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6902A -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6902A
TW202316902A TW111138571A TW111138571A TW202316902A TW 202316902 A TW202316902 A TW 202316902A TW 111138571 A TW111138571 A TW 111138571A TW 111138571 A TW111138571 A TW 111138571A TW 202316902 A TW202316902 A TW 2023169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mld
antennas
main link
prim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4766B (zh
Inventor
張正義
賴孟祥
趙興博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7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由AP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該AP為NSTR AP MLD,該無線通訊方法包括: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向第一MLD發送資料或從第一MLD接收資料;在位於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來調整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並使用主鏈路與第一MLD進行通訊。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通常涉及多鏈路切換,以及更具體地,涉及具有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的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IEEE 802.11be定義了多鏈路(link)操作,其允許接入點(access point,AP)和站點(station)通過使用兩個或更多個鏈路進行相互通訊。由於站點內各天線之間的間距等硬件限制,AP/站點可以操作在同步模式或異步模式下。同步模式也稱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on-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模式,即AP/站點不能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異步模式也稱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模式,即AP/站點能夠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但是AP/站點不是必須同時使用多條鏈路發送資料。
當AP的多條鏈路使用屬於5GHz頻段(例如,4.915 GHz – 5.825 GHz)和/或6GHz 頻段(例如,5.925 GHz – 7.125 GHz)的信道時,支持STR模式的AP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製造成本。因此,如何設計低成本、高性能的AP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以下發明內容僅是說明性的,而無意於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即,提供以下概述來介紹本文描述的新穎和非顯而易見的技術的概念,重點,益處和優點。選擇的實施方式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進一步描述。因此,以下發明內容既不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必要特徵,也不旨在用於確定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範圍。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例如,具有NSTR的AP),其具有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提高性能,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由AP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AP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以及,該無線通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第一MLD或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以及,在該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主鏈路與該第一MLD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步驟包括:使用第一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主鏈路;以及,使用第二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非主鏈路,其中,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具有動態切換能力;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該第二組天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一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在該第二時間段之後的第三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利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三時間段中:
使用該主鏈路從站點接收資料,其中,該站點不支持多鏈路通訊;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STR 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在該第三時間段之後的第四時間段中,響應於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非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5GHz頻段和6GHz頻段中的其中一個信道以及第一組天線,以及,該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該5GHz頻段和該6GHz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以及不同於該第一組天線的第二組天線,其中,該第一組天線和該第二組天線分別為兩根天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接入點(AP),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STR)AP多鏈路設備(MLD),該AP包括接收電路(用於接收資料)、發射電路(用於發送資料)和控制電路。控制電路用於控制接收電路和發射電路執行以下步驟: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第一MLD或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以及,在該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主鏈路與該第一MLD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步驟包括:使用第一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主鏈路;以及,使用第二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非主鏈路;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該第二組天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一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電路還用於執行以下步驟:在該第二時間段之後的第三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利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三時間段中:使用該主鏈路從站點接收資料,其中,該站點不支持多鏈路通訊;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STR 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電路還用於執行以下步驟:在該第三時間段之後的第四時間段中,響應於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非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5GHz頻段和6GHz頻段中的其中一個信道以及第一組天線,以及,該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該5GHz頻段和該6GHz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以及不同於該第一組天線的第二組天線,其中,該第一組天線和該第二組天線分別為兩根天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由MLD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與接入點(AP)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AP或從該AP接收資料;以及,在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AP僅通過該主鏈路從無線設備接收資料或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通過該非主鏈路向該AP發送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以及,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STR)AP多鏈路設備(MLD)。
本發明內容是通過示例的方式提供的,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描述其它實施例和優點。本發明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以下描述為本發明實施的較佳實施例。以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闡釋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組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組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組件的方式,而係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的基準。本發明的範圍應當參考后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確定。在以下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術語“包含”和“包括”為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的意思。此外,術語“耦接”意指間接或直接的電氣連接。因此,若文中描述一個裝置耦接至另一裝置,則代表該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另一裝置,或者透過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另一裝置。文中所用術語“基本”或“大致”係指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解決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要達到的技術效果。舉例而言,“大致等於”係指在不影響結果正確性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接受的與“完全等於”有一定誤差的方式。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無線保真(Wi-Fi)通訊系統100的示意圖。Wi-Fi通訊系統具有接入點(AP)110和多個非AP無線設備。在第1圖所示的實施例中,AP 110是NSTR(非同時發送和接收)AP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以及,該多個非AP無線設備包括NSTR MLD 120、站點130和STR(同時發送和接收)MLD 140中的至少一個。舉例來說,但不限於,AP 110、NSTR MLD 120和STR MLD 140可以符合IEEE 802.11be標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AP 110是NSTR AP MLD,所以AP 110不能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同樣,NSTR MLD 120也不能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此外,STR MLD 140 可以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
如第1圖所示,AP 110包括處理器112、記憶體114、控制電路116、接收(receive,RX)電路118、發射(transmit,TX)電路119和多根天線。記憶體114用於存儲程序代碼。處理器112被佈置為加載和執行程序代碼以管理AP 110。控制電路116被佈置為控制與NSTR MLD 120、站點130和/或STR MLD 140的無線通訊(通過RX電路118和TX電路119)。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AP 110與NSTR MLD 120、站點130通訊的時序示意圖。參考第1圖和第2圖,最初,NSTR MLD 120、站點130與AP 110建立鏈路,其中,AP 110和NSTR MLD 120之間有兩條鏈路,例如,主鏈路(primary link)和非主鏈路(non-primary link),即AP 110可以同時通過/經由(via)這兩條鏈路發送資料至NSTR MLD 120,以及,AP 110可以同時通過這兩條鏈路從NSTR MLD 120接收資料。此外,在站點130不支持多鏈路通訊的情形中,AP 110僅通過一條鏈路(即,主鏈路)與站點130通訊。在本實施例中,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兩根天線以及5GHz頻段(例如,4.915GHz-5.825GHz)、6GHz頻段(例如,5.925GHz-7.125GHz)中的一個信道,而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另外的兩根天線(other two antennas)以及5GHz頻段、6GHz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another channel)。
在第2圖所示的時間段T1中,在回退時間(backoff time,如第2圖中的符號“BO”所示)之後,AP 110通過主鏈路和非主鏈路開始傳輸(亦可互換地描述為“發送”或“發射”)資料至NSTR MLD 120,其中,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這兩條鏈路的資料傳輸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是對齊的。
在緊接時間段T1之後的時間段T2中,在回退時間之後,NSTR MLD 120通過主鏈路和非主鏈路開始傳輸資料給AP,以及,AP 110通過這兩條鏈路接收資料,其中,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這兩條鏈路的資料接收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是對齊的。
在緊接時間段T2之後的時間段T3中,AP 110檢測到非主鏈路(non-primary link)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busy,亦可互換地描述為“繁忙”,圖中標註為“Busy”),或者,AP 110被另一設備通知/告知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即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可能被另一個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佔用。此時,AP 110通知/告知(notify)NSTR MLD 120和/或站點130僅主鏈路用於資料傳輸/接收,以及,AP 110與NSTR MLD 120和/或站點130握手以獲知其能力(即,AP 110與NSTR MLD 120和/或站點130交換其多鏈路能力,例如,是否支持多鏈路通訊,和/或,是否為NSTR MLD或STR MLD),以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dynamic radio chain switching mechanism)來切換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使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進行資料傳輸/接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6可以將主鏈路配置為使用三根天線或四根天線,以及,非主鏈路現在不用於資料傳輸/接收。在時間段T3中,由於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更多的天線(例如,從使用兩根天線變為使用三根或四根天線),因此,AP 110能夠更高性能地發送資料到NSTR MLD 120和/或站點130。
在緊接時間段T3之後的時間段T4中,由於天線在時間段T3中的重新配置,在回退時間之後,站點130利用更多的天線通過主鏈路發送資料,以及,AP 110僅通過主鏈路接收資料。此時,非主鏈路不能用於AP 110的資料傳輸/接收(圖中標註為“Cannot use”)。在一實施例中,天線切換配置可以通過基於協議的機制(例如,使用RTS(request to send,請求發送)或MU-RTS(multi user request to send,多用戶請求發送)作為初始控制PPDU(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物理層協議資料單元),從而,發送該初始控制PPDU來觸發AP切換天線配置)或基於無協議機制(即,在SIG解碼後切換天線)來實現。
在緊接時間段T4之後的時間段T5中,AP 110檢測到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或者,AP 110被另一設備通知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即信道可能被另一個BSS(基本服務集)佔用。此時,主鏈路不用於資料發送/接收,以及,非主鏈路由於天線之前在時間段T3中的配置而不能用於資料發送/接收。
在時間段T5之後,AP 110檢測到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忙後,AP 110可以通知NSTR MLD 120(或站點130)以告知主鏈路和非主鏈路這兩者都可以用於資料傳輸/接收,以及,AP 110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來切換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使得主鏈路對應於兩根天線,而非主鏈路對應於另外的兩根天線。
在第1圖和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AP 110可以動態切換主鏈路的天線配置,因此,AP 110與NSTR MLD 120(或站點130)之間的通訊將具有更好的性能。
此外,由於AP 110使用的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AP 110的資料傳輸/接收可能存在相位一致性問題(phase consistency issue)。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P 110被配置為使用未壓縮的波束形成報告(uncompressed beamforming report)來校準資料傳輸/接收的相位。具體地,AP 110向NSTR MLD 120發送訓練信號,以及,NSTR MLD 120響應於該訓練信號而向AP 110發送未壓縮的波束成形報告,其中,未壓縮的波束成形報告意味著該波束成形報告沒有經矩陣處理變成更小的幀,以及,AP 110不需要在動態射頻鏈切換之後還需要因相位不一致需要進行而取得新的波束形成報告。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AP 110與STR MLD 140、站點130通訊的時序示意圖。參考第1圖和第3圖,最初,STR MLD 140與AP 110建立鏈路,其中,AP 110與STR MLD 140之間有兩條鏈路(主鏈路和非主鏈路),即AP 110可以同時通過這兩條鏈路發送資料到STR MLD 140,以及,AP 110可以同時通過這兩條鏈路從STR MLD 140接收資料。此外,在站點130不支持多鏈路通訊的情況下,AP 110僅通過一條鏈路(例如,主鏈路)與站點130通訊。在本實施例中,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兩根天線及5GHz頻段和6GHz頻段(例如,5.925GHz-7.125GHz)中的一個信道,而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另外的兩根天線及5GHz頻段和6GHz 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
在第3圖所示的時間段T1中,在回退時間(第3圖中的符號“BO”所示)之後,AP 110經由主鏈路開始發送資料到STR MLD 140(即,第3圖中所示的符號“MLD0”),且經由非主鏈路開始發送資料至另一MLD(例如,第3圖中的符號“MLD1”所示),例如,該另一MLD可以為NSTR MLD 120,其中,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這兩條鏈路的資料傳輸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是對齊的。
在緊接時間段T1之後的時間段T2中,在回退時間之後,STR MLD 140開始通過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AP 110,以及,AP 110通過這兩條鏈路接收資料,其中,優選地,這兩條鏈路的資料接收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是對齊的。
在緊接時間段T2之後的時間段T3中,AP 110檢測到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或者,AP 110被另一設備通知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即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可能被另一個BSS佔用。此時,AP 110僅使用主鏈路發送資料到STR MLD 140,以及,非主鏈路不用於AP 110的資料發送/接收。
在緊接時間段T3之後的時間段T4中,由於站點130不支持多鏈路傳輸,因此,站點130僅通過主鏈路發送資料至AP 110。此時,如果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忙,則STR MLD 140在其知道AP正在接收資料的時候於回退時間後主動使用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AP 110。例如,當STR MLD 140從AP 110或站點130接收到指示站點130開始向AP 110傳輸的通知時,STR MLD 140可以立即使用非主鏈路,以向AP 110傳輸資料。
另外,由於AP 110是NSTR AP,其不能通過多條鏈路同時發送和接收資料,因此,AP 110將對齊兩條鏈路的資料接收的結束時間,以避免STR MLD 140的資料傳輸干擾AP 110 的後續資料傳輸。此外,STR MLD 140 可以為AP 110執行PPDU對齊,其中,來自L_LENGTH(可以理解地,L_LEGNTH是Wi-Fi標準中的專有名詞,其主要功能之一為用來描述Wi-Fi PPDU封包的長短)、BSS color(專有名詞,其用來協助判斷此封包是可能由誰傳出來的)、AID(association identity,關聯標識)、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地址的資訊可用於對齊。
在緊接時間段T4之後的時間段T5中,AP 110檢測到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或者,AP 110被另一設備通知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正忙,即主鏈路使用的信道可能被另一個BSS佔用。此時,主鏈路不用於AP 110的資料發送/接收。此外,如果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忙,則當STR MLD 140知道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當前繁忙時,STR MLD 140可以主動使用非主鏈路向AP 110發送資料(如圖中標註的“MLD0 ->AP”所示)。
在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當主鏈路被不支持多鏈路傳輸的站點130使用而或主鏈路的信道被另一個BSS佔用時,STR MLD 140可以主動使用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AP 110,以充分利用帶寬,提高傳輸效率。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第3圖所示實施例中的STR MLD 140可以由NSTR 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代替。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第3圖可以被修改為使用第2圖所示的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進一步提高性能。例如,在第3圖所示的時間段T3中,AP 110可以通知STR MLD 140和/或站點130只有主鏈路用於資料發送/接收,以及,AP 110與STR MLD 140和/或站點130握手能力以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來切換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使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進行資料傳輸/接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6可以將主鏈路配置為使用三根天線或四根天線,以及,非主鏈路此時不用於資料傳輸/接收。在時間段T3中,由於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更多的天線,因此,AP 110可以更高性能地發送資料到NSTR MLD 120和/或站點130。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在第3圖所示的時間段T4中,在AP 110檢測到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忙後,AP 110通知STR MLD 140以告知主鏈路和非主鏈路都可以用於資料發送/接收,以及,AP 110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來切換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使得主鏈路對應兩根天線,而非主鏈路對應另外的兩根天線。然後,站點130通過主鏈路向AP 110發送資料,STR MLD 140通過非主鏈路向AP 110發送資料。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在第3圖所示的時間段T5中,AP 110可以通知STR MLD 140只有非主鏈路用於資料發送/接收,以及,AP 110與STR MLD 140握手能力以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來切換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使得非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進行資料傳輸/接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6可將非主鏈路配置為使用三根天線或四根天線,且主鏈路不用於AP 110的資料傳輸/接收。在時間段T5中,由於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更多的天線,因此,STR MLD 140可以更高性能地發送資料到AP 110。
簡而言之,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使用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可以將主鏈路和非主鏈路配置為對應不同的天線,以提高AP的效率。另外,當主鏈路被不支持多鏈路傳輸的站點使用或主鏈路的信道被其他設備佔用時,通過控制STR MLD主動經由非主鏈路向AP傳輸資料,從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帶寬。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數術語來修改申請專利要素,其本身並不表示一個申請專利要素相對於另一個申請專利要素的任何優先權、優先級或順序,或執行方法動作的時間順序,但僅用作標記,以使用序數詞來區分具有相同名稱的一個申請專利要素與具有相同名稱的另一個元素要素。
雖然已經對本發明實施例及其優點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應當理解的係,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以及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例如,可以通過結合不同實施例的若干部分來得出新的實施例。所描述的實施例在所有方面僅用於說明的目的而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皆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圍內做些許更動與潤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Wi-Fi通訊系統 120:NSTR MLD 130:站點 140:STR MLD 114:記憶體 112:處理器 116:控制電路 119:TX電路 118:RX電路
附圖(其中,相同的數字表示相同的組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包括的附圖用以提供對本公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以及,附圖被併入並構成本公開實施例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本公開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並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公開實施例的原理。可以理解的是,附圖不一定按比例繪製,因為可以示出一些部件與實際實施中的尺寸不成比例以清楚地說明本公開實施例的概念。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AP與NSTR MLD、站點通訊的時序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AP與STR MLD、站點通訊的時序示意圖。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為了說明的目的,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施一個或複數個實施例,不同的實施例或不同實施例中披露的不同特徵可根據需求相結合,而並不應當僅限於附圖所列舉的實施例。
100:Wi-Fi通訊系統
120:NSTR MLD
130:站點
140:STR MLD
114:記憶體
112:處理器
116:控制電路
119:TX電路
118:RX電路

Claims (20)

  1. 一種由接入點(AP)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AP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以及,該無線通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 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第一MLD或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以及, 在該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主鏈路與該第一MLD進行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步驟包括: 使用第一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主鏈路;以及, 使用第二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非主鏈路,其中,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具有動態切換能力; 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該第二組天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一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 在該第二時間段之後的第三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利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使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三時間段中: 使用該主鏈路從站點接收資料,其中,該站點不支持多鏈路通訊;以及, 使用該非主鏈路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STR 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 在該第三時間段之後的第四時間段中,響應於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非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5GHz頻段和6GHz頻段中的其中一個信道以及第一組天線,以及,該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該5GHz頻段和該6GHz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以及不同於該第一組天線的第二組天線,其中,該第一組天線和該第二組天線分別為兩根天線。
  10. 一種接入點(AP),其中,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STR)AP多鏈路設備(MLD),以及,該AP包括: 接收電路,用於接收來自至少一個無線設備的資料; 發射電路,用於向該至少一個無線設備發送資料;以及, 控制電路,用於控制該接收電路和該發射電路執行以下步驟: 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 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第一MLD或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以及, 在該第一時間段之後的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主鏈路與該第一MLD進行通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AP,其中,執行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AP,其中,與第一MLD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的步驟包括: 使用第一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主鏈路;以及, 使用第二組天線與該第一MLD建立該非主鏈路; 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主鏈路對應該第二組天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一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AP,其中,該控制電路還用於執行以下步驟: 在該第二時間段之後的第三時間段中,響應於該非主鏈路使用的信道不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利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AP,其中,使用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的步驟包括: 在該第三時間段中: 使用該主鏈路從站點接收資料,其中,該站點不支持多鏈路通訊;以及, 使用該非主鏈路從該第一MLD接收資料。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AP,其中,該第一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STR 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AP,其中,該控制電路還用於執行以下步驟: 在該第三時間段之後的第四時間段中,響應於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以及,使用該非主鏈路與至少一個無線設備進行通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AP,其中,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調整該非主鏈路的天線配置的步驟包括: 執行該動態射頻鏈切換機制,以使該非主鏈路對應更多的天線來進行資料傳輸/接收。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AP,其中,該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5GHz頻段和6GHz頻段中的其中一個信道以及第一組天線,以及,該非主鏈路被配置為使用該5GHz頻段和該6GHz頻段中的另一個信道以及不同於該第一組天線的第二組天線,其中,該第一組天線和該第二組天線分別為兩根天線。
  19. 一種由多鏈路設備(MLD)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包括: 與接入點(AP)建立主鏈路和非主鏈路; 在第一時間段中,通過該主鏈路和該非主鏈路發送資料至該AP或從該AP接收資料;以及, 在第二時間段中,響應於該AP僅通過該主鏈路從無線設備接收資料或該主鏈路使用的信道繁忙,通過該非主鏈路向該AP發送資料。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該MLD為同時發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 MLD、(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MLD、增強型多鏈路單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single radio,eMLSR)MLD或增強型多鏈路多射頻(enhanced multi-link multiple radio,eMLMR)MLD,以及,該AP為非同時發送和接收(NSTR)AP多鏈路設備(MLD)。
TW111138571A 2021-10-14 2022-10-12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TWI824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55453P 2021-10-14 2021-10-14
US63/255,453 2021-10-14
CN202211031761.4 2022-08-26
CN202211031761.4A CN115987469A (zh) 2021-10-14 2022-08-26 无线通信方法及相关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902A true TW202316902A (zh) 2023-04-16
TWI824766B TWI824766B (zh) 2023-12-01

Family

ID=8595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571A TWI824766B (zh) 2021-10-14 2022-10-12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0024A1 (zh)
CN (1) CN115987469A (zh)
TW (1) TWI82476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68776A1 (en) * 2018-02-27 2019-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reuse
US11510269B2 (en) * 2019-07-01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228963B2 (en) * 2019-07-12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US11582812B2 (en) * 2019-08-27 2023-02-14 Mediatek Inc. Control link switch method employed by wireless fidelity multi-link device
US11877321B2 (en) * 2020-01-02 2024-01-1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strained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4110005A4 (en) * 2020-03-24 2024-02-21 Hyundai Motor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20024A1 (en) 2023-04-20
CN115987469A (zh) 2023-04-18
TWI824766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938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ment of multi-use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s
JP7312813B2 (ja) non-APマルチバンド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BR112020004686A2 (pt) métodos e sistemas paras transmissões conjuntas mimo de ponto de acesso
WO2020001577A1 (zh)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371750B1 (ko) 다중 사용자 edca 동작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WO2020164454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214713A1 (zh) 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US11949553B2 (en) Transmission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90373439A1 (en) Scheduled and triggered mmw discovery assistance by lower band signaling
JP2006503479A (ja) ワイヤードlan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間の協力
WO2013189347A2 (zh) 一种毫米波通信空间复用传输方法及毫米波通信设备
WO2012082733A2 (e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s for station and information discovery in a millimeter-wave basic service set
CN111934736B (zh) 一种发送波束优化协议包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051188A1 (zh) 分组管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5379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o signal emlmr links and associated emlmr links sets
JP738660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502261A (ja) Iab mt-duリソースのミスアライメントのグループへの通知発明の背景
TWI824766B (zh) 無線通訊方法及相關的裝置
WO202301119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JP6781272B2 (ja) 情報下り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24094067A1 (zh) 传输测量结果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29341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10614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99622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4067412A1 (zh) 波束确定方法以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