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398A -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398A
TW202217398A TW109137719A TW109137719A TW202217398A TW 202217398 A TW202217398 A TW 202217398A TW 109137719 A TW109137719 A TW 109137719A TW 109137719 A TW109137719 A TW 109137719A TW 202217398 A TW202217398 A TW 2022173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maging lens
carrier element
driving module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0963B (zh
Inventor
蘇恆毅
周明達
黃澄儀
Original Assignee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7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0963B/zh
Priority to CN202110034811.3A priority patent/CN114509854A/zh
Priority to CN202120068643.5U priority patent/CN214335335U/zh
Priority to US17/338,75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37323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21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9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成像透鏡組、載體元件及驅動機構。成像透鏡組具有光軸。載體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組裝結構。組裝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線圈組與磁石。線圈組設置於組裝結構上,且包含底層線圈與頂層線圈。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磁石分別與線圈組對應設置。透過同一導線纏繞組裝結構,達到節省產品的週期時間。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發展一種可提升生產效率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藉由同一導線同時且相同繞線方向纏繞組裝結構,進而產生相對設置的線圈組,以節省產品的週期時間。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組、一載體元件及一驅動機構。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載體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一組裝結構。組裝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線圈組、至少二磁石及至少一彈性元件。線圈組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且包含一底層線圈與一頂層線圈。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磁石分別與線圈組對應設置。彈性元件與載體元件耦合。線圈組僅具有二導線終端,且導線終端各別設置於頂層線圈。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與驅動機構的彈性元件電性連接。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驅動機構的線圈組可為一導線同時由底層線圈朝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纏繞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所組成。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載體元件可更包含至少二柱狀結構,柱狀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並沿平行光軸且朝成像透鏡組的像側方向延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可各別纏繞柱狀結構且與其實體接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彈性元件的數量可為二,並可包含一上彈性元件與一下彈性元件。上彈性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物側。下彈性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像側,並與上彈性元件相對設置。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下彈性元件可包含一內側部、一外側部及一彈性連接部。內側部與載體元件耦合。外側部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一基座耦合。彈性連接部連接內側部與外側部。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可與外側部以外的下彈性元件電性連接。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組、一載體元件及一驅動機構。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載體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一組裝結構。組裝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線圈組與至少二磁石。線圈組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且包含一底層線圈與一頂層線圈。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磁石分別與線圈組對應設置。線圈組的底層線圈僅具有二導線端。線圈組更包含一連接導線,連接導線連接底層線圈的導線端,使底層線圈保持電性連接。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載體元件可更包含至少一承靠部。承靠部與組裝結構沿環繞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交替設置。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線圈組的連接導線可與載體元件的承靠部的一分線點實體接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線圈組包含M個線圈組與N個導線終端,其可滿足下列條件:N/2 = M;以及2 ≤ N ≤ 10。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組、一載體元件及一驅動機構。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載體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一組裝結構。組裝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線圈組、至少二磁石及至少一彈性元件。線圈組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且包含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第一線圈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第二線圈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並與第一線圈相對設置。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分別包含一底層線圈與一頂層線圈。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磁石分別與線圈組對應設置。彈性元件與載體元件耦合。由第一線圈朝向第二線圈觀察,第一線圈的繞線方向與第二線圈的繞線方向相同。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由二導線所構成,使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保持電性分離。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彈性元件可包含一下彈性元件,下彈性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像側。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下彈性元件可包含彼此電性分離的四彈性片。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彈性片可分別與第一線圈的一導線終端與一導線端及第二線圈的一導線終端與一導線端電性連接。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組、一載體元件及一驅動機構。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載體元件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一組裝結構,其中組裝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線圈組與至少二磁石。線圈組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且包含一底層線圈與一頂層線圈,其中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磁石分別與線圈組對應設置。具體而言,本發明為透過同一導線同時且相同繞線方向纏繞組裝結構,進而產生相對設置的線圈組。因此,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非同時纏繞組裝結構而產生的線圈組,藉由本發明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可節省產品的週期時間(cycle time)。
詳細來說,載體元件可為線圈座(coil holder)、透鏡承載件(lens carrier)或結合上述兩者功能之元件,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磁石可分別與線圈組之間交互作用產生驅動磁力,使驅動機構驅動載體元件沿平行光軸方向移動。
驅動機構可更包含至少一彈性元件,且彈性元件與載體元件耦合。進一步來說,彈性元件的數量可為二,並可包含一上彈性元件與一下彈性元件,其中上彈性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物側,下彈性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像側,並與上彈性元件相對設置。藉此,可定義出驅動機構的驅動行程範圍。
線圈組可僅具有二導線終端,且導線終端各別設置於頂層線圈。具體而言,導線終端可為導線纏繞載體元件的結束區域,導線終端可呈現斷開的形式,且導線終端的一端連接頂層線圈,而導線終端的另一端暴露於空氣中。
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可與驅動機構的彈性元件電性連接,其中電性連接可為利用焊接或點膠的方式連接,但並不此為限。藉此,導線終端可與其他元件電性連接以提高產品工站的設計裕度。具體來說,於焊接工站或點膠工站的規劃設計階段時,可相對於其他工站調整其執行的先後順序。
驅動機構的線圈組可為一導線同時由底層線圈朝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纏繞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所組成。詳細來說,底層線圈由一導線構成,且頂層線圈具有導線終端,故線圈組為同一導線所組成。透過同一導線同時繞線組成線圈組,可減少製造工序,並降低產品的週期時間。
載體元件可更包含至少二柱狀結構,其中柱狀結構設置於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並沿平行光軸且朝成像透鏡組的像側方向延伸。具體而言,柱狀結構可與載體元件一體成型,但並不以上述為限。透過柱狀結構與載體元件一體成型的設置,可減少元件之間的組裝公差。
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可各別纏繞柱狀結構且與其實體接觸。詳細來說,透過導線終端纏繞柱狀結構以提供線圈組固定所需的導線張力。藉此,可防止導線自載體元件鬆脫以提升良品率。
下彈性元件可包含一內側部、一外側部及一彈性連接部,其中內側部與載體元件耦合,外側部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一基座耦合,且彈性連接部連接內側部與外側部。藉此,下彈性元件可具有較佳的耦合位置以確保驅動機構的驅動效率。
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可與外側部以外的下彈性元件電性連接。藉此,可具有較佳的電性連接區域位置,且有助於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小型化。
載體元件可更包含至少一承靠部,其中承靠部與組裝結構沿環繞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交替設置。藉此,可提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內的空間利用率。
線圈組的連接導線可與載體元件的承靠部的一分線點實體接觸。透過分線點,可使自動光學檢測工序更為精準且快速,且可有效控管組成線圈組的導線長度以降低生產成本。
或者,線圈組的底層線圈可僅具有二導線端,其中線圈組可更包含一連接導線,而連接導線連接底層線圈的導線端,使底層線圈保持電性連接。具體而言,連接導線可為線圈組的一部分線段,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線圈組由連續導線組成的可行性。
線圈組可更包含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其中第一線圈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第二線圈設置於載體元件的組裝結構上,並與第一線圈相對設置。進一步來說,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分別包含底層線圈與頂層線圈,且由第一線圈朝向第二線圈觀察,第一線圈的繞線方向與第二線圈的繞線方向相同。具體來說,繞線方向相同是指同為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透過繞線方向一致可簡化繞線工序,進而降低時間成本。
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由二導線所構成,使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保持電性分離。詳細來說,透過不同導線同時纏繞組裝結構組成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產生二電性分離的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以調整成像透鏡組的傾斜程度。藉此,可分開控制電性分離的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以進一步優化成像品質。
下彈性元件可包含彼此電性分離的四彈性片。具體來說,彈性片適合大量製造,且裝配容易,並可有效減少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體積。再者,彈性片可分別與第一線圈的導線終端與導線端及第二線圈的導線終端與導線端電性連接。詳細來說,彈性片可更進一步分別與第一線圈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底層線圈的導線端及第二線圈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底層線圈的導線端電性連接。藉此,可保持彼此電性分離的彈性片,其中彈性片分成二片為一組並可分別與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電性連接,以提升調整成像透鏡組傾斜程度的精確度。
線圈組包含M個線圈組與N個導線終端,其可滿足下列條件:N/2 = M;以及2 ≤ N ≤ 10。藉此,可得到合適的線圈組數量範圍。
上述本揭示內容成像鏡頭驅動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的分解示意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的另一分解示意圖。由第1A圖與第1B圖可知,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包含一外殼110、一襯墊120、一驅動機構(圖未標示)、一成像透鏡組140、一載體元件150及一基座190,其中成像透鏡組140具有一光軸X。
載體元件150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140,且包含一組裝結構151、至少二柱狀結構152及至少一承靠部153,其中組裝結構151設置於載體元件150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X的方向延伸;柱狀結構152設置於載體元件150的外表面,並沿平行光軸X且朝成像透鏡組140的像側方向延伸;承靠部153與組裝結構151沿環繞光軸X的一圓周方向交替設置。詳細來說,載體元件150可為線圈座、透鏡承載件或結合上述兩者功能之元件,且柱狀結構152可與載體元件150一體成型,但並不以上述為限。透過柱狀結構152與載體元件150一體成型的設置,可減少元件之間的組裝公差。再者,透過承靠部153與組裝結構151沿環繞光軸X的圓周方向交替設置,可提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內的空間利用率。
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150沿平行光軸X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彈性元件、至少一線圈組160及至少二磁石170。彈性元件與載體元件150耦合,彈性元件的數量可為二,且包含一上彈性元件130與一下彈性元件180,其中上彈性元件130設置於成像透鏡組140的物側,下彈性元件180設置於成像透鏡組140的像側,且與上彈性元件130相對設置。藉此,可定義出驅動機構的驅動行程範圍。線圈組160設置於載體元件150的組裝結構151上。磁石170分別與線圈組160對應設置,且磁石170可分別與線圈組160之間交互作用產生驅動磁力,使驅動機構驅動載體元件150沿平行光軸X方向移動。值得一提的是,襯墊120可用以調整上彈性元件130於外殼110的相對位置。
下彈性元件180包含一內側部181、一外側部182及一彈性連接部183,其中內側部181與載體元件150耦合,外側部182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的基座190耦合,且彈性連接部183連接內側部181與外側部182。藉此,下彈性元件180可具有較佳的耦合位置以確保驅動機構的驅動效率。
請參照第1C圖至第1L圖,其中第1C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的部分示意圖,第1D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物側示意圖,第1E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像側示意圖,第1F圖至第1I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側面示意圖,第1J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局部側面示意圖,第1K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160的堆疊纏繞示意圖,第1L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局部放大圖。由第1C圖至第1L圖可知,線圈組160包含一底層線圈163與一頂層線圈164,底層線圈163纏繞組裝結構151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164以一堆疊纏繞方向D2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163之上,較底層線圈163遠離組裝結構151,並與底層線圈163沿平行光軸X的方向重疊。
線圈組160僅具有二導線終端165,導線終端165各別設置於頂層線圈164,且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與驅動機構的彈性元件電性連接,其中電性連接可為利用焊接或點膠的方式連接,但並不此為限。由第1C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與驅動機構的下彈性元件180電性連接,且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透過點膠形成電性連接部C與下彈性元件180連接。藉此,導線終端165可與其他元件電性連接以提高產品工站的設計裕度。
進一步來說,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與外側部182以外的下彈性元件180電性連接,即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與下彈性元件180的內側部181與彈性連接部183電性連接,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具有較佳的電性連接區域位置,且有助於成像鏡頭驅動模組100的小型化。
由第1E圖、第1F圖及第1L圖可知,驅動機構的線圈組160可為一導線同時由底層線圈163朝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沿繞線方向D1纏繞載體元件150的組裝結構151所組成。詳細來說,底層線圈163由一導線構成,且頂層線圈164具有導線終端165,故線圈組160為同一導線所組成。透過同一導線同時繞線組成線圈組160,可減少製造工序,並降低產品的週期時間。
由第1C圖與第1E圖可知,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可各別纏繞柱狀結構152且與其實體接觸。具體而言,導線終端165可為導線纏繞載體元件150的結束區域(即柱狀結構152),導線終端165可呈現斷開的形式,且頂層線圈164的一導線終端165暴露於空氣中。透過頂層線圈164的導線終端165纏繞柱狀結構152以提供線圈組160固定所需的導線張力。藉此,可防止導線自載體元件150鬆脫以提升良品率。
搭配參照第1M圖至第1R圖,其中第1M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示意圖,第1N圖與第1O圖繪示第1M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160的示意圖,第1P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150與線圈組160的另一示意圖,第1Q圖與第1R圖繪示第1P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160的示意圖。由第1L圖至第1R圖可知,線圈組160的底層線圈163僅具有二導線端16x1,且線圈組160更包含一連接導線166,其中連接導線166的二導線端1631分別連接底層線圈163的導線端16x1,使底層線圈163保持電性連接。
再者,連接導線166可為線圈組160的一部分線段,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線圈組160由連續導線組成的可行性。
線圈組160的連接導線166與載體元件150的承靠部153的一分線點(圖未標示)實體接觸。透過分線點,可使自動光學檢測工序更為精準且快速,且可有效控管組成線圈組160的導線長度以降低生產成本。
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包含一線圈組與二導線終端,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二實施例>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示意圖,第2B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另一部分示意圖。由第2A圖與第2B圖可知,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圖未標示)包含一外殼(圖未繪示)、一襯墊(圖未繪示)、一驅動機構(圖未標示)、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載體元件250及一基座(圖未繪示),其中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圖未標示)。
載體元件250用以配置成像透鏡組,且包含一組裝結構251(如第2D圖所示)、至少二柱狀結構252及至少一承靠部253(如第2D圖所示),其中組裝結構251設置於載體元件250的外表面,且沿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柱狀結構252設置於載體元件250的外表面,並沿平行光軸且朝成像透鏡組的像側方向延伸;承靠部253與組裝結構251沿環繞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交替設置。詳細來說,載體元件250可為線圈座、透鏡承載件或結合上述兩者功能之元件,且柱狀結構252可與載體元件250一體成型,但並不以上述為限。透過柱狀結構252與載體元件250一體成型的設置,可減少元件之間的組裝公差。再者,透過承靠部253與組裝結構251沿環繞光軸的圓周方向交替設置,可提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內的空間利用率。
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載體元件250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至少一彈性元件、至少一線圈組(圖未標示)及至少二磁石(圖未繪示)。彈性元件與載體元件250耦合,彈性元件的數量可為二,且包含一上彈性元件230與一下彈性元件280,其中上彈性元件230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物側,下彈性元件280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像側,且與上彈性元件230相對設置。藉此,可定義出驅動機構的驅動行程範圍。線圈組設置於載體元件250的組裝結構251上。
下彈性元件280可包含彼此電性分離的四彈性片(圖未標示)。具體而言,彈性片適合大量製造,且裝配容易,並可有效減少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體積。
請參照第2C圖至第2E圖,其中第2C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側面示意圖,第2D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物側示意圖,第2E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像側示意圖。由第2A圖至第2E圖可知,線圈組包含一第一線圈261與一第二線圈262,其中第一線圈261設置於載體元件250的組裝結構251上,第二線圈262設置於載體元件250的組裝結構251上,並與第一線圈261相對設置。
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分別包含一底層線圈(圖未標示)與一頂層線圈(圖未標示),其中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251並與其實體接觸;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底層線圈之上,較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251,並與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
由第2E圖可知,第一線圈261朝向第二線圈262觀察,第一線圈261的繞線方向D1與第二線圈262的繞線方向D1相同。具體來說,繞線方向D1相同是指同為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透過繞線方向D1一致可簡化繞線工序,進而降低時間成本。
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可由二導線所構成,使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之間保持電性分離。詳細來說,透過不同導線同時纏繞組裝結構251組成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可產生二電性分離的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以調整成像透鏡組的傾斜程度。藉此,可分開控制電性分離的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以進一步優化成像品質。
彈性片可分別與第一線圈261的一導線終端2611與第二線圈262的一導線終端2621電性連接,且彈性片的彈性片連接部285可分別與第一線圈261的一導線端(圖未標示)和第二線圈262的一導線端(圖未標示)電性連接,其中電性連接可為利用焊接或點膠的方式連接,但並不此為限。再者,彈性片可更進一步分別與第一線圈261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2611、底層線圈的導線端和第二線圈262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2621、底層線圈的導線端電性連接。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線圈261的導線終端2611與彈性片之間以及第二線圈262的導線終端2621與彈性片之間以焊接的方式連接,且第一線圈261的導線端與彈性片連接部285之間以及第二線圈262的導線端與彈性片連接部285之間以焊接的方式連接。藉此,保持彼此電性分離的彈性片中二者可分別與第一線圈261與第二線圈262電性連接,並可提升調整成像透鏡組傾斜程度的精確度。
進一步來說,第一線圈261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2611與第二線圈262的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2621纏繞載體元件250的柱狀結構252以提供線圈組固定所需的導線張力。藉此,可防止導線自載體元件250鬆脫以提升良品率。
第二實施例中,線圈組包含一線圈組與二導線終端,但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其餘的元件之結構及配置關係皆相同,在此將不另贅述。 <第三實施例>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360b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360b的另一示意圖。由第3A圖與第3B圖可知,線圈組360a包含一第一線圈361a與一第二線圈362a,且線圈組360b包含一第一線圈361b與一第二線圈362b,其中第一線圈361a、361b設置於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圖未繪示)的載體元件(圖未繪示)上,第二線圈362a、362b設置於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載體元件上,並分別與第一線圈361a、361b相對設置。
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分別包含一底層線圈與一頂層線圈。第三實施例中,第一線圈361a包含一底層線圈363a與一頂層線圈364a,第二線圈362a包含一底層線圈363c與一頂層線圈364c;第一線圈361b包含一底層線圈363b(如第3E圖所示)與一頂層線圈364b,第二線圈362b包含一底層線圈(圖未標示)與一頂層線圈364d。
進一步來說,第一線圈361a的底層線圈363a、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第一線圈361b的底層線圈363b及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纏繞組裝結構(圖未繪示)並與其實體接觸。
第一線圈361a的頂層線圈364a與第二線圈362a的頂層線圈364c分別堆疊纏繞於第一線圈361a的底層線圈363a與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之上;第一線圈361b的頂層線圈364b與第二線圈362b的頂層線圈364d分別堆疊纏繞於第一線圈361b的底層線圈363b與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之上。因此,第一線圈361a的頂層線圈364a較第一線圈361a的底層線圈363a遠離組裝結構,並與第一線圈361a的底層線圈363a沿平行光軸(圖未標示)的方向重疊;第二線圈362a的頂層線圈364c較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遠離組裝結構,並與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第一線圈361b的頂層線圈364b較第一線圈361b的底層線圈363b遠離組裝結構,並與第一線圈361b的底層線圈363b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第二線圈362b的頂層線圈364d較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遠離組裝結構,並與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沿平行光軸的方向重疊。
請參照第3C圖與第3D圖,其中第3C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線圈361a、361b的示意圖,第3D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線圈362a、362b的示意圖。由第3A圖至第3D圖可知,線圈組360a的第一線圈361a與線圈組360b的第一線圈361b先同時繞線,接著線圈組360a的第二線圈362a與線圈組360b的第二線圈362b同時繞線。藉此,可降低產品的週期時間。
請參照第3E圖至第3I圖,其中第3E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360b的物側示意圖,第3F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360b的像側示意圖,第3G圖至第3I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360b的側面示意圖。由第3A圖至第3I圖可知,頂層線圈具有二導線終端,底層線圈具有二導線端,其中線圈組可更包含一連接導線,而連接導線連接頂層線圈的導線終端與底層線圈的導線端,使線圈組保持電性連接。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360a的第一線圈361a的底層線圈363a具有一導線端367a,第一線圈361a的頂層線圈364a具有一導線終端365a,線圈組360a的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具有一導線端367c,第二線圈362a的頂層線圈364c具有一導線終端365c,其中線圈組360a可更包含連接導線366a,而連接導線366a連接第一線圈361a的頂層線圈364a的導線終端365a與第二線圈362a的底層線圈363c的導線端367c,使線圈組360a保持電性連接;線圈組360b的第一線圈361b的底層線圈363b具有一導線端367b,第一線圈361b的頂層線圈364b具有一導線終端365b,線圈組360b的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具有一導線端(圖未標示),第二線圈362b的頂層線圈364d具有一導線終端365d,其中線圈組360b可更包含連接導線366b,而連接導線366b連接第一線圈361b的頂層線圈364b的導線終端365b與第二線圈362b的底層線圈的導線端,使線圈組360b保持電性連接。具體而言,連接導線366a、366b可分別為線圈組360a、360b的一部分線段,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線圈組360a、360b由連續導線組成的可行性。
進一步來說,頂層線圈364a的導線終端365a與頂層線圈364c的導線終端365c纏繞載體元件的柱狀結構(圖未繪示)以提供線圈組360a固定所需的導線張力;頂層線圈364b的導線終端365b與頂層線圈364d的導線終端365d纏繞載體元件的柱狀結構以提供線圈組360b固定所需的導線張力。藉此,可防止導線自載體元件鬆脫以提升良品率。
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包含二線圈組與四導線終端,但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其餘的元件之結構及配置關係皆相同,在此將不另贅述。 <第四實施例>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4A圖與第4B圖可知,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40包含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如第4C圖標示),且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為超廣角相機模組402、高畫素相機模組403及攝遠相機模組404,其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載體元件(圖未繪示)與一驅動機構(圖未繪示)。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搭載於其上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40的使用者介面405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四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405可為觸控螢幕,其用以顯示畫面並具備觸控功能,且可用以手動調整拍攝視角以切換不同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此時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之成像透鏡組匯集成像光線在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406。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的方塊圖。由第4B圖與第4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40的規格,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光學防手震組件407,進一步地,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對焦輔助模組410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408。對焦輔助模組410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409、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408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40中成像鏡頭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407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4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使用者介面405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使用者介面405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電子感光元件、光學防手震組件407、感測元件408及對焦輔助模組410可設置在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 FPC)(圖未標示)上,並透過一連接器(圖未繪示)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406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408及複數對焦輔助模組410,感測元件408及對焦輔助模組410設置在軟性電路板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圖未繪示),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406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繪示),感測元件及對焦輔助模組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4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4D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超廣角相機模組402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4D圖可知,以超廣角相機模組402可拍攝到較大範圍的影像,具有容納更多景色的功能。
第4E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高畫素相機模組403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4E圖可知,以高畫素相機模組403可拍攝一定範圍且兼具高畫素的影像,具有高解析低變形的功能。
第4F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攝遠相機模組404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4F圖可知,以攝遠相機模組404具有高倍數的放大功能,可拍攝遠處的影像並放大至高倍。
由第4D圖至第4F圖可知,由具有不同焦距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401進行取景,並搭配影像處理的技術,可於電子裝置40實現變焦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401: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110:外殼 120:襯墊 130,230:上彈性元件 140:成像透鏡組 150,250:載體元件 151,251:組裝結構 152,252:柱狀結構 153,253:承靠部 160,360a,360b:線圈組 163,363a,363b,363c:底層線圈 164,364a,364b,364c,364d:頂層線圈 165,2611,2621,365a,365b,365c,365d:導線終端 166,366a,366b:連接導線 1631,16x1,367a,367b,367c:導線端 170:磁石 180,280:下彈性元件 181:內側部 182:外側部 183:彈性連接部 190:基座 261,361a,361b:第一線圈 262,362a,362b:第二線圈 285:彈性片連接部 40:電子裝置 402:超廣角相機模組 403:高畫素相機模組 404:攝遠相機模組 405:使用者介面 406: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407:光學防手震組件 408:感測元件 409:閃光燈模組 410:對焦輔助模組 X:光軸 C:電性連接部 D1:繞線方向 D2:堆疊纏繞方向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另一分解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示意圖; 第1D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物側示意圖; 第1E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像側示意圖; 第1F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側面示意圖; 第1G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另一側面示意圖; 第1H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另一側面示意圖; 第1I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另一側面示意圖; 第1J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局部側面示意圖; 第1K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堆疊纏繞示意圖; 第1L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局部放大圖; 第1M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示意圖; 第1N圖繪示第1M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的示意圖; 第1O圖繪示第1M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另一示意圖; 第1P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載體元件與線圈組的另一示意圖; 第1Q圖繪示第1P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的示意圖; 第1R圖繪示第1P圖第一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另一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示意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另一部分示意圖; 第2C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側面示意圖; 第2D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物側示意圖; 第2E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部分像側示意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另一示意圖; 第3C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線圈的示意圖; 第3D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線圈的示意圖; 第3E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物側示意圖; 第3F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像側示意圖; 第3G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側面示意圖; 第3H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另一側面示意圖; 第3I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線圈組的再一側面示意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第4D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超廣角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 第4E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高畫素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以及 第4F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攝遠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
100: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110:外殼
120:襯墊
130:上彈性元件
140:成像透鏡組
150:載體元件
151:組裝結構
153:承靠部
160:線圈組
170:磁石
180:下彈性元件
181:內側部
182:外側部
183:彈性連接部
190:基座
X:光軸

Claims (17)

  1. 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 一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 一載體元件,用以配置該成像透鏡組,且包含: 一組裝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該光軸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載體元件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 至少一線圈組,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上,且包含: 一底層線圈,纏繞該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及 一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該底層線圈之上,較該底層線圈遠離該組裝結構,並與該底層線圈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重疊; 至少二磁石,分別與該至少一線圈組對應設置;及 至少一彈性元件,與該載體元件耦合; 其中,該至少一線圈組僅具有二導線終端,且該二導線終端各別設置於該頂層線圈; 其中,該頂層線圈的該二導線終端與該驅動機構的該至少一彈性元件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驅動機構的該至少一線圈組為一導線同時由該底層線圈朝該頂層線圈的該二導線終端纏繞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所組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載體元件更包含: 至少二柱狀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並沿平行該光軸且朝該成像透鏡組的像側方向延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頂層線圈的該二導線終端各別纏繞該至少二柱狀結構且與其實體接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彈性元件的數量為二,並包含: 一上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物側;及 一下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像側,並與該上彈性元件相對設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下彈性元件包含: 一內側部,與該載體元件耦合; 一外側部,與該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的一基座耦合;及 一彈性連接部,連接該內側部與該外側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頂層線圈的該二導線終端與該外側部以外的該下彈性元件電性連接。
  8.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
  9. 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 一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 一載體元件,用以配置該成像透鏡組,且包含: 一組裝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該光軸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載體元件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 至少一線圈組,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上,且包含: 一底層線圈,纏繞該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及 一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該底層線圈之上,較該底層線圈遠離該組裝結構,並與該底層線圈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重疊;及 至少二磁石,分別與該至少一線圈組對應設置; 其中,該至少一線圈組的該底層線圈僅具有二導線端; 其中,該至少一線圈組更包含一連接導線,該連接導線連接該底層線圈的該二導線端,使該底層線圈保持電性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載體元件更包含: 至少一承靠部,與該組裝結構沿環繞該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交替設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線圈組的該連接導線與該載體元件的該承靠部的一分線點實體接觸。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線圈組包含M個線圈組與N個導線終端,其滿足下列條件: N/2 = M;以及 2 ≤ N ≤ 10。
  13. 一種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包含: 一成像透鏡組,具有一光軸; 一載體元件,用以配置該成像透鏡組,且包含: 一組裝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外表面,且沿遠離該光軸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載體元件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包含: 至少一線圈組,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上,且包含: 一第一線圈,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上;及 一第二線圈,設置於該載體元件的該組裝結構上,並與該第一線圈相對設置,且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分別包含: 一底層線圈,纏繞該組裝結構並與其實體接觸;及 一頂層線圈,堆疊纏繞於該底層線圈之上,較該底層線圈遠離該組裝結構,並與該底層線圈沿平行該光軸的方向重疊; 至少二磁石,分別與該至少一線圈組對應設置;及 至少一彈性元件,與該載體元件耦合; 其中,由該第一線圈朝向該第二線圈觀察,該第一線圈的繞線方向與該第二線圈的繞線方向相同。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由二導線所構成,使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之間保持電性分離。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彈性元件包含一下彈性元件,該下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像側。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下彈性元件包含彼此電性分離的四彈性片。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些彈性片分別與該第一線圈的一導線終端與一導線端及該第二線圈的一導線終端與一導線端電性連接。
TW109137719A 2020-10-29 2020-10-29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30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7719A TWI830963B (zh) 2020-10-29 2020-10-29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02110034811.3A CN114509854A (zh) 2020-10-29 2021-01-12 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02120068643.5U CN214335335U (zh) 2020-10-29 2021-01-12 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7/338,751 US20220137323A1 (en) 2020-10-29 2021-06-04 Imaging lens driv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7719A TWI830963B (zh) 2020-10-29 2020-10-29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398A true TW202217398A (zh) 2022-05-01
TWI830963B TWI830963B (zh) 2024-02-01

Family

ID=7790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719A TWI830963B (zh) 2020-10-29 2020-10-29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7323A1 (zh)
CN (2) CN114509854A (zh)
TW (1) TWI8309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5572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スプリング、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TWI393312B (zh) * 2010-07-02 2013-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自動對焦鏡頭驅動器
JP2012242801A (ja) * 2011-05-24 2012-12-10 Micro Uintekku Kk 電磁駆動装置
WO2015046761A1 (ko) * 2013-09-30 2015-04-02 (주)하이소닉 자동 초점 조절 및 손떨림 보정 기능을 갖는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TWI701500B (zh) * 2017-09-01 2020-08-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CN207096656U (zh) * 2017-09-11 2018-03-13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WO2020122126A1 (ja) * 2018-12-14 2020-06-1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1555981B2 (en) * 2019-06-14 2023-01-17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20255414A1 (en) * 2019-08-06 2022-08-1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211577532U (zh) * 2020-04-02 2020-09-25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的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0963B (zh) 2024-02-01
CN114509854A (zh) 2022-05-17
CN214335335U (zh) 2021-10-01
US20220137323A1 (en)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6381B2 (en) Dual-lens module driving device
US8380057B2 (en) Anti-shake structure for auto-focus modular
WO2021135185A1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976639B2 (en) Lens assembly driv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21853A (ja) 撮像装置
EP3726270B1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JP2019530899A (ja) カメラレンズバレ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
CN112799202A (zh) 镜头模组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JP2007108539A (ja) 撮像装置
TW202132885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190018222A1 (en) Optical system
JP200710428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7121850A (ja) 撮像装置
JP4748385B2 (ja) 撮像装置
TW202217398A (zh)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JPWO2007043508A1 (ja) 撮像装置
JP2007150988A (ja) 撮像装置
KR20070119810A (ko) 보이스코일 모터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214252704U (zh) 镜头模组
TW202417936A (zh)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4177424U (zh) 感光芯片位移式防抖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JP2007132989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21745A (ja) 撮像装置
CN219799888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