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2699A -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2699A
TW202312699A TW110143662A TW110143662A TW202312699A TW 202312699 A TW202312699 A TW 202312699A TW 110143662 A TW110143662 A TW 110143662A TW 110143662 A TW110143662 A TW 110143662A TW 202312699 A TW202312699 A TW 2023126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oelectronic device
speed
electrical port
port
phot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7862B (zh
Inventor
張棪棪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裕太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裕太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裕太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8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69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54Auto-negotiation, e.g. access control between switch gigabit interface connector [GBIC] and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了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屬於通信技術領域,包括:步驟S1,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與第一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與第二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步驟S2,其中一光電設備的光口將當前速度以及協商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中,並發送給另一光電設備的光口;步驟S3,根據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和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目標速度;步驟S4,分別判斷各自的當前速度是否等於目標速度:若是,則保持當前速度;若否,則配置電口和光口,並重新進行自動協商。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任一端口速度發生變化時,自動觸發協商功能以建立連接。

Description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本創作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光纖收發器是一種將短距離的雙絞線電信號和長距離的光信號進行互換的以太網傳輸媒體轉換單元,一般應用於以太網電纜無法覆蓋、距離大於100米必須使用光纖來延長傳輸距離的實際網路環境中,且通常定位於寬頻城域網的接入層應用。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速度的提升越來越快,光纖收發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對以太網的線速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即帶寬越寬,以前的10M、100M網路已經不能作為城域網和骨幹網之間的連接,必須要有更高帶寬的網路來支持,並且要求以太網光纖收發器的速率能夠支持10M、100M、1000M、2.5 G。
光電設備的電口可以自動協商,得到和對端電口共同支持的最高速率,即HCD (Highest Common Denominator),但由於光傳輸標準裏面無法協商物理層PHY,兩個光口之間以及光口和電口之間無法自適應的調整設備PHY的端口速度,從而導致第一對端設備和第二對端設備之間無法快速建立通信連接(Link)。
現有技術中,可以通過在TX方向和RX方向各設置一個記憶體(Memory)來吸收TX方向和RX方向的傳輸差異,但是由於記憶體通常比較大,導致成本增加,同樣測試成本、測試風險也會增加,設備較為複雜;還可以通過微控制處理器(MCU)設備獲取第一對端設備和第二對端設備的最高支持速度,然後人工手動配置雙方的物理層(PHY)晶片,該方法建立通信連接的效率低下,因此針對以上問題,迫切需要設計出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了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本創作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包括:一第一光電設備和一第二光電設備,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之間通過光纖連接,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一對端的第一電口連接,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二對端的第二電口連接;
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S1,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與所述第一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所述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且第一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第一電口的當前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與所述第二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所述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且第二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第二電口的當前速度;步驟S2,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光口將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所述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以及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將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所述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所述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光口;
步驟S3,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根據所述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和所述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所述目標速度為所述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和所述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
步驟S4,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判斷各自的當前速度是否等於所述目標速度:
若是,則保持當前速度;
若否,則進入步驟S5;
步驟S5,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配置各自的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所述目標速度,隨後所述第一光電設備與所述第一電口重新進行自動協商,所述第二光電設備與所述第二電口重新進行自動協商,建立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將本地Base Page中NP(Next Page)域強制為1,使得本地任何情況下均能夠和對端協商Next Page,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率;
所述步驟S1中,還包括:
步驟S11,向對應的所述對端發送自協商的配置過NP域後的Base Page;
步驟S12,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若是,則按照自動協商協議發送自協商的Next Page;
若否,則發送空的Next Page。
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對端和所述第二對端中的任一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時,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的對端向對應連接的光電設備發送一重新自動協商請求,並執行步驟S1-S5。
優選地,所述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之間通過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優選地,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一物理層和一SGMII層,所述物理層連接所述SGMII層和對應的對端;
所述步驟S2中,具體包括:
所述物理層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所述SGMII層接收所述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所述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
通過所述SGMII協議與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優選地,所述步驟S3中,具體包括:
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其中一個光電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發送的所述傳輸協議,得到所述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將各自對應的所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和所述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做最大公約數處理,得到所述目標速度。
本創作還提供一種光電匹配系統,包括如上述的光電匹配方法,所述系統包括:
一第一光電設備,所述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一對端的第一電口連接;
一第二光電設備,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二對端的第二電口連接,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之間通過光纖連接;
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
一第一協商單元,用於供電口與對應的對端進行自動協商,以獲取得到每一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一第二協商單元,連接所述第一協商單元,用於將當前速度以及協商得到所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所述傳輸協議發送給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
一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光電設備各自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所述傳輸協議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所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
一判斷單元,連接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判斷當前速度是否等於所述目標速度,得到一判斷結果;
一配置單元,分別連接所述判斷單元和所述第一協商單元,用於當所述判斷結果表示所述本地電口的當前速度不等於所述目標速度時,配置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所述目標速度;
所述第一協商單元還用於在配置速度至所述目標速度後與對應的對端重新進行自動協商。
優選地,所述第一協商單元還包括:
一判斷模組,用於向對應的對端端口發送自協商的Base Page時,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一協商消息配置模組,連接判斷模組,用於當所述本地電口的物理層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按照自動協商協議配置自協商的Base Page的NP域以及隨後的Next Page;以及當所述本地電口的物理層不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將所述自協商的Base Page的NP域配置為1,隨後發送配置後的所述自協商的Base Page和空的Next Page;
一第一協商模組,連接所述協商消息配置模組,用於將配置後的自協商的下一頁發送給對應的所述對端端口。
優選地,所述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之間通過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優選地,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
一物理層,連接對應的對端的電口,用於在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一SGMII層,連接所述物理層,用於接收所述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所述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所述SGMII協議與所述第一光電設備和所述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創作通過配置光電設備的光口的協議,使得光口之間也可以協商速度,通過電口的自動協商功能得到各自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再通過配置協議的光口將協商得到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送給另外一個光電設備,兩個光電設備分別根據各自協商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通過協議傳輸過來的另外一個光電設備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得到目標速度,基於目標速度建立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的連接,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的連接;通過自動協商功能,當任意一個端口的速度發生變化時,都可以自動觸發協商功能,使得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可以成功建立連接。
下面將結合本創作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創作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創作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創作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創作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創作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創作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創作的限定。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屬於通信技術領域,參見第1 -5圖,包括:一第一光電設備2和一第二光電設備3,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之間通過光纖連接,第一光電設備2的電口和第一對端1的第一電口11連接,第二光電設備3的電口和第二對端4的第二電口41連接;
如第1圖所示,方法包括:
步驟S1,第一光電設備2的電口與第一電口11進行自動協商,得到第一電口11的最高支持速度,且第一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第一電口的當前速度;以及第二光電設備3的電口與第二電口41進行自動協商,得到第二電口41的最高支持速度,且第二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第二電口的當前速度;
步驟S2,第一光電設備2的光口將第一光電設備2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第一電口11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第二光電設備3的光口;以及第二光電設備3的光口將第二光電設備3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第二電口41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第一光電設備2的光口;
步驟S3,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根據第一電口11的最高支持速度和第二電口41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目標速度為第一電口11的最高支持速度和第二電口41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
步驟S4,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判斷各自的當前速度是否等於目標速度:
若是,則保持當前速度;
若否,則進入步驟S5;
步驟S5,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配置各自的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目標速度,隨後第一光電設備2與第一電口11重新進行自動協商,第二光電設備3與第二電口41重新進行自動協商,建立連接。
具體的,本創作通過電口的自動協商功能得到各自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再通過配置協議的光口將協商得到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送給另外一個光電設備,兩個光電設備分別根據各自協商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通過協議傳輸過來的另外一個光電設備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得到目標速度,基於目標速度建立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的連接,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的連接;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基於電口的自動協商功能以及配置光電設備的光口的傳輸協議,使得光口之間也可通過傳輸協議交換速度資訊,在光口之間實現速度的協商。當任意一個端口的速度發生變化時,都可以自動觸發協商功能,使得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可以成功建立連接。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步驟S1中,本地Base Page中NP(Next Page)域強制為1,使得本地任何情況下均能夠和對端協商Next Page(如果對端支持Next Page協商的話),從而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步驟S11,向對應的對端發送自協商的配置過NP域後的Base Page;
步驟S12,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若是,則按照自動協商協議發送自協商的Next Page;
若否,則發送空的Next Page。
進一步的,在速率匹配過程中,本地可能會降速來適配較低的目標速度。之後,當第一對端或者第二對端中的任一對端的最高速度變化從而重新開始S1~S5時,在步驟S1中,需要強制Base Page的NP位,否則,會因為本地關閉了較高的速率,根據802.3的標準本地下次協商時的Base Page 的NP位會為0,從而不協商Next Page,就得不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了。因此,為了迫使對端能夠將千兆傳輸能力交換過來,當自身不具備千兆傳輸能力,需要將自協商的Base Page中NP域對應描述的消息頁字段配置為1,隨後發送配置後的自協商的Base Page。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在第一對端1和第二對端4中的任一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時,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的對端向對應連接的光電設備發送一重新自動協商請求,並執行步驟S1-S5。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對端1或第二對端4上電或切換最高支持速度,導致速度發生變化時,觸發其與對應連接的光電設備的電口之間的自動協商,將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交換給對應連接的光電設備,該光電設備在與另一個光電設備通過配置的傳輸協議交換協商資訊時,同時將發生變化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交換給另一個光電設備,進而兩個光電設備可以根據第一對端1和第二對端4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重新建立Link1、Link2、Link3的連接,其中Link1表示第一對端1和第一光電設備2之間的連接, Link2表示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之間的連接,Link3表示第二光電設備3和第二對端4之間的連接。
進一步的,本創作不限於光電設備的數量,可設置多個光電設備。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的光口之間通過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考慮到現有技術中光傳輸標準雖然有協商,無法協商物理層PHY的速度資訊,本創作通過配置光口工作在SGMII協議,兩個光電設備的光口之間通過SGMII協議實現物理層的速度的自協商。
SGMII協議包括16個bit,用於交換link、當前物理層PHY的速度資訊(speed),以及雙工(全雙工、半雙工)等協商資訊,在本實施例中,對SGMII協議進一步的擴展:對其中2個bit進行配置,並將本光電設備的電口協商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進去。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包括一物理層和一SGMII層,物理層連接SGMII層和對應的對端的電口;
步驟S2中,具體包括:
物理層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SGMII層接收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
通過SGMII協議與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對端1或第二對端4的電口發生變化時,觸發自動協商,光電設備的物理層在接收到協商資訊後,從協商資訊中獲取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並觸發SGMII層,使得光口與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一次SGMII協商。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步驟S3中,具體包括:
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中的其中一個光電設備接收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發送的傳輸協議,得到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將各自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和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做最大公約數處理,得到目標速度。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電設備2接收第二光電設備3的光口的SGMII協商資訊,從SGMII協商資訊中的2個bit獲取第二光電設備3的電口的Link partner的第二電口41的最大最高支持速度,第二光電設備3的電口的Link partner即為第二對端4;
同樣的,第二光電設備3接收第一光電設備2的光口的SGMII協商資訊,從SGMII協商資訊中的2個bit獲取第一光電設備2的電口的Link partner的第一電口11的最大最高支持速度,第一光電設備2的電口的Link partner即為第一對端1。
本創作還提供一種光電匹配系統,包括如上述的光電匹配方法,如第3-4圖所示,系統包括:
一第一光電設備2,第一光電設備2的電口和第一對端1的第一電口11連接;
一第二光電設備3,第二光電設備3的電口和第二對端4的第二電口41連接,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之間通過光纖連接;
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包括:
一第一協商單元51,用於供電口與對應的對端進行自動協商,以獲取得到每一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一第二協商單元52,連接第一協商單元51,用於將當前速度以及協商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傳輸協議發送給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
一處理單元53,連接第一協商單元51和第二協商單元52,用於根據光電設備各自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傳輸協議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
一判斷單元54,連接處理單元53,用於判斷當前速度是否等於目標速度,得到一判斷結果;
一配置單元55,分別連接判斷單元54和第一協商單元51,用於當判斷結果表示本地電口的當前速度不等於目標速度時,配置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目標速度;
第一協商單元51還用於在配置速度至目標速度後與對應的對端重新進行自動協商。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第5圖所示,第一協商單元51還包括:
一判斷模組511,用於向對應的對端端口發送自協商的Base Page時,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一協商消息配置模組512,連接判斷模組511,用於當本地電口的物理層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按照自動協商協議配置自協商的Next Pag;以及當本地電口的物理層不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配置為空的Next Page;
一第一協商模組513,連接協商消息配置模組512,用於將配置後的自協商的Next Page發送給對應的對端端口。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的光口之間通過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分別包括:
一物理層,連接對應的對端的電口,用於在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一SGMII層,連接物理層,用於接收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SGMII協議與第一光電設備2和第二光電設備3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通過配置光電設備的光口的協議,使得光口之間也可以協商速度,通過電口的自動協商功能得到各自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再通過配置協議的光口將協商得到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送給另外一個光電設備,兩個光電設備分別根據各自協商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通過協議傳輸過來的另外一個光電設備的對應連接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得到目標速度,基於目標速度建立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的連接,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的連接;通過自動協商功能,當任意一個端口的速度發生變化時,都可以自動觸發協商功能,使得光電設備和對端之間以及光電設備和光電設備之間可以成功建立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及保護範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第一對端 2:第一光電設備 3:第二光電設備 4:第二對端 11:第一電口 41:第二電口 51:第一協商單元 52:第二協商單元 53:處理單元 54:判斷單元 55:配置單元 511:判斷模組 512:協商消息配置模組 513:第一協商模組
第1圖為本創作中,一種光電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中,步驟S4具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中,一種光電匹配系統具體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第4圖為本創作中,第一光電設備或第二光電設備具體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第5圖為本創作中,第一協商單元具體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Claims (10)

  1.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其中,包括:一第一光電設備和一第二光電設備,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之間通過光纖連接,該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一對端的第一電口連接,該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二對端的第二電口連接; 該方法包括: 步驟S1,該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與該第一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該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且第一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第一電口的當前速度;以及該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與該第二電口進行自動協商,得到該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且該第二電口和對端建立鏈接在該第二電口的當前速度; 步驟S2,該第一光電設備的光口將該第一光電設備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該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該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以及該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將該第二光電設備的當前速度和協商得到的該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該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發送給該第一光電設備的光口; 步驟S3,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根據該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和該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該目標速度為該第一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和該第二電口的最高支持速度的最大公約數; 步驟S4,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判斷各自的當前速度是否等於該目標速度: 若是,則保持當前速度; 若否,則進入步驟S5; 步驟S5,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配置各自的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該目標速度,隨後該第一光電設備與該第一電口重新進行自動協商,該第二光電設備與該第二電口重新進行自動協商,建立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還包括:將本地Base Page中NP(Next Page)域強制為1,使得本地任何情況下均能夠和對端協商Next Page,得到對端的最高支持速率; 該步驟S1中,還包括: 步驟S11,向對應的該對端發送自協商的配置過NP域後的Base Page; 步驟S12,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若是,則按照自動協商協議發送自協商的Next Page; 若否,則發送空的Next Page。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對端和該第二對端中的任一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時,最高支持速度發生變化的對端向對應連接的光電設備發送一重新自動協商請求,並執行步驟S1-S5。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之間通過該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一物理層和一SGMII層,該物理層連接該SGMII層和對應的對端; 該步驟S2中,具體包括: 該物理層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該SGMII層接收該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該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 通過該SGMII協議與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步驟S3中,具體包括: 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其中一個光電設備接收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發送的該傳輸協議,得到該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將各自對應的該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和該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做最大公約數處理,得到該目標速度。
  7. 一種光電匹配系統,其中,包括如請求項1-6任意一項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該系統包括: 一第一光電設備,該第一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一對端的第一電口連接; 一第二光電設備,該第二光電設備的電口和第二對端的第二電口連接,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之間通過光纖連接; 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 一第一協商單元,用於供電口與對應的對端進行自動協商,以獲取得到每一光電設備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 一第二協商單元,連接該第一協商單元,用於將當前速度以及協商得到該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傳輸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該傳輸協議發送給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 一處理單元,用於根據該光電設備各自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以及該傳輸協議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對應的該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得到一目標速度; 一判斷單元,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判斷當前速度是否等於該目標速度,得到一判斷結果; 一配置單元,分別連接該判斷單元和該第一協商單元,用於當該判斷結果表示本地電口的當前速度不等於該目標速度時,配置電口和光口的速度至該目標速度; 該第一協商單元還用於在配置速度至該目標速度後與對應的對端重新進行自動協商。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第一協商單元還包括: 一判斷模組,用於向對應的對端端口發送自協商的Base Page時,判斷本地電口的物理層是否具有千兆傳輸能力; 一協商消息配置模組,連接判斷模組,用於當該本地電口的物理層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按照自動協商協議配置自協商的Next Page;以及當該本地電口的物理層不具有千兆傳輸能力時配置為空的Next Page; 一第一協商模組,連接該協商消息配置模組,用於將配置後的自協商的Next Page發送給對應的該對端端口。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傳輸協議為SGMII協議,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的光口之間通過該SGMII協議實現自協商。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電匹配方法,其中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分別包括: 一物理層,連接對應的對端的電口,用於在接收到協商的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後,輸出一觸發信號; 一SGMII層,連接該物理層,用於接收該觸發信號,並將當前速度和對應的對端的最高支持速度封裝在該SGMII協議的傳輸參數中,並通過該SGMII協議與該第一光電設備和該第二光電設備中的另一個光電設備的光口進行自協商。
TW110143662A 2021-09-10 2021-11-24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TWI777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8720.XA CN113507349B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光电匹配方法及系统
CN202111058720.X 2021-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7862B TWI777862B (zh) 2022-09-11
TW202312699A true TW202312699A (zh) 2023-03-16

Family

ID=7801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662A TWI777862B (zh) 2021-09-10 2021-11-24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6882B2 (zh)
EP (1) EP4149083A1 (zh)
JP (1) JP7220930B1 (zh)
KR (1) KR102571425B1 (zh)
CN (1) CN113507349B (zh)
TW (1) TWI777862B (zh)
WO (1) WO2023035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7349B (zh) 2021-09-10 2021-12-10 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匹配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94201A (en) * 1999-12-13 2001-06-18 Broadcom Corporation Voice gateway with downstream voice synchronization
JP3712369B2 (ja) * 2001-09-13 2005-11-02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リンク切断方法
JP2004357164A (ja) 2003-05-30 2004-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KR100645510B1 (ko) * 2004-01-07 2006-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더넷 시스템에서의 정보 획득장치 및 방법
US7149397B2 (en) * 2004-03-04 2006-1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10/100/1000Base-T small-form-factor-pluggable module
JP4537177B2 (ja) * 2004-11-04 2010-09-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
JP4624141B2 (ja) 2005-03-10 2011-02-02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ギガビット・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信号多重伝送装置
US8571070B2 (en) * 2005-12-02 2013-10-29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ed negotiation for twisted pair links in fibre channel sytems
US7844181B2 (en) * 2006-03-06 2010-11-30 Cisco Technology, Inc. Simple fibre channel speed negotiation across transport
US7830875B2 (en) * 2007-06-13 2010-11-09 Juniper Networks, Inc. Autonegotiation over an interface for which no autonegotiation standard exists
CN101610116B (zh) * 2009-07-17 2012-09-05 深圳市巨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口自适应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及其自适应方法
CN101800916B (zh) * 2010-03-01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端口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882959B (zh) * 2010-07-12 2013-03-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光口传输速率自动检测及应用的方法
CN102340352B (zh) * 2010-07-20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口速率自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JP5585876B2 (ja) * 2010-09-21 2014-09-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スイッチングハブ、及びオートネゴシエ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2165334A (ja) 2011-02-09 2012-08-30 Nec Corp 多重化伝送装置、多重化伝送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30343761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ccess Equipment that Runs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or Ethernet PON Over Coax Network
CN103095367B (zh) * 2013-01-25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口速率自适应的方法和光网络设备
US9900268B2 (en) 2014-02-13 2018-02-2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ane auto-negotiation over reduced lane media
US10291754B2 (en) 2015-06-23 2019-05-14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egotiation
CN106487519B (zh) * 2015-09-02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连接方法和系统、光口速率转换设备
US10164912B2 (en) * 2016-07-25 2018-12-25 Intel Corporation Ethernet auto-negotiation with parallel detect for 10G DAC or other non-auto-negotiated modes
CN109428783B (zh) * 2017-08-30 2022-02-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KR20200106440A (ko) * 2019-03-04 2020-09-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협상 기능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280428A1 (en) * 2019-10-18 2020-09-03 Intel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link establishment
CN113300770A (zh) * 2021-05-19 2021-08-24 深圳凡维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4g/5g tdd/fdd基站的光电口复用装置
CN113346981B (zh) * 2021-08-05 2021-12-10 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转换速率自匹配系统及方法
CN113347106A (zh) * 2021-08-06 2021-09-03 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收发接口速度适配系统及方法
CN113507349B (zh) 2021-09-10 2021-12-10 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匹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0930B1 (ja) 2023-02-13
WO2023035358A1 (zh) 2023-03-16
US11876882B2 (en) 2024-01-16
KR20230038070A (ko) 2023-03-17
TWI777862B (zh) 2022-09-11
CN113507349A (zh) 2021-10-15
US20230081127A1 (en) 2023-03-16
JP2023040983A (ja) 2023-03-23
KR102571425B1 (ko) 2023-08-25
CN113507349B (zh) 2021-12-10
EP4149083A1 (en) 2023-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44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ptical local area network
US10680848B2 (en) Managing a number of ethernet links
US11146452B2 (en) Transparent auto-negotiation of ethernet
EP2003823B1 (en) Autonegotiation over an interface for which no autonegotiation standard exists
WO2005019970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ptical local area network
CN100399778C (zh) 物理层自适应不同网络传输链路介质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TWI777862B (zh) 一種光電匹配方法及系統
EP2717532B1 (en) High-speed link self-negotiation method and single board
EP2497031B1 (en) Network switch
KR20120135200A (ko) 통신 장치
US7570657B1 (en) Autonegotiation between 1000Base-X and 1000Base-T
US20150341284A1 (en) Link establishing method on multi-core fiber, link establishing device, and link partner device
CN111585791B (zh) 一种数据同步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787431B (zh) 一种双模组网通讯技术集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7428599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link partner state during auto negotiation and switching local state to establish link
CN109951212A (zh) 一种基于prime标准的远程音频线数据通信方案
WO2018035681A1 (zh) 建立端口连接的方法及端口芯片
CN208707664U (zh) 一种实时以太网共享环组网模块
TWI681649B (zh) 網路通訊裝置及方法
CN211791849U (zh) 一种用于光电以太网链路、e1链路的混合传输设备
CN114885115B (zh) 一种通信线路自动切换装置
Moorthy Gigabit ethernet
JP4554102B2 (ja) 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システム
CN117938577A (zh) 基于点对点链路使用无编号ip的实现方法
TW412898B (en) Arrangement in a network repeater for monitoring link integrity and selectively down shifting link speed based on local configuration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