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0277A -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0277A
TW202310277A TW111128108A TW111128108A TW202310277A TW 202310277 A TW202310277 A TW 202310277A TW 111128108 A TW111128108 A TW 111128108A TW 111128108 A TW111128108 A TW 111128108A TW 202310277 A TW202310277 A TW 2023102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mp
pad
dielectric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5576B (zh
Inventor
黃暉閔
鄭明達
薛長榮
林威宏
詹凱鈞
江琬瑜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0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5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8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 H01L21/823871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interconnection or wiring or contact manufacturing 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3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1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1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 H01L2224/0212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01L2224/02163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on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0218Structure of the auxiliary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1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 H01L2224/0212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01L2224/02163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on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0218Structure of the auxiliary member
    • H01L2224/02181Multilayer auxiliary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3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224/036Manufacturing methods by patterning a pre-deposited material
    • H01L2224/03622Manufacturing methods by patterning a pre-deposited material using mas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401Bonding area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bump connectors, e.g. under bump metallisation [UB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5001Internal layers
    • H01L2224/05005Structure
    • H01L2224/05009Bonding area integrally formed with a via connec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1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224/116Manufacturing methods by patterning a pre-deposited material
    • H01L2224/1162Manufacturing methods by patterning a pre-deposited material using masks
    • H01L2224/11622Photolithograph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01Core member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1Shape
    • H01L2224/13016Shape in side view
    • H01L2224/13018Shape in side view comprising protrusions or inden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接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抗機械應力凸塊結構的半導體晶粒。半導體晶粒包括嵌入金屬互連結構的介電材料層、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以及包括凸塊通孔部分和接合凸塊部分的凸塊結構。凸塊通孔部分的底表面的整體位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的墊部分的水平頂表面的區域內。

Description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特別係有關於可以提供增強的結構支撐的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接合結構(Bonding structures)用於提供與半導體晶粒的電性連接。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晶粒,包括複數個介電材料層、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以及一凸塊結構。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位於介電材料層之一第一側,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連接通孔部分垂直延伸穿過一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金屬互連結構之一者,墊部分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水平表面。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覆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凸塊結構位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並且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墊部分,凸塊通孔部之一底表面之一整體位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水平頂表面之一區域內。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半導體晶粒,半導體晶粒包括複數個介電材料層以及一凸塊結構,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凸塊結構包括一接合凸塊部分以及一凸塊通孔部分,凸塊通孔部分朝向金屬互連結構延伸;一焊料材料部分,附接至凸塊結構;以及穿過焊料材料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形成包括一半導體晶粒之一半導體結構之方法,包括:在一半導體基板之上形成複數個介電材料層和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介電材料層包括一墊級介電材料層;在介電材料層之上形成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連接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墊部分上覆於墊級介電材料層;在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上形成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以及在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形成一凸塊結構,凸塊結構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以及一接合凸塊部分,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凸塊通孔部分接觸墊部分,接合凸塊部分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穿過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以下揭露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示例,以實現所提供之標的之不同特徵。下面描述組件和佈置的具體示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這些僅僅是示例,並且不旨在進行限制。例如,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上形成第一特徵可以包括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的實施例,並且還可以包括在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之間可以形成額外特徵的實施例,使得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可以在各種示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這種重複是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並且其本身並不規定所討論的各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了便於描述,此處可以使用諸如“下方”、“下”、“低”、“上方”、“上”等空間相關術語來描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素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圖中描繪的方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設備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設備可以用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向),並且本文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語同樣可以對應地解釋。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假定具有相同附圖標記的每個元件具有相同的材料組成,並且具有相同厚度範圍內的厚度。
本揭露有關於半導體裝置,特別是有關於包括抗應力接合結構的半導體晶粒及其形成方法,現在將詳細描述其各個方面。
通常,本揭露的方法和結構可以用於提供半導體晶粒,此半導體晶粒可以在隨後的半導體晶粒處理過程(例如藉由C4鍵合(C4 bonding)或藉由打線鍵合(wirebonding)來附接半導體晶粒)中抵抗應力引起的結構損傷。根據本揭露的一個方面,連接墊和通孔結構(connection pad-and-via structures)和凸塊結構形成為使得每個凸塊結構的凸塊通孔部分(bump via portion)從下伏的(underlying)連接墊和通孔結構的連接通孔結構橫向偏移(offset)。這種幾何偏移允許在隨後處理半導體晶粒期間吸收機械應力。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揭露的實施例的方法和結構的各個方面。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嵌入介電材料層中的金屬互連結構、和連接通孔級介電層(connection-via-level dielectric layer)形成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剖視圖。本示例性結構包括形成在介電材料層中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和金屬互連結構。具體地,示例性結構包括半導體基板9,其可以是半導體基板,例如市售的矽晶圓。可以在半導體基板9的上部形成包括諸如氧化矽的介電材料的淺溝槽隔離結構(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s)720。可以在每個區域內形成合適的摻雜半導體井(doped semiconductor wells)(例如p型井(p-type wells)和n型井(n-type wells)),此區域可以由淺溝槽隔離結構720的一部分橫向包圍。場效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s)可以形成在半導體基板9的頂表面之上。例如,每個場效電晶體可以包括源極區732、汲極區738、半導體溝道735、和柵極結構750,半導體溝道735包括在源極區732和汲極區738之間延伸的半導體基板9的表面部分。每個柵極結構750可以包括柵極介電質752、柵極電極754、柵極帽介電質(gate cap dielectric)758、和介電質柵極間隔物(dielectric gate spacer)756。源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source-side metal-semiconductor alloy region)742可以形成在每個源極區732上,並且汲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drain-side metal-semiconductor alloy region)768可以形成在每個汲極區738上。雖然在附圖中繪製平面場效電晶體(plana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但是在本文中明確設想了其中場效電晶體可以額外地或替代地包括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FinFET)、閘極全環場效(gate-all-around field effect,GAAFET)電晶體、或任何其他類型的場效電晶體(FET)。
形成在半導體基板9的頂表面上的裝置可以包括場效電晶體700,例如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可以在半導體基板9上形成額外的半導體裝置(例如電阻、二極體、電容等)。
隨後可以在半導體基板9和裝置(例如場效電晶體)之上形成嵌入介電材料層中的各種金屬互連結構。介電材料層可以包括例如接觸級介電材料層(contact-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601、第一金屬線級介電材料層(first metal-line-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610、第二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second line-and-via-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620、第三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third line-and-via-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 630、以及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fourth line-and-via-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640。金屬互連結構可以包括形成在接觸級介電材料層601中並且接觸場效電晶體700的對應部件的裝置接觸通孔結構612,第一金屬線結構618形成在第一金屬線級介電材料層610中,第一金屬通孔結構622形成在第二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20的下部中,第二金屬線結構628形成在第二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20的上部中,第二金屬通孔結構632形成在第三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30的下部中,第三金屬線結構638形成在第三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30的上部中,第三金屬通孔結構642形成在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40的下部中,並且第四金屬線結構648形成在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40的上部中。
每個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可以包括介電材料,例如未摻雜的矽酸鹽玻璃(undoped silicate glass)、摻雜的矽酸鹽玻璃(doped silicate glass)、有機矽酸鹽玻璃(organosilicate glass)、非晶氟化碳(amorphous fluorinated carbon)、其多孔變體、或其組合。每個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可以包括至少一種導電材料,其可以是金屬襯墊層(例如金屬氮化物或金屬碳化物)和金屬填充材料的組合。每個金屬襯墊層可以包括TiN、TaN、WN、TiC、TaC、和WC,並且每個金屬填充材料部分可以包括W、Cu、Al、Co、Ru、Mo、Ta、Ti、其合金、及/或組合。也可以使用在預期的揭露範圍內的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金屬通孔結構622和第二金屬線結構628可以藉由雙鑲嵌製程(dual damascene process)形成為整合(integrated)線和通孔結構,第二金屬通孔結構632和第三金屬線結構638可以形成為整合線和通孔結構,及/或第三金屬通孔結構642和第四金屬線結構648可以形成為整合線和通孔結構。儘管使用記憶體單元陣列形成在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640之上的實施例來描述本揭露,但是本文明確設想記憶體單元陣列可以形成在不同金屬互連級(metal interconnect level)的實施例。
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可以位於相對於隨後形成的儲存單元陣列的較下級(lower level)。因此,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在本文中被稱為下級介電層(lower-level dielectric layers),即,介電材料層相對於隨後形成的儲存單元陣列位於較下級。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在本文中被稱為下級金屬互連結構。金屬互連結構的子集(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包括的下級金屬線(例如第四金屬線結構648),下級金屬線嵌入在下級介電層中並且具有在水平平面內的頂表面,水平平面包括下級介電層的最頂表面。通常,下級介電層(601、610、620、630、640)內的金屬線級的總數可以在從1到10的範圍內。
第2A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在製造製程期間半導體晶粒的包括凸塊結構的區域的順序垂直剖視圖。
如第2A圖所示,可以採用額外的金屬互連級來提供應力吸收結構,例如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每個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可以被設計為分佈從上覆於連接通孔結構傳遞的機械應力,此機械應力隨後將形成在大於上覆於連接通孔結構的面積的區域之上。例如,每個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可以包括底部金屬板(例如可以是第四金屬線結構648)、以及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其包括頂部金屬板668和複數個金屬通孔結構666,這些金屬通孔結構666與頂部金屬板668鄰接並接觸底部金屬板668的頂表面。可以藉由在底部金屬板668的每個區域之上圖案化穿過第三介電材料層26的通孔陣列、藉由在通孔陣列中和第三介電材料層26之上沉積至少一種金屬材料、以及藉由圖案化至少一種金屬材料,來形成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每個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可以具有平坦的頂表面,亦即,頂表面完全位於水平平面內。每個頂部金屬板668可以具有各自的側壁R,其限定頂部金屬板668的橫向范圍。
如第2B圖所示,另一個介電材料層(在此稱為墊級介電材料層(pad-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28)可以沉積在第三介電材料層26和第三金屬互連結構66(其包括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之上。墊級介電材料層28可以包括可以用於下伏的介電材料層(22、24、26)的任何材料。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厚度可以在從2微米到20微米的範圍內,儘管也可以使用更小和更大的厚度。
可以在每個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上形成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連接通孔腔體(connection via cavity),例如,藉由施加和圖案化光阻層以及藉由執行諸如反應離子蝕刻製程(reactive ion etch process)的蝕刻製程,而藉由轉移光阻層中的圖案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的頂表面可以物理地暴露在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底部。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最大橫向尺寸(例如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上周邊的直徑)可以大於隨後要在其上沉積的金屬材料層的厚度的兩倍。例如,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從5微米到100微米的範圍內,例如從10微米到50微米,儘管也可以採用更小和更大的最大橫向尺寸。
穿過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可以位於下伏的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的頂表面的幾何中心,或者可以從下伏的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的頂表面的幾何中心橫向偏移。二維物體或三維物體的幾何中心是二維物體或三維物體的所有笛卡爾坐標(Cartesian coordinates)的平均值所對應的點,並且可以藉由計算二維物體和三維物體之上的笛卡爾坐標的積分,並且將積分除以二維物體或三維物體的總體積的總表面積,而得到二維物體或三維物體的幾何中心。雖然附圖說明一實施例,其中穿過連接通孔腔體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從下伏的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的頂表面的幾何中心橫向偏移,但是明確地設想到穿過連接通孔腔體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位於下伏的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44、668)的頂表面的幾何中心的實施例。
至少一種金屬材料,例如Cu、Mo、Co、Ru、W、TiN、TaN、WN、或其組合或堆疊可以沉積在連接通孔腔體中和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頂表面之上,例如,藉由物理氣相沉積。至少一種金屬材料的層的厚度可以小於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上周邊的最大橫向尺寸的一半,並且可以小於每個連接通孔腔體的下周邊的最大橫向尺寸的一半。
至少一種金屬材料可以被圖案化,例如,藉由在至少一種金屬材料之上施加光阻層,並且藉由將光阻層中的圖案轉移穿過至少一種金屬材料。至少一種金屬材料的圖案化部分包括接觸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中的對應一個的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每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可以包括連接通孔部分686和墊部分688。連接通孔部分686位於連接通孔腔體內,連接通孔腔體位於水平平面下方的對應,水平平面包括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頂表面。墊部分688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水平平面,並且墊部分688位於包括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頂表面的水平平面上方。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垂直地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並且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每個墊部分688覆蓋墊級介電材料層28。
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下伏的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的最大橫向尺寸的10%到90%的範圍內。在一實施例中,每個下伏的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從10微米到500微米的範圍內,並且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從3微米到450微米的範圍內,儘管也可以使用更小和更大的尺寸。
在沉積金屬材料時,可以在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內形成未填充至少一種金屬材料的凹坑(dimple)。每個凹坑包括一定體積的未填充空隙,此空隙被對應的一個連接通孔部分686橫向包圍。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每個墊部分688可以具有側壁Q,側壁Q限定墊部分688橫向延伸的範圍。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的側壁Q可以與下伏的頂部金屬板668的側壁P重疊、可以橫向向外偏移、或者可以橫向向內偏移。穿過頂部金屬板668的幾何中心的第一垂直軸VA1可以與穿過上覆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C一致(coincide),或者也可以不重疊。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可以具有從3度到45度的範圍內的錐角(taper angle)(從垂直線測量),儘管也可以採用更小和更大的錐角。
如第2C圖所示,可以在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和墊級介電材料層28之上形成凸塊級介電材料層(bump-level dielectric material layer)60。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可以包括可以用於下伏的介電材料層(22、24、26、28)的任何材料,其統稱為介電材料層。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厚度可以在從2微米到20微米的範圍內,但是也可以採用更小和更大的厚度。
可以形成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凸塊通孔腔體(Bump via cavities),例如,藉由在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之上施加光阻層,微影圖案化光阻層,以在與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的頂表面重疊的區域中形成穿過其中的離散開口(discrete openings),並藉由使用圖案化光阻層作為蝕刻光罩來蝕刻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未掩蔽部分。每個凸塊通孔腔體可以具有在從3度到45度的範圍內的錐角(從垂直線測量),儘管也可以採用更小和更大的錐角。在一實施例中,每個凸塊通孔腔體的幾何中心可以從穿過下伏的頂部金屬板668的幾何中心的第一垂直軸VA1橫向偏移。每個凸塊通孔腔體的底表面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是在下伏的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的最大橫向尺寸的10%至70%的範圍內,例如15%至50%。
如第2D圖所示,至少一種金屬材料可以沉積在凸塊通孔腔體中和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頂表面之上。至少一種金屬材料可以包括金屬襯墊層和銅層。金屬襯墊層可以包括諸如Ti、Ta、W、TiN、TaN、WN、或其組合的材料,並且可以具有在從30奈米到300奈米範圍內的厚度。銅層可以具有在從10微米到60微米範圍內的厚度,儘管也可以採用更小和更大的厚度。
光阻層可以施加在至少一種金屬材料上,並且可以被微影圖案化以覆蓋包括對應的一個凸塊通孔腔體的區域(在此處理步驟中填充有至少一種金屬材料)。可以執行非等向性蝕刻(anisotropic etch)製程,以蝕刻至少一種金屬材料的未掩蔽部分。至少一種金屬材料的每個圖案化部分包括凸塊結構80。每個凸塊結構80可以包括金屬襯墊802和銅部分804。在結構上,每個凸塊結構80可以包括凸塊通孔部分80V、和接合凸塊部分80B。凸塊通孔部分80V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並且接觸下伏的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接合凸塊部分80B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並且接觸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頂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接合凸塊部分80B可以具有圓形圓柱形狀,亦即,具有圓形的水平剖面形狀的圓柱形狀。每個接合凸塊部分80B可以具有側壁P,側壁P具有圓柱形表面形狀。每個接合凸塊部分80B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下伏的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的最大橫向尺寸的60%至120%的範圍內。凸塊結構80的接合凸塊部分80B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在凸塊結構80的凸塊通孔部分80V的最大橫向尺寸的110%至500%的範圍內。
第3A圖至第3J圖中所示的示例性結構可以藉由執行第2A圖至第2D圖的處理步驟,並且藉由隨後執行額外的處理步驟,來形成在第1圖的示例性結構上。第3A圖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在形成墊級結構110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剖視圖。第3B圖是第3A圖的區域B的放大圖。第3C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C-C'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D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D-D'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E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E-E'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F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F-F'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G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G-G'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H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H-H'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I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I-I'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第3J圖是第3B圖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上視圖。
可以在第1圖的結構之上形成墊級結構110。可以在每個凸塊結構80上形成焊料材料部分130。每個焊料材料部分130可以包括焊料材料,例如包括錫和銀的合金。穿過焊料材料部分130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可以與穿過下伏的凸塊結構80的接合凸塊部分80B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一致。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方面,半導體晶粒可以包括:介電材料層、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以及凸塊結構80。介電材料層嵌入金屬互連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位於介電材料層的第一側,其中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包括連接通孔部分686和墊部分688。連接通孔部分686垂直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並且接觸金屬互連結構之一個。墊部分688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水平表面。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上覆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凸塊結構80位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上,並且凸塊結構80包括凸塊通孔部分80V,凸塊通孔部分80V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並且接觸墊部分688,其中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底表面的整體位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的水平頂表面的區域內。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外側壁的相對段部之間的橫向距離(例如連接通孔部分686的最大橫向尺寸)可以大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的厚度的兩倍。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底表面從位於連接通孔部分686內的凹坑的頂部周邊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在一實施例中,整個凹坑的體積填充有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
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底表面和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底表面在沿著垂直方向的平面圖中沒有任何區域重疊。平面圖是指沿著垂直於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的視圖。
在一個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底表面的幾何中心從凸塊結構80的接合凸塊部分80B的幾何中心橫向偏移,接合凸塊部分80B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的頂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底表面的幾何中心從包括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墊部分688的底表面的外周邊的二維形狀的幾何中心橫向偏移。
在一實施例中,金屬互連結構之一個包括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多通孔支撐結構(648、666、668)包括:底部金屬板668;以及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66、668)。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66、668)包括頂部金屬板668和複數個金屬通孔結構666。金屬通孔結構666與頂部金屬板668鄰接,並且接觸底部金屬板668的頂表面。整合板和通孔組件(666、668)可以形成為整體結構,其中金屬材料部分連續地延伸穿過其中,而沒有頂部金屬板668和複數個金屬通孔結構666之間的界面。在一個實施例中,場效電晶體700可以位於半導體基板9上,並且可以電性連接到金屬互連結構的子集(612、618、622、628、632、638、642、648)。
在一實施例中,接合凸塊部分80B的側壁P可以與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側壁一致、可以位於其內、或可以位於其外。如第3J圖所示,凸塊通孔部分80V的水平剖視形狀通孔結構68的幾何中心GC2可以從第一垂直軸VA1橫向偏移,第一垂直軸VA1穿過下伏於凸塊通孔部分80V的頂部金屬板668的幾何中心。如第3J圖所示,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幾何中心GC1可以沿著凸塊通孔部80V的水平剖面形狀的幾何中心GC2從第一垂直軸VA1的橫向偏移的相反方向,而從第一垂直軸VA1橫向偏移,第一垂直軸VA1穿過下伏於凸塊通孔部分80V的頂部金屬板668的幾何中心。如第3J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凸塊結構80的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底表面的面積可以不與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的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底表面的面積有任何面積重疊。
第3K圖繪製示例性結構的替代實施例,其中採用過蝕刻(overetch)製程來圖案化在其中形成連接通孔部分686的通孔腔體,及/或採用過蝕刻製程來形成凸塊通孔部分80V。在這種情況下,每個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底表面可以相對於水平平面垂直而凹陷,水平平面包括與對應的連接通孔部分686接觸的頂部金屬板668的頂表面。可替代地或額外地,每個凸塊通孔部分80V可以相對於水平平面垂直而凹陷,水平平面包括與對應的凸塊通孔部分80V接觸的墊部分688的頂表面。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半導體晶粒的半導體結構。半導體晶粒包括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凸塊結構80、以及凸塊通孔部分80V。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嵌入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凸塊結構80包括接合凸塊部分80B。凸塊通孔部分80V朝向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延伸。焊料材料部分130貼附於凸塊結構80。穿過焊料材料部分130的幾何中心GC的垂直軸VA從穿過凸塊通孔部80V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2橫向偏移。
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導體晶粒包括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通孔部分686、以及墊部分688。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位於凸塊通孔部分80V和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之間。通孔部分686垂直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並且接觸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之一個。墊部分688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288的水平表面,並且接觸凸塊通孔部分80V。
本揭露的各種結構和方法可以用於提供在底部填充製程及/或後續處理製程期間較少變形的抗應力半導體晶粒。
參考第4圖,流程圖繪製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形成包括半導體晶粒的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參考步驟410和第1圖。如第1圖所示,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26、28)和金屬互連結構(612、618、622、628、632、638、642、648)可以形成在半導體基板9之上。介電材料層包括墊級介電材料層28。參考步驟420和第2A圖至第2D圖和第3A圖至第3J圖,可以在介電材料層(601、610、620、630、640、26、28)之上形成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包括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28的連接通孔部分686和覆蓋在墊級介電材料層28上的墊部分688。參考步驟430和第2A圖至第2D圖和第3A圖至第3J圖,可以在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之上形成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參考步驟440和第2A圖至第2D圖和第3A圖至第3J圖,凸塊結構80可以形成在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上。凸塊結構80包括凸塊通孔部分80V、以及接合凸塊部分80B。凸塊通孔部分80V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並且接觸墊部分688。接合凸塊部分80B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60。穿過凸塊通孔部分80V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2從穿過連接墊和通孔結構68連接通孔部分686的幾何中心的垂直軸VAC橫向偏移一橫向偏移距離,橫向偏移距離可以在從頂部金屬板668的最大橫向尺寸的0.1倍到頂部金屬板668的最大橫向尺寸的0.9倍的範圍內,儘管也可以使用更小和更大的橫向偏移距離。
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可以用於形成連接墊和通孔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為凸塊結構提供增強的結構支撐,並且減少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和下伏的金屬互連結構的結構變形。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晶粒,包括複數個介電材料層、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以及一凸塊結構。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位於介電材料層之一第一側,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連接通孔部分垂直延伸穿過一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金屬互連結構之一者,墊部分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水平表面。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覆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凸塊結構位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並且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墊部分,凸塊通孔部之一底表面之一整體位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水平頂表面之一區域內。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外側壁之複數個相對段部之間之一橫向距離大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厚度之兩倍。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位於連接通孔部分內之一凹坑之一頂部周邊。在一實施例中,凹坑之一整個體積填充有凸塊級介電材料層。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和連接通孔部之一底表面在沿著一垂直方向之一平面圖中不具有任何區域重疊。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幾何中心從凸塊結構之一接合凸塊部分之一幾何中心橫向偏移,接合凸塊部分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頂表面。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幾何中心從一二維形狀之一幾何中心橫向偏移,二維形狀包括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外周邊。在一實施例中,金屬互連結構之者包括一多通孔支撐結構,多通孔支撐結構包括:一底部金屬板;以及一整合板和通孔組件,包括一頂部金屬板和複數個金屬通孔結構,金屬通孔結構鄰接於頂部金屬板,並且接觸底部金屬板之一頂表面。在一實施例中,半導體晶粒更包括複數個場效電晶體,位於半導體基板上,並且電性連接至金屬互連結構之一子集。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半導體晶粒,半導體晶粒包括複數個介電材料層以及一凸塊結構,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凸塊結構包括一接合凸塊部分以及一凸塊通孔部分,凸塊通孔部分朝向金屬互連結構延伸;一焊料材料部分,附接至凸塊結構;以及穿過焊料材料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在一實施例中,半導體晶粒包括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位於凸塊通孔部分和金屬互連結構之間,並且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連接通孔部分垂直延伸穿過一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連接通孔部分接觸金屬互連結構之一者,墊部分接觸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水平表面,並且墊部分接觸凸塊通孔部分。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外側壁之複數個相對段部之間之一橫向距離大於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厚度之兩倍。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位於連接通孔部分內之一凹坑之一頂部周邊。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形成包括一半導體晶粒之一半導體結構之方法,包括:在一半導體基板之上形成複數個介電材料層和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介電材料層包括一墊級介電材料層;在介電材料層之上形成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連接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墊部分上覆於墊級介電材料層;在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上形成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以及在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形成一凸塊結構,凸塊結構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以及一接合凸塊部分,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凸塊通孔部分接觸墊部分,接合凸塊部分上覆於凸塊級介電材料層,穿過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整體形成在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墊部分之一水平頂表面之一區域內。在一實施例中,形成包括半導體晶粒之半導體結構之方法更包括:形成穿過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連接通孔腔體;以及藉由在連接通孔腔體中並且在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上沉積和圖案化具有一厚度小於連接通孔腔體之一最大橫向尺寸之一半之一金屬材料,而形成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在一實施例中,在沉積金屬材料時,在連接通孔部分內形成未填充金屬材料之一凹坑;以及凹坑填充有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介電材料。在一實施例中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凹坑之一上周邊。在一實施例中形成凸塊通孔部分使得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整體與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區域不具有任何區域重疊。在一實施例中,形成包括半導體晶粒之半導體結構之方法更包括將一半導體晶粒接合至一基板,使得半導體晶粒之一凸塊結構經由一焊料材料部分接合,穿過焊料材料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一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前述概述了幾個實施例的特徵,以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個方面。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他們可以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為設計或修改用於執行相同目的及/或實現本文介紹的實施例的相同優點的其他製程和結構的基礎。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認識到,這樣的均等結構並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並且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對本文進行各種改動、替換和變更。
9:半導體基板 26:第三介電材料層 28:墊級介電材料層 60:凸塊級介電材料層 66:第三金屬互連結構 68:連接墊和通孔結構 80:凸塊結構 110:墊級結構 130:焊料材料部分 410:步驟 420:步驟 430:步驟 440:步驟 601:接觸級介電材料層 610:第一金屬線級介電材料層 612:裝置接觸通孔結構 618:第一金屬線結構 620:第二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22:第一金屬通孔結構 628:第二金屬線結構 630:第三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32:第二金屬通孔結 638:第三金屬線結構 640: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42:第三金屬通孔結構 648:第四金屬線結構 666:金屬通孔結構 668:頂部金屬板 686:連接通孔部分 688:墊部分 700:場效電晶體 720:淺溝槽隔離結構 732:源極區 735:半導體溝道 738:汲極區 742:源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 750:柵極結構 752:柵極介電質 754:柵極電極 756:介電質柵極間隔 758:柵極帽介電質 768:汲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 802:金屬襯墊 804:銅部分 80B:接合凸塊部分 80V:凸塊通孔部分 B:區域 GC1:幾何中心 GC2:幾何中心 P:側壁 Q:側壁 R:側壁 VA:垂直軸 VA1:第一垂直軸 VA2:垂直軸 VAC:垂直軸
當與附圖一起閱讀時,從以下詳細描述中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業界的標準慣例,各種特徵並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討論的清晰,可以任意增加或減少各種特徵的尺寸。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在形成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電晶體和嵌入介電材料層中的金屬互連結構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剖視圖。 第2A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在製造製程期間包括凸塊結構(bump structure)的半導體晶粒的一部分的順序垂直剖視圖(sequential vertical cross-sectional view)。 第3A圖是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在形成凸塊結構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剖視圖。 第3B圖是第3A圖的區域B的放大圖。 第3C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C-C'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D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D-D'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E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E-E'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F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F-F'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G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G-G'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H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H-H'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I圖是沿著第3B圖的水平平面I-I'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視圖。 第3J圖是第3B圖的示例性結構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上視圖。 第3K圖是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在形成凸塊結構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替代實施例的垂直剖視圖。 第4圖是繪製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用於形成半導體晶粒的步驟的流程圖。
9:半導體基板
26:第三介電材料層
28:墊級介電材料層
60:凸塊級介電材料層
66:第三金屬互連結構
68:連接墊和通孔結構
80:凸塊結構
110:墊級結構
130:焊料材料部分
601:接觸級介電材料層
610:第一金屬線級介電材料層
612:裝置接觸通孔結構
618:第一金屬線結構
620:第二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22:第一金屬通孔結構
628:第二金屬線結構
630:第三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32:第二金屬通孔結
638:第三金屬線結構
640:第四線和通孔級介電材料層
642:第三金屬通孔結構
648:第四金屬線結構
700:場效電晶體
720:淺溝槽隔離結構
732:源極區
735:半導體溝道
738:汲極區
742:源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
750:柵極結構
752:柵極介電質
754:柵極電極
756:介電質柵極間隔
758:柵極帽介電質
768:汲極側金屬半導體合金區
B:區域
VA:垂直軸
VA1:第一垂直軸
VA2:垂直軸
VAC:垂直軸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晶粒,包括: 複數個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 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位於該等介電材料層之一第一側,其中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該連接通孔部分垂直延伸穿過一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該等金屬互連結構之一者,該墊部分接觸該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水平表面; 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覆於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以及 一凸塊結構,位於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並且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該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接觸該墊部分,其中該凸塊通孔部之一底表面之一整體位於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墊部分之一水平頂表面之一區域內。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外側壁之複數個相對段部之間之一橫向距離大於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墊部分之一厚度之兩倍。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該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位於該連接通孔部分內之一凹坑之一頂部周邊。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凹坑之一整個體積填充有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
  5.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和該連接通孔部之一底表面在沿著一垂直方向之一平面圖中不具有任何區域重疊。
  6.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幾何中心從該凸塊結構之一接合凸塊部分之一幾何中心橫向偏移,該接合凸塊部分上覆於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頂表面。
  7. 如請求項6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幾何中心從一二維形狀之一幾何中心橫向偏移,該二維形狀包括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墊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外周邊。
  8.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晶粒,其中該等金屬互連結構之該者包括一多通孔支撐結構,該多通孔支撐結構包括: 一底部金屬板;以及 一整合板和通孔組件,包括一頂部金屬板和複數個金屬通孔結構,該等金屬通孔結構鄰接於該頂部金屬板,並且接觸該底部金屬板之一頂表面。
  9.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晶粒,更包括複數個場效電晶體,位於該半導體基板上,並且電性連接至該等金屬互連結構之一子集。
  10.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半導體晶粒其中: 該半導體晶粒包括複數個介電材料層以及一凸塊結構,該等介電材料層嵌入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該凸塊結構包括一接合凸塊部分以及一凸塊通孔部分,該凸塊通孔部分朝向該等金屬互連結構延伸; 一焊料材料部分,附接至該凸塊結構;以及 穿過該焊料材料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11. 如請求項10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半導體晶粒包括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位於該凸塊通孔部分和該等金屬互連結構之間,並且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該連接通孔部分垂直延伸穿過一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該連接通孔部分接觸該等金屬互連結構之一者,該墊部分接觸該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水平表面,並且該墊部分接觸該凸塊通孔部分。
  12. 如請求項11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外側壁之複數個相對段部之間之一橫向距離大於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墊部分之一厚度之兩倍。
  13. 如請求項12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位於該連接通孔部分內之一凹坑之一頂部周邊。
  14. 一種形成包括一半導體晶粒之一半導體結構之方法,包括: 在一半導體基板之上形成複數個介電材料層和複數個金屬互連結構,其中該等介電材料層包括一墊級介電材料層; 在該等介電材料層之上形成一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其中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包括一連接通孔部分以及一墊部分,該連接通孔部分延伸穿過該墊級介電材料層,該墊部分上覆於該墊級介電材料層; 在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上形成一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以及 在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上形成一凸塊結構,其中該凸塊結構包括一凸塊通孔部分以及一接合凸塊部分,該凸塊通孔部分延伸穿過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並且該凸塊通孔部分接觸該墊部分,該接合凸塊部分上覆於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其中穿過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整體形成在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墊部分之一水平頂表面之一區域內。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更包括: 形成穿過該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連接通孔腔體;以及 藉由在該連接通孔腔體中並且在該墊級介電材料層之上沉積和圖案化具有一厚度小於該連接通孔腔體之一最大橫向尺寸之一半之一金屬材料,而形成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 在沉積該金屬材料時,在該連接通孔部分內形成未填充該金屬材料之一凹坑;以及 該凹坑填充有該凸塊級介電材料層之一介電材料。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橫向偏移並且不接觸該凹坑之一上周邊。
  19.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形成該凸塊通孔部分使得該凸塊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整體與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該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底表面之一區域不具有任何區域重疊。
  20. 如請求項14之方法,更包括將一半導體晶粒接合至一基板,使得該半導體晶粒之一凸塊結構經由一焊料材料部分接合,其中穿過該焊料材料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從穿過該連接墊和通孔結構之一連接通孔部分之一幾何中心之一垂直軸橫向偏移。
TW111128108A 2021-08-26 2022-07-27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TWI815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12,551 US11887955B2 (en) 2021-08-26 2021-08-26 Semiconductor die including stress-resistant bond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17/412,551 2021-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277A true TW202310277A (zh) 2023-03-01
TWI815576B TWI815576B (zh) 2023-09-11

Family

ID=84738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108A TWI815576B (zh) 2021-08-26 2022-07-27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887955B2 (zh)
CN (1) CN115565995A (zh)
TW (1) TWI8155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9699B2 (en) * 2011-10-18 2014-05-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nnector structure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US8710656B2 (en) * 2012-07-20 2014-04-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istribution layer (RDL) with variable offset bumps
US9263405B2 (en) * 2013-12-05 2016-02-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189538B2 (en) * 2018-09-28 2021-11-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with polyimide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139367B2 (en) * 2018-10-30 2021-10-0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High density MIM capacito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28219A1 (en) 2024-04-18
CN115565995A (zh) 2023-01-03
US11887955B2 (en) 2024-01-30
US20230065797A1 (en) 2023-03-02
TWI815576B (zh) 202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4534B2 (en) Backside capacitor techniques
KR102094473B1 (ko) Tsv 구조를 구비한 집적회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66258B (zh) 電性通透連接及其形成方法
TWI727408B (zh) 整合式晶片及其形成方法
WO2020168456A1 (en) Novel through silicon contac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002027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20352012A1 (en) Via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17003303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es includ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17029453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815576B (zh) 半導體晶粒、半導體結構、及形成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JP7151976B2 (ja) 半導体構造の製造のための炭素系誘電体材料および結果として得られる構造
US2023007780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I815426B (zh) 電容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35377A (zh) 積體電路晶片的電容器結構
TWI832343B (zh) 積體晶片結構及形成積體晶片結構之方法
CN219226281U (zh) 半导体结构
TWI809594B (zh) 半導體裝置和其製造方法
TWI834217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I812088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813377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069774A1 (en) Deep trench capacitor including a compact contact region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30260940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2240825A (zh) 互連結構
TW202308034A (zh) 半導體結構
TW202324553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