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6268A - 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268A
TW202246268A TW111115116A TW111115116A TW202246268A TW 202246268 A TW202246268 A TW 202246268A TW 111115116 A TW111115116 A TW 111115116A TW 111115116 A TW111115116 A TW 111115116A TW 202246268 A TW202246268 A TW 202246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mpound
formula
mmol
room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5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欒林波
姚元山
陳永凱
王朝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美悦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美悦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美悦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2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39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the ring forming part of a bridged ring system, e.g. quinuclid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4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4427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61K31/444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atom, e.g. amrin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71/18Bridged systems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式I所示取代的吡啶酮類大環化合物、其藥物組合物和用途。該化合物具有FXIa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等性能,可用於治療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以及製備用於此類病症或疾病的藥物,如用於製備抗凝血藥物,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的藥物。

Description

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本發明要求享有於2021年4月21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號為202110431498.7,名稱為“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的在先申請的優先權。該在先申請的全文通過引用的方式引入本文中。
本發明屬於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血液凝固是各種血漿蛋白、共因數和血小板協調啟動的結果。這一級聯反應被分成內源性(接觸啟動)途徑、外源性(組織因數啟動)途徑和共同(凝血酶原和凝血酶的產生)途徑。血液凝固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理過程是啟動組織因數。組織因數與因數VIIa形成複合物,催化啟動因數十(FX),活化的FXa進而裂解凝血酶原產生活化的凝血酶(FIIa)。活化的凝血酶(FIIa)作為凝血過程的中心催化酶,催化纖維蛋白原裂解為纖維蛋白,起到凝血作用。該外源性途徑參與的酶數量少,見效快。內源性途徑是機體固有的凝血途徑,通過級聯反應啟動十二因數(FXIIa)、十一因數(FXIa)、九因數(FIXa)和八因數(FVIIIa),進而啟動十因數(FXa)和下游的中心凝血酶(FIIa)。凝血酶反過來又啟動十一因數(FXIa),產生放大效應,加速凝血。內源性途徑參與凝血的酶較多,且全部來自血液,一般見效比較慢。
整個凝血過程中,FXa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作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凝血途徑的下游共同調節因數,其拮抗劑被廣泛用於各種血栓的預防和治療。現有多種FXa的拮抗劑上市,因其顯著療效而佔據了心血管藥物市場。然而,它們的副作用發生概率也是比較大的,最突出的就是出血風險。為解決出血問題,內源性途徑上的FXIa就成為了各大公司和機構的研究熱點。
FXIa作為更安全的抗凝靶點的潛力在C型血友病人身上得以體現。FXIa缺乏的C型血友病患者沒有主動出血的現象,這與八因數缺乏的A型血友病及九因數缺乏的B型血友病患者容易出血對比明顯。雖然有限的樣本數(115名患者)研究表明FXIa因數缺陷不能保護患者免受急性心肌缺血,但卻發現這類患者具有較低的缺血性腦卒中和深靜脈血栓發病率。
基因敲除小鼠實驗發現,小鼠選擇性基因敲除共同通路因數(FX、FV及FII)和外源性因數(組織因數和FVII)會導致產前或圍產期致死。FVIII和FIX基因敲除小鼠雖然能夠存活,但是經常會伴隨嚴重出血,這與人類體內缺乏FVIII和FIX會造成嚴重出血風險的血友病A和B類似。而選擇性敲除FXI的小鼠則能正常繁殖。並且,FXI缺失能夠保護小鼠抵抗氯化鐵誘導的動脈血栓的形成。同時,FXI的缺失並不影響小鼠的出血及止血功能。因此,該實驗表明,抑制FXI不僅可以阻止血栓形成,而且是安全耐受的。
許多針對FXIa的抗體、小分子及反義核苷酸也在動物或者是臨床上證實了抑制FXIa可以有效地預防血栓形成。但是與現有的抗血栓藥物(例如依諾肝素)相比,出血的風險大大降低。以上表明,FXIa與人類血栓性疾病密切聯繫,抑制FXIa具有顯著的抗凝效果,但無明顯的出血傾向,可以大大降低臨床抗凝過程的出血風險。
因此,開發具有抗凝血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為改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A和E彼此獨立地選自C或N;且當A為N時,R 1不存在,當E為N時,R 7不存在; 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H、CN、NO 2、COO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a取代的下列基團:C 1-40烷基、C 2-40烯基、C 2-40炔基、C 3-40環烷基、C 3-40環烯基、C 3-40環炔基、C 6-20芳基、5-20元雜芳基、3-20元雜環基、C 1-40烷基氧基、C 2-40烯基氧基、C 2-40炔基氧基、C 3-40環烷基氧基、C 3-40環烯基氧基、C 3-40環炔基氧基、C 6-20芳基氧基、5-20元雜芳基氧基、3-20元雜環基氧基或NH 2;R 5不為氫; R 12選自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b取代的下列基團:C 1-40烷基、C 3-40環烷基或3-20元雜環基; 每一個R a、R b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H、鹵素、OH、CN、NO 2、氧代(=O)、硫代(=S)、C 1-40烷基、C 2-40烯基、C 2-40炔基、C 3-40環烷基、C 3-40環烯基、C 3-40環炔基、C 6-20芳基、5-20元雜芳基、3-20元雜環基、C 1-40烷基氧基、C 2-40烯基氧基、C 2-40炔基氧基或C 3-40環烷基氧基。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H、CN、NO 2、COO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a取代的下列基團:C 1-12烷基、C 2-12烯基、C 2-12炔基、C 3-12環烷基、C 3-12環烯基、C 3-12環炔基、C 6-14芳基、5-14元雜芳基、3-8元雜環基、C 1-12烷基氧基、C 2-12烯基氧基、C 2-12炔基氧基、C 3-12環烷基氧基、C 3-12環烯基氧基、C 3-12環炔基氧基、C 6-14芳基氧基、5-14元雜芳基氧基、3-8元雜環基氧基或NH 2;R 5不為氫; R 12選自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b取代的下列基團:C 1-12烷基、C 3-12環烷基或3-8元雜環基; 每一個R a、R b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H、鹵素、OH、CN、NO 2、氧代(=O)、硫代(=S)、C 1-12烷基、C 2-12烯基、C 2-12炔基、C 3-12環烷基、C 3-12環烯基、C 3-12環炔基、C 6-14芳基、5-14元雜芳基、3-8元雜環基、C 1-12烷基氧基、C 2-12烯基氧基、C 2-12炔基氧基或C 3-12環烷基氧基。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構如式II所示:
Figure 02_image006
其中: R 1選自Cl、CF 3、CHF 2、CN、環丙基、C 1-3烷基或C 1-3烷基氧基; R 4選自H或F; R 5選自F、Cl、CF 3、CN、C 1-3烷基、環丙基、C 1-3烷基氧基或環丙基氧基; 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CH 2CF 3、四氫呋喃基、四氫-2H-吡喃基、C 1-4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異丙基或叔丁基。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構如式III所示:
Figure 02_image008
其中,R 1、R 4、R 5、R 12具有如式II所述的定義。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在式II或式III所示化合物中,R 1選自Cl、CF 3或CHF 2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在式II或式III所示化合物中,R 4選自H或F。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在式II或式III所示化合物中,R 5選自F、Cl或CF 3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在式II或式III所示化合物中,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或CH 2CF 3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在式II或式III所示化合物中, R 1選自Cl、CF 3或CHF 2; R 4選自H或F; R 5選自F、Cl或CF 3;和 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或CH 2CF 3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編號 結構 編號 結構
Cpd300
Figure 02_image010
Cpd303
Figure 02_image012
Cpd305
Figure 02_image014
Cpd308
Figure 02_image016
Cpd309
Figure 02_image018
Cpd310
Figure 02_image020
Cpd312
Figure 02_image022
Cpd313
Figure 02_image024
Cpd320
Figure 02_image026
Cpd321
Figure 02_image028
Cpd322
Figure 02_image030
Cpd323
Figure 02_image032
Cpd324
Figure 02_image034
Cpd325
Figure 02_image036
Cpd326
Figure 02_image038
Cpd327
Figure 02_image040
Cpd328
Figure 02_image042
Cpd329
Figure 02_image044
Cpd330
Figure 02_image046
Cpd331
Figure 02_image048
Cpd332
Figure 02_image050
Cpd333
Figure 02_image052
Cpd334
Figure 02_image054
Cpd335
Figure 02_image056
Cpd336
Figure 02_image058
Cpd337
Figure 02_image060
Cpd338
Figure 02_image062
Cpd339
Figure 02_image064
Cpd340
Figure 02_image066
Cpd341
Figure 02_image068
Cpd342
Figure 02_image070
Cpd343
Figure 02_image072
Cpd344
Figure 02_image074
Cpd345
Figure 02_image076
Cpd346
Figure 02_image078
Cpd347
Figure 02_image080
Cpd348
Figure 02_image082
Cpd349
Figure 02_image084
Cpd350
Figure 02_image086
Cpd351
Figure 02_image088
Cpd352
Figure 02_image090
Cpd353
Figure 02_image092
Cpd354
Figure 02_image094
Cpd355
Figure 02_image096
Cpd356
Figure 02_image098
Cpd357
Figure 02_image100
Cpd358
Figure 02_image102
Cpd359
Figure 02_image104
Cpd360
Figure 02_image106
Cpd361
Figure 02_image108
Cpd362
Figure 02_image110
Cpd363
Figure 02_image112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114
Figure 02_image116
Figure 02_image118
Figure 02_image120
Figure 02_image122
Figure 02_image124
Figure 02_image126
Figure 02_image128
Figure 02_image130
Figure 02_image132
Figure 02_image134
Figure 02_image136
Figure 02_image138
Figure 02_image140
Figure 02_image142
Figure 02_image144
Figure 02_image146
Figure 02_image148
Figure 02_image150
Figure 02_image152
Figure 02_image154
Figure 02_image156
Figure 02_image158
Figure 02_image160
Figure 02_image162
Figure 02_image164
Figure 02_image166
Figure 02_image168
Figure 02_image170
Figure 02_image172
Figure 02_image174
Figure 02_image176
Figure 02_image178
Figure 02_image180
Figure 02_image182
Figure 02_image184
Figure 02_image186
Figure 02_image188
Figure 02_image190
Figure 02_image192
Figure 02_image194
Figure 02_image196
Figure 02_image198
Figure 02_image200
Figure 02_image202
Figure 02_image204
Figure 02_image206
Figure 02_image208
Figure 02_image210
Figure 02_image212
Figure 02_image214
Figure 02_image216
Figure 02_image218
Figure 02_image220
Figure 02_image222
Figure 02_image224
Figure 02_image226
Figure 02_image228
Figure 02_image230
Figure 02_image232
Figure 02_image234
  
本發明還提供所示式I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方案1:化合物a1發生還原反應得到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236
; 其中,A、E、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R 12彼此獨立地具有上文所述的定義。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方案1所述反應可以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所述催化劑可以為二氧化鉑、鐵粉、鋅粉或鈀碳。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方案1所述反應可以通過催化氫化進行。
或者,方案2:化合物b1與化合物b2反應得到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238
其中,A、E、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R 12彼此獨立地具有上文所述的定義。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方案2所述反應可以在鹼作用下進行,所述鹼可以為有機鹼或無機鹼,所述有機鹼例如為四甲基胍、1,8-二氮雜二環十一碳-7-烯等;所述無機鹼例如為碳酸鉀、碳酸銫或氫化鈉等。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方案1或方案2所述反應可以在溶劑如有機溶劑的存在下進行。例如,所述的有機溶劑可以選自下列的至少一種:醇類,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以及正丁醇;醚類,如乙基丙基醚、正丁醚、苯甲醚、苯乙醚、環己基甲基醚、甲醚、乙醚、二甲基乙二醇、聯苯醚、丙醚、異丙醚、異丁醚、異戊醚、乙二醇二甲基醚、異丙基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二氧六環、二氯二乙基醚、以及環氧乙烷和/或環氧丙烷的聚醚;脂肪族、環脂肪族或芳香族烴類,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以及可能被氟和/或氯原子取代的烴類,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氟苯、氯苯或二氯苯;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石油醚、丙酮、辛烷、苯、甲苯、氯苯、溴苯、二甲苯;酯類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酯及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丁酯或碳酸乙烯酯。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所述藥物組合物還包括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所述藥物組合物還可以進一步含有一種或多種額外的治療劑。
本發明還提供治療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的方法,包括給予患者預防或治療有效量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可以為血栓,所述血栓可以為白色血栓、紅色血栓、混合性血栓或透明血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患者是人。
本發明還提供用於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或其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在製備藥物中的用途。
所述藥物可以用於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
作為藥物時,可按藥物組合物的形式給予本發明化合物。可按藥劑領域中熟知的方式製備這些組合物,可通過多種途徑給予它們,這取決於是否需要局部或全身治療和所治療的區域。可局部(例如,透皮、皮膚、眼和粘膜包括鼻內、陰道和直腸遞藥)、肺(例如,通過吸入或吹入粉末或氣霧劑,包括通過噴霧器;氣管內、鼻內)、口服或腸胃外給藥。腸胃外給藥包括靜脈內、動脈內、皮下、腹膜內或肌內注射或輸注;或顱內例如鞘內或腦室內給藥。可按單次大劑量形式腸胃外給藥,或可通過例如連續灌注泵給藥。局部給予的藥用組合物和製劑可包括透皮貼劑、軟膏、洗劑、霜劑、凝膠劑、滴劑、栓劑、噴霧劑、液體劑和散劑。常規藥物載體、水、粉末、油性基質或增稠劑等可能是必須的或需要的。
在製備本發明的組合物時,通常將活性成分與賦形劑混合,通過賦形劑稀釋或裝入例如膠囊、小藥囊、紙或其它容器形式的這種載體內。當賦形劑用作稀釋劑時,它可以是固體、半固體或液體物質,用作溶媒、載體或活性成分的介質。因此,組合物可以是以下形式:片劑、丸劑、散劑、錠劑、小藥囊、扁囊劑、酏劑、混懸劑、乳劑、溶液劑、糖漿劑或氣霧劑(固體或溶於液體溶媒);含例如高達10%重量活性化合物的軟膏劑、軟和硬明膠膠囊、栓劑、無菌注射溶液和無菌包裝粉末。
適宜的賦形劑的某些實例包括乳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甘露醇、澱粉、阿拉伯膠、磷酸鈣、藻酸鹽、黃蓍膠、明膠、矽酸鈣、微晶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纖維素、水、糖漿和甲基纖維素。製劑還可含有:潤滑劑例如滑石粉、硬脂酸鎂和礦物油;濕潤劑;乳化劑和懸浮劑;防腐劑例如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羥基丙酯;甜味劑和矯味劑。可通過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方法配製本發明組合物,以便在給予患者後提供速釋、緩釋或延遲釋放活性成分的作用。
可按單位劑型配製組合物,每一劑量含約5-1000 mg,更通常約100-500 mg活性成分。術語「單位劑型」是指物理上分離的適宜作為用於人患者和其它哺乳動物的單一劑量單位,各單位含有與適宜的藥物賦形劑混合的經計算可產生所需療效的預定量的活性物質。
活性化合物的有效劑量的範圍可很大,通常按藥用有效量給藥。但是,可以理解實際給予的化合物的量通常由醫師根據相關情況決定,它們包括所治療的病症、所選擇的給藥途徑、所給予的實際化合物;患者個體的年齡、重量和反應;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等。
對於製備固體組合物例如片劑,將主要的活性成分與藥物賦形劑混合,形成含本發明化合物的均勻混合物的固體預製劑組合物。當稱這些預製劑組合物為均勻時,是指活性成分通常均勻地分佈在整個組合物中,致使該組合物可容易地劃分為同等有效的單位劑型例如片劑、丸劑和膠囊劑。然後將該固體預製劑劃分為上述類型的含例如約0.1-1000 mg本發明活性成分的單位劑型。
可將本發明片劑或丸劑包衣或複合,得到提供長效作用優點的劑型。例如,片劑或丸劑含內劑量和外劑量組分,後者是前者的被膜形式。可通過腸溶層將兩種組分隔離,腸溶層用於在胃中阻止崩解,以使內組分完整通過十二指腸或延遲釋放。多種物質可用於此類腸溶層或包衣劑,此類物質包括多種高分子酸和高分子酸與此類物質如蟲膠、鯨蠟醇和醋酸纖維素的混合物。
其中可摻入本發明化合物和組合物,用於口服或注射給藥的液體形式包括水溶液、適當矯味的糖漿劑、水或油混懸液;和用食用油例如棉子油、芝麻油、椰子油或花生油矯味的乳劑;以及酏劑和類似的藥用溶媒。
用於吸入或吹入的組合物包括溶於藥學上可接受的水或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溶液劑和混懸液、散劑。液體或固體組合物可含有如上所述適宜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過口服或鼻呼吸途徑給予組合物,實現局部或全身作用。可通過使用呈惰性的氣體,使組合物成霧化。可直接由霧化裝置吸入霧化溶液,或霧化裝置可與面罩帷或間歇正壓呼吸機連接。可通過口服或由按適當方式遞送製劑的裝置通過鼻給予溶液、混懸液或粉末組合物。
給予患者的化合物或組合物的量不固定,取決於給予的藥物、給藥的目的例如預防或治療;患者的狀態、給藥的方式等。在治療應用時,可給予已患疾病的患者足夠治癒或至少部分抑制疾病及其併發症症狀的量的組合物。有效劑量應取決於所治療的疾病狀態和主治臨床醫師的判斷,該判斷取決於例如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年齡、體重和一般狀況等因素。
給予患者的組合物可以是上述藥用組合物形式。可通過常規滅菌技術或可過濾滅菌,將這些組合物滅菌。可將水溶液包裝原樣使用,或凍乾,給藥前,將凍乾製劑與無菌水性載體混合。化合物製劑的pH 通常為3-11,更優選5-9,最優選7-8。可以理解,使用某些前述賦形劑、載體或穩定劑會導致形成藥物鹽。
本發明化合物的治療劑量可根據例如以下而定:治療的具體用途、給予化合物的方式、患者的健康和狀態,以及簽處方醫師的判斷。本發明化合物在藥用組合物中的比例或濃度可不固定,取決於多種因素,它們包括劑量、化學特性(例如疏水性)和給藥途徑。例如可通過含約0.1-10 %w/v該化合物的生理緩衝水溶液提供本發明化合物,用於腸胃外給藥。某些典型劑量範圍為約1 μg/kg-約1 g/kg體重/日。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劑量範圍為約0.01 mg/kg-約100 mg/kg體重/日。劑量很可能取決於此類變數,如疾病或病症的種類和發展程度、具體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態、所選擇的化合物的相對生物學效力、賦形劑製劑及其給藥途徑。可通過由體外或動物模型試驗系統匯出的劑量-反應曲線外推,得到有效劑量。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FXIa抑制作用,可用於治療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以及製備用於此類病症或疾病的藥物。並且,所述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等性能良好。
術語定義與說明
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基團和術語定義,包括其作為實例的定義、示例性的定義、優選的定義、表格中記載的定義、實施例中具體化合物的定義等,可以彼此之間任意組合和結合。這樣的組合和結合後的基團定義及化合物結構,應當被理解為本發明說明書和/或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範圍內。
除非另有說明,本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數值範圍相當於至少記載了其中每一個具體的整數數值。例如,數值範圍「1-40」相當於記載了數值範圍「1-10」中的每一個整數數值即1、2、3、4、5、6、7、8、9、10,以及數值範圍「11-40」中的每一個整數數值即11、12、13、14、15、......、35、36、37、38、39、40。此外,當某些數值範圍被定義為「數」時,應當理解為記載了該範圍的兩個端點、該範圍內的每一個整數以及該範圍內的每一個小數。例如,「0-10的數」應當理解為不僅記載了0、1、2、3、4、5、6、7、8、9和10的每一個整數,還至少記載了其中每一個整數分別與0.1、0.2、0.3、0.4、0.5、0.6、0.7、0.8、0.9的和。
應當理解,本文在描述1、2個或更多個中,「更多個」應當是指大於2,例如大於等於3的整數,例如3、4、5、6、7、8、9或10。
術語「鹵素」表示氟、氯、溴和碘。
術語「C 1-40烷基」應理解為表示具有1-40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飽和一價烴基。例如,「C 1-10烷基」表示具有1、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的直鏈和支鏈烷基,「C 1-6烷基」表示具有1、2、3、4、5或6個碳原子的直鏈和支鏈烷基。所述烷基是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異丙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異戊基、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1,1-二甲基丙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2-乙基丁基、1-乙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或1,2-二甲基丁基等或它們的異構體。
術語「C 2-40烯基」應理解為優選表示直連或支鏈的一價烴基,其包含一個或多個雙鍵並且具有2-40個碳原子,優選「C 2-10烯基」。「C 2-10烯基」應理解為優選表示直連或支鏈的一價烴基,其包含一個或多個雙鍵並且具有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例如,具有2、3、4、5或6個碳原子(即,C 2-6烯基),具有2或3個碳原子(即,C 2-3烯基)。應理解,在所述烯基包含多於一個雙鍵的情況下,所述雙鍵可相互分離或者共軛。所述烯基是例如乙烯基、烯丙基、(E)-2-甲基乙烯基、(Z)-2-甲基乙烯基、(E)-丁-2-烯基、(Z)-丁-2-烯基、(E)-丁-1-烯基、(Z)-丁-1-烯基、戊-4-烯基、(E)-戊-3-烯基、(Z)-戊-3-烯基、(E)-戊-2-烯基、(Z)-戊-2-烯基、(E)-戊-1-烯基、(Z)-戊-1-烯基、己-5-烯基、(E)-己-4-烯基、(Z)-己-4-烯基、(E)-己-3-烯基、(Z)-己-3-烯基、(E)-己-2-烯基、(Z)-己-2-烯基、(E)-己-1-烯基、(Z)-己-1-烯基、異丙烯基、2-甲基丙-2-烯基、1-甲基丙-2-烯基、2-甲基丙-1-烯基、(E)-1-甲基丙-1-烯基、(Z)-1-甲基丙-1-烯基、3-甲基丁-3-烯基、2-甲基丁-3-烯基、1-甲基丁-3-烯基、3-甲基丁-2-烯基、(E)-2-甲基丁-2-烯基、(Z)-2-甲基丁-2-烯基、(E)-1-甲基丁-2-烯基、(Z)-1-甲基丁-2-烯基、(E)-3-甲基丁-1-烯基、(Z)-3-甲基丁-1-烯基、(E)-2-甲基丁-1-烯基、(Z)-2-甲基丁-1-烯基、(E)-1-甲基丁-1-烯基、(Z)-1-甲基丁-1-烯基、1,1-二甲基丙-2-烯基、1-乙基丙-1-烯基、1-丙基乙烯基、1-異丙基乙烯基。
術語「C 2-40炔基」應理解為表示直連或支鏈的一價烴基,其包含一個或多個三鍵並且具有2-40個碳原子,優選「C 2-10炔基」。術語「C 2-10炔基」應理解為優選表示直連或支鏈的一價烴基,其包含一個或多個三鍵並且具有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例如,具有2、3、4、5或6個碳原子(即,「C 2-6炔基」),具有2或3個碳原子(「C 2-3炔基」)。所述炔基是例如乙炔基、丙-1-炔基、丙-2-炔基、丁-1-炔基、丁-2-炔基、丁-3-炔基、戊-1-炔基、戊-2-炔基、戊-3-炔基、戊-4-炔基、己-1-炔基、己-2-炔基、己-3-炔基、己-4-炔基、己-5-炔基、1-甲基丙-2-炔基、2-甲基丁-3-炔基、1-甲基丁-3-炔基、1-甲基丁-2-炔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丙-2-炔基、3-甲基戊-4-炔基、2-甲基戊-4-炔基、1-甲基戊-4-炔基、2-甲基戊-3-炔基、1-甲基戊-3-炔基、4-甲基戊-2-炔基、1-甲基戊-2-炔基、4-甲基戊-1-炔基、3-甲基戊-1-炔基、2-乙基丁-3-炔基、1-乙基丁-3-炔基、1-乙基丁-2-炔基、1-丙基丙-2-炔基、1-異丙基丙-2-炔基、2,2-二甲基丁-3-炔基、1,1-二甲基丁-3-炔基、1,1-二甲基丁-2-炔基或3,3-二甲基丁-1-炔基。特別地,所述炔基是乙炔基、丙-1-炔基或丙-2-炔基。
術語「C 3-40環烷基」應理解為表示飽和的一價單環、二環(如稠環、橋環、螺環)烴環或三環烷烴,其具有3-40個碳原子,優選「C 3-10環烷基」。術語「C 3-10環烷基」應理解為表示飽和的一價單環、雙環(如橋環、螺環)烴環或三環烷烴,其具有3、4、5、6、7、8、9或10個碳原子。所述C 3-10環烷基可以是單環烴基,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或環癸基,或者是雙環烴基如龍腦基、吲哚基、六氫吲哚基、四氫萘基、十氫萘基、二環[2.1.1]己基、二環[2.2.1]庚基、二環[2.2.1]庚烯基、6,6-二甲基二環[3.1.1]庚基、2,6,6-三甲基二環[3.1.1]庚基、二環[2.2.2]辛基、2,7-二氮雜螺[3,5]壬烷基、2,6-二氮雜螺[3,4]辛烷基,或者是三環烴基如金剛烷基。
除非另有定義,術語「3-20元雜環基」是指飽和的或不飽和的非芳族的環或環系,例如,其是4-、5-、6-或7-元的單環、7-、8-、9-、10-、11-或12-元的二環(如稠環、橋環、螺環)或者10-、11-、12-、13-、14-或15-元的三環環系,並且含有至少一個,例如1、2、3、4、5個或更多個選自O、S和N的雜原子,其中N和S還可以任選被氧化成各種氧化狀態,以形成氮氧化物、-S(O)-或-S(O) 2-的狀態。優選地,所述雜環基可以選自「3-10元雜環基」。術語「3-10元雜環基」意指飽和的或不飽和的非芳族的環或環系,並且含有至少一個選自O、S和N的雜原子。所述雜環基可以通過所述碳原子中的任一個或氮原子(如果存在的話)與分子的其餘部分連接。所述雜環基可以包括稠合的或橋連的環以及螺環的環。特別地,所述雜環基可以包括但不限於:4元環,如氮雜環丁烷基、氧雜環丁烷基;5元環,如四氫呋喃基、二氧雜環戊烯基、吡咯烷基、咪唑烷基、吡唑烷基、吡咯啉基;或6元環,如四氫吡喃基、呱啶基、嗎啉基、二噻烷基、硫代嗎啉基、呱嗪基或三噻烷基;或7元環,如二氮雜環庚烷基。任選地,所述雜環基可以是苯並稠合的。所述雜環基可以是雙環的,例如但不限於5,5元環,如六氫環戊並[c]吡咯-2(1H)-基環,或者5,6元雙環,如六氫吡咯並[1,2-a]吡嗪-2(1H)-基環。雜環基可以是部分不飽和的,即它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雙鍵,例如但不限於二氫呋喃基、二氫吡喃基、2,5-二氫-1H-吡咯基、4H-[1,3,4]噻二嗪基、4,5-二氫噁唑基或4H-[1,4]噻嗪基,或者,它可以是苯並稠合的,例如但不限於二氫異喹啉基。所述3-20元雜環基與其它基團相連構成本發明的化合物時,可以為3-20元雜環基上的碳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也可以為3-20元雜環基環上雜環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例如當3-20元雜環基選自呱嗪基時,可以為呱嗪基上的氮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或當3-20元雜環基選自呱啶基時,可以為呱啶基環上的氮原子和其對位上的碳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
術語「C 6-20芳基」應理解為優選表示具有6-20個碳原子的一價芳香性或部分芳香性的單環、二環(如稠環、橋環、螺環)或三環烴環,其可以是單芳族環或稠合在一起的多芳族環,優選「C 6-14芳基」。術語「C 6-14芳基」應理解為優選表示具有6、7、8、9、10、11、12、13或14個碳原子的一價芳香性或部分芳香性的單環、雙環或三環烴環(「C 6-14芳基」),特別是具有6個碳原子的環(「C 6芳基」),例如苯基;或聯苯基,或者是具有9個碳原子的環(「C 9芳基」),例如茚滿基或茚基,或者是具有10個碳原子的環(「C 10芳基」),例如四氫化萘基、二氫萘基或萘基,或者是具有13個碳原子的環(「C 13芳基」),例如芴基,或者是具有14個碳原子的環(「C 14芳基」),例如蒽基。當所述C 6-20芳基被取代時,其可以為單取代或者多取代。並且,對其取代位點沒有限制,例如可以為鄰位、對位或間位取代。
術語「5-20元雜芳基」應理解為包括這樣的一價單環、二環(如稠環、橋環、螺環)或三環芳族環系:其具有5-20個環原子且包含1-5個獨立選自N、O和S的雜原子,例如「5-14元雜芳基」。術語「5-14元雜芳基」應理解為包括這樣的一價單環、雙環或三環芳族環系:其具有5、6、7、8、9、10、11、12、13或14個環原子,特別是5或6或9或10個碳原子,且其包含1-5個,優選1-3各獨立選自N、O和S的雜原子並且,另外在每一種情況下可為苯並稠合的。「雜芳基」還指其中雜芳族環與一個或多個芳基、脂環族或雜環基環稠合的基團,其中所述連接的根基或點在雜芳族環上。非限制性實例包括1-、2-、3-、5-、6-、7-或8-吲嗪基、1-、3-、4-、5-、6-或7-異吲哚基、2-、3-、4-、5-、6-或7-吲哚基、2-、3-、4-、5-、6-或7-吲唑基、2-、4-、5-、6-、7-或8-嘌呤基、1-、2-、3-、4-、6-、7-、8-或9-喹嗪基、2-、3-、4-、5-、6-、7-或8-喹啉基、1-、3-、4-、5-、6-、7-或8-異喹啉基、1-、4-、5-、6-、7-或8-酞嗪基 (phthalazinyl)、2-、3-、4-、5-或6-萘啶基、2-、3-、5-、6-、7-或8-喹唑啉基、3-、4-、5-、6-、7-或8-噌啉基、2-、4-、6-或7-蝶啶基、1-、2-、3-、4-、5-、6-、7-或8-4aH哢唑基、1-、2-、3-、4-、5-、6-、7-或8-哢唑基哢唑基、1-、3-、4-、5-、6-、7-、8-或9-哢啉基、1-、2-、3-、4-、6-、7-、8-、9-或10-菲啶基、1-、2-、3-、4-、5-、6-、7-、8-或9-吖啶基、1-、2-、4-、5-、6-、7-、8-或9-啶基、2-、3-、4-、5-、6-、8-、9-或10-菲咯啉基、1-、2-、3-、4-、6-、7-、8-或9-吩嗪基、1-、2-、3-、4-、6-、7-、8-、9-或10-吩噻嗪基、1-、2-、3-、4-、6-、7-、8-、9-或10-吩嗪基、2-、3-、4-、5-、6-或1-、3-、4-、5-、6-、7-、8-、9-或10-苯並異喹啉基、2-、3-、4-或噻吩並[2,3-b]呋喃基、2-、3-、5-、6-、7-、8-、9-、10-或11-7H-吡嗪並[2,3-c]哢唑基、2-、3-、5-、6-或7-2H-呋喃並[3,2-b]-吡喃基、2-、3-、4-、5-、7-或8-5H-吡啶並[2,3-d]-鄰-嗪基、1-、3-或5-1H-吡唑並[4,3-d]-唑基、2-、4-或54H-咪唑並[4,5-d]噻唑基、3-、5-或8-吡嗪並[2,3-d]噠嗪基、2-、3-、5-或6-咪唑並[2,1-b]噻唑基、1-、3-、6-、7-、8-或9-呋喃並[3,4-c]噌啉基、1-、2-、3-、4-、5-、6-、8-、9-、10或11-4H-吡啶並[2,3-c]哢唑基、2-、3-、6-或7-咪唑並[1,2-b][1,2,4]三嗪基、7-苯並[b]噻吩基、2-、4-、5-、6-或7-苯並唑基、2-、4-、5-、6-或7-苯並咪唑基、2-、4-、4-、5-、6-或7-苯並噻唑基、1-、2-、4-、5-、6-、7-、8-或9-苯並氧雜基(benzoxapinyl)、2-、4-、5-、6-、7-或8-苯並嗪基、1-、2-、3-、5-、6-、7-、8-、9-、10-或11-1H-吡咯並[1,2-b][2]苯並氮雜基(benzazapinyl)。典型的稠合雜芳基包括但不限於2-、3-、4-、5-、6-、7-或8-喹啉基、1-、3-、4-、5-、6-、7-或8-異喹啉基、2-、3-、4-、5-、6-或7-吲哚基、2-、3-、4-、5-、6-或7-苯並[b]噻吩基、2-、4-、5-、6-或7-苯並唑基、2-、4-、5-、6-或7-苯並咪唑基和2-、4-、5-、6-或7-苯並噻唑基。當所述5-20元雜芳基與其它基團相連構成本發明的化合物時,可以為5-20元雜芳基環上的碳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也可以為5-20元雜芳基環上的雜原子與其它基團相連。當所述5-20元雜芳基被取代時,其可以為單取代或者多取代。並且,對其取代位點沒有限制,例如可以為雜芳基環上與碳原子相連的氫被取代,或者雜芳基環上與雜原子相連的氫被取代。
術語 「螺環」是指兩個環共用1個成環原子的環系。
術語 「稠環」是指兩個環共用2個成環原子的環系。
術語 「橋環」是指兩個環共用3個以上成環原子的環系。
除非另有說明,雜環基、雜芳基或亞雜芳基包括其所有可能的異構形式,例如其位置異構體。因此,對於一些說明性的非限制性實例,可以包括在其1-、2-、3-、4-、5-、6-、7-、8-、9-、10-、11-、12-位等(如果存在)中的1、2個或更多個位置上取代或與其他基團鍵合的形式,包括吡啶-2-基、亞吡啶-2-基、吡啶-3-基、亞吡啶-3-基、吡啶-4-基和亞吡啶-4-基;噻吩基或亞噻吩基包括噻吩-2-基、亞噻吩-2-基、噻吩-3-基和亞噻吩-3-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吡唑-5-基。
術語「氧代」是指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被氧化後形成的氧基取代(=O)。
除非另有說明,本文中術語的定義同樣適用於包含該術語的基團,例如C 1-6烷基的定義也適用於C 1-6烷基氧基、C 3-8環烷基-C 1-6烷基-等。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式I所示化合物可以以各種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的形式存在。如果這些化合物具有鹼性中心,則其可以形成酸加成鹽;如果這些化合物具有酸性中心,則其可以形成鹼加成鹽;如果這些化合物既包含酸性中心(例如羧基)又包含鹼性中心(例如氨基),則其還可以形成內鹽。
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溶劑合物(如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本發明的化合物包含作為所述化合物晶格的結構要素的極性溶劑,特別是例如水、甲醇或乙醇。極性溶劑特別是水的量可以化學計量比或非化學計量比存在。
根據其分子結構,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是手性的,因此可能存在各種對映異構體形式。因而這些化合物可以以消旋體形式或光學活性形式存在。本發明的化合物涵蓋了各手性碳為R或S構型的異構體或其混合物、消旋體。本發明的化合物或其中間體可以通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公知的化學或物理方法分離為對映異構體化合物,或者以此形式用於合成。在外消旋的胺的情況中,通過與光學活性的拆分試劑反應,從混合物制得非對映異構體。適當的拆分試劑的示例是光學活性的酸,例如R和S形式的酒石酸、二乙醯酒石酸、二苯甲醯酒石酸、扁桃酸、蘋果酸、乳酸、適當的N-保護的胺基酸 (例如N-苯甲醯脯胺酸或N-苯磺醯基脯胺酸) 或各種光學活性的樟腦磺酸。借助光學活性的拆分試劑(例如固定在矽膠上的二硝基苯甲醯基苯基甘胺酸、三乙酸纖維素或其它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或手性衍生化的異丁烯酸酯聚合物),也可有利地進行色譜對映體拆分。用於此目的的適當的洗脫劑是含水或含醇的溶劑混合物,例如,己烷/異丙醇/乙腈。
可以根據已知的方法,例如通過萃取、過濾或柱層析來分離相應的穩定異構體。
術語「患者」是指包括哺乳動物在內的任何動物,優選小鼠、大鼠、其它齧齒類動物、兔、狗、貓、豬、牛、羊、馬或靈長類動物,最優選人。
術語「治療有效量」是指研究人員、獸醫、醫師或其它臨床醫師正在組織、系統、動物、個體或人中尋找的引起生物學或醫學反應的活性化合物或藥物的量,它包括以下一項或多項:(1)預防疾病:例如在易感染疾病、紊亂或病症但尚未經歷或出現疾病病理或症狀的個體中預防疾病、紊亂或病症。(2)抑制疾病:例如在正經歷或出現疾病、紊亂或病症的病理或症狀的個體中抑制疾病、紊亂或病症(即阻止病理和/或症狀的進一步發展)。(3)緩解疾病:例如在正經歷或出現疾病、紊亂或病症的病理或症狀的個體中緩解疾病、紊亂或病症(即逆轉病理和/或症狀)。
下文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為示例性地說明和解釋本發明,而不應被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凡基於本發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涵蓋在本發明旨在保護的範圍內。
除非另有說明,以下實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試劑均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過已知方法製備。
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按照常規方法和條件,或按照商品說明書選擇。
化合物的結構是通過核磁共振(NMR)或/和質譜(MS)來確定的。NMR位移(δ)以10 -6(ppm)的單位給出。NMR的測定是用Bruker Avance III 400 MHz 核磁儀,測定溶劑為氘代二甲基亞碸(DMSO- d 6 ),氘代氯仿(CDCl 3),氘代甲醇(CD 3OD),內標為四甲基矽烷(TMS)。
質譜 (MS)是通過Waters 2767 HPLC/ Waters SQD,Waters H-class UPLC-SQD2,Agilent HPLC/ Waters 液相質譜聯用儀測定的。
手性HPLC分析測定使用Shimadzu LC-20AD。
薄層層析矽膠板使用于成化工(上海)有限公司GF254矽膠板,薄層色譜法(TLC)使用的矽膠板採用的規格是0.2-0.25 mm, 薄層層析分離純化產品採用的規格是0.4-0.5 mm。
柱層析一般使用于成化工(上海)有限公司100-200目矽膠為載體。
高效液相製備使用Waters HPLC、Gilson HPLC和Biotage MPLC製備型色譜儀。
手性分離柱層析使用 GilsonGX-281製備型HPLC。
實施例中如無特殊說明,反應均在氮氣氣氛下進行。
氮氣氣氛是指反應瓶連接一個約1升容積的氮氣氣球。
氫氣氣氛是指反應瓶連接一個約1升容積的氫氣氣球。
實施例中如無特殊說明,反應溫度均為室溫,溫度範圍是20 ℃-30 ℃。
試劑英文縮寫對應的試劑名稱:
試劑英文縮寫 試劑名稱
B 2Pin 2 聯硼酸頻那醇酯
CH 3CN 乙腈
DAST 二乙胺基三氟化硫
DCM 二氯甲烷
DIPEA N,N-二異丙基乙胺
DMAC 二甲基乙醯胺
DMAP 4-二甲氨基吡啶
DME 二甲醚
DMF N, N-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基亞碸
EA 乙酸乙酯
EtOH 乙醇
Cu 2O 氧化亞銅
n-hexane 正己烷
HOAc 乙酸
i-PrOH 異丙醇
K 2CO 3 碳酸鉀
LDA 二異丙基氨基鋰
LiCl 氯化鋰
MeOH 甲醇
MsCl 甲基磺醯氯
NaN 3 疊氮鈉
NaNO 2 亞硝酸鈉
NCS N-氯代丁二醯亞胺
NH 4HCO 3 碳酸氫銨
NMI N-甲基咪唑
NEt 3或 TEA 三乙胺
PBS 磷酸緩衝液
Pd(OAc) 2 醋酸鈀
Pd(dppf)Cl 2 1,1'-雙二苯基膦二茂鐵二氯化鈀
PE 石油醚
PtO 2 二氧化鉑
t-BuOK 叔丁醇鉀
TCFH 四甲基氯代脲六氟磷酸酯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TMG 四甲基胍
T 3P 1-丙基磷酸酐
TsCl 4-甲苯磺醯氯
TsOH 對甲基苯磺酸
H 2O
Na 2SO 4 硫酸鈉
LiOH .H 2O 一水合氫氧化鋰
Na 2CO 3 碳酸鈉
DIAD 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
Ph 3P 三苯基膦
CD 3OD 氘代甲醇
MSA 甲基磺酸
NaOH 氫氧化鈉
中間體A1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0
在-70℃,將LDA(38.1 mL,76.2 mmol)慢慢加入到中間體A1-1(5.3 g,38.1 mmol)的THF (55 mL)溶液中。反應在-70 ℃進行1.5小時後, 將中間體A1-2(14.3 g,76.2 mmol)緩慢加入到反應體系中,反應在-70 ℃攪拌2小時、0 ℃攪拌0.5小時、室溫攪拌0.5小時後,將醋酸(16.7 g,278.1 mmol)和H 2O (95.4 mL) 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反應體系中,反應在室溫繼續攪拌30 min。反應結束後, 反應液減壓濃縮除去大部分溶劑後析出白色固體並過濾,濾餅用石油醚(100 mL)洗滌並乾燥得到中間體A1 (3.5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16 (s, 2H), 7.79 (s, 1H), 6.77 (s, 1H), 3.78-3.74 (m, 6H)。
中間體A2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2
第一步:中間體A2-3的合成: 在室溫下,將銦粉(47.9 g,0.4 mol)加入到中間體A2-1(70.0 g,0.4 mol)和烯丙基溴A2-2(50.4 g,0.4 mol)的THF(700 mL)和H 2O(700 mL)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在室溫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2:1)得到中間體A2-3(77.9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36 (d, J= 5.2 Hz, 1H), 7.53 (s, 1H), 7.38-7.36 (m, 1H), 5.85-5.76 (m, 1H), 5.16-5.12 (m, 2H), 4.80-4.76 (m, 1H), 2.68-2.62 (m, 1H), 2.51-2.43 (m, 1H)。 第二步:中間體A2的合成: 在0 ℃下,將三乙胺(867.0 mg,8.6 mmol)和DMAP(1.1 g,8.6 mmol)加入中間體A2-3(1.3 g,5.7 mmol)的DCM (20 mL)溶液中。反應在該溫度下攪拌5 min後,將TsCl(1.6 g,8.6 mmol)緩慢加入到反應液中,然後反應在30 ℃繼續進行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反應體系加入水(20 mL),用DCM萃取(15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 得到中間體A2 (70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28 (d, J= 5.2 Hz, 1H), 7.69 (d, J= 8.4 Hz, 2H), 7.36 (d, J= 1.6 Hz, 1H), 7.32-7.30 (m, 1H), 7.26-7.23 (m, 2H), 5.59-5.46 (m, 2H), 5.03-4.98 (m, 2H), 2.66 (t, J= 6.8 Hz, 2H), 2.41 (s, 3H)。
中間體A3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4
室溫下,將碳酸銫(28.8 g,88.5 mmol)加到中間體A3-1(10.0 g,88.5 mmol)的DMF (80 mL)溶液中,反應在120 ℃下進行5 min後,將A3-2(26.9 g,177.0 mmol)分批加到反應液中,反應在120 ℃下繼續進行10 min。反應結束後,待反應液自然冷卻到室溫並倒入水(300 mL)中,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經過矽膠柱層析純化 (PE:EA=5:1) 得到中間體A3(11.4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8.58 (s, 1H), 8.22 (s, 1H), 7.37-7.07 (m, 1H)。
中間體A4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6
第一步:中間體A4-3的合成 在-78 ℃,將正丁基鋰(24.9 mL,62.2 mmol)加到中間體A4-2(10 g,56.5 mmol)的THF (200 mL)溶液中,反應進行30 min獲得反應液1。在-78 ℃,將特戊醯氯(8.9 mL,67.8 mmol)加到中間體A4-1(6.78 g,67.8 mmol)和N-甲基嗎啡啉(7.45 mL,67.8 mmol)的THF (100 mL) 溶液中。反應在-78 ℃攪拌2小時後,在該溫度下將反應液1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反應攪拌2 h。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倒入冰水(500 mL)中,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通過矽膠柱層析純化 (PE:EA=97:3) 得到中間體A4-3(3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28-7.13 (m, 5H), 5.95-5.87 (m, 1H), 5.15-5.05 (m, 2H), 4.61-4.56 (m, 1H), 4.41-4.37 (m, 1H), 4.14-4.07 (m, 2H), 3.23-3.19 (m, 1H), 2.74-2.69 (m, 1H), 1.28-1.23 (m, 3H)。 第二步:中間體A4的合成 在0 ℃下,將H 2O 2(8.8 g,77.6 mmol)加到中間體A4-3(5.3 g,19.4 mmol)的THF (120 mL)溶液中,然後將LiOH .H 2O(1.6 g,38.8 mmol)的水溶液(19.4 mL)加到反應液中,反應在0 ℃下攪拌0.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飽和亞硫酸鈉水溶液(25 mL)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淬滅反應,加水(25 mL)並用DCM 萃取(50 mL×3),分離有機相;水相用稀鹽酸調至pH=3,用乙酸乙酯萃取(50 mL×3),合併的有機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4(1.8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5.98-5.90 (m, 1H), 5.21-5.13 (m, 2H), 3.21-3.17 (m, 1H), 1.33-1.30 (m, 3H)。
中間體A5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48
第一步:中間體A5-3的合成 室溫下將Na 2CO 3(0.52 g,4.92 mmol)和Pd(dppf)Cl 2(90 mg,0.12 mmol)依次加到中間體A5-1(0.80 g,2.46 mmol) 和中間體A5-2(0.38 g,2.46 mmol) 的 DME/EtOH/H 2O (40 mL/8 mL/8 mL)溶液中,反應在 90 ℃攪拌16小時。反應完成後,反應體系冷卻到室溫,然後加入水(50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80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通過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A5-3(0.79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08 (d, J= 5.2 Hz, 1H), 7.61-7.59 (m, 3H), 7.54 (s, 1H), 6.55 (s, 1H), 6.44 (d, J= 5.2 Hz, 1H), 3.94 (s, 3H)。LCMS m/z(ESI): 355.0 [M+H] +。 第二步:中間體A5的合成 室溫下,將LiCl(427 mg,10 mol)和TsOH(700 mg,4.07 mol)加到中間體A5-3(720 mg,2 mmol) 的異丙醇溶液(40 mL)中,反應在85 ℃攪拌20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到室溫,加入水(150 mL),乙酸乙酯萃取(100 mL×4),有機相減壓濃縮,粗品通過乙酸乙酯 (20 mL) 在室溫條件下進行打漿純化得到中間體A5 (70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82 (s, 1H), 7.63 (d, J= 8.0 Hz, 1H), 7.57 (d, J= 8.4 Hz, 2H),7.28 (br s, 1H), 6.55 (br s, 1H), 5.81 (br s, 1H)。LCMS m/z(ESI): 340.9 [M+H] +
中間體A6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0
0℃下,將DIAD(23.24 g, 115.05 mmol)加到中間體A6-1(10 g, 88.50 mmol)、 CD 3OD(3.50 g, 97.35 mmol)和Ph 3P(27.82 g, 106.20 mmol)的THF(200 mL)溶液中,反應在30 ℃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將水(500 mL)加入到反應體系中,然後用乙酸乙酯(200 mL×3)萃取,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通過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1)得到中間體A6 (7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2 (s, 1H), 8.06 (s, 1H)。
中間體A7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2
第一步:中間體A7-3的合成 在-35 ℃下,將叔丁醇鉀溶液(335 mL,335 mmol,1M的THF溶液)緩慢滴加到中間體A7-1(26 g,308 mmol)和A7-2(44 g,257.2 mmol)的四氫呋喃(360 mL)溶液中,整個過程保持反應體系溫度不超過-30 ℃。滴加結束後,反應在-35 ℃繼續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水(280 mL)和濃硫酸(20.80 g),保持溫度不超過0 ℃;然後真空濃縮掉四氫呋喃後、過濾,濾餅用水洗滌後乾燥得到中間體A7-3(48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4.98 (br s, 1H), 8.75-8.72 (m, 1H), 8.04-7.98 (m, 1H), 7.86-7.78 (m, 1H), 2.95-2.92 (m, 1H), 2.57-2.51 (m, 1H), 2.39-2.24 (m, 2H), 2.10-1.85 (m, 2H)。 第二步:中間體A7-4的合成 室溫下,將MSA(51.6 g,538 mmol)加到水(340 mL)中,反應加熱到65 ℃後,加入中間體A7-3(48 g,215.2 mmol),並在65 ℃繼續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加氨水調節pH大約為5後有固體析出、過濾、濾餅經水洗滌並乾燥得到中間體A7-4(36.2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02 (s, 1H), 8.71 (d, J= 5.2 Hz, 1H), 7.94 (d, J= 2.0 Hz, 1H), 7.83-7.82 (m, 1H), 3.17 (t, J= 7.2 Hz, 2H), 2.25 (t, J= 7.2 Hz, 2H), 1.67-1.52 (m, 4H)。 第三步:中間體A7-6的合成 室溫下,將中間體A7-4(36.2 g,150.2 mol)溶解到甲醇(800 mL)中,然後依次加入中間體A7-5(71.6 g,675.8 mmol)和TMSCl(31.2 g,288.4 mol),反應在50 ℃攪拌16小時後生成中間體A7-6,反應體系直接用於下一步合成。 第四步:中間體A7-7的合成 冰浴下,將NaOH(60 g,1.50 mol)的水(300 mL)溶液加入到中間體A7-6的反應液中,反應在室溫下進行4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用乙酸乙酯(200 mL×3)洗滌,水相用檸檬酸調節pH大約為5,用乙酸乙酯萃取(80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7(39.6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91 (s, 1H), 8.60 (d, J= 7.2 Hz, 1H), 7.59 (d, J= 2.4 Hz, 1H), 7.51-7.49 (m, 1H), 3.03 (s, 6H), 2.10-1.98 (m, 4H), 1.38-1.33 (m, 2H), 0.85-0.81 (m, 2H)。 第五步:中間體A7-9的合成 在冰浴下,將特戊醯氯(14.9 g,123.7 mol)加入到中間體A7-7(29.6 g,103 mol)和三乙胺(35.9 mL,257.5 mmol)的四氫呋喃(300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下攪拌30 min後,加入LiCl (372.0 mg,8.8 mmol)並攪拌15 min,加入中間體A7-8(21.9 g,123.7 mmol),在室溫下繼續進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冰浴下加入飽和NH 4Cl溶液(500 mL),並用乙酸乙酯萃取(500 mL×3),有機相用飽和NaHCO 3溶液洗滌(300 mL×2)和飽和NaCl溶液洗滌(300 mL ×3),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9(37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60 (d, J= 5.2 Hz, 1H), 7.61 (d, J= 2.4 Hz, 1H), 7.50-7.49 (m, 1H), 7.32-7.21 (m, 4H), 7.20-7.15 (m, 2H), 4.61-4.57 (m, 1H), 4.35-4.26 (m, 1H), 4.16-4.13 (m, 1H), 3.05 (s, 6H), 2.96-2.82 (m, 2H), 2.79-2.60 (m, 2H), 2.07-1.98 (m, 2H), 1.15-1.11 (m, 1H), 0.92-0.86 (m, 2H)。 第六步:中間體A7-10的合成 在-70℃下,緩慢將NaHMDS(81.20 mL,162.45 mmol,2 M的THF溶液)加入到中間體A7-9(48.30 g,108.30 mmol)的THF(650 mL)中。反應在該溫度下攪拌1.5 h後,加入碘甲烷 (153.70 g,1083 mmol),並繼續在該溫度下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冰浴下緩慢加入300 mL 的飽和氯化銨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500 mL×3),萃取相依次用飽和NaHCO 3溶液(300 mL×2)和飽和NaCl溶液洗滌(300 mL×3),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10(45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56 (d, J= 5.2 Hz, 1H), 7.66 (d, J= 2.0 Hz, 1H), 7.34-7.18 (m, 6H), 4.65-4.60 (m, 1H), 4.20-4.13 (m, 2H), 3.58-3.53 (m, 1H), 3.24-3.15 (m, 7H), 2.77-2.71 (m, 1H), 2.13-2.05 (m, 2H), 1.71-1.63 (m, 1H), 1.34-1.25 (m, 1H), 1.11 (d, J= 6.8 Hz, 3H), 1.08-0.86 (m, 2H)。 第七步:中間體A7-11的合成 在冰浴下,將30%雙氧水(24 g, 211 mmol)加入到中間體A7-10(53 g,116 mmol)的THF (320 mL) 溶液中,然後在該溫度下緩慢加入LiOH•H 2O (10.70 g,255 mmol) 的70 mL水溶液,反應在室溫下攪拌12 h。反應結束後,在冰浴下加入亞硫酸鈉(100 mL)淬滅,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3)洗滌,水相用檸檬酸調pH大約為5後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3), 萃取相依次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0 mL×2)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100 mL×3),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11(24 g,收率7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60 (d, J= 5.2 Hz, 1H), 7.60 (d, J= 1.2 Hz, 1H), 7.51-7.49 (m, 1H), 3.04 (s, 3H), 3.02 (s, 3H), 2.17-2.15 (m, 1H), 2.02-1.98 (m, 2H), 1.39-1.37 (m, 1H), 1.23-1.16 (m, 1H), 0.91 (d, J= 6.8 Hz, 3H), 0.85-0.79 (m, 2H)。 第八步:中間體A7-12的合成 室溫下,將特戊酸 (437 mg,4.28 mmol),金剛烷 (1.5 g,4.28 mmol) 和K 2CO 3(5.9 g,42.8 mmol) 依次加入到中間體A7-11 (4.3 g,14.3 mmol)和A3 (2.8 g,17.1 mmol)的DMF (150 mL)溶液中,在氮氣保護下加入Pd(OAc) 2(641 mg,2.85 mmol),反應在110℃和氮氣氣氛中攪拌24小時。反應結束後,自然冷卻到室溫,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水相用檸檬酸調節pH值大約為5,再用乙酸乙酯(100 mL ×3)萃取,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30 mL×2),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50:1)得到中間體A7-12(2.6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94 (s, 1H), 8.84 (d, J= 5.2 Hz, 1H), 8.70 (s, 1H), 7.86-7.57 (m, 3H), 3.06-3.02 (m, 6H), 2.18-2.15 (m, 1H), 2.08-2.04 (m, 2H), 1.43-1.26 (m, 2H), 0.92-0.86 (m, 5H)。 第九步:中間體A7-13的合成 室溫下,將Pd/C (500 mg)加入中間體A7-12 (430 g, 1.00 mmol) 的THF (8 mL) 溶液中,反應在40 ℃和50 psi氫氣壓力下攪拌24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13(356 mg)。 LCMS m/z(ESI): [M+H] += 399.1。 第十步:中間體A7-14的合成 在30 ℃和氮氣保護下,將中間體A7-13 (356 mg,0.89 mmol) 的THF (6 mL)溶液緩慢滴加到TCFH (381 mg,1.36 mmol)和DIPEA (245 mg,1.90 mmol)的THF (15 mL)溶液中,反應在3 ℃攪拌16 h。反應完成後,反應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2)得到中間體A7-14(20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9.28 (s, 1H), 8.75 (d, J= 5.2 Hz, 1H), 7.92 (s, 1H), 7.83 (s, 1H), 7.61 (s, 1H), 7.35 (d, J= 4.8 Hz, 1H), 3.21 (s, 3H), 3.14 (s, 3H), 2.36-2.33 (m, 1H), 1.79-1.61 (m, 3H), 1.49-1.45 (m, 1H), 0.88-0.83 (m, 4H), 0.46-0.43 (m, 1H)。 第十一步:中間體A7-15的合成 室溫下,將中間體A7-14(920 mg,2.42 mmol)溶於乙腈(90 mL)和稀鹽酸水溶液(3M, 6 mL)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在55 ℃攪拌16 h。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到室溫,反應液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調節pH大約在7-8之間,用乙酸乙酯萃取(3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 = 1:2)得到中間體A7-15(550 m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9.48 (s, 1H), 8.87 (d, J= 4.8 Hz, 1H), 7.99 (t, J= 57.6 Hz, 1H), 7.91(s, 1H), 7.79 (s, 1H), 7.65 (d, J= 5.2 Hz, 1H), 3.64-3.59 (m, 2H), 3.15-3.12 (m, 2H), 2.97-2.93 (m, 1H), 2.63-2.59 (m, 1H), 2.50-2.46 (m, 1H), 0.97 (d, J= 10.8 Hz, 3H)。 LCMS m/z(ESI): [M+H] += 335.0。 第十二步:中間體A7-16的合成 0℃下,將NaBH 4(75 mg,1.97 mmol)加入到中間體A7-15(550 mg,1.97 mmol)的MeOH(20 mL)溶液中,反應在0 ℃攪拌2h。反應完成後,加水(5 mL)淬滅,用乙酸乙酯萃取(3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A7-16(550 mg)。LCMS m/z(ESI): 37.2 [M+H] +。 第十三步:中間體A7的合成 室溫下,將中間體A7-16(550 mg,1.63 mmol)、三乙胺(329 mg,3.26 mmol)、DMAP(199 mg,1.63 mmol)溶於 DCM(20 mL)溶液中,反應體系在室溫攪拌10 min後,加入TsCl(404 mg,2.12 mmol),室溫下繼續攪拌16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 = 1:2)得到中間體A7(450 m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9.32-9.19 (m, 1H), 8.64-8.62 (m, 1H), 7.86-7.79 (m, 2H), 7.74-7.70 (m, 2H), 7.42-7.33 (m, 4H), 5.55-5.50 (m, 1H), 2.41 (s, 3H), 1.83-1.78 (m, 2H), 1.26-1.22 (m, 2H), 0.86-0.84 (m, 3H), 0.76 (br s, 1H), 0.53-0.52 (m, 1H)。
實施 1 :化合物 Cpd300 Cpd300-P1 Cpd300-P2 Cpd300-P3 Cpd300-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4
Figure 02_image256
第一步:中間體1-2的合成 在0 ℃下,將NaNO 2(11.10 g,161 mmol)的水(60 mL)溶液慢慢加入到中間體1-1(30 g,146 mmol)的600 mL水溶液和180 mL的濃鹽酸的合溶液中。反應在0 ℃攪拌1小時後,將NaN 3(10.50 g,161 mmol)的水(60 mL)溶液慢慢加入到反應液中,反應繼續攪拌0.5小時。反應結束後,用乙酸乙酯萃取(500 mL*3),合併的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洗(100 mL×2),飽和食鹽水洗(100 mL),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1-2 (31 g)。 第二步:中間體1-4的合成 室溫下,將Cu 2O(3.80 g,26.80 mmol)加到中間體1-2(31 g,134 mmol)和中間體1-3(39.40 g,402 mmol)的乙腈(30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24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過濾,有機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1-4 (39.5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89 (s, 1H), 7.76 (d, J= 2.0 Hz, 1H), 7.48-7.46 (m, 2H), 0.38 (s, 9H)。 第三步:中間體1-5的合成 室溫下,將KF(70 g,1.22 mol),NCS(325 g,2.44 mol)加入到中間體1-4(67 g,0.21 mol)的乙腈(150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48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乙酸乙酯(2000 mL)並依次用水(800 mL×4)和飽和碳酸鈉(500 mL ×3)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1-5 (78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92 (s, 1H), 7.79 (t, J= 1.2 Hz, 1H), 7.50 (d, J= 1.2 Hz, 2H)。 第四步:中間體1-6的合成 室溫下,將Na 2CO 3(21.8 g,206 mmol)和Pd(dppf)Cl 2(3.7 g,5.15 mmol)加到中間體1-5(30.0 g,103 mmol) 和A1(19.8 g,108 mmol)的 DME/EtOH/H 2O (360 mL/72 mL/72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500 mL),用乙酸乙酯(800 mL×3)萃取,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1-6 (35.5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68 (s, 1H), 7.62-7.55 (m, 2H), 7.44 (s, 1H), 7.32 (s, 1H), 6.65 (s, 1H), 3.91 (s, 3H), 3.52 (s, 3H)。 第五步:中間體1-7的合成 室溫下,將LiCl(16.40 g,0.40 mol)和TsOH(27.50 g,0.16 mol)加到中間體1-6(28 g,0.080 mol)的i-PrOH(60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5℃並在該溫度下攪拌3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150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00 mL×4),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通過乙酸乙酯(800 mL)室溫下打漿純化得到中間體1-7 (25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26 (br s, 1H), 8.62 (s, 1H), 7.78-7.67 (s, 3H), 6.98 (s, 1H), 6.35 (s, 1H), 3.29 (s, 3H)。LCMS m/z(ESI): 337.2 [M+H] +。 第六步:中間體1-8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14.3 g,125 mmol)加入到中間體1-7(14 g,41.60 mmol)和中間體A2(19 g,49.90 mmol)的異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440 mL/110 mL)中,反應加熱到7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3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100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00 mL×4)萃取,有機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50:1)得到中間體1-8(10.4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40 (d, J= 7.2 Hz, 1H), 7.63-7.56 (m, 3H), 7.43-7.39 (m, 3H), 7.12 (s, 1H), 6.58 (s, 1H), 6.36-6.33 (m, 1H), 5.75-5.67 (m, 1H) , 5.11-5.07 (m, 2H), 3.29 (s, 3H), 3.02-2.90 (m, 2H)。LCMS m/z(ESI): 546.0 [M+H] +。 第七步:中間體1-9的合成 室溫下,依次將特戊酸 (281 mg,2.75 mmol)、金剛烷 (984 mg,2.75 mmol) 和K 2CO 3(2.53 g,18.30 mmol) 加到中間體1-8(5.00 g,9.17 mmol)和中間體A3(1.57 g,9.63 mmol)的1,4-二氧六環 (500 mL)溶液中,在氮氣保護下加入醋酸鈀 (412 mg,1.83 mmol),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50:1)得到中間體1-9 (1.60 g)。 LCMS m/z(ESI): 629.1 [M+H] +。 第八步:中間體1-10的合成 室溫下,將鐵粉 (3.80 g,68.70 mmol)和氯化銨 (4.50 g,85.90 mmol) 加入到中間體1-9(5.40 g,8.59 mmol)的EtOH/H 2O(450 mL/9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5 h。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80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600 mL×3),萃取相依次用水(800 mL×2)和飽和食鹽水(100 mL)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1-10 (4.90 g)。 LCMS m/z(ESI): 599.2 [M+H] +。 第九步:中間體1-11的合成 在0 ℃下,依次將吡啶(146 mg,1.85 mmol) 和T 3P (491 mg,0.77 mmol,50 %乙酸乙酯溶液,質量比)加入到中間體1-10(185 mg,0.31 mmol)和中間體A4(37 mg,0.37 mmol) 的DCM(8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下攪拌16 h。反應結束後,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5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50:1)得到中間體1-11 (8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3 (d, J= 4.8 Hz, 1H), 8.32 (d, J= 6.8 Hz, 1H), 7.58 (s, 2H), 7.51-7.42 (m, 4H), 7.35-7.06 (m, 3H), 6.52 (s, 1H), 6.21 (br s, 1H), 5.94-5.86 (m, 1H), 5.77-5.72 (m, 1H) , 5.25-5.11 (m, 4H), 3.35 (s, 3H), 3.28-3.21 (m, 1H), 3.10-3.02 (m, 2H), 1.32-1.23 (m, 3H)。 LCMS m/z(ESI): 683.2 [M+H] +。 第十步:中間體1-12的合成 在室溫下,將Grubbs催化劑 (430 mg,0.58 mmol)加入到中間體1-11 (800 mg,0.15 mmol) 的DCE(16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100℃並在該溫度下攪拌8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減壓濃縮,殘餘液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2)得到黃色固體粗品,粗品進一步通過矽膠板純化(PE:EA=1:2)得到中間體1-12 (63 mg)。說明:在Grubbs催化劑的反應條件下,大環的手性甲基發生了消旋。 LCMS m/z(ESI): 655.0 [M+H] +。 第十一步:化合物Cpd300 的合成 室溫下,將PtO 2(17.40 mg,0.077 mmol)加入到中間體1-12(100 mg,0.15 mmol)的EtOH(50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和一個氫氣球壓力下攪拌16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通過製備HPLC(CH 3CN:H 2O(0.1%NH 4HCO 3)=30-60%,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11 min)得到化合物Cpd300 (8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3-8.70 (m, 1H), 7.91-7.86 (m, 1H), 7.63-7.14 (m, 8H), 6.53 (s, 1H), 6.34-6.31 (m, 1H), 5.35-5.29 (m, 1H), 3.45-3.42 (m, 3H), 2.63-2.16 (m, 1H), 2.05-2.00 (m, 1H), 1.93-1.87 (m, 1H), 1.33-1.19 (m, 4H), 1.01-0.99 (m, 3H); LCMS m/z(ESI): 655.2 [M+H] +。 第十二步:化合物Cpd300-P1、Cpd300-P2、Cpd300-P3和Cpd300-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00(240 mg,0.37 mmol)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60/40; 流速:1 mL /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00-P1(24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8.71 (m, 1H), 7.93-7.82 (m, 2H), 7.61-7.14 (m, 8H), 6.53 (s, 1H), 6.37 (s, 1H), 3.43 (s, 3H), 2.66 (s, 1H), 2.23-2.02 (m, 2H), 2.00-1.91 (m, 1H), 1.67-1.65 (m, 2H), 1.49-1.48 (m, 1H), 1.01-0.99 (m, 3H);LCMS m/z(ESI): 655.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7.55 min, UV= 254 nm。 Cpd300-P2 (12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69-8.68 (m, 1H), 7.95 (br s, 1H), 7.80-7.16 (m, 8H), 6.54 (s, 1H), 6.34-6.32 (m, 1H), 3.48-3.41 (m, 3H), 2.35-2.32 (m, 1H), 1.89-1.86 (m, 2H), 1.64-1.62 (m, 4H), 1.31-1.30 (m, 3H); LCMS m/z(ESI): 655.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8.63 min, UV= 254 nm。 Cpd300-P3 (12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8.70 (m, 1H), 7.96-7.82 (m, 2H), 7.64-7.14 (m, 8H), 6.53 (s, 1H), 6.38 (br s, 1H), 3.43 (s, 3H), 2.67 (s, 1H), 2.22-2.01 (m, 2H), 2.00-1.91 (m, 1H), 1.67-1.60 (m, 2H), 1.49-1.48 (m, 1H), 1.01-0.99 (m, 3H); LCMS m/z(ESI): 655.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1.98 min, UV= 254 nm. Cpd300-P4 (6.8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69-8.68 (m, 1H), 7.94 (br s, 1H), 7.80-7.16 (m, 8H), 6.54 (s, 1H), 6.34-6.32 (m, 1H), 5.38-5.33 (m, 1H), 3.48-3.47 (m, 3H), 2.35-2.32 (m, 1H), 1.87-1.85 (m, 2H), 1.64-1.61 (m, 4H), 1.31-1.30 (m, 3H); LCMS m/z(ESI): 655.3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6.73 min, UV= 254 nm。
實施例 2 Cpd303A Cpd303-P1 Cpd303-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58
第一步:中間體A5-1的合成 室溫下,將氣體2-1 (1.30 g, 14.30 mmol)慢慢鼓入中間體1-2(2.20 g, 9.50 mmol)和氧化亞銅(147 mg, 1.14 mmol)的乙腈(130 mL)體系中,反應在室溫下進行48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EA/PE=1/5)得到中間體A5-1 (3.4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9.42 (s, 1H), 8.17 (s, 1H), 7.85 (d, J=8.4Hz, 1H), 7.77 (d, J=8.4Hz, 1H)。 第二步:中間體2-3的合成 室溫下和氮氣保護下,將Pd(dppf)Cl 2(0.22 g, 0.30 mmol)加入到中間體2-2(0.62 g, 3.38 mmol)、A1(1 g, 3 mmol)和碳酸鈉 (0.98 g, 9.23 mmol)的DME/水/EtOH (50 mL/10 mL/10 mL) 混合溶液中,反應在95 ℃和氮氣保護下進行10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2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2-3 (0.98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66 (s, 1H), 7.64 (s, 1H), 7.60 (s, 1H), 7.59 (d, J= 2.0 Hz, 1H), 7.47 (d, J= 2.0 Hz, 1H), 6.67 (s, 1H), 3.90 (s, 3H), 3.45 (s, 3H)。 第三步:中間體2-4的合成 室溫下,依次將中間體2-3(80 mg, 0.21 mmol)、對甲苯磺酸 (72 mg, 0.42 mmol)和LiCl (44 mg, 1.04 mmol)加入到異丙醇 (5 mL)中,反應在85 ℃和氮氣保護下進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水(3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20/1)得到中間體2-4 (4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1.2 (br s, 1H), 9.18 (s, 1H), 7.81 (s, 2H), 7.72 (s, 1H), 6.95 (s, 1H), 6.41 (s, 1H), 3.33 (s, 3H)。 第四步:中間體2-5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3.92 g,34 mmol)加入到中間體2-4(4.20 g,11 mmol)和A2(4.97 g,13 mmol)的異丙醇和丙酮(320 mL/80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加熱到7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5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5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1)得到中間體2-5 (3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30 (d, J= 5.6 Hz, 1H), 7.64(br s, 1H), 7.59-7.52 (m, 3H), 7.38-7.34 (m, 2H), 7.05 (s, 1H), 6.54 (s, 1H), 6.26 (t, J= 8.0 Hz, 1H), 5.66-5.57 (m, 1H), 5.01 (d, J= 12.0 Hz, 2H), 3.17 (s, 3H) , 2.93-2.81 (m, 2H)。 第五步:中間體2-6的合成 室溫下,將特戊酸 (153 mg, 1.50 mmol),金剛烷 (540 mg, 1.50 mmol) 和K 2CO 3(1.38 g, 10 mmol) 加到中間體2-5 (2.90 g, 5.01 mmol)和中間體A3 (0.98 g, 6.01 mmol)的1,4-二氧六環 (150 mL)溶液中,氮氣保護下加入醋酸鈀 (225 mg, 1 mmol),反應在70 ℃和氮氣保護下進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0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2:1)得到中間體2-6 (1.5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8 (d, J= 4.8 Hz, 1H), 8.33 (s, 1H), 7.76 (s, 1H), 7.65-7.59 (m, 2H), 7.49(d, J= 11.2 Hz, 2H), 6.54 (d, J= 6.4 Hz, 1H), 7.13 (t, J= 57.6 Hz ,1H), 7.03 (s, 1H), 6.61 (s, 1H), 6.45 (t, J= 9.2 Hz, 1H), 5.77-5.72 (m, 1H), 5.10 (d, J= 11.2 Hz, 2H), 3.26 (s, 3H), 3.13-3.10 (m, 1H), 3.01-2.95 (m, 1H)。 第六步:中間體2-7的合成 室溫下,將鐵粉 (980 mg, 0.017 mmol)和氯化銨 (1.16 g, 0.02 mmol) 加入到中間體2-6(1.45 g, 2.19 mmol)的EtOH/H 2O(90 mL/30 mL)溶液中,反應在90 ℃進行1.5 h。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5 mL×3),萃取相依次用水(8 mL×2)和飽和食鹽水洗滌(10 mL),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CH 3OH=20:1)得到中間體2-7 (1.12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66 (d, J= 4.8 Hz, 1H), 7.77 (s, 1H), 7.64-7.58 (m, 3H), 7.43 (d, J= 14.0 Hz, 3H), 7.21 (s, 1H), 7.26-7.14 (m, 1H), 6.58 (s, 1H), 6.39-6.31 (m, 1H), 5.28-5.21 (m, 1H), 5.11 (t, J= 7.2 Hz, 2H), 3.29 (s, 3H), 3.17-2.95 (m, 2H)。 第七步:中間體2-8的合成 在0 ℃下,將吡啶 (0.70 g, 8.86 mmol) 和T 3P (2.80 g, 4.43 mmol, 50%乙酸乙酯溶液,質量比) 加入到中間體2-7 (1.12 g, 1.78 mmol) 和A4 (0.20 g, 1.95 mmol) 的DCM (20 mL)溶液中。反應在30 ℃進行16 h,反應完成後,加入水(2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5 mL×3),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50/1)得到中間體2-8 (950 mg)。 LCMS m/z(ESI): 715.4 [M+H] +。 第八步:中間體2-9的合成 室溫下,將詹氏催化劑(Zhan Catalyst-1B) (144 mg, 0.20 mmol)加入到中間體2-8 (288 mg, 0.40 mmol) 的DCE (58 mL)溶液中,反應在100 ℃下進行8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板純化(PE:EA=1:2)得到中間體2-9 (55 mg)。 LCMS m/z(ESI): 686.8 [M+H] +。 第九步:化合物Cpd303A的合成 室溫下,將PtO 2(1 mg, 0.0050 mmol)加入到中間體2-9 (7 mg, 0.010 mmol) 的EtOH (7 mL) 溶液中,反應在室溫和一個氫氣球壓力下攪拌16 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純化(CH 3CN:H 2O(0.1%NH 4HCO 3))=30-8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9 min) 得到產物Cpd303A (5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1-8.69 (m, 1H), 7.81-7.79 (m, 1H), 7.52-7.44 (m, 7H), 7.29-7.14 (m, 1H), 6.60 (s, 1H), 6.45 (s, 1H), 5.37-5.33 (m, 1H), 3.38-3.36 (m, 3H), 2.68-2.64 (m, 1H), 2.05-1.89 (m, 2H), 1.62-1.42 (m, 4H), 1.04-1.00 (m, 3H); LCMS m/z(ESI): 689.2 [M+H] +。 第十步:化合物Cpd303-P1和Cpd303-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03A(20 mg, 0.029 mmol)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70/30; 流速:1 mL/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03-P1 (14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3 (d, J= 6.8 Hz, 1H), 7.90-7.86 (m, 2H), 7.74-7.46 (m, 7H), 7.30 (s, 1H), 6.63 (s, 1H), 6.43 (br s, 1H), 3.41 (s, 3H), 2.70 (br s, 1H), 2.29-2.21 (m, 2H), 1.96-1.89 (m, 1H), 1.57-1.47 (m, 2H), 1.31 (s, 1H), 1.05 (d, J= 8.4 Hz, 3H)。LCMS m/z(ESI): 689.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6.01 min, UV= 254 nm。 Cpd303-P4 (4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 (d, J= 6.4 Hz, 1H), 7.95 (s, 1H), 7.85 (s, 1H), 7.68 (d, J= 9.6 Hz, 4H), 7.53-7.50 (m, 2H), 7.14 (br s, 1H), 6.59 (s, 1H), 6.42-6.38 (m, 1H), 5.39 (br s, 1H), 3.42 (s, 3H), 2.33-2.21 (m, 1H), 2.08-1.96 (m, 2H), 1.65 (s, 4H), 1.35 (d, J= 8.4 Hz, 3H)。LCMS m/z(ESI): 689.3 [M+H] +。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3.04 min, UV= 254 nm。
實施 3 Cpd305A Cpd305-P1 Cpd305-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0
第一步:中間體3-2的合成 將中間體1-5(6.0 g,20.6 mmol)、中間體A5-2(3.3 g,22 mmol)和碳酸鈉(6.6 g,61 mmol)依次加入到乙二醇二甲醚/乙醇/水(120 mL/15 mL/15 mL)的混合溶劑中,氮氣置換三次後,加入Pd(dppf)Cl 2(1.50 g,2.06 mmol)並再次置換氮氣三次,反應在80 ℃和氮氣保護下進行過夜。反應結束後,反應體系自然降溫至室溫,加入水(20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150 mL×3),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10 mL)、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 = 5:1)得中間體3-2(5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66 (s, 1H), 8.12 (d, J= 7.2 Hz, 1H), 7.82-7.80 (m, 3H), 6.68 (s, 1H), 6.64 (d, J= 7.2 Hz, 1H), 3.87 (s, 3H)。 第二步:中間體3-3的合成 室溫下,將NCS (440 mg,3.3 mmol) 加入到中間體3-2(1 g,3 mmol)的DMF (15 mL)溶液中,反應在氮氣保護下加熱至8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過夜。反應結束後,反應液冷至室溫後,加入乙酸乙酯(30 mL)稀釋,用水洗滌(4 mL×3)。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逆向層析純化 (C18,乙腈/水 = 1/9 至 3/2) 得到中間體3-3(440 m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69 (s, 1H), 8.21 (s, 1H), 7.85-7.83 (m, 2H), 7.74 (d, J= 2.0 Hz, 1H), 6.94 (s, 1H), 3.87 (s, 3H)。 第三步:中間體3-4的合成 室溫下,依次將氯化鋰(256 mg,6.30 mmol)和對甲苯磺酸 (420 mg, 2.20 mmol) 加入到中間體3-3(440 mg,1.30 mmol)的異丙醇(20 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9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過夜。反應結束後,反應液減壓濃縮,向殘留液中加入乙酸乙酯 (10 mL),用飽和食鹽水(2 mL×2)洗滌,有機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 = 50/1)得到中間體3-4 (36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67-7.64 (m, 3H), 7.49 (d, J= 4.8 Hz, 2H), 6.59 (s, 1H). LCMS m/z(ESI): 342.2 [M+H] +。 第四步:化合物Cpd305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115 mg,1.02 mmol)加入到中間體3-4(57 mg,0.17 mmol)和中間體A7(100 mg,0.21 mmol)的異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2 mL/0.5 mL)中,反應加熱到10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64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CH 3CN:H 2O(0.1%NH 4HCO 3))=40-8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9.10 min)得到產物Cpd305A(20 mg)。 第五步:化合物Cpd305-P1和Cpd305-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05A(20 mg,0.03 mmol)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65/35; 流速:1 mL/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05-P1(10.2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7-8.73 (m, 1H), 8.51-8.36 (m, 1H), 7.67-7.14 (m, 9H), 6.49 (s, 1H), 6.25 (br s, 1H), 2.64 (br s, 1H), 2.22-2.11 (m, 2H), 1.62-1.49 (m, 2H), 1.00 (d, J= 6.0 Hz, 3H), 0.50-0.47 (m, 1H)。LCMS m/z(ESI): 659.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8.27 min, UV= 214 nm。 Cpd305-P4 (5.6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4-8.72 (m, 1H), 8.42-8.32 (m, 1H), 7.66-7.40 (m, 8H), 7.01 (br s, 1H), 6.49-6.47 (m, 1H), 6.23 (br s, 1H), 2.24-2.23 (m, 1H), 2.07-1.92 (m, 3H), 1.63-1.55 (m, 2H), 1.29 (d, J= 6.0 Hz, 3H), 0.66-0.62 (m, 1H)。LCMS m/z(ESI): 659.1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5.92 min, UV= 214 nm。
實施 4 Cpd308A Cpd308-P1 Cpd308-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2
第一步:中間體4-2的合成 室溫下,將K 2CO 3(1.40 g)和Pd(PPh 3)Cl 2(351.00 mg)加到化合物1-5 (2.20 g) 和化合物4-1 (860 mg) 的 1,4-二氧六環/H 2O (16 mL/4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在氮氣保護下加熱回流16小時。反應完成後,反應自然冷卻,加入水 (70 mL) 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 (70 mL×3),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2:1)得到中間體4-2(75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97 (d, J= 0.8 Hz, 1H), 7.68-7.63 (m, 1H), 7.61-7.60 (m, 3H), 6.65 (d, J= 6.4 Hz, 1H), 3.95 (s, 3H). 第二步:中間體4-3的合成 室溫下,將LiCl(425 mg)和TsOH(712 mg)加到中間體4-2 (700 mg) 的異丙醇(5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5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48小時。反應完成後,冷卻加入水(5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50 mL *3),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15:1)得到中間體4-3(200 m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37 (br s, 1H), 8.77 (s, 1H), 7.87-7.85 (m, 3H), 7.68 (d, J= 3.6 Hz, 1H), 6.44 (d, J= 6.0 Hz, 1H). 第三步:化合物Cpd308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223 mg)加入到中間體4-3 (105 mg)和中間體A7 (190 mg) 的異丙醇和丙酮 (2 mL/0.5 mL) 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加熱到10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48小時。 反應完成後,反應體系自然冷卻至室溫,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 (CH 3CN:H 2O(0.1%NH 4HCO 3))=25-7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10.5 min)得到化合物Cpd308A(40 mg)。 第四步:化合物Cpd308-P1和Cpd308-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08A (40.00 mg)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60/40; 流速:1 mL /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08-P1(13.3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3 (d, J= 5.2 Hz, 1H), 8.32 (d, J= 6.0 Hz, 1H), 7.64-7.43 (m, 8H), 7.43-7.14 (m, 1H), 6.48 (d, J= 6.8 Hz, 1H), 6.26 (d, J= 8.4 Hz, 1H), 2.64 (br s, 1H), 2.12-1.99 (m, 2H), 1.95-1.89 (m, 1H), 1.64-1.48 (m, 2H), 1.00 (d, J= 6.8 Hz, 3H), 0.48-0.43 (m, 1H)。 LCMS m/z(ESI): 643.1 [M+H] +。 手性HPLC: 保留時間=6.45 min, UV= 254 nm。 Cpd308-P4(10.9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1 (d, J= 5.2 Hz, 1H), 8.28 (d, J= 7.0 Hz, 1H), 7.65-7.44 (m, 7H), 7.29-7.14 (m, 1H), 7.07 (br s, 1H), 6.47 (d, J= 6.8 Hz, 1H), 6.25-6.22 (m, 1H), 2.27-2.23 (m, 1H), 2.08-3.04 (m, 1H), 1.98-1.82 (m, 2H), 1.59-1.54 (m, 2H), 1.29 (d, J= 6.8 Hz, 3H), 0.64-0.60 (m, 1H)。LCMS m/z(ESI): 643.1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0.95 min, UV= 254 nm。
實施 5 Cpd309A Cpd309-P1 Cpd309-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4
第一步:中間體5-2的合成 室溫下,將三氯氧磷(9.20 g)緩慢滴加到化合物5-1(3.12 g)的甲苯(6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小時後,緩慢加入三乙胺(4.04 g,0.04 mol),反應在該溫度下繼續攪拌0.5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降溫到室溫,倒入冰水(120 mL)中,攪拌0.5小時,用氫氧化鈉的水溶液調節pH至大約5, 用乙酸乙酯萃取(80 mL×3),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80 mL)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得到中間體5-2(2.0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12 (s, 1H), 4.02 (s, 3H), 3.94 (s, 3H). LCMS m/z(ESI): 174.9 [M+H] +。 第二步:中間體5-4的合成 室溫下,將Na 2CO 3(4.90 g)和Pd(dppf)Cl 2(0.84 g)加到中間體5-2(4.00 g) 和化合物5-3 (7.00 g) 的 DME/EtOH/H 2O (100 mL/20 mL/20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在90 ℃和氮氣保護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50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80 mL×3),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2:1)得到中間體5-4(4.7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29 (s, 1H), 7.66 (d, J= 2.4 Hz, 1H), 7.16 (d, J= 8.4 Hz, 1H), 6.70 (d, J= 8.8 Hz, 1H), 3.99 (s, 3H), 3.87 (s, 3H). LCMS m/z(ESI): 266.1 [M+H] +。 第三步:中間體5-5的合成 在0 ℃下,將亞硝酸鈉 (1.47 g,0.02 mol)的水(10 mL)溶液緩慢滴加到中間體5-4(4.70 g)的鹽酸水溶液(4 M,100 mL)中,反應0.5小時後,加入疊氮鈉(1.70 g)的水(10 mL)溶液,反應在室溫繼續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調節pH大約至7, 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4),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3:1)得到中間體5-5(3.7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25 (s, 1H), 7.45-7.39 (m, 2H), 7.18 (d, J= 8.4 Hz, 1H), 3.99 (s, 3H), 3.86 (s, 3H). LCMS m/z(ESI): 264.0 [M+H] +。 第四步:中間體5-6的合成 室溫下,將氧化亞銅(0.33 g)加入到中間體5-6(3.40 g)和三甲基矽基乙炔(3.40 g)的乙腈(100 mL)溶液中,反應在90 ℃和氮氣保護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3:1)得到中間體5-6(4.7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04 (s, 1H), 7.72 (s, 1H), 7.58 (s, 2H), 7.46 (s, 1H), 3.92 (s, 3H), 3.45 (s, 3H), 0.29 (s, 9H). LCMS m/z(ESI): 390.2 [M+H] +。 第五步:中間體5-7的合成 室溫下,將NCS(2.06 g)計入到中間體5-6(2.00 g)和矽膠(0.70 g)的乙腈(100 mL)溶液中,反應在55 ℃和氮氣保護下攪拌48h。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純化(PE:EA=3:1)得到中間體5-7(100 g)。 LCMS m/z(ESI): 352.1 [M+H] +。 第六步:中間體5-8的合成 室溫下,將LiCl(1.08 g)和TsOH(1.76 g)加入到中間體5-7(1.0 g) 的異丙醇(3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5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15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100 mL×4),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在室溫下通過乙酸乙酯(20 mL)打漿純化得到中間體5-8(0.63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1.66 (s, 1H), 8.81 (s, 1H), 7.90-7.76 (m, 4H), 3.38 (s, 3H). LCMS m/z(ESI): 338.0 [M+H] +。 第七步:化合物Cpd309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0.20 g)加入到中間體5-8(97.00 mg)和中間體A7(0.19 g)的異丙醇和丙酮(4 mL/1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加熱到10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48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 純化(CH 3CN:H 2O(0.1%NH 4HCO 3))=25-7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9 min)得到化合物Cpd309A(20 mg)。 LCMS m/z(ESI): 656.2 [M+H] +。 第八步:化合物Cpd309-P1和Cpd309-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09A(20 mg)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60/40; 流速:1 mL /min, 溫度= 30 ℃]純化得到: Cpd309-P1(11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0 (d, J= 5.2 Hz, 2H), 8.56 (s, 1H), 8.16 (br s, 1H), 7.74-7.67 (m, 3H), 7.54-7.50 (m, 2H), 7.37 (s, 1H), 7.37-6.99 (m, 1H), 6.48-6.44 (m, 1H), 3.45 (s, 3H), 2.69-2.67 (m, 1H), 2.49-2.43 (m, 1H), 2.23-2.13 (m, 1H), 2.05-2.01 (m, 1H), 1.33-1.25 (m, 2H), 0.92 (d, J= 6.8 Hz, 3H), 0.90-0.82 (m, 1H). LCMS m/z(ESI): 656.1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7.31 min, UV= 254 nm。 Cpd309-P4(7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67 (d, J= 4.8 Hz, 1H), 8.55 (s, 1H), 8.25 (br s, 1H), 8.13 (br s, 1H), 7.72-7.63 (m, 3H), 7.56-7.49 (m, 3H), 7.37-7.07 (m, 1H), 6.45 (br s, 1H), 3.46 (s, 3H), 3.26-3.12 (m, 1H), 3.01-2.85 (m, 1H), 2.36-2.14 (m, 2H), 2.07-2.02 (m, 2H), 1.30 (d, J= 6.4 Hz, 3H), 0.88-0.79 (m, 1H). LCMS m/z(ESI): 656.1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3.79 min, UV= 254 nm。
實施 6 Cpd310A Cpd310-P1 Cpd310-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6
第一步:中間體6-2的合成 室溫下,將中間體1-5(6.00 g)加入到化合物A5-2(3.30 g)和碳酸鈉(6.60 g)的二醇二甲醚/乙醇/水(120 mL/15 mL/15 mL)的混合溶液中,真空換氮氣三次後,快速加入Pd(dppf)Cl 2(1.50 g)再次置換氮氣,反應在80 ℃和氮氣保護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水(200 mL)進行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200 mL×3)萃取,合併的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30 mL)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 = 5:1)得中間體6-2(5.0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66 (s, 1H), 8.12 (d, J= 7.2 Hz, 1H), 7.82-7.80 (m, 3H), 6.68 (s, 1H), 6.64 (d, J= 7.2 Hz, 1H), 3.87 (s, 3H). 第二步:中間體6-4的合成 室溫下,將化合物6-3(187 mg)加入到中間體6-2(100 mg)的乙腈(1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40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6小時,補加化合物6-3(187.00 mg),反應在40 ℃繼續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10 mL)進行稀釋,用乙酸乙酯(10 mL×3)萃取,合併的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30 mL)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後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6-4(5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31 (s, 1H), 7.65 (s, 2H), 7.44 (d, J= 9.2 Hz, 2H), 6.68 (s, 1H), 3.97 (s, 3H). 第三步:中間體6-6的合成 室溫下,將Pd(dppf)Cl 2(4 mg)加入到中間體6-4(100 mg)、化合物6-5(34 mg)和三乙胺(25 mg)的正丙醇(5mL)溶液中,反應加熱回流12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10 mL)進行稀釋,用乙酸乙酯(10 mL×4)萃取,合併的萃取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30 mL),無水Na 2SO 4乾燥後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8:1)得到中間體6-6(5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30 (s, 1H), 7.66 (d, J= 8.8 Hz, 1H), 7.60 (d, J= 2.0 Hz, 1H), 7.40 (s, 1H), 7.17 (s, 1H), 6.55 (s, 1H), 6.21-6.13 (m, 1H), 5.38 (d, J= 17.6 Hz, 1H), 5.04 (d, J= 16.4 Hz, 1H), 3.96 (s, 3H). 第四步:中間體6-7的合成 室溫下,將PtO 2(62 mg)加到中間體6-6(200 mg)的乙醇(10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和氫氣氣氛中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過濾,濾液直接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5:1)得到中間體6-7(14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08 (s, 1H), 7.76-7.63 (m, 2H), 7.44 (s, 1H), 7.26 (d, J= 2.8 Hz, 1H), 6.60 (d, J= 2.4 Hz, 1H), 4.00 (s, 3H), 2.24-2.17 (m, 2H), 1.02-0.96 (m, 3H). 第五步:中間體6-8的合成 室溫下,將LiCl(123 mg)和TsOH(206 mg)加到中間體6-7(210 mg) 的異丙醇(2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5 ℃並在該溫度下攪拌16小時。反應完成後,冷卻加入水(30 mL),用乙酸乙酯萃取(30 mL×3),合併的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3:1)得到中間體6-8(5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3.00 (br s, 1H), 7.66-7.58 (m, 2H), 7.48 (s, 1H), 7.43-7.39 (m, 1H), 7.18 (s, 1H), 6.44 (s, 1H), 2.01-1.96 (m, 2H), 0.94-0.89 (m, 3H). 第六步:化合物Cpd310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0.33 g)加入到中間體A7(0.26 g)和中間體6-8(0.16 g)的異丙醇和丙酮(4 mL/1 mL)的混合溶液,反應在100 ℃攪拌48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 (CH 3CN:H 2O(0.1%NH 4HCO 3)=20-9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10.5 min)得到化合物Cpd310A(0.50 g)。 第七步:化合物Cpd310-P1和Cpd310-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10A(50.00 mg)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60/40; 流速:1 mL /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10-P1(17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 (q, J= 4.0 Hz, 1H), 8.01 (s, 1H), 7.65-7.50 (m, 6H), 7.44-7.35 (m, 2H), 7.30-7.13 (m, 1H), 6.41 (d, J= 10.8 Hz, 1H), 6.31 (br s, 1H), 2.64 (br s, 1H), 2.31-2.16 (m, 1H), 2.07-1.92 (m, 4H), 1.71-1.64 (m, 2H), 1.02 (q, J= 3.6 Hz, 3H), 0.93 (q, J= 2.4 Hz, 3H), 0.65-0.51 (m, 1H). LCMS m/z(ESI): 653.3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7.75 min, UV= 254 nm。 Cpd310-P4(8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8.70 (m, 1H), 8.06 (d, J= 5.6 Hz, 1H), 7.67-7.37 (m, 8H), 7.28-7.13 (m, 1H), 6.41 (d, J= 12.8 Hz, 1H), 6.38-6.29 (m, 1H), 2.27-2.17 (m, 2H), 2.07-1.97 (m, 4H), 1.56-1.54 (m, 2H), 1.29 (d, J= 6.8 Hz, 3H), 0.98-0.88 (m, 3H), 0.71-0.63 (m, 1H). LCMS m/z(ESI): 653.3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6.05 min, UV= 254 nm。
實施例 7 Cpd312A Cpd312-P1 Cpd312-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68
第一步:中間體A5-3的合成 室溫下,將Na 2CO 3(0.98 g)和Pd(dppf)Cl 2(169 mg)加到中間體A5-1 (1.50 g) 和中間體A5-2(0.71 g) 的 DME/EtOH/H 2O (32 mL/4 mL/4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再90 ℃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A5-3(1.25 g)。 第二步:中間體7-2的合成 室溫下,將NCS(0.96 g)加到中間體A5-3(1.15 g) 的 DMF (15 mL)溶液中,反應再80 ℃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5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10 mL×3),合併的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7-2(0.64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2 (s, 1H), 7.77 (s, 1H), 7.66-7.60 (m, 2H), 7.45 (d, J= 2.0 Hz, 1H), 6.64 (s, 1H), 3.92 (s, 3H). 第三步:中間體7-3的合成 室溫下,將氯化鋰(330 mg)和對甲苯磺酸 (541 mg)加入到中間體7-2(0.61 g)的異丙醇(10 mL)溶液中,反應加熱到85℃並在該溫度下攪拌40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DCM:MeOH=20:1)得到中間體7-3(0.53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9.27 (s, 1H), 7.86 (d, J= 2.8 Hz, 2H), 7.75 (d, J= 1.2 Hz, 1H), 7.70 (s, 1H), 6.46 (s, 1H). 第四步:化合物Cpd312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184 mg)加入到中間體A7(157 mg)和中間體7-3(100 mg)的異丙醇和丙酮(2 mL/0.5 mL)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在100 ℃攪拌72小時。 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製備HPLC 純化 (CH 3CN:H 2O(0.1%NH 4HCO 3)=35-55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10.0 min)得到化合物Cpd312A(29 mg)。 第五步:化合物Cpd312-P1和Cpd312-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12A(29.00 mg)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E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70/30; 流速:1 mL /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12-P1 (8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3 (d, J= 5.2 Hz, 1H), 8.37 (d, J= 16.8 Hz, 1H), 7.97-7.82 (m, 1H), 7.64-7.56 (m, 4H), 7.51-7.43 (m, 2H), 7.29 (s, 1H), 7.23-7.14 (m, 1H), 6.51 (d, J= 4.0 Hz, 1H), 6.26-6.22 (m, 1H), 2.63-2.61 (m, 1H), 2.22-2.11 (m, 1H), 1.96-1.85 (m, 2H), 1.52-1.26 (m, 2H), 1.01 (d, J= 6.8 Hz, 3H), 0.54-0.50 (m, 1H). LCMS m/z(ESI): 693.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9.99 min, UV= 254 nm。 Cpd312-P4 (9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2-8.68 (m, 1H), 8.34 (s, 1H),  7.97-7.82 (m, 1H), 7.65-7.52 (m, 4H), 7.47-7.43 (m, 2H), 7.28 (s, 1H), 7.03-6.97 (m, 1H), 6.50 (d, J= 11.2 Hz, 1H), 6.24-6.22 (m, 1H), 2.24-2.21 (m, 1H), 2.09-2.04 (m, 1H), 1.94-1.90 (m, 2H), 1.60-1.48 (m, 2H), 1.28 (d, J= 6.8 Hz, 3H), 0.73-0.60 (m, 1H). LCMS m/z(ESI): 693.2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13.90 min, UV= 254 nm。
實施 8 Cpd313A Cpd313-P1 Cpd313-P4 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270
第一步:中間體8-2的合成 室溫下,將化合物8-1(4.1 g)加到中間體1-2(5.0 g)的甲苯(50 mL)溶液中,反應在100 ℃攪拌24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8-2(5.4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97 (s, 1H), 7.76 (d, J= 3.6 Hz, 1H), 7.51-7.45 (m, 2H), 5..82 (s, 1H), 3.78-3.64 (m, 4H), 1.29-1.25 (m, 6H). 第二步:中間體8-3的合成 室溫下,將醋酸(35.4 g)加入到中間體8-2(5.3 g)的水(150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下攪拌24小時。反應結束後,向反應液中加入水(200 mL)後析出白色固體,過濾,濾餅用水(200 mL)洗滌、收集,乾燥得到中間體8-3(4.2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0.24 (s, 1H), 8.51 (s, 1H), 7.83-7.82 (m, 1H), 7.53 (d, J= 2.4 Hz, 2H). 第三步:中間體8-4的合成 0 ℃下,將DAST(4.7 g) 慢慢加入到中間體8-3(4.2 g) 的DCM(80 mL)溶液中,反應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向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調節pH至大約7,用乙酸乙酯(50 mL×3)萃取,合併的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萃取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8-4(3.00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8 (s, 1H), 7.80 (s, 1H), 7.51 (d, J= 1.2 Hz, 2H), 7.11-6.84 (m, 1H). 第四步:中間體8-5的合成 室溫下,將Na 2CO 3(689 mg)和Pd(dppf)Cl 2(118 mg)加到中間體8-4 (1.00 g,3.25 mmol) 和A1 (596 mg) 的 DME/EtOH/H 2O (30 mL/6 mL/6 mL)混合溶液中,反應在90 ℃攪拌1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5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50 mL×3),合併的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PE:EA=10:1)得到中間體8-5(830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64-7.56 (m, 4H), 7.47 (d, J= 2.0 Hz, 1H), 6.96-6.69 (m, 1H), 6.67 (s, 1H), 3.91 (s, 3H), 3.46 (s, 3H). 第五步:中間體8-6的合成 室溫下,依次將LiCl(463 mg)和TsOH(780 mg)加到中間體8-5(830 mg) 的異丙醇(16 mL)溶液中,反應在85 ℃攪拌36小時。反應結束後,反應液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水(50 mL)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50 mL×3),合併的萃取相用無水Na 2SO 4乾燥並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粗品在室溫下通過乙酸乙酯(20 mL)打漿後得到中間體8-6(630 m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73 (s, 1H), 7.76-7.74 (m, 2H), 7.68 (s, 1H), 7.37-7.10 (m, 1H), 6.95 (s, 1H), 6.39 (s, 1H), 3.23 (s, 3H). 第六步:化合物Cpd313A的合成 室溫下,將四甲基胍(200 mg)加入到中間體8-6(167 mg)和中間體A7(100 mg)和的異丙醇和丙酮(2 mL/0.5 mL)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在100 ℃下攪拌72小時。反應結束後,有機相減壓濃縮,粗品用矽膠柱層析純化(CH 3CN:H 2O(0.1%NH 4HCO 3))=25-70 %, UV:214 nm, 流速:15 ml/min,保留時間 = 10.15 min)得到化合物Cpd313A(40 mg)。 第七步:化合物Cpd313-P1和Cpd313-P4的分離 將化合物Cpd313A(40 mg)經手性製備色譜分離[柱子:chiralpark IC 250 nm*4.6 nm  5 μm; 正己烷/乙醇 = 50/50; 流速:1 mL /min, 溫度 = 30 ℃]純化得到: Cpd313-P1 (15.1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70 (d, J= 5.2 Hz, 1H), 7.87-7.46 (m, 9H), 7.43-7.24 (m, 1H), 6.99-6.84 (m, 1H), 6.70 (s, 1H), 6.36 (br s, 1H), 3.37 (s, 3H), 2.66 (s, 1H), 2.21-2.16 (m, 2H), 2.10-2.07 (m, 1H), 1.54-1.47 (m, 2H), 1.00 (d, J= 6.8 Hz, 3H), 0.50-0.48 (m, 1H). LCMS m/z(ESI): 671.4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5.11 min, UV= 254 nm。 Cpd313-P4 (5.5 m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68 (d, J= 4.2 Hz, 1H), 7.89 (s, 1H), 7.76 (s, 1H), 7.74-7.44 (m, 6H), 7.29-7.14 (m, 2H), 6.99-6.71 (m, 1H), 6.55 (s, 1H), 6.33-6.31 (m, 1H), 3.67 (s, 3H), 2.29-2.23 (m, 1H), 1.98-1.89 (m, 2H), 1.70-1.54 (m, 3H), 1.31-1.25 (m, 3H), 0.61-0.58 (m, 1H). LCMS m/z(ESI): 671.4 [M+H] +。手性HPLC: 保留時間=9.21 min, UV= 254 nm。
對照例 1(實施例62,WO2015116882A1)的合成方法見專利 WO2015116882A1中實施例62。 對照例 2(實施例1,WO2016053455A1)的合成方法見專利 WO2016053455A1中實施例1。
測試例 1 生物學評價
1:體外FXIa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目的:檢測本發明化合物對人FXIa因數的抑制活性。
實驗方案: 受試化合物起始濃度為10 μM,5倍倍比稀釋,10個濃度,每個濃度雙複孔。各化合物的中間稀釋的起始濃度溶液1000 轉/min震盪混勻1 min後,各取8 μL分別加入32 μL 100 % DMSO中稀釋5倍,1000 轉/min震盪混勻1 min。按此方法,依次5倍倍比梯度稀釋化合物。每個化合物分別製備10個不同濃度的化合物中間稀釋液。也可根據化合物篩選的實際情況,變更化合物起始濃度、倍比稀釋倍數、梯度濃度數量和複孔數。反應體系中Human Factor XIa(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 Inc.,HCXIA-0160)的終濃度為0.08 nM,底物D-LPR-ANSNH-C 3H 7(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 Inc.,SN-13A)終濃度為75 μM,將反應體系384孔板25 ℃預孵育10 min後,在每孔中加入4 μL 2.5×底物D-LPR-ANSNH-C 3H 7工作液。其中,陽性對照孔中含有酶、底物和0.5 % DMSO和緩衝液,不含有化合物;陰性對照孔中含有底物、0.5% DMSO和緩衝液,不含有酶和化合物;化合物孔中含有酶、底物、化合物、0.5% DMSO和緩衝液。將384孔板(PerkinElmer,6007270)以1000 轉/min離心30秒,輕輕混勻,啟動反應。在酶標儀上設定激發光為352 nm、發射光為470 nm,25 ℃動力學讀數1小時。收集第20 min的原始資料進行資料處理和分析,再用GraphPad Prism 7軟體擬合濃度-效應曲線,並計算50 %抑制效果的化合物濃度IC 50。首先計算每個化合物濃度所對應的百分比抑制率,計算得到化合物各個濃度的抑制率後,使用GraphPad Prism 7軟體的 「log(inhibitor) vs. response -- Variable slope (four parameters)」 方程擬合濃度-效應曲線,從而得到IC 50。相關計算公式如下:平均值:使用Excel的AVERAGE公式進行計算。標準差:使用Excel的STDEV公式進行計算。Z 因數=1-(3×陽性對照孔螢光強度讀值標準差+3×陰性對照孔螢光強度讀值標準差)/(陽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陰性對照表孔螢光強度平均值),S/B =陽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陰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抑制率(%)=(陽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化合物孔螢光強度)/(陽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陰性對照孔螢光強度平均值)×100。結果見下表1: 1
化合物 FXIa IC 50(nM)
Cpd300-P1 0.254
Cpd300-P2 0.384
Cpd303-P1 0.402
Cpd305-P1 0.299
Cpd308-P1 0.096
Cpd309-P1 0.080
Cpd310-P1 0.706
Cpd312-P1 0.502
Cpd313-P1 0.377
2:兔血漿體外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的測定
實驗目的:檢測本發明化合物在體外對兔血漿的抗凝血作用。
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實驗方案: 兔血漿體外aPTT實驗採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測定試劑盒(MDC,Cat:300025),雙通道血凝分析儀(德國美創牌MC-2000)進行實驗。 用DMSO溶解受試化合物至10mM母液,-20 ℃保存待用。用時取母液解凍,受試化合物的終濃度為60 μM,12 μM,2.4 μM,0.48 μM,0.096 μM,共 5個濃度梯度,使用DMSO代替化合物為陰性對照。化合物和血漿(非禁食狀態下採集靜脈全血,按9:1的比例(v/v)與3.2 %檸檬酸鈉抗凝劑混合, 1560 g*8 min,室溫條件下離心,抽取上清,製備血漿)按照1:49比例混合,製備成樣品混合液。取樣品混合液30 μL室溫孵育3 min後放入雙通道血凝分析儀中,37 ℃孵育2 min,加入30 μL aPTT試劑,繼續孵育5 min後再加入30 μL 0.025 M CaCl 2,讀取顯示數值。計算aPTT Ratio(aPTT Ratio= aPTT(樣本)/aPTT(陰性對照);使用GraphPad Prism 7對已有資料作圖(工作濃度、aPTT、aPTT Ratio);使用OriginPro 2018 SR1 version 9.5.1計算EC150,EC200。計算方法:Lg濃度和aPTT Ratio按指數方程擬合後,分別計算Ratio 1.5和2時的藥物濃度,即EC150和EC200。結果見下表2: 表2
化合物 aPTT 1.5X(μM) aPTT 2.0X(μM)
Cpd300-P1 3.08 7.40
Cpd300-P2 2.05 12.01
Cpd303-P1 3.18 9.03
Cpd305-P1 2.88 10.12
Cpd308-P1 0.83 2.96
Cpd309-P1 0.33 1.58
Cpd312-P1 5.39 15.24
Cpd313-P1 1.32 3.42
PT(凝血酶原時間)實驗方案: 實驗採用凝血酶原時間測定試劑盒(MDC,Cat:200353PT),雙通道血凝分析儀(德國美創牌MC-2000)進行實驗。血漿處理方式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實驗一致。待測化合物與血漿混合後,取樣品混合液30 μL室溫孵育3 min,37 ℃孵育2 min,用力加入37 ℃預熱的PT試劑60 μL,讀取顯示數值。計算及統計方法同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實驗。
3:人血漿體外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的測定
實驗目的:檢測本發明化合物在體外對人血漿的抗凝血作用。
實驗方案: 人血漿體外aPTT實驗採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測定試劑盒(MDC,Cat:300025),雙通道血凝分析儀(德國美創牌MC-2000)進行實驗。 用DMSO溶解受試化合物至10 mM母液,-20 ℃保存待用。用時取母液解凍,受試化合物的終濃度為60 μM,12 μM,2.4 μM,0.48 μM,0.096 μM,共 5個濃度梯度,使用DMSO代替化合物為陰性對照。化合物和血漿(非禁食狀態下採集靜脈全血,按9:1的比例(v/v)與3.2 %檸檬酸鈉抗凝劑混合,1560 g*8 min,室溫條件下離心,抽取上清,製備血漿)按照1:49比例混合,製備成樣品混合液。取樣品混合液30 μL室溫孵育3 min後放入雙通道血凝分析儀中,37 ℃孵育2 min,加入30 μL aPTT試劑,繼續孵育5 min後再加入30 μL 0.025M CaCl 2,讀取顯示數值。計算aPTT Ratio(aPTT Ratio= aPTT(樣本)/aPTT(陰性對照);使用GraphPad Prism 7對已有資料作圖(工作濃度/aPTT Ratio);使用OriginPro 2018 SR1 version 9.5.1計算EC150,EC200。計算方法:Lg濃度和aPTT Ratio按指數方程擬合後,分別計算Ratio 1.5、2.0和3.0時的藥物濃度,即EC150、EC200和EC300。其中aPTT Ratio1.5和aPTT Ratio2.0的結果見表3 : 表3
化合物 aPTT 1.5X(μM) aPTT 2.0X(μM)
Cpd300-P1 0.69 1.64
Cpd300-P2 1.73 6.73
Cpd303-P1 1.50 3.52
Cpd305-P1 0.91 2.33
4:體外Human Plasma Kalliliren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目的:檢測本發明化合物對Human Plasma Kalliliren抑制活性。
實驗方案: 用DMSO溶解受試化合物至10 mM母液,-20 ℃保存待用。化合物起始濃度為10 μM,5倍倍比稀釋,10個濃度,2 μl/孔,DMSO終濃度為0.5 %;緩衝液配製:50 mM三氨基甲烷鹽酸鹽(tris-HCl),150 mM NaCl,0.01% Triton X-100,pH 7.4,0.22 μM過濾除菌;2.5 ×人 kallikrein蛋白(Natural human plasma kallikrein,Abcam, Cat#: ab77870, lot#: GR251157-8)反應液配置: kallikrein終濃度為1 nM,使用緩衝液稀釋kallikrien至2.5 nM, 4 μL/well。配製2.5×底物反應液:底物Z-FR-AMC (吉爾生化,208708) 終濃度為40 μM,用緩衝液將底物10 mM母液稀釋至100 μM,4 μL/well。向384板每孔加入4 μL的2.5× kallikrein反應液,陰性對照孔用緩衝液替代;再將稀釋好的5×化合物工作液依次加入對應孔2 μL/well,陰性和陽性對照孔用2.5 % DMSO 替代,混勻,37 ℃預孵育10 min;最後每孔加入4 μL的2.5×底物反應液,震盪混勻30 s以上。37 ℃反應30 min, 激發光342 nm,發射光440 nm,測其螢光強度,prism曲線分析,計算IC 50值。
5:大鼠體內藥代動力學評價
實驗目的:檢測本發明化合物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參數。
實驗方案: 實驗使用溶媒為:DMAC:Solutol:PBS(V/V)=10%:10%:80%(v/v/v)。配製方法:準確稱量所需化合物,按比例加入一定體積的DMAC,渦旋混勻完全溶解後,按上述比例依次加入Solutol和PBS,混勻即可。實驗中靜脈(iv)給藥組和口服(po)給藥組所使用的溶媒為相同溶媒。靜脈劑量為0.5 mpk,口服劑量為3 mpk。實驗採血時間點: IV組:0.083,0.25,0.5,1,2,4,7,24h。PO組:0.25,0.5,1,2,4,7,24 h每個時間點頸靜脈採集全血200 μL,EDTA-K2抗凝,立即在4000 rpm*5 min,4 ℃條件下離心,取上清,樣品凍存於-80 ℃冰箱。血漿樣品的處理:經含內標的CH 3CN/MeOH(1:1,v/v)沉澱劑沉澱後,14000 rpm離心5 min,取上清進LC-MS/MS(AB Triple Quard 5500)分析,獲得血藥濃度,並通過Winnolin 8.1版本的非房室模型進行參數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化合物 給藥方式 達峰濃度C max(ng/mL) 半衰期T 1/2(hr) 曲線面積AUC 0-7h  (hr*ng/mL) 分佈溶劑Vd (L/kg) 清除率 CL (mL/hr/kg) 生物利用度 F%
Cpd303-P1 靜脈注射組 iv 859.53 1.35 1013.14 0.95 493.08 -
灌胃給藥組 po 244.07 2.42 1027.92 - - 19.22%
Cpd305-P1 靜脈注射組iv 900.73 1.32 1448.54 0.63 341.11 -
灌胃給藥組po 505.53 2.18 2094.28 - - 24.1%
對照例1 靜脈注射組iv 1362.70 0.43 613.22 0.50 824.70   
灌胃給藥組po 98.00 NC 281.96 - - 7.66%
注:NC為資料無法計算 結論: 在所給藥的濃度劑量和檢測時間範圍內,在口服給藥實驗同等劑量下,化合物Cpd303-P1和Cpd305-P1的血藥暴露量分別是對照例1化合物的3.65倍和7.43倍,顯著高於對照例1。化合物Cpd303-P1和Cpd305-P1的給藥半衰期分別是對照例1化合物的3.14倍和3.07倍,顯著高於對照例1,更加符合醫學上的給藥要求;化合物Cpd303-P1和Cpd305-P1的生物利用度是對照例1化合物的2.51倍和3.15倍,顯著高於對照例1的7.66%,解決了對照例1成藥性低的問題。顯示本發明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顯著優於對照例1。
6:兔的AV-SHUNT方法
試驗目的:檢測化合物對體內動靜脈血栓的抑制作用。
實驗方案: 健康雄性紐西蘭兔,體重2.0-3.0 kg,實驗前不禁食不禁水。戊巴比妥鈉以生理鹽水配製成1.5 %(W/V)溶液。直頭手術剪,眼科剪,眼科鑷,微血管鉗,顯微剪,顯微鑷,動脈夾,島津天平AUW220D備用。 化合物輸注20 min開始造模,化合物輸注60 min結束造模,停止藥液輸注。 造模方法如下:紐西蘭大白兔從供應商處取回適應一天後隨機分組,麻醉後剃毛備皮。手術暴露動物右側頸外靜脈,頸總靜脈,左側頸動脈。預埋棉線(10 cm)的中通管連接靜總動脈、頸靜脈。藥液輸注20 min時打開通路,開始誘導血栓並開始計時。誘導40 min後,關閉通路,取下中通管,取出預埋棉線。在定性濾紙(中速18 cm,杭州特種紙業有限公司)上反復8次沾除血水。在天平上放置稱量紙並去皮,將沾除血水的棉線放置在稱量紙上,稱量血栓濕重並記錄。取栓完畢後安樂死實驗動物。記錄每只動物血栓重量,使用軟體GraphPad Prism 7作圖,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行統計分析,並通過多重比較分析(Dunnett’s檢驗)與對照組進行比較,OriginPro 2018 SR1 version 9.5.1計算化合物ED50。
7:BT試驗
實驗目的:測試化合物在實驗兔體內出血時長。
試驗方案:健康雄性紐西蘭兔,體重2.0-3.0 kg,實驗前不禁食不禁水,戊巴比妥鈉,生理鹽水配製成1.5 %(W/V)溶液,0.9 %(W/V)NaCl溶液,計時器。 方法一:配製0.9 %NaCl溶液並預熱至37 ℃。 耳緣靜脈注射1.5 %戊巴比妥鈉溶液(2 mL/kg)麻醉動物,剃除後爪毛髮備用。在肉眼可見的血管部分剪除指甲(約指尖1/3處),確認出血後開始計時並將此爪浸沒於37 ℃的生理鹽水。觀察出血情況,停止出血即停止計時,並記錄時長。使用軟體GraphPad Prism 7作圖,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行統計分析,並通過多重比較分析(Dunnett’s檢驗)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方法二:保定器固定動物,剃除耳部毛髮,生理鹽水擦拭兔耳,用標準切口器在耳緣靜脈上劃出傷口,出血後開始計時並在傷口覆蓋濾紙,觀察出血情況記錄出血時長。使用軟體GraphPad Prism 7作圖,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行統計分析,並通過多重比較分析(Dunnett’s檢驗)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Figure 111115116-A0101-11-0002-3

Claims (12)

  1. 一種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A和E彼此獨立地選自C或N;且當A為N時,R 1不存在,當E為N時,R 7不存在; 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H、CN、NO 2、COO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a取代的下列基團:C 1-40烷基、C 2-40烯基、C 2-40炔基、C 3-40環烷基、C 3-40環烯基、C 3-40環炔基、C 6-20芳基、5-20元雜芳基、3-20元雜環基、C 1-40烷基氧基、C 2-40烯基氧基、C 2-40炔基氧基、C 3-40環烷基氧基、C 3-40環烯基氧基、C 3-40環炔基氧基、C 6-20芳基氧基、5-20元雜芳基氧基、3-20元雜環基氧基或NH 2;R 5不為氫; R 12選自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b取代的下列基團:C 1-40烷基、C 3-40環烷基或3-20元雜環基; 每一個R a、R b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H、鹵素、OH、CN、NO 2、氧代(=O)、硫代(=S)、C 1-40烷基、C 2-40烯基、C 2-40炔基、C 3-40環烷基、C 3-40環烯基、C 3-40環炔基、C 6-20芳基、5-20元雜芳基、3-20元雜環基、C 1-40烷基氧基、C 2-40烯基氧基、C 2-40炔基氧基或C 3-40環烷基氧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H、CN、NO 2、COO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a取代的下列基團:C 1-12烷基、C 2-12烯基、C 2-12炔基、C 3-12環烷基、C 3-12環烯基、C 3-12環炔基、C 6-14芳基、5-14元雜芳基、3-8元雜環基、C 1-12烷基氧基、C 2-12烯基氧基、C 2-12炔基氧基、C 3-12環烷基氧基、C 3-12環烯基氧基、C 3-12環炔基氧基、C 6-14芳基氧基、5-14元雜芳基氧基、3-8元雜環基氧基或NH 2;R 5不為氫; R 12選自H、無取代或任選被1、2個或更多個R b取代的下列基團:C 1-12烷基、C 3-12環烷基或3-8元雜環基; 每一個R a、R b相同或不同,彼此獨立地選自H、鹵素、OH、CN、NO 2、氧代(=O)、硫代(=S)、C 1-12烷基、C 2-12烯基、C 2-12炔基、C 3-12環烷基、C 3-12環烯基、C 3-12環炔基、C 6-14芳基、5-14元雜芳基、3-8元雜環基、C 1-12烷基氧基、C 2-12烯基氧基、C 2-12炔基氧基或C 3-12環烷基氧基。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構如式II所示:
    Figure 03_image006
    其中: R 1選自Cl、CF 3、CHF 2、CN、環丙基、C 1-3烷基或C 1-3烷基氧基; R 4選自H或F; R 5選自F、Cl、CF 3、CN、C 1-3烷基、C 1-3烷基氧基或環丙基氧基; 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CH 2CF 3、四氫呋喃基、四氫-2H-吡喃基、C 1-4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異丙基或叔丁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構如式III所示:
    Figure 03_image008
    其中,R 1、R 4、R 5、R 12具有請求項3所述的定義。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R 1選自Cl、CF 3或CHF 2;或R 4選自H或F;或R 5選自F、Cl或CF 3;或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或CH 2CF 3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 R 1選自Cl、CF 3或CHF 2; R 4選自H或F; R 5選自F、Cl或CF 3;和 R 12選自CHF 2、CH 2CHF 2、CF 3或CH 2CF 3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編號 結構 編號 結構 Cpd300
    Figure 03_image010
    Cpd303
    Figure 03_image012
    Cpd305
    Figure 03_image014
    Cpd308
    Figure 03_image016
    Cpd309
    Figure 03_image018
    Cpd310
    Figure 03_image020
    Cpd312
    Figure 03_image022
    Cpd313
    Figure 03_image024
    Cpd320
    Figure 03_image026
    Cpd321
    Figure 03_image028
    Cpd322
    Figure 03_image030
    Cpd323
    Figure 03_image032
    Cpd324
    Figure 03_image034
    Cpd325
    Figure 03_image036
    Cpd326
    Figure 03_image038
    Cpd327
    Figure 03_image040
    Cpd328
    Figure 03_image042
    Cpd329
    Figure 03_image044
    Cpd330
    Figure 03_image046
    Cpd331
    Figure 03_image048
    Cpd332
    Figure 03_image050
    Cpd333
    Figure 03_image052
    Cpd334
    Figure 03_image054
    Cpd335
    Figure 03_image056
    Cpd336
    Figure 03_image058
    Cpd337
    Figure 03_image060
    Cpd338
    Figure 03_image062
    Cpd339
    Figure 03_image064
    Cpd340
    Figure 03_image066
    Cpd341
    Figure 03_image068
    Cpd342
    Figure 03_image070
    Cpd343
    Figure 03_image072
    Cpd344
    Figure 03_image074
    Cpd345
    Figure 03_image076
    Cpd346
    Figure 03_image078
    Cpd347
    Figure 03_image080
    Cpd348
    Figure 03_image082
    Cpd349
    Figure 03_image084
    Cpd350
    Figure 03_image086
    Cpd351
    Figure 03_image088
    Cpd352
    Figure 03_image090
    Cpd353
    Figure 03_image092
    Cpd354
    Figure 03_image094
    Cpd355
    Figure 03_image096
    Cpd356
    Figure 03_image098
    Cpd357
    Figure 03_image100
    Cpd358
    Figure 03_image320
    Cpd359
    Figure 03_image322
    Cpd360
    Figure 03_image106
    Cpd361
    Figure 03_image108
    Cpd362
    Figure 03_image326
    Cpd363
    Figure 03_image328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114
    Figure 03_image116
    Figure 03_image118
    Figure 03_image120
    Figure 03_image122
    Figure 03_image124
    Figure 03_image126
    Figure 03_image128
    Figure 03_image130
    Figure 03_image132
    Figure 03_image134
    Figure 03_image136
    Figure 03_image138
    Figure 03_image140
    Figure 03_image142
    Figure 03_image144
    Figure 03_image146
    Figure 03_image148
    Figure 03_image150
    Figure 03_image152
    Figure 03_image154
    Figure 03_image156
    Figure 03_image158
    Figure 03_image160
    Figure 03_image162
    Figure 03_image164
    Figure 03_image166
    Figure 03_image168
    Figure 03_image170
    Figure 03_image172
    Figure 03_image174
    Figure 03_image176
    Figure 03_image178
    Figure 03_image180
    Figure 03_image182
    Figure 03_image184
    Figure 03_image186
    Figure 03_image188
    Figure 03_image190
    Figure 03_image192
    Figure 03_image194
    Figure 03_image196
    Figure 03_image198
    Figure 03_image200
    Figure 03_image202
    Figure 03_image204
    Figure 03_image206
    Figure 03_image208
    Figure 03_image210
    Figure 03_image212
    Figure 03_image214
    Figure 03_image216
    Figure 03_image218
    Figure 03_image220
    Figure 03_image222
    Figure 03_image385
    Figure 03_image387
      
    Figure 03_image228
    Figure 03_image230
    Figure 03_image391
    Figure 03_image393
      
  9. 一種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方案1:化合物a1發生還原反應得到式I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236
    其中,A、E、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R 12彼此獨立地具有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定義; 優選地,方案1所述反應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所述催化劑為二氧化鉑、鐵粉、鋅粉、鈀碳; 優選地,方案1所述反應通過催化氫化進行; 或者,方案2:化合物b1與化合物b2反應得到式I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238
    其中,A、E、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R 12彼此獨立地具有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定義; 優選地,方案2所述反應在鹼作用下進行,所述鹼為有機鹼或無機鹼,所述有機鹼例如為四甲基胍、1,8-二氮雜二環十一碳-7-烯;所述無機鹼例如碳酸鉀、碳酸銫或氫化鈉; 優選地,方案1或方案2所述反應在溶劑如有機溶劑的存在下進行。
  10.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11. 一種製備治療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之藥物的用途,包括給予患者預防或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血液凝固有關的疾病為血栓,所述血栓為白色血栓、紅色血栓、混合性血栓或透明血栓。
  12. 一種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體、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溶劑化物、多晶型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其前藥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用於製備藥物的用途。
TW111115116A 2021-04-21 2022-04-20 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TW2022462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1498 2021-04-21
CN202110431498.7 202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268A true TW202246268A (zh) 2022-12-01

Family

ID=8360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5116A TW202246268A (zh) 2021-04-21 2022-04-20 FXIa抑制劑及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17603208A (zh)
TW (1) TW202246268A (zh)
WO (1) WO20222229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760821T3 (zh) * 2014-01-31 2018-03-10
JP6464176B2 (ja) * 2014-01-31 2019-02-06 ブリストル−マイヤーズ スクイブ カンパニー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芳香族p2’基を有する第xia因子阻害剤としてのマクロ環
NO2721243T3 (zh) * 2014-10-01 2018-10-20
WO2018133793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凝血因子XIa抑制剂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5867A (zh) 2022-10-21
CN117603208A (zh) 2024-02-27
CN115215867B (zh) 2023-12-26
WO2022222960A1 (zh)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82486A2 (en) Complement factor b inhibitor,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hereof,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KR101880280B1 (ko) 키나제 억제제로서의 퀴놀린 및 퀴녹살린 유도체
CA2896875C (en) Thiadiazole analogs thereof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smn-deficiency-related-conditions
CA2883545C (en) Imidazoline derivatives, preparation methods thereof,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EP2998296B1 (en) Cycloalkyl acid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2639503B (zh) 作为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抑制剂的吡啶基衍生物
CA3056833A1 (en) Pyrimidinyl-pyridyloxy-naphthyl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ire1-related diseases and disorders
EA023766B1 (ru) Триазолопиридины
CN115215867B (zh) FXIa抑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402543A (zh) 丁苯酞开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TW202332439A (zh) p38 MAPK/MK2通路調節劑及其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EP4238975A1 (en) Substituted diarylamine compou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hereof,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EP3717450A1 (en)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hematopoietic regeneration
CN115403592A (zh) 一种噁唑啉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A2514222A1 (en) Substituted quinoline-4-carboxylic hydrazides as nk-2/nk-3 receptor ligands
TW202334119A (zh) p38 MAPK/MK2通路調節劑及其組合物、製備方法和用途
WO2023274257A1 (zh) 一种咪唑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应用
CN116478129A (zh) 喹啉化合物及其用途
TW202337458A (zh) 作為masp-2抑制劑的化合物、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EA040206B1 (ru) Аналоги тиадиазола и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й, связанных с дефицитом s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