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922A -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 Google Patents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922A
TW202222922A TW110135232A TW110135232A TW202222922A TW 202222922 A TW202222922 A TW 202222922A TW 110135232 A TW110135232 A TW 110135232A TW 110135232 A TW110135232 A TW 110135232A TW 202222922 A TW202222922 A TW 2022229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ble
group
compounds
independently
group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5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蒂芬 馬爾卡希
歐文 萊爾 巴力
莎拉賈 卡烏爾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9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38Polymers
    • C09K19/3833Polymers with mesogenic groups in the side chain
    • C09K19/3842Polyvinyl derivatives
    • C09K19/3852Poly(meth)acrylat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09K19/2007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 C09K19/201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containing additionally a linking group other than -COO- or -OCO-, e.g. -CH2-CH2-, -CH=CH-, -C=C-;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carbon atom in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e.g. -(CH2)m-COO-(CH2)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8Dopants or charge transfer agents
    • C09K19/586Optically active dopants; chiral dopants
    • C09K19/5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2019/044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 C09K2019/0448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the end chain group being a polymerizable end group, e.g. -Sp-P or 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1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 C09K19/1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the chain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triple bonds, e.g. tolans
    • C09K2019/188Ph-C≡C-Ph-C≡C-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09K19/2007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 C09K2019/2092Ph-C≡C-Ph-COO-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2019/528Surf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019/54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tabilizing the alignment; 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5Cells in which the active layer comprises a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

Description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個別基團具有如技術方案中給定含義中之一者。此外,本發明亦係關於其製備方法、可自相應可聚合的LC材料獲得之具有經改良之熱及UV穩定性之聚合物膜、製備此聚合物膜之方法,及此聚合物膜及該可聚合的LC材料於光學、電光、裝飾或保全裝置中之用途。
反應性液晶原(RM)、包含其之混合物或調配物,及自其獲得之聚合物可用以製造光學組件,諸如補償、延遲或偏振膜或透鏡。此等光學組件可用於光學或電光裝置(諸如LC顯示器)中。通常該等RM或RM混合物透過原位聚合過程聚合。
具有高雙折射率之RM膜產品之製造對製造現代顯示裝置之光學組件(諸如LCD)非常重要。例如,顯示器中通常包括亮度增強膜(諸如3M DBEF ™)以增加亮度或減少背光單元中光源之數量。寬帶膽固醇型膜亦可用於此目的,且光學性質取決於處理期間可達成之增寬。可更好增寬之膜可在生產線上更快處理,且另外可具有經改良之光學性質。
在此點上,可使膽固醇型反應性液晶原膜聚合使得獲得螺旋節距中之梯度,藉此增寬該膜之反射帶。具有良好光學性質之薄膜取決於包括至少一種合適之高雙折射率RM。
膽固醇型膜之增寬由反應性液晶原混合物中之高雙折射率材料之結構決定。化合物必須係高度雙折射的且容許發生帶增寬同時亦具有良好之溶解度及寬向列型範圍,較佳熔點不變得過高。迄今為止製造的具有此等特性之高雙折射率反應性液晶原僅容許膽固醇型膜在膜變得模糊之前增寬一定量。
可能增加RM之雙折射率同時保持其可聚合且具有良好之物理性質,但需將特定化學基團(諸如,舉例而言,二苯乙炔基團)併入化合物內。
自例如US 6,514,578 B1、GB 2 388 599 B1、US 7,597,942 B1、US 2003-072893 A1及US 2006-0119783 A1已知液晶原二苯乙炔衍生物。
一般而言,二苯乙炔基團相對反應性強且大多數不適合曝光,使得其等由於黃化或其他降解效應而難以用於許多光學應用中。此外,液晶原二苯乙炔衍生物在RM混合物中通常顯示有限之溶解度且因此其用途受限制。
此外,膽固醇型液晶(CLC)材料在形成具有平面配向之薄層時,即其中膽固醇型螺旋軸大體上垂直於該層平面定向,顯示眾所周知的光選擇性反射效應,其中反射光之波長取決於膽固醇型螺旋之節距。藉由使用可聚合的CLC材料,配向CLC層可轉化為保留原始材料之選擇性反射性質之內聚聚合物膜。
CLC聚合物膜在先前技術中已知且已提議用於多種用途,例如作為寬帶或凹口偏振器、作為顯示器或投影系統中之濾色器,及用於裝飾及保全目的,諸如彩色影像膜或膽固醇型顏料片之製備。
針對一些應用,需形成包含兩個或更多個膽固醇型層(例如顯示不同反射波長)之多層膽固醇型膜。
多層膽固醇型聚合物膜已描述於先前技術(諸如US 6,417,902)中。此外,EP 0 634 674建議藉由將一對對掌性向列型液晶聚合物膜匯集在一起,施加壓力並將該等聚合物加熱至高於其等玻璃轉化溫度以容許該等膜黏著製備多層膽固醇型液晶聚合物膜。
Maurer等人,SID 90 Digest,第21卷,第110頁(1990)描述藉由組合數個具有不同反射波長之偏振膜獲得之偏振濾色器。為製備各膜,一層包含對掌性及非對掌性側基之CLC側鏈聚矽氧烷放置於兩個玻璃板之間並藉由高溫剪切定向。
JP 01-133003-A (Sumitomo Chem. Ind.)及JP 08-271731-A (Nitto Denko)揭示藉由將一或多個CLC聚合物層層壓至四分之一波板上獲得之偏振板。
然而,如上文檔案中描述之製備多層膽固醇型膜之方法具有數個缺點。因此,在CLC聚合物層中達成均勻配向通常非常困難且需高溫。例如,Maurer等人提及150℃之配向溫度,而JP 01-133003-A及JP 08-271731-A提及需遠高於CLC聚合物之玻璃溫度之溫度。當使用具有高玻璃溫度之聚合物(諸如丙烯酸酯、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酯)時,此尤其不利,且特定言之極不適合大量生產。
此外,根據如描述(例如)於JP 01-133003-A中之多層製備方法,必須選擇聚合物使得不同之聚合物層顯示不同之玻璃溫度。因此,當(例如)將第二層層壓並配向於第一層頂部時,該第二層之配向溫度(且因此玻璃溫度)不得不低於該第一層之玻璃溫度,以便於不影響該第一層之均勻定向等。此嚴重限制合適材料之選擇且使得生產過程更複雜。
另一態樣係通常需包含整平劑(諸如表面活性劑)以達成所得CLC聚合物之良好配向之可聚合的LC材料。通常,在調配物中不利用表面活性劑之情況下,可觀察到增加之霧度、該CLC聚合物中螺旋之差配向及整個膜上非均質之厚度。另一方面,由於該等整平劑通常用於此等調配物中,因此可難以用多層應用所需之第二CLC材料塗層達成良好之配向及塗層品質。
在此點上,脫濕定義為基板上之薄液體膜破裂並形成液滴。在多層應用之情況下,當乾燥時,此可導致第二CLC材料之非均質厚度。在一些情況下,該膜可自邊緣萎縮,且在最壞情況下,該第二塗層出現極端捲邊,此導致塗層區域之覆蓋率為零。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經改良之可聚合的LC材料或RM混合物及RM調配物,其等不具有先前技術已知材料之缺點。特定言之,其目的係提供適用於藉由原位UV光聚合製備聚合物且同時顯示高雙折射率、顯示良好之溶解度、顯示經改良之增寬潛力、具有有利之轉化溫度,且在曝露於UV光後顯示高抗黃化性之RM混合物及RM調配物。另一目的係提供不顯示先前技術已知材料之缺點之經改良之多層堆疊。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對專家而言自下列描述立即顯而易見。
意外地,本發明之發明人已發現根據技術方案1之可聚合的LC材料滿足上文定義之要求中之一或多者且較佳同時達成所有目的。
總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對掌性液晶原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8
其中 R 1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較佳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基,或芳基,但該等基團R 1中之至少80%係甲基, R 2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 (a)
Figure 02_image010
其中 R 3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烷基, R 4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烷基或羧基, c表示1至20之整數, d表示0至50之整數, e係0至50之數字或 (b) -(CH 2-) fOR 5, 其中 R 5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烷基或羧基或視需要含有醚基之二甲基丙烷基團,及 f表示2至20之整數或 (c)
Figure 02_image012
其中 R 6係氫、烷基或羧基, g係2至6之數字, h係0至20之數字, i係1至50之數字, j係0至10之數字, k係0至10之數字或 (d) 對應於基團R 1, 限制條件為在平均分子中至少一個基團R 2具有定義(a),其中a係1至500,較佳1至200,且特定言之1至50之數字,及b係0至10,較佳<5之數字,及特定言之0。
矽氧烷框架可為直鏈(b=0)或否則分支鏈(>0至10)。b值及亦a值應瞭解為聚合物分子中之平均值,因為根據本發明使用之聚矽氧烷呈一般平衡之混合物之形式。
熟習技工很清楚,化合物由於其等聚合性質而呈分佈基本上由統計學規律支配之混合物之形式。因此,所有指數值均表示平均值。
此外,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產生可聚合的LC材料之相應方法,其包括至少將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對掌性液晶原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混合之步驟。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可獲自(較佳獲自)如上下文描述的可聚合的LC材料之聚合物網絡或聚合物膜,及產生如上下文描述的聚合物膜之方法。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藉由在聚合前將式I化合物添加至可聚合的LC材料改良可獲自(較佳獲自)如上下文描述的可聚合的LC材料之聚合物膜之脫濕行為的方法。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光學組件,其包含一或多種光學膜,其等中之一者係選自可獲自如上下文描述之可聚合的LC材料之聚合物膜。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如上下文描述的光學組件或聚合物膜或可聚合的LC材料於光學、電光、資訊儲存、裝飾及保全應用諸如液晶顯示器、投影系統、偏振器、補償器、配向層、圓偏振器、濾色器、裝飾影像、液晶顏料、具有空間變化反射顏色之反射膜、多色影像、不可偽造檔案(諸如身份識別卡或信用卡或鈔票)中之用途。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電光裝置(諸如LCD或OLED),其包含一或多種如上下文描述的光學組件或聚合物膜或可聚合的LC材料。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增強或虛擬現實領域中之電光裝置,諸如頭戴式裝置,其等包含一或多種光學組件、如上下文描述之可聚合的材料之聚合物膜。
術語及定義如本文使用,應瞭解術語「聚合物」意謂包含一或多種不同類型之重複單元(分子之最小構成單元)之主鏈之分子且包括眾所周知的術語「寡聚物」、「共聚物」、「均聚物」及類似物。此外,應瞭解術語聚合物除該聚合物本身外亦包括來自引發劑、觸媒及合成此聚合物伴隨產生之其他元素之殘基,其中此等殘基應瞭解為未共價併入於其中。此外,此等殘基及其他元素雖然通常在聚合後純化過程期間移除,但通常與該聚合物混合或共混使得當其在容器之間或在溶劑或分散介質之間轉移時其等一般與該聚合物一起保留。
如本發明中使用之術語「(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括獲自丙烯酸系單體之聚合物、可獲自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聚合物,及可獲自此等單體之混合物之相應共聚物。
術語「聚合」意謂藉由將多個可聚合的基團或含有此等可聚合的基團之聚合物前體(可聚合的化合物)鍵合在一起形成聚合物之化學過程。
術語「膜」及「層」包括具有機械穩定性之剛性或可撓性、自支撐或獨立膜,及支撐基板上或兩個基板之間的塗層或層。
術語「液晶」或「LC」係關於在一些溫度範圍內(熱致LC)或在一些濃度範圍內在溶液中(溶致LC)具有液晶介相之材料。其等必須含有液晶原化合物。
術語「液晶原化合物」及「液晶化合物」意謂包含一或多個棒狀(桿狀或板狀/板條狀)或盤狀(圓盤狀)液晶原基團之化合物。術語「液晶原基團」意謂具有誘導液晶相(或介相)行為之能力之基團。包含液晶原基團之化合物本身不一定顯示液晶介相。亦可能的是,其等僅在與其他化合物之混合物中,或當液晶原化合物或材料、或其混合物聚合時顯示液晶介相。此包括低分子量非反應性液晶化合物、反應性或可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及液晶聚合物。
棒狀液晶原基團通常包含由一或多個彼此直接或經由鍵聯基團連接之芳族或非芳族環形基團構成之液晶原核心,視需要包含結合至該液晶原核心末端之末端基團,及視需要包含一或多個結合至該液晶原核心之長邊之側基,其中此等末端及側基通常選自(例如)碳基或烴基、極性基團(諸如鹵素、硝基、羥基等)或可聚合的基團。
術語「反應性液晶原」意謂可聚合的液晶原或液晶化合物,較佳單體化合物。此等化合物可以純化合物的形式或以反應性液晶原與用作光引發劑、抑制劑、表面活性劑、穩定劑、鏈轉移劑、非可聚合的化合物等之其他化合物之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具有一個可聚合的基團之可聚合的化合物亦稱為「單反應性」 化合物,具有兩個可聚合的基團之化合物稱為「雙反應性」化合物,及具有超過兩個可聚合的基團之化合物稱為「多反應性」化合物。無可聚合的基團之化合物亦稱為「非反應性或非可聚合的」化合物。
術語「非液晶原化合物或材料」意謂不含有如上文定義之液晶原基團之化合物或材料。
可見光係波長在約400 nm至約740 nm範圍內之電磁輻射。紫外(UV)光係波長在約200 nm至約450 nm範圍內之電磁輻射。
輻照度(E e)或輻射功率定義為入射至表面上之每單位面積(dA)之電磁輻射功率(dθ): E e= dθ/dA。
輻射曝露量或輻射劑量(H e)表示為每時間(t)之輻照度或輻射功率 (E e): H e= E e∙ t。
所有溫度,諸如,舉例而言,液晶之熔點T(C,N)或T(C,S)、自近晶相(S)至向列型(N)相之轉化T(S,N)及清亮點T(N,I),均以攝氏度引證。所有溫差均以差異度數引證。
術語「清亮點」意謂具有最高溫度範圍之介相與各向同性相之間發生轉化時之溫度。
術語「指向矢」為先前技術已知且意謂液晶或RM分子之長分子軸(在棒狀化合物之情況下)或短分子軸(在盤狀化合物之情況下)之較佳定向方向。在此各向同性分子之單軸排序之情況下,該指向矢係各向異性軸。
術語「配向」或「定向」係關於材料之各向同性單元(諸如小分子或大分子之片段)在稱為「配向方向」之共同方向上的配向(定向排序)。在液晶或RM材料之配向層中,液晶指向矢與該配向方向一致使得該配向方向對應於該材料之各向異性軸之方向。
術語液晶或RM材料例如在材料層中之「均勻定向」或「均勻配向」意謂液晶或RM分子之長分子軸(在棒狀化合物之情況下)或短分子軸(在盤狀化合物之情況下)大體上在相同方向上定向。換而言之,液晶指向矢之線係平行的。
術語「垂直結構」或「垂直定向」係指其中光軸大體上垂直於膜平面之膜。
術語「平面結構」或「平面定向」係指其中光軸大體上平行於膜平面之膜。
術語「A板」係指利用一層單軸雙折射材料之光學延遲器,其中其非常軸平行於層平面定向。
術語「C板」係指利用一層單軸雙折射材料之光學延遲器,其中其非常軸垂直於層平面定向。
在包含均勻定向之光學單軸雙折射液晶材料之A/C板中,膜之光軸由非常軸之方向給定。包含具有正雙折射率之光學單軸雙折射材料之A (或C)板亦稱為「正A (或C)板」或「+ A (或+C)板」。
包含具有負雙折射率之光學單軸雙折射材料(諸如盤狀各向異性材料)膜之A (或C)板取決於盤狀材料之定向亦稱為「負A (或C)板」或「- A (或C)板」。在光譜之UV部分中具有反射帶之由膽固醇型棒狀材料製成的膜亦具有負C板之光學性質。
雙折射率Δn係如下定義 Δn = n e-n o其中n e係非常折射率及n o係尋常折射率,且平均有效折射率n av.由以下方程式給定: n av .= ((2n o 2+ n e 2)/3) ½平均有效折射率n av.及尋常折射率n o可使用阿貝折射儀量測。Δn則可計算自上文方程式。
除非內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如本文使用本文術語之複數形式應解釋為包括單數形式且反之亦然。
除非本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所有物理性質已根據「Merck Liquid Crystal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s」, Status Nov. 1997, Merck KGaA, Germany測定且針對20℃之溫度給定。光學各向異性(Δn)係在589.3 nm之波長下測定。
在不確定之情況下,如C. Tschierske、G. Pelzl及S. Diele, Angew. Chem. 2004, 116, 6340-6368中給定之定義應適用。
除非給定通式中另有明確說明,否則下列術語具有下列含義: 「碳基」表示含有一或多個碳原子之單價或多價有機基團,其不含有其他原子(諸如,舉例而言,-C≡C-)或視需要含有一或多個其他原子,諸如,舉例而言,N、O、S、P、Si、Se、As、Te或Ge (例如羰基等)。「烴基」表示另外含有一或多個H原子及視需要一或多個雜原子(諸如,舉例而言,N、O、S、P、Si、Se、As、Te或Ge)之碳基。
碳基或烴基可為飽和或不飽和基團。例如,不飽和基團係芳基、烯基或炔基。具有超過3個C原子之碳基或烴基可為直鏈、分支鏈及/或環形且可含有螺連接或稠環。
較佳之碳基及烴基係具有1至40,較佳1至25,特別佳1至18個C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及烷氧基羰氧基,具有6至40,較佳6至25個C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或芳氧基,或具有6至40,較佳6至25個C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基芳氧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羰基、芳氧基羰基、芳基羰氧基及芳氧基羰氧基。
更佳之碳基及烴基係C 1-C 40烷基、C 2-C 40烯基、C 2-C 40炔基、C 3-C 40烯丙基、C 4-C 40烷基二烯基、C 4-C 40多烯基、C 6-C 40芳基、C 6-C 40烷基芳基、C 6-C 40芳基烷基、C 6-C 40烷基芳氧基、C 6-C 40芳基烷氧基、C 2-C 40雜芳基、C 4-C 40環烷基、C 4-C 40環烯基等。特別佳係C 1-C 22烷基、C 2-C 22烯基、C 2-C 22炔基、C 3-C 22烯丙基、C 4-C 22烷基二烯基、C 6-C 12芳基、C 6-C 20芳基烷基及C 2-C 20雜芳基。
更佳之碳基及烴基係具有1至40,較佳1至25個C原子,更佳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形烷基,其等未經取代或經F、Cl、Br、I或CN單取代或多取代,且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C(R x)=C(R x)-、-C≡C-、-N(R x)-、-O-、-S-、-CO-、-CO-O-、-O-CO-、-O-CO-O-以O及/或S原子非彼此直接連接之方式置換。
上文,R x較佳表示H、鹵素、具有1至25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形烷基鏈,其中,另外,一或多個不相鄰C原子可經-O-、-S-、-CO-、-CO-O-、-O-CO-、-O-CO-O-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經氟置換,具有6至40個C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或芳氧基或具有2至40個C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雜芳基或雜芳氧基。
較佳之烷基係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基、正戊基、第二戊基、正己基、2-乙基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十二烷基、三氟甲基、全氟正丁基、2,2,2-三氟乙基、全氟辛基、全氟己基等,其中,另外,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
Figure 02_image014
Figure 02_image016
Figure 02_image018
Figure 02_image020
Figure 02_image022
置換。
較佳之烯基係例如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環戊烯基、己烯基、環己烯基、庚烯基、環庚烯基、辛烯基、環辛烯基等。
較佳之炔基係例如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辛炔基等。
較佳之烷氧基係例如甲氧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2-甲基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等,其中,另外,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
Figure 02_image014
Figure 02_image016
Figure 02_image018
Figure 02_image020
Figure 02_image022
置換。
較佳之胺基係例如二甲基胺基、甲基胺基、甲基苯基胺基、苯基胺基等。
芳基及雜芳基可為單環或多環,即其等可具有一個環(諸如,舉例而言,苯基)或兩個或更多個環,其等亦可稠合(諸如,舉例而言,萘基)或共價連接(諸如,舉例而言,聯苯),或含有稠合及連接環之組合。雜芳基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較佳選自O、N、S及Se。
較佳係具有6至25個C原子之單、雙或三環芳基及具有2至25個C原子之單、雙或三環雜芳基,其等視需要含有稠環,且其等視需要經取代。此外較佳係5、6或7員芳基及雜芳基,其中,另外,一或多個CH基團可經N、S或O以O原子及/或S原子非彼此直接連接之方式置換。
較佳之芳基係例如苯基、聯苯、三聯苯、[1,1':3',1'']三聯苯-2'-基、萘基、蔥、聯萘、菲、芘、二氫芘、䓛、苝、稠四苯、稠五苯、苯并芘、茀、茚、茚并茀、螺二茀等。
較佳之雜芳基係例如5員環,諸如吡咯、吡唑、咪唑、1,2,3-三唑、1,2,4-三唑、四唑、呋喃、噻吩、硒酚、噁唑、異噁唑、1,2-噻唑、1,3-噻唑、1,2,3-噁二唑、1,2,4-噁二唑、1,2,5-噁二唑、1,3,4-噁二唑、1,2,3-噻二唑、1,2,4-噻二唑、1,2,5-噻二唑、1,3,4-噻二唑,6員環,諸如吡啶、噠嗪、嘧啶、吡嗪、1,3,5-三嗪、1,2,4-三嗪、1,2,3-三嗪、1,2,4,5-四嗪、1,2,3,4-四嗪、1,2,3,5-四嗪,或稠合基團,諸如吲哚、異吲哚、吲哚嗪、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嘌呤、萘咪唑、菲咪唑、吡啶咪唑、吡嗪咪唑、喹喔啉咪唑、苯并噁唑、萘噁唑、蒽噁唑、菲噁唑、異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喃、異苯并呋喃、二苯并呋喃、喹啉、異喹啉、喋啶、苯并-5,6-喹啉、苯并-6,7-喹啉、苯并-7,8-喹啉、苯并異喹啉、吖啶、酚噻嗪、吩噁嗪、苯并噠嗪、苯并嘧啶、喹喔啉、吩嗪、萘啶、氮雜哢唑、苯并哢啉、菲啶、菲咯啉、噻吩并[2,3b]噻吩、噻吩并[3,2b]噻吩、二噻吩并噻吩、異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苯并噻二唑噻吩,或此等基團之組合。該等雜芳基亦可經烷基、烷氧基、硫烷基、氟、氟烷基或其他芳基或雜芳基取代。
(非芳族)脂環及雜環基團包含飽和環,即彼等僅含有單鍵者,及部分不飽和環,即彼等亦可含有多個鍵者。雜環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較佳選自Si、O、N、S及Se。
(非芳族)脂環及雜環基團可為單環,即含有僅一個環(諸如,舉例而言,環己烷),或多環,即含有複數個環(諸如,舉例而言,十氫萘或雙環辛烷)。特別佳係飽和基團。此外較佳係具有3至25個C原子之單、雙或三環基團,其等視需要含有稠環且其等視需要經取代。此外較佳係5、6、7或8員碳環基團,其中,另外,一或多種C原子可經Si置換及/或一或多個CH基團可經N置換及/或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經-O-及/或-S-置換。
較佳之脂環及雜環基團係例如5員基團,諸如環戊烷、四氫呋喃、四氫噻喃、吡咯啶,6員基團,諸如環己烷、矽烷、環己烯、四氫哌喃、四氫噻喃、1,3-二噁烷、1,3-二噻烷、哌啶,7員基團,諸如環庚烷,及稠合基團,諸如四氫萘、十氫萘、茚烷、雙環[1.1.1]戊烷-1,3-二基、雙環[2.2.2]辛烷-1,4-二基、螺[3.3]庚烷-2,6-二基、八氫-4,7-甲橋茚烷-2,5-二基。
芳基、雜芳基、(非芳族)脂環及雜環基團視需要具有一或多個取代基,其等較佳選自包含以下之群:矽基、磺基、磺醯基、甲醯基、胺、亞胺、腈、巰基、硝基、鹵素、C 1-12烷基、C 6-12芳基、C 1-12烷氧基、羥基,或此等基團之組合。
較佳之取代基係例如增溶基團(諸如烷基或烷氧基)、吸電子基團(諸如氟、硝基或腈),或用於增加聚合物之玻璃轉化溫度(Tg)之取代基,特定言之巨大基團,諸如,舉例而言,第三丁基或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
下文中亦稱為「L」之較佳取代基係例如F、Cl、Br、I、-OH、-CN、-NO 2、-NCO、-NCS、-OCN、-SCN、-C(=O)N(R x) 2、-C(=O)Y x、-C(=O)R x、-C(=O)OR x、-N(R x) 2,其中R x具有上文提及之含義,且上文Y x表示鹵素、視需要經取代之矽基、具有4至40,較佳4至20個環原子之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及具有1至25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視需要經F或Cl置換。
「經取代之矽基或芳基」較佳意謂經鹵素、-CN、R y、-OR y、-CO-R y、-CO-O-R y、-O-CO-R y或-O-CO-O-R y取代,其中R y表示H、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鏈或環形烷基鏈。
在上下文顯示之式中,經取代之伸苯基環,
Figure 02_image025
其中L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具有上下文給定含義中之一者,且較佳係F、Cl、CN、NO 2、CH 3、C 2H 5、C(CH 3) 3、CH(CH 3) 2、CH 2CH(CH 3)C 2H 5、OCH 3、OC 2H 5、COCH 3、COC 2H 5、COOCH 3、COOC 2H 5、CF 3、OCF 3、OCHF 2、OC 2F 5或P-Sp-,極佳F、Cl、CN、CH 3、C 2H 5、OCH 3、COCH 3、OCF 3或P-Sp-,最佳F、Cl、CH 3、OCH 3、COCH 3或OCF 3
「鹵素」表示F、Cl、Br或I,較佳F或Cl,更佳F。
「可聚合的基團」 (P)較佳係選自含有C=C雙鍵或C≡C三鍵之基團,及適用於開環聚合之基團,諸如,舉例而言,氧雜環丁烷或環氧基團。
較佳地,可聚合的基團(P)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H 2=CW 1-COO-、CH 2=CW 1-CO-、
Figure 02_image027
Figure 02_image029
Figure 02_image031
Figure 02_image033
、CH 2=CW 2-(O) k3-、CW 1=CH-CO-(O) k3-、CW 1=CH-CO-NH-、CH 2=CW 1-CO-NH-、CH 3-CH=CH-O-、(CH 2=CH) 2CH-OCO-、(CH 2=CH-CH 2) 2CH-OCO-、(CH 2=CH) 2CH-O-、(CH 2=CH-CH 2) 2N-、(CH 2=CH-CH 2) 2N-CO-、CH 2=CW 1-CO-NH-、CH 2=CH-(COO) k1-Phe-(O) k2-、CH 2=CH-(CO) k1-Phe-(O) k2-、Phe-CH=CH-, 其中 W 1表示H、F、Cl、CN、CF 3、苯基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特定言之H、F、Cl或CH 3, W 2表示H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特定言之H、甲基、乙基或正丙基, W 3及W 4各彼此獨立地表示H、Cl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Phe表示1,4-伸苯基,其視需要經一或多個如上文定義但不同於P-Sp之基團L取代,較佳地較佳取代基L係F、Cl、CN、NO 2、CH 3、C 2H 5、OCH 3、OC 2H 5、COCH 3、COC 2H 5、COOCH 3、COOC 2H 5、CF 3、OCF 3、OCHF 2、OC 2F 5,此外苯基,及 k 1、k 2及k 3各彼此獨立地表示0或1,k 3較佳表示1,及k 4係1至10之整數。
特別佳之可聚合的基團P係CH 2=CH-COO-、CH 2=C(CH 3)-COO-、CH 2=CF-COO-、CH 2=CH-、CH 2=CH-O-、(CH 2=CH) 2CH-OCO-、(CH 2=CH) 2CH-O-、
Figure 02_image035
Figure 02_image037
,其中W 2表示H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特定言之H、甲基、乙基或正丙基, 更佳之可聚合的基團(P)係乙烯氧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氟丙烯酸酯、氯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及環氧化物,最佳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特定言之丙烯酸酯。
較佳地,所有多反應性可聚合的化合物及其子式包含一或多個含有兩個或更多個可聚合的基團P之分支鏈基團(多反應性可聚合的基團),而非一或多個基團P-Sp-。
合適之此類型基團,及含有其等之可聚合的化合物描述(例如)於US 7,060,200 B1或US 2006/0172090 A1中。
特別佳係選自下式之多反應性可聚合的基團:
Figure 02_image039
其中 alkyl表示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單鍵或直鏈或分支鏈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C(R x)=C(R x)-、-C≡C-、-N(R x)-、-O-、-S-、-CO-、-CO-O-、-O-CO-、-O-CO-O-以O及/或S原子非彼此直接連接之方式置換,且其中,另外,一或多個H原子可經F、Cl或CN置換,其中R x具有上文提及之含義中之一者, aabb各彼此獨立地表示0、1、2、3、4、5或6, X具有上文針對X'指示之含義中之一者,及 P v至P z各彼此獨立地具有上文針對P指示之含義中之一者。
較佳之間隔基團Sp係選自具有1至20,較佳1至12個C原子之伸烷基,其視需要經F、Cl、Br、I或CN單取代或多取代,且其中,另外,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O-、-S-、-NH-、-NR xx-、-SiR xxR yy-、-CO-、-COO-、-OCO-、-OCO-O-、-S-CO-、-CO-S-、-NR xx-CO-O-、-O-CO-NR 0xx-、-NR xx-CO-NR yy-、-CH=CH-或-C≡C-以O及/或S原子非彼此直接連接之方式置換,且其中R xx及R yy各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更佳之間隔基團Sp係選自式Sp'-X',使得基團「P-Sp-」符合式「P-Sp'-X'-」,其中 Sp'表示具有1至20,較佳1至12個C原子之伸烷基,其視需要經F、Cl、Br、I或CN單取代或多取代,且其中,另外,一或多個不相鄰CH 2基團可各彼此獨立地經-O-、-S-、-NH-、-NR xx-、-SiR xxR yy-、-CO-、-COO-、-OCO-、-OCO-O-、-S-CO-、-CO-S-、-NR xx-CO-O-、-O-CO-NR 0xx-、-NR xx-CO-NR yy-、-CH=CH-或-C≡C-以O及/或S原子非彼此直接連接之方式置換, X'表示-O-、-S-、-CO-、-COO-、-OCO-、-O-COO-、-CO-NR xx-、-NR xx-CO-、-NR xx-CO-NR yy-、-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xx-、-CY xx=CY xx-、-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 R xx及R yy各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及 Y xx及Y yy各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或CN。 X'較佳係 -O-、-S-、-CO-、-COO-、-OCO-、-O-COO-、-CO-NR xx-、-NR xx-CO-、-NR xx-CO-NR yy-或單鍵。 典型且較佳之間隔基團Sp及/或Sp'係例如-(CH 2) p1-、-(CH 2CH 2O) q1-CH 2CH 2-、-CH 2CH 2-S-CH 2CH 2-、-CH 2CH 2-NH-CH 2CH 2-或-(SiR xxR yy-O) p1-, 其中p1係1至12之整數,q1係1至3之整數,且R xx及R yy具有上文提及之含義。
特別佳之基團-X'-Sp'-係-(CH 2) p1-、-O-(CH 2) p1-、-OCO-(CH 2) p1-、-OCOO-(CH 2) p1-,其中p1係1至12之整數。
特別佳之基團Sp及/或Sp'在各情況下係例如直鏈、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一烷基、伸十二烷基、伸十八烷基、伸乙基氧基伸乙基、亞甲基氧基伸丁基、伸乙基硫伸乙基、伸乙基-N-甲基亞胺基伸乙基、1-甲基伸烷基、伸乙烯基、伸丙烯基及伸丁烯基。
術語「對掌性」一般用以描述不可疊加於其鏡像上之物體。
「非對掌性(Achiral)」 (非對掌性(non-chiral))物體係與其等鏡像相同之物體。
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術語「對掌性向列型」及「膽固醇型」在本申請案中同義使用。
對掌性向列型結構或膽固醇型液晶(CLC)顯示對圓偏振光之選擇性反射,及光向量之旋轉方向對應於膽固醇型螺旋之旋轉方向。
反射波長λ係由膽固醇型螺旋之節距p及膽固醇型液晶之平均雙折射率n根據以下方程式給定: λ = n ∙p CLC介質可例如藉由用具有高扭轉力之對掌性摻雜劑摻雜向列型LC介質製備。然後由該對掌性摻雜劑之濃度c及螺旋扭轉力HTP根據以下方程式給定誘導之膽固醇型螺旋之節距p: p = (HTP c) -1亦可使用兩種或更多種摻雜劑,例如以補償個別摻雜劑之HTP之溫度依賴性並因此達成螺旋節距之低溫依賴性及CLC介質之反射波長。針對總HTP (HTP total)成立,則近似於以下方程式: HTP total= ∑ ic iHTP i其中c i係各個別摻雜劑之濃度及HTP i係各個別摻雜劑之螺旋扭轉力。
針對本發明,
Figure 02_image041
Figure 02_image043
Figure 02_image045
Figure 02_image047
表示反式-1,4-伸環己基,及
Figure 02_image049
Figure 02_image051
表示1,4-伸苯基。
針對本發明,基團-COO-或-CO 2-表示式
Figure 02_image053
酯基,及基團-OCO-、-O 2C-或–OOC-表示式
Figure 02_image055
酯基。
「聚合物網絡」係其中所有聚合物鏈互相連接以由許多交聯形成單一宏觀實體之網絡。
聚合物網絡可出現於下列類型中: -接枝聚合物分子係其中一或多個側鏈在結構或構型上不同於主鏈的分支鏈聚合物分子。 -星形聚合物分子係其中單個分支點產生多個線性鏈或臂的分支鏈聚合物分子。若該等臂相同,則據說該星形聚合物分子係規則的。若相鄰臂由不同之重複子單元組成,則據說該星形聚合物分子係雜色的。 -梳形聚合物分子由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三向分支點之主鏈及線性側鏈構成。若該等臂相同,則據說該梳形聚合物分子係規則的。 -刷狀聚合物分子由具有線性、未分支側鏈且其中該等分支點中之一或多者具有四向官能基或更大之主鏈構成。
在整個本說明書之描述及技術方案中,字組「包含」及「含有」及該等字組之變化例如「包含(comprising)」及「包含(comprises)」意謂「包括(但不限於)」,且無意(且不)排除其他組件。另一方面,字組「包含」亦包含術語「由……構成」但不限於此。
在整個本說明書之描述及技術方案中,字組「可獲得」及「獲得」及該等字組之變化意謂「包括(但不限於)」,且無意(且不)排除其他組件。另一方面,字組「可獲得」亦包含術語「獲得」但不限於此。
所有濃度均以重量百分比引證且與各別混合物整體相關,所有溫度均以攝氏度引證且所有溫差均以差異度數引證。
較佳係根據本發明之LC可聚合的材料,其包含式I化合物,其中基團 R 1表示烷基,較佳具有1至4個碳原子,諸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或芳基,在該情況下以苯基較佳。出於製備及價格之原因,甲基較佳,且因此基團R 1中之至少80%係甲基。特別佳係彼等其中基團R 1中之所有均為甲基之聚矽氧烷。
分子中之R 2可相同或不同,限制條件為在平均分子中至少一個基團R 2具有定義(a)。
下文詳述較佳之基團R 2
在基團(a)
Figure 02_image010
中, R 3較佳表示氫或烷基,特定言之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低碳數烷基。較佳係氫。
較佳地,R 4係氫、烷基或羧基,特定言之醯基。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R 4係氫。
指數c係1至20之數字,較佳1。
指數d及e彼此獨立地係0至50之整數。
較佳係基團(a),其中R 3及R 4係氫,指數c係1,且指數d及e 各彼此獨立地係0至10。
如熟習技工瞭解,此等指數係平均數,因為已知環氧烷(諸如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於醇上之加成反應產生具有不同鏈長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在基團(b) -(CH 2-) fOR 5中,較佳R 5係氫、烷基或羧基或有或無醚基之二羥甲基丙烷基團。更佳地,R 5係氫基團或二羥甲基丙烷衍生物。指數f係2至20之整數,較佳為3至6之數值。
在基團(c) -(CH 2-) g(OC 2H 4-) h(OC 3H 6-) i(OC 4H 8) j(OCH 2CH(C 6H 5)) kOR 6中,R 6較佳係氫、烷基或羧基。更佳地,R 6係氫或甲基。較佳地,指數g係2至6之數字,指數h係0至20之數字,指數i係1至50之數字,指數j係0至10之數字,及指數k係0至10之數字。
較佳地,指數g的值為3,指數h的值為0至12,及指數i的值為8至30,且指數j及k較佳<5,特定言之0。
或者(d)基團R 2亦可對應於基團R 1,在該情況下,再次特別佳為甲基。
可聚合的LC材料中包括式I化合物容許容易形成無可見霧度之配向CLC相,同時亦容許在頂部塗佈另一層,其提供良好之配向而無需第二配向層。
選擇此化合物類型亦不出現層堆疊中上層之任何脫濕問題,脫濕在使用表面活性劑添加劑之情況下常見。
可聚合的LC材料中式I及其子式化合物之濃度較佳係0.01%至1%,更佳0.03%至0.5%,尤其0.05%至0.1%。
式I化合物可有利且較佳地根據US 6,858,663中給定之揭示內容製備或作為Tego®Twin4000市售。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式RMT之反應性液晶原,
Figure 02_image058
P係可聚合基團, Sp係間隔基團或單鍵, r2及r3彼此獨立地係0、1、2、3或4, R 11係P-Sp-、具有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硫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更佳視需要經氟化。
環A及B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芳族或脂環族基團,其視需要含有一或多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且視需要經L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1,4-伸苯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噻吩-2,5-二基、萘-2,6-二基、1,2,3,4-四氫-萘-2,6-二基、茚烷-2,5-二基、伸雙環辛基或1,4-伸環己基,其中一或兩個不相鄰之CH 2基團係視需要經O及/或S置換,其中此等基團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基團L取代, L係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OR x、-C(=O)R x、-NR xR y、-OH、-SF 5,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係視需要經F或Cl置換,較佳F、-CN或具有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Z 11及Z 12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S-、-CO-、-COO-、-OCO-、-S-CO-、-CO-S-、-O-COO-、-CO-NR 00-、-NR 00-CO-、-NR 00-CO-NR 000、-NR 00-CO-O-、-O-CO-NR 00-、-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H 2CH 2-、-(CH 2) n1、-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00-、-CY 1=CY 2-、-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較佳-COO-、-OCO-、-C≡C-或單鍵, R 00及R 000彼此獨立地表示具有1或多個,較佳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硫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或表示Y 0或P-(CH 2) y-(O) z-, Y 0係F、Cl、CN、NO 2、OCH 3、OCN、SCN、SF 5,或具有1至4個C原子之單、寡或多氟化烷基或烷氧基, y係0或1至12之整數, z係0或1,其中若相鄰y係0則z係0, Y 1及Y 2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或CN, n係1、2、3或4,較佳1或2,最佳1, m係0、1、2、3或4,較佳0或1,最佳0, n1係1至10之整數,較佳1、2、3或4。
較佳之式I化合物係彼等選自式RMTa或RMTb者,
Figure 02_image060
其中 P係可聚合基團, Sp係間隔基團或單鍵, r1、r2、r3彼此獨立地係0、1、2、3或4,較佳0、1或2及 L、R 11、Z 12、環B及m具有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
較佳之式RMTa化合物係彼等選自式RMTa0至RMTa6者
Figure 02_image062
Figure 02_image064
其中L、P、Sp及R 11係如式RMT中定義,r1至r3表示1、2、3或4,較佳1或2。
較佳之式RMTa0至RMTa6化合物係選自下式
Figure 02_image066
Figure 02_image068
其中P 11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庚二烯、乙烯氧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氟丙烯酸酯、氯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及環氧基團,及極佳表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氧雜環丁烷基團,尤其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特定言之丙烯酸酯基團,及x係0至12,較佳1至8之整數,更佳3、4、5或6,特定言之x表示3或6,尤其6,且R 11表示較佳具有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更佳視需要經氟化,及L在每次出現時具有如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
尤其佳係式RMTa2化合物,其較佳選自下式:
Figure 02_image070
Figure 02_image072
Figure 02_image074
其中R 11具有如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較佳R 11表示烷基或烷氧基,更佳地,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異丙基或異丁基,特定言之甲氧基。
較佳之式RMTb化合物係彼等選自式RMTb0至RMTb6者
Figure 02_image076
其中L、P、Sp及R 11係如式RMT中定義,r1至r3表示1、2、3或4,較佳1或2。
較佳之式RMTb0至RMTb6化合物係選自下式者
Figure 02_image078
Figure 02_image080
Figure 02_image082
其中P 11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庚二烯、乙烯氧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氟丙烯酸酯、氯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及環氧基團,及極佳表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氧雜環丁烷基團,尤其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特定言之丙烯酸酯基團,及x係0至12,較佳1至8之整數,更佳3、4、5或6,特定言之x表示3或6,尤其6,且R 11表示較佳具有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更佳視需要經氟化,且L在每次出現時具有如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
尤其佳係式RMTb2化合物,其等較佳選自下式:
Figure 02_image084
Figure 02_image086
Figure 02_image088
Figure 02_image090
其中R 11具有如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較佳地,R 11表示烷基或烷氧基。
更佳係式RMTb2-A1化合物,其等選自下式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92
Figure 02_image094
Figure 02_image096
其中R 11具有如上文在式RMT下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較佳R 11表示烷基或烷氧基,更佳地,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異丙基或異丁基,特定言之甲氧基。
較佳地,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較佳兩種或更多種選自式RMTa2-A3至RMTa2-A6或RMTb2-A3之化合物,尤其該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式RMTb2-A3化合物,特定言之該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式RMTa2-A4及/或RMTa2-A5與RMTb2-A3化合物之組合。
藉由在可聚合的LC材料中利用一或多種式RMT化合物,可有利地增加聚合物膜之雙折射率。相應反射帶寬由下式與雙折射率相關: 帶寬= Δn *節距, 藉由增加膽固醇型聚合物膜之雙折射率可見,可達成更寬之反射帶寬。藉由在可聚合的LC材料中利用式I化合物連同式RMT化合物一起,可顯著加寬相應聚合物膜之反射帶寬,同時亦不負面影響膜性質,諸如濕膜結晶或脫濕。
式RMT及其子式化合物在可聚合的LC材料中之濃度較佳係40%至99%,更佳45至95%,尤其50至90%。
式RMT化合物可自Merck KGaA, Darmstadt購得或可根據(例如) US 6,514,578或US 15/575,415中給定之程序合成。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較佳選自式DRM之雙或多反應性反應性液晶原 P 1-Sp 1-MG-Sp 2-P 2DRM 其中 P 1及P 2彼此獨立地表示可聚合基團, Sp 1及Sp 2彼此獨立地係間隔基團或單鍵,及 MG係較佳選自式MG之棒狀液晶原基團, -(A 1-Z 1) n-A 2-                        MG 其中 A 1及A 2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芳族或脂環族基團,其視需要含有一或多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且視需要經L單取代或多取代, L係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OR x、-C(=O)R x、-NR xR y、-OH、-SF 5、視需要經取代之矽基、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芳基或雜芳基,及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視需要經F或Cl置換,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Z 1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S-、-CO-、-COO-、-OCO-、-S-CO-、-CO-S-、-O-COO-、-CO-NR x-、-NR x-CO-、-NR x-CO-NR y、-NR x-CO-O-、-O-CO-NR x-、-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H 2) n1、-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x-、-CY 1=CY 2-、-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較佳-COO-、-OCO-或單鍵, Y 1及Y 2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或CN, n係1、2、3或4,較佳1或2,最佳2, n1係1至10之整數,較佳1、2、3或4, 然而,條件為自式DRM化合物排除式RMT化合物。
較佳之基團A 1及A 2包括(但不限於)呋喃、吡咯、噻吩、噁唑、噻唑、噻二唑、咪唑、伸苯基、伸環己基、伸雙環辛基、伸環己烯基、吡啶、嘧啶、吡嗪、薁(azulene)、茚烷、茀、萘、四氫萘、蔥、菲及二噻吩并噻吩,其等中之所有均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如上文定義之基團L取代。
特別佳之基團A 1及A 2係選自1,4-伸苯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噻吩-2,5-二基、萘-2,6-二基、1,2,3,4-四氫-萘-2,6-二基、茚烷-2,5-二基、伸雙環辛基或1,4-伸環己基,其中一或兩個不相鄰之CH 2基團係視需要經O及/或S置換,其中此等基團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如上文定義之基團L取代。
式DRM之較佳RM係選自式DRMa
Figure 02_image098
其中 P 0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係可聚合基團,較佳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氧雜環丁烷、環氧化物、乙烯基、庚二烯、乙烯氧基、丙烯基醚或苯乙烯基團, Z 0係-COO-、-OCO-、-CH 2CH 2-、-CF 2O-、-OCF 2-、-C≡C-、-CH=CH-、-OCO-CH=CH-、-CH=CH-COO-或單鍵, L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具有式I中針對L 1給定之含義中之一者,且較佳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選自F、Cl、CN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視需要鹵化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 r係0、1、2、3或4, x及y彼此獨立地係0或1至12之相同或不同之整數, z係0或1,其中若相鄰x或y係0則z係0。
式DRM之極佳之RM係選自下式:
Figure 02_image100
Figure 02_image102
其中P 0、L、r、x、y及z係如式DRMa中定義。
尤其佳係式DRMa1、DRMa2及DRMa3化合物,特定言之彼等式DRMa1者。
雙或多反應性RM,較佳彼等式DRM及其子式者在RM混合物中之濃度較佳係1%至60%,極佳5至40%。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RM混合物包含一或多種單反應性RM。此等另外單反應性RM係較佳選自式MRM: P 1-Sp 1-MG-R           MRM 其中P 1、Sp 1及MG具有式DRM中給定之含義, R表示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X、-C(=O)OR x、-C(=O)R y、-NR xR y、-OH、-SF 5、視需要經取代之矽基、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係視需要經F或Cl置換, X係鹵素,較佳F或Cl,及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係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然而,條件為自式MRM化合物排除式RMT化合物。
較佳地,式MRM化合物係選自下式。
Figure 02_image104
Figure 02_image106
Figure 02_image108
Figure 02_image110
其中P 0、L、r、x、y及z係如式DRMa中定義, R 0係具有1或多個,較佳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硫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或表示Y 0或P-(CH 2) y-(O) z-, X 0係-O-、-S-、-CO-、-COO-、-OCO-、-O-COO-、-CO-NR 01-、-NR 01-CO-、-NR 01-CO-NR 01-、-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01-、-CF=CF-、-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 Y 0係F、Cl、CN、NO 2、OCH 3、OCN、SCN、SF 5,或具有1至4個C原子之單、寡或多氟化烷基或烷氧基, Z 0係-COO-、-OCO-、-CH 2CH 2-、-CF 2O-、-OCF 2-、-CH=CH-、-OCO-CH=CH-、-CH=CH-COO-或單鍵, A 0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基團L取代之1,4-伸苯基,或反式-1,4-伸環己基, R 01 02彼此獨立地係H、R 0或Y 0, u及v彼此獨立地係0、1或2, w係0或1, 且其中苯及萘環可另外經一或多個相同或不同之基團L取代。
尤其佳係式MRM1、MRM2、MRM3、MRM4、MRM5、MRM6、MRM7化合物,特定言之彼等式MRM1、MRM4、MRM6及MRM7者。
所有單反應性RM (包括彼等式RMT者)在可聚合的LC材料中之濃度較佳係1至80%,極佳5至20%。
在式DRM、MRM及其等較佳子式中,L係較佳選自F、Cl、CN、NO 2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該等烷基係視需要經全氟化,或P-Sp-。
極佳地,L係選自F、Cl、CN、NO 2、CH 3、C 2H 5、C(CH 3) 3、CH(CH 3) 2、CH 2CH(CH 3)C 2H 5、OCH 3、OC 2H 5、COCH 3、COC 2H 5、COOCH 3、COOC 2H 5、CF 3、OCF 3、OCHF 2、OC 2F 5或P-Sp-,特定言之F、Cl、CN、CH 3、C 2H 5、C(CH 3) 3、CH(CH 3) 2、OCH 3、COCH 3或OCF 3,最佳F、Cl、CH 3、C(CH 3) 3、OCH 3或COCH 3,或P-Sp-。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此等對掌性化合物可為非液晶原化合物或液晶原化合物。另外,此等對掌性化合物無論液晶原或非液晶原均可為非反應性、單反應性或多反應性。
較佳地,利用之對掌性化合物各單獨或彼此組合地具有20 µm -1或更大,較佳40 µm -1或更大,更佳在60 µm -1或更大之範圍內,最佳在80 µm -1或更大至260 µm -1之範圍內之螺旋扭轉力(IHTP totalI)之絕對值,特定言之彼等WO 98/00428中揭示者。
較佳地,非可聚合的對掌性化合物係選自式C-I至C-III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12
後者包括各別(S,S)對映體, 其中E及F各獨立地係1,4-伸苯基或反式-1,4-伸環己基,v係0或1,Z 0係-COO-、-OCO-、-CH 2CH 2-或單鍵,及R係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或烷醯基。
特別佳之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其等不一定必須顯示液晶相。
式C-II化合物及其等合成描述於WO 98/00428中。如下表D中顯示,尤其佳係化合物CD-1。式C-III化合物及其等合成描述於GB 2 328 207中。
此外,常用對掌性化合物係(例如)市售R/S-5011、CD-1、R/S-811及CB-15 (來自Merck KGaA, Darmstadt, Germany)。
上文提及之對掌性化合物R/S-5011及CD-1及式C-I、C-II及C-III (其他)化合物顯示極高螺旋扭轉力(HTP),且因此特別適用於本發明之目的。
可聚合的LC材料較佳包含1至5,特定言之1至3,極佳1或2種對掌性化合物,較佳選自上式C-II,特定言之CD-1,及/或式C-III及/或R-5011或S-5011,極佳地,該對掌性化合物係R-5011、S-5011或CD-1。
較佳地,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非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及/或一或多種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其等較佳選自單及/或多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
合適之液晶原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較佳包含一或多種由直接鍵或經由連接基連接在一起的環元素,且其中此等環元素中之兩者視需要可直接或經由與本文提及之連接基可相同或不同之連接基彼此連接。該等環元素係較佳選自四、五、六或七,較佳五或六員環之群。
較佳之單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係選自式CRMa至CRMc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14
其中 P 0*表示可聚合基團P Sp*表示間隔基團Sp A 0及B 0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如上文描述之基團L取代之1,4-伸苯基,或反式-1,4-伸環己基, X 1及X 2彼此獨立地係-O-、-COO-、-OCO-、-O-CO-O-或單鍵, Z 0*及Z 0在彼此獨立地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係-COO-、-OCO-、-O-CO-O-、-OCH 2-、-CH 2O-、-CF 2O-、-OCF 2-、-CH 2CH 2-、-(CH 2) 4-、-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C-、-CH=CH-、-CH=CH-COO-、-OCO-CH=CH-或單鍵, t彼此獨立地係0、1、2或3, a係0、1或2, b係0或1至12之整數, z係0或1, 且其中式CRMa中之萘環可另外經一或多個相同或不同之基團L取代, 其中 L彼此獨立地係F、Cl、CN、具有1至5個C原子之鹵化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
式CRMa化合物係較佳選自式CRMa-1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16
其中X 2、A 0、B 0、Z 0*、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及(OCO)表示-O-CO-或單鍵。
尤其佳之式CRM化合物係選自由下列子式組成之群:
Figure 02_image118
Figure 02_image120
其中R係如式CRM-a中定義之-X 2-(CH 2) x-P 0*,且苯及萘環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如上下文定義之基團L取代。
式CRMb化合物係較佳選自式CRMb-1至CRMb-3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22
其中X 2、A 0、B 0、Z 0*、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
較佳之式CRMb-1化合物係較佳選自式CRMb-1a及CRMb-1b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24
Figure 02_image126
其中X 2、Z 0*、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較佳地,在式CRMb-1a及CRMb-1b化合物中,Z 0表示OCOO、COO、OCO或單鍵。較佳地,在式CRMb-1a及CRMb-1b化合物中,X 2表示OCOO、OCO、COO或單鍵。較佳係選自下列化合物之式CRMb-1b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28
其中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
其中P 0*在每次出現時表示丙烯酸酯基團及b在每次出現時表示4之化合物CRMb-1bI尤其佳並可以商品名LC756購自BASF, Germany。
式CRMc化合物係較佳選自式CRMc-1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30
其中X 2、A 0、B 0、Z 0*、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
較佳之式CRMc-1化合物係較佳選自式CRMc-1a及CRMc-1b化合物之群,
Figure 02_image132
其中X 2、Z 0*、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較佳地,在式CRMc-1a及CRMc-1b化合物中,Z 0表示OCOO、COO、OCO或單鍵。較佳地,在式CRMc-1a及CRMc-1b化合物中,X 2表示O、OCOO、OCO、COO或單鍵。較佳係選自下列化合物之式CRMc-1a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34
其中P 0*及b具有式CRMa中給定之含義或上下文給定之較佳含義中之一者。
其中P 0*在每次出現時表示丙烯酸酯基團及b在每次出現時表示3或6,且X 2在每次出現時表示O或單鍵之化合物CRMc-1aI尤其佳。
對掌性化合物在液晶介質中之量較佳係總混合物之1至20重量%,更佳1至15重量%,甚至更佳1至10重量%,且最佳3至7重量%。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在作為整體的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液晶材料中之比例係在30至99重量%之範圍內,更佳在40至97重量%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50至95重量%之範圍內。
較佳地,該等單、雙或多反應性液晶化合物,較佳選自如上下文給定之式DRM、MRM化合物在作為整體的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液晶材料中之比例較佳係在30至99.9重量%之範圍內,更佳在40至99.9重量%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50至99.9重量%之範圍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雙或多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在作為整體的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液晶材料中之比例較佳係在1至70重量%之範圍內,更佳在2至60重量%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3至50重量%之範圍內。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式MRM單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排除式RMT化合物)在作為整體的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液晶材料中之比例較佳係(若存在)在1至50重量%之範圍內,更佳在2至45重量%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5至40重量%之範圍內。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多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在作為整體的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液晶材料中之比例較佳係(若存在)在1至30重量%之範圍內,更佳在2至20重量%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3至10重量%之範圍內。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不含有具有超過兩個可聚合的基團之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
在一更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較佳選自式MRM-1、MRM-4、MRM-6及/或MRM-7之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較佳選自式DRMa-1之雙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
另外,可聚合的LC材料應具有此性質,即不同之反射波長,特定言之在可見光區域中,可由簡單及針對性變化達成。較佳地,選擇該可聚合的LC材料之膽固醇型節距使得其反射波長係在電磁譜之紅外區域之範圍內,即在300 nm至900 nm,更佳350至850 nm之範圍內。特定言之,液晶介質之反射波長係在400 nm至800 nm之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LC材料係以本身習知的方式製備,例如藉由將一或多種上文提及之可聚合的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兩者均如上文定義),及視需要與其他液晶化合物及/或添加劑,及/或溶劑混合。
在一更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視需要包含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添加劑:其他聚合引發劑、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穩定劑、觸媒、敏化劑、抑制劑、鏈轉移劑、共反應單體、反應性稀釋劑、表面活性化合物、潤滑劑、潤濕劑、分散劑、疏水劑、黏合劑、流動改進劑、脫氣或消泡劑、除氣劑、稀釋劑、反應性稀釋劑、助劑、著色劑、染料、顏料及奈米顆粒。
在一更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視需要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可聚合的非液晶原化合物之添加劑(反應性稀釋劑)。此等添加劑在該可聚合的LC材料中之量較佳係0至30%,極佳0至25%。
所使用之反應性稀釋劑不僅係在實際意義上稱為反應性稀釋劑之物質,但亦上文已提及含有一或多個互補反應性單元或可聚合的基團P (例如羥基、巰基或胺基)之輔助化合物,經由該等基團可與液晶化合物之可聚合的單元發生反應。
通常可光聚合之物質包括(例如)含有至少一個烯烴雙鍵之單、雙及多官能化合物。其實例係羧酸(例如月桂酸、肉荳蔻酸、棕櫚酸及硬脂酸)及二羧酸(例如琥珀酸、己二酸)之乙烯基酯、單官能醇(例如月桂醇、肉豆蔻醇、棕櫚醇及硬脂醇)之烯丙基及乙烯基醚及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及雙官能醇(例如乙二醇及1,4-丁二醇)之二烯丙基醚及二乙烯基醚。
亦合適的為例如多官能醇(特定言之彼等除羥基外不含有其他官能基,或至多醚基者)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此等醇之實例係雙官能醇(諸如乙二醇、丙二醇及其等更高度縮合之代表,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烷氧基化酚類化合物(諸如乙氧基化及丙氧基化雙酚、環己烷二甲醇)、三官能及多官能醇(諸如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丁三醇、三羥甲基乙烷、新戊四醇、雙三羥甲基丙烷、二新戊四醇、山梨醇、甘露醇,及相應烷氧基化,特定言之乙氧基化及丙氧基化醇)。
其他合適之反應性稀釋劑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其等係聚酯醇之(甲基)丙烯酸酯。
合適之聚酯醇之實例係彼等可藉由聚羧酸(較佳二羧酸)之酯化,使用多元醇(較佳二醇)製備者。此等含羥基聚酯之初始材料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可採用之二羧酸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鄰苯二甲酸及其異構體及加氫產物,及該等酸之可酯化及可轉酯衍生物,例如酸酐及二烷基酯。合適之多元醇係上述醇,較佳乙二醇、1,2-及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及乙二醇及丙二醇類型之聚乙二醇。
此外,合適之反應性稀釋劑係1,4-二乙烯基苯、氰尿酸三烯丙酯、下式之三環癸烯醇之丙烯酸酯
Figure 02_image136
, 亦稱為丙烯酸二氫二環戊二烯酯,及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氰基丙烯酸之烯丙酯。
在藉助於實例提及之反應性稀釋劑中,特定言之使用彼等含有可光聚合的基團者且考慮到上述較佳組合物。
此基團包括例如二元醇及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及其更高度縮合之代表,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丁三醇、三羥甲基乙烷、新戊四醇、雙三羥甲基丙烷、二新戊四醇、山梨醇、甘露醇及相應烷氧基化,特定言之乙氧基化及丙氧基化醇。
此外,基團亦包括(例如)烷氧基化酚類化合物,例如乙氧基化及丙氧基化雙酚。
此外,此等反應性稀釋劑可為(例如)環氧化物或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
環氧化物(甲基)丙烯酸酯係(例如)彼等如可藉由環氧化烯烴或聚或二縮水甘油醚(諸如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與(甲基)丙烯酸之反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獲得者。
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係特定言之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與聚或二異氰酸酯之反應(熟習此項技術者同樣已知)之產物。
此等環氧化物及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於上文作為「混合形式」列舉之化合物中。
若使用反應性稀釋劑,則其量及性質必須以一方面,達成令人滿意之所需效應,例如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之所需顏色,但另一方面,液晶組合物之相行為不過度受損之方式與各別條件匹配。低交聯(高交聯)液晶組合物可(例如)使用每個分子具有相對低(高)數量之反應性單元之相應反應性稀釋劑製備。
稀釋劑組包括例如: C1-C4醇類,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且特定言之,C5-C12醇類,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正十一醇及正十二醇,及其異構體,二醇,例如1,2-乙二醇、1,2-及1,3-丙二醇、1,2-、2,3-及1,4-丁二醇、二及三乙二醇及二及三丙二醇,醚類,例如甲基第三丁基醚、1,2-乙二醇單及二甲醚、1,2-乙二醇單及二乙醚、3-甲氧基丙醇、3-異丙氧基丙醇、四氫呋喃及二噁烷,酮類,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及二丙酮醇(4-羥基-4-甲基-2-戊酮),C1-C5烷基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脂族及芳族烴類,例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石油醚、甲苯、二甲苯、乙苯、四氫化萘、十氫化萘、二甲基萘、石油溶劑,Shellsol®及Solvesso®礦物油,例如汽油、煤油、柴油及燃料油,但亦天然油,例如橄欖油、豆油、菜籽油、亞麻籽油及葵花籽油。
當然,亦可在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中使用此等稀釋劑之混合物。
只要存在至少部分混溶性,此等稀釋劑亦可與水混合。此處合適之稀釋劑之實例係C1-C4醇類,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及第二丁醇,二醇,例如1,2-乙二醇、1,2-及1,3-丙二醇、1,2-、2,3-及1,4-丁二醇、二及三乙二醇,及二及三丙二醇,醚類,例如四氫呋喃及二噁烷,酮類,例如丙酮、甲乙酮及二丙酮醇(4-羥基-4-甲基-2-戊酮),及C1-C4烷基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及乙酸丁酯。
稀釋劑視需要以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10.0重量%,較佳約0至5.0重量%之比例採用。
消泡劑及除氣劑(c1))、潤滑劑及助流劑(c2))、熱固化或輻射固化助劑(c3))、基板潤濕助劑(c4))、潤濕及分散助劑(c5))、疏水劑(c6))、黏著促進劑(c7))及用於提高耐刮擦性之助劑(c8))在其等作用中無法嚴格地彼此劃定界限。
例如,潤滑劑及助流劑通常亦用作消泡劑及/或除氣劑及/或用作用於提高耐刮擦性之助劑。輻射固化助劑亦可用作潤滑劑及助流劑及/或除氣劑及/或用作基板潤濕助劑。在個別情況下,此等助劑中之一些亦可達成黏著促進劑(c8))之功能。
對應於上述內容,某種添加劑可因此歸入下文描述之許多組c1)至c8)中。
組c1)中之消泡劑包括無矽及含矽聚合物。該等含矽聚合物係(例如)未經修飾或修飾之聚二烷基矽氧烷或分支鏈共聚物、包含聚二烷基矽氧烷及聚醚單元之梳形或嵌段共聚物,後者可獲自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
組c1)中之除氣劑包括(例如)有機聚合物,例如聚醚及聚丙烯酸酯、二烷基聚矽氧烷,特定言之二甲基聚矽氧烷,經有機修飾之聚矽氧烷,例如經芳基烷基修飾之聚矽氧烷,及氟矽氧烷。
消泡劑之作用基本上基於防止形成泡沫或破壞已形成之泡沫。消泡劑基本上藉由促進細碎氣體或氣泡之聚結以在待脫氣之介質(例如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中產生較大氣泡而起作用,並因此加速氣體(空氣)逸出。由於消泡劑可亦常用作除氣劑且反之亦然,因此此等添加劑已一起包括在組c1)下。
此等助劑係例如可自Tego以TEGO® Foamex 800、TEGO® Foamex 805、TEGO® Foamex 810、TEGO® Foamex 815、TEGO® Foamex 825、TEGO® Foamex 835、TEGO® Foamex 840、TEGO® Foamex 842、TEGO® Foamex 1435、TEGO® Foamex 1488、TEGO® Foamex 1495、TEGO® Foamex 3062、TEGO® Foamex 7447、TEGO® Foamex 8020、Tego® Foamex N、TEGO® Foamex K 3、TEGO® Antifoam 2-18、TEGO® Antifoam 2-18、TEGO® Antifoam 2-57、TEGO® Antifoam 2-80、TEGO® Antifoam 2-82、TEGO® Antifoam 2-89、TEGO® Antifoam 2-92、TEGO® Antifoam 14、TEGO® Antifoam 28、TEGO® Antifoam 81、TEGO® Antifoam D 90、TEGO® Antifoam 93、TEGO® Antifoam 200、TEGO® Antifoam 201、TEGO® Antifoam 202、TEGO® Antifoam 793、TEGO® Antifoam 1488、TEGO® Antifoam 3062、TEGOPREN® 5803、TEGOPREN® 5852、TEGOPREN® 5863、TEGOPREN® 7008、TEGO® Antifoam 1-60、TEGO® Antifoam 1-62、TEGO® Antifoam 1-85、TEGO® Antifoam 2-67、TEGO® Antifoam WM 20、TEGO® Antifoam 50、TEGO® Antifoam 105、TEGO® Antifoam 730、TEGO® Antifoam MR 1015、TEGO® Antifoam MR 1016、TEGO® Antifoam 1435、TEGO® Antifoam N、TEGO® Antifoam KS 6、TEGO® Antifoam KS 10、TEGO® Antifoam KS 53、TEGO® Antifoam KS 95、TEGO® Antifoam KS 100、TEGO® Antifoam KE 600、TEGO® Antifoam KS 911、TEGO® Antifoam MR 1000、TEGO® Antifoam KS 1100、Tego® Airex 900、Tego® Airex 910、Tego® Airex 931、Tego® Airex 935、Tego® Airex 936、Tego® Airex 960、Tego® Airex 970、Tego® Airex 980及Tego® Airex 985購得及自BYK以BYK®-011、BYK®-019、BYK®-020、BYK®-021、BYK®-022、BYK®-023、BYK®-024、BYK®-025、BYK®-027、BYK®-031、BYK®-032、BYK®-033、BYK®-034、BYK®-035、BYK®-036、BYK®-037、BYK®-045、BYK®-051、BYK®-052、BYK®-053、BYK®-055、BYK®-057、BYK®-065、BYK®-066、BYK®-070、BYK®-080、BYK®-088、BYK®-141及BYK®-A 530購得。
組c1)中之助劑視需要以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3.0重量%,較佳約0至2.0重量%之比例採用。
在組c2)中,潤滑劑及助流劑通常包括無矽,但亦含矽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酸酯或修飾物、低分子量聚二烷基矽氧烷。修飾在一些烷基中已經多種有機基團置換。此等有機基團係(例如)聚醚、聚酯或甚至長鏈(氟化)烷基,前者使用最頻繁。
經相應修飾之聚矽氧烷中之聚醚基團通常由環氧乙烷及/或環氧丙烷單元構成。一般而言,此等環氧烷單元在經修飾之聚矽氧烷中之比例越高,所得產物更親水。
此等助劑係(例如)可自Tego以TEGO® Glide 100、TEGO® Glide ZG 400、TEGO® Glide 406、TEGO® Glide 410、TEGO® Glide 411、TEGO® Glide 415、TEGO® Glide 420、TEGO® Glide 435、TEGO® Glide 440、TEGO® Glide 450、TEGO® Glide A 115、TEGO® Glide B 1484 (亦可用作消泡劑及除氣劑)、TEGO® Flow ATF、TEGO® Flow 300、TEGO® Flow 460、TEGO® Flow 425及TEGO® Flow ZFS 460購得。適宜之亦可用於改良耐刮擦性之可輻射固化之潤滑劑及助流劑係產品TEGO® Rad 2100、TEGO® Rad 2200、TEGO® Rad 2500、TEGO® Rad 2600及TEGO® Rad 2700,其等同樣可獲自TEGO。
此等助劑亦可(例如)自BYK以BYK®-300、BYK®-306、BYK®-307、BYK®-310、BYK®-320、BYK®-333、BYK®-341、Byk® 354、Byk®361、Byk®361N、BYK®388購得。
此等助劑亦可(例如)自3M以FC4430®購得。
此等助劑亦可(例如)自Cytonix以FluorN®561或FluorN®562購得。
此等助劑亦可(例如)自Merck KGaA以Tivida® FL 2300及Tivida® FL 2500購得。
組c2)中之助劑視需要以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3.0重量%,較佳約0至2.0重量%之比例採用。
在組c3)中,輻射固化助劑包括特定言之具有末端雙鍵之聚矽氧烷,末端雙鍵係(例如)丙烯酸酯基團之成分。此等助劑可藉由光化或(例如)電子輻射交聯。此等助劑一般將許多性質組合在一起。在未交聯狀態下,該等助劑可用作消泡劑、除氣劑、潤滑劑及助流劑及/或基板潤濕助劑,而在交聯狀態下,其等增加特定言之可使用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產生之塗層或膜之例如耐刮擦性。恰好彼等塗層或膜之例如光澤性質之改良基本上認為此等助劑作為消泡劑、除氣劑及/或潤滑劑及助流劑(處於未交聯狀態)作用之結果。
合適之輻射固化助劑之實例係可自TEGO購得之產品TEGO® Rad 2100、TEGO® Rad 2200、TEGO® Rad 2500、TEGO® Rad 2600及TEGO® Rad 2700及可自BYK購得之產品BYK®-371。
組c3)中之熱固化助劑含有(例如)初級OH基團,其等可與黏合劑之例如異氰酸酯基團反應。
可使用之熱固化助劑之實例係可自BYK購得之產品BYK®-370、BYK®-373及BYK®-375。
組c3)中之助劑視需要以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5.0重量%,較佳約0至3.0重量%之比例採用。
組c4)中之基板潤濕助劑用以特定言之增加(例如)待由印刷油墨或塗佈組合物(例如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印刷或塗佈之基板之可濕性。此等印刷油墨或塗佈組合物之潤滑劑及流動行為之一般伴隨改良對成品(例如交聯)印刷品或塗層之外觀有影響。
多種此等助劑可(例如)自Tego以TEGO® Wet KL 245、TEGO® Wet 250、TEGO® Wet 260及TEGO® Wet ZFS 453購得及可自BYK以BYK®-306、BYK®-307、BYK®-310、BYK®-333、BYK®-344、BYK®-345、BYK®-346及Byk®-348購得。
組c4)中之助劑視需要以基於液晶組合物之總重量計約0至3.0重量%,較佳約0至1.5重量%之比例採用。
組c5)中之潤濕及分散助劑用以特定言之防止顏料之溢流及漂浮及沉降,且因此若需要則特別適用於著色組合物中。
此等助劑基本上透過含有此等添加劑之顏料顆粒之靜電排斥及/或空間位阻穩定顏料分散,其中,在後一種情況下,該助劑與周圍介質(例如黏合劑)之相互作用發揮主要作用。
由於使用此等潤濕及分散助劑係常見實務,例如在印刷油墨及油漆之技術領域中,因此選擇此類型之合適助劑(若使用其等)一般不給熟習此項技術者帶來任何困難。
此等潤濕及分散助劑係可(例如)自Tego以TEGO® Dispers 610、TEGO® Dispers 610 S、TEGO® Dispers 630、TEGO® Dispers 700、TEGO® Dispers 705、TEGO® Dispers 710、TEGO® Dispers 720 W、TEGO® Dispers 725 W、TEGO® Dispers 730 W、TEGO® Dispers 735 W及TEGO® Dispers 740 W購得及自BYK以Disperbyk®、Disperbyk®-107、Disperbyk®-108、Disperbyk®-110、Disperbyk®-111、Disperbyk®-115、Disperbyk®-130、Disperbyk®-160、Disperbyk®-161、Disperbyk®-162、Disperbyk®-163、Disperbyk®-164、Disperbyk®-165、Disperbyk®-166、Disperbyk®-167、Disperbyk®-170、Disperbyk®-174、Disperbyk®-180、Disperbyk®-181、Disperbyk®-182、Disperbyk®-183、Disperbyk®-184、Disperbyk®-185、Disperbyk®-190、Anti-Terra®-U、Anti-Terra®-U 80、Anti-Terra®-P、Anti-Terra®-203、Anti-Terra®-204、Anti-Terra®-206、BYK®-151、BYK®-154、BYK®-155、BYK®-P 104 S、BYK®-P 105、Lactimon®、Lactimon®-WS及Bykumen®購得。
組c5)中助劑之用量基於該助劑之平均分子量。在任何情況下,因此建議進行初步實驗,但此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簡單完成。
組c6)中之疏水劑可用以對(例如)使用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產生之印刷品或塗層產生防水性質。此防止或至少極大抑制由於吸水所致之膨脹且因此改變(例如)此等印刷品或塗層之光學性質。另外,當使用該組合物例如作為印刷油墨用於平版印刷中時,可藉此防止或至少極大減少吸水。
此等疏水劑係可(例如)自Tego以Tego® Phobe WF、Tego® Phobe 1000、Tego® Phobe 1000 S、Tego® Phobe 1010、Tego® Phobe 1030、Tego® Phobe 1010、Tego® Phobe 1010、Tego® Phobe 1030、Tego® Phobe 1040、Tego® Phobe 1050、Tego® Phobe 1200、Tego® Phobe 1300、Tego® Phobe 1310及Tego® Phobe 1400購得。
組c6)中之助劑視需要以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5.0重量%,較佳約0至3.0重量%之比例採用。
來自組c7)之其他黏著促進劑用以改良兩個接觸界面之間的黏著。由此直接可見,基本上唯一有效之黏著促進劑部分係位於一個或另一個或兩個界面處之部分。若例如需要將液體或糊狀印刷油墨、塗佈組合物或油漆施用至固體基板,則此一般意謂必須將該黏著促進劑直接添加至後者或該基板必須用該黏著促進劑預處理(亦稱為底塗),即給予此基板經修飾之化學及/或物理表面性質。
若先前已用底漆將基板底塗,則此意謂接觸界面一方面係該底漆之界面及另一方面係印刷油墨或塗佈組合物或油漆之界面。在此情況下,不僅該基板與該底漆之間,但亦該基板與該印刷油墨或塗佈組合物或油漆之間的黏著性質均對所有多層結構於該基板上之黏著發揮作用。
可提及之廣義上之黏著促進劑亦係已在組c4)下列舉之基板潤濕助劑,但此等一般不具有相同之黏著促進能力。
鑒於基板及印刷油墨、塗佈組合物及油漆之欲例如用於其印刷或塗佈之廣泛變化之物理及化學性質黏著促進劑系統之多樣性不足為奇。
基於矽烷之黏著促進劑係(例如) 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甲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此等及其他矽烷係可自Hüls以例如商品名DYNASILAN®購得。
通常應使用來自此等添加劑之製造商之相應技術資訊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簡單方式透過相應初步實驗獲得此資訊。
然而,若此等添加劑作為來自組c7)之助劑添加至根據本發明之可聚合的LC材料,則其比例視需要對應於基於該可聚合的LC材料之總重量計約0至5.0重量%。此等濃度資料僅用作指導,因為該添加劑之量及特性在各個別情況下由基板及印刷/塗佈組合物之性質決定。相應技術資訊通常可獲自用於此情況之此等添加劑之製造商或可以簡單方式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透過相應初步實驗確定。
組c8)中用於改良耐刮擦性之助劑包括(例如)上述產品TEGO® Rad 2100、TEGO® Rad 2200、TEGO® Rad 2500、TEGO® Rad 2600及TEGO® Rad 2700,其等可自Tego購得。
針對此等助劑,針對組c3)給定之量資料同樣合適,即此等添加劑視需要以基於液晶組合物之總重量計約0至5.0重量%,較佳約0至3.0重量%之比例採用。
可提及之其他光、熱及/或氧化穩定劑之實例如下: 烷基化單酚,諸如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第三丁基-4,6-二甲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正丁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異丁基苯酚、2,6-二環戊基-4-甲基苯酚、2-(α-甲基環己基)-4,6-二甲基苯酚、2,6-二(十八烷基)-4-甲基苯酚、2,4,6-三環己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甲基苯酚、具有線性或分支側鏈之壬基苯酚(例如2,6-二壬基-4-甲基苯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一烷-1'-基)苯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七烷-1'-基)苯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三烷-1'-基)苯酚及此等化合物之混合物、烷基硫甲基苯酚(諸如2,4-二辛基硫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4-二辛基硫甲基-6-甲基苯酚、2,4-二辛基硫甲基-6-乙基苯酚及2,6-雙十二烷基硫甲基-4-壬基苯酚), 氫醌及烷基化氫醌,諸如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苯酚、2,5-二-第三丁基氫醌、2,5-二-第三戊基氫醌(hydroquinone)、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氫醌、2,5-二-第三丁基-4-羥基茴香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茴香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硬脂酸酯及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己二酸酯, 生育酚,諸如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及此等化合物之混合物,及生育酚衍生物,諸如乙酸生育酚、琥珀酸生育酚、菸鹼酸生育酚及聚氧乙烯琥珀酸生育酚(「生育酚酸鹽(tocofersolate)」), 羥基化二苯基硫醚,諸如2,2'-硫雙(6-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2'-硫雙(4-辛基苯酚)、4,4'-硫雙(6-第三丁基-3-甲基苯酚)、4,4'-硫雙(6-第三丁基-2-甲基苯酚)、4,4'-硫雙(3,6-二-第二戊基苯酚)及4,4'-雙(2,6-二甲基-4-羥基苯基)二硫醚, 亞烷基雙酚,諸如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α-甲基環己基)苯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苯酚)、2,2'-亞甲基雙(6-壬基-4-甲基苯酚)、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酚)、2,2-亞乙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酚)、2,2'-亞乙基雙(6-第三丁基-4-異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6-(α-甲基苯甲基)-4-壬基苯酚]、2,2'-亞甲基雙[6-(α,α-二甲基苯甲基)-4-壬基苯酚]、4,4'-亞甲基雙(2,6-二-第三丁基苯酚)、4,4'-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2-甲基苯酚)、1,1-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丁烷、2,6-雙(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4-甲基苯酚、1,1,3-參(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丁烷、1,1-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3-正十二烷基-巰基丁烷、乙二醇雙[3,3-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丁酸酯]、雙(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二環戊二烯、雙[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甲基)-6-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對苯二甲酸酯、1,1-雙(3,5-二甲基-2-羥基苯基)丁烷、2,2-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4-正十二烷基-巰基丁烷及1,1,5,5-肆(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戊烷, O-、N-及S-苯甲基化合物,諸如3,5,3',5'-四-第三丁基-4,4'-二羥基二苯甲基醚、4-羥基-3,5-二甲基苯甲基巰基乙酸十八烷基酯、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甲基巰基乙酸十三烷基酯、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胺、雙(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苯甲基)二硫對苯二甲酸酯、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硫醚及異辛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巰基乙酸酯, 芳族羥基苯甲基化合物,諸如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2,4,6-三甲基-苯、1,4-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2,3,5,6-四甲基-苯及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酚, 三嗪化合物,諸如2,4-雙(辛基巰基)-6-(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胺基)-1,3,5-三嗪、2-辛基巰基-4,6-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胺基)-1,3,5-三嗪、2-辛基巰基-4,6-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氧基)-1,3,5-三嗪、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氧基)-1,2,3-三嗪、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1,3,5-參(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乙基)-1,3,5-三嗪、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六氫-1,3,5-三嗪、1,3,5-參(3,5-二環己基-4-羥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及1,3,5-參(2-羥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 苯甲基膦酸酯,諸如2,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二甲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二乙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二(十八烷基酯)及5-第三丁基-4-羥基-3-甲基苯甲基膦酸二(十八烷基酯), 醯基胺基苯酚,諸如4-羥基月桂醯苯胺、4-羥基硬脂醯苯胺及N-(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胺基甲酸辛酯, 丙酸酯及乙酸酯,例如一元醇或多元醇之丙酸酯及乙酸酯,諸如甲醇、乙醇、正辛醇、異辛醇、十八烷醇、1,6-己二醇、1,9-壬烷二醇、乙二醇、1,2-丙烷二醇、新戊二醇、硫二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新戊四醇、參(羥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N,N'-雙(羥基乙基)草醯胺、3-硫雜十一烷醇、3-硫雜十五烷醇、三甲基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及4-羥基甲基-1-磷-2,6,7-三氧雜雙環[2.2.2]-辛烷, 基於胺衍生物之丙醯胺,諸如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六亞甲基二胺、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三亞甲基二胺及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肼, 抗壞血酸(維生素C)及抗壞血酸衍生物,諸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月桂酸酯及硬脂酸酯,及抗壞血酸硫酸酯及磷酸酯, 基於胺化合物之抗氧化劑,諸如N,N'-二異丙基-對苯二胺、N,N'-二-第二丁基-對苯二胺、N,N'-雙(1,4-二甲基戊基)-對苯二胺、N,N'-雙(1-乙基-3-甲基戊基)-對苯二胺、N,N'-雙(1-甲基庚基)-對苯二胺、N,N'-二環己基-對苯二胺、N,N'-二苯基-對苯二胺、N,N'-雙(2-萘基)-對苯二胺、N-異丙基-N'-苯基-對苯二胺、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對苯二胺、N-(1-甲基庚基)-N'-苯基-對苯二胺、N-環己基-N'-苯基-對苯二胺、4-(對甲苯胺磺醯基)二苯胺、N,N'-二甲基-N,N'-二-第二丁基-對苯二胺、二苯胺、N-烯丙基二苯胺、4-異丙氧基二苯胺、N-苯基-1-萘基胺、N-(4-第三辛基苯基)-1-萘基胺、N-苯基-2-萘基胺、辛基取代之二苯胺(諸如p,p'-二-第三辛基二苯胺)、4-正丁基胺基苯酚、4-丁醯基胺基苯酚、4-壬醯基胺基苯酚、4-十二醯基胺基苯酚、4-十八醯基胺基苯酚、雙[4-甲氧基苯基)胺、2,6-二-第三丁基-4-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2,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N,N,N',N'-四甲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1,2-雙[(2-甲基苯基)胺基]乙烷、1,2-雙(苯基胺基)丙烷、(鄰甲苯基)雙胍、雙[4-(1',3'-二甲基丁基)苯基]胺、第三辛基取代之N-苯基-1-萘基胺、單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第三辛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及二烷基化壬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及二烷基化十二烷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及二烷基化異丙基/異己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二苯胺之混合物、2,3-二氫-3,3-二甲基-4H-1,4-苯并噻嗪、酚噻嗪、單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第三辛基酚噻嗪之混合物、單及二烷基化第三辛基酚噻嗪之混合物、N-烯丙基酚噻嗪、N,N,N',N'-四苯基-1,4-二胺基丁-2-二烯、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六亞甲基二胺、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2,2,6,6-四甲基哌啶-4-酮及2,2,6,6-四甲基哌啶-4-醇, 膦、亞磷酸酯及亞膦酸酯,諸如三苯基膦、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二苯基烷基酯、亞磷酸苯基二烷基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亞磷酸三月桂基酯、亞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二硬脂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參(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異癸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異癸氧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6-參(第三丁基苯基))新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山梨醇三亞磷酸酯、肆(2,4-二-第三丁基苯基)4,4'-聯苯二亞膦酸酯、6-異辛氧基-2,4,8,10-四-第三丁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辛(dioxaphosphocine)、6-氟-2,4,8,10-四-第三丁基-12-甲基-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辛、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甲酯及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 2-(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諸如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二丁基-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3,5'-雙-(α,α-二甲基苯甲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辛氧基羰基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5'-[2-(2-乙基己氧基)羰基乙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辛氧基羰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5'-[2-(2-乙基己氧基)羰基乙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3'-十二烷基-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及2-(3'-第三丁基-2'-羥基-5'-(2-異辛氧基羰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苯并三唑-2-基苯酚]之混合物;2-[3'-第三丁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與聚乙二醇300之完全酯化產物; 含硫過氧化物清除劑及含硫抗氧化劑,諸如3,3'-硫二丙酸之酯(例如月桂基、硬脂基、肉豆蔻基及十三烷基酯)、巰基苯并咪唑及2-巰基苯并咪唑之鋅鹽、二硫胺基甲酸二丁基鋅、二(十八烷基)二硫醚及新戊四醇肆(β-十二烷基巰基)丙酸酯, 2-羥基二苯甲酮,諸如4-羥基、4-甲氧基、4-辛氧基、4-癸氧基、4-十二烷氧基、4-苯甲氧基、4,2',4'-三羥基及2'-羥基-4,4'-二甲氧基衍生物, 未經取代及經取代之苯甲酸之酯,諸如水楊酸4-第三丁基苯酯、水楊酸苯酯、水楊酸辛基苯酯、二苯甲醯間苯二酚、雙(4-第三丁基苯甲醯基)間苯二酚、苯甲醯基間苯二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十六烷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十八烷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及2-甲基-4,6-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 丙烯酸酯,諸如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乙酯、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異辛酯、α-甲氧基羰基肉桂酸甲酯、α-氰基-β-甲基-對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丁基-α-氰基-β-甲基-對甲氧基肉桂酸酯及甲基-α-甲氧基羰基-對甲氧基肉桂酸酯、位阻胺(諸如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琥珀酸酯、雙(1,2,2,6,6-五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哌啶-4-基)-正丁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丙二酸酯、1-(2-羥基乙基)-2,2,6,6-四甲基-4-羥基哌啶及琥珀酸之縮合產物、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六亞甲基二胺及4-第三辛基胺基-2,6-二氯-1,3,5-三嗪之縮合產物、參(2,2,6,6-四甲基哌啶-4-基)氮基三乙酸酯、肆(2,2,6,6-四甲基哌啶-4-基)1,2,3,4-丁烷四羧酸、1,1'-(1,2-伸乙基)雙(3,3,5,5-四甲基哌嗪酮)、4-苯甲醯基-2,2,6,6-四甲基哌啶、4-硬脂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雙(1,2,2,6,6-五甲基哌啶-4-基)2-正丁基-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甲基)丙二酸酯、3-正辛基-7,7,9,9-四甲基-1,3,8-三氮雜螺[4.5]癸烷-2,4-二酮、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琥珀酸酯、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六亞甲基二胺及4-嗎啉基-2,6-二氯-1,3,5-三嗪之縮合產物、2-氯-4,6-雙(4-正丁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及1,2-雙(3-胺基丙基胺基)乙烷之縮合產物、2-氯-4,6-二(4-正丁基胺基-1,2,2,6,6-五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及1,2-雙(3-胺基丙基胺基)乙烷之縮合產物、8-乙醯基-3-十二烷基-7,7,9,9-四甲基-1,3,8-三氮雜螺[4.5]-癸烷-2,4-二酮、3-十二烷基-1-(2,2,6,6-四甲基哌啶-4-基)吡咯啶-2,5-二酮、3-十二烷基-1-(1,2,2,6,6-五甲基哌啶-4-基)吡咯啶-2,5-二酮、4-十六烷氧基-及4-硬脂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之混合物、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六亞甲基二胺及4-環己基胺基-2,6-二氯-1,3,5-三嗪之縮合產物、1,2-雙(3-胺基丙基胺基)乙烷及2,4,6-三氯-1,3,5-三嗪之縮合產物、4-丁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N-(2,2,6,6-四甲基哌啶-4-基)-正十二烷基琥珀醯亞胺、N-(1,2,2,6,6-五甲基哌啶-4-基)-正十二烷基琥珀醯亞胺、2-十一烷基-7,7,9,9-四甲基-1-氧雜-3,8-二氮雜-4-側氧基-螺[4.5]-癸烷、7,7,9,9-四甲基-2-環十一烷基-1-氧雜-3,8-二氮雜-4-側氧基螺-[4.5]癸烷及表氯醇之縮合產物、4-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與四羥甲基乙炔二脲之縮合產物及聚(甲氧基丙基-3-氧基)-[4(2,2,6,6-四甲基)哌啶基]-矽氧烷, 草醯胺,諸如4,4'-二辛氧基草醯苯胺、2,2'-二乙氧基草醯苯胺、2,2'-二辛氧基-5,5'-二-第三丁氧基草醯苯胺、2,2'-二(十二烷氧基)-5,5'-二-第三丁氧基草醯苯胺、2-乙氧基-2'-乙基草醯苯胺、N,N'-雙(3-二甲基胺基丙基)草醯胺、2-乙氧基-5-第三丁基-2'-乙氧草醯苯胺及其與2-乙氧基-2'-乙基-5,4'-二-第三丁氧基草醯苯胺之混合物,及鄰、對甲氧基-二取代之草醯苯胺之混合物及鄰及對乙氧基-二取代之草醯苯胺之混合物,及 2-(2-羥基苯基)-1,3,5-三嗪,諸如2,4,6-參-(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辛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4-二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雙(2-羥基-4-丙氧基苯基)-6-(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辛氧基苯基)-4,6-雙(4-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十三烷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丁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辛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1,3,5-三嗪、2-[4-(十二烷氧基/十三烷氧基-2-羥基丙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己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2-羥基-4-甲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4,6-參[2-羥基-4-(3-丁氧基-2-羥基丙氧基)苯基]-1,3,5-三嗪及2-(2-羥基苯基)-4-(4-甲氧基苯基)-6-苯基-1,3,5-三嗪。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特定之抗氧化劑添加劑,較佳選自Irganox®系列,例如市售抗氧化劑 Irganox®1076及Irganox®1010,來自Ciba, Switzerland。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一或多種,更佳兩種或更多種光引發劑之組合,例如,選自市售Irgacure®或Darocure® (Ciba AG)系列,特定言之,Irgacure 127、Irgacure 184、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817、Irgacure 907、Irgacure 1300、Irgacure、Irgacure 2022、Irgacure 2100、Irgacure 2959或Darcure TPO,進一步選自市售OXE02 (Ciba AG)、NCI 930、N1919T (Adeka)、SPI-03或SPI-04 (Samyang)。
聚合引發劑作為整體在可聚合的LC材料中之濃度較佳係0.5至10%,極佳0.8至8%,更佳1至6%。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將可聚合的LC材料溶解於合適之溶劑中,該等溶劑較佳選自有機溶劑。
溶劑係較佳選自酮類,諸如丙酮、甲乙酮、甲基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2-戊酮、3-戊酮、環戊酮或環己酮;乙酸酯類,諸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或乙醯乙酸甲酯;醇類,諸如甲醇、乙醇或異丙醇;芳族溶劑,諸如甲苯、茴香醚、3-苯氧基甲苯、環己基苯、苯基萘或二甲苯;脂環烴類,諸如環戊烷或環己烷;鹵化烴類,諸如二-或三氯甲烷;二醇類或其等酯,諸如PGMEA (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γ-丁內酯、PGME (丙二醇甲醚)、EGBE (乙二醇丁醚)。亦可能使用上文溶劑之二元、三元或更高級混合物。特定言之,針對多層應用,甲基異丁基酮、3-戊酮、甲苯、茴香醚或EGBE係較佳利用之溶劑系統,作為摻混物或單獨。
在可聚合的LC材料含有一或多種溶劑之情況下,所有固體(包括RM)在溶劑中之總濃度較佳係10至60%,更佳20至50%,特定言之30至45%。
較佳地,除一或多種式I或其相應較佳子式化合物外,可聚合的LC材料亦包含 a) 一或多種式RMT及相應子式之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 b) 視需要一或多種多或雙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較佳選自式DRM及相應子式化合物, c) 一或多種對掌性液晶原化合物,較佳選自式CRMa至CRMc,更佳CRMb,及其子式化合物, d) 視需要一或多種單反應性液晶原,較佳選自式MRM及相應子式化合物, e) 視需要一或多種光引發劑, f) 視需要一或多種抗氧化添加劑, g) 視需要一或多種黏著促進劑, h) 視需要一或多種表面活性劑, i) 視需要一或多種單、雙或多反應性可聚合的非液晶原化合物, j) 視需要一或多種在用以引發光聚合之波長下顯示吸收最大值之染料, k) 視需要一或多種鏈轉移劑, l) 視需要一或多種其他穩定劑, m) 視需要一或多種潤滑劑及助流劑,及 n) 視需要一或多種稀釋劑, o) 視需要非可聚合的向列型組分, p) 視需要一或多種有機溶劑。
更佳地,可聚合的LC材料包含, a) 一或多種式I或其相應之較佳子式化合物, b) 一或多種,較佳兩種或更多種式RMT及相應子式之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較佳選自子式RMTa2-A4,及/或RMTa2-A5及/或RMTb-A3化合物, c) 一或多種,較佳兩種或更多種雙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較佳選自式DRMa-1化合物, d) 視需要一或多種,較佳兩種或更多種單反應性可聚合的液晶原化合物,較佳選自式MRM-1,及/或MRM-4,及/或MRM-6,及/或MRM-7化合物, e) 視需要一或多種式CRMb,特定言之式CRMb-1bI對掌性液晶原化合物, f) 視需要一或多種抗氧化添加劑,較佳選自未經取代及經取代之苯甲酸之酯,特定言之Irganox®1076,且若存在,則較佳以0.01至2重量%,極佳0.05至1重量%之量, g) 視需要一或多種光引發劑,較佳Irgacure®907,及/或SPI-3, h) 視需要一或多種有機溶劑,較佳甲基異丁基酮。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藉由以下製備聚合物膜之方法, - 將一層如上下文描述之可聚合的LC材料提供於基板上, - 藉由光聚合使該可聚合的LC材料之可聚合的組分聚合,及 - 視需要自該基板移除該經聚合的LC材料及/或視需要將其提供於另一基板上。
此可聚合的LC材料可例如藉由旋塗、印刷或其他已知技術塗佈或印刷於基板上,並在聚合前蒸發去除溶劑。在大多數情況下,適合加熱混合物以促進該溶劑之蒸發。
可聚合的LC材料可藉由習知塗佈技術(諸如旋塗、棒塗或刮塗)施用至基板上。其亦可藉由專家已知的習知印刷技術施用至該基板上,諸如,舉例而言,絲網印刷、平版印刷、捲對捲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gravure printing)、輪轉凹版印刷、柔版印刷、雕刻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移印、熱封印刷、噴墨印刷或藉助於印模或印刷版印刷。
合適之基板材料及基板為專家已知並描述於參考文獻中,例如光學膜工業中使用之習知基板,諸如玻璃或塑膠。尤其適用於聚合且較佳之基板係聚酯,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乙烯醇(PVA)、聚碳酸酯(PC)三乙醯纖維素(TAC)、或環烯烴聚合物(COP)、或眾所周知的濾色器材料,特定言之三乙醯基纖維素(TAC)、環烯烴聚合物(COP)、或眾所周知的濾色器材料。合適之基板可為無任何表面修飾之素面基板(plain substrate)或甚至結構化基板(諸如光柵等)。
可聚合的LC材料若提供於素面基板上則在整個層中較佳顯示均勻配向。然而,同樣較佳地,該可聚合的LC材料顯示圖案化或結構化或一般而言非均勻配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可聚合的LC材料顯示均勻平面或均勻垂直配向。
可使用Friedel-Creagh-Kmetz規則藉由比較RM層(γ RM)及基板(γ s)之表面能,以預測混合物是否將採用平面或垂直配向: 若γ RM> γ s,則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將顯示垂直配向,若γ RM< γ s,則該等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將顯示均質配向。
不受理論束縛,當基板之表面能相對低時,反應性液晶原之間的分子間力強於跨RM-基板界面之力,且因此,反應性液晶原垂直於該基板配向(垂直配向)以最大化該等分子間力。
垂直配向亦可藉由使用兩親材料達成;可將該等兩親材料直接添加至可聚合的LC材料,或基板可用此等材料以垂直配向層之形式處理。該兩親材料之極性頭化學鍵合至該基板,且烴尾點垂直於該基板。兩親材料與RM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促進垂直配向。常用兩親表面活性劑係經上文描述。
用以促進垂直配向之另一方法係對塑膠基板施用電暈放電處理,在基板表面上產生醇或酮官能基。此等極性基團可與RM或表面活性劑中存在之極性基團相互作用以促進垂直配向。
當基板之表面張力大於RM之表面張力時,跨界面之力佔主導。若反應性液晶原與該基板平行配向,則界面能最小,因此該RM之長軸可與該基板相互作用。可促進平面配向之一種方法係藉由用聚醯亞胺層塗佈該基板,及然後用天鵝絨布摩擦配向層。
其他合適之平面配向層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諸如,舉例而言,摩擦聚醯亞胺或藉由如US 5,602,661、US 5,389,698或US 6,717,644中描述之光配向製備之配向層。
一般而言,配向技術之回顧係(例如)由I. Sage於「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s」,由G. W. Gray編,John Wiley & Sons, 1987,第75至77頁中;及由T. Uchida及H. Seki於「Liquid Crystals - Applications and Uses第3卷」,由B. Bahadur編,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Singapore 1992,第1至63頁中給定。配向材料及技術之另一回顧係由J. Cognard, Mol. Cryst. Liq. Cryst. 78,增刊1 (1981),第1至77頁給定。
為產生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膜,可聚合的LC材料中之可聚合的化合物係藉由原位光聚合而聚合或交聯(若一種化合物含有兩個或更多個可聚合的基團)。
光聚合可於一個步驟中進行。亦可在第二步驟中使第一步驟中未反應之化合物光聚合或交聯(「末端固化」)。
在一較佳之製備方法中,將可聚合的LC材料塗佈於基板上,且隨後例如藉由曝露於如描述(例如)於WO 01/20394、GB 2,315,072或WO 98/04651中之光化輻射而光聚合。
LC材料之光聚合較佳係藉由使其曝露於光化輻射達成。光化輻射意謂用光(諸如UV光、IR光或可見光)照射、用X射線或γ射線照射,或用高能粒子(諸如離子或電子)照射。較佳地,聚合係藉由光照射,特定言之用UV光進行。作為光化輻射源,例如可使用單個UV燈或一組UV燈。當使用高燈功率時,固化時間可減少。另一可能之光輻射源係雷射,諸如,舉例而言,UV雷射、IR雷射或可見光雷射。另一可能之光輻射源係LED燈。
固化時間尤其取決於可聚合的LC材料之反應性、塗層之厚度、聚合引發劑之類型及UV燈之功率。該固化時間係較佳≤ 5分鐘,極佳≤ 3分鐘,最佳≤ 1分鐘。對於大量生產,≤ 30秒之短固化時間係較佳。
合適之UV輻射功率係較佳在5至200 mWcm -2之範圍內,更佳在50至175 mWcm -2之範圍內且最佳在100至150 mWcm -2之範圍內。
與施用之UV輻射相關且隨時間而變化,合適之UV劑量較佳係在25至7200 mJcm -2之範圍內,更佳在100至7200 mJcm -2之範圍內且最佳在200至7200 mJcm -2之範圍內。
光聚合係較佳在惰性氣體氣氛下,較佳在加熱之氮氣氛中進行,但亦可能在空氣中聚合。
光聚合係較佳在1至70℃,更佳5至50℃,甚至更佳地,15至30℃之溫度下進行。
根據本發明之經聚合的LC膜對塑膠基板,特定言之對TAC、COP及濾色器具有良好黏著。因此,其可用作後續LC層之黏著或底塗層,否則LC層層無法很好地黏著至該等基板。
對於聚合物膜之光學應用,其較佳具有0.5至10 μm,極佳0.5至5 μm,特定言之0.5至3 μm之厚度。
作為入射光束之波長(λ)之函數之聚合物膜的光延遲(δ(λ))由以下方程式(7)給定: δ(λ)=(2πΔn∙d)/λ     (7) 其中(Δn)係該膜之雙折射率,(d)係該膜之厚度及λ係該入射光束之波長。
根據斯內利烏斯定律(Snellius law),作為入射光束方向之函數的雙折射率定義為: Δn = sinΘ/sinψ       (8) 其中sinΘ係光軸於該膜中之入射角或傾斜角及sinψ係相應反射角。
基於此等定律,雙折射率且因此光延遲取決於膜之厚度及光軸於該膜中之傾斜角(參考貝瑞克補償器(Berek’s compensator))。因此,熟習專家瞭解藉由調節液晶分子在聚合物膜中之定向可引起不同之光學延遲或不同之雙折射率。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膜之雙折射率(Δn)係較佳在0.01至0.4之範圍內,更佳在0.01至0.3之範圍內且甚至更佳在0.01至0.25之範圍內。
作為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膜之厚度之函數的光延遲係小於200 nm,較佳小於180 nm且甚至更佳小於150 nm。
本發明之聚合物膜亦可用作其他液晶或RM材料之配向膜或基板。發明人已發現可獲自如上下文描述之可聚合的LC材料的聚合物膜係特定言之由於其經改良之脫濕特性而適用於多層應用。以此方式,可製備一或多個,較佳2、3、4、5、6、7、8、9、10或更多個光學膜或較佳經聚合的LC膜,更佳具有不同光學特性之經聚合的CLC膜之堆疊。
總之,根據本發明之經聚合的LC膜及可聚合的LC材料適用於光學元件(諸如液晶顯示器或投影系統中之偏振器、補償器、配向層、圓偏振器或濾色器)、裝飾影像中,用於製備液晶或效應顏料,且尤其適用於具有空間變化反射顏色之反射膜中,例如作為用於裝飾、資訊儲存或保全用途之多色影像,諸如不可偽造檔案(諸如身份識別卡或信用卡、鈔票等)。
根據本發明之經聚合的LC膜可用於透射型或反射型顯示器中。其等可用於習知OLED顯示器或LCD (特定言之LCD)中。
上下文特別參考較佳實施例描述本發明。應瞭解可於其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飾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
上下文提及之許多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可購買獲得。所有此等化合物均為已知或可藉由本身已知的方法製備,如描述於參考文獻中(例如在諸如Houben-Weyl, 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Georg-Thieme-Verlag, Stuttgart之著作中),準確地說係在已知且適用於該等反應之反應條件下製備。此處亦可使用本身已知但此處未提及之變體。
應知曉可對本發明之前述實施例作出改變同時仍落於本發明之範疇內。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用於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之替代特徵可替代本說明書中揭示之各特徵。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發明揭示之各特徵僅為一般系列之等同或相似特徵之一個實例。
除其中此等特徵及/或步驟中之至少一些互斥之組合外,本說明書中揭示之所有特徵可組合成任何組合。特定言之,本發明之較佳特徵適用於本發明之所有態樣且可以任何組合使用。同樣,非必要組合中描述之特徵可單獨使用(不組合)。
應知曉上文描述之許多特徵(特別是較佳實施例的特徵)本身具有發明性的且非僅作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部分。除本文主張之任何發明外或替代本文主張之任何發明,可針對此等特徵尋求獨立保護。
現將參考僅為說明性且非限制本發明之範圍之下列工作實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
實例 1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A % w/w
表C之表面活性劑 0.03%
SPI-03 2.50%
LC756 4.21%
Figure 02_image138
20.00%
Figure 02_image140
21.54%
Figure 02_image142
45.00%
Figure 02_image144
6.72%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 (甲基異丁基酮)中至40%固體並分成15份,分別摻雜下列表面活性劑以構成固體調配物之0.03%。
調配物 摻雜於調配物A中之表面活性劑
C Dynol 980 (比較)
D BYK 388 (比較)
E FluorN 561 (比較)
F FluorN 562 (比較)
G BYK 310 (比較)
H Tego Twin 4000
I Tego Flow 425 (比較)
J Tego Flow 300 (比較)
K Tego Flow 375 (比較)
L 十二醇(比較)
M Tego Rad 2500 (比較)
N Tego Rad 2300 (比較)
O Polyfox 7002 (比較)
P Tego Wet 270 (比較)
Q BYK UV-3550 (比較)
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6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2下固化。
在初始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各所得膜之CLC配向及可見霧度。若針對所選表面活性劑可見良好CLC配向,則遵循與上文給定相同之方法在頂部塗佈相同調配物之另外塗層。在第二退火步驟後,目視檢查各膜之脫濕。
調配物 步驟1中之配向及霧度 步驟2中無脫濕
C O X
D O X
E O X
F O X
G O X
H O O
I O X
J O X
K X X
L X X
M O XX
N X XX
O X XX
P X X
Q X X
O =好(好配向或無脫濕) X =差(差CLC配向/霧度或一些脫濕) XX =非常差(極為脫濕)
實例 2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B % w/w
表面活性劑 0.03%
SPI-03 2.50%
LC756 6.10%
Figure 02_image146
20.00%
Figure 02_image148
21.54%
Figure 02_image150
43.11%
Figure 02_image152
6.72%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 (甲基異丁基酮)中至40%固體並分成9份,分別摻雜下列表面活性劑以構成固體調配物之0.03%。
調配物 摻雜於調配物B中之表面活性劑
R Dynol 980 (比較)
S BYK 388 (比較)
T FlourN 561 (比較)
U FluorN 562 (比較)
U BYK 310 (比較)
W Tego Twin 4000
X Tego Flow 425 (比較)
Y Tego Flow 300 (比較)
Z Tego Flow 375 (比較)
以1000 rpm將實例1之調配物C至Q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60℃下將膜退火60 s。該等膜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初始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各膜之CLC配向及可見霧度。若針對所選表面活性劑可見良好CLC配向,則遵循與上文描述相同之方法在頂部塗佈具有相同表面活性劑之摻雜相應表面活性劑之調配物B (R-Z)。
調配物 步驟1 配向及霧度步驟1 調配物 步驟2 脫濕步驟2 配向步驟2
C O R X X
D O S X X
E O T X X
F O U X X
G O V X X
H O W O O
I O X O X
J O Y O X
K X Z X X
自此等結果清楚可見,選擇Tego Twin 4000作為CLC調配物中之表面活性劑容許多層CLC之良好配向品質而不在第二步驟中出現任何脫濕問題。
實例 3 :比較實例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AA % w/w
Irganox 1076 0.08
Tego Twin 4000 0.05
Irgacure 907 5.00
LC756 4.88
Figure 02_image150
33.37
Figure 02_image152
8.45
Figure 02_image156
15.00
Figure 02_image158
15.00
Figure 02_image160
20.00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612 81 3.21
實例 4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AB % w/w
Irganox 1076 0.08
Tego Twin 4000 0.05
Irgacure 907 5.00
LC756 4.88
Figure 02_image150
28.42
Figure 02_image152
3.61
Figure 02_image148
37.41
Figure 02_image165
20.55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相較於實例3之帶寬% 膜厚度/ µm
622 117 144% 5.25
實例 5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AC % w/w
Irganox 1076 0.08
Tego Twin 4000 0.05
Irgacure 907 5.00
LC756 4.88
Figure 02_image167
3.52
Figure 02_image168
1.00
Figure 02_image148
56.41
Figure 02_image171
29.06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相較於實例3之帶寬% 膜厚度/ µm
628 141 174% 5.31
實例6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BA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4.10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73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177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148
8.00
Figure 02_image171
15.00
Figure 02_image150
50.71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10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683 96 5.25
實例7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4.58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80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183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185
8.00
Figure 02_image187
15.00
Figure 02_image189
50.23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614 83 5.64
實例8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5.06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90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193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195
8.00
Figure 02_image197
15.00
Figure 02_image198
49.75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562 75 4.98
實例9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5.54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73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200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202
8.00
Figure 02_image204
15.00
Figure 02_image206
49.27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511 70 5.15
實例10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5.78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73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210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211
8.00
Figure 02_image213
15.00
Figure 02_image215
49.03
將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35%固體並以1000 rpm將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9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
在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聚合物膜之CLC配向。針對任何塗佈膜均未觀察到膜結晶或脫濕。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該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使用Dektak測面儀量測該膜厚度。此等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471 67 5.01
實例11 根據給定之表製備下列調配物:
調配物11-A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SPI-03 2.50
LC756 4.31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73
2.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220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221
8.00
Figure 02_image223
15.00
Figure 02_image225
50.50
調配物11-B -化合物 % w/w
Tego Twin 4000 0.03
Irganox 1076 0.08
RM105 2.00
SPI-03 2.50
LC756 5.81
LC242 5.00
Figure 02_image158
2.00
Figure 02_image160
2.50
Figure 02_image220
3.00
Figure 02_image152
5.08
Figure 02_image221
8.00
Figure 02_image223
15.00
Figure 02_image225
50.50
將各調配物溶解於MIBK中至40%固體。以1000 rpm將各混合物旋塗於聚醯亞胺摩擦玻璃上歷時30 s。在100℃下將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在初始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各膜之CLC配向及可見霧度。在檢查後,自調配物11-A獲得之聚合物膜藉由旋塗調配物11-B之混合物進行外塗。在100℃下將調配物11-B之濕膜退火60 s並在Light Hammer 6 Fusion輸送帶UV燈(250 mJ)中在N 2下固化。在初始固化後,藉由肉眼目視檢查所得雙層之CLC配向及可見霧度。使用Shimadzu 3600 UV-Vis分光計量測多層膜以測定反射波長及反射帶寬。
中心波長/ nm 反射帶寬/ nm 膜厚度/ µm
11-A 645 82 5.12
11-B 516 65 5.20
11-A + 11-B 645 + 515 82 + 63 10.39
自膜之分析,可見可將一層CLC膜直接塗佈於另一層上,及各層均具有寬帶寬。自重疊之反射帶可見對各層之反射性質亦無不利影響。
Figure 110135232-A0101-11-0002-3

Claims (17)

  1. 一種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232
    其中 R 1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烷基或芳基,但該等基團R 1之至少80%係甲基, R 2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 (a)
    Figure 03_image010
    其中 R 3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烷基, R 4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烷基或羧基, c表示1至20之整數, d表示0至50之整數, e係0至50之數字或 (b) -(CH 2-) fOR 5, 其中 R 5各自且彼此獨立地表示氫、烷基或羧基或視需要含有醚基之二甲基丙烷基團,且 f表示2至20之整數或 (c) -(CH 2-) g(OC 2H 4-) h(OC 3H 8) j(OCH 2CH(C 6H 5)) kOR 6其中 R 6係氫、烷基或羧基, g係2至6之數字, h係0至20之數字, i係1至50之數字, j係0至10之數字, k係0至10之數字或 (d)對應於該基團R 1, 限制條件為在平均分子中至少一個基團R 2具有定義(a),a係1至500之數字,且b係0至10之數字。
  2. 如請求項1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中式I化合物之濃度係0.01重量%至1重量%。
  3.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式RMT之反應性液晶原,
    Figure 03_image235
    其中 P係可聚合基團, Sp係間隔基團或單鍵, r2及r3彼此獨立地係0、1、2、3或4, R 11係P-Sp-、烷基、烷氧基、硫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視需要經氟化, A及B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芳族或脂環族基團,其視需要含有一或多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且視需要經L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為1,4-伸苯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噻吩-2,5-二基、萘-2,6-二基、1,2,3,4-四氫-萘-2,6-二基、茚烷-2,5-二基、伸雙環辛基或1,4-伸環己基,其中一或兩個不相鄰之CH 2基團視需要經O及/或S置換,其中此等基團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基團L取代, L係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OR x、-C(=O)R x、-NR xR y、-OH、-SF 5,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視需要經F或Cl置換,較佳F、-CN或具有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Z 11及Z 12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S-、-CO-、-COO-、-OCO-、-S-CO-、-CO-S-、-O-COO-、-CO-NR 00-、-NR 00-CO-、-NR 00-CO-NR 000、-NR 00-CO-O-、-O-CO-NR 00-、-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H 2CH 2-、-(CH 2) n1、 -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00-、-CY 1=CY 2-、-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 R 00及R 000彼此獨立地表示具有1或多個、較佳1至15個C原子之烷基、烷氧基、硫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或表示Y 0或P-(CH 2) y-(O) z-, Y 0係F、Cl、CN、NO 2、OCH 3、OCN、SCN、SF 5,或具有1至4個C原子之單、寡或多氟化烷基或烷氧基, y係0或1至12之整數, z係0或1,其中若相鄰y係0,則z係0, Y 1及Y 2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或CN, n係1、2、3或4, m係0、1、2、3或4, n1係1至10之整數。
  4. 如請求項1至3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中式RMT化合物之濃度係40重量%至99重量%。
  5. 如請求項1至4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式DRM之化合物, P 1-Sp 1-MG-Sp 2-P 2DRM 其中 P 1及P 2彼此獨立地表示可聚合基團, Sp 1及Sp 2彼此獨立地係間隔基團或單鍵,及 MG係棒狀液晶原基團,其較佳選自式MG -(A 1-Z 1) n-A 2-                       MG 其中 A 1及A 2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芳族或脂環族基團,其視需要含有一或多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且視需要經L單取代或多取代, L係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OR x、-C(=O)R x、-NR xR y、-OH、-SF 5、視需要經取代之矽基、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芳基或雜芳基,及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視需要經F或Cl置換,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Z 1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S-、-CO-、-COO-、-OCO-、-S-CO-、-CO-S-、-O-COO-、-CO-NR x-、-NR x-CO-、-NR x-CO-NR y、-NR x-CO-O-、-O-CO-NR x-、-OCH 2-、-CH 2O-、-SCH 2-、-CH 2S-、-CF 2O-、-OCF 2-、-CF 2S-、-SCF 2-、-(CH 2) n1、-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H=N-、-N=CH-、-N=N-、-CH=CR x-、-CY 1=CY 2-、-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 Y 1及Y 2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或CN, n係1、2、3或4, n1係1至10之整數,較佳1、2、3或4, 然而,條件是式DRM化合物中排除式RMT化合物。
  6. 如請求項5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中雙或多反應性反應性液晶原之濃度係1重量%至60重量%。
  7. 如請求項1至6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式MRM之化合物: P 1-Sp 1-MG-R                        MRM 其中 P 1、Sp 1及MG具有式DRM中給定之含義, R表示P-Sp-、F、Cl、Br、I、-CN、-NO 2、-NCO、-NCS、-OCN、-SCN、-C(=O)NR xR y、-C(=O)X、-C(=O)OR x、-C(=O)R y、-NR xR y、-OH、-SF 5、視需要經取代之矽基、具有1至12、較佳1至6個C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視需要經F或Cl置換, X係鹵素,較佳F或Cl,及 R x及R y彼此獨立地係H或具有1至12個C原子之烷基, 然而,條件是式MRM化合物中排除式RMT化合物。
  8. 如請求項1至7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包含一或多種選自式CRMa至CRMc化合物之反應性對掌性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237
    其中 P 0*表示可聚合基團P A 0及B 0在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係未經取代或經1、2、3或4個如上文定義之基團L取代之1,4-伸苯基,或反式-1,4-伸環己基, X 1及X 2彼此獨立地係-O-、-COO-、-OCO-、-O-CO-O-或單鍵, Z 0*及Z 0在彼此獨立地多次出現之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COO-、-OCO-、-O-CO-O-、-OCH 2-、-CH 2O-、-CF 2O-、-OCF 2-、-CH 2CH 2-、-(CH 2) 4-、-CF 2CH 2-、-CH 2CF 2-、-CF 2CF 2-、-C≡C-、-CH=CH-、-CH=CH-COO-、-OCO-CH=CH-或單鍵, t彼此獨立地係0、1、2或3, a係0、1或2, b係0或1至12之整數, z係0或1, 且其中式CRMa中之萘環可另外經一或多個相同或不同之基團L取代, 其中 L彼此獨立地係F、Cl、CN、具有1至5個C原子之鹵化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或烷氧基羰氧基。
  9. 如請求項1至8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中對掌性化合物在該液晶介質中之濃度量係1至20重量%。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其視需要包含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添加劑:其他表面活性劑、光引發劑、穩定劑、觸媒、敏化劑、抑制劑、鏈轉移劑、共反應單體、反應性稀釋劑、表面活性化合物、潤滑劑、潤濕劑、分散劑、疏水劑、黏合劑、流動改進劑、脫氣或消泡劑、除氣劑、稀釋劑、反應性稀釋劑、助劑、著色劑、染料、顏料及奈米顆粒。
  11. 一種用於製備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之方法,其包括將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反應性液晶原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對掌性化合物混合之步驟。
  12. 一種用於製備聚合物膜之方法,該方法利用以下步驟 於基板上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之層, 使該可聚合的LC材料光聚合,及 視需要自該基板移除該經聚合的LC材料及/或視需要將其提供於另一基板上。
  13. 一種聚合物膜,其可藉由包括以下步驟之方法自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獲得, 於基板上提供該可聚合的LC材料之層, 使該LC材料光聚合,及 視需要,自該基板移除該經聚合的LC材料及/或視需要將其提供於另一基板上。
  14. 一種一或多種如請求項13之聚合物膜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在光學組件中之用途。
  15. 一種光學組件,其包含一或多種如請求項13之聚合物膜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
  16. 一種如請求項15之光學組件於電光裝置中之用途。
  17. 一種電光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4之光學組件或一或多種如請求項13之聚合物膜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一項或多項之可聚合的LC材料。
TW110135232A 2020-09-24 2021-09-23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TW202222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98135 2020-09-24
EP20198135.4 2020-09-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922A true TW202222922A (zh) 2022-06-16

Family

ID=7265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5232A TW202222922A (zh) 2020-09-24 2021-09-23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0329A1 (zh)
EP (1) EP4217442A1 (zh)
JP (1) JP2023542377A (zh)
KR (1) KR20230070300A (zh)
CN (1) CN116194551A (zh)
TW (1) TW202222922A (zh)
WO (1) WO2022063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24176A (ko) 2019-12-06 2022-09-13 버텍스 파마슈티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나트륨 채널의 조절제로서의 치환된 테트라하이드로푸란
GB2603274A (en) * 2020-12-04 2022-08-03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zed liquid crystal film
AU2022284886A1 (en) 2021-06-04 2023-11-30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N-(hydroxyalkyl (hetero)aryl) tetrahydrofuran carboxamides as modulators of sodium channels
WO2024052363A1 (en) * 2022-09-08 2024-03-14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zed liquid crystal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3003A (ja) 1987-11-18 1989-05-25 Sumitomo Chem Co Ltd 偏光板
SG50596A1 (en) 1991-07-26 2001-01-16 Rolic Ag Photo-oriented polymer networks and method of their manufacture
US6160597A (en) 1993-02-17 2000-12-12 Rolic Ag Opt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SG50569A1 (en) 1993-02-17 2001-02-20 Rolic Ag Optical component
US5486935A (en) 1993-06-29 1996-01-23 Kaiser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chiral nematic liquid crystal rear polariz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a notch polarization bandwidth of 100 nm to 250 nm
JPH08271731A (ja) 1995-03-28 1996-10-1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
GB2329636B (en) 1996-07-01 2000-07-19 Merck Patent Gmbh Chiral dopants
GB2315072B (en) 1996-07-04 2000-09-13 Merck Patent Gmbh Circular UV polariser
TW373123B (en) 1996-07-26 1999-11-01 Merck Patent Gmbh Combination of optical elements, means to produce substantially linear polarized light, optical retardation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E19834162A1 (de) 1997-08-13 1999-02-18 Merck Patent Gmbh Chirale Verbindungen
US6514578B1 (en) 1999-06-30 2003-02-04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Polymerizable mesogenic tolanes
KR100675996B1 (ko) 1999-07-02 2007-01-29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다층 콜레스테릭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US7060200B1 (en) 1999-09-03 2006-06-13 Merck Patent Gmbh Multireactive polymerizable mesogenic compounds
EP1212655B1 (en) 1999-09-16 2015-01-07 Merck Patent GmbH Optical compensa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
JP4058481B2 (ja) 2001-04-12 2008-03-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GB2388599B (en) 2002-04-18 2005-07-13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sable tolanes
DE10232115A1 (de) 2002-07-16 2004-02-05 Goldschmidt Ag Organopolysiloxane zur Entschäumung wässriger Systeme
JP4008358B2 (ja) 2003-01-10 2007-1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広帯域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ATE399832T1 (de) 2004-09-06 2008-07-15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sierbares flüssigkristallmaterial
US7527746B2 (en) 2005-01-28 2009-05-05 Chisso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polyfunctional acrylate derivative and polymer thereof
US20180148648A1 (en) * 2015-05-21 2018-05-31 Merck Patent Gmbh Reactive mesog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7442A1 (en) 2023-08-02
CN116194551A (zh) 2023-05-30
JP2023542377A (ja) 2023-10-06
WO2022063902A1 (en) 2022-03-31
US20230340329A1 (en) 2023-10-26
KR20230070300A (ko) 202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44325B1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EP3784754B1 (en) Polymeris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sed liquid crystal film
TWI751137B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薄膜
TW202222922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TW201825654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KR20210005160A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KR20210114498A (ko) 액정 중합체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42672A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KR20210043616A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WO2021259825A1 (en) Polymeris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sed liquid crystal film
TWI794268B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TWI759367B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KR20210043615A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TWI740941B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薄膜
TWI821464B (zh) 可聚合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TW202231713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KR20220069844A (ko) 중합성 액정 물질 및 중합된 액정 필름
TW202415750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TW202204580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
WO2024042008A1 (e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zed liquid crystal film
WO2024052363A1 (e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polymerized liquid crystal film
TW202200630A (zh) 可聚合的液晶材料及經聚合的液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