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257A - 過濾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過濾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257A
TW202237257A TW111100498A TW111100498A TW202237257A TW 202237257 A TW202237257 A TW 202237257A TW 111100498 A TW111100498 A TW 111100498A TW 111100498 A TW111100498 A TW 111100498A TW 202237257 A TW202237257 A TW 2022372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lter
potential
filter chamber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4103B (zh
Inventor
大森一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1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6Filters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過濾裝置10係包括:水槽80,儲存有對象處理液;複數之過濾單元100,被沉入對象處理液之中;以及第2過濾室35,被配置於兩個過濾單元100之間,而且,與具有對象處理液之空間相隔開。在過濾單元100中,第1電極31係設有複數之第1開口31b。第2電極32,其設有複數之第2開口32b,而且,被設成與第1電極31的一邊之面相向。過濾介質34,其設有複數之開口34b,而且,被設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第1過濾室30,其被設成與第1電極31的另一邊之面相接,而且,供給有對象處理液。第3電極33,其被設於第1過濾室30,而且,與第1電極31相向。

Description

過濾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過濾裝置。
在粒子流體系統漿料之由過濾所做之固液分離中,利用電滲、電泳等以分離分離對象的粒子與液體之方法係被知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利用電滲之固液分離,其為施加電壓與壓力到被夾在電極間之濾餅層,使濾餅層中的水分,藉電滲作用而通過過濾介質以剔除之方法。又,利用電泳之固液分離,其為使漿料中的粒子藉電泳而移動,以直接接觸到過濾介質,以分離漿料中的粒子之方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0184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4/04574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在直接接觸漿料中的粒子到過濾介質以固液分離之方法中,有可能產生由過濾介質之阻塞所致之過濾速度降低。
本發明之目的,其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過濾速度之過濾裝置。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一側面之過濾裝置,其具有:水槽,儲存有對象處理液;複數過濾單元,被沉入該對象處理液之中;以及第2過濾室,被配置於兩個該過濾單元之間,而且,與該對象處理液所在之空間相隔開;該過濾單元係包含:第1電極,設有複數第1開口;第2電極,設有複數第2開口,與該第1電極的一邊之面相向,而且,與該第2過濾室相接;過濾介質,設有複數開口,而且,被設於該第1電極與該第2電極之間;第1過濾室,被設成與該第1電極的另一邊之面相接,而且,供給有該對象處理液;以及第3電極,被設於該第1過濾室,而且,與該第1電極相向。 [發明功效]
當依據本發明之過濾裝置時,可提高過濾速度。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而且,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下述之用於實施發明之形態(以下,稱做實施形態)。又,在下述實施形態中之構造元件中,其包含該業者可容易地假設者、實質上同一者、及所謂均等範圍者。而且,在下述實施形態所開示之構造元件,其可適宜組合。
圖1為實施形態之過濾裝置之示意圖。圖2為實施形態之過濾單元之示意圖。實施形態之過濾裝置10,其為自做為在液體72中,粒子71被分散之對象處理液之漿料70(原液),分離粒子71之裝置。具體來說,過濾裝置10,其可適用於生命科學領域、污水處理、排水處理領域等。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其可適用於進行培養細胞、微細藻類、細菌、細菌、病毒等之微生物體培養之生物產業、或培養微生物體生產於體外、體內之酵素、蛋白質、多糖類、脂質等之利用、做為應用領域之發現生物藥物、化妝品業界等、或處理釀造、發酵、搾汁、飲料等之飲料產業。在污水處理、排水處理領域中,於難過濾性之微細生物質水系統漿料中,可適用於生物質粒子之分離。或者,過濾裝置10,其於表面帶電之微粒子,以電氣性排斥作用而高度分散後之膠體粒子系統漿料中,可適用於膠體微粒子之濃縮回收用途。
如圖1所示,過濾裝置10係包括水槽80、複數之濾單元100、複數之第2過濾室35、排出管85、過濾液儲存器86、減壓裝置17、空氣擴散器13、及加壓裝置15。
水槽80係儲存有漿料(原液)70。被儲存於水槽80之漿料(原液)70,其為例如活性污泥。複數之過濾單元100,其沉入漿料(原液)70之中。水槽80中之漿料(原液)70之水面,其處於全部之過濾單元100之上。複數之過濾單元100,其被配置為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第2過濾室35,其被配置於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之兩個過濾單元100間。第2過濾室35,其與水槽80內的漿料(原液)70所在之空間相隔開。兩個過濾單元100間之間隙係被密封,藉此,形成有自漿料(原液)70所處之空間隔開之第2過濾室35。
排出管85,其為用於排出處於第2過濾室35之過濾液之配管。排出管85,其與複數之第2過濾室35相連接。過濾液儲存器86,其被設於排出管85之中途。自複數之第2過濾室35收集之過濾液,其被收集到過濾液儲存器86。排出管85係與減壓裝置17相連接。減壓裝置17係例如真空幫浦。減壓裝置17係賦予負壓到第2過濾室35。藉由減壓裝置17所產生之壓差,第2過濾室35的漿料(原液)70,其暫時收集到過濾液儲存器86後,排出到水槽80之外部。
空氣擴散器13係供給氣泡到漿料(原液)70之裝置。空氣擴散器13係被配置於過濾單元100之下方。空氣擴散器13釋出到漿料(原液)70之氣泡,其上昇而通過過濾單元100。加壓裝置15係與空氣擴散器13相連接。加壓裝置15係例如加壓幫浦。藉加壓裝置15之驅動,氣泡自空氣擴散器13釋出到漿料(原液)70內。
如圖2所示,複數之過濾單元100係包含過濾單元101、過濾單元102、過濾單元103、過濾單元104、過濾單元105、過濾單元106、過濾單元107、及過濾單元108。過濾單元101、過濾單元102、過濾單元103、及過濾單元104,其被配置為在一方向X上排列。過濾單元105、過濾單元106、過濾單元107、及過濾單元108,其被配置為在一方向X上排列。在本實施形態中,一方向X係水平方向。過濾單元101及過濾單元105,其被配置為在相對於一方向X而言直交之另一方向Y上排列。過濾單元102及過濾單元106,其被配置為在另一方向Y上排列。過濾單元103及過濾單元107,其被配置為在另一方向Y上排列。過濾單元104及過濾單元108,其被配置為在另一方向Y上排列。在本實施形態中,另一方向Y係鉛直方向。每一個過濾單元100係具有框體20、第1過濾室30、第1電極31、第2電極32、第3電極33、及過濾介質34。
第1過濾室30,其為被第1電極31及第3電極33所包圍之空間。第1過濾室30,其為鉛直方向(方向Y)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係開口,與水槽80的內部空間相連接。漿料(原液)70係流入第1過濾室30。第1電極31及第2電極32係網目狀之電極。具體來說,第1電極31,其具有複數之導電細線31a,在複數之導電細線31a間,設有複數之第1開口31b。第2電極32,其具有複數之導電細線32a,於複數之導電細線32a間,設有複數之第2開口32b。第2電極32,其被設成透過過濾介質34,與第1電極31的一邊之面相向。換言之,過濾介質34,其被設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第1電極31及第2電極32,其被設成與過濾介質34直接相接。第1電極31、過濾介質34及第2電極32,其中介於第1過濾室30與第2過濾室35之間。第2過濾室35,其藉框體20而與水槽80的內部空間相隔離,但是,透過第1電極31、過濾介質34及第2電極32,以與第1過濾室30相連接。複數之導電細線31a及複數之導電細線32a,其可以為金屬,也可以為碳纖維。而且,第1電極31及第2電極32,其並不侷限於與過濾介質34直接相接之構造,其也可以被配置為在與過濾介質34之間具有間隙。
第3電極33,其為板狀之構件,被設成夾持第1過濾室30,以與第1電極31的另一邊之面相向。一個過濾單元100所包括之第1電極31、第2電極32、第3電極33及過濾介質34,其與在另一方向Y鄰接之過濾單元100共用。換言之,一個第1電極31、一個第2電極32、一個第3電極33及一個過濾介質34之每一個,其與在另一方向Y上鄰接之過濾單元100共用。
在過濾單元101、過濾單元103、過濾單元105及過濾單元107中,於一方向X中(自圖2之左往右),複數電極係以第3電極33、第1電極31、第2電極32之順序排列。在過濾單元102、過濾單元104、過濾單元106及過濾單元108中,於一方向X中(自圖2之左往右),複數電極係以第2電極32、第1電極31、第3電極33之順序排列。
過濾單元102所包括之第3電極33,其與在一方向X上鄰接之過濾單元103共用。過濾單元106所包括之第3電極33,其與在一方向X上鄰接之過濾單元107共用。換言之,在一方向X上,兩個排列之第1過濾室30之間,其被在一方向X上鄰接之過濾單元100(過濾單元102及過濾單元103之組、及過濾單元106及過濾單元107之組)所共用之第3電極33所分割。
而且,在過濾裝置10中,四個過濾單元100,其也可以未必在一方向X上排列。在一方向X上排列之過濾單元100之數量,其可以為三個以下,也可以為五個以上。又,在一方向X上,被配置於兩個排列之第1過濾室30間之第3電極33,其也可以未必被兩個過濾單元100所共用。亦即,在一方向X上,兩個排列之第1過濾室30之間,也可以配置有彼此絕緣之兩個第3電極33。
複數之過濾單元100,其也可以被配置為在相對於一方向X及另一方向Y兩者而言,直交之方向(往圖2中之紙面之深處之方向)上排列。亦即,複數之過濾單元100,其也可以被配置為三維性地排列。
過濾介質34係包含過濾膜34a與開口34b。在過濾膜34a設有複數之開口34b。電場作用於過濾膜34a。過濾介質34係例如適用精密過濾膜(MF膜(Microfilation Membrane))。在實施形態中,過濾介質34,其以樹脂材料等絕緣材料所形成,藉過濾介質34,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係被絕緣。而且,在圖2中,第1電極31的第1開口31b、第2電極32的第2開口32b及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其以相同大小表示,但是,其只不過係為了說明而示意性地表示者,第1開口31b、第2開口32b及開口34b之大小也可以為不同。
而且,圖2所示之過濾單元100之構造,其只不過係一例,只要可形成以第1電極31、第2電極32及過濾介質34與第3電極33所夾持之第1過濾室30,其可以為任何構造。
圖3為概示第1電極、過濾介質及第2電極之構造之剖面圖。如圖3所示,被設於過濾介質34之開口34b之直徑D3,其小於第1電極31的第1開口31b之直徑D1,而且,小於第2電極32的第2開口32b之直徑D2。換言之,複數之導電細線31a之配置節距、複數之導電細線32a之配置節距、及過濾膜34a之配置節距,其被設成彼此不同。例如第1電極31的第1開口31b之直徑D1,其為0.5μm以上500μm以下,例如70μm左右。第2電極32的第2開口32b之直徑D2,其為0.5μm以上1000μm以下,例如100μm左右。被設於過濾介質34之複數之開口34b之直徑D3,其為0.1μm以上100μm以下,1μm以上7μm以下左右則更佳。
又,第1電極31的第1開口31b之直徑D1,其小於第2電極32的第2開口32b之直徑D2。但是,並不侷限於此,第1電極31的第1開口31b之直徑D1,其也可以被形成為與第2電極32的第2開口32b之直徑D2為相同大小。藉這種構造,在至少與第1開口31b及第2開口32b相重疊之領域中,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其被設成與複數之導電細線31a及複數之導電細線32a不重疊。又,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間之距離,其以過濾介質34之厚度規定。
如圖2所示,過濾裝置10係包括複數之第1電源51、複數之第2電源52、及複數之第3電源53。第1電極31,其與第1電源51的第2端子51b電性連接。又,第1電極31,其與第2電源52的第1端子52a電性連接。第2電極32,其與第2電源52的第2端子52b電性連接。第3電極33,其與第3電源53的第1端子53a電性連接。第3電源53的第2端子53b及第1電源51的第1端子51a,其被連接於基準電位GND。基準電位GND係例如接地電位。但是,並不侷限於此,基準電位GND也可以為既定之固定電位。
圖4為表示實施形態之過濾單元之等效電路圖。如圖4所示,第1電源51,其供給極性與粒子71相同之第1電位V1到第1電極31。第1電位V1係例如-30V。第2電源52,其供給極性與粒子71相同,而且,絕對值大於第1電位V1之絕對值之第2電位V2到第2電極32。第2電位V2係例如-40V。第3電源53,其供給極性與粒子71不同之第3電位V3到第3電極33。第3電位V3係例如+30V。第1電位V1、第2電位V2及第3電位,其可以絕對值設定在1mV以上1000V以下之範圍。
如圖4所示,第1電源51及第3電源53係定電壓源,第2電源52係定電流源。在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電阻成分R1與電容成分C係並列連接。電阻成分R1及電容成分C,其為藉設有多數之開口34b之過濾介質34,等效表示之成分。又,於第1電極31與第3電極33之間,連接有電阻成分R2。電阻成分R2,其為藉第1過濾室30之漿料(原液)70,等效表示之電阻成分。
第2電源52,其可為定電壓電源,也可為定電流電源。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電源52係定電流源,所以,因應過濾裝置10之過濾之狀態,亦即,因應過濾介質34之電阻成分R1及第1過濾室30之電阻成分R2之變動,第2電位V2係改變。但是,第2電位V2之極性係與粒子71之極性相同,其維持比第1電位V1之絕對值還要大之值。
藉各電極之驅動,粒子71係自水槽80漿料(原液)70分離。粒子71被分離後之液體72,其通過第1電極31、第2電極32及過濾介質34,流到第2過濾室35。粒子71被分離後之液體72,其透過排出管85以被排出到水槽80之外部。
粒子71,其為例如生物質粒子、膠體粒子等,粒子表面係帶負電。具體來說,粒子71在本實施形態中,其為污水活性污泥,但是,其也可以為例如小球藻、微細藻類螺旋藻、膠體二氧化矽、大腸菌等。粒子71之直徑,其因應適用之技術領域、分離對象之種類而不同,但是,其為5nm以上2000μm以下,例如20nm以上500μm以下左右。
粒子71被分散後之液體72,其為水,一部份之水分子73係帶正電。藉此,漿料(原液)70之全體,其成為被電性中和後之狀態。液體72並不侷限於水,其也可以為酒精等。亦即,液體72只要係極性溶媒即可。
又,漿料(原液)70還包含色素蛋白質74。色素蛋白質74,其帶電與粒子71之極性(負)相同,具有小於粒子71之粒徑。色素蛋白質74,其為10nm以上300nm以下,例如30nm左右。而且,也可以沒有色素蛋白質74。
當漿料(原液)70被供給到第1過濾室30時,依據庫侖定律,帶負電之粒子71與第1電極31之間,產生排斥力。又,於帶負電之粒子71與第3電極33之間,產生吸引力。
在此,庫侖定律係以下述之公式(1)表示。
F=k×(q1×q2/s 2)...(1)
在此,k係常數,以k=4πε表示。q1及q2係電荷,s係電荷間之距離。亦即,距離s愈小,則愈大之庫侖力F作用於粒子71。具體來說,於位於接近第1電極31之位置之粒子71,產生較強力之排斥力,位於接近第3電極33之位置之粒子71,產生較強力之吸引力。在粒子71產生之排斥力及吸引力,其作用於箭頭F1所示之方向,亦即,作用於遠離第1電極31,而接近第3電極33之方向。帶負電之粒子71係藉電泳,移動到第3電極33側。
藉此,過濾裝置10,其可抑制粒子71堆積在第1電極31的表面及過濾介質34的表面,以形成濾餅層之情事。亦即,可增大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之過濾電阻。
又,帶正電之水分子73,其在與第1電極31之間,產生吸引力。作用於帶正電之水分子73之吸引力,其作用於箭頭F2所示之方向,亦即,作用於自第3電極33往第1電極31之方向。帶正電之水分子73,其移動到第1電極31側。此時,藉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間之電位差,形成有自第1電極31往第2電極32之電場,使得在厚度方向上,貫穿過濾介質34。
移動到第1電極31側之水分子73,其藉電場而承受力量,以被拉引到第2電極32側,而通過過濾介質34。伴隨著帶正電之水分子73之移動,未帶電之水分子也被拖到第2電極32側,而形成電滲流。藉此,包含帶正電之水分子73之液體72,其流到第2過濾室35。如上所述,粒子71,其藉電泳而自第1電極31被拉離,而移動到第3電極33側,粒子71被分離後之液體72係被排出,藉此,可提高第1過濾室30內的漿料(原液)70的粒子71之濃度。
如此一來,過濾裝置10,其組合在第1電極31與第3電極33之間,藉庫侖力F(產生於粒子71與第1電極31間之排斥力),而移動粒子71之電泳、及藉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間之電場,移動水分子73以通過過濾介質34之電滲,藉此,可分離粒子71。又,第1電極31係兼用為電泳之電極、及電滲之電極。藉此,其與單純地施加壓力於漿料(原液)70,而分離粒徑大於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之粒子71之方法相比較下,可抑制在第1電極31的表面及過濾介質34的表面,形成濾餅層之情事,可提高過濾速度到數倍~10倍以上。
換言之,其與單純地施加壓力於漿料(原液)70之方法相比較下,可提高在第1過濾室30內的漿料(原液)70的粒子71之濃縮度。又,可減少過濾介質34之清掃、更換之頻率,可高效地進行漿料(原液)70之過濾。或者,其與單純地施加壓力到漿料(原液)70,以進行過濾之情形相比較下,即使減少第1過濾室30之體積,減少過濾介質34之面積,也可以實現與先前相同程度之過濾速度。亦即,過濾裝置10係可謀求小型化。
又,藉控制形成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間之電場,也可控制通過過濾介質34之粒子等級(粒子直徑)。例如藉施加第1電位V1=-30V於第1電極31,施加第2電位V2=-40V於第2電極32,而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形成屏蔽之電場,可抑制粒徑小於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之色素蛋白質74,通過過濾介質34之情事。
亦即,即使使用相當於精密過濾膜(MF膜)之過濾介質34時,藉在第1電源51、第2電源52及第3電源53之各電極間之電場控制,也可以變更分離對象的粒子直徑至相當於超過濾膜(UF膜)、或奈米過濾膜(NF膜)。超過濾膜(UF膜),其為開口之直徑係10nm以上100nm以下左右之過濾膜。奈米過濾膜(NF膜),其為開口之直徑係1nm以上10nm以下左右之過濾膜。
而且,上述之過濾裝置10之構造僅係一例,而可適宜變更。例如積層第1電極31、過濾介質34及第2電極32以形成之負極過濾板、及第3電極33,其為平行平板狀地相向配置。並不侷限於此,積層第1電極31、過濾介質34及第2電極32以形成之負極過濾板、及第3電極33,其也可以被形成為分別具有曲面。負極過濾板及第3電極33之形狀、配置等,其可因應過濾裝置10之形狀、構造而適宜變更。又,做為被供給到第1過濾室30之對象處理液之漿料(原液)70之濃度,並未特別侷限,可因應過濾裝置10所適用之領域而變更。
又,第1電位V1、第2電位V2及第3電位V3,其最好因應分離對象的粒子71之種類、要求之過濾特性等,而適宜變更。
過濾裝置10,其未必要包括加壓裝置16及減壓裝置17兩者。過濾裝置10,其也可以僅包括加壓裝置16及減壓裝置17之一者。
在實施形態中,其於第2過濾室35賦予有負壓,第2過濾室35之內部壓力小於第1過濾室30之內部壓力。作為其他之態樣,也可以藉加壓水槽80之水面,使第1過濾室30之內部壓力,大於第2過濾室35之內部壓力。
過濾裝置10也可以不包括第3電源53。圖5為表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之過濾單元之等效電路圖。如圖5所示,在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第3電極33係例如被連接於基準電位GND。當連接第3電極33到基準電位GND時,其與設置電源於第1電極31、第2電極32、第3電極33之每一個之情形相比較下,可謀求過濾裝置10之小型化。
過濾裝置10,其也可以不包括供給氣泡到對象處理液之空氣擴散器13。圖6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之過濾裝置之示意圖。如上所述,帶負電之粒子71,其藉電泳而移動到第3電極33側(參照圖2)。因此,即使不作用來自空氣擴散器13之氣泡,粒子71也離開過濾介質34之機率較高,而浮遊於水槽80內。結果,較難形成阻塞過濾介質34之濾餅層,而可抑制過濾速度之降低。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過濾裝置10係包括:水槽80,儲存有做為對象處理液之漿料70;複數之過濾單元100,沉入對象處理液之中;以及第2過濾室35,被配置於兩個過濾單元100之間,而且,與對象處理液所在之空間相隔開。過濾單元100係包含第1電極31、第2電極32、過濾介質34、第1過濾室30、及第3電極33。第1電極31係設有複數之第1開口31b。第2電極32係設有複數之第2開口32b,而且,被設成與第1電極31的一邊之面相向。過濾介質34,其設有複數之開口34b,而且,被設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第1過濾室30,其被設成與第1電極31的另一邊之面相接,而且,供給有對象處理液。第3電極33,其被設於第1過濾室30,而且,與第1電極31相向。
當據此時,僅沉入過濾單元100到水槽80內的對象處理液中,而在過濾單元100浸漬於對象處理液中後之狀態下動作,藉此,可自水槽80內之做為對象處理液之漿料70,分離液體72及粒子71。又,藉在第1過濾室30中,於第1電極31與第3電極33之間,在粒子71產生之庫侖力F(在粒子71與第1電極31間,所產生之排斥力),粒子71係自第1電極31往第3電極33之方向移動。藉這種電泳,可抑制在第1電極31的表面及過濾介質34的表面,形成濾餅層。又,藉由藉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間之電場,而移動水分子73,以透過過濾介質34之電滲,可分離粒子71,而可提高在第1過濾室30內的漿料(原液)70的粒子71之濃縮度。藉此,其與單純地施加壓力於漿料(原液)70,分離粒徑大於過濾介質34的開口34b之粒子71之方法相比較下,可提高過濾速度為數倍~10倍以上。
又,過濾裝置10,其包含被設於過濾單元100之下方,而且,供給氣泡到對象處理液之空氣擴散器13。
當據此時,水槽80的對象處理液之攪拌係被促進。又,氣泡接觸到第1電極31的表面及過濾介質34的表面,藉此,可更加抑制形成濾餅層。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過濾裝置10,其可更加提高過濾速度。
又,過濾裝置10係包含:排出管85,用於排出處於第2過濾室35之過濾液;以及減壓裝置17,被連接於排出管85,賦予負壓到第2過濾室。
當據此時,過濾裝置10,其與加壓水槽80之水面之情形等相比較下,可更容易自第1過濾室30,導引對象處理液到第2過濾室35。
又,在過濾裝置10中,於一個過濾單元100中,第2電極32之第2電位V2之絕對值,其大於第1電極31之第1電位V1之絕對值。第1電極31之第1電位V1與第3電極33之第3電位V3之電位差,其大於第1電位V1與第2電位V2之電位差。
當據此時,其與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距離相比較下,即使夾持第1過濾室30以相向之第1電極31與第3電極33之距離較大時,藉電泳,可良好地移動粒子71到第3電極33側。
而且,上述之實施形態,其為用於容易理解本發明者,並非用於侷限解釋本發明者。本發明係在不脫逸其旨趣下,可變更/改良,同時也包含本發明之等效物。
10:過濾裝置 13:空氣擴散器 15:加壓裝置 17:減壓裝置 20:框體 30:第1過濾室 31:第1電極 31a,32a:導電細線 31b:第1開口 32:第2電極 32b:第2開口 33:第3電極 34:過濾介質 34b:開口 35:第2過濾室 51:第1電源 52:第2電源 53:第3電源 70:漿料(對象處理液) 71:粒子(分離對象的粒子) 72:液體 73:水分子 74:色素蛋白質 80:水槽 85:排出管 86:過濾液儲存器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過濾單元
圖1為實施形態之過濾裝置之示意圖。 圖2為實施形態之過濾單元之示意圖。 圖3為概示第1電極、過濾介質及第2電極之構造之剖面圖。 圖4為表示實施形態之過濾單元之等效電路圖。 圖5為表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之過濾單元之等效電路圖。 圖6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之過濾裝置之示意圖。
10:過濾裝置
13:空氣擴散器
15:加壓裝置
17:減壓裝置
30:第1過濾室
35:第2過濾室
80:水槽
85:排出管
86:過濾液儲存器
100:過濾單元

Claims (5)

  1. 一種過濾裝置,其具有:水槽,儲存有對象處理液;複數過濾單元,被沉入該對象處理液之中;以及第2過濾室,被配置於兩個該過濾單元間,而且,與具有該對象處理液之空間相隔開, 該過濾單元係包含: 第1電極,設有複數第1開口; 第2電極,設有複數第2開口,與該第1電極的一邊之面相向,而且,與該第2過濾室相接; 過濾介質,設有複數開口,而且,被設於該第1電極與該第2電極之間; 第1過濾室,被設成與該第1電極的另一邊之面相接,而且,供給有該對象處理液;以及 第3電極,被設於該第1過濾室,而且,與該第1電極相向。
  2. 如請求項1之過濾裝置,其中其包含被設於該過濾單元之下方,而且,供給氣泡到該對象處理液之空氣擴散器。
  3. 如請求項1之過濾裝置,其中其包含: 排出管,用於排出處於該第2過濾室之過濾液;以及 減壓裝置,連接於該排出管,以賦予負壓到該第2過濾室。
  4. 如請求項2之過濾裝置,其中其包含: 用於排出處於該第2過濾室之過濾液;以及 減壓裝置,連接於該排出管,以賦予負壓到該第2過濾室。
  5. 如請求項1~請求項4中任一項之過濾裝置,其中該第2電極之第2電位之絕對值,其大於該第1電極之第1電位之絕對值, 該第1電位與該第3電極之第3電位之電位差,其大於該第1電位與該第2電位之電位差。
TW111100498A 2021-01-14 2022-01-06 過濾裝置 TWI834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1077 WO2022153446A1 (ja) 2021-01-14 2021-01-14 ろ過装置
WOPCT/JP2021/001077 2021-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257A true TW202237257A (zh) 2022-10-01
TWI834103B TWI834103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3446A1 (ja) 2022-07-21
JP7308368B2 (ja) 2023-07-13
JPWO2022153446A1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 et al. Intensification of cross-flow membrane filtration using dielectrophoresis with a novel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Tarleton et al. 11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separation processes
US10640401B2 (en) Reactive electrochemical membrane filtration
CN108136283B (zh) 大型声学分离装置
US20170045430A1 (en)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7308368B2 (ja) ろ過装置
TWI834103B (zh) 過濾裝置
WO2022091364A1 (ja) ろ過装置
JP7474866B2 (ja) ろ過装置
AU3627197A (en) Membrane filter with electrical and/or acoustic enhancement
CN116390795B (zh) 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JP2008272650A (ja) 脱塩処理方法及び脱塩処理装置
WO2022070281A1 (ja) ろ過装置
WO2022070280A1 (ja) ろ過装置
WO2022091363A1 (ja) ろ過システム及びろ過装置
WO2023135657A1 (ja) ろ過装置
WO2022130489A1 (ja) ろ過装置
WO2022201239A1 (ja) ろ過装置
WO2022201238A1 (ja) ろ過装置
WO2023079708A1 (ja) ろ過装置及びろ過装置の運転方法
WO2023080199A1 (ja) ろ過装置及びろ過システム
WO2022202612A1 (ja) ろ過装置
GB2315426A (en) Membrane Filters
CN216584325U (zh) 悬浮物固液分离装置
JPWO2023080199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