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376A - 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和玻璃樹脂積層體 - Google Patents
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和玻璃樹脂積層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17376A TW202317376A TW111138514A TW111138514A TW202317376A TW 202317376 A TW202317376 A TW 202317376A TW 111138514 A TW111138514 A TW 111138514A TW 111138514 A TW111138514 A TW 111138514A TW 202317376 A TW202317376 A TW 2023173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layer
- glass
- glass sheet
- resin
- resin lamin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S1、積層步驟S2、及加熱步驟S3。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接著層4包含與樹脂板2接觸的第一接著層5、及與玻璃片3接觸的第二接著層6。在積層步驟S2中,將玻璃片3與第二接著層6重疊,以使玻璃片3的周緣部3c位於第二接著層6的周緣部6d的內側。在積層步驟S2中,將第二接著層6重疊於第一接著層5,以使第二接著層6中的第二面6b的整個面與第一接著層5直接相接。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和玻璃樹脂積層體。
在各種機器的覆蓋構件或建材等廣泛的領域中,就兼顧耐久性與輕量性等觀點而言,使用經由接著層將玻璃板積層一體化於樹脂板的兩面的玻璃樹脂積層體。
而且,近年來,就進一步實現輕量化的觀點而言,提出使用非常薄的玻璃片作為玻璃樹脂積層體的玻璃板,一部分已經被實用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至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51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1237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6516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若長期使用,則因陽光及水分等的影響,有時會導致玻璃片與樹脂板剝離。另一方面,如果增大接著層的接著力,雖能夠抑制玻璃片與樹脂板剝離,但有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受損的顧慮。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情況而完成的,其技術課題在於抑制玻璃片與樹脂板的剝離,並且確保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
[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用於解決所述課題,是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其特徵在於包括:準備步驟,準備所述樹脂板、片狀的第一接著層、片狀的第二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積層步驟,將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重疊而形成積層體;以及加熱步驟,對所述積層體進行加熱,藉此獲得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所述第二接著層具有與所述玻璃片接觸的第一面、及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第二面,在所述積層步驟中,以使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方式進行重疊,並且以使所述玻璃片與所述第二接著層接觸的方式進行重疊,從而形成所述積層體,在所述積層步驟中,將所述玻璃片與所述第二接著層重疊,以使所述玻璃片的周緣部位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的周緣部的內側,並且將所述第二接著層重疊於所述第一接著層,以使所述第二接著層中的所述第二面整個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直接相接。
本發明者等人反覆進行了努力研究,確定了樹脂板與玻璃片剝離的原因。樹脂板與玻璃片的剝離是因長期使用而水分滲入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內部,從而導致樹脂板自接著層剝離。因此,在本發明中,在積層步驟中,將玻璃片與第二接著層重疊,以使玻璃片的周緣部位於第二接著層的周緣部的內側,並在該狀態下執行加熱步驟,藉此,玻璃片不僅其主面由第二接著層固定,其端面亦由第二接著層固定。藉此,水不易滲入樹脂板與玻璃片之間,結果,能抑制它們剝離,從而能製造出能夠相對長期使用的玻璃樹脂積層體。
而且,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藉由將接著層設為兩層,並且使所述兩層接著層直接相接,能儘可能地抑制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的降低,從而能夠確保所需透明性。
(2)如所述(1)所述的結構,其中,在所述積層步驟中,較佳為按照所述玻璃片、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玻璃片的順序積層。藉由如上所述般抑制水分自配置於外側的玻璃片側滲入,能製造出能夠相對長期使用的玻璃樹脂積層體。
(3)如所述(1)或(2)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大於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二接著層相對於所述玻璃片的剝離強度。藉此,可抑制容易剝離的樹脂板的剝離。
(4)本發明用於解決所述課題,是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其特徵在於所述接著層包含:第三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俯視外側;以及第四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所述第三接著層的俯視內側,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準備所述樹脂板、片狀的所述第三接著層、片狀的所述第四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積層步驟,將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三接著層、所述第四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重疊而形成積層體;以及加熱步驟,對所述積層體進行加熱,藉此獲得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三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大於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四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
根據所述結構,藉由使剝離強度大的第三接著層位於外側,能夠將樹脂板與玻璃片牢固地接合。在所述結構的玻璃樹脂積層體中,因第三接著層位於其外周側,故能夠抑制水分等滲入第三接著層與樹脂板之間。而且,藉由使第四接著層位於較第三接著層更靠內側,能夠在玻璃樹脂積層體的中央部確保合適的透明性。
(5)如所述(3)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所述剝離強度是依據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6854-2(1999年)所測定出的180°剝離接著強度,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所述剝離強度為50 N/10 mm~200 N/10 mm。
(6)如所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依據JIS K 7136(2000年)所測定出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為10%以下。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見解,亦存在本發明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霧度值)大於習知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霧度值)的情況,但目視本發明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情況下的透明性與習知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為相同程度。關於所述情況,認為藉由將接著層構成為第一接著層與第二接著層這兩層,因接著層界面的光的漫反射而目視下的透明性得到提高。在本發明中,將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的上限設為10.0%,即便製造時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的大小存在差異,也容許所述差異,能夠確保與習知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相同程度的透明性。
(7)如所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所述第一接著層的厚度尺寸小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的厚度尺寸。剝離強度大的第一接著層的厚度尺寸越大,存在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越低(霧度值增加)的顧慮。在本發明中,藉由使第一接著層的厚度尺寸小於第二接著層的厚度尺寸,能抑制透明性的降低。
(8)如所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所述第一接著層和所述第二接著層為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藉此,能適當地確保接著層對樹脂板和玻璃片的接著力。
(9)本發明用於解決所述課題,是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其特徵在於:所述接著層具有與所述樹脂板接觸的第一接著層、及與所述玻璃片接觸的第二接著層,所述玻璃片具有與所述第二接著層接觸的第一主面、位於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側的第二主面、及成為所述玻璃片的周緣部的端面,所述第二接著層具有與所述玻璃片的所述第一主面接觸的第一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第二面、及被覆所述玻璃片的所述端面的第三面,所述第二接著層的所述第一面的整個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直接相接。
根據所述結構,不僅玻璃片的第一主面被第二接著層的第三面被覆,其端面也被第二接著層的第三面被覆,藉此,能夠將玻璃片牢固地固定於樹脂板,以使其不會剝離。因此,能夠相對長期地使用玻璃樹脂積層體。而且,能夠儘可能地抑制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的降低。
(10)如所述(9)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其較佳為按照所述玻璃片、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玻璃片的順序積層而成。
(11)如所述(9)或(10)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較佳為大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相對於所述玻璃片的剝離強度。
(12)本發明用於解決所述課題,是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其特徵在於所述接著層包含:第三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俯視外側;以及第四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所述第三接著層的俯視內側,所述第四接著層所處部分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小於所述第三接著層所處部分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
(13)如所述(12)所述的結構,其中,亦可為依據JIS K 7136(2000年)所測定出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為10%以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玻璃片與樹脂板的剝離,並且能夠確保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至圖11表示本發明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和其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玻璃樹脂積層體1包括透明的樹脂板2、積層於所述樹脂板2的透明的玻璃片3、及介存於樹脂板2與玻璃片3之間的透明的接著層4。再者,玻璃樹脂積層體1構成為矩形狀,但並不限定於該形狀。
樹脂板2的厚度尺寸設為0.01 mm以上且20 mm以下,更佳為設為0.05 mm以上且15 mm以下,最佳為設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
作為樹脂板2的材質,例如可適當地使用聚碳酸酯,此外,亦可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醚酮(PEEK)、聚醯胺(PA)、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各種樹脂材料。
如圖1和圖2所示,玻璃片3具有與樹脂板2和接著層4對向的第一主面3a、位於第一主面3a的相反側的第二主面3b、及成為玻璃片3的周緣部的端面3c。
作為玻璃片3,較佳為薄於樹脂板2者,其厚度尺寸設為700 μm以下,較佳為設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更佳為設為3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設為5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
作為玻璃片3的材質,使用矽酸鹽玻璃、氧化矽玻璃,較佳為使用硼矽酸玻璃、鈉鈣玻璃、氧化鋁矽酸鹽玻璃、無鹼玻璃等。此處,所謂無鹼玻璃,指的是實質上不包含鹼性成分(鹼金屬氧化物)的玻璃,具體而言,指的是鹼性成分的重量比為3000 ppm以下的玻璃。本發明中的鹼性成分的重量比較佳為1000 ppm以下,更佳為500 ppm以下,最佳為300 ppm以下。
玻璃片3可使用公知的浮式法、滾壓法、流孔下引法、再曳引法等,但較佳為藉由溢流下拉法成形。溢流下拉法指的是使熔融玻璃流入設置在截面為大致楔形的成形體的上部的溢流槽中,一邊使自該溢流槽中向兩側溢出的熔融玻璃沿著成形體兩側的側壁部流下,一邊在成形體的下端部融合一體化,連續成形一片玻璃片3。
藉由溢流下拉法,能大量且廉價地製作厚度500 μm以下的玻璃片3。藉此製作的玻璃片3無須藉由研磨或研削、化學蝕刻等來調整玻璃片3的厚度。而且,溢流下拉法是成形時玻璃片3的兩面不會與成形體接觸的成形法,所獲得的玻璃片3的兩面(透光面)成為火焰拋光面,即便不進行研磨,也能夠獲得高表面品質。藉此,能夠提高接著層4對玻璃片3的密接力,從而能更準確且精密地使玻璃片3與樹脂板2積層。
作為接著層4的材質,例如適當地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EVA),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使用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PVB)其他熱塑性接著材料。
接著層4包含與樹脂板2接觸的第一接著層5、及與第一接著層5及玻璃片3接觸的第二接著層6。
第一接著層5的厚度尺寸較佳為設為50 μm~150 μm。第二接著層6的厚度尺寸較佳為設為250 μm~350 μm。第一接著層5的厚度尺寸較佳為小於第二接著層6的厚度尺寸。
而且,較佳為第一接著層5相對於接著層4的厚度比率即(第一接著層5)/(接著層4)為0.1~0.5,第二接著層6相對於接著層4的厚度比率即(第二接著層6)/(接著層4)為0.5~0.9。例如,在接著層4的層厚為400 μm的情況下,較佳為第一接著層5的厚度為150 μm,第二接著層6的厚度為250 μm。再者,在下述加熱步驟S3中,存在第一接著層5與第二接著層6的交界如圖1所示那樣變得不明確的情況。在此情況下,第一接著層5與第二接著層6的交界例如可藉由利用橢圓偏光計測定接著層4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來確定,可將折射率大幅變化的部位設為交界。
如圖1所示,第一接著層5具有與樹脂板2接觸的第一面5a、及與第二接著層6接觸的第二面5b。第二接著層6具有與玻璃片3接觸的第一面6a、與第一接著層5接觸的第二面6b、被覆玻璃片3的端面3c的第三面6c、及成為第二接著層6的周緣部的端面6d。
再者,在圖1中,與第一接著層5接觸的第二面6b與樹脂板2及玻璃片3平行,但實際上亦存在變得凹凸,或於第二面6b的一部分,第一接著層5與第二接著層6的交界不清晰的部分。
第一接著層5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較佳為大於第二接著層6相對於玻璃片3的剝離強度。第一接著層5的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第二接著層6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的1.5倍~4倍。各接著層5、接著層6的剝離強度可藉由各種方法進行測定。以下,一邊參照圖3至圖6,一邊對剝離強度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
各接著層5、接著層6的剝離強度例如可依據JIS K 6854-2(1999年)進行測定。即,在該例中,剝離強度是藉由利用180°剝離試驗測定剝離接著強度而獲得。
在該例中,如圖3所示,藉由第一接著層5或第二接著層6將剛性被接著構件10與可撓性被接著構件11接合。繼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夾頭)固持剛性被接著構件10的一部分,藉由第二固持構件9(夾頭)固持可撓性被接著構件11的一部分。然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和第二固持構件9拉拽第一接著層5或第二接著層6。將藉由使第一接著層5或第二接著層6剝離所測定出的剝離力設為第一接著層5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和第二接著層6相對於玻璃片3的剝離強度。
在該例中,第一接著層5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較佳為設為50 N/10 mm~200 N/10 mm。而且,第二接著層6相對於玻璃片3的剝離強度較佳為設為20 N/10 mm~100 N/10 mm。進而,第二接著層6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亦較佳為設為20 N/10 mm~100 N/10 mm。
而且,依據JIS Z 0237(2009年)所測定出的值較佳為設為50 N/10 mm~200 N/10 mm。
在該測定方法中,如圖4所示,首先,使固定在基材7的一面的片狀的第一接著層5的一部分接著於樹脂板2的表面。在第一接著層5為熱塑性樹脂的情況下,藉由加熱固接於樹脂板2的表面。
繼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夾頭)固持樹脂板2的一部分(端部),藉由第二固持構件9(夾頭)固持第一接著層5的一部分(未接著於樹脂板2的部分的端部)。
然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與第二固持構件9將樹脂板2和第一接著層5沿180°的方向拉拽。藉此,使第一接著層5自樹脂板2剝離,將每單位長度的剝離黏著力的平均值(N/10 mm)設為依據JIS Z 0237(2009年)所測定出的值。
同樣地,如圖5所示,使固定於基材7的片狀的第二接著層6的一部分接著於玻璃片3的表面。繼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固持玻璃片3的一部分(端部),藉由第二固持構件9固持第一接著層5的一部分(未接著於玻璃片3的部分的端部)。
然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與第二固持構件9,將玻璃片3與第二接著層6沿180°的方向拉拽。藉此,使第二接著層6自玻璃片3剝離,較佳為將每單位長度的剝離黏著力的平均值(N/10 mm)設為50 N/10 mm~200 N/10 mm。
而且,較佳為將依據JIS K 6850(1999年)所測定出的值設為1 MPa~30 MPa。
在該例中,如圖6所示,藉由一片第一接著層5將兩片樹脂板2接合。或者,藉由一片第二接著層6將兩片樹脂板2接合。繼而,由第一固持構件8固持兩片樹脂板2中的其中一片樹脂板2的一部分,由第二固持構件9固持另一片樹脂板2的一部分。
然後,藉由第一固持構件8和第二固持構件9將接著層5、接著層6沿180°的方向拉拽。藉此,使剪切拉力作用於接著層5、接著層6,求出接著層5、接著層6斷裂時的剪切接著強度(MPa)。在該例中,各接著層5、接著層6的剪切接著強度較佳為設為1 MPa~30 MPa。而且,如圖7所示,亦可測定使剪切拉力作用於接著層5、接著層6時的樹脂板2的位移量d、即接著層5、接著層6的剪切方向的位移量。
玻璃樹脂積層體1基於JIS K 7136(2000年)的霧度(霧度值)為10.0%以下,更佳為2.0%以上且7.5%以下,進而較佳為2.1%以上且5.0%以下,最佳為2.2%以上且4.0%以下。
以下,對製造所述結構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方法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本方法包括準備步驟S1、積層步驟S2、及加熱步驟S3。
在準備步驟S1中,如圖9所示,準備一片樹脂板2、兩片玻璃片3、兩片片狀的第一接著層5、及兩片片狀的第二接著層6。
在積層步驟S2中,如圖10所示,將在準備步驟S1中準備的樹脂板2、第一接著層5、第二接著層6、及玻璃片3重合。即,使第一接著層5與樹脂板2的兩面接觸,使第二接著層6與該第一接著層5接觸。進而,使各玻璃片3與各第二接著層6接觸。換言之,在積層步驟S2中,按照其中一片玻璃片3、其中一片第二接著層6、其中一片第一接著層5、樹脂板2、另一片第一接著層5、另一片第二接著層6、另一片玻璃片3的順序積層。藉由如上所述般使各結構元件重疊,形成積層體L。
如圖11所示,在積層步驟S2中,將玻璃片3與第二接著層6重合,以使俯視下,玻璃片3的周緣部(端面3c)位於第二接著層6的周緣部(端面6d)的內側。在此情況下,第二接著層6的第二面6b並未隔著功能性膜等其他結構元件,而是整個面與第一接著層5的第一面5a接觸。
在加熱步驟S3中,對在積層步驟S2中形成的積層體L進行加熱。在加熱步驟S3中,例如藉由高壓釜裝置對積層體L進行熱壓接而使其接合。藉此,使片狀的第一接著層5和第二接著層6軟化,藉此一體化而成為接著層4。而且,與第二接著層6的第一面6a接觸的玻璃片3埋入已軟化的第二接著層6中。藉此,第二接著層6的一部分成為被覆玻璃片3的端面3c的第三面6c。加熱步驟S3結束時,形成玻璃片3經由接著層4積層一體化於樹脂板2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
本發明者等人反覆進行了努力研究,確定了在習知的玻璃樹脂積層體中樹脂板與玻璃片剝離的原因。即,樹脂板與玻璃片的剝離是因長期使用而水分滲入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內部,從而導致樹脂板自接著層剝離。
在本實施方式中,鑒於所述原因,在積層步驟中,將玻璃片3與第二接著層6重合,以使玻璃片3的周緣部(端面3c)位於第二接著層6的周緣部(端面6d)的內側,構成積層體L,在加熱步驟中對積層體L進行加熱,藉此在第二接著層6形成被覆玻璃片3的端面3c的第三面6c。藉此,可經由第二接著層6將玻璃片3牢固地固定於樹脂板2,從而防止水滲入玻璃樹脂積層體1內。藉此,能抑制玻璃片3自樹脂板2剝離,從而能相對長期地使用玻璃樹脂積層體1。
而且,藉由使剝離強度大的第一接著層5與樹脂板2接觸,亦能夠抑制樹脂板2自該第一接著層5剝離。其原因在於樹脂板2與接著層4的接著性容易降低。
而且,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判明,在僅利用剝離強度大的接著層將樹脂板與玻璃片接合的情況下,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透明性降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使接著層4的一部分成為剝離強度小的第二接著層6,並且使第二接著層6中的第一面6a的整個面與第一接著層5的第二面5b直接接觸,藉此,能夠儘可能地抑制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透明性的降低。
而且,本發明者等人製造了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及僅藉由第一接著層5形成接著層4的玻璃樹脂積層體(以下,稱為比較例),並對兩者的透明性進行了比較。
結果判明,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雖顯示出大於比較例的霧度,但在目視觀察中,透明性高於比較例。認為所述情況的原因在於: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接著層4是由第一接著層5與第二接著層6這兩層構成,藉此,於第一接著層5與第二接著層6的界面產生光的漫反射,而目視的透明性提高。
圖12和圖13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接著層4的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接著層4在樹脂板2與玻璃片3之間,包含俯視下位於外側的第三接著層12、及俯視下位於較第三接著層12更靠內側的第四接著層13。第三接著層12的厚度尺寸與第四接著層13的厚度尺寸較佳為大致相等,但亦可不同。
如圖12所示,第三接著層12位於樹脂板2或玻璃片3的外周側或端部(玻璃片3的端面3c)附近。第三接著層12具有第一面12a、第二面12b、被覆玻璃片3的端面3c的第三面12c、及成為第三接著層12的周緣部的端面12d。玻璃片3的端面3c位於較第三接著層12的周緣部即端面12d更靠內側。第四接著層13位於較第三接著層12更靠樹脂板2或玻璃片3的中央部側。各接著層12、接著層13在各自的位置將樹脂板2與玻璃片3接合。
如圖13所示,第三接著層12沿著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四條邊構成為矩形狀,但並不限定於該形狀。第三接著層12構成為具有空間的框形狀,以在其內側配置第四接著層13。第三接著層12具有能在其內側收容第四接著層13的收容部14。
如圖13所示,收容部14具有第一邊14a、第二邊14b、第三邊14c和第四邊14d。
第四接著層13並未與第三接著層12重合,而是收容於該第三接著層12的收容部14。第四接著層13構成為小於第三接著層12的矩形狀,但並不限定於該形狀。
第四接著層13具有與玻璃片3的第一主面3a接觸的第一面13a、與樹脂板2接觸的第二面13b、第一邊(第一端面)13d1、第二邊(第二端面)13d2、第三邊(第三端面)13d3和第四邊(第四端面)13d4。第四接著層13的第一邊13d1與收容部14的第一邊14a接觸。同樣地,第四接著層13的第二邊13d2、第三邊13d3和第四邊13d4與收容部14的第二邊14b、第三邊14c和第四邊14d接觸。
在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製造方法中,在藉由積層步驟S2而形成的積層體中,片狀的第四接著層13是以收容在片狀的第三接著層12的收容部14中的狀態介存在樹脂板2與玻璃片3之間(省略圖示)。在積層體中,第三接著層12與第四接著層13在各自的位置與樹脂板2的表面及玻璃片3的表面接觸。
若對該狀態的積層體執行加熱步驟S3,則第三接著層12和第四接著層13在各自的位置將樹脂板2與玻璃片3接合。
本實施方式中的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於圖12和圖13中,對在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中共通的結構元件,標註共通的符號。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和其製造方法,藉由使位於第四接著層13的外側的第三接著層12的剝離強度大於第四接著層13的剝離強度,能夠使樹脂板2不易自第三接著層12剝離。具體而言,第三接著層12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大於第四接著層13相對於樹脂板2的剝離強度。此外,藉由將剝離強度小的第四接著層13配置在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中央部,能夠在玻璃樹脂積層體1中確保所需透明性。
而且,第四接著層13所處部分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霧度較佳為小於第三接著層12所處部分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霧度。藉此,能確保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良好的透明性。
圖14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的接著層4包括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的第三接著層12和第四接著層13,此外,具有配置於玻璃片3與第三接著層12之間的第五接著層15。
第五接著層15在樹脂板2與玻璃片3之間,位於較第四接著層13更靠外側。第五接著層15的剝離強度小於第三接著層12的剝離強度。第五接著層15的剝離強度亦可與第四接著層13的剝離強度相等。第五接著層15亦可包含與第四接著層13相同的材料。
第五接著層15的厚度尺寸亦可小於第四接著層13的厚度尺寸。第五接著層15的厚度尺寸較佳為設為250 μm~350 μm。再者,第三接著層12和第四接著層13的厚度尺寸較佳為設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而且,在圖14中,與第三接著層12接觸的第五接著層15的面變得與樹脂板2及玻璃片3平行,但實際上亦存在變得凹凸,或於第五接著層15的面的一部分,第三接著層12與第五接著層15的交界不清晰的部分。
第五接著層15具有與玻璃片3接觸的第一面15a、與第三接著層12接觸的第二面15b、被覆玻璃片3的端面3c的第三面(被覆面)15c、及成為第五接著層15的周緣部的端面15d。此外,第五接著層15具有能於其內側收容第四接著層13的收容部16。第五接著層15的收容部16與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三接著層12的收容部14同樣地,具有第一邊至第四邊。
第四接著層13不與第三接著層12和第五接著層15重合,而是收容在第三接著層12的收容部14和第五接著層15的收容部16。
本實施方式中的其他結構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在圖14中,對在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中共通的結構元件,標註共通的符號。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的結構,且不限定於所述作用效果。本發明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將兩片玻璃片3積層於樹脂板2的兩面的玻璃樹脂積層體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方式。玻璃樹脂積層體1亦可經由接著層4將一片玻璃片3積層於樹脂板2的單面,或者,還可為包含兩片以上的樹脂板2、三片以上的玻璃片3和接著層4的多層構造。
1:玻璃樹脂積層體
2:樹脂板
3:玻璃片
3a:玻璃片的第一主面
3b:玻璃片的第二主面
3c:玻璃片的端面(周緣部)
4:接著層
5:第一接著層
5a:第一接著層的第一面
5b:第一接著層的第二面
6:第二接著層
6a:第二接著層的第一面
6b:第二接著層的第二面
6c:第二接著層的第三面
6d:第二接著層的端面(周緣部)
7:基材
8:第一固持構件
9:第二固持構件
10:剛性被接著構件
11:可撓性被接著構件
12:第三接著層
12a:第三接著層的第一面
12b:第三接著層的第二面
12c:第三接著層的第三面
12d:第三接著層的端面(周緣部)
13:第四接著層
13a:第四接著層的第一面
13b:第四接著層的第一面
13d1:第四接著層的第一邊
13d2:第四接著層的第二邊
13d3:第四接著層的第三邊
13d4:第四接著層的第四邊
14:收容部
14a:收容部14的第一邊
14b:收容部14的第二邊
14c:收容部14的第三邊
14d:收容部14的第四邊
15:第五接著層
15a:第五接著層的第一面
15b:第五接著層的第二面
15c:第五接著層的第三面
15d:第五接著層的端面(周緣部)
16:收容部
d:位移量
L:積層體
S1:準備步驟
S2:積層步驟
S3:加熱步驟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剖視圖。
圖2是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平面圖。
圖3是表示測定接著層的剝離強度的方法的側視圖。
圖4是表示測定接著層的剝離強度的方法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測定接著層的剝離強度的方法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測定接著層的剝離強度的方法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接著層的評價方法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準備步驟的側視圖。
圖10是表示積層步驟的側視圖。
圖11是表示積層步驟的平面圖。
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剖視圖。
圖13是圖12的XIII-XIII箭矢線的剖視圖。
圖14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剖視圖。
1:玻璃樹脂積層體
2:樹脂板
3:玻璃片
3a:玻璃片的第一主面
3b:玻璃片的第二主面
3c:玻璃片的端面(周緣部)
4:接著層
5:第一接著層
5a:第一接著層的第一面
5b:第一接著層的第二面
6:第二接著層
6a:第二接著層的第一面
6b:第二接著層的第二面
6c:第二接著層的第三面
6d:第二接著層的端面(周緣部)
Claims (13)
- 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 準備步驟,準備所述樹脂板、片狀的第一接著層、片狀的第二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 積層步驟,將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重疊而形成積層體;以及 加熱步驟,對所述積層體進行加熱,藉此獲得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 所述第二接著層具有與所述玻璃片接觸的第一面、及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第二面, 在所述積層步驟中,以使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方式進行重疊,並且以使所述玻璃片與所述第二接著層接觸的方式進行重疊,從而形成所述積層體, 在所述積層步驟中,將所述玻璃片與所述第二接著層重疊,以使所述玻璃片的周緣部位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的周緣部的內側,並且將所述第二接著層重疊於所述第一接著層,以使所述第二接著層中的所述第二面的整個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直接相接。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積層步驟中,按照所述玻璃片、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玻璃片的順序積層。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大於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二接著層相對於所述玻璃片的剝離強度。
- 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 所述接著層包含:第三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俯視外側;以及第四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所述第三接著層的俯視內側, 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包括: 準備步驟,準備所述樹脂板、片狀的所述第三接著層、片狀的所述第四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 積層步驟,將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三接著層、所述第四接著層、及所述玻璃片重疊而形成積層體;以及 加熱步驟,對所述積層體進行加熱,藉此獲得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 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三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大於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四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
- 如請求項3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剝離強度是依據日本工業標準K 6854?2(1999年)所測定出的180°剝離接著強度,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所述剝離強度為50 N/10 mm~200 N/10 mm。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依據日本工業標準K 7136(2000年)所測定出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為10%以下。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著層的厚度尺寸小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的厚度尺寸。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著層和所述第二接著層是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
- 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特徵在於, 所述接著層具有與所述樹脂板接觸的第一接著層、及與所述玻璃片接觸的第二接著層, 所述玻璃片具有與所述第二接著層接觸的第一主面、位於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側的第二主面、及成為所述玻璃片的周緣部的端面, 所述第二接著層具有與所述玻璃片的所述第一主面接觸的第一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接觸的第二面、及被覆所述玻璃片的所述端面的第三面, 所述第二接著層的所述第一面的整個面與所述第一接著層直接相接。
- 如請求項9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其按照所述玻璃片、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樹脂板、所述第一接著層、所述第二接著層、所述玻璃片的順序積層而成。
-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接著層相對於所述樹脂板的剝離強度大於所述第二接著層相對於所述玻璃片的剝離強度。
- 一種玻璃樹脂積層體,其經由接著層使玻璃片與樹脂板積層一體化,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特徵在於, 所述接著層包含:第三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俯視外側;以及第四接著層,在所述樹脂板與所述玻璃片之間位於所述第三接著層的俯視內側, 所述第四接著層所處部分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小於所述第三接著層所處部分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玻璃樹脂積層體,其中依據日本工業標準K 7136(2000年)所測定出的所述玻璃樹脂積層體的霧度為10%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6430 | 2021-10-28 | ||
JP2021-176430 | 2021-10-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7376A true TW202317376A (zh) | 2023-05-01 |
Family
ID=8615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8514A TW202317376A (zh) | 2021-10-28 | 2022-10-12 | 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和玻璃樹脂積層體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3074250A1 (zh) |
TW (1) | TW202317376A (zh) |
WO (1) | WO202307425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06481A (ja) * | 1993-12-29 | 1995-08-08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
WO2016143636A1 (ja) * | 2015-03-09 | 2016-09-15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7090686A1 (ja) * | 2015-11-26 | 2017-06-01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および建物用窓ガラス |
JP6774029B2 (ja) * | 2017-04-13 | 2020-10-21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樹脂積層体 |
WO2019235160A1 (ja) * | 2018-06-04 | 2019-12-1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ガラス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前面板 |
-
2022
- 2022-09-29 JP JP2023556232A patent/JPWO2023074250A1/ja active Pending
- 2022-09-29 WO PCT/JP2022/036548 patent/WO20230742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0-12 TW TW111138514A patent/TW20231737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3074250A1 (zh) | 2023-05-04 |
WO2023074250A1 (ja) | 2023-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004103863A (ru) | Композитная прослойка дл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стекла | |
US11376821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urved laminated glass and curved laminated glass manufactured by the same | |
JP2012099818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846637B1 (ko) | 박유리 장척체 | |
KR20210045313A (ko) | 적층 기판 및 박리 방법 | |
JP7324228B2 (ja) | 剛性中間膜を有する車両用ラミネートグレージング | |
TW201702073A (zh) | 可撓性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 |
US20220176680A1 (en) | Glass resin laminate | |
US11872785B2 (en) | Glass laminates with improved flatnes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 |
TW202317376A (zh) | 玻璃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和玻璃樹脂積層體 | |
US20060228529A1 (en) | Discontinuous laminates of polyvinyl butyral or other interlayer material, and laminated glass panes incorporating same | |
JP2500974Y2 (ja) | 中間物内蔵型合わせガラス | |
CN111847906A (zh) | 一种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606714B1 (ko) | 다층식 그라파이트 필름 제조 방법 | |
JP6696354B2 (ja) | 映像投影合わせ板の製造方法 | |
CN212476554U (zh) | 一种夹层玻璃 | |
KR20200097741A (ko) | 구조용 플라스틱 재료로 만든 가열 글레이징 | |
JPH10119184A (ja) | 透明積層体 | |
KR102512702B1 (ko) | 절단 방법, 절단 장치 및 적층체 | |
CN218372135U (zh) | 一种具有深磨砂网纹的光学胶膜 | |
JP2024135705A (ja) | 合わせガラス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5122723A (zh) | 消除夹胶件胶合层边部内应力方法及夹胶件 | |
CN114801370A (zh) | 消除夹胶件内部元器件机械应力方法及夹胶件 | |
KR20240027550A (ko) | 적층체 | |
JP2023041259A (ja) |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