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5173A - 適用于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適用于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5173A
TW202325173A TW111132192A TW111132192A TW202325173A TW 202325173 A TW202325173 A TW 202325173A TW 111132192 A TW111132192 A TW 111132192A TW 111132192 A TW111132192 A TW 111132192A TW 202325173 A TW202325173 A TW 2023251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composite nonwoven
fibrous web
fibers
zo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2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6574B (zh
Inventor
路卡斯 哈特曼
瓦迪姆 庫里柯維奇
達勒斯 郎德
妮娜 阮
安德莉亞 J 史塔伯
朱曉軍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5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32B5/265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 B32B5/26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next to one or mor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41D31/185Elastic using 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063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at least partially of material that can be recycl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7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layers are not bonded on the totality of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32B37/1292Application of adhesive selectively, e.g. in stripes, in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mechanically connected, e.g. by needling to another layer, e.g. of fibres, of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32B5/265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 B32B5/26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next to one or mor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 B32B5/267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next to one or mor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non-woven fabric layer that is a spunbonded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32B5/265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 B32B5/26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next to one or mor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 B32B5/26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next to one or mor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non-woven fabric layer that is a melt-blow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32B5/265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 B32B5/271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characterised by one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be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characterised by separat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that comprise chemically different strands or fibr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8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by mechanical means
    • B32B7/09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by mechanical means by stitching, needling or se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32B7/1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applied in spaced arrangements, e.g. in strip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5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JPLEATING, KILTING OR GOFFERING TEXTILE FABRICS OR WEARING APPAREL
    • D06J1/00Pleating, kilting or goffering textile fabrics or wearing appa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30Non-wo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0All layers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07Elastomeric fibres
    • B32B2262/0215Thermoplastic elastomer fi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92Polyurethan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4/00Thermoplastic elastom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22Fibres of short length
    • B32B2305/28Fibres of short length in the form of a m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16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7/00Cloth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文各方面涉及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該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至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不同的特徵,這些不同的特徵包括一個或多個壓凹部分和一個或多個打褶構造。

Description

適用于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本文各方面涉及適用於服裝和其他製品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傳統的非織造織物具有通常不適合用於服裝製品的特徵。由於這些特徵以及在例如清潔行業和個人衛生行業中的最終用途,傳統的非織造織物可能與通常用於針織和/或織造織物的整理工藝和技術不相容。因此,傳統的非織造織物通常缺乏在服裝製品中所期望的美觀和/或功能特徵。
本文各方面涉及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該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至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不同的特徵,這些不同的特徵包括一個或多個壓凹部分和一個或多個打褶構造。
本發明的主題在本文中被具體描述以滿足法定要求。然而,該描述本身並不旨在限制本公開的範圍。相反,本發明人已經設想,所請求保護或公開的主題也可以以其他方式結合其他當前或未來技術來體現,以包括不同的步驟或與本檔中描述的步驟類似的步驟的組合。此外,儘管術語“步驟”和/或“框”在本文中可以用於表示所採用的方法的不同元素,但是除非且除了明確陳述個別步驟的次序,否則這些術語不應被解釋為暗示本文所公開的各種步驟之中或之間的任何特定次序。
傳統的非織造織物通常具有不適合用於服裝製品的特徵。這樣的特徵可能包括缺乏拉伸和恢復特性、重量大、缺乏懸垂性、手感粗糙、對稱的面或表面,以及在期望增加隔熱的一些情況下缺乏隔熱特性。由於這些特徵以及在例如清潔行業和個人衛生行業中的最終用途,傳統的非織造織物可能難以印花並且可能不包括美觀的特性。此外,在對非織造織物進行印花的情況下,印花美感被應用於最外表面,品質差,並且會由於例如磨損而隨時間減少。這樣的印花美感對於適用於服裝製品的非織造織物而言是不期望的。
本文各方面涉及適用於服裝和其他製品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及其製作方法。在高水平上,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一個或多個纏結纖維幅材和印花層(例如,包括印花部件的內部層)。在示例方面,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內部層。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第一纏結幅材的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飾面側。內部層具有被定位成鄰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二面的第一面。內部層的第一面包括具有第一部分的印花部件,該第一部分比印花部件的第二部分更多地結合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中。
在其他示例方面,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層(例如,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第三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彈性體層),該一個或多個附加層層疊在一起和/或與第一纏結幅材和/或內部層纏結。在一個這樣的方面,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該第二面至少部分地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飾面側。照此,內部層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使得內部層的第一面鄰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二面,並且內部層的第二面鄰近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一面。
附加地,並且根據本文各方面,由於第一和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特徵,以及內部層和/或任何附加層的特徵,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可以是非對稱飾面的(例如,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在另外的示例方面,這些特徵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適用于服裝製品。當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結合到服裝製品中時,第一飾面側形成服裝製品的面向外的表面,並且第二飾面側形成製品的面向內的表面。照此,當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結合到服裝製品中時,第一纏結幅材可能具有使其適用于暴露於外部環境的特徵。例如,形成第一纏結幅材的纖維可能具有比用於形成第二纏結幅材的纖維的旦數大約兩倍的旦數,使得第一纏結幅材可以更好地承受磨損力而不使纖維斷裂,並且因此增強印花部件的耐用性。
當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形成為服裝製品時,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特徵使其適用于形成面向皮膚的表面。例如,形成第二纏結幅材的纖維可能具有為用於形成第一纏結幅材的纖維的旦數的約一半的旦數,因為第二飾面側可能較少暴露於磨損力。此外,較小的旦數可以產生柔軟的手感,使其對於皮膚或接近皮膚接觸是舒適的。此外,第二纏結幅材可以包括有機矽塗層纖維,其也賦予柔軟的手感並改善織物的懸垂性(即,使織物不那麼硬)。
本文設想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其他非對稱特徵包括印花部件和/或與第一飾面側和第二飾面側相關聯的不同顏色特性。在一個方面,印花部件在第一飾面側上比在第二飾面側上更可見。在另一方面,印花部件可以在第一飾面側可見但第二飾面側上不可見。其他方面設想顏色特性可以是在第一飾面側上比在第二飾面側上更明顯的混色效果的形式。印花部件和不同顏色特性可以賦予由非織造織物形成的服裝物品期望的美感,並且還可以為穿著者提供關於服裝物品的哪一側面向外和哪一側面向內的視覺標記。不同顏色特性也可能使服裝物品適合正反穿(即,“內面向外”穿著服裝物品)。例如,可以通過為形成織物不同層的纖維選擇特定顏色和/或通過選擇纏結參數,使得有色纖維相比於第二面選擇性地向第一面移動更多(或反之亦然)而賦予側面以不同顏色特性。
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附加層還可以包括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彈性體層賦予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拉伸和恢復特性,使其適用於服裝製品,諸如上身衣物和下身衣物。彈性體層本身可能缺乏足夠的抗拉強度來承受正常耗損。因此,彈性體層通過使用纏結工藝使不同幅材的纖維延伸穿過彈性體層以產生內聚結構而整合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中。
在一些示例方面,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附加層包括與彈性體層層疊在一起的附加纏結幅材(例如,第三纏結纖維幅材)。可以選擇預纏結幅材的重量以實現在纏結後具有最小厚度的輕質複合非織造織物。此外,纏結幅材的數量、纖維旦數、纖維類型、纖維長度等的選擇產生通過在形成織物的纖維之間捕獲空氣而提供增強的隔熱的所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附加地,可以調整用於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不同幅材的特性和/或幅材的數量,以實現印花非織造織物的不同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包括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側面中的每一個的不同的期望的最終特徵。其結果是一種輕質、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拉伸和恢復性、良好的懸垂性、有趣的視覺美感、良好的耐磨性和柔軟的手感,使得複合非織造織物成為形成適用於運動服的服裝製品的理想選擇。
本文設想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整理。例如,織物可以使用選定的印花技術印上一個或多個圖案、圖形、標誌等。在一個示例方面,可以在纏結之前將印花應用於纖維幅材中的一個或多個,使得印花部件在纏結期間整合到非織造織物中。此外,當非織造織物形成為服裝製品時,可以使用不同的技術將織物邊緣縫合在一起。例如,織物邊緣可以重疊,並且可以使用纏結工藝將來自織物邊緣的纖維纏結在一起,從而形成接縫。
本文各方面還設想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是可回收的,並且在一些方面,織物可以是完全可回收的。因此,在各方面,選擇用於形成纏結幅材的纖維可以包括回收材料,包括回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纖維,通常稱為聚酯纖維。附加地,選擇用於形成彈性體層的材料也可以是完全可回收的。回收纖維和材料的使用減少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碳足跡。
通過將印花層(例如,包括印花部件的內部層)定位在第一纖維幅材與一個或多個附加層之間以形成複合結構來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在形成複合結構之前,可以通過利用印花技術在內部層上形成印花部件來形成印花層。此外,為第一纖維幅材、內部層和一個或多個附加層選擇特性,諸如幅材的數量、纖維旦數、各個幅材的重量、纖維長度、纖維顏色和纖維塗層,是基於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在形成印花層並且然後將其與第一纖維幅材和一個或多個附加層組合以形成複合結構之後,執行機械纏結工藝。在一個示例方面,機械纏結工藝是針刺。基於非對稱飾面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期望的最終特性,選擇與針刺工藝相關聯的不同參數,諸如針選擇、針跡密度、穿透深度、穿透方向、針通過次數等。例如,可以選擇參數以生產具有期望厚度、期望拉伸和恢復程度、期望重量、期望懸垂性或硬度等的非織造織物。
本文附加方面涉及製作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並且總體而言,這樣的方法包括一個或多個步驟,該一個或多個步驟與形成印花層、將印花層與第一纖維幅材和/或一個附加層組合以形成複合結構,以及使複合結構經受纏結工藝相關。在示例方面,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包括將印花層的第一面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二面以形成複合結構的步驟。印花層包括印花部件,該印花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預先應用於內部層的著色劑形成。該製造方法還包括使複合結構經受針纏結工藝的步驟,其中隨後將印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到第一纖維幅材中。
在一些示例方面,製造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包括利用印花技術在內部層上形成印花部件以形成印花層的步驟,以及將印花層的第一面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二面以形成複合結構的隨後步驟。該方法包括使複合結構經受可變纏結工藝的另一步驟,其中隨後印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形成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飾面側。
在另外的示例方面,印花技術(例如,經由數字印花應用著色劑、經由昇華印花應用昇華染料等)可用於在內部層上形成印花部件。這樣的方面設想印花部件可以在內部層上預纏結地形成(即,在纏結包括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一個或多個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之前)。這些方面設想內部層可以包括纖維幅材(例如,預纏結纖維幅材),並且還設想內部層可以是水刺層和/或可以包括水刺纖維。
如本文所用,術語“服裝製品”旨在涵蓋由穿著者穿著的製品。照此,它們可以包括上身衣物(例如,上衣、t恤、套頭衫、連帽衫、夾克、外套等)和下身衣物(例如,褲子、短褲、緊身褲、七分褲、連體緊身衣等)。服裝製品還可以包括帽子、手套、袖子(袖套、小腿袖)、鞋類製品(諸如鞋子的鞋面)等。術語“面向內的表面”在涉及服裝製品時是指被配置成面向穿著者的身體表面的表面,並且術語“面向外的表面”是指被配置成背離穿著者的身體表面並朝向外部環境的表面。術語“面向最內的表面”是指相對於服裝製品的其他層最靠近穿著者的身體表面的表面,並且術語“面向最外的表面”是指相對於服裝製品的其他層最遠離穿著者的身體表面地定位的表面。
如本文所用,術語“非織造織物”是指通過機械和/或化學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而不呈針織、織造、編織構造或其他結構化構造形式的纖維。在具體的方面,非織造織物包括經機械操縱以形成墊狀材料的纖維的集合。換句話說,非織造織物直接由纖維製成。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形成為內聚結構的不同纖維幅材,其中不同纖維幅材可以具有不同或類似的纖維組成和/或不同的特性。術語“纖維幅材”是指在與一個或多個其他纖維幅材經歷機械纏結工藝之前的纖維幅材。纖維幅材包括已經經歷梳理和搭接工藝的纖維,該工藝通常在沿x、y平面延伸的一個或多個共同方向上對齊纖維,並達到期望基重。纖維幅材還可以經歷輕針刺工藝或機械纏結工藝,該工藝將幅材的纖維纏結到一定程度,使得纖維幅材形成可以被操縱的內聚結構(例如,捲繞到輥上、從輥上展開、堆疊等)。纖維幅材還可以經歷一個或多個附加的加工步驟,諸如在與其他纖維幅材纏結以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之前進行印花。術語“纏結纖維幅材”在涉及複合非織造織物時是指經歷與一種或多種其他纖維幅材的機械纏結後的纖維幅材。照此,纏結纖維的幅材可以包括最初存在於形成層的纖維幅材中的纖維,以及存在於已經通過纏結工藝移動到纏結纖維的幅材中的其他纖維幅材中的纖維。如本文所用,術語“內部層”是指位於非織造織物的至少兩個其他層之間的非織造織物層。如本文所用,術語“印花層”是指包括印花部件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層。
在示例方面,印花層被佈置成使得其位於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最外纖維幅材(例如,第一纖維幅材)或層的內部。這樣的方面設想印花層以及進而印花部件較少暴露於或未暴露於外部環境。因此,印花層和印花部件較少受耗損和磨損的影響。在另外的示例方面,印花層在內部層處的佈置還可以幫助將印花層固定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適當位置。此外,印花層的特徵可以導致比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其他纖維幅材和/或層更少的纏結。照此,將印花層定位在兩個纖維幅材和/或層之間,使得它是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內部層,可以比它被定位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外部層或最外層時為印花層提供更多的纏結。
本文設想的機械纏結工藝可以包括使用有倒鉤或有結構的針(例如,叉狀針)的針纏結(通常稱為針刺),或流體纏結。在本文設想的各方面中,可以由於所使用的纖維的小旦數和微調與針刺工藝相關聯的不同參數的能力來使用針刺。針刺通常使用倒鉤針或尖刺針將一定比例的纖維從大致水平的定向(沿x、y平面延伸的定向)重新定位到大致垂直的定向(z方向定向)。通常參考針刺工藝,經過梳理、搭接和預針刺的幅材可以與其他經過梳理、搭接和預針刺的幅材堆疊在一起,並在位於堆疊幅材配置的相對側上的底板與剝離板之間通過。固定在針板上的倒鉤針穿過堆疊幅材配置進出,並且在針移入和移出堆疊幅材配置之後,剝離板從針剝離纖維。可以調整剝離板與底板之間的距離以控制針刺期間的幅材壓縮。當堆疊幅材配置沿輸送系統在機器方向上移動時,針板重複地與堆疊幅材配置接合和脫離,使得對堆疊幅材配置的長度進行針刺。本文各方面設想使用沿輸送系統順序地位於不同點處的多個針板,其中當堆疊幅材配置在機器方向上移動時,不同的針板可以從堆疊幅材配置的不同面(例如,上面和下面)接合堆疊幅材配置。針板與堆疊幅材配置的每次接合在本文中稱為“通過”。可以調整與特定針板相關聯的參數以實現所得針刺非織造織物的期望特性(例如,基重、厚度等)。不同的參數可以包括針腳密度(SD)和穿透深度(PD),針腳密度是在纏結過程期間使用的每cm2的針數(n/cm2),穿透深度是針在從堆疊幅材配置中拉出之前穿過堆疊幅材配置的距離。通常還可以調整與針刺工藝相關的參數,諸如底板與剝離板之間的間距以及堆疊幅材配置的輸送速度。
本文各方面設想使用倒鉤針(具有沿針的長度佈置的倒鉤的針),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針類型。當倒鉤從堆疊幅材配置的第一面移動到相對的第二面時,針上的倒鉤“捕獲”纖維。針穿過堆疊幅材配置的移動有效地將由倒鉤捕獲的纖維從第一飾面側附近或第一飾面側處的位置移動或推動到第二飾面側附近或第二飾面側處的位置,並進一步引起與其他纖維的物理相互作用,從而有助於通過例如摩擦將移動的纖維“鎖定”到位。本文還設想,這些針可以從第二飾面側朝向第一飾面側穿過堆疊幅材配置。在示例方面,針上與纖維相互作用的倒鉤的數量可以基於針的穿透深度。例如,當穿透深度為第一量時,所有倒鉤可以與纖維相互作用,並且隨著穿透深度減小,可以與纖維相互作用的倒鉤少於所有的倒鉤。在另外的示例方面,倒鉤的大小可以基於幅材中使用的纖維的旦數進行調整。例如,可以選擇倒鉤大小,以便與小旦數(例如,細)纖維接合,而不是與大旦數纖維接合,以便引起小旦數纖維而不是大旦數纖維的選擇性移動。在另一實例中,可以選擇倒鉤大小,以便與小旦數和大旦數纖維兩者接合,以便引起兩種纖維移動通過幅材。
在纏結之後,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第一飾面側和相對的第二飾面側,這兩個飾面側相對于非織造織物的內部均面向外並且包括非織造織物的最外面。照此,當觀察非織造織物時,第一飾面側和第二飾面側均是完全可見的。第一飾面側和第二飾面側均可以沿大致平行且彼此偏離的x、y平面延伸。
如本文所用,術語“彈性體層”是指在至少一個定向軸線上具有拉伸和恢復特性(即,彈性回彈性)的層,其包括在單個定向軸線上具有拉伸和恢復性的層以及在多個定向軸線上具有拉伸和恢復性的層。定向軸線的實例包括長度方向、寬度方向、x方向、y方向和與長度方向、寬度方向、x方向和y方向成角度偏離的任何方向。彈性體層可以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諸如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醚酯彈性體(TPEE)、TPU和TPEE的組合等。彈性體層可以包括紡粘層、膜、幅材等。在示例方面,彈性體層可以包括紡粘TPEE或熔噴TPU。非織造彈性體材料(諸如紡粘TPEE或熔噴TPU)允許比彈性體膜更低的基重。同樣,由於幅材相對於膜的纖維性質,它們通常更透氣和可滲透,並且它們通常比膜更柔韌(即,硬度較低)。這些因素(低基重、透氣性和滲透性、柔韌)使得它們成為用於本文描述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理想選擇,尤其是在這些是期望特徵的服裝方面。
當涉及纖維時,術語旦數或每纖維的旦數是纖維的線性質量密度的測量單位,並且更具體地,它是每9000米纖維的以克為單位的質量。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的旦數可以使用ASTM D1577-07測量。纖維的直徑可以基於纖維的旦數和纖維的密度來計算。本文設想的纖維可以由多種不同材料(例如,棉、尼龍等)形成,包括通常稱為聚酯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纖維可以包括原生PET纖維(未回收的纖維)和回收PET纖維。回收PET纖維包括衍生自切碎製品的切碎的PET纖維和再擠出的PET纖維(使用回收PET碎片再擠出的纖維)。在另外的方面,本文設想的纖維可以被配置成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提供疏水特性。
如本文所用,術語“有機矽塗層纖維”可以指具有連續有機矽塗層的纖維,使得有機矽塗層沿其長度完全覆蓋纖維。在一個實例中,纖維可以形成芯並且有機矽可以形成圍繞芯的鞘。在其他示例方面,術語“有機矽塗層纖維”可以指在沿纖維長度的至少一些區域中具有間歇有機矽塗層的纖維。例如,可以用有機矽塗層噴塗纖維。在這方面,如果特定的纖維幅材包括100重量%的有機矽塗層纖維,則本文設想形成幅材的纖維可以具有不包括有機矽塗層的區域。本文設想有機矽塗層纖維摻入到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纖維幅材中。換句話說,在使用例如有機矽噴塗整理劑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之後,不將纖維上的有機矽塗層應用於纖維。
如本文所用,術語“顏色”或“顏色特性”在涉及非織造織物時通常是指形成織物的纖維的可觀察顏色。這樣的方面設想顏色可以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染料、顏料和/或著色劑可以提供給纖維的任何顏色。照此,纖維可以被配置成具有一種顏色,包括但不限於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白色、黑色及其色調。在一個示例方面,可以在形成纖維時賦予纖維顏色(通常稱為紡前染色)。在紡前染色中,當纖維被擠出時將顏色添加到纖維中,使得顏色與纖維融為一體,而不是在成型後的步驟(例如,通過織後染色步驟)中添加到纖維中。
與顏色相關的方面還設想確定一種顏色是否不同於另一種顏色,以及一種顏色是否與另一種顏色基本上相同。在這些方面,顏色可以包括數字色值,其可以通過使用儀器來確定,儀器通過標準化和/或量化可能影響顏色感知的因素來客觀地測量和/或計算物件的顏色的色值。這樣的儀器包括但不限於色度計、分光輻射度計、分光光度計等。因此,本文各方面設想由纖維提供的織物的“顏色”可以包括使用色度計、分光輻射度計和/或分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的數字色值。此外,數字色值可以與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相關聯,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是為數字色值提供顏色表示的顏色的特定組織,並且因此,每個數字色值對應於在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中表示的單一顏色。
這樣的確定可以通過以下進行:用色度計、分光輻射度計或分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例如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織物的數字色值、用相同的儀器測量和/或計算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織物的數字色值(即,如果分光光度計用於測量第一顏色的數字色值,則分光光度計用於測量第二顏色的數字色值),以及將第一顏色的數字色值與第二顏色的數字色值進行比較。在另一實例中,可以通過用色度計、分光輻射度計或分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織物的第一區域的數字色值、用相同的儀器測量和/或計算具有第二顏色的織物的第二區域的數字色值,並將第一顏色的數字色值與第二顏色的數字色值進行比較來進行該確定。如果數字色值不相等,則第一顏色或第一顏色特性不同於第二顏色或第二顏色特性,反之亦然。
此外,還設想,兩種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可以與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的數字色值之間的百分比差異相關,並且隨著色值之間的百分比差異增大,視覺區別將更大。此外,視覺區別可以基於顏色空間或模型中的色值的顏色表示之間的比較。例如,當第一顏色具有對應於所表示的顏色為黑色或深藍色的數字色值,並且第二顏色具有對應於所表示的顏色為紅色或黃色的數字色值時,第一顏色與第二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大於所表示的顏色為紅色的第一顏色與所表示的顏色為黃色的第二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
術語“半透明性”涉及光的透射,並且“半透明”是指當光撞擊物體的表面時物體的物理特性,其中一些光穿過或透射穿過物體並且一些光被漫射、反射和/或吸收。因此,當描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纖維幅材和/或一個或多個附加層時,術語“半透明”是指光部分地穿過的纖維幅材或層。此外,當纖維幅材或層在本文中被稱為“至少部分地”半透明時,應當理解,“至少部分地”是指纖維幅材或層的一部分、區域、區或位置,在該部分、區域、區或位置處,纖維幅材或層是半透明的,並且不表示其透射率。例如,至少部分地半透明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纖維幅材或層是指在層的一些部分、區域、區或位置處光部分地穿過。在另一種情況下,至少部分地半透明的纖維幅材或層是指在纖維幅材或層的一個或多個部分處,光部分地穿過,並且在纖維幅材或層的其他不同部分處,光可以或可以不部分地穿過。
如本文所用,術語“印花技術”通常是指將有色物質應用於基材(例如,印花非織造複合織物的內部層)的工藝,並且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任何印花工藝、技術或方法。通常,有色物質可以是著色劑、昇華染料或兩者,並且著色劑和昇華染料可以被配置成具有包括但不限於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白色、黑色及其色調的顏色。照此,在示例方面,本文設想的印花技術包括直接印花技術,其中將一種或多種著色劑轉移至基材,並且直接印花技術的實例包括絲網印花、旋轉印花、數字印花等。如本文所用,術語“著色劑”通常是指任何油墨、顏料、染料或使某物著色的其他物質,並且可以包括與本文討論的至少一種直接印花技術相容的廣泛範圍的油墨、顏料或染料。在一個示例方面,著色劑可以包括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市售油墨或與數字印花技術一起使用的專有油墨。這樣的油墨可以是水基或油基的,並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裂解油墨、拔染油墨、閃光或微光油墨、光澤油墨、金屬油墨、鏡面銀油墨、增塑溶膠油墨、聚氯乙烯油墨(PVC油墨)、非PVC油墨、鄰苯二甲酸酯油墨、非鄰苯二甲酸酯油墨、丙烯酸油墨、仿麂皮油墨、油基丙烯酸油墨、聚氨酯油墨、高密度油墨、溶劑油墨、紫外線油墨及其組合。儘管如此,還設想油墨可以包括特種油墨,其可以具有市售油墨中通常不包括的一種或多種特性。這樣的特性可以包括視覺性質,該視覺性質可以給予特種油墨金屬的、珠光的、色移的或反射的外觀。此外,這些油墨中的任一種可以包括添加劑,其可以影響油墨的某些特性或組分或可以向油墨提供附加特性或組分。例如,添加劑可以使油墨與某些油墨和材料更相容,並且因此,添加劑可以用於促進油墨與非織造織物層的面之間的相容性。
在其他示例方面,本文設想的印花技術包括昇華印花技術。如本文所用,術語“昇華印花工藝”是指利用熱和壓力將染料應用於基材的印花技術。通常,昇華印花工藝可以應用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這些昇華染料可以對基材(例如,非織造織物的內部層)具有親和力並經由昇華印花應用於其上。昇華染料可以包括源自植物或合成來源的著色劑,這些著色劑可以被精細研磨並與分散劑包括在一起,並且昇華染料可以以分子水平注入基材中並將顏色浸漬到材料中。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的,昇華印花利用昇華的科學知識,其中將熱施加到固體,通過吸熱反應將其轉化成氣體而不通過液相。
昇華印花可以包括固體熱敏染料,其溶解在液體中,當在熱和壓力下時,該液體變成氣體,與相容的基材結合,並且然後變回固體。因此,昇華染料以分子水平注入基材中。此外,本文設想的昇華印花工藝可以利用各種組分和技術將昇華染料應用於基材(例如,非織造織物的內部層),並且不同的昇華印花工藝可以包括類似和/或不同的方面。例如,一種工藝可以將昇華染料直接應用於基材,而另一種工藝可以使用轉移片材。此外,一些昇華印花技術可以包括昇華印花機和/或還可以使用熱或能量來引起昇華染料吸附到基材上。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可以通過使用熱壓機將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轉移到內部層以使內部層和應用於其上的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經受約195℃的溫度約1秒。因此,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轉移到內部層並被內部層的至少一部分吸附。在其他方面,可以通過使用熱壓機將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轉移到內部層以使內部層和應用於其上的一種或多種昇華染料經受約225℃至約165℃、約220℃至約170℃、約215℃至約175℃、約210℃至約180℃、約205℃至約185℃、約200℃至約190℃,或約195℃的溫度約30秒、約25秒、約20秒、約15秒、約10秒、約5秒的時間。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是指在所指示的值的大致±10%內。
如本文所用,術語“印花部件”是指通過一種或多種著色劑或昇華染料在層上形成的圖像、圖形、設計或視覺記號,該一種或多種著色劑或昇華染料經由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印花技術而應用於層。此外,印花部件還可以包括形狀,這些形狀包括與品牌化相關聯的形狀,諸如標誌、圖像等,幾何形狀、有機形狀、圖案、字母、數字等。此外,印花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通過一種或多種著色劑或昇華染料提供的一種或多種顏色形成,該一種或多種著色劑或昇華染料可以被配置成具有任何顏色,包括但不限於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及其色調。
本文另外的方面涉及適用於服裝和其他製品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在高水平上,複合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第一區,該第一區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該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可以包括第二區,該第二區包括壓凹部分和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彈性體層內的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繼續在高水平上,打褶構造可以包括複合非織造織物,該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打褶構造還可以包括被定位成鄰近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最外表面的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並且還可以包括由複合非織造織物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形成的多個褶。
本文提供了關於預纏結幅材和所得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各種測量。所得複合非織造物的厚度可以使用精密測厚儀測量。例如,為了測量厚度,可以將織物定位在平砧上,並在標準固定負載下將壓力腳從上表面壓在織物上。精密測厚儀上的刻度盤指示器給出以mm為單位的厚度指示。基重使用ISO3801測試標準測量,並且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sm)。使用ASTMD4032(2008)測試標準測量通常對應於懸垂性的織物硬度,並且單位為千克力(Kgf)。使用ASTM2594測試標準測量織物生長和恢復性,並以百分比表示。如本文所用,術語“拉伸”是指在規定張力下以指定距離的增加測量的織物性質,並且通常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即,靜止長度或寬度)的百分比。如本文所用,術語“生長”是指在延伸至規定的張力後,在釋放張力的一段時間間隔內指定基準(即,靜止長度或寬度)的距離增加,並且通常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的百分比。如本文所用,“恢復性”是指織物恢復到其原始基準距離(即,其靜止長度或寬度)的能力,並且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的百分比。通常對應於隔熱特徵的熱阻使用ISO11092測試標準進行測量,並且單位為RCT(M2 * K/W)。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提供的所有測量在標準環境溫度和壓力(25攝氏度或298.15 K和1巴)下測量,其中非織造織物處於靜止(未拉伸)狀態。
圖1是本文設想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示例生命週期的示意圖。元件符號100指示第一纖維幅材110、具有印花部件130(例如,印花層)的內部層120,以及纏結之前的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例如,第二纖維幅材、第三纖維幅材和/或彈性體層)。本文設想,在一些示例方面,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中的任一個可以是可選的。在示例方面,用於形成第一纖維幅材110、內部層120和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的纖維可以包括回收纖維,並且具體地是回收PET纖維。附加地,當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包括彈性體層時,本文的示例方面設想彈性體層可以由可回收的材料形成。箭頭102示意性地表示纏結步驟,其中第一纖維幅材110、內部層120,和/或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中的纖維彼此纏結,使得纖維中的一個或多個延伸到另一層中以形成內聚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箭頭104示意性地表示加工步驟,其中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形成為包括印花部件130的服裝製品160。儘管服裝製品160被示出為上身衣物,但是本文設想服裝製品160可以採取其他形式,諸如下身衣物、鞋面、帽子、手套、袖子等。在服裝製品160的壽命結束時,設想穿著者可以將服裝製品160退回給例如製造商/零售商,其中服裝製品160可以如箭頭106所指示地完全回收以形成切碎的纖維和/或再擠出的纖維,其用於形成纖維幅材,諸如第一纖維幅材110、內部層120,和/或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從而產生自我維持的循環。這種自我維持的循環減少了通常與產生印花服裝製品(包括針織、織造和非織造服裝製品)相關聯的碳影響。
圖2描繪了與其他幅材纏結和/或與其他層層疊之前的第一纖維幅材110。在示例方面,可以選擇與第一纖維幅材110相關聯的特性以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如上所討論的,當與其他幅材纏結和/或與其他層層疊時,本文設想第一纖維幅材110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第一飾面側。當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形成為服裝製品時,設想第一飾面側形成服裝製品的面向外的表面,並且在一些方面形成面向最外的表面。照此,與第一纖維幅材110相關聯的期望特性包括例如耐用性和耐磨性以及適度性。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幅材110的基重為約20克每平方米(gsm)至約150 gsm、約35 gsm至約65 gsm、約40 gsm至約60 gsm、約45 gsm至約55 gsm,或約50 gsm。在第一纖維幅材110與其他幅材和/或層組合之後,針對第一纖維幅材110的在此範圍內的基重提供了具有在期望範圍內的基重的所得非織造織物。
第一纖維幅材110由纖維形成,諸如纖維210(示意性地描繪出),由於梳理和交叉搭接工藝,其可以大致在共同方向上定向。在示例方面,纖維210可以包括PET纖維(回收的或原生的),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原生的和回收的纖維類型(例如,聚醯胺、棉等)。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210可以包括100重量%的回收纖維,諸如100重量%的回收PET纖維。然而,在其他方面,纖維210可以根據需要包括100重量%的原生纖維,或原生纖維和回收纖維的其他組合。纖維210的短纖維長度可以在約40 mm至約60 mm、約45 mm至約55 mm或約51 mm的範圍內。這種纖維長度的使用提供了最佳的纏結。例如,當低於40 mm時,纖維可能不具有足夠的長度進行纏結,並且當高於60 mm時,當在纏結期間從非織造織物中抽出針時,纖維可能實際上未纏結。在示例方面,纖維210可以包括均勻的長度,諸如當纖維由原生擠出的PET或再擠出的PET形成並切割成限定的長度時。在其他方面,纖維210可以包括短纖維長度的變化,諸如當纖維210衍生自切碎的纖維來源時。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纖維210可以包括大於或等於約1.2 D,或約1.2 D至約3.5 D、約1.2 D至約1.7 D、約1.3 D至約1.6 D,或約1.5 D的旦數。利用該範圍內的旦數使得纖維210不易斷裂,這進而又增強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第一飾面側的耐用性和耐磨性。此外,在仍然實現第一纖維幅材110的基重的同時選擇在該範圍內的旦數提供了第一飾面側的良好、均勻的覆蓋,這有助於增強第一飾面側的耐用性特徵。在仍然保持第一纖維幅材110的基重的同時選擇大於例如3.5 D的旦數可以為第一飾面側提供較小的覆蓋,這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是期望的,諸如當期望暴露或至少部分地暴露印花部件時。
在示例方面,用於形成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可以包括第一顏色特性。在例如形成纖維210使得纖維210被紡前染色時的擠出工藝期間,可以將第一顏色特性賦予纖維210。在一個示例方面,顏色特性可以是白色,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顏色。使用紡前染色纖維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消除了成型後染色步驟,這進一步有助於減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碳足跡。在另一示例方面,纖維21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第一纖維幅材110是至少部分地半透明的。即,預纏結或後纏結的第一纖維幅材110使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內部層120的印花部件130至少部分地透過第一纖維幅材110在第一飾面側上可見。
圖3描繪了在與其他幅材和/或層纏結和/或層疊之前具有印花部件130的內部層120。在示例方面,可以選擇與內部層120相關聯的特性以實現印花部件130和/或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通常,內部層12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它與本文設想的至少一種印花技術相容並且能夠包括具有期望的美學特性的印花部件130。在一個實例中,內部層120具有第一顏色特性(為白色)和適用於接收一種或多種有色物質的至少一個面,它們共同形成印花部件130。在示例方面,內部層120可以是由具有與本文設想的纖維相關的特徵的任何選擇的纖維形成的纖維幅材。在其他示例方面,內部層120是水刺層,其具有被配置成用於向印花部件130提供期望的美學特性的特徵。下面更詳細地討論與內部層120相關的附加方面。
圖4至圖6各自描繪了可以包括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中的示例纖維幅材或示例層。圖3描繪了與其他幅材纏結和/或與其他層層疊之前的第二纖維幅材112。在示例方面,可以選擇與第二纖維幅材112相關聯的特性以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如上所討論的,當與其他幅材纏結時,本文設想第二纖維幅材112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相對的第二飾面側。當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形成為服裝製品時,本文設想第二飾面側形成服裝製品的面向內的表面,並且在一些方面形成面向最內的表面。照此,與第二纖維幅材112相關聯的特性包括例如柔軟的手感或感覺。在示例方面,第二纖維幅材112的基重為約20 gsm至約150 gsm、約35克每平方米(gsm)至約65 gsm、約40 gsm至約60 gsm、約45 gsm至約55 gsm,或約50 gsm。在示例方面,第二纖維幅材112具有與第一纖維幅材110大致相同的基重。在第二纖維幅材112與其他幅材組合和/或與其他層層疊之後,針對第二纖維幅材112的在此範圍內的基重提供了具有在期望範圍內的基重的所得非織造織物。
第二纖維幅材112可以由兩種類型的纖維形成,諸如纖維310(示意性地描繪出)和纖維312(示意性地描繪出),由於梳理和交叉搭接工藝,它們可以大致在共同方向上定向。在示例方面,纖維310可以包括PET纖維(回收的或原生的),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原生的和回收的纖維類型(例如,聚醯胺、棉等)。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310可以包括100重量%的回收纖維,諸如100重量%的回收PET纖維。然而,在其他方面,纖維310可以根據需要包括100重量%的原生纖維,或原生纖維和回收纖維的其他組合。
纖維312以虛線示出以指示它們與纖維310具有不同的特徵。例如,纖維312包括有機矽塗層纖維。在將纖維312摻入到第二纖維幅材112中之前,可以用有機矽塗覆纖維312。在示例方面,第二纖維幅材312可以包括約10重量%至約100重量%的纖維312、約40重量%的纖維310和約60重量%的纖維312、約45重量%的纖維310和約55重量%的纖維312、約50重量%的纖維310和約50重量%的纖維312、約55重量%的纖維310和約45重量%的纖維312,或約60重量%的纖維310和約40重量%的纖維312。當陳述第二纖維幅材112可以包括約100重量%的纖維312時,本文設想纖維312可以沿其長度間歇地塗覆有機矽。利用上述範圍內的纖維310和纖維312為由第二纖維幅材112形成的第二面提供了良好的手感。它還為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提供了良好的懸垂性。換句話說,所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不像在清潔領域和個人衛生領域中使用的傳統非織造物那樣硬。此外,利用上述範圍內的纖維310和纖維312可以減少纏結本文描述的纖維幅材所需的針力,因為有機矽塗層纖維在纏結過程期間可能更容易地移動。當摻入低於上述範圍的有機矽塗層纖維時,第二飾面側在穿著期間可能會感到乾燥和不舒適。相反,當摻入高於上述範圍的有機矽塗層纖維時,第二飾面側可能會感覺光滑,這也可能會讓穿著者感到不舒服。此外,使用高於上述範圍的有機矽塗層纖維可能會使梳理工藝變得困難,因為梳針可能無法與纖維摩擦接合以獲得均勻的梳理幅材。另外,使用高於上述範圍的有機矽塗層纖維也可能無法在纖維之間形成足夠的纏結,因為摩擦力由於有機矽而減小,從而影響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結構完整性。
利用有機矽塗層纖維312消除了在後加工步驟中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添加有機矽整理劑的需要。如在織物領域已知的,通常的做法是在後加工步驟中向針織或織造產品添加有機矽軟化劑整理劑。通過消除該步驟,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碳足跡進一步減少。
纖維310和312中的每一個的短纖維長度可以為約40 mm至約60 mm、約45 mm至約55 mm,或約51 mm。類似于纖維210,該長度可以提供最佳纏結。在示例方面,纖維310和/或312可以包括均勻的長度,諸如當纖維由原生擠出的PET或再擠出的PET形成並切割成限定的長度時。在其他方面,纖維310和/或312可以包括纖維長度的變化,諸如當纖維310和/或312衍生自切碎的纖維來源時。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纖維310和312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小於或等於約1 D的旦數。例如,旦數可以為約0.1 D、約0.2 D、約0.3 D、約0.4 D、約0.5 D、約0.6 D、約0.7 D、約0.8 D或約0.9 D。在示例方面,纖維310和312的旦數可以為約0.6 D至約1 D、約0.7 D至約0.9 D,或約0.8 D。利用該範圍內的旦數有助於向由第二纖維幅材112形成的第二飾面側提供柔軟的感覺或手感。此外,在仍然實現第二纖維幅材112的基重的同時選擇在該範圍內的旦數提供了對第二飾面側的良好覆蓋。
在示例方面,用於形成第二纖維幅材112的纖維310和312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可相同或不同的顏色特性。在示例方面,纖維310和312兩者均包括纖維210的第一顏色特性。類似於纖維210,纖維310和312中的每一個可以進行紡前染色,從而進一步減少對所得複合非織造織物進行後加工染色步驟的需要。
圖5描繪了與其他幅材纏結和/或與其他層層疊之前的可選的第三纖維幅材114。當作為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的一部分結合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中時,本文設想第三纖維幅材114位於第一纖維幅材110與第二纖維幅材112之間。在示例方面,可以選擇與第三纖維幅材114相關聯的特性以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在示例方面,可以將第三纖維幅材114結合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中以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基重、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厚度、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隔熱特性、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絨頭等。如下文進一步解釋的,為了賦予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視覺美感,形成第三纖維幅材114的纖維可以與用於形成第一纖維幅材110和第二纖維幅材112的纖維具有不同顏色特性。類似於第一纖維幅材110和第二纖維幅材112,第三纖維幅材114的基重為20 gsm至約150 gsm、約35克每平方米(gsm)至約65 gsm、約40 gsm至約60 gsm、約45 gsm至約55 gsm,或約50 gsm。在第三纖維幅材114與其他幅材和/或層組合之後,針對第三纖維幅材110的在此範圍內的基重提供了具有在期望範圍內的基重的所得非織造織物。
第三纖維幅材114由纖維形成,諸如纖維410(示意性地描繪出),由於梳理和交叉搭接工藝,其可以大致在共同方向上定向。在示例方面,纖維410可以包括PET纖維(回收的或原生的),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原生的和回收的纖維類型(例如,聚醯胺、棉等)。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410可以包括100重量%的回收纖維,諸如100重量%的回收PET纖維。然而,在其他方面,纖維410可以根據需要包括100重量%的原生纖維,或原生纖維和回收纖維的其他組合。類似於纖維210、310和312,纖維410的短纖維長度可以在約40 mm至約60 mm、約45 mm至約55 mm或約51 mm的範圍內。在示例方面,纖維410可以包括均勻的長度,諸如當纖維由原生擠出的PET或再擠出的PET形成並切割成限定的長度時。在其他方面,纖維410可以包括短纖維長度的變化,諸如當纖維410衍生自切碎的纖維來源時。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纖維410可以包括大於或等於約1.2 D、約1.2 D至約3.5 D、約1.3 D至約1.6 D或約1.5 D的旦數。利用該範圍內的旦數使得纖維410不易斷裂,這進而又增強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耐用性和耐磨性。由於第三纖維幅材114在使用時位於第一纖維幅材110與第二纖維幅材112之間,因此具有柔軟的手感不像例如第二纖維幅材112那樣重要。在仍然實現第三纖維幅材114的基重的同時選擇在該範圍內的旦數提高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整體覆蓋率和/或不透明度。
在一些方面,用於形成第三纖維幅材114的纖維410可以包括不同於第一顏色特性的第二顏色特性。這在圖4中通過使用對角線陰影線進行了描繪。本文設想纖維410被紡前染色,從而進一步減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碳足跡。如下文將更詳細解釋的,在第一纖維幅材110、第二纖維幅材112和第三纖維幅材114的纏結期間,纖維410可以更多地向一個飾面側移動,而不是向另一個飾面側移動,使得與另一個飾面側相比,第二顏色特性在一個飾面側上的視覺可辨別或可區分程度更高。本文設想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第二纖維幅材112的纖維310和第三纖維幅材114的纖維410未塗覆有機矽。
圖6描繪了可以被包括以作為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的一部分的彈性體層116。在示例方面,彈性體層116的基重可以為約20 gsm至約150 gsm、約50 gsm至約70 gsm、約55 gsm至約65 gsm,或約60 gsm。可以選擇彈性體層116的基重以實現所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期望基重。本文各方面設想由熱塑性彈性體(諸如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醚酯彈性體(TPEE)、TPU和TPEE的組合等)形成彈性體層116。彈性體層可以包括紡粘層、膜、幅材等。在特定的示例方面,彈性體層116可以包括TPEE紡粘層。在一些示例方面,已經發現,與例如膜相比,紡粘層更好地承受針刺工藝,同時保持拉伸和恢復特性。通常,選擇彈性體層116以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提供期望的拉伸和恢復特性,同時在纏結過程期間大致保持結構完整性。本文設想彈性體層116具有顏色特性。在示例方面,顏色特性可以是與纖維210、310和312相關聯的第一顏色特性,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顏色特性。
圖7圖示了用於製作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並將其結合到服裝製品160中的示例製造工藝,該工藝大致由元件符號700表示。圖7中的製造部件的描繪僅是說明性的,並且意在傳達製造工藝700的各個步驟的一般特徵。另外,雖然這些步驟被描繪為以順序次序執行,但本文各方面設想製造工藝70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步驟的任何組合,這些步驟中的任一個可以重複或以與所描繪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在高水平上,圖7描繪了製造工藝700的若干單獨步驟,包括利用印花技術在內部層120上形成印花部件130以形成印花層170、將印花層170的第一面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第二面以形成複合結構180、使複合結構180經受纏結工藝以形成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以及將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結合到服裝製品160中。
從步驟702開始,獲得和/或提供內部層120。在步驟704處,利用印花技術來形成印花部件130,該印花技術一般地被描繪為將有色物質132應用於內部層130的第一面。步驟706描繪了與所利用的印花技術相關的可選和/或附加步驟,並且在該實例中,步驟706一般地描繪了固化工藝,其中所應用的有色物質132和內部層120經受由熱源707生成的熱。在步驟708處,印花層170的第一面被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第二面,並且在可選的子步驟中,印花層170的相對的第二面被定位成鄰近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的第一面。第一纖維幅材110和印花層170形成複合結構180,其可以可選地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步驟710一般地描繪了使複合結構180經受包括第一條件711和第二條件712的纏結工藝。在示例方面,第一條件711是與第一組參數相關聯的第一遍針刺,並且第二條件712是與第二組參數相關聯的第二遍針刺。條件711和712僅是說明性的,並且在本文中設想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針通過來實現期望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如步驟714處所描繪,在纏結工藝完成時,複合結構180形成為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然後在步驟716處,將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結合到服裝製品160中。下面結合印花層170和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示例配置更詳細地討論與製造工藝700的步驟相關的附加方面。
圖8描繪了在與第一纖維幅材110和/或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組合之前的示例印花層870。如圖所示,印花層870具有第一面871並且包括內部纖維幅材820和印花部件130。在各方面,內部纖維幅材820具有類似於第三纖維幅材114的一個或多個特徵,並且因此,形成內部纖維幅材820的纖維412也可以包括類似於纖維410的一個或多個特徵。然而,在該實例中,纖維412被描繪為與纖維410具有不同顏色特性,並且設想纖維412的顏色特性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印花部件130在視覺上是可以與內部纖維幅材820辨別或區分開的。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412的顏色特性可以是白色,並且在其他示例方面,該顏色特性可以是灰色或較淺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或紫色的色調。纖維412可以被紡前染色,並且在與其他纖維幅材的纏結期間,纖維412可以更多地向一面移動,而不是向另一面移動,使得與另一個飾面側相比,顏色特性在一個飾面側上的視覺可辨別或可區分程度更高。本文還設想,纖維412未塗覆有機矽。
其他示例方面設想,與第三纖維幅材114類似,可以選擇與內部纖維幅材820相關聯的特性以實現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在示例方面,內部纖維幅材820可以結合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中以實現期望基重、期望厚度、期望隔熱特性、期望絨頭等。類似於第三纖維幅材114,內部纖維幅材820的基重為約20 gsm至約150 gsm、約35克每平方米(gsm)至約65 gsm、約40 gsm至約60 gsm、約45 gsm至約55 gsm,或約50 gsm。在內部纖維幅材820與其他幅材和/或層組合之後,針對內部纖維幅材820的在此範圍內的基重提供了具有在期望範圍內的基重的所得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如上所述,內部纖維幅材820由纖維形成,諸如纖維412(示意性地描繪出),由於梳理和交叉搭接工藝,其可以大致在共同方向上定向。在示例方面,纖維412可以包括PET纖維(回收的或原生的),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原生的和回收的纖維類型(例如,聚醯胺、棉等)。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412可以包括100重量%的回收纖維,諸如100重量%的回收PET纖維。然而,在其他方面,纖維412可以根據需要包括100重量%的原生纖維,或原生纖維和回收纖維的其他組合。類似於纖維410,纖維412的短纖維長度可以在約40 mm至約60 mm、約45 mm至約55 mm或約51 mm的範圍內。在示例方面,纖維412可以包括均勻的長度,諸如當纖維由原生擠出的PET或再擠出的PET形成並切割成限定的長度時。在其他方面,纖維412可以包括短纖維長度的變化,諸如當纖維412衍生自切碎的纖維來源時。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纖維412可以包括大於或等於約1.2 D、約1.2 D至約3.5 D、約1.3 D至約1.6 D或約1.5 D的旦數。利用該範圍內的旦數使得纖維412不易斷裂,這進而又增強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耐用性和耐磨性。由於內部纖維幅材820在使用時位於第一纖維幅材110與第二纖維幅材112之間,因此具有柔軟的手感不像例如第二纖維幅材112那樣重要。在仍然實現內部纖維幅材820的基重的同時選擇在該範圍內的旦數提高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整體覆蓋率和/或不透明度。
如圖8所示,印花部件130由經由數字印花工藝應用於第一面871的著色劑134形成。如所討論的,著色劑134可以向印花部件130提供一種或多種顏色特性,諸如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和/或其色調。此外,印花部件130位於內部纖維幅材412的一個或多個區(未標識)處,並且即使印花部件130被描繪為矩形,本文的示例方面設想印花部件130可以包括圖像、圖形、設計、視覺記號、一種或多種形狀,這些形狀包括與品牌化相關聯的形狀,諸如標誌、幾何形狀、有機形狀、圖案、字母、數字等。
圖9描繪了圖8的印花層870的橫截面。如圖所示,形成印花部件130的著色劑134位於印花層870的第一面871上,並部分地通過內部纖維幅材814朝向印花層870的相對的第二面872延伸。雖然著色劑134被清楚地描畫在第一面871和內部纖維幅材814上,但是應當理解,著色劑134的這種描繪是說明性的。因此,本文各方面設想著色劑134可以以較少描畫和/或不規則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870中。還設想,著色劑134可以包括附著到內部纖維幅材814的纖維412和/或至少部分地被纖維412吸附的部分,並且還可以包括未附接到纖維412的其他部分。
圖10描繪了印花層870的替代橫截面,其中印花部件由昇華染料136而不是著色劑形成。照此,昇華染料136可以經由昇華印花工藝應用於第一面871。由於昇華印花工藝與數字印花工藝之間的差異,以及昇華染料136與著色劑134之間的差異,昇華染料136以與著色劑134不同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870中。如圖所示,昇華染料136更多地被吸附到印花層870中。即,昇華染料136不在第一面871上方延伸,並且部分地延伸穿過內部纖維幅材820至比著色劑134更大的程度。同樣,與圖9類似,昇華染料136被清楚地描畫在第一面871上並且貫穿內部纖維幅材820的描繪是說明性的,並且本文各方面設想昇華染料136可以以較少描畫和/或不規則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870中。還設想,昇華染料136可以包括結合到、附著到內部纖維幅材820的纖維412和/或至少部分地被纖維412吸附的部分,並且還可以包括未附接到纖維412和/或與纖維412離散的其他部分。
圖11至圖14圖示了在對第一纖維幅材110、印花層870(例如,包括印花部件130的內部纖維幅材820)、第二纖維幅材112和彈性體層116執行纏結工藝之後形成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各方面。圖11描繪了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形成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第一飾面側851。如圖12最佳所示(該圖描繪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橫截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包括來自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來自第二纖維幅材122的纖維310和312,以及來自內部纖維幅材820的纖維412。此外,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第二飾面側852至少部分地由主要包括纖維310和31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形成。此外,主要包括纖維412的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之間。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還包括第一面上的印花部件130,該第一面被定位成鄰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4的第二面。此外,彈性體層116也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之間,並且鄰近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
在示例方面,由於纏結參數、纖維110和412的特徵,和/或著色劑134的特徵,印花部件130至少部分地透過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示出,使得印花部件130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第一飾面側851上可見。附加地,由於相同的原因,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的不同區和印花部件130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方式結合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中。在示例方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可以是至少部分地半透明的。在其他示例方面,纏結工藝的參數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著色劑和/或昇華染料的離散顆粒以及形成印花部件130的包括著色劑和/或昇華染料的纖維遷移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和/或第一飾面側151。
圖13描繪了圖12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在圖13中,圖示了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的第一區821,並且示出了纖維210、310、312、412和印花部件130的示例配置。第一區821包括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831,並且在第一區821處,著色劑134中的至少一些附著到纖維412以形成纖維414。此外,纖維412和414以及纖維310和312摻入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中。纖維414被摻入,使得纖維414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第一飾面側851。此外,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831包括未附著到纖維412的著色劑134的至少一些離散顆粒。照此,在第一區821處,第一飾面側851至少部分地由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處的著色劑134和纖維414形成。
圖14描繪了圖12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在圖14中,圖示了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的第二區822,並且示出了纖維210、310、312、412和印花部件130的示例配置。第二區822包括印花部件130的第二部分832,並且類似于第一區821,在第二區822中,著色劑134附著到纖維412以形成纖維414,並且還作為未附著到纖維412的離散顆粒134被包括。然而,與第一區821不同,纖維412和414在第二區822處被排除在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之外。纖維210、310和312在第一區821和第二區822中具有類似的配置。具體地,纖維210中的至少一些延伸到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中,而其他纖維進一步延伸穿過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和彈性體層116進入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中。此外,纖維310和312中的至少一些延伸穿過彈性體層116和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並進入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中。
圖15描繪了在與第一纖維幅材110和/或一個或多個附加層140組合之前的示例印花層970。如圖所示,印花層970具有第一面971並且包括水刺層920和印花部件130。在各方面,水刺層920被配置成向印花部件130提供期望的美感,並且因此,水刺層920可以包括使其適用于印花和保持印花部件130的一個或多個特徵。在示例方面,水刺層92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印花部件130與水刺層920在視覺上是可辨別或可區分的。在一個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顏色特性可以是白色,並且在其他示例方面,該顏色特性可以是灰色或較淺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或紫色的色調。在其他示例方面,水刺層920可以包括水刺纖維,該水刺纖維可以是幅材的形式。在另一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基重可以為約20 gsm至約150 gsm、約30 gsm至約50 gsm、約35 gsm至約45 gsm,或約40 gsm。
在附加示例方面,設想水刺層920可以由PET形成。這樣的方面還設想水刺層920包括PET纖維(回收的或原生的),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原生的和回收的纖維類型(例如,聚醯胺、棉等)。在一個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包括100重量%的回收纖維,諸如100重量%的回收PET纖維。然而,在其他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根據需要包括100重量%的原生纖維,或原生纖維和回收纖維的其他組合。在另外的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的短纖維長度可以比包括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其他纖維幅材中的纖維的短纖維長度長。在一個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包括短纖維長度的變化,並且在其他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在整個水刺層920中是連續的。另外的方面設想,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包括一個旦數,該旦數被配置成提供水刺層920特性,這些特性向印花部件130提供期望的美感。在另一示例方面,水刺層920的纖維可以被配置成向水刺層920並進而向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提供疏水特性。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回到圖15的實例,印花部件130由昇華染料136形成,昇華染料136經由昇華印花工藝應用於第一面971。如所討論的,昇華染料136可以向印花部件130提供一種或多種顏色特性,諸如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和/或其色調。此外,印花部件130位於水刺層920的一個或多個區(未標識)處,並且即使印花部件130被描繪為矩形,本文的示例方面設想印花部件130可以包括圖像、圖形、設計、視覺記號、一種或多種形狀,這些形狀包括與品牌化相關聯的形狀,諸如標誌、幾何形狀、有機形狀、圖案、字母、數字等。
圖16描繪了圖8的印花層970的橫截面圖。如圖所示,昇華染料136被應用於第一面971,並且至少部分地被水刺層920朝向印花層970的相對的第二面972吸附。雖然昇華染料136被清楚地描畫為與第一面971平齊並且遍佈印花層970,但是應當理解,昇華染料的這種描繪是說明性的。因此,本文各方面設想昇華染料136可以以較少描畫和/或不規則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970中。還設想,昇華染料136可以包括結合到、附著到水刺層920及其纖維和/或至少部分地被水刺層920及其纖維吸附的部分,並且還可以包括未附接到水刺層920及其纖維和/或與水刺層920及其纖維離散的其他部分。
圖17描繪了印花層970的替代橫截面,其中印花部件130由著色劑134而不是昇華染料136形成。照此,著色劑134可以經由數字印花工藝應用於第一面971。由於數字印花工藝與昇華印花工藝之間的差異,以及著色劑134與昇華染料136之間的差異,著色劑134以與昇華染料136不同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970中。如圖所示,著色劑134部分地在印花層970的第一面971上方延伸,並且部分地穿過水刺層920朝向印花層970的相對的第二面972延伸。雖然著色劑134被清楚地描畫在第一面971和水刺層920上,但是應當理解,著色劑134的這種描繪是說明性的。因此,本文各方面設想著色劑134可以以較少描畫和/或不規則的方式包括在印花層970中。還設想,著色劑134可以包括附著到水刺層920及其纖維和/或至少部分地被水刺層920及其纖維吸附的部分,並且還可以包括未附接到水刺層920及其纖維的其他部分。
圖18至圖21圖示了在對第一纖維幅材110、印花層970(例如,包括印花部件130的水刺層920)、第二纖維幅材112、第三纖維幅材114和彈性體層116執行纏結工藝之後形成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各方面。圖18描繪了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形成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第一飾面側951。如圖19最佳所示(該圖描繪了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90的橫截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包括來自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來自第二纖維幅材122的纖維310和312,以及來自第三纖維幅材114的纖維410。此外,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850的第二飾面側952至少部分地由主要包括纖維310和31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912形成。主要包括纖維410的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912之間。水刺層920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與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之間,並且還包括第一面上的印花部件130,該第一面被定位成鄰近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的第二面。此外,彈性體層116位於第二纏結纖維幅材912與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之間。
在示例方面,由於纏結參數、纖維110的特徵,水刺層920和/或著色劑134的特徵,印花部件130至少部分地透過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示出,使得印花部件130在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第一飾面側951上可見。附加地,由於相同的原因,水刺層920的不同區和印花部件130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方式結合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中。
圖20描繪了圖19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在圖20中,圖示了水刺層920的第一區921,並且示出了纖維210、310、312、410、水刺層920的纖維416和印花部件130的示例配置。第一區921包括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931,並且在第一區921處,昇華染料136中的至少一些附著到纖維416以形成纖維418。此外,纖維416和418以及纖維310、312、410摻入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中。纖維418被摻入,使得纖維418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950的第一飾面側951。此外,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931包括未附著到纖維416的昇華染料136的至少一些離散顆粒。照此,在第一區921處,第一飾面側951至少部分地由印花部件130的第一部分931處的昇華染料136和纖維418形成。
圖21描繪了圖19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在圖21中,圖示了水刺層920的第二區922,並且示出了纖維210、310、312、410、416、418和印花部件130的示例配置。第二區922包括印花部件130的第二部分932,並且類似于第一區921,在第二區922中,昇華染料136附著和/或結合到纖維416以形成纖維418,並且還作為未附著到纖維416的離散顆粒136被包括。然而,與第一區921不同,纖維416和418在第二區922處被排除在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之外。纖維210、310、312、410在第一區921和第二區922中具有類似的配置。具體地,纖維210中的至少一些延伸貫穿水刺層920並進入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中,而其他纖維進一步延伸穿過彈性體層116並進入第二纏結纖維幅材912中。此外,纖維310和312中的至少一些延伸穿過彈性體層116、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和水刺層920進入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中。此外,纖維410中的至少一些延伸穿過水刺層920並進入第一纏結纖維幅材910中,而另一些延伸穿過彈性體層116並進入第二纏結纖維幅材912中。
圖22圖示了示例上身服裝製品1000,其形式為具有短袖的上身衣物,儘管本文也設想了其他配置,諸如夾克、連帽衫、長袖襯衫、無袖襯衫、背心等。如圖所示,上身服裝製品1000由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形成。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可以具有與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850、950中的任一個相同或類似的特徵。雖然未描繪,但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可以包括印花層170、870、970中的任一個,並且進而本文各方面還設想上身服裝製品1000可以包括印花部件130。
上身服裝製品1000包括若干接縫位置,其中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彼此聯結或與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其他部分(例如,袖子部分、衣領部分等)聯結。第一接縫位置1002位於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側面部分(例如,側接縫)附近,並且第二接縫位置1004位於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上部(例如,在衣領部分與袖子之間延伸的接縫)附近。此外,第三接縫位置1006位於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衣領部分附近,並且第四接縫位置1008位於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袖子部分附近。
圖23圖示了下身衣物形式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1100。儘管被示為褲子,但本文設想服裝製品1100可以是短褲、七分褲、緊身褲等的形式。如圖所示,下身服裝製品1100由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形成。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可以具有與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150、850、950中的任一個相同或類似的特徵。雖然未描繪,但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可以包括印花層170、870、970中的任一個,並且進而本文各方面還設想下身服裝製品1100可以包括印花部件130。
下身服裝製品1100包括若干接縫位置,其中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和/或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彼此聯結或與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其他部分(例如,腰部部分、口袋部分等)聯結。第一接縫位置1102位於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外側部分(例如,側接縫)附近,並且第二接縫位置1104位於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內側部分(例如,內接縫)附近。此外,第三接縫位置1106在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腰部部分(例如,腰帶)附近,並且第四接縫位置1108位於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口袋附近。
圖24描繪了圖22的上身服裝製品1000的橫截面圖,並且描繪了示例第一接縫1001。通常,第一接縫1001由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的纖維1030與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的纖維1040的纏結形成。此外,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的第一飾面側1011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31、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的相對的第二飾面側101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3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31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32之間的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033。類似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還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的第一飾面側1021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41、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的相對的第二飾面側102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4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41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42之間的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043。在示例方面,第一接縫1001的形成可以包括將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的第一邊緣1014定位成鄰近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的第二邊緣1024,使得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的第一飾面側1111鄰接或接觸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的第一飾面側1021。然後,在將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01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020保持在該位置的同時,使第一邊緣1014和第二邊緣1024經受纏結工藝,使得可以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31、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32或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033中的任一個的纖維1030與可以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041、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042或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043中的任一個的纖維1040纏結。
圖25描繪了圖23的下身服裝製品1100的橫截面圖,並且描繪了示例第二接縫1101。通常,第二接縫1101由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的纖維1130與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的纖維1140的纏結形成。此外,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的第一飾面側1111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31、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的相對的第二飾面側111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3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31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32之間的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133。類似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還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的第一飾面側1121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41、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的相對的第二飾面側1122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4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41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42之間的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143。在示例方面,第二接縫1101的形成可以包括將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的第一邊緣1114定位成鄰近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的第二邊緣1124,使得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的第二飾面側1112鄰接或接觸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的第一飾面側1121。然後,在將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111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120保持在該位置的同時,使第一邊緣1114和第二邊緣1124經受纏結工藝,使得可以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31、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32或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133中的任一個的纖維1130與可以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141、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142或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143中的任一個的纖維1140纏結。
圖26圖示了用於向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提供美學和/或功能特性的製造工藝中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分解視圖,該美學和/或功能特性進而又提供給結合有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服裝製品。根據本文各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可以通過對第一纖維幅材110、第二纖維幅材112和彈性體層116執行纏結工藝而形成。照此,在圖26中,描繪了在執行纏結工藝之後和在執行用於形成壓凹部分或打褶構造的製造工藝之前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
如圖所示,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之間的彈性體層1216。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包括來自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並且至少部分地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類似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包括來自第二纖維幅材112的纖維310、312,並且至少部分地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圖26未示出)。彈性體層1216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諸如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醚酯彈性體(TPEE)、TPU和TPEE的組合等。在特定的示例方面,彈性體層1216可以包括TPU熔噴層。
本文各方面設想纖維210、310、312可以包括本文討論的它們相應的特性中的任一種。可以調整和/或選擇性地包括纖維210、310、312的這樣的特性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本文類似方面設想彈性體層1216可以包括本文討論的其特性中的任一種。此外,可以調整和/或選擇性地包括彈性體層1216的這樣的特性,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儘管未描繪,但本文各方面設想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其可以是本文討論的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中的任一個。在更具體的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中的任一個可以是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910、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912、1212;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彈性體層116、1216;內部層120;印花層170、870、970;或水刺層920。附加方面設想,可以調整和/或選擇性地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的特性,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另外的方面設想,可以調整和/或配置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彈性體層1216的佈置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
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或彈性體層1216的一種或多種特性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適用于其中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上形成壓凹部分的製造工藝。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或彈性體層1216的特性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熔融溫度、厚度、顏色、基重、材料組成、疏水性、親水性、纖維組成、纖維短纖維長度、纖維旦數等。
在特定的示例方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彈性體層1216各自包括具有相應熔融溫度的材料。雖然未說明性地描繪,但在圖26的實例中,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包括具有第一熔融溫度的第一材料,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包括具有第二熔融溫度的第二材料,並且彈性體層1216包括具有比第一材料的第一熔融溫度低約40℃的第三熔融溫度的第三材料。本文附加方面設想第一材料的第一熔融溫度可以為約210℃至約190℃、約205℃至約195℃,或約200℃,並且還設想第二材料的第二熔融溫度可以為約210℃至約190℃、約205℃至約195℃,或約200℃。這樣的方面還設想第三材料的第三熔融溫度可以為約170℃至約150℃、約165℃至約155℃,或約160℃。在一個特定的示例方面,第一材料的第一熔融溫度為約200℃,第二材料的第二熔融溫度為約200℃,並且第三材料的第三熔融溫度為約160℃。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是指在所指示的值的大致±10%內。本文各方面還設想,具有其相應熔融溫度的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材料可以與不同於上述那些的材料層相關聯。例如,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可以由第二材料或第三材料形成。類似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可以由第一材料或第三材料形成。同樣,彈性體層1216可以由第一材料或第二材料形成。本文另外的方面設想由具有其相應較低熔融溫度的第三材料形成的材料層(無論該第三材料是否用於形成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或彈性體層1216均可以位於由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形成的相應其他層之間。另外,本文各方面設想由具有其較低熔融溫度的第三材料形成的層包括顏色(本文中稱為“第三顏色”),如下文所解釋的,該顏色可以在形成層的纖維的擠出期間或在擠出後步驟(諸如通過印花)期間賦予。
圖27A至圖28圖示了在執行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形成壓凹部分1230的製造工藝之後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各方面。在圖27A和圖27B中,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被說明性地描繪以表示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彈性體層1216的顏色特性。因此,在圖27A中,對角線表示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第一顏色1241,並且點表示彈性體層1216的第三顏色1243。在圖27B中,水平線表示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第二顏色1242。
圖27A圖示了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並且如圖所示,壓凹部分1230在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可見。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包括第一區1221和第二區1222,它們在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也可見。在第一區1221處,第一外飾面側1251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形成,並且進而,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第一顏色1241在第一區1221處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可見。在第二區1222處,第一外飾面側1251至少部分地由壓凹部分1230形成。照此,壓凹部分1230在第二區1222處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可見。附加地,因為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纖維210中的至少一些在第二區1222處整合在壓凹部分1230內,所以彈性體層1216的第三顏色1243在第二區1222處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可見。第三顏色1243可以在可以形成彈性體層1016的纖維的擠出期間通過可持續的無墨工藝添加(例如,另外被稱為紡前染色),或者第三顏色143可以在可以形成彈性體層1016的纖維的擠出之後通過例如本文設想的印花工藝添加。
圖27B圖示了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並且如圖所示,壓凹部分1230在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上不可見。與第一外飾面側1251不同,在第一區1221和第二區1222處,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至少部分地由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形成。因此,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第二顏色1242在第一區1221和第二區1222處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上可見。
本文各方面設想第一顏色1241不同於第三顏色1243,和/或第一顏色1241不同於第二顏色1242和第三顏色1243。在另一示例方面,第二顏色1242不同於第三顏色1243。在其他示例方面,第一顏色1241與第二顏色1242基本上相同,並且第一顏色1241與第三顏色1243基本上相同。根據本文討論的方面,可以確定一種顏色不同於另一種顏色。此外,基於一種顏色的數字色值與相對于任一數字色值的百分比的數字色值之間的差異,可以將顏色確定為與另一種顏色“類似”或“基本上相同”。如果第一顏色的數字色值與第二顏色的數字色值之間的差異百分比等於或小於5%,則第一顏色與第二顏色“基本上相同”。
圖28圖示了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橫截面圖。如圖所示,第二區1222相對于第一區1221是壓凹的。換句話說,在第一區1221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厚度大於在第二區1222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厚度。更具體地,壓凹部分1230的厚度1262比第一區1221處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和彈性體層1216的厚度1261小約50%。附加地,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中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厚度1263在第一區1221和第二區1222處在彼此的約95%內。換句話說,在第一區1221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中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厚度在在第二區1222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中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厚度的約95%內。
在各方面,壓凹部分1230可以指第二區1222的一部分,該部分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和彈性體層1216,但不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另外的方面設想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和彈性體層1216在壓凹部分1230處的關係和/或配置可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在一個示例方面,壓凹部分1230可以包括膜形式的彈性體層1216,其包封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多個纖維212。如本文所用,當描述壓凹部分處的纖維的配置時,術語“包封”是指纖維的表面積的至少一半被膜形式的彈性體層包圍。在另一示例方面,壓凹部分1230可以包括由多個纖維212和膜形成的基體結構。
儘管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彈性體層1216在圖26A至圖28中被示出為不同的層,但本文設想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和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彼此纏結並延伸穿過彈性體層1216以形成內聚結構。儘管如此,在示例方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彈性體層1216中的每一個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區1221處保持不同層的特徵。相反,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二區1222處,由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纖維在壓凹部分1230處整合在彈性體層1216內,因此只有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保持不同層的特徵。
圖29圖示了用於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壓凹部分1230並將其結合到服裝製品1320中的示例製造工藝,該工藝大致由元件符號1300表示。應當理解,圖29中的製造部件的任何描繪均是說明性的並且意在傳達製造工藝1300的各個步驟的一般特徵。附加地,雖然製造工藝1300的步驟被描繪為以順序次序執行,但本文各方面設想製造工藝130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步驟的任何組合,這些步驟中的任一個可以重複或以與所描繪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在高水平上,圖29描繪了製造工藝1300的各個步驟,這些步驟大致包括將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第二區1222以將圖形1270賦予其上。
從步驟1302開始,獲得和/或提供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包括具有第一顏色1241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具有第二顏色1242(不可見)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和具有第三顏色1243並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之間的彈性體層1216。第一顏色1241和第三顏色1243以與圖27A和圖27B中相同的方式說明性地描繪和表示。
在步驟1304處,將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其以箭頭說明性地表示)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的第二區1222,使得彈性體層1216形成包封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多個纖維的膜。在圖29的實例中,壓凹工具1310被用於將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二區1222。壓凹工具1310僅是一個實例,本文設想了其他工具方法,包括例如雷射器、超聲波焊接機等。壓凹工具1310包括工具部件1312,並且被配置成在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期間將熱傳遞到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與工具部件1312和/或工具部件1312的表面(不可見)接觸或幾乎接觸的部分。此外,雖然工具部件1312被描繪為具有圓形形狀,但本文各方面設想工具部件1312和/或其表面可以包括設計、視覺記號、一種或多種形狀,和/或與品牌化商業產品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線性或曲線部分,諸如標誌、幾何形狀、有機形狀、圖案、字母、數字等。
為了開始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將壓凹工具1310定位成使得工具部件1312和/或其表面在第二區1222處接觸或幾乎接觸第一外飾面側1251。然後,在將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的第二區1222的同時,將壓凹工具1310保持在適當的位置。為了終止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重新定位壓凹工具1310,使得工具部件1312及其表面在第二區1222處與第一外飾面側1251間隔開。
在示例方面,壓凹工具1310被配置成以一定溫度和持續時間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該溫度和持續時間足以使彈性體層1216形成包封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多個纖維的膜。在其他示例方面,壓凹工具1310被配置成以約210℃至約160℃、約205℃至約165℃、約200℃至約170℃、約195℃至約175℃、約190℃至約180℃、約200℃至約190℃,或約195℃的溫度將熱施加到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第二區1222,持續時間為約80秒至約20秒、約75秒至約25秒、約70秒至約30秒、約65秒至約35秒、約60秒至約40秒、約55秒至約45秒,或約50秒。在一個特定的示例方面,壓凹工具1310被配置成以約190℃至約170℃的溫度將熱施加到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第二區1222,持續時間為約32秒至約28秒。在另一特定的示例方面,壓凹工具1310被配置成以約180℃的溫度將熱施加到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第二區1222,持續時間為約30秒。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是指在所指示的值的大致±10%內。在又一特定的示例方面,同時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
步驟1304還包括將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定位在可變形表面1318上,使得在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期間,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被定位成鄰近可變形表面1318。可變形表面1318被配置成在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期間阻止和/或減少接觸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252的任何殘餘熱。照此,可變形表面1318包括隔熱特性並且由高度隔熱的材料(例如,塗橡膠的泡沫)形成。另外,可變形表面1318還被配置成在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期間以對應於工具部件1312和/或其表面的形狀的方式變形。
在步驟1306處,停止施加熱和壓力1314中的一個或多個,並且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二區1222處,彈性體層1216形成了包封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的多個纖維的膜1330。照此,在第二區1222處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顏色是第三顏色1243,並且在第一區1221處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的顏色是第一顏色1241。此外,第二區1222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第一外飾面側1251上形成了圖形1270。圖形1270具有對應於工具部件1312和/或其表面的形狀的形狀。儘管圖形1270在圖29的實例中具有圓形形狀,但本文各方面設想圖形1270可以包括設計、視覺記號、一種或多種形狀,和/或與品牌化商業產品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線性或曲線部分,諸如標誌、幾何形狀、有機形狀、圖案、字母、數字等。這樣的方面還設想,可以通過使用具有與工具部件1312具有不同形狀的工具部件的壓凹工具來形成與圖形1270具有不同形狀的圖形。
在一個示例方面,在第二區1222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厚度比在第一區1221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厚度小約50%。在其他示例方面,在第二區1222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比在第一區1221處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的厚度小約70%至約30%、約65%至約35%、約60%至約40%,或約55%至約45%。在另外的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中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厚度在第一區1221和第二區1222處在彼此的約95%至約85%、約90%或約95%內。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是指在所指示的值的大致±10%內。
在步驟1308處,將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結合到服裝製品1320中。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可以形成服裝製品1320的至少一部分,並且一個示例方面設想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是服裝製品1320的衣片,該衣片與一種或多種其他織物(例如,複合非織造織物、織造織物和/或針織織物)組合以形成服裝製品1320。
圖30A和圖30B圖示了結合有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1400。上身服裝製品1400在圖30A中是示出為具有長袖的上身衣物的形式,以指示上身服裝製品1400可以是夾克、連帽衫、短袖襯衫等形式。在圖30B中示出的上身服裝製品1400沒有袖子,以指示上身服裝製品1400可以是無袖襯衫、背心等形式。上身服裝製品1400包括面向外的表面1401和面向內的表面1402。如圖所示,面向外的表面1401是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並且類似地,面向內的表面1402是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此外,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的第一外飾面側1451至少部分地形成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外的表面1401,並且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452至少部分地形成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內的表面1402。
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包括與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相同的特徵,但是包括具有附加壓凹部分的附加區。照此,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包括第一區1421、第二區1422和第三區1423。第一區1421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在第二區1422處,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包括第一壓凹部分1431和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並且第三區1423包括第二壓凹部分1432和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第一壓凹部分1431包括與壓凹部分1230相同的特徵,並且因此,第一壓凹部分1431形成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的第一外飾面側1451上,並包括整合在彈性體層內的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此外,第一壓凹部分1431形成第一圖形1471,並且如圖30A和圖30B所示,第一壓凹部分1431在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外的表面1401上可見,並且在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內的表面1402上不可見。
第二壓凹部分1432包括類似於壓凹部分1230的特徵但形成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4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452上。照此,與壓凹部分1230不同,第二壓凹部分1432包括整合在彈性體層內的來自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第二壓凹部分1432形成第二圖形1472,並且在一個示例方面,第二圖形1472具有不同於第一圖形1471的外觀。在另一示例方面,第二圖形1472可以具有與第一圖形1471基本上相同的外觀。此外,如圖30A和圖30B所描繪,第二壓凹部分1432在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內的表面1402上可見,並且在上身服裝製品1400的面向外的表面1401上不可見。
在示例方面,第二壓凹部分1432可以以類似於壓凹部分1230的方式形成,但是壓凹工具1310可以應用於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而不是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210。在該方面,彈性體層1216形成包封來自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212的多個纖維的膜,使得第二壓凹部分1432的顏色為類似於第一壓凹部分1431的第三顏色1243。在示例方面,第二壓凹部分1432可以包括例如用於服裝製品1400的保養說明,其避免了與縫合或附接保養標籤有關的額外製造步驟,並且其還可以促進更容易地回收服裝製品1400。
圖31A和圖31B圖示了結合有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1500。下身服裝製品1500是下身衣物的形式,並且被示出為褲子,儘管也設想下身服裝製品1500可以是短褲、七分褲、緊身褲等形式。下身服裝製品1500包括面向外的表面1501和面向內的表面1502。如圖所示,面向外的表面1501是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並且類似地,面向內的表面1502是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此外,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的第一外飾面側1551至少部分地形成面向外的表面1501,並且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552至少部分地形成面向內的表面1502。
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包括與複合非織造織物1250相同的特徵,但是包括具有附加壓凹部分的附加區。因此,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包括第一區1521、第二區1522、第三區1523、第四區1524和第五區1525。第一區1521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第二區1522和第三區1523均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並分別包括第一壓凹部分1531和第二壓凹部分1532。第四區1524和第五區1525均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並分別包括第三壓凹部分1533和第四壓凹部分1534。
第一壓凹部分1531和第二壓凹部分1532包括與壓凹部分1230相同的特徵,並且因此,第一壓凹部分1531和第二壓凹部分1532形成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的第一外飾面側1551上,並包括整合在彈性體層內的來自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此外,第一壓凹部分1531形成第一圖形1571,並且第二壓凹部分1532形成第二圖形1572。如圖31A和圖31B所示,第一壓凹部分1531和第二壓凹部分1532在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外的表面1501上可見,並且在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內的表面1502上不可見。
第三壓凹部分1533和第四壓凹部分1534包括類似於壓凹部分1230的特徵但形成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5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552上。照此,與壓凹部分1230不同,第三壓凹部分1533和第四壓凹部分1534包括整合在彈性體層內的來自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第三壓凹部分1533形成第三圖形1573,並且第四壓凹部分1534形成第四圖形1574。本文設想第一圖形1571、第二圖形1572、第三圖形1573和第四圖形1574中的任一個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外觀。此外,如圖31A和圖31B所描繪,第三壓凹部分1533和第四壓凹部分1534在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內的表面1502上可見,並且在下身服裝製品1500的面向外的表面1501上不可見。
圖32A至圖33圖示了示例打褶構造1600,其包括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和多個褶1630。如本文所用,術語“結構化織物”是指具有針織或織造構造中的一個的織物,並且術語“彈性回彈性”是指織物在經受張力後基本上恢復到其原始長度。圖32A圖示了至少部分地由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形成的打褶構造1600的第一側1601,並且圖32B圖示了至少部分地由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形成的打褶構造1600的第二側1602。此外,如下文所討論的,打褶構造1600以這樣的方式被配置,即使得多個褶1630的峰形成在第一側1601處並且多個褶1630的谷形成在第二側1602處。
如圖33所示(其圖示了打褶構造1600的分解視圖),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之間的彈性體層1816。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通過對第一纖維幅材110、第二纖維幅材112和彈性體層116執行纏結工藝而形成。照此,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包括來自第一纖維幅材110的纖維210(未標識),並且至少部分地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第一外飾面側1851(在圖32中示出)。同樣,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包括來自第二纖維幅材112的纖維310、312(未標識),並且至少部分地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1852。彈性體層1816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諸如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醚酯彈性體(TPEE)、TPU和TPEE的組合等。
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被定位成鄰近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的最外表面1881,並經由粘合劑層1610附著到其上。在示例方面,粘合劑層1610包括在打褶構造1600中,使得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最外表面1881的間歇區域處附著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在圖33的實例中,粘合劑層1610被包括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的最外表面1881上並且不存在於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的最外表面1881上。作為粘合劑層1610的這種配置的結果,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附著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並且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未附著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
本文各方面設想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其中在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長度大於寬度。繼續這些示例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其中在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處長度大於寬度。在其他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通過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彼此間隔開。
在示例方面,粘合劑層1610可以是熱活化粘合劑,其被配置成當加熱到指定溫度時熔融流動。在一個這樣的方面,粘合劑層1610的熱活化溫度為約125℃至約135℃。在示例方面,粘合劑層1610的熱活化溫度小於形成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和彈性體層1816中的每一個的材料的熔融溫度(熔融溫度如上所述)。其他方面設想粘合劑層1610還可以被配置成與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化學結合和/或與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機械結合。另外的方面設想粘合劑層1610可以是熱塑性膜,並且在一個示例方面,粘合劑層1610包括熱塑性彈性體。在另一示例方面,粘合劑層1610可以是Bemis膠帶。
在附加示例方面,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被配置成具有拉伸和恢復特性。照此,施加張力導致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轉變到張緊狀態,並且一旦張力被釋放,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就轉變出張緊狀態並且返回到其靜止狀態。本文其他方面設想,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包括經編或緯編網眼構造和具有拉伸和恢復特性的材料。在一個實例中,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包括:包括彈性紗線的第一材料和/或包括聚酯的第二材料。
本文另外的方面設想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其可以是本文討論的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中的任一個。在更具體的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中的任一個可以是第一纏結纖維幅材810、910、1210、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812、912、1212、1812;內部纏結纖維幅材814;第三纏結纖維幅材914;彈性體層116、1216、1816;內部層120;印花層170、870、970;或水刺層920。附加方面設想,可以調整和/或選擇性地包括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的特性,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另外的方面設想,可以調整和/或配置一個或多個附加纏結纖維幅材和/或層、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和彈性體層1816的佈置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
在示例方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和彈性體層1816可以各自被配置成向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提供適用于形成打褶構造1600的織物硬度、拉伸和/或恢復性。在一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可能具有不足以抵抗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恢復特性的織物硬度。在另一方面,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和彈性體層1816可以各自被配置成具有高於粘合劑層1610的活化溫度的熔融溫度。本文另外的方面設想可以調整和/或選擇性地包括纖維210、310、312和彈性體層1816的特性以實現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期望的最終特性。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均被設想為在本文各方面內。
圖34圖示了用於形成打褶構造1600並將其結合到服裝製品1720中的示例製造工藝,該工藝大致由元件符號1700表示。應當理解,圖34中的製造部件的任何描繪均是說明性的並且意在傳達製造工藝1700的各個步驟的一般特徵。附加地,雖然製造工藝1700的步驟被描繪為以順序次序執行,但本文各方面設想製造工藝170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步驟的任何組合,這些步驟中的任一個可以重複或以與所描繪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
在高水平上,圖34描繪了製造工藝1700的各個步驟,這些步驟大致包括張緊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處於張緊狀態時將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定位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表面上,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選擇性地將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附著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以及釋放施加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張力以形成多個褶1630。
從步驟1702開始,獲得和/或提供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不可見)、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18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之間的彈性體層1816(不可見)。
在步驟1704處,將粘合劑層1610應用於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的最外表面1881。粘合劑層1610以與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對齊的方式應用。在示例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其中在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長度大於寬度。繼續這些示例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其中在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長度大於寬度。在其他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通過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彼此間隔開。在示例方面,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的縱向軸線與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的縱向軸線平行對齊。
在步驟1706處,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被張緊。在各方面,可以通過在由箭頭指示的經向或縱向方向或機器方向上伸長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來張緊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示例方面,施加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張力足以使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伸長約55%。在附加方面,施加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張力使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伸長約75%至約25%、約70%至約30%、約65%至約35%、約60%至約40%,或約55%至約45%的百分比。在步驟1708處,將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定位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1812的最外表面1881上。此外,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處於張緊狀態時被定位。
在步驟1710處,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選擇性地將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附著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在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可以通過以足以活化粘合劑層1610的溫度施加熱而選擇性地附著。在圖34的實例中,加熱元件1716用於施加熱,並且在一個方面,加熱元件1716是熱壓機。在另外的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而選擇性地附著:以約150℃至約160℃的溫度施加第一熱循環,持續時間為約10秒,並且然後以約150℃至約160℃的溫度施加第二熱循環,持續時間為約10秒。在其他方面,在附著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期間也可以施加壓力。本文各方面還設想,在停止施加熱之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保持在張緊狀態約20秒。
在步驟1712處,施加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張力被釋放,從而形成多個褶1630並進而形成打褶構造1600(例如,具有多個褶1630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當釋放時,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在打褶構造1600的第二側1602處形成多個褶1630的穀,並且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在打褶構造1600的第一側1601處形成多個褶1630的峰。本文各方面設想,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由於粘合劑層1610至少部分地浸漬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並在這些區域處“鎖定”針織或織造構造,因此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保持在張緊狀態。如圖所示,多個褶1630的縱向軸線與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和/或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的縱向軸線平行對齊。
在步驟1714處,將打褶構造1600結合到服裝製品1720中。打褶構造1600可以形成服裝製品1720的至少一部分,並且一個示例方面設想打褶構造1600形成服裝製品1720的袖口,其中袖口可以位於例如袖子、腰部開口、衣領、腰帶、遠側褲管等的遠端處。
圖35描繪了具有由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上身服裝製品2000,其中服裝製品2000包括在服裝製品2000上的一個或多個位置處的打褶構造1600。類似地,圖36描繪了具有由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下身服裝製品2100,其中服裝製品2100包括在服裝製品2100上的一個或多個位置處的打褶構造1600。示出了服裝製品2000和服裝製品2100兩者的面向外的表面2001。關於服裝製品2000,打褶構造1600形成位於袖子端部處的袖口,並且關於服裝製品2100,打褶構造1600形成位於服裝製品2100的腿部開口處的袖口。打褶構造1600還可以用於形成如圖所示的用於服裝製品2000的腰部開口和用於服裝製品2100的腰帶。
袖口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由如關於圖34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和粘合劑層1610形成的第一多個褶1631。在一個示例方面,可以通過折疊打褶構造1600來形成袖口,使得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表面被定位成鄰近彼此(即,表面處於面共享關係),並且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形成袖口的面向外的表面和袖口的面向內的表面兩者。
圖37圖示了上身服裝製品2000的袖口的橫截面圖,並且還描繪了橫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視圖。如圖所示,打褶構造1600被折疊或重新配置,使得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0的表面(作為打褶構造1600的面向外的表面)形成被定位成鄰近彼此的兩個表面(即,這些表面處於面共享關係)。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形成袖口的面向外的表面和袖口的面向內的表面兩者。照此,第一多個褶1631位於上身服裝製品20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2001上,並且第二多個褶1632位於上身服裝製品20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2002上。
第一多個褶1631被包括在打褶構造1600的第一部分處,並且由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即,形成袖口的面向外的表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一部分)、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和第一粘合劑層1611形成。類似地,第二多個褶1632被包括在打褶構造1600的第二部分處,並且由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即,形成袖口的面向內的表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一部分)、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和第二粘合劑層1612形成。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各自是複合非織造織物1850的部分,並且因此具有相同的特徵。照此,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2010、第二纏結纖維幅材2012,以及位於第一纏結纖維幅材2010與第二纏結纖維幅材2012之間的第一彈性體層2016。類似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包括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910、第四纏結纖維幅材1912,以及位於第三纏結纖維幅材1910與第四纏結纖維幅材1912之間的第二彈性體層1916。在一個示例方面,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可以源自不同的複合非織造織物,並且因此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不同的特徵。
如圖37的放大視圖所示,第二纏結纖維幅材2012具有第一最外表面2081,該第一最外表面2081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附著到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的第三表面1625,並且第四纏結纖維幅材1912具有第二最外表面1981,該第二最外表面1981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附著到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的第四表面1626。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第一最外表面2081和第二最外表面1981分別未附著到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和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這至少部分地有助於在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中形成峰和穀。此外,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和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可以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處于張緊狀態(即,通過粘合劑層1610保持張緊)並且可以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未張緊,這也可以有助於在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2050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1950中形成峰和穀。
在各方面,在整個袖口中,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和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保持鄰近的位置,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間隔開。在圖37中,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1的第一表面1623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1642處與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1622的第二表面1624間隔開,並且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第一表面1623和第二表面1624被示出為彼此接觸。換句話說,第一表面1623和第二表面1624在整個袖口中處於面共享關係。
應當理解,圖37的描繪是說明性的,並且本文各方面設想打褶構造1600可以在整個袖口中具有一種或多種不同的配置。在一個實例中,第一表面1623和第二表面1624可以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1641處間隔開。在另一實例中,第一多個褶1631可以偏離第二多個褶1632。
以下條款表示本文設想的概念的示例方面。以下條款中的任一項可以通過多從屬方式組合以依賴於一個或多個其他條款。此外,從屬條款(明確地依賴於先前條款的條款)的任何組合可以被組合,同時保持在本文所設想的各方面的範圍內。以下條款是實例而非限制。
條款1.一種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包括:將印花層的第一面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二面以形成複合結構,其中所述印花層包括印花部件;以及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針纏結工藝,其中在所述纏結工藝之後,將所述印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
條款2.根據條款1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層是內部纖維幅材,所述內部纖維幅材具有包括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區和包括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區。
條款3.根據條款2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與所述內部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區相比,所述內部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一區與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具有更大的機械纏結。
條款4.根據條款2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所述針纏結工藝之後,所述內部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一區中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纖維幅材機械地纏結,並且所述內部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區中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纖維幅材機械地無關。
條款5.根據條款4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部件包括選自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個:著色劑和昇華染料。
條款6.根據條款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層是水刺層。
條款7.根據條款6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所述針纏結工藝之後,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延伸穿過所述水刺層,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一部分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並且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二部分結合到所述水刺層中。
條款8.根據條款7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不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
條款9.根據條款7至8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部件包括選自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個:著色劑和昇華染料。
條款10.根據條款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層包括水刺纖維。
條款11.根據條款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層包括纖維幅材。
條款12.根據條款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結構還包括鄰近內部層的第二面的第二纖維幅材。
條款13.根據條款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部件在所述印花層的所述第一面上。
條款14.根據條款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還包括:在將所述印花層的所述第一面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面以形成所述複合結構之前,在內部層上印花所述印花部件以形成所述印花層。
條款15.根據條款14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印花是昇華印花工藝。
條款16.根據條款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還包括:在將所述印花層的所述第一面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面以形成所述複合結構之前,形成所述印花層。
條款17.根據條款16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印花層包括:將昇華染料應用於內部層;以及使所應用的昇華染料和所述內部層經受約185℃至約205℃的溫度,持續約.5秒至約1.5秒的時間段。
條款18.根據條款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針纏結工藝包括具有第一條件的第一針纏結工藝和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條件的第二條件的第二針纏結工藝。
條款19.根據條款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的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印花層的一種或多種纖維,其中所述印花層的所述一種或多種纖維延伸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
條款20.根據條款1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的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一面。
條款21.一種製造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包括:利用印花技術在內部層上形成印花部件以形成印花層;在利用所述印花技術之後,將所述印花層的第一面定位成鄰近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二面以形成複合結構;以及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可變纏結工藝,其中在所述可變纏結工藝之後,所述印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飾面側。
條款22.根據條款21所述的製造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技術包括將著色劑應用於所述內部層的所述第一面。
條款23.根據條款22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所述纏結工藝之後,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一部分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並且所述印花部件的第二部分不結合到所述內部層中。
條款24.根據條款23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內部層是纖維幅材。
條款25.根據條款23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內部層是水刺層。
條款26.根據條款22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印花技術包括在所述內部層的所述第一面上昇華印花昇華染料。
條款27.根據條款26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使所述複合結構經受所述纏結工藝之後,昇華染色的內部層的第一部分比所述昇華染色的內部層的第二部分更多地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
條款28.根據條款27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內部層是纖維幅材。
條款29.根據條款27所述的印花所述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內部層是水刺層。
條款30.一種具有第一飾面側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其中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一飾面側;以及內部層,所述內部層具有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面的第一面,其中內部層第一面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印花部件,其中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更多地結合到所述第一纖維幅材中。
條款31.根據條款30所述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內部層是纏結纖維的幅材。
條款32.根據條款30所述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內部層是水刺層。
條款33.根據條款30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印花部件包括昇華染料或著色劑。
條款34.一種具有第一飾面側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非對稱飾面的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其中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一飾面側;以及內部層,所述內部層具有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所述第二面的第一面,其中內部層第一面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印花部件,其中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一飾面側,並且其中所述印花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被排除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之外。
條款35.根據條款34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內部層包括內部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36.根據條款34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內部層包括內部水刺纖維幅材。
條款37.根據條款34至36中任一項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印花部件包括昇華染料或著色劑。
條款38.根據條款34至37中任一項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39.根據條款38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
條款40.根據條款39所述的印花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41.一種上身服裝製品,包括: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邊緣;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二邊緣,和沿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邊緣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一接縫,所述一部分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邊緣,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纏結以形成所述第一接縫,其中所述第一接縫形成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第一接縫位置處。
條款42.根據條款41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側面部分附近。
條款43.根據條款41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衣領部分附近。
條款44.根據條款41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袖子附近。
條款45.根據條款41至44中任一項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沿所述第一邊緣的粘合劑層。
條款46.根據條款41至45中任一項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三邊緣,其中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鄰近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三邊緣的第四邊緣。
條款47.根據條款46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還包括沿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三邊緣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二接縫,所述一部分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四邊緣,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纏結以形成所述第二接縫,其中所述第二接縫形成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第二接縫位置處。
條款48.根據條款47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側面部分附近,並且其中所述第二接縫位置在所述上身服裝製品的衣領部分附近。
條款49.根據條款47所述的上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沿所述第三邊緣的粘合劑層。
條款50.一種下身服裝製品,包括: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邊緣;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二邊緣,和沿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邊緣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一接縫,所述一部分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邊緣,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纏結以形成第一接縫,其中所述第一接縫形成在所述下身服裝製品的第一接縫位置處。
條款51.根據條款50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下身服裝製品的外側部分附近。
條款52.根據條款50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下身服裝製品的內側部分附近。
條款53.根據條款50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接縫位置在所述下身服裝製品的腰部部分附近。
條款54.根據條款50至53中任一項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沿所述第一邊緣的粘合劑層。
條款55.根據條款50至54中任一項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三邊緣,其中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鄰近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三邊緣的第四邊緣。
條款56.根據條款55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還包括沿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三邊緣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二接縫,所述一部分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四邊緣,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纏結以形成所述第二接縫,其中所述第二接縫形成在所述下身服裝製品的第二接縫位置處。
條款57.根據條款56所述的下身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還包括沿所述第三邊緣的粘合劑層。
條款58.一種製造服裝製品的方法,所述服裝製品包括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和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方法包括:將第一纖維幅材定位在第二纖維幅材上方;機械纏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的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的纖維,使得所述第一纖維幅材變成第一纏結幅材並且所述第二纖維幅材變成第二纏結幅材,其中所述第一纏結幅材和所述第二纏結幅材形成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將第三纖維幅材定位在第四纖維幅材上方;機械纏結所述第三纖維幅材的纖維和所述第四纖維幅材的纖維,使得所述第三纖維幅材變成第三纏結幅材並且所述第四纖維幅材變成第四纏結幅材,其中所述第三纏結幅材和所述第四纏結幅材形成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定位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和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使得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邊緣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邊緣;以及將所述第一纏結幅材和所述第二纏結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以及所述第三纏結幅材和所述第四纏結幅材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機械纏結在一起,使得第一接縫形成在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邊緣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邊緣的位置處。
條款59.根據條款58所述的製造服裝製品的方法,其中所述服裝製品是上身服裝製品。
條款60.根據條款58所述的製造服裝製品的方法,其中所述服裝製品是下身服裝製品。
條款61.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包括壓凹部分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條款62.根據條款61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在所述第一區處共同具有第一厚度,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條款63.根據條款62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小約50%。
條款64.根據條款61至6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一顏色,並且所述彈性體層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三顏色。
條款65.根據條款64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區處,所述第一顏色可見並且所述第三顏色至少部分地從視覺上模糊。
條款66.根據條款64至65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第三顏色可見。
條款67.根據條款61至66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區處,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形成,並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第一外飾面側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壓凹部分形成。
條款68.根據條款61至67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由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形成。
條款69.一種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具有第三顏色並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所述方法包括:將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的第二區,使得所述彈性體層形成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的膜,其中在施加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之後,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顏色是所述第三顏色,並且在第一區處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顏色是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二區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上形成所述圖形。
條款70.根據條款69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處,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是所述第二顏色。
條款71.根據條款69至70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同時施加所述熱和壓力。
條款72.根據條款69至71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將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期間,可變形表面被定位成鄰近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
條款73.根據條款69至72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壓凹工具將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區。
條款74.根據條款73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70攝氏度至約19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持續時間為約28秒至約32秒。
條款75.根據條款73至74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8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持續時間為約30秒。
條款76.根據條款69至75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小約50%。
條款77.根據條款69至76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在彼此的約95%內。
條款78.根據條款69至77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顏色不同於所述第三顏色。
條款79.一種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壓凹工具定位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以及將所述壓凹工具應用于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以形成所述壓凹部分。
條款80.根據條款79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形成。
條款81.根據條款79至80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條款82.根據條款79至81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部分不存在于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外飾面側。
條款83.根據條款79至82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具有第一顏色,並且所述壓凹部分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二顏色。
條款84.根據條款79至8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70攝氏度至約19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持續時間為約28秒至約32秒。
條款85.根據條款79至84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8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持續時間為約30秒。
條款86.根據條款79至85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壓凹部分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小於在除所述壓凹部分之外的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的一半。
條款87.根據條款79至86中任一項所述的製造具有壓凹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厚度在所述壓凹部分處和在除所述壓凹部分之外的區處基本上類似。
條款88.一種服裝物品,包括:形成所述服裝物品的至少一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和第二區,所述第一區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所述第二區包括第一壓凹部分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條款89.根據條款88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形成第一圖形。
條款90.根據條款88至89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可見。
條款91.根據條款88至90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內的表面上不可見。
條款92.根據條款88至91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還包括第二壓凹部分,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條款93.根據條款92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形成具有與所述第一圖形不同的外觀的第二圖形。
條款94.根據條款92至93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上可見。
條款95.根據條款92至94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不可見。
條款96.根據條款88至9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上身服裝製品。
條款97.根據條款88至9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下身服裝製品。
條款98.根據條款88至9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在所述第一區處具有第一厚度,並且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第二區處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小約50%的第二厚度。
條款99.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彈性體層;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所述彈性體層;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彈性體層為膜形式,所述膜形式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條款100.根據條款99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包括由所述多個纖維和膜形成的基體結構。
條款101.根據條款99至100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條款102.根據條款99至101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在彼此的約95%內。
條款103.一種具有第一外飾面側和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具有不同於至少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三顏色的彈性體層;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所述彈性體層;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從所述第一外飾面側來看,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基本上相同,並且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三顏色基本上相同。
條款104.根據條款103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從所述第二外飾面側來看,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二顏色基本上相同。
條款105.根據條款103至104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小約50%。
條款106.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包括具有第一熔融溫度的第一材料;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包括具有第二熔融溫度的第二材料;和彈性體層,所述彈性體層包括具有第三熔融溫度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三熔融溫度比所述第一熔融溫度低約40攝氏度,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其中所述彈性體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彈性體層為膜形式,所述膜形式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條款107.根據條款106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包括由所述多個纖維和膜形成的基體結構。
條款108.根據條款106至107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條款109.根據條款106至108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的厚度小約50%。
條款110.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由彈性體纖維形成的彈性體層,所述彈性體纖維的熔融溫度低於形成至少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的熔融溫度,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其中所述彈性體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中,所述彈性體層包括膜,所述膜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條款111.根據條款11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中的每一個包括長度小於形成所述彈性體層的所述彈性體纖維的長度的短纖維。
條款112.根據條款110至109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彈性體纖維包括熔噴纖維或紡粘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條款113.根據條款108至11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條款114.一種打褶構造,包括: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最外表面;以及多個褶,所述多個褶由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和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形成。
條款115.根據條款114所述的打褶構造,還包括粘合劑層,所述粘合劑層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將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附著到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116.根據條款115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粘合劑層包括熱塑性膜。
條款117.根據條款115至116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粘合劑層為約2 mm厚。
條款118.根據條款114至117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附著到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並且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處未附著到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119.根據條款118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在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所述長度大於所述寬度,並且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在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處所述長度大於所述寬度。
條款120.根據條款118至119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通過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彼此間隔開。
條款121.根據條款118至120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與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的縱向軸線平行對齊的縱向軸線。
條款122.根據條款118至121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與所述多個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縱向軸線平行對齊的縱向軸線。
條款123.一種製造具有多個褶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張緊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以將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轉變為張緊狀態,在處於所述張緊狀態時將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定位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表面上;在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選擇性地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附著到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以及釋放施加到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的張力以形成所述多個褶。
條款124.根據條款1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張緊其靜止長度的約50%至約60%。
條款125.根據條款123至12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張緊其靜止長度的約55%。
條款126.根據條款123至12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包括具有多個線圈橫列和多個線圈縱行的針織構造。
條款127.根據條款1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在縱向方向上被張緊。
條款128.根據條款126至12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在機器方向上被張緊。
條款129.根據條款123至12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
條款130.根據條款1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附著到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最外表面。
條款131.根據條款129至130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在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處未附著到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132.根據條款1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在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所述長度大於所述寬度,並且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中的每一個具有長度和寬度,在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處所述長度大於所述寬度。
條款133.根據條款131至13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通過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彼此間隔開。
條款134.根據條款123至13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釋放所述張力之後,所述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在所述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處保持在所述張緊狀態。
條款135.一種至少在服裝物品的第一部分處的打褶構造,包括: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第一彈性體層;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最外表面的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以及由所述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和所述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形成的第一多個褶。
條款136.根據條款135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上身服裝製品。
條款137.根據條款135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下身服裝製品。
條款138.根據條款135至137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還包括: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三纏結纖維幅材、第四纏結纖維幅材、位於所述第三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四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第二彈性體層;被定位成鄰近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最外表面的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以及由所述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和所述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形成的第二多個褶,其中所述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與所述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處於面共享關係。
條款139.根據條款135至137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第一多個褶位於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最外的表面上。
條款140.根據條款138至139中任一項所述的打褶構造,其中所述第二多個褶位於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最內的表面上。
102:箭頭 104:箭頭 106:箭頭 110:第一纖維幅材 112:第二纖維幅材 114:第三纖維幅材 116:彈性體層 120:內部層 130:印花部件 132:有色物質 134:著色劑 136:昇華染料 140:一個或多個附加層 150: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160:服裝製品 170:印花 180:複合結構 210:纖維 310:纖維 312:纖維 314:纖維 410:纖維 412:纖維 414:纖維 416:纖維 418:纖維 700:製造工藝 702:步驟 704:步驟 706:步驟 707:熱源 708:步驟 710:步驟 711:第一條件 712:第二條件 714:步驟 716:步驟 8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820:內部纖維幅材 821:第一區 822:第二區 831:印花部件的第一部分 832:印花部件的第二部分 850: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851:第一飾面側 852:第二飾面側 870:印花層 871:第一面 872:第二面 9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91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914: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920:水刺層 921:第一區 931:印花部件的第一部分 950: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951:第一飾面側 952:第二飾面側 970:印花層 971:第一面 972:第二面 1000:上身服裝製品 1001:第一接縫 1002:第一接縫位置 1004:第二接縫位置 1006:第三接縫位置 1008:第四接縫位置 1010: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 1011:第一飾面側 1012:第二飾面側 1014:第一邊緣 1020: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 1021:第一飾面側 1022:第二飾面側 1024:第二邊緣 1030:纖維 1031: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03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033: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1040:纖維 1041: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04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043: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1100:下身服裝製品 1101:第一接縫位置 1102:第一接縫位置 1104:第二接縫位置 1106:第三接縫位置 1108:第四接縫位置 1111:第一飾面側 1112:第二飾面側 1114:第一邊緣 1120: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 1121:第一飾面側 1122:第二飾面側 1124:第二邊緣 1130:纖維 1131: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13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133: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1140:纖維 1141: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14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143: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12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21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216:彈性體層 1221:第一區 1222:第二區 1230:壓凹部分 1241:第一顏色 1242:第二顏色 1243:第三顏色 1250:複合非織造織物 1251:第一外飾面側 1252:第二外飾面側 1261:厚度 1262:厚度 1263:厚度 1270:圖形 1300:製造工藝 1302:步驟 1304:步驟 1306:步驟 1308:步驟 1310:壓凹工具 1312:工具部件 1314:熱和壓力 1318:可變形表面 1320:服裝製品 1330:多個纖維的膜 1400:上身服裝製品 1401:面向外的表面 1402:面向內的表面 1421:第一區 1422:第二區 1423:第三區 1431:第一壓凹部分 1450:複合非織造織物 1451:第一外飾面側 1452:第二外飾面側 1471:第一圖形 1472:第二圖形 1500:下身服裝製品 1501:面向外的表面 1502:面向內的表面 1521:第一區 1522:第二區 1523:第三區 1524:第四區 1525:第五區 1531:第一壓凹部分 1532:第二壓凹部分 1533:第三壓凹部分 1534:第四壓凹部分 1550:複合非織造織物 1551:第一外飾面側 1552:第二外飾面側 1571:第一圖形 1572:第二圖形 1573:第三圖形 1574:第四圖形 1600:打褶構造 1601:第一側 1602:第二側 1610:粘合劑層 1611:第一粘合劑層 1612:第二粘合劑層 1620: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 1621:第一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 1622:第二彈性回彈性結構化織物 1623:第一表面 1624:第二表面 1625:第三表面 1626:第四表面 1630:多個褶 1631:第一多個褶 1632:第二多個褶 1641:一個或多個第一區域 1642:一個或多個第二區域 1700:製造工藝 1702:步驟 1704:步驟 1706:步驟 1708:步驟 1712:步驟 1714:步驟 1716:加熱元件 1720:服裝製品 18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81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1816:彈性體層 1850:複合非織造織物 1851:第一外飾面側 1852:第二外飾面側 1881:最外表面 1910:第三纏結纖維幅材 1912:第四纏結纖維幅材 1916:第二彈性體層 1950:第二複合非織造織物 1981:第二最外表面 2000:服裝製品 2001:面向最外的表面 2002:面向最內的表面 20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2012: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2016:第一彈性體層 2050:第一複合非織造織物 2081:第一最外表面 2100:服裝製品
下面參考圖式詳細地描述本文各方面的實例,其中: 〔圖1〕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示例生命週期; 〔圖2〕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圖1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纖維幅材; 〔圖3〕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圖1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印花層; 〔圖4〕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圖1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纖維幅材; 〔圖5〕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圖1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可選第三纖維幅材; 〔圖6〕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圖1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彈性體層; 〔圖7〕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制作圖1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並進一步用於使用圖1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來製作服裝製品的示例製造工藝; 〔圖8〕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使用圖7的製造工藝生產的示例印花層,該示例印花層包括內部纖維幅材和印花部件; 〔圖9〕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8的切割線9-9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0〕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8的示例印花層的替代印花部件的橫截面圖; 〔圖11〕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具有使用圖7的製造工藝生產的圖8的印花層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圖12〕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1的切割線12-12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3〕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2的區域13處截取的放大視圖; 〔圖14〕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2的區域14處截取的放大視圖; 〔圖15〕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使用圖7的製造工藝生產的示例印花層,該示例印花層包括水刺層和印花部件; 〔圖16〕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5的切割線16-16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7〕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15的示例印花層的替代印花部件的橫截面圖; 〔圖18〕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具有使用圖7的製造工藝生產的圖15的印花層的示例印花複合非織造織物; 〔圖19〕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8的切割線19-19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0〕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9的區域20處截取的放大視圖; 〔圖21〕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19的區域21處截取的放大視圖; 〔圖22〕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 〔圖23〕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 〔圖24〕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22的切割線24-24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5〕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在圖23的切割線25-25處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6〕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整理工藝和技術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分解視圖; 〔圖27A〕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具有壓凹部分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 〔圖27B〕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27A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二外飾面側; 〔圖28〕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27A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橫截面圖; 〔圖29〕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形成圖27A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部分並進一步用於使用圖27A的示例複合非織造織物來製作服裝製品的示例製造工藝; 〔圖30A〕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的面向外的表面; 〔圖30B〕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30A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的面向內的表面; 〔圖31A〕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的面向外的表面; 〔圖31B〕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31A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的面向內的表面; 〔圖32A〕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打褶構造的第一外飾面側; 〔圖32B〕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32A的示例打褶構造的第二外飾面側; 〔圖33〕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32A的示例打褶構造的分解視圖; 〔圖34〕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用於形成圖32A的打褶構造並進一步用於使用圖32A的打褶構造來製作服裝物品的示例製造工藝; 〔圖35〕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 〔圖36〕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示例下身服裝製品;以及 〔圖37〕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圖35的示例上身服裝製品的橫截面圖。
1210: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1221:第一區
1222:第二區
1230:壓凹部分
1241:第一顏色
1243:第三顏色
1250:複合非織造織物
1251:第一外飾面側

Claims (44)

  1. 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 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以及 第二區,所述第二區包括壓凹部分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在所述第一區處共同具有第一厚度,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小約50%。
  4.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一顏色,並且所述彈性體層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三顏色。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區處,所述第一顏色可見並且所述第三顏色至少部分地從視覺上模糊。
  6. 根據請求項4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第三顏色可見。
  7.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區處,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形成,並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第一外飾面側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壓凹部分形成。
  8. 根據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由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形成。
  9. 一種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具有第三顏色並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所述方法包括: 將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的第二區,使得所述彈性體層形成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的膜,其中在施加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之後,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顏色是所述第三顏色,並且在第一區處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顏色是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二區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上形成所述圖形。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同時施加所述熱和壓力。
  11. 根據請求項9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將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期間,可變形表面被定位成鄰近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
  12. 根據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處,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是所述第二顏色。
  13. 根據請求項9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壓凹工具將所述熱和壓力中的一個或多個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區。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70攝氏度至約19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持續時間為約28秒至約32秒。
  15. 根據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凹工具被配置成以約180攝氏度的溫度將熱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外飾面側的所述第二區,持續時間為約30秒。
  16. 根據請求項9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小約50%。
  17. 根據請求項9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在彼此的約95%內。
  18. 根據請求項9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賦予複合非織造織物圖形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顏色不同於所述第三顏色。
  19. 一種服裝物品,包括: 形成所述服裝物品的至少一部分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和第二區,所述第一區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和位於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彈性體層,所述第二區包括第一壓凹部分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20. 根據請求項19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形成第一圖形。
  21. 根據請求項19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外的表面上可見。
  22. 根據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面向內的表面上不可見。
  23. 根據請求項19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還包括第二壓凹部分,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包括整合在所述彈性體層內的來自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
  24. 根據請求項23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形成具有與所述第一圖形不同的外觀的第二圖形。
  25. 根據請求項23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上可見。
  26. 根據請求項23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壓凹部分在所述服裝物品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不可見。
  27. 根據請求項19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上身服裝製品。
  28. 根據請求項19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服裝物品是下身服裝製品。
  29. 根據請求項19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在所述第一區處具有第一厚度,並且所述第一壓凹部分在所述第二區處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小約50%的第二厚度。
  30. 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 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彈性體層; 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所述彈性體層;以及 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彈性體層為膜形式,所述膜形式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31.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包括由所述多個纖維和膜形成的基體結構。
  32. 根據請求項30至31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33. 根據請求項30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的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在彼此的約95%內。
  34. 一種具有第一外飾面側和相對的第二外飾面側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 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具有不同於至少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三顏色的彈性體層; 第一區,所述第一區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的所述彈性體層;以及 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從所述第一外飾面側來看,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基本上相同,並且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三顏色基本上相同。
  35. 根據請求項34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從所述第二外飾面側來看,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顏色與所述第二顏色基本上相同。
  36. 根據請求項34至35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小約50%。
  37. 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 第一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包括具有第一熔融溫度的第一材料; 第二纏結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包括具有第二熔融溫度的第二材料;以及 彈性體層,所述彈性體層包括具有第三熔融溫度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三熔融溫度比所述第一熔融溫度低約40攝氏度, 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其中所述彈性體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處,所述彈性體層為膜形式,所述膜形式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38. 根據請求項37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包括由所述多個纖維和膜形成的基體結構。
  39. 根據請求項37至38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40. 根據請求項37至39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的厚度比在所述第一區處的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彈性體層的厚度小約50%。
  41. 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 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以及 由彈性體纖維形成的彈性體層,所述彈性體纖維的熔融溫度低於形成至少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纖維的熔融溫度,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區,其中所述彈性體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與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之間;以及第二區,所述第二區相對於所述第一區是壓凹的,其中在所述第二區中,所述彈性體層包括膜,所述膜包封來自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的多個纖維以形成壓凹部分,並且其中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設置在所述壓凹部分下方。
  42.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纏結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纏結纖維幅材中的每一個包括長度小於形成所述彈性體層的所述彈性體纖維的長度的短纖維。
  43. 根據請求項41至4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彈性體纖維包括熔噴纖維或紡粘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44. 根據請求項41至4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壓凹部分具有與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外飾面側上的所述第一區不同的顏色。
TW111132192A 2021-08-26 2022-08-26 複合非織造織物、服裝物品、適用於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TWI836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21/114780 2021-08-26
PCT/CN2021/114780 WO2023024022A1 (en) 2021-08-26 2021-08-26 Debossed and pleated finishes for composite nonwoven textiles suitable for apparel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5173A true TW202325173A (zh) 2023-07-01
TWI836574B TWI836574B (zh) 2024-03-21

Family

ID=778215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193A TWI837792B (zh) 2021-08-26 2022-08-26 打褶構造、包括打褶構造的服裝製品及製造具有多個褶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
TW111132192A TWI836574B (zh) 2021-08-26 2022-08-26 複合非織造織物、服裝物品、適用於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193A TWI837792B (zh) 2021-08-26 2022-08-26 打褶構造、包括打褶構造的服裝製品及製造具有多個褶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69960A1 (zh)
EP (1) EP4387841A1 (zh)
JP (1) JP2024522655A (zh)
KR (1) KR20240026516A (zh)
CN (5) CN117480049A (zh)
MX (1) MX2024002371A (zh)
TW (2) TWI837792B (zh)
WO (1) WO20230240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346641A1 (en) * 2001-12-03 2003-06-17 Tredegar Film Products Corporation Apertured non-woven composit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20060046029A1 (en) * 2004-08-24 2006-03-02 Yupoong, Inc. Embossed ornamental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491666B2 (en) * 2005-04-29 2009-02-1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Latent elastic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20110034100A1 (en) * 2009-07-13 2011-02-10 Vasanthakumar Narayanan Launderable and durable mechanically bonded nonwoven fabric
ES2594827T3 (es) * 2011-11-01 2016-12-22 Cortex Composites, Llc Composite cementoso no tejido para hidratación in situ
CN202608163U (zh) * 2012-05-29 2012-12-19 温州大洲无纺布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无纺布
JP6466342B2 (ja) * 2012-12-28 2019-02-06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スアエルエルINVISTA TECHNOLOGIES S.a.r.l. 弾性複合布帛を含む衣料
WO2016160185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Hydroembedded film-based composites
US2017000066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TRETCH LAMINATE WITH INCREMENTALLY STRETCHED OR SELFed LAY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98488B2 (en) * 2015-09-28 2018-10-16 Natalie Jean Boyatt Carry tray
EP3720403B1 (en) * 2017-12-07 2024-01-24 Toray Opelontex Co., Ltd Composite laminate body and disposable diaper
CN207901772U (zh) * 2018-01-31 2018-09-25 浙江互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复合耐脱绒水刺非织造布
US20190366675A1 (en) * 2018-05-31 2019-12-05 Nike, Inc. Multilayer textile having printed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69960A1 (en) 2024-08-15
JP2024522655A (ja) 2024-06-21
TWI836574B (zh) 2024-03-21
CN115726100A (zh) 2023-03-03
CN115726099A (zh) 2023-03-03
KR20240026516A (ko) 2024-02-28
TWI837792B (zh) 2024-04-01
CN117480049A (zh) 2024-01-30
CN218812488U (zh) 2023-04-07
TW202310765A (zh) 2023-03-16
CN218812489U (zh) 2023-04-07
MX2024002371A (es) 2024-03-08
EP4387841A1 (en) 2024-06-26
WO2023024022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37238B1 (en) Printed composite nonwoven textile suitable for apparel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811827B (zh) 具有不同旦數的可回收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
TWI836574B (zh) 複合非織造織物、服裝物品、適用於服裝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壓凹和打褶整理劑及其生產方法
US20240065346A1 (en) Garment with composite nonwoven textile
WO2024049958A1 (en) Garment with composite nonwoven textile
TW202435780A (zh) 具有不同旦數的可回收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及製造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
CN117087295A (zh) 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