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4967A -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4967A
TW202204967A TW110136925A TW110136925A TW202204967A TW 202204967 A TW202204967 A TW 202204967A TW 110136925 A TW110136925 A TW 110136925A TW 110136925 A TW110136925 A TW 110136925A TW 202204967 A TW202204967 A TW 2022049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lens group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763B (zh
Inventor
金學哲
趙鏞主
黃孝眞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4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7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2.0 < L3R2/f < -0.5及3.0 < f/IMG_HT < 4.0,其中L3R2是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IMG_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申請案是有關於一種被配置成折疊光學路徑(optical path)的光學成像系統。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8月3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9-0107269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在其中多個透鏡設置成一列的可伸縮成像系統(retractable imaging system)中,光學成像系統的總長度隨著透鏡數目的增加而增加。舉例而言,使包括五個透鏡的光學成像系統小型化可能較使包括三個透鏡的光學成像系統小型化更困難。出於此種原因,在具有低厚度的可攜式終端中安裝可伸縮光學成像系統存在限制。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一種可在具有長的焦距的同時安裝於薄化的小型終端中的光學成像系統。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2.0 < L3R2/f < -0.5 及3.0 < f/IMG_HT < 4.0,其中L3R2是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IMG_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上的稜鏡。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2.0 < PTTL/f < 3.0,其中PTTL是自所述稜鏡的反射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1.0 < (L3R1+L3R2)/(L3R1-L3R2) < -0.1,其中L3R1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0.10 < f/f1 < 0.80、1.0 < f/f3 < 3.0、-2.0 < f/f4 < -0.50及0.20 < f/f5 < 0.13,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且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第二透鏡組,包括所述第三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且被配置成調節距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光軸距離;以及第三透鏡組,包括所述第六透鏡及所述第七透鏡。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20毫米< fG1 < -13毫米、5.0毫米< fG2 < 10毫米及-24毫米< fG3 < -16毫米,其中fG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的複合焦距,fG2是所述第二透鏡組的複合焦距,且fG3是所述第三透鏡組的複合焦距。
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可為凹的。
所述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refractive power)。
所述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凹的。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及凹的物側表面;以及第七透鏡,具有凹的物側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七透鏡自物側依序設置。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0.4 < BFL/2IMG_HT < 0.6,其中BFL是自所述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2IMG_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1.8 < TTL/f < 2.0,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具有不同符號的折射力的二或更多個透鏡,且被設置成使得距成像平面的距離是恆定的;第二透鏡組,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且被配置成沿光軸移動,其中每一透鏡具有符號與鄰近透鏡的符號相反的折射力;以及第三透鏡組,包括具有不同符號的折射力的二或更多個透鏡,且被配置成沿所述光軸移動。
所述第一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鏡,且所述第二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鏡。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1.5 < fG1/Dsum < -1.2、0.5 < fG2/Dsum < 0.7及-1.7 < fG3/Dsum < -1.4,其中fG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G2是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G3是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且Dsum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物側表面的距離、自所述第二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物側表面的距離及自所述第三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之和。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包括三或更多個照相機模組,其中第一照相機模組的光軸形成於與第二照相機模組的光軸及第三照相機模組的光軸不同的方向上,且影像感測器可被配置成將藉由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入射的光轉換成電性訊號。
所述第一照相機模組可具有最窄的視角及最長的焦距,所述第三照相機模組可具有最寬的視角及最短的焦距,且所述第二照相機模組可具有較所述第一照相機模組寬的視角及較所述第三照相機模組窄的視角。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進行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將為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眾所習知的功能及構造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將透徹及完整,並將向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傳達本揭露內容的範圍。
注意,在本文中,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而所有實例及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或者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兩項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儘管本文中所述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可能存在其他配置。
在實例中,第一透鏡指代最鄰近物體的透鏡,且第七透鏡指代最鄰近像側表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在實例中,曲率半徑、厚度、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像側表面的距離(TTL)、像側表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IMG_HT)及焦距的單位以毫米(mm)指示。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間隙及TTL指代透鏡在光軸方向上測得的距離。此外,在對透鏡的形狀的說明中,其中一個表面是凸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近軸區域是凸的,且其中一個表面是凹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近軸區域是凹的。因此,即使當透鏡的一個表面被闡述為凸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凹的。相似地,即使當透鏡的一個表面被闡述為凹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凸的。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包含多個透鏡的光學系統。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學系統可包括具有折射力的透鏡。然而,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不限於僅包括具有折射力的透鏡。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折射入射光的稜鏡及用於控制光量的光闌。另外,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用於截止紅外光的紅外截止濾波器(infrared cut-off filter)。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將藉由光學系統入射至其上的對象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的影像感測器(例如,成像裝置)。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調節透鏡之間的間隙的間隙維持構件。
所述透鏡由具有與空氣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所述透鏡由塑膠或玻璃形成。所述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非球面形狀。所述透鏡中的每一者的非球面表面由方程式1表示:
Figure 02_image001
在方程式1中,c表示對應透鏡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表示圓錐常數,r表示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一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J表示非球面常數,且Z(或SAG)表示在光軸方向上自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一點至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高度。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及第三透鏡組。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及第三透鏡組在光軸上依序設置。
第一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可包括具有符號彼此相反的折射力的多個透鏡。作為實例,第一透鏡組包括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第一透鏡組總體上可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二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包括三個透鏡。所述三個透鏡可被排列成具有符號與鄰近透鏡的符號相反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第二透鏡組總體上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三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可包括具有符號彼此相反的折射力的多個透鏡。作為實例,第三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第三透鏡組總體上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一透鏡組至第三透鏡組可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舉例而言,可移動第一透鏡組至第三透鏡組中的至少一者來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可移動第一透鏡組至第三透鏡組中的至少兩者來調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點。因此,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顯著改變變焦比率(zoom ratio)。另外,由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所述多個透鏡組進行操作以調節焦點,因此焦點可在任何變焦狀態下被精確且準確地調節,且用於焦點調節的透鏡組的位移寬度可顯著減小。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由塑膠形成的透鏡。舉例而言,在構成透鏡組的七或更多個透鏡中,至少一個透鏡可由塑膠形成。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非球面透鏡。舉例而言,在構成透鏡組的七或更多個透鏡中,至少一個透鏡可包括非球面透鏡。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被配置成折疊或折射光學路徑的構件。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稜鏡。所述稜鏡排列於第一透鏡組的物側上。所述稜鏡可一般由具有低的阿貝數(Abbe number)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所述稜鏡可自各自具有為25或小於25的阿貝數的材料選擇。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濾波器、光闌及影像感測器。
濾波器設置於第三透鏡組與影像感測器之間。濾波器可截止來自入射光的部分波長,以改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解析度。舉例而言,濾波器可截止入射光的紅外波長。光闌設置於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個條件表達式。 條件表達式:   -2.0 < L3R2/f < -0.5 條件表達式:   -1.0 < (L3R1+L3R2)/(L3R1-L3R2) < -0.1 條件表達式:   -1.5 < L6R2/f < -0.4 條件表達式:   1.0 < (L6R1+L6R2)/(L6R1-L6R2) < 5.0 條件表達式:   0.1 < f/f1 < 0.8 條件表達式:   1.0 < f/f3 < 3.0 條件表達式:   -2.0 < f/f4 < -0.5 條件表達式:   0.2 < f/f5 < 2.0 條件表達式:   0.11 < Nd6-Nd7 < 0.13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L3R1表示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L3R2表示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L6R1表示第六透鏡的物側的曲率半徑,且L6R2表示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f表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1表示第一透鏡的焦距,f3表示第三透鏡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鏡的焦距,且f5表示所述五個透鏡的焦距,Nd6表示第六透鏡的折射率,且Nd7表示第七透鏡的折射率。
另外,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個條件表達式。 條件表達式:   0.70 ≦ L1S1es/L1S1el < 1.0 條件表達式:   0.70 ≦ L1S2es/L1S2el < 1.0 條件表達式:   0.70 ≦ L2S1es/L2S1el < 1.0 條件表達式:   0.70 ≦ L2S2es/L2S2el < 1.0 條件表達式:   1.4毫米< DPL1 < 2.4毫米 條件表達式:   26毫米< PTTL < 34毫米 條件表達式:   0.7 ≦ SPY2/SPX2 < 1.0 條件表達式:   0.7 < L1S1el/IMG_HT < 0.9 條件表達式:   0.08 < L1S1el/PTTL < 0.10 條件表達式:   0.06 < L1S1es/PTTL < 0.08 條件表達式:   0.06 < L2S1el/PTTL < 0.09 條件表達式:   0.04 < L2S1es/PTTL < 0.07 條件表達式:   0.01 < AL1/(PTTL)2 < 0.03 條件表達式:   80° < 2θ < 92° 條件表達式:   0.4 < BFL/2IMG_HT < 0.6 條件表達式:   -20毫米< fG1 < -13毫米 條件表達式:   5.0毫米< fG2 < 10毫米 條件表達式:   -24毫米< fG3 < -16毫米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L1S1es表示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短軸有效半徑,L1S1el表示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長軸有效半徑,L1S2es表示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的短軸有效半徑,且L1S2el表示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的長軸有效半徑,L2S1es表示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短軸有效半徑,L2S1el表示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長軸有效半徑,且L2S2es表示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短軸有效半徑,L2S2el表示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長軸有效半徑,DPL1表示自稜鏡的像側表面至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距離,PTTL表示自稜鏡的反射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SPY2表示形成於間隙維持構件中的孔在短軸方向上的長度,SPX2表示形成於間隙維持構件中的孔在長軸方向上的長度,AL1表示投影至成像平面的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有效直徑的面積,2θ表示由透鏡的光軸的中心與透鏡的有效直徑的線性部分的兩端形成的角度,FOV表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視角,BFL表示自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fG1表示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G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且fG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IMG_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在下文中,將闡述根據各種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將參照圖1闡述根據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及第七透鏡1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第一透鏡1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1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第三透鏡1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1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1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160及第七透鏡170。第六透鏡1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1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2及圖3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180及影像感測器1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1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190。
濾波器1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1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1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1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1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2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3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1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2.75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2.75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1.4500      
4* 第一透鏡 13.11983 2.4000 25.1440 1.6600 20.400
5* 55.33719 1.4000      
6* 第二透鏡 79.22416 1.0000 -8.5150 1.5676 37.300
7* 4.56186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5.00060 2.0396 7.0690 1.5441 56.000
10* -14.54475 0.2797      
11* 第四透鏡 -33.94623 1.0856 -8.9790 1.6150 25.900
12* 6.74849 0.1500      
13* 第五透鏡 6.52421 1.2000 10.1290 1.5441 56.000
14* -34.15570 D2      
15* 第六透鏡 -10.78105 3.3800 20.4060 1.6714 19.200
16* -6.83464 0.4280      
17* 第七透鏡 -18.68595 1.1363 -10.9270 1.5441 56.000
18* 8.96586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30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6958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209      
(在表1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2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7.20801686 0.001700732 -4.33E-05 -1.34E-05 5.91E-06 -1.24E-06 1.53E-07 -1.14E-08 4.66E-10 -8.14E-12
5 -99 0.001691681 -0.000150474 -2.43E-05 2.48E-05 -8.68E-06 1.68E-06 -1.89E-07 1.17E-08 -3.04E-10
6 0 -0.006863742 7.25E-05 0.000219949 -8.05E-05 1.58E-05 -1.80E-06 9.51E-08 6.24E-10 -2.05E-10
7 0 -0.010489527 0.000469437 0.000245287 -0.000132566 3.69E-05 -6.55E-06 7.31E-07 -4.64E-08 1.27E-09
9 0 -0.000328224 -7.12E-05 0.00010861 -4.54E-05 1.00E-05 -1.29E-06 9.89E-08 -4.31E-09 8.14E-11
10 0 -0.003732084 0.003523602 -0.001153936 0.00018246 -1.45E-05 1.06E-06 -1.61E-07 1.50E-08 -4.90E-10
11 0 -0.009135281 0.00741662 -0.003226869 0.000881436 -0.0001745 2.64E-05 -2.81E-06 1.77E-07 -4.77E-09
12 0 -0.020725944 0.022153087 -0.013695274 0.005451772 -0.001435453 0.000247054 -2.65E-05 1.59E-06 -4.08E-08
13 0 -0.015427782 0.020174888 -0.012722338 0.005098508 -0.001325182 0.000221292 -2.27E-05 1.30E-06 -3.17E-08
14 0 0.002943557 0.001383243 -0.000824749 0.000285009 -3.77E-05 -4.93E-06 2.33E-06 -2.87E-07 1.22E-08
15 0 0.002081062 -0.000261606 0.000118719 -7.62E-05 2.40E-05 -4.45E-06 4.86E-07 -2.93E-08 7.47E-10
16 0 -0.007427565 0.003771083 -0.000868256 0.000100431 -3.22E-06 -6.17E-07 8.51E-08 -4.35E-09 8.31E-11
17 0 -0.031134906 0.009448114 -0.001715307 0.000103008 2.40E-05 -6.09E-06 6.10E-07 -3.03E-08 6.10E-10
18 0 -0.021012308 0.005710653 -0.001332883 0.000243879 -3.37E-05 3.41E-06 -2.37E-07 9.95E-09 -1.87E-10
表3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98204 1.20000
D2 4.22285 4.80000
D3 3.00000 6.20000
將參照圖4闡述根據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第七透鏡2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2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210及第二透鏡220。第一透鏡2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2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及第五透鏡250。第三透鏡2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2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2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260及第七透鏡270。第六透鏡2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2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5及圖6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280及影像感測器2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2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290。
濾波器2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1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2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2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4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5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6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4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2.0000      
4* 第一透鏡 13.85474 1.8960 26.0690 1.6714 19.200
5* 60.07426 1.4000      
6* 第二透鏡 34.36276 0.9540 -8.9060 1.5676 37.300
7* 4.38641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5.18060 2.0000 7.3700 1.5441 56.000
10* -15.63158 0.5556      
11* 第四透鏡 -66.15421 0.7228 -8.4720 1.6150 25.900
12* 5.73575 0.1500      
13* 第五透鏡 5.96723 1.2000 9.4670 1.5441 56.000
14* -36.14445 D2      
15* 第六透鏡 -17.61801 3.3800 18.8840 1.6714 19.200
16* -8.00066 0.6000      
17* 第七透鏡 -12.72177 1.2000 -9.9370 1.5441 56.000
18* 9.79121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6555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800      
(在表4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5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6.14177782 0.001762085 -3.32E-05 -1.67E-05 6.12E-06 -1.23E-06 1.51E-07 -1.13E-08 4.74E-10 -8.40E-12
5 -99 0.001967089 -6.93E-05 -7.46E-05 3.83E-05 -1.09E-05 1.88E-06 -1.95E-07 1.11E-08 -2.70E-10
6 0 -0.007277943 0.000214376 0.00017835 -8.46E-05 2.16E-05 -3.38E-06 3.23E-07 -1.71E-08 3.83E-10
7 0 -0.011327878 0.000578359 0.000247897 -1.61E-04 5.15E-05 -1.01E-05 1.22E-06 -8.30E-08 2.43E-09
9 0 -0.000540313 0.000171393 -3.43E-05 4.08E-06 -9.24E-07 2.80E-07 -3.93E-08 2.45E-09 -5.68E-11
10 0 -0.002665773 0.003318416 -0.001346635 2.87E-04 -3.45E-05 2.56E-06 -1.42E-07 6.64E-09 -1.71E-10
11 0 -0.014006023 0.013749257 -0.006988073 0.002040855 -0.000366956 4.26E-05 -3.24E-06 1.53E-07 -3.44E-09
12 0 -0.029127707 0.032145691 -0.017844204 0.005533008 -0.001014555 0.000113559 -7.80E-06 3.15E-07 -6.03E-09
13 0 -0.016797476 0.022894938 -0.012778763 0.003932575 -0.000711386 7.76E-05 -5.01E-06 1.78E-07 -2.76E-09
14 0 0.003706174 0.000882219 -0.000713129 0.000370418 -0.000129539 2.91E-05 -3.95E-06 2.93E-07 -9.19E-09
15 0 0.001735256 -0.000326231 0.000188563 -0.000100624 2.84E-05 -5.01E-06 5.47E-07 -3.46E-08 9.62E-10
16 0 -0.003688312 0.001530866 -0.00011221 -4.51E-05 1.12E-05 -1.08E-06 5.03E-08 -9.90E-10 3.97E-12
17 0 -0.022332799 0.005513251 -0.000472961 -0.00011116 3.68E-05 -4.56E-06 3.03E-07 -1.10E-08 1.78E-10
18 0 -0.017010848 0.004618559 -0.001142766 0.00025807 -4.92E-05 6.91E-06 -6.31E-07 3.27E-08 -7.32E-10
表6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96087 1.20000
D2 4.1752 4.7311
D3 3.00000 6.20000
將參照圖7闡述根據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及第七透鏡3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3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310及第二透鏡320。第一透鏡3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3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及第五透鏡350。第三透鏡3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3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3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360及第七透鏡370。第六透鏡3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3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8及圖9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380及影像感測器3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3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390。
濾波器3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3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3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3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7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8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9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7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2.9216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2.9216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2.2825      
4* 第一透鏡 12.23156 1.2445 20.4720 1.6600 20.400
5* 110.13461 1.2782      
6* 第二透鏡 52.70986 0.5478 -7.8030 1.5676 37.300
7* 4.09419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4.24836 1.5704 6.7050 1.5441 56.000
10* -23.19294 0.2684      
11* 第四透鏡 44.40735 0.5935 -8.2120 1.6150 25.900
12* 4.54875 0.1369      
13* 第五透鏡 4.39658 1.0956 9.4520 1.5441 56.000
14* 26.92320 D2      
15* 第六透鏡 -25.46722 3.0859 24.5940 1.6714 19.200
16* -10.58515 0.6635      
17* 第七透鏡 -13.88713 1.0264 -10.5500 1.5441 56.000
18* 10.11645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5025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523      
(在表7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8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4.3321767 0.003005439 -0.00027632 6.40E-06 1.18E-05 -4.12E-06 7.45E-07 -7.97E-08 4.74E-09 -1.19E-10
5 -99 0.0043482 -0.000943303 8.80E-05 4.02E-05 -2.25E-05 5.36E-06 -7.10E-07 5.06E-08 -1.51E-09
6 5.63E-10 -0.008290517 -0.002589257 0.002459063 -0.001193136 0.000387597 -8.42E-05 1.16E-05 -9.10E-07 3.08E-08
7 -0.138416859 -0.014289361 -0.00123491 0.002229056 -0.001204289 4.11E-04 -9.22E-05 1.31E-05 -1.06E-06 3.69E-08
9 0.036727938 -0.000940377 0.000515862 -0.000114877 1.29E-05 -3.74E-07 -1.16E-07 3.73E-08 -4.67E-09 1.92E-10
10 4.953627573 -0.01109523 0.015494601 -0.009030839 0.003045986 -6.53E-04 9.18E-05 -8.29E-06 4.36E-07 -1.01E-08
11 -2.55E-09 -0.02331988 0.03181512 -0.021042469 0.007958392 -0.001879845 0.000287419 -2.81E-05 1.61E-06 -4.12E-08
12 0.302751929 -0.035869088 0.04902351 -0.035411008 0.015025024 -0.003947345 0.000655409 -6.71E-05 3.84E-06 -9.26E-08
13 0.205848959 -0.023277792 0.032942505 -0.023246791 0.010233776 -0.002842888 0.000500359 -5.40E-05 3.24E-06 -8.24E-08
14 -1.31E-09 0.003266059 0.002438829 -0.001619752 0.001163309 -0.00048121 0.000112805 -1.44E-05 8.65E-07 -1.67E-08
15 -6.702870962 -1.22E-05 0.000528481 -2.94E-05 -4.04E-05 1.23E-05 -1.82E-06 1.60E-07 -8.24E-09 1.94E-10
16 1.50733602 -0.009150045 0.004350287 -0.000988326 0.000200062 -4.77E-05 8.02E-06 -7.05E-07 2.67E-08 -2.41E-10
17 6.91E-09 -0.035818955 0.013625031 -0.003817073 0.001024193 -0.000265625 4.83E-05 -5.12E-06 2.82E-07 -6.22E-09
18 2.175309277 -0.024406914 0.009582871 -0.003483849 0.001040749 -0.000232601 3.53E-05 -3.34E-06 1.77E-07 -4.02E-09
表9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47370 1.09560
D2 3.82730 4.27924
D3 2.73900 5.66060
將參照圖10闡述根據第四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400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及第七透鏡4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4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410及第二透鏡420。第一透鏡4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4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及第五透鏡450。第三透鏡4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4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4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460及第七透鏡470。第六透鏡4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4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11及圖12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4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480及影像感測器4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4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490。
濾波器4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4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4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4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10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11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12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10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2.60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2.60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2.2825      
4* 第一透鏡 10.56728 1.5000 23.4390 1.6600 20.400
5* 30.59094 1.6000      
6* 第二透鏡 20.71156 0.8000 -7.9890 1.5676 37.300
7* 3.68714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4.65460 1.9500 6.8200 1.5441 56.000
10* -15.94063 0.7587      
11* 第四透鏡 -23.32517 1.2000 -6.8410 1.6150 25.900
12* 5.29307 0.1200      
13* 第五透鏡 4.53396 1.4500 7.4830 1.5441 56.000
14* -37.03922 D2      
15* 第六透鏡 -20.49173 3.3800 12.6780 1.6714 19.200
16* -6.46999 0.4262      
17* 第七透鏡 -9.63313 1.0098 -7.5580 1.5441 56.000
18* 7.5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30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3880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519      
(在表10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1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1.1709626 0.003329028 -0.000472689 0.000147904 -4.40E-05 1.10E-05 -2.04E-06 2.43E-07 -1.63E-08 4.69E-10
5 -99 0.004105607 -0.001316934 0.000532089 -0.000180262 4.97E-05 -1.05E-05 1.49E-06 -1.23E-07 4.43E-09
6 0 -0.012465822 -0.001290175 0.001808047 -0.000813822 0.000245403 -5.27E-05 7.46E-06 -5.98E-07 1.95E-08
7 -0.381533001 -0.018081983 0.00012009 0.001738762 -0.001083095 4.49E-04 -0.000134636 2.70E-05 -3.15E-06 1.59E-07
9 0.176027917 -3.90E-05 -5.75E-05 0.000145668 -5.58E-05 9.73E-06 -6.56E-07 2.00E-08 -4.40E-09 3.50E-10
10 -4.380728333 -0.000917586 0.000841937 0.000517801 -0.000431423 1.23E-04 -1.47E-05 3.01E-07 7.39E-08 -4.29E-09
11 -2.65E-09 -0.010734809 0.003777219 0.001073792 -0.00163704 0.000688475 -0.000142545 1.47E-05 -6.18E-07 1.21E-09
12 0.135825238 -0.020815713 0.01679692 -0.007995234 0.001905339 -5.74E-06 -8.78E-05 1.51E-05 -7.72E-07 -2.98E-09
13 0.48452235 -0.007922029 0.015233134 -0.010359651 0.004062044 -0.000846346 7.77E-05 1.08E-06 -7.37E-07 3.90E-08
14 -1.14E-09 0.009762195 -1.28E-05 0.000661654 -0.001667334 0.001440604 -0.000635954 0.00015732 -2.08E-05 1.13E-06
15 -6.702870961 0.00458486 -0.002471294 0.002046521 -0.001405064 0.000580435 -0.000144539 2.10E-05 -1.63E-06 5.21E-08
16 -4.398560658 -0.001830474 0.000166915 0.000856762 -0.000683273 0.000236929 -4.42E-05 4.52E-06 -2.37E-07 4.98E-09
17 3.150690706 -0.02499084 0.010781553 -0.0034022 0.000751858 -9.37E-05 5.39E-06 -5.03E-08 -7.24E-09 2.13E-10
18 1.77002095 -0.024376318 0.010434738 -0.00428913 0.001385089 -0.000303682 4.27E-05 -3.63E-06 1.65E-07 -3.06E-09
表12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48000 1.09500
D2 3.07531 3.50723
D3 2.72000 5.67000
將參照圖13闡述根據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500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及第七透鏡5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5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510及第二透鏡520。第一透鏡5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5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及第五透鏡550。第三透鏡5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5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5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560及第七透鏡570。第六透鏡5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5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14及圖15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5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580及影像感測器5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5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590。
濾波器5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5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5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5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13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14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15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13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1.4598      
4* 第一透鏡 13.29356 2.4000 25.5780 1.6600 20.400
5* 55.35429 1.4000      
6* 第二透鏡 86.54097 1.0000 -8.6000 1.5676 37.300
7* 4.62921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5.09364 2.2283 6.4300 1.5441 56.000
10* -9.58100 0.2500      
11* 第四透鏡 -14.16950 1.2000 -9.3670 1.6150 25.900
12* 10.17742 0.2726      
13* 第五透鏡 8.01012 1.2000 13.1880 1.5441 56.000
14* -68.14193 D2      
15* 第六透鏡 -11.48048 3.3800 18.8040 1.6714 19.200
16* -6.76743 0.4200      
17* 第七透鏡 -25.92795 0.6730 -10.4560 1.5441 56.000
18* 7.39724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8062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2398      
(在表13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4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7.57401954 0.001664826 -5.81E-05 3.04E-07 1.96E-06 -5.66E-07 8.14E-08 -6.60E-09 2.87E-10 -5.24E-12
5 -99 0.001577863 -0.000208991 5.64E-05 -9.60E-06 9.72E-10 2.91E-07 -5.19E-08 3.98E-09 -1.18E-10
6 0 -0.006970916 -1.20E-06 0.00037904 -1.72E-04 4.49E-05 -7.55E-06 8.00E-07 -4.81E-08 1.25E-09
7 0 -0.010342467 0.000463001 3.02E-04 -0.000173627 5.11E-05 -9.40E-06 1.07E-06 -6.94E-08 1.94E-09
9 0 -0.000233794 -3.36E-05 5.82E-05 -3.45E-05 1.06E-05 -1.82E-06 1.80E-07 -9.49E-09 2.06E-10
10 0 -0.005979013 0.007667736 -4.33E-03 0.001473972 -3.20E-04 4.48E-05 -3.88E-06 1.88E-07 -3.89E-09
11 0 -0.012750259 0.013729473 -0.008188159 0.00301475 -0.000715998 1.10E-04 -1.04E-05 5.54E-07 -1.26E-08
12 0 -0.018939665 0.022025044 -0.014370142 0.005858933 -0.001541652 0.000260413 -2.71E-05 1.57E-06 -3.87E-08
13 0 -0.013292598 0.018002103 -0.011696733 0.004701092 -0.001208219 0.000198292 -2.00E-05 1.11E-06 -2.64E-08
14 0 0.001349832 0.001910194 -0.001123441 0.000355935 -4.21E-05 -6.06E-06 2.62E-06 -3.14E-07 1.32E-08
15 0 0.00092278 -0.000486473 0.000235583 -0.000107237 3.09E-05 -5.57E-06 6.05E-07 -3.65E-08 9.34E-10
16 0 -0.002369001 0.000645723 6.01E-05 -7.27E-05 1.91E-05 -2.64E-06 2.09E-07 -8.84E-09 1.54E-10
17 0 -0.029414593 0.006666487 -0.000799631 -3.15E-05 3.11E-05 -5.58E-06 5.11E-07 -2.44E-08 4.80E-10
18 0 -0.027210132 0.007181495 -0.001617686 0.000297276 -4.21E-05 4.35E-06 -3.04E-07 1.27E-08 -2.39E-10
表15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99573 1.20000
D2 4.21427 4.80000
D3 3.00000 6.20000
將參照圖16闡述根據第六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600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第六透鏡660及第七透鏡6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6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610及第二透鏡620。第一透鏡6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6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及第五透鏡650。第三透鏡6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6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6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660及第七透鏡670。第六透鏡66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七透鏡6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17及圖18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6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680及影像感測器69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6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690。
濾波器6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6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6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6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16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17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18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16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3.20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2.0000      
4* 第一透鏡 13.71404 2.0018 26.3220 1.6714 19.200
5* 55.32403 1.4000      
6* 第二透鏡 35.29727 0.8482 -9.0320 1.5676 37.300
7* 4.46211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5.18735 2.0000 7.4800 1.5441 56.000
10* -16.66537 0.5400      
11* 第四透鏡 -78.38531 0.7534 -8.7040 1.6150 25.900
12* 5.82323 0.1500      
13* 第五透鏡 6.03058 1.2000 9.5840 1.5441 56.000
14* -37.05267 D2      
15* 第六透鏡 -16.98455 3.3800 19.9800 1.6714 19.200
16* -8.15277 0.6000      
17* 第七透鏡 -12.93065 1.2000 -10.2870 1.5441 56.000
18* 10.27270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6673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800      
(在表16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7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7.06759429 0.001749133 -4.16E-05 -1.88E-05 7.64E-06 -1.59E-06 2.00E-07 -1.51E-08 6.30E-10 -1.12E-11
5 -99 0.002102427 -0.00013639 -6.20E-05 3.86E-05 -1.16E-05 2.05E-06 -2.16E-07 1.26E-08 -3.09E-10
6 0 -0.007094306 0.00020469 0.000118376 -4.09E-05 6.77E-06 -4.99E-07 -1.19E-08 4.60E-09 -2.20E-10
7 0 -0.011132577 0.000580983 0.000176771 -0.000107038 3.17E-05 -5.90E-06 6.87E-07 -4.52E-08 1.29E-09
9 0 -0.000515609 0.000154326 -4.05E-05 9.24E-06 -2.14E-06 4.18E-07 -4.71E-08 2.63E-09 -5.76E-11
10 0 -0.002883654 0.003538801 -0.0015407 0.000374512 -5.61E-05 5.63E-06 -3.96E-07 1.80E-08 -3.80E-10
11 0 -0.014051223 0.014146786 -0.007452772 0.002291448 -0.000441117 5.54E-05 -4.54E-06 2.25E-07 -5.10E-09
12 0 -0.030444185 0.034796062 -0.019961358 0.006456359 -0.001255028 0.000151868 -1.15E-05 5.11E-07 -1.05E-08
13 0 -0.018370212 0.025606798 -0.014720613 0.004706285 -0.000897686 0.00010534 -7.53E-06 3.06E-07 -5.56E-09
14 0 0.003690253 0.001061234 -0.000825921 0.000418605 -0.000145434 3.31E-05 -4.61E-06 3.53E-07 -1.14E-08
15 0 0.001681159 -0.000214028 8.68E-05 -4.51E-05 1.10E-05 -1.82E-06 2.12E-07 -1.61E-08 5.51E-10
16 0 -0.004431238 0.002100181 -0.000515763 0.000129339 -3.15E-05 5.01E-06 -4.54E-07 2.14E-08 -4.11E-10
17 0 -0.023148254 0.005837524 -0.000775469 5.98E-05 -9.72E-06 2.16E-06 -2.27E-07 1.04E-08 -1.66E-10
18 0 -0.016748439 0.004220616 -0.000962916 0.000220559 -4.54E-05 6.87E-06 -6.62E-07 3.59E-08 -8.35E-10
表18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97162 1.20000
D2 4.33772 4.70434
D3 2.80000 6.20000
將參照圖19闡述根據第七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700包括稜鏡P、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第六透鏡760及第七透鏡770,且可被劃分成多個透鏡組。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700可被劃分成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第一透鏡組G1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包括第一透鏡710及第二透鏡720。第一透鏡7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7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二透鏡組G2包括三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組G2包括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及第五透鏡750。第三透鏡7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四透鏡7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第五透鏡7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形狀。第三透鏡組G3包括兩個透鏡。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組G3包括第六透鏡760及第七透鏡770。第六透鏡760具有正的折射力,物側是凹的,且像側是凸的。第七透鏡77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其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形狀。
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D2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減小。同時,第三透鏡組G3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可隨著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增加而增加。
另外,透鏡組G1、G2及G3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改變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光軸C2上移動。另外,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及第三透鏡組G3以不同尺寸沿第二光軸C2移動,以顯著減少用於焦點調節的位移量。如圖20及圖21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在不同的變焦位置展現出像差特性。
光學成像系統700包括稜鏡P、光闌ST、濾波器780及影像感測器70。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稜鏡P作為用於折疊或彎折光學路徑的機構。稜鏡P將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折疊於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由稜鏡P折疊的第二光軸C2可與第一光軸C1實質上成直角。稜鏡P設置於第一透鏡710的物側上。如上所述設置的稜鏡P將自物體(對象)反射的光折射至影像感測器790。
濾波器780設置於影像感測器790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紅外線或類似物。影像感測器790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以上配置的影像感測器790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表19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特性,表20示出根據此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非球面值,且表21示出相依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透鏡組之間的距離值。
表19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 / 間隙 焦距 折射率 阿貝數
0 物體 無窮大 無窮大      
1 稜鏡 無窮大 2.9000   1.6349 23.900
2 無窮大 2.9000   1.6349 23.900
3 無窮大 2.2000      
4* 第一透鏡 10.42033 1.6500 24.0850 1.6600 20.400
5* 27.64531 1.6000      
6* 第二透鏡 35.14569 1.0000 -8.0080 1.5676 37.300
7* 4.00586 0.0000      
8 光闌 無窮大 D1      
9* 第三透鏡 4.47432 1.8000 6.7990 1.5441 56.000
10* -18.81158 0.2667      
11* 第四透鏡 -27.52542 1.2000 -7.7550 1.6150 25.900
12* 5.93032 0.1266      
13* 第五透鏡 5.04342 1.2835 8.4730 1.5441 56.000
14* -51.47221 D2      
15* 第六透鏡 -20.39735 3.3800 14.4270 1.6714 19.200
16* -7.06491 0.5340      
17* 第七透鏡 -11.86702 0.6805 -8.3960 1.5441 56.000
18* 7.63279 D3      
19 濾波器 無窮大 0.1917   1.5167 64.100
20 無窮大 0.4963      
21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1520      
(在表19中,標記有*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20
表面編號 K A B C D E F G H I
4 -12.68660596 0.002875358 -0.000272351 0.000110349 -4.16E-05 1.05E-05 -1.74E-06 1.79E-07 -1.03E-08 2.54E-10
5 -99 0.002971219 -0.000651055 0.000390784 -0.000199462 6.74E-05 -1.52E-05 2.16E-06 -1.74E-07 6.07E-09
6 4.47E-07 -0.009507792 -4.56E-07 0.000844579 -0.000642104 0.000304498 -9.55E-05 1.86E-05 -2.03E-06 9.42E-08
7 -0.054145173 -0.014385284 0.00128898 -0.000127206 8.87E-05 -6.48E-05 2.19E-05 -3.74E-06 2.99E-07 -7.39E-09
9 0.092322522 -0.000505279 0.000642298 -0.000473704 0.000194286 -4.09E-05 4.11E-06 -3.25E-08 -2.84E-08 1.62E-09
10 -13.48838064 -0.011603747 0.016822708 -0.012175239 0.005257565 -1.39E-03 0.000229265 -2.31E-05 1.30E-06 -3.13E-08
11 -3.69E-06 -0.020484284 0.025339476 -0.018134851 0.007817449 -0.002080083 0.000345184 -3.50E-05 2.00E-06 -4.98E-08
12 0.185945644 -0.033619946 0.040706855 -0.026747841 0.009720017 -0.00180629 0.000105674 1.75E-05 -3.24E-06 1.56E-07
13 0.268736189 -0.022299014 0.031854471 -0.020398398 0.007149082 -0.001262142 6.91E-05 1.08E-05 -1.84E-06 7.99E-08
14 -9.65E-07 0.006917828 0.000587446 -0.001264354 0.001518079 -0.000972989 0.00036276 -7.66E-05 8.45E-06 -3.79E-07
15 -6.70287039 0.001006262 0.001220583 -0.001463012 0.000664361 -0.000166505 2.31E-05 -1.76E-06 6.86E-08 -1.07E-09
16 -2.096747243 -0.002501255 0.002904838 -0.000937567 -0.000186066 0.000187943 -4.76E-05 5.67E-06 -3.26E-07 7.32E-09
17 7.40E-05 -0.032307759 0.021228335 -0.010322988 0.00314837 -0.000556141 5.69E-05 -3.33E-06 1.04E-07 -1.34E-09
18 1.592605829 -0.030107116 0.017082552 -0.008345789 0.002850092 -0.000628927 8.86E-05 -7.62E-06 3.59E-07 -7.02E-09
表21
注釋 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
D1 4.48000 1.09500
D2 3.72872 4.16075
D3 2.72000 5.67000
根據上述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共享以下特徵。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焦距一般被確定在20毫米至30毫米範圍內,第二透鏡的焦距被確定在-10.0毫米至-7.0毫米範圍內,第三透鏡的焦距一般在6.0毫米至8.0毫米範圍內,第四透鏡的焦距被確定在-11.0毫米至-6.0毫米範圍內,第五透鏡的焦距一般被確定在7.5毫米至15毫米範圍內,第六透鏡的焦距被確定在10毫米至30毫米範圍內,第七透鏡的焦距可被確定在-14毫米至-6.0毫米範圍內。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被確定在12毫米至15毫米範圍內,且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變焦比率可為1.6至2.2。
在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位置,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D1大於第三透鏡組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且第二透鏡組與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D2大於第三透鏡組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
在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位置,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D1小於第二透鏡組與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D2,且第二透鏡組與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D2小於第三透鏡組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D3。
表22示出根據相應實例的透鏡的有效長軸半徑[mm],且表23示出根據相應實例的透鏡的有效短軸半徑[mm]。
表22
注釋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PS1el 5.000 5.000 4.000 4.000 5.000 5.000 4.000
PS2el 4.238 4.450 3.584 3.641 4.317 4.450 3.679
PS3el 5.000 5.000 4.000 4.000 5.000 5.000 4.000
L1S1el 3.200 3.200 2.450 2.500 3.200 3.200 2.550
L1S2el 2.876 2.928 2.306 2.306 2.825 2.914 2.327
L2S1el 2.651 2.704 2.103 2.069 2.572 2.698 2.055
L2S2el 2.609 2.628 2.064 2.035 2.512 2.635 1.984
L3S1el 2.800 2.780 2.180 2.180 2.650 2.780 2.100
L3S2el 2.670 2.701 2.157 2.107 2.645 2.700 2.081
L4S1el 2.570 2.584 2.131 2.027 2.602 2.589 2.070
L4S2el 2.565 2.488 2.079 2.000 2.637 2.490 2.091
L5S1el 2.651 2.550 2.169 2.100 2.721 2.550 2.198
L5S2el 2.611 2.520 2.090 2.042 2.663 2.521 2.118
L6S1el 2.726 2.603 2.550 2.550 2.818 2.593 2.600
L6S2el 3.250 3.050 2.504 2.582 3.430 3.050 2.662
L7S1el 3.230 3.026 2.500 2.555 3.426 3.037 2.600
L7S2el 3.396 3.201 2.689 2.750 3.487 3.226 2.736
表23
注釋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L1S1es 2.240 2.240 1.715 1.750 2.240 2.240 1.785
L1S2es 2.013 2.049 1.614 1.614 1.977 2.040 1.629
L2S1es 1.856 1.893 1.472 1.448 1.800 1.889 1.439
L2S2es 1.826 1.839 1.445 1.425 1.758 1.844 1.389
L3S1es 1.960 1.946 1.526 1.526 1.855 1.946 1.470
L3S2es 1.869 1.891 1.510 1.475 1.852 1.890 1.457
L4S1es 1.799 1.809 1.492 1.419 1.821 1.812 1.449
L4S2es 1.795 1.741 1.455 1.400 1.846 1.743 1.464
L5S1es 1.856 1.785 1.519 1.470 1.905 1.785 1.539
L5S2es 1.828 1.764 1.463 1.429 1.864 1.765 1.483
L6S1es 1.908 1.822 1.785 1.785 1.972 1.815 1.820
L6S2es 2.275 2.135 1.753 1.807 2.401 2.135 1.863
L7S1es 2.261 2.118 1.750 1.789 2.398 2.126 1.820
L7S2es 2.377 2.241 1.882 1.925 2.441 2.258 1.915
表24示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七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學特性。
表24
注釋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f 14.000 14.000 12.800 12.800 14.000 14.000 12.800
fG1 -16.851 -17.052 -15.697 -15.755 -16.855 -17.340 -15.783
fG2 7.700 7.996 7.294 7.354 7.764 8.036 7.298
fG3 -20.000 -20.000 -18.262 -18.499 -19.999 -19.999 -19.538
f數 2.9~3.9 3.0~4.0 3.5~4.7 3.4~4.5 3.1~4.1 3.0~4.0 3.5~4.7
IMG_HT 4.000 4.000 3.266 3.266 4.000 4.000 3.266
FOV 32.62~19.78 32.46~19.76 29.14~17.72 29.16~17.6 32.6~19.82 32.4~19.78 29.16~17.6
91.146 91.146 91.146 91.146 91.146 91.146 91.146
AL1 26.118 26.118 15.310 15.941 26.118 26.118 16.585
BFL 4.117 4.045 3.604 3.560 4.156 3.857 3.560
TTL 27.821 27.240 23.416 25.310 27.790 27.240 25.290
PTTL 32.021 32.440 28.620 30.192 32.450 32.440 30.390
表25至表27示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七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條件表達式值。如可自表25至表27看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七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上述條件表達式中的所有者。
表25
條件表達式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L3R2/f -1.0389 -1.1165 -1.8119 -1.2454 -0.6844 -1.1904 -1.4697
(L3R1+L3R2)/(L3R1-L3R2) -0.4883 -0.5022 -0.6904 -0.5480 -0.3058 -0.5252 -0.6157
L6R2/f -0.4882 -0.5715 -0.8270 -0.5055 -0.4834 -0.5823 -0.5519
(L6R1+L6R2)/(L6R1-L6R2) 4.4637 2.6638 2.4225 1.9229 3.8718 2.8462 2.0598
f/f1 0.5568 0.5370 0.6252 0.5461 0.5473 0.5319 0.5315
f/f3 1.9805 1.8996 1.9090 1.8768 2.1773 1.8717 1.8826
f/f4 -1.5592 -1.6525 -1.5587 -1.8711 -1.4946 -1.6085 -1.6505
f/f5 1.3822 1.4788 1.3542 1.7105 1.0616 1.4608 1.5107
Nd6-Nd7 0.1273 0.1273 0.1273 0.1273 0.1273 0.1273 0.1273
表26
注釋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L1S1es/L1S1el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L1S2es/L1S2el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L2S1es/L2S1el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L2S2es/L2S2el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DPL1 1.450 2.000 2.283 2.283 1.460 2.000 2.200
SPY2/SPX2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0.700
L1S1el/IMG_HT 0.800 0.800 0.750 0.765 0.800 0.800 0.781
表27
注釋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第六實例 第七實例
L1S1el/PTTL 0.0999 0.0986 0.0856 0.0828 0.0986 0.0986 0.0839
L1S1es/PTTL 0.0700 0.0691 0.0599 0.0580 0.0690 0.0691 0.0587
L2S1el/PTTL 0.0828 0.0834 0.0735 0.0685 0.0793 0.0832 0.0676
L2S1es/PTTL 0.0580 0.0584 0.0514 0.0480 0.0555 0.0582 0.0473
AL1/(PTTL)2 0.0255 0.0248 0.0187 0.0175 0.0248 0.0248 0.0180
BFL/2IMG_HT 0.5146 0.5057 0.5517 0.5450 0.5195 0.4822 0.5450
根據各種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具有圖22及圖23中所示形狀的透鏡以及間隙維持構件。作為參考,在圖22中僅示出第一透鏡的形狀,但應注意,第二透鏡至第七透鏡亦可被配置成具有在圖22中示出的形狀。
第一透鏡L1可被配置成在與光軸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長度。舉例而言,在第一透鏡L1中,第一方向上的有效半徑(下文中稱為長軸有效半徑)L1S1el可大於第二方向上的有效半徑(下文中稱為短軸有效半徑)L1S1es。第一透鏡L1的一個表面可以直線形式形成。舉例而言,如圖22中所示,平行於第一透鏡L1的長軸有效半徑的兩個側表面可以直線形成。在第一透鏡L1中線性形成的範圍可被限制至預先確定的尺寸。舉例而言,在光軸中心C2與第一透鏡L1的線性部分的兩端二者之間形成的角度2θ可在80度至92度範圍內選擇。
如圖23中所示,間隙維持構件SP可以實質上矩形的形狀形成。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在第一方向上的長度SPX1可大於間隙維持構件SP在第二方向上的長度SPY1。間隙維持構件SP的孔在透鏡的有效直徑的形式上可實質上相同或相似。如圖23中所示,根據此實例的間隙維持構件SP的孔可具有一對平行直線及一對曲線。在間隙維持構件SP的孔中,第一方向上的長度SPX2可大於第二方向上的長度SPY2。
根據各種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安裝於小終端中。舉例而言,如圖24至圖27中所示,根據上述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中的至少一者可安裝於小終端10的後表面或前表面上。
小終端10可包括多個光學成像系統20、30、40及50。作為實例,如圖24中所示,小終端10可包括用於捕獲長距離景象的光學成像系統20及用於捕獲短距離景象的光學成像系統30。作為另一實例,如圖25中所示,小終端10可包括用於捕獲長距離景象的光學成像系統20及用於捕獲短距離景象的兩個光學成像系統30及40。作為另一實例,小終端10可包括用於捕獲長距離景象的光學成像系統20及彼此具有不同焦距的光學成像系統30、40及50。
如圖24至圖27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20、30、40及50的排列形式可被以各種方式修改。
如上所述,可實施一種可在具有長的焦距的同時安裝於薄化的小型終端中的光學成像系統。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2θ:角度 10:小終端 20、30、40、50、100、200、300、400、500、600、700:光學成像系統 110、210、310、410、510、610、710、L1: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630、7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540、640、7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550、650、750: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560、660、760: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570、670、770:第七透鏡 180、280、380、480、580、680、780:濾波器 190、290、390、490、590、690、790:影像感測器 C1:第一光軸 C2:第二光軸/光軸中心 G1:透鏡組/第一透鏡組 G2:透鏡組/第二透鏡組 G3:透鏡組/第三透鏡組 IMG_HT: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L1S1el:第一方向上的有效半徑/長軸有效半徑 L1S1es:第二方向上的有效半徑/短軸有效半徑 P:稜鏡 SP:間隙維持構件 SPX1、SPX2、SPY1、SPY2:長度
圖1示出根據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2示出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3示出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4示出根據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5示出圖4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6示出圖4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7示出根據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8示出圖7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9示出圖7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0示出根據第四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11示出圖10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2示出圖10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3示出根據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14示出圖1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5示出圖1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6示出根據第六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17示出圖16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8示出圖16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19示出根據第七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20示出圖1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21示出圖1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變焦位置的像差曲線。 圖22是設置於根據本揭露的光學成像系統中的第一透鏡的平面圖。 圖23是設置於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隙維持構件的平面圖。 圖24、圖25、圖26及圖27是設置有根據本揭露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可攜式終端的後視圖。
100:光學成像系統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第七透鏡
180:濾波器
190:影像感測器
C1:第一光軸
C2:第二光軸/光軸中心
G1:透鏡組/第一透鏡組
G2:透鏡組/第二透鏡組
G3:透鏡組/第三透鏡組
P:稜鏡

Claims (22)

  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自物側依序設置, 其中 -2.0 < L3R2/f < -0.5,且 3.0 < f/IMG_HT < 4.0, 其中L3R2是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IMG_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包括: 稜鏡,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2.0 < PTTL/f < 3.0,其中PTTL是自所述稜鏡的反射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1.0 < (L3R1+L3R2)/(L3R1-L3R2) < -0.1,其中L3R1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0.10 < f/f1 < 0.80, 1.0 < f/f3 < 3.0, -2.0 < f/f4 < -0.50,且 0.20 < f/f5 < 0.13,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且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包括: 第一透鏡組,包括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 第二透鏡組,包括所述第三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且被配置成調節距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光軸距離;以及 第三透鏡組,包括所述第六透鏡及所述第七透鏡。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20毫米< fG1 < -13毫米, 5.0毫米< fG2 < 10毫米,且 -24毫米< fG3 < -16毫米, 其中fG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的複合焦距,fG2是所述第二透鏡組的複合焦距,且fG3是所述第三透鏡組的複合焦距。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是凹的。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是凹的。
  1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三或更多個照相機模組,其中第一照相機模組的光軸形成於與第二照相機模組的光軸及第三照相機模組的光軸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所述第一照相機模組包括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且 其中影像感測器被配置成將藉由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入射的光轉換成電性訊號。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照相機模組包括最窄的視角及最長的焦距,所述第三照相機模組包括最寬的視角及最短的焦距,且所述第二照相機模組包括較所述第一照相機模組寬的視角及較所述第三照相機模組窄的視角。
  13.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凹的像側表面; 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三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 第四透鏡,具有凹的像側表面; 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六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及凹的物側表面;以及 第七透鏡,具有凹的像側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七透鏡自物側依序設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3.0 < f/IMG_HT < 4.0,其中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IMG_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0.4 < BFL/2IMG_HT < 0.6,其中BFL是自所述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2IMG_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包括: 稜鏡,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2.0 < PTTL/f < 3.0,其中PTTL是自所述稜鏡的反射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1.8 < TTL/f < 2.0,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19.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組,包括具有不同符號的折射力的二或更多個透鏡,且被設置成使得距成像平面的距離是恆定的; 第二透鏡組,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且被配置成沿光軸移動,其中每一透鏡具有符號與鄰近透鏡的符號相反的折射力;以及 第三透鏡組,包括具有不同符號的折射力的二或更多個透鏡,且被配置成沿所述光軸移動。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鏡,且 所述第二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鏡。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1.5 < fG1/Dsum < -1.2, 0.5 < fG2/Dsum < 0.7,且 -1.7 < fG3/Dsum < -1.4, 其中fG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G2是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G3是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且Dsum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物側表面的距離、自所述第二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物側表面的距離及自所述第三透鏡組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之和。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20毫米< fG1 < -13毫米, 5.0毫米< fG2 < 10毫米,且 -24毫米< fG3 < -16毫米。
TW110136925A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97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7269 2019-08-30
KR20190107269 2019-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4967A true TW202204967A (zh) 2022-02-01
TWI797763B TWI797763B (zh) 2023-04-01

Family

ID=7468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163A TWI823781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09129596A TWI745058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2139859A TWI846626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0136925A TWI797763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163A TWI823781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09129596A TWI745058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2139859A TWI846626B (zh) 2019-08-30 2020-08-28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822051B2 (zh)
KR (3) KR102516771B1 (zh)
CN (3) CN116149035A (zh)
TW (4) TWI823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3959B (zh) * 2020-06-29 2023-05-1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8363148A (zh) * 2020-07-22 2024-07-19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式相机
CN112241064A (zh) * 2020-08-31 2021-01-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2485893B (zh) * 2020-11-26 2023-04-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102620532B1 (ko) 2020-12-23 2024-0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807364B (zh) * 2021-07-13 2023-07-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771127B (zh) * 2021-07-27 2022-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六十二)
CN114185161B (zh) * 2021-12-13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7216797B1 (ja) 2021-12-15 2023-02-01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の駆動方法、撮影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0280A (ja) * 1992-10-22 1994-05-13 Asahi Optical Co Ltd 振動補償ズームレンズ
JPH1172704A (ja) 1997-09-01 1999-03-16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4503918B2 (ja) * 2002-11-20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227424B2 (ja) * 2003-01-21 2009-02-18 Hoya株式会社 変倍極軸望遠鏡
JP2004348082A (ja) * 2003-05-26 2004-12-09 Olympus Corp 光路折り曲げ光学系
US7339749B2 (en) 2005-02-08 2008-03-04 Olympus Corporation And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and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it
KR100800811B1 (ko) 2006-06-23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줌 렌즈 시스템
US7656590B2 (en) 2007-09-03 2010-02-02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830613B2 (en) 2008-06-20 2010-11-09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and an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1449039B1 (ko) 2008-07-03 2014-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줌 렌즈
WO2013069050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JP6300070B2 (ja) * 2013-02-22 2018-03-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9606330B2 (en) 2013-05-09 2017-03-28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6042768B2 (ja) * 2013-05-09 2016-1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549127B2 (en) * 2013-10-18 2017-01-17 Light Labs Inc. Image captur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KR101740815B1 (ko) * 2015-10-14 2017-05-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574042B (zh) 2015-12-30 2017-03-11 Tan Cian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zoom lens
JP6758971B2 (ja) 2016-07-19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KR101956706B1 (ko) * 2017-08-18 2019-03-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37207B (zh) 2017-09-22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166130B1 (ko) * 2018-01-24 2020-10-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209044168U (zh) * 2018-11-01 2019-06-28 北京乐都展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镜头
CN113325561B (zh) * 2020-02-29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7409A (zh) 2024-02-16
TWI846626B (zh) 2024-06-21
US11822051B2 (en) 2023-11-21
US20210063702A1 (en) 2021-03-04
CN214097941U (zh) 2021-08-31
TW202323916A (zh) 2023-06-16
TW202109123A (zh) 2021-03-01
KR20210027184A (ko) 2021-03-10
CN112444948B (zh) 2023-03-28
KR102516771B1 (ko) 2023-04-03
KR20230151945A (ko) 2023-11-02
CN116149035A (zh) 2023-05-23
CN112444948A (zh) 2021-03-05
TWI745058B (zh) 2021-11-01
US20240045179A1 (en) 2024-02-08
TWI823781B (zh) 2023-11-21
KR102593256B1 (ko) 2023-10-25
KR102703815B1 (ko) 2024-09-04
KR20220123196A (ko) 2022-09-06
TWI797763B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3781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52609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240159997A1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214097943U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TWI794651B (zh)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TWI809306B (zh) 光學成像系統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95310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202414019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6425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75375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攜帶型終端機
TW202434933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51513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攜帶型終端機
TW202419928A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114624864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