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4443A - 配線器具 - Google Patents

配線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4443A
TW202234443A TW111105901A TW111105901A TW202234443A TW 202234443 A TW202234443 A TW 202234443A TW 111105901 A TW111105901 A TW 111105901A TW 111105901 A TW111105901 A TW 111105901A TW 202234443 A TW202234443 A TW 2022344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ver membe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xis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5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6933B (zh
Inventor
多田英人
川本隆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9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4Lever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配線器具1具備:手柄50,呈長條之矩形;蓋體構件20,與手柄50直接或間接連結;及開關本體10,在手柄50之長邊方向上,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

Description

配線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線器具。
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電子資訊顯示裝置,使用作習知的配線器具。電子資訊顯示裝置具備:安裝框,固持配線器具;裝飾板,安裝於安裝框;操作用手柄,呈長條狀,設置成通過裝飾板之開口而露出於外部;及開關本體,在安裝於安裝框之狀態下,安裝有操作用手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792651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習知的電子資訊顯示裝置,其在操作操作用手柄時,操作用手柄會沉降,並產生因操作用手柄之沉降所導致的鬆動,為其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配線器具,可抑制手柄之沉降、以及因手柄之沉降所導致的鬆動。 [解決課題之手段]
依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配線器具具備:手柄,呈長條之矩形;蓋體構件,與該手柄直接或間接連結;及開關本體,在該手柄之長邊方向上,相較於該手柄及該蓋體構件為短。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之配線器具,可抑制手柄之沉降、以及因手柄之沉降所導致的鬆動。
又,以下說明之實施態樣,均為顯示綜合或具體例子的態樣。以下之實施態樣所示的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位置及連接態樣、步驟、步驟之順序等為一例,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又,以下之實施態樣中的構成要素中,未記載於獨立請求項之構成要素,係作為任意之構成要素進行說明。
又,各圖式為示意圖,並不絕對是嚴密圖示而成者。又,在各圖式中,對相同構成構件標註相同符號。又,在以下之實施態樣中,使用大致平行等之表達方式。例如,大致平行一詞,不僅意味著完全平行的情況,也意味著實質上平行,亦即包含例如數%左右之誤差的情況。又,大致平行一詞,意味著在可達到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呈平行。其他使用「大致」的表達方式亦同。
又,在以下之實施態樣中,將手柄與蓋體構件重疊之方向界定為Z軸方向,將配線器具之長邊方向界定為Y軸方向,將與Z軸方向及Y軸方向垂直之方向界定為X軸方向。又,將X軸方向中相對於第二側部的第一側部界定為正側方向,將Y軸方向中相對於第四側部的第三側部界定為正側方向,將Z軸方向中相對於手柄的蓋體構件側方向界定為正側方向。
以下針對實施態樣,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具體說明。
(實施態樣) <構成:配線器具1> 圖1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之外觀的立體圖。圖2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及圖2所示,配線器具1例如為一種連接設備,對設置於設施之照明裝置、送風裝置等設備系統供給電力、或切斷供給之電力。配線器具1填埋設置於頂棚、壁面等之營造建材。配線器具1例如為插座或開關。配線器具1若沿Z軸負方向前視觀察,形成縱長的長方體形狀。
配線器具1具備:開關本體10、蓋體構件20、手柄50、及安裝框30。
開關本體10為一種開關裝置,係與電性連接的電線進行電性連接、或電性切斷之開關裝置。
例如,開關本體10由框體、一對端子、互鎖彈簧等構成。框體沿X軸方向呈長條形的長方體形狀,並收納一對端子、互鎖彈簧等。一對端子分別為以導電性良好之金屬材料形成的快速連接端子。互鎖彈簧可位移至:連接狀態,藉由將電線抵緊於端子,以使端子與電線電性連接的狀態;或解除狀態,當電線對端子的抵緊解除時,將電線從端子抽離的狀態。
在開關本體10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安裝有操作部12。又,在操作部12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以可任意轉動之方式配置有手柄50。在開關本體10中,例如當操作部12受到手柄50按壓操作時,由於一對端子中之一端子的可動接點、與一對端子中之另一端子的固定接點接觸,因此可電性連接。又,在開關本體10中,當操作部12後來再次受到手柄50按壓操作時,由於端子的可動接點與另一端子的固定接點分開,因此可切斷電性連接。亦即,依手柄50之按壓操作,藉由內設於開關本體10之上述接點的ON狀態與OFF狀態之切換,可切換照明裝置等設備、與市售交流電源等電源的ON狀態與OFF狀態。亦即,開關本體10為一種開閉裝置,依手柄50之切換操作,而切換接點之ON狀態與OFF狀態。
開關本體10沿X軸方向呈長條形的長方體形狀。開關本體10係在手柄50之長邊方向(Y軸方向)上,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亦即,開關本體10在Y軸方向上之長度,係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又,開關本體10在X軸方向上之長度,亦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
蓋體構件20為樹脂製,沿Y軸方向呈長條形之大致矩形板状。蓋體構件20相對於X-Y平面呈大致平行。
在蓋體構件20之中央部,形成有矩形之第一開口部23。第一開口部23為貫通孔,形成於下述兩者之間:端緣部20a,沿蓋體構件20之長邊方向(Y軸方向)延伸,在蓋體構件20之一側(X軸正方向側);端緣部20b,沿蓋體構件20之長邊方向延伸,在蓋體構件20之另一側(X軸負方向側)。
在蓋體構件20,以從第一開口部23露出之方式安裝有開關本體10。具體而言,在蓋體構件20,形成有沿Z軸正方向側延伸之一對安裝部21。一對安裝部21形成板狀,並且沿Y軸方向並排,以夾持開關本體10之方式配置。在一對安裝部21,形成用以和形成於開關本體10之爪部卡合的安裝孔21a。藉此,在一對安裝部21將開關本體10從兩側夾持之狀態下,由於一對安裝部21之安裝孔21a與開關本體10之爪部卡合,因此蓋體構件20可固定開關本體10。
又,在蓋體構件20,形成有卡止於安裝框30之被卡止部22。被卡止部22係在蓋體構件20之一側(X軸正方向側)之端緣部20a,沿長邊方向而複數配置。具體而言,被卡止部22位於蓋體構件20之與安裝框30之卡止部40對向的X軸正方向側,並形成於一側之端緣部20a。在本實施態樣中,被卡止部22形成於一側之端緣部20a的側面。被卡止部22為從一側之端緣部20a之側面沿X軸正方向突出的凸起片。被卡止部22係在一側之端緣部20a複數形成,並沿著Y軸方向並列。在本實施態樣中,形成有六個被卡止部22。被卡止部22之個數為一例,不限於六個。
又,被卡止部22形成於另一側(X軸負方向側)之端緣部20b之側面亦可。
在重疊觀察開關本體10與蓋體構件20之情形,被卡止部22配置於超過開關本體10之端部的外側區域。亦即,被卡止部22配置在相較於開關本體10之X軸正方向側之端面更外側(X軸正方向側)。
被卡止部22形成在與安裝框30之卡止部40對向的位置,且形成在X軸正方向側之側面。在將蓋體構件20安裝於安裝框30之際,由於被卡止部22卡止於安裝框30,因此會抑制蓋體構件20之相對於安裝框30之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亦即,被卡止部22藉由卡止於安裝框30,而發揮作為嵌合於安裝框30之嵌合部的功能。
被卡止部22形成於一側之端緣部20a之側面,但宜分別形成於一側之端緣部20a在Y軸方向上之兩端側。在此情形,由於蓋體構件20可牢牢地卡合於安裝框30,因此將可抑制蓋體構件20之相對於安裝框30的鬆動。
又,蓋體構件20具有「分別形成於長邊方向上之兩端部,並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持手柄50」的樞支部24。具體而言,在蓋體構件20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形成有一對樞支部24。一對樞支部24形成於蓋體構件20之Y軸方向上之兩端側。更具體而言,一對樞支部24中之一樞支部24配置在相較於第一開口部23為Y軸正方向側之端部,一對樞支部24中之另一樞支部24配置在相較於第一開口部23為Y軸負方向側之端部。亦即,一對樞支部24形成在與手柄50之一對轉動軸部51對應之位置。
在一對樞支部24,形成用於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持手柄50的樞接孔部24a。由於手柄50之一對轉動軸部51以一對一方式插入一對樞支部24,因此一對樞支部24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持手柄50。
又,在蓋體構件20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形成有沿Z軸負方向突出的複數之第一突狀體25及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複數之第一突狀體25形成於蓋體構件20之一側之端緣部20a,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形成於另一側之端緣部20b。複數之第一突狀體25、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均沿Y軸方向呈長條形的板狀,且沿Y軸方向並列配置,並插入安裝框30之第二開口部30a。
接著,使用圖3,針對第二突狀體26與安裝框30之第一突起部32a的關係進行說明。圖3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1在Ⅲ-Ⅲ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如圖3所示,在形成於另一側之端緣部20b的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分別形成有卡合凹部26a。卡合凹部26a係與安裝框30之第一突起部32a對應,而與安裝框30之第一突起部32a卡合。卡合凹部26a係與安裝框30之第一突起部32a卡合的凹陷。在形成於另一側之端緣部20b的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各者中,卡合凹部26a位在與安裝框30之第一突起部32a對向的位置,且形成在X軸負方向側之面。在蓋體構件20被安裝於安裝框30之際,由於第一突起部32a與卡合凹部26a卡合,因此至少抑制蓋體構件20之相對於安裝框30之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
如圖2及圖3所示,於蓋體構件20,在Z軸負方向側之面,直接或間接連結有手柄50。本實施態樣中,在蓋體構件20,於一對樞支部24以可轉動之方式連接手柄50之轉動軸部51,因此直接連結有手柄50。又,在蓋體構件20,隔著開關本體10或其他構件而間接連結有手柄50亦可。
安裝框30係安裝於營造建材之矩形框體。於安裝框30,在中央部形成用以安裝蓋體構件20之第二開口部30a。對第二開口部30a,插入有蓋體構件20的複數之第一突狀體25、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及一對樞支部24等。第二開口部30a為開口部之一例。
又,安裝框30具有:第一側部31,沿Y軸方向延伸,位於X軸正方向側;第二側部32,沿Y軸方向延伸,位於X軸負方向側;第三側部33,沿X軸方向延伸,位於Y軸正方向側;及第四側部34,沿X軸方向延伸,位於Y軸負方向側。以第一側部31、第二側部32、第三側部33及第四側部34形成第二開口部30a。
第一側部31係配置於安裝框30之一側,沿Z軸方向觀察時,以覆蓋蓋體構件20之一側之端緣部20a的方式與一側之端緣部20a卡合。具體而言,第一側部31具有:第一板部31a,呈板狀,且與X-Y平面大致平行;及第二板部31b,相對於第一板部31a朝Z軸正方向彎折,且與Y-Z平面大致平行。第一板部31a係與一側之端緣部20a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抵接,第二板部31b係與一側之端緣部20a之側面抵接。
又,在第一板部31a之第二開口部30a,形成有朝第二側部32突出之第三突起部31e。第三突起部31e形成與第二突起部32b同樣之構成。第三突起部31e係藉由配置在相鄰的兩個第一突狀體25之間,而安裝在蓋體構件20。如前述,藉由在第一側部31之第二開口部30a側,將第三突起部31e嵌入形成於蓋體構件20之一側之端緣部20a的相鄰的兩個第一突狀體25之間,可固定蓋體構件20之X軸正方向側。因此,在將蓋體構件20安裝於安裝框30之際,藉由將第三突起部31e嵌入相鄰的兩個第一突狀體25之間,以至少抑制蓋體構件20之相對於安裝框30之在Y軸方向上的移動。
接著,使用圖4,針對被卡止部22與卡止部40之關係進行說明。圖4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1在Ⅳ-Ⅳ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如圖2及圖4所示,安裝框30具有「沿長邊方向(Y軸方向)延伸,且固定於第一側部31」的卡止部40。具體而言,卡止部40為固定於在安裝框30沿長邊方向延伸之第一側部31的金屬彈簧。在第一板部31a,卡止部40被扣接於扣接構件36而固定有卡止部40。扣接構件36為螺釘、鉚釘等。
又,在第一側部31,複數形成用以插入卡止部40之彈簧插入孔31c。彈簧插入孔31c係從第二板部31b橫跨第一板部31a與第二板部31b之邊界部分而形成。卡止部40為藉由扣接構件36而固定於第一側部31之板片彈簧。藉此,以利用扣接構件36所固定之第一側部31側之固定部41為支點,讓配置於彈簧插入孔31c之擺動部42進行擺動,以使卡止部40卡止蓋體構件20之被卡止部22,或解除被卡止部22之卡止。亦即,卡止部40係以擺動部42插入彈簧插入孔31c的姿態,而受到推壓。
又,卡止部40形成與安裝框30互相嚙合之凹凸狀。具體而言,卡止部40具有「以與安裝框30之彈簧插入孔31c互相嚙合方式形成凹凸狀」的複數之擺動部42。亦即,卡止部40之凹凸狀係以複數之擺動部42形成。
又,擺動部42具有爪狀凸部42a、凹部42b。爪狀凸部42a沿Z軸正方向延伸,可解除被卡止部之卡止,並以使用者能用手指捏拿之方式翹曲。於本實施態樣中,在卡止部40之固定部41形成三個擺動部42,各個擺動部42具有「相鄰的兩個爪狀凸部42a、與相鄰的兩個爪狀凸部42a之間的凹部42b」所形成的凹凸狀。在凹部42b,配置形成於彈簧插入孔31c之凸部31d。以此方式,由於擺動部42與彈簧插入孔31c互相嚙合,而使卡止部40之鬆動受到抑制。又,擺動部42、爪狀凸部42a及凹部42b之個數為一例,並不限於此等。
此種卡止部40發揮作為嵌合於安裝框30之嵌合部的功能。
卡止部40沿Y軸方向呈長條形狀,其沿Z軸正方向觀察時,以覆蓋第一側部31之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卡止部40具有:固定部41,形成與X-Y平面大致平行之板狀,並藉由扣接構件36固定於第一側部31之第一板部31a;及擺動部42,呈凹凸狀,相對於固定部41朝Z軸正方向彎折,且與Y-Z平面大致平行。在本實施態樣中,擺動部42構成為三個凸狀部分與兩個凹狀部分之三叉狀。凸狀部分及凹狀部分之個數一例,並不限定。
擺動部42沿Y軸負方向觀察時,形成大致S字狀。具體而言,在擺動部42,形成有卡止被卡止部22之彎曲部分42c。蓋體構件20被安裝於安裝框30時,彎曲部分42c係以從被卡止部22之Z軸正方向側之端面往Z軸負方向抵緊的方式,對被卡止部22施以偏壓。藉此,擺動部42由於其彎曲部分42c與被卡止部22卡合,因此可卡止被卡止部22。亦即,卡止部40發揮卡止被卡止部22之嵌合部的功能。
第二側部32沿Z軸方向觀察時,以覆蓋蓋體構件20之另一側之端緣部20b的方式,形成與另一側之端緣部20b卡合的板狀。第二側部32係與另一側之端緣部20b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抵接。在第二側部32形成有:複數之第一突起部32a,設在第二開口部30a側,朝第一側部31側突出,並且與蓋體構件20之另一側之端緣部20b卡合;及第二突起部32b,設在第二開口部30a側,朝第一側部31側突出。第二突起部32b形成於相鄰的兩個第一突起部32a之間。在本實施態樣中,第二側部32具有:三個第一突起部32a、及配置於相鄰的兩個第一突起部32a之間的兩個第二突起部32b。第一突起部32a及第二突起部32b為突起部之一例。
複數之第一突起部32a係以一對一方式與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之卡合凹部26a對應,而插入各個第二突狀體26之卡合凹部26a,藉此卡止於蓋體構件20。又,複數之第二突起部32b係藉由配置於相鄰的兩個第二突狀體26之間,而安裝於蓋體構件20。以此方式,在第二側部32之第二開口部30a側,複數之第一突起部32a以一對一方式嵌入「形成於蓋體構件20之另一側之端緣部20b」的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各者上形成的卡合凹部26a,複數之第二突起部32b嵌入相鄰的兩個第二突狀體26之間,藉此可固定蓋體構件20之X軸負方向側。
手柄50沿Y軸方向呈長條形的矩形。手柄50通過安裝框30而露出於外部。手柄50係形成與安裝框30之第二開口部30a對應的矩形,並以相對於開關本體10之Z軸負方向側之面(正面)可任意拆卸的方式安裝。
手柄50依按壓操作,可對開關本體10之操作部12進行按壓操作。在沿Z軸方向觀察手柄50與開關本體10之情形,手柄50係相較於開關本體10面積形成得較大的長柄。
手柄50係藉由與蓋體構件20連結而以相對於蓋體構件20可轉動之方式固定。針對手柄50之構成,使用圖5及圖6進行具體說明。
圖5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手柄50之背面側的俯視圖。圖6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1在Ⅵ-Ⅵ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手柄50具有:板狀之手柄本體50a、側壁部50b1、50b2、轉動軸部51。
手柄本體50a為受到使用者之按壓操作的部分。在手柄本體50a之與操作側之表面相反側的背面(手柄本體50a的背面),形成有側壁部50b1、50b2。側壁部50b1、50b2形成於手柄5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緣,相對於手柄本體50a豎立。轉動軸部51分別形成於手柄本體50a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以相對於蓋體構件20可轉動之方式受到支持。亦即,具體而言,轉動軸部51分別形成於手柄本體50a之一端部亦即Y軸正方向之側壁部50b1、及手柄本體50a之另一端部亦即Y軸負方向之側壁部50b2。又,各個轉動軸部51位於手柄50在X軸方向之中間部分,並以沿Y軸方向並排之方式配置。各個轉動軸部51藉由插入形成於蓋體構件20之樞接孔部24a,而相對於樞接孔部24a轉動。藉此,手柄50依使用者之操作,以各個轉動軸部51及樞接孔部24a為支點進行轉動,而相對於蓋體構件20轉動,並且操作開關本體10之操作部12,而切換開關本體10之接點之ON狀態與OFF狀態。
又,如圖6所示,手柄本體50a具有「在手柄50之與長邊方向直交的短邊方向之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凹陷」的凹部50a1。如圖3及圖4所示,凹部50a1係沿Y軸方向觀察時,形成一部分翹曲之形狀,如V字狀、U字狀或L字狀等。在本實施態樣中,凹部50a1形成溝槽狀,但形成僅一部分凹陷之形狀亦可。又,如圖6所示,手柄本體50a具有「在手柄50之與操作側之表面相反側的背面,以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突出之方式彎曲」的彎曲部50a2。亦即,彎曲部50a2對應於凹部50a1。因此,彎曲部50a2形成使凹部50a1相對於X-Y平面實質上翻轉而成之形狀。本實施之形狀中,彎曲部50a2沿Y軸方向呈長條形狀。
又,手柄本體50a具有形成在與操作側之表面相反側之背面的按壓凸部52。按壓凸部52係用以按壓操作開關本體10之凸起片,並與開關本體10抵接,因此可依手柄50之轉動而切換接點之ON狀態與OFF狀態。
<安裝> 在將開關本體10安裝於蓋體構件20之情形,以形成在開關本體10之一對爪部、與形成在蓋體構件20之一對安裝部21卡合的方式,使開關本體10沿插入方向(Z軸負方向)滑動到蓋體構件20之第一開口部23。藉此,由於一對爪部與一對安裝部21以一對一方式卡合,因此開關本體10以被夾在一對安裝部21之方式安裝於蓋體構件20。
在將手柄50安裝於蓋體構件20之情形,使形成在手柄50之一對轉動軸部51、與形成在蓋體構件20的一對樞支部24之樞接孔部24a卡合。具體而言,使一對轉動軸部51以一對一對應方式插入一對樞支部24之樞接孔部24a。藉此,手柄50以可轉動之方式被支持於蓋體構件20。
又,在將蓋體構件20安裝於安裝框30之情形,首先,使形成在安裝框30之第二側部32的複數之第一突起部32a及複數之第二突起部32b,卡合於形成在另一側之端緣部20b的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具體而言,使各個第一突起部32a以一對一對應方式嵌合於形成在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各者的卡合凹部26a,並且使各個第二突起部32b以一對一對應方式嵌合於在複數之第二突狀體26相鄰的兩個第二突狀體26之間。藉此,由於蓋體構件20之另一側之端緣部20b被嵌合於安裝框30之第二側部32,因此至少往Y軸方向的移動受到抑制。
接著,使形成在一側之端緣部20a的被卡止部22卡止於卡止部40。具體而言,藉由將蓋體構件20朝卡止部40側(Z軸負方向側)推壓,以使形成於一側之端緣部20a的被卡止部22在卡止部40中之擺動部42的背面(蓋體構件20側)滑動,而嵌合於擺動部42之彎曲部分42c。藉此,由於被卡止部22被推壓於擺動部42之彎曲部分42c,因此蓋體構件20之一側之端緣部20a被嵌合於安裝框30之第一側部31,並且往X軸方向及Z軸方向的移動受到抑制。
以此方式,蓋體構件20被牢牢地固定於安裝框30。
<作用效果> 接著,針對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如上述,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具備:手柄50,呈長條之矩形;蓋體構件20,與手柄50直接或間接連結;及開關本體10,在手柄50之長邊方向上,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
例如,在手柄相較於開關本體呈長條狀之情形,由於用以連結手柄與開關本體之連接點變近,因此按壓操作手柄時,會發生手柄鬆動之情況。
然而,在本實施態樣中,由於手柄50直接或間接連結於長條之蓋體構件20,因此即使在長邊方向上,開關本體10相較於手柄50及蓋體構件20為短,蓋體構件20仍可支持手柄50。
因此,此配線器具1中,可抑制手柄50之沉降、及因手柄50之沉降所導致的鬆動。其結果,可抑制手柄50之鬆動。其結果,配線器具1中,即使操作蓋體構件20也不易產生雜音,因此可確保靜音性。
又,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如習知配線器具般,為了支持手柄背面,而在手柄背面側配置空端部等之板狀構件」的必要性也不存在。因此,此配線器具1中,可抑制因為零件件數之增加、組裝工時之增加造成的製造成本增高。
又,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蓋體構件20為樹脂製。
藉此,可抑制因為手柄50之按壓操作而產生鉗制音。
又,在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手柄50具有「分別形成於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並以相對於蓋體構件20可轉動之方式受到支持」的轉動軸部51。
藉此,由於在手柄5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配置用以令手柄50被樞支之轉動軸部51,因此可使進行手柄50之樞支的支點盡可能分離。因此,將可穩定地支持手柄50。其結果,可更加抑制手柄50之鬆動。
又,在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蓋體構件20沿長邊方向呈長條形狀,具有「分別形成於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並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持手柄50」的樞支部24。
藉此,由於在蓋體構件2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配置用以進行手柄50之樞支的樞支部24,因此可將蓋體構件20之長邊方向使用到最大極限,而進行手柄50之樞支。因此,將能穩定地支持手柄50。其結果,可更加抑制手柄50之鬆動。
又,在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手柄50具有:板狀之手柄本體50a;及側壁部50b1、50b2,形成於手柄5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緣,相對於手柄本體50a豎立。另外,轉動軸部51形成於側壁部50b1、50b2。
藉此,由於在手柄5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配置用以令手柄50被樞支之轉動軸部51,因此可使進行手柄50之樞支的支點盡可能分離。因此,將可穩定地支持手柄50。其結果,可更加抑制手柄50之鬆動。
又,在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手柄本體50a具有「在手柄50之與長邊方向直交的短邊方向之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凹陷」的凹部50a1。另外,轉動軸部51配置於中間部分。
藉此,在接點處於ON狀態時,一側部分之手柄50相對於凹部50a1突出來,在接點處於OFF狀態時,另一側部分之手柄50相對於凹部50a1突出來。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地識別是ON狀態抑或OFF狀態。
又,在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中,手柄本體50a具有「在與操作側之表面相反側的背面,以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突出之方式彎曲」的彎曲部50a2。
藉此,由於手柄本體50a可擺動,因此可輕易地將開關本體10之接點設定為ON狀態或OFF狀態。
(其他變形例)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配線器具,依據上述各實施態樣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等實施態樣。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思及之各種變形施加於實施態樣者,亦可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思及之各種變形施加於上述各實施態樣而得的態樣、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任意組合各實施態樣之構成要素及功能而實現的態樣,亦包含於本發明。
1:配線器具 10:開關本體 12:操作部 20:蓋體構件 20a,20b:端緣部 21:安裝部 21a:安裝孔 22:被卡止部 23:第一開口部 24:樞支部 24a:樞接孔部 25:第一突狀體 26:第二突狀體 26a:卡合凹部 30:安裝框 30a:第二開口部 31: 第一側部 31a:第一板部 31b:第二板部 31c:彈簧插入孔 31d:凸部 31e:第三突起部 32:第二側部 32a:第一突起部 32b:第二突起部 33:第三側部 34:第四側部 36:扣接構件 40:卡止部 41:固定部 42:擺動部 42a:爪狀凸部 42b:凹部 42c:彎曲部分 50:手柄 50a:手柄本體 50a1:凹部 50a2:彎曲部 50b1,50b2:側壁部 51:轉動軸部 52:按壓凸部 X,Y,Z:軸
[圖1]圖1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之外觀的立體圖。 [圖2]圖2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3]圖3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在Ⅲ-Ⅲ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圖4]圖4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在Ⅳ-Ⅳ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圖5]圖5係顯示依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的手柄之背面側的俯視圖。 [圖6]圖6係顯示圖1之配線器具在Ⅵ-Ⅵ線上之剖面的剖面圖。
1:配線器具
10:開關本體
20:蓋體構件
24:樞支部
24a:樞接孔部
30:安裝框
50:手柄
50a1:凹部
50a2:彎曲部
50b1,50b2:側壁部
51:轉動軸部
X,Y,Z:軸

Claims (7)

  1. 一種配線器具,具備: 手柄,呈長條之矩形; 蓋體構件,與該手柄直接或間接連結;及 開關本體,在該手柄之長邊方向上,較該手柄及該蓋體構件更短。
  2. 如請求項1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蓋體構件為樹脂製。
  3. 如請求項1或2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手柄具有: 轉動軸部,分別形成於該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並以可相對於該蓋體構件轉動之方式受到支持。
  4. 如請求項1或2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蓋體構件係沿該長邊方向呈長條形,具有: 樞支部,分別形成於該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並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持該手柄。
  5. 如請求項3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手柄具有:板狀之手柄本體;及側壁部,形成於該手柄之該長邊方向之兩端緣,相對於該手柄本體豎立; 該轉動軸部形成於該側壁部。
  6. 如請求項5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手柄本體具有: 凹部,在該手柄之與該長邊方向直交的短邊方向之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凹陷; 該轉動軸部配置於該中間部分。
  7. 如請求項6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手柄本體具有: 彎曲部,在與操作側之表面相反側的背面,以該中間部分沿該長邊方向突出之方式彎曲。
TW111105901A 2021-02-25 2022-02-18 配線器具 TWI826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9080 2021-02-25
JP2021029080 2021-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443A true TW202234443A (zh) 2022-09-01
TWI826933B TWI826933B (zh) 2023-12-21

Family

ID=8304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5901A TWI826933B (zh) 2021-02-25 2022-02-18 配線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81217A1 (zh)
CN (1) CN116868295A (zh)
TW (1) TWI826933B (zh)
WO (1) WO20221812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7676B2 (ja) * 1997-05-27 2004-09-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2002008470A (ja) * 2000-06-27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4888230B2 (ja) * 2007-03-20 2012-02-2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5792651B2 (ja) * 2012-02-03 2015-10-14 株式会社 アトリエ・天工人 電子情報表示装置、操作用ハンドル、化粧プレート、配線装置、およ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6245503B2 (ja) * 2013-07-08 2017-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6830227B2 (ja) * 2017-08-30 2021-0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スイッチ構造、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81217A1 (zh) 2022-09-01
WO2022181217A1 (ja) 2022-09-01
CN116868295A (zh) 2023-10-10
TWI826933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3050B2 (en) Push button switch for electric device
JP2014179209A (ja) 照明器具
JP2012109039A (ja) 端子接続構造
WO2012042335A1 (en) Fixing frame for a wiring device
JP6782448B2 (ja) Usbコンセント
TW202234443A (zh) 配線器具
JP202002172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235272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10498060B2 (en) Substr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JP4023685B2 (ja) 固定具
KR930017242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0151129A (ja) ケースの固定構造
JP2022130195A (ja) 配線器具
JP4038994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H0968343A (ja) 電気機器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JP5970802B2 (ja)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装置
JP3820996B2 (ja) 分電盤
CN217486762U (zh) 电源模组和电器设备
JP6837205B2 (ja) Usbコンセント
JP2022169183A (ja) 取付枠及び器具
JP4122543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3089460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22191697A (ja) 電気パネルユニット
JP6100430B2 (ja) 基板接続構造
JP524693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