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2659A - 混合材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材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2659A
TW202212659A TW110132133A TW110132133A TW202212659A TW 202212659 A TW202212659 A TW 202212659A TW 110132133 A TW110132133 A TW 110132133A TW 110132133 A TW110132133 A TW 110132133A TW 202212659 A TW202212659 A TW 2022126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brid fabric
yarn
further defined
fabric
hybr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2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盧克 邁克爾 哈弗哈爾茲
蕭克菲 加塞米
亞倫 肯尼斯 阿姆斯圖茲
瑪格麗特 凱瑟琳 菲爾曼
斯賓塞 雅各布 努爾
史帝芬 約翰 茲卡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天然纖維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天然纖維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天然纖維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2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65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20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2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ydrophyl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混合材料可配置為混合織物。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型態可為兩個紗線彼此接合而製成,並展現十秒或更短的溼氣吸收性,及混合織物第一面的溼氣擴散速率與第二面相比存在差異。混合織物另一個說明性實施型態可為兩個紗線彼此接合而製成,並展現十秒或更短的溼氣吸收性,及至少2.5 mm/min的平面芯吸速率。混合織物的另一個說明性實施型態可藉由不同配置的焊接過程所生產的兩個紗線所製成,導致焊接紗線具有一個或更多相異特性。該混合織物之說明性實施型態包含但不限於凹凸織物與平針織物及由棉所製成的凹凸織物。

Description

混合材料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混合材料、製造混合材料的方法及可能從該混合材料製造的產品。
藉由不同的纖維及紗線混合成混合結構來改善紗線及織物的性能一直是許多專利及專利申請的重點。一種方法為使用纖維級混紡製造混紡紗線(特別地將合成纖維混合進紗線)或在纖維之一元件或部分施加化學處理。
台灣專利TW201623712A揭露將不同類型的纖維混合成紗線,並使用該紗線組合製成混合結構。此發明使用不同纖維橫截面的合成纖維。已知混合不同直徑的纖維有助於纖維的乾燥屬性。使用此方法製造之纖維可以加速乾燥。另一個專利McMurray B. (美國專利US7465683B2)係關於雙面經編針織織物,在纖維的不同面具有不同紗線。此效果是藉由使用不同的導桿並將不同的紗線供給不同的導桿來達成,具體方法為在不同層的織物結構中結合具有不同表面特性的合成紗線。
Kasdan(美國專利US6427493B1)專利為雙面針織不規則凹凸織物,設計使織物具有優異芯吸特性。在此織物,合成紗線之微纖維用來加強濕氣表現。在美國專利公開US20200216948A1中,揭露一種用於衣物及鞋類紡織品的多層衣物,其中織物的不同層可由不同處理方式之天然纖維所製成。此構造具有最終特性包含改善的濕氣管理、濕氣芯吸及抗菌功能。上述所列的專利及公開專利申請並沒有揭露不包含合成纖維及/或化學處理之混合織物。用於產生優異芯吸性能的化學處理常會在多次洗滌循環後被洗掉,進而使織物性能減弱,此製造方法有多種缺點。一般而言,在紗線及/或織物使用不同處理具有多種缺點,包含但不限於作為短期方法,前述處理可在有限的洗滌循環後被洗掉,而合成材料亦具有多種缺點,包含但不限於微塑料的脫落及化石燃料的依賴。
本發明係關於混合材料、製造混合材料的方法及可能從該混合材料製造的產品。混合材料可配置為混合織物。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型態可為兩個紗線彼此接合而製成,並展現十秒或更短的溼氣吸收性,及混合織物第一面的溼氣擴散速率與第二面相比存在差異。混合織物另一個說明性實施型態可為兩個紗線彼此接合而製成,並展現十秒或更短的溼氣吸收性,及至少2.5 mm/min的平面芯吸速率。混合織物的另一個說明性實施型態可藉由不同配置的焊接過程所生產的兩個紗線所製成,導致焊接紗線具有一個或更多相異特性。該混合織物之說明性實施型態包含但不限於凹凸織物與平針織物及由棉所製成的凹凸織物。
在揭露及描述本發明之方法及裝置前,應當理解該方法及裝置不應被限於特定方法、特定元件、或特定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說明書所使用之術語僅作為描述特定實施例/態樣之目的,而並非做為限制之目的。
如說明書及附加的請求項所述單數形式之「一個(a)」、「一個(an)」及「該」包含複數引用除非說明書中有清楚說明排除。可以用「大約」一個特定數值及/或「大約」另一個特定值表示範圍。當表達該範圍時,另一個實施例包含該特定數值及/或該另一個特定數值。同樣地,當使用約略值表達數值時,使用前言「大約」應當理解該特定數值可形成另一實施例。應當進一步理解每個範圍的端點相對於另一個端點為顯著的,且獨立於另一個端點。
「理想的」或「理想地」表示接續描述的事件或情況可能或可能不會發生,以及該描述包含所述事件或情況發生的例子及不會發生的例子。
「態樣」所指的方法、裝置及/或元件並不表示需要表示該態樣之限制、功能性、元件等,而是其為特定說明性揭露之一部分,且不限於該態樣之方法、裝置及/或元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本說明書之敘述及請求項中,術語「包含(comprise)」及其變異字如「包含(comprising)」及「包含(comprises)」表示「包含但不限於」,不應排除例如其他元件、整數或步驟。「示例性的」表示「之例子」,並不應傳達一個首選或理想的實施例的意思。「如」非用於限制意思,而是做為解釋目的。
本發明揭露元件,可用於表示揭露之方法及裝置。在此揭露此等與其他元件,應理解當揭露此等元件之組合、子集、交互作用、群組等時,雖然可能沒有明確揭露各個不同個體及集體組合與排列的具體例子,對於所有方法及裝置,本說明書皆一一思及與描述。此應用在本發明之所有態樣,包含但不限於揭露方法之步驟。因此,若可執行各種附加步驟,應理解任何一個附加步驟可以與任何一個特定實施例或揭露方法之實施例組合共同執行。
本說明書之方法及裝置可藉由下述理想態樣之詳細說明及包含的例子、及圖式與其前述及下述說明作為參考而更加理解。當指一般配置及/或構造之元件、態樣、特徵、功能性、方法及/或材料時,相對應的術語可交互使用。
應理解本揭露不應將本申請限於構造之詳細說明及下述說明或圖式說明中所提及元件的安排。本揭露能有其他實施例並由各種方式被操作或執行。此外,應理解在此參照裝置或元素方向所使用的片語及術語(例如,術語「前」、「後」、「上」、「下」、「頂」、「底」等僅用於簡化描述,並非表示或意旨所參照的裝置或元素一定必須具有特定方向,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表示。此外,在此及附加的請求項中所使用的術語如「第一」、「第二」及「第三」為敘述之目的,並非表示或意旨相對重要性或顯著性。 [定義]
在本揭露中,可以使用各種術語來描述可以結合本揭露所使用的過程、裝置及/或其他元件的某些元件。為了明確性,部分術語的定義直接於下列提供。然而,當用於描述該元件時,此等術語及其定義不應被限於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而旨在說明本揭露之一個或更多態樣。此外,包含任何術語及/或其定義並不表示需要該元件在本文揭露的任何特定過程或裝置中具體呈現,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指示。
A.焊接基材
「焊接基材」及/或「焊接紗線」可用來表示一個完成的複合材料,包含至少一種天然基材,其中藉由加工溶劑作用於纖維及/或顆粒的生物聚合物及/或作用於基材內的另一種天然材料,使一個或更多獨立纖維及/或顆粒被融合或焊接在一起。
B. 焊接
在此所使用之「焊接」可表示藉由聚合物的緊密分子間聯合來連接及/或融合材料。
C.生物聚合物
在此所使用之「生物聚合物」表示天然存在的聚合物(由生命過程產生),相反於可能從天然存在材料中所合成衍生的所有聚合物。 [大綱]
一般而言,在此所揭露之混合材料之說明性實施例可被配置為混合織物結構,及可由普通棉紗線與焊接紗線混合或不同的焊接紗線混合在一起。可被預期該混合織物在其特定實施例中可被配置為「鍍層結構」,該術語一般用於紡織品產業,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混合材料所使用之紗線可使用任何美國專利申請號10,982,381及/或美國專利公開號2019/0106814所揭露之任何一個方法及/或結構或任何適合的方法及/或結構來焊接,不具限制性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該混合織物可由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所製成之混合織物。其結構可設計為藉由誘導混紗線的協同效應來改善混合織物濕氣處理表現(混合織物的其他改進中,如減少黏著性、減少起毬、增加透氣性等,包含但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混合織物結構可為針織織物,其中紗線可設計為主要存在於混合織物的一面或以三明治形式夾在結構裡面,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結果產物的結構與非混合織物(由沒有不同特性所構成的織物,例如由100%傳統紗線所構成或100%焊接紗線所構成,但該焊接紗線在各種焊接紗線中具有相對單一型態及焊接特性)相比,可具有顯著更高濕氣轉移速率至混合織物的外表面,而此特性可配置使得產出的混合織物具有與另一側相比,更高濕氣擴散速度至一側。一般而言,在吸收度、垂直芯吸、濕氣擴散速度及/或單項濕氣轉移方面,與由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或由單一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結構具有更優濕氣表現。混合織物具有比普通棉織物高4倍之芯吸度。然而,混合材料之給定實施例之特定濕氣轉移特性包含但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根據本揭露所構造之混合織物之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該混合織物表現改善的溼氣表現。在先前技術中,具有產業上可接受的溼氣表現的織物中,皆由合成纖維或有化學處理之天然纖維所製成。根據本揭露的混合織物可以由沒有化學處理、塗層、蠟之100%棉所構成,同時展現優異的溼氣特性,近乎相同、相同、或優於先前技術的織物的對應特性。然而,本揭露之範圍不限於優異的溼氣特性,但延伸到混合織物的任何特性及/或特徵(如手感、黏性、抗起毬等),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一般而言,混合織物優異的溼氣特性可以藉由結合兩種不同類型的紗線的協同效應產生,在此說明性的實施例可包含傳統紗線及焊接紗線成單一混合織物。然而,混合織物的其他說明性實施例可包含兩個焊接紗線,其中第一焊接紗線的一個或更多特徵不同於第二焊接紗線的相對應特徵。據此,本揭露之混合織物之範圍不限於包含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混合在一起或不同焊接紗線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織物的實施例,除非在下列請求項另有說明。
該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為針織結構,可為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之混合,表現在濕氣芯吸及吸收性,以及單向濕氣轉移及混合織物不同面之擴散速度皆有改善。混合織物可被配置為可調整濕氣轉移方向,已確定發生濕氣轉移過混合織物時的地點、速率及/或方向,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濕氣轉移特性的其他特性(如吸收速率、擴散速率、乾燥速率等)及/或混合織物的其他特性(如減少黏著性、理想手感、毛性、彈性、起毬度等)亦可被調整以針對特定應用優化上述值。
由純棉所製造之混合織物未經任何化學修飾(如塗層、處理等)可配置為具有比由傳統棉所構成的織物更優異的溼氣表現(在其他特性中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混合織物結構的說明性實施例可設計為一種方式,使具有傳統棉的焊接棉紗線混合進混合織物的結構。該混合結構可能在各種濕氣調節特性、濕氣芯吸、透氣性、乾燥速率、降低黏著性、及/或起毬性中表現協同作用的增加,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由混合焊接及傳統棉紗線的混合織物與由100%焊接紗線或100%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前者展現更優垂直芯吸性。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可設計為其一側主要有焊接紗線,相反於在結構的中間具有主要的焊接紗線。混合織物的兩個說明性實施例分別在混合織物不同側具有主要焊接紗線,表示在混合紗線的兩側有相反的單向濕氣轉移及擴散速率,可預期此調節可擴展混合織物的應用數量。混合織物的各種實施例可以在額外的有利特性中,具有明顯高於由所有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的垂直芯吸力,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表示將傳統棉紗線與焊接紗線混合及/或混合兩種不同焊接紗線可能在混合織物結構中具有協同效應,包含但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實施例及詳細說明]
圖1表示焊接棉紗線束及傳統棉紗線束在紗線水平測量的垂直芯吸表現代表圖,其中以芯吸距離(毫米)及時間顯示。比較圖1的圖表示焊接紗線具有比一般對照棉紗線具有顯著更高芯吸性。製作圖1所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表1中。表1所記錄觀察到的數據可計算出在整個 30 分鐘測試中,焊接紗線束的平均芯吸速率為3.9毫米/分鐘,傳統紗線束為0.8毫米/分鐘,其中10分鐘時焊接紗線束的速率為3.50毫米/分鐘而傳統紗線束的速率為1毫米/分鐘。據此,焊接紗線束的平均芯吸速率高於傳統紗線束4.7倍,在10分鐘時速率為焊接紗線束約為傳統紗線束的3.2倍。然而,焊接紗線束及傳統紗線束之間該度量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但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焊接紗線束的另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焊接紗線束的芯吸力平均可為相對應的傳統紗線束的大約1、1.5、2、2.5、3、3.5、4、5或6倍,及/或在10分鐘時速率為相對應的傳統紗線束的1、1.5、2、2.5、3或3.5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表1
紗線芯吸性 焊接紗線 對照組
時間 ( 分鐘 ) 芯吸距離 ( 毫米 ) 芯吸距離 ( 毫米 )
2 22 1
5 26 3
10 35 11
15 39 16
20 42 17
25 46 22
30 48 29
平均速率 (毫米/分鐘) 3.9 0.8
10分鐘時速率 (毫米/分鐘) 3.5 1.1
如前所述之美國專利申請號10,982,381及/或美國專利公開號2019/0106814已描述與傳統棉紗線相比,焊接棉紗具有此理想的濕氣管理特性(進而為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與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
發現在混合織物結構的各種說明性實施例中將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混紡會產生混合織物,與由100%傳統紗線或100%焊接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相比,前者具有性能改善的協同作用。一般而言,此改善狀況在混合織物的溼氣管理中最明顯,但本揭露之範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製作使用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混合的混合織物的不同說明性實施例,且混合織物表現碰到濕氣時比非混合織物展現改善的特性。混合可導致更佳濕氣轉移,因不同紗線的毛羽及/或形態的差異可能會導致無毛區域的芯吸速度更快,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其他說明性實施例可由混合第一焊接紗線具有特定組特性與第二焊接紗線具有第二特定組特性所製成,其中第一焊接紗線的至少一個特徵與第二焊接紗線的相應特徵相差一定量。一般而言,可預期兩者焊接紗線間的毛羽及/或硬挺度之差異可以提供兩種焊接紗線之間的特性差異,用於創建具有所需特性的混合織物的實施例(例如,降低黏著性、增加芯吸性、增加透氣性、濕氣方向性、濕氣擴散速率等),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此等特性上的差異可能給予混合織物多個理想的品質,例如優異濕氣管理、降低起毬、降低黏著性、增加透氣性等,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一般而言,用於蒐集本說明書揭露的實驗數據的傳統棉紗線及織物未被處理,並配置為胚布紗線及/或胚布織物。此外,被加工成用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中的焊接棉紗的傳統紗線及本文所揭露的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未經過整理,並配置為胚布紗線,如同傳統紗線與焊接紗線混合以製造本發明所揭露的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此處報告的所有測試及/或經驗數據均在織物經過至少三個洗滌循環後獲得,其中洗滌程序依照AATCC LP1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並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進一步地,除非另有說明,意旨焊接紗線用於製造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及用於製造混合織物的焊接紗線,經過大致相同的焊接過程,對於給定織物或混合織物,所有的焊接紗線皆相對均勻。然而,本揭露之範圍並不被限制,用於製造混合織物中焊接紗線的紗線及/或與焊接紗線混合以製造混合織物的傳統紗線可能具有不同的配置(例如漂白、洗滌、以其他方式完成的、其等組合等),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圖2表示不同時間點中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所製成4種不同平針織物,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表現(毫米)之代表圖。在此所揭露之垂直芯吸表現一般指平面芯吸表現,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製作圖2所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表2,其中使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並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如圖所示,在幾乎圖中所有時間點,混合織物結構中25%及50%焊接紗線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相比,前者可導致顯著更高的混合織物垂直芯吸力。例如,10分鐘時的垂直芯吸力顯示由25%及50%焊接紗線及剩餘的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平針混合織物具有比全部由焊接紗線或全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高4倍芯吸力。根據表 2 中記錄的觀察數據計算,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在整個 30 分鐘測試的平均芯吸速率及10 分鐘時測試的速率皆為0.94毫米/分鐘,對於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4.3及4.6毫米/分鐘,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4.0及4.6毫米/分鐘,及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1.9及1.9毫米/分鐘。
據此,在經圈方向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4.6 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4.8倍。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4.3 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4.9倍。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2.3 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2.4倍。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2.2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2.4倍。然而,混合織物與另一種織物之間該度量中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但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平針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在經圈方向的芯吸力平均速率或在10分鐘速率時,可為完全由傳統紗線製造的相對應織物的0.5、1、1.5、2或2.5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表2
平針織物在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力,根據 AATCC 197 測試方法
時間 100% 傳統紗線 25% 焊接紗線 50% 焊接紗線 100% 焊接紗線
2.00 1 13 13 5
5.00 5 28 26 13
10.00 9 46 46 19
15.00 13 58 54 28
20.00 20 69 62 32
25.00 25 76 68 34
30.00 32 82 74 37
平均速率 (毫米/分鐘) 0.9 4.3 4.2 1.9
10分鐘速率 (毫米/分鐘) 0.9 4.6 4.6 1.9
圖3表示由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製成的平針織物,在緯圈方向的垂直芯吸表現之代表圖,其中一樣垂直芯吸力以毫米表示對上時間。製作圖3所蒐集的數據表示在表3,其中測試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從圖中可清楚看出,50%混合織物(亦即一半焊接紗線一半傳統紗線)與由100%傳統棉或100%焊接棉所製成的織物兩者相比,前者可芯吸較多液體。相較之下,使用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平針混合織物在10分鐘時,比由傳統棉紗所製成的織物展現2倍更高的芯吸力。
根據表 3中記錄的觀察數據計算,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在整個 30 分鐘測試的平均芯吸速率及10 分鐘時測試的速率皆為1毫米/分鐘,對於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1.4及1.6毫米/分鐘,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2.3及2.7毫米/分鐘,及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1.1及1.3毫米/分鐘。
據此,在緯圈方向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36%,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47%倍。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118%,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154%。由25%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22%,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 17%。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99%,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103%。然而,混合織物與另一種織物之間該度量中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但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平針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在緯圈方向的芯吸力平均速率或在10分鐘速率時,可為完全由傳統紗線製造的相對應織物的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或200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表3
平針織物在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力,根據 AATCC 197 測試方法
時間 100% 傳統紗線 25% 焊接紗線 50% 焊接紗線 100% 焊接紗線
2.00 2 2 5 3
5.00 4 5 13 6
10.00 1 15 27 10
15.00 21 27 33 18
20.00 27 31 41 22
25.00 37 37 46 26
30.00 44 40 51 30
平均速率 (毫米/分鐘) 1 1.4 2.3 1.1
10分鐘速率 (毫米/分鐘) 1 1.6 2.7 1.3
圖4表示由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製成的各種平針織物之吸收度代表圖。製作圖4所蒐集的數據表示在表4,其中測試使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證據顯示即使混合織物僅由17%焊接紗線而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導致吸收時間減少大約68%。混合織物由25%焊接紗線而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導致吸收時間減少更多,量測大約81%,而混合織物由50%焊接紗線而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導致吸收時間減少更多,量測大約93%。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個織物間該度量的其他差異性數值包含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例如,在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與相對應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可能具有吸收時間減少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的吸收度,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此外,混合織物可在其他說明性實施例中表現吸收時間為10、9、8、7、6、5、4、3、2或1秒。此表示在混合織物中混合焊接紗線及一般棉至少在濕氣管理特性中表現協同作用。
表4
吸收度  基於 AATCC 79
平針織物 吸收時間 ( )
100% 傳統棉 31
17% 焊接棉 10
25% 焊接棉 6
50% 焊接棉 2
100% 焊接棉 2.
大致參考圖5A及5B為雙面凹凸單針織物,可配置為混合材料(例如此說明性實施例中的混合織物),具有一部分的紗線包含焊接紗線及第二部分的紗線包含傳統紗線,(傳統紗線可為未加工或未焊接,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在此兩個說明性實施例中,50%紗線為焊接紗線及50%為傳統棉紗線。然而,焊接紗線對傳統紗線的理想比例可能至少根據混合織物的應用目的而不同,因此該比例並不限於本發明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此外,用於焊接紗線或傳統紗線(例如,棉花、羊毛、絲綢、大麻等)的天然材料類型可能與在此揭露之混合材料的一個實施例不同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基於改變大量變異數而存在配置為混合織物的混合材料的近乎無限量的實施例,其中該變異數包含但不限於:(1)傳統紗線的配置(例如,化學成分、物理特性、混合織物所用的比例等);(2)焊接紗線的配置(例如,化學成分、物理特性、混合織物所用的比例、焊接的程度及位置等);(3)織物構造方法(例如,不同類型的針織、編織、電鍍、消光等);(4)紗線、焊接與未焊接紗線彼此間、混合織物的其他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決定哪面依使用目的構成內外等。
持續參照圖5A及5B表示混合織物的兩個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兩個說明性實施例提供兩種混合織物的結構,圖5A為焊接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中間,圖5B為焊接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底部(圖5B左側所示的有利視角)。圖5A及5B表示雙面凹凸織物結構的紗線配置為混合織物的代表圖,其中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依不同明暗表示。如前所述,該兩種實施例僅作為說明性之目的,存在大量附加的實施例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除非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中,焊接及傳統紗線之兩種不同說明性組合如圖5A及5B所示,提供焊接及傳統紗線兩種不同說明性組合,該說明性實施例可包含棉。然而,用於製造混合材料及/或混合織物所使用材料中的最佳化學成分可能依各個不同應用而異,因此無法限於本揭露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圖5A及5B所示之兩個說明性的混合織物提供兩種不同凹凸織物的例子,圖5A為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配置使得焊接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內側,相比於圖5B為構造的第二說明性實施例,其表示混合織物的凹凸構造,其中焊接紗線依照圖5B左右有利視角所示可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底部。然而,混合織物的理想構造(單凹凸織物、平針織物、針織、編織、寬鬆等)可依各個不同應用而異,因此無法限於本揭露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圖6表示由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製成的各種凹凸織物,在緯圈方向的垂直芯吸表現之代表圖。製作圖6所蒐集的數據表示在表5,其中測試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該等數據及相對應圖再次表示混合織物結構中,混合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的協同作用。根據表5中記錄的觀察數據計算,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在整個 30 分鐘測試的平均芯吸速率及10 分鐘時測試的速率分別為2.2及2.3毫米/分鐘,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11.6及8.4毫米/分鐘,及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9.1及6.1毫米/分鐘。
據此,在緯圈方向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5.24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3.7倍。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28%,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37.7%。然而,混合織物與另一種織物之間該度量中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但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在緯圈方向的芯吸力平均速率或在10分鐘速率時,可為完全由傳統紗線製造的相對應織物的0.5、1、1.5、2、2.5、3、3.5、4、4.5、5或5.5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同樣地在10分鐘比較時,由50%焊接紗線及50%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中,可發現其芯吸力在緯圈方向比完全由傳統棉所製成的織物快4倍,亦顯著快於完全由焊接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
表5
凹凸織物在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力,根據 AATCC 197 測試方法
時間 ( 分鐘 ) 100% 傳統棉 - 胚布 50% 焊接棉 100% 焊接棉
2 3. 48 40
5 13 67 51
10 22 84 61
15 34 99 70
20 45 108 79
平均速率 (毫米/分鐘) 2.2 11.6 9.1
10分鐘速率 (毫米/分鐘) 2.3 8.4 6.1
圖7表示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所製成各種不同凹凸織物,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表現之代表圖。製作圖7所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表6,其中使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並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如同圖6(表示緯圈方向的芯吸表現),圖7之比較圖顯示製作混合織物使用混合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的協同作用。根據表6中記錄的觀察數據計算,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在整個 30 分鐘測試的平均芯吸速率及10 分鐘時測試的速率皆為2.7毫米/分鐘,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9.6及6.8毫米/分鐘,及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的芯吸速率分別為7.8及5.6毫米/分鐘。
據此,在經圈方向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的此方向上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 3.8倍,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2.5倍。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的平均速率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相應速率快大約23%,10 分鐘的速率大約快21%。一般而言,在10分鐘時比較芯吸力可得知使用50%焊接紗線及50%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為由傳統棉所製成的織物的2倍,亦顯著快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然而,混合織物與另一種織物之間該度量中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但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在經圈方向的芯吸力平均速率或在10分鐘速率時,可為完全由傳統紗線製造的相對應織物的0.5、1、1.5、2、2.5、3、3.5或4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
表6
凹凸織物在經圈方向的垂直芯吸力,根據 AATCC 197 測試方法
時間 ( 分鐘 ) 100% 傳統棉 - 胚布 50% 焊接棉 100% 焊接棉
2 4 41 35
5 13 55 45
10 27 68 56
15 40 90 62
20 51 97 67
平均速率 (毫米/分鐘) 2.5 9.6 7.8
10分鐘速率 (毫米/分鐘) 2.7 6.8 5.6
圖8表示10分鐘後不同比例之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所製成各種不同凹凸織物,緯圈方向的垂直芯吸表現之另一個代表圖,其中測試圖5A及5B所示的特定混合織物結構。製作圖8所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表7,其中使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並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根據表7中記錄的觀察數據計算緯圈方向在10分鐘時的芯吸距離,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為19.3毫米,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為77.3毫米,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為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組合A,表示在圖5A中)的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為92毫米,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組合B,表示在圖5B中)的構造的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為91.30毫米。
據此,組合A及組合B兩者混合織物之芯吸距離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在此方向大約4.7倍。該等混合織物的芯吸距離亦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的芯吸距離高約19%及18%。同樣地,此表示將焊接紗線與傳統紗線混合在混合織物結構的協同作用。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B)表示凹凸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中,其在緯圈方向的芯吸速率顯著地高於由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亦顯著地高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種織物之間該度量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但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在緯圈方向及10分鐘時所芯吸的距離為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織物的0.5、1、1.5、2、2.5、3、3.5、4、4.5或5倍,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表7
緯圈方向 的垂直芯吸力,基於 AATCC 197 測試方法
垂直芯吸凹凸 織物 10 分鐘時的芯吸距離 ( 毫米 )
100% 傳統棉-胚布 19
100% 焊接棉 77
組合 A 92
組合 B 91
圖9A至12B表示4種不同織物濕氣轉移的示意圖。圖9A及9B表示完全由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中且技法面分別朝下及上之示意圖。圖10A及10B表示完全由焊接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中與圖9A及9B所描述的相同方向。圖11A及11B表示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圖5A之組合A),及圖12A及12B表示第二說明性實施例(圖5B之組合B),其中方向與圖9A及9B所描述的相同。
如圖9A至12B示意地描述,此4種不同織物當接觸水時會表現不同。測試進行於織物的兩面,一般會預期看到相反結果,否則織物僅為多孔的,重力主要或唯一地將濕氣轉移過織物的原因。圖11A至12B的混合織物展現單向濕氣轉移從一面至另一面,且織物在一面的濕氣轉移速率較另一面高。
特別參照圖10A及10B描述由100%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的濕氣轉移,技法面朝下(例如,鄰近濕氣來源)及技法面朝上(例如,於濕氣來源的反側),明顯得知濕氣向織物的表面轉移的方向性很小。然而,此濕氣轉移的方向性(及兩側擴散速率的增量)無法調整。
特別參照圖11A及11B描述圖5A所示之混合織物(50%焊接紗線及50%傳統紗線)的濕氣轉移,技法面朝下及技法面朝上,明顯得知朝向織物針織正面線圈的濕氣轉移具有大量方向性。此外,此濕氣轉移的方向性(及兩側擴散速率的增量)可以調整,不像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所觀察到的特性。
同樣地,參照圖11A及11B描述圖5B所示的混合織物(50%焊接紗線及50%傳統紗線)的濕氣轉移,技法面朝下及技法面朝上,明顯得知朝向織物針織反面線圈的濕氣轉移具有大量方向性。此外,此濕氣轉移的方向性(及兩側擴散速率的增量)可以調整,不像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所觀察到的特性。在兩種混合織物中觀察到的結果可能歸因於混合織物優異的濕氣管理性能/特性,以及能夠調整特定特性以優化特定應用的混合結構的性能,相反於完全由傳統紗線形成的織物及完全由焊接紗線形成的織物則無法達成上述效果。
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組合B)表示混合織物的單向濕氣轉移速率的代表圖,並將其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較於圖13(測量技法面朝下及技法面朝上)。製作圖13所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表8,其中使用AATCC 197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並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根據表8紀錄所觀察到的數據,技法面朝下的單向濕氣轉移中,對於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為136.10%、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22.2%、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如圖5A所示之組合A)的第一實施例構造為160.50%、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如圖5B所示之組合B)的第二實施例構造為-44.02%。測量技法面朝上的單向濕氣轉移中,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圖5A所示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圖5B所示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的織物分別為68.95%、-32.24%、-85.90%及110.18%。
據此,組合 A 及組合 B 的混合織物在技法面朝下與技法面朝上的單向濕氣傳遞差異分別為 246.4及154.2。相反地,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僅展現67.15之差異,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僅展現54.54之差異。亦即,組合A的混合織物當與測試在反面線圈相比時,在正面線圈測試時表現出單向濕氣轉移率差異,為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 3.6 倍,及為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 4.5倍。
組合B的混合織物當與測試在反面線圈相比時,在正面線圈測試時表現出單向濕氣轉移率差異,為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2.3倍,及為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2.8倍。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反面線圈相比,正面線圈單向濕氣轉移的差異僅為約 49%,凹凸混合織物的兩者組合A及組合B的差異遠大於50%,其各值為負數,相反值為正數。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織物之其他值的差異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織物的另一實施例中,與反面線圈相比,正面線圈的單向濕氣轉移的差異可能為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此外,此差異可能高於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相對應織物的0.5、1.0、1.5、2、2.5、3或3.5倍。
對比完全由傳統棉、完全由焊接棉及如圖5A與5B所示之兩種混合織物的單向濕氣轉移,表示與完全由焊接棉所製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織物的單向傳輸指數及方向性皆增加。在兩者凹凸織物及兩者凹凸混合織物的正面線圈及反面線圈執行此測試可將重力影響正常化,使得差異必須歸因於混合織物的構造及/或紗線的形態及/或兩種紗線的形態差異,而不是非測試期間的方向。
表8
單向濕氣轉移,基於 AATCC 195
織物 技法面朝下 (%) 技法面朝上 (%)
100% 傳統棉-胚布 136.10 68.95
100% 焊接棉 22.21 -32.24
組合 A 160.50 -85.90
組合 B -44.02 110.18
圖14為圖5A及5B的混合織物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之濕氣擴散速率代表圖(以技法面朝下及朝上測試)。製作圖14所蒐集的數據顯示於表9,其中使用AATCC 195測試方法做測試。然而,可使用其他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根據表9紀錄所觀察到的數據,技法面朝下的擴散速度差中,對於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為-0.242毫米/秒、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0.415毫米/秒、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如圖5A所示之組合A)的第一實施例構造為1.422毫米/秒、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混合織物(如圖5B所示之組合B)的第二實施例構造為-0.836毫米/秒。測量技法面朝上的擴散速度差中,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圖5A所示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圖5B所示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一說明性實施例、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的織物分別為-0.273、0.1586、-0.7611及0.9573毫米/秒。
據此,當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相比,在技法面朝下與技法面朝上的情況下,組合A及組合B之凹凸混合織物展現較高的擴散速率差異。組合A及組合B在頂面及底面間的擴散速率差,技法面朝下與技法面朝上相比時,分別為2.183及1.793。相反地,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僅展現0.031之差異,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僅展現0.573之差異。亦即,組合A的混合織物當與測試在反面線圈相比時,在正面線圈測試時表現的擴散速率差異,為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70倍,及為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凹凸織物的差異高出約3.8倍。
組合B之混合織物當測試於正面線圈及測試於反面線圈所展現的擴散速率差異,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高出約57倍,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高出約3.1倍。而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的反面線圈相比,在正面線圈測試時,混合織物頂面及底面的擴散速度差異僅為約 11%,組合A及組合B的凹凸混合織物皆大於15%,各值其一為負值而相反值為正值。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織物在此度量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實施例中,正面線圈與反面線圈的擴散速率差異可能為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或更高,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此外,此差異可能高於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織物的0.5、1.0、1.5、2、2.5、3或3.5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將完全由傳統棉、完全由焊接棉、及兩種不同混合織物的濕氣擴散速率差異做比較,顯示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織物的擴散速率差異增加。在兩者凹凸織物及兩者凹凸混合織物的正面線圈及反面線圈執行此測試可將重力影響正常化,使得差異必須歸因於混合織物的構造及/或紗線的形態及/或兩種紗線的形態差異,而不是非測試期間的方向。
表9
擴散速率差異,基於 AATCC 195
織物 技法面朝下之差異 ( 毫米 / ) 技法面朝上之差異 ( 毫米 / )
100% 傳統棉-胚布 -0.242 -0.273
100% 焊接棉 -0.415 0.1586
組合 A 1.422 -0.7611
組合 B -0.836 0.9573
如圖14明顯所示,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展現恆定差異,代表織物為多孔的且不具備濕氣轉移的方向性。而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展現兩個相反差異,代表透過混合織物結構具備濕氣轉移的方向性。值得注意為此差異略小並對於由一種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不可調節的(例如,100%由一種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其中焊接過程沿著焊接紗線或100%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長度展現相對均勻特性)。將具有不同毛羽及表面特性的兩種不同紗線混紡,產生兩種混合織物對於水分轉移具有較高差異及相反方向性。測試濕氣管理可將給定量的水分放在混合織物的一個表面,並測量擴散到混合織物各側的時間及水量,以及通過混合織物厚度的溼氣量。
如圖14所示,圖5A及5B的凹凸混合織物的構造的說明性實施例中不同組合之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一個凹凸混合織物可構建為具有兩個不同面(有時在此稱為「正面線圈」及「反面線圈」)。據此,觀察到在此所指「組合B」構造的說明性實施例會優先將水分從正面線圈轉移到反面線圈(技法面朝上),因此可能特別適合應用於反面線圈位於混合織物的外側。相反地,觀察到在此所指的「組合A」構造的說明性實施例會優先將水分從反面線圈轉移到正面線圈(針織錶面朝下),因此可能特別適合應用於正面線圈位於混合織物的外側。
圖15表示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組合B)所示之混合織物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之乾燥速率相比之代表圖(測試技法面朝下及技法面朝上兩者)。製作圖15所蒐集的數據顯示於表10,其中使用AATCC 201測試方法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根據表10紀錄所觀察到的數據計算乾燥速率,對於完全由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為0.65毫升/小時、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0.73毫升/小時、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用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兩者混合織物(如圖5A及5B所示之組合A及組合B)為0.77毫升/小時。
據此,組合A及組合B兩種混合織物皆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乾燥速率塊約18%。該等混合織物亦比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乾燥速率快約5%。對比兩種混合織物(組合A及組合B)及100%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100%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得知混合織物較其他織物展現較快的乾燥速率。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織物度量中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內而不限於此,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實施例中可能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織物乾燥速率更高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 100%,及/或可能為0.60、0.65、0.70、0.75或0.80毫升/小時,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表10
乾燥速率,基於 AATCC 201
織物 乾燥速率 ( 毫升 / 小時 )
100% 傳統棉-胚布 0.65
100% 焊接棉 0.73
組合 A 0.77
組合 B 0.77
圖16表示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組合B)所示之混合織物起毬狀態與完全由焊接纖維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纖維所製成的織物相比之代表圖(在反面線圈測量)。製作圖16所蒐集的數據顯示於表11,其中測試使用ISO 12945-2程序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方法、準則及/或其他程序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如圖16所示,在「等級」軸較高數值代表具有更高抗起毬特性。如圖16顯見,兩種混合織物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前者在反面線圈展現較佳抗起毬性。此外,明顯得知組合A比組合B展現更高起毬特性,可能歸因於在組合A及組合B中焊接紗線主要位置的不同。組合A在混合織物的反面線圈具有較大量的傳統紗線,並展現比組合B較低的起毬等級,其中組合B在反面線圈具有較大量的焊接紗線。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種織物間度量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實施例中,起毬等級可能為4.5或5,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在此實驗中,測試混合織物及各種織物的反面線圈,可以預期反面線圈在多種應用中配置為混合織物或由該織物所製成的衣物的外側。然而,反面線圈及/或正面線圈的其他方向可用於不同應用,任何混合織物之方向不具限制性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此外,先前已知或之後得知焊接紗線所展現其他理想的特性可以給予由混合紗線本身或其組合所製成的混合織物,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表11
起毬狀態,基於 ISO 12945-2
織物 起毬等級
100% 傳統棉-胚布 3
100% 焊接棉 4.5
組合 A 3.5
組合 B 4
圖17表示在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組合B)所示之混合織物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較其透氣性之代表圖。製作圖17所蒐集的數據顯示於表12,其中測試使用ASTM D737準則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方法、準則及/或程序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如圖17所示,透氣性以立方英尺/分(cfm)表示。如表12所記錄觀察到的數據計算得知,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的透氣性為199cfm,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538cfm,對於由50%焊接紗線及剩餘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如圖5A及5B所示分別地為組合A及組合B)分別為273cfm及301cfm。
據此,組合A及組合B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說明性實施例,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分別具有大於約37%及51%透氣性。如圖17明顯得知,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展現最高透氣性(亦即測量空氣透氣性),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展現最低透氣性。混合織物的值位於前述兩種值之間,其中組合B較組合A略高。然而,混合織物及另一種織物度量的其他差異值包含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種實施例透氣性可為210cfm至500cfm間的任何數值,及/或具有比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織物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更高的透氣性,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可預期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構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織物的透氣性較低,而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構成的織物相比,其透氣性更高,因此混合織物具有優異的水分管理特性。再者,先前已知或之後發現的焊接紗線表現出的其他期望的特性可被賦予由焊接紗線單獨或組合構成的混合織物而不受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表12
透氣性,基於 ASTM D737
織物 透氣性 (cfm)
100% 傳統棉-胚布 199
100% 焊接棉 538
組合 A 273
組合 B 301
圖18表示在圖5A及5B(分別為組合A及組合B)所示之混合織物與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凹凸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凹凸織物相比較其吸收性之代表圖。製作圖18所蒐集的數據顯示於表13,其中測試使用AATCC 79測試在圖5A及5B所示之凹凸混合織物及完全由傳統紗線及焊接紗線所構成的凹凸混合織物兩者之正面線圈。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如表13紀錄所觀察到的數據計算得知吸收性,對於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凹凸織物為61.5秒、對於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為大約1秒、對於圖5A(組合A)所示之混合織物為2.4秒、對於圖5B(組合B)所示之混合織物為3.5秒。
據此,組合A及組合B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說明性實施例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分別具有大約25倍及17倍的吸收性。如圖18明顯得知,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展現最高吸收性。然而,在混合織物及另一種織物的度量的其他差異質包含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例如,在凹凸混合織物的另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吸收性可以為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相對應織物的2、3、4、5、6、7、8、9、10、11、12、13、14、15、16、18、19、20、21、22、23或24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此外,在其他說明性實施例中,混合織物可以展現吸收性10、9、8、7、6、5、4、3、2或1秒。
表13
正面線圈的吸收性,基於 AATCC 79
凹凸 吸收性 ( )
100% 傳統棉 61
100% 焊接棉 1
組合 A 2
組合 B 3
一般而言,在此所揭露混合材料各種說明性實施例可以配置成混合織物。該等混合織物可藉由混合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所製成。此外,在此所揭露的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焊接紗線及/或傳統紗線可由天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例如纖維素、木質素、絲蛋白等)所組成,在一說明性實施例中傳統紗線及焊接紗線可能完全由生物聚合物組成,因此混合織物中不存在或幾乎不存在合成材料。雖然具體的例子及實驗數據可能歸因於由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所構成的混合織物,本揭露之範圍不被限制並可應用於任何混合織物所展現的期望特性,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混合織物的說明性實施例與由100%傳統紗線或100%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織物在一定混紡比例範圍內可展現顯著的性能提升。觀察到對於垂直芯吸力及吸收性,即便只有17%焊接紗線所製成的混合織物亦可與其他織物相比,顯著地改善混合織物的性能。焊接棉及傳統棉之紗線束垂直芯吸力比較(如圖1)表示焊接紗線較傳統棉紗線芯吸快3倍。又,凹凸織物的傳直芯吸力比較(圖6至8)表示兩種混合織物與完全由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混合織物展現較高垂直芯吸力。此外,由100%焊接紗線所製成的織物與100%傳統紗線所製成的織物相比,前者具有較高吸收性及較高垂直芯吸力。 [針織織物]
如上述所討論地,在此揭露不同單針織混合織物,但本揭露之範圍不限於此等特定的混合織物,且延伸至其他混合針織織物、編織混合織物、鬆散混合織物及/或其他織物結構及/或混合材料結構,除非在下述請求項中另有說明及延伸。平針及凹凸織物由不同比例的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所製成。一般而言,在水分管理方面被認為具有高性能的織物之特性定義為快速吸水、快速芯吸及濕氣擴散,及/或從織物一側到另一側的濕氣轉移率高。其他屬性,如缺乏黏性、透氣性、理想的手感等可在多種應用中為理想的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凹凸混合織物可由各種不同組合所設計。如上所述,在此所揭露之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兩個說明性實施例配置為使得在其中所放置的紗線導致一個第一混合織物,其中焊接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背面,且傳統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正面。在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第二個說明性實施例中,焊接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中間層,傳統紗線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背面。然而,其他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的放置、方向、位置等可被用於混合織物的給定實施例,且本揭露之範圍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在凹凸混合織物中,偶數給料掛針線圈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背面。在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焊接紗線可能理想位於偶數給料掛針線圈或圖案第二重複段(如圖5B所示),因此可以主要位於混合織物的背面。相反地,凹凸混合織物構造的另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傳統紗線可理想地位於單數給料的掛針線圈上或圖案第一重複段(如圖5A所示)。焊接紗線的特點為毛羽相對較少且紗線結構吸水率低。因此,混合織物結構可以藉由水的毛細管運動通過紗線間距吸收水分。藉由混合織物的寬度存在不同紗線可以使更快的水分轉移通過混合織物的寬度及更快的吸水率在混合織物的寬度。在混合織物靠近中間的傳統紗線有助於吸水並將水分從衣物穿著者的皮膚上從凹凸混合織物的正面線圈轉移到反面線圈。反面線圈的傳統紗線有助於將水分從混合織物的反面線圈轉移到正面線圈。
藉由兩種不同說明性組合(如圖5A及5B所示)構成凹凸混合織物,在測試時發現混合織物正面線圈及反面線圈間的濕氣擴散速率存在增量(變異),若將混合織物顛倒並且若焊接紗線及傳統紗線的混紡以不同的組合製成,則可切換此增量。此增量為混合織物的單向水分轉移良好的指示,並證明此方向性在不同混合織物之間是可調整的。
當使用焊接紗線製成的混合織物中的芯吸作用可能藉由混合織物結構中焊接紗線之間液體的毛細管運動而發生,一般紗線可能透過傳統紗線的吸收及芯吸,其可更快地從穿著者的皮膚(服飾由混合織物所製成)中吸收水分,並避免/減輕織物緊貼穿著者的感覺。不被理論所侷限,可預期平針及凹凸混合織物中焊接及傳統紗線的組合,藉由在相對較硬的焊接紗線產生的毛細管空間中進行芯吸,同時藉由在傳統紗線的紗線結構吸收將水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導致混合織物垂直芯吸的協同增加。此快速芯吸及固定濕氣的組合為混合織物的獨特特徵。該等協同機構的結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吸水的實際質量大於由 100% 焊接紗線製成的織物及由 100% 傳統紗線製成的織物。
用來構造混合織物的焊接紗線不限於特定型態、焊接程度、裝置及/或用來構造焊接紗線的方法等,且可包含任何已知、在此揭露、或之後發現焊接紗線及/或製造該焊接紗線的方法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一般而言,在此所揭露藉由焊接過程生產的紗線用於混合材料可被配置為焊接紗線之化學成分在相對應傳統(例如,未加工、未焊接等)基材及/或紗線實質上相同化學成分。在多種應用中化學成分可能為生物聚合物,特別為纖維素,但在其他材料(例如,羊毛、絲等)可使用其他生物聚合物而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再者,在織物或混合織物至少經過三個洗滌週期後,對所有織物(亦即,混合織物及由傳統紗線所構成的所有織物及完全由焊接紗線所構成的所有織物之所有說明性實施例)進行所有測試並收集經驗數據,其中,洗滌程序根據AATCC LP1執行。然而,可使用其他測試方法、準則及/或程序不被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可預期在此所說明及測量的混合織物的特性即使在大量洗滌循環之後亦不會顯著降低其特性,至少因為該等特徵可能是混合織物中使用的一種紗線形態發生根本變化的結果,而並非經過特定洗滌次數後其處理技術、化學處理等及/或其他方法或裝置可能退化之結果,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雖然在此所揭露及描述之混合材料可被配置為使用由天然纖維組成的基材,本揭露之範圍,其任何離散的製程步驟及/或參數、及/或與其一起使用的任何裝置不受如此限制,而延伸到其任何有益及/或有利的用途而不受限制,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本說明書描述各種製程及裝置的理想態樣,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無疑地可想到本揭露之其他特徵,以及在此說明之實施例及/或態樣的各種修改及改變,全部皆可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之下達成。據此,在此所描繪及描述之方法及實施例僅作為說明目的,本揭露之範圍延伸至所有製程、裝置及/或結構以提供本揭露各種優勢及/或特徵,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在焊接製程中,已結合理想態樣及具體例子描述根據本揭露的染色及焊接製程、製程步驟、元件,其裝置及焊接基材,不應將範圍限制於所描述的特定實施例及/或態樣,因為在本說明書的實施例及/或態樣旨在所有方面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據此,在此說描繪及描述的製程及實施例不應被限於本揭露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雖然多數圖式依實際比例繪製,任何在此提供的尺寸僅為說明目的,並不限於本揭露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應當注意其製程、裝置及/或設備,及/或由此產生的混合材料不限於本說明書所描繪及描述的特定實施例,而根據本揭露之發明特徵之範圍由本說明書的請求項所定義。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從描述的實施例做調整及改變,而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
任何混合材料製作製程(例如針織編織等)之各種特性、元件、功能、優勢、態樣、配置、製程步驟、製程參數等,可單獨使用或與另一種組合使用,取決於特性、元件、功能、優勢、態樣、配置、製程步驟、製程參數等的兼容性。據此,本揭露存在幾乎無限變數。對於另一種特性、元件、功能、態樣、配置、製程步驟、製程參數等的調整及/或替代不應限於本揭露之範圍,除非在下述請求項另有說明。
應當理解本揭露延伸至所提及的一個或更多獨立特徵、明顯從文字或圖式得知及/或原本揭露之所有替代組合。所有此等不同的組合構成各種本揭露之替代態樣及/或其元件。本說明書在此所描述的實施例解釋操作在此揭露之裝置、方法、及/或元件的最佳模式,並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亦能使用。在先前技術所允許的情況下,本發明之請求項被解釋為包含替代實施例。
除非在請求項另有說明,不表示在此所闡述的任何製程或方法要求被配置為依照特定順序執行其步驟。據此,方法請求項實際上並未列出需要按照步驟的順序,或在請求項或描述中並未特別說明該等步驟應限於特定的順序,在任何方面皆無法推定其順序。此適用於任何可能的非明確基礎的解釋,包含但不限於關於步驟安排或操作流程的邏輯問題;源自語法組織或標點符號的簡單含義;說明書中描述的實施例的數量或類型。
為了有助於智慧財產局及本申請所核准的任何專利之讀者方便解釋在此所描述之請求項,申請人希望強調任何在此所提及之請求項或請求項元素皆不會違反美國專利法第112(f),除非在特定請求項特殊地使用詞彙「用於…之方法」或「用於…之步驟」。
本申請要求主張 2021年 8 月 31 日提交之美國非臨時專利申請第 63/072,931號,所有上述申請內容藉由引用整體併入本發明中。
本說明書之圖式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連同說明實施型態及實施方式,用於解釋本發明之方法及系統之原理。 〔圖1〕為焊接及傳統棉紗線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2〕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平針織物,沿著經圈方向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3〕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平針織物,沿著緯圈方向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4〕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織物的吸收性的代表圖。 [圖5A]提供一個混合材料配置成混合織物之說明實施型態之示意圖,其中織物圖案及不同紗線種類(焊接及傳統)層對於混合織物的說明實施型態為可見的。 [圖5B]提供一個混合材料配置成混合織物之說明實施型態之示意代表,其中織物圖案及不同紗線種類層對於混合織物的說明實施型態為可見的。 [圖6]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緯圈方向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7]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經圈方向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8]為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在10分鐘時,經圈方向之垂直吸濕表現之代表圖。 [圖9A及9B]表示完全由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中濕氣轉移過織物及濕氣擴散至織物兩側且技法面分別朝下及上之示意圖。 [圖10A及10B]表示完全由焊接棉紗線所製成的織物中濕氣轉移過織物及濕氣擴散至織物兩側且技法面分別朝下及上之示意圖。 [圖11A及11B]表示圖5A(組合A)中濕氣轉移過混合織物之說明實施型態及濕氣擴散至混合織物兩側且技法面分別朝下及上之示意圖。 [圖12A及12B]表示圖5B(組合B)中濕氣轉移過混合織物之說明實施型態及濕氣擴散至混合織物兩側且技法面分別朝下及上之示意圖。 〔圖13〕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中,單向濕氣轉移表現之代表圖。 〔圖14〕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中,針織正面線圈及針織反面線圈濕氣擴散速率差異之代表圖。 〔圖15〕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中乾燥速率之代表圖。 〔圖16〕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中,針織反面線圈之起毬等級之代表圖。 〔圖17〕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的透氣性之代表圖。 〔圖18〕     為使用不同比例之焊接棉紗線及傳統棉紗線所製成的各種雙面凹凸織物的吸收性之代表圖。

Claims (191)

  1. 一種混合織物,其特徵係包含: (1)     第一紗線 (2)     第二紗線,該第一紗線及第二紗線互相接合以製成該混合織物,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該混合織物展現第一面的第一溼氣擴散速率與第二面的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比至少快25%,該混合織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棉。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具有至少每分鐘2.5毫米的平面芯吸速率。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針織織物。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織物。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第一面進一步定義為起毬等級為至少3.5。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毛羽少於該第二紗線之毛羽。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硬挺度大於該第二紗線之硬挺度。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技法面。
  2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內部。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00%。
  2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50%。
  2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300%。
  2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製成衣物。
  2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2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面至該第二面之第一濕氣轉移與該第二面至該第一面之第二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30. 一種混合織物,其特徵係包含: (1)     第一紗線 (2)     第二紗線,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互相接合以製成該混合織物,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該混合織物展現之平面芯吸速率至少每分鐘2.5毫米,該混合織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展現在第一面之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第二面之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比至少大25%。
  32.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33. 如請求項3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及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34.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35.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棉。
  36.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平針針織織物。
  37.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針織織物。
  38.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39.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4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42.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43.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44. 如請求項43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45.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第一面進一步定義為起毬等級為至少3.5。
  46. 如請求項45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47.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48.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毛羽少於該第二紗線之毛羽。
  49.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硬挺度大於該第二紗線之硬挺度。
  50.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技法面。
  5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內部。
  52.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00%。
  53.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50%。
  54.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300%。
  55.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製成衣物。
  56.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57.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面至該第二面之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面至該第一面之第二單向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
  58. 如請求項57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59.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60. 一種衣物,其特徵係包含: (1)     外表面,該外表面展現起毬等級為至少3.5,且該外部表面具有至少第一濕氣擴散速率; (2)     內表面,該內表面具有第二濕氣擴散速率,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差至少為25%,該衣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61.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62.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服裝進一步定義為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
  63. 如請求項62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64.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65.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由棉所製成。
  66.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具有平面芯吸速率每分鐘至少為2.5毫米。
  67. 如請求項66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68.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針織織物。
  69. 如請求項68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織物。
  70.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71. 如請求項7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72.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73.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74.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75. 如請求項74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76.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77.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78. 如請求項6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外表面至該內表面之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內表面至該外表面之第二單向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
  79. 如請求項78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及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80. 一種衣物,其特徵係包含: (1)     外表面,該外表面展現起毬等級為至少3.5; (2)     內表面,該外表面至該內表面之第一濕氣轉移與該內表面至該外表面之第二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該衣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81.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82.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
  83. 如請求項82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84.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外表面具有第一濕氣擴散速率及該內表面具有第二濕氣擴散速率,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至少相差25%。
  85. 如請求項84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86.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由棉所製成。
  87.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具有平面芯吸速率每分鐘至少為2.5毫米。
  88. 如請求項87所述之衣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89.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針織織物。
  90. 如請求項89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織物。
  91.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92. 如請求項91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93.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94.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95.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96. 如請求項95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97.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98.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99. 如請求項80所述之衣物,其中,該衣物進一步定義為包含焊接紗線。
  100. 一種混合織物,其特徵係包含: (1)     第一紗線,具有第一平面芯吸速率; (2)     第二紗線,具有第二平面芯吸速率,該第一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芯吸速率至少相差100%,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互相接合以製成該混合織物,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及該混合織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101.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展現在第一面之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第二面之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比至少大25%。
  102.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103. 如請求項10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及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04.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105.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棉。
  106.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平針針織織物。
  107.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針織織物。
  108.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109.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110. 如請求項109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111.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112.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113.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114. 如請求項113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115.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第一面進一步定義為起毬等級為至少3.5。
  116. 如請求項115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117.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18.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毛羽少於該第二紗線之毛羽。
  119.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硬挺度大於該第二紗線之硬挺度。
  120.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技法面。
  121.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內部。
  122.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50%。
  123.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200%。
  124.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300%。
  125.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製成衣物。
  126.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127.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面至該第二面之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面至該第一面之第二單向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
  128. 如請求項127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29. 如請求項10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30. 一種混合織物,其特徵係包含: (1)     第一紗線,具有平面芯吸速率小於每分鐘2毫米; (2)     第二紗線,具有第二平面芯吸速率至少小於每分鐘3毫米,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互相接合以製成該混合織物,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
  131.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在第一面展現的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在第二面之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比至少大25%。
  132.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133. 如請求項13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34.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135.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棉。
  136.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平針針織織物。
  137.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針織織物。
  138.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及該第二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139.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140. 如請求項139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141.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142.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143.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144. 如請求項143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145.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第一面進一步定義為具有起毬等級至少3.5。
  146. 如請求項145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147.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48.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毛羽少於該第二紗線之毛羽。
  149.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硬挺度大於該第二紗線之硬挺度。
  150.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技法面。
  151.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內部。
  152.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00%。
  153.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150%。
  154.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高300%。
  155.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製成衣物。
  156.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157.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第一面至該混合織物之第二面之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面至該第一面之第二單向濕氣轉移至少相差50%。
  158. 如請求項157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59. 如請求項13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60. 一種混合織物,其特徵係包含: (1)     第一紗線; (2)     第二紗線,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互相接合以製成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之該混合織物,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該第一面至該第二面之第一溼氣擴散與該第二面至該第一面之第二濕氣擴散相比至少相差50%,該混合織物由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161.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在該第一面展現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面之第二濕氣擴散速率相比至少高25%。
  162. 如請求項16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濕氣擴散速率與該第二濕氣擴散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63.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展現十秒或更短的吸收時間。
  164. 如請求項163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吸收時間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79檢測準則所測定。
  165.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纖維素。
  166.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棉。
  167.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平針針織織物。
  168.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凹凸針織織物。
  169.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具有平面芯吸速率至少2.5毫米/分鐘。
  170. 如請求項169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平面芯吸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197檢測準則所測定。
  171.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透氣性至少為200 cfm。
  172. 如請求項171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該透氣性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STM D737檢測準則所測定。
  173.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生物聚合物進一步定義為自然存在的生物聚合物。
  174.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及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沒有對其施加化學處理。
  175.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至少為0.7毫升/小時。
  176. 如請求項175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乾燥速率進一步定義為使用AATCC 201檢測準則所測定。
  177.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之第一面進一步定義為具有起毬等級至少3.5。
  178. 如請求項177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起毬等級進一步定義為使用ISO 12945-2檢測準則所測定。
  179.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80.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毛羽少於該第二紗線之毛羽。
  181.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硬挺度大於該第二紗線之硬挺度。
  182.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技法面。
  183.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主要位於該混合織物之內部。
  184.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第二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大100%。
  185.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該第二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大150%。
  186.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紗線之平面芯吸速率與該第二紗線之第二平面芯吸速率相比至少大300%。
  187.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製成衣物。
  188.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混合織物進一步定義為實質上完全由該生物聚合物所製成。
  189.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一單向濕氣轉移與該第二單向濕氣轉移進一步定義為基於AATCC 195檢測準則所測定。
  190. 如請求項16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191. 如請求項190所述之混合織物,其中,該第二紗線進一步定義為焊接紗線。
TW110132133A 2020-08-31 2021-08-30 混合材料及方法 TW2022126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2931P 2020-08-31 2020-08-31
US63/072,931 202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659A true TW202212659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35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133A TW202212659A (zh) 2020-08-31 2021-08-30 混合材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064823A1 (zh)
EP (1) EP4204614A1 (zh)
AU (1) AU2021334025A1 (zh)
TW (1) TW202212659A (zh)
WO (1) WO20220474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7B2 (ja) * 1991-04-26 1996-01-10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摩擦材
US6427493B1 (en) * 1998-07-31 2002-08-06 Concord Fabrics, Inc. Synthetic knit fabric having superior wicking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DE20112626U1 (de) * 2001-07-31 2001-10-25 Brand Factory Suisse Gmbh Cont Bekleidungsstück
US7465683B2 (en) * 2003-11-24 2008-12-16 Mcmurray Brian L Functional double-faced performance warp knit fabri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s made there 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64828A1 (en) 2022-03-03
US20220064823A1 (en) 2022-03-03
WO2022047426A1 (en) 2022-03-03
EP4204614A1 (en) 2023-07-05
AU2021334025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2988B (zh) 毛圈織物產品
CN104452066B (zh) 一种仿麻针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3564663B (zh) 一种袜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5916A (zh)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US10988868B2 (en) Textile structures comprising core spun yarn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US6062272A (en) Absorbent towel having quick-dry properties
KR101402032B1 (ko) 레노 면직물 및 그 제직방법
US9963821B2 (en) Moisture-management in hydrophilic fibers
JP2017528622A (ja) 翡翠含有繊維、糸および吸水性冷却生地
CN102695430B (zh) 绝缘服
JP2011226026A (ja) 衣料用編地
US6986270B2 (en) Knitted fabric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moisture management
US10750804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sweatband
JP6655478B2 (ja) 織物
CN206408331U (zh)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
TW202212659A (zh) 混合材料及方法
CN106609408A (zh) 一种防羽防螨面料织造工艺
JP5339926B2 (ja) 衣料用織編物
WO2022220175A1 (ja) タオル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208144A (zh) 一种基于烂花印花法的棉涤双层织物
CN205951383U (zh) 一种防水透气纺织面料
Ammayappan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production of non-woven fabric from woolen materials
CN109371532A (zh) 一种纺织成型的夏凉被及其生产方法
Mohamed et al. The influence of knitted fabrics’ structure on adequate stitch type and density for performance apparel
JP2020084397A (ja) 紡績性及び吸放湿性に優れた紡績糸及び織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