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2991A -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2991A
TW202202991A TW110102636A TW110102636A TW202202991A TW 202202991 A TW202202991 A TW 202202991A TW 110102636 A TW110102636 A TW 110102636A TW 110102636 A TW110102636 A TW 110102636A TW 202202991 A TW202202991 A TW 2022029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electrodes
cover plate
shear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津裕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99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在耐久性及可見度優異,且能夠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係具備蓋板2;具有用以從背面支撐蓋板2的周緣部2A之支撐部3B的殼體3;被配置在蓋板2的周緣部2A與殼體3的支撐部3B之間,並用以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表面之水平方向的輸入之框狀的剪力感測器4;以及被連接於剪力感測器4的偵測電路5。又,框狀的剪力感測器4係具備由帶狀的第一電極42b、彈性構件41、以及以與第一電極42b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被配置的一對帶狀的第二電極43b所構成的層積體。

Description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透過使用者在面板構件上的按壓操作而得以進行資訊輸入的資訊輸入裝置,特別是有關一種能夠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在目前普及的許多觸控面板(touch panel)中,在輸入的偵測上係使用電容式技術來進行,其可偵測輸入時之手指的座標或測量輸入時之接觸面積。另外,亦已知利用手指之接觸面積的變化,來對現行的觸控面板進行與其表面呈垂直方向的力之測量。 近年來,亦提出透過對現行的觸控面板進行與其表面呈水平方向的力之測量係可使操作變得多樣化的構想(參照非專利文獻1)。
於非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觸控面板,係呈在觸控面板表面上依序層積有軟凝膠(soft gel)層、硬塗(hard coat)層的結構。軟凝膠層係由厚度約1 mm的透明之聚矽氧樹脂(silicone resin)所構成的凝膠(KE-1052(A/B),信越Silicone公司製),且硬塗層(Digio 2,Nakabayashi公司製)係由厚度約0.15 mm的透明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片所構成。軟凝膠層係透過接收來自硬塗層所輸入的力而產生變形。藉由軟凝膠層的不可壓縮性(incompressibility)之特性,則即使軟凝膠層具有柔韌性(flexibility),亦不會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很大的位移(displacement)。另一方面,有關於水平方向的位移,材料的不可壓縮性並不會構成障礙。亦即,本結構係在垂直方向上比較堅硬,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很強的容許大位移之彈性的各向異性(aeolotropism; anisotropy)。因此,在觸控面板取得使用者在進行按壓動作時之手指於水平方向的座標變化之同時,根據該獲取的手指之位移x以及凝膠的彈性常數(spring constant)k,並透過虎克定律(Hooke's law)(F = kx)來偵測水平方向的力F。〔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中井優理子、工藤慎也、岡崎龍太、梶本裕之、栗林英範「使用凝膠剪切變形之在觸控面板的水平方向輸入」,資訊處理學會Interaction2014,p. 212-215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觸控面板中,由於設置在觸控面板表面的軟凝膠層為具有柔韌性的材料,因此對於重複輸入的耐久性(durability)不佳。 此外,由於在觸控面板表面係層積有軟凝膠層及硬塗層,因此該層積體造成光學性質(optical property)的降低,觸控面板螢幕的可見度(visibility)也不佳。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在耐久性及可見度優異,且能夠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以下,將針對作為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之複數個態樣進行說明。 該等態樣係可根據需要而進行任意組合。
有關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的特徵結構係在於具備蓋板(cover panel);具有從背面支撐蓋板的周緣部之支撐部的殼體;被配置在蓋板的周緣部與殼體的支撐部之間,並用以偵測相對於蓋板的表面之水平方向的輸入之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以及被連接於剪力感測器的偵測電路。
藉由此結構,由於剪力感測器被配置在蓋板的周緣部與殼體的支撐部之間,故剪力感測器被蓋板保護,因此對於重複輸入具有優異的耐久性。 另外,由於剪力感測器呈框狀,故中央的顯示器顯示區域之光學性質不會降低,觸控面板螢幕的可見度也提高。
作為一態樣,較佳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係呈自蓋板側依序層積有第一電極構件、彈性構件、第二電極構件的結構。 在此,第一電極構件係具備至少具有框部的第一基板、以直線圖案被配置在與第一基板之彈性構件的相對面之帶狀的第一電極、被設置於第一基板且與第一電極連接的第一引繞配線。 另外,第二電極構件係具備至少具有框部的第二基板;以與第一電極呈平行且在俯視下與第一電極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而被配置在與第二基板之彈性構件的相對面之一對帶狀的第二電極;以及被設置於第二基板且與第二電極連接之第二引繞配線。 此外,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亦可呈將第一電極構件與第二電極構件的配置置換而層積的結構。
藉由此結構,即使剪力感測器呈框狀,透過測量電極間的電容變化則可偵測伴隨著彈性構件的變形之水平方向的電極移動,由此可充分地偵測剪力。
再者,於上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具有彈性構件的結構中,作為一態樣,較佳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係分別具有自框部的內徑向內側突出的舌片部,且第一引繞配線及第二引繞配線係被引繞至舌片部的端部。
藉由此結構,則無需額外卷曲(crimp)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可撓式印刷電路)的步驟,且零件數也減少。進一步地,電力可靠度(Electric Reliability)也獲得提升。
又在上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具有彈性構件的結構中,在偵測電路的基板被固定在殼體側的情況下,較佳地係使前述第一電極構件及前述第二電極構件中之位於前述蓋板側的電極構件之舌片部彎折,且將舌片部的前端插入於被設置在偵測電路的基板之連接器。 另一方面,在偵測電路的基板被固定在蓋板側的情況下,較佳地係使前述第一電極構件及前述第二電極構件中之位於前述殼體側的電極構件之舌片部彎折,且將舌片部的前端插入於被設置在偵測電路的基板之連接器。
藉由該等結構,當對剪力感測器施加力而使彈性構件向水平方向變形時,即便第一電極構件或第二電極構件的框部與被設置在偵測電路的基板之連接器的距離發生變化,亦可透過被彎折的部分而吸收距離的變化。因此不會有第一電極構件或第二電極構件的偏移被阻礙,也不會有第一電極構件或第二電極構件的舌片部損壞的風險。
此外,在資訊輸入裝置為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或可攜式遊戲裝置(portable game device)的情況下,蓋板的形狀通常係呈矩形。此時,只要蓋板的形狀為矩形,則框狀的剪力感測器的框形狀亦為矩形。
於上述框形狀為矩形的剪力感測器之框形狀中,作為一態樣,較佳地,第一電極係沿著第一基板的框部中的至少一邊而配置,且一對的第二電極係沿著第二基板的框部中之與第一基板的第一電極所配置的邊相對的邊而配置。更佳地,第一電極係沿著第一基板的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各配置一條,且一對的第二電極係沿著第二基板的框部中之與第一基板的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各配置一組。
藉由此結構,能夠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X方向或Y方向中之任一者,以及Z方向的力。
又於上述框形狀為矩形的剪力感測器之框形狀中,作為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一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一基板之前述框部的四邊各配置一條。此時,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二基板之前述框部的四邊各配置一組。
藉由此結構,能夠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力。
又於上述框形狀為矩形的剪力感測器之框形狀中,作為一態樣,較佳地,第一電極係以由複數條直線部分所形成的鋸齒圖案配置在第一基板之框部中的至少一邊,且一對的第二電極係僅以第一電極之鋸齒圖案的直線部分之數量配置於第二基板的框部中之與第一基板的第一電極所配置的邊相對的邊。更佳地,第一電極係以由複數條直線部分所形成的鋸齒圖案在第一基板的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各配置一條,且一對的第二電極係僅以第一電極之鋸齒圖案的直線部分之數量配置於第二基板的框部中之與第一基板的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
藉由此結構,只需要在僅一邊或僅相對的兩邊設置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即可偵測相對於蓋板2之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力。智慧型手機等係由於兩邊的邊框較窄,故適用本實施態樣。
又於上述框形狀為矩形的剪力感測器之框形狀中,作為一態樣,亦可為第一電極係沿著第一基板的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且除了中央部以外的兩側各配置一條。此時,一對的第二電極係沿著第二基板的框部中之與第一基板的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各配置兩組。
藉由此結構,不僅可偵測剪力,還可自剪力偵測使蓋板2旋轉的力(力矩)(moment)。
又於上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具有彈性構件的結構中,作為一態樣,較佳地,殼體係具備以包圍蓋板的端面之方式而自支撐部立起的框狀之側壁部,且剪力感測器及蓋板的外緣係與該側壁部保有距離。
藉由此結構,由於蓋板的端面受到側壁部保護,故可防止手指接觸蓋板的端面時受傷,亦可防止資訊輸入裝置掉落時蓋板破裂。另外,透過與側壁部保持距離,可防止當彈性構件向水平方向產生變形時,蓋板的端面與殼體的側壁部接觸而損壞。
在此前述殼體具備側壁部的結構中,作為一態樣,較佳地,在前述蓋板的端面與前述殼體的前述側壁部之間係設置有緩衝構件。
藉由此結構,係可防止垃圾等堆積在前述的間隙而有損外觀。
又較佳地,於蓋板的操作表面中之至少進行剪力輸入的區域之摩擦係數係大於其他區域之摩擦係數。
藉由此結構,手指在操作表面上不會過滑,而使由剪力產生的輸入變得更加容易。
另外,本發明亦可將在前述蓋板的背面中央貼合有電容式的觸控感測器之資訊輸入裝置作為專利請求的對象。〔發明之功效〕
於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中,係在耐久性及可見度優異,且能夠偵測剪力。
以下,係根據圖式來針對可偵測剪力之資訊輸入裝置的實施態樣進行說明。
[資訊輸入裝置實施態樣1] (1)資訊輸入裝置的整體結構 首先,根據圖1至圖8來針對用於安裝剪力感測器4的資訊輸入裝置1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及2所示,資訊輸入裝置1係具備矩形的蓋板2;具有用以從背面支撐蓋板2的周緣部2A之支撐部3B的殼體3;包括了被配置在蓋板2的周緣部2A與殼體3的支撐部3B之間,並用以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表面之水平方向的輸入之剪力感測器4的剪力偵測手段。
蓋板2係可由例如使用了鈉玻璃(soda glass)或強化玻璃等玻璃板構成,而在本實施態樣中為玻璃薄板。除此之外,亦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樹脂材料,或有機無機混合材料等來構成蓋板2。
再者,作為蓋板2,例如根據使用者對蓋板2的觸控操作,只要採用具備用以感測作為其操作位置的X-Y座標之所謂的觸控輸入功能者,則可進行壓力的偵測及X-Y座標的感測兩者,而提高了裝置的便利性。在具備觸控輸入功能者中,係可選自電阻式(resistive)、電容式(capacitive)、以及電磁感應式(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等。在本實施態樣中,如圖2所示,係透過在蓋板2的背面中央貼合電容式的觸控感測器6,而賦予觸控輸入功能。
如圖2所示,剪力偵測手段係包括:以被包夾在蓋板2的周緣部2A與殼體3的用以支撐蓋板2之支撐部3B之間的方式設置的剪力感測器4;以及用以處理來自其剪力感測器4的輸出信號之信號處理電路等的偵測電路5。
如圖1及圖2所示,殼體3係進一步具備以包圍蓋板2的端面之方式而自支撐部3B立起的框狀之側壁部3C。亦即,殼體3的由側壁部3C所包圍的空間會成為蓋板2及剪力感測器4的收容部3A。 作為殼體3的材料,係可使用已知的樹脂或金屬。
(2)剪力感測器的基本結構 以下,係針對剪力感測器4的結構進行說明。圖3係圖2的剪力感測器4附近之放大圖。圖4係實施態樣1及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俯視圖。圖5係實施態樣1中之圖4的III-III剖面圖。圖6係實施態樣1中之圖4的IV-IV剖面圖。另外,圖7係顯示實施態樣1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圖8係顯示實施態樣1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如圖3至圖8所示,被使用在資訊輸入裝置1的剪力感測器4係呈框狀,且自蓋板2側依序層積有第一電極構件42、彈性構件41、第二電極構件43的結構。框狀的第一電極構件42、彈性構件41、以及蓋板2的外徑係基於彈性構件41向水平方向變形的考量,而配合殼體3之收容部3A的尺寸。亦即,該等外緣係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保持距離。另外,框狀的第一電極構件42、彈性構件41、以及第二電極構件43的內徑係以大於被設置在蓋板2的背面之觸控感測器6的方式加以配合。
第一電極構件42係具備第一基板42a、帶狀的第一電極42b、以及GND層42d(參照圖5及圖7)。 第一基板42a係具有呈長方形的框部4A,以及自框部4A之一側的長邊上之內徑向內側突出的舌片部4B。 第一電極42b係帶狀電極。第一電極42b係在與第一基板42a的彈性構件41相對面之短邊各配置一條,具體而言作為第一電極42b1、第一電極42b2,係以沿著第一基板42a的短邊的直線圖案而配置。 GND層42d係被配置在與第一基板42a的彈性構件41側呈相反側的表面。
此外,如圖6及圖7所示,第一電極42b1及第一電極42b2係透過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之一端上的第一引繞配線42c而連接。更進一步地,第一引繞配線42c係被分枝且最後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第二電極構件43係具備第二基板43a以及第二電極43b(參照圖5及圖8)。 第二基板43a係與第一基板42a為相同形狀、相同尺寸的基材。 第二電極43b係每個皆為帶狀電極,且將並列的兩條作為一對。一對的第二電極43b及43b係以與第一電極42b平行且在俯視下與第一電極42b的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而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的短邊各配置一組。 具體而言,係將第二電極43b1與第二電極43b2配置成一組,且將第二電極43b3與第二電極43b4配置成一組。 雖然第一電極構件42的GND層42d係被設置來因應雜訊,但亦可省略。在設置第一電極構件42的GND層42d的情況下,較佳地係以固態形成在於俯視下至少覆蓋第二電極構件43的第二電極43b及第一電極構件42的第一電極42b的區域。
此外,如圖6及圖8所示,被設置在相互不同的短邊之第二電極43b1與第二電極43b3係透過第二引繞配線43c而連接於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之一端。進一步地,連接第二電極43b1及第二電極43b3的第二引繞配線43c係被分枝且最終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同樣地,被設置在相互不同的短邊之第二電極43b2與第二電極43b4係透過第二引繞配線43c而連接於不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的一端。進一步地,第二引繞配線43c亦連接至第二電極43b2的另一端,且最終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更佳地,前述第一電極構件42的GND層42d係進一步地以固態形成在除了插入連接器52的舌片部4B之端部之外的於俯視下覆蓋第二電極構件43的第二引繞配線43c及第一電極構件42的第一引繞配線42c的區域。於圖示的示例中,係除了舌片部4B的端部之外的部分之整面及框部4A之整面的固態。
彈性構件41係被包夾在第一電極構件42與第二電極構件43之間而與其等成為一體,且依據相對於蓋板2的表面之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輸入的力而產生變形者。此外,彈性構件41係僅具有框部4A,而不具有如圖6所示之舌片部4B。
如圖3所示,在剪力感測器4與蓋板2之間、在剪力感測器4與殼體 3的支撐部3B之間係分別配置有框狀的黏著構件8。
藉由本實施態樣,係可偵測相對於蓋板2之X方向及Z方向的力。
(3)互電容、剪力、法線方向的力之關係 以下係說明第一電極42b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及43b之互電容、剪力、還有法線方向(Z方向)的力之關係。在此,為了考量到X方向,係在圖9至圖11中將第一電極42b1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1及43b2的位置關係顯示為剖面圖。圖9至圖11係用以顯示互電容、剪力、法線方向的力之關係的示意剖面圖。
圖9係顯示未經由蓋板2在剪力感測器4施加力的狀況。將在此狀況下之第一電極42b1與第二電極43b1及43b2的平面之法線方向的距離作為z0 。 如圖10所示,在經由蓋板2將剪力感測器4向-Z方向按壓的情況下,第一電極42b1係因應壓力的強度而接近第二電極43b1及43b2。亦即,距離係從z0 變成z0 -Δz。在此情況下,由於距離越近則在電極間累積的電荷越大,因此重疊A的互電容C1及重疊B的互電容C2皆因應Δz而增加。
在彈性構件41的變形為彈性區域的情況下,Δz係與力Fz 成正比,因此力Fz 與互電容C1 及C2 的關係係大致以下述的式1表示。 在此,式中的C1 0 與C2 0 係分別為無負荷狀態的C1 與C2 的值,其係在校正時被測量而儲存的值。 藉此,透過經由蓋板2將剪力感測器4向-Z方向按壓時之電容的變化而得以偵測-Z方向的力Fz
(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另一方面,如圖11所示,係考量發生經由蓋板2在剪力感測器4向+X方向按壓(剪力)的情形。在那樣的情況下,第一電極42b1係因應壓力的強度而移動。於此情況下,重疊A的互電容C1 及重疊B的互電容C2 係因應Δx而變化。亦即,第一電極42b1與第二電極43b2之間的電容增加,而第一電極42b1與另一側的第二電極43b1之間的電容減少。
在彈性構件41的變形為彈性區域的情況下,Δx係與力Fx 成正比,因此力Fx 與互電容C1 及C2 的關係係大致以下述的式2表示。 藉此,透過經由蓋板2將剪力感測器4向+X方向按壓時之電容的變化而得以偵測+X方向的力Fx
(式2)
Figure 02_image003
雖然上述是針對第一電極42b1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1及43b2的說明,但針對被設置在對邊之第一電極42b2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3及43b4也相同。
此外,雖然本發明亦可僅在一邊設置第一電極42b1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1及43b2(未圖示),但在本實施態樣中,由於在相對邊也進一步設置第一電極42b2與一對的第二電極43b3及43b4,因此能夠更準確地偵測剪力。例如,當利用手指在蓋板2的操作表面之內端的一點上進行剪力輸入時,蓋板2會在垂直於板面的軸之周圍旋轉移動,因此僅有一邊的電極就會產生偵測誤差。相對於此,若在相對邊也有電極的話,則可消除偵測誤差。
(4)關於剪力感測器的各個構件 第一基板42a及第二基板43a係例如膜(film)等,且作為材質係可使用得用於可撓性(flexible)基板的材質,可列舉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苯乙烯樹脂(polystyrene resin)、聚烯烴樹脂(polyolefin resin)、ABS樹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S樹脂(acrylonitrile styrene resin;丙烯腈/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AN樹脂(acrylonitrile resin;丙烯腈樹脂)等通用樹脂。另外,亦可使用聚苯乙烯樹脂(polystyrene resin)、聚碳酸酯樹脂(polycarbonate resin)、聚縮醛樹脂(polyacetal resin)、聚碳酸酯改質聚苯醚樹脂(polycarbonate modified polyphenylene ether resin)、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PBT resin)、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polyethylene resin;PE resin)等之通用工程樹脂(engineering resin);或是聚碸樹脂(polysulfone resin)、聚苯硫醚樹脂(polyphenylene sulfide resin)、聚苯醚樹脂(polyphenyleneoxide resin)、聚芳酯樹脂(polyarylate resin), 聚醚醯亞胺樹脂(polyetherimide resin;PEI resin)、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 resin)、液晶聚酯樹脂(liquid crystal polyester resin)、聚烯丙基耐熱樹脂(polyallyl heat resistant resin)等之超級工程樹脂(super engineering resin)。
作為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的材料,係可使用如金、銀、銅或鎳等金屬,或是碳等具有導電性的糊膏(paste)。作為該等的形成方法係可列舉如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等各種印刷法。另外,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亦可藉由貼附如銅或金等的金屬箔(metallic foil),且將未被阻劑(resist)保護的部分之金屬箔進行蝕刻(etching)處理來形成。
彈性構件41係可使用聚矽氧彈性體(silicone elastomer)、胺基甲酸酯彈性體(urethane elastomer)等各種彈性體、其凝膠狀物質或發泡體。另外,彈性構件41的厚度較佳地係0.1 mm至1 mm。更佳地係0.1 mm至0.2 mm。
黏著構件8係可使用例如膠(glue)等之黏著劑、如雙面膠帶等之黏著層。
〔實施態樣2〕 雖然在實施態樣1中,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係僅配置於短邊,但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剪力感測器4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不僅是配置於短邊,亦可是配置於長邊。
圖14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5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圖16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態樣中之第一電極構件42中,第一電極42b係沿著與第一基板42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的四邊各配置一條,具體而言,第一電極42b1、第一電極42b2、第一電極42b3、第一電極42b4係沿著第一基板42a的四邊以直線圖案配置。 又如圖15所示,在第二電極構件43中,一對的第二電極43b及43b係以與第一電極42b平行且在俯視下與第一電極42b的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而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的四邊各配置一組。 具體而言,係將第二電極43b1與第二電極43b2配置成一組、將第二電極43b3與第二電極43b4配置成一組、將第二電極43b5與第二電極43b6配置成一組、以及將第二電極43b7與第二電極43b8配置成一組。
此外,如圖14所示,在第一電極構件42中,第一電極42b1至42b4係透過第一引繞配線42c在三個轉角部連接。進一步地,第一引繞配線42c係自被配置於具有舌片部4B的邊之第一電極42b4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另一方面,如圖12、圖15及圖16所示,在第二電極構件43中,被設置於相互不同的短邊之第二電極43b1及第二電極43b4係透過被引繞至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之第二引繞配線43c經由通孔在不具有舌片部4B之長邊側的一端中連接。進一步地,第二引繞配線43c亦經由通孔而被連接至第二電極43b1的另一端,且該第二引繞配線43c係於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上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同樣地,被設置於相互不同的短邊之第二電極43b2及第二電極43b3亦透過被引繞至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之第二引繞配線43c經由通孔(未圖示)在不具有舌片部4B之長邊側的一端中連接。進一步地,第二引繞配線43c亦經由通孔(未圖示)而被連接至第二電極43b2的另一端,且該第二轉配線43c係於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上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又如圖13、圖15及圖16所示,被設置於相互不同的長邊之第二電極43b5及第二電極43b8係透過被引繞至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之第二引繞配線43c經由通孔(未圖示)在同一短邊側的一端中連接。進一步地,第二引繞配線43c係經由通孔46而被連接至被配置於具有舌片部4B的邊之第二電極43b8,該第二引繞配線43c係於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上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同樣地,被設置於相互不同的短邊之第二電極43b6及第二電極43b7亦透過被引繞至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之第二引繞配線43c經由通孔在同一短邊側的一端中連接。進一步地,第二引繞配線43c係經由通孔而被連接至被配置於具有舌片部4B的邊之第二電極43b7,該第二引繞配線43c係於與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上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圖12係實施態樣2中之圖4的III-III剖面圖,且圖13係實施態樣2中之圖4的IV-IV剖面圖。
有關其他方面,本實施態樣係與上述實施態樣1相同。
根據本實施態樣,係能夠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三分力(three component forces)(X方向及Y方向及Z方向的力)。
此外,在利用本發明來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三分力之情況下,雖然亦可僅在短邊及長邊各設置一個電極(未圖示),但在本實施態樣中,由於在相對的短邊及長邊亦進一步設置有電極,因此得以更準確地偵測剪力。如前所述,蓋板2會在垂直於板面的軸之周圍旋轉移動,因此僅有短邊及長邊各一個電極就會產生偵測誤差。相對於此,若在相對邊也有電極的話,則可消除偵測誤差。
〔實施態樣3〕 又在實施態樣2中,係透過在所有的邊設置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來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三分力,但亦可透過其他的結構來偵測。
圖17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8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9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如圖17所示,在本實施態樣之第一電極構件42中,第一電極42b係在與第一基板42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的短邊各配置一條,具體而言,第一電極42b5、第一電極42b6係以直線被彎折多次而成Z字形的圖案(所謂的鋸齒圖案)而配置。於圖17中,係例示鋸齒圖案的山谷各為3個,且各個鋸齒圖案的6處直線部分係具有相對於第一基板42a的四邊(XY方向)傾斜45°的角度(圖中之X’方向及Y’方向)的示例。 此外,不限定於圖式的示例,鋸齒圖案的直線部分亦可超過6處,亦或是未滿6處。
又如圖18所示,於第二電極構件43中,相對於XY方向傾斜之一對的第二電極43b及43b係以與第一電極42b的鋸齒圖案之6處的直線部分平行且在俯視下與第一電極42b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而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的短邊各配置6組。 具體而言,係相對於第一電極42b5自不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以下列的順序配置:向第二電極43b9與第二電極43b10之Y’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11與第二電極43b12之X’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13與第二電極43b14之Y’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15與第二電極43b16之X’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17與第二電極43b18之Y’方向傾斜的組、以及向第二電極43b19與第二電極43b20之X’方向傾斜的組。
另一方面,係相對於第一電極42b6自不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以下列的順序配置:向第二電極43b21與第二電極43b22的X’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23與第二電極43b24的Y’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25與第二電極43b26的X’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27與第二電極43b28的Y’方向傾斜的組、向第二電極43b29與第二電極43b30的X’方向傾斜的組、以及向第二電極43b31與第二電極43b32的Y’方向傾斜的組。
此外,如圖17所示,在第一電極構件42中,第一電極42b5及第一電極42b6係透過第一引繞配線42c而連接於具有舌片部4B的長邊側之一端。更進一步地,第一引繞配線42c係被分枝且最後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另一方面,如圖18所示,在第二電極構件43中,相對於XY方向傾斜的第二電極43b9至43b32係分別與在第二基板43a的長邊平行延伸的第二轉配線43c連接。與第二引繞配線43c的被連接至第二電極43b9至43b32的端呈相反側的另一端,係經由被設置在圖中以黑圈表示的部分之通孔(未圖示)而被引繞至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
如圖19所示,第二引繞配線43c係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短路且被集中成四條,並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具體而言,向X’方向傾斜的左側(以圖在俯視時的左右為定義)之第二電極43b11、43b15、43b19、43b21、43b25及43b29係被短路。又,向X’方向傾斜的右側之第二電極43b12、43b16、43b20、43b21、43b25及43b29係被短路。 另一方面,向Y’方向傾斜的左側之第二電極43b9、43b13、43b17、43b23、43b27及43b31係被短路。又,向Y’方向傾斜的右側之第二電極43b10、43b14、43b18、43b24、43b28及43b32係被短路。 此外,於此示例中,由於被集中的第二引繞配線43c中的兩條第二引繞配線43c係與另外的兩條第二引繞配線43c交叉,因此交叉部分係經由通孔(未圖示)而通過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相對的面(參照圖18及圖19)。
有關其他方面,本實施態樣係與上述實施態樣2相同。
根據本實施態樣,僅在相對的兩邊設置第一電極42b及第二電極43b,即可偵測相對於蓋板2的三分力(X方向及Y方向及Z方向的力)。智慧型手機等係由於兩邊的邊框較窄,故適用本實施態樣。
此外,雖然在本實施態樣中所偵測的剪力為傾斜了45°的X’方向及Y’方向的力(Fx’ , Fy’ ),但亦可如以下式3所示轉換為Fx 及Fy
(式3)
Figure 02_image005
此外,雖然本發明亦可僅在一邊設置電極(未圖示),但在本實施態樣中,由於在相對邊也進一步設置有電極,因此能夠更準確地偵測剪力。例如,當利用手指在蓋板2的操作表面之內端的一點上進行剪力輸入時,蓋板2會在垂直於板面的軸之周圍旋轉移動,因此僅有一邊的電極就會產生偵測誤差。相對於此,若在相對邊也有電極的話,則可消除偵測誤差。
〔實施態樣4〕 另外,亦可構成為不僅可偵測剪力,還可自剪力偵測使蓋板2旋轉的力(力矩)(moment)。
圖20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圖21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圖22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在本實施態樣中,如圖20所示,第一電極42b係在與第一基板42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且除了長邊的中央部以外的兩側各配置一條,具體而言係在圖式的俯視下呈帶狀地在左下配置第一電極42b7、在右下配置第一電極42b8、在左上配置第一電極42b9、以及在右上配置第一電極42b10。 又如圖21所示,一對的第二電極43b及43b係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呈相對面且長邊的兩端各配置一組,具體而言係在圖式的俯視下,在左下配置成第二電極43b33與第二電極43b34的組、在右下配置成第二電極43b35與第二電極43b36的組、在左上配置成第二電極43b37與第二電極43b38的組、以及在右上配置成第二電極43b39與第二電極43b40的組。
此外,如圖20所示,於第一電極構件42中,在第一電極42b7與第一電極42b8之間、在第一電極42b7與第一電極42b9之間、在第一電極42b9與第一電極42b10之間,係透過第一引繞配線42c而連接。更進一步地,第一引繞配線42c係自接近舌片部4B的第一電極42b7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另一方面,如圖21所示,於第二電極構件43中,第二電極43b33至43b 40係分別在第二基板43a的短邊側之一端連接有第二引繞配線43c。第二引繞配線43c的與第二電極43b33至43b40連接的端呈相反側的另一端,係經由被設置在圖中以黑圈表示的部分之通孔(未圖示)而被引繞至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
如圖22所示,第二引繞配線43c係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不相對的面短路且被集中成四條,並被引繞至舌片部4B的端部。 具體而言,第二電極43b33與第二電極43b38、第二電極43b34與第二電極43b37、第二電極43b35與第二電極43b40、以及第二電極43b36與第二電極43b39係被短路。
有關其他方面,本實施態樣係與上述實施態樣2相同。
根據本實施態樣,不僅可偵測剪力,還可自剪力偵測使蓋板2旋轉的力(力矩)(moment)。
在將第一電極42b7、第一電極42b8、第一電極42b9及第一電極42b10分別作為偵測電極1、偵測電極2、偵測電極3及偵測電極4的情況下,當將偵測電極1與偵測電極k(k為1至4的整數)之間的電容作為Ck 時,相對於蓋板2的各個力(Fy :Y 方向的剪力、Fz :Z 方向的力、My :通過蓋板上表面的中心之平行地繞Y軸旋轉的力矩、Mz :通過蓋板上表面的中心之平行地繞Z軸旋轉的力矩),係例如在蓋板的形狀或偵測電極的配置為點對稱的情形時,則如下述的式4所表示。
(式4)
Figure 02_image007
然而,在蓋板的形狀或偵測電極的配置非點對稱的情形時,則將適當的修正項加入該等式中。
[其他的實施態樣] (1)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說明了將剪力感測器4安裝在具備以包圍蓋板2的端面之方式而自支撐部3B立起的框狀之側壁部3C的殼體3之示例(參照圖2),但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並非限定於此。 例如,如圖 23 所示,殼體3亦可不具備側壁部3C。然而,殼體3具備側壁部3C更佳。原因在於,若露出蓋板2的端面時,則會有手指在觸碰蓋板2的端面時受傷,或是蓋板2在資訊輸入裝置1掉落時容易破裂的情形。
(2)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剪力感測器4的外徑係基於彈性構件41向水平方向變形的考量,而配合殼體3之收容部3A的尺寸。亦即,在未對剪力感測器4施加力的狀況下,位於蓋板2的四邊之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之間係經常存在著0.1 mm以上之空無一物的間隙。當剪力感測器4的彈性構件41的硬度越低,或是厚度越厚,則因蓋板2的移動會越大而會需要越大的間隙。然而,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並非限定於此。 例如,如圖 24 所示,可在此間隙設置有緩衝構件9。當彈性構件41向水平方向變形之際,若是將間隙作到足夠使蓋板2的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不會因接觸而損壞的尺寸時,則有因垃圾等堆積在間隙而有損於外觀的可能性。在此,藉由在間隙設置緩衝構件9而可將間隙的尺寸設為最小限度的尺寸。此外,緩衝構件9係在未對剪力感測器4施加力的狀況下,在蓋板2的端面及殼體3的側壁部3C之中,可密接於兩者,亦可僅密接於其中一者。另外,即使在設置緩衝構件9的情況下,若是當間隙大則會有損外觀,因此設置緩衝構件9的間隙係較佳地在0.5 mm以下。
作為緩衝構件9的材料,係可使用與剪力感測器4的彈性構件41相同之聚矽氧彈性體、胺基甲酸酯彈性體等各種彈性體、其凝膠狀體或發泡體等的材料。
此外,在圖24中,緩衝構件9係不僅位於蓋板2的四邊之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之間的間隙,亦延伸至剪力感測器4的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之間的間隙。雖然緩衝構件9亦可僅存在於蓋板2的四邊之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之間的間隙,但更佳地係亦延伸至剪力感測器4的端面與殼體3的側壁部3C之間的間隙。原因在於,當緩衝構件9的面積較大時,緩衝構件9在對蓋板2所產生的壓縮之耐久性上亦較為優異,又在間隙上也容易進行緩衝構件9的配置。
(3)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未詳細說明有關用以處理來自剪力感測器4的輸出信號之信號處理電路等偵測電路5的基板51之固定,但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在偵測電路5的基板51被固定於殼體3側的情況下,較佳地係如圖25所示,係使第一電極構件42及第二電極構件43之中位於蓋板2側之電極構件的舌片部4B彎折,並將舌片部4B的前端插入至被設置於偵測電路5的基板51之連接器52。 原因在於,當彈性構件41因剪力感測器4被施加力而向水平方向變形時,第一電極構件42及第二電極構件43有偏移的必要性。亦即,在偵測電路5的基板51被固定於殼體3側時,由於位於蓋板2側的電極構件之第一電極構件42的框部4A與被設置於偵測電路5的基板51之連接器52的距離會產生變化,因此若無法吸收該距離的變化時,則有妨礙第一電極構件42的偏移,或是使第一電極構件42的舌片部4B損壞的可能性。
另外,亦可將胺基甲酸酯樹脂膜等柔軟的材料用在第一電極構件42的第一基板42a,以取代對第一電極構件42的舌片部4B進行彎折。
相對於此,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在偵測電路5的基板51被固定於蓋板2側的情況下,較佳地係如圖26所示,係使第一電極構件42及第二電極構件43之中位於殼體3側之電極構件的舌片部4B彎折,並將舌片部4B的前端插入至被設置於偵測電路5的基板51之連接器52。
另外,亦可將胺基甲酸酯樹脂膜等柔軟的材料用在第二電極構件43的第二基板43a,以取代對位於殼體3側之電極構件的第二電極構件43的舌片部4B進行彎折。
(4)進一步地,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亦可為蓋板2的操作表面中之至少進行剪力輸入的區域之摩擦係數係大於其他區域之摩擦係數。 一般在智慧型手機等之蓋板2的操作表面為玻璃板的情況下,係利用氟類的塗佈劑(coating agent)來進行表面處理以提升手指的滑動性。藉由使操作表面的用以執行剪力輸入之區域的摩擦係數增加至如上述範圍時,則會讓透過剪力的輸入變得更加容易。另外,亦可係超過用以執行剪力輸入的區域,例如全面地增加操作表面的摩擦係數。
例如,可藉由不進行使用了塗佈劑的表面處理來增加操作表面的摩擦係數。又可藉由將橡膠、彈性體及樹脂膜等高摩擦係數的片材黏貼於蓋板2來增加操作表面的摩擦係數。再者,除了使用壓印(imprint)、光刻(photolithography)、印刷(printing)之外,還可藉由對蓋板2實施黏貼透過鑄塑成形(cast molding)或射出成形(injection molding)所製成之具有表面微細凹凸的成形品等之微細凹凸加工來增加操作表面的摩擦係數。另外,還可藉由在蓋板2形成突起或凹陷來增加摩擦係數。此外,突起係可為鈕釦(button)狀或線狀等任何的形狀。
圖27係顯示於蓋板上之摩擦係數增加的區域之示例的圖式。於圖 27(a)中,係在蓋板2的顯示器顯示區域外設置有摩擦係數增加的區域2C。又於圖27(b)中,係在蓋板2的顯示器顯示區域2B內設置有摩擦係數增加的區域2C。於上述(b)所示的示例中,由於具有妨礙顯示品質的風險,故除了透過剪力進行輸入時之外,亦可使上述橡膠等片材為可拆卸。
(5)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剪力感測器4係構成自蓋板2側依序層積有第一電極構件42、彈性構件41、第二電極構件43的結構,但如圖30所示,亦可將第一電極構件42與第二電極構件43的層積配置進行替換。亦即,亦可使剪力感測器4構成自蓋板2側依序層積有第二電極構件43、彈性構件41、第一電極構件42的結構。 此外,於圖30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電極構件42係未設置有GND層42d,而在第二電極構件43係設置有GND層43d。更詳細而言,第二電極構件43的GND層43d係被配置在與第二基板43a的彈性構件41側呈相反側的面。
又在以此種方式將第一電極構件42與第二電極構件43的層積配置進行替換的情況下,於上述(3)中將第一電極構件42與第二電極構件43之任一舌片部4B所進行的彎折也會改變。有關其他方面,係與上述的各實施態樣相同。
(6)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係將剪力感測器4的框狀形狀設定為由長邊及短邊所形成的長方形,但亦可以短邊及長邊替換電極配置。另外,亦可為邊的長度相同的正方形。更進一步地,亦可為矩形(於本說明書中為長方形及正方形的總稱)以外的多邊形。
(7)又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第一基板42a及第二基板43a係具有自框部4A的內徑向內側突出的舌片部4B,但亦可不設置舌片部4B而僅由框部4A所構成。於此情況下,係另外安裝FPC。
(8)又於上述的各實施態樣中,雖然係透過將電容式的觸控感測器6貼合在蓋板2的背面中央而賦予蓋板2觸控輸入功能,但亦可不設置有電容式的觸控感測器6。又亦可不賦予蓋板2觸控輸入功能。
[校正] 於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1中,雖然前述的樹脂係被使用在彈性構件41的材料上,但當施加過大的力時,即使力被卸載,彈性構件41也不會復原至原始形狀,而其具有成為測量誤差的可能性。 在此,較佳地係如圖28所示,藉由來自被設置在蓋板2的背面之觸控感測器6所產生之物體是否接觸或接近蓋板2的操作表面之資訊(例如感壓資料)來進行校正(calibration),而能夠解決彈性構件41未回復原始形狀的問題。
[用途例] 以上,雖然說明了在耐久性及可見度優異,且能夠偵測剪力的本發明之資訊輸入裝置,但在以下係例示藉由此種資訊輸入裝置1可實現的用途之示例。 (1)例如,如圖29(a)所示,將拇指放在智慧型手機或可攜式遊戲裝置等上之顯示器顯示區域2B外進行操作。此時,在顯示器7的螢幕係顯示地圖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根據透過拇指施加於蓋板2的剪力Fx 、Fy 的力而進行畫面移動,根據透過拇指施加於蓋板2的按壓力Fz 的力而進行放大、以雙擊(double tap)縮小等諸如此類的操作。藉此,能夠僅以單手的操作來進行地圖應用程式的操作。 (2)又作為其他示例,如圖29(b)所示,係使顯示器顯示區域2B顯示表示追蹤點(track point)10的「○」,並對其觸控來進行剪力的輸入。 (3)又作為其他示例,如圖29(c)所示,係使顯示器顯示區域2B顯示表示追蹤點10的「○」,且該等顯示係設定為可利用左右的拇指來操作。此時的剪力感測器4的電極結構係實施態樣4所示的自剪力偵測力矩者。在賽車遊戲(racing game)應用程式上,將Mx 的大小設定為方向盤(handle)轉動的角度,且將Fx 的大小設定為油門及煞車(accelerator and brake),藉此能夠進行直覺且操作性佳的遊戲體驗。〔產業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係可有效地使用在行動電話(mobile phone)、智慧型手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個人數位助理)、汽車導航(car navigation)裝置、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數位攝影機(digital video camera)、遊戲機、以及平板(tablet)等的電子設備,且可用以提高電子設備的多功能性及操作性。
1:資訊輸入裝置 2:蓋板 2A:周緣部 2B:顯示器顯示區域 2C:摩擦係數增加的區域 3:殼體 3A:收容部 3B:支撐部 3C:側壁部 4:剪力感測器 4A:框部 4B:舌片部 5:偵測電路 6:觸控感測器 7:顯示裝置 8:黏著構件 9:緩衝構件 10:追蹤點 41:彈性構件 42:第一電極構件 42a:第一基板 42b,42b1~42b10:第一電極 42c:第一引繞配線 42d,43d:GND層 43:第二電極構件 43a:第二基板 43b,43b1~43b40:第二電極 43c:第二引繞配線 46:通孔 51:基板 52:連接器
〔圖1〕係資訊輸入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圖1的II-II剖面圖。 〔圖3〕係圖2的剪力感測器附近之放大圖。 〔圖4〕係實施態樣1及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俯視圖。 〔圖5〕係實施態樣1中之圖4的III-III剖面圖。 〔圖6〕係實施態樣1中之圖4的IV-IV剖面圖。 〔圖7〕係顯示實施態樣1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8〕係顯示實施態樣1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9〕係用以顯示互電容、剪力、法線方向的力之關係的示意剖面圖。 〔圖10〕係用以顯示互電容、剪力、法線方向的力之關係的示意剖面圖。 〔圖11〕係用以顯示互電容、剪力、法線方向的力之關係的示意剖面圖。 〔圖12〕係實施態樣2中之圖4的III-III剖面圖。 〔圖13〕係實施態樣2中之圖4的IV-IV剖面圖。 〔圖14〕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5〕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6〕係顯示實施態樣2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圖17〕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8〕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19〕係顯示實施態樣3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圖20〕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一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21〕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俯視圖。 〔圖22〕係顯示實施態樣4之剪力感測器的第二電極構件之後視圖。 〔圖23〕係顯示剪力感測器在殼體的安裝狀態之另一示例的剖面圖。 〔圖24〕係顯示剪力感測器在殼體的安裝狀態之另一示例的剖面圖。 〔圖25〕係顯示使第一電極構件的舌片部彎折而與偵測電路連接之示例的圖式。 〔圖26〕係顯示使第二電極構件的舌片部彎折而與偵測電路連接之示例的圖式。 〔圖27〕係顯示於蓋板上之摩擦係數增加的區域之示例的圖式。 〔圖28〕係用以說明校正的流程圖。 〔圖29〕係顯示能夠透過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實現的用途之示例的圖式。 〔圖30〕係另一剪力感測器附近的放大圖。
2:蓋板
2A:周緣部
3:殼體
3A:收容部
3B:支撐部
3C:側壁部
4:剪力感測器
8:黏著構件
41:彈性構件
42:第一電極構件
42a:第一基板
42b:第一電極
42d:GND層
43:第二電極構件
43a:第二基板
43b:第二電極

Claims (17)

  1. 一種資訊輸入裝置,其具備: 蓋板; 殼體,係具備從背面支撐前述蓋板的周緣部的支撐部; 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係被配置在前述蓋板的前述周緣部與前述殼體的前述支撐部之間,並用以偵測相對於前述蓋板的表面之水平方向的輸入;以及 偵測電路,係被連接於前述剪力感測器。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係呈自前述蓋板側依序層積有第一電極構件、彈性構件、第二電極構件的結構; 前述第一電極構件係具備; 第一基板,係至少具有框部; 帶狀的第一電極,係以直線圖案被配置在與前述第一基板之前述彈性構件的相對面;以及 第一引繞配線,係被設置於前述第一基板,且與前述第一電極連接; 前述第二電極構件係具備: 第二基板,係至少具有框部; 一對帶狀的第二電極,係以與前述第一電極呈平行且在俯視下與前述第一電極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而被配置在與前述第二基板之前述彈性構件的相對面;以及 第二引繞配線,係被設置於前述第二基板,且與前述第二電極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框狀的剪力感測器係呈將前述第一電極構件與前述第二電極構件的配置置換而層積的結構。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基板及前述第二基板係分別具有自前述框部的內徑向內側突出的舌片部; 前述第一引繞配線及前述第二引繞配線係被引繞至前述舌片部的端部。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偵測電路的基板係被固定於前述殼體側; 使前述第一電極構件及前述第二電極構件中之位於前述蓋板側的電極構件之前述舌片部彎折,且將前述舌片部的前端插入於被設置在前述偵測電路的前述基板的連接器。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偵測電路的基板被固定於前述蓋板側; 使前述第一電極構件及前述第二電極構件中之位於前述殼體側的電極構件之前述舌片部彎折,且將前述舌片部的前端插入於被設置在前述偵測電路的前述基板的連接器。
  7.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前述蓋板的形狀為矩形。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框部中的至少一邊而配置;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與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一電極所配置的邊相對的邊而配置。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各配置一條;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與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各配置一組。
  10.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一基板之前述框部的四邊各配置一條;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二基板之前述框部的四邊各配置一組。
  11.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以由複數條直線部分所形成的鋸齒圖案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之前述框部中的至少一邊;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僅以前述第一電極之鋸齒圖案的直線部分之數量配置於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與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一電極所配置的邊相對的邊。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以由複數條直線部分所形成的鋸齒圖案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各配置一條;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僅以前述第一電極之鋸齒圖案的直線部分之數量配置於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與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
  13.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平行的兩邊且除了中央部以外的兩側各配置一條; 一對的前述第二電極係沿著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框部中之與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一電極所配置的兩邊相對的兩邊各配置兩組。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殼體係具備以包圍前述蓋板的端面之方式而自前述支撐部立起的框狀之側壁部,且前述剪力感測器及前述蓋板的外緣係與前述側壁部保有距離。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在前述蓋板的端面與前述殼體的前述側壁部之間係設置有緩衝構件。
  1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於前述蓋板的操作表面中之至少進行剪力輸入的區域之摩擦係數係大於其他區域之摩擦係數。
  1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在前述蓋板的背面中央係貼合有電容式的觸控感測器。
TW110102636A 2020-02-25 2021-01-25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TW2022029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9030 2020-02-25
JP2020029030A JP7035102B2 (ja) 2020-02-25 2020-02-25 せん断力を検出可能な情報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991A true TW202202991A (zh) 2022-01-16

Family

ID=7749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36A TW202202991A (zh) 2020-02-25 2021-01-25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0692B2 (zh)
EP (1) EP4064012A4 (zh)
JP (1) JP7035102B2 (zh)
KR (1) KR20220140698A (zh)
CN (1) CN115210678A (zh)
TW (1) TW202202991A (zh)
WO (1) WO20211718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4473A (ja) 2007-11-29 2009-06-18 Sony Corp 押圧検知センサ、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113698A1 (ja) 2009-03-31 2010-10-0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入力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圧力検出ユニット
TWI470197B (zh) 2012-12-20 2015-01-21 Ind Tech Res Inst 電容式剪力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JP6106011B2 (ja) 2013-04-05 2017-03-2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装置
US20170045976A1 (en) 2015-08-10 2017-02-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hear Force Sensing
US9886057B2 (en) * 2015-09-22 2018-02-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hanced pressure resistant features
US10019085B2 (en) 2015-09-30 2018-07-10 Apple Inc. Sensor layer having a patterned compliant layer
JP6280579B2 (ja) 2016-02-29 2018-02-14 Nissha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装置
US20180081400A1 (en) 2016-09-21 2018-03-2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ealing elements having embedded sens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4012A1 (en) 2022-09-28
CN115210678A (zh) 2022-10-18
JP2021135555A (ja) 2021-09-13
US20230089017A1 (en) 2023-03-23
EP4064012A4 (en) 2023-01-25
WO2021171834A1 (ja) 2021-09-02
JP7035102B2 (ja) 2022-03-14
KR20220140698A (ko) 2022-10-18
US11960692B2 (en)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5168B2 (ja) 力イメージング入力のデバイスとシステム
US9158383B2 (en) Force concentrator
TWI545472B (zh) 壓力檢測部及具備壓力檢測部的資訊輸入裝置
WO2009157614A1 (en) Touch inputting apparatus integral sensor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force
US20160378249A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JP614893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20210109615A1 (en) 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device system
KR102483583B1 (ko) 플렉서블 센서
KR20130047254A (ko) 신축성 촉각센서를 구비한 유연 터치패널, 신축성 촉각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24225B1 (ko) 센서일체형 터치입력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2202991A (zh) 可偵測剪力的資訊輸入裝置
JP2013064681A (ja) 検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ボット
CN114935982A (zh) 显示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887549B1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3234045A (ja) 感圧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情報機器
KR101645159B1 (ko) 사인패드 장치
JP2020091598A (ja) 感圧タッチセンサ及び感圧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