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6860A -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 Google Patents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6860A
TW202306860A TW111103325A TW111103325A TW202306860A TW 202306860 A TW202306860 A TW 202306860A TW 111103325 A TW111103325 A TW 111103325A TW 111103325 A TW111103325 A TW 111103325A TW 202306860 A TW202306860 A TW 2023068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logistics
support frame
lifting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4111B (zh
Inventor
陳葉廣
孔哲
高明
賴文哲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市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市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市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6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1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提供一種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物流升降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架和升降轉運結構,升降轉運結構可相對於支撐架升降以轉運貨物,支撐架上設置有多個貫通支撐架的功能孔,底座上設置有高度可調的車輪。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便於物流升降裝置的運輸。

Description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本申請涉及智能倉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智能倉儲是物流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智能倉儲的應用,保證了貨物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
物流升降裝置也可稱為升降機,物流升降裝置可以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升降部,升降部可沿機架上升或下降,並將貨物傳遞至與物流升降裝置相鄰的裝置中。其中,與物流升降裝置相鄰的裝置可以為貨架、搬運機器人、卸料機和傳送裝置中的至少一者,貨物在物流升降裝置與物流升降裝置相鄰的裝置之間傳送。
但是,物流升降裝置運輸較為不便。
本申請提供一種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便於物流升降裝置的運輸。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物流升降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架和升降轉運結構,升降轉運結構可相對於支撐架升降以轉運貨物,支撐架上設置有多個貫通支撐架的功能孔,底座上設置有高度可調的車輪。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車輪與所述底座的底部旋轉連接,以調節車輪的高度。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車輪為腳輪,所述底座上具有螺紋孔,所述腳輪上具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插設於所述螺紋孔內並與所述螺紋孔連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支撐架包括立式支撐柱,所述功能孔貫穿所述立式支撐柱的相對兩側。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功能孔的數量為多個,各所述功能孔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支撐架上具有檢測單元,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檢測單元電連接,所述檢測單元用於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移動時,檢測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上是否有障礙物,所述控制器用於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上有障礙物時控制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停止移動。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檢測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檢測組件和至少一個第二檢測組件,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和所述第二檢測組件兩兩相對設置,且分別位於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的兩端。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支撐架包括頂部支撐臂,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和所述第二檢測組件分別位於所述頂部支撐臂上和所述底座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和所述第二檢測組件中的一者為光電開關,另一者為可被所述光電開關檢測的檢測物。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和所述第二檢測組件為對射傳感器。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包括安裝框和至少一層轉運單元,所述轉運單元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安裝框上;
所述轉運單元包括支撐框架和多個並排排列的滾動傳送件,所述支撐框架連接於所述滾動傳送件的兩端,所述滾動傳送件具有能夠與所述滾動傳送件上的貨物滾動接觸的外輪廓面,所述滾動傳送件用於繞自身的轉動軸線轉動以傳送所述貨物。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件,所述滾動傳送件均位於兩個所述支撐件之間的間隔中,且所述滾動傳送件的端部和所述支撐件對應連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滾動傳送件包括外滾動件和轉軸,所述轉軸的端部連接在所述支撐件上,所述外滾動件套設在所述轉軸上且相對於所述轉軸滾動,以傳送所述貨物。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支撐件包括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框架支撐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安裝框連接,所述轉軸的端部連接在所述框架支撐部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安裝框藉由第一螺紋緊固件可拆卸連接,所述轉軸的端部與所述框架支撐部的外側面藉由連接組件可拆卸連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板和第二螺紋緊固件,所述支撐件上具有多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由所述連接部延伸至所述框架支撐部,所述轉軸的端部具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經所述安裝孔伸出所述框架支撐部的外側,所述連接板插設在所述連接柱上,且所述連接板藉由所述第二螺紋緊固件與所述框架支撐部的外側面可拆卸連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連接柱垂直於所述連接柱的軸線的截面為多邊形,所述連接板上具有連接柱安裝孔,所述連接柱安裝孔與所述連接柱相匹配,所述連接柱經所述連接柱安裝孔插設在所述連接柱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連接柱的軸線與所述轉軸的軸線重合。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安裝框具有至少兩層支撐框,所述連接部連接在所述支撐框的上表面,且所述滾動傳送件和所述框架支撐部位於所述支撐框圍成的區域內。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轉運單元還包括引導組件,所述引導組件與所述支撐框架連接,所述引導組件用於將貨物引導至所述滾動傳送件的外輪廓面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引導組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引導件,所述引導件分別位於貨物移動方向的兩側,引導件的端部朝向安裝框外側折彎。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引導件上具有至少兩個貨物檢測組件,兩個所述引導件上的貨物檢測組件兩兩相對設置,所述貨物檢測組件用於檢測所述滾動傳送件上的貨物是否處於安全位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包括轉運單元和貨物限位組件,所述轉運單元設置在所述安裝框上,且所述轉運單元具有多個並排排列的滾動傳送件,所述轉運單元用於藉由所述滾動傳送件與貨物滾動接觸以轉運所述貨物,貨物限位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至少一端,貨物限位組件用於阻止所述貨物移出所述轉運單元。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貨物限位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框的沿所述貨物轉運方向的兩端。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貨物限位組件包括第一貨物限位組件和/或第二貨物限位組件,所述第一貨物限位組件位於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前端,所述第二貨物限位組件位於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後端。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第一貨物限位組件和/或第二貨物限位組件包括第一止擋件和用於驅動第一止擋件抬升的抬升單元,所述抬升單元設置在所述安裝框上,所述第一止擋件抬升時,所述第一止擋件擋設在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止擋件在與所述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抬升單元包括輸出電機和轉動止擋件,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一端連接於所述輸出電機的電機軸,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安裝框抵接;所述輸出電機用於驅動所述轉動止擋件轉動,以使所述轉動止擋件帶動所述第一止擋件升降。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一端具有沿所述電機軸的徑向凸出的止擋部,所述止擋部用於隨所述輸出電機的電機軸轉動時與所述安裝框的不同部位抵接,以限制所述轉動止擋件的轉動角度。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止擋部包括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第一止擋部和所述第二止擋部位於所述電機軸的周向的不同方向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安裝框上具有安裝架,所述輸出電機連接在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上具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上具有抵接部,所述輸出電機的電機軸轉動,所述第一止擋部和所述第二止擋部分別與所述抵接部不同位置抵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抵接部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抵接段、第二抵接段和第三抵接段,所述輸出電機的電機軸轉動,以使所述第一止擋部與所述第一抵接段抵接,所述輸出電機的電機軸反向轉動,以使所述第二止擋部與所述第三抵接段抵接;
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二端呈弧形,所述轉動止擋件與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二端相匹配,所述第二抵接段與所述轉動止擋件的第二端抵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電機控制器、第一位置檢測組件和第二位置檢測組件,所述第一位置檢測組件、所述第二位置檢測組件和所述輸出電機均與電機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第一位置檢測組件用於檢測所述第一止擋部與所述第一抵接段是否抵接,所述電機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止擋部與所述第一抵接段抵接時,控制所述輸出電機停機,所述第二位置檢測組件用於檢測所述第二止擋部與所述第三抵接段是否抵接,所述電機控制器在所述第二止擋部與所述第三抵接段抵接時,控制所述輸出電機停機。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位置檢測組件位於所述第一止擋部和所述第一抵接段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二位置檢測組件位於所述第二止擋部和所述第三抵接段中的至少一者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止擋件由所述安裝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裝框的頂端。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轉運結構還包括移動導向組件,所述移動導向組件包括導向柱和穿設在所述導向柱上的升降移動件,所述導向柱和所述升降移動件中的一者位於所述安裝框上,另一者位於所述第一止擋件上,在所述第一止擋件在與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時,所述導向柱和所述升降移動件中的一者相對另一者沿與所述第一止擋件同方向上下移動。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止擋件為框形件。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二貨物限位組件包括第二止擋件,所述第二止擋件可轉動地安裝於所述安裝框上;
所述第二止擋件在自由狀態時,所述第二止擋件處於擋設在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後方的阻擋位置;
所述貨物沿貨物運轉方向進入所述升降轉運結構時,所述第二止擋件在所述貨物的作用力下離開所述阻擋位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二止擋件均為多個,且多個所述第二止擋件分別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中不同所述轉運單元對應設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二止擋件藉由水平轉軸與所述安裝框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止擋件在自由狀態時,所述第二止擋件的第一端位於所述第二止擋件的第二端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止擋件的重心位於所述水平轉軸與所述第二止擋件的第二端之間。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轉運結構還包括連接單元,所述安裝框連接在所述連接單元上,所述連接單元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
所述連接單元包括至少兩個連接件,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依次連接在所述安裝框和所述支撐架之間,且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具有可調整的相對位置,以藉由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的移動使所述連接單元與所述支撐架抵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在沿靠近或遠離所述支撐架的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可調。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包括升降連接件和導輪座,所述導輪座具有導輪,所述導輪和所述支撐架滾動接觸,以帶動所述連接單元相對所述支撐架滑動,所述升降連接件和所述安裝框連接。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連接單元還包括配合件和間隙調節緊固件,所述配合件藉由所述間隙調節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升降連接件上,所述配合件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升降連接件背離所述支撐架的一側具有可調間隙,所述第二區域與所述導輪座抵接,以使所述配合件藉由所述導輪座將所述導輪壓緊在所述支撐架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連接件背離所述支撐架的一側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可調間隙。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導輪座和所述升降連接件的一者上設置有間距調節孔,另一者上設置有升降連接孔,所述間距調節孔和升降連接孔相對設置,所述導輪座藉由依次穿設在所述間距調節孔和所述升降連接孔中的緊固件和所述升降連接件連接,所述緊固件與所述間距調節孔之間具有可調空間。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間距調節孔為腰型孔或條形孔。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連接件和所述導輪座上下層疊設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支撐架沿豎直方向上設有升降限位組件,所述升降限位組件用於對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限位組件設置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的至少一端;所述升降限位組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於對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限位組件還包括限位開關,當所述升降轉運結構與所述限位部觸碰時,所述限位開關用於控制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停止移動。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限位部和/或所述升降轉運結構上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設有第一緩衝件。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限位組件為兩個,兩個所述升降限位組件分別設置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的兩端。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配重組件,所述配重組件包括提升輪組、配重提升件和配重單元,所述提升輪組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上部,所述配重提升件繞設於所述提升輪組上,所述配重單元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分別連接在所述配重提升件的兩端;
所述配重單元包括第一配重體,所述配重單元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分別位於所述支撐架的背面和正面,所述第一配重體位於所述支撐架相對的兩個側面。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配重單元相對於所述支撐架的中軸線對稱設置,所述中軸線連接所述支撐架的正面和所述支撐架的背面。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配重體的數量為多個,且多個所述第一配重體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中軸線的相對兩側。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配重單元還包括配重支架,所述配重支架與所述支撐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配重體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配重支架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配重支架包括兩個收容槽,兩個所述收容槽相對於所述支撐架的中軸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配重體設置在所述收容槽內。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收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支撐架的側面,所述收容槽的槽深均由上至下逐漸增大。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底壁和第三側壁,所述第一槽壁朝向所述支撐架的正面,所述第二槽壁朝向所述支撐架的背面,所述第三側壁連接所述第一槽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下端,所述底壁連接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同側的側邊。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間的間距小於所述底壁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
所述第一槽壁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小於所述底壁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第二槽壁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小於所述底壁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多個所述第一配重體沿所述收容槽的槽底至所述收容槽的槽口依次層疊設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配重體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配重體藉由穿設於所述定位孔的緊固件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配重支架。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配重單元與所述中軸線的最大距離小於或等於升降轉運結構與所述中軸線的最大距離。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第一配重體的重心位於所述支撐架的正面和所述支撐架的背面之間。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配重單元還包括第二配重體,所述配重支架包括連接兩個收容槽的兩個配重連接杆,所述第二配重體位於兩個配重連接杆之間。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提升組件,所述提升組件包括提升電機和提升件,所述提升件連接在所述提升電機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之間,所述提升電機用於藉由所述提升件帶動所述升降轉運結構沿所述支撐架升降;所述提升電機位於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移動軌跡的側方。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提升電機設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提升電機位於所述支撐架的一側。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轉運結構沿所述支撐架移動至最下端時,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底部和所述底座的底面齊平。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所述底座上具有避讓區域,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移動軌跡底端位於所述避讓區域內。
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倉儲系統,包括上述的物流升降裝置。
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藉由設置功能孔和車輪,藉由吊裝、叉車移動或腳輪移動等方式移動物流升降裝置,以便於在不同的場景中移動物流升降裝置。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藉由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申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再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又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的俯視圖;圖6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部和部分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至圖8所示,本申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包括底座1、支撐架2和升降轉運結構3,底座1用於承載支撐架2和升降轉運結構3,升降轉運結構3安裝於支撐架2上且可相對於支撐架2沿豎直方向升降移動。
在本申請中,底座1與物流升降裝置的支撐面(例如地面)抵接,從而對支撐架2進行支撐。底座1可以為框架結構,由此,以減小物流升降裝置的整體重量,便於物流升降裝置運輸。在一些實施例中,底座1上還具有高度可調節的車輪(例如腳輪15),在移動底座1時,腳輪15伸出底座1外,從而使腳輪15用於地面接觸,以移動底座1。當底座1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可以將腳輪15朝向底座1移動,以使底座1與地面接觸,從而使底座1與地面接觸,以使物流升降裝置相對於底面固定不動。
底座1上具有螺紋孔,腳輪15上具有螺紋柱,螺紋柱插設於螺紋孔內並與螺紋孔連接,藉由旋轉腳輪15,腳輪15相對於底座1移動,以調節腳輪15的高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架2上可以設置至少一個貫通支撐架2的功能孔211,可以藉由功能孔211輔助搬運裝置搬運物流升降裝置,例如在功能孔211上連接鋼絲繩吊裝物流升降裝置,或者功能孔211內插入木板,叉車伸入具有木板功能孔211內,以移動物流升降裝置,或者,腳輪15伸出底座1外,從而使腳輪15用於地面接觸,以移動物流升降裝置。本實施例可以藉由吊裝、叉車移動或腳輪15移動等方式,以便於在不同的場景中移動物流升降裝置。
支撐架2與底座1連接,且支撐架2沿豎直方向延伸,支撐架2為升降轉運結構3提供支撐,升降轉運結構3上用於放置貨物,升降轉運結構3沿著支撐架2的延伸方向上升或者下降,由此以在物流升降裝置與貨架、搬運機器人、卸料機和傳送裝置(例如傳送帶組件)中的至少一者之間轉運貨物。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涉及的升降、上升、下降或者上下移動中,升降中的升、上升或者上下移動中的上均為圖4中+Z方向,升降中的降、下降或者上下移動中的下均為圖4中-Z方向。
為了使升降轉運結構3能順暢地沿著支撐架2的延伸方向上升或者下降,支撐架2上具有檢測單元4,控制器與檢測單元4電連接,檢測單元4用於在升降轉運結構3移動時,檢測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是否有障礙物,控制器用於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有障礙物時控制升降轉運結構3停止移動。
需要說明的是,該障礙物可以為與物流升降裝置相鄰的貨架、搬運機器人、卸料機或傳送裝置,或者部分移出升降轉運結構3外側的貨物,或者部分移出貨架、搬運機器人、卸料機或傳送裝置的貨物。
在本申請中,藉由設置控制器和與控制器電連接的檢測單元4,檢測單元4在升降轉運結構3移動時,檢測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是否有障礙物,控制器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有障礙物時控制升降轉運結構3停止移動。由此,實時檢測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是否有障礙物,避免升降轉運結構3與障礙物之間發生碰撞,從而影響升降轉運結構3的上升或下降,以保證升降轉運結構安全地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設置報警裝置,升降轉運結構3停止移動後,控制器控制報警裝置發出警報,例如語音警報或者指示燈警報,以提醒用戶進行移動障礙物,從而使升降轉運結構3繼續工作。
在本申請中,檢測單元4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檢測組件41和至少一個第二檢測組件42,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兩兩相對設置,且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分別位於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的兩端。由此,藉由相對設置的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檢測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的障礙物。
在具體實現時,相對設置的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中的一者為光電開關,另一者為可被光電開關檢測的檢測物。或者,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為對射傳感器,例如,紅外對射傳感器。若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上有障礙物,則障礙物遮擋第一檢測組件41和/或第二檢測組件42的檢測光線或感應光線。
下面,結合支撐架2的結構,對檢測單元4的具體位置進行說明。
在本申請中,支撐架2包括立式支撐柱21和連接在立式支撐柱21頂端的頂部支撐臂22,立式支撐柱21與底座1連接,相對設置第一檢測組件41和第二檢測組件42分別位於頂部支撐臂22上和底座1上。
其中,頂部支撐臂22包括支撐臂主體221和與支撐臂主體221連接的延伸臂222,延伸臂222的延伸方向與貨物的轉運方向平行,延伸臂222延伸方向的兩端在升降轉運結構3上投影位於升降轉運結構3的外側,延伸臂222的兩端均設置第一檢測組件41。由此,以檢測貨物進升降轉運結構3和出升降轉運結構3這兩處是否有遮擋物。
其中,延伸臂222延伸方向的兩端在升降轉運結構3上投影與升降轉運結構3的側邊之間的距離根據需求、以及物流升降裝置與和物流升降裝置相鄰的裝置進行設置,本實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
為了便於安裝第一檢測組件41,在一些實施例中,延伸臂222的兩端具有容納部1112,容納部1112上具有朝向底座1的第一檢測孔2221,第一檢測組件41位於容納部內,且第一檢測組件41的檢測部朝向第一檢測孔2221且與第一檢測孔2221相對,從而使第一檢測組件41的檢測部經第一檢測孔2221露出容納部1112外。
在具體實現時,延伸臂222內部具有空腔2222,空腔2222延伸至延伸臂222的端部,空腔2222形成容納部,第一檢測孔2221位於延伸臂222的底部,且第一檢測孔2221與空腔2222連通。即第一檢測孔2221位於延伸臂222朝向底座1的一面,以使第一檢測組件41的檢測部經第一檢測孔2221與底座1上的第二檢測組件42相互感應。
其中,延伸臂222可以為由板件圍成的長條狀的箱體結構,箱體結構內部形成空腔2222。第一檢測組件41藉由螺釘固定在箱體結構端面板的內表面。由此,在保護第一檢測組件41減小第一檢測組件41受到磕碰的同時,減小延伸臂222的重量。
在本申請中,底座1包括支撐底框11,支撐底框11上具有朝向支撐底框11內側延伸的至少一個底框連接件111,第二檢測組件42設置在底框連接件111上,且底框連接件111與第二檢測組件42一一對應設置。即一個底框連接件111上設置一個第二檢測組件42。
其中,底框連接件111包括底框連接部1111和與底框連接部1111連接的容納部1112,底框連接部1111與支撐底框11連接,第二檢測組件42位於容納部1112內。藉由容納部1112保護第二檢測組件42,減小第二檢測組件42受到磕碰。
在安裝時,底框連接件111可以藉由螺釘與支撐底框11可拆卸連接,位於容納部1112內的第二檢測組件42可以藉由螺釘與容納部1112可拆卸連接。
其中,底框連接部1111上具有朝向頂部支撐臂22的第二檢測孔1113,第二檢測組件42的檢測部朝向第二檢測孔1113且與第二檢測孔1113相對。由此,以使第二檢測組件42的檢測部與第一檢測組件41的檢測部相對。
在本申請中,支撐底框11可以為由多個連杆依次首尾連接組成的封閉的多邊形。兩個底框連接件111分別連接在相對的兩個連杆上。為了便於固定立式支撐柱21,底座1還包括連接在支撐底框11上的支撐座12,立式支撐柱21與支撐座12連接。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部和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功能孔211位於立式支撐柱21的側壁,且功能孔211設置有多個,藉由在立式支撐柱21的側壁上設置多個貫通立式支撐柱21的功能孔211,多個功能孔211可用於升降轉運結構3中各零部件與立式支撐柱21之間的裝配,或者用於輔助搬運裝置搬運物流升降裝置,能夠提高物流升降裝置中各零部件的裝配便利性以及物流升降裝置的搬運、吊裝等便利性,從而提高了裝配、搬運或者吊裝等工作效率。
其中,立式支撐柱21可以為兩個,且兩個立柱支撐柱可以並列設置,升降轉運結構3水平地設置在兩個立式支撐柱21之間,以提高升降轉運結構3在轉運貨物時的平穩性和可靠性。
此外,功能孔211貫穿立式支撐柱21的相對兩側,以便於各部位不同位置的零部件的裝配,或者在搬運物流升降裝置時,便於輔助木板或者其他輔助件的插裝,以便於叉車等能夠藉由輔助木板或者其他輔助件來搬運物流升降裝置。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多個功能孔211包括裝配用孔,裝配用孔位於立式支撐柱21的朝向升降轉運結構3側方的側壁上,藉由在轉運組件的側方設置裝配用孔,以便於藉由裝配用孔安裝各零部件或者連接件,以便於用戶操作,提升用戶體驗感。
其中,裝配用孔還包括用於安裝結構件的第一裝配用孔211a,其中,第一裝配用孔211a可以用於裝配連接件等。
在一實施例中,裝配用孔還包括第二裝配用孔211b,第二裝配用孔211b用於安裝電連接件,提高安裝電連接件的便利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多個功能孔211還包括運輸孔211c,運輸孔211c用於供運輸件穿過,且運輸孔211c位於立式支撐柱21朝向升降轉運結構3側方的側壁上,其中,運輸孔可以設置在立式支撐柱21沿豎直方向的中部區域處,這樣,在運輸過程中,能夠保證重心平衡。
其中,運輸孔211c可用於供叉車在插裝時輔助木板穿過,叉車再藉由叉裝輔助木板來搬運物流升降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又一種實施例中,多個功能孔211還包括吊裝孔211d,吊裝孔211d設置在立式支撐柱21的頂部區域,例如,在吊裝過程中,吊車的吊臂或者吊繩穿設在吊裝孔211d中搬運物流升降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
其中,各功能孔211的形狀以及大小可以根據需求設置為正方形孔、長方形孔、橢圓孔、圓形孔、梯形孔等結構中的任意一種,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保證支撐架2的支撐強度足夠即可,對此,本實施例不做具體限制。
下面對於升降轉運結構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升降轉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圖10和圖11所示,升降轉運結構3包括安裝框31和一層或多層的轉運單元32,轉運單元32可拆卸地設置於安裝框31上。
其中,轉運單元32包括支撐框架321和多個並排排列的滾動傳送件322,支撐框架321連接於滾動傳送件322的兩端,滾動傳送件322具有能夠與滾動傳送件322上的貨物滾動接觸的外輪廓面,滾動傳送件322用於繞自身的轉動軸線轉動以傳送貨物。
安裝時,滾動傳送件322並排安裝在支撐框架321上,形成獨立的轉運單元32,然後將轉運單元32安裝在安裝框31上,安裝框31上可以安裝一層以上轉運單元3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安裝一層、兩層、三層轉運單元32,轉運單元32安裝的層數與彼此之間的相隔的距離可依據功能設計而定,三層以上設計時,轉運單元32之間可為相同距離、相異距離、或部分相同距離。由此,增加升降轉運結構3的安裝效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框架32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件3211,滾動傳送件322均位於兩個支撐件3211之間的間隔中,且滾動傳送件322的端部和支撐件3211對應連接。藉由兩個支撐件3211分別與各滾動傳送件322依次連接,由此,穩固連接滾動傳送件322的同時節省成本。
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局部爆炸圖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1中C-C剖面的剖面圖。參見圖10至圖13所示,在本申請中,滾動傳送件322包括外滾動件3221和轉軸3222,轉軸3222的端部連接在支撐件3211上,外滾動件3221套設在轉軸3222上且相對於轉軸3222滾動,以傳送貨物。
在具體實現時,轉軸3222可以與支撐件3211固定連接,以將滾動傳送件322固定在兩個支撐件3211之間。升降轉運結構3還可以包括驅動電機和皮帶或鏈條等傳動組件,皮帶或鏈條等傳動組件與同層的各外滾動件3221連接,驅動電機的驅動力藉由皮帶或鏈條等傳動組件傳遞至同層的各外滾動件3221上,以使外滾動件3221相對於轉軸3222滾動,以使外滾動件3221的輪廓面傳送貨物。
下面結合支撐件3211的結構對於轉運單元32的安裝方式進行說明。
在本申請中,支撐件3211包括連接部3212和與連接部3212連接的框架支撐部3213,連接部3212與安裝框31連接,轉軸3222的端部連接在框架支撐部3213上。
在安裝時,轉軸3222的端部與框架支撐部3213的外側面藉由連接組件可拆卸連接,將同層的多個轉軸3222依次連接在框架支撐部3213上,由此,形成一個模組化的轉運單元32,然後將連接部3212與安裝框31藉由第一螺紋緊固件3217可拆卸連接,由此,將一層轉運單元32安裝在安裝框31上。採用相同的方式,可以在安裝框31上安裝一層或多層模組化的轉運單元32。
在具體實現時,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板3215和第二螺紋緊固件3218,支撐件3211上具有多個安裝孔3214,安裝孔3214與轉軸3222一一對應設置,安裝孔3214由連接部3212延伸至框架支撐部3213,轉軸3222的端部具有連接柱3223,連接柱3223經安裝孔3214伸出框架支撐部3213的外側,連接板3215插設在連接柱3223上,且連接板3215藉由第二螺紋緊固件3218與框架支撐部3213的外側面可拆卸連接。藉由設置安裝孔3214,可將轉軸3222的兩端的連接柱3223放置在相對的兩個安裝孔3214內,完成轉軸3222的初步安裝,然後藉由連接板3215和第二螺紋緊固件3218將轉軸3222固定在框架支撐部3213上。
具體地,連接柱3223垂直於連接柱3223的軸線的截面為多邊形、圓形、橢圓形、或是弧線與直線組合的形狀,連接板3215上具有連接柱安裝孔3216,連接柱3223的軸線與轉軸3222的軸線重合,連接柱安裝孔3216與連接柱3223相匹配,連接柱3223經連接柱安裝孔3216插設在連接柱3223上。即連接柱3223為三棱柱、多棱柱或是特定設計造型,例如正六棱柱,由此,以將轉軸3222固定在支撐件3211上,防止轉軸3222相對於支撐件3211旋轉。
安裝框31具有至少兩層支撐框311,連接部3212連接在支撐框311的上表面,且滾動傳送件322和框架支撐部3213位於支撐框311圍成的區域內。這樣,可將轉運單元32插入支撐框311圍成的區域內,連接部3212抵接在支撐框311的上表面,完成轉運單元32的初步定位,然後將連接部3212與支撐框311的上表面藉由螺紋連接。
此外,在本申請中,轉運單元32還包括引導組件,引導組件與支撐框架321連接,引導組件用於將貨物引導至滾動傳送件322的外輪廓面上。
具體地,引導組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引導件323,引導件323分別位於貨物移動方向的兩側,引導件323的端部朝向安裝框31外側折彎。由此,增加貨物入口和出口的寬度,便於貨物在兩個相對的引導件323之間進出。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引導件323上具有至少兩個貨物檢測組件3231,在具體實現時,貨物檢測組件3231可以為對射傳感器。兩個引導件323上的貨物檢測組件3231兩兩相對設置,貨物檢測組件3231用於檢測滾動傳送件322上的貨物是否處於安全位置。換而言之,貨物檢測組件3231用於檢測貨物是否全部處於滾動傳送件322上,當貨物部分伸出滾動傳送件322,有跌落風險時,滾動傳送件322可以正轉或者反轉,以將貨物移動至轉運單元32內。
圖1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圖14的主視圖。參見圖4、圖5、圖14和圖15所示,升降轉運結構3還包括貨物限位組件33,貨物限位組件33設置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至少一端,貨物限位組件33用於阻止貨物移出轉運單元32。這樣,在升降轉運結構相對於支撐架2升降時,避免貨物移出轉運單元32,即避免貨物從升降轉運結構3上滑落,提高了物流升降裝置的安全性。
在具體實現時,貨物限位組件33設置在安裝框31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兩端。由此,避免貨物從轉運單元32的入口側和出口側移出轉運單元32外。
下面,對於貨物限位組件3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本申請中,貨物限位組件33包括第一貨物限位組件331和/或第二貨物限位組件332,第一貨物限位組件331位於安裝框31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前端(圖4中-Y側為貨物運轉方向的前端),第二貨物限位組件332位於安裝框31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後端(圖4中+Y側為貨物運轉方向的後端)。
需要說明的是,安裝框31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後端即為轉運單元32的入口側,安裝框31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前端即為轉運單元32的出口側。
圖16為圖15中D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7為圖14中E處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14至圖17所示,具體地,第一貨物限位組件331包括第一止擋件3311和用於驅動第一止擋件3311抬升的抬升單元3312,抬升單元3312設置在安裝框31上,第一止擋件3311抬升時,第一止擋件3311擋設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
其中,第一止擋件3311在與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即抬升單元3312抬升第一止擋件3311在與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從而阻擋在轉運單元32的出口側。
在具體實現時,抬升單元3312包括輸出電機和轉動止擋件3314,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一端連接於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二端和安裝框31抵接;輸出電機用於驅動轉動止擋件3314轉動,以使轉動止擋件3314帶動第一止擋件3311升降,由此,將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的圓周運動藉由轉動止擋件3314轉化為抬升單元3312的上下升降運動,實現轉動止擋件3314的自動升降。
其中,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二端還可以連接滾輪3317,滾輪3317所在的面與轉動止擋件3314所在的面平行,滾輪3317與安裝框31滾動抵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一端具有沿電機軸3313的徑向凸出的止擋部,止擋部用於隨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轉動時與安裝框31的不同部位抵接,以限制轉動止擋件3314的轉動角度。
在轉動止擋件3314帶動抬升單元3312上升至預設距離時,止擋部與安裝框31的第一部位抵接,輸出電機停止轉動,此時第一止擋件3311擋設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反向轉動輸出電機,止擋部與安裝框31的第二部位抵接,此時解除第一止擋件3311對貨物的阻擋,貨物可順利地移出轉運單元32。藉由止擋部與安裝框31的不同部位抵接,以限制第一止擋件3311對貨物的狀態,避免轉動止擋件3314整圈旋轉,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具體實現時,止擋部包括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二止擋部3316,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二止擋部3316位於電機軸3313的周向的不同方向上。從而使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二止擋部3316之間形成夾角,該夾角即為轉動止擋件3314的轉動角度。
其中,安裝框31上具有安裝架312,輸出電機連接在安裝架312上,安裝架312上具有安裝塊3121,安裝塊3121上具有抵接部,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反向轉動,以使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二止擋部3316分別與抵接部不同位置抵接。
抵接部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抵接段3122、第二抵接段3123和第三抵接段3124,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轉動,以使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一抵接段3122抵接,此時第一止擋件3311擋設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反向轉動,以使第二止擋部3316與第三抵接段3124抵接,此時解除第一止擋件3311對貨物的阻擋。
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二端呈弧形,輸出電機的電機軸3313轉動的過程中,第二抵接段3123與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二端抵接。其中,第二抵接段3123可以為與轉動止擋件3314的第二端相匹配的弧形。
此外,本申請還包括電機控制器(圖中未示出)、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和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和輸出電機均與電機控制器電連接,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用於檢測第一止擋部3315與第一抵接段3122是否抵接,電機控制器在第一止擋部3315與第一抵接段3122抵接時,控制輸出電機停機。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216用於檢測第二止擋部3316與第三抵接段3124是否抵接,電機控制器在第二止擋部3316與第三抵接段3124抵接時,控制輸出電機停機。
其中,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位於第一止擋部3315和第一抵接段3122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位於第二止擋部3316和第三抵接段3124中的至少一者上。對於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和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的位置本實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本實施例的附圖中,以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位於第一抵接段3122朝向第一止擋部3315的一面,以及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位於第三抵接段3124朝向第二止擋部3316的一面進行說明。
在具體實現時,第一位置檢測組件3125和第二位置檢測組件3126可以均為開關傳感器。
在本申請中,轉運單元32可以設置一層或者多層,為了避免各轉運單元32上的貨物移出轉運單元32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止擋件3311由安裝框31的底端延伸至安裝框31的頂端。其中,第一止擋件3311可以為框形件。例如是四邊形的框架。同一第一止擋件3311即同時阻擋或解除阻擋各轉運單元32的出口側。抬升單元3312的數量可以與轉運單元32的數量相同,抬升單元3312分別同時抬升第一止擋件3311上下方向的不同側邊,以使第一止擋件3311上下移動。抬升單元3312也可以設置一個,抬升單元3312抬升第一止擋件3311上下方向的任一側邊。
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降轉運結構3還包括移動導向組件34,移動導向組件34包括導向柱341和穿設在導向柱341上的升降移動件342,導向柱341和升降移動件342中的一者位於安裝框31上,另一者位於第一止擋件3311上,在第一止擋件3311在與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時,導向柱341和升降移動件342中的一者相對另一者也在與貨物運轉方向垂直的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由此,移動導向組件34限制第一止擋件3311的移動方向,避免第一止擋件3311產生傾斜。其中,移動導向組件34的數量可以為至少一個,導向柱341和升降移動件342中的一者位於第一止擋件3311上下方向的至少一個側邊。
以上為第一貨物限位組件331的結構說明,下面對第二貨物限位組件332的結構進行介紹。
圖18為圖10中F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9為圖10中G處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10、圖18和圖19所示,在本申請中,第二貨物限位組件332包括第二止擋件3321,第二止擋件3321可轉動地安裝於安裝框31上。第二止擋件3321在自由狀態時,第二止擋件3321處於擋設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的阻擋位置。
貨物沿貨物運轉方向進入升降轉運結構3時,第二止擋件3321在貨物的作用力下離開阻擋位置,以使貨物順暢進入升降轉運結構3。
其中,第二止擋件3321均為多個,且多個第二止擋件3321分別和升降轉運結構3中不同轉運單元32對應設置。即一個轉運單元32至少對應第二止擋件3321。
在具體實現時,第二止擋件3321藉由水平轉軸3322與安裝框31可轉動連接,第二止擋件3321在自由狀態時,第二止擋件的第一端3321a位於第二止擋件的第二端3321b的上方,且第二止擋件3321的重心位於水平轉軸3322與第二止擋件的第二端3321b之間。
即位於水平轉軸3322上方的部分第二止擋件3321的重量小於位於水平轉軸3322下方的部分第二止擋件3321的重量,例如,位於水平轉軸3322上方的部分第二止擋件3321可以為板件,位於水平轉軸3322下方的部分第二止擋件3321為可以厚度大於板件重物塊。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二止擋件3321處於自由狀態,即第二止擋件3321呈豎直狀態,此時第二止擋件3321處於擋設在安裝框31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前方的阻擋位置。貨物沿貨物運轉方向進入升降轉運結構3時,板件帶動重物塊朝向水平轉軸3322旋轉,板件和重物塊變為水平狀態,並旋轉至貨物的下方,在貨物的作用力下使第二止擋件3321離開阻擋位置,從而使貨物順暢進入升降轉運結構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貨物限位組件332可以設計如同第一貨物限位組件331的結構與控制方式。
圖20為圖14中H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1為圖2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再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23為圖22中J處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2、圖14、圖20至圖23所示,升降轉運結構3還包括連接單元35,連接單元35與安裝框31連接,連接單元35可移動地設置在支撐架2上,以使連接單元35可帶動安裝框31以及安裝在安裝框31上的轉運單元32相對支撐架2升降移動。
具體地,連接單元35包括至少兩個連接件,至少兩個連接件依次連接在安裝框31和支撐架2之間,且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具有可調整的相對位置,以藉由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的移動使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抵接。
其中,連接件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狀的連接板等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設置連接單元35,使連接單元35連接在安裝框31和支撐架2之間,而連接單元35包括至少兩個連接件,至少兩個連接件依次連接在安裝框31和支撐架2之間,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具有可調整的相對位置,藉由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的移動使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進行抵接,這樣,可以使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之間卡緊,可以避免連接單元35相對支撐架2之間因存在間隙而發生偏移,從而減小了移動過程中升降轉運結構3的振動,提高了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從而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與支撐架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在沿靠近或遠離支撐架2的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可調,這樣,藉由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的相對移動,可以使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之間抵接,以避免安裝框31相對支撐架2發生偏移和擺動,提高了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兩個連接件包括升降連接件351和導輪座352,導輪座352具有導輪354,導輪354和支撐架2滾動接觸,以帶動連接單元35相對支撐架2滑動,升降連接件351和安裝框31連接。
藉由在導輪座352上設置導輪354,以使導輪354與支撐架2之間滾動接觸,由於導輪354的輪廓面為弧面,這樣,導輪354與支撐架2之間在滾動接觸時可以提高導輪354與支撐架2之間的接觸可靠性,以避免連接單元35因與支撐架2之間存在間隙而發生偏移,從而提高了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的連接可靠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連接單元35還包括配合件353和間隙調節緊固件355,配合件353藉由間隙調節緊固件355連接在升降連接件351上,配合件353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第一區域與升降連接件351背離支撐架2的一側具有可調間隙3511,第二區域與導輪座352抵接,藉由旋鈕間隙調節緊固件355,以使間隙調節緊固件355帶動配合件353朝向支撐架2移動,而配合件353上的第二區域藉由抵推導輪座352,以使導輪座352帶動導輪座352上的導輪354朝向支撐架2移動,從而使導輪354壓緊在支撐架2上,以避免連接單元35相對支撐架2發生偏移,進而提高了連接單元35與支撐架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其中,配合件353可以為薄板狀結構,而間隙調節緊固件355可以為螺栓、螺釘等。
在一種實施例中,如圖24所示,升降連接件351背離支撐架2的一側上設有凹槽,凹槽形成可調間隙3511。其中,凹槽的寬度可容納配合件353,以使配合件353上的第一區域可在該凹槽中移動,從而達到調節導輪354與支撐架2的側面之間的間隙。
此外,配合件353可以藉由固定件356與導輪座352固定連接,或者,配合件353與導輪座352一體成型。
在另一種實施例中,升降連接件351上也可以不設置凹槽,而是將升降連接件351與導輪座352之間進行錯位放置,即配合件353上的第二區域與導輪座352的端面抵接,而配合件353上的第一區域與升降連接件351之間具有預設間距,該預設間距形成可調間隙3511。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導輪座352和升降連接件351的一者上設置有間距調節孔3521,另一者設置有升降連接孔,間距調節孔3521和升降連接孔相對設置,導輪座352藉由依次穿設在間距調節孔3521和升降連接孔中的緊固件和升降連接件351連接,緊固件與間距調節孔3521之間具有可調空間,當升降連接件351與導輪座352之間的位置需要調整時,緊固件可在間距調節孔3521中移動,以使升降連接件351和導輪座352之間的位置相對可調。
需要說明的是,緊固件與間距調節孔3521之間形成的可調空間與上述實施例中的可調間隙3511的延伸方向一致。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間距調節孔3521為腰型孔或條形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降連接件351和導輪座352上下層疊設置。例如,導輪座352放置在升降連接件351的上方。
圖25為圖22中K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6為圖1中L處的局部放大圖;圖27為圖1中M處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1、圖22、圖25和圖26所示,為了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還設置升降限位組件24。下面結合支撐架2的結構對於升降限位組件24進行說明。
在本申請中,支撐架2沿豎直方向上設有升降限位組件24,升降限位組件24用於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藉由在支撐架2沿豎直方向上設置升降限位組件24,升降限位組件24用於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以避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與其他結構發生碰撞,從而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升降限位組件24設置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的至少一端,升降限位組件24包括限位部241,限位部241用於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
此外,升降限位組件24還包括限位開關242,當升降轉運結構3與限位部241觸碰時,限位開關242用於控制升降轉運結構3停止移動,藉由設置限位開關242,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的可控性,進一步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限位部241和/或升降轉運結構3上靠近限位部241的一端設有第一緩衝件361(本實施例的附圖中以第一緩衝件361設置在升降轉運結構3進行說明)。藉由設置第一緩衝件361,當升降轉運結構3與限位部241觸碰時,第一緩衝件361可以對升降轉運結構3進行緩衝,避免升降轉運結構3與限位部241之間的剛性接觸,從而提高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種實施例中,升降限位組件24為兩個,兩個升降限位組件24分別設置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的兩端,這樣,可以對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兩端進行限位,避免升降轉運結構3與物流升降裝置中的其他結構進行觸碰,進一步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底座1上設有支撐部13,在靠近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軌跡的下端的升降限位組件24中,限位部241的上端面與支撐部13的上端面平齊,支撐部13的上端和/或升降轉運結構3的下端設有第二緩衝件362。
藉由支撐部13,當升降轉運結構3移動至靠近底座1的位置時,支撐部13可以用於支撐升降轉運結構3,升降轉運結構3移動至升降軌跡的下端時,支撐部13對升降轉運結構3的支撐可以減小升降轉運結構3與支撐架2之間連接處的受力,從而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在支撐架2上的懸掛可靠性;另外,在支撐部13的上端設置第二緩衝件362,或者,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下端設置第二緩衝件362,藉由第二緩衝件362可以減小升降轉運結構3與支撐部13之間在發生觸碰時的衝擊力,提高了升降轉運結構3在升降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在兩個升降限位組件24之間,支撐架2面向升降轉運結構3的一側上設有豎向避讓槽23,即豎向避讓槽23和升降轉運結構3對應設置,豎直避讓槽可以為矩形或者長條形避讓槽,以使豎向避讓槽23避讓升降轉運結構3,這樣,升降轉運結構3可以沿豎向避讓槽23升降移動,從而提高物流升降裝置的結構緊湊性。
其中,豎向避讓槽23的底端的槽壁和頂端的槽壁可以形成限位部241,當升降轉運結構3沿豎向避讓槽23移動時,豎向避讓槽23上下兩端的槽壁可以對升降轉運結構3的升降移動進行限位,這樣,不用在支撐架2上設置其他額外的限位部241,結構簡單且緊湊,加工以及裝配成本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豎向避讓槽23的頂部的槽壁和/或底部的槽壁形成為限位部241,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緩衝件361和/或第二緩衝件362為緩衝墊,例如,可以為橡膠材質的緩衝墊,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彈性材質的緩衝墊,對此,本實施例不做具體限制。
圖2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配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9為圖4中N處的局部放大圖;圖3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支撐架的內部、底座、升降轉運結構和配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1為圖30中O處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4、圖28至圖31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配重組件5,配重組件5包括提升輪組51、配重提升件52和配重單元53,提升輪組51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撐架2的上部,配重提升件52繞設於提升輪組51上,配重單元53和升降轉運結構3分別連接在配重提升件52的兩端。
其中,可以在支撐架2的頂部設置提升輪組51,例如在支撐臂主體221內設置提升輪組51,提升輪組51可以包括第一提升輪511和第二提升輪512,部分第一提升輪511伸出支撐架2的正面的外側,部分第二提升輪512伸出支撐架2的背面的外側。配重提升件52的兩端分別連接配重單元53和升降轉運結構3,升降轉運結構3被驅動上升時,配重單元53由於重力的作用,相對於支撐架2下降,從而減小驅動升降轉運結構3上升的驅動力;升降轉運結構3被驅動下降時,升降轉運結構3帶動配重單元53相對於支撐架2上升。
具體地,配重單元53包括第一配重體531,配重單元53和升降轉運結構3分別位於支撐架2的背面和正面,第一配重體531位於支撐架2相對的兩個側面。將第一配重體531分別設置在支撐架2相對的兩個側面,即第一配重體531沿升降轉運結構3的轉運貨物的方向設置,由此,減小了第一配重體531對支撐架2的背面空間的佔用,從而減小物流升降裝置正面和背面之間的尺寸。
在具體實現時,配重單元53相對於支撐架2的中軸線26對稱設置,中軸線26連接支撐架2的正面(圖4中+X側為支撐架2的正面)和支撐架2的背面(圖4中-X側為支撐架2的背面)。由此,以使配重單元53相對於支撐架2平穩的上升和下降。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配重體531的數量為多個,且多個第一配重體531對稱設置在支撐架2的中軸線26的相對兩側。藉由增加或減小第一配重體531的數量,從而調節配重單元53的整體質量。這樣,可以根據升降轉運結構3上運輸不同質量的貨物,來調節與其相適應的配重組件5的重量。
為了便於放置第一配重體531,在本申請中,配重單元53還包括配重支架532,配重支架532與支撐架2滑動連接,第一配重體531可拆卸地設置在配重支架532上。
具體地,配重支架532包括兩個收容槽5321,兩個收容槽5321相對於支撐架的中軸線26對稱設置,第一配重體531設置在收容槽5321內。其中,收容槽5321的槽口朝向支撐架2的側面,收容槽5321的槽深均由上至下逐漸增大。由此,便於將第一配重體531放置在收容槽5321內。
在本實施例中,收容槽5321包括第一槽壁5322、第二槽壁5323、底壁5324和第三槽壁5325,第一槽壁5322朝向支撐架2的正面,第二槽壁5323朝向支撐架2的背面,第三槽壁5325連接第一槽壁5322的下端和第二槽壁5323的下端,底壁5324連接第一槽壁5322和第二槽壁5323同側的側邊。
其中,底壁5324豎直設置,底壁5324與收容槽5321的槽口相對,底壁5324形成收容槽5321的槽底,底壁5324連接第一槽壁5322和第二槽壁5323同側的側邊,第三槽壁5325連接第一槽壁5322的下端和第二槽壁5323的下端。也就是說,收容槽5321缺少一個與第三槽壁5325相對的第四槽壁,換而言之,該缺少的第四槽壁形成收容槽5321的插入口,第一配重體531經該插入口進入收容槽5321內。
第一槽壁5322和第二槽壁5323之間的間距小於底壁5324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第一槽壁5322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小於底壁5324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第二槽壁5323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小於底壁5324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這樣,部分第一配重體531露出第一槽壁5322和第二槽壁5323,由此,便於將第一配重體531插入收容槽5321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配重體531沿收容槽5321的槽底至收容槽5321的槽口依次層疊設置。在具體實現時,第一個第一配重體531與底壁5324接觸,且藉由第三槽壁5325支撐第一配重體531的底部,第一配重體531的兩個側壁可以分別與第一槽壁5322和第二槽壁5323接觸,從而將第一配重體531卡在收容槽5321內。第二個以及第二個以後的第一配重體531與前一個第一配重體531抵接。
為了固定第一配重體531,防止依次層疊的第一配重體531在配重單元53上升或下降時移動。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第一配重體531上設置有定位孔5311,第一配重體531藉由穿設於定位孔5311的緊固件可拆卸地連接於配重支架532。具體地,第一配重體531藉由穿設於定位孔5311的緊固件可拆卸地連接於底壁5324。
此外,配重單元53與中軸線26的最大距離小於或等於升降轉運結構3與中軸線26的最大距離。也就是說,配重單元53在升降轉運結構3內的投影位於升降轉運結構3內,這樣,避免配重單元53佔用支撐架2側面的空間,從而影響物流升降裝置側方的尺寸。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配重體531的重心位於支撐架2的正面和支撐架2的背面之間。即第一配重體531靠近支撐架2的正面設置,減小了第一配重體531對支撐架2的背面空間的佔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配重單元53還包括第二配重體533,配重支架532包括連接兩個收容槽5321的兩個配重連接杆5326,第二配重體533位於兩個配重連接杆5326之間。
為了便於配重組件5沿支撐架2順暢地上升或下降,配重組件5還包括配重連接單元,配重支架532與支撐架2藉由配重連接單元滑動連接;配重連接單元包括至少兩個連接件,至少兩個連接件依次連接在配重支架532和支撐架2之間,且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具有可調整的相對位置,以藉由至少兩個連接件之間的移動以使連接單元與支撐架2抵接。
其中,配重連接單元與升降轉運結構3中的連接單元35的結構和原理相同,參照上述升降轉運結構3中對連接單元35的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圖3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座和提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至圖4、圖25、圖31和圖32所示,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提升組件6,提升組件6包括提升電機61和提升件62,其中,立式支撐柱21的上端設有第一支撐輪25,提升電機61連接有第二支撐輪611,提升件62為環形件,例如,提升件62可以為皮帶,而第一支撐輪25和第二支撐輪611均為帶輪,提升件62環形套設在第一支撐輪25和第二支撐輪611上,提升件62與升降轉運結構3連接,提升電機61藉由第二支撐輪611和提升件62帶動升降轉運結構3升降。
其中,立式支撐柱21為中空結構,支撐座12為框架結構,立式支撐柱21與支撐底框11藉由支撐座12連接,立式支撐柱21與支撐座12連通,第二支撐輪611位於支撐座12內,提升件62和第一支撐輪25位於立式支撐柱21的中空結構中,這樣,可以節省空間,使物流升降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延長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在本實施例中,提升件62與升降轉運結構3的中部區域或上部區域連接,這樣,可以避免升降轉運結構3和提升件62之間的連接處與立式支撐柱21上其他結構發生干涉,導致升降轉運結構3的底部無法到達更低的位置處,從而延長了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升降轉運結構3和提升件62之間藉由防滑件315和安裝板緊固件316固定連接,具體地,升降轉運結構3上設有安裝座313,安裝座313上設有安裝槽,提升件62卡設在安裝槽中,再藉由安裝板314封蓋安裝槽的槽口,以使提升件62位於安裝槽和安裝板314之間,再藉由安裝板緊固件316將安裝板314與安裝座313之間進行固定連接。
為了避免提升件62與升降轉運結構3之間相對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提升件62和安裝槽之間還設有防滑件315,藉由防滑件315防止提升件62與安裝槽之間的相對滑動,其中,防滑件315可以為齒條或者增大提升件62與安裝槽之間的摩擦力的結構,安裝板緊固件316可以為螺栓、螺釘等結構。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提升電機61位於升降轉運結構3的豎直方向的投影範圍外,藉由將提升電機61設置在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的側方,這樣,提升電機61可以避讓升降轉運結構3,進一步延長了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從而增大了升降轉運結構3搬運貨物的範圍。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提升電機61設置在底座1上,且提升電機61位於支撐架2的一側,這樣,提升電機61可以避讓沿豎直方向升降移動的升降轉運結構3,從而延長了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增大了升降轉運結構3搬運貨物的範圍,例如,可以搬運高度較高的貨物,另外,還可以使物流升降裝置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節省空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升降轉運結構3沿支撐架2移動至最下端時,升降轉運結構3的底部和底座1的底面齊平,這樣,升降轉運結構3可以搬運的貨物的高度可以更高,進一步增大了升降轉運結構3搬運貨物的尺寸範圍。
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底座1上具有避讓區域14,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底端位於避讓區域14內,藉由避讓區域避讓升降轉運結構3,延長了升降轉運結構3的移動軌跡或者增大了升降轉運結構3搬運貨物的尺寸範圍的同時,可以提高底座1上空間的利用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支撐底框11圍成避讓區域14,且支撐底框11的內緣均位於升降轉運結構3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的外側。
在一實施例中,避讓區域14的形狀與升降轉運結構3的輪廓形狀相匹配,這樣,可以節省空間,以使底座1上的空間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底座1上設有承載部16,承載部16和支撐架2並列設置在避讓區域14的同一側,承載部16用於承載提升電機61,提高了底座1上各零部件在底座1上排布的緊湊性,從而節省空間。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倉儲系統,包括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物流升降裝置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已在上述實施例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此不再一一進行贅述。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申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1:底座 11:支撐底框 111:底框連接件 1111:底框連接部 1112:容納部 1113:第二檢測孔 12:支撐座 13:支撐部 14:避讓區域 15:腳輪 16:承載部 2:支撐架 21:立式支撐柱 211:功能孔 211a:第一裝配用孔 211b:第二裝配用孔 211c:運輸孔 211d:吊裝孔 22:頂部支撐臂 221:支撐臂主體 222:延伸臂 2221:第一檢測孔 2222:空腔 23:豎向避讓槽 24:升降限位組件 241:限位部 242:限位開關 25:第一支撐輪 26:中軸線 3:升降轉運結構 31:安裝框 311:支撐框 312:安裝架 3121:安裝塊 3122:第一抵接段 3123:第二抵接段 3124:第三抵接段 3125:第一位置檢測組件 3126:第二位置檢測組件 3127:第一螺紋緊固件 3128:第二螺紋緊固件 313:安裝座 314:安裝板 315:防滑件 316:安裝板緊固件 32:轉運單元 321:支撐框架 3211:支撐件 3212:連接部 3213:框架支撐部 3214:安裝孔 3215:連接板 3216:連接柱安裝孔 322:滾動傳送件 3221:外滾動件 3222:轉軸 3223:連接柱 323:引導件 3231:貨物檢測組件 33:貨物限位組件 331:第一貨物限位組件 3311:第一止擋件 3312:抬升單元 3313:電機軸 3314:轉動止擋件 3315:第一止擋部 3316:第二止擋部 3317:滾輪 332:第二貨物限位組件 3321:第二止擋件 3321a:第二止擋件的第一端 3321b:第二止擋件的第二端 3322:水平轉軸 34:移動導向組件 341:導向柱 342:升降移動件 35:連接單元 351:升降連接件 3511:可調間隙 352:導輪座 3521:間距調節孔 353:配合件 354:導輪 355:間隙調節緊固件 356:固定件 361:第一緩衝件 362:第二緩衝件 4:檢測單元 41:第一檢測組件 42:第二檢測組件 5:配重組件 51:提升輪組 511:第一提升輪 512:第二提升輪 52:配重提升件 53:配重單元 531:第一配重體 5311:定位孔 532:配重支架 5321:收容槽 5322:第一槽壁 5323:第二槽壁 5324:底壁 5325:第三槽壁 5326:配重連接杆 533:第二配重體 6:提升組件 61:提升電機 611:第二支撐輪 62:提升件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以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再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又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俯視圖。 圖6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部和部分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部和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升降轉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局部爆炸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1中C-C剖面的剖面圖。 圖1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圖14的主視圖。 圖16為圖15中D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7為圖14中E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8為圖10中F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9為圖10中G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0為圖14中H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1為圖2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轉運單元再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23為圖22中J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連接單元的調節示意圖。 圖25為圖22中K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6為圖1中L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7為圖1中M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配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9為圖4中N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支撐架的內部、底座、升降轉運結構和配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1為圖30中O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物流升降裝置中底座和提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1:底座
2:支撐架
21:立式支撐柱
211:功能孔
211a:第一裝配用孔
211b:第二裝配用孔
211c:運輸孔
211d:吊裝孔

Claims (17)

  1. 一種物流升降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架和升降轉運結構,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可相對於所述支撐架升降以轉運貨物,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多個貫通所述支撐架的功能孔,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高度可調的車輪。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車輪與所述底座的底部旋轉連接,以調節車輪的高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車輪為腳輪,所述底座上具有螺紋孔,所述腳輪上具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插設於所述螺紋孔內並與所述螺紋孔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支撐架上具有檢測單元,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檢測單元電連接,所述檢測單元用於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移動時,檢測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上是否有障礙物,所述控制器用於在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上有障礙物時控制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停止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檢測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檢測組件和至少一個第二檢測組件,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和所述第二檢測組件兩兩相對設置,且分別位於所述升降轉運結構的升降軌跡的兩端。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包括安裝框和至少一層轉運單元,所述轉運單元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安裝框上; 所述轉運單元包括支撐框架和多個並排排列的滾動傳送件,所述支撐框架連接於所述滾動傳送件的兩端,所述滾動傳送件具有能夠與所述滾動傳送件上的貨物滾動接觸的外輪廓面,所述滾動傳送件用於繞自身的轉動軸線轉動以傳送所述貨物。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件,所述滾動傳送件均位於兩個所述支撐件之間的間隔中,且所述滾動傳送件的端部和所述支撐件對應連接。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滾動傳送件包括外滾動件和轉軸,所述轉軸的端部連接在所述支撐件上,所述外滾動件套設在所述轉軸上且相對於所述轉軸滾動,以傳送所述貨物。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包括轉運單元和貨物限位組件,所述轉運單元設置在所述安裝框上,且所述轉運單元具有多個並排排列的滾動傳送件,所述轉運單元用於藉由所述滾動傳送件與貨物滾動接觸以轉運所述貨物,貨物限位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轉運方向的至少一端,貨物限位組件用於阻止所述貨物移出所述轉運單元。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貨物限位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框的沿所述貨物轉運方向的兩端。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貨物限位組件包括第一貨物限位組件和/或第二貨物限位組件,所述第一貨物限位組件位於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前端,所述第二貨物限位組件位於所述安裝框的沿貨物運轉方向的後端。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升降轉運結構還包括連接單元,所述安裝框連接在所述連接單元上,所述連接單元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 所述連接單元包括至少兩個連接件,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依次連接在所述安裝框和所述支撐架之間,且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具有可調整的相對位置,以藉由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的移動使所述連接單元與所述支撐架抵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之間在沿靠近或遠離所述支撐架的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可調。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至少兩個所述連接件包括升降連接件和導輪座,所述導輪座具有導輪,所述導輪和所述支撐架滾動接觸,以帶動所述連接單元相對所述支撐架滑動,所述升降連接件和所述安裝框連接。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架沿豎直方向上設有升降限位組件,所述升降限位組件用於對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在升降方向進行限位。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還包括配重組件,所述配重組件包括提升輪組、配重提升件和配重單元,所述提升輪組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上部,所述配重提升件繞設於所述提升輪組上,所述配重單元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分別連接在所述配重提升件的兩端; 所述配重單元包括第一配重體,所述配重單元和所述升降轉運結構分別位於所述支撐架的背面和正面,所述第一配重體位於所述支撐架相對的兩個側面。
  17. 一種倉儲系統,包括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的物流升降裝置。
TW111103325A 2021-02-09 2022-01-26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TWI834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8251.9 2021-02-09
CN202110178251.9A CN114906518B (zh) 2021-02-09 2021-02-09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60A true TW202306860A (zh) 2023-02-16
TWI834111B TWI834111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6518B (zh) 2023-11-07
CN114906518A (zh) 2022-08-16
WO2022170902A1 (zh)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22203A1 (zh) 转运装置、机器人、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TWI397493B (zh) Item handling device
CN109987419B (zh) 一种板材叠放装置以及板材码垛装备
WO2022134893A1 (zh) 升降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JP4978778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CN215945988U (zh) 一种转向装置及物流输送系统
WO2011021453A1 (ja) 物品移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TW202222660A (zh) 卸料方法、控制裝置、卸料裝置及倉儲系統
JP6298314B2 (ja) 搬送台車
CN114084567A (zh) Agv移动车
CN214653323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4398400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4358263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TW202306860A (zh)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CN214651071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4935682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5045869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4358261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214358260U (zh) 物流升降装置及仓储系统
CN110228678B (zh) 一种主动补偿式视觉对正堆垛机器人的对正补偿方法
TWI834111B (zh) 物流升降裝置及倉儲系統
JP5348493B2 (ja) 昇降式の物品搬送装置
JP4993201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5105174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5182565B2 (ja) 物品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