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3175A -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3175A
TW202213175A TW110102929A TW110102929A TW202213175A TW 202213175 A TW202213175 A TW 202213175A TW 110102929 A TW110102929 A TW 110102929A TW 110102929 A TW110102929 A TW 110102929A TW 202213175 A TW202213175 A TW 2022131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evice
light
optical sensing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正三
Original Assignee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3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17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78Contact-type imag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至少包含:一封裝基板;一感測晶片,設置於封裝基板上,並具有一感光區域;以及至少一平面透鏡,設置於感測晶片的上方,平面透鏡將來自一手指的光線聚焦於感光區域,其中平面透鏡的一上表面至封裝基板的一下表面的一距離小於或等於1.5mm。一種電子裝置亦一併提供。

Description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使用平面透鏡的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現今的移動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等)通常配備有使用者生物識別系統,包括了例如指紋、臉型、虹膜等等不同技術,用以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其中例如應用於手機或智慧型手錶等攜帶型裝置,也兼具有行動支付的功能,對於使用者生物識別更是變成一種標準的功能,而手機等攜帶型裝置的發展更是朝向全屏幕(或超窄邊框)的趨勢,使得傳統電容式指紋按鍵無法再被繼續使用。
圖1顯示一種習知光學指紋感測裝置300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光學指紋感測裝置300包含一感測晶片301,感測晶片301形成有多個光感測元302,感測晶片301上形成有一透明介電層組303,透明介電層組303中間穿插有一遮光層304,多個微透鏡(micro-lens)306形成於透明介電層組303上,並且分別對應遮光層304的多個光孔305。這種光學指紋感測裝置300(也可以稱之為具有角度濾光器(angular filter)或準直器(collimator)的指紋裝置,當然也有另外的例如光纖板或垂直微孔型的準直器結構)的最大缺點是其與感測物件(例如手指)的面積比幾乎是1:1,也就是說,要感測多大的例如手指面積,則光學感測器的陣列(array)面積就要有多大,這樣感測晶片301的面積就相當大(例如指紋應用的晶片面積達4mm×4mm或以上),這樣的晶片成本相當高,不利於普及使用。再者,利用微透鏡配合光孔305的設計是為了限制入射光L1與微透鏡306的光軸的角度(其他準直器設計也是相同問題),對於每一個光感測元302而言,入射光L1的入射角度(相對於中心軸法線譬如是±5度)越小,則影像越清晰,視野(Field Of View, FOV)大約10度,然而入射的光量越小(受限於入射角度),使用時便需要更久的積分時間以達到足夠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如果放寬入射角度,則可以加大入光量,但是卻容易造成串擾(cross talk)影響影像清晰度。因此使用這種角度濾光器或準直器的指紋裝置需要精細的設計、製造及組裝,確保影像品質的均一性,也是大量生產時的困擾。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新的光學感測裝置,以解決上述晶片成本過高及SNR較低(較小入射角)的問題,實為本案所欲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利用平面透鏡配合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及/或相關尺寸的設計限制,可以實現將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電子裝置的電池與顯示面板之間,以達到增廣光學感測裝置的設置位置範圍,或者當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減薄後,可以空出更多空間給電池,可進而增加電池容量以滿足更多使用需求。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至少包含:一封裝基板;一感測晶片,設置於封裝基板上,並具有一感光區域;以及至少一平面透鏡,設置於感測晶片的上方,平面透鏡將來自一手指的光線聚焦於感光區域,其中平面透鏡的一上表面至封裝基板的一下表面的一距離小於或等於1.5mm。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至少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上述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顯示面板的下方。
藉由上述的實施例,利用平面透鏡配合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及/或相關尺寸的設計限制,可以實現將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電子裝置的顯示面板與電池之間,以達到增廣光學感測裝置的設置位置範圍的目的,或者當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減薄後,可以空出更多空間給電池,可進而增加電池容量以滿足更多使用需求。此外,配合平面透鏡以及總厚度小於或等於1.5mm的光學感測裝置,可以讓感測晶片的尺寸縮小,成本可以降低,也能提高SNR,縮短積分時間,提升感測速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的光學感測裝置主要是利用平面透鏡,其例如是多階繞射元件(multi-level diffractive device)或超穎透鏡(meta-lens),藉由透鏡成像原理,將一放置於顯示屏(顯示面板)上方的手指成像於一光學感測晶片,對於整個感測晶片的全部光感測元而言,光學感測裝置所提供的成像系統的FOV可達到60以上,甚至80以上(FOV≥60或FOV≥80)。由於平面透鏡係透過精密的製造過程(例如奈米列印(nano printing)或多層光罩半導體製程疊合),所以可以製作成深度小於或等於50微米(μm)、甚至30μm的聚焦微結構(或稱透鏡結構),變成一種超薄光學元件,其厚度完全可以匹配於習知技術的曲面微透鏡(micro lens)加上微光孔所形成的角度濾光器或例如光纖準直器(或微孔準直器)。
傳統的相機透鏡成像需要多片曲面透鏡組合成一成像光學鏡組,其厚度相當厚(數個mm至cm等級),超薄平面透鏡除了具有傳統曲面透鏡的成像特性外,相較於習知角度濾光器或準直器,由於FOV的提高,使得超薄平面透鏡的SNR提升,且感測晶片的面積係可根據縮小倍率而變小。本實施例藉由超薄的平面透鏡式光學感測裝置(包含單點、多點、一維(1D)及二維(2D)感測裝置),特別是影像感測裝置,配合電子裝置的厚度及使用者經驗的需求(如指紋感測器擺放的位置),設計出一種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其中藉由使用平面透鏡,可以在不影響到光學感測能力的前提下,實現屏下式光學感測裝置(可被視為是一個模組)的薄型化(譬如模組總厚度可以小於或等於1.5mm、1.2mm或1mm),使屏下式光學感測裝置的設置位置不受限於電子裝置的電池的擺設位置。
雖然以下的光學感測裝置是以指紋感測器做為例子來說明,但是並未將本發明限制於此,光學感測裝置也可以感測手指的血管圖像、血氧濃度圖像、心跳等等手指生物特徵。當然,於其他例子中,光學感測裝置也可作屏下的其他感測應用,例如環境光(ambient light),近接式(proximity)、色彩(color)感測器等等。
圖2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圖3顯示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側視圖。圖4A顯示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側視圖。如圖2至圖4A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200,譬如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但也可以是其他電子裝置,譬如門禁管理裝置、考勤裝置等。電子裝置200至少包含一顯示面板210以及一設置於顯示面板210下方的光學感測裝置100。在一實施例中,光學感測裝置100譬如是CMOS感測器或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 TFT)感測器或其他的光學感測器。如圖3所示,光學感測裝置100包含一封裝基板70、至少一感測晶片10以及至少一平面透鏡30,感測晶片10設置於封裝基板70上,封裝基板70不限於具有單一材料層,也可以具有多重材料層。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僅以單一平面透鏡30表示,但也可根據功能需求增加一第二平面透鏡80(僅以假想框線示意表示)或至少一曲面透鏡85(僅以假想框線示意表示)於平面透鏡30與感測晶片10之間,來達成進一步的光學效果,只要整體厚度及功能仍可以滿足本應用之需求即可。顯示面板210可以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面板、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面板、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或其他現有或未來的任何適當的顯示面板。
請參考圖4A,在本實施例中,感測晶片10設置於封裝基板70上,感測晶片10具有一上表面12及一感光區域12C。平面透鏡30設置於感測晶片10的上方,並且將來自(反射或折射自)一手指F的光線聚焦於感光區域12C。於圖4A中,平面透鏡30與感光區域12C的一距離A代表平面透鏡30與感測晶片10之間的距離,距離B代表顯示面板210的一下表面211與平面透鏡30之間的距離,對應距離B的這一空間的介質可以是空氣,也就是平面透鏡30與感測晶片10之間具有一空氣間隙。距離C代表平面透鏡30的厚度。上述的縮小倍率定義為感測物的受感測面積(例如圓形感光區域FC的面積)除以影像感測器的成像面積(例如感光區域12C的面積)。本發明的平面透鏡的縮小倍率可以達2倍以上,因而大大的節省晶片面積及成本,這些都是習知的角度濾光器或準直器無法達成的。例如做為指紋感測應用時,照射手指F的光線可以是來自於顯示面板210的非同調光(Non-coherent light),抑或者是額外設置的光源(圖中未示)抑或外界的光源。如果外界的光源足夠的話,是可以不需要光源的。於一較佳例子中,為了滿足目前電子裝置的設計需求,例如光學感測裝置100能夠彈性的放置於顯示屏下方的任何位置(包括位於電池上方),整體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D1必須要小於或等於1.5mm,甚至是小於或等於1.2mm,可以將此光學感測裝置固定至顯示面板210與電池之間的中框(圖中未示)。總厚度D1也可被定義為平面透鏡30的一上表面30T至封裝基板70的一下表面70B的距離。值得注意的是,本揭露內容所提及的各個結構或元件的厚度,若無特別指定,則是代表沿著總厚度D1的延伸方向的尺寸。為考慮組裝的機械穩定性,平面透鏡30的厚度(相當於距離C)在本實施例約為0.3mm。因此,平面透鏡30必須要具有短聚焦能力及良好的光學品質,依據造鏡者公式的推估並考量光學感測器(模組)的總厚度D1的需求,本實施例平面透鏡的有效焦距必須要小於或等於1mm(譬如是等於1mm,0.8mm或者是0.6mm)。
圖4A僅表示封裝基板70、平面透鏡30、感測晶片10與顯示面板210的相對位置,以說明本發明的功效。實際設計時,感測晶片10可以透過類似打線(wire bonding)電連接至封裝基板70上(如圖4B所示),封裝基板70本身可以是軟性電路板或者是複合基板,例如抗撓件(stiffener)加上軟性電路板(該軟性電路板可以更進一步部分鏤空以供放置感測晶片)。於圖4B中,平面透鏡30可以透過一間隔結構20設置於感測晶片10上,間隔結構20的厚度等於距離A(圖4A),間隔結構20具有一空腔,空腔中的介質可以是空氣。間隔結構20可以是單一材料層或者是多重材料(包含黏膠)組成的複合層。在另一實施例中,平面透鏡30可以另外用組裝的方式設置於感測晶片10上方,例如是利用光學鏡頭擋板(lens bezel)與感測晶片10對準組裝的方式。
另外,為了得到更好的影像品質,更可以將防止太陽光干擾的紅外線截止(IR cut)膜40設置於感測晶片10與手指F之間的光路上,以阻擋紅外線進入感測晶片10中。譬如,紅外線截止膜40可設置於感測晶片10上(如圖4A所示);或者,紅外線截止膜40可設置於平面透鏡30上(如圖4B所示);也可以於平面透鏡30上方獨立製作一紅外線截止層35(如圖4C所示,於一玻璃基板31上鍍上紅外線截止膜40);或者,在圖4D中,可利用紅外線截止層35當作間隔結構20而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感測晶片10之間,以定義出上述的距離A,因此可將間隔結構20視為包含紅外線截止膜40。又,為了增加收光的效率,於感測晶片10的感測光路上也可以部分或全部製作微透鏡50。例如,如圖4E所示,微透鏡50可設置於平面透鏡30的下方(亦可將間隔結構20視為包含一透光層21及位於透光層21上的多個微透鏡50)。於另一例子中,微透鏡50可設置於感測晶片10的上表面10C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4F所示,為了讓感測晶片10得到光譜資訊,也可以增加一彩色濾光膜(color filter)60於感測晶片10的感測光路上。彩色濾光膜60可包含紅色濾光區段60R、綠色濾光區段60G及藍色濾光區段60B,並且位於平面透鏡30與感測晶片10之間。亦可將間隔結構20視為包含透光層21及位於透光層21上的彩色濾光膜60。可以理解的,圖4E和圖4F也可以結合,先製作彩色濾光膜60後再製作微透鏡50,也就是微透鏡50位於彩色濾光膜60,如圖4G所示。亦可以理解的,圖4D和圖4G也可以結合,先製作彩色濾光膜60以及微透鏡50以後,再將紅外線截止膜40設置於微透鏡50上方,以形成包含微透鏡50、紅外線截止膜40及彩色濾光膜60的間隔結構20,如圖4H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紅外線截止膜40、彩色濾光膜60、微透鏡50的位置可依照設計需求調整。譬如,在圖4D中,紅外線截止膜40及玻璃基板31所構成的紅外線截止層35也可以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在圖4E中,微透鏡50也可以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在圖4F中,彩色濾光膜60也可以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以及在圖4G中,彩色濾光膜60與微透鏡50也可以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以及在圖4H中,彩色濾光膜60、微透鏡50與紅外線截止膜40也可以設置於平面透鏡3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
請參見圖5A,如前所述,由於用於將來自手指F的光線聚焦於感光區域12C的平面透鏡30的一聚光微結構39的厚度可小於或等於50微米,其正是解決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的原因。但是太薄的聚光微結構39是無法組裝的,因此在製作上,係利用平面透鏡30的一透光基板32承載平面透鏡30的聚光微結構39(例如直接加工於透光基板32的表面,簡而言之,透光基板32與平面透鏡30的聚光微結構39可以具有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以利後續組裝。透光基板32可為玻璃基板,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定。
在圖5A中,平面透鏡30可以具有至少兩個相鄰的區域,於其中分別是一第一結構30A與一第二結構30B(可以分別是中間結構及周圍結構,也可以是左結構與右結構,甚至是分成幾個區域,簡而言之,平面透鏡30具有至少兩個區域),第一結構30A與第二結構30B具有不同的尺寸參數或結構特性(例如不同的縮小倍率,或其他的不同光學特性)。當然,對應於透光基板32的區域也可以被視為是平面透鏡30的第三個區域。透光基板32、第一結構30A與第二結構30B亦具有不同的尺寸參數或結構特性。
又另外,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B所示,可以在平面透鏡30的有效區域36(例如具有用於聚焦所述光線的聚光微結構39或透鏡結構的區域)以外的旁邊的周圍區域37塗上遮光層38(例如黑墨水、黑漆,可視為屬於平面透鏡30的一部分,但也可視為是獨立結構)。當然在此不限定遮光層38的材料或工序方法,遮光層38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光圈,以阻擋來自於非感測手指區域的雜散光入射到感測晶片10,光圈(遮光層38)可以設置於與平面透鏡30的有效區域36的上表面36C大致齊平的周圍區域37,所謂大致齊平包含完全齊平以及因為製造誤差而造成的不完全齊平的現象。
於又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C所示,光圈(遮光層38)位於有效區域36的上表面36C與平面透鏡30的透光基板32的下表面32A之間。於又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D所示,光圈(遮光層38)位於透光基板32的下表面32A。值得一提的是,圖5B至5D的各元素僅為顯示其相對位置,例如表面上、之間及底部,並不是要絕對的表示其水平或垂直的關係。當然於數個變化例中,圖5B至圖5D的遮光層也可以是一獨立於平面透鏡的結構,與平面透鏡組裝一起。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E所示,可利用可透光的黏膠22將平面透鏡30設置(黏接)於感測晶片上,此時的黏膠22相當於是前述間隔結構20的變化例;當然製造的順序也可以是先黏貼透光基板32於感測晶片10上,再於透光基板32上加工出平面透鏡30的聚光微結構39。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利用例如鍍膜或旋轉塗佈等等製程來形成足夠厚的透光材料層,並以相同於前述的加工方式加工聚光微結構39,使得聚光微結構39與透光基板32具有相同材料。
平面透鏡也可以提供無畸變的成像,甚至是較佳的數值口徑(Numerical aperture,NA),在本實施例中NA值係大於或等於0.3,甚至是0.5,由於較大的數值口徑可以更進一步縮短焦距,進而可縮小距離A,並降低光學感測裝置100的總厚度D1。
以上的設計架構可以達成薄型化電子裝置的效果,且獲得良好的光學影像感測結果,以供手指生物特徵感測應用。
此外,如圖6A至圖6C以及圖2與圖3所示,電子裝置200可以更包含一電池220,電連接至並供電給顯示面板210及光學感測裝置100。光學感測裝置100設置於電池22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由於光學感測裝置100可以設置於電池22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進而使光學感測裝置100的設置位置具有更寬廣的範圍,甚至可以將光學感測裝置100的範圍加大,讓使用者可以達成盲按的效果,也就是使用者不需精準地按壓感光區域,而可以讓使用者獲得良好的按壓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裝置200更可包含例如一中框230,設置於電池220與顯示面板210之間,因此,譬如是指紋感測裝置的光學感測裝置100可設置於中框230上(如圖6A所示),或由中框230下方透過中框230的一穿孔231組裝(如圖6B所示);抑或者中框230上形成一凹槽232,而光學感測裝置100設置於凹槽232中(如圖6C所示)。
本發明之精神為利用至少一平面透鏡來解決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或SNR等上述問題之至少一個,當然光學感測裝置的擺設位置的優先選項仍是位於顯示屏與電池之間,但是仍可以配合系統設計,將其設置於其他位置,例如非位於電池與顯示屏之間。藉由上述實施例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利用平面透鏡配合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及/或相關尺寸的設計限制,可以實現將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薄型化的電子裝置的顯示面板與電池之間,以達到增廣光學感測裝置的設置位置範圍的目的,或者當光學感測裝置的總厚度減薄後,可以空出更多空間給電池,可進而增加電池容量以滿足更多使用需求。此外,配合大於或等於2倍的縮小倍率的平面透鏡,可以讓感測晶片的尺寸縮小,成本可以降低,也因為透鏡成像可以有更大的FOV及入光量,故可以有效提高SNR,縮短積分時間,提升感測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例子的設計結構,都可以適當的交互組合、替換或修改,以滿足多樣化的彈性需求。
在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提出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而非將本發明狹義地限制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及申請專利範圍的情況下,所做的種種變化實施,皆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F:手指 P2:厚度 A:距離 D1:總厚度(距離) B:距離 C:距離 L1:入射光 P1:距離 FC:圓形感光區域 10:感測晶片 10C:上表面 12:上表面 12C:感光區域 20:間隔結構 21:透光層 22:黏膠 30:平面透鏡 30T:上表面 31:玻璃基板 30A:第一結構 30B:第二結構 32:透光基板 32A:下表面 35:紅外線截止層 36:有效區域 36C:上表面 37:周圍區域 38:遮光層 39:聚光微結構 40:紅外線截止膜 50:微透鏡 60:彩色濾光膜 60R:紅色濾光區段 60G:綠色濾光區段 60G:藍色濾光區段 70:封裝基板 70B:下表面 100:光學感測裝置 200:電子裝置 210:顯示面板 211:下表面 220:電池 230:中框 231:穿孔 232:凹槽 300:光學指紋感測裝置 301:感測晶片 302:光感測元 303:透明介電層組 304:遮光層 305:光孔 306:微透鏡
[圖1]顯示一種習知光學指紋感測裝置的示意圖。 [圖2]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圖3]顯示[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側視圖。 [圖4A]顯示[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側視圖。 [圖4B]至[圖4H]顯示[圖4A]的電子裝置的變化例的局部放大側視圖。 [圖5A]至[圖5E]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平面透鏡的製造例子的示意側視圖。 [圖6A]至[圖6C]顯示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例子的剖面示意圖。
A:距離
B:距離
C:距離
D1:總厚度(距離)
F:手指
FC:圓形感光區域
10:感測晶片
12:上表面
12C:感光區域
30:平面透鏡
30T:上表面
40:紅外線截止膜
70:封裝基板
70B:下表面
80:第二平面透鏡
85:曲面透鏡
100:光學感測裝置
200:電子裝置
210:顯示面板
211:下表面

Claims (34)

  1. 一種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至少包含: 一封裝基板; 一感測晶片,設置於該封裝基板上,並具有一感光區域;以及 至少一平面透鏡,設置於該感測晶片的上方,該平面透鏡將來自一手指的光線聚焦於該感光區域,其中: 該平面透鏡的一上表面至該封裝基板的一下表面的一距離小於或等於1.5mm。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透過一間隔結構設置於該感測晶片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包含一黏膠,將該平面透鏡黏接至該感測晶片。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包含一紅外線截止膜,用於阻擋紅外線進入該感測晶片中。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包含多個微透鏡,位於該感測晶片的一感測光路上,用於增加收光的效率。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包含一彩色濾光膜,位於該感測晶片的一感測光路上,以讓該感測晶片獲得光譜資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更包含多個微透鏡,位於該彩色濾光膜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間隔結構更包含一紅外線截止膜,用於阻擋紅外線進入該感測晶片中。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紅外線截止膜,設置於該平面透鏡與該手指之間的一光路上。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彩色濾光膜,位於該感測晶片的一感測光路上,以讓該感測晶片獲得光譜資訊。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與該感測晶片之間具有一空氣間隙。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的一縮小倍率大於或等於2。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平面透鏡,位於該平面透鏡與該感測晶片之間。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至少一曲面透鏡,位於該平面透鏡與該感測晶片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包含一透光基板及一聚光微結構,該聚光微結構設置於該透光基板上,並用於聚焦該光線。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透光基板通過一黏膠而設置於該感測晶片上。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與該透光基板具有相同材料。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的一數值口徑大於或等於0.3。
  1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的一有效焦距小於或等於1mm。
  2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包含相鄰的一第一結構與一第二結構,其中該第一結構與該第二結構具有不同的尺寸參數或結構特性。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紅外線截止膜,設置於該平面透鏡與該手指之間的一光路上。
  2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平面透鏡包含一有效區域及一周圍區域,該有效區域用於聚焦該光線,該周圍區域位於該有效區域旁邊,並且塗有一遮光層,該遮光層用於阻擋雜散光入射到該感測晶片。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遮光層與該有效區域的一上表面大致齊平。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遮光層位於該有效區域的一上表面與用於承載該平面透鏡的一透光基板的一下表面之間。
  2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遮光層,位於承載該平面透鏡的一透光基板的一下表面,用於阻擋雜散光入射到該感測晶片。
  2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多個微透鏡,位於該感測晶片的一感測光路上,用於增加收光的效率。
  2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一彩色濾光膜,位於該感測晶片的一感測光路上,以讓該感測晶片獲得光譜資訊。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更包含多個微透鏡,位於該彩色濾光膜及該感測光路上,用於增加收光的效率。
  2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具有大於或等於60度的視野。
  30. 一種電子裝置,至少包含: 一顯示面板;以及 如請求項1至29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該顯示面板的下方。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含一電池,供電給該顯示面板及該光學感測裝置,其中該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該電池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含一中框,設置於該電池與該顯示面板之間,該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該中框上。
  33. 如請求項3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含一中框,設置於該電池與該顯示面板之間,該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該中框的一穿孔中。
  34. 如請求項3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含一中框,設置於該電池與該顯示面板之間,該光學感測裝置設置於該中框的一凹槽中。
TW110102929A 2020-09-29 2021-01-27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2022131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5129P 2020-09-29 2020-09-29
US63/085,129 202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175A true TW202213175A (zh) 2022-04-01

Family

ID=7545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991U TWM611909U (zh) 2020-09-29 2021-01-27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110102929A TW202213175A (zh) 2020-09-29 2021-01-27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110202664U TWM612452U (zh) 2020-09-29 2021-03-12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
TW110203145U TWM612922U (zh) 2020-09-29 2021-03-24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
TW110210541U TWM624312U (zh) 2020-09-29 2021-09-07 電容式指紋感測裝置
TW110133123A TWI793750B (zh) 2020-09-29 2021-09-07 電容式指紋感測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991U TWM611909U (zh) 2020-09-29 2021-01-27 用於感測手指生物特徵的光學感測裝置及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664U TWM612452U (zh) 2020-09-29 2021-03-12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
TW110203145U TWM612922U (zh) 2020-09-29 2021-03-24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
TW110210541U TWM624312U (zh) 2020-09-29 2021-09-07 電容式指紋感測裝置
TW110133123A TWI793750B (zh) 2020-09-29 2021-09-07 電容式指紋感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7144B2 (zh)
KR (2) KR20220000790U (zh)
CN (6) CN112686216A (zh)
TW (6) TWM611909U (zh)
WO (1) WO2022068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129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手指生物特征的光学感测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I827371B (zh) * 2021-11-19 2023-12-21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指紋取像裝置
CN116236169B (zh) * 2021-12-07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电探测器、ppg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33339T8 (de) * 1998-07-02 2007-09-1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Nachweisvorrichtung für kleine Kapazitätsänderungen
JP2003006627A (ja) * 2001-06-18 2003-01-10 Nec Corp 指紋入力装置
TWI427522B (zh) 2010-09-15 2014-02-21 Au Optronics Corp 觸碰感測裝置與觸碰感測方法
TWI448950B (zh) 2011-10-20 2014-08-11 Au Optronics Corp 自調式光感觸控電路及其顯示裝置
CN104662430B (zh) * 2012-05-22 2017-05-03 硅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容指纹传感器
CN103778420B (zh) * 2014-02-28 2018-11-09 成都费恩格尔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指纹检测系统及其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05320926B (zh) * 2014-06-09 2018-09-14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
CN104282265B (zh) 2014-09-26 2017-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578575B2 (en) 2016-09-14 2020-03-03 Sunasic Technologies, Inc. Noise-reduced capacitive sensing unit
US10078776B2 (en) * 2016-12-16 2018-09-18 Sunasic Technologies Inc. Noise reduced 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or and capacitive sensing unit included therein
DE102017130779A1 (de) * 2017-08-11 2019-02-1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und biometrischer Sensor
CN108304803B (zh) * 2018-01-31 2021-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检测电路、光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652625B (zh) * 2018-03-16 2019-03-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感測裝置
CN211045441U (zh) * 2018-08-21 2020-07-17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传感系统
CN111597859A (zh) * 2019-02-20 2020-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068129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手指生物特征的光学感测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00790U (ko) 2022-04-05
CN112686216A (zh) 2021-04-20
US11557144B2 (en) 2023-01-17
TWM612922U (zh) 2021-06-01
TWM611909U (zh) 2021-05-11
KR20220000791U (ko) 2022-04-05
CN113743320A (zh) 2021-12-03
TWM612452U (zh) 2021-05-21
CN216053107U (zh) 2022-03-15
US20220100984A1 (en) 2022-03-31
TW202213061A (zh) 2022-04-01
WO2022068129A1 (zh) 2022-04-07
CN214896635U (zh) 2021-11-26
CN213958086U (zh) 2021-08-13
CN214376512U (zh) 2021-10-08
TWM624312U (zh) 2022-03-11
TWI793750B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541B (zh) 集成化感测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集成化感测组件
WO2022068129A1 (zh) 感测手指生物特征的光学感测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WO2020151159A1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81493A1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33703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760808B (zh) 成像板、图像采集器及终端
CN111095277B (zh) 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592604U (zh) 感光模組及取像裝置
CN109934138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864756U (zh) 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07730A1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03622A1 (zh) 屏内光学生物特征感测装置
WO2021012117A1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扩散膜和液晶显示屏
WO2020243936A1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07953A1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8227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093312A1 (zh) 镜头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602235U (zh) 具有交錯收光結構的光學生物特徵感測器
CN110989185A (zh) 一种基于微透镜的准直器、光电传感系统及指纹识别装置
CN212783451U (zh) 具有抗杂光干扰结构的光学生物特征感测器
US20230063838A1 (en) Light-receiving cell and optical biometrics sensor using the same
US20200285827A1 (en) Under-display sensing device
CN211263968U (zh) 一种基于微透镜的准直器、光电传感系统及指纹识别装置
WO2024040492A1 (zh) 一种光学传感器件及显示装置
WO2023178516A1 (zh) 纹路识别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