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147A - 渦輪分子泵 - Google Patents

渦輪分子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147A
TW202217147A TW110133926A TW110133926A TW202217147A TW 202217147 A TW202217147 A TW 202217147A TW 110133926 A TW110133926 A TW 110133926A TW 110133926 A TW110133926 A TW 110133926A TW 202217147 A TW202217147 A TW 2022171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unit
pump
spac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0906B (zh
Inventor
清水幸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14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7391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9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2Multi-stage pumps
    • F04D19/04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 high vacuum, e.g. molecula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2Multi-stage pumps
    • F04D19/04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 high vacuum, e.g. molecular pumps
    • F04D19/042Turbomolecular vacuum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4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53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heat insulation or cond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2Multi-stage pumps
    • F04D19/04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 high vacuum, e.g. molecular pumps
    • F04D19/044Holweck-typ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D2270/303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渦輪分子泵,提高了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的定子翼的溫度控制性。渦輪分子泵包括:渦輪泵部,具有沿軸向多段地排列的轉子翼(30)及定子翼(33);拖動泵部,設於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罩殼(11),收容渦輪泵部;底座(21),收容拖動泵部;以及調溫單元(55),設於罩殼(11)與底座(21)之間,調溫單元(55)包含與罩殼(11)及底座(21)一起構成泵框體的調溫間隔件(24)、以及設於調溫間隔件(24)的冷卻水配管(45)、加熱器(42)及溫度檢測部(43)。

Description

渦輪分子泵
本發明涉及一種渦輪分子泵。
渦輪分子泵包括:罩殼(casing),收容渦輪泵(turbine pump)部;以及底座,收容拖動泵(drag pump)部。拖動泵部較渦輪泵部更為低真空,因而反應產物容易堆積。因此,在底座設有用於抑制反應產物堆積的加熱器,將拖動泵部的溫度加熱至氣體的昇華溫度以上。
另一方面,若泵負荷變大,則渦輪泵部的轉子翼的溫度上升。轉子翼的熱的大部分傳遞至定子翼,定子翼的熱傳遞至罩殼。已知有一種渦輪分子泵,為了防止轉子翼的規定值以上的溫度上升,而在底座與罩殼的緊固部附近設有冷卻水配管路(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78192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所述現有的渦輪分子泵中,可利用在設於罩殼與底座的邊界部分的冷卻水配管中流動的冷卻水將定子翼冷卻,以防止轉子翼的溫度上升。然而,若利用冷卻水將定子翼過度冷卻,則反應產物會堆積在定子翼,因而需要適當進行定子翼的溫度控制。 但是,在罩殼與底座的邊界部分配置冷卻水配管的、現有的渦輪分子泵中,難以高精度地調節定子翼的溫度。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包括:渦輪泵部,具有沿軸向多段地排列的轉子翼及定子翼;拖動泵部,設於所述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罩殼,收容所述渦輪泵部;底座,收容所述拖動泵部;以及調溫間隔件,設於所述罩殼與所述底座之間,與所述罩殼及所述底座一起形成泵框體,在所述調溫間隔件設有冷卻部、加熱部及溫度檢測部。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的定子翼的溫度控制性得以提高。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一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渦輪分子泵總體結構) 渦輪分子泵100通過設於框體10內的拖動泵部P2及渦輪泵部P1,將真空處理室(腔室)內的氣體排出。框體10由罩殼11、底座21及配設於兩者間的調溫單元55構成為密閉箱。在罩殼11收容渦輪泵部P1,在底座21收容拖動泵部P2。 渦輪分子泵100經由罩殼11的吸氣口27而安裝於未圖示的真空處理室,從吸氣口27吸取真空處理室的氣體,並從設於底座部22的排氣埠25的排氣口排出,由此控制真空處理室內的壓力。
(底座總體結構) 底座21包括底座部22(第一構件)及外殼23(第二構件)。在底座部22的中央部的心軸部設有馬達54、軸承裝置等,在外周側的凸緣部經由隔熱材料65固定有圓筒狀的外殼23。在外殼23的上部的外周部設有凸緣23a,在凸緣23a的上表面配設有調溫單元55,在調溫單元55的上表面設有罩殼11。這樣,本實施方式中,在底座21與罩殼11之間,換言之,以包圍拖動泵部P2與渦輪泵部P1的連接部附近的周圍的方式設有調溫單元55。調溫單元55尤其適當地控制設於渦輪泵部P1的下段側的、轉子翼30及定子翼33等的溫度。雖然將在下文中詳細說明,但調溫單元55與現有的渦輪分子泵不同,包括加熱器42(加熱部)、冷卻水配管45(冷卻部)及溫度檢測部43。
(渦輪泵部P1) 渦輪泵部P1包含形成於轉子3的多段的轉子翼30、及設於罩殼11側的多段的定子翼33。轉子翼30與定子翼33沿軸向交替排列。各定子翼33通過外周側的周緣由間隔件32夾持而層疊並固定。 此外,如圖1所示,構成渦輪泵部P1的定子翼33中最下段的定子翼33a位於較罩殼11的下表面更靠下方(下游側),具體而言位於調溫單元55的內部。也可設為包含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渦輪泵部P1總體收容於罩殼11內的結構。即,只要為渦輪泵部P1的大致總體收容於罩殼11內的結構即可。 此外,在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上表面側設有最下段的轉子翼30a。
(拖動泵部P2) 拖動泵部P2設於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拖動泵部P2包含與轉子3一體地形成的轉子圓筒部31、及與外殼23一體地形成的螺紋定子部26。在螺紋定子部26的與轉子圓筒部31的相向面設有螺紋槽26a。螺紋槽26a也可設於轉子圓筒部31的外周面。也可在螺紋定子部26與轉子圓筒部31相互相向的面兩者設置螺紋槽。
(轉子3) 轉子3通過螺杆等緊固構件(未圖示)緊固於作為旋轉軸的轉軸35,與轉軸35一體化。轉子3及轉軸35構成旋轉體R。轉軸35由設於底座部22的心軸部的馬達54旋轉驅動。轉軸35由徑向方向的磁軸承51(兩處)及推力方向的磁軸承52(上下一對)以非接觸方式支撐。轉軸35的懸浮位置由徑向位移感測器53a、徑向位移感測器53b及軸向位移感測器53c檢測。通過磁軸承51、磁軸承52而旋轉自如地磁懸浮的轉軸35、換言之旋轉體R由馬達54高速旋轉驅動。
當磁軸承51、磁軸承52不工作時,由機械軸承56、機械軸承57支撐轉軸35也就是旋轉體R。機械軸承56、機械軸承57為緊急情況用的機械軸承。
(底座21的溫度控制結構) 拖動泵部P2利用捲繞於外殼23的外周的加熱器61將溫度調整至排出的氣體的昇華溫度以上,以防止反應產物堆積。如上文所述,在外殼23與底座部22之間插入隔熱材料65,以防止外殼23的熱傳遞至底座部22。隔熱材料65由導熱率較底座部22及外殼23均低的材料所形成。隔熱材料65具有從外部密封真空泵內部的氣體流路的功能、以及將底座部22與外殼23隔熱的功能。也可採用使隔熱材料65僅具有隔熱功能,而密閉功能由其他構件的O環代替的結構。 在底座部22的底部側,設有冷卻水配管66。底座部22及馬達54等由在冷卻水配管66中流動的冷卻水進行冷卻。而且,雖然下文將述,但轉子翼30、也就是轉子3的上部區域的內周面接近底座部22的中央的心軸部,轉子3的熱向底座部22的心軸部放射傳熱,因而轉子3由在冷卻水配管66中流動的冷卻水冷卻。 通過利用隔熱材料65將外殼23與底座部22加以熱分離,換言之,通過阻斷或抑制外殼23與底座部22之間的熱的移動,從而可將底座部22冷卻至較外殼23的溫度更低的溫度。
例如,可利用常溫(15℃~25℃左右)的冷卻水將底座部22冷卻而將溫度調整為40℃~60℃左右,利用加熱器61將外殼23的溫度調節為140℃~160℃左右。
若不使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的隔熱材料65,而設為使底座部22與外殼23接觸的結構,則在提高了拖動泵部P2的溫度也就是外殼23的目標溫度的情況下,外殼23的熱傳遞至底座部22,其結果為,馬達54的溫度也上升,因而必須抑制馬達54的性能。 因此,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外殼23的溫度不向底座部22傳熱而在兩者間配設隔熱材料65。即,無需抑制固定於底座部22的馬達54的溫度上升而抑制馬達54的能力。 這樣,可伴隨排氣流量的增大化而將拖動泵部P2的目標溫度設定為高的溫度來防止反應產物的堆積,並且充分地活用固定於底座部22的馬達54的性能。
(調溫單元55) 調溫單元55包括第一隔熱材料41a、第二隔熱材料41b、調溫間隔件24、設於冷卻間隔件46的冷卻水配管45、加熱器42及溫度檢測部43而構成。 (第一隔熱材料41a) 如圖2所圖示,第一隔熱材料41a(隔熱材料的一例)為具有薄壁的簷部41a1及垂直壁部41a2的、截面倒L字形的環狀環構件。第一隔熱材料41a通過螺杆99而固定於外殼23的凸緣23a。垂直壁部41a2的下表面經由O環80接觸外殼23的凸緣23a而設置,上端面經由O環81而接觸調溫間隔件24。通過利用螺杆99進行緊固而將O環80壓縮,將外殼23與第一隔熱材料41a之間密封。
(第二隔熱材料41b) 第二隔熱材料41b(隔熱材料的一例)具有截面矩形的環形狀,與形成於第一隔熱材料41a的簷部41a1的上表面的凹部接觸而載置,並在上端面接觸並載置調溫間隔件24。第二隔熱材料41b配置於與第一隔熱材料41a的垂直壁部41a2在徑向上遠離的位置,在兩者間形成空間41c。 第一隔熱材料41a及第二隔熱材料41b例如由陶瓷、樹脂等低導熱率材料形成。但是,不限定於此種材料,只要為相較於外殼23及調溫間隔件24而導熱率更低(熱阻更高)的材料,則也可為其他材料。
實施方式中,外殼23的較凸緣23a更靠上方(上游側)的外周面的大致全域由截面倒L字形狀的第一隔熱材料41a覆蓋。此外,在第一隔熱材料41a的外側,在第一隔熱材料41a上還隔著第二隔熱材料41b設有調溫間隔件24。因此,可使外殼23與調溫間隔件24的隔熱(抑制熱的移動)更可靠。
(調溫間隔件24) 調溫間隔件24為具有圖示的截面形狀的環狀構件,包括與第一隔熱材料41a接觸的下表面內側接觸部24a、與第二隔熱材料41b接觸的下表面外側接觸部24b、及與罩殼11的凸緣部11a接觸的上表面接觸部24c。在上表面接觸部24c上隔著O環82載置罩殼11。罩殼11、調溫間隔件24、第一隔熱材料41a、第二隔熱材料41b由貫穿這些構件的螺杆98進行緊固。通過利用所述螺杆98進行緊固,從而壓縮O環82而將罩殼11與調溫間隔件24之間密封,壓縮O環81而將調溫間隔件24與第一隔熱材料41a之間密封。通過三個O環80、81、82,調溫單元55以與罩殼11及底座21一起形成框體10的方式介於底座21與罩殼11之間。 此外,由於通過螺杆98的軸力使罩殼11、調溫間隔件24及底座21一體化,因而多段的定子翼33與間隔件32在罩殼11與調溫間隔件24之間被擠壓並夾持。多段的定子翼33的熱經由間隔件32移動至調溫間隔件24。而且,在較自下而上第二段的定子翼33b更靠上游側,在罩殼11也形成有來自定子翼的熱的傳遞路徑。因此,熱也從罩殼11的凸緣部11a向調溫間隔件24的上表面接觸部24c移動。
調溫間隔件24在下表面內側接觸部24a與上表面接觸部24c的連接區域設有定子翼載置部24d。在定子翼載置部24d載置最下段的定子翼33a,在其外周緣的上表面隔著間隔件32設有從最下段起第二段的定子翼33b,進而在其外周緣的上表面隔著間隔件32設有從最下段起第三段的定子翼33c。
(加熱器42) 在調溫間隔件24,還在下表面內側接觸部24a與下表面外側接觸部24b之間接近下表面內側接觸部24a的位置,且面向空間41c設有加熱器設置用凹部24e,在凹部24e設有加熱器42。加熱器42形成為包圍第一隔熱材料41a的垂直壁部41a2的外周的環狀。此外,為了使加熱器42的熱高效率地輸入至調溫間隔件24,在加熱器42的空間41c側設有隔熱材料41d。圖2中,加熱器設置用凹部24e設於與定子翼載置部24d相對向的區域,加熱器42的熱尤其向正上方的定子翼載置部24d傳遞,將最下段的定子翼33a高效率地加熱。加熱器42的設置位置不限定於圖2所示的位置,只要可將調溫間隔件24加熱而將包含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加熱即可。
(冷卻水配管45) 在第二隔熱材料41b,例如通過未圖示的緊固構件而安裝有設有冷卻水配管45的冷卻間隔件46。在冷卻間隔件46,設有收容冷卻水配管45的收容部46a及供第二隔熱材料41b穿插的開口46b。冷卻間隔件46及冷卻水配管45形成為包圍第一隔熱材料41a的垂直壁部41a2的大致全周的環狀。第二隔熱材料41b抑制外殼23的熱傳遞至調溫間隔件24。 由冷卻水配管45進行冷卻的冷卻間隔件46以與調溫間隔件24接觸的方式設置。其結果為,將調溫間隔件24冷卻。 此外,在外殼23與冷卻水配管45之間設有第一隔熱材料41a及第二隔熱材料41b,因而即便外殼23突發地變為高溫,也可防止在冷卻水配管45內流動的水等冷卻液的蒸發。
(溫度檢測部43) 在調溫間隔件24的下表面外側接觸部24b,在第二隔熱材料41b接觸的面的附近設有溫度檢測部43。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因渦輪泵部P1的熱的影響、外殼23的熱的影響及由加熱器42帶來的熱的影響而上升,並且因在冷卻水配管45中流動的冷卻水而下降,溫度檢測部43檢測此種調溫間隔件24的下表面外側接觸部24b的溫度變動。
(調溫單元55的溫度控制) (基於下限閾值溫度及上限閾值溫度進行的加熱控制及冷卻控制) 根據由溫度檢測部43所檢測出的溫度來接通/斷開加熱器42,並且調節在冷卻水配管45中流動的冷卻水的流量。 關於定子翼33的溫度,以下限閾值溫度與上限閾值溫度之間的溫度進行調節。在基於本實施方式的渦輪分子泵100中,將外殼23的溫度維持為140℃~160℃左右,並且將定子翼33的溫度維持為100℃~120℃左右。因此,下限閾值溫度例如為90℃,上限閾值溫度例如為120℃。 若由溫度檢測部43檢測出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為下限閾值溫度,則通過來自未圖示的控制電路的信號將加熱器42接通,也就是對加熱器42通電。由此,加熱器42將調溫間隔件24加熱,最下段的定子翼33a受到加熱。下限閾值溫度為與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的氣體壓力下的、氣體的昇華溫度相等的溫度。
另一方面,若接通加熱器42後,由溫度檢測部43檢測出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為較下限閾值溫度高規定值的加熱器斷開閾值溫度,則通過來自未圖示的控制電路的信號將加熱器42斷開。 而且,若由溫度檢測部43檢測出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為上限閾值溫度,則以冷卻水流量增加的方式控制流體電路。例如,可在向冷卻水配管45供給冷卻水的流路中設置開閉閥,通過流路的開閉控制來調節冷卻水流量。或者,也可為代替開閉閥而利用流量調節閥來調節流量、或控制來自冷卻水泵的噴出量的方式。上限閾值溫度是為了抑制轉子翼30的蠕變現象而設定的溫度。 若在開始利用冷卻水進行冷卻後,由溫度檢測部43檢測出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為較上限閾值溫度低規定值的、冷卻停止閾值溫度,則通過來自未圖示的控制電路的信號而結束冷卻水流量的增加控制。
(考慮到基於冷卻水的調溫回應性及基於加熱器的調溫回應性的、機器配置) 加熱器42、溫度檢測部43及冷卻水配管45從最下段的定子翼33a向排氣氣體的下游側依次配置。以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位置為基準,在近的位置配置加熱器42,在遠的位置配置冷卻水配管45。如上文所述,溫度檢測部43配設於調溫間隔件24的下表面外側接觸部24b的附近。換言之,溫度檢測部43配置於加熱器42與冷卻水配管45之間。溫度檢測部43並非配置於距加熱器42及冷卻水配管45相等距離的位置,而是配置於相較於加熱器42而更靠近冷卻水配管45的位置。
渦輪分子泵100中,通常而言,基於在冷卻水配管中流動的冷卻水的冷卻能力較基於加熱器的加熱能力更大。換言之,相較於由冷卻水所致的定子翼33的溫度降低速度,由加熱器所致的定子翼33的溫度上升速度更小。本實施方式中,溫度檢測部43配置於相較於加熱器42而更靠近冷卻水配管45的位置,因而若調溫間隔件24的溫度因在冷卻水配管45中流動的冷卻水而降低,則此溫度變動由溫度檢測部43迅速檢測出。因此,若檢測出所述冷卻停止閾值溫度,則增加冷卻水的量的控制結束,因而容易防止過度冷卻。其結果為,抑制反應產物堆積的功能進一步提高,可進行高精度的溫度調節。 若溫度檢測部43接近加熱器42,則超過上限閾值溫度(例如140℃)而開始冷卻後,實際上即便定子翼的溫度達到冷卻停止閾值溫度,也無法由溫度檢測部43立即檢測出。因此,有時定子翼成為低於冷卻停止閾值溫度的溫度後停止冷卻,反應產物的堆積增加。
(加熱器42的溫度回應性的提高) 為了防止反應產物堆積在渦輪泵部P1而利用加熱器將罩殼加熱的渦輪分子泵中,考慮罩殼等框體的熱容量來決定加熱器的尺寸。此時,若為罩殼接觸底座而載置的框體,則也考慮底座的熱容量,加熱器的尺寸變大。 實施方式的渦輪分子泵中,罩殼11與底座21的外殼23由第一隔熱材料41a及第二隔熱材料41b隔熱,因而罩殼11的熱容量小於罩殼11與底座21未經隔熱的框體結構的熱容量。因此,可利用小型的加熱器42迅速進行渦輪泵部P1的溫度上升。即,加熱器42的溫度回應性提高。
此外,上文中,例示了基於冷卻部的冷卻能力大於基於加熱部的加熱能力的情況,但也可相反地設為基於加熱部的加熱能力大於基於冷卻部的冷卻能力的結構。此時,溫度檢測部43優選為配置於相較於冷卻部而更靠近加熱部的位置。
(調溫板的調溫控制及底座的調溫控制) 如上文所述,調溫間隔件24的調溫控制是根據溫度檢測部43的檢測結果來進行。另一方面,設置於外殼23的加熱器61的調溫控制是根據與溫度檢測部43不同的溫度檢測部的檢測信號來進行。因此,渦輪泵部P1的調溫與拖動泵部P2的調溫是獨立地進行。
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渦輪分子泵的作用效果如下。 (1)實施方式的渦輪分子泵包括:調溫間隔件24,與收容渦輪泵部P1的罩殼11及收容拖動泵部P2的底座21一起構成泵框體10,在調溫間隔件24,設有冷卻水配管45(冷卻部)、加熱器42(加熱部)及溫度檢測部43。 根據此種結構,可高精度地控制包含渦輪泵部P1的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的溫度。 (2)根據(1)的渦輪分子泵,包括沿著氣體的流動方向依次配置的加熱器42、溫度檢測部43、冷卻水配管45。 根據此種結構,可高精度地控制包含渦輪泵部P1的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的溫度。 (3)根據(1)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在相較於加熱器42而更靠近冷卻水配管45的位置,配置有溫度檢測部43。 根據此種結構,不會將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過度冷卻,防止反應產物堆積。
(4)根據(1)至(3)中任一項的渦輪分子泵,其中,調溫單元55的冷卻水配管45通過第二隔熱材料41b與底座21隔熱。因此,冷卻水配管45可不將底座21冷卻而僅將調溫間隔件24冷卻,可使冷卻水配管45小型化。 (5)根據(4)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將拖動泵部P2加熱的加熱器61是與調溫單元55的加熱器42無關而另設置。 根據此種結構,拖動泵部P2的加熱器61防止拖動泵部P2的反應產物的堆積。調溫單元55的加熱器42防止反應產物堆積在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a等。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在渦輪泵部與拖動泵部兩者中的反應產物的堆積。
(6)根據(5)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底座21包含:底座部22,支撐對轉子翼30進行旋轉驅動的馬達54;以及外殼23,與底座部22熱分離,設置有將拖動泵部P2加熱的加熱器61。即便從防止在拖動泵部P2中的反應產物的堆積的觀點出發使得外殼23受到加熱,底座部22也未被加熱,因而無需抑制設於底座21的馬達54的性能。 (7)根據(6)的渦輪分子泵,其中,設於調溫單元55的加熱器42將定子翼33加熱至較通過設於底座21的加熱器61將拖動泵部P2加熱的溫度更低的溫度。 因此,不必擔心會將渦輪泵部P1的下游側的定子翼33加熱至必要程度以上,可抑制轉子翼的蠕變劣化。
(8)根據(1)至(7)中任一項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基於設於調溫單元55的溫度檢測部43的檢測結果,來控制調溫單元55的加熱器42及冷卻水配管45的驅動。 (9)根據(8)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基於與調溫單元55的溫度檢測部43不同的溫度檢測部來控制設於外殼23的加熱器61。換言之,調溫單元55的加熱器42是與拖動泵部P2的加熱控制相獨立地進行控制。因此,渦輪泵部P1的定子翼33的溫度精度得以提高。
-變形例1- 圖3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區域II的變形例的圖。 圖3所圖示的變形例利用蓋71來覆蓋調溫間隔件24的暴露於氣體流路的面。 若使排氣量增大,或對渦輪泵部P1的氣體流路施加大的負荷,則轉子翼30的溫度上升而向定子翼33也傳遞大量的熱。因此,定子翼33、尤其是最下段的定子翼33a的溫度上升,溫度檢測部43檢測出的溫度達到上限閾值溫度的頻率變多。其結果為,冷卻水配管45內的冷卻水的流通頻率增加。從調溫間隔件24的定子翼載置部24d到調溫間隔件24的下表面內側接觸部24a的、面向氣體流路的區域RL的溫度在渦輪分子泵100內的氣體流路中達到最低。例如,成為區域RL的溫度<蓋71的溫度≦第一隔熱材料41a的溫度。因此,有時在這些區域RL中產生反應性氣體的堆積物。 變形例1中,在氣體流路的最下游側,利用蓋71來覆蓋調溫間隔件24的暴露於氣體流路的面,以防止堆積物堆積在調溫間隔件24的內周面面向氣體流路的區域RL中。蓋71形成為在中央具有圓形的開口的皿形狀。蓋71可由薄的金屬板等製作。沿著蓋71的開口緣在周向設有多個緊固孔。在第一隔熱材料41a,在其內周緣部設有環狀的豎立壁41a3。在豎立壁41a3的上端面形成有螺紋孔。 將螺杆72穿插於蓋71的緊固孔,蓋71通過螺杆72而安裝於第一隔熱材料41a的豎立壁41a3的上端面。
變形例1的渦輪分子泵100中,當在蓋71上堆積了規定量以上了反應產物時,若自調溫單元55卸載框體10,將旋轉體R、定子翼33分解,則可將蓋71從第一隔熱材料41a卸載。 圖1、圖2所示的不具有蓋71的實施方式的渦輪分子泵中,反應產物堆積在調溫間隔件24的暴露於氣體流路的面的區域RL中,因而為了將此堆積物除去,需要將調溫間隔件24從底座21卸載,保養檢查作業煩雜。 變形例的其他結構與實施方式相同。
-變形例2- 圖4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區域II的變形例的圖。變形例2的基本結構與變形例1的基本結構相同。
調溫間隔件24具有第三隔熱材料73。 第三隔熱材料73(第二隔熱構件的一例)配置於冷卻水配管45的附近周圍。具體而言,第三隔熱材料73形成為環狀,配置於冷卻水配管45及冷卻間隔件46的周圍,以覆蓋各構件的方式且密接地配置。第三隔熱材料73例如通過粘接而固定於冷卻間隔件46。更具體而言,第三隔熱材料73具有:第一部分,覆蓋冷卻間隔件46的收容部46a的上部;第二部分,覆蓋收容部46a的中心側的側部;以及第三部分,覆蓋收容部46a的下部並且抵接於冷卻水配管45的下部。
第三隔熱材料73抑制加熱器42及加熱器61的熱傳遞至冷卻水配管45。 第三隔熱材料73具有矽海綿(silicon sponge)。矽海綿的隔熱耐熱性、隔熱性優異。
第三隔熱材料73還具有設於矽海綿的表面的鋁箔。即,第三隔熱材料73包含帶鋁箔的矽海綿。鋁箔可設於矽海綿的表面,也可設於背面,也可設於兩面。鋁箔由於絕熱性良好,因而可維持隔熱性而減薄矽海綿的厚度,由此可實現省空間。
根據以上內容,防止冷卻水配管45成為高溫。即,不易產生由冷卻水的沸騰所致的配管損傷。 此外,第三隔熱材料的具體結構、形狀、位置及與其他構件的關係並無特別限定。
此外,所述各實施方式中,以磁軸承型的渦輪分子泵100的形式進行了例示。但是,本發明可適用於機械軸承型的渦輪分子泵。
所述各實施方式中,以具有螺紋定子部26與外殼23一體化的結構的渦輪分子泵100的形式進行了例示。但是,本發明也可適用於具有下述結構的渦輪分子泵:螺紋定子部26與外殼23形成為不同構件,螺紋定子部26通過螺杆等緊固構件而安裝於外殼23。
構成調溫單元55的調溫間隔件24的形狀不限定於實施方式。而且,實施方式中,設有第一隔熱材料41a及第二隔熱材料41b,但也可省略兩個隔熱材料中的任一個。 進而,只要為底座21不被由冷卻水配管45帶來的冷卻水冷卻的結構,則冷卻水配管45的安裝結構也不限定於實施方式。
[形態] 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為以下形態的具體例。
(第一項)一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包括:渦輪泵部,具有沿軸向多段地排列的轉子翼及定子翼;拖動泵部,設於所述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罩殼,收容所述渦輪泵部;底座,收容所述拖動泵部;以及調溫單元,設於所述罩殼與所述底座之間,所述調溫單元包含與所述罩殼及所述底座一起構成泵框體的調溫間隔件、以及設於所述調溫間隔件的冷卻部、加熱部及溫度檢測部。 因此,可高精度地控制渦輪泵部的下游側的多段的定子翼的溫度。
(第二項)根據第一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從所述渦輪泵部的最下段的定子翼向下游側,依次配置有所述加熱部、所述溫度檢測部及所述冷卻部。 由於沿著氣體的流動方向配置加熱部、溫度檢測部、冷卻部,因而可防止最下段的定子翼由冷卻部過度冷卻,且利用加熱部將定子翼有效地加熱。其結果為,可有效地抑制定子翼的反應產物的堆積。
(第三項)根據第一形態或第二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所述溫度檢測部配置於相較於所述加熱部而更靠近所述冷卻部的位置。 溫度檢測部可迅速檢測由冷卻部所致的調溫間隔件的溫度降低,若溫度檢測部檢測出規定閾值溫度,則可立即降低基於冷卻部的冷卻能力,能以在定子翼不堆積反應產物的方式進行高精度的溫度調節。
(第四項)根據第一形態至第三形態中任一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所述調溫單元還具有使所述調溫間隔件與所述底座隔熱的隔熱材料,所述冷卻部設於所述隔熱材料與所述調溫間隔件之間。 冷卻部不會通過隔熱材料將底座冷卻,而可將調溫間隔件充分冷卻。因此,即便使冷卻部小型化,也可經由調溫間隔件將定子翼冷卻至適當溫度。而且,冷卻部不會通過隔熱材料將拖動泵部冷卻,也不會對拖動泵部中的反應產物堆積造成不良影響。
(第五項)根據第四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在所述底座,與所述加熱部無關而另設有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加熱部。 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在渦輪泵部與拖動泵部兩者中的反應產物的堆積。
(第六項)根據第五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所述底座包含:第一構件,支撐對所述轉子翼進行旋轉驅動的馬達;以及第二構件,與所述第一構件熱分離,設置有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加熱部。 即便利用加熱部將第二構件加熱,第一構件也未被加熱,因而無需抑制馬達性能。 (第七項)根據第六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設於所述調溫單元的加熱部將所述定子翼加熱至較通過設於所述底座的加熱部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溫度更低的溫度。 底座由加熱部加熱至規定溫度,而抑制拖動泵部的反應產物的堆積。而且,調溫單元的加熱部調節至較底座加熱溫度更低的適當溫度,可排除對轉子翼的蠕變劣化的影響,並且可靠地防止反應產物堆積在定子翼。
(第八項)根據第一形態至第七形態中任一形態的渦輪分子泵,其中,基於設於所述調溫單元的所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所述調溫單元的所述加熱部及所述冷卻部的驅動,並且基於與所述溫度檢測部無關而另設置的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設於所述底座的所述加熱部。 因此,可高精度地防止在渦輪泵部與拖動泵部兩者中的反應產物的堆積。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及各種變形例的內容。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想到的其他形態也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3:轉子 10:框體 11:罩殼 11a:凸緣部 21:底座 22:底座部 23:外殼 23a:凸緣 24:調溫間隔件 24a:下表面內側接觸部 24b:下表面外側接觸部 24c:上表面接觸部 24d:定子翼載置部 24e:加熱器設置用凹部(凹部) 25:排氣埠 26:螺紋定子部 26a:螺紋槽 27:吸氣口 30:轉子翼 30a:最下段的轉子翼 31:轉子圓筒部 32:間隔件 33:定子翼 33a:最下段的定子翼 33b:從最下段起第二段的定子翼(自下而上第二段的定子翼) 33c:從最下段起第三段的定子翼 35:轉軸 41a:第一隔熱材料(隔熱材料) 41a1:簷部 41a2:垂直壁部 41a3:豎立壁 41b:第二隔熱材料(隔熱材料) 41c:空間 41d:隔熱材料 42:加熱器(加熱部) 43:溫度檢測部 45:冷卻水配管(冷卻部) 46:冷卻間隔件 46a:收容部 46b:開口 51、52:磁軸承 53a、53b:徑向位移感測器 53c:軸向位移感測器 54:馬達 55:調溫單元 56、57:機械軸承 61:加熱器(其他加熱部) 65:隔熱材料 66:冷卻水配管 71:蓋 72、98、99:螺杆 73:第三隔熱材料(隔熱構件) 80、81、82:O環 100:渦輪分子泵 P1:渦輪泵部 P2:拖動泵部 R:旋轉體 RL:區域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一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圖2為圖1所圖示的渦輪分子泵的區域II的放大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區域II的第一變形例的圖。 圖4為表示本發明的渦輪分子泵的區域II的第二變形例的圖。
11:罩殼
11a:凸緣部
21:底座
23:外殼
23a:凸緣
24:調溫間隔件
24a:下表面內側接觸部
24b:下表面外側接觸部
24c:上表面接觸部
24d:定子翼載置部
24e:加熱器設置用凹部(凹部)
30:轉子翼
30a:最下段的轉子翼
31:轉子圓筒部
32:間隔件
33a:最下段的定子翼
33b:從最下段起第二段的定子翼(自下而上第二段的定子翼)
33c:從最下段起第三段的定子翼
41a:第一隔熱材料(隔熱材料)
41a1:簷部
41a2:垂直壁部
41b:第二隔熱材料(隔熱材料)
41c:空間
41d:隔熱材料
42:加熱器(加熱部)
43:溫度檢測部
45:冷卻水配管(冷卻部)
46:冷卻間隔件
46a:收容部
46b:開口
55:調溫單元
61:加熱器(其他加熱部)
80、81、82:O環
98、99:螺杆

Claims (20)

  1. 一種渦輪分子泵,其中,包括: 渦輪泵部,具有沿軸向多段地排列的轉子翼及定子翼; 拖動泵部,設於所述渦輪泵部的下游側; 罩殼,收容所述渦輪泵部; 底座,收容所述拖動泵部;以及 調溫單元,設於所述罩殼與所述底座之間, 所述調溫單元包含與所述罩殼及所述底座一起構成泵框體的調溫間隔件、以及設於所述調溫間隔件的冷卻部、加熱部及溫度檢測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從所述渦輪泵部的最下段的定子翼向下游側,依次配置有所述加熱部、所述溫度檢測部及所述冷卻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溫度檢測部配置於相較於所述加熱部而更靠近所述冷卻部的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調溫單元還具有使所述調溫間隔件與所述底座隔熱的隔熱材料,所述冷卻部設於所述隔熱材料與所述調溫間隔件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在所述底座,與所述加熱部無關地另設有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加熱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底座包含:第一構件,支撐對所述轉子翼進行旋轉驅動的馬達;以及第二構件,與所述第一構件熱分離,設置有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所述加熱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設於所述調溫單元的加熱部將所述定子翼加熱至較通過設於所述底座的加熱部將所述拖動泵部加熱的溫度更低的溫度。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基於設於所述調溫單元的所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所述調溫單元的所述加熱部及所述冷卻部的驅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基於與所述溫度檢測部無關而另設置的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控制設於所述底座的所述加熱部。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在所述調溫間隔件露出至氣體流路的部位,設有具有裝卸機構的蓋。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還包括: 第三隔熱構件,配置於所述冷卻部的附近周圍。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第三隔熱構件具有矽海綿。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第三隔熱構件還具有設於所述矽海綿的表面的鋁箔。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第三隔熱構件具有: 第一部分,覆蓋所述冷卻部的上部; 第二部分,覆蓋所述冷卻部的側部;以及 第三部分,覆蓋所述冷卻部的下部。
  1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隔熱材料包括: 第一隔熱構件,是具有薄壁的簷部及垂直壁部的截面倒L字形的環狀環構件;以及 第二隔熱構件,具有截面矩形的環形狀,與形成於所述第一隔熱材料的簷部的上表面的凹部接觸而載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調溫間隔件包括與所述第一隔熱構件接觸的下表面內側接觸部、與所述第二隔熱構件接觸的下表面外側接觸部、以及與所述罩殼的凸緣部接觸的上表面接觸部。
  1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調溫間隔件具有定子翼載置部,最下段的定子翼載置於所述定子翼載置部。
  1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調溫間隔件具有加熱器設置用凹部,所述加熱部設置於所述加熱器設置用凹部的內部。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還包括: 與所述加熱部接觸的隔熱構件。
  2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渦輪分子泵,其中, 所述冷卻部具有冷卻間隔件、以及設於所述冷卻間隔件的冷卻水配管, 所述冷卻間隔件與冷卻水配管形成為環狀, 所述冷卻間隔件以與所述調溫間隔件接觸的方式設置,以冷卻所述調溫間隔件。
TW110133926A 2020-10-29 2021-09-11 渦輪分子泵 TWI780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1473 2020-10-29
JP2020-181473 2020-10-29
JP2021081477A JP2022073913A (ja) 2020-10-29 2021-05-13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2021-081477 2021-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147A true TW202217147A (zh) 2022-05-01
TWI780906B TWI780906B (zh) 2022-10-11

Family

ID=81309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926A TWI780906B (zh) 2020-10-29 2021-09-11 渦輪分子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5049B2 (zh)
TW (1) TWI78090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3466B2 (en) * 2000-10-03 2004-09-21 Ebara Corporation Vacuum pump
JP4899598B2 (ja) 2006-04-07 2012-03-2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5130335B2 (ja) * 2010-08-19 2013-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加熱装置
JP6484919B2 (ja) 2013-09-24 2019-03-2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6287475B2 (ja) 2014-03-28 2018-03-07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真空ポンプ
JP6705228B2 (ja) * 2016-03-14 2020-06-03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温度制御装置および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6957320B2 (ja) * 2017-11-17 2021-11-02 エドワーズ株式会社 真空ポンプ、および真空ポンプに備わる高温ステータ、ガス排気口
JP7048391B2 (ja) * 2018-03-30 2022-04-05 エドワーズ株式会社 真空ポンプ
US11204042B2 (en) * 2018-05-30 2021-12-21 Edwards Japan Limited Vacuum pump and cooling component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35049B2 (en) 2023-12-05
US20220136512A1 (en) 2022-05-05
CN114427539A (zh) 2022-05-03
TWI780906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2950B2 (en) Vacuum pump
JP5924414B2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6287475B2 (ja) 真空ポンプ
JP7356869B2 (ja) 真空ポンプ
WO1998032972A1 (en) Turbo molecular pump
EP3106669B1 (en) Vacuum pump and heat insulating spacer used for said vacuum pump
JP2003269367A (ja) 真空ポンプ
TW202217147A (zh) 渦輪分子泵
CN114427539B (zh) 涡轮分子泵
JP2022073913A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2007278192A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2564038B2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7378447B2 (ja) 真空ポンプおよび固定部品
JP7463332B2 (ja) 真空ポンプ、真空ポンプの軸受保護構造、及び真空ポンプの回転体
US20240060496A1 (en) Vacuum pump and control device
TWI780855B (zh) 真空泵
JP7463324B2 (ja) 真空ポンプ及び真空ポンプの熱移動抑制部材
WO2023106154A1 (ja) 真空ポンプおよび良熱伝導性部品
US20240117816A1 (en) Vacuum pump
JP3167102B2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H08312581A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
JP2024055254A (ja) 真空ポンプ
JP2024004829A (ja) 真空ポンプ
JP2022183756A (ja) 真空ポンプ、スペーサ及びケーシ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