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320A - 後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後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320A
TW202227320A TW109147043A TW109147043A TW202227320A TW 202227320 A TW202227320 A TW 202227320A TW 109147043 A TW109147043 A TW 109147043A TW 109147043 A TW109147043 A TW 109147043A TW 202227320 A TW202227320 A TW 2022273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arm portion
axis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7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花聡
山口壮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7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27320A/zh
Priority to DE102021213450.5A priority patent/DE102021213450A1/de
Priority to US17/555,702 priority patent/US1191960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227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320A/zh
Priority to US18/422,487 priority patent/US20240158045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5Mounting the derailleur on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8Accessories, e.g. pro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課題]要提供一種能提升可用性的後撥鏈器。 [解決手段]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上述基座構件包含角度位置調節構造。

Description

後撥鏈器
本發明關於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已知有可以任意變更自行車的變速比的後撥鏈器。專利文獻1揭示了習知的後撥鏈器的一個例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8/0265169號說明書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後撥鏈器,還有可提升可用性的空間。本發明的目的要提供一種可提升可用性的後撥鏈器。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上述基座構件包含角度位置調節構造,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藉由將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繞上述後輪軸心旋轉,可調節上述後撥鏈器相對於上述自行車的框架的角度位置;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在上述後輪軸心的徑向配置於上述第1安裝端及上述第2安裝端之間。 藉由上述第1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並且藉由角度位置調節構造,能容易調節後撥鏈器相對於自行車框架的角度位置。因此會提升可用性。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2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的螺栓構件、及具有與上述第1螺紋部結合的第2螺紋部的調節開口。 藉由上述第2型態的後撥鏈器,藉由螺栓構件與調節開口,能更容易調節後撥鏈器相對於自行車框架的角度位置。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3型態的後撥鏈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靠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 藉由上述第3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4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自行車框架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於上述第1臂部與上述第2臂部之間。 藉由上述第4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5型態的後撥鏈器,進一步具備有: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的緊固構件;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藉由上述第5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而且能將後撥鏈器容易對框架進行裝卸。
依據上述第5型態的第6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緊固構件具有:筒狀部、及相對於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徑向突出的徑向突出部;上述徑向突出部從上述筒狀部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上述徑向的外側擴張。 藉由上述第6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而且能將後撥鏈器容易對框架進行裝卸。
依據上述第6型態的第7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筒狀部貫穿。 藉由上述第7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而且能將後撥鏈器容易對框架進行裝卸。
依據上述第7型態的第8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具有第2安裝開口部,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筒狀部至少局部貫穿。 藉由上述第8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而且能將後撥鏈器容易對框架進行裝卸。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9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設置成讓上述後輪軸心在與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相同軸心上貫穿;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的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具有第2安裝開口部,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設置成讓上述後輪軸心在與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相同軸心上貫穿;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的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mm以上。 藉由上述第9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預定值以上,所以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9型態的第10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mm以上。 藉由上述第10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兩者都為預定值以上,所以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9型態的第11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5mm以上。 藉由上述第11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預定值以上,所以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0型態的第12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5mm以上。 藉由上述第12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兩者都為預定值以上,所以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7型態的第13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配置成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1臂部的至少局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於上述框架與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之間。 藉由上述第13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3型態的第14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具有: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用來支承上述第1臂部的段部。 藉由上述第14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15型態的後撥鏈器,進一步具備有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的框架的緊固構件;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面的位置,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包含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的第1安裝開口部。 藉由上述第15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而且能將後撥鏈器容易對框架進行裝卸。
依據上述第15型態的第16型態的後撥鏈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讓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以讓異物在碰撞到上述自行車的後撥鏈器的其他部位之前,讓上述異物碰撞到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 藉由上述第16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大徑部突出,所以可抑制異物對構成後撥鏈器的其他組成元件碰撞。因此可適當地保護後撥鏈器。
依據上述第15型態的第17型態的後撥鏈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至少3mm。 藉由上述第17型態的後撥鏈器,由於大徑部突出至少3mm,所以可抑制異物對構成後撥鏈器的其他組成元件碰撞。因此可適當地保護後撥鏈器。
本發明的第18型態的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具有讓上述後輪軸心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具有讓上述後輪軸心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2安裝開口部,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mm以上。 藉由上述第18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8型態的第19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 mm以上。 藉由上述第19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8型態的第20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5mm以上。 藉由上述第20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19型態的第21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5mm以上。 藉由上述第21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本發明的第22型態的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上述緊固構件,具有:筒狀部、及相對於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徑向突出部;上述徑向突出部從上述筒狀部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上述徑向的外側擴張;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筒狀部貫穿,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1臂部的至少局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在上述框架與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之間。 藉由上述第22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依據上述第22型態的第23型態的後撥鏈器,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具有: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用來支承上述第1臂部的段部。 藉由上述第23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提升後撥鏈器的剛性。
本發明的第24型態的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讓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以讓異物在碰撞到上述自行車的後撥鏈器的其他部位之前,讓上述異物碰撞到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 藉由上述第24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讓後撥鏈器的剛性提升且適當地保護後撥鏈器。
本發明的第25型態的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至少3mm以上。 藉由上述第25型態的後撥鏈器,可抑制後撥鏈器從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突出的突出量。而且讓後撥鏈器的剛性提升且適當地保護後撥鏈器。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的後撥鏈器,可提供能提升可用性的後撥鏈器。
<第1實施方式>
參考第1圖至第8圖針對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加以說明。自行車10是至少能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的車輛。自行車10,不限定車輪的數量,例如也包括單輪車及具備3輪以上的車輪的車輛。自行車10例如包含:登山車、公路車、城市型自行車、載貨型自行車、及躺式自行車等各種種類的自行車。自行車10也可是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包括藉由電動馬達輔助車輛推進的電動輔助自行車。
自行車10具備有:曲柄12、前輪14、後輪16、車體18。車體18包含框架20。曲柄12包含:可相對於框架20旋轉的曲柄軸12A、與分別設置在曲柄軸12A的軸方向的端部的曲柄臂12B。在各曲柄臂12B分別連結著踏板P。後輪16,藉由曲柄12旋轉所驅動。後輪16支承於框架20。曲柄12與後輪16藉由驅動機構22連結。驅動機構22包含:連結於曲柄軸12A的前鏈輪24。曲柄軸12A與前鏈輪24也可經由第1單向離合器連結。第1單向離合器,當曲柄12前轉時,使前鏈輪24前轉,當曲柄12後轉時,不使前鏈輪24後轉。前鏈輪24是以一個或複數個所構成。複數的前鏈輪24構成前鏈輪組件。驅動機構22進一步包含:後鏈輪26與鏈條28。鏈條28,將前鏈輪24的旋轉力傳遞到後鏈輪26。驅動機構22包含複數的後鏈輪26。複數的後鏈輪26構成後鏈輪組件26A。
後鏈輪26連結於後輪16。在後鏈輪26與後輪16之間設置有第2單向離合器較佳。第2單向離合器,當後鏈輪26前轉時,使後輪16前轉,當後鏈輪26後轉時,不使後輪16後轉。
前輪14經由前叉30安裝於框架20。車把桿34經由桿部32連結於前叉30。在本實施方式,雖然後輪16藉由驅動機構22連結於曲柄12,而也可將後輪16及前輪14的至少一個藉由驅動機構22連結於曲柄12。
自行車10也可包含自行車用電池36。電池36包含有一個或複數個電池元件。電池元件包含充電池。電池36將電力供給到輔助馬達38。電池36,連接成藉由有線方式而可與輔助馬達38通訊。輔助馬達38例如可藉由電力線通訊(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而與控制部通訊。
自行車10也可包含:將推進力施加到自行車10的輔助馬達38。輔助馬達38包含一個或複數個電動馬達。輔助馬達38,用來將旋轉傳遞到:從踏板P起至後輪16的人力驅動力的動力傳遞路線、及前輪14的至少一種。從踏板P起至後輪16的人力驅動力的動力傳遞路線包含後輪16。在本實施方式,輔助馬達38,設置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且用來將旋轉傳遞至前鏈輪24。驅動單元包含輔助馬達38及設置有輔助馬達38的殼體。較佳在輔助馬達38與曲柄軸12A之間的動力傳遞路線,將單向離合器設置成:在使曲柄軸12A朝自行車10前進的方向旋轉的情況,藉由曲柄12的旋轉力讓輔助馬達38不旋轉。在後輪16及前輪14的至少一個設置有輔助馬達38的情況,輔助馬達38也可包括輪轂馬達。自行車10也可不包含輔助馬達38。
自行車10包含後撥鏈器40。後撥鏈器40,是用來將後輪16的旋轉速度相對於曲柄12的旋轉速度的比也就是變速比變更。後撥鏈器40,可將經由鏈條28連動旋轉的前鏈輪24與後鏈輪26的旋轉速度的比也就是變速比變更。後撥鏈器40,將鏈條28從複數的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一個後鏈輪26切換到其他後鏈輪26。複數的前鏈輪24構成前鏈輪組件的情況,自行車10進一步包含前撥鏈器。後撥鏈器40,包含基座構件42,基座構件42安裝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後撥鏈器40包含可動構件44,可動構件44可相對於基座構件移動。後撥鏈器40包含連桿機構46,連桿機構46將可動構件44可移動地連結於基座構件42。後撥鏈器40包含鏈條導引機構48,鏈條導引機構48可繞旋轉軸心A旋轉且與可動構件44連結。基座構件42,包含有第1安裝端42A及第2安裝端42B。第2安裝端與連桿機構46連接。第1安裝端42A包含至少一個臂部。至少一個臂部包含第1臂部50。至少一個臂部包含第1臂部50與第2臂部52。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配置成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
後撥鏈器40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後撥鏈器40,具備有: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連桿機構46、鏈條導引機構48;基座構件42包含: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42A及第2安裝端42B;可動構件44配置成可相對於基座構件42移動,連桿機構46用來將可動構件44與基座構件42連結;鏈條導引機構48可繞旋轉軸心A旋轉且與可動構件44連結。第1安裝端42A安裝在與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第2安裝端42B配置在與後輪軸心16A偏置的位置。
鏈條導引機構48包含至少一個滑輪PU。鏈條導引機構48包含至少一個板部PL。鏈條導引機構48是以複數的滑輪PU及複數的板部PL所構成。在本實施方式,鏈條導引機構48包含第1滑輪48A及第2滑輪48B。鏈條導引機構48包含外板部P1及內板部P2。第1滑輪48A是用來導引鏈條28的導引滑輪。第2滑輪48B是用來維持鏈條28的張力的張力滑輪。
基座構件42的第1安裝端42A用來與自行車10的框架20結合。第2安裝端42B用來與連桿機構46結合。第1安裝端42A包含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配置成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與基座構件42為一體。
基座構件42包含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藉由將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繞後輪軸心16A旋轉,來調節後撥鏈器40相對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的角度位置。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藉由調節基座構件42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位置,來調節後撥鏈器40的角度位置。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在後輪軸心16A的徑向配置於第1安裝端42A及第2安裝端42B之間。
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56A的螺栓構件56、及具有與第1螺紋部56A結合的第2螺紋部58A的調節開口58。第1螺紋部56A例如包括公螺紋部。第2螺紋部58A例如包括母螺紋部。藉由讓螺栓構件56旋轉,來變更第1螺紋部56A與第2螺紋部58A的相對的位置關係。在螺栓構件56的頭構件56B設置有用來使螺栓構件56旋轉的構造。一個例子,例如是用來將十字或一字螺絲起子插入用的孔部、或用來將六角扳手插入用的孔部。
針對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的角度位置調節方法來說明。如第3圖所示,在用來安裝後撥鏈器40的框架20的後方端部形成有抵接面20A。抵接面20A例如局部突出。藉由讓螺栓構件56的端部接觸於抵接面20A,來變更且決定後撥鏈器40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位置。抵接面20A例如局部突出。藉由讓第1螺紋部56A的端部接觸於抵接面20A,來變更且決定後撥鏈器40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位置。螺栓構件56所接觸的抵接面20A,相較於將後輪軸心16A與前輪軸心14A連結的線更朝自行車10的下側突出。螺栓構件56與抵接面20A抵接的端部也可用金屬以外的材料構成。一個例子,端部是以樹脂或合成橡膠所構成。
如第6圖所示,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自行車10的框架20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配置在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之間。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與自行車10的左右方向一致。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基座構件42的第1臂部50具有供後輪軸心16A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開口部50A。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基座構件42的第2臂部52具有供後輪軸心16A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2安裝開口部52A。框架20具有供後輪軸心16A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框架開口部20B。
針對在基座構件42上設置有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的位置來說明。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在後輪軸心16A的徑向設置於第1安裝開口部50A及第2安裝端42B之間。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在後輪軸心16A的徑向設置於第2安裝開口部52A及第2安裝端42B之間。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在後輪軸心16A的徑向設置於第1安裝開口部50A及第2安裝端42B之間。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設置於第1安裝開口部50A及第2安裝開口部52A之間。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配置於臂部連接部42C,臂部連接部42C連接於第1臂部50與第2臂部52。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2臂部52配置在較第1臂部50更接近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是沿著沿自行車10的前後方向的中心軸C1形成的面。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與朝後輪軸心16A的軸方向延伸的直線正交。
基座構件42進一步具備有緊固構件60,緊固構件60用來將基座構件42的第1安裝端42A固定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與後輪軸心16A在相同軸心上。緊固構件60具有:筒狀部62、及相對於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朝徑向突出的徑向突出部64。徑向突出部64,從筒狀部62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的徑向外側擴張。
基座構件42的第1臂部50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50A。第1安裝開口部50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貫穿。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1安裝開口部50A設置成讓後輪軸心16A貫穿於與第1安裝開口部50A同軸心上。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基座構件42的第1臂部50在相對後輪軸心16A的第1安裝開口部50A的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H1。
基座構件42的第2臂部52具有第2安裝開口部52A。第2安裝開口部52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至少局部貫穿。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2安裝開口部52A設置成讓後輪軸心16A貫穿於與第2安裝開口部52A同軸心上。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基座構件42的第2臂部52在相對後輪軸心16A的第2安裝開口部52A的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H2。
針對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來說明。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第1最小徑向厚度H1,是在構成第1安裝開口部50A的第1臂部50的最薄部分的厚度。第2最小徑向厚度H2,是在構成第2安裝開口部52A的第2臂部52的最薄部分的厚度。
一個例子,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mm以上。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兩者為2mm以上較佳。其他例子,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5mm以上。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兩者為2.5mm以上較佳。
在後輪輪轂軸HB與基座構件42之間的接觸面以及緊固構件60與基座構件42之間的接觸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滑動部S。在一個例子,在輪轂軸HB與第2臂部52之間的接觸面以及第2臂部52與筒狀部62之間的接觸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滑動部S。
滑動部S,在後輪軸心16A的軸方向以0.2mm的厚度以上形成。滑動部S,是以構成緊固構件60、後輪輪轂軸HB、及基座構件4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構成。滑動部S,是以低摩擦性及耐磨性優異的材料所構成。在一個例子,構成滑動部S的材料為樹脂。滑動部S,使各構成元件彼此的滑動性提升。樹脂例如為氟樹脂。氟樹脂,例如是聚四氟乙烯或全氟烷氧基烷烴。滑動部S,也可對緊固構件60、後輪輪轂軸HB、及基座構件42的各接觸面進行表面處理。一個例子,層構造藉由以氧化覆膜覆蓋接觸面的陽極氧化鋁處理、及氟樹脂加工的至少一種所構成。氟樹脂加工包含氟樹脂的塗裝及黏貼。
藉由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進一步可得到以下效果。 在後輪輪轂軸HB與基座構件42之間以及緊固構件60與基座構件42之間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層構造。構成層構造的部份讓滑動性提升。因此可抑制各構造的磨損。
<第2實施方式> 參考第9圖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加以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除了緊固構件60的構造以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相同,所以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2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是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後撥鏈器40,具備有: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連桿機構46、鏈條導引機構48、緊固構件60;基座構件42包含: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42A及第2安裝端42B;可動構件44配置成可相對於基座構件42移動,連桿機構46用來將可動構件44與基座構件42連結;鏈條導引機構48可繞旋轉軸心A旋轉且與可動構件44連結;緊固構件60,用來將基座構件42的第1安裝端42A固定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第2安裝端42B與連桿機構46結合,第1安裝端42A包含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與後輪軸心16A在相同軸心上。緊固構件60具有:筒狀部62、及相對於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徑向突出部64。徑向突出部64,從筒狀部62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的徑向外側擴張。筒狀部62的徑向長度為第1安裝開口部50A及第2安裝開口部52A的徑向長度以下。徑向突出部64的徑向長度較第1安裝開口部50A及第2安裝開口部52A的徑向長度更長。
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配置成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2臂部52配置在較第1臂部50更接近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基座構件42的第1臂部50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50A。第1安裝開口部50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貫穿。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1臂部50的至少局部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配置在框架20與緊固構件60的徑向突出部64之間。在一個例子,第1臂部50的全體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配置在框架20與緊固構件60的徑向突出部64之間。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徑向突出部64具有用來支承第1臂部50的段部66。
段部66,較筒狀部62相對於中心軸心60A更朝徑向外側突出。段部66,較徑向突出部64相對於中心軸心60A位於更靠近徑向內側。段部66的突出部分的長度與徑向突出部64的突出部分的長度的差異可任意設定。一個例子是0.3mm以上。段部66也可設置一個,也可設置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段部66沿著中心軸心60A的周方向設置有一個。段部66,也可與中心軸心60A的軸方向平行,也可相對於中心軸心60A的軸方向傾斜。
<第3實施方式> 參考第10圖針對第3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加以說明。第3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除了緊固構件60的構造以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相同,所以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3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是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後撥鏈器40,具備有: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連桿機構46、鏈條導引機構48、緊固構件60;基座構件42包含:安裝在與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42A及第2安裝端42B;可動構件44配置成可相對於基座構件42移動,連桿機構46用來將可動構件44與基座構件42連結;鏈條導引機構48可繞旋轉軸心A旋轉且與可動構件44連結;緊固構件60,用來將基座構件42的第1安裝端42A固定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與後輪軸心16A在相同軸心上。第2安裝端42B用來與連桿機構46結合。
緊固構件60具有:小徑部68、及在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的軸心方向與小徑部68鄰接的大徑部70。第1安裝端42A包含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配置成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2臂部52配置在較第1臂部50更接近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基座構件42的第1臂部50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50A。第1安裝開口部50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小徑部68貫穿。大徑部70,較小徑部68在中心軸心60A的徑向更朝外側突出。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大徑部70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從第1臂部50突出,以讓異物在碰撞到自行車10的後撥鏈器40的其他部位之前先碰撞到緊固構件60的大徑部70。後撥鏈器40的其他部位包含: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連桿機構46、及鏈條導引機構48的至少一種。異物例如包含自行車10行駛所存在的地面、牆壁、岩石、石頭、及樹木。
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大徑部70,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從第1臂部50突出至少3mm以上。大徑部70突出的長度,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從第1臂部50起算為60mm以下較佳。大徑部70突出的長度,例如選擇3mm、6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5mm、50mm、55mm、60mm的任一種。
<第4實施方式> 參考第11圖至第14圖針對第4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加以說明。第4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除了托架裝置100的構造以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相同,所以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1圖所示的托架裝置100,是用來將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安裝在自行車10的後輪軸心16A,後撥鏈器40包含: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及連桿機構46。在一個例子,托架裝置100與後撥鏈器40為不同個體。托架裝置100,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配置於自行車10的框架與基座構件42之間,用來將後撥鏈器的基座構件42安裝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托架裝置100,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配置於自行車10的框架與至少一個臂部之間,用來將後撥鏈器的基座構件42安裝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
托架裝置100,具備有:用來連結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的框架安裝端102、及用來連結於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的撥鏈器安裝端108。框架安裝端102具有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配置成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第1臂部104,在安裝著托架裝置100的狀態具有供後輪軸心16A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開口104A,第2臂部106,在安裝著托架裝置100的狀態具有供後輪軸心16A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2安裝開口106A。自行車用撥鏈器安裝端108,具有第3安裝開口110A,第3安裝開口110A,用來支承撥鏈器緊固構件112,撥鏈器緊固構件112,用來與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的基座構件連結。第3安裝開口110A,設置在撥鏈器安裝端108所具有的第3臂部110。
第3臂部110,在軸心方向至少局部配置於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之間。第3安裝開口110A,在軸心方向至少局部配置於第1安裝開口104A及第2安裝開口106A之間。在本實施方式,第3臂部110全體配置於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之間。第3安裝開口110A全體在軸心方向配置於第1安裝開口104A及第2安裝開口106A之間。
第13圖,示意性地顯示經由本實施方式的托架裝置100,將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在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2臂部106配置在較第1臂部104更接近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是沿著沿自行車10的前後方向的中心軸C1形成的面。自行車10的中心軸心面,與朝後輪軸心16A的軸方向延伸的直線正交。
在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作成讓自行車10的框架20在後輪軸心16A的軸心方向配置在第1臂部104及第2臂部106之間。
托架裝置100進一步具備有緊固構件60,緊固構件60用來將框架安裝端102固定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在自行車用後撥鏈器40安裝於自行車10的狀態,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與後輪軸心16A為同軸。
緊固構件60具有:筒狀部62、及相對於緊固構件60的中心軸心60A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徑向突出部64。徑向突出部64,從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中心軸心60A的徑向外側擴張。
第1安裝開口104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貫穿。第2安裝開口106A用來供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至少局部貫穿。
撥鏈器緊固構件112具有:筒狀部114、及相對於撥鏈器緊固構件112的中心軸心112A朝徑向突出的徑向突出部116。徑向突出部116,從撥鏈器緊固構件112的筒狀部114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中心軸心112A的徑向外側擴張。第3安裝開口110A用來供撥鏈器緊固構件112的筒狀部114至少局部貫穿。
托架裝置100進一步具備有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用來調節托架裝置100相對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的角度位置。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56A的螺栓構件56、及具有與第1螺紋部56A結合的第2螺紋部58A的調節開口58。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藉由調節托架裝置100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位置,來調節安裝於托架裝置100的後撥鏈器40的角度位置。第1螺紋部56A例如包括公螺紋部。第2螺紋部58A例如包括母螺紋部。藉由讓螺栓構件56旋轉,來變更第1螺紋部56A與第2螺紋部58A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藉由讓第1螺紋部56A與在框架20形成的抵接面20A接觸,將托架裝置100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位置變更及決定。
托架裝置100,進一步具備有:用來進行緊固構件60與托架裝置100的角度定位的角度定位構造80。角度定位構造80,包含:設置在緊固構件60及托架裝置100的其中一方的銷部82、與設置在緊固構件60及托架裝置100的另一方的孔部84。銷部82,包含第1銷部82A及第2銷部82B。孔部84,包含:用來支承第1銷部82A的第1孔部84A及用來支承第2銷部82B的第2孔部84B。銷部82配置於托架裝置100的第2臂部106。孔部84設置於螺合筒狀部62A,螺合筒狀部62A用來與緊固構件60的筒狀部62螺合。銷部82的中心軸心面側形成有供自行車10的後輪輪轂軸HB抵接的抵接面。藉由輪轂軸從抵接面按壓,來抑制銷部82從孔部84脫落。
<變形例> 關於各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發明的後撥鏈器採用的型態的例子,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的後撥鏈器,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的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及未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組合的型態。在以下的變形例,針對與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如第15圖至第18圖所示,為了將後鏈輪組件26A與後撥鏈器40的鏈條導引機構48之間的距離調節為適當的距離,也可具備有:用來測定鏈條導引機構48與後鏈輪組件26A的距離的距離測定工具90。後鏈輪組件26A與鏈條導引機構48的距離,定義為從後鏈輪26的齒端起算與至少一個板部的輪廓部齒端的距離。後鏈輪組件26A與鏈條導引機構48的距離,定義為從後鏈輪26的齒端起算與外板部P1的輪廓部齒端的距離。
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距離測定工具90具備有:主體部92、連接部94、及握持部96。在主體部92設置有開口92A及狹縫92B。開口92A作成用來阻擋狹縫92B。開口92A與狹縫92B交叉。因此,不管構成主體部92的材料如何,都可以參考開口92A調節後鏈輪組件26A與狹縫92B的位置。在一個例子,主體部92是以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樹脂所構成。狹縫92B是對應於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複數的後鏈輪。狹縫92B是對應於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至少後鏈輪26的數量。狹縫92B是對應於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複數的後鏈輪26的數量。狹縫92B是包含與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複數的後鏈輪26的數量對應的複數的狹縫。主體部92包含顯示部,顯示部在將距離測定工具抵接於鏈條導引機構48的狀態,用來顯示與狹縫92B對應的後鏈輪26的數量。
連接部94用來連接握持部96與主體部92。主體部92與連接部94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用來與鏈條導引機構的板部抵接的抵接部94A。主體部92與連接部94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用來與外板部P1抵接的抵接部94A。主體部92包含用來與外板部P1抵接的抵接部94A。抵接部94A用來與外板部P1的任意部分抵接。抵接部94A例如也可包含與在外板部P1形成的凸部對應的凹部。狹縫92B,在將距離測定工具的抵接部94A抵接於外板部P1的狀態,對應於後鏈輪組件26A所包含的複數的後鏈輪。主體部92包含顯示部,顯示部在將距離測定工具的抵接部94A抵接於外板部P1的狀態,用來顯示與狹縫92B對應的後鏈輪26的數量。
參考第17圖及第18圖,針對距離測定工具90的距離測定方法來說明。使用者,將距離測定工具90的抵接部94A抵接於鏈條導引機構48的外板部P1的緣部。接著使從開口92A所看到的後鏈輪26的齒端與狹縫92B的位置一致。在使距離測定工具90抵接於外板部P1的狀態,在相對於後鏈輪26的中心軸心的徑向,將後鏈輪26的齒端狹縫與狹縫92B的位置對準。具體來說,如第18圖所示,使後鏈輪26的齒端狹縫、與將狹縫92B設置於開口92A時的假想線I一致。在後鏈輪26的齒端與狹縫92B的位置不一致的情況,則調整後撥鏈器40相對於自行車10的框架20的角度位置。使後鏈輪組件26A的齒端與狹縫92B一致之後,藉由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決定後撥鏈器40相對於框架20的角度。
第1實施方式至第3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40也可具備角度定位構造80。角度定位構造80的抵接面,也可藉由彈性構件所構成。藉由以彈性構件構成,則藉由來自自行車10的後輪輪轂軸HB的力讓彈性構件變形。因此,即使在軸方向複數的銷部82的位置不同的情況,也可適當地抑制銷部82從孔部84分離。
後撥鏈器40也可包含馬達單元,馬達單元包括馬達。馬達單元使後撥鏈器40作動。馬達單元,設置在基座構件42、可動構件44、及連桿機構46的至少其中之一。來自電池36的電力供給到馬達單元。馬達單元也可進一步包含無線通訊部。馬達單元,也可藉由以無線通訊部用無線通訊來接收來自設置於車把桿34的變速器的變速訊號,也可經由設置於電池36的控制部藉由有線通訊來接收變速訊號。
後撥鏈器40的基座構件42,也可形成有凹部,凹部用來支承螺栓構件56的至少局部。在一個例子,凹部用來支承螺栓構件56的頭部56B。角度位置調節構造54也可省略第1螺紋部56A及第2螺紋部58A的構造。在該情況,也可代替螺栓構件56,用插入於調節開口58而與抵接面20A抵接的鑲嵌構件。鑲嵌構件是以金屬構成。
在安裝於第4實施方式的托架裝置100的後撥鏈器40,也可變更第1安裝端42A的構造。第1安裝端42A省略第1臂部50及第2臂部52的其中之一。在第19圖所示的例子省略了第2臂部52。
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代表所需要的選項的「一個以上」。作為一個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兩個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選項雙方」。作為其他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三個以上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以上的任意選項的組合」。
10:自行車 16:後輪 16A:後輪軸心 20:框架 40:後撥鏈器 42:基座構件 42A:第1安裝端 42B:第2安裝端 44:可動構件 46:連桿機構 48:鏈條導引機構 50:第1臂部 50A:第1安裝開口部 52:第2臂部 52A:第2安裝開口部 54:角度位置調節構造 56:螺栓構件 56A:第1螺紋部 58:調節開口 58A:第2螺紋部 60:緊固構件 60A:中心軸心 62:筒狀部 64:徑向突出部 66:段部 68:小徑部 70:大徑部 100:托架裝置 102:框架安裝端 108:撥鏈器安裝端 112:撥鏈器緊固構件 H1:第1最小徑向厚度 H2:第2最小徑向厚度
[第1圖]是包含第1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第2圖]為第1圖的後撥鏈器的局部放大圖。 [第3圖]是自行車框架的後端部分的顯示圖。 [第4圖]是顯示基座構件的角度位置調節構造的位置的立體圖。 [第5圖]是顯示基座構件的角度位置調節構造的位置的後視圖。 [第6圖]是顯示第1圖的後撥鏈器安裝於框架的狀態的局部放大圖。 [第7圖]是顯示沿著第6圖的中心軸心截斷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8圖]為第7圖的後撥鏈器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第9圖]是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的示意圖。 [第10圖]是顯示第3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的示意圖。 [第11圖]是顯示第4實施方式的後撥鏈器的側視圖。 [第12圖]是顯示第11圖的托架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 [第13圖]是顯示在托架裝置安裝有基座構件的構造的示意圖。 [第14圖]是基座構件的變形例的構造的顯示圖。 [第15圖]是從正面觀察變形例的距離測定工具的立體圖。 [第16圖]是從背面觀察距離測定工具的立體圖。 [第17圖]是安裝於後撥鏈器的距離測定工具的顯示圖。 [第18圖]為第17圖的後撥鏈器及距離測定工具的局部放大圖。 [第19圖]是顯示安裝在托架裝置的基座構件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16A:後輪軸心
20:框架
40:後撥鏈器
42:基座構件
42A:第1安裝端
42B:第2安裝端
44:可動構件
46:連桿機構
48:鏈條導引機構
48A:第1滑輪
48B:第2滑輪
50:第1臂部
54:角度位置調節構造
A:旋轉軸心
P1:外板部
P2:內板部
PL:板部
PU:滑輪

Claims (25)

  1. 一種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 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 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 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 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 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角度位置調節構造, 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藉由將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繞上述後輪軸心旋轉,可調節上述後撥鏈器相對於上述自行車的框架的角度位置; 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在上述後輪軸心的徑向配置於上述第1安裝端及上述第2安裝端之間。
  2.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角度位置調節構造,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的螺栓構件、及具有與上述第1螺紋部結合的第2螺紋部的調節開口。
  3.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較上述第1臂部更靠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
  4.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自行車框架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於上述第1臂部與上述第2臂部之間。
  5.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的緊固構件;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6. 如請求項5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緊固構件具有:筒狀部、及相對於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徑向突出的徑向突出部; 上述徑向突出部從上述筒狀部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上述徑向的外側擴張。
  7. 如請求項6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 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筒狀部貫穿。
  8. 如請求項7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具有第2安裝開口部, 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筒狀部至少局部貫穿。
  9.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 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設置成讓上述後輪軸心在與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相同軸心上貫穿;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具有第2安裝開口部, 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設置成讓上述後輪軸心在與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相同軸心上貫穿;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 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mm以上。
  10. 如請求項9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mm以上。
  11. 如請求項9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5mm以上。
  12. 如請求項10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5mm以上。
  13. 如請求項7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配置成較上述第1臂部更靠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1臂部的至少局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於上述框架與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之間。
  14. 如請求項13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具有: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用來支承上述第1臂部的段部。
  15. 如請求項1的後撥鏈器,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的框架的緊固構件;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 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面的位置,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包含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的第1安裝開口部。
  16. 如請求項15的後撥鏈器,其中,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讓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以讓異物在碰撞到上述自行車的後撥鏈器的其他部位之前,讓上述異物碰撞到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
  17. 如請求項15的後撥鏈器,其中,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至少3mm。
  18. 一種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 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 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 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 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 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具有讓上述後輪軸心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開口部,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具有讓上述後輪軸心貫穿於相同軸心上的第2安裝開口部,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2臂部,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的上述後輪軸心的上述第2安裝開口部的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mm以上。
  19. 如請求項18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mm以上。
  20. 如請求項18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的至少其中之一為2.5mm以上。
  21. 如請求項19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第1最小徑向厚度及上述第2最小徑向厚度兩者都為2.5mm以上。
  22. 一種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 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 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 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 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上述緊固構件,具有:筒狀部、及相對於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徑向突出部; 上述徑向突出部從上述筒狀部的其中一方的端部朝相對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上述徑向的外側擴張; 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 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筒狀部貫穿,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1臂部的至少局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配置在上述框架與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之間。
  23. 如請求項22的後撥鏈器,其中,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徑向突出部,具有: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用來支承上述第1臂部的段部。
  24. 一種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 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 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 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 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 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 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讓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以讓異物在碰撞到上述自行車的後撥鏈器的其他部位之前,讓上述異物碰撞到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
  25. 一種後撥鏈器,是安裝在與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上述後撥鏈器具備有:基座構件、可動構件、連桿構件、鏈條導引機構、緊固構件;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安裝在與上述自行車的後輪軸心相同軸心上的第1安裝端及第2安裝端; 上述可動構件配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移動; 上述連桿機構將上述可動構件與上述基座構件連結; 上述鏈條導引機構,與上述可動構件連結且可繞旋轉軸心旋轉; 上述緊固構件用來將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安裝端固定於上述自行車框架;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與上述後輪軸心在相同軸心上, 上述第2安裝端與上述連桿機構結合; 上述緊固構件,在小徑部及上述緊固構件的中心軸心的軸心方向具有與上述小徑部鄰接的大徑部;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部及第2臂部; 上述第1臂部及上述第2臂部,配置成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互相相離;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臂部配置在較上述第1臂部更接近上述自行車的中心軸心面的位置, 上述基座構件的上述第1臂部具有第1安裝開口部,上述第1安裝開口部用來供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小徑部貫穿, 在上述後撥鏈器安裝於上述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緊固構件的上述大徑部在上述後輪軸心的軸心方向從上述第1臂部突出至少3mm以上。
TW109147043A 2020-12-31 2020-12-31 後撥鏈器 TW202227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7043A TW202227320A (zh) 2020-12-31 2020-12-31 後撥鏈器
DE102021213450.5A DE102021213450A1 (de) 2020-12-31 2021-11-29 Hinterer umwerfer
US17/555,702 US11919607B2 (en) 2020-12-31 2021-12-20 Rear derailleur
US18/422,487 US20240158045A1 (en) 2020-12-31 2024-01-25 Rear derailleu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7043A TW202227320A (zh) 2020-12-31 2020-12-31 後撥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320A true TW202227320A (zh) 2022-07-16

Family

ID=8197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7043A TW202227320A (zh) 2020-12-31 2020-12-31 後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919607B2 (zh)
DE (1) DE102021213450A1 (zh)
TW (1) TW2022273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1229A1 (de) * 2019-03-22 2020-09-24 Sram Deutschland Gmbh Koaxiale Schaltwerksanbindung
DE102020132208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Schaltwerk und Anbindung eines Schaltwerks an einem Fahrrad-Rahmen
TW202227319A (zh) * 2020-12-31 2022-07-16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托架裝置
TWI800929B (zh) * 2021-09-27 2023-05-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9168A (ja) 2002-12-13 2004-07-08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リアディレーラ
US7905804B2 (en) * 2006-09-08 2011-03-15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0900547B2 (en) * 2015-03-30 2021-01-26 Sram Deutschland Gmbh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and tool
ITUA201696738U1 (it) * 2016-05-04 2017-11-04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attuatore per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e relativo cambio di bicicletta.
DE102018001253A1 (de) 2017-03-20 2018-09-20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es Schaltwerk zur koaxialen Montage
US10703442B2 (en) 2017-07-14 2020-07-0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10981626B2 (en) 2018-03-20 2021-04-20 Sram Deutschland Gmbh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DE102018206104A1 (de) * 2018-04-20 2019-10-24 Sram Deutschland Gmbh Schaltauge zur Montage eines hinteren Schaltwerks an einem Fahrradrahmen und Set von Komponenten zur wahlweisen Montage alternativer hinterer Schaltwerke an dem Fahrradrahmen
DE102018214218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rad-Kettenschaltwerk mit exzentrischer Seilzug-Umlenkrollenanordung mit Übersetzungsverhältnis
DE102020201229A1 (de) 2019-03-22 2020-09-24 Sram Deutschland Gmbh Koaxiale Schaltwerksanbindung
DE102020000827A1 (de) * 2019-04-25 2020-10-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mechanisches Schaltwerk zur koaxialen Mont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8045A1 (en) 2024-05-16
US11919607B2 (en) 2024-03-05
US20220204135A1 (en) 2022-06-30
DE102021213450A1 (de)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27320A (zh) 後撥鏈器
TW202227319A (zh) 托架裝置
US8056915B2 (en) Stepping scooter
US9156524B2 (en) Derailleur
JP6643419B2 (ja) 自転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
US20090045600A1 (en) Bicycle crankset
US9248885B2 (en) Derailleur
US10308318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10167047B2 (en) Bicycle drive unit
US8882130B2 (en) Bicycle drive assembly
TWI585002B (zh) 撥鏈器
JP2020199878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システム
CN115675720A (zh) 支架装置
CN115675719A (zh) 后拨链器
TW202225032A (zh) 用於人力車輛之輪轂總成
US11628685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wheel unit and human-powered vehicle wheel assembly
JP2020006751A (ja) 電動自転車
JP2022042879A (ja) 車輪速センサおよび車輪速センサ用の治具
US20220314692A1 (en) Hub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413200A (zh) 自行車撥鏈器
JP2023057889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ディレイラ
TW202315805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TW202136105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及操作設備
JP2023151108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ハブアセンブリ
TW202315803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