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8652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8652A
TW202318652A TW110139104A TW110139104A TW202318652A TW 202318652 A TW202318652 A TW 202318652A TW 110139104 A TW110139104 A TW 110139104A TW 110139104 A TW110139104 A TW 110139104A TW 202318652 A TW202318652 A TW 2023186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e
base
driving circuit
circui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790B (zh
Inventor
來漢中
李文仁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9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779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7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8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865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導電物、第二基底及驅動線路層。第一導電物設置於第一基底的貫孔中,且具有凸出於第一基底的凸出部。第二基底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貫孔,其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對,且第二基底的貫孔貫穿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基底及驅動線路層分別設置於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驅動線路層具有與第二基底之貫孔重疊的貫孔。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伸入第二基底的貫孔及驅動線路層的貫孔且電性連接至驅動線路層。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包括驅動線路基板及被轉置於驅動線路基板上的多個發光二極體。繼承發光二極體的特性,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具有省電、高效率、高亮度及反應時間快等優點。此外,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還具有色彩易調校、發光壽命長、無影像烙印等優勢。因此,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被視為下一世代的顯示技術。
為縮減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邊框、甚至實現無邊框,設置於驅動線路基板之基底正面上的驅動線路層可利用側邊走線(side wiring)工序電性連接至設置於驅動線路基板之基底背面上的驅動元件,或者可利用側邊接合(side bonding)工序電性連接至設置於驅動線路基板之基底側壁上的驅動元件。然而,側邊走線(side wiring)及側邊接合(side bonding)在製程上皆有不同的困難處,使用側邊走線(side wiring)/或側邊接合(side bonding)製作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良率不高。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容易製造。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導電物、第二基底及驅動線路層。第一基底具有貫孔。第一導電物設置於第一基底的貫孔中,且具有凸出於第一基底的凸出部。第二基底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貫孔,其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對,第二基底的貫孔貫穿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基底及驅動線路層分別設置於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驅動線路層具有與第二基底之貫孔重疊的貫孔。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伸入第二基底的貫孔及驅動線路層的貫孔且電性連接至驅動線路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物之凸出部的高度大於第二基底的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物更具有填充部,設置於第一基底的貫孔中,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且重疊於第一導電物的凸起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物的填充部與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直接連接且具有一交界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物具有填充部。第一導電物的填充部設置於第一基底的貫孔中。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包括絕緣凸起及導電膜。絕緣凸起設置於第一基底上,且與填充部錯開。導電膜覆蓋絕緣凸起,且電性連接至填充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底具有定義第二基底之貫孔的內側壁,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與第二基底的內側壁之間存在第一間隙。電子裝置更包括封裝材料,設置於第一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線路層具有定義驅動線路層之貫孔的內側壁,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與驅動線路層的內側壁之間存在第二間隙。電子裝置更包括封裝材料,設置於第二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接墊,設置於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及驅動線路層上,且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及驅動線路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物的凸出部凸出於第一基底的一表面。電子裝置更包括黏著層,設置於第一基底的所述表面與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三基底、第二導電物、連接線路層及發光元件。第三基底具有貫孔,其中第一基底設置於第三基底與第二基底之間。第二導電物設置於第三基底的貫孔中,且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物。連接線路層設置於第三基底上,且電性連接至第二導電物,其中第三基底設置於連接線路層與第一基底之間。發光元件設置於連接線路層上,且電性連接至連接線路層,其中連接線路層設置於發光元件與第三基底之間。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可以是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圖1A至圖1F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A至圖1C,首先,提供轉接基板(Transfer Board)100(標示於圖1C),其中轉接基板100包括第一基底110及第一導電物C1,第一基底110具有貫孔112,第一導電物C1設置於第一基底110的貫孔112中且具有凸出於第一基底110的凸出部130。
請參照圖1A,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可先提供具有貫孔112的第一基底110;請參照圖1B,接著,可在貫孔112中形成導電的填充部120;接著,在第一基底110及填充部120上形成導電層130’;請參照圖1B及圖1C,然後,圖案化導電層130’,以形成與填充部120重疊的凸出部130,其中填充部120與凸出部130電性連接成第一導電物C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物C1的填充部120與凸出部130是直接連接而具有一交界面I,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利用雷射鑽孔工序形成第一基底110的貫孔112;第一基底110例如是可撓性印刷電路板或是玻璃基板;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利用電鍍工序或低溫共燒陶瓷(Low Tempertuure Cofired Ceramics;LTCC)工序於貫孔112中形成填充部120;填充部120的材質例如是銅或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先利用壓合工序形成導電層130’,再圖案化導電層130’以形成凸出部130;導電層130’例如是銅箔;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D,接著,提供驅動線路基板200。驅動線路基板200包括第二基底210及驅動線路層220。第二基底210具有第一表面210a、第二表面210b及貫孔212。第一表面210a與第二表面210b相對。第二基底210的貫孔212貫穿第二基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及第二表面210b。驅動線路層220設置於第二基底210的第二表面210b上,且具有與第二基底210之貫孔212重疊的貫孔222。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線路層220可包括主動元件(例如:薄膜電晶體等)及/或被動元件(例如:資料線、掃描線、電源線、共用線、電容等),所述主動元件及/或所述被動元件可由多個導電層224、226所形成,而定義驅動線路層220之貫孔222的內側壁220s可由設置於多個導電層224、226之間的至少一介電層228的側壁所組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D,接著,組立轉接基板10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意即,使轉接基板100的凸出部130嵌入驅動線路基板200的貫孔212、222,並固接轉接基板10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轉接基板100的凸出部130凸出於第一基底110的表面110b,可在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基底110的表面110b或驅動線路基板200之第二基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上設置於黏著層300;然後,在真空或接近於真空的環境下,對組轉接基板10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使得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基底110設置於驅動線路基板200的第二基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上、轉接基板100的凸出部130伸入驅動線路基板200的貫孔212、222,且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基底110的表面110b與驅動線路基板200之第二基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透過黏著層300彼此固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黏著層300設置於第一基底110的表面110b與第二基底210的第一表面210a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黏著層300例如是水膠,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D,在本實施例中,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導電物C1之凸出部130的高度H大於驅動線路基板200之第二基底210的厚度T。也就是說,在轉接基板10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組立後,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會超出或趨近於驅動線路基板200之第二基底210的第二表面210b。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線路基板200之第二基底210的厚度T例如是落在0.3mm~0.5mm的範圍,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轉接基板100的凸出部130嵌入驅動線路基板200的貫孔212、222後,定義貫孔212之第二基底210的內側壁210s與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之間可存在第一間隙g1,定義貫孔222之驅動線路層220的內側壁220s與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之間可存在第二間隙g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E,接著,電性連接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線路層220。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可在第一間隙g1、第二間隙g2、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線路層220及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上設置封裝材料400,其中封裝材料400可具有分別重疊於凸出部130及驅動線路層220的第一接觸窗402及第二接觸窗404;接著,在封裝材料400上形成接墊500,其中接墊500設置於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及驅動線路層220上且透過封裝材料400的第一接觸窗402及第二接觸窗404電性連接驅動線路層220及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藉此,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導電物C1便可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線路層220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線路基板200的第二基底210可位於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基底110與接墊500之間;接墊500用以與一驅動元件,例如: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COF)、晶片或其它種類的電子元件,接合。
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導電物C1也可透過其它方式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線路層220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本身可做為接墊的一部分使用,而驅動元件,例如: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COF)、晶片或其它種類的電子元件,可直接地接合至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及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線路層220上。
請參照圖1F,接著,提供發光元件基板600,其中發光元件基板600包括第三基底610、第二導電物620、連接線路層630及發光元件640,第三基底610具有貫孔612,第二導電物620設置於第三基底610的貫孔612中,連接線路層630設置於第三基底610上且電性連接至第二導電物620,發光元件640設置於連接線路層630上且電性連接至連接線路層630。在本實施例,連接線路層630可包括用以與發光元件640接合的接墊及用以電性連接所述接墊與第二導電物620的橋接線路。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640例如是被轉置到第三基底610上的微型發光二極體(μLED),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基板600還可包括保護層650,覆蓋發光元件640。
請參照圖1F,接著,將發光元件基板600設置於已組立完成的轉接基板100及驅動線路基板200上,且使發光元件基板600的第二導電物620與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導電物C1電性連接,以形成電子裝置10。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F,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基板600的連接線路層630設置於發光元件640與發光元件基板600的第三基底610之間,發光元件基板600的第三基底610設置於連接線路層630與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基底110之間,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基底110設置於發光元件基板600的第三基底61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的第二基底210之間,且驅動線路基板200的第二基底210設置於轉接基板100的第一基底110與驅動線路基板200的驅動電路層200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基板600之第三基底610的貫孔612可選擇性地重疊於轉接基板100之第一基底110的貫孔112,設置於第三基底610之貫孔612的第二導電物620與設置於第一基底110之貫孔112的第一導電物C1可選擇性地直接接觸而彼此電性連接。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物C1及第二導電物620也可透過設置於兩者之間的導體(未繪示)電性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設置於發光元件基板600的貫孔612中的第二導電物620、轉接基板100之伸入驅動線路基板200之貫孔212的第一導電物C1,發光元件640不需透過困難的側邊走線(side wiring)或側邊接合(side bonding)工序便可與驅動元件(例如:薄膜覆晶封裝、晶片或其它種類的電子元件)電性連接,進而被驅動。因此,電子裝置10的良率可提升。
此外,轉接基板100、驅動線路基板200及發光元件基板600是先各自完成後再互相組裝,進而完成電子裝置10。因此,在互相組裝之前,轉接基板100、驅動線路基板200及發光元件基板600可各自進行檢查及/或修補,待檢查正常及/或修補完成後,再行組裝成電子裝置10。因此,電子裝置10的材料成本可降低,且良率可進一步提升。
再者,驅動元件(例如:薄膜覆晶封裝)可設置在電子裝置10的背面(即,第二基底210的第二表面210b上)且位於第一導電物C1的凸出部130上,而不需像利用側邊接合(side bonding)工序設置在電子裝置側壁上的驅動元件(例如:薄膜覆晶封裝)般需由電子裝置的側壁彎折至電子裝置的背面而佔用電子裝置之背面的一段距離(例如:0.5mm)。因此,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的邊框寬度可進一步縮減,甚至實現無邊框。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述。
圖2A至圖2F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A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2A至圖2F之電子裝置10A及其製造流程與圖1A至圖1F之電子裝置10A及其製造流程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電子裝置10A的凸出部130A及其製造流程與電子裝置10的凸出部130及其製造流程不同。
請參照圖2B及圖2C,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是在第一基底110上形成與填充部120錯開的絕緣凸起132;然後,在絕緣凸起132及第一基底110上形成導電膜134,其中導電膜134共形地覆蓋絕緣凸起132且電性連接至填充部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物C1的凸起部130A是由絕緣凸起132及導電膜134所組成。
10、10A:電子裝置 100:轉接基板 110:第一基底 110b:表面 112、212、222、612:貫孔 120:填充部 130、130A:凸出部 130’、224、226:導電層 132:絕緣凸起 134:導電膜 200:驅動線路基板 210:第二基底 210a:第一表面 210b:第二表面 210s、220s:內側壁 220:驅動線路層 228:介電層 300:黏著層 400:封裝材料 402:第一接觸窗 404:第二接觸窗 500:接墊 600:發光元件基板 610:第三基底 620:第二導電物 630:連接線路層 640:發光元件 650:保護層 C1:第一導電物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H:高度 I:交界面 T:厚度
圖1A至圖1F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2A至圖2F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A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10:電子裝置
100:轉接基板
110:第一基底
110b:表面
112、212、222、612:貫孔
120:填充部
130:凸出部
200:驅動線路基板
210:第二基底
210a:第一表面
210b:第二表面
210s、220s:內側壁
220:驅動線路層
224、226:導電層
228:介電層
300:黏著層
400:封裝材料
402:第一接觸窗
404:第二接觸窗
500:接墊
600:發光元件基板
610:第三基底
620:第二導電物
630:連接線路層
640:發光元件
650:保護層
C1:第一導電物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H:高度
I:交界面
T:厚度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基底,具有一貫孔; 一第一導電物,設置於該第一基底的該貫孔中,且具有凸出於該第一基底的一凸出部; 一第二基底,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貫孔,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相對,該第二基底的該貫孔貫穿該第二基底的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以及 一驅動線路層,其中該第一基底及該驅動線路層分別設置於該第二基底的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上,該驅動線路層具有與該第二基底之該貫孔重疊的一貫孔,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伸入該第二基底的該貫孔及該驅動線路層的該貫孔且電性連接至該驅動線路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物之該凸出部的一高度大於該第二基底的一厚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物更具有一填充部,設置於該第一基底的該貫孔中,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且重疊於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起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填充部與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直接連接且具有一交界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物更具有一填充部,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填充部設置於該第一基底的該貫孔中,且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包括: 一絕緣凸起,設置於該第一基底上,且與該填充部錯開;以及 一導電膜,共形地覆蓋該絕緣凸起,且電性連接至該填充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基底具有定義該第二基底之該貫孔的一內側壁,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與該第二基底的該內側壁之間存在一第一間隙,該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封裝材料,設置於該第一間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線路層具有定義該驅動線路層之該貫孔的一內側壁,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與該驅動線路層的該內側壁之間存在一第二間隙,該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封裝材料,設置於該第二間隙。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接墊,設置於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及該驅動線路層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及該驅動線路層。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物的該凸出部凸出於該第一基底的一表面,且該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底的該表面與該第二基底的該第一表面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第三基底,具有一貫孔,其中該第一基底設置於該第三基底與該第二基底之間; 一第二導電物,設置於該第三基底的該貫孔中,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電物; 一連接線路層,設置於該第三基底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物,其中該第三基底設置於該連接線路層與該第一基底之間;以及 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連接線路層上,且電性連接至該連接線路層,其中該連接線路層設置於該發光元件與該第三基底之間。
TW110139104A 2021-10-21 2021-10-21 電子裝置 TWI797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9104A TWI797790B (zh) 2021-10-21 2021-10-21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9104A TWI797790B (zh) 2021-10-21 2021-10-21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7790B TWI797790B (zh) 2023-04-01
TW202318652A true TW202318652A (zh) 2023-05-01

Family

ID=86945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104A TWI797790B (zh) 2021-10-21 2021-10-21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779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5968B2 (en) * 2005-08-11 2009-02-03 Ziptronix, Inc. 3D IC method and device
US7307348B2 (en) * 2005-12-07 2007-12-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through wire interconnects (TWI)
US9449837B2 (en) * 2014-05-09 2016-09-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3D chip-on-wafer-on-substrate structure with via last process
US10177060B2 (en) * 2016-10-21 2019-01-08 Powertech Technology Inc. Chip packag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7790B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797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nel
US20180190627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90273005A1 (en) Opto-electronic package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1127341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227717A1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I653752B (zh)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080017962A1 (en) Si-substrate and structure of opto-electronic package having the same
JP2007096320A (ja) 発光装置
TWI671571B (zh) 用於背光模組的封裝結構
JP6745836B2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48166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80120527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85357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97790B (zh) 電子裝置
KR100759896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발광소자가 장착된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그제작 방법
TWI662594B (zh) 軟性基板及線路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WO2017045372A1 (zh) 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转接板、封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796799B (zh) 顯示裝置
TWI805278B (zh) 發光模組、顯示裝置及發光模組製造方法
TWI717871B (zh) 顯示裝置
CN115832001B (zh) 一种显示模组、制备方法以及拼接显示屏
WO2021102742A1 (zh) 多面发光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03152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icro LED display module
TW202322327A (zh) 晶片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54651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