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2740A - 燃燒裝置 - Google Patents

燃燒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2740A
TW202212740A TW110126085A TW110126085A TW202212740A TW 202212740 A TW202212740 A TW 202212740A TW 110126085 A TW110126085 A TW 110126085A TW 110126085 A TW110126085 A TW 110126085A TW 202212740 A TW202212740 A TW 2022127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basket
downstream
flange
bur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6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岡真伍
武田和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74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23M5/08Cooling thereof; Tub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9/00Baffles or deflectors for air or combustion products; Flame shields
    • F23M9/04Baffles or deflectors for air or combustion products; Flame shields with air supply passages in the baffle or sh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在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中,可抑制燃燒狀態惡化或燃燒筐之外壁過熱的燃燒裝置。 [解決手段]一種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其中燃燒筐具備:上游燃燒室,容置燃燒器;及下游燃燒室,延續於上游燃燒室。上游燃燒室具備:一對第1內面,從比燃燒器的焰口更上游側延伸至焰口的下游側,兩個第1內面間的距離比一對第2內面間的距離更小,前述一對第2內面位於各第1內面的下游側且配備在下游燃燒室。

Description

燃燒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其用以將燃燒用空氣供給至燃燒器的燃燒風扇配置於燃燒器所產生之燃燒廢氣的流動方向下游側。
以往,已知有一種燃燒裝置,其在四角筒狀的燃燒筐的內部中,有複數個在一方向上為縱長的燃燒器排列配置於與該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發明中,用以將燃燒用空氣供給至燃燒器的燃燒風扇配置於比燃燒器更上游側。
在這種燃燒裝置中,在複數個燃燒器當中位於與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之兩側端的燃燒器與燃燒筐之外壁的內面之間,設置有讓用以將燃燒筐之外壁冷卻的冷卻空氣流動的間隔。冷卻空氣是利用從燃燒風扇供給至燃燒器的燃燒用空氣的一部分。燃燒風扇是將冷卻空氣供給至燃燒器與燃燒筐之外壁的內面之間的上述間隙,來將燃燒筐之外壁冷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願2016-12568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除了燃燒風扇配置於燃燒器的上游側之燃燒裝置以外,也存在有燃燒風扇配置於燃燒器的下游側之所謂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
即使在燃燒風扇配置於燃燒室的下游側之燃燒裝置的情況下,為了抑制燃燒筐之外壁的溫度上升,將冷卻空氣供給至燃燒器與燃燒筐之外壁的內面之間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在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中,負壓會均勻作用於燃燒筐的整個內部。因此,若為了供給冷卻空氣而在燃燒器旁設置有前述間隔,就會在前述間隔產生負壓。並且,因為此時之負壓的影響,恐怕會有以下的疑慮:在燃燒器的焰口形成的火焰往接近燃燒筐之外壁內面的方向傾倒而傾斜,產生燃燒狀態惡化或燃燒筐之外壁過熱。
有鑑於上述點,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中,可抑制燃燒狀態惡化或燃燒筐之外壁過熱的燃燒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該目的,本發明是一種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其在燃燒筐內有複數個在一方向上為縱長的燃燒器排列配置於與該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且用以將燃燒用空氣供給至前述燃燒器的燃燒風扇配置於前述燃燒器所產生之燃燒廢氣的流動方向下游側,前述燃燒裝置之特徵在於:前述燃燒筐具備:上游燃燒室,容置前述燃燒器;及下游燃燒室,延續於該上游燃燒室,前述上游燃燒室具備:一對第1內面,在與前述燃燒器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兩側彼此相向,且從比前述燃燒器的焰口更上游側延伸至該焰口的下游側,兩個第1內面間的距離比一對第2內面間的距離更小,前述一對第2內面位於各第1內面的下游側且配備在前述下游燃燒室。
在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的情況下,若在燃燒器與燃燒筐的內面之間有通氣用的間隙,就會因為燃燒室內的負壓影響,導致燃燒器的火焰朝向間隙(朝向燃燒筐的內面)傾斜,但本發明藉由設置了比第2內面間的距離更小之第1內面,而可防止伴隨負壓所致之燃燒器的火焰之傾斜。
亦即,由於第1內面將針對燃燒器的火焰之橫向負壓成分擋住,因此可抑制負壓對燃燒器的火焰的影響,使得火焰變直。藉此,可抑制伴隨火焰之傾倒或傾斜所致之燃燒狀態惡化或燃燒筐之外壁過熱。
作為本發明中的前述第1內面之具體態樣,可舉出藉由安裝於前述燃燒筐的內側之導焰板來形成的情況。亦即,藉由在燃燒筐的上游燃燒室的內側安裝導焰板,便可在燃燒筐的內部輕易地形成第1內面。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是藉由隔熱板所形成,前述隔熱板從前述導焰板的下游端延續並朝向下游方向延伸,前述隔熱板具備:傾斜部,朝向下游方向往逐漸遠離前述燃燒器的方向傾斜。
根據本發明,由於是以從導焰板的下游端延續的隔熱板來形成下游燃燒室的第2內面,因此可防止來自燃燒器的熱傳遞至下游燃燒室。此外,隔熱板所具備的傾斜部是隨著朝向下游方向而往逐漸遠離燃燒器的方向傾斜。藉由該傾斜形狀,在燃燒器燃燒時成為高溫的上方側大幅地離開燃燒器的火焰。藉此,可防止燃燒筐之外壁過熱,並且可抑制隔熱板的溫度上升。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前述隔熱板具備:延設部,從前述傾斜部的下游端進一步往下游方向延伸,在該延設部與前述傾斜部的交界位置具備貫通該隔熱板的開口部。
在隔熱板與燃燒筐之外壁之間朝向下游流動的冷卻空氣會進一步從開口部進入燃燒室內流動。藉由此時的冷卻空氣,可以從燃燒室的內側將最容易成為高溫的隔熱板的延設部冷卻,可以良好地抑制隔熱板的溫度上升。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在前述燃燒筐的下游側具備:熱交換筐,容置藉由前述燃燒器而加熱的熱交換器,前述燃燒筐具備:第1凸緣,從下游端往外側伸出,前述熱交換筐具備:第2凸緣,從上游端往外側伸出且連結於前述第1凸緣,前述隔熱板具備:固定凸緣,夾入前述第1凸緣與前述第2凸緣之間而固定,前述固定凸緣具備:抵接部,沿著外側緣抵接於前述第1凸緣及前述第2凸緣;及非接觸部,在前述燃燒筐及前述熱交換筐的內部側和前述第1凸緣及前述第2凸緣成為非接觸。
第1凸緣的溫度是遠離燃燒筐之外壁的外側緣比靠近燃燒筐之外壁的內側緣更低。同樣地,第2凸緣的溫度是遠離熱交換筐之外壁的外側緣比靠近熱交換筐之外壁的內側緣更低。因此,藉由在第1凸緣及第2凸緣之溫度較高的位置形成非接觸部,可抑制從固定凸緣朝隔熱板的熱傳遞。並且,藉由使固定凸緣的抵接部抵接於沿著第1凸緣及第2凸緣的外側緣之溫度較低的部分,可以確實地固定隔熱板。
又,此時,前述隔熱板宜具備:覆蓋片,覆蓋前述燃燒筐與前述熱交換筐的交界的至少一部分並往下游方向延伸。覆蓋片會將沿著隔熱板流動的冷卻空氣進一步引導至下游。藉此,不僅隔熱板,也可將熱交換筐的內面冷卻來抑制熱交換筐的溫度上升。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前述燃燒筐是由形成前述上游燃燒室的第1燃燒筐及形成前述下游燃燒室的第2燃燒筐所構成,前述上游燃燒室的前述第1內面是藉由前述第1燃燒筐之周壁的內面所形成,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是藉由前述第2燃燒筐之周壁的內面所形成。
藉由第1燃燒筐的內面來形成上游燃燒室的第1內面,並且藉由第2燃燒筐的內面來形成下游燃燒室的第2內面,藉此便不需要安裝其他構件來構成第1內面及第2內面,可以減低零件成本。
此外,例如將本發明之燃燒裝置使用於熱水器時,在外部氣溫高的地區所要求之低號數的熱水器中,相對於熱交換器的尺寸,燃燒器數量可以較少。因此,可將第1燃燒筐形成得比第2燃燒筐更小,來削減不必要的空間,前述第1燃燒筐是形成容置燃燒器的上游燃燒室的構件,前述第2燃燒筐是形成位於與熱交換器連接之側的下游燃燒室的構件。並且,在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的情況下,可以削減不必要的空間,藉此可以減少二次空氣的流動紊亂,來防止火焰往空間的某個方向傾倒,因此可抑制燃燒室之壁面不必要的過熱。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具備:傾斜部,從前述上游燃燒室的前述第1內面的下游端朝向下游方向往逐漸遠離前述燃燒器的方向傾斜。藉由第2內面具備傾斜部,第2內面的傾斜部會在燃燒器燃燒時成為高溫的上方側大幅地離開燃燒器的火焰。藉此,可防止燃燒筐之外壁過熱,並且可抑制隔熱板的溫度上升。
又,在本發明中,特徵在於:前述第1燃燒筐與前述第2燃燒筐分別是藉由不同的金屬材料所形成,前述第1燃燒筐是藉由耐熱性比前述第2燃燒筐更低的金屬材料所形成。
相較於形成下游燃燒室的第2燃燒筐,形成上游燃燒室的第1燃燒筐較不易受到燃燒器的火焰之熱影響。於是,可藉由耐熱性比第2燃燒筐更低的金屬材料來形成第1燃燒筐。耐熱性低的金屬材料一般而言較為便宜。藉此,以耐熱性低的金屬材料來形成第2燃燒筐就可以削減成本。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首先,依據圖1~圖6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是作為熱水器的熱源機來使用,如圖1所示地具備有燃燒筐1與熱交換筐2。
如圖2所示,在燃燒筐1的內部形成有燃燒室3。燃燒室3是由以下構件所構成:上游燃燒室3a,容置在上端具有焰口4a的複數個燃燒器4;及下游燃燒室3b,與上游燃燒室3a的上方相連。
各燃燒器4是形成為在一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為前後方向)上成為縱長的細長形狀,且這些燃燒器4排列設置於與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為橫向方向)上。
在熱交換筐2的內部容置有成為被加熱物之供應熱水用的熱交換器5。在熱交換筐2的上部(燃燒廢氣的流動方向下游側)連接有圖外的燃燒風扇。
燃燒風扇是使因為燃燒器4的燃燒而生成的燃燒廢氣朝排出方向強制地流動。此時,燃燒室3成為負壓,燃燒用空氣從外部被引進已形成於燃燒器4之下方的圖外的供氣室。由於引入燃燒用空氣來進行供給,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稱為引入燃燒式燃燒裝置。
在彼此相鄰的各燃燒器4之間形成有可通氣的間隙。各燃燒器4之下方的空氣在從這些間隙朝向燃燒室3時,會作為二次空氣而被供給至燃燒器4。
燃燒筐1是形成為大致四角筒狀,並具備有:一對第1燃燒部外壁6,位於前後側並且以立起狀態彼此相向;及一對第2燃燒部外壁7,位於左右側並且以立起狀態彼此相向。兩個第1燃燒部外壁6位於各燃燒器4的前後端側,且兩個第2燃燒部外壁7位於各燃燒器4的左右側。
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個第1燃燒部外壁6支撐有點火電極8的基端部與火焰桿9(flame rod)的基端部,前述點火電極8是將燃燒器4點火的構件,前述火焰桿9是偵測燃燒器4的燃燒的構件。
熱交換筐2是形成為延續於燃燒筐1之大致四角筒狀,並具備有:第1熱交換部外壁10,延續於第1燃燒部外壁6的上緣而形成為一體;及第2熱交換部外壁11,連結於第2燃燒部外壁7的上緣。第2熱交換部外壁11是其前後端連結於第1熱交換部外壁10之左右端而形成為筒狀。
如圖2所示,在上游燃燒室3a的位置上的第2燃燒部外壁7的內面存在空隙且設置有導焰板12。導焰板12從比燃燒器4的焰口4a更下方位置(比焰口4a更上游側)延伸至比焰口4a更上方位置(比焰口4a更下游側),並覆蓋第2燃燒部外壁7的內面。導焰板12的內面形成上游燃燒室3a的第1內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燃燒器4的焰口4a位於導焰板12之下端緣與上端緣的大致中央部分。
左右端的燃燒器4與導焰板12之間形成有間隙。此間隙是形成為可以使空氣適量通過的尺寸。空氣是作為冷卻空氣而作用。通過燃燒器4與導焰板12之間的間隙的空氣會沿著導焰板12上升。此時,燃燒器4的火焰會沿著空氣的流動而成為直立姿勢。藉此,可抑制燃燒器4的火焰朝向導焰板12傾倒而接觸到導焰板12。
此外,藉由也使空氣流動於第2燃燒部外壁7與導焰板12之間所形成的空隙,可以在不對燃燒器4的火焰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將第2燃燒部外壁7及導焰板12冷卻。
在下游燃燒室3b的位置上的第2燃燒部外壁7的內面設置有隔熱板13。隔熱板13是作成為從導焰板12的上緣(下游端)延續並朝向其上方(下游方向)延伸來設置。隔熱板13的內面形成下游燃燒室3b的第2內面。隔熱板13具備有傾斜部14及延設部15。
在本實施形態中,從燃燒器4的焰口4a到第2燃燒部外壁7的上端緣為止是作為燃燒室3。並且,構成燃燒室3之上游燃燒室3a及下游燃燒室3b中的第2燃燒部外壁7的內面之大致整面被導焰板12及隔熱板13所覆蓋。
傾斜部14是隨著朝向上方(下游方向)而往逐漸遠離燃燒器4的方向傾斜。由於燃燒器4橫側的空間因為傾斜部14而逐漸擴展,因此在燃燒器4燃燒時成為高溫的下游燃燒室3b中,隔熱板13與燃燒器4的火焰會大幅地分開。藉此,可抑制隔熱板13的溫度上升。
又,由於燃燒筐1是上方位置成為比下方位置更高溫,因此在傾斜部14的上端設置往鉛直上方延伸的延設部15,來防止燃燒筐1之上方位置的第2燃燒部外壁7及隔熱板13的過熱。
此外,如圖2及圖3所示,在傾斜部14與延設部15的交界位置形成有貫通隔熱板13的開口部16。朝上升方向通過隔熱板13與第2燃燒部外壁7之間的空氣會從開口部16進入下游燃燒室3b,且進一步沿著隔熱板13的延設部15在燃燒室3內上升。
由於此時的空氣也是作為冷卻空氣而作用,可以從燃燒室3的內部側將最容易成為高溫的隔熱板13的延設部15冷卻,因此可以良好地抑制隔熱板13及燃燒筐1的第2燃燒部外壁7的溫度上升。
隔熱板13是作成為其上端被包夾在燃燒筐1與熱交換筐2而固定在燃燒室3。亦即,如圖3所示,隔熱板13具備有:固定凸緣17,藉由將隔熱板13之上端部往外側大致水平地彎折而形成。
如圖2所示,燃燒筐1的第2燃燒部外壁7形成有從其上端(下游端)往外側伸出的第1凸緣18。在熱交換筐2的第2熱交換部外壁11形成有從其下端(上游端)往外側伸出的第2凸緣19。
並且,藉由使第1凸緣18與第2凸緣19重疊,第2燃燒部外壁7與第2熱交換部外壁11會成為被連結的狀態,但在此更進一步地將隔熱板13的固定凸緣17夾入第1凸緣18與第2凸緣19之間,藉此便可將隔熱板13簡化構造並確實地固定於熱交換筐2的內側。
另外,除了圖3所示之形狀的固定凸緣17以外,作為其變形例,亦可採用圖4所示之形狀的固定凸緣20。如圖5所示,變形例之固定凸緣20具備有:抵接部21,當夾在第1凸緣18及第2凸緣19時,抵接於沿著第1凸緣18及第2凸緣19的外側緣之部分而被包夾固定。
另一方面,固定凸緣20的燃燒筐1側(與隔熱板13相連的側)是形成為排出孔狀,並成為和第1凸緣18及第2凸緣19的基端側(燃燒筐1側)不接觸的非接觸部22。藉由非接觸部22,可抑制從第1凸緣18及第2凸緣19之溫度較高的部分朝固定凸緣20的熱傳遞。
而且,由於固定凸緣20的抵接部21抵接於沿著第1凸緣18及第2凸緣19的外側緣之溫度較低的部分,因此可以確實地固定隔熱板13。
又,如圖6所示,亦可設置從隔熱板13的上緣立起的覆蓋片23。覆蓋片23是藉由已形成於固定凸緣17的基部之切痕,在相對於隔熱板13彎折固定凸緣17時從固定凸緣17脫離。從固定凸緣17脫離的覆蓋片23會覆蓋燃燒筐1及熱交換筐2的交界的內側。此時,藉由使覆蓋片23的基端部(下端部)彎曲,使其從燃燒筐1與熱交換筐2的交界部分離開,便可提升隔熱效果。
藉由設置覆蓋片23,不僅可抑制燃燒筐1與熱交換筐2的交界部分的溫度上升,還可將沿著隔熱板13流動的空氣進一步引導至下游而得到抑制熱交換筐2的溫度上升的作用。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舉出燃燒廢氣在燃燒室3的內部從下方朝上方流動(在燃燒筐1的上部設置有熱交換筐2)之燃燒裝置來進行了說明,但即便本發明是燃燒廢氣在燃燒室的內部從上方朝下方流動(使本實施形態之上下反轉而成的構成)之燃燒裝置,仍可適合採用並可得到同樣的效果。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地顯示了具備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燃燒筐1之燃燒裝置,但除此之外,本發明之燃燒裝置亦可採用作為第1變形例而顯示於圖7的燃燒筐30或作為第2變形例而顯示於圖8的燃燒筐40。
如圖7所示,第1變形例之燃燒筐30具備有:上游燃燒筐32(第1燃燒筐),在內部形成上游燃燒室31;及下游燃燒筐34(第2燃燒筐),在上游燃燒室31的上部形成下游燃燒室33。
上游燃燒筐32具備有:一對上游側外壁35,位於與省略圖示之燃燒器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兩側且彼此相向。下游燃燒筐34具備有:一對下游側外壁37,透過外彎凸緣36而連結於上游燃燒筐32的上緣(下游端)。
各上游側外壁35的內面為本發明之第1內面,各下游側外壁37的內面為本發明之第2內面。並且,兩上游側外壁35間的距離設為比兩下游側外壁37間的距離更小。
藉由使用第1變形例之燃燒筐30,可以在不設置前述圖2所示之導焰板12及隔熱板13的情況下,得到與導焰板12及隔熱板13同等的效果,可以削減零件成本或組裝工時。而且,根據第1變形例之燃燒筐30,可以使用不同的金屬材料來分別形成上游燃燒筐32與下游燃燒筐34。於是,對於因為會成為高溫而需要高耐熱性的下游燃燒筐34是使用耐熱性較高的金屬材料(例如不銹鋼等),另一方面,對於不易受到燃燒器的火焰之熱影響的上游燃燒筐32則是使用耐熱性比下游燃燒筐34更低的便宜金屬材料,可以減低成本。
又,如圖8所示,第2變形例之燃燒筐40具備有:上游燃燒筐42(第1燃燒筐),在內部形成上游燃燒室41;及下游燃燒筐44(第2燃燒筐),在上游燃燒室41的上部形成下游燃燒室43。
上游燃燒筐42具備有:一對上游側外壁45,位於與省略圖示之燃燒器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兩側且彼此相向,下游燃燒筐44具備有:一對下游側外壁46,連結於各上游側外壁45的上緣。
上游燃燒筐42與下游燃燒筐44是藉由往外側伸出的連結凸緣47、48而連結。上游側外壁45的內面為本發明之第1內面,下游側外壁46的內面為本發明之第2內面。並且,兩上游側外壁45間的距離設為比兩下游側外壁46間的距離更小。
此外,在第2變形例之燃燒筐40中,在下游燃燒筐44的下游側外壁46設置有傾斜部49。下游側外壁46的傾斜部49是隨著朝向上方(下游方向)而往逐漸遠離省略圖示之燃燒器的方向傾斜。由於燃燒器橫側的空間因為傾斜部49而逐漸擴展,因此在燃燒器燃燒時成為高溫的下游燃燒室43中,火焰會大幅地離開下游側外壁46。藉此,可抑制下游燃燒筐44的下游側外壁46的溫度上升。
像這樣,即便使用第2變形例之燃燒筐40,也可以得到與設置了前述圖2所示之導焰板12及隔熱板13的情況同等的效果,因此可以減少零件數量而削減組裝工時。
此外,根據第2變形例之燃燒筐40,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金屬材料來分別形成上游燃燒筐42與下游燃燒筐44。於是,對於因為會成為高溫而需要高耐熱性的下游燃燒筐44是使用耐熱性較高的金屬材料(例如不銹鋼等),另一方面,對於不易受到燃燒器的火焰之熱影響的上游燃燒筐42則是使用耐熱性比下游燃燒筐44更低的便宜金屬材料,可以減低成本。
1,30,40:燃燒筐 2:熱交換筐 3:燃燒室 3a,31,41:上游燃燒室 3b,33,43:下游燃燒室 4:燃燒器 4a:焰口 5:熱交換器 6:第1燃燒部外壁 7:第2燃燒部外壁 8:點火電極 9:火焰桿 10:第1熱交換部外壁 11:第2熱交換部外壁 12:導焰板 13:隔熱板 14,49:傾斜部 15:延設部 16:開口部 17,20:固定凸緣 18:第1凸緣 19:第2凸緣 21:抵接部 22:非接觸部 23:覆蓋片 32,42:上游燃燒筐 (第1燃燒筐) 34,44:下游燃燒筐(第2燃燒筐) 35,45:上游側外壁 36:外彎凸緣 37,46:下游側外壁 47,48:連結凸緣
圖1是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的主要部位的說明性立體圖。 圖2是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中的燃燒筐及熱交換筐的說明性剖面圖。 圖3是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中的隔熱板的立體圖。 圖4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中的固定凸緣之變形例的說明性立體圖。 圖5是顯示圖4的固定凸緣之固定狀態的說明性剖面圖。 圖6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燃燒裝置中的覆蓋片的說明性剖面圖。 圖7是顯示燃燒筐之第1變形例的說明性立體圖。 圖8是顯示燃燒筐之第2變形例的說明性立體圖。
1:燃燒筐
2:熱交換筐
3:燃燒室
3a:上游燃燒室
3b:下游燃燒室
4:燃燒器
4a:焰口
5:熱交換器
7:第2燃燒部外壁
11:第2熱交換部外壁
12:導焰板
13:隔熱板
14:傾斜部
15:延設部
16:開口部
17:固定凸緣
18:第1凸緣
19:第2凸緣

Claims (9)

  1. 一種燃燒裝置,是引入燃燒式之燃燒裝置,其在燃燒筐內有複數個在一方向上為縱長的燃燒器排列配置於與該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且用以將燃燒用空氣供給至前述燃燒器的燃燒風扇配置於前述燃燒器所產生之燃燒廢氣的流動方向下游側,前述燃燒裝置之特徵在於: 前述燃燒筐具備:上游燃燒室,容置前述燃燒器;及下游燃燒室,延續於該上游燃燒室, 前述上游燃燒室具備:一對第1內面,在與前述燃燒器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兩側彼此相向,且從比前述燃燒器的焰口更上游側延伸至該焰口的下游側, 兩個第1內面間的距離比一對第2內面間的距離更小,前述一對第2內面位於各第1內面的下游側且配備在前述下游燃燒室。
  2. 如請求項1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上游燃燒室的前述第1內面是藉由安裝於前述燃燒筐的內側之導焰板所形成。
  3. 如請求項2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是藉由隔熱板所形成,前述隔熱板從前述導焰板的下游端延續並朝向下游方向延伸, 前述隔熱板具備:傾斜部,朝向下游方向往逐漸遠離前述燃燒器的方向傾斜。
  4. 如請求項3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隔熱板具備:延設部,從前述傾斜部的下游端進一步往下游方向延伸, 在該延設部與前述傾斜部的交界位置具備貫通該隔熱板的開口部。
  5. 如請求項3或4之燃燒裝置,其在前述燃燒筐的下游側具備:熱交換筐,容置藉由前述燃燒器而加熱的熱交換器, 前述燃燒筐具備:第1凸緣,從下游端往外側伸出, 前述熱交換筐具備:第2凸緣,從上游端往外側伸出且連結於前述第1凸緣, 前述隔熱板具備:固定凸緣,夾入前述第1凸緣與前述第2凸緣之間而固定, 前述固定凸緣具備:抵接部,沿著外側緣抵接於前述第1凸緣及前述第2凸緣;及非接觸部,在前述燃燒筐及前述熱交換筐的內部側和前述第1凸緣及前述第2凸緣成為非接觸。
  6. 如請求項5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隔熱板具備:覆蓋片,覆蓋前述燃燒筐與前述熱交換筐的交界的至少一部分並往下游方向延伸。
  7. 如請求項1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燃燒筐是由形成前述上游燃燒室的第1燃燒筐及形成前述下游燃燒室的第2燃燒筐所構成, 前述上游燃燒室的前述第1內面是藉由前述第1燃燒筐之周壁的內面所形成, 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是藉由前述第2燃燒筐之周壁的內面所形成。
  8. 如請求項1或7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下游燃燒室的前述第2內面具備:傾斜部,從前述上游燃燒室的前述第1內面的下游端朝向下游方向往逐漸遠離前述燃燒器的方向傾斜。
  9. 如請求項7之燃燒裝置,其中前述第1燃燒筐與前述第2燃燒筐分別是藉由不同的金屬材料所形成, 前述第1燃燒筐是藉由耐熱性比前述第2燃燒筐更低的金屬材料所形成。
TW110126085A 2020-09-29 2021-07-15 燃燒裝置 TW2022127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2791 2020-09-29
JP2020162791 2020-09-29
JP2021-027798 2021-02-24
JP2021027798A JP2022056311A (ja) 2020-09-29 2021-02-24 燃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740A true TW202212740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99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6085A TW202212740A (zh) 2020-09-29 2021-07-15 燃燒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56311A (zh)
CN (1) CN114321973A (zh)
BR (1) BR102021019581A2 (zh)
TW (1) TW20221274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6311A (ja) 2022-04-08
CN114321973A (zh) 2022-04-12
BR102021019581A2 (pt)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13590A (en) Boiler for a heating system
CA2830248C (en) Strain reduction clamshell heat exchanger design
TWI567342B (zh) Combustion device
US11149942B2 (en) Finger air baffle for high efficiency furnace
JP5299948B2 (ja) 燃焼装置
TW202212740A (zh) 燃燒裝置
JP3280453B2 (ja) ユニットヒーター及びユニットヒーター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ITMO20000010A1 (it) Bruciatore dotato di mezzi di protezione contro surriscaldamenti della testa del bruciatore
JP4818305B2 (ja) ガスストーブ用プレート式バーナ
TW202219432A (zh) 燃燒裝置
TWI802819B (zh) 燃氣熱水器用燃燒器
CN208475623U (zh) 燃烧装置、该装置的隔热板及具备该装置的供给热水装置
KR102372926B1 (ko) 연소실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JP4616717B2 (ja) 液体燃料燃焼装置
JP6478797B2 (ja) グリル
KR950000611Y1 (ko) 온풍 난방기
JP4770338B2 (ja) 調理空間を備えた温風暖房機
KR960009619B1 (ko) 가스버너
JP2005207653A (ja) 燃焼温風暖房器
JP2022128149A (ja) 加熱調理器
JP6208608B2 (ja) グリル
KR20050117766A (ko) 가스복사 조리기용 버너 어셈블리
JPH0212491Y2 (zh)
JP2023023160A (ja) 給湯器
KR20090128360A (ko) 소둔로의 라디안트 튜브 가열용 표면연소 버너 및 이를 구비한 소둔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