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8691A -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 Google Patents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8691A
TW202218691A TW110119954A TW110119954A TW202218691A TW 202218691 A TW202218691 A TW 202218691A TW 110119954 A TW110119954 A TW 110119954A TW 110119954 A TW110119954 A TW 110119954A TW 202218691 A TW202218691 A TW 2022186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nce
odor
bacteria
ultraviolet rays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村善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牛尾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牛尾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牛尾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69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24Apparatus using programmed or automatic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26Accessories or devices or components used for biocidal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18Radiation
    • A61L9/20Ultraviole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1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iocidal substances, e.g. vaporisers, UV 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4Means for controlling sterilisation processes, data processing, presentation and storage means, e.g. sensors, controllers, progr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20Targets to be treated
    • A61L2202/25Rooms in buildings, passenger compart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1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UV ligh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附著於對象物的菌的殺菌、或病毒的不活化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具有照射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之工程(a)。工程(a),為將紫外線以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照射之工程,

Description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本發明有關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特別是有關運用紫外線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此外,本發明有關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以往,已知有照射紫外線而進行殺菌之技術。DNA已知在波長260nm附近會展現最高的吸收特性。又,低壓水銀燈在波長254nm附近展現高發光光譜。因此,運用低壓水銀燈進行殺菌之技術廣泛受到利用。
但,已知若這樣的波長帶的紫外線照射至人體,則有對人體造成影響之風險。皮膚,從接近表面的部分開始分成表皮、真皮、其深部的皮下組織這3個部分,而表皮從更接近表面的部分開始依序分成角質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這4層。若波長254nm的紫外線照射至人體,則會穿透角質層,到達顆粒層或棘狀層,有時甚至基底層,而被存在於該些層內的細胞的DNA吸收。其結果,肇生皮膚癌的風險。
由這樣的觀點,下記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在醫療現場運用波長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紫外線,以避免對人體的風險同時進行殺菌處理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6025756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酉抜 和喜夫等人,「UVB照射所造成之來自亞麻油酸,角鯊烯過氧化物的超微弱發光與發光光譜分析」,日本皮膚科學會雜誌,92卷1號,1982 [非專利文獻2]Manuela Buonanno et. al., ”207-nm UV Light – A Promising Tool for Safe Low-Cost Reduc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In Vitro Studies”,Plos One, 2013 [非專利文獻3]東京都環境科學研究所,「東京都環境科學研究所年報2008」,2008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者藉由不懈地研究,運用在波長200 nm~235nm的範圍內展現光輸出的紫外線源,為了存在於室內的對象物(桌子、書桌、牆壁等)的表面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而對同表面照射紫外線,結果新發現了會產生異臭這樣的待解問題。針對其理由,本發明者如以下般推測。
室內的桌子、書桌、牆壁等對象物,藉由人而被手觸摸的可能性高。一旦對象物藉由人手被觸摸,則在其表面會附著人的皮脂(三酸甘油酯、角鯊烯、蠟酯等),或從此皮脂分解生成的游離脂肪酸(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皮脂的一種亦即角鯊烯,一旦受到紫外線照射,會生成角鯊烯過氧化氫(SQHPO;Squalene-monohydroperoxide)。此處,若SQHPO與棕櫚油酸共存,則會生成壬烯醛、己醛、辛醛、庚醛等的異臭成分(氣味發生源)。這和人體中的加齡臭的發生原理相似,通常會因生活環境的溫度或太陽光中含有的紫外線而緩慢進展,使異臭從皮膚產生。
但,藉由對對象物的表面照射波長200nm~235nm的紫外線,料想上述的反應會被飛躍性地促進,結果發生了人能夠偵測的水準的異臭。
本發明有鑑於該待解問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附著於對象物的菌或病毒的不活化之方法及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照射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之工程(a), 前述工程(a),為將前述紫外線以照度(X)[mW/cm 2] (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照射之工程。
Figure 02_image001
藉由以滿足上述(1)式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能夠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殺菌或病毒的不活化。這點在「實施方式」項中後述之。另,藉由以成為Y<8.563X -0.373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會提高抑制強烈異臭的發生之效果。
前述工程(a),亦可訂為將前述紫外線以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2)式之方式照射之工程。
Figure 02_image003
藉由以滿足上述(2)式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能夠更顯著地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菌或病毒的不活化。這點在「實施方式」項中後述之。藉由以成為Y<0.36272X -0.697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會提高異臭的發生之抑制效果。
前述工程(a),亦可訂為以照度(X)[mW/cm 2] (X≧0.0002)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前述工程(a),亦可訂為以照度(X)[mW/cm 2] (X≧0.001)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前述工程(a),亦可訂為以滿足前述(1)式之方式間歇性地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此處,所謂「間歇性地照射」,例如指跨規定的第一時間連續照射後,跨規定的第二時間停止照射這樣的處理被反覆之態樣。另,此處理中,連續照射的時間(上述第一時間)、與照射間隔(上述第二時間),亦可訂為隨時變化。
前述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中,亦可訂為, 前述工程(a),為在室內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具有在2小時以內將前述室內的空氣換氣1次以上之工程(b)。
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光源,發出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及 控制部,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前述控制部,以在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Figure 02_image005
上述裝置中,前述控制部,亦可訂為以在前述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2)式之方式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Figure 02_image007
前述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亦可訂為具備:照度計,測定在前述照射面的前述照度(X),而發送至前述控制部。
上述裝置中,亦可訂為,前述控制部以滿足前述(1)式之進行將前述光源間歇性地點燈之控制。 [發明之效果]
按照本發明,能夠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附著於對象物的菌或病毒的不活化。
針對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及不活化裝置之實施形態,適宜參照圖面說明之。
本說明書中,所謂「不活化」,為一涵括令菌或病毒滅絕或是喪失感染力或毒性之概念。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謂「菌」指細菌或真菌(黴菌)等的微生物。
圖1為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的實施狀態模型化示意圖面。本發明之方法,有關對設想在表面附著有菌或病毒(以下記載為「菌等3」)的處理對象物2,從不活化裝置5照射紫外線L1而進行菌等3的不活化之方法。
本實施形態中,處理對象物2設置於房間1內。房間1,構成為能夠透過門8或換氣口9間隙等而將室1的內側的空氣換氣。惟,如後述般,本發明之方法不限於處理對象物2設置於房間1內之情形,設置於包含走廊等「建築物內」之情形下亦可實施。
建築物內的房間1,在日本國藉由建築基準法的規定,訂定換氣次數為0.5次/h以上,設想室內的空氣至少2小時被更替1次。此外,在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比利時、法國、德國、瑞士、加拿大等他國,同樣強制或推薦將換氣次數訂為0.5次/h以上。亦即,房間1,設想室內的空氣至少2小時被更替1次。
也就是說,即使在房間1內發生了異臭的情形下,也會隨著時間經過而該異臭藉由換氣被除去。換言之,當房間1內存在異臭的原因的情形下,重點在於抑制每個氣味蓄積的期間(2小時)的異臭的發生。
另,上述基準是設想氣密性高的住宅建築物,用來抑制異臭的發生之條件嚴格。例如,氣密性低的木造建築物,或天花板3m以上的廣闊的居室空間中,味道更難以蓄積,因此容易抑制異臭的發生。
不活化裝置5,具備發出紫外線L1之光源。紫外線L1,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紫外線L1,亦可訂為在200nm~235nm的範圍內具有主峰值波長者。作為另一例,紫外線L1,亦可為主峰值波長雖在200nm~235nm的範圍之外,但在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至少一部分的波長帶展現光輸出者。
圖2為不活化裝置5的構成模型化示意方塊圖。不活化裝置5,具備光源11、與進行光源11的發光控制之控制部12。
圖3為光源11的外觀的一例模型化示意立體圖。圖4為從圖3將光源11的燈室(lamphouse)22的本體外殼部22a與蓋部22b分解而成之立體圖。
以下的圖3~圖5中,參照X-Y-Z座標系而說明,其中將紫外線L1的取出方向訂為X方向,將和X方向正交的平面訂為YZ平面。更詳細地說,如參照圖4及圖5後述般,將準分子燈23的管軸方向訂為Y方向,將和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訂為Z方向。
如圖3及圖4所示,光源11,具備在一方的面形成有光取出面30之燈室22。燈室22,具備本體外殼部22a與蓋部22b,在本體外殼部22a內收容著準分子燈23、與電極塊(31,32)。圖4中,作為一例,圖示了在燈室22內收容著4根準分子燈23的情形。電極塊(31,32),與供電線28電性連接,構成為用來對各準分子燈23供電之電極。圖5為準分子燈23與電極塊(31,32)之位置關係模型化示意平面圖。
如圖3~圖5所示,此實施形態中的光源11,2個電極塊(31,32)是配置成和各自的準分子燈23的發光管的外表面接觸。電極塊(31,32),配置於朝Y方向相隔距離的位置。電極塊(31,32),由導電性的材料所成,較佳為由對於從準分子燈23射出的紫外線展現反射性的材料所成。作為一例,電極塊(31,32)皆由Al、Al合金、不鏽鋼等所構成。電極塊(31,32),任一者皆配置成和各準分子燈23的發光管的外表面接觸,同時關於Z方向則是橫跨各準分子燈23。
準分子燈23具有以Y方向作為管軸方向之發光管,在朝Y方向相隔距離的位置,準分子燈23的發光管的外表面對各電極塊(31,32)接觸。準分子燈23的發光管中,封入有發光氣體23G。基於來自控制部12(參照圖2)的控制,在各電極塊(31,32)之間透過供電線28(參照圖3)被施加例如數kHz~5MHz程度的高頻的交流電壓,則會透過準分子燈23的發光管對發光氣體23G施加前述電壓。此時,在封入有發光氣體23G的放電空間內會產生放電電漿,發光氣體23G的原子被激發而成為準分子狀態,此原子轉移至基態時發生準分子發光。
發光氣體23G,由準分子發光時會射出在隸屬200nm以上、235nm以下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L1的材料所成。作為一例,作為發光氣體23G,包含KrCl、KrBr。
例如,當發光氣體23G中包含KrCl的情形下,從準分子燈23會射出主峰值波長222nm附近的紫外線L1。當發光氣體23G中包含KrBr的情形下,從準分子燈23會射出主峰值波長207nm附近的紫外線L1。圖6為從發光氣體23G中含有KrCl的準分子燈23射出之紫外線L1的光譜示意圖面。
當實施本發明之不活化方法的情形下,從不活化裝置5(更詳細地說為光源11),以在處理對象物2的面上的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工程(a))。
Figure 02_image009
藉由以滿足此關係式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能夠抑制在室1內的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菌等3的不活化。有關這一點以下說明之。
圖7A為對於設置於室1內的處理對象物2,運用和上述的光源11同種的光源持續照射紫外線L1而確認到異臭後,對於室1內的空氣之GC-MS分析結果示意圖表。圖7A中,橫軸為檢測時間,縱軸為檢測強度。按照圖7A,從紫外線照射後的室1內的空氣,確認到檢測出異臭成分亦即己醛、2-乙基己醛。
此外,圖7B為以乙醇作為溶媒之莫耳濃度30mol/L的角鯊烯溶液的吸收光譜示意圖面(參照非專利文獻1)。由圖7B可知,對於波長200~235nm的紫外線L1,角鯊烯展現明顯高的吸光度。另,此一事實教示,比起從在波長254nm展現峰值的低壓水銀燈照射紫外線而進行菌等3的不活化之情形,更容易發生異臭的問題。
此外,圖7C為蛋白質的吸收係數與波長之關係示意圖表(參照非專利文獻2)。可知蛋白質的吸收係數,在比240nm還短的波長頻帶,波長愈變短則愈顯著變高。故,波長200nm~235nm的紫外線容易被蛋白質吸收,推測這是異臭發生的因素。
鑑於圖7A所示結果,針對藉由在波長200nm ~235nm的範圍內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L1進行菌等3的不活化則會發生異臭這一點,本發明者推測原因在於附著於處理對象物2的面上之皮脂。更詳細地說,本發明者推測,若在處理對象物2的面上存在皮脂的一種亦即角鯊烯與從皮脂分解生成的游離脂肪酸(棕櫚油酸),則藉由對角鯊烯照射在200nm~235nm的範圍內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L1而生成的角鯊烯過氧化氫(SQHPO)會和棕櫚油酸反應,生成己醛等的異臭成分。
[驗證1] 鑑此,運用角鯊烯(富士軟片和光純藥公司製)與棕櫚油酸乙酯(東京應化工業公司製),一面使照度與累計照射量變化,一面進行有關氣味的感官試驗。以下說明試驗方法。
以縱×橫×高=ϕ41mm×ϕ83.5mm×152mm的尺寸,在鹼石灰玻璃製的瓶中將角鯊烯1μL與棕櫚油酸乙酯0.1μL混合而準備複數個樣本瓶,從廣口瓶的開口側在保持密閉度的同時照射紫外線L1。此外,在試藥部的照度,是從事前確認好的距離與照度之關係導出。
在將各自的樣本瓶密閉的狀態下,對樣本瓶以0.003mW/cm 2、0.01mW/cm 2、0.1mW/cm 2、1mW/cm 2這4種類的照度照射紫外線L1。此時,針對各自的照度,使紫外線L1的照射時間變化,而使累計照射量相異。
在紫外線L1的照射處理完畢的狀態下,打開樣本瓶的蓋而將樣本瓶內的空氣封入袋內(以下稱「樣本袋」),藉由5人的評估者(M1~M5)進行有關此樣本袋內的空氣的氣味之感官試驗。感官試驗的測定方法的詳細如以下所述。
首先,對樣本袋內的空氣,令評估者嗅聞氣味。接著,將樣本袋內的空氣稀釋10倍而對評估者令其嗅聞氣味。以下,以同樣方式反覆執行稀釋與氣味檢查直到評估者感受不到氣味為止,基於評估者感受不到氣味為止的稀釋倍率,算出臭氣指數。臭氣指數N,基於臭氣濃度D,藉由以下的(3)式算出。
Figure 02_image011
另,上述(3)式中,臭氣濃度D為意味著在稀釋成D倍的階段初次感受不到氣味的數值。亦即,當評估者M1將樣本袋內的空氣稀釋成10倍仍感受到氣味,但當稀釋成100倍時則感受不到氣味的情形下,臭氣濃度D=100。氣味是因臭氣物質刺激嗅細胞而被感受到,若空氣中的臭氣物質濃度高,則氣味感受強烈。一般認為,氣味的強度稱為臭氣強度,在臭氣強度與臭氣物質的濃度(量)之間,韋伯-費希納定理會成立。亦即,臭氣強度與臭氣濃度有著對數的關係。由於這樣的緣由,一般會運用藉由基於上述(3)式算得的臭氣指數N來評估臭氣的強度之方法。
表1~表4,各自為照度X=0.003mW/cm 2、照度X=0.01mW/cm 2、照度X=0.1mW/cm 2、照度X=1mW/cm 2下的評估結果。
Figure 02_image013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此外,下記表5為臭氣指數與實際的氣味的對應關係示意表(參照非專利文獻3)。
Figure 02_image021
按照表1,當照度X=0.003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30.0mJ/cm 2,則藉由5名中3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20以上。所謂臭氣指數N=20,一般而言被訂為相當於瑞香(沈丁花)的香氣、或嗅聞廁所芳香劑的香氣時的氣味強度,而被訂為能夠容易地感受之水準的氣味。此外,在基於日本惡臭防止法的限制基準當中,在建地交界線的限制基準,被訂定為限定在和6階段臭氣強度表示法的臭氣強度2.5~3.5相對應之臭氣指數10~21的範圍。亦即,所謂臭氣指數N=20,為接近限制基準的上限值之值,為能夠容易地感受異臭的發生之水準。
同樣地,由表2~表4確認出以下的結果。 按照表2,當照度X=0.0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10.0mJ/cm 2,則藉由5名中4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20以上。 按照表3,當照度X=0.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2.0mJ/cm 2,則藉由5名中5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20以上。 按照表4,當照度X=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0.5mJ/cm 2,則藉由5名中3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20。
由上述結果可知,因應照度X的值而開始產生異臭的累計照射量Y的值相異。圖8為鑑於上述表1~表4的結果,繪製藉由過半數以上(此處為3名以上)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達20以上的累計照射量Y與照度X之關係而成的圖表。圖8中,橫軸示意照度X[mW/cm 2],縱軸示意累計照射量Y[mJ/cm 2]。此外,圖8中,合併圖示了實質地通過這4點之近似曲線亦即Y=0.4534X -0.697、及考量安全係數0.8而得之Y=0.36272X -0.697
由此結果可知,藉由以在處理對象物2的面(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X>0)與累計照射量(Y) [mJ/cm 2]之關係成為Y<0.4534X -0.697的範圍內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便能抑制異臭的發生。又,如上述般,室1至少2小時進行1次換氣,因此料想含有異臭原因的物質的室1內的空氣會透過門8或換氣口9被排氣,前述物質的濃度會降低。故可知,藉由以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成為Y<0.4534X -0.697的範圍內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便能抑制異臭的發生。另,藉由以成為考量安全係數0.8而得之Y<0.36272X -0.697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會提高異臭的發生之抑制效果。
又,按照表1,當照度X=0.003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100.0mJ/cm 2,則藉由5名中3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30以上。所謂臭氣指數N=30,一般而言被訂為相當於在吸菸區感受到的香菸的氣味,或在加油站感受到的汽油的氣味,靠近嗅聞咖哩塊時的氣味等的氣味強度,為極強烈的氣味。
同樣地,由表2~表4確認出以下的結果。 按照表2,當照度X=0.0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50.0mJ/cm 2,則藉由5名中4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30以上。 按照表3,當照度X=0.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30.0mJ/cm 2,則藉由5名中3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30以上。 按照表4,當照度X=1mW/cm 2的情形下,若達到累計照射量Y=10.0mJ/cm 2,則藉由5名中4名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到達30以上。
由上述結果可知,因應照度X的值而開始產生極強烈的氣味的累計照射量Y的值相異。圖9為鑑於上述表1~表4的結果,繪製藉由過半數以上(此處為3名以上)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達30以上的累計照射量Y與照度X之關係而成的圖表。圖9中,橫軸示意照度X[mW/cm 2],縱軸示意累計照射量Y[mJ/cm 2]。此外,圖9中,合併圖示了實質地通過這4點之近似曲線亦即Y=10.704X -0.373、及考量安全係數0.8而得之Y=8.563X -0.373
由此結果可知,藉由以在處理對象物2的面(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X>0)與累計照射量(Y) [mJ/cm 2]之關係成為Y<10.704X -0.373的範圍內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便能抑制強烈異臭的發生。又,如上述般,室1至少2小時進行1次換氣,因此料想含有異臭原因的物質的室1內的空氣會透過換氣口9或門8、間隙被排氣,前述物質的濃度會降低。故可知,藉由以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成為Y<10.704X -0.373的範圍內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便能抑制強烈異臭的發生。另,藉由以成為考量安全係數0.8而得之Y<8.563X -0.373之方式照射紫外線L1,會提高強烈異臭的發生之抑制效果。
換言之,可知在照度(X)[mW/cm 2](X>0)與累計照射量(Y)[mJ/cm 2]之關係為0.4534X -0.697<Y<10.704X -0.37 3的範圍內,雖會因人而異而認定在室1內發生氣味,但會將該氣味的強度抑制在弱的範圍內。
有關因應照度X而確認到異臭發生的累計照射量Y的下限值會變化之理由,當前尚不確定,但本發明者推測如下。
200nm~235nm的紫外線的殺菌效果,確認有照度相依性。也就是說,可知即使照射量相同,照度較高者殺菌能力較高。故,針對角鯊烯的分解,推測應也有照度相依性,亦即即使照射量相同但照度較高者反應較易進展。
[驗證2] 例如,表1中的照度X=0.003mW/cm 2這樣的值為極弱的照度。即使是這樣弱的照度仍可得到對於附著於處理對象物2的菌等3之不活化作用,有關這一點進行實驗驗證之。以下說明試驗方法。
在ϕ35mm的培養皿,置入1mL的濃度10 6/mL程度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從培養皿的上方以規定的照射量照射紫外線L1。其後,將紫外線L1照射後的培養皿內的溶液以生理食鹽水稀釋成規定的倍率,將稀釋後的溶液0.1mL播種至標準洋菜培養基。然後,在溫度37℃、濕度70%的培養環境下培養24小時,計數菌落。
其結果,即使是照度X=0.003mW/cm 2這樣極弱的照度,藉由紫外線照射時間83分鐘(累計照射量約15mJ/cm 2)的紫外線照射,確認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不活化至99.7%。
此外,可知即使以照度X=0.0002mW/cm 2、X=0.0005mW/cm 2、X=0.00075mW/cm 2這樣低於1μW/cm 2的極低的照度照射紫外線L1,仍可得到菌的不活化效果。具體而言,即使是照度X=0.0002mW/cm 2這樣極弱的照度,藉由紫外線照射時間13小時(累計照射量約10mJ/cm 2)的紫外線照射,確認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不活化至60%。
另,作為另一驗證,對於貓冠狀病毒進行同樣的驗證,發現若將照度X=0.1mW/cm 2的紫外線照射恰好累計照射量Y=1.5mJ/cm 2,則不活化率為-2.5Log。相對於此,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情形下,若要使不活化率成為相同的-2.5Log,則必須將X=0.1mW/cm 2的紫外線照射恰好累計照射量Y=5mJ/cm 2。由此結果確認到,即使是對於菌照射之紫外線L1的累計照射量的1/5程度,仍能將同數量的病毒不活化。
也就是說,可知本發明之不活化裝置5中,控制部12藉由以照度(X)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之關係成為Y<10.704X -0.373的範圍內,更佳為Y<8.563X -0.373的範圍內之方式進行光源11的點燈控制,便可抑制強烈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附著於處理對象物2的菌等3的不活化。又,可知控制部12藉由以照度(X)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之關係成為Y<0.4534X -0.697的範圍內,更佳為Y<0.36272X -0.697之方式進行光源11的點燈控制,便可大幅抑制異臭的發生,同時進行附著於處理對象物2的菌等3的不活化。
另,本發明中,控制部12偵測在處理對象物2的表面的照度X之方法可為任意。例如,亦可設計成如圖10所示,設置有用來偵測在處理對象物2的表面的照度X之照度計7。在此情形下,亦可設計成如圖11所示,不活化裝置5具備接收從照度計7發送的照度資訊i7之收訊部13,控制部12以基於此照度資訊i7的照度(X)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之關係成為Y<10.704X -0.373的範圍內之方式進行光源11的點燈控制。
此外,作為另一例,亦可設計成如圖12所示,不活化裝置5具備測距感測器等的距離計測部14,其測定光源11的光取出面與處理對象物2的表面之間的距離。在此情形下,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由光源11的光輸出與藉由距離計測部14計測出的前述距離的資訊,算得在處理對象物2的表面的照度X。作為又另一例,即使不活化裝置5不具備距離計測部14的情形下,當不活化裝置5被固定在天花板的情形下,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由光源11的光輸出與有關一般的天花板高度之資訊而算得在處理對象物2的表面的照度X。
如上述般,本實施形態中的不活化裝置5,控制部12以照度(X)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之關係成為Y<10.704X -0.373的範圍內之方式進行光源11的點燈控制。此時,在充足上述式的範圍內,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將光源11連續點燈、在高照度值及低照度值下以照度經時性地或周期性地變動之方式點燈、甚至間歇性地點燈。此外當以使照度周期性地或經時性地變動之方式點燈的情形下,該點燈波形亦可為矩形波狀。
氣味的偵測能力有個人差異。亦即,即使在滿足Y<10.704X -0.373的條件下照射紫外線L1,因人而異仍有察覺到室1內存在令人在意的氣味的可能性。此外,氣味的發生源的物質,是在照射紫外線L1的期間生成,因此藉由進行間歇點燈,能夠減少同一時間內的氣味的發生源的物質的生成量。又,於熄燈中,室1內的空氣會循環,藉此可期盼含有氣味的空氣會擴散而變得不易偵測到氣味之效果。
如同上述般,藉由在氣味容易發生之高照度值與氣味不易發生之低照度值下以使照度經時性地或周期性地變動之方式點燈,能夠減少同一時間內氣味的發生源的物質的生成量。
由該觀點看來,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反覆執行跨規定的第一時間連續將光源11點燈後,跨比此第一時間還長的規定的第二時間將光源11熄燈這樣的控制。在此情形下,點燈時間的工作比較佳是訂為50%以下,更佳是訂為25%以下,再佳是訂為10%以下,特佳是訂為5%以下。
另,由同樣的觀點看來,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反覆執行跨規定的第一時間連續將光源11點燈後,跨比此第一時間還長的規定的第二時間在降低發光強度的狀態下將光源11點燈這樣的控制。
無論哪一種情形,亦可設計成前述第一時間與前述第二時間各自變化。
[另一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另一實施形態。
(1)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處理對象物2設置於「房間1」內。但,本發明之方法不限於處理對象物2必定設置於「房間1」內之情形,設置於包含走廊等「建築物內」之情形下,亦可依同樣旳方法實施。此外,即使在電車或車輛、飛機、船等交通工具物內設置處理對象物2(座椅椅墊或扶手、方向盤等)的情形下,亦可依同樣的方法實施。
(2)亦可設計成,控制部12一旦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與照度(X)之關係趨近10.704X -0.373,則自動地對光源11進行熄燈控制或降低光輸出之控制。
(3)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光源11由封入有含有KrCl或KrBr的發光氣體23G之準分子燈23所構成的情形。但,如上述般,本發明中亦可設計成光源11為封入有其他發光氣體23G之準分子燈23、準分子燈23以外的燈、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LD(Laser Diode;雷射二極體)這類的固態光源。光源11,只要發出在隸屬200nm~230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L1,則其構造或發光原理為任意。
1:房間 2:處理對象物 3:菌等 5:不活化裝置 7:照度計 8:門 9:換氣口 11:光源 12:控制部 13:收訊部 14:距離計測部 22:燈室 22a:本體外殼部 22b:蓋部 23:準分子燈 23G:發光氣體 28:供電線 30:光取出面 i7:照度資訊
[圖1]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的實施狀態模型化示意圖面。 [圖2]不活化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方塊圖。 [圖3]光源的外觀的一例模型化示意立體圖。 [圖4]圖3所示光源的分解立體圖。 [圖5]圖3所示光源中,準分子燈與電極塊之位置關係模型化示意平面圖。 [圖6]從發光氣體中含有KrCl的準分子燈射出之紫外線的光譜示意圖面。 [圖7A]照射紫外線直到在室內發生異臭之後,將室內的空氣做GC-MS分析之結果示意圖表。 [圖7B]角鯊烯的吸收光譜示意圖表。 [圖7C]蛋白質的吸收係數與波長之關係示意圖表。 [圖8]繪製藉由過半數以上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達20以上的累計照射量Y與照度X之關係而成的圖表。 [圖9]繪製藉由過半數以上的評估者判定臭氣指數N達30以上的累計照射量Y與照度X之關係而成的圖表。 [圖10]本發明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的實施狀態另一模型化示意圖面。 [圖11]不活化裝置的構成另一模型化示意方塊圖。 [圖12]不活化裝置的構成另一模型化示意方塊圖。

Claims (10)

  1. 一種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照射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之工程(a), 前述工程(a),為將前述紫外線以照度(X)[mW/cm 2] (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照射之工程,
    Figure 03_image001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中,前述工程(a),為將前述紫外線以照度(X)[mW/cm 2] (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2)式之方式照射之工程,
    Figure 03_image003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中,前述工程(a),為以照度(X)[mW/cm 2](X≧0.0002)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中,前述工程(a),為以照度(X)[mW/cm 2](X≧0.001)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5. 如請求項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中,前述工程(a),為以滿足前述(1)式之方式間歇性地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6. 如請求項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其中,前述工程(a),為在室內照射前述紫外線之工程, 具有在2小時以內將前述室內的空氣換氣1次以上之工程(b)。
  7. 一種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光源,發出在隸屬200nm~235nm的範圍內的特定波長展現光輸出之紫外線;及 控制部,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前述控制部,以在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1)式之方式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Figure 03_image005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以在照射面的照度(X)[mW/cm 2] (X>0)與2小時以內的累計照射量(Y)[mJ/cm 2]滿足下記(2)式之方式控制前述光源的發光強度,
    Figure 03_image007
  9.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其中,具備:照度計,測定在前述照射面的前述照度(X),而發送至前述控制部。
  10.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以滿足前述(1)式之方式進行將前述光源間歇性地點燈之控制。
TW110119954A 2020-08-05 2021-06-02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TW2022186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3323 2020-08-05
JP2020133323A JP6948605B1 (ja) 2020-08-05 2020-08-05 菌又はウイルスの不活化方法、菌又はウイルスの不活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691A true TW202218691A (zh) 2022-05-16

Family

ID=7716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954A TW202218691A (zh) 2020-08-05 2021-06-02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2425B2 (zh)
EP (1) EP3950012A1 (zh)
JP (1) JP6948605B1 (zh)
KR (1) KR20230012014A (zh)
CN (1) CN113546187A (zh)
TW (1) TW202218691A (zh)
WO (1) WO20220301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9546B2 (en) * 2020-08-05 2023-08-29 Empowerment Innovation Lab Modular shelter pods
JP2023061077A (ja) * 2021-10-19 2023-05-0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食品又は食品包装物の衛生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5756B2 (ja) 1979-10-18 1985-06-20 株式会社東芝 破損燃料検出方法
IL165884A (en) * 1998-11-09 2007-06-03 Clean Earth Tech Llc Method for photosensitized ultraviolet decontamination of surfaces
JP6025756B2 (ja) 2011-03-07 2016-11-16 ザ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コロンビ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イン ザ シティ オブ ニューヨーク 殺菌装置、及び、殺菌装置の作動方法
JP6055513B2 (ja) * 2015-05-19 2016-12-27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紫外線殺菌方法
CN114768105A (zh) 2015-06-03 2022-07-22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托管会 选择性地影响和/或杀灭病毒的设备和方法
JP2017051440A (ja) * 2015-09-09 2017-03-1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国立長寿医療研究センター 殺菌装置
JP2017136145A (ja) 2016-02-02 2017-08-10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殺菌装置
WO2017221285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株式会社きらり 衛生装置及び衛生方法
JP6784997B2 (ja) * 2016-08-10 2020-11-18 学校法人立命館 水処理方法
WO2018131582A1 (ja) 2017-01-10 2018-07-19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線殺菌装置
JP6931230B2 (ja) 2017-02-13 2021-09-01 エアロシールド株式会社 室内殺菌装置
US10228622B2 (en) * 2017-06-26 2019-03-12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light system
JP6493703B1 (ja) * 2017-09-28 2019-04-03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殺菌方法、殺菌装置
JP2019103816A (ja) * 2017-12-08 2019-06-27 株式会社オーレック 殺菌装置
PL3755384T3 (pl) 2018-02-20 2023-05-02 Freestyle Partners, LLC Przenośne urządzenie dalekiego uvc
JP6490318B1 (ja) 2018-03-29 2019-03-27 サン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紫外線照射装置、紫外線照射方法、照明装置および紫外線照射システム
DE112019001713B4 (de) 2018-03-30 2023-01-19 Uv Partners, Inc. Verfolgung und rangeinstufung von desinfektionsverhalten
US10960091B2 (en) 2018-10-02 2021-03-30 Futuremedix,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rilization using ultra-violet illumination
US11141498B2 (en) * 2019-01-25 2021-10-12 Apple Inc. Photo-oxidation removal of organic contamin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ensor integration
JP7182078B2 (ja) * 2019-03-29 2022-12-0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殺菌状態検出方法、殺菌方法、殺菌状態検出装置、殺菌装置
US20210379215A1 (en) * 2020-06-03 2021-12-09 Brian Kelleh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far-ultraviolet light to inactivate pathog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6187A (zh) 2021-10-26
US20220040344A1 (en) 2022-02-10
KR20230012014A (ko) 2023-01-25
JP2022029809A (ja) 2022-02-18
WO2022030101A1 (ja) 2022-02-10
US11642425B2 (en) 2023-05-09
JP6948605B1 (ja) 2021-10-13
EP3950012A1 (en) 202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0209B1 (ko) 조절된 파워 플럭스를 갖는 펄스화된 광을 사용하는 룸 및 구역 살균 장치 및 펄스 간의 가시 광 보상을 갖는 광 시스템
WO2017135190A1 (ja) 殺菌装置
TW202218691A (zh) 菌或病毒的不活化方法,菌或病毒的不活化裝置
KR20160105817A (ko) 가시광을 조사함으로써 이산화염소를 발생시키기 위한 조성물
JP7272390B2 (ja) 殺菌方法
US20220241444A1 (en) Inactivation apparatus and inactivation method
JP2021029502A (ja) 殺菌装置および室内殺菌システム
JP2022087780A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紫外線照射方法
US20230130283A1 (en) Bacteriostatic method
JP2011045810A (ja) 紫外光源と紫外光活性光触媒による殺菌・消臭システム
JP6977853B1 (ja) 菌又はウイルスの不活化装置
JP7302644B2 (ja) 不活化装置および不活化方法
JP6977899B1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紫外線照射方法
US20230248860A1 (en) Inactivation device for bacteria and/or viruses and method of inactivation treatment for bacteria and/or viruses
JP2022041879A (ja) 菌又はウイルスの不活化機能付き照明装置
EP3342430A1 (en) Sterilizing method
US20230194112A1 (en) Method for decomposing nicotine
US20240207115A1 (en) Inactivation method
JP2011019579A (ja) 空気の浄化乾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22170896A (ja) 不活化方法
WO2022071827A1 (ru) Способ дезинфекции носимых вещей и покровов человека
JP2016022231A (ja) 空間等脱臭殺菌装置
KR20150002946U (ko) 자외선살균장치가 장착된 파워서플라이
JP2022124525A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紫外線照射方法
JPH10146146A (ja) 殺虫殺菌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