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4380A -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4380A
TW202214380A TW110125833A TW110125833A TW202214380A TW 202214380 A TW202214380 A TW 202214380A TW 110125833 A TW110125833 A TW 110125833A TW 110125833 A TW110125833 A TW 110125833A TW 202214380 A TW202214380 A TW 2022143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laser light
processing
cond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剛志
是松克洋
荻原孝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濱松赫德尼古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43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8Devices involv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ser beam and work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3Observing, e.g. monitoring, the workpiece
    • B23K26/032Observing, e.g. monitoring, the workpiece using opt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 B23K26/067Dividing the beam into multiple beams, e.g. multifoc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8Devices involv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ser beam and workpiece
    • B23K26/0869Device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laser head in at least one axial direction
    • B23K26/0876Device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laser head in at least one axial direction in at least two axial directions
    • B23K26/0884Device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laser head in at least one axial direction in at least two axial directions in at least in three axial directions, e.g. manipulators,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36Removing material
    • B23K26/38Removing material by boring or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50Working by transmitting the laser beam through or within the workpiece
    • B23K26/53Working by transmitting the laser beam through or within the workpiece for modifying or reforming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workpiece, e.g. for producing break initiation c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50Working by transmitting the laser beam through or within the workpiece
    • B23K26/57Working by transmitting the laser beam through or within the workpiece the laser beam entering a face of the workpiece from which it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workpiece material to work on a different workpiece face, e.g. for effecting removal, fusion splicing, modifying or refor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B23K2101/40Semiconduct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50Inorganic material, e.g. 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B23K2103/02 – B23K2103/26
    • B23K2103/56Inorganic material, e.g. 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B23K2103/02 – B23K2103/26 semiconducting

Abstract

雷射加工裝置係具備照射部及控制部。照射部係具有空間光調變器;及將藉由空間光調變器進行調變之雷射光聚光於對象物的聚光部。控制部係執行第1控制,該第1控制係藉由空間光調變器將雷射光進行調變,使得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在第1控制,調變雷射光,使得在照射方向之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對象物的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存在有改質區域。

Description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在專利文獻1,記載有一雷射加工裝置,其具備有:保持工件之保持機構;及對保持於保持機構的工件照射雷射光之雷射光照射機構。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雷射加工裝置,具有聚光鏡之雷射光照射機構是對基台固定,沿著與聚光透鏡的光軸垂直的方向之工件的移動,是藉由保持機構實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56510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前述這種的雷射加工裝置,有藉由對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在對象物的內部,沿著假想面形成改質區域的情況。在此情況,以遍及於假想面的改質區域及從改質區域延伸的龜裂作為邊界,使對象物的一部分剝離。在這樣的剝離加工,有實施以使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的方式調變而進行加工之所謂的多焦點雷射加工的情況。但,在實施多焦點雷射加工的剝離加工,有對象物之與雷射光射入側相反側(例如功能元件層)因雷射光的非調變光受損之問題變得顯著之虞。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可抑制對象物之與雷射光射入側相反側的損傷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係藉由對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在對象物的內部,沿著假想面形成改質區域的雷射加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支承部,其係用來支承對象物;照射部,其係對藉由支承部所支承的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及移動機構,其係使支承部及照射部中的至少一方移動;及控制部,其係控制照射部及移動機構,照射部係具有:將雷射光進行調變的空間光調變器;及將藉由空間光調變器進行調變之雷射光聚光於對象物的聚光部,控制部係執行第1控制,該第1控制係藉由空間光調變器將雷射光進行調變,使得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互相不同的部位,在第1控制,調變雷射光,使得在照射方向之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對象物的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存在有改質區域。
在此雷射加工裝置,雷射光係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互相不同的部位,此時,在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對象物的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存在有改質區域。藉由此改質區域,可遮斷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因此,能夠抑制因雷射光的非調變光造成在對象物的該相反側產生損傷。亦即,能夠抑制對象物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之損傷。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在第1控制,藉由複數個加工光所含有的0級光之聚光,於照射方向之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相反面之間,形成構成改質區域之改質區域。藉此,利用藉由0級光之聚光的改質區域,可遮斷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之該相反側。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0級光的輸出,在複數個加工光的輸出中為最小。藉此,可使藉由0級光之聚光的改質區域不易助於沿著假想面之對象物的剝離。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0級光的輸出係與複數個加工光中之0級光以外中的至少一個的輸出相同。藉此,可使藉由0級光之聚光的改質區域利用於沿著假想面之對象物的剝離。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在第1控制,以已經形成的改質區域位於照射方向之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相反面之間的方式,使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朝與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移動。藉此,利用已經形成的改質區域,可遮斷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之該相反側。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對象物係包含:基板;及設在基板的雷射光射入側之相反側的功能元件層。在此情況,由於在對象物的該相反側設有功能元件層,故,抑制對象物的該相反側的損傷之前述效果尤其有效。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控制部係執行第2控制,該第2控制是藉由移動機構使支承部及照射部中的至少一方移動,讓複數個加工光的聚光點之位置沿著假想面移動。如此,藉由使複數個加工光的聚光點之位置沿著假想面移動,可具體地實現沿著假想面之改質區域的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裝置,亦可為在第1控制,將雷射光進行調變,使得在照射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各自的聚光點係對於該加工光的理想聚光點,位於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之聚光點相反側,或者,複數個加工光各自的聚光點是對於非調變光的聚光點,位於與該加工光的理想聚光點之相反側。藉此,其結果,可使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之聚光點遠離對象物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因此,能夠抑制因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之聚光造成在對象物的該相反側產生損傷。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雷射加工方法,係藉由對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在對象物的內部,沿著假想面形成改質區域的雷射加工方法,其特徵為包含:將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使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互相不同的部位之製程,在該製程,使改質區域存在於照射方向之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對象物之雷射光射入面的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
在此雷射加工方法,與前述雷射加工裝置同樣地,藉由存在於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相反面之間的改質區域,可遮斷雷射光的非調變光,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之該相反側。因此,能夠抑制因雷射光的非調變光造成在對象物的該相反側產生損傷。亦即,能夠抑制對象物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之損傷。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抑制對象物之與雷射光射入側相反側的損傷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以下,參照圖面等,詳細地說明關於實施形態。再者,在各圖中,會有對相同或相當的部分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之情況。
[第1實施形態] 說明關於第1實施形態。如圖1所示,雷射加工裝置1具備:支承部2、光源3、光軸調整部4、空間光調變器5、聚光部6、光軸監視部7、可視攝像部8A、紅外線攝像部8B、移動機構9、以及控制部10。雷射加工裝置1係藉由對對象物11照射雷射光L,在對象物11形成改質區域12之裝置。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互相正交的3方向分別稱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在本實施形態,X方向為第1水平方向,Y方向為與第1水平方向垂直的第2水平方向,Z方向為垂直方向。
支承部2係藉由例如吸附黏貼於對象物11的薄膜(未圖示),以對象物11的表面11a及背面11b與Z方向正交的方式支承對象物11。支承部2係可沿著X方向及Y方向之各方向移動。在本實施形態的支承部2,在將對象物11的背面11b設成為雷射光射入面側亦即上側之狀態(將表面11a設成為支承部2側亦即下側之狀態),載置對象物11。支承部2係具有沿著Z方向之旋轉軸2R。支承部2係能以旋轉軸2R為中心進行旋轉。
光源3係藉由例如脈衝振盪方式,射出雷射光L。雷射光L係對對象物11具有透過性。光軸調整部4係調整從光源3射出的雷射光L之光軸。在本實施形態,光軸調整部4係一邊將從光源3射出的雷射光L之行進方向變更成沿著Z方向,一邊調整雷射光L的光軸。光軸調整部4係藉由例如可進行位置及角度的調整之複數個反射鏡所構成。
空間光調變器5係配置於雷射加工頭H內。空間光調變器5係將從光源3射出的雷射光L進行調變。在本實施形態,從光軸調整部4沿著Z方向朝下側行進的雷射光L射入到雷射加工頭H內,藉由鏡子H1,將射入到雷射加工頭H內的雷射光L以對Y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水平反射,被鏡子H1反射的雷射光L再射入到空間光調變器5。空間光調變器5是如此將射入的雷射光L一邊沿著Y方向水平反射一邊進行調變。
聚光部6係安裝於雷射加工頭H的底壁。聚光部6係將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進行調變後的雷射光L聚光於藉由支承部2所支承的對象物11。在本實施形態,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沿著Y方向水平反射之雷射光L是藉由分光鏡H2沿著Z方向朝下側反射,藉由分光鏡H2反射之雷射光L射入到聚光部6。聚光部6如將如此射入的雷射光L聚光於對象物11。聚光部6是藉由將聚光鏡單元61經由驅動機構62安裝於雷射加工頭H的底壁構成。驅動機構62係藉由例如壓電元件的驅動力,使聚光鏡單元61沿著Z方向移動。
再者,在雷射加工頭H內,於空間光調變器5與聚光部6之間,配置有成像光學系統(未圖示)。成像光學系統係構成空間光調變器5的反射面與聚光部6的入瞳面處於成像關係之雙邊遠心光學系統。藉此,在空間光調變器5的反射面上之雷射光L的像(被空間光調變器5調變之雷射光L的像)轉像(成像)於聚光部6之入瞳面。在雷射加工頭H的底壁,以在X方向上位於聚光鏡單元61的兩側的方式,配置1對距離測量感測器S1、S2。各距離測量感測器S1、S2係對對象物11的背面11b射出距離測量用光(例如雷射光),再檢測被背面11b所反射之距離測量用的光,藉此取得背面11b之位移資料。雷射加工頭H係構成照射部。
光軸監視部7係配置於雷射加工頭H內。光軸監視部7係檢測透過分光鏡H2的雷射光L之一部分。藉由光軸監視部7之檢測結果,係顯示例如射入到聚光鏡單元61的雷射光L的光軸與聚光鏡單元61的光軸之關係。可視攝像部8A係配置於雷射加工頭H內。可視攝像部8A係射出可見光V,將藉由可見光V之對象物11的像作為圖像加以取得。在本實施形態,從可視攝像部8A射出的可見光V經由分光鏡H2及聚光部6照射於對象物11的背面11b,被背面11b反射的可見光V經由聚光部6及分光鏡H2在可視攝像部8A被檢測。紅外線攝像部8B係安裝於雷射加工頭H的側壁。紅外線攝像部8B係射出紅外光,將藉由紅外光之對象物11的像作為紅外線圖像加以取得。
移動機構9係包含使雷射加工頭H朝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移動之機構。移動機構9係藉由馬達等的習知之驅動裝置的驅動力,驅動雷射加工頭H,使得雷射光L的聚光點C朝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移動。又,移動機構9係包含以旋轉軸2R為中心而使支承部2旋轉的機構。移動機構9係藉由馬達等的習知之驅動裝置的驅動力,驅動旋轉支承部2,使得雷射光L的聚光點C朝繞著旋轉軸2R之θ方向移動。
控制部10係控制雷射加工裝置1的各部之動作。控制部10係至少控制空間光調變器5及移動機構9。控制部10具有:處理部101、記憶部102、及輸入接收部103。處理部101係作為包含處理器、記憶體、儲存器及通訊裝置等之電腦裝置構成。在處理部101,處理器執行加載於記憶體等之軟體(程式),控制記憶體及儲存器之資料的讀取及寫入、以及藉由通訊裝置之通訊。
記憶部102係為例如硬碟,儲存各種資料。輸入接收部103為從操作員接收各種資料的輸入之介面部。在本實施形態,輸入接收部103係構成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輸入接收部103係如後述般,接受切割位置及Z方向移位量的輸入。
在若如此構成之雷射加工裝置1,若雷射光L聚光於對象物11的內部的話,則在與雷射光L的聚光點C對應之部分,雷射光L被吸收,在對象物11的內部形成改質區域12。改質區域12係密度、折射率、機械性強度、其他的物理特性等形成為與周圍的非改質區域不同之區域。作為改質區域12,具有例如熔融處理區域、龜裂區域、絕緣破壞區域、折射率變化區域等。改質區域12係包含複數個改質點12s及從複數個改質點12s延伸的龜裂。
具體地說明關於空間光調變器5。空間光調變器5係反射型液晶(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的空間光調變器(SLM:Spatial Light Modulator)。如圖2所示,空間光調變器5係以依次將驅動電路層52、像素電極層53、反射膜54、定向膜55、液晶層56、定向膜57、透明導電膜58及透明基板59層積於半導體基板51上所構成。
半導體基板51為例如矽基板。驅動電路層52係在半導體基板51上,構成主動陣列電路。像素電極層53係包含沿著半導體基板51的表面排列成矩陣狀之複數個像素電極53a。各像素電極53a係例如,由鋁等的金屬材料所形成。在像素電極53a,藉由驅動電路層52施加有電壓。
反射膜54為例如介電質多層膜。定向膜55係設在液晶層56之反射膜54側的表面,定向膜57係設在液晶層56之與反射膜54相反側的面。各定向膜55、57係由例如聚醯亞胺等的高分子材料所構成,在各定向膜55、57之與液晶層56接觸之接觸面,實施有例如摩擦處理。定向膜55、57係將含於液晶層56之液晶分子56a排列於一定方向。
透明導電膜58係設在透明基板59之定向膜57側的表面,隔著液晶層56而與像素電極層53相面對。透明基板59係為例如玻璃基板。透明導電膜58係藉由例如ITO等的透光性且導電性材料所形成。透明基板59及透明導電膜58使雷射光L透過。
在如以上方式構成的空間光調變器5,若顯示調變圖案的訊號從控制部10輸入於驅動電路層52的話,則因應該訊號之電壓被施加於各像素電極53a,在各像素電極53a與透明導電膜58之間形成電場。若該電場形成,則在液晶層56,在每個與各像素電極53a對應的區域,液晶分子56a的排列方向改變,在每個與各像素電極53a對應的區域,折射率改變。此狀態為調變圖案顯示於液晶層56之狀態。
在調變圖案已被顯示於液晶層56的狀態下,若雷射光L從外部經由透明基板59及透明導電膜58射入至液晶層56,再以反射膜54進行反射,從液晶層56經由透明導電膜58及透明基板59而射出至外部的話,則因應顯示於液晶層56之調變圖案,雷射光L被調變。如此,若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顯示於液晶層56之調變圖案加以適宜設定,能夠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例如,將雷射光L的強度、振幅、相位、偏振光等進行調變)。
具體地說明關於對象物11的結構。如圖3(a)及圖3(b)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對象物11係形成為圓板狀之晶圓。對象物11係具有表面(第1面)11a及表面11a相反側之背面(第2面)11b。對象物11係包含:基板21;及設在基板21的雷射光射入面側之相反側的裝置層(功能元件層)22。對象物11係藉由在基板21上層積裝置層22構成。
基板21為例如矽基板等的半導體基板。再者,在基板21,亦可設有顯示結晶方位的缺口或定向平面。裝置層22係設在對象物11之表面11a側。裝置層22係包含沿著基板21的主面排列成矩陣狀之複數個功能元件。裝置層22係包含蒸鍍於基板21之鈦(Ti)層及錫(Sn)層等的金屬層。各功能元件為例如發光二極體等的受光元件、雷射二極體等的發光元件、記憶體等的電路元件等。各功能元件有複數個層被堆疊而構成三維的情況。
在對象物11,設定作為剝離預定面的假想面M1。假想面M1係為預定進行改質區域12的形成之面。假想面M1係與對象物11的雷射光射入面亦即背面11b對向之面。假想面M1係為與背面11b平行的面,呈例如圓形狀。假想面M1係為假想的區域,未限定於平面,亦可為曲面乃至三維狀的面。
又,在對象物11,設有加工用線15。加工用線15係為預定進行改質區域12的形成之線。加工用線15係在對象物11,從周緣側朝內側,以渦螺狀延伸存在。換言之,加工用線15係延伸成以支承部2的旋轉軸2R(參照圖1)的位置為中心之渦螺狀(漸開線)。加工用線15係假想的線,但亦可為實際上劃出的線。假想面M1及加工用線15的設定係可在控制部10進行。假想面M1及加工用線15亦可為座標指定者。亦可僅設定假想面M1及加工用線15中的其中一方。
本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1,係藉由朝對象物11配合聚光點(至少聚光區域之一部分)C而照射雷射光L,使得在對象物11的內部,沿著假想面M1形成改質區域12。雷射加工裝置1係對對象物11實施包含剝離加工的雷射加工,取得(製造)半導體裝置。剝離加工係用來將對象物11的一部分剝離的加工。
控制部10係執行多焦點加工控制(第1控制),該多焦點加工控制係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雷射光L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複數個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雷射光L的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例如在多焦點加工控制,控制空間光調變器5,於空間光調變器5的液晶層56顯示預定的調變圖案(包含繞射圖案之調變圖案等)。在此狀態下,從光源3射出雷射光L,再藉由聚光部6,將雷射光L從背面11b側聚光於對象物11。也就是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再藉由聚光部6,使已被調變的雷射光L從作為雷射光射入面的背面11b聚光於對象物11。藉此,雷射光L被分歧(繞射)2個加工光L1、L2,2個加工光L1、L2的各聚光點C1、C2位於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
在如圖4所示的一例,以在對加工行進方向K1(加工用線15的延伸方向)之傾斜方向K2上排列成一列之2個改質點12s形成於假想面M1上的方式,將雷射光L分歧成2個加工光L1、L2。加工光L1為-1級光,加工光為對應於+1級光。針對同時形成的複數個改質點12s,X方向的間隔為分歧間距BPx,Y方向的間隔為分歧間距BPy。關於藉由進行連續的2脈衝之雷射光L的照射所形成之一對改質點12s,加工行進方向K1之間隔為脈衝間距PP。加工行進方向K1與傾斜方向K2之間的角度為分歧角度α。
在多焦點加工控制,如圖5所示,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在Z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該加工光L1、L2的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雷射光L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之相反側。具體而言,在多焦點加工控制,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在Z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以Z方向移位量位於裝置層22側。
加工光的理想聚光點係指假設無球面像差且加工光於對象物11中的1點之情況的聚光點。雷射光L的非調變光L0係指射入到空間光調變器5之雷射光L中,未被空間光調變器5調變而從空間光調變器5射出的光。例如,射入到空間光調變器5的雷射光L中之被透明基板59的外側表面(透明導電膜58相反側的表面)反射的光成為非調變光L0。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係對應於聚光鏡單元61的焦點位置。當非調變光L0位於對象物11內時,或者,通過對象物11而位於射入側的相反側時(參照圖9),因球面像差等的影響,聚光區域會朝Z方向延伸,但,在這些中,將最容易影響損傷的點亦即強度強的點定義為聚光點C0。
在多焦點加工控制,在Z方向上,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雷射光射入側(背面11b側)。在多焦點加工控制,依據輸入接收部103所接收到的切割位置及Z方向移位量,將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從該加工光L1、L2的理想聚光點C10、C20移位至沿著假想面M1之位置。這樣的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的移位,係可藉由適宜地控制顯示於空間光調變器5的液晶層56之調變圖案加以達到。
控制部10係執行移動控制(第2控制),該移動控制是配合來自於雷射加工頭H的雷射光L之照射,藉由移動機構9使支承部2及雷射加工頭H中的至少一方移動,讓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之位置沿著假想面M1移動。在移動控制,使支承部2及雷射加工頭H中的至少一方移動,讓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之位置沿著加工用線15移動。在移動控制,一邊使支承部2旋轉,一邊控制雷射加工頭H(聚光點C1、C2)之X方向上的移動。
控制部10係依據關於支承部2的旋轉量之旋轉資訊(以下亦稱為[θ資訊]),可執行各種的控制。θ資訊可從使支承部2旋轉的驅動移動機構9之驅動量取得,亦可藉由其他的感測器等取得。θ資訊係可藉由習知的各種方法取得。控制部10控制輸入接收部103之顯示。控制部10係依據從輸入接收部103所輸入的各種設定,執行剝離加工。
其次,說明藉由雷射加工裝置1之雷射加工方法。在此,說明使用雷射加工裝置1而在對象物11進行剝離加工之一例。
首先,在將背面11b作成為雷射光射入面側之狀態下,將對象物11載置於支承部2上。在對象物11,搭載有裝置層22的表面11a側係黏著有支承基板或帶構件而被保護著。其次,依據藉由可視攝像部8A取得的圖像(例如對象物11的背面11b之像),進行使雷射加工頭H(亦即,聚光部6)沿著Z方向移動成為雷射光L的聚光點C位於背面11b上之高度設定。以高度設定的位置作為基準,使雷射加工頭H沿著Z方向移動成為雷射光L的聚光點C位於自背面11b起的預定深度。
以下,將如此沿著Z方向使雷射加工頭H從高度設定的位置移動後之聚光部6的位置稱為[散焦位置]。在此,散焦位置係設為以高度設定時作為基準(散焦位置=0)而聚光部6越接近對象物11越成為負值(負側)之參數。預定深度係為沿著對象物11的假想面M1,能夠形成改質區域12之深度。
接著,一邊使支承部2以一定的旋轉速度旋轉,一邊從光源3照射雷射光L,並且使雷射加工頭H沿著X方向移動,讓聚光點C從假想面M1的外緣側朝內側,向X方向移動。藉此,在對象物11的內部沿著假想面M1上的加工用線15,形成延伸為以旋轉軸2R(參照圖1)的位置為中心之渦螺狀的改質區域12。
在改質區域12的形成,執行多焦點加工控制,雷射光L被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L1、L2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複數個聚光點C1、C2位於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與此同時,使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之位置沿著假想面M1相對地移動。藉此,複數個改質點12s沿著假想面M1形成。此時,依據一對距離測量感測器S1、S2中的位於加工行進方向K1的前側之一方所取得的背面11b之位移資料,使聚光部6的驅動機構62作動成雷射光L的聚光點C追隨背面11b。
所形成的改質區域12包含複數個改質點12s。1個改質點12s係藉由1脈衝的雷射光L的照射所形成。改質區域12係為複數個改質點12s的集合。相鄰的改質點12s係依據雷射光L的脈衝間距PP(聚光點C對對象物11之相對的移動速度除以雷射光L的反覆頻率之值),存在有相連的情況或分離的情況。
接著,以遍及於假想面M1的改質區域12及從改質區域12的改質點12s延伸的龜裂作為邊界,使對象物11的一部分剝離。對象物11的剝離,可使用例如吸附治具進行。對象物11的剝離,可在支承部2上實施,亦可移動至剝離專用的區域再實施。對象物11的剝離,亦可利用吹氣或膠帶材進行剝離。在僅藉由外部應力無法剝離對象物11的情況,可藉由與對象物11反應的蝕刻液(KOH或TMAH等)選擇性地蝕刻改質區域12。藉此,可容易地剝離對象物11。
再者,將支承部2以一定的旋轉速度旋轉,但該旋轉速度亦可變化。例如支承部2的旋轉速度,能以改質點12s的脈衝間距PP成為一定間隔的方式變化。對對象物11的剝離面,進行精磨或藉由磨石等的研磨材之研磨。在藉由蝕刻將對象物11剝離之情況,亦可將該研磨簡單化。
又,在一般的以往之多焦點加工控制,如圖6所示,使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構成為與該理想聚光點C10、C20一致。在此情況,因雷射光L的非調變光L0之漏光(未被對象物11吸收的光)的影響,擔心會有裝置層22受損的問題。特別是在剝離加工,有這樣的問題變得顯著之虞。這是因為在剝離加工,在裝置層22的主動區域上亦被照射雷射光L,故,非調變光L0的漏光容易造成裝置層22的正下方損傷,進而造成裝置特性惡化。
關於這一點,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在Z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該加工光L1、L2的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雷射光L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之相反側。具體而言,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以Z方向移位量接近裝置層22之位置。散焦位置係比起使理想聚光點C10、C20沿著假想面M1存在的情況(參照後述的比較例),位於從裝置層22分離相當於Z方向移位量之位置側。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係比起使理想聚光點C10、C20沿著假想面M1存在的情況,位於從裝置層22分離相當於Z方向移位量之位置側。
因此,若依據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其結果,可使雷射光L的非調變光L0之聚光點C0遠離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能夠抑制到達裝置層22之該漏光的能量密度。能夠減低因非調變光L0的聚光對裝置層22造成的壞影響。能夠抑制因非調變光L0之聚光造成在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產生損傷。亦即,能夠抑制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之損傷。
在雷射加工裝置1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在Z方向上,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雷射光射入側(背面11b側)。換言之,在雷射加工方法,在Z方向上,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雷射光射入側。藉此,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有效地遠離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
在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對象物11係包含基板21及裝置層22。由於在對象物11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設置裝置層22,故,作為抑制對象物11之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的損傷之效果,可達到抑制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的損傷的效果。該效果尤其有效。
在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藉由移動機構9,使支承部2及雷射加工頭H中的至少一方移動,讓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之位置沿著假想面M1移動。如此,藉由使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之位置沿著假想面M1移動,可具體地實現沿著假想面M1之改質區域12的形成。
再者,在雷射加工裝置1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在Z方向上,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外部亦即較對象物11更靠近聚光部6側。換言之,在雷射加工方法,在Z方向上,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外部亦即較對象物11更靠近聚光部6側。藉此,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有效地遠離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
圖7係顯示用來評價第1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在圖中,比較例為例如圖6所示的一般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實施例1係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Z方向移位量係顯示絕對值。損傷評價照片,係為從表面11a觀看雷射加工後的對象物11(裝置層22)之照片圖。作為共通加工條件,設定為分歧間距BPx係100μm、分歧間距BPy係60μm、雷射光L的輸出係3.7W、脈衝能量(在分歧假設有20%損失之換算值)係18.5μJ、脈衝間距PP係6.25μm、頻率係80kHz、脈衝寬度係700ns。對象物11係表面11a及背面11b的面方位為[100]之晶圓。在圖中的照片圖,沿著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工用線,掃描雷射光。
如圖7所示,可知在比較例,因非調變光L0的漏光所造成之損傷沿著加工用線斷續地呈現在裝置層22(參照圖中的虛線狀的線)。相對於此,可知在實施例1,能夠達到該損傷的迴避。再者,亦獲得在Z方向移位量為5μm、10μm及15μm,不易達到損傷的迴避之見解。
圖8係顯示輸入接收部103之顯示例的圖。如圖8所示,輸入接收部103為從操作員接收各種資料的輸入。在圖中,[SS1]係顯示加工光L1,[SS2]係顯示加工光L2。操作員可經由輸入接收部103,輸入[分歧數]及[移位方向]以及關於各加工光L1、L2之數值等。
在圖8所示的例子,在[分歧數]輸入[2],在[移位方向]輸入[Z方向]。也就是選擇了在雷射光L被分歧成2個加工光L1、L2的狀態之Z方向移位的雷射加工方法。Z方向移位的雷射加工方法係如前述般,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以Z方向移位量接近裝置層22之位置的雷射加工方法。
切割位置係顯示對象物11之假想面M1的位置(自背面11b起的距離)。切割位置係對應於第1資料。Z方向移位量係顯示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與理想聚光點C10、C20之距離。Z方向移位量係對應於第2資料。輸入於[球面像差]之[基準]係顯示各加工光L1、L2、L3的球面像差之修正量。再者,在輸入接收部103,亦可為了Z方向移位量成為一定值以上,限制該輸入。
如此,在雷射加工裝置1,依據輸入接收部103所接收到的切割位置及Z方向移位量之各種資料,將複數個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從理想聚光點C10、C20移位。在此情況,操作員至少可針對切割位置及Z方向移位量,可期望地進行設定。
圖9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11之側剖面圖。在多焦點加工控制,亦可如圖9所示,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在Z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該加工光L1、L2的理想聚光點C10、C20相反側。在這樣的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在Z方向上,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朝聚光部6側接近相當於Z方向移位量的距離之位置。
在此變形例,其結果,亦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有效地遠離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能夠抑制到達裝置層22之非調變光L0的漏光之能量密度,可抑制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雷射光射入側的相反側)之損傷。
在變形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在Z方向上,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外部亦即較對象物11更靠近聚光部6側之相反側。換言之,在變形例之雷射加工方法,在Z方向上,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外部亦即較對象物11更靠近聚光部6側之相反側。藉此,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有效地遠離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
[第2實施形態] 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在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省略重複之說明。
在第2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圖10所示,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雷射光L被分歧(繞射)成3個加工光L1、L2、L3,且該等的各聚光點C1、C2、C3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位於不同的部位。加工光L3係為0級光。
在多焦點加工控制,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在Z方向上之雷射光L的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存在有藉由加工光L3的聚光所產生之改質區域12(改質點12m)。亦即,在多焦點加工控制,藉由雷射光L被分歧而形成的加工光L1~L3中之加工光L1、L2的聚光,形成改質點12m的同時,藉由0級光亦即加工光L3的聚光,使得在Z方向上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之間(聚光點C0的正下方)形成改質點12m。
0級光的加工光L3之輸出,在加工光L1~L3的輸出中為最小。藉由0級光的加工光L3之聚光所形成的改質點12m,係較藉由加工光L1、L2的聚光所形成的改質點12s小。關於對沿著對象物11之假想面M1的剝離的貢獻度,改質點12m係較改質點12s小。例如,改質點12s之加工光L1、L2的輸出(能量)為18.5μJ,較其小的改質點12m之加工光L3的輸出(能量)為8μJ。
以上,在第2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將雷射光L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L1~L3,且使複數個加工光L1~L3的複數個聚光點C1~C3位於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此時,在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對象物11的表面11a(裝置層22)之間,存在有改質區域12。藉由此改質區域12,可遮斷非調變光L0,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11的表面11a側之裝置層22。例如,在加工光L3的聚光點C3及其周邊,產生溫度上升,從吸收開始的時間點,非調變光L0的漏光也在聚光點C3及其周邊被吸收。藉此,可將非調變光L0朝裝置層22之洩漏量抑制在不會造成影響的範圍。能夠抑制因非調變光L0造成在裝置層22產生損傷。亦即,能夠抑制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之損傷。
在第2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藉由複數個加工光L1~L3所含的0級光的加工光L3之聚光,在Z方向上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之間,形成改質點12m。藉此,利用與改質點12s同時形成的改質點12m,可遮斷非調變光L0,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
在第2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0級光之加工光L3的輸出,在複數個加工光L1~L3的輸出中為最小。藉此,可使藉由0級光之加工光L3的聚光的改質區域12不易有助於沿著假想面M1之對象物11的剝離。
圖11係顯示用來評價第2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在圖中,比較例為例如圖6所示的一般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實施例2係前述第2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紅外線圖像係以紅外線攝像部8B所取得的圖像且為假想面M1的位置之圖像。損傷評價照片,係為從表面11a觀看雷射加工後的對象物11(裝置層22)之照片圖。在圖中的圖像及照片圖,沿著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工用線,掃描雷射光L。如圖11所示,可知在比較例,因非調變光L0的漏光所造成之損傷沿著加工用線斷續地呈現在裝置層22(參照虛線狀的線)。相對於此,可知在實施例2,能夠達到該損傷的迴避。
圖12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11之側剖面圖。如圖11所示,在多焦點加工控制,0級光的加工光L3之輸出,亦可與加工光L1、L2的輸出(複數個加工光L1~L3中之0級光的加工光L3以外中的至少一個輸出)相同。藉此,可使藉由0級光之加工光L3的聚光的改質區域12(改質點12m)不易有助於沿著假想面M1之對象物11的剝離。
圖13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11之側剖面圖。如圖11所示,在多焦點加工控制,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朝與雷射光L的照射方向呈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已經形成的改質區域12(在圖示的例子為改質點12r)位於Z方向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之間。
例如在多焦點加工控制,亦可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將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朝X方向及/或Y方向移動,使得在將雷射光L進行2分歧而使加工光L1、L2進行脈衝照射時,位於藉由較其更早的加工光L1(或加工光L2)之脈衝照射已經形成的改質區域12的正上方,存在有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藉此,利用已經形成的改質區域12,可物理性地遮斷非調變光L0,使其不會到達裝置層22。
第2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亦可包含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亦即,在第2實施形態,亦可在Z方向上,使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之相反側、或對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理想聚光點C10、C20之相反側,其結果,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遠離裝置層22(雷射光射入側之相反側)。
[第3實施形態] 說明關於第3實施形態。在第3實施形態的說明中,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省略重複之說明。
在第3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如圖14所示,將雷射光L進行調變,使得龜裂FC存在於在Z方向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對象物11的表面11a(雷射光射入面相反面)之間,該龜裂FC是從改質點12s延伸且沿著假想面M1伸展並互相連繫。
龜裂FC係沿著假想面M1以擴展成二維狀的方式互相連繫(參照圖15)。龜裂FC係朝沿著加工用線15的方向及與加工用線15交叉(正交)的方向伸展並互相連繫。龜裂FC係為剝離龜裂。龜裂FC係在以紅外線攝像部8B取得的假想面M1之位置的紅外線圖像上,朝左右上下伸展並跨越複數個加工用線15而相連。龜裂FC係在加工狀態為切割全切(Slicing full cut)的狀態之情況可加以實現。切割全切狀態係為龜裂FC從改質點12s延伸的狀態,亦即在該紅外線圖像上,無法確認改質點12s(確認了藉由該龜裂FC形成的空間以及間隙)的狀態(參照圖16的實施例3之紅外線圖像)。
可實現這樣的龜裂FC之加工條件係為為了使加工狀態成為切割全切狀態,依據習知技術,將各種的加工參數加以適宜設定的條件(切割全切條件)。作為切割全切條件,例如,設定為雷射光L的輸出為3.7W、脈衝能量(在分歧假設有20%損失之換算值)為18.5μJ、脈衝寬度為700ns、分歧間距BPx、BPy為10μ~30μm(特別是分歧間距BPy為30μm)、加工速度為800mm/s、脈衝間距PP為10μm、脈衝寬度為700ns。在多焦點加工控制,實行以切割全切條件為加工條件之雷射加工。
以上,在第3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將雷射光L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L1~L3,且使複數個加工光L1~L3的複數個聚光點C1~C3位於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互相不同的部位。此時,龜裂FC存在於雷射光L的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對象物11的表面11a之間,該龜裂FC是從改質點12s延伸且沿著假想面M1伸展並互相連繫。藉由此龜裂FC,可遮斷非調變光L0,使其不會到達對象物11的表面11a側之裝置層22。因此,能夠抑制因非調變光L0造成在對象物11的裝置層22產生損傷。亦即,能夠抑制對象物11之裝置層22之損傷。
在第3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從複數個改質點12s延伸的龜裂FC係沿著假想面M1以擴展成二維狀的方式互相連繫。藉由這樣的龜裂FC,可有效地遮斷非調變光L0。
在第3實施形態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從複數個改質點12s延伸的龜裂FC係朝沿著加工用線15的方向及與加工用線15交叉的方向伸展並互相連繫。藉由這樣的龜裂FC,可有效地遮斷非調變光L0。
再者,在第3實施形態,若為龜裂FC伸展的範圍(參照圖15的半透明範圍)的話,則亦可藉由空間光調變器5使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朝X方向及/或Y方向移動,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該範圍正上方的任意位置。也就是亦可使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朝與雷射光L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移動,讓龜裂FC存在於Z方向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之間。藉此,可使龜裂FC確實地位於Z方向之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表面11a之間。
圖16係顯示用來評價第3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在圖中,比較例為例如圖6所示的一般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實施例3係前述第3實施形態的多焦點加工控制之剝離加工的例子。紅外線圖像係以紅外線攝像部8B所取得的圖像且為假想面M1的位置之圖像。損傷評價照片,係為從表面11a觀看雷射加工後的對象物11(裝置層22)之照片圖。在圖中的圖像及照片圖,沿著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工用線,掃描雷射光L。如圖16所示,可知在比較例,因非調變光L0的漏光所造成之損傷沿著加工用線斷續地呈現在裝置層22(參照圖中的虛線狀的線)。相對於此,可知在實施例3,能夠達到該損傷的迴避。
第3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亦可包含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1及雷射加工方法。亦即,在第3實施形態,亦可在Z方向上,使加工光L1、L2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位於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之相反側、或對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理想聚光點C10、C20之相反側,其結果,可使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遠離裝置層22(雷射光射入側之相反側)。第3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亦可取代或加上包含前述第2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也就是在第3實施形態,在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與對象物11的表面11a(裝置層22)之間,存在有改質區域12。
[變形例] 以上,本發明的一態樣係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
在前述實施形態,雷射光L的分歧數(加工光的數量)未限制,不僅可為前述2分歧及3分歧,亦可為4分歧以上。在前述實施形態,複數個加工光各自的聚光點之間隔,可相等,亦可不同。在前述實施形態,藉由移動機構9使雷射加工頭H及支承部2雙方移動,但,亦可為藉由移動機構9這些中的至少一方移動。
在前述實施形態,可達到抑制對象物11之雷射光射入側相反側的裝置層22之損傷的效果,但,不限於抑制裝置層22的損傷之效果。若依據前述實施形態,亦可抑制對象物11之雷射光射入面相反面亦即表面11a的損傷。若依據前述實施形態,亦可抑制對象物11之表面11a側的部分之損傷。亦即,若依據前述實施形態,可抑制對象物11之雷射光射入側相反側的損傷。
在前述實施形態,加工用線不限於渦螺狀,亦可將各種形狀的加工用線設定於對象物11。加工用線,例如可包含沿著預定方向排列之直線狀的複數個線。直線狀的複數個線,其一部分或全部相連,亦可不相連。前述實施形態,亦可作為照射部,具備複數個雷射加工頭。在前述實施形態,空間光調變器5不限於反射型的空間光調變器,亦可採用透過型空間光調變器。
在前述實施形態,對象物11的種類、對象物11的形狀、對象物11的尺寸、對象物11所具有的結晶方位的數量及方向、以及對象物11的主面之面方位,未特別限定。在前述實施形態,對象物11,可包含具有結晶構造的結晶材料而形成,亦可將其取代或加上包含具有非結晶構造(非晶質構造)的非結晶材料而形成。結晶材料,可為異向性結晶及等向性結晶的任一結晶。例如,對象物11係包含有以氮化鎵(GaN)、矽(Si)、碳化矽(SiC)、LiTaO 3、鑽石、GaOx、藍寶石(Al 2O 3)、砷化鎵、磷化銦、玻璃、及無鹼玻璃中的至少一個所形成之基板。
在前述實施形態,改質區域12亦可為例如形成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結晶區域、再結晶區域、或吸除區域。結晶區域係維持對象物11的加工前的構造之區域。再結晶區域係暫時蒸發、電漿化或熔融後,再凝固時,作為單結晶或多結晶凝固之區域。吸除區域係發揮將重金屬等的雜質收集並捕獲之吸除效果的區域,可連續地形成,亦可斷續地形成。前述實施形態,亦能適用於剝蝕電漿等的加工。
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使複數個加工光L1、L2各自的聚光點C1、C2對理想聚光點C10、C20,朝裝置層22接近Z方向移位量之Z方向移位的結果,使得在Z方向上,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雷射光射入側,但,不限於此。亦可為Z方向移位的結果,使得在Z方向上,非調變光L0的聚光點C0位於對象物11的內部之中央部分。
前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各結構,不限於前述材料及形狀,能適用各種材料及形狀。又,前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之各結構,能夠任意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之各結構。
1:雷射加工裝置 2:支承部 5:空間光調變器 6:聚光部 9:移動機構 10:控制部 11:對象物 11a:表面(雷射光射入面的相反面) 11b:背面(雷射光射入面) 12:改質區域 12s,12m,12r:改質點 15:加工用線 21:基板 22:裝置層(功能元件層) 103:輸入接收部 C0:非調變光的聚光點 C1,C2,C3:加工光的聚光點 C10,C20:理想聚光點 FC:龜裂 H:雷射加工頭 L:雷射光 L0:非調變光 L1,L2:加工光 L3:加工光(0級光) M1:假想面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雷射加工裝置的構成圖。 [圖2]係圖1所示的空間光調變器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圖3(a)]係顯示對象物的平面圖。[圖3(b)]係顯示對象物的剖面圖。 [圖4]係顯示雷射光的分歧之示意圖。 [圖5]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6]係用來說明一般的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7]係顯示用來評價第1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輸入接收部之顯示例的圖。 [圖9]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10]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11]係顯示用來評價第2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 [圖12]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13]係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變形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14]係用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多焦點加工控制的對象物之側剖面圖。 [圖15]係用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龜裂之對象物的平剖面圖。 [圖16]係顯示用來評價第3實施形態的剝離加工之評價實驗的結果之圖。
2:支承部
6:聚光部
11:對象物
11a:表面(雷射光射入面的相反面)
11b:背面(雷射光射入面)
12:改質區域
12s,12m:改質點
21:基板
22:裝置層(功能元件層)
61:聚光鏡單元
C:聚光點
C0:非調變光的聚光點
C1,C2,C3:加工光的聚光點
L:雷射光
L0:非調變光
L1,L2:加工光
L3:加工光(0級光)

Claims (9)

  1. 一種雷射加工裝置,係藉由對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在前述對象物的內部沿著假想面形成改質區域,其特徵為具備: 支承部,其係用來支承前述對象物; 照射部,其係對藉由前述支承部所支承的前述對象物照射前述雷射光;及 移動機構,其係使前述支承部及前述照射部中的至少一方移動;及 控制部,其係控制前述照射部及前述移動機構, 前述照射部係具有:將前述雷射光進行調變之空間光調變器;及聚光部,該聚光部是將自前述空間光調變器所調變的前述雷射光聚光於前述對象物, 前述控制部係執行: 第1控制,該第1控制係藉由前述空間光調變器將前述雷射光進行調變,使得前述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複數個前述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前述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互相不同的部位, 在前述第1控制, 調變前述雷射光,使得在前述照射方向之前述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前述對象物的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存在有前述改質區域。
  2. 如請求項1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控制,藉由複數個前述加工光所含有的0級光之聚光,於前述照射方向之前述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前述相反面之間,形成前述改質區域。
  3. 如請求項2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前述0級光的輸出,在複數個前述加工光的輸出中為最小。
  4. 如請求項2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前述0級光的輸出係與複數個前述加工光中之前述0級光以外中的至少一個的輸出相同。
  5. 如請求項1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控制,以已經形成的前述改質區域位於前述照射方向之前述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前述相反面之間的方式,使複數個前述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朝與前述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移動。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前述對象物係包含:基板;及設在前述基板的雷射光射入側之相反側的功能元件層。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執行:第2控制, 該第2控制是藉由前述移動機構使前述支承部及前述照射部中的至少一方移動,讓複數個前述加工光的前述聚光點之位置沿著前述假想面移動。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的雷射加工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控制, 在前述照射方向,將前述雷射光進行調變,使得複數個前述加工光各自的聚光點對於該加工光的理想聚光點,位於與前述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相反側,或者,複數個前述加工光各自的聚光點對於前述非調變光的聚光點,位於與該加工光的理想聚光點相反側。
  9. 一種雷射加工方法,係藉由對對象物照射雷射光,在前述對象物的內部沿著假想面形成改質區域,其特徵為具備: 將前述雷射光分歧成複數個加工光,且使複數個前述加工光的複數個聚光點位於在與前述雷射光的照射方向垂直之方向互相不同的部位之製程, 在該製程, 使前述改質區域位於在前述照射方向之前述雷射光的非調變光的聚光點與前述對象物的雷射光射入面相反側的相反面之間。
TW110125833A 2020-07-15 2021-07-14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TW2022143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1659 2020-07-15
JP2020121659A JP7438048B2 (ja) 2020-07-15 2020-07-15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4380A true TW202214380A (zh) 2022-04-16

Family

ID=7955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833A TW202214380A (zh) 2020-07-15 2021-07-14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7438048B2 (zh)
KR (1) KR20230038511A (zh)
CN (1) CN115812017A (zh)
DE (1) DE112021003791T5 (zh)
TW (1) TW202214380A (zh)
WO (1) WO20220146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0892B2 (ja) 2009-04-30 2013-10-30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装置
JP5775265B2 (ja) * 2009-08-03 2015-09-09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56510B2 (ja) 2010-02-2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レーザ加工装置
DE112014001676T5 (de) 2013-03-27 2015-12-24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aserbearbeitungsvorrichtung und laserbearbeitungsverfahr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3791T5 (de) 2023-05-17
CN115812017A (zh) 2023-03-17
JP2022018511A (ja) 2022-01-27
KR20230038511A (ko) 2023-03-20
WO2022014603A1 (ja) 2022-01-20
JP7438048B2 (ja) 202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53683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JP6258787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TWI819132B (zh)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JP5905274B2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272145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JP5410250B2 (ja) レーザ加工方法及びレーザ加工装置
US9821408B2 (en) Laser machining method and laser machining device
JP7123759B2 (ja) レーザスライス装置、及びレーザスライス方法
TW202214380A (zh)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WO2022014618A1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WO2022014619A1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US20190224784A1 (en) Laser slicing apparatus and laser slicing method
TW202400339A (zh)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JP7303079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JP7303078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WO2023145116A1 (ja) レーザ加工方法
JP7303080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JP7368246B2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WO2022138580A1 (ja) レーザ加工方法
TW202213479A (zh)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CN115515746A (zh) 激光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