,用於被接納在相應的側向臂中的互補凹部中。
  170. 如請求項169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鉤狀連接器與該側向臂之間的連接被該側向臂的前表面隱藏。
  171. 如請求項169和170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鉤狀連接器包括支柱,該支柱具有從該支柱的頂部與該支柱成90度地延伸的鉤部。
  172. 如請求項169至17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鉤部朝向該框架的中點延伸。
  173. 如請求項169至17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側向臂中的用於接納該鉤狀連接器的孔或凹部包括L形盲孔。
  174. 如請求項169至17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當該臂聯接至該框架時,該鉤狀連接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位於該臂的頂表面下方。
  175. 如請求項161至17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等側向臂的第一端部包括柔性彈性材料,以便被拉動和/或按壓到與該等第一突出部接合。
  176. 如請求項161至17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在聯接後的組態中,每個側向臂的下表面接觸該框架的外表面。
  177. 如請求項156至176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柔性臂包括以下中的一種或多種:矽樹脂、熱塑性彈性體、PET、HDPE、聚丙烯、樹脂、或另一聚合物。
  178. 如請求項156至17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臂包括用於附接至該第一突出部的剛性端部。
  179. 如請求項178所述之組件,其中,當該等臂與該框架接合時,該剛性端部不延伸越過該框架的側面。
  180. 如請求項178或179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剛性端部各自包括剛性夾子,該剛性夾子藉由滑動和卡扣的兩階段運動來接合相應的框架突出部。
  181. 如請求項178至18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柔性臂的主體包覆成型至相應的剛性端部。
  182. 如請求項156至18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臂的第二端包括用於與頭戴具或連接器接合的連接表面,該等連接器用於將該介面組件固定在患者上, 其中,該連接表面包括鉤狀表面或環狀表面。
  183. 如請求項182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連接表面由墊提供,該墊包括包覆成型環墊。
  184. 如請求項156至18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側向臂在該臂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包括開口,該開口提供在該框架的相應側處的一個或多個元件的可見性。
  185. 如請求項156至18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包括用於聯接至該框架的患者介面主體。
  186. 如請求項18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藉由該等側向臂中的開口而至少部分可見的一個或多個特徵。
  187. 如請求項185或18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位於患者介面一側處的O形環,該等O形環係藉由該等側向臂至少部分可見的。
  188. 如請求項156至18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包括用於將該框架聯接至供氣導管或排氣導管的連接器。
  189. 如請求項156至18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側向臂在該臂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包括開口,該開口允許用於向該框架供氣或從該框架排氣的導管從其穿過。
  190.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組件之介面主體,該介面主體包括患者接觸部和用於聯接至框架的聯接部;其中,該聯接部包括頂部加強區域和底部加強區域,每個加強區域具有凸聯接壁以抵靠該框架的互補表面安置;其中,該等凸聯接壁限定了用於與該框架接合的凹部。
  191. 如請求項190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介面主體包括呼吸罩或鼻導管。
  192. 如請求項190或191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介面主體適於嬰兒或新生兒。
  193. 如請求項190至192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等加強區域的厚度以及由此該等聯接壁的高度跨該介面主體的寬度變化。
  194. 如請求項193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聯接壁的高度朝向該介面主體的側面較大,並且朝向該介面主體的中線較小。
  195. 如請求項190至194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每個加強區域包括彎曲的外表面。
  196. 如請求項190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介面主體包括呼吸腔室,並且其中,該呼吸腔室的截面在靠近該介面主體的側面處為大致圓柱形的,並且在該介面主體的中線處為大致D形。
  197. 一種患者介面組件,包括如請求項190至196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以及框架,該框架包括用於與該介面主體的聯接部接合的聯接部,其中,該框架的聯接部包括一對相對的凹表面,用於接合該介面主體的聯接壁。
  198. 如請求項197所述之組件,其中,當該介面主體與該框架接合時,該介面主體的聯接壁突出到該框架的聯接部的上方。
  199. 如請求項198所述之組件,其中,每個聯接壁在該聯接壁的側邊緣處在該框架聯接部上方突出第一距離,並且在該聯接壁的中點處在該框架聯接部上方突出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
  200. 如請求項197至19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框架聯接部的截面輪廓的形狀沿著該聯接部分而變化。
  201. 如請求項200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截面輪廓具有跨該框架聯接部變化的厚度。
  202. 如請求項201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截面輪廓的厚度朝向該介面主體的中線較大並且朝向該介面主體的側面較小。
  203.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 介面主體,該介面主體包括具有兩個鼻叉的鼻導管,其中,該介面主體的壁在人中區域具有厚度減小區域,用於在使用中與患者的人中相鄰定位。
  204. 如請求項203所述之組件,其中,該人中區域被配置為相比於該患者介面的至少一個相鄰區域提供增加的順應性,並且由此降低該患者人中上的壓力。
  205. 如請求項203或204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人中區域位於該等鼻叉的基部下方。
  206. 如請求項203或205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人中區域為大致卵形的區域。
  207. 如請求項203至206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人中區域大體延伸跨該介面主體。
  208. 如請求項203至207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人中區域的壁厚基本上恒定。
  209. 如請求項203至207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壁厚跨該人中區域而變化。
  210. 如請求項203至209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人中區域具有約0.2 mm與約1.0 mm之間的壁厚、或約0.4 mm與約0.6 mm之間的壁厚、或為約0.5 mm的壁厚。
  211. 如請求項203至208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還包括與該等鼻叉的基部相鄰的撓曲區域,其中,該介面主體的壁在該撓曲區域中與在該人中區域相比具有減小的厚度。
  212. 如請求項211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撓曲區域具有在約0.1 mm與約1.0 mm之間或為約0.3 mm的壁厚。
  213. 如請求項211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撓曲區域具有大致腎臟形狀。
  214. 如請求項211或213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介面主體的壁包括壁厚不同的四個區域:具有第一壁厚的鼻叉、具有第二壁厚的撓曲區域、具有第三壁厚的人中區域以及具有第四壁厚的其餘主體。
  215. 如請求項211至214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撓曲區域和該人中區域毗連。
  216. 如請求項203至215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包括在該兩個鼻叉之間的中隔減壓凹部。
  217. 如請求項216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中隔凹部具有距該等鼻叉的基部為約1.5 mm與約2.5 mm之間、或在約1.8 mm與約2.2 mm之間的深度。
  218. 如請求項203至217中任一項所述之介面主體,其中,該介面主體係用於嬰兒或新生兒的呼吸介面。
  219.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用於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可連接至該框架且可連接至頭戴具的穩定臂; 其中,該穩定臂包括柔性部,該柔性部允許該臂在組裝期間背離該患者或頭戴具撓曲。
  220. 如請求項219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柔性部包括該臂的具有減小的壁厚的區域。
  221. 如請求項220所述之組件,其中,該臂的厚度從該柔性部處的減小的壁厚過渡到該臂的相鄰部分處的較大的厚度。
  222. 如請求項219至22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的主要長度係基本上剛性的。
  223. 如請求項222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柔性部靠近該剛性部的一端、靠近該臂的第一端定位。
  224. 如請求項222或223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的基本上剛性的長度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
  225. 如請求項219至22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包括靠近該臂的第一端、用於連接至該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頭戴具連接器設置在該臂的相反的第二端處; 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包括具有鉤或環表面的墊。
  226. 如請求項22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的墊具有環表面並且被配置為使得該墊的下端懸於在該頭戴具的下邊緣之上。
  227. 如請求項225或22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墊鉸接至該穩定臂。
  228. 如請求項225至22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墊圍繞與該臂的縱向軸線垂直的旋轉軸線樞轉地附接至該臂的第二端。
  229. 如請求項228所述之組件,該樞轉軸線從該連接器墊的底部邊緣向後縮回了該支撐墊的長度的約四分之一與三分之一之間。
  230. 如請求項225至22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連接器墊為柔性構件。
  231. 如請求項219至226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包括用於連接至該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其中,該柔性部靠近該連接特徵。
  232. 如請求項219至23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係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233. 如請求項219至23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包括用於連接至該框架的連接特徵,並且被配置為具有與該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的安裝位置、以及與該框架的中線成角度的連接/斷開位置。
  234. 如請求項219至233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組件包括用於聯接至該框架的患者介面主體。
  235.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用於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以及可連接至該框架且可連接至頭戴具的穩定臂; 其中,該穩定臂具有與該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的安裝位置、以及與該框架的中線成角度的連接/斷開位置。
  236. 如請求項23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連接/斷開位置與該框架的中線成約45度。
  237. 如請求項235或236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框架包括用於將該穩定臂聯接至該框架的突起,並且該穩定臂包括靠近該臂的第一端、用於連接至該框架突起的連接特徵,其中,該連接特徵被配置用於接納該突起。
  238. 如請求項237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突起包括支柱,在該支柱的端部處具有擴大的頭部。
  239. 如請求項238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擴大的頭部為大致正方形的。
  240. 如請求項238或239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擴大的頭部包括從該支柱的頂部側向突出的四個凸起。
  241. 如請求項238至240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連接特徵包括孔。
  242. 如請求項241所述之組件,其中,在該穩定臂的下表面上,對該孔的邊緣進行圓角化以產生從該下表面到該孔的逐漸過渡。
  243. 如請求項241或242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孔的形狀為大致正方形,並且被定向為使得該正方形的對角線在該安裝位置時與該框架的中線基本對準。
  244. 如請求項243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的頂表面包括定位在該正方形孔的相應側的凹部,其中,該等凹部定位為在該安裝位置時接納該框架突出部的相應部分。
  245. 如請求項244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等凹部包括四個大致三角形的凹部,以接納該突出部的正方形頭部的相應拐角。
  246. 如請求項244或245所述之組件,其中,在該連接/斷開位置,該突出部的頭部與該臂的連接孔對準,使得該孔裝配在該突出部的頭部上;並且其中,在該安裝位置,該突出部的頭部安置在該等凹部中,該突出部的支柱延伸穿過該孔。
  247. 如請求項244至246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當該臂移動至其安裝位置時,該突出部向該等凹部中的移動產生觸覺回饋。
  248. 如請求項244至24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當該穩定臂在該連接/斷開位置與該安裝位置之間移動時,該擴大的頭部的下表面或側面干擾該等凹部的拐角,從而產生移動阻力。
  249. 如請求項238至24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在該連接/斷開位置與該安裝位置之間,該突出部的擴大的頭部的下表面跨該臂的頂表面移動。
  250. 如請求項238至24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突出部具有與該臂的第一端的厚度基本相同的高度,使得在該安裝位置,該突出部的擴大端的頂表面與該臂的頂表面基本齊平。
  251. 如請求項235至24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在該框架的中點處,該框架突出部位於該框架的前表面上。
  252. 如請求項235至22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穩定臂在該臂的第二端處包括頭戴具連接器,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包括具有鉤或環表面的墊。
  253. 如請求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連接器墊鉸接至該穩定臂。
  254.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之組件,該組件包括用於保持介面主體的框架、導管以及將該導管聯接至該框架的卡圈; 其中,該卡圈接納該導管的端部,並且其中,該導管的端部的一段長度固定至該卡圈。
  255. 如請求項254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卡圈結合至該框架。
  256. 如請求項25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卡圈包覆成型至該框架。
  257. 如請求項254或255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框架與該卡圈之間的連接為永久性連接,並且該卡圈與該導管之間的連接為永久性連接。
  258. 如請求項254至257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導管的端部的、附接至該卡圈的長度大於1 mm。
  259. 如請求項258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導管的端部的、附接至該卡圈的長度小於該導管端部被接納在該導管中的長度,使得在該卡圈內存在未結合的導管長度。
  260. 如請求項254至259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導管端部的、附接至該卡圈的長度位於該導管的該端處。
  261. 如請求項254至258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導管的導管端部的、附接至該卡圈的長度在該導管的該端處。
  262. 如請求項254至26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卡圈包括柔性主體。
  263. 如請求項254至26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卡圈包括熱塑性塑膠、聚氨酯和/或矽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
  264. 一種用於將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頭戴具之 患者介面連接器,該連接器在該連接器的朝外表面上具有靠近該連接器的第一端的介面附接點、並且在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上具有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連接點;其中,該連接器的寬度從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並且其中,該連接器包括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加強層和/或加強區域。
  265. 如請求項264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兩個間隔開的頭戴具附接點。
  266. 如請求項264或265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係柔性的。
  267. 如請求項264至266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的周界邊緣包括彎曲部,並且沒有角狀拐角。
  268. 如請求項264至267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為Y形。
  269. 如請求項268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Y形的分叉點定位為離該第二端比離該第一端更近。
  270. 如請求項264至269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部件被配置用於防止該部件在使用中的壓曲或扭曲。
  271. 如請求項264至270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部件或特徵至少跨過該連接器的中間區域定位,並且被配置用於防止該中間區域在使用中的壓曲或扭曲。
  272. 如請求項264至271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部件包括相對剛性的加強層並且還包括舒適層,其中,該舒適層位於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側上。
  273. 如請求項272至271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與該加強層包覆成型或共同成型。
  274. 如請求項272或273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圍繞該連接器的周界邊緣延伸。
  275. 如請求項274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在其周界處為圓化的或錐形的。
  276. 如請求項274或275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延伸到該加強層之上,從而圍繞該連接器的周界形成唇緣。
  277. 如請求項274至276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的形狀被設計為形成該連接器的順應性的、可壓縮的邊緣。
  278. 如請求項277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可壓縮的邊緣被配置為藉由偏轉或折疊來變形,以符合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279. 如請求項277或278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包括鄰近該連接器的邊緣的翅片和/或凹部。
  280. 如請求項279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翅片具有厚度,該厚度被選擇為具有足夠的強度以自支撐和/或防止該翅片朝向該佩戴者不經意地偏轉。
  281. 如請求項272至280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比該舒適層更剛性。
  282. 如請求項272至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包括熱塑性材料。
  283. 如請求項272至282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包括無彈性材料。
  284. 如請求項272至283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包括一個或多個特徵,以增強在期望方向上的剛性和/或增加在期望方向上的柔性。
  285. 如請求項284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包括以下中的一個或多個:切口、刻痕圖案、雕刻、減薄區域或其他特徵,以視需要地減小加強層在限定點處的厚度。
  286. 如請求項285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加強層包括直的、彎曲的或其他形狀的狹縫或狹槽形式的切口。
  287. 如請求項286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狹縫或狹槽在該連接器的大致橫向方向上定向,以增強該連接器在患者面部周圍的柔性和屈曲度。
  288. 如請求項272至282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包括彈性材料。
  289. 如請求項272至288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舒適層以0與約90度之間的角度背離該面向患者的表面延伸。
  290. 如請求項264至279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側連接器構件係彎曲的,以遵循或適應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291. 如請求項290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具有凹曲率。
  292. 如請求項264至271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一個或多個加強區域,該一個或多個加強區域包括材料厚度增加的區域。
  293. 如請求項292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一個或多個加強區域包括向外的突起。
  294. 如請求項292或293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係基本光滑的。
  295. 如請求項292至294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係基本平整的。
  296. 如請求項292至295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介於該連接器的第一端與分叉點之間的鉸鏈區域。
  297. 如請求項292至296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包括介於該加強區域和該第一端之間的鉸鏈區域。
  298. 如請求項297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鉸鏈區域包括材料厚度減小的區域。
  299. 如請求項297或298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被配置為使得該連接器的撓曲發生在該鉸鏈處而不是該連接器的主體的其他地方。
  300. 如請求項296至299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鉸鏈區域包括材料厚度減小的區域。
  301. 如請求項296至300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使該連接器圍繞該鉸鏈區域撓曲所需的力小於將該第一附接點從該患者介面拆下所需的力。
  302. 如請求項296至301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鉸鏈區域被配置為使該連接器能夠以適應面部輪廓的方式撓曲。
  303. 如請求項264至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介面附接點包括機械緊固件。
  304. 如請求項264至303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該介面附接點包括用於與該患者介面上或該患者介面的框架上的互補的鉤或孔眼連接器表面接合的鉤或孔眼連接器墊。
  305. 如請求項264至304中任一項所述之患者介面連接器,其中,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連接點包括用於與該頭戴具上的互補的鉤或孔眼連接器表面接合的鉤或孔眼連接器墊。
  306. 一種與患者介面組件和/或頭戴具一起使用的 部件,包括相對剛性的加強層、以及舒適層,其中,該舒適層位於該部件的面向患者側上。
  307. 如請求項306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與該加強層包覆成型或共同成型。
  308. 如請求項306或307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圍繞該加強層的周界邊緣延伸。
  309. 如請求項308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在其周界處為圓化的或錐形的。
  310. 如請求項308或309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的邊緣延伸到該加強層之上,從而圍繞該部件的周界形成唇緣。
  311. 如請求項306至310中任一項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的形狀被設計為形成該部件的順應性的、可壓縮的邊緣。
  312. 如請求項311所述之部件,其中,該可壓縮的邊緣被配置為藉由偏轉或折疊來變形,以符合佩戴者的面部輪廓。
  313. 如請求項311或312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包括鄰近該部件的邊緣的翅片和/或凹部。
  314. 如請求項313所述之部件,其中,該翅片的厚度使該翅片能夠自支撐和/或防止該翅片朝向該佩戴者不經意地偏轉。
  315. 如請求項306至314中任一項所述之部件,其中,該加強層比該舒適層更剛性。
  316. 如請求項306至315中任一項所述之部件,其中,該加強層包括熱塑性材料。
  317. 如請求項306至316中任一項所述之部件,其中,該加強層包括無彈性材料。
  318. 如請求項306至316中任一項所述之部件,其中,該舒適層包括彈性材料。
  319. 一種患者介面與頭戴具組件,包括: 患者介面組件; 頭戴具;以及 如請求項264至288中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用於將該患者介面組件聯接至該頭戴具; 其中,該患者介面連接器的兩個附接點中的第一附接點包括用於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組件的一側的患者介面連接點,並且該患者介面連接器的兩個附接點中的第二附接點包括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一個或多個頭戴具連接點,並且其中,該連接器的寬度從該連接器的第一端到第二端增加。
  320. 如請求項319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連接器在該連接器的面向患者的表面上具有兩個間隔開的頭戴具附接點,用於連接至頭戴具。
  321. 如請求項319或320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連接點以及該頭戴具連接點包括鉤連接器或環連接器。
  322. 如請求項319至321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還包括將該連接器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的側向臂。
  323. 如請求項322所述之組件,包括側向佈置的兩個如請求項264至288中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構件、以及用於將所述連接器構件聯接至該患者介面的兩個相應的側向臂。
  324. 如請求項127至15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還包括用於聯接至該頭戴具的下巴束帶。
  325. 如請求項127至324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係密封介面。
  326. 如請求項127至32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呼吸介面。
  327. 如請求項127至326中任一項所述之組件,其中,該頭戴具和該患者介面適合嬰兒或新生兒。
  328. 一種用於夾持柔性材料之調整裝置,包括: 柔性主體,該柔性主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限定了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該孔用於接納該材料; 其中,該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相對於彼此移動,從而在鎖定狀態與自由狀態之間調整該裝置;並且 其中,在該鎖定狀態下,該裝置夾持該孔中的材料,以將該裝置相對於該材料固定就位,並且其中,在該自由狀態下,該裝置的夾持被充分釋放,從而使該裝置能夠沿著該材料移動,由此調整該裝置相對於該材料的位置。
  329. 如請求項328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藉由將該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朝向彼此按壓,使該裝置可從該鎖定狀態移動至該自由狀態。
  330. 如請求項328或329所述之調整裝置,包括在該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手指夾持部,以便於將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朝向彼此按壓。
  331. 如請求項328至330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側壁和該第二側壁在該鎖定狀態中比在該釋放狀態中更靠近彼此。
  332. 如請求項328至331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側壁和該第二側壁各自具有朝向該孔凸出的內表面。
  333. 如請求項328至332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側壁和/或該第二側壁包括一個或多個內部夾持特徵,以在該鎖定狀態下增強對所接納的材料的夾持強度。
  334. 如請求項333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夾持特徵包括從該第一側壁和該第二側壁突出的相反配置且互補的臺階。
  335. 如請求項333或334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在該鎖定狀態下,該夾持特徵將所接納的材料推向屈曲狀態。
  336. 如請求項328至335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主體孔在該裝置的中線處或附近變窄。
  337. 如請求項328至336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主體孔包括在該裝置的中線處或附近的頸縮區域。
  338. 如請求項328至337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孔具有沙漏狀的截面形狀。
  339. 如請求項328至338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主體包括彈性材料。
  340. 如請求項328至339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等側壁包括彈性材料。
  341. 如請求項328至340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在該裝置的閒置狀態下,該裝置處於該鎖定狀態。
  342. 如請求項328至341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朝向該鎖定狀態偏置。
  343. 如請求項328至342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鉸鏈區域,該等側壁在此接合該等端。
  344. 如請求項343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等鉸鏈區域係彈性的。
  345. 如請求項328至344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的長度在該裝置的中線處比在該裝置的該等端處小。
  346. 如請求項328至345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包括具有凹曲率的頂表面和/或基表面。
  347. 如請求項328至346中任一項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包括夾持部,以協助用戶夾持該裝置。
  348. 如請求項347所述之調整裝置,其中,該手指夾持部包括突起或凹陷。
  349. 一種用於患者介面和/或頭戴具組件之 下巴束帶,該下巴束帶包括: 第一部分;以及 具有兩個臂的第二部分; 其中,該下巴束帶被配置為纏繞患者的頭部,該下巴束帶的臂與該束帶的第一部分上的連接器接合。
  350. 如請求項349所述之下巴束帶,該下巴束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介於該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分叉點,該兩個臂從該分叉點延伸至該第二端。
  351. 如請求項350所述之下巴束帶,包括與該分叉點相鄰的頸縮區域。
  352. 如請求項350或351所述之下巴束帶,包括在該分叉點處位於該兩個臂之間的凹口。
  353. 如請求項349至352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下巴束帶被配置為在該束帶的第一端處或附近的點處與該連接器接合。
  354. 如請求項349至353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包括熔合或以其他方式附接在一起的兩個或更多個材料層。
  355. 如請求項354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兩個或更多個材料層熔合在一起,並且由未熔合材料區域在該連接器上提供接合表面。
  356. 如請求項355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接合表面設置在該連接器的臂上。
  357. 如請求項349至354353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包括單一材料層。
  358. 如請求項349至357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包括環狀材料層,該環狀材料能夠提供一個或多個接合表面。
  359. 如請求項358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環狀材料層係面向患者的層。
  360. 如請求項349至359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等臂的形狀被設計為纏繞在頭戴具調整構件的任一側,或形狀被設計為適應患者頭戴具的另一個特徵。
  361. 如請求項349至360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等臂之間的間距在接近該束帶的第一部分的點處、或在該等臂圍繞該調整構件延伸的點處比在該下巴束帶的第二端處的間距大。
  362. 如請求項349至361中任一項所述之下巴束帶,其中,該等臂的形狀被設計為適應該患者頭部的形狀和輪廓。
  363. 一種 用於將患者介面固定至患者之頭戴具,該頭戴具包括: 形成該頭戴具的主體的基層;以及 頭帶區域; 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至少部分地與該基層的下部重疊的外接合層,該外接合層熔合到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該等熔合材料區域表現出與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364. 如請求項36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未熔合區域至少部分地限定用於將連接器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連接區。
  365. 如請求項36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未熔合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連接區,用於可釋放地固定至該頭戴具的面向患者側上的緊固部。
  366. 如請求項363至36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和/或未熔合區域形成包括點和/或條紋的圖案。
  367. 如請求項363至36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未熔合區域形成隆起的接合表面,而該等熔合區域形成凹陷。
  368. 如請求項363至36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藉由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射頻(RF)焊接、高頻(HF)焊接、超音波焊接、振動焊接或摩擦焊接、熱邊緣焊接、熱風焊接、或感應焊接。
  369. 如請求項363至36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跨過該外接合層的大部分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370. 如請求項363至36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圍繞該外接合層的基本上整個周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371. 如請求項363至37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僅藉由熔合而熔合至該基層的下面部分。
  372. 如請求項363至37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覆蓋大部分或基本上整個該頭帶區域。
  373. 如請求項363至37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覆蓋該頭帶區域的僅一部分。
  374. 如請求項363至37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單一材料面板。
  375. 如請求項363至37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單層材料。
  376. 如請求項363至37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包括單一材料面板。
  377. 如請求項363至37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包括單層材料。
  378. 如請求項363至37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包括呼吸介面,諸如呼吸罩或鼻導管。
  379. 如請求項363至37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患者介面適合嬰兒或新生兒。
  380. 如請求項363至37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擴大的耳上區域,其形狀被設計為至少部分地覆蓋患者的耳朵。
  381. 如請求項380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與該頭帶的其他區域相比,該等耳上區域被配置為提供較大的接合表面,從而便於將固定構件附接至該頭帶以將該患者介面固定到位。
  382. 如請求項380或381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被配置為向患者的耳朵提供保護,以免於與其他連接器或該頭戴具或介面、或相關聯部件的接觸或摩擦。
  383. 如請求項38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每個耳上區域包括由該頭帶區域的圓化的、向下突出的下邊緣限定的凸起。
  384. 如請求項382或383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各自包括圓化的、向上突出的上邊緣。
  385. 如請求項382或38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包括在該等耳上區域之間的橋接部,用於定位在該患者的頸部的頸背處或上方,該橋接部的高度窄於該等耳部區域。
  386. 如請求項38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的下邊緣高於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和/或該頭帶的前部的下邊緣。
  387. 如請求項385或386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具有在該橋接區域的中心處最高的弓形下邊緣,使得該橋接區域在其中心處最窄。
  388. 如請求項385至38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區域的下邊緣與該等耳部區域的下邊緣毗連。
  389. 如請求項385至388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橋接部被配置為最小化或防止該頭帶的後部由於頸部彎曲而起皺。
  390. 如請求項385至38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一部分延伸超過該橋接部的下邊緣。
  391. 如請求項380至39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還包括從一個或兩個耳上部延伸的至少一個延伸部。
  392. 如請求項363至39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沒有內部接縫和外部接縫。
  393. 如請求項363至39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和該主體的下部被配置為纏繞在該佩戴者的頭部上,使得該頭帶的相反端部彼此重疊並且固定,由此提供可調整的適配以適應一定範圍的頭圍。
  394. 如請求項363至39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包括調整裝置,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視需要地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朝向和背離該頭帶區域滑動,以調整該頭戴具的可佩戴長度。
  395. 如請求項39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調整裝置可在鎖定狀態與該調整裝置可沿著該頭戴具的主體滑動的調整狀態之間調整。
  396. 如請求項363至39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包括調整裝置,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並且其中,該調整裝置可在鎖定狀態與調整狀態之間調整,在該鎖定狀態下,該調整裝置抵抗該頭戴具的主體穿過該調整裝置的相對移動。
  397. 如請求項394、395或396所述之頭戴具,包括末端固定件,該末端固定件將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固定在一起。
  398. 如請求項397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被聚集、打褶、折疊或卷起以在該固定點處固定。
  399. 如請求項397或39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限制了該調整裝置沿著該頭戴具主體的行進,由此防止該調整裝置從該頭戴具意外移除。
  400. 如請求項397至39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包括兩個側面層,該頭戴具主體的頂部邊緣被接納在該兩個側面層之間。
  401. 如請求項400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末端固定件包括中間層。
  402. 如請求項363至40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戴具為帽狀物。
  403. 如請求項402所述之頭戴具,包括在該帽狀物的頂點處形成球的末端固定件。
  404. 如請求項363至40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包括織物。
  405. 如請求項404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織物在該頭戴具的寬度方向上表現出雙向拉伸。
  406. 如請求項405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織物表現為在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均具有拉伸性的四向拉伸織物。
  407. 如請求項363至406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的外接合層包括完整環狀(UBL)表面,從而與具有互補鉤狀表面的連接器接合。
  408. 如請求項363至40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材料區域表現出與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不同的拉伸。
  409. 如請求項40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410. 如請求項409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熔合區域的形狀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跨過該頭帶的相應區域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411. 如請求項410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未熔合區域的形狀被設計為在不期望拉伸的方向上形成從該頭帶的頂部邊緣至該頭帶的底部邊緣的基本上連續的路徑。
  412. 如請求項408至41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在該頭帶的耳上區域中,該等熔合材料區域和該等未熔合材料區域被配置為減小或增加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和/或與該縱向方向成角度或大致對角的方向上的拉伸。
  413. 如請求項363至412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在該頭帶的縱向方向上具有增加的拉伸的區域。
  414. 如請求項363至41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頭帶區域包括在該等耳上部之間和/或在一個或兩個耳上部的側面處的拉伸增加區域。
  415. 如請求項363至414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耳上區域包括熔合材料區域和未熔合材料區域。
  416. 如請求項363至415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外接合層或基層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相比於周圍區域,該頭帶在帶有切口的頭帶區域中表現出不同的拉伸。
  417. 如請求項416所述之頭戴具,其中,選擇該等切口的形狀和/或方向和/或位置,以相比於沒有切口的區域來減小該頭帶的相應區域在一個或多個方向上的拉伸。
  418. 如請求項363至417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為非矩形的。
  419. 如請求項418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頂部邊緣不是線性的。
  420. 如請求項363至419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高度在該基層的中線處或附近大於在該基層的側面處或附近。
  421. 如請求項418至420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具有不規則五邊形的形狀,其中該五邊形的兩個邊形成該基層的頂部邊緣。
  422. 如請求項418至421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基層的頂部邊緣包括一個或多個切口。
  423. 如請求項422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等切口係三角形的。
  424. 如請求項418至423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具,其中,該頂部邊緣的形狀被設計為使得當該頂部邊緣在固定點處被聚集和固定時,該固定點大致與該佩戴者的脊椎成一直線。
TW111140497A 2021-10-26 2022-10-25 患者介面系統 TW2023276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63050P 2021-10-26 2021-10-26
US63/263,050 2021-10-26
US202263363916P 2022-04-29 2022-04-29
US63/363,916 2022-04-29
US202263371296P 2022-08-12 2022-08-12
US63/371,296 2022-08-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680A true TW202327680A (zh) 2023-07-16

Family

ID=8607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497A TW202327680A (zh) 2021-10-26 2022-10-25 患者介面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20032A (zh)
AU (1) AU2022376875A1 (zh)
CA (1) CA3235438A1 (zh)
TW (1) TW202327680A (zh)
WO (1) WO20230756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3902B2 (en) * 2003-05-30 2009-02-2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EP3388101A1 (en) * 2009-08-28 2018-10-17 Resmed Limited Pap system
DE102012005535B4 (de) * 2012-03-21 2015-03-19 Fritz Stephan Gmbh Vorrichtung zum Haltern einer Atmungsunterstützungseinrichtung
EP3939643A1 (en) * 2013-03-15 2022-01-19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Nasal cannula assemblies
JP6336575B2 (ja) * 2013-04-26 2018-06-06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ペ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 呼吸マスク用ヘッドギア
WO2016077876A1 (en) * 2014-11-18 2016-05-26 Anderson Beverley Non stretch, loop fastening neo-prene
US20160143766A1 (en) * 2014-11-25 2016-05-26 Accum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Llc Head Gear Assembly and Method
US20180344960A1 (en) * 2017-06-06 2018-12-06 Maya Kaneyasu Secure endotracheal tube holder
WO2021176338A1 (en) * 2020-03-03 2021-09-1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Patient interfac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35438A1 (en) 2023-05-04
WO2023075610A1 (en) 2023-05-04
CN116020032A (zh) 2023-04-28
AU2022376875A1 (en)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0415B2 (en) Patient interface
JP7337125B2 (ja) 鼻マスクシステム
JP7015352B2 (ja) 鼻を密閉する部分を含むインタフェース
JP6964597B2 (ja) 呼吸マスク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フレームおよびヘッドギア
JP6629726B2 (ja) 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及び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6193278A (ja) 湾曲する鼻梁部を有するインタフェース
JP2020534130A (ja) 呼吸マスク組立体のためのフレーム及びヘッドギア
EP3810244B1 (en) Nasal cannula and securement system
TW202327680A (zh) 患者介面系統
CN220344907U (zh) 用于将患者接口固定至患者的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