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2601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2601A
TW202312601A TW111108355A TW111108355A TW202312601A TW 202312601 A TW202312601 A TW 202312601A TW 111108355 A TW111108355 A TW 111108355A TW 111108355 A TW111108355 A TW 111108355A TW 202312601 A TW202312601 A TW 2023126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loating
hanging
fac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村朋洋
大澤文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60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針對在與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有對象側連接導體的位置偏移產生的情況,也能維持電氣性穩定的連接。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連接器(1)具有:頂面部(2),其具備窗孔部(21);一對固定部(3);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進行連接的一對浮動部(4);以及與插通窗孔部(21)之插頭(200)連接的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一對浮動部(4)分別具備: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的垂下部(41);分別與雙叉的垂下部(41)相對向的一對對向部(42);及將垂下部(41)的下端與對向部(42)的下端連接的翻折部(43)。一對固定部(3)從對向部(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連接部(5)及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41)的雙叉之間,較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更朝下方延伸設置。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安裝於電路基板,將電路基板的表面的導電部和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的連接器。
以往以來,作為安裝於基板的連接器,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基板安裝型連接器為眾所皆知。專利文獻1的基板安裝型連接器中,表面安裝用的腳從略矩形的嵌合面的四個角垂下,在嵌合面形成開口。又,專利文獻1的基板安裝型連接器,從嵌合面的外側,接觸片朝內側且下方延伸而形成相對向的接觸部,並且在,開口的內緣形成有向下傾斜的導引部。又,專利文獻1的基板安裝型連接器,在被插入的垂片(tab)端子稍微位置偏移的情況,藉由此導引部進行導引,在垂片端子的位置偏移大的情況,藉由抵接於嵌合面,阻止接觸片變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1-33990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在專利文獻1具有下述課題,亦即,在垂片端子與接觸部接觸的狀態下,於接觸片的彈性變形方向大幅地位置偏移的情況,負載會經由接觸面施加於從嵌合面的四個角垂下的腳,因此,產生將腳的前端的連接部與連接電路的焊錫剝離,造成連接部與連接電路變得無法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在與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有對象側連接導體的位置偏移產生的情況,也能維持電氣性穩定的連接。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連接器,係安裝於電路基板,藉由將前述電路基板的表面的導電部和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的金屬板形成為一體的連接器,其特徵為具有: 頂面部,其具備可供前述對象側連接導體插通的窗孔部; 一對固定部,其固定及連接於前述導電部; 一對浮動部,其將前述頂面部與前述一對固定部分別連接;及 連接部,其與插通前述窗孔部的前述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 前述一對浮動部分別具備: 垂下部,其從前述頂面部的端部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 對向部,其與前述垂下部相對向;及 翻折部,其將前述垂下部的下端與前述對向部的下端連接, 前述一對固定部是從前述對向部的上端朝外側彎折,前述連接部是在前述垂下部的前述雙叉之間,從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端部朝下方延伸設置。
當在插通窗孔部的對象側連接導體與連接部連接,並且對象側連接導體和連接部連接時或連接後,對象側連接導體對連接器產生位置偏移時,藉由浮動部,吸收來自於對象側連接導體的負載。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在與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有對象側連接導體的位置偏移產生的情況,也能維持電氣性穩定的連接。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連接器。圖中,x軸、y軸及z軸是形成為3軸正交座標系,將y軸的正方向設為前方向、y軸的負方向設為後方向、x軸方向設為左右方向、z軸的正方向設為上方向、z軸的負方向設為下方向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1至圖8,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的結構。
連接器1是藉由將金屬板進行衝裁加工及折彎加工,形成為一體,並且將表面進行鍍覆處理,並具有:頂面部2、固定部3、浮動部4、連接部5、連接部6及引導部7。
頂面部2具備可供作為對象側連接導體的插頭200(在圖1至圖8中省略記載)在上下方向可插通的貫通孔亦即窗孔部21。
固定部3是設有一對,從浮動部4的後述的對向部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而形成。固定部3藉由焊接等,固定及連接於電路基板100的未圖示的電路圖案的導電部。
浮動部4是在頂面部2的左右位置設置一對,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並且可進行彈性變形。浮動部4在如圖2所示的正面視角,形成為V字形狀。具體而言,浮動部4具備垂下部41、對向部42及翻折部43。
垂下部41,從前述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別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垂下部41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對向部42是為一對,從固定部3的內側的端部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與雙叉的垂下部41相對向。一對對向部42藉由固定部3連結。對向部42的至少一部分向上方朝從垂下部41遠離的方向延伸設置。對向部42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翻折部43將垂下部41的下端與對向部42的下端連接。
連接部5是在垂下部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朝下方延伸設置。如圖5所示,連接部5形成為上方側較下方側寬廣,並且形成為舌狀。連接部5的剖面形狀,如圖6所示,呈ㄑ字狀。連接部5的下端5a位於較固定部3更下方,並且如圖5所示,位於連接部6的雙叉之間。
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b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在下端6a連結。連接部6的剖面形狀,如圖6所示,呈倒ㄑ字狀。連接部6的下端6a位於較固定部3更下方。連接部6的下端6a是如圖5所示,在未與插頭200連接的狀態,位於較連接部5的下端5a更下方。
連接部5與連接部6以互相鄰接並且未互相抵接的方式進行設置,在未與插頭200連接的狀態,在如圖2所示的正面視角上,相互地重疊著。
引導部7為設置一對,從窗孔部21的相對向的緣部21a朝互相分離的方向延伸設置。引導部7的上端是如圖2所示,與頂面部2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
<連接器朝電路基板的安裝方法>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9至圖12,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
電路基板100具有複數個插通孔101,並且在表面100a的插通孔101的周圍具有未圖示的電路圖案的導電部。
連接器1是對電路基板100的插通孔101,從上方插入,插通插通孔101直到固定部3抵接到電路基板100的表面100a的未圖示的電路圖案的導電部為止。又,連接器1藉由以焊接等將固定部3連接及固定於電路基板100的表面100a的電路圖案的導電部,以安裝於電路基板100。連接器1是在已經安裝於電路基板100的如圖7及圖8所示的狀態,連接部5的下端5a及連接部6的下端6a位於較電路基板100的背面101b更下方。
連接器1是藉由前述方法,插通於各插通孔101而安裝於電路基板100。藉此,在電路基板100,安裝複數個連接器1。
安裝於電路基板100的連接器1的數量,在此,顯示以6個為例。再者,在電路基板,不限於6個,可安裝1個或6個以外的複數個連接器1。
<連接器的動作> 以下,亦參照圖9至圖12,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的動作。
預先準備安裝有複數個插頭200的電路基板150、和安裝有與插頭200相同數量的複數個連接器1的電路基板100。
首先,將安裝於電路基板150的插頭200的連接部201從上方插入至安裝於電路基板100的連接器1的窗孔部21。
此時,在連接部201對連接器1於前後方向大幅地位置偏移的情況,藉由連接部201抵接於頂面部2而以頂面部2限制朝下方的移動,能夠防止連接器1的塑性變形。又,在連接部201對連接器1於左右方向位置偏移的情況,連接部201抵接於引導部7而以引導部7引導朝窗孔部21的插入。藉由將引導部7延伸設置於從窗孔部21的緣部21a互相分離的方向,即使為在左右方向上從窗孔部21脫落的連接部201之位置偏移大的情況,也能將連接部201導引至窗孔部21。
連接部201藉由插通窗孔部21而向下方移動,抵接於連接部5及連接部6。
又,連接部5及連接部6藉由連接部201進一步朝下方移動,向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性變形。連接部201在產生位置偏移的情況,如圖10及如圖11所示,在窗孔部21的略中央與連接部5及連接部6連接。
此時,藉由使連接部5的下端5a及連接部6的下端6a位於較一對固定部3更下方,可使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不會與電路基板100干涉而能彈性變形。又,藉由使連接部5及連接部6在未與連接部201連接的狀態,正面視角時呈互相重疊,可提高連接部201與連接部5及連接部6的接觸壓,能夠將連接部201與連接部5及連接部6確實地連接。且,藉由將垂下部41及對向部42作成雙叉並且在雙叉之間設置連接部5及連接部6,使得當連接部5及連接部6彈性變形時,不會與垂下部41及對向部42干涉,並且可使連接部201不會與垂下部41及對向部42干涉。
又,在連接部201因振動等使得在連接部5及連接部6的彈性變形方向,於左右方向上產生位置偏移的情況,負載從連接部201經由連接部5或連接部6施加到浮動部4。
例如,如圖12所示,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5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4中的如圖12的右側的浮動部4。此時,在右側的浮動部4,垂下部41朝如圖12中的右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42也經由翻折部43而朝右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
又,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6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會有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4中的如圖12的左側的浮動部4。此時,在左側的浮動部4,垂下部41朝如圖12中的左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42也經由翻折部43而朝左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
此時,藉由將垂下部41及對向部42的寬度方向的長度作成為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能夠使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集中於浮動部4而盡可能不會施加到固定部3。
藉此,可大幅地減低從連接部201施加到連接器1的負載直接施加至固定部3,因此,可防止將固定部3與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連接的焊錫剝離等,能夠維持連接部201與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之穩定的電性連接。
又,在左右方向,從窗孔部21脫離這樣的連接部201之位置偏移較大的情況,在連接部201被引導部7導引而插通窗孔部21的情況,可藉由浮動部4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到連接部5或連接部6的較大的負載。
又,藉由設置浮動部4,能夠將引導部7延伸設置於從窗孔部21的緣部21a互相分離的方向,即使在連接部201在左右方向上產生較大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能將連接部201與連接器1連接。
又,藉由將浮動部4作成為在正面視角呈V字形狀,能以浮動部4全體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到連接部5或連接部6的負載。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具備固定及連接於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的一對固定部3、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的一對浮動部4、以及與插通窗孔部21的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的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一對浮動部4分別具備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各自分成雙叉而朝下方延伸設置的垂下部41、與雙叉的垂下部41各別對向的一對對向部42、及將垂下部41的下端與對向部42的下端連接的翻折部43,一對固定部3是從對向部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連接部5及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朝下方延伸設置,藉此,在與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產生連接部201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能維持穩定的電性連接。
又,若依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將連接部5與連接部6設成不會互相抵接,使得當將連接器1進行鍍覆處理時,可在連接部5及連接部6的表面確實地形成鍍覆層。
(第2實施形態) <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13及圖14,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80的結構。
再者,在圖13及圖14中,關於與圖1至圖6相同結構的部分賦予相同圖號並省略其說明。
連接器80是藉由將金屬板進行衝裁加工及折彎加工,形成為一體,並且將表面進行鍍覆處理,並具有:頂面部2、固定部3、連接部5、連接部6、引導部7及浮動部14。
固定部3是設有一對,從浮動部14的後述的對向部1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而形成。
浮動部14是在頂面部2的左右位置設置一對,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並且可進行彈性變形。浮動部14在如圖14所示的正面視角,形成為U字形狀。具體而言,浮動部14具備垂下部141、對向部142及翻折部143。
垂下部141,從前述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別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垂下部141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對向部142是為一對,從固定部3的內側的端部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與雙叉的垂下部141相對向。一對對向部142藉由固定部3連結。對向部142是以與垂下部141平行的方式進行延伸設置。對向部142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翻折部143將垂下部141的下端與對向部142的下端連接。
連接部5是在垂下部1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朝下方延伸設置。
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1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b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在下端6a連結。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80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及動作是與連接器1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為相同方法及相同動作,在此省略說明。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具備固定及連接於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的一對固定部3、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的一對浮動部14、以及與插通窗孔部21的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的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一對浮動部14分別具備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的各自分成雙叉而朝下方延伸設置的垂下部141、與雙叉的垂下部141各別對向的一對對向部142、及將垂下部141的下端與對向部142的下端連接的翻折部143,一對固定部3是從對向部1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連接部5及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1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朝下方延伸設置,藉此,在與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產生連接部201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能維持穩定的電性連接。
(第3實施形態) <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15及圖16,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連接器90的結構。
再者,在圖15及圖16中,關於與圖1至圖6相同結構的部分賦予相同圖號並省略其說明。
連接器90是藉由將金屬板進行衝裁加工及折彎加工,形成為一體,並且將表面進行鍍覆處理,並具有:頂面部2、固定部3、連接部5、連接部6、引導部7及浮動部24。
固定部3是設有一對,從浮動部24的後述的突出部244的外側的下端朝外側彎折而形成。
浮動部24是在頂面部2的左右位置設置一對,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並且可進行彈性變形。浮動部24在如圖16所示的正面視角,形成為U字形狀。具體而言,浮動部24具備垂下部241、對向部242及翻折部243。
垂下部241,從前述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別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垂下部241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對向部242是為一對,從固定部3的內側的端部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與雙叉的垂下部241相對向。一對對向部242藉由固定部3連結。對向部242是以與垂下部241平行的方式進行延伸設置。對向部242中,寬度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對向部242具備從固定部3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44。突出部244係在正面視角上呈倒U字形狀。
翻折部243將垂下部241的下端與對向部242的下端連接。
連接部5是在垂下部2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朝下方延伸設置。
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2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b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在下端6a連結。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90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是與連接器1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為相同方法,在此省略說明。
<連接器的動作> 以下,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連接器90動作。
在連接部201因振動等使得在連接部5及連接部6的彈性變形方向,於左右方向上產生位置偏移的情況,負載從連接部201經由連接部5或連接部6施加到浮動部24。
例如,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5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24中的如圖16的右側的浮動部24。此時,在右側的浮動部24,垂下部241朝如圖16中的右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242也經由翻折部243而朝右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又,藉由在對向部242設置突出部244,能夠在浮動部24獲得充分的長度的彈簧跨度,因此,藉由浮動部24可吸收較大的負載。
又,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6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會有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24中的如圖16的左側的浮動部24。此時,在左側的浮動部24,垂下部241朝如圖16中的左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242也經由翻折部243而朝左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又,藉由在對向部242設置突出部244,能夠在浮動部24獲得充分的長度的彈簧跨度,因此,藉由浮動部24可吸收較大的負載。
再者,連接器90的前述以外的動作是與連接器1的動作為相同動作,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具備固定及連接於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的一對固定部3、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的一對浮動部24、以及與插通窗孔部21的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的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一對浮動部24分別具備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的各自分成雙叉而朝下方延伸設置的垂下部241、與雙叉的垂下部241各別對向的一對對向部242、及將垂下部241的下端與對向部242的下端連接的翻折部243,一對固定部3是從對向部242的上端朝外側彎折,連接部5及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2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朝下方延伸設置,藉此,在與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產生連接部201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能維持穩定的電性連接。
又,在本實施形態,將浮動部24作成為在正面視角呈U字形狀,但不限於此,亦可將浮動部作成為在正面視角呈V字形狀。
(第4實施形態) <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17及圖18,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連接器95的結構。
再者,在圖17及圖18中,關於與圖1至圖6相同結構的部分賦予相同圖號並省略其說明。
連接器95是藉由將金屬板進行衝裁加工及折彎加工,形成為一體,並且將表面進行鍍覆處理,並具有:頂面部2、固定部3、連接部5、連接部6、引導部7及浮動部34。
固定部3是設有一對,從浮動部34的後述的內側對向部346的上端朝外側彎折而形成。
浮動部34是在頂面部2的左右位置設置一對,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並且可進行彈性變形。浮動部34在正面視角,形成為V字形狀。具體而言,浮動部34具備垂下部341、對向部342及翻折部343。
垂下部341,從前述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別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垂下部341中,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對向部342是為一對,從固定部3的內側的端部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與雙叉的垂下部341相對向。一對對向部342藉由固定部3連結。對向部342中,寬度方向的長度較固定部3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具體而言,對向部342具備:外側對向部344、中央對向部345、內側對向部346、上方翻折部347、及下方翻折部348。
外側對向部344從翻折部343朝上方延伸設置。
中央對向部345配置於外側對向部344與內側對向部346之間。
內側對向部346設在中央對向部345內側,上端連接於固定部3。
上方翻折部347將外側對向部344的上端與中央對向部345的上端連接。
下方翻折部348將中央對向部345的下端與內側對向部346的下端連接。
對向部342具有藉由外側對向部344、中央對向部345及上方翻折部347,沿著前後方向折彎成髮夾狀的形狀。對向部342具有藉由中央對向部345、內側對向部346及下方翻折部348,沿著前後方向折彎成髮夾狀的形狀。對向部342具有藉由外側對向部344、中央對向部345、內側對向部346、上方翻折部347及下方翻折部348,沿著前後方向蛇行的形狀。
翻折部343將垂下部341的下端與外側對向部344的下端連接。
連接部5是在垂下部3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朝下方延伸設置。
連接部6是在垂下部3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b分成雙叉且朝下方延伸設置,並且在下端6a連結。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95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是與連接器1的朝電路基板100的安裝方法為相同方法,在此省略說明。
<連接器的動作> 以下,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連接器95的動作。
在連接部201因振動等使得在連接部5及連接部6的彈性變形方向,於左右方向上產生位置偏移的情況,負載從連接部201經由連接部5或連接部6施加到浮動部34。
例如,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5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34中的如圖18的正前側的浮動部34。此時,在正前側的浮動部34,垂下部341朝如圖18中的正前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342也經由翻折部343而朝如圖18的正前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又,藉由將對向部342作成為以外側對向部344、中央對向部345、內側對向部346、上方翻折部347及下方翻折部348沿著前後方向蛇行的形狀,使得在浮動部34可獲得充分長度的彈簧跨度,因此,藉由浮動部34可吸收較大的負載。
又,在產生連接部201朝連接部6側偏離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也會有較大的負載經由連接部5施加至一對浮動部34中的如圖18的左側的浮動部34。此時,在深部側的浮動部34,垂下部341朝如圖18中的深部方向進行彈性變形,並且伴隨此動作,對向部342也經由翻折部343而朝如圖18的深部方向進行彈性變形,吸收從連接部201施加的負載。又,藉由將對向部342作成為以外側對向部344、中央對向部345、內側對向部346、上方翻折部347及下方翻折部348沿著前後方向蛇行的形狀,使得在浮動部34可獲得充分長度的彈簧跨度,因此,藉由浮動部34可吸收較大的負載。
再者,連接器95的前述以外的動作是與連接器1的動作為相同動作,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具有固定及連接於電路基板100的導電部的一對固定部3、分別將頂面部2與一對固定部3連接的一對浮動部34、及與插通窗孔部21的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的連接部5及連接部6,一對浮動部34分別具備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的垂下部341、各別與雙叉的垂下部341相對向的一對對向部342、及將垂下部341的下端與對向部342的外側對向部344的下端連接的翻折部243,一對固定部3是從對向部342的內側對向部346的上端朝外側彎折,連接部5及連接部6是藉由在垂下部341的雙叉之間從頂面部2的端部2a及端部2b朝下方延伸設置,使得在與插頭200的連接部201連接時或連接後,即使產生連接部201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亦可維持穩定的電性連接。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將浮動部34的對向部342作成為沿著前後方向蛇行的形狀,但不限於此,亦可作成為沿著左右方向蛇行的形狀。
又,在本實施形態,將浮動部34的對向部342作成為彎折成髮夾狀並蛇行的形狀,但不限於此,亦可作成為彎折成M字狀等的任意形狀並蛇行的形狀。
本發明的構件的種類、配置、數量等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能夠將其構成要件適當地置換成可發揮相同作用效果的構件等予以適宜變更。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連接器,可理想適用於安裝在電路基板並將電路基板的表面的導電部與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
1:連接器 2:頂面部 2a:端部 2b:端部 3:固定部 4:浮動部 5:連接部 5a:下端 6:連接部 6a:下端 7:引導部 14:浮動部 24:浮動部 34:浮動部 21:窗孔部 21a:緣部 41:垂下部 42:對向部 43:翻折部 80:連接器 90:連接器 100:電路基板 100a:表面 100b:背面 101:插通孔 141:垂下部 142:對向部 143:翻折部 150:電路基板 200:插頭 201:連接部 241:垂下部 242:對向部 243:翻折部 244:突出部 341:垂下部 342:對向部 343:翻折部 344:外側對向部 345:中央對向部 346:內側對向部 347:上方翻折部 348:下方翻折部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正面圖。 [圖3]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平面圖。 [圖4]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底面圖。 [圖5]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側面圖。 [圖6]是圖3的A-A線剖面圖。 [圖7]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的狀態的正面圖。 [圖9]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並與插頭連接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0]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並與未產生位置偏移的插頭連接的狀態的圖3的A-A放大剖面圖。 [圖11]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並與未產生位置偏移的插頭連接的狀態的圖3的B-B放大剖面圖。 [圖12]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安裝於電路基板並與產生位置偏移的插頭連接的狀態的圖3的B-B放大剖面圖。 [圖13]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4]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正面圖。 [圖15]是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6]是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正面圖。 [圖17]是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8]是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側面圖。
1:連接器
2:頂面部
2a:端部
2b:端部
3:固定部
4:浮動部
5:連接部
5a:下端
6:連接部
7:引導部
21:窗孔部
21a:緣部
41:垂下部
42:對向部
43:翻折部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係安裝於電路基板,藉由將前述電路基板的表面的導電部和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的金屬板形成為一體的連接器,其特徵為具有: 頂面部,其具備可供前述對象側連接導體插通的窗孔部; 一對固定部,其固定及連接於前述導電部; 一對浮動部,其將前述頂面部與前述一對固定部分別連接;及 連接部,其與插通前述窗孔部的前述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 前述一對浮動部分別具備: 垂下部,其從前述頂面部的端部分成雙叉並朝下方延伸設置;一對對向部,其與前述垂下部相對向;及翻折部,其將前述垂下部的下端與前述對向部的下端連接, 前述一對固定部是從前述對向部的上端朝外側彎折, 前述連接部是在前述垂下部的前述雙叉之間,從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端部朝下方延伸設置, 前述連接部的下端位於較前述一對固定部更下方。
  2. 如請求項1的連接器,其中,前述垂下部或前述對向部的寬度方向的長度是較前述固定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長度短。
  3. 如請求項1或2的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浮動部分別在正面視角呈V字形狀。
  4. 如請求項1或2的連接器,其中,還具有一對引導部,其從前述窗孔部的緣部朝互相分離的方向延伸設置。
  5. 如請求項1或2的連接器,其中,前述對向部具備:突出部,其從前述固定部朝上方突出。
  6. 如請求項1或2的連接器,其中,前述對向部具有蛇行的形狀。
  7. 如請求項1或2的連接器,其中,前述連接部由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構成, 該第1連接部是在前述一對浮動部中的其中一方的前述垂下部的前述雙叉之間,從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端部朝下方延伸設置,該第2連接部是在前述一對浮動部中的另一方的前述垂下部的前述雙叉之間,從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端部朝下方延伸設置, 前述第1連接部與前述第2連接部是相鄰並且互相不抵接。
  8. 如請求項7的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與前述第2連接部是在未與前述對象側連接導體連接的狀態,在正面視角呈相互地重疊著。
TW111108355A 2021-09-07 2022-03-08 連接器 TW202312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5783 2021-09-07
JP2021145783A JP7060153B1 (ja) 2021-09-07 2021-09-0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601A true TW202312601A (zh) 2023-03-16

Family

ID=8138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355A TW202312601A (zh) 2021-09-07 2022-03-08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60153B1 (zh)
CN (1) CN115775999A (zh)
TW (1) TW2023126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7073A1 (ja) * 2022-03-03 2023-09-07 I-Pex株式会社 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2711Y2 (zh) * 1972-07-30 1976-12-16
JPS60183374U (ja) * 1984-05-11 1985-12-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
JPH0217416Y2 (zh) * 1986-04-11 1990-05-15
JPH11339906A (ja) * 1998-05-22 1999-12-10 Amp Japan Ltd 基板取付型コネクタ
US6193567B1 (en) * 1999-09-27 2001-02-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male terminal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20203083U1 (de) * 2002-02-27 2002-05-29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Kontakt
JP4105706B2 (ja) 2005-02-22 2008-06-25 不二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導通ターミナル
JP2007141570A (ja) 2005-11-16 2007-06-07 Tokai Rika Co Ltd 雌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5073637B2 (ja) 2008-11-14 2012-11-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49166B1 (ja) 2014-12-12 2016-01-2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5999A (zh) 2023-03-10
JP2023038852A (ja) 2023-03-17
JP7060153B1 (ja)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1875B2 (en)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31477B2 (en)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mating pair with solder barrier
US9728873B2 (en) Connector mountable on a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able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and rows of contacts with fixed portions extending into an opening of a housing
JP4592462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757794B2 (ja) 多極コネクタ
KR20040024458A (ko) 엘지에이 소케트용 콘택트
US7448877B1 (en) High density flexible socket interconnect system
JP3134262U (ja) 表面実装型コネクタ
CN104600451A (zh) 具有可靠的晶片保持作用的连接器
US6827588B1 (en)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4100694B2 (ja) コネクタ
US20050020134A1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19256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WO2010135540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20220328994A1 (en) Connector
TW202312601A (zh) 連接器
JP3620833B2 (ja) 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
JP48836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043030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伝送基板が接続されたコネクタ組立体
EP1601064A1 (en) Board attachment-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20944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et
JP2006012625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7283971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構造
JP360580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060479A (ja) コネクタの基板表面実装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