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4109A -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4109A
TW202234109A TW111100744A TW111100744A TW202234109A TW 202234109 A TW202234109 A TW 202234109A TW 111100744 A TW111100744 A TW 111100744A TW 111100744 A TW111100744 A TW 111100744A TW 202234109 A TW202234109 A TW 2022341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ath
adjustment system
optical
imag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肯尼斯 李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光電自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光電自動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光電自動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1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6Means for illuminating specim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41Devices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the 3D volume being constructed from a stack or sequence of 2D planes, e.g. depth samp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4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the 3D volume being generated by moving a 2D surface, e.g. by vibrating or rotating the 2D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用於各種顯微鏡系統之基於平面反射鏡的移焦系統,其包含共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等,以及3D「懸浮影像」顯示器。本發明提供用於3D應用的層光照明系統,其使用與掃描層光同步的高速焦平面調整,以快速捕捉3D呈現,此對於移動的活體樣本尤其重要。捕捉一物件的2D影像,並藉由改變用於每一影像的焦平面來獲得3D呈現。使用一系列2D影像以獲得3D呈現,其選擇性是一活體移動檢體的移動3D呈現。一些具體實施例藉由另一移焦附屬系統的一相反倍率因子以補償一光學移焦附屬系統的倍率因子,來提供恆定倍率。一些具體實施例提供一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使用一靜止顯示器及一移焦附屬系統來輸出一3D「懸浮影像」。

Description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 系統及方法
【相關申請的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根據35 U.S.C.§ 119(e),由肯尼思.李(Kenneth Li)於2021年1月8日所申請名稱「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焦點平移系統顯微鏡系統」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35,554號的優先權,其整個內容在此是以引用方式併入供參考。
本申請涉及:
- 肯尼思.李等人於2021年2月5日所申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21/016960號,名稱「具有恆定輸入及輸出光軸的可調整路徑長度的掃描器系統及方法」(2021年8月19日公開專利案第WO 2021/162958號);
- 肯尼思.李於2020年2月10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72,553號,名稱「允許以恆定輸入及輸出光軸改變路徑長度的掃描系統」;
- 肯尼思.李於2020年10月2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06,813號,名稱「用於顯微鏡聚焦的可變路徑長度的掃描器系統」;以及
- 肯尼思.李於2020年12月14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25,357號,名稱「用於顯微鏡聚焦的可變路徑長度的掃描器系統」;
以上每一者在此是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供參考。
本發明有關光學聚焦系統領域,更具體係,有關一種使用一 或多個高速旋轉馬達或檢流計致動器來快速改變光程的方法及裝置,以旋轉用於如以下此等應用的一或多組的平面反射鏡:(1)一移焦附屬系統,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附屬系統在改變一顯微鏡物鏡的焦長的同時保持一恆定倍率,該顯微鏡物鏡選擇性構造成與一層光移動附屬系統及一影像獲取附屬系統同步,可用於獲得複數個高解析度二維(Two-dimensional,2D)影像,這些影像可操縱並組合成一物件的三維(Three-dimensional,3D)靜態或移態呈現,其中同步附屬系統對於各種類型的層光顯微鏡是特別有用,包含共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等等,以及用於體內生物檢體成像等用途;以及(2)一光程附屬系統,其可與一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一起使用,以製作一3D體積顯示系統,以輸出來自幾乎任何專業領域的一物件的可視「懸浮影像」呈現,例如醫學、生物研究、機械設計等等。
本申請亦有關於:
- 肯尼思.李於2019年10月17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16,580號,名稱「使用全內反射增加光源亮度的回收光系統」;
- 張永彭(Yung Peng Chang)等人於2018年6月14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763,423號,名稱「雷射激發晶體磷光體光模組」;
- 張永彭等人於2018年7月1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764,085號,名稱「具有側激發的雷射激發晶體磷光體光源」;
- 張永彭等人於2018年7月1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764,090號,名稱「雷射激發RGB晶體磷光體光源」;
- 張永彭等人於2018年10月5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766,209號,名稱「用於智慧車燈以及聚光燈的雷射磷光體光源」;
- 肯尼思.李等人於2020年6月14日所申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20/037669號,名稱為「用於智慧車燈應用的混合型LED/雷射光源」(2020年12月24日公開專利案第WO 2020/257091號);
- 肯尼思.李於2019年6月17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 62/862,549號,名稱「使用雷射激發提升LED強度分佈狀況」;
- 肯尼思.李於2019年7月16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74,943號,名稱「使用雷射激發提升LED強度分佈狀況」;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11月21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38,863號,名稱「用於智慧車燈應用的雙光源」;
- 肯尼思.李於2019年12月27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54,337號,名稱「用於智慧車燈應用的混合型LED/雷射光源」;
- 張永彭等人於2020年5月24所申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20/034447號,名稱「與智慧車燈成一體的雷射雷達以及方法」(2020年12月3日公開專利案第WO 2020/243038號);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5月2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3,538號,名稱「使用單一數位微鏡器件與智慧車燈成一體的LiDAR」;
- 劉浚年等人於2019年6月5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7,662號,名稱「用於自動駕駛的LiDAR嵌入式智慧雷射車燈之架構」;
- 肯尼思.李於2019年12月1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50,080號,名稱「使用單一MEMS反射鏡的一體LiDAR和智慧車燈」;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6月14日所申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19/037231號,名稱「具有高強度輸出機制的照明系統及其操作方法」(2020年1月16日公開專利案第WO 2020/013952號);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7月11日所申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509,085號,名稱「具有晶體磷光體機制的照明系統及其操作方法」(2020年1月23日公開專利案第US 2020/0026169號);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7月11日所申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509,196號,名稱「具有高強度投影機制的照明系統及其操作方法」(2020年8月25日公告美國專利案第10,754,236號);
- 肯尼思.李等人於2019年4月22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37,077號,名稱「雷射激發晶體磷光體球面光源」;
- 張永彭等人於2019年5月2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3,538號,名稱「使用單一數位微鏡器件與智慧車燈成一體的LiDAR」;
- 肯尼思.李等人於2019年7月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6,518號,名稱「使用二向分色反射鏡的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
- 肯尼思.李於2019年7月8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71,498號,名稱「雷射激發磷光體光源及具有光回收的方法」;
- 劉浚年等人於2019年6月5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7,662號,名稱「用於自動駕駛的LiDAR嵌入式智慧雷射車燈之架構」;
- 肯尼思.李於2019年7月11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73,171號,名稱「使用活動鏡和回復性反射體減少散斑」;
- 肯尼思.李於2019年8月1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81,927號,名稱「採用聚焦回收提高漫射光亮度的系統和方法」;
- 肯尼思.李於2019年9月3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95,367號,名稱「採用聚焦回收提高漫射光亮度」;
- 王雷恩等人於2019年9月20日所申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903,620號,名稱「用於投影顯示器的RGB雷射光源」;以及
- 肯尼思.李等人於2020年6月1日所申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20/035492號,名稱「使用二向分色反射鏡的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2020年12月13日公開專利案第WO 2020/247291號);以上每一者在此是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供參考。
於2014年4月15日授予阿斯克萬登(Aschwanden)等人的美國專利案第8,699,141號,名稱「透鏡組裝裝置及方法」,且其透過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供參考。專利案第8,699,141號描述一種光學裝置,該裝置包括一第一膜、一第二膜及至少一電磁可位移組件。第一膜包括一光學主動區。第一膜及第二膜,藉由配置在一貯存器中的一填充材料耦合。至少一電磁可 位移組件經由第二膜耦合到填充材料,使得可操作至少一電磁可位移組件的位移,以藉由填充材料的移動引起第一膜的光學主動區變形。
於2011年4月26日授予曹(Tsao)的美國專利案第7,933,056號,名稱「用於體積3D顯示器及相機的快速聚焦及變焦的方法及系統」,且其透過引用合併於此。專利案第7,933,056號描述快速聚焦及變焦的方法及系統,應用於體積3D影像的投影及3D物件的成像。藉由快速重複改變物距或投影透鏡的透鏡組之間的間距、或兩者的組合來實現快速可變聚焦或變焦。一種較佳的作法是將薄楔形稜鏡插入光學路徑,並改變其相對於光學路徑的位置。這會改變光學路徑經過的厚度,並導致有效的光程改變。另一作法是藉由反射鏡折疊一光學路徑,並移動反射鏡以改變光程。為了聚焦,藉由相對於光學路徑傾斜移動一楔形光學器件,以實現小而精確的位移。楔形光學器件可為一薄楔形稜鏡或一楔形底座上的一反射鏡。光學佈局分析示出,物距改變、兩透鏡組之間的間距改變及像距的改變幾乎成正比,並呈線性關係。專利案第7,933,056號主張可使用相同類型的動作函數來改變這三個光程,以實現聚焦及恆定倍率。
本領域需要具有改進速度及影像品質的顯微鏡聚焦系統,以及產生一物件的可視「懸浮影像」表示的改進3D體積顯示器。
【簡述】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二十圖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第一裝置,其包括:一發光顯示面板,諸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mini-LED面板、micro-LED面板,或具有一光源的一顯示面板,該光源照射顯示面板以產生一第一圖案化光束;一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一位置處;一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二位置;一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三位置;一旋轉平台,其具有一或多個成對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光束投射朝向一位置、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該位置由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重複掃描及回射,其中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 裝平面反射鏡,其構造成: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構造成回射以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光束,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從該第一光束橫向位移,並反平行於該第一光束,以及將該第二光束回射朝向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且其中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將該第二圖案化光束聚焦朝向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且其中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形成一懸浮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第六A圖至第十六圖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第二裝置,其包括:一顯微鏡物鏡;一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其包括:一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可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並且操作上耦接成:接收來自顯微鏡物鏡的一輸入光束,該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入點的一輸入光軸傳播,以及形成與輸入光束反向平行的一第一中間光束,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包括彼此成直角安裝的兩平面反射鏡;以及一第二反射鏡總成,其在相對於該輸入光束的一固定位置及定向,且操作上耦接成接收第一中間光束並形成一第二中間光束,該第二中間光束與第一中間光束反向平行,並從第一中間光束橫向偏移,其中第一反射鏡總成操作上耦接成接收第二中間光束並形成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出點的一輸出光軸傳播,且當第一光束偏轉總成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中的任何一者時,該輸出光束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及角定向,以改變定義輸入點與定義輸出點之間的一第一光程,以及一成像器件操作上耦接成接收一輸出光束,並構造成產生一物件的複數個二維(2D)影像,其中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者皆聚焦在顯微鏡物鏡的不同焦長處。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數位式處理這些2D影像,並顯示為具有期望視角的一3D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加入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以補償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倍率因子改變,以在一光程範圍改變內獲得恆定倍率。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旋轉反射鏡系統與該準直透鏡整合,整體上減小封裝及系統的尺寸。
97:樣本;物件
99:樣本
99A,99B:位置
101,102,103:3D層光顯微鏡系統
110:靜止層光物鏡
111:固定定位層光
111A,111B,122A,122B:位置
120:靜止顯微鏡成像物鏡
121,121’:固定焦距
122:顯微鏡成像物鏡
124:顯微鏡物鏡
125A,125A’,125B,125B’:焦距範圍
132:距離範圍
201,301,401:顯微鏡系統
211,311,410,420,430:焦平面
220,320:物鏡
222: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
223,323,323’:光束段
230,331,333:管透鏡
231:管
232:焦長
240,340:CCD成像器
311,311’:焦平面
330,530:中繼透鏡系統
331,331’:中繼透鏡
332:中繼透鏡
333,333’:管透鏡
334:焦長
406:物鏡
408,508,509:光軸
411:收斂輸出光束
412:平行輸出光束
413:發散輸出光束
501,502,503:雙透鏡光學布置
510:輸出光束
511,512,513:輸入光束
520,523:焦點
521,522:透鏡
531,531’,531”:距離
532,532’,532”:距離
533,534,535:距離
601: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
610,620:正交回射器
610A,710A,810A:第一旋轉定向
610B,710B,810B:第二旋轉定向
611:旋轉軸
612,613,622,623:反射鏡
631,631A,631B:輸入光束
632,632A,632B,633,633A,633 B,634,634A,634B,635,635A,63 5B,636,636A,636B:段
637,637A,637B:輸出光束
641,642,642’,643,644,645,646,647,647’:光軸反射點
649:終點
701,701’,801,801’:旋轉光程調整系統
709:旋轉軸
710,710’,720,720’:水平回射器
713:光束位置範圍
720A,720B:位置
731,731’,732,732’,831,831’,832,832’:中繼透鏡
733:管透鏡
734:透鏡管
735,735’,737,738:平面反射鏡
736:焦長
740:成像器
741:光學柱
742:顯微鏡柱
743:CCD相機系統
750:物鏡
751A,751B:焦長
752:影像光束
753:光束
754:回射光束
755:反射光束
756:光束
757:輸出光束
761A,761B:位置
780,780’,880,880’:旋轉平台
786,787:直徑
788,888:馬達
789:回射器高度
790,790’:垂直回射器
802,901,1201,1301,1501,1601:顯微鏡成像系統
809:單旋轉軸
810~850:回射器
810A,810B,820A,820B,830A,830B,840A,840B,850A,850B:位置
811:影像
813:回射光束
815:光束
816:輸出光束
841:成像器
886:直徑
887:外徑
889:高度
890,890’,891,891’:垂直回射器
891:平面輸入反射鏡
892:輸出反射器
906:物鏡
908:輸入光軸
909:輸出光軸
910,920:正交回射器
921,921’:第一中繼透鏡
922,922’:第二中繼透鏡
926,927,928:反射器
929:管透鏡
935:層光照明源
936:掃描層光
937:範圍
938:同步訊號
940,940’:振盪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
950:系統控制器
951:外罩
952:振鏡馬達
958:訊號
960:移焦範圍
961,962,963:焦距
970:CCD相機成像器
971:3D樣本
1001,1101:圖表
1010:旋轉角度
1011,1111:度數改變
1012,1112:改變
1020:焦點平移
1110:旋轉角度
1120:相對倍率
1206:物鏡
1221,1221’,1222,1222’:透鏡
1225:管透鏡
1230:移焦距離
1231~1235:距離
1238,1238’:光程調整系統
1241,1242:中繼透鏡組
1270:CMOS相機成像器件
1370:CCD相機
1401:光程調整成像系統
1408:光束
1409:輸出
1410,1410’,1420,1420’,1430:回射器
1410A,1410’A,1410B,1410’B,1410C,1410’C:掃描回射器
1411:旋轉軸
1415:振盪旋轉台
1431,1431’,1432,1432’:中繼透鏡
1490:平行光束
1701:圖
1750:像素單元晶格
1801:光程改變附屬系統
1810~1830:回射反射鏡組
1880:旋轉平台
1901:成像系統
1940:LCD面板
1941,1971:距離
1980:真實懸浮影像
1982:完整體積
2001:成像附屬系統
2010,2020:旋轉水平回射器
2030:LED
2031:輸入照明光束
2040:背光LCD面板
2041,2042:圖案化光束
2048:控制器
2049:數據訊號
2050:透鏡
2051:聚焦光束
2070:透鏡
2071:距離
2080:懸浮影像
2081:方向
2082: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
2083:旋轉平台
2088:馬達
2090:靜止垂直回射器
第一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 鏡系統101的剖面圖。
第一B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2的剖面圖。
第一C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3的剖面圖。
第二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顯微鏡系統201的剖面圖,該顯微鏡系統將來自焦平面211的一影像聚焦到CCD成像器240上。
第三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顯微鏡系統301的剖面圖,該顯微鏡系統將來自焦平面311的一影像聚焦到CCD成像器340上。
第四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顯微鏡物鏡401的側視圖,該顯微鏡物鏡從焦平面410形成一收斂輸出光束411、從焦平面420形成一平行輸出光束412,及從焦平面430形成一發散輸出光束413
第五A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雙透鏡光學配置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入光束512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
第五B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2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雙透鏡光學配置一具有收斂光線的輸入光束511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
第五C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3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雙透鏡光學配置一具有發散光線的輸入光束513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
第六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立體方塊圖,該調整系統使用一可旋轉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10及一固定位置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20,該可旋轉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10旋轉以改變光程,此處示出回射器610處於複數個可能旋轉定向中的一第一旋轉定向。
第六B圖為平面反射鏡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側視剖 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第一旋轉定向。
第六C圖為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第一旋轉定向。
第六D圖為平面反射鏡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在複數個可能旋轉定向中標示為6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及標示為6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
第七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7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710處於標示為7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及標示為7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
第七B圖為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7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
第八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8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中第一回射器810處於標示為8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及標示為8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
第八B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顯微鏡成像系統802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801。
第九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顯微鏡成像系統9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一振盪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940。
第十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類型顯微鏡成像系統的焦點平移對旋轉角的圖表1001。
第十一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類型顯微鏡成像系統的倍率對旋轉角的圖表1101。
第十二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2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光程調整系統1238及1328'。
第十三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3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940及940'。
第十四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光程調整成像系統14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並排耦合的振盪回射器1410 及1410',兩者共用單一振盪旋轉台1415。
第十五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5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旋轉光程調整系統701及701',兩者共用單一馬達788驅動堆疊旋轉的旋轉平台780及780',並在旋轉回射器710、720、710'及720'內部具有中繼透鏡731、732、731'及732'。
第十六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6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旋轉光程調整系統801及801',兩者共用單一馬達888驅動一堆疊旋轉的旋轉平台880,該平台具有中繼透鏡831、832、831'及832'、顯微鏡物鏡850及在旋轉反射鏡組801及801'外部的影像獲取系統840。
第十七圖為一顯微照片的圖1701,該顯微照片示出實驗中所使用的iPhone像素的一影像,其展示優化的結果及所測得結果。
第十八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光程改變附屬系統18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附屬系統具有一可變光程,其使用具有一或多個回射反射鏡組1810(及選擇性回射反射鏡1820,以及可能的其他元件)的一旋轉平台1880。
第十九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成像系統19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具有一可變光程,以產生一懸浮影像1980。
第二十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成像附屬系統20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附屬系統具有一可變光程,當結合該此系統時,產生一懸浮影像2080。
雖然以下詳細描述包含許多用於說明目的的特定細節,但熟習該項技藝者將理解,對以下細節的許多變化和替代都在本發明的範疇內。具體的示例用於闡述特別的具體實施例;然而,申請專利範圍中描述的本發明並不僅限於這些示例,而是包括文後申請專利範圍的全部範圍。因此,在不喪失對所請求保護的發明的一般性且不對其施加限制的情況下,闡述本發明下列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此外,在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以下詳述中,參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圖,並且其中以繪示示出可實踐本發明的具體的具體實 施例。應當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並可進行結構改變。圖中所示和此處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可包括未包括在所有特定具體實施例中的多個特徵。一特定具體實施例可僅包含所述的所有特徵的子集,或者一特定具體實施例可包括所述的所有特徵。
出現在圖中的附圖編號的(多個)前導數字通常對應於首次引用該組件的附圖編號,使得通篇使用相同的附圖編號來表示出現在多個圖中的相同組件。訊號及連接可由相同的附圖編號或標記來表示,並從其在描述前後文中的使用,將清楚實際的含義。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有數個特徵結合在本發明中,使得本發明優於其他設計:
●層光顯微鏡-亦稱為單平面照明顯微鏡(Single-plane-illumination Microscopy,SPIM)-其是一種在體內對敏感樣本或快速生物過程進行成像的方法。
本發明的基於平面反射鏡的焦點平移系統,可用於各種顯微鏡系統,包括層光顯微鏡、共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位相差顯微鏡等,以及其他光學系統,如雙筒望遠鏡、相機等等。在許多應用中,例如用於3D應用的層光照明系統需要高速焦平面調整,使得系統的成像部分與掃描層光同步,在記錄期間最小化樣本的移動,此對於活體樣本尤其重要。由例如CMOS、相機捕捉二維(2D)影像,且通常藉由改變z軸上的焦平面獲得第三維度,選擇性包括圍繞焦平面上下移動樣本、移動物鏡,或使用電可調節透鏡(Electrically Tunable Lens,ETL)改變光學元件串的焦長。
三維(3D)顯微術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讓顯微結構得以視覺化。用於層光顯微鏡的三種常見方法,如第一A圖至第一C圖所示。
第一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1的剖面圖,該系統相對於一靜止層光111及一靜止顯微鏡成像物鏡120的一固定焦距121'來移動樣本99。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1使用一第一方法,其中樣本99移動橫跨位置99A與99B之間的位置範圍,如第一A圖所示,以一定焦靜止顯微鏡物鏡120及來自一靜止層光物鏡110的一固定定位層光111,獲得複數個2D影像(在樣本99的複數個位置之每 一者處有一2D影像)。然後,使用已知的方法組合複數個2D影像,以產生樣本99的一3D影像。
第一B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2的剖面圖,該系統將樣本99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並在位置111A與111B之間的一距離範圍132內移動層光111,並在位置122A與122B之間,移動具有固定焦距121'的顯微鏡成像物鏡122。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2使用一第二方法,包括在位置122A與122B之間移動顯微鏡物鏡122,使其與在位置111A與111B之間的移動層光111同步,同時保持樣本99靜止。
第一C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3的剖面圖,該系統在位置111A與111B之間的一距離範圍132內移動層光111,並改變焦距範圍在125A'與125B'之間的顯微鏡成像物鏡124的焦距。3D層光顯微鏡系統103使用一第三方法,包括在125A'與125B'之間的焦距範圍內改變顯微鏡物鏡124的焦長,因此當層光111在位置111A與111B之間移動時,同步在焦點125A與125B之間平移顯微鏡物鏡124的焦點,同時讓顯微鏡物鏡124及樣本99保持靜止。已經發展各種方法來實現這種焦點平移,且其已成為一較佳的方法。第一A圖及第一B圖中所示的兩種方法,皆需要移動相對較重的物件(亦即,當使用第一A圖的方法時,要移動樣本架,而當使用第一B圖的方法時,要移動顯微鏡物鏡122),這可能很慢,並且因移動機構引起的振動可能會難以獲得良好的影像。如第一A圖所示,移動樣本會引起更多問題,因為樣本99可能是懸浮在空氣、液體或凝膠介質中,這會進一步放大介質的移動及振動問題。已經使用以一可變形液態透鏡的一電可調節透鏡(ETL)(參見,例如,上面引用的專利案第8,699,141號),其提供一種簡單的焦點平移方法,其為一種用來改變焦長的非常小且快速的機構。由此一充滿液體的簡單透鏡引起的扭曲及色差是其缺點。
本發明介紹兩高速系統以及引起焦點平移的方法,如第一C圖所示。僅使用具有平面反射鏡的回射器,以避免引起扭曲及色差。一種系統及方法是將包括兩輕量平面反射鏡的一回射器安裝到一高速振鏡馬達上。 另一種系統及方法是將回射器安裝在一高速旋轉平台上。已經證明本發明的系統提供在顯微鏡內操作的焦點平移功能。
第二圖為一光學系統201的剖面方塊圖,其示出使用一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222的基本顯微鏡結構。焦平面211處的樣本物件(未示出)由物鏡220成像在無限遠處(因此光束段223為平行線),並且由連接到管231的管透鏡230及CCD相機成像器240接收。透鏡管231的長度與管透鏡230的焦長232相等,使得無限遠的影像聚焦到CCD相機成像器240上。此一系統的優點是任何無限遠的影像都將聚焦在CCD相機成像器240處。可在物鏡220與管透鏡230之間加入光學元件,只要該附加元件產生一無限遠影像,影像就會聚焦。第三圖示出一顯微鏡系統301,其中加入一中繼透鏡系統330,使得在中繼透鏡系統的輸出處產生一無限遠影像光束323'。
第三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的顯微鏡系統301的剖面圖,該顯微鏡系統將來自焦平面311的一影像聚焦到CCD成像器340上。在系統301中,焦平面311處的樣本物件(未示出)的一影像形成在中繼透鏡331的焦點處(平面311’在距透鏡331的焦距331’)。當中繼透鏡332的焦點在此像平面311’處,中繼透鏡332的輸出將是無限遠的一影像(因此段323’為平行線),因此焦長為334的管透鏡333與CCD 340間隔開(CCD 340的平面在距透鏡333的焦距333’),樣本物件的影像將聚焦在CCD相機成像器340處。
移焦光學系統
聚焦一顯微鏡系統的一種常用方法是沿其光軸軸向地移動物鏡系統,使得關注的樣本物件平面落在系統的焦點處。若需要檢視樣本物件的不同平面,則相對移動物鏡,使焦點落在新的物件平面上。當手動調整系統時,這並非難事。但另一方面,當系統是一自動系統時,此等調整需要馬達或致動器來移動物鏡及相關組件,因為該等組件可能很重可能會很慢。因此,開發工作主要放在非機械構件上。一移焦系統的基本原理如第四圖所示。
第四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的顯微鏡物鏡401 的側視圖,該顯微鏡物鏡從焦平面410形成一收斂輸出光束411、從焦平面420形成一平行輸出光束412,及從焦平面430形成一發散輸出光束413。假設所設計的焦點位置在420,則輸出影像將在無限遠處,輸出光束412平行於光軸408。當物件從物鏡406移往焦平面410時,輸出影像將在距物鏡406的一有限距離處產生一收斂輸出光束411。當物件從物鏡406移往焦平面430時,輸出將是一虛擬影像,產生一發散輸出光束413。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可使用如第五A圖至第五C圖所示的兩者之間距離可調整的中繼透鏡512及522。
第五A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雙透鏡光學布置501具有沿輸入光軸508傳播的平行光線的一輸入光束512(諸如來自第四圖的物鏡406的光束412)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在此組態中,中繼透鏡系統530的透鏡521,針對入射平行光束512在距離531(透鏡521的焦長)處具有一焦點520,且透鏡522在其焦長532處具有一焦點523,以產生輸出光束510,該輸出光束510具有沿輸出光軸509傳播的平行光線。透鏡521與透鏡522之間的總距離是距離533,距離533是距離531及距離532之和。
第五B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2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雙透鏡光學配置具有沿輸入光軸508傳播的收斂光線的一輸入光束511(諸如來自第四圖的物鏡406的光束411)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在此組態中,針對入射收斂光束511,透鏡521在距離531'(短於透鏡521的焦長,其在第五A圖中定義用於一平行輸入光束)處具有一焦點520,且透鏡522再次在其焦長532處具有一焦點523,以產生輸出光束510,該輸出光束510具有沿輸出光軸509傳播的平行光線。透鏡521與透鏡522之間的總距離是距離534,距離534是距離531'及距離532之和。
第五C圖為一雙透鏡光學布置503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雙透鏡光學配置具有沿輸入光軸508傳播的發散光線的一輸入光束513(諸如來自第四圖的物鏡406的光束413)及一具有平行光線的輸出光束510。在此組態中,針對入射發散光束513,透鏡521在距離531"(長於透鏡521的焦長)處具有一焦點520,且透鏡522再次在其焦長532處具有一焦點 523,以產生輸出光束510,該輸出光束510具有沿輸出光軸509傳播的平行光線。透鏡521與透鏡522之間的總距離是距離534,此距離是距離531'及距離532之和。
隨著這些光束512、511或513進入中繼透鏡系統530,第一透鏡的焦距將不同。針對平行輸入光束512,焦距將為531,這是第一中繼透鏡521的焦長。另一方面,收斂光束511將產生一較短的焦距531',如第五B圖所示。發散光束513將產生一較長的焦距531",如第五C圖所示。為了使焦點保持在相同位置523,使得輸出光束510的中繼影像將位於第二中繼透鏡522的焦距532處,光學距離需要調適焦距的改變。在一些傳統系統中,這些距離改變,通常藉由改變透鏡521的焦長來完成,使得影像的位置維持在相同的位置523,其為透鏡522的焦長532。傳統上,有時使用具有一可撓性膜的液態透鏡來製造一電可調節液態透鏡,以實施一可變焦長透鏡,諸如上面引用的專利案第8,699,141號所述。隨著液體中壓力改變,可改變表面曲率,進而改變焦長。在此一液態透鏡移焦系統中,透鏡維持固定在其位置,然而,此傳統系統的液態透鏡形狀改變可能會使影像出現非期望的扭曲及色差。
相反地,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中繼透鏡之間的光學距離使用下述可變路徑系統來改變。
以回射器調整光學距離
調整兩固定物件(如透鏡)之間的光學距離,通常藉由反射鏡及/或透鏡的線性移動來實現。此線性動作機構,通常牽涉馬達、齒輪、線性平移滑板等,其組合時通常很重,會限制系統的基本動作速度。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使用一旋轉反射鏡系統,其包括安裝在一平台上的複數個反射鏡,該平台由能夠高速相互(振盪)旋轉動作的一振鏡馬達(亦稱為振鏡平面鏡)驅動,或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安裝在一高速旋轉平台上,在一些此類具體實施例中,該平台以一恆定速度旋轉。在一些此等具體實施例中,該等複數個反射鏡包括一或多個成對平面反射鏡,其安裝成使得每一對反射鏡的兩反射鏡彼此成直角安裝,使得入射到兩反射鏡之一的一輸入光束沿一輸入光軸反射朝向另一反射鏡,然後沿一第一中間光軸反射,該第 一中間光軸平行於輸入光軸但在與輸入光軸方向相反(亦即,反向平行)的方向上。
振鏡馬達相互旋轉回射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基於一雙正交反射鏡(二維)回射器的特殊性質,其中輸出光束與輸入光束反向平行,但輸出光束與輸入光束之間的間距隨著回射反射鏡成對旋轉而改變,面對彼此的兩此正交鏡反射鏡成對回射器提供反向平行輸入到輸出光束功能,且額外的優點是,當其中一回射器在不同角度範圍內旋轉時,兩相對的回射反射鏡成對的輸出光束維持相同固定定位的光軸上。
第六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立體方塊圖,該調整系統使用一可旋轉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10及一固定位置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20,該可旋轉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10繞軸611旋轉以改變光程,此處示出的回射器610處於繞軸611的複數個可能旋轉定向中的一第一旋轉定向。第六A圖示出兩正交回射器610及620,以及輸入光束631在兩回射器之間來回反射的光束路徑。若回射器的成角度的軸沿坐標軸置放,且沿其中一軸引導輸入光束,則所有反射光束將平行於其中一軸且輸出光束637將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平行於輸入光束631並位移到輸入光束631的一側,且在輸入光束631的相反方向傳播。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回射器610繞旋轉軸611旋轉,以改變光程,並在一輸入光束631與第二中間光束633之間的第一方向(第一中間光束632的Y軸方向)加入一橫向位移,然後固定位置平面反射鏡回射器620將中間光束633(經由第三中間光束634)回射為第四中間光束635,其沿與中間光束633反向平行(相反)的Z軸方向傳播,並在一第二方向(光束634的正X軸方向)加入一橫向位移。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方向(從點644到點645)的橫向位移,垂直於第一方向(從點641到點642的正Z方向)的可變量橫向位移。在中間光束633被固定回射器620反射兩次以形成中間光束635之後,回射器610然後對光程進行一額外改變,並減去在中間光束635與輸出光束637之間的第一方向(第五中間光束636的Y軸量)的橫向位移的相同量。因此,不管可旋轉回射器610的角度如何,輸出光束637 在第一與第二方向維持相同的橫向位置,但總光程改變(第一總路徑長度(回射器610在一第一旋轉方向上)從一起點641沿光軸,然後連續到光軸反射點642、643、644、645、646及647,最後引導向一終點649),且路徑長度基於回射器610的角度定向而改變。(此亦在第六B圖、第六C圖及第六D圖中示出,相較於第二總路徑長度,回射器610在一第二旋轉方向上,沿第六D圖中所示的虛線段631B、632B、633B、634B、635B及636B,再次從起點641,然後連續到點642',(光軸區段631B、632B、633B、634B、635B及636B的虛線光軸的其他反射點未標記)然後是反射點646',最後到終點649,路徑長度基於回射器610的角度定向而改變。因為回射器610的角度在一定角度範圍內連續變化,所以總路徑可在一選定長度範圍內連續變化,而不改變起點641及終點649,並且也不改變輸入光束631或輸出光束637的向量方向。
第六B圖為平面反射鏡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第一旋轉定向。
第六C圖為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第一旋轉定向。
第六D圖為平面反射鏡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6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其中回射器610處於在複數個可能旋轉定向中標示為6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以及標示為6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當振盪回射器610處於標示為610A的一第一位置時,輸入光束631A沿其光軸連續反射到區段632A、633A、634A(在X方向,因此在此視圖中無法看成一線)、635A及636A,然後以輸出光束637A輸出。當振盪回射器610處於標示為610B的一第二位置時,輸入光束631B沿其光軸連續反射到區段632B、633B、634B(在X方向,因此在此視圖中無法看成一線)、635B及636B,然後以輸出光束637B輸出,該輸出光束與回射器610維持相同的垂直位置及方向,從位置610A旋轉到610B,位移到輸入光束631的一側並維持相同的向量方向,沿其光軸與輸入光束631B反向平行。
此組態的多個特性之一者是當接收輸入光束的旋轉回射器旋轉時,輸出光束將維持在相同的光軸,同時修改從輸入到輸出的光程。
然後,第六D圖示出系統601的側視圖,其中水平回射器610處於相對於彼此旋轉的兩角位置610A及610B。對於相同的輸入光束(標示為631A及631B),光程在兩角位置610A及610B中是不同,但是入射在垂直回射器620上的兩光束在一新光學平面處被反射回水平反射器610,使得輸出光束(標示為637A及637B)將於新光學平面中平行於輸入光束631A及631B。藉由將旋轉軸611置放在相對於回射器610的不同位置,可改變每旋轉角度量的光程差(靈敏度)。一般來說,旋轉軸離回射器610的質心越遠,靈敏度值越大(每角度改變量的光程改變)。取決於系統設計的需求,可確定旋轉軸的位置。
旋轉平台上的回射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改變光學路徑的另一方法是將回射器置放於一旋轉平台上,如第七A圖、第七B圖、第八A圖及第八B圖所示。在第七A圖中,顯微鏡系統位於旋轉平台780的中央,而在第七B圖中,顯微鏡系統位於旋轉平台780的外側。在第七A圖中,示出一成對回射器710及720之每一者的兩位置,彼此相對置放在旋轉平台780上(位置710A及710B是一第一回射器710在兩不同時間的兩旋轉位置,而位置720A及720B是一第二回射器720在兩不同時間的兩旋轉位置),其具有針對回射器710的位置710A及710B示出的光線。如第七A圖、第七B圖、第八A圖及第八B圖所示,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旋轉軸遠離每一回射器的質心,使得靈敏度更大,同時繞旋轉軸平衡置放複數個反射鏡成對回射器,使旋轉平台的質心與旋轉軸對齊,以減少振動。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將複數個反射鏡成對回射器裝配到相同旋轉平台上,使得掃描重複率更高。
第七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7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具有一或多個回射器,包括回射器710處於標示為7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及標示為7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701包括一第一回射器反射鏡成對710(當平台780繞軸709旋轉時,其在兩旋轉位置710A(粗點線線條)及710B(粗實線,稍後出現))定位於旋轉軸709的一側。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第二回射器反射鏡成對720(當平台780旋轉時,其在兩旋轉位置 720A(細點線線條)及720B(細雙點線線條))定位於旋轉軸709的相對側。如下文針對第七B圖所述,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包括顯微鏡物鏡750、及相機743及其成像器740的顯微鏡柱742係位於沿旋轉軸709的靜止光學柱741中。在此俯視圖中,馬達788(在下面第七B圖的描述所述)位於靜止光學柱741的下方並隱藏在其後。
第七B圖是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7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第七A圖的俯視圖所示,系統701包含多個回射器反射鏡成對,其繞旋轉軸709旋轉,包含反射鏡成對710及反射鏡成對720,兩者都固定於平台78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平台780由馬達788旋轉,使得複數個回射器反射鏡成對掃出一圓形旋轉路徑,該路徑具有由直徑787及回射器高度789所定義的一外圓周,以及由直徑786及回射器高度789所定義的一內圓周。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靜止顯微鏡柱742(包含顯微鏡物鏡750)及靜止相機743(包含具有焦長736、透鏡管734及成像器740的管透鏡733),位於靜止的45度反射鏡735與中繼透鏡731及732上方,其位於以旋轉軸709為中心或繞旋轉軸709的圓形旋轉路徑的內圓周內,且位於多個回射器反射鏡成對(例如,所示具體實施例中的710及720)之間。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由於光程隨著旋轉平台780旋轉而改變,隨著焦長從751A變成751B(掃描跨一焦長範圍),焦平面在位置761A與761B之間移動。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成像器740包含具有焦長736的管透鏡733及透鏡管734,該透鏡管734具有一長度及位置組態,使得來自(761A與761B之間的連續多個焦平面中的)一特定焦平面的影像,聚焦到成像器7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控制成像器740以依序獲得複數個2D影像。在一些此類具體實施例中,使用熟習該項技藝者已知的軟體,組合連續影像,藉由組合在不同焦長處所獲得的複數個2D影像來產生該成像物件的一3D呈現。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回射器720從回射器710所提供的掃描旋轉180度處,提供物件在不同焦平面的一第二掃描,使平台780的每一旋轉執行兩次掃描。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此處未示出),加入一或多個額外回射器,並繞平台780間隔以平衡旋轉質量中心,使得平台780的每一旋轉執行三或多個掃描。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701使用一外部 靜止回射器790,讓掃描得以跨一光束位置範圍713(參見第七A圖)。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固定定位的垂直回射器790在旋轉平台780外部(亦即,在旋轉的多個回射器反射鏡成對的旋轉路徑的外圓周外部)。部分或所有光學器件置放在靜止光學柱741內,該光學柱位於旋轉水平回射器710與720之間,但未連接到旋轉平台780。使用處於一角度的一平面反射鏡735,由物鏡750投射的樣本的影像光束752作為光束753向外反射,朝向水平回射器(回射器710,位於第七B圖中描繪的系統位置)。與光束753反向平行並從其水平位移的回射光束754,而後被導向固定的垂直回射器790,其中反射光束755被垂直引導到系統上半部,並作為光束756反射回水平回射器710,其在此回射為輸出光束757,與光束756反向平行並水平位移。來自水平回射器710的輸出光束757,而後由固定反射鏡735反射,並引導向上通過管透鏡733,朝向CCD相機成像器740。由於CCD相機系統743及物鏡750是固定,因此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這些組件係不同構成,其具有附加的平面反射鏡,此取決於旋轉平台及光學器件外部的實體需求。
第八A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801的俯視剖面方塊圖,其中一第一回射器810處於標示為810A的一第一旋轉定向、及標示為810B的一第二旋轉定向。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801包含使旋轉平台880旋轉的一馬達888,該旋轉平台880包含多個回射器,每一回射器實質上類似於回射器810(在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五個回射器810、820、830、840及850),且在此示出的每一回射器在複數個連續可變角位置的兩位置(在一第一時間點於旋轉位置810A、820A、830A、840A及850A,及在稍後的一第二時間點的旋轉至位置810B、820B、830B、840B及850B)。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801使用一外部靜止回射器890,讓掃描得以跨一光束位置範圍。
使用旋轉平台驅動回射器的電可調節焦點平移
第八B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顯微鏡成像系統802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801。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平台880由馬達888旋轉,使得複數個回射器反射 鏡成對掃出一旋轉路徑,該路徑具有由外徑887及回射器高度889所定義的一外圓周,以及由直徑886及回射器高度889所定義的一內圓周。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固定定位的垂直回射器890,在旋轉平台880外部。顯微鏡系統802的所有光學器件皆置放在旋轉平台880及其回射器810、820、830、840及850外部(參見第八A圖)。使用處於一角度的一平面輸入反射鏡891,由物鏡850投射的樣本97的影像811,反射朝向水平回射器810。反向平行、水平位移的回射光束813,而後被導向固定的垂直回射器890,其中光束垂直反射到系統下半部,光束815傳播回水平回射器810,其在此回射為輸出光束816,與光束815反向平行並水平位移。來自水平回射器810的輸出光束816,而後被導向CCD相機8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CCD相機840包含具有焦長832的管透鏡830、透鏡管831及成像器841。在第八B圖中,CCD相機系統840及物鏡850係如所示位於固定位置。在一些其他的具體實施例中,這些組件係不同構成,諸如使用一或多個附加平面反射鏡的不同定向,此取決於旋轉平台及光學器件外部的實體需求。
使用振鏡馬達驅動回射器的電可調焦點平移
使用中繼透鏡實施一電可調振鏡馬達驅動回射器移焦系統,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在中繼透鏡921與922之間的間隙中使用如第九圖所示的光程模組940。第九圖示出系統的方塊圖,其中製作一原型用於展示
第九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直角顯微鏡成像系統9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一振盪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9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901包含一可變光程中繼透鏡附屬系統940,該附屬系統包含一固定三反射鏡系統920(反射鏡926、927及928)及在一第一中繼透鏡921與一第二中繼透鏡922之間的一可旋轉回射器910。固定回射器係由反射器926及927形成,並且輸出光束係由反射鏡928向右反射以通過透鏡922出射。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901亦還包含物鏡906及管透鏡929,該物鏡906收集來自物件97的體積內的一焦距範圍960(例如,焦距961、962、...963,以獲得各種焦平面的影像)的光,該管透鏡929(或其他合適的聚焦光學器件)將一影像聚焦在相機成像器970上。中繼透鏡921及922形成系統模組940的輸 入及輸出中繼透鏡(在各種具體實施例中,使用任何其他上述光路調整機構及/或方法的一合適修改來實施模組9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模組940插入一傳統顯微鏡系統中,其物鏡906及輸入光軸908,與輸出光軸909及其管透鏡929及其成像器970成直角。隨著距離在961、962、...963處的焦平面在移焦範圍960內沿物件97移動,光程中繼透鏡附屬系統940內相對調整光程,使得CCD 970上的影像對應到所期望的焦平面仍維持聚焦。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獲得對應到物件97內的對應複數個焦平面的複數個影像,且該等複數個影像之每一影像連同相應焦平面位置的一指示被記錄,並且本領域熟知的軟體用於在成像體積97內建構物件的3D呈現;即物件97維持在一固定位置,並調整焦平面以獲得物件97在不同深度的剖面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提供一選擇性層光照明源935(諸如,例如用於螢光顯微鏡的螢光激發光)。在一些此類具體實施例中,層光照明源935輸出一掃描層光936或其他「切片」照明(例如,來自一紫光雷射的405nm的光,該紫光雷射在某些物件或物件的螢光標記部分造成螢光發射),其掃描層光位置的一範圍937,形成一激發層光束,與焦平面的調整同步移動。在一些此類具體實施例中,激發層光936是脈衝的(開-關,或者以不同連續脈衝輸出不同激發波長範圍中的一個),並且在相同位置或非常接近彼此的位置處獲得多個影像,使得以一特定波長激發光在每一焦平面處獲得一影像,而(在不同脈衝輸出下輸出不同波長範圍中之一者的具體實施例中)以其他照明波長在每一焦平面處獲得一或多個其他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層光照明源935結合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顯微鏡系統。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控制器950的一改型用於控制並同步此類系統的影像獲取時序、焦平面位置(焦長)及層光位置,以獲得複數個2D影像及對應的焦平面位置,使得物件所得出的3D呈現,可藉由一懸浮影像顯示系統(如下面描述的第二十圖的系統2001)來查看。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諸如系統901、正交回射器910及920係收容在反射鏡模組(包含外罩951的光程模組940)內,其中回射器910由來自控制器950的訊號958,使用高速振鏡馬達952驅動到各種角度。第 一中繼透鏡921及第二中繼透鏡922在模組940的輸入及輸出埠處,置放在外罩951上。當振鏡馬達952旋轉回射器910時,物鏡906的掃描焦點(961、962、963)的位置將相對平移,聚焦的影像投射到CCD相機成像器970上。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指示掃描焦點位置的數據被記錄在電腦記憶體(未示出)中,連同對應的影像數據,以及選擇性,關於針對相應影像開啟的層光936的數據。
如第九圖所示,移焦範圍960內的3D樣本971內部的體積97,可藉由改變振鏡馬達952的旋轉角度,由系統901成像。系統控制器950執行控制振鏡馬達952,並由CCD相機成像器970獲得2D影像的功能。藉由組合來自CCD相機成像器970的2D影像與來自移焦位置的第三維度,獲得樣本的一完整3D體積資訊。使用一適當的3D查看軟體可顯示並視覺化3D體積影像。雖然CCD相機成像器970可以具有適合即時影像獲取的一數據捕捉速度,但移焦系統的元件必須具有同步高速響應。
如前所述,藉由移動透鏡或待成像的樣本來調整焦點的機械系統進度緩慢且無法提供平滑的即時移動影像。電可調節透鏡(諸如專利案第8,699,141號所述)涉及可能扭曲影像的可撓曲面透鏡表面。
相比之下,本發明以其基於平面反射鏡的系統,使用一高速振鏡馬達(如第六A圖、第六B圖、第六C、第六D、第九圖、第十三圖及第十四圖所示)或一旋轉平台(如第七A圖、第七B、第八A圖、第八B圖、第十五圖、第十六圖、第十八圖及第二十圖所示),來提供與CCD相機速度相匹配的移焦速度,以實現3D樣本的流暢即時動作圖像。一先進的顯微鏡系統,使用如第九圖所示的可選掃描層光照明器935,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950亦提供一同步訊號938到掃描層光照明器935,使得層光936的位置對應到該特定時刻的焦點位置。此一層光照明系統,藉由僅照明非常薄的焦平面進行成像,來提高垂直解析度。此外,由於使用一掃描層光照明樣本,由樣本97吸收的總光能(在高強度、持續時間及/或能量下,將造成某些樣本受到非期望的漂白或加熱)將降低許多,使對樣本的干擾最小並避免可能破壞樣本。
改變倍率的實驗結果及問題
使用實質上構建如第九圖所示的一原型進行實驗,除了振鏡馬達952取代成一手動旋轉台,為了對移焦量與角度及倍率與角度進行初始測量。在此實驗中,額定距離是根據物鏡906以及中繼鏡921及922的焦長設置。在此初始條件下,物件置放在物鏡906的焦點處,影像形成在無限遠處並由CCD相機成像器970捕捉,該成像器970使用管透鏡929及預定透鏡管,該預定透鏡管的長度與管透鏡929的焦距相等。所用物件是一iPhone螢幕的像素,其具有小尺寸且發光,不需要對樣本物件進一步照明。藉由使用微米調整的一垂直平移台以上下移動iPhone螢幕,來執行焦點平移。螢幕移動一預定量並轉動旋轉台,使得來自成像器970的影像再次聚焦。記錄焦點平移距離及旋轉角度兩者。結果顯示在第十圖及第十一圖的圖表中。
第十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類型顯微鏡成像系統的焦點平移對旋轉角的圖表1001。圖表1001示出焦點平移1020與旋轉角度1010的相關性(度數改變1011更接近物鏡,而改變1012遠離物鏡)。圖表1001示出,總變化20度時,可實現60μm的焦點平移。此系統使用一40X物鏡,及焦長為100mm及125mm的中繼透鏡。管透鏡929的焦長為200mm,且一CMOS相機用於成像器件970。
第十一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類型顯微鏡成像系統的倍率對旋轉角的圖表1101。圖表1101示出系統的相對倍率1120與旋轉角度1110的關係(度數改變1111更接近物鏡,而改變1012遠離物鏡)。圖表1101示出倍率隨角度改變。倍率隨角度改變是非期望的,但使用數位技術,有時可校正顯示的影像並使其具有相同的倍率。在下文描述及第十二圖到第十六圖所示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補償光學解決方案,以協助在光程變化時保持恆定倍率。
使用具回射器的雙中繼進行恆定倍率
儘管可數位校正變化的倍率,但是期望具有一可使用恆定倍率平移焦點的系統。第十二圖示出顯微鏡系統1201的示意圖,該系統具有兩中繼透鏡段。
第十二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顯微鏡成像 系統12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光程調整系統1210及1220。
當每一段的光程被控制並同步時,第一中繼器(光程調整系統1241)的倍率與第二中繼器(光程調整系統1242)的倍率,將取消彼此的輸出,以產生一恆定倍率。實現此的一簡單方法是使用兩可變路徑長度系統,如第十二圖所示,系統控制器(未示出)對每一中繼透鏡段進行同步控制。可確定路徑長度的關係,並將其上傳到控制器。下面將更詳細討論使用第十二圖描述的一實驗。
具有掃描回射器的雙中繼
第十三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3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940及9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雙中繼顯微鏡系統1301使用兩掃描系統模組940及940'(每一模組實質上類似於第九圖中及上述的模組940),定位如圖所示。一系統控制器(未示出)用於控制兩掃描回射器系統模組,使得一模組中的倍率變化由另一模組中的相反倍率變化來補償,並控制獲取來自CCD相機1370的二維(2D)影像。複數個影像及每一影像的焦點的對應位置是同步的,以產生物件的一3D影像。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使用諸如第二十圖所示的一懸浮影像顯示器件來輸出物件的視覺3D呈現。
第十四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的一光程調整成像系統14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並排耦合的振盪回射器1410及1410',兩者共用單一振盪旋轉台1415。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兩掃描回射器1410及1410'連接到相同的旋轉軸1411,使得回射器1410的角度改變會導致回射器1410'的相反角度改變。來自物鏡(未示出)的輸出1408透過中繼透鏡1431’進入第一中繼透鏡系統,穿過正交回射器系統1410'和1420',並透過中繼透鏡1432'(在中繼透鏡1431'下方),作為平行光束1490離開第一中繼透鏡系統,光束1490位移在光束1408下方。如第十四圖所示,第一中繼透鏡系統的兩透鏡1431'及1432'在不同的平面處,在彼此之上。來自此第一中繼透鏡系統的輸出1490而後如圖所示由回射器1430回射,使得方向改變並變成水平回射器1410的輸入。同樣地,在透過此第二正交回射器系統反射後,在一 些具體實施例中,輸出1409被導向一CCD相機(未示出)。
如前所述,兩中繼透鏡系統的光程不同,並且以不同比率同步地改變,因此補償彼此的改變並保持一恆定倍率。因此,兩水平回射器1410’及1410以相同的角掃描率,但不同的光程改變率進行掃描。在一些其他具體實施例中,藉由將旋轉軸1411從第十四圖中所示的對稱位置移開到一偏移位置,以實現此具差異的比率改變,使得使用相同的角掃描率來獲得所需的具差異的路徑長度改變率。
具有單軸雙旋轉平台的雙中繼
具有回射器的旋轉平台系統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提供一雙中繼透鏡系統,使恆定倍率得以實現。
第十五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5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旋轉光程調整系統701及701',兩者共用單一馬達788驅動堆疊旋轉的旋轉平台780及780',並在旋轉回射器710、720、710'及720'的旋轉路徑的內圓周內部具有中繼透鏡731、732、731'及732'。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1501使用具有單一馬達788及單旋轉軸709的一雙旋轉平台系統,其中每一平台的組態類似於上述第七B圖所示。如第七B圖所示的一組旋轉組件被複製,並置放在原始組的頂部,形成具水平回射器的兩旋轉平台。如圖所示,使用兩個45度反射鏡737及738,將來自一平台的輸出傳到另一平台。如圖所示,修改光學柱741中的組件,使其具有兩組中繼透鏡731、732、731'及732'。如前所述,兩中繼透鏡系統具有不同的靈敏度(亦即,前面討論的毫米/度),因此一者的倍率由另一者補償,從而提供一恆定倍率。可藉由不同定向水平回射器710及710'來設計這種靈敏度差異(例如,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藉由在平台780及780'上,以不同角位置及/或定向置放回射器710及710')。第十五圖中還示出光程調整系統720和720',其位於堆疊旋轉平台780和780'上的光程調整系統710及710’的相對位置。當旋轉平台780及780'從第十五圖所示的位置旋轉180度時,光程調整系統720及720'的光學器件接合,以接收來自物鏡750的樣本影像光束752,並傳遞一聚焦影像到CCD相機成像器740,使得成像器740對平台780的每一旋轉皆獲得兩掃描影像。
第十六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又另一顯微鏡成像系統16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使用兩旋轉光程調整系統801及801',兩者共用單一馬達888驅動堆疊旋轉的旋轉系統801及801',該系統具有中繼透鏡831、832、831'及832'、顯微鏡物鏡850及在旋轉反射鏡組801及801'外部的影像獲取系統84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1601包含具有單一馬達888及單旋轉軸809的一雙旋轉平台系統,其中光程調整系統801及801'的每一平台組態類似於第八B圖所示。如第八B圖所示的系統801的一組旋轉及靜止組件被複製(801是一複製品,而801'是第二複製品),並置放在另一者的頂部,形成具旋轉水平回射器(810、810'、830、830')的兩耦合旋轉平台。使用處於一角度的上輸入反射器891(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是一平面反射鏡),由物鏡850投射的樣本97的影像811反射朝向水平回射器810。如圖所示,使用上輸出反射器892及下輸入反射器891'將來自一個系統(801)的輸出傳到另一系統(801')。如圖所示,修改靜止光學器件中的組件,使其具有兩組中繼透鏡(831、832、831'及832')。如前所述,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兩中繼透鏡系統具有不同的靈敏度(亦即,前面討論的毫米/度),因此一中繼透鏡系統的倍率由另一中繼透鏡系統的相對倍率補償,從而提供恆定倍率。藉由在其相對平台880及880'上不同定向水平回射器810及810'來設計此靈敏度差異(例如,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藉由在平台880及880'上,在不同角位置及/或定向下置放回射器810及810')。
計算及實驗結果
在一實驗中,設置具有如第十二圖所示組態的一台式系統。在此實驗中,物鏡是Nikon NIR Apo 40X/0.8w,第一中繼透鏡系統1241的透鏡1221及1222使用100-mm及125-mm焦長的消色差透鏡。第二中繼透鏡系統1242的透鏡1221'及1222'使用100-mm及150-mm焦長的消色差透鏡。在額定配置中,針對相應的中繼透鏡系統,透鏡之間的距離(距離1231加上距離1232,及距離1233加上距離1234)分別為225mm及250mm。成像系統使用一200-mm焦長的消色差透鏡1225及一200-mm的透鏡管(未示出),以及一CMOS相機成像器件1270。初始調整是移動樣本,(針 對本測試)這是藉由移動iPhone來移動一iPhone的螢幕像素。沿軸方向調整樣本位置(iPhone的位置),以獲得清晰、聚焦的影像。此定義基線影像及100%的倍率。
使用透鏡公式建立Excel試算表,透過物鏡1206、中繼透鏡組1241的中繼透鏡1221(參見第十二圖)、中繼透鏡組1241的中繼透鏡1222及中繼透鏡組1242的透鏡1221',傳輸樣本在距物鏡一定距離處的影像。為了讓系統1201偵測到一聚焦影像,透鏡1221'的輸出必須落在透鏡1222'的焦點上,使得透鏡1222'的輸出是由管透鏡1225成像的一平行光束。一添加參數是具有100%的恆定倍率,需要優化系統1201的某些參數。如第十二圖所示,在一定的移焦距離1230下,計算距離1231。距離1232及距離1233將被優化,使得在透鏡1222'的焦點處獲得100%的倍率。此可使用Excel中的「規劃求解」工具,藉由設定倍率及改變距離1232及距離1233來完成。優化的最終輸出提供中繼透鏡組1241中的光學路徑,即距離1231加上距離1232,以及在中繼透鏡組1242中的光學路徑,即距離1233加上焦距1234。
第十七圖是一顯微照片的圖1701,該顯微照片示出實驗中所使用的iPhone像素的影像,其展示優化的結果及所測得結果。表1示出此優化的結果及測量結果。可看到三種重複的紅-藍-綠顏色-分別為1710、1720及1730,其具有63.3μm的像素單元晶格1750。
表1
Figure 111100744-A0202-12-0027-1
在此計算中,設定樣本從-20μm移動到+20μm。中繼透鏡1及中繼透鏡2距離值是非絕對值,並示出與透鏡額定位置225mm及250mm的偏差量,並設定成所列舉的優化間距。如表1所示,記錄每一情況的聚焦影像。亦執行實驗並記錄距離。結果顯示,在將系統與所計算的參數對 齊後,所測得的倍率亦是恆定的,正如使用本發明所預期的。
系統實施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操作諸如第九圖所示系統901的基本移焦系統之方法。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由CMOS相機970重複執行一2D影像框獲取,並偵測回射器910的掃描對應角度。由於在複數個焦平面處捕捉2D相機框影像,因此亦同時記錄回射器910的對應角位置。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基於角位置,藉由使用一合適的公式計算或查表來確定光程。隨著此光程數據,確定對應影像(其焦點平移)的焦平面位置,並選擇性用於從2D影像產生樣本物件的3D呈現。
在使用層光照明的此系統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950基於移焦值,經由訊號938發出一指令到層光照明器935,使層光照明器937將層光936移動到影像平面的位置,從而照明影像平面。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層光936是使用形成二維高斯光束變成層光936的標準透鏡產生。由於高斯光束及光學器件的特性,使得層光的厚度決定層光的寬度。層越薄,薄區域的寬度越小。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使用熟習該項技藝者熟知的特殊貝塞爾光束光學器件(Bessel-beam optics)產生貝塞爾光束,其中厚度製作成薄型,同時寬度具有比使用一高斯光束可得的寬度大得多,使得可照明更大視野。
使用旋轉回射器的高速體積顯示器
如第二十圖所示,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使用一或多個旋轉回射器2010及/或2020,以及一正交定位的靜止回射器2090,且可在高速下改變光學路徑。連相同懸浮影像光學配置,來自靜止顯示面板2040的影像被視為軸向移動的懸浮影像2080(沿方向2081移動)。使用來自一物件的3D呈現的切片2D影像(諸如,例如使用上述任何系統獲得的影像)形成一體積影像,作為人類觀看者看到的一懸浮影像。下面進一步討論第二十圖。
隨著成像及計算能力在過去十年間倍增,體積顯示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幾乎可使用任何專業領域捕捉或建立數位3D影像,例如醫學、生物研究、機械設計等。顯示此類影像是一巨大挑戰,尤其要以低成本,這 將成為該技術進入大眾市場的首要準則。如本文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供使用標準LCD顯示器、旋轉回射器連同正交靜止回射器在空間中建立此3D懸浮影像的簡單與低成本之方法。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光程調整系統的基本結構基於兩正交回射器,如前述第六A圖所示。輸入光束631引導到水平回射器610的反射鏡612,向下反射(光束632)到反射鏡613,然後在輸入光束631的相同垂直平面中反射(作為光束633)朝向反射鏡622。然後,由此靜止的回射器620將光束從反射鏡622反射(作為光束634)到反射鏡623,然後由反射鏡623反射(作為光束635),並且由反射鏡613反射(作為光束636),最後輸出與輸入光束631反向平行的一光束637(橫向位移並沿與相反方向傳播)。隨著水平回射器610旋轉,光束的向量方向維持相同,除了光束在垂直回射器620上的入射位置將在反射鏡表面622及623上面上下移動。在所有反射後,輸出光束維持在相同固定定位光軸上。然而,由於光學路徑改變,使得總光程發生改變。此光程隨旋轉角度的改變形成高速體積顯示系統2001的基本建構組塊。
第十八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光程改變附屬系統18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附屬系統具有一可變光程,其使用具有一或多個回射反射鏡組,諸如回射反射鏡1810(及選擇性回射反射鏡1820,且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附加的其他一些者)的一旋轉平台188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附屬系統1801形成一用於第二十圖的3D顯示的旋轉回射器,其中水平回射器1810安裝在一旋轉平台1880上。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安裝複數個此類回射器1810...1830,以平衡旋轉並增加系統的掃描重複率,因為每次該等複數個水平回射器之一者通過輸入光束時,其會對光程改變範圍進行完整掃描,此係對應到懸浮影像1980的完整體積1982,如第十九圖所述。
第十九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之一成像系統1901的側視剖面方塊圖,該系統具有產生一懸浮影像1980之可變光程。第十九圖示出一基本光學系統1901的組態,其中LCD面板1940的影像作為一3D影像(1980)轉移輸出,在人類看來其為「懸浮於空中」。隨著LCD面 板的位置1940左右及向後移動,距離1941(D1)發生變化,使得距離1971(D3)也發生變化,因此真實懸浮影像1980的位置也相對改變。表2示出一帶有倍率的示例系統的D1(距離1941)與D2(距離1971)之間的關係。
表2-距離與倍率之間的關係
Figure 111100744-A0202-12-0030-5
對於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的焦長分別為100mm及500mm的一系統,當距離D1從98mm變為102mm(總共4mm)時,輸出懸浮影像位置從450mm變為550mm(總共100mm)。同時,倍率從4.41變為5.61。若未校正輸入影像,則輸出顯示體積將為一梯形。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隨著高速影像處理技術,影像的大小因此可隨著距離D1同步縮放,從而獲得恆定倍率。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二十圖的系統2001中,使用前述多個恆定倍率系統(參見,例如,系統1301、1401、1501或1601)之一者。
雖然第十九圖示出兩透鏡對,其中第二透鏡成對是兩透鏡成對中的較大一者,但在一些其他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透鏡成對及/或第二透鏡成對可取代成凹面反射器、或凹面及凸面反射器組合、或其他聚焦光學元件。通常,基於所期望的成像品質、成本、空間等,可根據需求,一或兩透鏡可取代成多個反射器。
第二十圖示出實際系統2001的一具體實施例,如為展示而設計及製造。
第二十圖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的一成像附屬系統2001的一側視剖面方塊圖,該附屬系統具有一可變光程,當結合諸如第十九圖所示的聚焦光學器件時,產生一懸浮影像2080。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附屬系統2001包含一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2082,該系統包含靜止回射器2090及兩旋轉水平回射器2010及2020,其中回射器的數量是兩個(在一些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或兩個以上的回射器),用於提高框率及平衡由馬達2088旋轉的旋轉平台2083。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使用具有高亮度 的小發射面積LED 2030來產生輸入照明光束2031,使得光束2031具有用於背光LCD面板2040的一小發散角,使光產能具有一高光效率。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LCD面板2040由來自控制器2048的數據訊號2049驅動,該數據訊號表示一物件的3D呈現的連續2D框,其中每一2D影像與其自身的深度資訊相關聯,該深度資訊對應於距待顯示對應2D影像的透鏡2070之距離2071,且連續的2D影像形成一隨時間變化的圖案化光束2041,由旋轉水平回射器2010回射,然後由靜止垂直回射器2090回射,然後再次由旋轉水平回射器回射2010回射,形成圖案化光束2042,其對於每一2D影像具有不同光程,其中圖案化光束2042而後由透鏡2050放大,以形成一聚焦光束2051,該聚焦光束由大透鏡2070再次平行以形成3D懸浮影像2080,該懸浮影像具有一3D物件的不同切片的連續2D影像,每一影像都投影到其距透鏡2070的對應不同距離2071,當在距離2081上使用合適高速率掃描時,由於眼睛的視覺暫留,在一人類觀察者看來是一3D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未示出)中,一第一中繼透鏡(諸如第八B圖所示的中繼透鏡831)位於顯示面板2040與旋轉回射反射鏡2010與2020之間,而一第二中繼透鏡(諸如第八B圖所示的中繼透鏡832)位於旋轉回射反射鏡2010與2020與透鏡2050之間。
在一些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2082實施為系統801(諸如第八A圖所示,其提供可使系統2001更容易理解的俯視圖,以及第八B圖),其包含五個旋轉水平回射器810、820、830、840及850。在其他此類具體實施例中,旋轉水平回射器的數量是任何合適的數量,諸如一、兩、三、四、五、六或六個以上。
在又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影像路徑長度系統2082使用堆疊式旋轉回射器實施,諸如系統1601(包括堆疊在一第二系統801'上的一第一系統801,諸如第十六圖所示),其包含兩堆疊式旋轉回射器,其使用互補補償倍率因子,以保持3D懸浮影像的恆定倍率。
在又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控制器2048包含搭配一單級影像路徑長度系統2082使用的一影像縮放計算單元,諸如第二十圖所示,以動態調整作為訊號2049發送的影像數據,使得LCD面板2040上的每一影像 框的大小基於有關該影像框的深度數據(亦即,距所待顯示影像的透鏡2070之距離2071)而變化,使得形成的3D影像2080具有所期望的透視(亦即,每一影像框的適當放大倍率)。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二十圖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第一裝置,其包含:一發光顯示面板,諸如OLED、mini-LED面板、micro-LED面板,或具有一光源的一顯示面板,該光源照射顯示面板以產生一第一圖案化光束;一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一位置處;一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二位置;一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三位置;一旋轉平台,其具有一或多個成對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光束投射朝向一位置,該位置由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重複掃描及回射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中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構造成: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構造成回射以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光束,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從該第一光束橫向位移,並反平行於該第一光束,以及將該第二光束回射朝向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且其中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將該第二圖案化光束聚焦朝向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且其中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形成一懸浮影像。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 (LCD)。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光源是一小發射面積發光器件(LED)。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裝置更一具有一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複數個2D影像及與這些2D影像中的每一影像相關聯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一物件的移動3D呈現。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人所見的懸浮影像是一移動懸浮影像。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人所見的懸浮影像是一移動飄浮虛擬影像,其中第一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將第二圖案化光束放大朝向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以及其中第二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形成一懸浮影像。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裝置更一具有一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對應到一物件的3D呈現的數據,其中該數據包含複數個2D影像及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者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該物件的該3D呈現。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裝置更包含一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該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操作上耦接到控制器並構造成產生複數個2D影像,其中該等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2D影像對應到由該顯微鏡成像系統所獲得不同焦平面的一物件的顯微照片。
在第一裝置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包含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具有複數個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的回射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六圖至第十六圖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第二裝置,其包含:一顯微鏡物鏡;一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其包含:一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其可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並且操作上耦接成:接收來自顯微鏡物鏡的一輸入光束,該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入點的 一輸入光軸傳播,以及形成與輸入光束反向平行的一第一中間光束,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包含彼此成直角安裝的兩平面反射鏡;以及一第二反射鏡總成,其在相對於該輸入光束的一固定位置及定向,且操作上耦接成接收第一中間光束並形成一第二中間光束,該第二中間光束反向平行於第一中間光束,並從第一中間光束橫向偏移,其中第一反射鏡總成操作上耦接成接收第二中間光束並形成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出點的一輸出光軸傳播,且當第一光束偏轉總成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中的任何一者時,該輸出光束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及角定向,以改變定義輸入點與定義輸出點之間的一第一光程;以及一成像器件,其操作上耦接成接收一輸出光束,並構造成產生一物件的複數個二維(2D)影像,其中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者表示該顯微鏡物鏡聚焦在一不同焦長的一物件的切片。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裝置更包含一第一中繼透鏡,其操作上耦接到該光程調整系統的一輸入埠;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操作上耦接到該光程調整系統的一輸出埠;以及一管透鏡,其中該第二中繼透鏡形成引導通過該管透鏡的一平行影像光束,且該管透鏡將該影像光束聚焦到該成像器件上。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十二圖至第十六圖所示),第二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十五圖至第十六圖所示),第二裝置更包含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馬達共同旋轉。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十四圖所示),第二裝 置更包含一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可旋轉平台;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可旋轉平台,由該震盪致動器共同旋轉。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十四圖所示),第二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第一可旋轉平台,其中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安裝到該第一可旋轉平台;一第二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第二可旋轉平台;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安裝到該第一可旋轉平台,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包含一第二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其中該第二可旋轉鏡組件安裝到該第二可旋轉平台;以及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第一及第二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振盪旋轉,且構造成補償倍率因子,使得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倍率因子。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例如,諸如第九圖所示),第二裝置更包含一掃描層光產生器,其輸出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平面層光;以及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振盪旋轉動作,並控制該平面層光同步於該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移動。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裝置更包含一掃描層光產生器(例如,諸如第九圖所示的一掃描層光產生器結合本文所述的其他具體實施例),輸出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平面層光;以及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一旋轉動作,並控制平面層光同步於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移動。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裝置更包含: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使得該第一光程調 整系統及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共同提供相對於彼此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旋轉馬達共同旋轉,其中該第二裝置更包含:第一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顯微鏡物鏡的光引導到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中;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一第三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光引導到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中;以及一第四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以及其中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第一中繼透鏡、該第二中繼透鏡、該第三中繼透鏡及該第四中繼透鏡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裝置更包含: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使得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及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共同提供相對於彼此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旋轉馬達共同旋轉,其中該第二裝置更包含:第一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顯微鏡物鏡的光引導到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中;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一第三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光引導到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中;以及一第四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以及其中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第一中繼透鏡、該第二中繼透鏡、該第三中繼透鏡及該第四中繼透鏡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第一方法,其包含:從由一訊號驅動的一照明顯示面板產生一第一圖案化光束,該訊號包含一序列的複數個二維(2D)影像框;旋轉一平台,該平台具有一或多個成對回射平 面反射鏡,其固定到該旋轉平台;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聚焦朝向一位置,該位置由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重複掃描;藉由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一成對固定定位的回射平面反射鏡;藉由該成對固定定位的回射平面反射鏡,回射該第一圖案化光束,以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光束,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從該第一光束橫向位移,並反平行於該第一光束,並引導回朝向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藉由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將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一第一聚焦光學元件;以及藉由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聚焦該第二圖案化光束,以聚焦該第二圖案化光束,使得該第二圖案化光束放大朝向一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以及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藉由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形成一懸浮影像。
在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成對回射平面反射鏡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在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藉由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在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
在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光源是一小發射面積發光器件(LED)。
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提供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複數個2D影像及與這些2D影像中的每一影像相關聯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一物件的移動3D呈現。
在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人所見的懸浮影像是一 移動懸浮影像。
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提供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對應到一物件的3D呈現的數據,其中該數據包含複數個2D影像及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者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該物件的該3D呈現。
第一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提供一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該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操作上耦接到控制器並構造成產生複數個2D影像,其中該等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2D影像對應到由該顯微鏡成像系統所獲得不同焦平面的一物件的顯微照片。在一些此類具體實施例中,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包含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具有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的一第一複數個回射器、以及堆疊在該第一複數個回射器上的一第二複數個回射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第二方法,其包含:從一顯微鏡物鏡形成一輸入影像光束;旋轉一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到複數個不同角度;接收來自顯微鏡物鏡的輸入影像光束,該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入點的一輸入光軸傳播,以及形成與輸入影像光束反向平行的一第一中間光束,其中該第一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包含彼此成直角安裝的兩平面反射鏡;以及藉由相對於該輸入光束處於一固定位置及定向的一第二回射反射鏡成對接收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形成一第二中間光束,該第二中間光束反平行於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從該第一中間光束橫向偏移;藉由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接收該第二中間光束並形成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出點的一輸出光軸傳播,且當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中的任何一者時,該輸出光束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及角定向,以改變該定義輸入點與該定義輸出點之間的一第一光程,以及使用操作上耦接成接收該輸出光束的一成像器件,產生一物件的複數個2D影像,其中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者表示該顯微鏡物鏡聚焦在一不同焦長的一物件的切片。
第二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將一第一中繼透鏡定位在該顯微鏡物鏡與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之間;以及將一第二中繼透鏡定位在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與一管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二中繼透鏡形成引導通過該管透鏡的一平行影像光束,且該管透鏡將該影像光束聚焦到該成像器件上。
第二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提供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方法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
第二方法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更包含:產生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掃描平面層光;以及控制該平面層光的移動同步於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的一旋轉動作,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提供限於該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層光照明。
應瞭解,前述旨在說明而非限制。儘管在前面的說明中已經闡述本文描述的各種具體實施例的許多特徵和優點,連同各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和功能的細節,但是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在檢視前面的說明之下將明白許多其他具體實施例和細節的改變。因此,本發明的範疇應當參考文後申請專利範圍、以及這些請求項所賦予的等效物的全部範圍來確定。在文後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包含(including)」及「在其中」分別用作相對用語「包含」以及「其中」的簡單英語同義語。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等序詞僅作為標示使用,並非對其對象強加數值的要求。
2001:成像附屬系統
2010,2020:旋轉水平回射器
2030:LED
2031:輸入照明光束
2040:背光LCD面板
2041,2042:圖案化光束
2048:控制器
2049:數據訊號
2050:透鏡
2051:聚焦光束
2070:透鏡
2071:距離
2080:懸浮影像
2081:方向
2082:旋轉回射器光程調整系統
2083:旋轉平台
2088:馬達
2090:靜止垂直回射器

Claims (34)

  1. 一種裝置,其包含:
    一照明顯示面板,其具有一照明該顯示面板的光源,其中該顯示面板由一數據訊號驅動,該數據訊號包含一序列的多個二維複數個二維(2D)影像框,以產生一第一圖案化光束;
    一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一位置處;
    一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二位置;
    一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其位在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固定第三位置;
    一旋轉平台,其具有一或多個成對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
    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光束投射朝向一位置,其藉由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重複掃描及回射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
    其中,該一或多個成對固定到該旋轉平台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構造成:
    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該成對固定定位的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其構造成回射以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光束,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從該第一光束橫向位移,並反平行於該第一光束;以及
    將該第二光束回射朝向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
    其中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將該第二圖案化光束聚焦朝向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及
    其中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構造成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形成一懸浮影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 射鏡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中該光源是一小發射面積發光器件(LED)。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複數個2D影像及有關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影像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一物件的移動3D呈現。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中該如人所見的懸浮影像是一移動懸浮影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對應到一物件的3D呈現的數據,其中該數據包含複數個2D影像及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者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該物件的該3D呈現。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裝置,其更包含一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該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操作上耦接到該控制器並構造成產生複數個2D影像,其中該等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2D影像對應到由該顯微鏡成像系統所獲得不同焦平面處的一物件的顯微照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裝置,其中該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包含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具有複數個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的回射器。
  11. 一種裝置,其包含:
    一顯微鏡物鏡;
    一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其可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並且 操作上耦接成:
    接收來自該顯微鏡物鏡的一輸入光束,該輸入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入點的一輸入光軸傳播;及
    形成反平行於該輸入光束的一第一中間光束,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包含彼此成直角安裝的兩平面反射鏡;以及
    一第二反射鏡總成,其在相對於該輸入光束的一固定位置及定向,且操作上耦接成接收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形成一第二中間光束,該第二中間光束反平行於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從該第一中間光束橫向偏移,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操作上耦接成接收該第二中間光束並形成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出點的一輸出光軸傳播,且當該第一光束偏轉總成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中的任何一者時,該輸出光束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及角定向,以改變該定義輸入點與該定義輸出點之間的一第一光程;以及
    一成像器件,其操作上耦接成接收一輸出光束,並構造成產生一物件的複數個二維(2D)影像,其中該等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者表示該顯微鏡物鏡聚焦在一不同焦長的一物件的切片。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第一中繼透鏡,其操作上耦接到該光程調整系統的一輸入埠;
    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操作上耦接到該光程調整系統的一輸出埠;以及
    一管透鏡,其中該第二中繼透鏡形成引導通過該管透鏡的一平行影像光束,且該管透鏡將該影像光束聚焦到該成像器件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馬達共同旋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可旋轉平台;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可旋轉平台,由該震盪致動器共同旋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第一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第一可旋轉平台,其中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安裝到該第一可旋轉平台;
    一第二振盪致動器,其操作上耦接到一第二可旋轉平台;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提供相對於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一倍率因子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其中該第一反射鏡總成安裝到該第一可旋轉平台,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包含一第二可旋轉反射鏡總成,其中該第二可旋轉鏡組件安裝到該第二可旋轉平台;以及
    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該第一及第二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振盪旋轉,且構造成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掃描層光產生器,其輸出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平面層光;以及
    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振盪旋轉動作,並控制該平面層光同步於該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移動。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掃描層光產生器,其輸出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平面層光;以及
    一控制器,其操作上耦接成控制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的一旋轉動作,並控制該平面層光同步於該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移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使得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及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共同提供相對於彼此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
    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旋轉馬達共同旋轉,
    其中該裝置更包含:
    一第一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該顯微鏡物鏡的光引導到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中,
    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
    一第三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光引導到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中,以及
    一第四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以及
    其中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 且其中該第一中繼透鏡、該第二中繼透鏡、該第三中繼透鏡及該第四中繼透鏡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裝置,其更包含:
    一旋轉馬達,其操作上耦接到一旋轉平台;
    一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其構造成使得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及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共同提供相對於彼此的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系統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第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否則將改變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倍率因子,
    其中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堆疊在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上,且該第一及第二光程調整系統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由該旋轉馬達共同旋轉,
    其中該裝置更包含:
    一第一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該顯微鏡物鏡的光引導到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中;
    一第二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
    一第三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來自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光引導到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中;以及
    一第四中繼透鏡,其構造成將光引導出該第二光程調整系統;
    以及
    其中該第一光程調整系統的該第一可旋轉反射鏡總成,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第一中繼透鏡、該第二中繼透鏡、該第三中繼透鏡及該第四中繼透鏡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21. 一種方法,其包含:
    從由一訊號驅動的一照明顯示面板產生一第一圖案化光束,該訊號包含一序列的複數個二維(2D)影像框;
    旋轉一平台,該平台具有一或多個成對回射平面反射鏡固定到該旋轉平台;
    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聚焦朝向一位置,該位置由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重複掃描;
    藉由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將該第一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一成對固定定位的回射平面反射鏡;
    藉由該成對固定定位的回射平面反射鏡,回射該第一圖案化光束,以形成一第二圖案化光束,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從該第一光束橫向位移,並反平行於該第一光束,並引導回朝向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
    藉由該一或多個成對旋轉回射平面反射鏡,將該第二圖案化光束回射朝向一第一聚焦光學元件;以及
    藉由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聚焦該第二圖案化光束,以聚焦該第二圖案化光束,使得該第二圖案化光束放大朝向一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以及
    基於該放大的第二圖案化光束,藉由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形成一懸浮影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成對回射平面反射鏡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外圓周的外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成對正交安裝平面反射鏡藉由該旋轉平台在一旋轉路徑中移動,其中該旋轉路徑具有一內圓周及一外圓周,且其中該顯示面板、該第一聚焦光學元件及該第二聚焦光學元件位於該內圓周的內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中該光源是一小發射面積發光器件(LED)。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更包含:
    提供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複數個2D影像及有關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影像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一物件的移動3D呈現。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中該如人所見的懸浮影像是一移動懸浮影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方法,其更包含:
    提供一具有儲存器件的控制器,該儲存器件含有對應到一物件的3D呈現的數據,其中該數據包含複數個2D影像及該等複數個2D影像之每一者的距離資訊,其中該顯示面板是一液晶顯示器(LCD),且其中該控制器構造成使用一訊號驅動該LCD,該訊號是基於該等複數個2D影像及距離資訊,使得該懸浮影像是該物件的該3D呈現。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方法,其更包含:
    提供一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該系統操作上耦接到該控制器並構造成產生複數個2D影像,其中該等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2D影像對應到由該顯微鏡成像系統所獲得不同焦平面的一物件的顯微照片。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的方法,其中該移焦顯微鏡成像系統包含一旋轉平台,該旋轉平台具有安裝到該旋轉平台的一第一複數個回射器,以及堆疊在該第一複數個回射器上的一第二複數個回射器。
  31. 一種方法,其包含:
    從一顯微鏡物鏡形成一輸入影像光束;
    旋轉一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到複數個不同角度;
    接收來自該顯微鏡物鏡的該輸入影像光束,該輸入影像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入點的一輸入光軸傳播;
    形成與該輸入影像光束反向平行的一第一中間光束,其中該第一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包含彼此成直角安裝的兩平面反射鏡;
    藉由相對於該輸入光束處於一固定位置及定向的一第二回射反射鏡成對接收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形成一第二中間光束,該第二中間光束反平行於該第一中間光束,並從該第一中間光束橫向偏移;
    藉由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接收該第二中間光束並形成一輸出光束,該輸出光束沿著穿過一定義輸出點的一輸出光軸傳播,且當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旋轉到複數個不同角度中的任何一者時,該輸出光束維持在一固定位置及角定向,以改變該定義輸入點與該定 義輸出點之間的一第一光程;以及
    使用操作上耦接成接收該輸出光束的一成像器件,產生一物件的複數個2D影像,其中複數個2D影像中的每一者表示該顯微鏡物鏡聚焦在一不同焦長的一物件的切片。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方法,其更包含:
    將一第一中繼透鏡定位在該顯微鏡物鏡與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之間;以及
    將一第二中繼透鏡定位在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與一管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二中繼透鏡形成引導通過該管透鏡的一平行影像光束,且該管透鏡將該影像光束聚焦到該成像器件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方法,其更包含提供一補償倍率因子,使得該方法的一整體倍率因子在一光程範圍內維持恆定。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方法,其更包含:
    產生在一掃描體積上移動的一掃描平面層光;以及
    控制該平面層光的移動同步於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的一旋轉動作,該第一可旋轉回射反射鏡成對提供限於該顯微鏡物鏡的一可變位置焦平面的層光照明。
TW111100744A 2021-01-08 2022-01-07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系統及方法 TW202234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5554P 2021-01-08 2021-01-08
US63/135,554 2021-01-08
USPCT/US22/11348 2022-01-05
PCT/US2022/011348 WO2022150412A1 (en) 2021-01-08 2022-01-05 High-speed rotary/galvo planar-mirror-based optical-path-length-shift subsystem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109A true TW202234109A (zh) 2022-09-01

Family

ID=8235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0744A TW202234109A (zh) 2021-01-08 2022-01-07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1228A1 (zh)
TW (1) TW202234109A (zh)
WO (1) WO20221504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3737A (zh) * 2022-11-10 2022-12-09 盛吉盛(宁波)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905B2 (ja) * 2002-02-05 2009-08-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系
US10001654B2 (en) * 2016-07-25 2018-06-1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troreflector display system for generating floating image effects
US11378800B2 (en) * 2018-01-11 2022-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1366309B2 (en) * 2019-03-29 2022-06-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canning projector display with multiple light engin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3737A (zh) * 2022-11-10 2022-12-09 盛吉盛(宁波)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0412A1 (en) 2022-07-14
US20240061228A1 (en)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8519B2 (en) Light sheet generator
US8254020B2 (en) Objective-coupled selective plane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US9835843B2 (en) Three-dimensional confocal microscopy apparatus and focal plane scanning and aberration correction unit
JP4865399B2 (ja) 光を調節可能に変化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AU2003238484A1 (en) Microscope with a viewing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illumination direction
US7649683B2 (en) Proces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at least one sample region with a light raster microscope with linear sampling
JP5456178B2 (ja) 斜角光経路を形成する光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CN1910937A (zh) 体显示器
US11703670B2 (en) Optical assembly for scanning excitation radiation and/or manipulation radiation in a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and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EP3757647A1 (en) Multi-view light-sheet microscope with an optical arm combiner
JP6241858B2 (ja) 共焦点顕微鏡
US7366394B2 (en) Multilayer observation optical microscope and multilayer observation unit
TW202234109A (zh) 基於高速旋轉/振鏡平面反射鏡的光程平移附屬系統及方法,以及相關系統及方法
US20060011858A1 (en) Proces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at least one sample region with a light raster microscope
CN111504968A (zh) 四色激光照明荧光显微镜
CN107817609A (zh) 一种自由立体显示系统
CN107949800A (zh) 显微镜用光学模块、显微镜、显微镜用光学模块控制装置以及多光子激发显微镜
US8908270B2 (en) Microscope apparatus
JP6693030B2 (ja) 補償光学系及び光学装置
CN113945151A (zh) 高分辨平铺光片显微镜
US20060011824A1 (en) Proces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at least one sample region with a light raster microscope with light distribution in the form of a point
CN108885336A (zh) 用于研究样品的方法和显微镜
KR102116199B1 (ko) 관찰 장치 및 방법과 관찰 장치 제어 프로그램
US20140211305A1 (en)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KR102318185B1 (ko) 관찰 장치 및 방법과 관찰 장치 제어 프로그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