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0151A -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 Google Patents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0151A
TW202300151A TW111108545A TW111108545A TW202300151A TW 202300151 A TW202300151 A TW 202300151A TW 111108545 A TW111108545 A TW 111108545A TW 111108545 A TW111108545 A TW 111108545A TW 202300151 A TW202300151 A TW 2023001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utation
cancer
nras
melanoma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喬安 亞當肯維克茲
麥可 約翰 多爾頓
習瓦 馬利克
皮亞 湯瑪士
宜彬 顏
永勳 金
安永吉
惟軟 金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韓商韓美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韓商韓美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建南德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0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15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4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metasta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4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445Non condensed piperidines, e.g. piperocaine
    • A61K31/4523Non condensed piperidines, e.g. piperocaine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使用貝伐拉非尼治療腦癌之方法,該腦癌包括攜帶 BRAF 突變、NRAS 突變、KRAS 突變或其組合之轉移性腦癌。

Description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本揭露之領域整體涉及腦癌之治療,且更具體地涉及其中 RAF 激酶抑制有效的癌症之治療。
基於 NIH 的資料,2017 年腦及其他神經系統癌症的新病例發病率為 6.4/100,000,死亡率為 4.4/100,000,且約有 0.6% 的人口將在其一生中的某一時刻被診斷出患有腦及其他神經系統癌症。進一步地,2010 年至 2016 年期間的 5 年生存率僅為約 33%。
有問題的是,腦癌治療藥物之療效取決於該藥物穿過形成血腦屏障 (BBB) 的腦微血管壁並以治療有效量進入腦的能力。據一些估計,僅不到 2% 的小分子藥物真正以任意顯著的量穿過 BBB(Pardridg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ottleneck in Brain Drug Development,NeuroRx.2005 年 1 月,2(1): 3-14)。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係最常見的源自腦部的腦腫瘤,每年診斷出約 15,000 例新病例,且平均存活率為約 11 至 15 個月。
源自身體其他部位所形成的癌症的轉移性腦腫瘤係成年人中最常見的腦腫瘤,每年估計診斷出 200,000 和 300,000 例新病例。許多該等腦腫瘤係由癌症(諸如黑色素瘤,其由 BRAF 和 NRAS 突變引起的 MAPK 訊號傳遞路徑之官能障礙所致)之擴散引起。某些小兒腦腫瘤,諸如毛狀星細胞瘤,亦被認為係由 MAPK 蛋白諸如 BRAF 之突變引起(參見 例如,Faulkner 等人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74: 867-872, (2015);Penman 等人Frontiers in Oncology, 5:54, 2015;及 Kurani, Child’s Nervous System, 35:1525-1536, (2019))。
過去十年來,BRAF 抑制劑無論單獨使用亦或與 MEK 抑制劑組合使用,皆為 BRAF V600 突變黑色素瘤(佔黑色素瘤的約 50%)患者之治療樹立了新的里程碑。然而,高侵襲性腦轉移與黑色素瘤患者之不良結果相關聯,因此仍需要更好的治療。另外,迄今為止,尚未開發出針對 NRAS 突變(佔黑色素瘤的約 20%)患者的靶向療法。
因此,需要改進針對腦癌(包括具有 NRAS 和 RAF 突變之轉移性腦癌)的化學療法。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露涉及一種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有效治療該轉移性黑色素瘤之量的貝伐拉非尼 (belvarafenib),其中轉移的部位係在該個體的腦內。
在一些態樣中,本揭露涉及一種治療腦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以治療該腦癌;(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之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ii)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在一些其他態樣中,本揭露涉及一種治療腦癌之方法,該方法涉及組合療法。該方法包含:(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ii) 向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 MEK 抑制劑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i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及該 MEK 抑制劑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之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v)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發現貝伐拉非尼在經口投予後能夠在小鼠及大鼠之腦中累積。貝伐拉非尼在腦中之暴露量與在血漿中相似(腦與血漿比率為約 100%)。貝伐拉非尼的這一腦穿透位準與目前批准的已知腦穿透位準低的 BRAF 抑制劑顯著不同。貝伐拉非尼在使用黑色素瘤細胞的正位腦腫瘤模型中表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貝伐拉非尼顯著增加了顱內植入 BRAF V600EA375SM 黑色素瘤的小鼠的整體存活期。此外,本文提供的資料亦表明,貝伐拉非尼具有治療 NRAS 突變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潛力。
由於貝伐拉非尼係泛 Raf 抑制劑,因此可治療任何源自 Raf 惡性腫瘤的腦轉移腫瘤。
相關申請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 2021 年 3 月 9 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第 63/158,798 號之優先權。該臨時申請案之全文藉由引用方式併入本申請案之中。 貝伐拉非尼
貝伐拉非尼係有效的選擇性泛 RAF 激酶抑制劑,對 BRAF WT、BRAF V600E及 CRAF 表現出強抑制活性。先前有記述稱貝伐拉非尼強烈抑制攜帶 BRAF、NRAS 或 KRAS 突變的各種癌細胞株之生長,並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表現出顯著的抗癌療效。
貝伐拉非尼在 PCT 申請案 WO 2013/100632 中公開,具有化學名稱為 4-氨基-N-(1-((3-氯-2-氟苯基)氨基)-6-甲基異喹啉-5-基)噻吩並[3,2-d]嘧啶-7-甲醯胺(本文中稱為式(I)),並具有以下化學結構:
Figure 02_image003
貝伐拉非尼係高效的選擇性 II 型 RAF 二聚體抑制劑(泛 RAF 抑制劑),可選擇性抑制 BRAF 和 CRAF 同功型。與 BRAF V600-選擇性單體抑制劑相比,已經發現貝伐拉非尼不活化非 BRAF V600突變型細胞中的 MAPK 路徑,而是藉由抑制 BRAF 與 CRAF 二聚體來維持對 MAPK 訊號傳導的抑制,並導致在 BRAF V600-及 RAS-突變型腫瘤中的細胞增殖作用減弱以及抗腫瘤活性增加。
RAF 激酶家族由三個亞型 (A-RAF, B-RAF, C-RAF) 所組成,其為 RAS 下游 MAPK 訊號傳遞路徑的關鍵組成部分。在 RAF 基因的突變,特別而言是在密碼子 V600 之 BRAF,已在各種癌症中被發現,包括惡性黑色素瘤、大腸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肺癌。參見 Davies H、Bignell GR、Cox C 等人,「Mutations of the BRAF gene in human cancer」, Nature 417:949-54, 200。BRAF V600突變使得 BRAF 作為單體以發出訊號,從而持續性地活化下游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RAS 基因是人類癌症中最常發生突變的癌基因。在 RAS 異構型中,KRAS 突變最頻繁 (86%),其次是 NRAS(11%),其主要在皮膚黑色素瘤中突變 (28%)。參見:Cox AD、Fesik SW、Kimmelman AC 等人,「Drugging the undruggable RAS: Mission possible?」, Nat Rev Drug Discov 13:828-51, 2014;Hilmi Kodaz、Osman Kostek、Muhammet Bekir、Hacioglu 等人,「Frequency of RAS Mutations (KRAS, NRAS, HRAS) in Human Solid Cancer」, EJMO 1:1-7, 2017;以及 Cancer Genome Atlas N,「Genomic Classification of Cutaneous Melanoma」, Cell 161:1681-96, 2015。
由於 BRAF 單體抑制劑諸如維羅非尼 (vemurafenib)、達拉非尼 (dabrafenib) 與康奈非尼 (encorafenib) 的發現,使得對於 BRAF V600-突變型腫瘤患者的治療取得顯著進展;然而,由於各種耐藥機制(包括 BRAF 擴增、BRAF 剪接變異體及 RAS 突變)主要集中在 BRAF 二聚化及對於 BRAF V600單體療法的耐藥性,治療反應的持久性受到限制。參見 Sullivan RJ、Flaherty KT,「Resistance to BRAF-targeted therapy in melanoma」Eur J Cancer 49:1297-304, 2013。
貝伐拉非尼抑制 BRAF 突變型或 RAS 突變型黑色素瘤、NSCLC 及 CRC 細胞株中 MAPK 路徑中之 MEK 及 ERK 的磷酸化。貝伐拉非尼已被證明可在 活體外抑制 BRAF 突變型或 RAS 突變型黑色素瘤、NSCLC、CRC 及甲狀腺癌細胞株之生長。
貝伐拉非尼在活體外係有效的選擇性 RAF 激酶(包括 BRAF V600E突變體 (IC50 = 7 nM)、BRAF 野生型 (IC50 = 41 nM) 及 RAF-1 (CRAF) (IC50 = 2 nM))抑制劑。在一組 189 種激酶測定中進行試驗時,貝伐拉非尼表現出對 7 種其他受體酪胺酸激酶 (RTK) 的抑制活性(聚落刺激因子 1 受體 (CSF1R),原 McDonough 貓肉瘤 (FMS) 同源物;盤狀結構域受體酪胺酸激酶 1 (DDR1);盤狀結構域受體酪胺酸激酶 2 (DDR2);EPHA2;EPHA7;EPHA8;及 EPHB2),在 1 µM 下具有 >90% 的抑制率。
貝伐拉非尼之 活體外抗腫瘤作用已轉化為在各種小鼠異種移植模型中之療效。貝伐拉非尼在小鼠異種移植模型中作為針對 BRAF 突變型及 NRAS 突變型黑色素瘤、KRAS 突變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及 BRAF 突變型大腸直腸癌 (CRC) 小鼠異種移植模型的單一療法,表現出劑量依賴性腫瘤生長抑制作用。 貝伐拉非尼臨床資料
迄今為止,貝伐拉非尼已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可提供針對多種癌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療。
例如,一項已完成的開放標籤 Ia 期劑量遞增研究在攜帶 BRAF、KRAS 或 NRAS 基因突變的實體瘤患者中研究了貝伐拉非尼的幾種劑量及方案。對 72 名個體中的 67 名進行了療效分析,這些個體經過至少 1 次基線後腫瘤評估。最佳總體緩解率 (BORR) 為 8.96%(6/67 名個體),客觀緩解率 (ORR) 為 4.48%(3/67 名個體),其中部分緩解 (PR) 被確認為最佳總體緩解(2 名患有黑色素瘤的個體及 1 名胃腸道間質瘤的個體)。在 50.57% (34/67) 的接受貝伐拉非尼 100 mg QD 劑量或更高劑量治療的個體中觀察到疾病控制。59 名 (88.06%) 個體發生了事件(疾病進展或死亡),所有這些皆被報告為進行性疾病 (PD)。此外,中位無惡化存活期為 11.53 週,且該中位數之 95% 信賴區間為 [7.12 週,13.38 週)。在更新的結果中,BORR 為 10.45%(7/67 名個體),95% 精準信賴區間為 [4.30%, 20.35%];ORR 保持在 4.48%(3/67 名個體)。此外,對 BRAF 突變型黑色素瘤個體的亞組再分析顯示,全部個體中 7.69%(1/13 名個體)的 BORR、DCR、中位 PFS 及進展時間不變。800 mg BID 組中的中位 DOR 升高至 30.18 週,在全部組中為 23.99 週(包括個體的 DOR 為 100.29 週)。
在另一項開放標籤 Ib 期劑量擴展研究中,在攜帶 BRAF、KRAS 或 NRAS 基因突變的實體瘤患者中對劑量為 450 mg BID 貝伐拉非尼進行了評估。對 63 名個體中的 59 名進行了療效分析,這些個體在入組後至少接受了 1 劑貝伐拉非尼並且經過至少 1 次基線後腫瘤評估。BORR 為 11.86%(7/59 名個體),ORR 為 6.78%(4/59 名個體),其中 PR 被確認為最佳總體緩解(3 名患有黑色素瘤的個體及 1 名患有 CRC 的個體)。在 35.59% (21/59) 的個體中觀察到疾病控制。59 名個體中的 50 名 (84.75%) 個體發生了事件(疾病進展或死亡),除 1 例死亡病例外,所有這些皆被報告為 PD。此外,中位無惡化存活期 (PFS) 為 7.83 週,且該中位數之 95% 信賴區間為 [7.26 週,8.26 週]。本研究中來自 7 名緩解者的總緩解之中位緩解持續時間 (DOR) 為 15.66 週。其中,2 名 BRAF 突變型黑色素瘤緩解者表現出 22.49 週的中位 DOR。
在另一項健康個體中的 I 期、單一劑量、隨機、交叉相對生體可用率及食物影響研究中,評估了從 I 期片劑到 II 期片劑的配方變化對貝伐拉非尼暴露量之影響。共有 18 名健康個體入組該研究,並接受了以下隨機治療:一個 150 mg 和一個 50 mg I 期片劑,進食狀態下;兩個 100 mg II 期片劑,進食狀態下;或兩個 100 mg II 期片劑,空腹狀態下;治療之間包含 18 天的清除期。與空腹狀態相比,進食狀態下食物對貝伐拉非尼之暴露量具有正面影響。與在健康個體處於空腹狀態時投予 200 mg 單一劑量的貝伐拉非尼相比,當貝伐拉非尼在進食狀態下投予時,其暴露量 C max及 AUC 0-inf分別增加了約 2.2 倍及 2.8 倍。研究中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特別關注的不良事件或死亡。 貝伐拉非尼對腦癌有效
根據本揭露,已經發現貝伐拉非尼有效穿過 BBB 且為用於治療腦癌的有效化療藥物。
如本文所用,「血腦屏障」或「BBB」係指內皮細胞之高選擇性半透性邊界,其防止循環血液中之溶質非選擇性地穿入中樞神經系統之細胞外液。參見 Daneman「The blood-brain barrier」,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7 (1) 2015。
根據迄今為止的實驗證據,據信貝伐拉非尼有效穿透到腦中(如動物研究中所示),且貝伐拉非尼並非兩種表現最多的流出抑制劑 P-gp 及 BCRP 的受質。如本領域中所知,若藥物係這些流出抑制劑中之一種或兩種的受質,則該藥物通常流出回到血液中且通常將具有低的或無相關的腦穿透。例如,RAF 抑制劑藥物康奈非尼係 P-gp 及 BCRP 流出受質,並提供僅約 0.004 的腦與血漿比率(參見 Pharmocol Res2018; 129: 414-23)。進一步地,RAF 抑制劑藥物維羅非尼係 P-gp 及 BCRP 流出受質,並提供僅約 0.004 至約 0.01 的腦與血漿比率(參見 Pharmocol Exp Ther2012; 342: 33-40)。又進一步地,RAF 抑制劑藥物達拉非尼係 P-gp 及 BCRP 流出受質,並提供僅約 0.02 至約 0.04 的腦與血漿比率(參見 Pharmocol Exp Ther2013; 344: 655-64)。相比之下,貝伐拉非尼並非 P-gp 及 BCRP 流出受質,並提供約 0.8 至約 1.2 的腦與血漿比率。貝伐拉非尼的高腦穿透性的發現可以為帶有 MAPK 突變的腦癌及轉移性腦癌提供治療選擇。
成年人腦轉移的最常見原因及其近似頻率如下:
適應症 癌亞型 頻率 (%)
黑色素瘤 1    44%
NSCLC 2 I/II 期 27.5
III 期 19.7
IV 期 47.1
乳癌 3 HR +/HER2 - 38.8
HR +/HER2 + 15.7
HR -/HER2 - 10.7
TNBC 18.7
大腸直腸癌 4 - 4.4
HCC 5 - 37.1~90.0
縮寫NSCLC:非小細胞肺癌,HER2:人上皮生長因子受體 2,HR:激素受體,+:表示陽性,−:表示陰性,TNBC:三陰性乳癌,HCC:肝細胞癌 參考文獻1. Cancer2011, 117(8), pp1687-96 (doi.org/10.1002/cncr.25634) 2. Neuro Oncol. 2015, 17(1), pp122–128. (doi: 10.1093/neuonc/nou099) 3. Cancer Manag Res, 2018, 10, pp5329-5338 (doi: 10.2147/CMAR.S176763) 4. Tumori Journal, 2019, 105(5), 427-433 (doi.org/10.1177/0300891618765541) 5. Oncotarget, 2017, 8, pp25814-25829 (doi.org/10.18632/oncotarget.15730)
根據本揭露,已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貝伐拉非尼有效穿過 BBB。本領域已知並接受本揭露之實驗的囓齒動物模型能可靠地預測人體中之效果。因此,據信貝伐拉非尼將有效地穿過人體中之 BBB。進一步地,據信將人腫瘤細胞移植到裸小鼠腦以及利用螢光素酶測定表明腫瘤響應於口服貝伐拉非尼療法而消退的本發明的實例表明了轉換為人類療法的可能性。
轉移性腦腫瘤可能係由一種在偵測時已進展至 IIIb 期或更高分期的癌症形式引起。
本發明可適用於腦特異性癌症以及一些依賴於 MAPK 途徑的癌症。在後一種情況下,腦轉移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味著有效靶向轉移性腦腫瘤的方法可有效延長生存期。在腦轉移的情況下,嘗試化學療法及/或放射療法是正常的,如果不成功,可使用靶向性更強的療法(諸如 RAF 與 MEK 抑制劑的組合)。
基於本揭露之腦藥物動力學實驗,據信以臨床試驗中已顯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劑量投予的貝伐拉非尼以治療量有效穿過 BBB。一種該等指示性藥物動力學特性為腦與血漿比率 (B/P)。貝伐拉非尼 B/P 比率可由腦之曲線下面積 (AUC last)(以 ng·小時/g 腦組織)及血漿之 AUC last(以 ng·小時/mL 為單位)計算得出。根據本揭露,貝伐拉非尼 B/P 為約 0.3、約 0.4、約 0.5、約 0.6、約 0.7、約 0.8、約 0.9、約 1.0、約 1.1、約 1.2、約 1.3、約 1.4、約 1.5、約 1.6、或約 1.7 或更多,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0.3 至約 1.7、約 0.7 至約 1.6、或約 0.8 至約 1.5。達到最大貝伐拉非尼腦濃度的時間 (T max) 為約 4 小時、約 5 小時、約 6 小時、約 7 小時、約 8 小時、約 9 小時、或約 10 小時,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4 小時至約 10 小時、約 5 小時至約 9 小時、或約 6 小時至約 8 小時。腦中貝伐拉非尼之半衰期 (t 1/2) 為約 3 小時、約 4 小時、約 5 小時、約 6 小時、約 7 小時、約 8 小時、約 9 小時、約 10 小時、約 11 小時、或約 12 小時,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3 小時至約 12 小時、約 4 小時至約 11 小時、或約 5 小時至約 10 小時。腦中之平均停留時間 (MRT last) 為約 7 小時、約 8 小時、約 9 小時、約 10 小時、約 11 小時、約 12 小時、約 13 小時、約 14 小時、約 15 小時、約 16 小時、約 17 小時、約 18 小時、約 19 小時、或約 20 小時,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7 小時至約 20 小時、約 9 小時至約 18 小時、或約 10 小時至約 17 小時。
貝伐拉非尼腦 AUC last及峰值腦濃度 (C max) 隨劑量而變化。在每 kg 體重 15 mg 的劑量下,AUC last(以 ng·小時/克腦組織為單位)為約 25,000、約 30,000、約 35,000、約 40,000、約 45,000、約 50,000、約 55,000、約 60,000、約 65,000、約 70,000、約 75,000、約 80,000、約 85,000、約 90,000、約 95,000、或約 100,000 或更多,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25,000 至約 100,000、約 50,000 至約 90,000、或約 65,000 至約 80,000。在每 kg 體重 15 mg 的劑量下,腦組織之 C max(以 ng 貝伐拉非尼/克腦組織為單位)為約 1,000、約 1,500、約 2,000、約 2,500、約 3000、約 3,500、約 4,000、約 4,500、約 5,000、約 5,500、約 6,000、約 6,500、約 7,000、約 7,500、或約 8,000 或更多,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例如約 1,000 至約 8,000、約 2,000 至約 7,000、或約 3,000 至約 6,000。 可治療之癌症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轉移性黑色素瘤,且該轉移性黑色素瘤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包含有效治療該轉移性黑色素瘤之量的貝伐拉非尼的療法來治療,其中轉移的部位係在該個體的腦內。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腦癌,且該腦癌藉由以下方法來治療:(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以治療該腦癌;(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之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ii)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腦癌,且該腦癌藉由以下方法來治療:(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ii) 向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 MEK 抑制劑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i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及該 MEK 抑制劑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之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v)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腦癌,且提供一種用於該腦癌之治療中之醫藥組成物,該包含醫藥組成物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在一些該等態樣中,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在該等態樣中之任一者中,貝伐拉非尼之投予抑制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腦癌,且提供一種用於該腦癌之治療中之醫藥組成物,該包含醫藥組成物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在該等態樣中,將醫藥組成物與治療有效量之 MEK 抑制劑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組合投予,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在一些該等態樣中,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在該等態樣中之任一者中,貝伐拉非尼與 MEK 抑制劑之組合之投予抑制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
在本揭露之各個態樣中之任一者中,腦癌可以係 (i) 源自腦的癌症,諸如但不限於神經膠質母細胞瘤;(ii) 在小兒患者中出現的腦腫瘤;或 (iii) 已轉移至腦的 RAS 突變型癌症,其包括但不限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 (NSCLC)、大腸直腸癌 (CRC) 諸如大腸直腸腺癌、肺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及胰管腺癌。其他該等癌症可包括乳癌、膀胱尿路上皮癌、膽囊癌、腎胚細胞瘤、胃腸道間質瘤 (GIST)、前列腺癌、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甲狀腺癌、膽道癌、腺癌、絨毛膜癌及肉瘤。罹患上述任一者之組合的患者亦可能為可治療的。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攜帶 RAF 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攜帶 BRAF V600E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攜帶非典型 BRAF 突變,諸如 RAF 二聚體 2 類/融合突變或 3 類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攜帶 G13、G12 或 Q61 NRAS 突變中之一者或多者。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具有選自 NRAS G12D突變、NRAS Q61K突變、NRAS Q61R突變、NRAS G12R突變及 NRAS G12C突變中之至少一種突變,且已經轉移至腦。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攜帶選自 Q61R、Q61H、Q61K、Q61L 及其組合的 NRAS 突變的黑色素瘤。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攜帶選自 KRAS G12V突變、KRAS G12D突變、KRAS G12C突變、KRAS G12R突變及 KRAS Q61H突變中之至少一種突變,且已經轉移至腦。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具有選自 G12V、G12C、G12D 及其組合的 KRAS 突變的大腸直腸腺癌。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具有選自 G12V、G12R、G12D 及其組合的 KRAS 突變的胰管腺癌。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具有選自 G12V、G12C、G12D 及其組合的 KRAS 突變的肺腺癌。
在一些該等態樣中,腦癌具有兩種突變,諸如 BRAF 突變及 NRAS 突變、或者 BRAF 突變及 KRAS 突變。在一個態樣中,癌症攜帶 BRAF V600E突變及 NRAS Q61L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具有選自 BRAF V600E突變、KRAS G12V突變、KRAS G12D突變、KRAS G12C突變、KRAS Q61H突變、NRAS G12D突變、NRAS Q61K突變、NRAS Q61R突變、NRAS Q61H突變、NRAS Q61L突變及 NRAS G12C突變中之至少一種突變。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選自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G12D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G12C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Q61H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為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在一些態樣中,癌症係選自攜帶 NRAS Q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及其組合。
在一些態樣中,腦癌存在於小兒患者中,且選自具有 BRAF V600E突變或 KIAA1549-BRAF 融合致癌基因的腫瘤。在一個態樣中,腫瘤為神經膠質瘤,諸如毛狀星細胞瘤。具有一種或多種該等 BRAF 突變的其他神經膠質瘤包括:毛狀細胞星細胞瘤、未分化星細胞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瀰漫性原纖維性星細胞瘤、多形性黃色星細胞瘤、嬰兒促纖維增生型星細胞瘤及神經節神經膠質瘤。 給藥
個體可適於接受每天每 kg 體重約 2.5 mg、每天約 5 mg/kg、每天約 7.5 mg/kg、每天約 10 mg/kg、每天約 12.5 mg/kg、每天約 15 mg/kg、每天約 17.5 mg/kg、每天約 20 mg/kg、每天約 22.5 mg/kg、或每天約 25 mg/kg 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諸如每天約 2.5 mg/kg 至每天約 25 mg/kg、每天約 7.5 mg/kg 至每天約 20 mg/kg、或每天約 10 mg/kg 至每天約 15 mg/kg 的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治療。
貝伐拉非尼的劑量範圍可以從足以引起反應之劑量至最大耐受劑量。例如,且不限於任何特定劑量,每日劑量可適當地為 100 mg、150 mg、200 mg、250 mg、300 mg、350 mg、400 mg、450 mg、500 mg、550 mg、600 mg、650 mg、700 mg、750 mg、800 mg、850 mg、900 mg、950 mg、1000 mg、1050 mg、1100 mg、1150 mg、1200 mg、1250 mg、1300 mg、約 1350 mg、約 1400 mg、約 1450 mg、或約 1500 mg 以及由此構建的任何範圍,諸如 100 mg 至 1300 mg、200 mg 至 1300 mg、600 mg 至 1300 mg、700 mg 至 1200 mg、或 800 mg 至 1000 mg。貝伐拉非尼可以上述每日劑量範圍向個體每天給藥一次、每天給藥兩次、每天給藥三次或每天給藥四次。
在一些方面,貝伐拉非尼每天投藥兩次。在一個該等態樣中,貝伐拉非尼可以 250 mg BID、300 mg BID、350 mg BID、400 mg BID、450 mg BID、或 500 mg BID 的方式給藥。給藥可以在進食或不進食的情況下進行。投藥排程可以適當地為 28 天排程中的每一天或 28 天排程中的 21 天或更多天。 貝伐拉非尼的形式
貝伐拉非尼可適當地呈現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及互變異構體、以及溶劑化物、代謝物、同位素、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前藥的形式。在一些特定方面,貝伐拉非尼為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意指保有自由鹼或自由酸的生物有效性及特性,且並非在生物上或在其他方面有不利之處的鹽類。貝伐拉非尼的例示性酸性鹽類包括但不限於硫酸鹽、檸檬酸鹽、乙酸鹽、草酸鹽、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鹽、磷酸鹽、酸性磷酸鹽、乳酸鹽、水楊酸鹽、酸檸檬酸鹽、酒石酸鹽、酒石酸鹽、抗壞血酸鹽、琥珀酸鹽、馬來酸鹽、延胡索酸鹽、葡萄糖酸鹽、葡醣醛酸鹽、甲酸鹽、苯甲酸鹽、麩胺酸鹽、甲磺酸鹽(methanesulfonate 或 mesylate)、乙磺酸鹽、苯磺酸鹽、以及對甲苯磺酸鹽。在一些方面,該鹽類選自由雙鹽酸鹽、雙硫酸氫鹽、雙對甲苯磺酸鹽、雙乙磺酸鹽、以及雙甲磺酸鹽所組成之群組。在一些方面,該鹽類為雙鹽酸鹽或雙甲磺酸鹽。在一方面,該鹽類為雙甲磺酸鹽。
貝伐拉非尼可以適當地為非晶質或結晶形式。在一些方面,該鹽類為結晶。在一個此等方面,該鹽類為雙甲磺酸鹽。在一些特定態樣中,雙甲磺酸鹽的特徵在於當以 Cu-Kα 光源照射時 X 射線粉末繞射 (PXRD) 圖譜中具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尖峰、三個或更多個尖峰、或五個或更多個尖峰,這些尖峰選自繞射角 2θ ± 0.2° 值為 5.6°、7.1°、7.6°、11.4°、15.1°、15.4°、16.6°、18.2°、20.4°、21.5°、22.3°、22.7°、23.1°、24.4°、24.9° 及 25.6° 時的尖峰。在一些方面該鹽類為雙鹽酸鹽。在一些特定態樣中,雙鹽酸鹽為同質異晶型 I 且其特徵在於當以 Cu-Kα 光源照射時 X 射線粉末繞射圖譜中具有三個或多個尖峰,這些尖峰選自繞射角 2θ 值為 5.89° ± 0.2°、7.77° ± 0.2°、8.31° ± 0.2°、11.80° ± 0.2°、16.68° ± 0.2°、23.22° ± 0.2°、23.69° ± 0.2°、26.89° ± 0.2°、27.51° ± 0.2° 及 29.53° ± 0.2° 時的尖峰。固體形式(結晶或非晶質)可以適當地藉由在德國 BRUKER AXS 製造的 D8 ADVANCE 中所記錄的 PXRD 測定,在 25°C 及 40.0 KV 且 100 mA 下操作,使用 Cu Kα (1.54056 Å) 線與旋轉。
貝伐拉非尼及本揭露之範圍內的其他活性劑可適當地與一種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佐劑及/或賦形劑一起配製成膠囊、片劑(丸劑)、粉末、糖漿、分散液、懸浮液、乳化液、溶液等形式。合適的液體載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水;生理食鹽水;右旋糖水溶液;乙二醇;乙醇;油包括石油、動物、植物或合成來源的油;以及其組合。合適的醫藥佐劑/賦形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澱粉、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葡萄糖、乳糖、滑石粉、明膠、麥芽、米、麵粉、白堊、二氧化矽、硬脂酸鎂、硬脂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氯化鈉、脫脂奶粉、甘油、丙二醇、水、乙醇等。貝伐拉非尼也可適當地與其他習知藥物添加劑一起配製,例如防腐劑、穩定劑、潤濕劑或乳化劑、用於調節滲透壓的鹽類、緩衝液等。在任何情況下,這類組成物都將含有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得以製備適當的劑型以適當地投予於個體。
貝伐拉非尼可適當地口服投予於個體。 貝伐拉非尼之功能及作用
在本揭露之各個態樣中之任一者中,貝伐拉非尼療法可導致以下之一種或多種:(i) 抑制腦癌轉移;(ii) 減小腦癌轉移尺寸;(iii) 降低腦癌轉移數量;(iv) 降低腦癌細胞的數量;(v) 降低腦癌細胞生存力;以及 (vi) 抑制腦癌細胞生長。
如本文所用,「抑制」及「抑制作用」係指標靶酶之活性與不存在抑制劑時該酶的活性相比有所降低。在一些態樣中,術語「抑制」及「抑制作用」意指活性降低至少約 5%、至少約 10%、至少約 20%、至少約 25%、至少約 50%、至少約 60%、至少約 70%、至少約 80%、至少約 90%、或至少約 95%。在其他態樣中,術語「抑制」及「抑制作用」意指活性降低 5% 至約 25%、約 25% 至約 50%、約 50% 至約 75%、或約 75% 至 100%。在一些態樣中,術語「抑制」及「抑制作用」意指活性降低約 95% 至 100%,例如,活性降低 95%、96%、97%、98%、99% 或 100%。該等降低可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夠認識的多種技術來測量。
如本文所用,「減小」及「減少」係指所指示的指標(諸如尺寸、數量及生存力)與不存在化學療法時的指標相比有所降低。在一些態樣中,術語「減小」及「減少」意指指標降低至少約 5%、至少約 10%、至少約 20%、至少約 25%、至少約 50%、至少約 60%、至少約 70%、至少約 80%、至少約 90%、或至少約 95%。在其他態樣中,術語「減小」及「減少」意指指標降低 5% 至約 25%、約 25% 至約 50%、約 50% 至約 75%、或約 75% 至 100%。在一些態樣中,術語「減小」及「減少」意指指標降低約 95% 至 100%,例如,活性降低 95%、96%、97%、98%、99% 或 100%。該等降低可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夠認識的多種技術來測量。 MEK 抑制劑之組合療法
在一些態樣中,至少一種額外療法可以與貝伐拉非尼療法共同投予。在一些該等態樣中,該至少一種額外療法為化學治療劑。
在一些該等態樣中,該額外療法為 MEK 抑制劑藥物。本揭露之範圍內的 MEK 抑制劑之實例包括考比替尼 (cobimetinib)、曲美替尼 (trametinib)、比美替尼 (binimetinib)、司美替尼 (selumetinib)、匹馬西替尼 (Pimasertinib)、瑞美替尼 (refametinib)、PD-0325901 及 BI-847325 及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本揭露的一些特定態樣中,MEK 抑制劑為考比替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例如,Cotellic®)。考比替尼係可逆、有效的高選擇性 MEK1 及 MEK2(RAS/RAF/MEK/ERK (MAPK) 的核心組分)路徑抑制劑,且在多種人類癌症模型中具有單藥抗腫瘤活性。考比替尼之 CAS 登記號為 1168091-68-6,化學名稱為 S)[3,4-二氟-2-(2-氟-4-碘苯基胺基)苯基][3-羥基-3-(哌啶-2-基]四氫吖唉-1-基)甲酮,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05
Cotellic® 為考比替尼的延胡索酸鹽。考比替尼描述於美國專利第 7,803,839 號及第 8,362,002 號中,其各自內容藉由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
考比替尼透過抑制 MEK1 及 MEK2 來抑制多種人腫瘤細胞株之增殖。此外,考比替尼在異種移植腫瘤模型中抑制 ERK 磷酸化並刺激細胞凋亡。考比替尼在腫瘤異種移植物中累積,並在血漿濃度降低後在腫瘤中保持高濃度。考比替尼抑制 ERK1 磷酸化之活性與其在腫瘤組織中之濃度比在血漿中之濃度更密切相關;一般而言,ERK1 磷酸化降低與腫瘤異種移植模型之療效之間存在良好的相關性。已在幾種人腫瘤異種移植模型中觀察到腫瘤消退。該消退依賴於劑量,在測試的最高劑量下得到高達 100% 的消退。所研究的模型包括 CRC、惡性黑色素瘤、乳癌及肺癌。
在 MEK4592g 研究中,在癌症患者口服投予後表徵考比替尼作為單藥經單次和多次給藥後的藥物動力學,該研究包括在攜帶 BRAF、NRAS 或 KRAS 突變的患者中評估劑量為每天 60 mg 的考比替尼。共有 6 例患者(全部罹患黑色素瘤;6.2%)獲得經確認之部分緩解 (PR),28 例患者 (28.9%) 疾病穩定 (SD),40 例患者 (41.2%) 發生進行性疾病。在 14 例大腸直腸癌 (CRC) 患者中,所有患者皆經歷了進行性疾病 (PD)。在 MEK4592g 研究的 III 期中,18 例患者入組,並對 18 例患者中之 14 例之最佳總體緩解進行了評估。4 例患者 (22.2%) 之最佳總體緩解為 SD,且 2 例患者 (11.1%) 發生未經確認之腫瘤緩解。
考比替尼具有中等吸收速率(達到最大濃度的中位時間 [t max] 為 1 至 3 小時),且平均終末半衰期 (t 1/2) 為 48.8 小時(範圍為 23.1 至 80 小時)。考比替尼以與濃度無關的方式與血漿蛋白 (95%) 結合。在健康個體中之研究 MEK4952g 中,考比替尼在 0.05 mg/kg(對於 70 kg 成年人,為約 3.5 mg/kg)至 80 mg 的劑量範圍內表現出線性藥物動力學,且絕對生體可用率經確定為 45.9% (90% CI: 39.74%, 53.06%)。在健康個體中,在空腹狀態下投予相比,考比替尼在進食狀態下投予時的藥物動力學不變。由於食物不改變考比替尼藥物動力學,因此考比替尼可在進食或不進食的情況下投予。與在禁食狀態下單獨投予考比替尼相比,氫離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 (rabeprazole) 似乎對考比替尼藥物動力學的影響極小,無論在存在或不存在高脂膳食的情況下投予皆如此。因此,胃 pH 之增加不影響考比替尼藥物動力學,表明其對胃 pH 之改變不敏感。
考比替尼鹽、結晶形式及前藥在本揭露之範圍內。考比替尼、製備方法及治療用途揭示於國際公開號 WO 2007/044515、WO 2014/027056 和 WO 2014/059422 中,其各自藉由引用併入本文。例如,在本揭露之一些態樣中,MEK 抑制劑為結晶半延胡索酸考比替尼多晶型 A。
本揭露之範圍內的 MEK 抑制劑(例如,考比替尼)劑量為每天約 20 mg 至約 100 mg、約 40 mg 至約 80 mg、或約 60 mg 的 MEK 抑制劑。在特定實施例中,MEK 抑制劑為考比替尼,且以約 60 mg、約 40 mg 或約 20 mg 的劑量給藥。
MEK 抑制劑適於每天投予一次。在一些態樣中,MEK 抑制劑在 28 天治療週期中連續 21 天每天投予一次。在一些態樣中,MEK 抑制劑在 28 天治療週期之第 1 天至第 21 天或第 3 天至第 23 天每天投予一次。 實例
Hanmi Research Center 之機構動物護理及使用委員會批准了實例 1 至實例 3 的動物研究方案。 實例 1 :貝伐拉非尼在小鼠中之腦分佈。
實例 1 評估了經口投予後貝伐拉非尼在小鼠中的藥物動力學特徵及腦分佈。
小鼠品系為韓國 Orient Bio Inc. 所提供之 ICR (CD-1®)。小鼠為雄性,開始給藥時為 8 週齡,且體重範圍為 30 ± 1 克。
實驗開始前,將小鼠在習知動物實驗室籠中飼養 5 天以適應環境。動物籠為聚碸 1291H(W425 × D266 × H185 mm,Techniplast,義大利)。每個籠子裡飼養 12 隻小鼠,溫度 22 ± 2°C,相對濕度 50 ± 20%,通風頻率為 10-15 次/小時,採用 12 小時暗/光循環,光照強度為 150-300 勒克司,至少每週更換一次籠子。用充足的自來水給小鼠餵飼 Picolab 囓齒動物飼料(5053,Lab Diet,美國)。
向小鼠投予貝伐拉非尼二鹽酸鹽,其純度為 99.6% 且儲存於室溫下。劑量基於活性成分游離鹼並針對測定和水含量進行了校正。給藥媒劑為 DMSO (5%)、cremophore EL (5%) 及去離子水 (90%)。將用於給藥的貝伐拉非尼 (28.08 mg) 溶解於 14.40 mL 媒劑中,最終濃度為 1.950 mg/mL。
在單個一天給藥方案中,小鼠經禁食過夜。在治療當天測量小鼠之體重,依據該體重設定給藥體積。然後向小鼠投予 10 mL/kg 貝伐拉非尼溶液,從而提供 15 mg/kg 的活性劑量。在給藥後 4 小時餵飼小鼠。
在給藥前及給藥後期間觀察到一般臨床徵象。未觀察到臨床症狀。
在貝伐拉非尼投予後 0.5、1、2、4、7、24、48 和 72 小時從眶後神經叢採集血液 (0.3 mL)。藉由以 12,000 rpm 離心 2 分鐘 (Eppendorf) 以獲得血漿,然後收穫並儲存於 -20°C 下 (Panasonic, MDF-U334-PK) 直至分析。
在各時間點對小鼠放血後,立即採集腦樣本而不進行灌注。將腦組織用鹽水洗滌一至兩次以去除表面血液。然後修整腦組織。將採集的腦組織準確稱重,並與基於腦重量的 4 倍鹽水混合(最終稀釋係數為 5 倍)。然後將各腦樣本均質化並置於 1.5 mL 管中,儲存於 -20°C 下 (Panasonic, MDF-U334-PK) 直至分析。
類似地獲得未經治療之動物的血漿和腦,以用作空白基質。
藉由使用 LC-MS/MS (Waters UPLC H-Class / Xevo TQ (Waters USA)) 進行分析,確定貝伐拉非尼之血漿及腦濃度。
使用 PhoenixTM WinNonlin 8.1(Certara,美國),藉由非房室方法依據血漿和腦濃度-時間資料計算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直接由原始資料獲得峰值血漿及腦濃度 (C max) 以及相應的時間 (T max)。藉由線性對數梯形求和,獲得血漿曲線下面積 (AUC last)。使用 WinNonlin 計算其他 PK 參數,諸如從給藥時間外推至無窮大的 AUC (AUC inf)、半衰期 (t 1/2) 及平均停留時間 (MTR last)。貝伐拉非尼之血漿及腦濃度表示為平均值 ± S.D.。藉由將腦中之 AUC last除以血漿中之 AUC last來計算貝伐拉非尼之腦與血漿比率 (B/P)。
以 15 mg/kg 的劑量經口投予後,小鼠中貝伐拉非尼之平均 (± S.D.) 血漿及腦濃度-時間曲線 (AUC)、C max、T max、t 1/2、MRT 及 B/P 比率呈現於表 1 中。
表 1:經口投予 15 mg/kg 貝伐拉非尼後,小鼠中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3 個資料/時間點)
參數 血漿
AUC last 84264.0 ng·h/mL 78259.6 ng·h/g
AUC inf 84347.9 ng·h/mL 78297.5 ng·h/g
C max 4782.1 ng/mL 5238.8 ng/g
T max(h) 4.0 7.0
T 1/2(h) 6.6 6.3
MRT last(h) 14.3 11.8
B/P 比率 0.929
以 30 mg/kg 的劑量經口投予後,小鼠中貝伐拉非尼之平均 (± S.D.) 血漿及腦濃度-時間曲線 (AUC)、C max、T max及 B/P 比率呈現於表 2 中。
表 2:經口投予 30 mg/kg 貝伐拉非尼後,小鼠中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3 個資料/時間點)
參數 血漿
AUC last 132721.0 ng·h/mL 100735.8 ng·h/g
AUC inf 133431.0 ng·h/mL 100848.0 ng·h/g
C max 6211.4 ng/mL 6099.0 ng/g
T max(h) 7.0 7.0
B/P 比率 0.8
實例 1 之結果表明,經口投予劑量為 15 mg/kg 的貝伐拉非尼後,血漿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84264.0 ng·h/mL 及 4782.1 ng/mL。血漿 T max及半衰期分別為 4.0 小時及 6.6 小時。腦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78259.6 ng·h/g 及 5238.8 ng/g。腦 T max及半衰期分別為 7.0 小時及 6.3 小時。實例 1 之結果表明,經口投予劑量為 30 mg/kg 的貝伐拉非尼後,血漿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132731.0 ng·h/mL 及 6211.4 ng/mL。血漿 T max為 7.0 小時。腦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100735.8 ng·h/g 及 6099.0 ng/g。腦 T max為 7.0 小時。資料顯示,貝伐拉非尼緩慢分佈至腦部,T max稍晚於血漿中之結果。貝伐拉非尼在腦及血漿中之暴露量與 AUC last及 C max相似,相差約 1 倍。在小鼠中,基於 15.0 mg/kg 及 30.0 mg/kg 的貝伐拉非尼之 AUC last的 B/P 比率分別為 0.929 和 0.8,表明其高度分佈於小鼠腦中。因此,該實例顯示了貝伐拉非尼透過血腦屏障的高穿透性。 實例 2 :貝伐拉非尼在大鼠中之腦分佈。
實例 2 評估了經口投予後貝伐拉非尼在大鼠中的藥物動力學特徵及腦分佈。
大鼠品系為韓國 Orient Bio Inc. 所提供之 SD。大鼠為雄性,開始給藥時為 7 週齡,且體重範圍為 230.1 ± 6.4 克。
實驗開始前,將大鼠在習知動物實驗室籠中飼養 5 天以適應環境。動物籠為聚碸 1291H(W425 × D266 × H185 mm,Techniplast,義大利)。每個籠子裡飼養 3 隻大鼠,溫度 22 ± 2°C,相對濕度 50 ± 20%,通風頻率為 10-15 次/小時,採用 12 小時暗/光循環,光照強度為 150-300 勒克司,至少每週更換一次籠子。用充足的自來水給小鼠餵飼 Picolab 囓齒動物飼料(5053,Lab Diet,美國)。
向大鼠投予貝伐拉非尼二鹽酸鹽,其純度為 99.6% 且儲存於室溫下。劑量基於活性成分游離鹼並針對測定和水含量進行了校正。給藥媒劑為 DMSO (10%)、PEG 400 (50%) 及去離子水 (40%)。將用於給藥的貝伐拉非尼 (169.51 mg) 溶解於 86.93 mL 媒劑中,最終濃度為 1.950 mg/mL。
在單個一天給藥方案中,大鼠經禁食過夜。在治療當天測量大鼠之體重,依據該體重設定給藥體積。然後向大鼠投予 10 mL/kg 貝伐拉非尼溶液,從而提供 15 mg/kg 的活性劑量。在給藥後 4 小時餵飼大鼠。
在給藥前及給藥後期間觀察到一般臨床徵象。未觀察到臨床症狀。
在貝伐拉非尼投予後 0.5、1、2、4、7、24、48 和 72 小時從腹動脈採集血液 (0.3 mL)。藉由以 12,000 rpm 離心 2 分鐘 (Eppendorf) 以獲得血漿,然後收穫並儲存於 -20°C 下 (Panasonic, MDF-U334-PK) 直至分析。
在各時間點對大鼠放血後,立即採集腦樣本而不進行灌注。將腦組織用鹽水洗滌一至兩次以去除表面血液。然後修整腦組織。將採集的腦組織準確稱重,並與基於腦重量的 4 倍鹽水混合(最終稀釋係數為 5 倍)。然後將各腦樣本均質化並置於 1.5 mL 管中,儲存於 -20°C 下 (Panasonic, MDF-U334-PK) 直至分析。
類似地獲得未經治療之動物的血漿和腦,以用作空白基質。
藉由使用 LC-MS/MS (Waters UPLC H-Class / Xevo TQ (Waters USA)) 進行分析,確定貝伐拉非尼之血漿及腦濃度。
使用 PhoenixTM WinNonlin 8.1(Certara,美國),藉由非房室方法依據血漿和腦濃度-時間資料計算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直接由原始資料獲得峰值血漿及腦濃度 (C max) 以及相應的時間 (T max)。藉由線性對數梯形求和,獲得血漿曲線下面積 (AUC last)。使用 WinNonlin 計算其他 PK 參數,諸如從給藥時間外推至無窮大的 AUC (AUC inf)、半衰期 (t 1/2) 及平均停留時間 (MTR last)。貝伐拉非尼之血漿及腦濃度表示為平均值 ± S.D.。藉由將腦中之 AUC last除以血漿中之 AUC last來計算貝伐拉非尼之腦與血漿比率 (B/P)。
以 15 mg/kg 的劑量經口投予後,小鼠中貝伐拉非尼之平均 (± S.D.) 血漿及腦濃度-時間曲線 (AUC)、T max、t 1/2、MRT 及 B/P 比率呈現於表 3 中。
表 3:經口投予 15 mg/kg 貝伐拉非尼後,大鼠中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3 個資料/時間點)
參數 血漿
AUC last 49418.4 ng·h/mL 67954.7 ng·h/g
AUC inf 50614.3 ng·h/mL 68350.0 ng·h/g
C max 2132.9 ng/mL 3914.3 ng/g
T max(h) 4.0 7.0
T 1/2(h) 12.5 9.0
MRT last(h) 18.0 15.5
B/P 比率 1.375
以 30 mg/kg 的劑量經口投予後,大鼠中貝伐拉非尼之平均 (± S.D.) 血漿及腦濃度-時間曲線 (AUC)、C max、T max及 B/P 比率呈現於表 4 中。
表 4:經口投予 30 mg/kg 貝伐拉非尼後,大鼠中貝伐拉非尼之藥物動力學參數(3 個資料/時間點)
參數 血漿
AUC last 97988.0 ng·h/mL 113670.1 ng·h/g
AUC inf 100034.5 ng·h/mL 115222.3 ng·h/g
C max 4151.7 ng/mL 4876.0 ng/g
T max(h) 7.0 4.0
B/P 比率 1.2
實例 2 之結果表明,經口投予劑量為 15 mg/kg 的貝伐拉非尼後,血漿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49418.4 ng·h/mL 及 2132.9 ng/mL。血漿 T max及半衰期分別為 4.0 小時及 12.5 小時。腦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67954.7 ng·h/g 及 3914.3 ng/g。腦 T max及半衰期分別為 7.0 小時及 9.0 小時。實例 2 之結果表明,經口投予劑量為 30 mg/kg 的貝伐拉非尼後,血漿中之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97988.0 ng·h/mL 及 4151.7 ng/mL。血漿 T max為 7.0 小時。腦中 AUC last及 C max分別為 113670.1 ng·h/g 及 4876.0 ng/g。腦 T max為 7.0 小時。腦中之暴露量高於血漿中之暴露量。在大鼠中,基於 15 mg/kg 及 30 mg/kg 的劑量的貝伐拉非尼之 AUC last的 B/P 比率分別為 1.375 及 1.2,表明其高度分佈於大鼠腦中。因此,該實例顯示了貝伐拉非尼透過血腦屏障的高穿透性。 實例 3 :貝伐拉非尼與人 BCRP MDR1 ABC (流出)轉運蛋白之交互作用
開展一項實驗以確定貝伐拉非尼是否係在血腦屏障上表現的流出轉運蛋白 P-gp 及 BCRP 的受質。
用 DMSO 製備貝伐拉非尼 2HCl 之儲備液(10 mM、1.33 mM、1 mM 及 0.1 mM)。用 DMSO 製備系列稀釋液(7 步,3 倍),並將其用作抑制測定中之測試溶液(稀釋 100 倍)。受質實驗中的稀釋係數為 100 倍。在該測定中,測定緩衝液中之溶劑濃度不超過 1.5% (v/v)。
用於偵測的儀器包括配備 Thermo Scientific TSQ Quantum Access Max 三重四極 MS 的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UltiMate 3000 系列 UHPLC (Thermo Scientific, San Jose, CA);Perkin Elmer MicroBeta2 液體閃爍計數器 (Perkin Elmer, Waltham MA) 及 BMG Labtech FluoStar Omega 多功能酶標儀(BMG Labtech,Offenburg,德國)。
使用由過表現人 ABC 轉運蛋白的細胞所製得的內外膜囊泡進行囊泡轉運測定。轉運蛋白已由 SOLVO Biotechnology 藉由化學選擇在哺乳動物(K 及 M)細胞中表現。
囊泡轉運測定之參數列於表 6 中,其中:「BCRP」係指乳癌抗性蛋白;「MDR1」係指多藥耐藥蛋白 1;「E3S」係指雌酮‑3‑硫酸鹽;「NMQ」係指 N-甲基奎尼丁。
表 5.囊泡轉運測定參數
轉運蛋白 蛋白含量/ 孔 (µg) 孵育 時間 (min) 探針 受質 參考 抑制劑
人 BCRP (ABCG2) 25 1 E3S (1 µM) Ko134 (1 µM)
人 MDR1 (ABCB1/P-gp) 50 3 NMQ (2 µM) 維拉帕米 (verapamil) (100 µM)
將貝伐拉非尼 2HCl 與膜囊泡製劑(總蛋白:MDR1 為 50 µg/孔,且 BCRP 為 25 µg/孔)及探針受質共孵育。在 4 mM ATP 或 AMP 存在下進行孵育,以區分轉運蛋白所介導之攝取與被動擴散至囊泡中。將貝伐拉非尼 2HCl 添加至 0.75 µL 溶劑(最終孵育體積的 1%)中之反應混合物中。將反應混合物於 37 ± 1℃(或對於 BCRP 為 32 ± 1℃)下預孵育 15 分鐘。藉由添加 25 μL 的 12 mM MgATP(或作為背景對照的測定緩衝液中之 12 mM AMP)引發反應,單獨預孵育。藉由添加 200 µL 冰冷的洗滌緩衝液並經由安裝在 96 孔板(濾板)上之玻璃纖維過濾器立即過濾來淬滅反應。洗滌過濾器(5 × 200 µL 冰冷的洗滌緩衝液)、乾燥,並藉由液體閃爍計數來確定經過濾之囊泡內受質的量。治療組列於表 6 中。
表 6:96 孔板形式的治療組 孔數
96 孔板形式的治療組 孔數
相應的囊泡轉運 (VT) 緩衝液中之貝伐拉非尼 2HCl,含 1% DMSO(0.02、0.05、0.16、0.49、1.48、4.43 和 13.3 µM)及 ATP 3
相應的 VT 緩衝液中之貝伐拉非尼 2HCl,含 1% DMSO(0.02、0.05、0.16、0.49、1.48、4.43 和 13.3 µM)及 AMP 3
含 ATP 的 1% DMSO 對照 3
含 AMP 的 1% DMSO 對照 3
相應的 VT 緩衝液中之參考抑制劑,含 1% DMSO 及 ATP 3
相應的 VT 緩衝液中之參考抑制劑,含 1% DMSO 及 AMP 3
對照如下。用 AMP 孵育為所有資料點提供了背景活性值。用探針受質(僅溶劑)孵育提供了 100% 活性值。參考抑制劑用作抑制的陽性對照。
用於囊泡轉運受質測定的實驗方法。使用由過表現 BCRP 或 MDR1 ABC 轉運蛋白的細胞以及對照細胞所製得的由內而外的膜囊泡(總蛋白:MDR1 為 50 µg/孔,或 BCRP 為 25 µg/孔)確定貝伐拉非尼 2HCl 攝取到膜囊泡中的情況。在 ATP 或 AMP 存在下測試兩個孵育時間點(2 分鐘及 20 分鐘)和兩種濃度(1 µM 及 10 µM)的貝伐拉非尼 2HCl,以確定貝伐拉非尼 2HCl 是否被有效轉運到囊泡中。將反應混合物以及起始試劑(MgATP 及 AMP 溶液)於 32°C(用於 BCRP)及 37°C(用於 MDR1 測定)預孵育 15 分鐘。藉由將起始試劑(MgATP 或 AMP)添加至適當的孔中以引發反應。藉由添加 200 µL 冰冷的洗滌緩衝液並經由安裝在 96 孔板(濾板)上之玻璃纖維過濾器立即過濾來淬滅反應。將過濾器用 5 × 200 µL 冰冷之洗滌緩衝液洗滌並乾燥。用 100 µL MeOH:H2O (2:1) 將囊泡洗滌 2 次後,藉由 LC-MS/MS 偵測以確定保留在囊泡內的累積貝伐拉非尼 2HCl 的量。可行性試驗的條件及實驗組列於表 7 中。
表 7
96 孔板形式的治療組 孔數
表現轉運蛋白之囊泡中之 1 µM 及 10 µM 貝伐拉非尼 2HCl 以及兩種孵育時間(2 分鐘和 20 分鐘),三重複方式,包含 ATP 或 AMP 24
對照囊泡中之 1 µM 及 10 µM 貝伐拉非尼 2HCl 以及兩種孵育時間(2 分鐘和 20 分鐘),三重複方式,包含 ATP 或 AMP 24
用於表現轉運蛋白之囊泡及對照囊泡的初始濃度值,三重複方式 12
對於所有孔,易位探針受質的量以 cpm 為單位確定。使用以下公式計算相對活性:相對活性 % = (A-B)/(C-D) × 100。A 係在 TA 及 ATP 存在下易位受質的量。B 係在 TA 及 AMP 存在下易位受質的量。C 係在溶劑及 ATP 存在下易位受質的量。D 係在溶劑及 AMP 存在下易位受質的量。
在囊泡轉運受質測定中,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含有轉運蛋白的囊泡及對照囊泡中,每個濃度和時間點的 TA 的 ATP 依賴性轉運以及 ATP 依賴性倍數累積: ATP – 依賴性轉運 = n ATP- N AMP倍數累積 = n ATP/nAMP n ATP係在 4 mM ATP 存在下易位 TA 的量,以 pmol/mg 為單位。n AMP係在 4 mM AMP 存在下易位 TA 的量,以 pmol/mg 為單位。
若含有轉運蛋白的囊泡中 ATP 依賴性倍數累積值 > 2 且可能被已知的轉運蛋白抑制劑抑制,則 TA 可以被視為所研究之轉運蛋白的受質。此外,在對照囊泡中未觀察到類似的 ATP 依賴性倍數累積。
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dmond, WA) 進行基本資料處理,並使用 GraphPad Prism 5.0 (GraphPad Software Inc., San Diego, CA) 進行曲線擬合及反應參數的確定。在囊泡轉運抑制測定中,在適用的情況下計算 IC 50(µM)。IC 50被定義為將最大活性抑制 50% 所需之 TA 濃度。IC 50值源自四參數邏輯斯諦方程式 [log(抑制劑) vs. 反應 - 可變斜率];使用非線性回歸將曲線擬合至相對活性 vs. TA 濃度圖。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頂部值(最大反應)及底部值(經最大抑制之反應)值分別不限於 100 及 0 的恆定值。
結果表明,貝伐拉非尼 2HCl 在所應用的濃度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 BCRP 所介導之 E3S 累積。即使在所研究的最低濃度 (0.02 µM) 下,亦偵測到 70% 的抑制率。將曲線頂部限制在 100%,估計 IC 50值為 0.011 µM。
結果進一步表明,貝伐拉非尼 2HCl 在所應用的濃度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 MDR1 所介導之 NMQ 累積,最大抑制率為 32%。即使抑制率未達到 50%,估計交互作用之 IC50 值為 29.64 µM。在估計時,應用底部約束 (0%)。
在囊泡轉運受質測定中,在 ATP 和 AMP 存在下,貝伐拉非尼 2HCl 的 ATP 依賴性累積類似(ATP 依賴性倍數累積 < 2),表明在測試的所有條件下,貝伐拉非尼 2HCl 在表現轉運蛋白的囊泡或對照囊泡中未發生有效累積(對於 BCRP 及 MDR1 兩者)。陽性對照實驗確認了轉運蛋白在所應用的囊泡中的功能。結果總結呈現於表 8 中。
表 8
抑制結果 受質結果
轉運蛋白及測定類型 最大抑制 (佔對照的百分比) IC 50(µM) 表現轉運蛋白的囊泡中之最大 ATP 依賴性 倍數累積 受質
BCRP VT 99.8% 0.011 1.51 不太可能
MDR1 VT 32% 29.64 1.23 不太可能
資料顯示,貝伐拉非尼 2HCl 抑制 BCRP,估計 IC 50值為 0.011 µM。資料進一步顯示,貝伐拉非尼 2HCl 在最高應用濃度 (13.3 µM) 下對 MDR1 的抑制率為 32%,估計 IC 50值為 29.64 µM。總之,貝伐拉非尼 2HCl 可能並非 MDR1 或 BCRP 的受質,因為在所應用之實驗條件下未偵測到 ATP 或轉運蛋白依賴性累積。 實例 4 :貝伐拉非尼在異種腦轉移小鼠模型中之抗腫瘤療效評估。
小鼠品係由韓國 Orient Bio Inc. 所飼養及提供之 BALB/c 裸小鼠 (nu/nu)。小鼠為雄性,開始給藥時為 7 週齡,且體重範圍為 13.9 克至 20.4 克。
實驗開始前,將小鼠在習知動物實驗室籠中飼養至少一週以適應環境。動物籠為聚碸 1291H(W425 × D266 × H185 mm,Techniplast,義大利)。每個籠子裡飼養 8 隻小鼠,溫度 22 ± 2°C,相對濕度 50 ± 20%,通風頻率為 10-15 次/小時,採用 12 小時暗/光循環,光照強度為 150-300 勒克司,至少每週更換一次籠子。向小鼠 隨意餵飼 Picolab 囓齒動物飼料(5053,Lab Diet,美國)。隨意給予經 UV 照射及過濾的自來水。
癌細胞株為攜帶 BRAF V600突變的 A375SM-Luc。該細胞株被認為適於 RAF 抑制劑在黑色素瘤中對 BRAF V600的療效研究。
建立 A375SM-Luc 細胞株的方法如下。將 A375SM 細胞以 2.5 × 10 5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到 24 孔透明平底板中之補充有 10% FBS (Gibco, USA) 的 MEM 培養基 (Gibco, USA) 中。次日,將 CMV-Firefly 螢光素酶慢病毒(Cellomics Inc.,美國)用含有 8 µg/mL 聚凝胺(Sigma Aldrich,St. Louis MO,美國)的完全培養基稀釋。將細胞在所製得的培養基中以 800xg 離心 90 分鐘,然後在新鮮培養基中孵育 2 至 3 天。使用嘌呤黴素選擇穩定的選殖株,並藉由在添加 10 µL (15 mg/mL) D-螢光素(Gold Biotechnology,美國)後使用 IVIS® Lumina III 系列活體內成像系統(PerkinElmer Inc.,美國)測量其發光,篩選單個選殖株之螢光素酶活性。 活體外培養基為 MEM 10% FBS。 活體外培養條件為在 5% CO 2中於 37°C 孵育。
活體內細胞接種方法如下。藉由腹膜內 (i.p.) 注射 30 mg/kg Zoletil 50(Virbac,法國)及 10 mg/kg Rompun(Bayer Korea,韓國),將小鼠麻醉。使用立體定向固定裝置 (David Kopf Instruments,美國) 將懸浮於 10 µL 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中之 5000 個細胞顱內注射到右額半球中(AP +2.0,ML -1.0,DV +2.0,來自前囟)。在兩天內產生小鼠模型。
在接種(植入)後 6-7 天,藉由 BLI(每組 8 隻小鼠)按腫瘤負荷將小鼠隨機分組。然後向小鼠投予貝伐拉非尼二鹽酸鹽,其純度為 99.6% 且儲存於室溫下。劑量基於活性成分游離鹼並針對測定和水含量進行了校正。給藥媒劑為 DMSO (5%)、cremophore EL (5%) 及去離子水 (90%)。用於給藥的貝伐拉非尼溶於媒劑中。
貝伐拉非尼(第 2 組和第 3 組)及媒劑(第 1 組)以 10 mL/kg (p.o.) 之劑量每天一次 (QD) 給藥,持續 102 天。研究組設計及劑量如下表 9 所示。
表 9
個體 貝伐拉非尼劑量 (mg/kg)
1 1 至 8 媒劑 (0 mg/kg)
2 9 至 16 5 mg/kg
3 17 至 24 15 mg/kg
在試驗期間每天至少觀察一次一般臨床徵象。在給藥期間每週進行兩次體重測量。相對體重 (%) 藉由以下方式計算:第 X 天體重 (g) / 初始體重 (g) × 100 (第 X 天 = 體重測量日)。每週使用 IVIS® Lumina III 系列活體內成像系統(PerkinElmer Inc.,美國)藉由生物發光成像 (BLI) 測量腫瘤負荷。在 Living Image® 軟體中對曝光時間及像素聚類進行了優化,並將生物發光信號顯示為強度圖。從藥物投予日期開始繪製顯示第 1 組至第 3 組小鼠生存期延長的卡普蘭-麥爾生存曲線。中位總存活率 (mOS) 為 50% 的小鼠死亡且 50% 的小鼠存活的時間量。
資料表示為平均值 ± 平均值之標準誤差 (SEM)。使用 GraphPad PRISM® 第 6 版(GraphPad Software,美國)進行統計分析。進行長期試驗以評估組間顯著差異。 p值小於 0.05 被視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臨床徵象、體重減輕及臨床徵象報告於下表 10 中。在貝伐拉非尼第 2 組及第 3 組中,從投予第 7 天開始出現毛髮生長,且在 11 天內未發現其他臨床徵象或體重減輕。第 11 天後,媒劑表現出體重減輕及多種臨床徵象,諸如消瘦、體溫過低、蒼白、瘀點、結痂、虛弱及腹脹,其係由腫瘤生長所致之虛弱引起。第 2 組(5 mg/kg 貝伐拉非尼)從第 14 天開始,且第 3 組(15 mg/kg 貝伐拉非尼)從第 16 天開始,發生類似的臨床徵象。第 2 組及第 3 組中之效應係由於腫瘤而非藥物所致之效應。表 10 中:「belv.」係指貝伐拉非尼;「- - - -」係指無明顯發現;「EM」係指消瘦;「H」係指體溫過低;「HG」係指毛髮生長;「PA」係指蒼白;「W」係指虛弱;「D」係指死亡;「P」係指瘀點;「S」係指結痂;且括號中之資料係指出現症狀的動物數量/存活的動物總數。
表 10: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模型中之臨床徵象。
天數 媒劑(第 1 組) 5 mg/kg belv. (第 2 組) 15 mg/kg belv.(第 3 組)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HG (5/8) HG (4/8)
8 - - - - HG (8/8) HG (8/8)
9 - - - - HG (8/8) HG (8/8)
10 - - - - HG (8/8) HG (8/8)
11 - - - - HG (8/8) HG (8/8)
12 EM (1/8) HG (8/8) HG (8/8)
13 EM (2/8);PA (1/8) HG (8/8) HG (8/8)
14 EM (2/8);PA (1/8); H (1/8);W (1/8) HG (8/8);EM (1/8) HG (8/8)
15 D (1/8);EM (1/8); W (1/8) HG (8/8);EM (1/8) HG (8/8)
16 P (1/7);EM (1/7); W (1/7) HG (7/8);EM (1/8); D (1/8) HG (8/8);EM (1/8)
17 P (1/7);EM (1/7); W (1/7);S (1/7) HG (7/7);EM (1/7); W (1/7);H (1/7) HG (8/8);EM (1/8)
18 P (1/7);EM (1/7); W (1/7);S (1/7); AD (1/7);H (1/7) HG (6/7);D (1/7) HG (8/8);EM (1/8); W (1/8)
19 P (1/7);S (4/7); AD (1/7);D (1/7) HG (6/6) HG (8/8);EM (1/8); W (1/8)
20 EM (4/6);S (5/6); D (1/6) HG (6/6) HG (7/8);D (1/8)
21 S (5/5);EM (4/5) HG (6/6) HG (7/7)
22 S (5/5);EM (4/5); W (3/5) HG (6/6) HG (7/7)
23 S (5/5);EM (5/5); W (4/5);H (1/5) HG (6/6);EM (1/6) HG (7/7)
24 S (4/5);EM (4/5); W (4/5);H (2/5); D (1/5) HG (6/6);EM (1/6) HG (7/7)
25 S (2/4);EM (2/4); W (2/4);H (2/4); D (2/4) HG (6/6);EM (1/6) HG (7/7)
26 S (1/2);EM (1/2); W (1/2);H (1/2); D (1/2) HG (6/6);EM (1/6) HG (7/7)
27 S (1/1);EM (1/1); W (1/1);H (1/1) HG (6/6);EM (1/6) HG (7/7)
28 D (1/1) HG (6/6);EM (2/6) HG (7/7)
29 N/A HG (6/6);EM (4/6) HG (7/7)
30 N/A HG (6/6);EM (4/6) HG (7/7)
31 N/A HG (6/6);EM (4/6); W (2/6) HG (7/7)
32 N/A HG (6/6);EM (4/6); W (2/6);H (1/6);PA (1/6) HG (7/7)
33 N/A HG (5/6);EM (5/6); W (2/6);H (1/6); PA (1/6);D (1/6) HG (7/7)
34 N/A HG (4/5);EM (4/5); W (2/5);PA (1/5);D (1/5) HG (7/7)
35 N/A HG (3/4);EM (3/4); W (1/4);PA (1/4);D (1/4) HG (7/7)
36 N/A HG (2/3);EM (2/3); D (1/3) HG (7/7)
37 N/A HG (2/2);EM (2/2); W (1/2) HG (7/7)
38 N/A HG (2/2);EM (2/2); W (2/2) HG (7/7)
39 N/A HG (2/2);EM (2/2); W (2/2);PA (1/2) HG (7/7)
40 N/A D (2/2) HG (7/7)
41 N/A N/A HG (7/7)
42 N/A N/A HG (7/7)
43 N/A N/A HG (7/7)
44 N/A N/A HG (7/7)
45 N/A N/A HG (7/7)
46 N/A N/A HG (7/7)
47 N/A N/A HG (7/7)
48 N/A N/A HG (7/7);EM (1/7)
49 N/A N/A HG (7/7);EM (1/7)
50 N/A N/A HG (7/7);EM (1/7)
51 N/A N/A HG (7/7);EM (2/7); W (1/7)
52 N/A N/A HG (6/7);EM (1/7); W (1/7);D (1/7)
53 N/A N/A HG (6/6);EM (2/6); W (1/6)
54 N/A N/A HG (5/6);EM (1/6); D (1/6)
55 N/A N/A HG (5/5);EM (1/5)
56 N/A N/A HG (5/5);EM (1/5); W (1/5)
57 N/A N/A HG (5/5);EM (1/5); W (1/5)
58 N/A N/A HG (5/5);EM (1/5); W (1/5)
59 N/A N/A HG (5/5);EM (1/5); W (1/5)
60 N/A N/A HG (5/5);EM (1/5); W (1/5)
61 N/A N/A HG (4/5);D (1/5)
62 N/A N/A HG (4/4)
63 N/A N/A HG (4/4)
64 N/A N/A HG (4/4)
65 N/A N/A HG (4/4)
66 N/A N/A HG (4/4)
67 N/A N/A HG (4/4)
68 N/A N/A HG (4/4)
69 N/A N/A HG (4/4)
70 N/A N/A HG (4/4)
71 N/A N/A HG (4/4)
72 N/A N/A HG (4/4)
73 N/A N/A HG (4/4)
74 N/A N/A HG (4/4)
75 N/A N/A HG (4/4);AD (1/4)
76 N/A N/A HG (4/4);AD (1/4)
77 N/A N/A HG (4/4);AD (1/4)
78 N/A N/A HG (4/4);AD (1/4); S (1/4)
79 N/A N/A HG (3/4);D (1/4)
80 N/A N/A HG (3/3)
81 N/A N/A HG (3/3)
82 N/A N/A HG (3/3)
83 N/A N/A HG (3/3)
84 N/A N/A HG (3/3)
85 N/A N/A HG (3/3);EM (1/3)
86 N/A N/A HG (3/3);EM (1/3)
87 N/A N/A HG (3/3);EM (1/3)
88 N/A N/A HG (3/3);EM (1/3); H (1/3)
89 N/A N/A HG (3/3);EM (1/3); H (1/3)
90 N/A N/A HG (3/3);EM (1/3); H (1/3)
91 N/A N/A HG (3/3);EM (1/3); H (1/3)
92 N/A N/A HG (3/3);EM (1/3); H (1/3)
93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4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5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6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7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8 N/A N/A HG (2/3);EM (1/3); H (1/3);W (1/3)
99 N/A N/A HG (2/3);D (1/3)
100 N/A N/A HG (2/2)
101 N/A N/A HG (2/2)
102 N/A N/A HG (2/2)
103 N/A N/A HG (2/2)
在第 1、5、12、19、26、33、40、47、54、61、68、75、82、89、96 和 103 天中的每一天,向小鼠腹膜內注射 15 mg/mL D-螢光素,並使用 IVIS® Lumina III 系列活體內成像系統(PerkinElmer Inc.,美國)進行 BLI 成像評估。結果呈現於圖 1 中。
BLI 用於量化縱向腦生長。以 5 mg/kg 給藥的貝伐拉非尼表現出比媒劑更有效的腫瘤抑制作用,並且以 15 mg/kg 給藥的貝伐拉非尼相比於媒劑導致腫瘤生長顯著延遲。更特定而言,與媒劑(mOS 24.5 天)相比,以 5 mg/kg 及 15 mg/kg 給藥的貝伐拉非尼相比導致生存期顯著延長,中位數存活時間 (mOS) 分別達到 34.5 天 ( p< 0.05) 及 70.0 天 ( p< 0.001)。見圖 2 及表 11。表 11 中:「mOS」係指中位整體存活期;並且最大體重減輕係藉由 (1 – 個體相對體重之平均值) × 100 計算。在該實例中,第 Y 天具有最大的體重減輕。
表 11
治療 mOS(天) 最大體重減輕 (%)
媒劑 24.5 22.2(第 25 天)
貝伐拉非尼 (5 mg/kg) 34.5 33.0(第 39 天)
貝伐拉非尼 (15 mg/kg) 70.0 - - - -
表 11 中之媒劑(表 12)、5 mg/kg 貝伐拉非尼(表 13)及 15 mg/kg 貝伐拉非尼(表 14)的原始資料呈現於表 12 至表 14 中。
表 12:接受媒劑的 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小鼠模型的個體體重(克)
動物/ 天數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SEM
0 17.3 18.2 17.3 20.3 17.1 17.8 19.6 13.9 17.7 0.7
4 18.0 19.2 17.9 20.3 17.3 18.3 19.4 13.6 18.0 0.7
8 17.9 19.1 18.2 20.4 18.0 19.4 20.4 12.8 18.3 0.9
11 17.2 18.5 17.9 20.0 18.0 19.0 20.5 12.0 17.9 0.9
15 15.9 17.3 17.2 20.0 16.8 18.5 18.9 10.5 16.9 1.0
18 - - - - 16.0 16.7 18.7 15.7 17.9 18.0 9.8 16.1 1.1
22 - - - - 13.0 15.3 - - - - 14.3 14.7 16.5 - - - - 14.8 0.6
25 - - - - - - - - 15.0 - - - - - - - - - - - - 13.5 - - - - 14.3 0.8
表 13:接受 5 mg/kg 貝伐拉非尼的 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小鼠模型的個體體重(克)
動物/ 天數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平均值 SEM
0 15.6 17.1 18.1 18.7 17.8 17.4 17.9 19.6 17.8 0.4
4 14.9 17.6 15.8 19.3 18.3 17.5 18.2 19.6 17.7 0.6
8 15.1 17.4 16.2 19.6 18.6 17.5 18.6 20.3 17.9 0.6
11 15.0 18.0 17.7 19.4 18.7 17.6 18.6 20.5 18.2 0.6
15 15.6 13.5 12.6 19.2 18.8 17.8 19.3 21.1 17.2 1.1
18 16.6 - - - - - - - - 19.4 19.2 19.1 19.4 21.6 19.2 0.6
22 16.1 - - - - - - - - 18.4 19.0 19.4 19.3 21.6 19.0 0.7
25 16.6 - - - - - - - - 16.8 12.6 19.4 19.5 21.0 17.7 1.2
29 15.8 - - - - - - - - 14.3 15.3 18.7 17.7 18.2 16.7 0.7
32 14.9 - - - - - - - - 13.0 13.6 13.2 15.5 15.8 14.3 0.5
36 1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4 14.2 0.3
39 1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 11.7 0.5
表 14:接受 5 mg/kg 貝伐拉非尼的 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小鼠模型的個體體重(克)
動物/ 天數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平均值 SEM
0 17.1 19.5 20.4 16.7 17.4 17.9 17.1 19.8 18.2 0.5
4 17.4 19.3 20.3 17.1 17.4 18.3 17.5 19.8 18.4 0.4
8 17.8 19.8 20.8 18.6 18.0 18.7 17.8 20.3 19.0 0.4
11 17.9 20.2 20.9 18.4 17.8 18.3 18.0 20.8 19.0 0.5
15 16.8 20.2 21.5 18.3 17.9 19.0 18.0 20.6 19.0 0.6
18 12.9 20.9 21.9 18.9 18.5 19.1 18.9 21.5 19.1 1.0
22 - - - - 21.0 22.1 18.7 18.5 20.1 19.3 21.0 20.1 0.5
25 - - - - 21.7 22.6 19.2 19.6 20.3 19.4 21.4 20.6 0.5
29 - - - - 21.3 22.2 19.9 19.6 20.3 19.5 21.9 20.7 0.4
32 - - - - 21.6 23.0 19.8 19.5 20.2 19.1 22.0 20.7 0.6
36 - - - - 21.1 23.3 19.9 19.8 20.5 19.5 21.6 20.8 0.5
39 - - - - 21.6 23.4 20.0 19.5 20.6 19.8 21.9 21.0 0.5
42 - - - - 21.1 22.8 19.7 19.4 20.6 19.3 20.7 20.5 0.5
46 - - - - 21.9 23.1 20.5 19.7 21.1 19.4 18.4 20.6 0.6
50 - - - - 21.8 23.1 20.1 20.3 21.0 18.4 14.0 19.8 1.1
53 - - - - 22.0 23.1 20.6 20.5 21.3 16.3 - - - - 20.6 1.0
57 - - - - 21.3 23.2 19.8 - - - - 20.6 12.1 - - - - 19.4 1.9
60 - - - - 20.9 23.4 19.8 - - - - 20.3 11.5 - - - - 19.2 2.0
64 - - - - 21.4 23.1 20.6 - - - - 21.0 - - - - - - - - 21.5 0.5
68 - - - - 22.1 24.1 20.8 - - - - 21.7 - - - - - - - - 22.2 0.7
71 - - - - 21.9 23.9 20.4 - - - - 20.5 - - - - - - - - 21.7 0.8
74 - - - - 22.2 24.4 20.2 - - - - 21.0 - - - - - - - - 22.0 0.9
78 - - - - 22.0 24.2 19.8 - - - - 21.6 - - - - - - - - 21.9 0.9
81 - - - - 22.4 24.3 19.8 - - - - - - - - - - - - - - - - 22.2 1.3
85 - - - - 22.1 24.1 17.6 - - - - - - - - - - - - - - - - 21.3 1.9
88 - - - - 22.5 24.7 16.6 - - - - - - - - - - - - - - - - 21.3 2.4
92 - - - - 21.6 24.1 14.5 - - - - - - - - - - - - - - - - 20.1 2.9
95 - - - - 21.5 24.2 13.3 - - - - - - - - - - - - - - - - 19.7 3.3
99 - - - - 21.3 23.8 - - - - - - - - - - - - - - - - - - - - 22.6 1.3
102 - - - - 21.1 25.3 - - - - - - - - - - - - - - - - - - - - 23.2 2.1
實例 5 :與現有技術泛 RAF BRAF V600E MEK 抑制劑相比,貝伐拉非尼之腦與血漿比率
將泛 RAF 抑制劑貝伐拉非尼之腦與血漿比率與以下項比較:泛 RAF 抑制劑 DAY101 (tovorafenib, MLN2480);BRAF V 600E抑制劑達拉非尼、維羅非尼及康奈非尼;及 MEK 抑制劑考比替尼、曲美替尼及司美替尼。結果見下表 15。腦與血漿比率以 B/P(非臨床)表示,其定義為腦暴露量相對於血漿的百分比。貝伐拉非尼之 B/P 係根據本揭露由實驗確定,其中小鼠中之 B/P 為 93%,大鼠中之 B/P 為 138%。DAY101 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Gampa 等人,「Brain Distribution and Active Efflux of Three pan-RAF Inhibitors: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Brain Metastases」, J Pharmacol Exp Ther 368:446-461, 2019 年 3 月。達拉非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Mittapalli 等人,「Mechanisms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V600E Inhibitor Dabrafenib to the Brain: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Brain Metastases」, J Pharmacol Exp Ther 344:655-364, 2013。維羅非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Mittapalli 等人,「Impact of P-glycoprotein (ABCB1)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ABCG2) on the brain distribution of a novel BRAF inhibitor: vemurafenib (PLX4032)」, J Pharmacol Exp Ther 342:33-40, 2013。康奈非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Wang 等人,「P-glycoprotein (MDR1/ABCB1)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ABCG2) affect brain accumulation and intestinal disposition of encorafenib in mice」, Pharmacol Res. 2018 年 3 月;414-423。考比替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Choo 等人,「Role of P-glycoprotein on the brain penetration and brain pharmacodynamic activity of the MEK inhibitor cobimetinib」, Mol Pharm. 2014 年 11 月 3 日;11(11):4199-207。曲美替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Vaidhyanathan 等人,「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NS Distribution of a Novel MEK-1/2 Inhibitor: Implications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Melanoma Brain Metastases」, Drug Metab Dispos.2104 年 8 月; 42(8): 1292-1300。司美替尼之 B/P 係針對小鼠且引自 Gooijer 等人,「The impact of P-glycoprotein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on the brai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a panel of MEK inhibitors」, Int J Cancer. 2018 年 1 月 15 日;142(2):381-391。在表 15 中,「P-gp」係指 P-糖蛋白 (MDR1, ABDB1),「BCRP」係指乳癌抗性蛋白 (ABCG2)。
表 15
MEK 抑制劑 B/P P-gp/BCRP 流出受質?
貝伐拉非尼 93-138%
DAY101 20-34% 是 (BCRP)
達拉非尼 2-4% 是 (P-gp + BCRP)
維莫非尼 0.4-1% 是 (P-gp + BCRP)
康奈非尼 0.4% 是 (P-gp + BCRP)
考比替尼 30% 是 (P-gp)
曲美替尼 15% 是 (P-gp + BCRP)
司美替尼 2% 是 (P-gp + BCRP)
本書面說明使用實例揭示本發明,包括最佳模式,並且亦使本領域之任何技術人員能夠實踐本發明,包括製備並使用任何裝置或系統以及執行任何併入之方法。本發明之可專利範圍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並可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想到的其他實例。如果該等其他實例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之字面語言沒有區別的結構要素,或者如果它們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之字面語言沒有實質性差異的等效結構要素,則該等其他實例旨在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
圖 1 係在本揭露的 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小鼠模型中評估的小鼠的代表性生物發光影像的集合。 圖 2 係在本揭露的 A375SM_Luc 細胞腦轉移小鼠模型中評估的小鼠的卡普蘭-麥爾 (Kaplan-Meier) 生存曲線圖。
Figure 111108545-A0101-11-0001-1

Claims (62)

  1. 一種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有效治療該轉移性黑色素瘤之量的貝伐拉非尼 (belvarafenib),其中轉移的部位係在該個體的腦內。
  2. 如請求項 1 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攜帶 RAF 突變。
  3. 如請求項 2 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
  4.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攜帶 NRAS 突變或 KRAS 突變。
  5. 如請求項 4 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攜帶 NRAS 突變。
  6. 如請求項 5 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攜帶 NRAS G12D突變、NRAS Q61K突變、NRAS Q61R突變、NRAS G12C突變、NRAS Q61H突變、NRAS Q61L突變及其組合。
  7. 如請求項 1 至 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每 kg 體重約 2.5 mg 至每 kg 體重約 25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8. 如請求項 7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約 100 mg、約 150 mg、約 200 mg、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約 500 mg、約 550 mg、約 600 mg、約 650 mg、約 700 mg、約 750 mg、約 800 mg、約 850 mg、約 900 mg、約 950 mg、約 1000 mg、約 1050 mg、約 1100 mg、約 1150 mg、約 1200 mg、約 1250 mg、約 1300 mg、約 1350 mg、約 1400 mg、約 1450 mg 或約 1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9. 如請求項 7 或請求項 8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兩次以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 或約 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10. 如請求項 7 至 9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在 28 天治療週期中連續 28 天每天投予。
  11. 如請求項 1 至 10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口服投予。
  12. 一種治療腦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以治療該腦癌; (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ii)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13. 如請求項 12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及轉移癌,該轉移癌係選自黑色素瘤、肺、乳房、大腸直腸 (CRC)、膀胱、膽囊、腎胚細胞瘤、胃腸道間質瘤 (GIST)、前列腺、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甲狀腺、膽、腺癌、絨毛膜癌、肉瘤、鱗狀細胞及其組合。
  14. 如請求項 13 之方法,其中該轉移癌係選自黑色素瘤、腎胚細胞瘤、GIST、CRC、肉瘤、膽囊、膀胱及其組合。
  15. 如請求項 12 至 14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RAF 突變。
  16. 如請求項 15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BRAF V600E突變。
  17. 如請求項 15 或請求項 16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腎胚細胞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CRC 及其組合。
  18. 如請求項 17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腎胚細胞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 及其組合。
  19. 如請求項 18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 及其組合。
  20. 如請求項 16 至 19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為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
  21. 如請求項 12 至 20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NRAS 突變或 KRAS 突變。
  22. 如請求項 21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具有選自 BRAF V600E突變、KRAS G12V突變、KRAS G12D突變、KRAS G12C突變、KRAS Q61H突變、NRAS G12D突變、NRAS Q61K突變、NRAS Q61R突變、NRAS Q61H突變、NRAS Q61L突變及 NRAS G12C突變中之至少一種突變。
  23. 如請求項 22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G12D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G12C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Q61H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24. 如請求項 23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25. 如請求項 22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NRAS Q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及其組合。
  26. 如請求項 21 至 25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NRAS 突變之黑色素瘤。
  27. 如請求項 12 至 2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每 kg 體重約 2.5 mg 至每 kg 體重約 25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28. 如請求項 27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約 100 mg、約 150 mg、約 200 mg、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約 500 mg、約 550 mg、約 600 mg、約 650 mg、約 700 mg、約 750 mg、約 800 mg、約 850 mg、約 900 mg、約 950 mg、約 1000 mg、約 1050 mg、約 1100 mg、約 1150 mg、約 1200 mg、約 1250 mg、約 1300 mg、約 1350 mg、約 1400 mg、約 1450 mg 或約 1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29. 如請求項 27 或請求項 28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兩次以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 或約 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30. 如請求項 27 至 29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在 28 天治療週期中連續 28 天每天投予。
  31. 如請求項 12 至 30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口服投予。
  32. 如請求項 12 至 31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
  33. 如請求項 12 至 32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投予至少一種額外療法。
  34. 如請求項 33 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額外療法為化學治療劑。
  35. 如請求項 34 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額外療法為 MEK 抑制劑。
  36. 如請求項 35 之方法,其中該 MEK 抑制劑為考比替尼 (cobimetinib)。
  37. 如請求項 12 至 3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予導致以下之一種或多種:(i) 抑制腦癌轉移;(ii) 減小腦癌轉移尺寸;(iii) 降低腦癌轉移數量;(iv) 降低腦癌細胞的數量;(v) 降低腦癌細胞生存力;以及 (vi) 抑制腦癌細胞生長。
  38. 一種治療腦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i)    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ii)   向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 MEK 抑制劑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iii)  其中該貝伐拉非尼及該 MEK 抑制劑之投予抑制該個體中之腦癌細胞的生長及生存力;以及 (iv)  其中該腦癌的特徵在於經突變之 MAPK 訊號傳遞路徑。
  39. 如請求項 38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及轉移癌,該轉移癌係選自黑色素瘤、肺、乳房、大腸直腸 (CRC)、膀胱、膽囊、腎胚細胞瘤、胃腸道間質瘤 (GIST)、前列腺、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甲狀腺、膽、腺癌、絨毛膜癌、肉瘤、鱗狀細胞及其組合。
  40. 如請求項 39 之方法,其中該轉移癌係選自黑色素瘤、腎胚細胞瘤、GIST、CRC、肉瘤、膽囊、膀胱及其組合。
  41. 如請求項 38 至 40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RAF 突變。
  42. 如請求項 41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BRAF V600E 突變。
  43. 如請求項 41 或請求項 42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BRAF V600E之腎胚細胞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CRC 及其組合。
  44. 如請求項 43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腎胚細胞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 及其組合。
  45. 如請求項 44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BRAF V600E突變之 GIST 及其組合。
  46. 如請求項 42 至 45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為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
  47. 如請求項 38 至 4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攜帶 NRAS 突變或 KRAS 突變。
  48. 如請求項 47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具有選自 BRAF V600E突變、KRAS G12V突變、KRAS G12D突變、KRAS G12C突變、KRAS Q61H突變、NRAS G12D突變、NRAS Q61K突變、NRAS Q61R突變、NRAS Q61H突變、NRAS Q61L突變及 NRAS G12C突變中之至少一種突變。
  49. 如請求項 48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G12D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G12C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Q61H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50. 如請求項 49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肉瘤、攜帶 NRAS G61R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G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膽囊癌、攜帶 KRAS G12C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 CRC、攜帶 KRAS G12D突變之膀胱癌、攜帶 KRAS G12V突變之膀胱癌及其組合。
  51. 如請求項 49 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攜帶 NRAS G61L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H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K突變之黑色素瘤、攜帶 NRAS Q61R突變之黑色素瘤及其組合。
  52. 如請求項 47 至 51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攜帶 NRAS 突變之黑色素瘤。
  53. 如請求項 38 至 52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每 kg 體重約 2.5 mg 至每 kg 體重約 25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54. 如請求項 53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約 100 mg、約 150 mg、約 200 mg、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約 500 mg、約 550 mg、約 600 mg、約 650 mg、約 700 mg、約 750 mg、約 800 mg、約 850 mg、約 900 mg、約 950 mg、約 1000 mg、約 1050 mg、約 1100 mg、約 1150 mg、約 1200 mg、約 1250 mg、約 1300 mg、約 1350 mg、約 1400 mg、約 1450 mg 或約 1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55. 如請求項 53 或請求項 54 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兩次以約 250 mg、約 300 mg、約 350 mg、約 400 mg、約 450 mg 或約 500 mg 之貝伐拉非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
  56. 如請求項 53 至 55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在 28 天治療週期中連續 28 天每天投予。
  57. 如請求項 38 至 56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貝伐拉非尼係口服投予。
  58. 如請求項 38 至 57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係每天以約 20 mg 至約 100 mg、約 40 mg 至約 80 mg、或約 60 mg 之 MEK 抑制劑來治療。
  59. 如請求項 38 至 58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 MEK 抑制劑為考比替尼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且進一步地,其中該個體以每天約 60 mg、約 40 mg、或約 20 mg 之該考比替尼來治療。
  60. 如請求項 38 至 59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 MEK 抑制劑係在 28 天治療週期中連續 21 天每天投予一次。
  61. 如請求項 38 至 60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
  62. 如請求項 38 至 61 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投予導致以下之一種或多種:(i) 抑制腦癌轉移;(ii) 減小腦癌轉移尺寸;(iii) 降低腦癌轉移數量;(iv) 降低腦癌細胞的數量;(v) 降低腦癌細胞生存力;以及 (vi) 抑制腦癌細胞生長。
TW111108545A 2021-03-09 2022-03-09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TW202300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58798P 2021-03-09 2021-03-09
US63/158,798 2021-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151A true TW202300151A (zh) 2023-01-01

Family

ID=8095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545A TW202300151A (zh) 2021-03-09 2022-03-09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3329A1 (zh)
EP (1) EP4304592A1 (zh)
JP (1) JP2024509269A (zh)
KR (1) KR20230156731A (zh)
CN (1) CN117940130A (zh)
TW (1) TW202300151A (zh)
WO (1) WO20221922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025871B9 (ru) 2005-10-07 2017-08-31 Экселиксис, Инк. Ингибиторы mek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PE20141404A1 (es) 2011-12-30 2014-10-28 Hanmi Pharm Ind Co Ltd Derivados de tieno[3,2-d]pirimidina que tienen actividad inhibidora por las quinasas de las proteinas
BR112015003418A2 (pt) 2012-08-17 2017-07-04 Hoffmann La Roche produto farmacêutico, conjunto, métodos para estender a duração da resposta ao tratamento, de retardar ou prevenir o desenvolvimento de resistência ao tratamento, para a seleção de uma terapia e para otimizar a eficácia terapêutica.
CR20200237A (es) 2012-10-12 2020-07-26 Exelixis Inc Proceso novedoso para la elaboración de compuestos para su uso en el tratamiento del cáncer (diviisional 2015-0245)
US20210085663A1 (en) * 2017-05-16 2021-03-25 Biomed Valley Discoverie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atypical braf mutations
ES2971644T3 (es) * 2017-11-30 2024-06-06 Hanmi Pharmaceutical Co Ltd Sales de 4-amino-N-(1-((3-cloro-2-fluorofenil)amino)-6-metilisoquinolin-5-il)tieno[3,2-d]pirimidin-7-carboxamida y formas cristalinas de las mismas
EP3560516A1 (en) * 2018-04-27 2019-10-30 Bergen Teknologioverforing AS Combination therapy including beta-sitosterol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of a braf inhibitor, a mek inhibitor or an erk inhibitor and methods and use thereof
KR20230031839A (ko) * 2020-05-26 2023-03-07 한미약품 주식회사 암 치료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벨바라페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73329A1 (en) 2024-05-30
JP2024509269A (ja) 2024-02-29
EP4304592A1 (en) 2024-01-17
CN117940130A (zh) 2024-04-26
WO2022192202A1 (en) 2022-09-15
KR20230156731A (ko)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1916B (zh) 包含tno155和瑞博西尼之藥物組合
TWI798218B (zh) 組合療法
JP2022520079A (ja) Tno155及びkrasg12c阻害剤を含む医薬組合せ
US11433056B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US20230072294A1 (en) Compositions, methods, systems and/or kits for preventing and/or treating neoplasms
JP5758003B2 (ja) 抗癌剤併用療法
EP3096757A1 (en) Apilimo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AU2016297555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using apilimod
EA029072B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терапия, включающая соединение дигидропиразинопиразина и антагонист рецептора андроген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рака простаты
US9180129B2 (en) Combination of lapatinib and trametinib
US10821114B2 (en) Derivatives of cephalosporin for treating cancer
TW202300151A (zh) 貝伐拉非尼用於治療腦癌
Pandey et al. Erlotinib: a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
KR20230027226A (ko) 화학요법-유발 설사를 치료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조성물
CN112533610B (zh) 用于治疗腺样囊性癌的包含双氟烷基-1,4-苯并二氮杂䓬酮化合物的组合物
US20230141718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glioblastoma
WO2022191870A1 (en) Treating cancer in patient having co-occurring genetic alteration in fgfr2 and a cancer driver gene
WO2023159066A1 (en) Use of niraparib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in cancer
TW202304438A (zh) 使用貝伐拉非尼及考比替尼或使用貝伐拉非尼、考比替尼及阿替利珠單抗的組合療法
CN112533610A (zh) 用于治疗腺样囊性癌的包含双氟烷基-1,4-苯并二氮杂*酮化合物的组合物
CN112533600A (zh) 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喹啉衍生物
KR20210099022A (ko) 약제학적 방법
NZ722491B2 (en) Apilimo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