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553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553A
TW202241553A TW111105398A TW111105398A TW202241553A TW 202241553 A TW202241553 A TW 202241553A TW 111105398 A TW111105398 A TW 111105398A TW 111105398 A TW111105398 A TW 111105398A TW 202241553 A TW202241553 A TW 2022415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ear
mask body
j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5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氏家廣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5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口罩,具備口罩本體與一對環形片狀的耳掛部,前述耳掛部,分別在前述口罩本體的與臉對向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被接合於前述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的接合部,並且,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具有往橫向外方凹陷的形狀。

Description

口罩
本發明有關一種口罩。
作為佩戴在臉上的口罩的結構,已知有一種口罩,具備有:口罩本體,其至少部分地覆蓋佩戴者的臉;及,一對耳掛部,亦即為了將口罩本體保持在該佩戴位置上而能夠掛在佩戴者的各耳上的一對構件,其分別結合在口罩本體上。
近年來,為了在佩戴口罩時減輕施加在耳上的負載,也開始研究使用片狀的耳掛部而不是使用帶狀的耳掛部。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出一種口罩,其由一片或複數片的片材所形成的第1耳掛部和第2耳掛部,分別藉由沿著第2方向(縱向)的第1接合部和第2接合部而被接合於口罩本體部的一方的面上。該口罩,至少在口罩佩戴時,第1耳掛部會在第1接合部的部位沿著第1方向(橫向)折回,同時第2耳掛部會在第2接合部的部位沿著第1方向折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362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佩戴口罩時,使用者通常使口罩本體配合臉的立體形狀而變形。伴隨此變形,口罩本體的橫向端部也立體地彎曲,耳掛部與口罩本體的接合部也彎曲。更具體來說,兩接合部,分別能以至少縱向的中央區域可往橫向中央呈凸狀的方式彎曲。由於此彎曲,耳掛部的在接合部的部位被折回的部分也同樣立體地歪斜。此處,耳掛部在被接合於口罩本體的外表面(與相對向於臉的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的情況,由於上述歪斜,耳掛部會有局部地從口罩本體浮起的情況。此種耳掛部的浮起的部分,在佩戴口罩中,有可能會妨礙佩戴者的動作,也會損害外觀。
鑒於上述情況而開發出來的本發明的一態樣,其所欲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口罩,片狀的耳掛部難以從口罩本體浮起。 [用以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為一種口罩,具備口罩本體與一對環形片狀的耳掛部,前述耳掛部,分別在前述口罩本體的與臉對向面(相對向於臉的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被接合於前述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的接合部,並且,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具有往橫向外方凹陷的形狀。
[功效]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能夠提供一種口罩,在佩戴時,片狀的耳掛部難以從口罩本體浮起。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再者,在各圖面中,只要沒有特別說明,關於相同或對應的結構,會有標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的情況。
(口罩的基本結構) 根據本形態的口罩,可以是能夠覆蓋佩戴者的臉之口罩,更具體來說,可以是能夠覆蓋佩戴者的至少鼻和嘴之口罩。根據本形態的口罩,可獲得防止異物到達臉部的功能、或防止從佩戴者產生的飛沫飛散的功能,也被稱為衛生口罩或醫用口罩。口罩可作為拋棄式口罩來使用,也可以作為能夠藉由清洗等而反覆使用的口罩來使用。
圖1表示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的平面圖。圖1是從外側(外表面側)亦即在佩戴時沒有與臉相對向而露出於外部的一面側觀看口罩1而得的圖。又,圖2表示從內側(相對向於臉的一面側)觀看口罩而得的平面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具備:口罩本體10,其在佩戴時被配置在佩戴者的臉的正面,主要是能夠覆蓋佩戴者的鼻和嘴;及,一對耳掛部20a,20a,其結合在口罩本體10上。口罩1(口罩本體10),具有:上下方向(縱向)D1,其在佩戴時對應於佩戴者的臉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橫向)D2,其在佩戴時對應於佩戴者的臉的左右方向。縱向D1與橫向D2正交。一對耳掛部20a,20a,藉由沿著縱向D1形成的接合部50,50而被接合於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兩端部。
圖1和圖2所示的口罩本體10,具有長方形的俯視形狀,該長方形在橫向D2上具有長邊,但是口罩本體10的俯視形狀並未被限定於圖示的形狀。又,如圖1和圖2所示,口罩本體10具有皺褶構造15,該皺褶構造15是藉由在縱向D1上排列地配置的複數個襞(皺褶)而形成。皺褶構造15的襞是藉由將構成口罩本體10的片材在沿著橫向D2的折線上折疊而形成。而且,在形成有複數個襞的狀態下,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兩端部藉由熱封等而被固定。因此,在使用口罩1時,將皺褶構造15的襞往縱向D1擴展,藉此,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中央以向口罩1的外表面側突出的方式彎曲,而可以變形成適合於臉的立體形狀之形狀。皺褶構造15的具體的結構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是形成於口罩本體的眾所周知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若在縱向D1的中央形成有盒狀摺(box pleats),則在佩戴時,容易使口罩本體10的縱向D1的中央往從臉離開的方向突出,因此較佳。
口罩本體10也可以具有由複數個層積層而成的多層構造。例如,也可以是至少包含以外層和內層來夾住中間層而成的三層之構造,該中間層提高了捕集異物(灰塵、花粉、細菌、病毒等)的功能。構成口罩本體10的各層,較佳是包含不織布、織物、編織品等的含纖維層,更佳是包含不織布。作為不織布,可舉出紡黏不織布、水刺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熱風不織布、點黏不織布等。又,中間層較佳是使用包含細纖維而獲得的熔噴不織布。又,構成含纖維層的纖維較佳為樹脂纖維,作為樹脂纖維的樹脂的種類,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龍等。外層和內層的基重可為10〜50g/m ,較佳為15〜50g/m 。異物捕集性高的中間層的基重較佳為10〜100g/m ,更佳為15〜50g/m
一對耳掛部20a,20a,分別在俯視時是環狀(或閉合帶狀)。在佩戴時,以佩戴者的耳可進入耳掛部20a的環的內側亦即耳掛部20a的中央的開口29的方式,能夠將耳掛部20a掛在耳上。如圖1和圖2所示,一對耳掛部20a,20a,與帶狀或線狀的耳掛部相異,是形成片狀。一對耳掛部20a,20a是呈片狀,藉此,在佩戴口罩時,當將耳掛部20a掛在耳上的時候,能夠面接觸耳朵的後方或耳垂的背面,所以能夠減輕施加在耳上的負載。因此,即便長時間使用也能夠降低不適感。
又,耳掛部20a的環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等,如圖1和圖2所示,也可以是近似四角形(或矩形)的形狀。如圖1所示,耳掛部20a可具有:基部22,其沿著縱向D1延伸且沿著縱向D1被固定在口罩本體10上;耳後方配置部24,其在佩戴時,位於佩戴者的耳朵的後方;上側延伸部23,其位於上側且在基部22與耳後方配置部24之間延伸;及,下側延伸部26,其位於下側且在基部22與耳後方配置部24之間延伸。
在圖1和圖2所示的形態中,一對耳掛部20a,20a是形成為在橫向D2的中央可相互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單一片材狀,亦即作成耳掛部片20。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單一片材是指由連續的一張片材構成的形態。此一張片材,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複數個層積層而成之積層體。一對耳掛部20a,20a成為單一片材狀,藉此,在製造時能夠同時地進行耳掛部20a,20a的定位,口罩的製造變成更容易。但是,一對耳掛部20a,20a也不一定要結合在一起。
一對耳掛部20a,20a形成為耳掛部片20的情況,耳掛部片20可構成為藉由使其在規定位置破斷而能夠形成一對耳掛部20a,20a。在圖1的形態中,一對耳掛部20a,20a利用結合部28而結合在一起。結合部28的結合形式沒有特別限定,較佳是可藉由使用者的通常的力量進行拉扯而分離的結合。例如圖1所示,可作成打孔眼線而形成。又,也可以藉由使片材的厚度變小或是其他手段,使一對耳掛部20a,20a的邊界脆弱化或容易施加應力而形成結合部28。又,結合部28也可以構成為使用者利用剪刀等工具來切斷。
耳掛部20a,20a(或耳掛部片20),也可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至少是由在橫向上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利用耳掛部20a,20a具有伸縮性,在口罩的佩戴動作時,使用者能夠容易地進行將耳掛部20a,20a拉伸到耳朵的後方並掛在耳上這樣的動作,並且,在佩戴時(佩戴中),也能夠藉由在耳掛部20a,20a產生的拉伸應力而使口罩本體10貼合(fit)於臉上。
耳掛部20a可為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單層片材,也可為積層有複數個層而成之多層片材,該複數個層包含由伸縮性材料構成的層。所謂的伸縮性材料,可為伸縮性不織布、伸縮性薄膜、或橡膠線等的線狀或帶狀的伸縮性構件。包含伸縮性不織布的情況,該不織布的伸縮性可藉由不織布包含伸縮性纖維來顯現,例如可藉由纖維的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伸縮性或纖維為捲曲纖維(crimped fiber)來顯現。或者,也可藉由規定的物理構造例如藉由在表面具有凹凸來顯現伸縮性。作為伸縮性不織布的具體例,可舉出伸縮性熱風不織布、伸縮性紡黏不織布、伸縮性水刺不織布、伸縮性針刺不織布、伸縮性化學黏結不織布等。所使用的不織布的基重,較佳為5〜50g/m ,更佳為8〜35g/m
耳掛部20a是由積層有複數個不織布的層而成之多層片材構成的情況,例如能夠作成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紡黏不織布這樣的結構,能夠在這些不織布之中的至少一層使用伸縮性不織布。又,耳掛部20a是由包含伸縮性薄膜之多層片材構成的情況,可舉出不織布/伸縮性薄膜、不織布/伸縮性薄膜/不織布(例如紡黏不織布/伸縮性薄膜/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伸縮性薄膜/熱風不織布等)這樣的結構。積層2層而構成之片材的情況,將任一方的層作成具有伸縮性,在使該伸縮性的層伸長的狀態下,在使另一方的層積層並斷續地固定後,使其弛緩而恢復成自然狀態,而能夠獲得一種耳掛部20a用的片材。又,積層3層而構成片材的情況,在使中央的層伸長的狀態下,在兩面分別使層積層並斷續地固定後,使其弛緩而恢復成自然狀態,而能夠獲得一種耳掛部20a用的片材。
上述之中,根據製造容易且可獲得高伸縮性的觀點,較佳是採用伸縮性薄膜之結構,尤其是採用一種將不織布配置在伸縮性薄膜的雙面上而成之結構。作為伸縮性薄膜的材料,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胺酯等。伸縮性薄膜的伸縮性,較佳是藉由拉伸試驗機所測定的最大伸長率(拉伸破斷時的伸長率)為3.5〜4.0。又,伸縮性薄膜也可具有使濕氣通過的機能。使用伸縮性薄膜的情況,在使伸縮性薄膜以相對於自然長度的規定倍率伸長的狀態下,藉由超音波熔接等方式將不織布斷續地接合於伸縮性薄膜上之後,使其弛緩而恢復成自然狀態,藉此能夠獲得一種耳掛部20a用的片材。由於伸縮性薄膜的弛緩,不織布的沒有接合的部分隆起,因此在所獲得的片材上,形成有沿著與伸縮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皺紋。
再者,耳掛部20a用的片材,也可以在使橡膠線伸長的狀態下,利用伸縮性小或沒有伸縮性的不織布夾住來形成。又,也可以利用伸縮性或非伸縮性的熱熔不織布(藉由加熱,纖維軟化或熔融而可與其他構件黏接之不織布)加以貼合。
耳掛部20a(耳掛部片20)的基重可為20〜150g/m 。又,耳掛部20a的厚度可為100〜3000μm。
(口罩的使用) 當開始使用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時,使用者,在佩戴口罩1前,使耳掛部20a,20a分別往橫向D2側方打開。如上所述,在一對耳掛部20a,20a彼此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情況,展開前,解除結合並使耳掛部20a,20a相互地分離。
圖3表示將口罩1的耳掛部20a,20a展開後的狀態的右側部分。在使耳掛部20a往橫向D2外方展開後,耳掛部20a被翻面,耳掛部20a的之前一直與口罩本體10相對向的面露出。而且,口罩本體10的幾乎整個外表面也露出。
如圖1〜圖3所示,本形態中,一對耳掛部20a,20a被配置在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因此,在使一對耳掛部20a,20a彼此分離並往橫向D2外方打開的動作中,能夠降低觸摸到口罩本體10的內表面的可能性、或是避免該可能性,從衛生的觀點是較佳的。
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例如能夠以如下方式使用。在將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朝上來放置口罩1的狀態下,使用者分別以手來把持一對耳掛部20a,20a並往橫向D2外方打開後,能夠在仍舊把持一對耳掛部20a,20a的情況下,使口罩1往他人(佩戴者)的臉移動。而且,在將口罩本體10配置在他人的臉的所希望的位置後,能夠在不改變把持方法的情況下,將一對耳掛部20a,20a分別掛在他人的耳上。藉此,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即便是在使口罩佩戴在例如小孩、病人等的難以自己佩戴口罩的人的臉上的情況,也能夠適合地使用。
再者,也可在一對耳掛部20a,20a上形成有捏持部25,25,使用者在將一對耳掛部20a,20a相互地分離而往橫向D2外方打開時,能夠捏住該捏持部25,25(圖1)。捏持部25,25,可形成在下側延伸部26,俯視時,從口罩本體10的端緣突出,較佳是從口罩1的下端(或口罩本體10的下端)突出。此情況,在沒有觸摸到或幾乎沒有觸摸到口罩本體10自身亦即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和內表面的任一面的情況下,使用者能夠以兩手來捏住捏持部25,25。藉此,使用者,能夠在沒有觸摸到或幾乎沒有觸摸到口罩本體10的情況下,使一對耳掛部20a,20a分離並展開。藉此,使用者即便在無法充分地照顧到手指的衛生的情況,也能夠將良好衛生狀態的口罩1佩戴在自己或他人上。
又,耳掛部20a具有捏持部25,25,藉此,使用者在將耳掛部20a掛在佩戴者的耳上時或掛上後,能夠捏住捏持部25,25而容易地實行耳掛部的調整。亦即,可捏住捏持部25,25,將耳掛部20a相對於耳朵相對地在耳掛部20a的外周方向挪動而實行位置調整、或將耳掛部20a朝向後側拉扯或鬆弛來調整耳掛部20a的張力程度。
進一步,本形態中,一對耳掛部20a,20a不是接合在口罩本體的外表面的兩側部(圖1〜圖3),在佩戴口罩1時,亦即在將耳掛部20a,20a往側方打開並掛在耳上的狀態下,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藉由耳掛部20a而從外表面側壓向臉部。藉此,能夠縮小在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的口罩本體10與臉之間的間隙,因而能夠提高口罩的功能,例如遮斷異物的功能、使佩戴者咳出的飛沫不會飛散的功能等。又,耳掛部20a沒有配置在本體的兩側部的內表面側(臉側),因此在佩戴中,在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耳掛部20a沒有直接接觸到佩戴者的臉,也可降低不適感。
再者,也可以藉由壓紋加工、印刷、縫繡等,將可藉由視覺或觸摸來區別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和內表面的標記18形成在口罩本體10上。標記18,只要使用者能夠以目視的方式辨識,其形態沒有限定。標記18,如圖1等所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數字、記號、圖形、標誌等。
(接合部) 如圖1所示,本形態中,片狀的耳掛部20a,20a(或是耳掛部片20),重疊在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上,並在橫向D2的兩端部,藉由接合部50,50(以灰色表示的區域)而接合。接合部50,50,例如能夠藉由施加壓力及/或熱而使耳掛部20a和口罩本體10的相對向的面彼此接合的手段,例如熱封、超音波密封、非加熱的壓紋加工等而形成。在耳掛部20a和口罩本體10的原材料是合成樹脂的情況,由於兩者熔接可更確實地接合,所以採用熱封是較佳的。
如圖1所示,接合部50可沿著縱向D1形成,較佳是從耳掛部20a的縱向D1的上端連續地形成至下端為止。接合部50可沿著縱向D1線狀地形成,從提高黏接強度的觀點,較佳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寬度。
如圖1所示,本形態中,接合部50,50,其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具有往橫向D2外方凹陷的形狀。在圖1的例子中,形成在接合部50的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處的凹部,成為在橫向D2外側具有短上邊之梯形。
以下,敘述接合部50,50的有關其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往橫向D2外方具有凹陷的形狀的優點。因此,首先,說明有關佩戴以前的口罩時的形狀變化。圖4表示以前的口罩1'的從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側觀看而得的平面圖。以前的口罩1',其基本構造與圖1所示的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相同,但是其接合部50',50'沿著縱向D1直線狀地延伸這一點,與口罩1相異。
圖5是表示佩戴圖4所示的以前的口罩1'的狀態的部分斜視圖。如圖5所示,在佩戴時,口罩1'的口罩本體10的皺褶構造15,為了對應於臉的立體形狀,在寬度方向(橫向)D2的中央的部分往縱向D1擴展,並且,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中央以向外表面側突出的方式變形。伴隨如此的口罩本體10的中央的變形,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也變形,所以形成在該橫向D2的端部處的接合部也變形。更具體來說,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處的接合部50,其接合部50的縱向D1的中央,以至少可接近橫向D2的中央的方式(以可朝向橫向D2中央凸出的方式)變形。由於如此的接合部50'的變形,耳掛部20a在接合部50'被折回的部分,尤其是耳掛部20a的基部22也彎曲變形,而可能產生歪斜。例如,在基部22的縱向D1的中央附近,會產生基部22從口罩本體10離開的處所(浮起處r)(圖5)。基部22的浮起處r,也有成為折彎或皺折的情況。
相對於此,圖6表示佩戴根據本形態的口罩1(圖1和圖2)的狀態的部分斜視圖。圖6是對應於圖5之圖,與口罩1'的情況(圖5)同樣地,使口罩本體10對應於臉的立體形狀而變形。伴隨如此的口罩本體10的變形,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本身,其端部的縱向D1的中央,以至少可接近橫向D2的中央的方式變形。然而,在本形態中,其接合部50的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在佩戴前的狀態,往橫向D2外方凹陷(圖1),所以在佩戴時,在使口罩本體10變形的狀態下,內端緣51的輪廓的縱向D1的中央沒有突出,會成為沿著縱向D1的直線狀或近似直線狀的形狀。藉此,在接合部50被折回的耳掛部20a的部分,由於是靠近接合部50之基部22的彎曲變形少,歪斜也少。於是,可抑制耳掛部20a尤其是基部22從口罩本體10浮起的現象(從口罩本體10的外表面離開而立起的現象)。雖然往耳掛部20a的外表面側的浮起會有妨礙佩戴者的動作的情況,但是也能夠避免該不合適的情況。例如,在從口罩的上方佩戴護面罩等的進一步的防護手段的情況,能夠防止防護手段的零件勾到耳掛部20a的浮起部分等。進一步,佩戴時的耳掛部20a更密合在口罩本體10上,口罩1的外觀也變良好。
圖7表示圖1的右側的接合部50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圖。如上所述,接合部50的寬度方向(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往寬度方向D2的外方凹陷。在圖示的例子中,凹陷部分(凹部),成為在橫向D2外側具有短上邊之梯形,但是也可以是矩形(長方形或正方形)。其中,以凹部形狀為梯形的情況的方式,若內端緣51的輪廓線隨著接近縱向D1中央區域附近,逐漸地或階段地朝向寬度方向D2外側,則可以獲得一種其方向在縱向D1和橫向D2上緩慢地變化的輪廓線,所以能夠防止應力集中於輪廓的方向變化的位置,並能夠防止接合部50的破損。
圖7中也表示了口罩本體10的上方區域UR、中央區域MR、下方區域LR。這些區域的縱向D1的長度,能夠設為分別將口罩1的橫向D2的端部的全長(縱向D1的全長)大致分成三等分的長度。接合部50的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的凹部的底部51a,較佳是被包含在中央區域MR中。佩戴口罩時,在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中央區域MR最容易彎曲,耳掛部20a的基部22的在中央區域MR被接合的部分最容易歪斜,所以在中央區域MR,接合部50的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位於更靠寬度方向D2外側,藉此能夠良好地防止基部22的浮起(圖5、6)。
接合部50的橫向D2的內端緣51的最靠寬度方向D2內側的位置與最靠寬度方向D2外側的位置之間的距離d 1可為2〜18mm。將距離d 1設在上述範圍內,能夠提升在佩戴時接合部50不易變成彎曲狀態這樣的上述的效果,同時防止施加在接合部50上的拉伸力在縱向D1上的分布變成過度地不均勻,並防止在口罩1上發生不需要的應力。
進一步,接合部50的最大寬度W max可為3〜20mm。將最大寬度W max設在上述範圍內,能夠提高口罩本體10與耳掛部20a的接合強度,同時能夠防止形成有接合部50之口罩1的橫向D2端部過度地變硬而降低舒適的佩戴感。另一方面,接合部50的最小寬度W min可為1〜18mm。將最小寬度W min設在上述範圍內,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容易形成往寬度方向D2外方凹陷的形狀,同時能夠抑制接合部50的硬度增大。最大寬度W max可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上方區域UR及/或下方區域LR內,最小寬度W min可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中央區域MR內。
圖8〜圖10表示接合部50的變化例。接合部50的形狀,只要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具有往寬度方向D2外側凹陷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藉此,例如圖8所示,凹部也可以不是梯形或其他的四角形,而是凹部的底部51a成為底點的形狀。亦即,接合部50的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也可以是在寬度方向D2內方具有底邊之三角形的形狀。
如圖9所示,接合部50的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也可以由曲線構成。更具體來說,如圖所示,內端緣51的輪廓可以是由圓形的一部分構成,該圓形的曲率半徑的中心位置寬度方向D2內側。進一步,如圖10所示,接合部50的寬度方向D2的內端緣51的輪廓,可為其一部分成為曲線部分之形狀。更具體來說,接合部50的內端緣51的輪廓,可包含在口罩本體10的中央區域MR內具有底部(底點)51a之凹部,且在凹部的上側和下側成為沿著縱向D1的直線狀。
再者,接合部50,可在接合部50內的整個區域,耳掛部20a與口罩本體10連續地接合。或者,接合部50,也可包含微觀時耳掛部20a與口罩本體10接合在一起的接合小部分、及微觀時耳掛部20a與口罩本體10沒有接合在一起的非接合小部分。如後者的情況,根據包含接合小部分與非接合小部分之接合部50,能夠確保柔軟性和黏接強度的平衡,因此較佳。上述接合小部分,可形成為散佈在接合部50的區域內的點狀、在縱向D1或橫向D2上延伸的複數條線、格子、網紋等。
(附有輔助材之口罩) 圖11表示從外表面側觀看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口罩101而得的平面圖。又,圖12是沿著圖11的X-X線的剖面圖。口罩101的基本構造與可獲得的效果等,與口罩1(圖1)是同樣的。但是,口罩101,其耳掛部20a並不是直接地接合於口罩本體10上而是經由片狀的輔助材130來進行接合,此點與口罩1(圖1)相異。
如圖11和圖12所示,輔助材130,130分別被設置在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而且,輔助材130,130分別被配置在口罩本體10的與一對耳掛部20a,20a重疊的一側。亦即,在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口罩本體10、耳掛部20a及輔助材130重疊地配置。
輔助材130,在寬度方向D2的外側與口罩本體10接合,在寬度方向D2的內側與耳掛部20a接合。藉此,耳掛部20a,經由輔助材130而間接地被接合於口罩本體10的橫向D2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D1的接合部150。接合部150,是輔助材130與口罩本體10直接接合而形成之接合部。另一方面,輔助材130與耳掛部20a藉由第2接合部160而直接接合。
如此這般,耳掛部20a不是直接接合於口罩本體10上而是經由輔助材130間接地接合,藉此可獲得各種優點。例如,口罩本體10和耳掛部20a,通常是由適合於目的的分別相異的材料(例如伸縮性相異的材料)形成,而有無法以充分的強度直接接合的情況,但是如本形態般,經由輔助材130來接合,耳掛部20a與口罩本體10的伸縮性的差異受到緩衝,能夠使耳掛部20a,20a與口罩本體10牢固地結合。又,使用輔助材130,藉此,耳掛部20a,20a相對於口罩本體10能夠更自由地變形、動作,所以能夠使口罩本體10貼合於各種使用者的臉上。
使用口罩101的情況,也同樣地解除耳掛部20a,20a彼此的結合部28的結合,並將耳掛部20a,20a往寬度方向D2外方打開,而將耳掛部20a,20a掛在佩戴者的各耳上。此時,在第2接合部160被接合在一起的耳掛部20a與輔助材130,一體地被展開。若耳掛部20a被展開,則輔助材130在接合部150被折回。因此,輔助材130也可稱為耳掛部20a的一部分或延長部。
在口罩101中,接合部150的橫向D2的內端緣151的輪廓,也具有往橫向D2外方凹陷的形狀。圖11所示的接合部150的形狀,與圖1所示的口罩1的接合部50同樣地,成為在橫向D2外側具有短上邊之梯形的形狀。藉此,在口罩101中,佩戴時的伴隨口罩本體10的變形而發生的耳掛部20a的變形或歪斜也減少,並能夠防止耳掛部20a從口罩本體10浮起。更具體來說,能夠防止被直接接合於口罩本體10上之輔助材130的折回部分的立起(浮起),進而能夠防止耳掛部20a的浮起。
如圖11所示,輔助材130可遍及口罩101的縱向D1而延伸。又,輔助材130的橫向D2的尺寸(寬度),也取決於口罩101整體的尺寸和結構、口罩本體10和耳掛部20a的尺寸、形狀、材質,但是較佳為15〜35mm。輔助材130的基重可為5〜100g/m 。又,輔助材130的厚度可為100〜1000μm。
輔助材130,也可由沒有伸縮性或伸縮性小的材料形成,也可由具有某種程度的伸縮性的材料形成。在輔助材130中,例如也可包含伸縮性不織布。此情況,輔助材130,較佳是至少在橫向D2具有伸縮性,但是輔助材130的伸縮性較佳是比耳掛部20a的伸縮性小。再者,輔助材130也可由若施加力則形狀會不可逆地變形的材料形成。
以下,記載本發明的具體的態樣。
(附記1) 關於附記1的態樣為一種口罩,具備口罩本體與一對環形片狀的耳掛部,前述耳掛部,分別在前述口罩本體的與臉對向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被接合於前述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的接合部,並且,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具有往橫向外方凹陷的形狀。
在關於上述附記1的態樣中,片狀的耳掛部分別被接合於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的接合部。如此的口罩,在佩戴時,使片狀的耳掛部分別往橫向打開並在接合部折回而使用。此處,若使口罩本體對應於臉的形狀而立體地變形,則被形成於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兩端部之口罩本體與耳掛部的接合部也會彎曲。例如,接合部,其接合部的縱向的中央附近會成為以接近橫向中央的方式而彎曲的形狀。伴隨此接合部的彎曲,耳掛部的在接合部被折回的部分也彎曲變形而會產生歪斜。因為耳掛部被接合於口罩本體的外表面(與相對向於臉的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所以,耳掛部的被折回的部分和其附近的部分會從口罩本體離開而容易浮起。
相對於此,根據本形態,耳掛部與口罩本體的接合部的橫向內側的端緣的輪廓,成為往橫向外方凹陷的形狀。因此,在佩戴口罩時,即便口罩本體的橫向端部往橫向內方呈凸狀的方式變形,接合部的內端緣的變形會與原本的輪廓所具備的凹陷形狀抵銷,所以在佩戴口罩時的該輪廓的彎曲程度會變小。藉此,能夠降低或防止耳掛部的在接合部的折回部分的歪斜,並能夠抑制耳掛部的被折回的部分從口罩本體浮起。因此,根據本態樣的口罩,能夠防止發生耳掛部的從口罩本體的浮起妨礙佩戴者的動作的情況。例如,在從口罩的上方佩戴護面罩等的進一步的防護手段的情況,能夠防止防護手段的零件勾到耳掛部等。又,耳掛部沒有浮起,佩戴時的口罩的外觀也變良好。
(附記2) 在關於附記2的態樣中,前述凹陷的形狀的底部,位於前述口罩本體的縱向中央區域。
根據關於上述附記2的態樣,能夠更確實地防止耳掛部的被折回的部分之中的最容易歪斜的縱向中央的部分的歪斜。
(附記3) 在關於附記3的態樣中,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隨著接近縱向中央區域附近,逐漸地或階段地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
根據關於上述附記3的態樣,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位置逐漸且緩慢地變化。藉此,端緣的輪廓,能夠防止應力集中於特定位置,藉此,即便在對耳掛部施加較強的力量的情況,接合部也難以損壞。
(附記4) 在關於附記4的態樣中,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最大寬度為3〜20mm。
根據關於上述附記4的態樣,能夠提高口罩本體與耳掛部的接合強度,同時能夠防止形成有接合部之口罩的寬度方向端部過度地變硬而降低舒適的佩戴感。
本申請案主張在2021年3月16日向日本特許廳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21-042093號的優先權,並將其全部內容援用於此處。
1,101:口罩 1':以前的口罩 10:口罩本體 15:皺褶構造(襞) 18:標記 20:耳掛部片 20a:耳掛部 22:基部 23:上側延伸部 24:耳後方配置部 25:捏持部 26:下側延伸部 28:可分離的結合部 29:開口 30:輔助材 50,150:接合部 50':以前的接合部 51,151:接合部的寬度方向的內端緣 51':以前的接合部的寬度方向的內端緣 51a:內端緣的凹部的底部 130:輔助材 160:第2接合部 D1:縱向(上下方向) D2:橫向(左右方向、寬度方向) LR:下方區域 MR:中央區域 UR:上方區域
圖1是從外表面側觀看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的口罩而得的平面圖。 圖2是從內表面側(臉側)觀看圖1所示的口罩而得的平面圖。 圖3是表示耳掛部往側方打開後的狀態的部分平面圖。 圖4表示以前的口罩的形態。 圖5表示佩戴以前的口罩的狀態的部分圖。 圖6表示佩戴根據本形態的口罩的狀態的部分圖。 圖7是圖1的接合部的放大圖。 圖8是接合部的變化例。 圖9是接合部的其他變化例。 圖10是接合部的其他變化例。 圖11是從外表面側觀看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口罩而得的平面圖。 圖12是沿著圖11的X-X線的剖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口罩
10:口罩本體
15:皺褶構造(襞)
18:標記
20:耳掛部片
20a:耳掛部
22:基部
23:上側延伸部
24:耳後方配置部
25:捏持部
26:下側延伸部
28:可分離的結合部
29:開口
30:輔助材
50:外側接合部
51:接合部的寬度方向的內端緣
51a:內端緣的凹部的底部
D1:縱向(上下方向)
D2:橫向(左右方向、寬度方向)

Claims (5)

  1. 一種口罩,具備口罩本體與一對環形片狀的耳掛部,前述耳掛部,分別在前述口罩本體的與臉對向面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被接合於前述口罩本體的橫向的各端部而形成了遍及縱向的接合部,並且,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具有往橫向外方凹陷的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凹陷的形狀的底部,位於前述口罩本體的縱向中央區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隨著接近縱向中央區域附近,逐漸地或階段地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內端緣的輪廓,隨著接近縱向中央區域附近,逐漸地或階段地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口罩,其中,前述接合部的橫向的最大寬度為3〜20mm。
TW111105398A 2021-03-16 2022-02-15 口罩 TW2022415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2093A JP2022142086A (ja) 2021-03-16 2021-03-16 マスク
JP2021-042093 2021-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553A true TW202241553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32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5398A TW202241553A (zh) 2021-03-16 2022-02-15 口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09531A1 (zh)
JP (1) JP2022142086A (zh)
KR (1) KR20230155418A (zh)
CN (1) CN116583201A (zh)
TW (1) TW202241553A (zh)
WO (1) WO202219614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8616Y2 (zh) 1977-08-17 1980-07-08
JP2008000191A (ja) * 2006-06-20 2008-01-10 Kao Corp マスク
JP4528881B1 (ja) * 2009-12-21 2010-08-25 株式会社杉山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
JP5436262B2 (ja) 2010-02-19 2014-03-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318002B2 (ja) * 2010-02-19 2013-10-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6700097B2 (ja) * 2016-04-28 2020-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6644184B1 (ja) 2019-09-06 2020-02-12 クリオン株式会社 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用リサイクル原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227374B (zh) * 2020-03-19 2022-02-22 深圳市六方吉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产安全易撕口罩的自动化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6142A1 (ja) 2022-09-22
JP2022142086A (ja) 2022-09-30
EP4309531A1 (en) 2024-01-24
KR20230155418A (ko) 2023-11-10
CN116583201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4579B2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WO2019198286A1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6345368B1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TW202241553A (zh) 口罩
JP7296918B2 (ja) マスク
JP7386756B2 (ja) マスク
JP6968231B1 (ja) マスク
JP7210512B2 (ja) マスク
JP7386760B2 (ja)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EP4190195A1 (en) Mas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sk
WO2022201872A1 (ja)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材、及びマスク
JP2023128037A (ja) マスク
JP2023125998A (ja) マスク
JP2023128038A (ja) マスク
TW202237228A (zh) 口罩及口罩的製造方法
TW202208025A (zh) 口罩用耳掛部、口罩、口罩用耳掛部的製造方法、及口罩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