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4948B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44948B CN112444948B CN202010887480.3A CN202010887480A CN112444948B CN 112444948 B CN112444948 B CN 112444948B CN 202010887480 A CN202010887480 A CN 202010887480A CN 112444948 B CN112444948 B CN 1124449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optical imaging
- lens group
- deno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1285 spx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6966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like protein 6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04935 Homo sapiens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like protein 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1885 Speedy protein 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51560 Speedy protein 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56821 spx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0<L3R2/f<‑0.5和3.0<f/IMG_HT<4.0,其中,L3R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并且IMG_HT表示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非球面表面。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8月30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9-010726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置成折叠光路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其中多个透镜成排设置的可伸缩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使包括五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比使包括三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更加困难。因此,将可伸缩光学成像系统安装在具有小厚度的便携式终端中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发明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发明构思。本发明内容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安装在薄型的小尺寸终端中,同时具有长焦距。
在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成像面依序设置。
第一透镜组整体上可以具有负屈光力。
第二透镜组整体上可以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组整体上可以具有负屈光力。
第一透镜可以具有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第二透镜可以具有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第三透镜可以具有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
第四透镜可以具有凹入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第五透镜可以具有凸出的物侧面。
第六透镜可以具有凹入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
第七透镜可以具有凹入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20<fG1<-13,其中,fG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5.0<fG2<10,其中,fG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24<fG3<-16,其中,fG3是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在另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并且整体上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并且整体上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三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并且整体上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成像面依序设置。
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位置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2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3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4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5示出了在图4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6示出了在图4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8示出了在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9示出了在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0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11示出了在图10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2示出了在图10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14示出了在图1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5示出了在图1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6示出了根据第六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17示出了在图16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8示出了在图16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七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
图20示出了在图1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21示出了在图1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变焦位置中的像差曲线。
图22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的平面图。
图23是设置在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维持构件的平面图。
图24、图25、图26和图27是设置有根据本公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便携式终端的后视图。
在全部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出于清楚、说明和方便的目的,附图可能未按照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能被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且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不限于在本申请中所阐述的顺序,而是可以改变的,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可省略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被理解为受限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提供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应注意,在本申请中,相对于示例或实施方式使用措辞“可以”,例如关于示例或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或实现的内容,意味着存在其中包括或实现这样的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或实施方式,而所有示例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该元件与该另一元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可不存在介于该元件与该另一元件之间的其它元件。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以及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措辞来描述各种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措辞的限制。更确切地,这些措辞仅用于将一个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些示例中提及的第一构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以被称作第二构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诸如“在……之上”、“较上”、“在……之下”和“较下”的空间相对措辞可以在本申请中为了描述便利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元件的关系。除了涵盖附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这些空间相对措辞旨在还涵盖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的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翻转,则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相对于另一元件“较上”的元件将位于该另一元件“之下”或相对于该另一元件“较下”。因此,根据设备的空间定向,措辞“在……之上”涵盖“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定向。该设备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定向上),并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措辞应被相应地解释。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冠词“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措辞“包括”、“包含”和“具有”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形状的变化。因此,本申请中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变化。
可以以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组合本申请中描述的示例的特征。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描述的示例具有多种配置,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行的。
在示例中,第一透镜是指最靠近物体的透镜,并且第七透镜是指最靠近成像面(或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在示例中,曲率半径、厚度、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TL)、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 HT)以及焦距的单位均以毫米(mm)表示。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间隔以及TTL是指在光轴方向上截取的距离。另外,在透镜的形状的描述中,其中一个表面是凸出的配置表示该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凸出的,而其中一个表面是凹入的配置表示该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凹入的。因此,即使当透镜的一个表面被描述为凸出时,透镜的边缘也可以是凹入的。类似地,即使当透镜的一个表面被描述为凹入时,透镜的边缘也可以是凸出的。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例如,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系统可以包括具有屈光力的透镜。然而,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仅包括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折射入射光的棱镜和用于控制光量的光阑。另外,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用于截止红外光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例如,成像设备),用于将通过光学系统入射到图像传感器的对象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间隔维持构件,用于调节透镜之间的间隔。
透镜由具有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透镜由塑料或玻璃形成。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非球面形状。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由等式1表示:
在等式1中,c表示对应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倒数,k表示圆锥常数,r表示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个点到光轴的距离,A至J表示非球面常数,以及Z(或SAG)表示从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个点到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的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在光轴上依序设置。
第一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可以包括具有屈光力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的屈光力具有彼此相反的符号。作为示例,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第一透镜组整体上可以具有负屈光力。
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包括三个透镜。三个透镜可以被布置成具有与相邻透镜的符号相反的符号的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镜组可以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第二透镜组整体上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可以包括具有屈光力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的屈光力具有彼此相反的符号。作为示例,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第三透镜组整体上具有负屈光力。
第一透镜组至第三透镜组可以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例如,可以移动第一透镜组至第三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以及可以移动第一透镜组至第三透镜组中的至少两个透镜组以调整光学成像系统的焦点。因此,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显著地改变变焦倍率。另外,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多个透镜组操作以调整焦点,所以可以在任何变焦状态下精确地且准确地调整焦点,并且可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透镜组的位移宽度。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由塑料形成的透镜。例如,在构成透镜组的七个或更多个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可以由塑料形成。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非球面透镜。例如,在构成透镜组的七个或更多个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可以是非球面透镜。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被配置成折叠或折射光路的构件。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棱镜。棱镜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物侧上。棱镜通常可以由具有低阿贝数的材料形成。例如,棱镜可以从各自具有25或以下的阿贝数的材料中选择。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滤光片、光阑和图像传感器。
滤光片设置在第三透镜组与图像传感器之间。滤光片可以从入射光中截止一部分波长,以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例如,滤光片可以截止入射光的红外波长。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2.0<L3R2/f<-0.5
条件表达式:-1.0<(L3R1+L3R2)/(L3R1-L3R2)<-0.1
条件表达式:-1.5<L6R2/f<-0.4
条件表达式:1.0<(L6R1+L6R2)/(L6R1-L6R2)<5.0
条件表达式:0.1<f/f1<0.8
条件表达式:1.0<f/f3<3.0
条件表达式:-2.0<f/f4<-0.5
条件表达式:0.2<f/f5<2.0
条件表达式:0.11<Nd6-Nd7<0.13
条件表达式:-1.5<L6R2/f<-0.5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L3R1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L3R2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L6R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L6R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1表示第一透镜的焦距,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的焦距,以及f5表示第五透镜的焦距,Nd6表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d7表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另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0.70≤L1S1es/L1S1el<1.0
条件表达式:0.70≤L1S2es/L1S2el<1.0
条件表达式:0.70≤L2S1es/L2S1el<1.0
条件表达式:0.70≤L2S2es/L2S2el<1.0
条件表达式:1.4mm<DPL1<2.4mm
条件表达式:26mm<PTTL<34mm
条件表达式:0.7≤SPY2/SPX2<1.0
条件表达式:0.7<L1S1el/IMG_HT<0.9
条件表达式:0.08<L1S1el/PTTL<0.10
条件表达式:0.06<L1S1es/PTTL<0.08
条件表达式:0.06<L2S1el/PTTL<0.09
条件表达式:0.04<L2S1es/PTTL<0.07
条件表达式:0.01<AL1/(PTTL)2<0.03
条件表达式:80°<2θ<92°
条件表达式:0.4<BFL/2IMG_HT<0.6
条件表达式:-20mm<fG1<-13mm
条件表达式:5.0mm<fG2<10mm
条件表达式:-24mm<fG3<-16mm
条件表达式:3.0<f/IMG_HT<4.0
条件表达式:2.0<PTTL/f<3.0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L1S1es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短轴有效半径,L1S1el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长轴有效半径,L1S2es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短轴有效半径,以及L1S2el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长轴有效半径,L2S1es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短轴有效半径,L2S1el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长轴有效半径,以及L2S2es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短轴有效半径,L2S2el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长轴有效半径,DPL1表示从棱镜的像侧面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PTTL表示从棱镜的反射面到成像面的距离,SPY2表示形成在间隔维持构件中的孔在短轴方向上的长度,SPX2表示形成在间隔维持构件中的孔在长轴方向上的长度,AL1表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部分投影到成像面的面积,所述有效部分用于在光路上折射从物体反射的入射光,2θ表示由透镜的光轴的中心和透镜的形成为直线的侧表面的两端形成的角度,FOV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视角,BFL表示从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fG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G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f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以及IMG_HT表示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各种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1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和第七透镜1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1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110和第二透镜12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160和第七透镜170。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1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2和图3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180和图像传感器1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190。
滤光片1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1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1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1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2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3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1
(在表1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2
表3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98204 | 1.20000 |
D2 | 4.22285 | 4.80000 |
D3 | 3.00000 | 6.20000 |
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2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和第七透镜2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2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和第五透镜250。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260和第七透镜270。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2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5和图6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2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280和图像传感器2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2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290。
滤光片2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2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2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2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4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5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6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4
(在表4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5
表6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96087 | 1.20000 |
D2 | 4.1752/4.7311 | 4.80000 |
D3 | 3.00000 | 6.20000 |
将参考图7描述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3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3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310和第二透镜320。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和第五透镜350。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第六透镜3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3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8和图9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3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380和图像传感器3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3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390。
滤光片3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3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3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3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7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8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9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7
(在表7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8
表9
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第四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4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4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410和第二透镜420。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和第五透镜450。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4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480和图像传感器4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4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490。
滤光片4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4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4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4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10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11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12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10
(在表10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1
表12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48000 | 1.09500 |
D2 | 3.07531 | 3.50723 |
D3 | 2.72000 | 5.67000 |
将参考图13描述根据第五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5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和第七透镜5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5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510和第二透镜520。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和第五透镜550。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5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560和第七透镜570。第六透镜5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5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5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580和图像传感器5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5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590。
滤光片5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5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5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5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13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14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15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13
(在表13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4
表15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99573 | 1.20000 |
D2 | 4.21427 | 4.80000 |
D3 | 3.00000 | 6.20000 |
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6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和第七透镜6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6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610和第二透镜620。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和第五透镜650。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660和第七透镜670。第六透镜6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6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6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680和图像传感器6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6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690。
滤光片6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6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6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6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16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17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18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16
(在表16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17
表18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97162 | 1.20000 |
D2 | 4.33772 | 4.70434 |
D3 | 2.80000 | 6.20000 |
将参考图19描述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700可以包括棱镜P、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第六透镜760和第七透镜770,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透镜组。例如,光学成像系统700可以被划分成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710和第二透镜720。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7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和第五透镜750。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74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75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凸出且像侧面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两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G3包括第六透镜760和第七透镜770。第六透镜760具有正屈光力,物侧面凹入并且像侧面凸出。第七透镜7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其中物侧面凹入且像侧面凹入的形状。
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减小。同时,随着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增加,第三透镜组G3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可以增加。
另外,透镜组G1、G2和G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例如,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可以在第二光轴C2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第二光轴C2以不同尺寸移动,以显著地减小用于焦点调整的位移量。如图20和图21中所示,以上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同的变焦位置表现出像差特性。
光学成像系统700包括棱镜P、光阑ST、滤光片780和图像传感器790。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棱镜P,作为用于折叠或弯曲光路的机构。棱镜P使在第一光轴C1上入射的光在第二光轴C2的方向上折叠。由棱镜P折叠的第二光轴C2可以与第一光轴C1大致成直角。棱镜P设置在第一透镜710的物侧上。如上所述设置的棱镜P将从物体(对象)反射的光折射到图像传感器790。
滤光片78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790的前方,以截止入射光中包括的红外线等。图像传感器790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以上配置的图像传感器790被配置成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表19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表20示出了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值,以及表21示出了取决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值。
表19
(在表19中,*标记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表20
表21
符号 | 第一位置 | 第二位置 |
D1 | 4.48000 | 1.09500 |
D2 | 3.72872 | 4.16075 |
D3 | 2.72000 | 5.67000 |
根据上述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共享以下特征。例如,第一透镜的焦距通常被确定在20mm至30mm的范围内,第二透镜的焦距被确定在-10.0mm至-7.0mm的范围内,以及第三透镜的焦距通常在6.0mm至8.0mm的范围内,第四透镜的焦距被确定在-11.0mm至-6.0mm的范围内,第五透镜的焦距通常被确定在7.4mm至15mm的范围内,第六透镜的焦距被确定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第七透镜的焦距可以被确定在-14mm至-6.0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被确定在12mm至15mm的范围内,并且光学成像系统的变焦倍率可以是1.6至2.2。
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位置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并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D2大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
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位置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D2,并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D2小于第三透镜组与成像面之间的距离D3。
表22示出了根据各个示例的透镜的有效长轴半径[mm],以及表23示出了根据各个示例的透镜的有效短轴半径[mm]。
表22
符号 | 第一示例 | 第二示例 | 第三示例 | 第四示例 | 第五示例 | 第六示例 | 第七示例 |
PS1el | 5.000 | 5.000 | 4.000 | 4.000 | 5.000 | 5.000 | 4.000 |
PS2el | 4.238 | 4.450 | 3.584 | 3.641 | 4.317 | 4.450 | 3.679 |
PS3el | 5.000 | 5.000 | 4.000 | 4.000 | 5.000 | 5.000 | 4.000 |
L1S1el | 3.200 | 3.200 | 2.450 | 2.500 | 3.200 | 3.200 | 2.550 |
L1S2el | 2.876 | 2.928 | 2.306 | 2.306 | 2.825 | 2.914 | 2.327 |
L2S1el | 2.651 | 2.704 | 2.103 | 2.069 | 2.572 | 2.698 | 2.055 |
L2S2el | 2.609 | 2.628 | 2.064 | 2.035 | 2.512 | 2.635 | 1.984 |
L3S1el | 2.800 | 2.780 | 2.180 | 2.180 | 2.650 | 2.780 | 2.100 |
L3S2el | 2.670 | 2.701 | 2.157 | 2.107 | 2.645 | 2.700 | 2.081 |
L4S1el | 2.570 | 2.584 | 2.131 | 2.027 | 2.602 | 2.589 | 2.070 |
L4S2el | 2.565 | 2.488 | 2.079 | 2.000 | 2.637 | 2.490 | 2.091 |
L5S1el | 2.651 | 2.550 | 2.169 | 2.100 | 2.721 | 2.550 | 2.198 |
L5S2el | 2.611 | 2.520 | 2.090 | 2.042 | 2.663 | 2.521 | 2.118 |
L6S1el | 2.726 | 2.603 | 2.550 | 2.550 | 2.818 | 2.593 | 2.600 |
L6S2el | 3.250 | 3.050 | 2.504 | 2.582 | 3.430 | 3.050 | 2.662 |
L7S1el | 3.230 | 3.026 | 2.500 | 2.555 | 3.426 | 3.037 | 2.600 |
L7S2el | 3.396 | 3.201 | 2.689 | 2.750 | 3.487 | 3.226 | 2.736 |
表23
符号 | 第一示例 | 第二示例 | 第三示例 | 第四示例 | 第五示例 | 第六示例 | 第七示例 |
L1S1es | 2.240 | 2.240 | 1.715 | 1.750 | 2.240 | 2.240 | 1.785 |
L1S2es | 2.013 | 2.049 | 1.614 | 1.614 | 1.977 | 2.040 | 1.629 |
L2S1es | 1.856 | 1.893 | 1.472 | 1.448 | 1.800 | 1.889 | 1.439 |
L2S2es | 1.826 | 1.839 | 1.445 | 1.425 | 1.758 | 1.844 | 1.389 |
L3S1es | 1.960 | 1.946 | 1.526 | 1.526 | 1.855 | 1.946 | 1.470 |
L3S2es | 1.869 | 1.891 | 1.510 | 1.475 | 1.852 | 1.890 | 1.457 |
L4S1es | 1.799 | 1.809 | 1.492 | 1.419 | 1.821 | 1.812 | 1.449 |
L4S2es | 1.795 | 1.741 | 1.455 | 1.400 | 1.846 | 1.743 | 1.464 |
L5S1es | 1.856 | 1.785 | 1.519 | 1.470 | 1.905 | 1.785 | 1.539 |
L5S2es | 1.828 | 1.764 | 1.463 | 1.429 | 1.864 | 1.765 | 1.483 |
L6S1es | 1.908 | 1.822 | 1.785 | 1.785 | 1.972 | 1.815 | 1.820 |
L6S2es | 2.275 | 2.135 | 1.753 | 1.807 | 2.401 | 2.135 | 1.863 |
L7S1es | 2.261 | 2.118 | 1.750 | 1.789 | 2.398 | 2.126 | 1.820 |
L7S2es | 2.377 | 2.241 | 1.882 | 1.925 | 2.441 | 2.258 | 1.915 |
表24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至第七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特性。
表24
表25至表27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至第七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条件表达式值。从表25至表27可以看出,根据第一示例至第七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所有上述条件表达式。
表25
表26
表27
根据各个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图22和图23中所示的形状的透镜以及间隔维持构件。作为参考,在图22中仅示出了第一透镜的形状,但是要注意,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也可以被配置成具有在图22中示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L1可以被配置成在与光轴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例如,在第一透镜L1中,在第一方向上的有效半径(在下文中,称为长轴有效半径)L1S1el可以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的有效半径(在下文中,称为短轴有效半径)L1S1es。第一透镜L1的一个表面可以形成为直线形式。例如,平行于第一透镜L1的长轴有效半径的两个侧表面可以形成为直线,如图22中所示。线性地形成在第一透镜L1中的范围可以被限制为预定的尺寸。例如,形成在光轴中心C2与第一透镜L1的线性部分的两端之间的角度2θ可以在80度至92度的范围内选择。
间隔维持构件SP可以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如图23中所示。例如,间隔维持构件SP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SPX1可以大于间隔维持构件SP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SPY1。间隔维持构件SP的孔可以大致相同或相似呈透镜的有效直径的形式。如图23中所示,根据该示例的间隔维持构件SP的孔可以具有一对平行直线和一对曲线。在间隔维持构件SP的孔中,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SPX2可以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SPY2。
根据各种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被安装在小型终端中。例如,如图24至图27中所示,根据上述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安装在小型终端10的后表面或前表面上。
小型终端10可以包括多个光学成像系统20、30、40和50。作为示例,小型终端10可以包括用于捕获远距离视野的光学成像系统20和用于捕获近距离视野的光学成像系统30,如图24中所示。作为另一示例,小型终端10可以包括用于捕获远距离视野的光学成像系统20以及用于捕获近距离视野的两个光学成像系统30和40,如图25中所示。作为另一示例,小型终端10可以包括用于捕获远距离视野的光学成像系统20以及彼此具有不同焦距的光学成像系统30、40和50。
小型终端10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括三个或更多相机模块,例如,图25中分别包括光学成像系统20、30和40的三个相机模块和图26中分别包括光学成像系统20、30、40和50的四个相机模块。图25和图26中所示的小型终端10中的一个相机模块的光轴可以与另外两个相机模块的光轴不同的方向上,所述一个相机模块中的光学系统可以是上文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如图25中所示,包括光学成像系统20的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具有最窄的视场角和最长的焦距,包括光学成像系统40的第三相机模块可以具有最宽的视场角和最短的焦距,以及包括光学成像系统30的第二相机模块的视场角可以比第一相机模块的视场角宽且比第三相机模块的视场角窄。
光学成像系统20、30、40和50的布置形式可以被不同地修改,如图24至图27中所示。
如上所述,可以实现这样的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安装在薄型的小尺寸终端中,同时具有长焦距。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仅以描述性的意义进行理解,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相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它部件或它们的等同件替换或补充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设备或电路中的部件,则仍可实现适当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型应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2)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共七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包括:
从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2.0<L3R2/f<-0.5
3.0<f/IMG_HT<4.0
0.10<f/f1<0.80
其中,L3R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IMG_HT表示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非球面表面,以及
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凹入的像侧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出的物侧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凹入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以及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
棱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2.0<PTTL/f<3.0
其中,PTTL表示从所述棱镜的反射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1.0<(L3R1+L3R2)/(L3R1-L3R2)<-0.1
其中,L3R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至少一个:
1.0<f/f3<3.0
-2.0<f/f4<-0.50
0.2<f/f5<2.0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并且f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组,包括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
第二透镜组,包括所述第三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并配置为调整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轴距离;以及
第三透镜组,包括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至少一个:
-20mm<fG1<-13mm
5.0mm<fG2<10mm
-24mm<fG3<-16mm
其中,fG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G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1.5<L6R2/f<-0.5
其中,L6R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1.0<(L6R1+L6R2)/(L6R1-L6R2)<5.0
其中,L6R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L6R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11<Nd6-Nd7<0.13
其中,Nd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三个或更多相机模块,其中,第一相机模块的光轴形成在与第二相机模块的光轴和第三相机模块的光轴不同的方向上,
其中,所述第一相机模块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至所述第三相机模块中,所述第一相机模块包括最窄的视场角和最长的焦距,所述第三相机包括最宽的视场角和最短的焦距,并且所述第二相机模块的视场角比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视场角宽且比所述第三相机模块的视场角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44669.4A CN116149035A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107269 | 2019-08-30 | ||
KR20190107269 | 2019-08-30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44669.4A Division CN116149035A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4948A CN112444948A (zh) | 2021-03-05 |
CN112444948B true CN112444948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7468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44669.4A Pending CN116149035A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202021849159.8U Active CN214097941U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202010887480.3A Active CN112444948B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44669.4A Pending CN116149035A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202021849159.8U Active CN214097941U (zh) | 2019-08-30 | 2020-08-28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822051B2 (zh) |
KR (3) | KR102516771B1 (zh) |
CN (3) | CN116149035A (zh) |
TW (4) | TWI8237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33959B (zh) * | 2020-06-29 | 2023-05-19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18363148A (zh) * | 2020-07-22 | 2024-07-19 |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 折叠式相机 |
CN112241064A (zh) * | 2020-08-31 | 2021-01-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
CN112485893B (zh) * | 2020-11-26 | 2023-04-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KR102620532B1 (ko) | 2020-12-23 | 2024-01-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807364B (zh) * | 2021-07-13 | 2023-07-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771127B (zh) * | 2021-07-27 | 2022-07-1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六十二) |
CN114185161B (zh) * | 2021-12-13 | 2023-09-05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JP7216797B1 (ja) | 2021-12-15 | 2023-02-01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の駆動方法、撮影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30280A (ja) * | 1992-10-22 | 1994-05-13 | Asahi Optical Co Ltd | 振動補償ズームレンズ |
JPH1172704A (ja) | 1997-09-01 | 1999-03-16 | Minolta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 |
JP4503918B2 (ja) * | 2002-11-20 | 2010-07-1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4227424B2 (ja) * | 2003-01-21 | 2009-02-18 | Hoya株式会社 | 変倍極軸望遠鏡 |
JP2004348082A (ja) * | 2003-05-26 | 2004-12-09 | Olympus Corp | 光路折り曲げ光学系 |
US7339749B2 (en) | 2005-02-08 | 2008-03-04 | Olympus Corporation And Olympus Imaging Corp. | Zoom lens and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it |
KR100800811B1 (ko) | 2006-06-23 | 2008-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줌 렌즈 시스템 |
US7656590B2 (en) | 2007-09-03 | 2010-02-02 | Olympus Imaging Corp. |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US7830613B2 (en) | 2008-06-20 | 2010-11-09 | Olympus Imaging Corp. | Zoom lens and an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KR101449039B1 (ko) | 2008-07-03 | 2014-10-13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줌 렌즈 |
WO2013069050A1 (ja) * | 2011-11-07 | 2013-05-16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
JP6300070B2 (ja) * | 2013-02-22 | 2018-03-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US9606330B2 (en) | 2013-05-09 | 2017-03-2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JP6042768B2 (ja) * | 2013-05-09 | 2016-12-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9549127B2 (en) * | 2013-10-18 | 2017-01-17 | Light Labs Inc. | Image captur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
KR101740815B1 (ko) * | 2015-10-14 | 2017-05-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574042B (zh) | 2015-12-30 | 2017-03-11 | Tan Cian Technology Co Ltd | Image zoom lens |
JP6758971B2 (ja) | 2016-07-19 | 2020-09-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KR101956706B1 (ko) * | 2017-08-18 | 2019-03-1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637207B (zh) | 2017-09-22 | 2018-10-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2166130B1 (ko) * | 2018-01-24 | 2020-10-1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209044168U (zh) * | 2018-11-01 | 2019-06-28 | 北京乐都展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镜头 |
CN113325561B (zh) * | 2020-02-29 | 2022-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2020
- 2020-08-27 US US17/004,340 patent/US1182205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8-28 TW TW112106163A patent/TWI823781B/zh active
- 2020-08-28 CN CN202310244669.4A patent/CN11614903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8-28 CN CN202021849159.8U patent/CN214097941U/zh active Active
- 2020-08-28 KR KR1020200109413A patent/KR1025167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8-28 TW TW109129596A patent/TWI745058B/zh active
- 2020-08-28 CN CN202010887480.3A patent/CN11244494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8-28 TW TW112139859A patent/TWI846626B/zh active
- 2020-08-28 TW TW110136925A patent/TWI797763B/zh active
-
2022
- 2022-08-24 KR KR1020220106320A patent/KR1025932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3
- 2023-10-16 US US18/380,257 patent/US2024004517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10-16 KR KR1020230137913A patent/KR102703815B1/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7409A (zh) | 2024-02-16 |
TWI846626B (zh) | 2024-06-21 |
US11822051B2 (en) | 2023-11-21 |
US20210063702A1 (en) | 2021-03-04 |
CN214097941U (zh) | 2021-08-31 |
TW202323916A (zh) | 2023-06-16 |
TW202109123A (zh) | 2021-03-01 |
KR20210027184A (ko) | 2021-03-10 |
KR102516771B1 (ko) | 2023-04-03 |
KR20230151945A (ko) | 2023-11-02 |
CN116149035A (zh) | 2023-05-23 |
CN112444948A (zh) | 2021-03-05 |
TWI745058B (zh) | 2021-11-01 |
US20240045179A1 (en) | 2024-02-08 |
TWI823781B (zh) | 2023-11-21 |
KR102593256B1 (ko) | 2023-10-25 |
KR102703815B1 (ko) | 2024-09-04 |
KR20220123196A (ko) | 2022-09-06 |
TWI797763B (zh) | 2023-04-01 |
TW202204967A (zh) | 202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44948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11362542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4097943U (zh) |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112444947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215297803U (zh) | 相机模块及终端设备 | |
CN209911625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44494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和终端设备 | |
CN112485887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824952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6893498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62542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5480362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660766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终端 | |
CN115598813A (zh) | 光学成像系统和电子设备 | |
CN218181197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202434933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CN118011593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717006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62486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终端 | |
CN115437119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