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0979A -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0979A
TW202210979A TW110128260A TW110128260A TW202210979A TW 202210979 A TW202210979 A TW 202210979A TW 110128260 A TW110128260 A TW 110128260A TW 110128260 A TW110128260 A TW 110128260A TW 202210979 A TW202210979 A TW 2022109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threshold value
distribution image
management
heat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川隆
池川直樹
栗野琢士
高野瀬康
高大輔
海谷絵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栗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栗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栗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9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48Thermography; Techniques using wholly visual means
    • G01J5/485Temperatur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00Storing bulk material or loose, i.e. disorderly, articles
    • B65G3/02Storing bulk material or loose, i.e. disorderly, articles in the open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01N33/222Solid fuels, e.g. co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4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dust or loosely-baled or loosely-piled materials, e.g. in silos, in chim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of highly inflammable material, e.g. light metals, petroleum produ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能夠簡易地判定煤炭及/或製鐵粉塵之樁之熱分佈。根據本發明之一種方式,提供一種管理系統,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前述管理系統具備攝像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攝像部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之熱分佈圖像資訊。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之臨限值資訊。判定部構成為基於熱分佈圖像資訊及臨限值資訊來判定樁之發熱。

Description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在製鐵廠作為製鐵原料或在發電廠作為發電燃料所使用之煤炭以樁的狀態存放於場地內。在此,煤炭藉由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發熱。然後隨著溫度的升高,前述氧化反應被催化,最終可能引發著火。
為防止所記載之煤炭樁著火,在以往的煤炭樁管理中,將熱電偶等插入樁堆中測定溫度,當溫度較高時對前述樁進行灑水以冷卻。
此外,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灑水方法,前述方法在移動式灑水機中設置紅外線溫度計,對煤炭樁的表層溫度進行掃描測定,在紅外線溫度計的值超過臨限值的地方灑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3-15382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使用熱電偶的方法中,在設置煤炭樁時操作人員必須登上煤炭樁,並通常將長約2m的熱電偶插入煤炭樁中,且在卸煤時需要回收前述熱電偶。此外,在實際測定煤炭樁的溫度時,需要將溫度顯示面板帶到現場,並連接熱電偶進行溫度測定。進而,熱電偶只能評價部分溫度。煤炭樁之發熱可能偶爾發生在供氧和蓄熱平衡的狹窄範圍。當這樣在狹窄範圍內發熱時,除非熱電偶在其附近,否則無法檢測到發熱。雖可以設置複數個熱電偶,然很難保證檢測所有發熱而無遺漏,且會增加上述插入和回收上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此外,在專利文獻1所示之方法中,雖能夠藉由掃描煤炭樁整體來獲得總發熱量的圖像,然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總體發熱量。
以上前述發熱也可發生在含硫化鐵之製鐵粉塵中。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所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能夠簡易地判定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之熱分佈。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一種方式,提供一種管理系統,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前述管理系統具備攝像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攝像部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判定部構成為基於熱分佈圖像資訊及臨限值資訊來判定樁之發熱。
具體而言,係可作為以下各方式來提供。 在前述管理系統中,還具備輸出部,前述輸出部構成為對各個前述樁表示前述判定部所判定的前述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 在前述管理系統中,前述攝像部係具有熱分佈計的飛行器。 在前述管理系統中,還具備灑水部;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來對各個前述樁判定灑水的必要性;前述灑水部構成為基於前述判定部的灑水必要性的判定結果來灑水。 一種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裝置,係具備: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係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所得;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一種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方法,係具備:攝像過程、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以及判定過程;前述攝像過程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前述判定過程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一種管理程式,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使電腦作為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發揮功能;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係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所得;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當然,並不僅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能夠簡易地判定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熱分佈。
以下藉由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以下所示實施例中示出之各種特徵事項均可相互組合。
然而,用於實現本實施例中出現之軟體之程式可作為電腦可讀取之非暫時性的記憶媒體(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提供,或從外部伺服器下載來提供,亦或可提供為在外部電腦上啟動程式並在客戶終端上實現功能(即所謂雲端計算)。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部」包括例如藉由廣義之電路所實施之硬體資源與可藉由前述硬體資源來具體實現之軟體資訊處理之組合。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各種資訊,這些資訊係例如代表電壓或電流值信號值之物理值,亦或由0或1所構成之二進制的位元集(bit set)之信號值之高低,亦或藉由量子疊加來表示,且可在廣義之電路上執行通信或運算。
廣義之電路係藉由至少適當地組合電路(Circuit)、電路系統(Circuitry)、處理器(Processor)以及記憶體(Memory)等來實現之電路。換言之,包含針對特定用途之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例如,簡單可程式化邏輯裝置(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複合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以及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等。
<管理系統> 本實施例的管理系統係一種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系統。具體而言,前述管理系統具備攝像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攝像部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進而,判定部構成為基於熱分佈圖像資訊及臨限值資訊來判定樁之發熱。
此外,雖非必要結構,然本實施例之管理系統可具備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氣象資訊取得部、水分量資訊取得部、輸出部、灑水部、樁切割部以及樁排出部之中一個或兩個以上。在以下說明之圖1中,將主要說明具備所記載之所有之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之功能結構] 圖1係本實施例之管理系統之概要圖。前述管理系統1具備管理裝置2、攝像裝置3、輸出裝置4以及灑水裝置5。
其中,管理裝置2係控制用於管理管理系統1中煤炭及/或製鐵粉塵之資訊處理。圖2係示出本實施例之管理裝置之功能結構之概要模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管理裝置2主要包括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21、臨限值資訊取得部22以及判定部23。此外,管理裝置2包括氣象資訊取得部24以及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攝像裝置3係攝像部之一例,輸出裝置4係輸出部之一例,灑水裝置5係灑水部之一例,以下說明不作特別區分。
[管理系統之功能] 以下,具體說明管理系統1各部之功能。
[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 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21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P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P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之熱分佈圖像資訊。
換言之,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21所取得之熱分佈圖像資訊係能夠看到樁P整體的熱分佈資訊之熱分佈圖像。在前述熱分佈圖像中,樁P的任何地方在測定時均無差異。亦即,不存在例如在樁P之某個位置在14:00進行了測定然在樁P之其他位置在14:05進行測定所記載之時間上之差異。然而,可以根據後述之攝像部所具有的感測器等之規格等而有時間上之範圍。例如,可以係14:00至14:02的兩分鐘之間所獲得之熱分佈圖像,然在此情況下,在樁P的任何位置均應係在14:00至14:02的2分鐘之間所獲得之熱分佈圖像。
場地Y內可存在複數個樁P,在此情況下,熱分佈資訊可係在一個圖像中僅示出一個樁之熱分佈圖像,亦可係任意(例如,場地內的一定範圍)複數個樁之熱分佈圖像,亦可係場地Y的所有樁P之熱分佈圖像。當使用場地Y的所有樁P之熱分佈圖像以外的圖像時,從比較樁P之發熱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每張圖像的攝像時間間隔不會太長。
此外,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係從樁P上方俯視之圖,只要包含樁的表層各部分的溫度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熱影像等。
[臨限值資訊取得部] 臨限值資訊取得部22構成為取得表示樁P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
當在前述溫度以上或超過前述溫度時,溫度的臨限值係用於增大發熱程度的基準之臨限值。溫度的臨限值可係一個或複數個。具體示例將在之後描述。
由於溫度的臨限值可能會根據煤炭及/或製鐵粉塵所含水分量、溫度、濕度、設置位置等因素而變化,例如可基於所記載之因素來考慮以進行設定。臨限值可能會根據季節或氣象而變化,亦可能不會變化。
作為臨限值,並非在超過前述值時便必然會出現發熱,可理解為有一定程度的可能性出現或升高。此外,作為臨限值亦可考慮到安全係數。
[判定部] 判定部23構成為基於熱分佈圖像資訊及臨限值資訊來判定樁P之發熱。
前述判定部23例如可至少從熱分佈圖像資訊中從樁P的表層的溫度推測樁P內部各個位置之溫度,並判定前述推測的溫度是否超過預設溫度的臨限值或是否在臨限值以上。在推測樁P的內部的溫度時,較佳為進一步基於樁的立體形狀(之後將詳細描述)等來進行推測。更具體而言,作為推測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從樁的立體形狀與表面溫度來進行熱解析。此外,前述判定部23可判定樁P的各個位置的表層溫度是否超過預設臨限值,或是否在臨限值以上。例如,當臨限值設置僅為50°C時,可將感測溫度低於50°C的位置判定為「安全」,將感測溫度在50°C以上的位置判定為「危險」。此外,當臨限值設置為40°C及50°C時,可將感測溫度低於40°C的位置判定為「安全」,將感測溫度在40°C以上且低於50°C的位置判定為「注意」,將感測溫度在50°C以上的位置判定為「危險」。
判定部23可判定樁P的最高溫度是否超過溫度的臨限值或在臨限值以上。例如,當臨限值設置僅為50°C時,可將樁P的所有表層均低於50°C的樁P判定為「安全」,將具有50°C以上溫度的位置的樁P判定為「危險」。當臨限值設置為40°C及50°C時,可將樁P的所有表層均低於40°C的樁P判定為「安全」,將具有40°C以上的位置然整體表層低於50°C的樁P判定為「注意」,將具有50°C以上溫度的位置的樁P判定為「危險」。
此外,當場地Y內設置複數個樁P時,判定部23可基於樁P的最高溫度、超過樁中的臨限值的溫度的面積等,來判定各個樁P的對應優先級(例如排序等)。
判定部23亦可按照所記載之排列的優先級從高至低的順序來決定如何對應樁P。作為對應的方法可以係灑水,或切割樁P以散熱,或進行排出(下一過程的處理)等。即使係在同一場地Y內的樁P,亦可對某個樁P灑水,或排出其他樁P等,或者將複數個對應進行組合皆可。
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的灑水部5時,判定部23較佳為基於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來判定對各個樁的灑水之必要性。
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的樁切割部(未圖示)時,判定部23較佳為基於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來判定對各個樁P進行切割樁P散熱之必要性。
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的樁排出裝置(未圖示)時,判定部23較佳為基於樁P之發熱的判定結果來判定排出樁P的優先級。
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的灑水部5、樁切割部及樁排出裝置之中複數個時(亦包括各部存在複數個之情況),判定部23較佳為對各個樁P判定所記載之各部處理之必要性及前述處理之優先級。
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的氣象資訊取得部24時,判定部23亦可利用氣象資訊取得部24所取得的氣象資訊來判定樁P之發熱。
當使用氣溫作為氣象資訊時,例如當氣溫較低時樁P容易冷卻不易發熱,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降低之補正。另一方面,例如當氣溫較高時從日照吸收熱量容易發熱,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提高之補正。
當使用降水量作為氣象資訊時,例如當降水量較多時由於雨使得樁P容易冷卻不易發熱,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降低之補正。另一方面,例如當降水量較少時由於雨使得不易冷卻,便不進行補正。
當使用風速作為氣象資訊時,由於風速較低時不易影響樁P之發熱,便不進行補正。此外,例如當風速高達到一定程度時對樁P的氧氣供給增加,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提高之補正。進而,例如當風速過高時藉由風的溫度冷卻樁P之發熱,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降低之補正。
此外,當管理系統1具有後述之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時,判定部23亦可利用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所取得之水分量資訊來判定樁P之發熱。
由於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P的水分量較多時不易發熱,便進行使樁P發熱的可能性降低之補正。之後雖會作詳細描述,在此所使用的水分量並無特別限定,可係樁P表層的水分量、樁P水分量的全體平均值、從樁P抽樣一部分的水分量之中任何一個。
[氣象資訊取得部] 氣象資訊取得部24構成為取得表示場地Y內的現在及未來的預想氣象的氣象資訊。
「現在」係指由判定部23判定的開始時間點,「未來」係指比「現在」之後的時間。
作為氣象資訊,雖無特別限定,然可使用降水量、氣溫、風向、風速、濕度等之中一個或兩個以上。作為氣象資訊,特別較佳為使用降水量。所記載之氣象資訊可從以日本氣象廳為首的各國氣象廳或氣象預報公司獲得。
樁P所設置之場地Y通常面積較大,例如在端部與其相反側之端部風速等氣象資訊有時會不同。因此,氣象資訊取得部24亦可對各個樁P取得氣象資訊。
[水分量資訊取得部] 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構成為取得表示煤炭及/或製鐵粉塵所含水分量之水分量資訊。
作為水分量資訊無特別限定,可係樁P表層的水分量、樁P水分量的全體平均值、從樁P抽樣一部分的水分量之中任何一個。然而,藉由在攝像部設置除上述樁P表層的熱分佈圖像資訊之外亦能夠測定水分量資訊的感測器,可以與熱分佈圖像資訊一並獲得資訊。當設置所記載之感測器時,使用樁P表層之水分量。
作為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水分量的測定方法無特別限定,可藉由微波式、紅外線式等水分計、熱重計、乾燥重量方式等進行測定。
樁P之水分量資訊根據樁P而不同的情況較多。因此,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較佳為對各個P取得水分量資訊。
[攝像部] 攝像部3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之熱分佈圖像資訊。
具體而言,攝像部3可列舉為將攝像裝置安裝於可以在能夠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上飛行的無人機等飛行體上,亦或安裝於可延伸至比樁P的最大高度更高的位置的取料機等吊桿上來進行拍攝之裝置。此外,攝像部3較佳為具有熱分佈計。
在此,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P的高度超過10m。因此,可拍攝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P的表層整體的位置係比這足夠高的位置。攝像部3的位置雖並無特別限定,然較佳地設置在高於場地Y之20m以上200m以下的位置。具體而言,作為攝像部3的位置,可例如為25m以上、30m以上、35m以上、40m以上、45m以上、50m以上、55m以上、60m以上、65m以上、70m以上、75m以上、80m以上、85m以上、90m以上、95m以上、100m以上、105m以上、110m以上、115m以上、120m以上、125m以上、130m以上、135m以上,亦或195m以下、190m以下、185m以下、180m以下、175m以下、170m以下、165m以下、160m以下。
攝像部3上亦可設置測定樁P表層的水分量的感測器,在攝像熱分佈圖像資訊的同時測定水分量資訊,並由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取得。
由攝像部3測定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和水分量資訊可分別與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21和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分別通信來發送,亦可將記憶媒體附加至攝像部3上並將熱分佈圖像資訊記憶其中,藉由前述記憶媒體使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21和水分量資訊取得部25取得熱分佈圖像資訊和水分量資訊。
[輸出部] 輸出部4構成為對各個樁顯示判定部所判定的樁之發熱之判定結果。
例如,當臨限值資訊取得部22取得的臨限值僅設定為50°C時,可將感測溫度低於50°C的位置表示為青色(意為「安全」。),將感測溫度在50°C以上的位置表示為紅色(意為「危險」。)。此外,當臨限值設置為40°C及50°C時,可將感測溫度低於40°C的位置表示為青色(意為「安全」。),將感測溫度在40°C以上且低於50°C的位置表示為黃色(意為「注意」。),將感測溫度在50°C以上的位置表示為紅色(意為「危險」。)。
此外,輸出部4可判定樁P的最高溫度是否超過溫度的臨限值或在臨限值以上。例如,當臨限值設置僅為50°C時,可將樁P的所有表層均低於50°C的樁P表示為青色(意為「安全」。),將具有50°C以上溫度的位置的樁P表示為紅色(意為「危險」。)。當臨限值設置為40°C及50°C時,可將樁P的所有表層均低於40°C的樁P表示為青色(意為「安全」。),將具有40°C以上的位置然整體表層低於50°C的樁P表示為黃色(意為「注意」。),將具有50°C以上溫度的位置的樁P表示為紅色(意為「危險」。)。
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之管理系統之輸出之一例。圖3係本實施例之輸出裝置4所輸出屏幕之一例。前述輸出屏幕將從場地全體上空俯視的圖像的溫度分佈設置兩個臨限值,設置三個溫度帶用顏色區分表示所記載之溫度帶。具體而言,在前述輸出屏幕中,設置低於40°C(安全)、40°C以上且低於50°C(注意)、50°C以上(危險)之三個溫度帶,越往後者,即發熱溫度越高,著色越深。此外,在前述輸出屏幕中,具有50°C以上的位置的樁表示為「!!!!」標記。
在前述輸出屏幕的右側,表示本日天氣。在輸出屏幕中,可以也可不以所記載之方式表示本日天氣。進而,可表示本日天氣以外的資訊,亦可不表示。
如前所述,藉由在一個屏幕上表示樁P整體和場地Y整體的溫度以能夠視覺識別發熱產生的方式來顯示,使得操作人員等能夠快速研究應對方案,亦可防止問題被忽視。
[灑水部] 灑水部5構成為基於判定部23的灑水必要性之判定結果來灑水。
作為灑水部5無特別限定,只要能夠對樁P灑水即可,例如可使用移動式灑水車或安裝於樁P下擺的灑水管等等。
[樁切割部] 雖未圖示,樁切割部構成為基於判定部23所判定的樁切割必要性的判定結果來對各個樁P切割樁P並促進樁P之散熱。
樁切割部藉由切斷樁P使其平整,從而使樁P內部的潛熱與外界空氣接觸而散熱。
作為樁切割部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挖土機(Shovel Car)、挖掘機(Yumbo)等等。
[樁排出部] 雖未圖示,樁排出部構成為基於判定部23所判定的排出樁P的優先級的判定結果來執行樁P之排出。
具體而言,前述樁排出部根據發熱可能性由高至低排序的樁P,按照順序進行樁P之排出。
這樣被排出的樁P中的煤炭及/或製鐵粉塵被用於下一過程。
根據本實施例的管理系統1,藉由從能夠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P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P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可以簡易地獲得樁P表層整體的熱分佈,所記載之圖像在視覺上亦容易直觀地掌握發熱的危險性。此外,藉由所記載之熱分佈,可以在不遺漏溫度測定的情況下感測發熱。
[管理系統之硬體結構] 圖4係示出本實施例之管理裝置2之硬體結構之概要圖。如圖4所示,管理裝置2具有通信部61、記憶部62以及控制部63,所記載之構成要素在管理裝置2之內部藉由通信匯流排64進行電連接。以下將對所記載之構成要素作進一步說明。
通信部61雖較佳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IEEE(Institu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1394、Thunderbolt(中譯為雷霆,是由英特爾發表的連接器標準)、有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網路通信等有線通信手段,然根據需要亦可包含無線LAN網路通信、3G(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三代行動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5G(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五代行動通信)等移動通信、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通信等等。亦即,進一步較佳地將這些複數個通信手段組合來實施。由此,在管理裝置2與其他可通信機器之間執行資訊或指令交互。
記憶部62記憶前述描述所定義之各種資訊。其可例如,作為記憶設備來實施,例如固態驅動器(Sold State Drive:SSD)等記憶設備,或隨機存取記憶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用於記憶程式運算有關之臨時必要資訊(參數、陣列等)。記憶部62亦可係這些之組合。此外,記憶部62記憶後述之控制部63可讀取之各種程式。
控制部63執行管理裝置2相關整體操作之處理及控制。前述控制部63係例如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未圖式)。控制部63藉由讀取記憶部62所記憶之預定程式來實現管理裝置2之種種功能。亦即,資訊處理藉由軟體(記憶於記憶部62)藉由硬體(控制部63)來具體實現,如圖4所示,可在控制部63作為各功能來執行。在圖4中,雖描述為單個控制部63,但實際上並不僅限於此,可按照各功能構成為具有複數個控制部63,亦可將單個控制部與複數個控制部組合。
<管理方法> 本實施例之管理方法係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具備攝像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攝像部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判定部構成為基於熱分佈圖像資訊及臨限值資訊來判定樁之發熱。
圖5係本實施例之管理方法之流程圖。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之管理方法中,在攝像樁P(攝像過程S1)之同時,取得臨限值資訊(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S2),將所記載之資訊作為輸入資訊來判定樁P之發熱(判定過程S3)。在此,有關攝像過程S1及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S2不論先後順序,可以先進行攝像過程S1,亦可先進行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S2,亦或同時進行攝像過程S1及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S2皆可。
在本實施例之管理方法中,可設置氣象資訊取得過程、水分量資訊取得過程、攝像過程、輸出過程、灑水過程、樁切崩過程以及樁排出過程。所記載之過程分別與氣象資訊取得部、水分量資訊取得部、攝像部、輸出部、灑水部、樁切崩部及樁排出部之動作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管理程式> 本實施例之管理程式係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使電腦作為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發揮功能。有關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及判定部已在之前進行了描述,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本發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於以上實施例,可加入適當改變來實施。
1:管理系統 2:管理裝置 21: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 22:臨限值資訊取得部 23:判定部 24:氣象資訊取得部 25:水分量資訊取得部 3:攝像裝置或攝像部 4:輸出裝置或輸出部 5:灑水裝置或灑水部 61:通信部 62:記憶部 63:控制部 64:通信匯流排 Y:場地 P:樁
[圖1]係示出本實施例之管理系統之概要圖。 [圖2]係示出本實施例之管理裝置之功能結構之概要圖。 [圖3]係本實施例之輸出裝置所輸出屏幕之一例。 [圖4]係示出本實施例之管理裝置之硬體結構之概要圖。 [圖5]係本實施例之管理方法之流程圖。
1:管理系統
2:管理裝置
3:攝像裝置或攝像部
4:輸出裝置或輸出部
5:灑水裝置或灑水部
P:樁
Y:場地

Claims (7)

  1. 一種管理系統,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具備: 攝像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 前述攝像部構成為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 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 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管理系統,其中還具備輸出部,前述輸出部構成為對各個前述樁表示前述判定部所判定的前述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管理系統,其中前述攝像部係具有熱分佈計的飛行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管理系統,其中還具備灑水部; 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樁之發熱的判定結果來對各個前述樁判定灑水的必要性; 前述灑水部構成為基於前述判定部的灑水必要性的判定結果來灑水。
  5. 一種管理裝置,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具備: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 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係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所得; 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 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6. 一種管理方法,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具備:攝像過程、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以及判定過程; 前述攝像過程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 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過程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 前述判定過程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7. 一種管理程式,用於室外管理之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管理,係使電腦作為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臨限值資訊取得部以及判定部發揮功能; 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的熱分佈圖像的熱分佈圖像資訊,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係從可以對煤炭及/或製鐵粉塵的樁的表層整體進行攝像的位置拍攝所得; 前述臨限值資訊取得部構成為取得表示前述樁的表層具有的溫度臨限值的臨限值資訊; 前述判定部構成為基於前述熱分佈圖像資訊及前述臨限值資訊來判定前述樁之發熱。
TW110128260A 2020-08-03 2021-08-02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TW202210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1549 2020-08-03
JP2020131549A JP7166314B2 (ja) 2020-08-03 2020-08-03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0979A true TW202210979A (zh) 2022-03-16

Family

ID=8011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8260A TW202210979A (zh) 2020-08-03 2021-08-02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3205A1 (zh)
EP (1) EP4191506A4 (zh)
JP (1) JP7166314B2 (zh)
KR (1) KR20230037638A (zh)
CN (1) CN116057561A (zh)
AU (1) AU2021320210A1 (zh)
BR (1) BR112023001408A2 (zh)
TW (1) TW202210979A (zh)
WO (1) WO20220302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3829A (ja) 1989-11-09 1991-07-01 Nkk Corp 石炭発火防止方法
JP2761361B2 (ja) * 1995-04-17 1998-06-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石炭パイルの温度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1007698A (ja) * 2009-06-26 2011-01-13 Idemitsu Kosan Co Ltd 貯蔵石炭の温度分布測定方法、貯蔵石炭内部の自然発火防止方法、および貯蔵石炭の温度分布測定システム
JP6270494B2 (ja) * 2014-01-15 2018-01-3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石炭の自然発火予測方法
JP2016078999A (ja) * 2014-10-20 2016-05-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原料ヤードの堆積物への散水方法
JP6600171B2 (ja) * 2015-06-04 2019-10-30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貯留石炭自然発火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038408A1 (ja) * 2015-08-28 2017-03-09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石炭貯蔵システムおよび石炭貯蔵方法
JP2017096789A (ja) * 2015-11-25 2017-06-01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貯炭温度測定装置及び貯炭温度測定方法
JP6621718B2 (ja) * 2016-08-09 2019-12-18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石炭貯留槽の自然発火防止石炭払出方法及び装置
JP7055602B2 (ja) * 2017-08-04 2022-04-18 日本アビ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温度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温度監視方法
CN108201667A (zh) * 2018-01-31 2018-06-26 成都草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激光雷达的无人机消防系统
JP7343363B2 (ja) * 2019-11-12 2023-09-12 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会社 石炭の発熱検知方法および発熱検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320210A1 (en) 2023-03-16
BR112023001408A2 (pt) 2023-04-04
JP2022028245A (ja) 2022-02-16
KR20230037638A (ko) 2023-03-16
JP7166314B2 (ja) 2022-11-07
EP4191506A4 (en) 2024-01-17
US20240053205A1 (en) 2024-02-15
CN116057561A (zh) 2023-05-02
WO2022030229A1 (ja) 2022-02-10
EP4191506A1 (en)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889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417765B1 (ko) 2차원 서모파일 어레이 적외선 열화상을 이용한 수배전반의 설비 영역별 열화 진단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SE1551351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7514976B (zh) 电力线路覆冰监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JP6012874B2 (ja) 太陽光発電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光発電検査方法
KR101417771B1 (ko) 2차원 서모파일 어레이 열화상 기반의 수배전반 열화감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TW202210979A (zh)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CN108519158B (zh) 一种gis设备内部过热缺陷的红外检测方法
CN102736650A (zh) 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CN212254405U (zh) 一种配电箱的温差监控装置及系统
CN111174917B (zh) 一种配电室在线测温摄像报警系统
CN107611502A (zh) 一种电池温度检测系统
CN207662524U (zh) 一种红外成像测温系统
KR100355024B1 (ko) 적설 관측 시스템
CN105527025A (zh) 电力系统红外测温装置
CN211402582U (zh) 用于变电站设备的温度预测装置
JPWO2018105242A1 (ja) 監視方法、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構造物、建築物または移動体
TW202213252A (zh)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Xiaomin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nfrared measuring temperature on remote imag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transformer substation
CN112378522B (zh) 一种换流变区域红外测温传感器布点方法及装置
CN117234199A (zh) 用于控制热感相机的巡视路线的方法和系统
TW202223773A (zh) 管理系統、管理裝置、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程式
CN113783927A (zh) 基于网关的导线温度检测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和介质
Widodo et 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on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with Web Thermal Camera
CN206601772U (zh) 消防远程测温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