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473A -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473A
TW202237473A TW110110189A TW110110189A TW202237473A TW 202237473 A TW202237473 A TW 202237473A TW 110110189 A TW110110189 A TW 110110189A TW 110110189 A TW110110189 A TW 110110189A TW 202237473 A TW202237473 A TW 2022374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mentioned
axi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front spr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宣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0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73A/zh
Priority to DE102022202359.5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202359A1/de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具備有:前鏈輪、鏈輪齒移位機構。前鏈輪包含:鏈輪主體、與配置在鏈輪主體的外周部的複數的鏈輪齒。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在轉矩傳遞的狀態與鏈輪主體結合的鏈輪載架、與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人力驅動車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結合的基座構件;在前鏈輪組裝體與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組裝狀態,鏈輪載架可相對於基座構件移動,且前鏈輪的複數的鏈輪齒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至少可朝前鏈輪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軸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本發明關於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自行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因應於複數的後鏈輪之間的鏈條的移動,讓前鏈輪朝軸方向移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0008282號說明書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要提供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可適用於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且鏈條保持力優異。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具備有:前鏈輪、鏈輪齒移位機構;上述前鏈輪包含:鏈輪主體、與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配置在上述鏈輪主體的外周部的複數的鏈輪齒;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在轉矩傳遞的狀態與上述前鏈輪的上述鏈輪主體結合的鏈輪載架、與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人力驅動車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結合的基座構件;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與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組裝狀態,上述鏈輪載架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且上述前鏈輪的上述複數的鏈輪齒相對於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至少可朝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軸方向移位。 藉由第1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將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的鏈條保持力提升。並且在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藉由適當地保持鏈條路徑,而能抑制驅動效率降低。因此可抑制鏈條及鏈輪的磨損。
依據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第2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的上述基座構件,具有驅動單元卡合部,上述驅動單元卡合部,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卡合。 藉由第2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將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的鏈條保持力提升。並且在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藉由適當地保持鏈條路徑,而能抑制驅動效率降低。因此可抑制鏈條及鏈輪的磨損。
依據本發明的第2型態的第3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驅動單元卡合部,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設置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輸出軸的上述鏈輪組裝體卡合部卡合;藉此,在踩踏中經由上述輸出軸傳遞轉矩的狀態,將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的上述基座構件間接地結合於曲柄軸及曲柄臂。 藉由第3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將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的鏈條保持力提升。並且在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藉由適當地保持鏈條路徑,而能抑制驅動效率降低。因此可抑制鏈條及鏈輪的磨損。
依據本發明的第3型態的第4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進一步具備有鎖定構件,上述鎖定構件,在上述組裝狀態,將上述基座構件固定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上述輸出軸,以限制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基座構件的軸方向的動作。 藉由第4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讓前鏈輪組裝體容易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進行裝卸。而且藉由鎖定構件限制基座構件的軸方向的動作,所以能將前鏈輪組裝體穩定安裝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依據本發明的第4型態的第5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鎖定構件包含:具有中心軸心的筒狀主體部、與相對於上述筒狀主體部的上述中心軸心從上述筒狀主體部朝徑向外側延伸的突出部;上述筒狀主體部,具有公螺紋部,上述公螺紋部用來與設置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上述輸出軸的母螺紋部卡合;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組裝狀態抵接於上述基座構件。 藉由第5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透過鎖定構件相對於輸出軸旋轉的操作,讓前鏈輪組裝體容易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進行裝卸。
依據本發明的第1至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6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鏈輪主體包含:具有第1緊固軸心的第1連結部、具有第2緊固軸心的第2連結部、具有第3緊固軸心的第3連結部、及具有第4緊固軸心的第4連結部;上述鏈輪載架包含:具有第5緊固軸心的第5連結部、具有第6緊固軸心的第6連結部、具有第7緊固軸心的第7連結部、及具有第8緊固軸心的第8連結部;上述第2連結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3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4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連結部及上述第3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6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5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7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6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8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5連結部及上述第7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上述第1連結部的上述第1緊固軸心與上述第5連結部的上述第5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1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1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1連結部及上述第5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上述第2連結部的上述第2緊固軸心與上述第6連結部的上述第6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2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2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2連結部及上述第6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上述第3連結部的上述第3緊固軸心與上述第7連結部的上述第7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3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3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3連結部及上述第7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上述第4連結部的上述第4緊固軸心與上述第8連結部的上述第8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4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4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4連結部及上述第8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第1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共通軸心延伸的第1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共通軸心延伸的第2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共通軸心與上述第2共通軸心之間;第2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共通軸心延伸的第3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共通軸心與上述第3共通軸心之間;第3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共通軸心延伸的第4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共通軸心與上述第4共通軸心之間;第4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參考線與上述第1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共通軸心與上述第1共通軸心之間;上述第1連結角度、上述第2連結角度、上述第3連結角度、及上述第4連結角度互相相等。 藉由第6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讓鏈輪載架相對於鏈輪主體在周方向連結於隔著等角度間隔所配置的四個部位。因此可提升前鏈輪組裝體的剛性、及驅動力的傳遞效率。
依據本發明的第6型態的第7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前鏈輪具有:第1軸方向面、及在上述軸方向與上述第1軸方向面為相反側的第2軸方向面;上述第2軸方向面,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狀態,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人力驅動車的軸方向中心面相對向;上述第1至第4共通軸心,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在上述周方向從曲柄臂朝逆時鐘方向以上述第1至第4共通軸心的順序配置。 藉由第7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提升前鏈輪組裝體的剛性、及驅動力的傳遞效率。
依據本發明的第6或7型態的第8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具有第1滑動中心點的第1滑動部、具有第2滑動中心點的第2滑動部、具有第3滑動中心點的第3滑動部、及具有第4滑動中心點的第4滑動部;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滑動部及上述第3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第1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1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2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之間;第2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3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之間;第3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4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之間;第4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滑動參考線與上述第1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之間;上述第1滑動角度、上述第2滑動角度、上述第3滑動角度、及上述第4滑動角度互相相等。 藉由第8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四個滑動部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所以鏈輪齒移位機構可進行順暢的滑動動作。
依據本發明的第8型態的第9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第1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1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2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3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4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藉由第9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讓驅動力易於傳遞到緊固構件,且讓驅動力難以傳遞到滑動部。因此可達成鏈輪齒移位機構的順暢的滑動動作,能提升驅動力的傳遞效率。
依據本發明的第8或9型態的第10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1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1緊固構件局部重疊;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2緊固構件局部重疊;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3緊固構件局部重疊;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4緊固構件局部重疊。 藉由第10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各滑動部以及與其對應的緊固構件的位置在周方向互相接近,因此可達成鏈輪齒移位機構的順暢的滑動動作,能提升驅動力的傳遞效率。
依據本發明的第1至7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1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具有第1滑動中心點的第1滑動部、具有第2滑動中心點的第2滑動部、具有第3滑動中心點的第3滑動部、及具有第4滑動中心點的第4滑動部;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滑動部及上述第3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第1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1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2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之間;第2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3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之間;第3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4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之間;第4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滑動參考線與上述第1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之間;上述第1滑動角度、上述第2滑動角度、上述第3滑動角度、及上述第4滑動角度互相相等。 藉由第11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四個滑動部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所以鏈輪齒移位機構可進行順暢的滑動動作。
依據本發明的第11型態的第12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前鏈輪具有:第1軸方向面、及在上述軸方向與上述第1軸方向面為相反側的第2軸方向面;上述第2軸方向面,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狀態,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人力驅動車的軸方向中心面相對向;上述第1至第4滑動中心點,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在上述周方向從曲柄臂朝逆時鐘方向以上述第1至第4滑動中心點的順序配置。 藉由第12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鏈輪齒移位機構可進行順暢的滑動動作。
依據本發明的第12型態的第13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曲柄臂至少局部重疊。 藉由第13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可將滑動部平均配置於周方向,所以能提升鏈輪齒移位機構的滑動性及剛性。
依據本發明的第1至13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4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複數的鏈輪齒包含: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具有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的至少一個第1齒、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具有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的至少一個第2齒;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軸方向,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大於上述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 藉由第14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以第1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外鏈,以第2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內鏈,所以能提升鏈條保持力。
依據本發明的第14型態的第15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大於:在上述軸方向以人力驅動車用鏈條的一對內鏈片之間所定義的內鏈軸方向間隔,且小於:在上述軸方向以上述人力驅動車用鏈條的一對外鏈片之間所定義的外鏈軸方向間隔;上述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小於上述內鏈軸方向間隔。 藉由第15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以第1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外鏈,以第2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內鏈,所以能提升鏈條保持力。
依據本發明的第15型態的第16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的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為上述外鏈軸方向間隔的75%以上。 藉由第16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以第1齒更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外鏈,能提升鏈條保持力。
依據本發明的第14至16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7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第1徑向長度,定義為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上的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的第1徑向最外齒端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的長度;上述第2徑向長度,定義為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上的上述至少一個第2齒的第2徑向最外齒端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的長度;上述第1徑向長度大於上述第2徑向長度。 藉由第17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鏈條先卡合於第1齒然後卡合於第2齒,所以鏈條可持續穩定卡合於鏈輪齒。因此可提升鏈條的保持力。
依據本發明的第17型態的第18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第2徑向長度為上述第1徑向長度的75%至95%的範圍。 藉由第18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由於鏈條先卡合於第1齒然後卡合於第2齒,所以鏈條可持續穩定卡合於鏈輪齒。因此可提升鏈條的保持力。
依據本發明的第14至18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9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包括複數的第1齒,上述至少一個第2齒,包括複數的第2齒,上述複數的第1齒及上述複數的第2齒,在上述周方向交互配置。 藉由第19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能以第1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外鏈,以第2齒有效地保持住鏈條的內鏈,所以能提升鏈條保持力。
本發明的第20型態的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具備有:曲柄軸、曲柄臂、第1型態的前鏈輪組裝體;上述曲柄軸,可旋轉地結合於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上述曲柄臂,可與上述曲柄軸一體旋轉且在轉矩傳遞的狀態結合於上述曲柄軸。 藉由第20型態的曲柄組裝體,能將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的鏈條保持力提升。並且在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藉由適當地保持鏈條路徑,而能抑制驅動效率降低。因此可抑制鏈條及鏈輪的磨損。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可適用於具備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人力驅動車,且鏈條保持力優異。
<第1實施方式>
參考第1圖至第8圖針對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30加以說明。人力驅動車10具有至少一個車輪,是至少能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的車輛。人力驅動車10例如包含:登山車、公路車、城市型自行車、載貨型自行車、手搖式自行車、及躺式自行車等各種種類的自行車。人力驅動車10所具有的車輪數量並未限定。人力驅動車10,例如也包括單輪車及具備3輪以上的車輪的車輛。人力驅動車10,並不限定僅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的車輛。人力驅動車10,包含:不僅利用人力驅動力也利用電動馬達的驅動力來推進的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包括藉由電動馬達輔助推進的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在實施方式是將人力驅動車10說明為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
如第1圖所示,人力驅動車10具備有:用來支承兩個車輪的框架12、曲柄臂14、複數的後鏈輪16、曲柄軸18、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曲柄組裝體90、鏈條80。
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90具備有:曲柄軸18、曲柄臂14、前鏈輪組裝體30。曲柄軸18可旋轉地結合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曲柄臂14可與曲柄軸18一體旋轉且在轉矩傳遞的狀態結合於曲柄軸18。
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安裝於框架12。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具有:殼體22、馬達24、減速器26、輸出軸28。馬達24及減速器26收容於殼體22。曲柄軸18延伸貫穿殼體22且可相對於殼體22旋轉。在從殼體22突出的曲柄軸18的軸方向兩端部分別安裝著曲柄臂14。輸出軸28配置於殼體22內且位於曲柄軸18周圍。輸出軸28配置於殼體22內且與曲柄軸18同軸。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也可具備有曲柄軸18。
一個例子,馬達24經由減速器26將轉矩傳遞到輸出軸28。一個例子,馬達24將藉由馬達24旋轉所產生的轉矩經由單向離合器等的傳遞元件而傳遞到輸出軸28。一個例子,曲柄軸18將藉由曲柄臂14旋轉所產生的轉矩經由單向離合器等的傳遞元件而傳遞到輸出軸28。輸出軸28將轉矩傳遞到前鏈輪組裝體30。
如第4圖至第6圖所示,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30具備有:前鏈輪32、鏈輪齒移位機構34。
前鏈輪32包含:鏈輪主體36、複數的鏈輪齒38。複數的鏈輪齒38,在前鏈輪32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周方向DC配置在:鏈輪主體36的外周部。
鏈輪齒移位機構34包含鏈輪載架40,鏈輪載架40在轉矩傳遞的狀態結合於前鏈輪32的鏈輪主體36。鏈輪齒移位機構34包含基座構件42,基座構件42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結合於人力驅動車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
在前鏈輪組裝體30與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組裝狀態,鏈輪載架40可相對於基座構件42移動,且前鏈輪32的複數的鏈輪齒38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至少可朝前鏈輪32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位。
在本實施方式,基座構件42的旋轉中心軸心與前鏈輪32的旋轉中心軸心CA一致。也可以說前鏈輪32的複數的鏈輪齒38可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至少在相對於基座構件42的旋轉中心軸心的軸方向移位。
如第1圖所示,鏈條80繞掛在:前鏈輪32、與從複數的後鏈輪16所選出的一個後鏈輪16。
如第6圖所示,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進一步具有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在本實施方式,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設置於輸出軸28。
一個例子,鏈輪齒移位機構34的基座構件42,具有驅動單元卡合部42A,驅動單元卡合部42A,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卡合。
一個例子,基座構件42的驅動單元卡合部42A,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設置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輸出軸28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卡合。藉此,在踩踏中且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將鏈輪齒移位機構34的基座構件42經由輸出軸28間接地結合於曲柄軸18及曲柄臂14。
一個例子,驅動單元卡合部42A為筒狀體,且位於:設置在輸出軸28的前端部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周圍。在本實施方式,驅動單元卡合部42A與鏈輪組裝體卡合部28A,透過花鍵卡合方式卡合成:在相對於前鏈輪32的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可相對移動且在周方向DC可傳遞轉矩。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前鏈輪組裝體30,進一步具備有鎖定構件44,鎖定構件44,在組裝狀態,將基座構件42固定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輸出軸28,以限制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基座構件42的軸方向DA的動作。
一個例子,鎖定構件44包含:具有中心軸心的筒狀主體部46、與相對於筒狀主體部46的中心軸心從筒狀主體部46朝徑向外側延伸的突出部48。筒狀主體部46具有公螺紋部46A。公螺紋部46A用來與設置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輸出軸28的母螺紋部28B卡合。突出部48在組裝狀態抵接於基座構件42。筒狀主體部46的中心軸心,與前鏈輪32的旋轉中心軸心CA一致。母螺紋部28B形成於輸出軸28的筒狀的前端部的內周面。在基座構件42卡合於輸出軸28的狀態,藉由讓鎖定構件44通過基座構件42的內部空間旋入於輸出軸28,讓突出部48在軸方向抵接於基座構件42。
如第5圖至第8圖及第12圖所示,鏈輪齒移位機構34具備有4個滑動部50,也就是具備有:第1滑動部50A、第2滑動部50B、第3滑動部50C、及第4滑動部50D。各滑動部50包含:第1滑動構件52、第2滑動構件54、滑動體56。
第1滑動構件52設置於鏈輪載架40。詳細來說,在實質具有圓形的剖面形狀的鏈輪載架40的內周面,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有4個第1滑動構件52。第1滑動構件52具有朝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延伸的溝部。
第2滑動構件54設置於基座構件42。詳細來說,基座構件42具有四角框狀部分,在該四角框狀部分的外面部,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有4個第2滑動構件54。第2滑動構件54位於基座構件42的四角框狀部分的角落部附近。第2滑動構件54具有朝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延伸的溝部。鏈輪載架40配置在基座構件42的四角框狀部分的周圍。
在鏈輪載架40與基座構件42之間配置有四角框狀的保持構件58。保持構件58具有:用來保持滑動體56的保持孔58A。分別保持兩個滑動體56的兩個保持孔58A,各設置在保持構件58的4個角落部的附近。
在各滑動部50,藉由保持構件58的保持孔58A來保持兩個滑動體56,讓其位於第1滑動構件52與第2滑動構件54之間。第1滑動構件52及第2滑動構件54分別與滑動體56滑動。藉此可讓鏈輪載架40連同前鏈輪32一起相對於基座構件42朝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動。例如如第6圖所示,位於實線所示的位置的前鏈輪32,可移動到藉由兩點鏈線所示的位置。
如第7圖及第12圖所示,基座構件42具有至少一個限制片42B。在本實施方式,四個限制片42B從基座構件42的四角框狀部分的外面部朝徑向外側突出,且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鏈輪載架40具有至少一個抵接片40A。在本實施方式,四個抵接片42A從基座構件40的內周面朝徑向內側突出,且在周方向隔著等角度間隔配置。藉由讓4個抵接片40A分別抵接於對應的限制片42B,來限制鏈輪載架40相對於基座構件42朝軸方向DA的移動。
滑動體56卡合於第1滑動構件52的溝部及第2滑動構件54的溝部。四角框狀的保持構件58從外側嵌合於基座構件42的四角框狀部分。鏈輪載架40,在具有第1滑動構件52的部位,可在周方向與保持構件58的角落部附近的部位卡合。因此限制基座構件42與鏈輪載架40的相對旋轉。
在本實施方式,滑動體56例如是藉由鋼珠構成的滾動體。滑動體56也可是滾針狀的滾動體。
滑動部50也可以滑動軸承構成。在該情況,省略滑動體56,讓設置於鏈輪載架40的至少一個第1滑動構件與設置在基座構件42的至少一個第2滑動構件直接互相滑動。
如第2圖至第6圖所示,前鏈輪組裝體30進一步具備有:環狀的外殼92、保持套環98。外殼92包含第1外殼部94及第2外殼部96。外殼92,將基座構件42和鏈輪載架40之間的環形空間與外部空間隔離,並保護設置在基座構件42和鏈輪載架40之間的滑動部50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第1外殼部94,具有:與基座構件42的四角框狀部分的內周面卡合的內周端部94A、及與鏈輪載架40的外周面卡合的外周端部94B。第2外殼部96,隔著鏈輪載架40設置在第1外殼部94的相反側。第2外殼部96,具有:與基座構件42的外周面卡合的內周端部96A、及安裝在鏈輪載架40的外周面卡合的外周端部96B。第1外殼部94的外周端部94B與第2外殼部96的外周端部96B互相連接。保持套環98,配置在第2外殼部96的外周端部96B的周圍,且將第2外殼部96的外周端部96B相對於鏈輪載架40固定。第1外殼部94及第2外殼部96具有柔軟性較佳。藉此,讓第1外殼部94及第2外殼部96可變形以允許鏈輪載架40相對於基座構件42在軸方向移動。
如第7圖及第9圖至第12圖所示,鏈輪主體36包含:具有第1緊固軸心AF1的第1連結部60A、具有第2緊固軸心AF2的第2連結部60B、具有第3緊固軸心AF3的第3連結部60C、及具有第4緊固軸心AF4的第4連結部60D。第2連結部60B,在前鏈輪32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1連結部60A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60C、60D。第3連結部60C,在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2連結部60B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連結部60A、60D。第4連結部60D,在周方向DC配置成分別與第1連結部60A及第3連結部60C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連結部60B。
鏈輪主體40包含:具有第5緊固軸心AF5的第5連結部60E、具有第6緊固軸心AF6的第6連結部60F、具有第7緊固軸心AF7的第7連結部60G、及具有第8緊固軸心AF8的第8連結部60H。第6連結部60F,在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5連結部60E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連結部60G、60H。第7連結部60G,在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6連結部60F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連結部60E、60H。第8連結部60H,在周方向DC配置成分別與第5連結部60E及第7連結部60G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連結部60F。
第1連結部60A的第1緊固軸心AF1與第5連結部60E的第5緊固軸心AF5,作成相對於第1共通軸心AC1互相對齊,讓第1緊固構件62A通過第1連結部60A及第5連結部60E的至少其中一個。第2連結部60B的第2緊固軸心AF2與第6連結部60F的第6緊固軸心AF6,作成相對於第2共通軸心AC2互相對齊,讓第2緊固構件62B通過第2連結部60B及第6連結部60F的至少其中一個。第3連結部60C的第3緊固軸心AF3與第7連結部60G的第7緊固軸心AF7,作成相對於第3共通軸心AC3互相對齊,讓第3緊固構件62C通過第3連結部60C及第7連結部60G的至少其中一個。第4連結部60D的第4緊固軸心AF4與第8連結部60H的第8緊固軸心AF8,作成相對於第4共通軸心AC4互相對齊,讓第4緊固構件62D通過第4連結部60D及第8連結部60H的至少其中一個。
第1連結角度AG1,定義為:在周方向DC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1共通軸心AC1延伸的第1參考線LR1、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2共通軸心AC2延伸的第2參考線LR2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共通軸心AC3、AC4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1共通軸心AC1與第2共通軸心AC2之間。第2連結角度AG2,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2參考線LR2、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3共通軸心AC3延伸的第3參考線LR3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共通軸心AC1、AC4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2共通軸心AC2與第3共通軸心AC3之間。第3連結角度AG3,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3參考線LR3、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4共通軸心AC4延伸的第4參考線LR4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共通軸心AC1、AC2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3共通軸心AC3與第4共通軸心AC4之間。第4連結角度AG4,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4參考線LR4、與第1參考線LR1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共通軸心AC2、AC3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4共通軸心AC4與第1共通軸心AC1之間。第1連結角度AG1、第2連結角度AG2、第3連結角度AG3、及第4連結角度AG4互相相等。
在本實施方式,第1連結部60A、第2連結部60B、第3連結部60C、及第4連結部60D,包含孔部,該孔部形成於:從環狀的鏈輪主體36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連結體。
在本實施方式,第5連結部60E、第6連結部60F、第7連結部60G、及第8連結部60H,包含孔部,該孔部形成於:從環狀的鏈輪主體40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連結體。
在本實施方式,第1緊固構件62A、第2緊固構件62B、第3緊固構件62C、及第4緊固構件62D,分別通過:第1連結部60A、第2連結部60B、第3連結部60C、及第4連結部60D之中對應的一個連結部、與第5連結部60E、第6連結部60F、第7連結部60G、及第8連結部60H之中對應的一個連結部。第1緊固構件62A、第2緊固構件62B、第3緊固構件62C、及第4緊固構件62D用來將前鏈輪32固定於鏈輪載架40。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前鏈輪32具有:第1軸方向面PA1、與在軸方向DA在第1軸方向面PA1的相反側的第2軸方向面PA2。在前鏈輪組裝體3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第2軸方向面PA2,與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人力驅動車10的軸方向中心面CS相對向。
如第11圖所示,在軸方向DA從第1軸方向面PA1朝向第2軸方向面PA2觀察的情況,將第1共通軸心AC1至第4共通軸心AC4在周方向DC從曲柄臂14起朝逆時鐘方向以第1共通軸心AC1至第4共通軸心AC4的順序配置。在第11圖,為了容易觀察鏈輪載架40,而省略基座構件42及第1外殼部94。
如第12圖所示,鏈輪齒移位機構34包含:具有第1滑動中心點PS1的第1滑動部50A、具有第2滑動中心點PS2的第2滑動部50B、具有第3滑動中心點PS3的第3滑動部50C、及具有第4滑動中心點PS4的第4滑動部50D。在第12圖省略第1外殼部94。在第12圖,第1至第4滑動中心點PS1、PS2、PS3、PS4位於滑動體56的中心。
第2滑動部50B,在前鏈輪32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1滑動部50A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50C、50D。第3滑動部50C,在周方向DC配置成與第2滑動部50B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滑動部50A、50D。第4滑動部50D,在周方向DC配置成分別與第1滑動部50A及第3滑動部50C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的滑動部50B。
第1滑動角度AGS1,定義為在周方向DC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1滑動中心點PS1延伸的第1滑動參考線PRS1、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2滑動中心點PS2延伸的第2滑動參考線PRS2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滑動中心點PS3、PS4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1滑動中心點PS1與第2滑動中心點PS2之間。第2滑動角度AGS2,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2滑動參考線PRS2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3滑動中心點PS3延伸的第3滑動參考線PRS3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滑動中心點PS1、PS4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2滑動中心點PS2與第3滑動中心點PS3之間。第3滑動角度AGS3,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3滑動參考線PRS3與從旋轉中心軸心CA朝向第4滑動中心點PS4延伸的第4滑動參考線PRS4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滑動中心點PS1、PS2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3滑動中心點PS3與第4滑動中心點PS4之間。第4滑動角度AGS4,定義為在周方向DC第4滑動參考線PRS4與第1滑動參考線PRS1之間的角度,以讓其他滑動中心點PS2、PS3在周方向DC不位於第4滑動中心點PS4與第1滑動中心點PS1之間。第1滑動角度AGS1、第2滑動角度AGS2、第3滑動角度AGS3、及第4滑動角度AGS4互相相等。
在組裝狀態,第1滑動部50A相對於第1緊固構件62A配置在前鏈輪3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在組裝狀態,第2滑動部50B相對於第2緊固構件62B配置在前鏈輪3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在組裝狀態,第3滑動部50C相對於第3緊固構件62C配置在前鏈輪3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在組裝狀態,第4滑動部50D相對於第4緊固構件62D配置在前鏈輪3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
在組裝狀態且從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徑向觀察的情況,第1滑動部50A在周方向DC與第1緊固構件62A局部重疊。在組裝狀態且從徑向觀察的情況,第2滑動部50B在周方向DC與第2緊固構件62B局部重疊。在組裝狀態且從徑向觀察的情況,第3滑動部50C在周方向DC與第3緊固構件62C局部重疊。在組裝狀態且從徑向觀察的情況,第4滑動部50D在周方向DC與第4緊固構件62D局部重疊。
在軸方向DA從第1軸方向面PA1朝向第2軸方向面PA2觀察的情況,將第1滑動中心點PS1至第4滑動中心點PS4在周方向DC從曲柄臂14起朝逆時鐘方向以第1滑動中心點PS1至第4滑動中心點PS4的順序配置。
在軸方向DA從第1軸方向面PA1朝向第2軸方向面PA2觀察的情況,第4滑動中心點PS4與曲柄臂14至少局部重疊。
參考第13圖至第18圖,來說明鏈輪齒38及鏈條80。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複數的鏈輪齒38包含:至少一個第1齒72、與至少一個第2齒74。至少一個第1齒72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1。至少一個第2齒74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2。在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1大於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2。
鏈條80具有:內鏈片82、外鏈片84。將隔著間隔配置的內鏈片82的成對組合、與隔著間隔配置的外鏈片84的成對組合交互配置並且互相連結。
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1,大於:在軸方向DA以人力驅動車用鏈條80的一對內鏈片82之間定義的內鏈軸方向間隔WAI,且小於:在軸方向DA以人力驅動車用鏈條80的一對外鏈片84之間定義的外鏈軸方向間隔WAJ。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2,小於內鏈軸方向間隔WAI。至少一個第1齒72的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WA1,為外鏈軸方向間隔WAJ的75%以上。
第1徑向長度LRS1,定義為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徑向的至少一個第1齒72的第1徑向最外齒端72A與旋轉中心軸心CA之間的長度。第2徑向長度LRS2,定義為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徑向的至少一個第2齒74的第2徑向最外齒端74A與旋轉中心軸心CA之間的長度。第1徑向長度LRS1較第2徑向長度LRS2更長。第2徑向長度LRS2為第1徑向長度LRS1的75%至95%的範圍。
至少一個第1齒72包括複數的第1齒72;至少一個第2齒74包括複數的第2齒74。複數的第1齒72及複數的第2齒74,在周方向DC交互配置。
如第13圖所示,至少一個第1齒72,具有:在軸方向DA從至少一個第1齒72的第1軸方向齒中心面CST1偏置的第1軸方向齒端中心線LCRT1。至少一個第1齒72,在軸方向DA相對於第1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1為非對稱。
如第14圖所示,至少一個第2齒74,具有:在軸方向DA從至少一個第2齒74的第2軸方向齒中心面CST2偏置的第2軸方向齒端中心線LCRT2。至少一個第2齒74,在軸方向DA相對於第2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2為非對稱。
如第17圖所示,至少一個第1齒72,在周方向DC相對於第1周方向齒底中心線LCT1為非對稱。具體來說,第1齒72的驅動面,其大小及形狀的至少一種與第1齒72的非驅動面不同也可以。驅動面是第1齒7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下游側的面部。非驅動面是第1齒72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的面部。在本實施方式,第1齒72的驅動面側的倒角大於第1齒72的非驅動面的倒角。在其他例子,第1齒72的驅動面的曲率與非驅動面的曲率不同也可以。
如第18圖所示,至少一個第2齒74,在周方向DC相對於第2周方向齒底中心線LCT2為非對稱。具體來說,第2齒74的驅動面,其大小及形狀的至少一種與第2齒74的非驅動面不同也可以。驅動面是第2齒74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下游側的面部。非驅動面是第2齒74的驅動旋轉方向DR的上游側的面部。在本實施方式,在第2齒74的齒端的驅動面形成有缺口,在非驅動面沒有形成缺口。在其他例子,第2齒74的驅動面的曲率與非驅動面的曲率不同也可以。
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前鏈輪組裝體30的作用。 如第19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前鏈輪組裝體30,因應在複數的後鏈輪16之間的鏈條80移動,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對前鏈輪32施加力量。受到該力量,讓鏈輪載架40相對於基座構件42朝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動。藉此可讓與鏈輪載架40結合的前鏈輪32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朝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位。
至少一個第1齒72,具有:在軸方向DA從第1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1偏置的第1軸方向齒端中心線LCRT1。至少一個第1齒72,在軸方向DA相對於第1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1為非對稱。因此,即使鏈條80在前鏈輪32與複數的後鏈輪16之間在軸方向DA為傾斜的狀態,前鏈輪32的鏈條保持力也能提升。
至少一個第2齒74,具有:在軸方向DA從第2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2偏置的第2軸方向齒端中心線LCRT2。至少一個第2齒74,在軸方向DA相對於第2軸方向齒底中心面CST2為非對稱。因此,即使鏈條80在前鏈輪32與複數的後鏈輪16之間在軸方向DA為傾斜的狀態,前鏈輪32的鏈條保持力也能提升。
<變形例> 關於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採取的型態的例子,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及未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組合的型態。在以下的變形例,針對與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曲柄軸18與輸出軸28為同軸,而也可不是同軸。
鏈輪主體36的第1連結部60A、第2連結部60B、第3連結部60C、及第4連結部60D,也可在周方向DC不隔著等間隔配置。
鏈輪載架40的第5連結部60E、第6連結部60F、第7連結部60G、及第8連結部60H,也可在周方向DC不隔著等間隔配置。
鏈輪主體36及鏈輪載架40分別只要包含至少一個連結部即可。
第1滑動部50A、第2滑動部50B、第3滑動部50C、及第4滑動部50D,也可在周方向DC不隔著等間隔配置。
在從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徑向觀察的情況,第1滑動部50A、第2滑動部50B、第3滑動部50C、及第4滑動部50D分別在周方向DC不與第1緊固構件62A、第2緊固構件62B、第3緊固構件62C、及第4緊固構件62D之中對應的緊固構件重疊也可以。
鏈輪齒移位機構34具備有至少一個滑動部50即可。
如第20圖所示,前鏈輪組裝體30的鏈輪齒移位機構34,也可包含:相對於基座構件42可以沿著人力驅動車10的上下方向的軸心CZ為中心擺動的鏈輪載架40。因應複數的後鏈輪16之間的鏈條80移動,鏈輪載架40連同前鏈輪32一起以軸心CZ為中心擺動而傾斜於基座構件42。藉此,前鏈輪32的複數的鏈輪齒38可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朝至少在前鏈輪32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位。所謂「朝至少在前鏈輪32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位」,是代表在相對於曲柄軸18的軸線未傾斜的狀態朝前鏈輪32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CA的軸方向DA移位。藉此,前鏈輪32因應鏈條80移動而相對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移位,所以讓具備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人力驅動車10的鏈條保持力提升。並且在具備有電動輔助驅動單元20的人力驅動車10,藉由適當地保持鏈條路徑,而能抑制驅動效率降低,能抑制鏈條80及鏈輪磨損。
馬達24也可作成將轉矩傳遞到曲柄軸18。在該情況,也可省略輸出軸28,將基座構件42的驅動單元卡合部42A,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設置在曲柄軸18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卡合。
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代表所需要的選項的「一個以上」。作為一個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兩個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選項雙方」。作為其他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三個以上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以上的任意選項的組合」。
AC1:第1共通軸心 AC2:第2共通軸心 AC3:第3共通軸心 AC4:第4共通軸心 AF1:第1緊固軸心 AF2:第2緊固軸心 AF3:第3緊固軸心 AF4:第4緊固軸心 AF5:第5緊固軸心 AF6:第6緊固軸心 AF7:第7緊固軸心 AF8:第8緊固軸心 AG1:第1連結角度 AG2:第2連結角度 AG3:第3連結角度 AG4:第4連結角度 AGS1:第1滑動角度 AGS2:第2滑動角度 AGS3:第3滑動角度 AGS4:第4滑動角度 CA:旋轉中心軸心 CS:軸方向中心面 DA:軸方向 DC:周方向 LR1:第1參考線 LR2:第2參考線 LR3:第3參考線 LR4:第4參考線 LRS1:第1徑向長度 LRS2:第2徑向長度 PA1:第1軸方向面 PA2:第2軸方向面 PRS1:第1滑動參考線 PRS2:第2滑動參考線 PRS3:第3滑動參考線 PRS4:第4滑動參考線 PS1:第1滑動中心點 PS2:第2滑動中心點 PS3:第3滑動中心點 PS4:第4滑動中心點 WA1: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 WA2: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 WAI:內連桿軸方向間隔 WAJ:外連桿軸方向間隔 10:人力驅動車 14:曲柄臂 18:曲柄軸 20: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28:輸出軸 28A:鏈輪組裝體卡合部 28B:母螺紋部 30:前鏈輪組裝體 32:前鏈輪 34:鏈輪齒移位機構 36:鏈輪主體 38:鏈輪齒 40:鏈輪載架 42:基座構件 42A:驅動單元卡合部 44:鎖定構件 46:筒狀主體部 46A:公螺紋部 48:突出部 50:滑動部 50A:第1滑動部 50B:第2滑動部 50C:第3滑動部 50D:第4滑動部 60A:第1連結部 60B:第2連結部 60C:第3連結部 60D:第4連結部 60E:第5連結部 60F:第6連結部 60G:第7連結部 60H:第8連結部 62A:第1緊固構件 62B:第2緊固構件 62C:第3緊固構件 62D:第4緊固構件 72:第1齒 72A:第1徑向最外齒端 74:第2齒 74A:第2徑向最外齒端 80:鏈條 82:內鏈片 84:外鏈片 90:曲柄組裝體
[第1圖]是顯示從上方觀察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的局部的示意圖。 [第2圖]是第1圖的人力驅動車具備的曲柄組裝體及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立體圖。 [第3圖]是第2圖的曲柄組裝體及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底視圖。 [第4圖]是第3圖的曲柄組裝體具備的前鏈輪組裝體的側視圖。 [第5圖]為第3圖的曲柄組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為第3圖的曲柄組裝體的剖面圖。 [第7圖]為第4圖的前鏈輪組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為第7圖的滑動體與保持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9圖]為第7圖的前鏈輪的側視圖。 [第10圖]為第7圖的鏈輪載架的側視圖。 [第11圖]為第5圖的前鏈輪與鏈輪載架與曲柄臂的組裝體的側視圖。 [第12圖]為第5圖的前鏈輪與鏈輪齒移位機構與曲柄臂的組裝體的側視圖。 [第13圖]為第9圖的前鏈輪的第1齒的俯視圖。 [第14圖]為第9圖的前鏈輪的第2齒的俯視圖。 [第15圖]是顯示人力驅動車的鏈條相對的第1齒及第2齒的配置關係的示意圖。 [第16圖]為第9圖的前鏈輪的局部放大圖。 [第17圖]是第9圖的第1齒的側視圖。 [第18圖]是第9圖的第2齒的側視圖。 [第19圖]為第1圖的前鏈輪組裝體的示意圖。 [第20圖]為變形例的前鏈輪組裝體的示意圖。
14:曲柄臂
20: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22:殼體
32:前鏈輪
36:鏈輪主體
38:鏈輪齒
40:鏈輪載架
62C:第3緊固構件
62D:第4緊固構件
90:曲柄組裝體
92:外殼
98:保持套環

Claims (20)

  1.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具備有:前鏈輪、鏈輪齒移位機構; 上述前鏈輪包含:鏈輪主體、與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配置在上述鏈輪主體的外周部的複數的鏈輪齒; 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 在轉矩傳遞的狀態與上述前鏈輪的上述鏈輪主體結合的鏈輪載架、 與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人力驅動車用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結合的基座構件; 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與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組裝狀態,上述鏈輪載架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且上述前鏈輪的上述複數的鏈輪齒相對於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至少可朝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軸方向移位。
  2. 如請求項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的上述基座構件,具有驅動單元卡合部, 上述驅動單元卡合部,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鏈輪組裝體卡合部卡合。
  3. 如請求項2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驅動單元卡合部,在轉矩傳遞的狀態可裝卸地與設置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輸出軸的上述鏈輪組裝體卡合部卡合;藉此,在踩踏中經由上述輸出軸傳遞轉矩的狀態,將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的上述基座構件間接地結合於曲柄軸及曲柄臂。
  4. 如請求項3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進一步具備有鎖定構件, 上述鎖定構件,在上述組裝狀態,將上述基座構件固定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上述輸出軸,以限制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基座構件的軸方向的動作。
  5. 如請求項4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鎖定構件包含: 具有中心軸心的筒狀主體部、 與相對於上述筒狀主體部的上述中心軸心從上述筒狀主體部朝徑向外側延伸的突出部; 上述筒狀主體部具有公螺紋部,上述公螺紋部用來與設置在上述電動輔助驅動單元的上述輸出軸的母螺紋部卡合;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組裝狀態抵接於上述基座構件。
  6. 如請求項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主體包含:具有第1緊固軸心的第1連結部、具有第2緊固軸心的第2連結部、具有第3緊固軸心的第3連結部、及具有第4緊固軸心的第4連結部; 上述鏈輪載架包含:具有第5緊固軸心的第5連結部、具有第6緊固軸心的第6連結部、具有第7緊固軸心的第7連結部、及具有第8緊固軸心的第8連結部; 上述第2連結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3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4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連結部及上述第3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6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5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7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6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8連結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5連結部及第7連結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連結部; 上述第1連結部的上述第1緊固軸心與上述第5連結部的上述第5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1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1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1連結部及上述第5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 上述第2連結部的上述第2緊固軸心與上述第6連結部的上述第6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2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2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2連結部及上述第6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 上述第3連結部的上述第3緊固軸心與上述第7連結部的上述第7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3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3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3連結部及上述第7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 上述第4連結部的上述第4緊固軸心與上述第8連結部的上述第8緊固軸心,作成相對於第4共通軸心互相對齊讓第4緊固構件通過上述第4連結部及上述第8連結部的至少其中一個; 第1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共通軸心延伸的第1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共通軸心延伸的第2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共通軸心與上述第2共通軸心之間; 第2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共通軸心延伸的第3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共通軸心與上述第3共通軸心之間; 第3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共通軸心延伸的第4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共通軸心與上述第4共通軸心之間; 第4連結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參考線、與上述第1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共通軸心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共通軸心與上述第1共通軸心之間; 上述第1連結角度、上述第2連結角度、上述第3連結角度、及上述第4連結角度互相相等。
  7. 如請求項6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前鏈輪具有:第1軸方向面、及在上述軸方向與上述第1軸方向面為相反側的第2軸方向面; 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狀態,上述第2軸方向面,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人力驅動車的軸方向中心面相對向; 上述第1至第4共通軸心,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曲柄臂朝逆時鐘方向以上述第1至第4共通軸心的順序配置。
  8. 如請求項6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具有第1滑動中心點的第1滑動部、具有第2滑動中心點的第2滑動部、具有第3滑動中心點的第3滑動部、及具有第4滑動中心點的第4滑動部; 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滑動部及上述第3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第1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1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2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2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3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3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4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4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滑動參考線、與上述第1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之間; 上述第1滑動角度、上述第2滑動角度、上述第3滑動角度、及上述第4滑動角度互相相等。
  9. 如請求項8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第1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1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2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3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組裝狀態相對於上述第4緊固構件配置在上述前鏈輪的驅動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10. 如請求項8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1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1緊固構件局部重疊; 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2緊固構件局部重疊; 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3緊固構件局部重疊; 在上述組裝狀態且從上述徑向觀察的情況,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與上述第4緊固構件局部重疊。
  11. 如請求項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齒移位機構,包含:具有第1滑動中心點的第1滑動部、具有第2滑動中心點的第2滑動部、具有第3滑動中心點的第3滑動部、及具有第4滑動中心點的第4滑動部; 上述第2滑動部,在上述前鏈輪的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1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上述第3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與上述第2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上述第4滑動部,在上述周方向,配置成分別與上述第1滑動部及上述第3滑動部相離且之間沒有其他滑動部; 第1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1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2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2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2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3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2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3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3滑動參考線、與從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朝向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延伸的第4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3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之間; 第4滑動角度定義為:在上述周方向上述第4滑動參考線、與上述第1滑動參考線之間的角度,用來讓其他滑動中心點在上述周方向不位於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第1滑動中心點之間; 上述第1滑動角度、上述第2滑動角度、上述第3滑動角度、及上述第4滑動角度互相相等。
  12. 如請求項1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前鏈輪具有:第1軸方向面、及在上述軸方向與上述第1軸方向面為相反側的第2軸方向面; 在上述前鏈輪組裝體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狀態,上述第2軸方向面,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人力驅動車的軸方向中心面相對向; 上述第1至第4滑動中心點,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在上述周方向從上述曲柄臂朝逆時鐘方向以上述第1至第4滑動中心點的順序配置。
  13. 如請求項12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在上述軸方向從上述第1軸方向面朝向上述第2軸方向面觀察的情況,上述第4滑動中心點與上述曲柄臂至少局部重疊。
  14. 如請求項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複數的鏈輪齒包含: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具有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的至少一個第1齒、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具有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的至少一個第2齒; 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上述軸方向,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大於上述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
  15. 如請求項14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大於:在上述軸方向以人力驅動車用鏈條的一對內鏈片之間所定義的內鏈軸方向間隔,且小於:在上述軸方向以上述人力驅動車用鏈條的一對外鏈片之間所定義的外鏈軸方向間隔; 上述第2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小於上述內鏈軸方向間隔。
  16. 如請求項15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的上述第1最大鏈條卡合軸方向寬度,為上述外鏈軸方向間隔的75%以上。
  17. 如請求項14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第1徑向長度,定義為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上的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的第1徑向最外齒端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的長度; 第2徑向長度,定義為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上的上述至少一個第2齒的第2徑向最外齒端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的長度; 上述第1徑向長度大於上述第2徑向長度。
  18. 如請求項17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第2徑向長度為上述第1徑向長度的75%至95%的範圍。
  19. 如請求項14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至少一個第1齒包括複數的第1齒, 上述至少一個第2齒包括複數的第2齒, 上述複數的第1齒及上述複數的第2齒,在上述周方向交互配置。
  20.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具備有:曲柄軸、曲柄臂、請求項1的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 上述曲柄軸,可旋轉地結合於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上述曲柄臂,可與上述曲柄軸一體旋轉且在轉矩傳遞的狀態結合於上述曲柄軸。
TW110110189A 2021-03-22 2021-03-22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TW202237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0189A TW202237473A (zh) 2021-03-22 2021-03-22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DE102022202359.5A DE102022202359A1 (de) 2021-03-22 2022-03-09 Vordere kettenradanordnung für ein menschli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und kurbelanordnung für ein menschli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0189A TW202237473A (zh) 2021-03-22 2021-03-22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73A true TW202237473A (zh) 2022-10-01

Family

ID=83115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189A TW202237473A (zh) 2021-03-22 2021-03-22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22202359A1 (zh)
TW (1) TW20223747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9352A4 (en) 2011-07-08 2015-08-05 Paha Designs Llc FRONT CROWN FLOA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02359A1 (de)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3192B (zh) 自行车轮毂组件
TWI783598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671232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曲柄總成
US20220153388A1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rear hub assembly
JP4115166B2 (ja) 無段変速装置を備える自転車
US20200300307A1 (en)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US11845513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W202106529A (zh) 自行車輪轂總成
TW201800686A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US20220348287A1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lock device
US11642913B2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hub assembly
TWM543178U (zh) 自行車輪轂總成
TWM512542U (zh) 自行車鏈輪
US11858588B2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lock device
CN110239655A (zh) 自行车链轮
TW202237473A (zh) 人力驅動車用前鏈輪組裝體、及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裝體
TW202100402A (zh) 自行車用驅動系統、及自行車用前鏈輪組裝體
TW202237467A (zh) 自行車用後輪轂
TWI842698B (zh) 自行車鏈輪
JP4863515B2 (ja) 回転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
US20240067299A1 (en) Rear sprocket
JP7431022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US11767080B1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W202348496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US11691693B2 (en) Front sprocket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