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2991A - 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2991A
TW202232991A TW111103310A TW111103310A TW202232991A TW 202232991 A TW202232991 A TW 202232991A TW 111103310 A TW111103310 A TW 111103310A TW 111103310 A TW111103310 A TW 111103310A TW 202232991 A TW202232991 A TW 2022329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mobile phone
antenna
wireless
power fail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1880B (zh
Inventor
樋口晃二
小谷玄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8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目的在併用多點跳躍通訊與行動電話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將子機的停電資訊確實傳送至上位裝置。本揭示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發生停電時藉由多點跳躍通訊,由複數子機的各個收集表示停電狀況的停電資訊的多點跳躍無線機(2);及透過第1天線(9、11)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且將多點跳躍無線機(2)所收集到的停電資訊,藉由行動電話通訊而送訊至上位裝置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在多點跳躍無線機(2)收集停電資訊的期間亦即停電資訊收集期間,與上位裝置不進行行動電話通訊。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無線通訊。
以特定小電力無線通訊而言,已知有多點跳躍通訊。多點跳躍通訊係如傳水桶救火(bucket relay)般傳達資訊的方式,不僅終端彼此作直接通訊,亦藉由經由其他終端作間接通訊,可進行大範圍的通訊。將進行多點跳躍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稱為多點跳躍通訊系統。
在專利文獻1的圖1係顯示多點跳躍通訊系統。該多點跳躍通訊系統係具備有:上位裝置、母機、及複數子機。在各子機係裝載有預備電源,該預備電源係保持用以在停電發生時將停電資訊通知上位裝置所需的電力。
在專利文獻1的圖4中係顯示發生停電時對上位裝置傳送各子機的停電資訊的方法。藉由該方法,若在各子機檢測停電,停電資訊藉由多點跳躍通訊,由各子機被傳送至母機。該傳送動作時,各子機係判斷是否由比自身更為下位的子機接收完畢該子機的停電資訊,在已經過規定時間、或至由下位的子機接收停電資訊為止,等待對上位的子機傳送停電資訊。如上所示,藉由各子機抑制沒必要的送訊動作,預備電源的電力消耗量即減低。此外,抑制因包含複數子機的同時送訊的送訊壅塞所致之無線訊號干擾,停電資訊確實被傳送至上位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69225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習知之多點跳躍通訊系統係在由各子機傳送至上位裝置僅使用多點跳躍通訊方式。如上所示之多點跳躍通訊系統係可適用在小規模系統。但是,在廣域的大規模系統中,必須併用多點跳躍通訊方式與其他無線通訊方式。例如,在無有線的網際網路回線的場所,大多在同一裝置內具備多點跳躍無線機與行動電話無線機等2種類,且在與上位裝置的通訊使用行動電話系統。此時,多點跳躍通訊方式的無線訊號與行動電話系統的無線訊號干擾,有無法將子機的停電資訊確實傳送至上位裝置的問題。
本揭示係為解決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目的在併用多點跳躍通訊與行動電話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將子機的停電資訊確實傳送至上位裝置。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揭示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發生停電時藉由多點跳躍通訊,由複數子機的各個收集表示停電狀況的停電資訊的多點跳躍無線機;及透過第1天線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且將多點跳躍無線機所收集到的停電資訊,藉由行動電話通訊而送訊至上位裝置的行動電話無線機,行動電話無線機係在多點跳躍無線機收集停電資訊的期間亦即停電資訊收集期間,與上位裝置不進行行動電話通訊。 [發明功效]
藉由本揭示的無線通訊裝置,在多點跳躍無線機由複數子機收集停電資訊的期間,行動電話無線機與上位裝置不進行行動電話通訊。因此,多點跳躍無線機係可不平擾行動電話無線機的通訊訊號地收集停電資訊。結果,行動電話無線機係可將子機的停電資訊確實傳送至上位裝置。本揭示之目的、特徵、態樣、及優點係可由以下詳細說明及所附圖面清楚可知。
<A.實施形態1> <A-1.構成>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的構成。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係構成為具備:作為母機的匯集裝置1A、及作為子機的多點跳躍無線機4a、4b、4c、4d、4e。在圖1中,將多點跳躍無線機表記為MH無線機,以下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相同的表記。在圖1中將子機的數量設為5個,惟此為例示,若為2以上的任意數即可。多點跳躍無線機4a、4b、4c、4d、4e分別連接於計測器13a、13b、13c、13d、13e。計測器13a、13b、13c、13d、13e係感測器或電表等。
匯集裝置1A係將由MH無線機4a、4b、4c、4d、4e以多點跳躍通訊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集。匯集裝置1A係構成為具備:多點跳躍無線機2(以下亦表記為「MH無線機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
MH無線機2係與MH無線機4a、4b、4c、4d、4e實現無線多點跳躍通訊。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將MH無線機2由MH無線機4a、4b、4c、4d、4e所收集到的資料傳送至上位裝置(未圖示)。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通訊方式係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惟非侷限於此。上位裝置係連接於例如網際網路回線的裝置。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構成。匯集裝置1A係除了上述之MH無線機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之外,具備有:AC/DC轉換器5、電容器6、調節器7、天線8、9、及訊號控制部10。
MH無線機2係具備有:控制部21及無線部22。控制部21係被構裝在MH無線機2內,且進行外部介面通訊及無線控制。無線部22係被構裝在MH無線機2內,且進行無線通訊。
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具備有:控制部31及無線部32。控制部31係被構裝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內,且進行外部介面通訊及無線控制。無線部32係被構裝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內,且進行無線通訊。
AC/DC轉換器5係將由匯集裝置1A的外部被供給的交流電源,轉換為在匯集裝置1A的內部所使用的直流電源。其中,若由匯集裝置1A的外部被供給直流電源,AC/DC轉換器5係可由匯集裝置1A中省略。
電容器6係作為用以在停電時使裝置進行動作的預備電源來發揮功能。例如,使用可將靜電容量確保較大的超級電容器,作為電容器6。其中,在預備電源,除了超級電容器之外,亦可使用電池等。
調節器7係生成在匯集裝置1A的內部電路所被要求的電源電壓。電源電壓係例如3.3V。
天線8係MH無線機2用的天線。天線9係行動電話無線機3用的天線。將使用在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之用的天線9亦稱為第1天線。
訊號控制部10係控制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9之間的訊號。訊號控制部10係具備有設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9之間的開關101。開關101係藉由來自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的控制,切換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9之間的導通或非導通。將開關101亦稱為第1開關。
<A-2.動作> 參照圖1,說明對匯集裝置1A的資料匯集與對上位裝置的資料傳送。
MH無線機4a、4b、4c、4d、4e係取得來自所連接的計測器13a、13b、13c、13d、13e的資料,將所取得的資料,藉由多點跳躍通訊而傳送至匯集裝置1A的MH無線機2。例如,無線機4e所取得的資料係由無線機4e被傳送至無線機4c,另外由無線機4c被傳送至無線機4a,接著,由無線機4a被傳送至匯集裝置1A的MH無線機2。
被匯集在MH無線機2的資料係藉由串列通訊介面等而被傳送至行動電話無線機3,另外由行動電話無線機3,藉由無線通訊而被傳送至上位裝置。
若無線通訊系統內的各裝置由外部被供給電源來進行動作時,發生停電時係圖求停電區的正確特定、及緊急修復。因此,匯集裝置1A及MH無線機4a、4b、4c、4d、4e係裝載有預備電源,在停電時係藉由預備電源的電力來進行動作。發生停電時,在MH無線機4a、4b、4c、4d、4e偵測到的停電資訊以與上述之計測器13a、13b、13c、13d、13e的資料相同的要領被傳送至匯集裝置1A,且由匯集裝置1A被傳送至上位裝置。
被裝載在匯集裝置1A及MH無線機4a、4b、4c、4d、4e的預備電源為了機器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以具有所需最小限度的容量為宜。但是,預備電源的容量愈小,停電時的動作時間愈短,因此發生停電時,係必須迅速收集停電資訊。
另一方面,在匯集裝置1A內,以近距離裝載有MH無線機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因此,停電發生瞬間後,在MH無線機2由下位的MH無線機4a、4b、4c、4d、4e收集停電資訊的期間,若發生了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送訊動作,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送訊訊號由天線9進入至天線8而干擾MH無線機2的收訊訊號。結果,MH無線機2並無法接收來自MH無線機4a、4b、4c、4d、4e的資料,發生在預備電源的動作時間內無法完成停電資訊收集等問題。
參照圖2,說明解決上述問題的匯集裝置1A的動作。發生停電後,AC/DC轉換器5係停止動作,MH無線機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藉由電容器6的剩餘電荷來繼續動作。其中,控制部21係監視來自外部的電源供給狀態,藉此可掌握停電發生狀態。停電發生瞬間後,MH無線機2係開始收集停電資訊。在此,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進行切斷訊號控制部10的開關101的控制。
因開關101被切斷,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形成為非導通。藉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變得無法接收來自基地台的訊號,變得不會發生因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所為之送訊動作。結果,避免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來自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訊號干擾停電資訊的收訊訊號的情形。
MH無線機2係在完成停電資訊的收集之後,藉由控制部21進行將開關101連接的控制。藉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呈導通。之後,行動電話無線機3將停電資訊傳送至上位裝置。
圖3係顯示匯集裝置1A的動作的流程圖。以下按照圖3的流程,說明匯集裝置1A的動作。
首先,由匯集裝置1A的外部,對匯集裝置1A內的各部位,供給動作所需電源,匯集裝置1A即起動(步驟S101)。
接著,MH無線機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起動(步驟S102)。具體而言,MH無線機2進行與周邊的無線機的無線通訊,取得下位的MH無線機4a、4b、4c、4d、4e的資訊,例如台數與最大跳躍數。之後,MH無線機2係形成為連續收訊狀態,且遷移至等待來自下位的MH無線機4a、4b、4c、4d、4e的訊號的狀態。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檢索來自基地台的無線訊號,且在檢測出有效的訊號之後,進行對基地台的位置登錄動作。
接著,多點跳躍無線機2的控制部21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設定間歇收訊動作周期(DRX周期)。在一般的行動電話中,由於加快響應時間,因此DRX周期大多被設定為2.56秒。另一方面,若為如本實施形態的無線通訊系統所示之感測器網路,由於沒有響應時間的制約,因此可加長DRX周期。
在本實施形態中,DRX周期係被設定為比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為更長。例如,MH無線機2下位的MH無線機群的最大跳躍數為10,將平均每1跳躍的傳送時間設為3秒。此時,由跳躍數成為最大的無線機,亦即最遠離MH無線機2的MH無線機對MH無線機2傳送停電資訊所需時間為30秒。因此,控制部21係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設定為例如40秒(步驟S103)。在以下說明中,係將DRX周期設為40秒。
之後,匯集裝置1A係成為定常狀態(步驟S104)。
接著,控制部21係判斷是否發生了停電(步驟S105)。至發生停電為止,匯集裝置1A係持續定常狀態。若在步驟S105中發生停電,控制部21係將輸出至開關101的開關控制訊號由L位準形成為H位準,藉此切斷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之間的開關101(步驟S106)。藉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係形成為非導通,行動電話無線機3藉由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而進行無線送訊動作的情形會消失。
之後,MH無線機2係開始來自下位的MH無線機4a、4b、4c、4d、4e的停電資訊的收集(步驟S107)。接著,MH無線機2係判斷是否已完成停電資訊的收集(步驟S108)。具體而言,MH無線機2係若完成來自跳躍數為最大的MH無線機的資料收訊、或已經過作為來自跳躍數為最大的MH無線機的資料取得完成的時間而預先預估的時間(在上述之例中為30秒)時,判斷已完成停電資訊的收集。
若在步驟S108中,停電資訊的收集未完成,匯集裝置1A係反覆步驟S108的處理。若停電資訊的收集完成,控制部21係將輸出至開關101的開關控制訊號由H位準形成為L位準,藉由將開關101連接(步驟S109)。藉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呈導通,且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成為可進行行動電話無線通訊的狀態。
接著,MH無線機2係將所取得的停電資訊傳送至行動電話無線機3。接著,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藉由透過天線9的無線通訊,將由MH無線機2所取得的停電資訊傳送至上位裝置(步驟S110)。
之後,在作為預備電源的電容器6的電荷消失的時點,匯集裝置1A係停止動作(步驟S111)。
圖4係顯示匯集裝置1A的動作的時間圖。以下參照圖4,說明停電發生前後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間歇收訊動作。在圖4中,T51係表示匯集裝置1A的電源供給狀態。T52係表示MH無線機2的多點跳躍無線(以下稱為「MH無線」)動作。T101係表示由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被輸出的開關控制訊號。T53及T54係分別表示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收訊動作及送訊動作。
至發生停電(T61)之前,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將L位準的開關控制訊號輸出至開關101。藉此,開關101係被連接,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9係處於導通狀態。
行動電話無線機3進行了間歇收訊動作(T64)之後,發生停電(T61)。停電發生瞬間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在T5將開關控制訊號由L位準變更為H位準,且開始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
DRX周期(T62a)為40秒。因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接下來的間歇收訊動作的時序(T65)係由前次的間歇收訊動作(T64)40秒後。但是,如上所述,開關控制訊號形成為H位準,藉此開關101被切斷,因此收訊訊號未到達至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因此,即使在接下來的間歇收訊動作的時序(T65),上位裝置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進行叫出,行動電話無線機3亦不響應該叫出。亦即,行動電話無線機3未進行無線送訊動作,因此並沒有對MH無線機2的停電資訊收集動作造成影響的情形。
若MH無線機2的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完成,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在T8將開關控制訊號由H位準變更為L位準。藉此,開關101係被連接,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9形成為導通狀態。之後,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將停電資訊傳送至上位系統(T9)。
其中,DRX周期係根據無線通訊系統的最大跳躍數,設定為比MH無線機2的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為更長。因此,因間歇收訊訊號的收訊時序與停電資訊收集期間重疊,行動電話無線機3未接收間歇收訊訊號係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最多1次。因此,上述的開關控制並不會影響藉由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後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所為之間歇收訊訊號的收訊。
若DRX周期被設定為較短,例如2.56秒,在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中,行動電話無線機3好幾次均無法取得間歇收訊時的資料。因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判定為處於服務區範圍外狀態,而遷移至來自基地台的無線訊號檢索模式。結果,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變得無法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後迅速將停電資訊傳送至上位系統。
<A-3.效果> 作為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裝置的匯集裝置1A係具備:發生停電時藉由多點跳躍通訊,由複數子機亦即MH無線機4a、4b、4c、4d、4e的各個收集表示停電狀況的停電資訊的MH無線機2;透過第1天線亦即天線9,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且將MH無線機2所收集到的停電資訊藉由行動電話通訊而送訊至上位裝置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接著,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在MH無線機2收集停電資訊的期間亦即停電資訊收集期間,與上位裝置不進行行動電話通訊。
藉由以上構成,藉由匯集裝置1A,在發生停電時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中,不會發生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送訊動作。亦即,MH無線機2的無線訊號不會干擾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訊號,因此MH無線機2係可快速且確實地收集停電資訊。
此外,匯集裝置1A係具備:切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1開關亦即開關101。接著,MH無線機2係以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形成為非導通,且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形成為導通的方式,控制開關101。為了進行該控制,並不需要在MH無線機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之間進行無線動作時序的調整,可以僅MH無線機2的判斷進行開關101的控制。因此,MH無線機2係在發生停電後,在短時間控制開關101,且可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形成為非導通。結果,可達成作為預備電源的電容器6的小型化、低容量化、及低成本化。
<B.實施形態2> <B-1.構成>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1B的構成。匯集裝置1B係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取代匯集裝置1A所使用者。匯集裝置1B係除了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構成之外,在訊號控制部10具備開關102。
開關102係設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之間。開關102的ON與OFF係與開關101同樣地,藉由從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被輸出的開關控制訊號予以控制。若連接有開關102,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形成為連接於接地的狀態,若開關102被解放,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形成為與接地未相連接的狀態。換言之,開關102係切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2開關。
<B-2.動作> 匯集裝置1B的動作係大部分與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動作共通,因此以下係一邊參照表示匯集裝置1A的流程的圖3,一邊僅說明與匯集裝置1A的不同部分。
在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中,若發生停電,控制部21係藉由將輸出至開關101的開關控制訊號由L位準形成為H位準,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之間的開關101切斷(步驟S106)。在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1B中,除此之外,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之間的開關102被連接。藉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9係形成為非導通,並且行動電話無線機3連接於接地。
若行動電話無線機3位於基地台的附近,即使將開關101切斷,亦有由基地台被送訊且到達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訊號位準未被充分衰減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開關102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連接於接地,藉此使由基地台被送訊且到達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訊號更加衰減。藉此,即使行動電話無線機3位於基地台的附近,亦可抑制藉由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進行無線送訊動作的情形。
在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中,若停電資訊的收集完成,控制部21係將輸出至開關101的開關控制訊號由H位準形成為L位準,藉此將開關101連接(步驟S109)。在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1B中,除此之外,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之間的開關102被切斷。
<B-3.效果> 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1B係除了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構成之外,具備切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2開關亦即開關102。接著,MH無線機2係以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形成為導通,且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形成為非導通的方式,控制開關102。
藉由以上構成,藉由匯集裝置1B,即使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位於基地台的附近的情形下,亦由於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由基地台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訊號被充分衰減,因此抑制行動電話無線機3藉由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進行無線送訊動作的情形。
<C.實施形態3> <C-1.構成>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匯集裝置1C的構成。匯集裝置1C係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取代匯集裝置1A所使用者。匯集裝置1C係在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構成中,具備天線11來取代天線8、9,且具備開關12來取代訊號控制部10者。
在實施形態1、2中,係對MH無線機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各個設置專用的天線8、9,惟在實施形態3中,係在MH無線機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共用1根天線11,藉此實現匯集裝置1C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亦即,天線11係使用在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之用的第1天線。
開關12係設在MH無線機2的無線部2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與天線11之間,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在MH無線機2的無線部2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之間進行切換。開關12係切換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11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1開關。亦即,開關12係藉由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行動電話無線機3,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11形成為導通,且藉由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MH無線機2,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11形成為非導通。開關12的切換係藉由從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被輸出的開關控制訊號來進行。
其中,如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1B所示,在匯集裝置1C中亦可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接地之間設有開關102。
<C-2.動作> 匯集裝置1C的動作係大部分與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動作共通,因此以下係一邊參照作為匯集裝置1A的時間圖的圖4,一邊說明匯集裝置1C的動作。
至發生停電(T61)之前,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將L位準的開關控制訊號輸出至開關12。藉此,開關12係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行動電話無線機3。天線11係與MH無線機2形成為非導通,且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呈導通。
停電發生瞬間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在T5將開關控制訊號由L位準變更為H位準。藉此,開關12係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MH無線機2。天線11係與MH無線機2形成為導通,且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形成為非導通。
之後,MH無線機2係開始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MH無線機2正在進行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的期間,如上所述,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與天線11為非導通,因此即使間歇收訊動作的時序(T65)到來,亦不接收訊號。
若MH無線機2的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完成,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在T8將開關控制訊號由H位準變更為L位準。藉此,開關12係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行動電話無線機3。天線11係與MH無線機2形成為非導通,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呈導通。之後,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將停電資訊傳送至上位系統(T9)。
<C-3.效果> 在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1C中,作為第1開關的開關12係將作為第1天線的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在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MH無線機2之間進行切換,藉由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行動電話無線機3,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11形成為導通,藉由將天線11的連接目的端設為多點跳躍無線機2,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與天線11形成為非導通。因此,藉由匯集裝置1C,在MH無線機2與行動電話無線機3共用1根天線11,因此除了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效果之外,可達成匯集裝置的更進一步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D.實施形態4> <D-1.構成>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1D的構成。匯集裝置1D係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取代匯集裝置1A所使用者。匯集裝置1D係由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1A的構成中刪除訊號控制部10的構成。
在實施形態1中,係在匯集裝置1A起動後,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設定為長時間,例如40秒。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匯集裝置1D起動後,將DRX周期設定為短時間,在發生停電後,將DRX周期設定為長時間,例如40秒。
<D-2.動作> 圖8係顯示匯集裝置1D的動作的流程圖。圖8的流程圖係由在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的圖3的流程圖中將步驟S109刪除,且將步驟S103及步驟S106置換為步驟S201及步驟S202者。因此,以下說明步驟S201及步驟S202。
在步驟S102中,MH無線機2及行動電話無線機3起動後,在步驟S201中,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設定DRX周期。在實施形態1中,在該時點,DRX周期設定為比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為較長,例如40秒(圖3的步驟S103)。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縮短對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響應時間,因此將DRX周期設為短時間。例如,DRX周期係與一般的行動電話同樣地設定為2.56秒。
在發生停電後的步驟S202中,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DRX周期的設定變更。在本步驟中,DRX周期係設定為比變更前的DRX周期與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的合計為更長。若將變更前的DRX周期設為2.56秒,且將停電資訊收集期間設為30秒時,變更後的DRX周期係被設定為比32.56秒為更長,例如40秒。藉此,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未發生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間歇收訊動作。
圖9係顯示匯集裝置1D的動作的時間圖。以下參照圖9,說明停電發生前後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間歇收訊動作。在圖9中,T102係表示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
匯集裝置1D起動後,DRX周期係被設定為2.56秒。因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至發生停電(T61)為止,以2.56秒周期進行收訊動作。此時,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可對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在2.56秒以內作響應。
接著,發生停電(T61)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設定變更,且將DRX周期變更為40秒(T12)。
接著,MH無線機2係進行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但是,由於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變長,因此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並未發生由上位裝置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叫出,且未發生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送訊動作。圖9所示之匯集裝置1D的其他動作係與圖4所示之匯集裝置1A的動作相同。
<D-3.效果> 在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1D中,MH無線機2係設定行動電話無線機3接收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訊號的周期亦即DRX周期,且在發生停電時變更所設定的DRX周期。接著,變更後的DRX周期係比變更前的DRX周期與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的合計為更長。藉由以上構成,藉由匯集裝置1D,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不進行藉由行動電話無線機3所為之間歇收訊動作。因此,與實施形態1-3同樣地,MH無線機2的無線訊號不會干擾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訊號,因此MH無線機2係可快速且確實地收集停電資訊。此外,在停電時以外,係可縮短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因此可縮短對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響應時間。
<E.實施形態5> <E-1.構成> 實施形態5的匯集裝置1E的構成係如圖7所示,與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1D的構成相同。匯集裝置1E係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取代匯集裝置1A來使用者。
以使停電收集期間不會發生藉由行動電話無線機3所為之無線通訊的方法而言,在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1D中,係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在起動後縮短,在停電發生瞬間後加長。相對於此,在實施形態5的匯集裝置1E中,係在發生停電時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設為閒置模式。
<E-2.動作> 圖10係顯示匯集裝置1E的動作的流程圖。圖10的流程圖係以步驟S301置換圖8的流程圖的步驟S202,且在步驟S108與步驟S110之間插入步驟S302及步驟S303者。以下針對與實施形態4的不同處,說明匯集裝置1E的動作。
在步驟S105中發生停電之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由活動狀態變更為閒置狀態的設定變更(步驟S301)。活動狀態係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進行無線通訊的狀態,閒置狀態係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部32未進行無線通訊的狀態。藉由本步驟的處理,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間歇收訊動作即停止。
之後,若MH無線機2完成停電資訊的收集(步驟S108中為Yes),控制部21係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由閒置狀態變更為活動狀態的設定變更(步驟S302)。藉由本步驟的處理,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檢索來自基地台的無線訊號,且開始與基地台的時序同步的處理。
步驟S302之後,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判斷與基地台的同步是否已完成(步驟S303)。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記憶有遷移至閒置狀態之前的活動狀態中的周邊基地台資訊。在周邊基地台資訊係包含有效的訊號頻率的資訊等。因此,由閒置狀態變化至活動狀態之後,與基地台的同步處理係在短時間完成。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反覆步驟S303的處理至完成與基地台的同步為止。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可藉由與基地台的同步完成來進行送訊動作。
圖11係顯示匯集裝置1E的動作的時間圖。以下參照圖11,說明停電發生前後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間歇收訊動作。在圖11中,T103係表示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
匯集裝置1D起動後,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係被設定為活動狀態,DRX周期係被設定為2.56秒。因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至發生停電(T61)為止,以2.56秒周期進行收訊動作。
接著,發生停電(T61)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將無線動作模式變更為閒置狀態的設定變更(T22)。
接著,MH無線機2係進行停電資訊收集動作(T6)。MH無線機2正在進行停電資訊收集的期間,由於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為閒置狀態,因此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停止無線動作。因此,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並未發生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送訊動作。
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完成之後,MH無線機2的控制部21係對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控制部31,進行將無線動作模式變更為活動狀態的設定變更(T23)。
接著,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檢索來自基地台的無線訊號,且進行與基地台的時序同步的處理(T24)。行動電話無線機3係若與基地台的同步完成,重新進行在DRX周期的間歇收訊動作,並且將藉由MH無線機2被收集到的停電資訊送訊至上位裝置(T9)。
其中,在實施形態1-5的匯集裝置1A-1E中,以在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收集中,行動電話無線機3不進行無線通訊的方式,MH無線機2控制行動電話無線機3。但是,該控制亦可適用在MH無線機2進行停電資訊的收集以外的重要的無線通訊的情形。
<E-3.效果> 在實施形態5的匯集裝置1E中,MH無線機2係將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無線動作模式,在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設定為閒置狀態,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係設定為活動狀態。藉此,藉由MH無線機2所為之停電資訊的收集中,不會發生藉由行動電話無線機3所為之無線通訊,因此MH無線機2係不會有干擾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通訊訊號的情形,可快速且確實地收集停電資訊。因此,即使在有藉由匯集裝置1E,在發生停電後無法變更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或即使可變更亦需要時間等制約的情形下,亦可快速且確實地收集停電資訊。
此外,藉由匯集裝置1E,可將停電時以外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DRX周期設定為較短,因此可縮短對來自上位裝置的叫出的行動電話無線機3的響應時間。
其中,可將各實施形態自由組合、或將各實施形態適當變形或省略。上述說明在所有態樣中均為例示。理解為可假想未被例示的無數變形例者。
1A,1B,1C,1D,1E:匯集裝置 2,4a,4b,4c,4d,4e:多點跳躍無線機 3:行動電話無線機 5:AC/DC轉換器 6:電容器 7:調節器 8,9,11:天線 10:訊號控制部 13a,13b,13c,13d,13e:計測器 21,31:控制部 22,32:無線部 12,101,102:開關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無線通訊系統的構成的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4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時間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匯集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匯集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4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時間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5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5的匯集裝置的動作的時間圖。
1A:匯集裝置
2:多點跳躍無線機
3:行動電話無線機
5:AC/DC轉換器
6:電容器
7:調節器
8,9:天線
10:訊號控制部
21,31:控制部
22,32:無線部
101:開關

Claims (8)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 發生停電時藉由多點跳躍通訊,由複數子機的各個收集表示停電狀況的停電資訊的多點跳躍無線機;及 透過第1天線與上位裝置進行行動電話通訊,且將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所收集到的前述停電資訊藉由前述行動電話通訊而送訊至前述上位裝置的行動電話無線機, 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係在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收集前述停電資訊的期間亦即停電資訊收集期間,與前述上位裝置不進行前述行動電話通訊。
  2. 如請求項1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另外具備:切換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1開關, 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係以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在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形成為非導通、在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形成為導通的方式,控制前述第1開關。
  3. 如請求項2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另外具備:切換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接地的導通或非導通的第2開關, 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係以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接地在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形成為導通、在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形成為非導通的方式,控制前述第2開關。
  4. 如請求項2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1開關係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在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之間進行切換,藉由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設為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形成為導通,且藉由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設為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形成為非導通。
  5. 如請求項3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1開關係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在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之間進行切換,藉由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設為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形成為導通,且藉由將前述第1天線的連接目的端設為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與前述第1天線形成為非導通。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係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接收來自前述上位裝置的叫出訊號的周期亦即DRX周期設定為比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為更長。
  7. 如請求項1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係設定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接收來自前述上位裝置的叫出訊號的周期亦即DRX周期,且在發生停電時變更所設定的前述DRX周期, 變更後的前述DRX周期係比變更前的前述DRX周期與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的合計為更長。
  8. 如請求項1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多點跳躍無線機將前述行動電話無線機的無線動作模式,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中係設定為閒置狀態,前述停電資訊收集期間外係設定為活動狀態。
TW111103310A 2021-02-02 2022-01-26 無線通訊裝置 TWI781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03640 2021-02-02
PCT/JP2021/003640 WO2022168137A1 (ja) 2021-02-02 2021-02-02 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991A true TW202232991A (zh) 2022-08-16
TWI781880B TWI781880B (zh) 2022-10-21

Family

ID=8274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310A TWI781880B (zh) 2021-02-02 2022-01-26 無線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3689B2 (zh)
TW (1) TWI781880B (zh)
WO (1) WO20221681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5307A (ja) 2007-09-05 2009-03-26 Sii Ido Tsushin Kk 無線装置
JP2009232190A (ja) 2008-03-24 2009-10-08 N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マスク方法
JP2011101112A (ja) 2009-11-04 2011-05-1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348662A1 (en) * 2016-05-09 2020-11-05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Platform for facilitating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n a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JP6692257B2 (ja) * 2016-08-29 2020-05-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906441B2 (ja) * 2017-12-27 2021-07-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停電検出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8137A1 (ja) 2022-08-11
JPWO2022168137A1 (zh) 2022-08-11
JP7403689B2 (ja) 2023-12-22
TWI781880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6617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37960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KR101039617B1 (ko)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및 이를위한 시스템
WO2016191197A1 (en) Low power sensor node ope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US9282476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301485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Point Power Save
CA2683120C (en) Power save 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 detection
US10993149B2 (en) Operating a terminal device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7288598A (ja)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機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
CN113412632A (zh) 链路失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561986B2 (ja) 無線端末機
CN103067111A (zh) 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TWI781880B (zh) 無線通訊裝置
JP2023134625A (ja) サービスデータ適応プロトコル層エンティティの管理方法、送信端末及び受信端末
EP2523507A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wake-up of dormant base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associated network entities
CN114222369A (zh) 组网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120312B2 (ja) 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ードレス子機
JP4561985B2 (ja) 無線端末機
JP2006196934A (ja) 無線lan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201874A5 (zh)
JP2013179455A (ja) 無線電話端末、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電話システムの構築方法
TWI516057B (zh) 用於混合網路中狀態暫停之裝置及方法
JP2012235260A (ja) 無線装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ネットワーク存在確認方法
EP3398383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pillary network gateway
JP3844319B2 (ja)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