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2713A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2713A
TW202202713A TW110122520A TW110122520A TW202202713A TW 202202713 A TW202202713 A TW 202202713A TW 110122520 A TW110122520 A TW 110122520A TW 110122520 A TW110122520 A TW 110122520A TW 202202713 A TW202202713 A TW 2022027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over
locking
supply port
lock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8886B (zh
Inventor
橘真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8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88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01Preventing theft of parts or accessories used on cycles, e.g. lamp, dynam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滑塊安裝於蓋。滑塊藉由被操作構件推壓,而從對支持體之卡止位置移動至非卡止位置。鎖定構件於鎖定位置將滑塊之移動鎖定。感測器檢測滑塊從卡止位置朝向非卡止位置之動作。控制器於檢測出滑塊之動作且認證發送機之識別碼時,使鎖定構件移動至解除位置。控制器於雖檢測出滑塊之動作但不認證發送機之識別碼時,將鎖定構件保持於鎖定位置。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免鑰匙進入系統(Keyless Entry System)之跨坐型車輛。
跨坐型車輛具備燃料箱。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5-89713號公報之跨坐型車輛中,於座部之前方配置有燃料箱。於燃料箱之上表面設置有供油口,供油口係藉由蓋而打開及關閉。於燃料箱之上方配置有車體外殼。蓋配置於車體外殼之上表面。於蓋安裝有鑰匙筒(key cylinder),藉由鑰匙筒將蓋鎖定。騎乘者藉由將鑰匙插入鑰匙筒之鑰匙孔中並擰動鑰匙,來解除蓋之鎖定。
近年來,免鑰匙進入系統已搭載於跨坐型車輛。免鑰匙進入系統係藉由來自騎乘者攜帶之發送機之電波,進行發送機之認證,在不用鑰匙進行操作的情況下將供油口之蓋之鎖定解除。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0-125864號公報之燃料箱蓋之鎖定裝置具備蓋、支持體、螺線管、鎖定機構、接收機構、判定機構。蓋係經由鉸鏈能夠旋轉地安裝於支持體。螺線管與鎖定機構安裝於支持體。鎖定機構從支持體突出至蓋側,藉此卡止於蓋而將蓋鎖定。接收機構從騎乘者攜帶之發送機構接收識別碼。判定機構判定為識別碼與車輛相符時,藉由螺線管使鎖定機構移動。藉此,蓋之鎖定被解除。
於如上所述之免鑰匙進入系統中,螺線管或鎖定機構等裝置配置於燃料箱之附近。因此,燃料箱與車體外殼之間需要有較大之間隙,而於燃料箱之附近,車輛大型化。或者,為了防止車輛之大型化,並且確保上述之裝置所需之空間,使燃料箱之容量變小。或者使座部、座部下之儲物箱等燃料箱周圍之構成零件變小。
又,於上述系統中,騎乘者為了將鎖定解除而對操作機構進行操作,藉此鎖定被解除。因此,騎乘者於開蓋之前必須對操作機構進行操作,用於開蓋之程序增加。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針對具備免鑰匙進入系統之跨坐型車輛,使燃料箱周圍之構造小型化,並且提高用以開蓋之操作性。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具備燃料箱、頭管、座部、儲物箱、中心蓋、動力單元、支持體、鉸鏈、蓋、操作構件、滑塊、螺線管、感測器、接收機及控制器。燃料箱包含供油口。頭管配置於燃料箱之前方。座部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燃料箱之後方。儲物箱配置於座部之下方,且配置於燃料箱之後方。中心蓋配置於頭管與座部之間。中心蓋具有於燃料箱與頭管之間向下方凹陷之形狀。中心蓋配置於燃料箱之下方。支持體安裝於燃料箱,且配置於供油口之周圍。鉸鏈連接於支持體。蓋經由鉸鏈能夠移動至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地安裝於支持體。蓋於打開位置打開供油口,於關閉位置關閉供油口。操作構件安裝於蓋,且可由騎乘者進行操作。滑塊安裝於蓋。滑塊藉由被操作構件推壓,而從對支持體之卡止位置移動至非卡止位置。螺線管包含鎖定構件。鎖定構件能夠移動至鎖定位置與解除位置。鎖定構件於鎖定位置將滑塊之移動鎖定。鎖定構件於解除位置將滑塊之鎖定解除。感測器檢測滑塊從卡止位置朝向非卡止位置之動作。接收機從發送機接收表示騎乘者攜帶之發送機所固有之識別碼之信號。控制器於檢測出滑塊之動作,並且認證發送機之識別碼時,使鎖定構件移動至解除位置。控制器於雖檢測出滑塊之動作但不認證發送機之識別碼時,將鎖定構件保持於鎖定位置。
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滑塊藉由被由騎乘者操作之操作構件推壓而移動。因此,與藉由螺線管使滑塊移動之情形時相比,能將螺線管小型化。又,操作構件與滑塊安裝於蓋。因此,與操作構件及滑塊配置於蓋之周圍之情形時相比,燃料箱周圍之構造小型化。藉由燃料箱周圍之構造小型化,而座部之面積擴大。或者,儲物箱之容量增大。或者,藉由中心蓋之高度變低,而上下車性能更佳。或者,藉由動力單元與燃料箱之間之距離擴大,而對燃料箱之熱影響減輕。
又,藉由檢測出滑塊之動作,而鎖定構件移動至解除位置。滑塊與安裝於蓋之操作構件之操作連動地進行動作。因此,騎乘者可藉由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進行蓋之鎖定之解除、以及於鎖定之解除後將蓋打開之操作這兩者。藉此,用於開蓋之操作性提高。
亦可為,在蓋處於關閉位置時,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滑塊之整體位於支持體之外形內。於該情形時,滑塊與支持體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進一步小型化。
支持體可具有與供油口相對之圓形之開口。亦可為,在蓋處於關閉位置且滑塊處於非卡止位置時,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滑塊之整體位於開口內。於該情形時,滑塊與支持體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小型化。
跨坐型車輛可進而具備將滑塊朝向卡止位置彈推之彈性構件。彈性構件可安裝於蓋。於該情形時,彈性構件與蓋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進一步小型化。
感測器可包含可動體與開關。可動體可根據滑塊之動作而移動。開關可配置於可動體之下方,藉由可動體來操作。於該情形時,開關與可動體緊湊地配置,藉此能將感測器小型化。
亦可為,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可動體與開關重疊。於該情形時,可動體與開關緊湊地配置。藉此,感測器進一步小型化。
可動體可包含軸部與臂部。軸部可沿滑塊之動作方向延伸。臂部可從軸部向下方延伸,推壓開關,於該情形時,可動體與開關緊湊地配置。藉此,感測器進一步小型化。
亦可為,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開關之整體位於支持體之外形內。於該情形時,開關與支持體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進一步小型化。
螺線管可包含本體部。鎖定構件可從本體部突出。亦可為,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本體部位於支持體之外形內。於該情形時,螺線管與支持體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進一步小型化。
亦可為,在蓋處於關閉位置時,從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螺線管與蓋重疊。於該情形時,螺線管與蓋緊湊地配置,藉此燃料箱周圍之構造進一步小型化。
滑塊可包含第1滑塊、第2滑塊及離合器構件。第1滑塊可被操作構件推壓。第2滑塊可與第1滑塊不同體。第2滑塊可在滑塊處於卡止位置時卡止於支持體。第2滑塊可藉由鎖定位置處之鎖定構件鎖定。離合器構件可安裝於第1滑塊。離合器構件可於第2滑塊被鎖定時,相對於第2滑塊滑動。離合器構件可於第2滑塊之鎖定被解除時,卡止於第2滑塊而使第2滑塊與第1滑塊一起移動。於該情形時,若於第2滑塊被鎖定之狀態下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則藉由離合器構件滑動,而第1滑塊相對於第2滑塊相對性地移動。藉此,防止第1滑塊、第2滑塊、或鎖定構件破損。
感測器可檢測第1滑塊之動作。於該情形時,藉由感測器檢測第1滑塊之移動,能檢測騎乘者對操作構件進行之操作。
亦可為,於滑塊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之情形時,第2滑塊較第1滑塊晚開始移動。該情形時,於根據操作構件之操作使滑塊移動時,在操作構件之推壓下第1滑塊於第2滑塊之前開始移動,第2滑塊較第1滑塊晚開始移動。因此,可於第2滑塊接觸鎖定構件之前,藉由感測器檢測操作構件之操作。藉此,可於第2滑塊接觸鎖定構件之前,解除鎖定構件所進行之鎖定。
跨坐型車輛可進而具備電源開關與警報裝置。電源開關可切換跨坐型車輛之電源之接通與斷開。警報裝置亦可發出警報。控制器可根據來自感測器之信號判定蓋位於關閉位置還是打開位置。控制器可於電源開關在蓋位於打開位置之狀態下被切換為接通時,使警報裝置發出警報。於該情形時,當騎乘者忘記關閉蓋而直接將電源開關切換為接通時,警報裝置發出警報。藉此,能防止騎乘者忘記關閉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圖1係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之側視圖。圖2係跨坐型車輛1之俯視圖。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為速克達。如圖1所示,跨坐型車輛1包含車體框架2、轉向裝置3、前輪4、座部5、動力單元6及後輪7。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之方向係指由乘坐於座部5之騎乘者觀察時之方向。
車體框架2包含頭管11及主框架12。頭管11配置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頭管11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主框架12從頭管11向後方延伸。
轉向裝置3能夠旋轉地支持於頭管11。轉向裝置3支持前輪4且使其能夠旋轉。轉向裝置3包含前叉16與把手構件17。前叉16能夠旋轉地支持於頭管11。前輪4能夠旋轉地支持於前叉16。
把手構件17能夠由騎乘者操作以使前輪4旋動。把手構件17連接於前叉16。把手構件17沿左右方向延伸。於把手構件17之前方,配置有儀錶盤18。儀錶盤18例如包含速度計。於儀錶盤18之前方,配置有擋風玻璃19。
座部5配置於頭管11之後方。座部5配置於主框架12之上方。於座部5之下方,配置有儲物箱21。動力單元6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動力單元6配置於儲物箱21之下方。動力單元6包含內燃引擎。動力單元6支持於主框架12。後輪7能夠旋轉地支持於擺臂22。擺臂22能夠旋轉地支持於主框架12或動力單元6。
跨坐型車輛1具備燃料箱23。燃料箱23配置於頭管11與座部5之間。燃料箱23配置於主框架12之上方。燃料箱23支持於主框架12。頭管11配置於燃料箱23之前方。座部5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燃料箱23之後方。於車輛之俯視時,座部5之一部分可與燃料箱23重疊。儲物箱21配置於燃料箱23之後方。動力單元6配置於燃料箱23之下方。
跨坐型車輛1包含前外殼24、護腿板25、箱外殼26、中心蓋27及側外殼28。前外殼24配置於頭管11之前方與左右之側方。於前外殼24配置有頭燈30。護腿板25配置於前外殼24之後方。於護腿板25之後方,配置有擱腳台29。擱腳台29具有平坦之形狀,從護腿板25之下部向後方延伸。
箱外殼26從上方覆蓋燃料箱23。於車輛之俯視時,箱外殼26與燃料箱23重疊。箱外殼26配置於座部5之前方。箱外殼26配置於中心蓋27與座部5之間。中心蓋27配置於主框架12之上方。中心蓋27配置於頭管11與座部5之間。中心蓋27配置於頭管11與箱外殼26之間。中心蓋27具有於燃料箱23與頭管11之間向下方凹陷之形狀。
側外殼28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側外殼28從側方覆蓋動力單元之至少一部分。擱腳台29連接於側外殼28之下端。擱腳台29從側外殼28向側方突出。
跨坐型車輛1具備燃料蓋單元31。圖3及圖4係燃料蓋單元31之立體圖。圖5係燃料箱23及其周邊之剖視圖。如圖4及圖5所示,燃料箱23包含箱本體32與供油口33。箱本體32之內部具有貯存燃料之空間。供油口33配置於箱本體32之上表面。供油口33朝向上方開口。燃料蓋單元31配置於供油口33之上方。燃料蓋單元31將供油口33打開及關閉。
圖6至圖8係燃料蓋單元31之立體圖。圖9係燃料蓋單元31之分解圖。如圖6至圖8所示,燃料蓋單元31包含支持體34、鉸鏈35、蓋36、操作構件37及墊圈38。支持體34安裝於燃料箱23。支持體34具有環狀之形狀。支持體34具有圓形之外形。支持體34配置於燃料箱23之上方。支持體34具有與供油口33相對之圓形之開口340。支持體34配置於供油口33之周圍。
支持體34具有複數個孔341。複數個孔341於支持體34之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而配置。再者,圖式中,僅對複數個孔341中之1個標註符號,其他符號省略。如圖3及圖4所示,支持體34藉由穿過孔341之螺栓等固定構件342,固定於燃料箱23。如圖2所示,箱外殼26包含開口260。支持體34、蓋36及操作構件37配置於箱外殼26之開口260,且露出於箱外殼26之外部。
鉸鏈35連接於支持體34與蓋36。鉸鏈35具有銷狀之形狀,沿車寬方向延伸。鉸鏈35配置於操作構件37之前方。鉸鏈35能夠旋轉地支持於蓋36。蓋36經由鉸鏈35能夠移動至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地安裝於支持體34。如圖3所示,蓋36於關閉位置關閉供油口33。如圖4所示,蓋36於打開位置打開供油口33。
操作構件37安裝於蓋36。操作構件37能夠由騎乘者操作。操作構件37能夠旋轉地支持於蓋36。於蓋36之上表面,設置有凹部361。操作構件37配置於凹部361內。操作構件37能夠移動至圖6所示之收納位置、與圖7所示之展開位置。於蓋36之底面,安裝有墊圈38。墊圈38例如以橡膠等彈性材製造。
圖10係蓋36與操作構件37之分解圖。如圖10所示,操作構件37包含操作部370、旋轉軸371、第1推壓部372及第2推壓部373。操作部370具有凸片(tab)狀之形狀。操作部370從旋轉軸371向後方延伸。操作部370能夠由騎乘者操作。操作部370配置於凹部361內。旋轉軸371從操作部370向側方突出。操作構件37能繞旋轉軸371旋轉地支持於蓋36。第1推壓部372從旋轉軸371之一端部向下方突出。第2推壓部373從旋轉軸371之另一端部向下方突出。第1推壓部372及第2推壓部373與旋轉軸371一起旋轉。
蓋36包含上外殼41、內外殼42及蓋基底43。上外殼41與內外殼42安裝於蓋基底43。上外殼41包含上述之凹部361。上外殼41包含外殼本體410與連接部411。外殼本體410具有與支持體34之開口340匹配之圓形之形狀。外殼本體410包含狹縫412。操作構件37之旋轉軸371、第1推壓部372及第2推壓部373通過狹縫412配置於蓋36內。連接部411從外殼本體410突出。連接部411從外殼本體410向後方延伸。於連接部411連接有鉸鏈35。
內外殼42配置於上外殼41與蓋基底43之間。操作構件37之旋轉軸371由內外殼42與上外殼41夾著,支持於蓋36。內外殼42包含第1孔421與第2孔422。圖11係省略了上外殼41之燃料蓋單元31之立體圖。如圖11所示,第1推壓部372通過第1孔421向蓋基底43內延伸。第2推壓部373通過第2孔422向蓋基底43內延伸。
圖12係省略了上外殼41與內外殼42之燃料蓋單元31之立體圖。圖13係省略了上外殼41與內外殼42之燃料蓋單元31之俯視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燃料蓋單元31包含滑塊44及彈性構件45、46。滑塊44安裝於蓋基底43。滑塊44能相對於蓋基底43滑動。滑塊44能夠移動至圖13所示之卡止位置與圖14所示之非卡止位置。以下,將滑塊44之移動方向稱為滑動方向。
從供油口33之軸線方向觀察,滑塊44於卡止位置與支持體34重疊。滑塊44於卡止位置卡止於支持體34。從供油口33之軸線方向觀察,滑塊44於非卡止位置不與支持體34重疊。滑塊44於非卡止位置不卡止於支持體34。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俯視意指從供油口33之軸線方向觀察。
彈性構件45、46安裝於蓋基底43。彈性構件45、46由蓋基底43與內外殼42支持。彈性構件45、46將滑塊44朝向卡止位置彈推。彈性構件45、46包含第1彈性構件45與第2彈性構件46。第1彈性構件45與第2彈性構件46於左右方向上相互分開地配置。第1彈性構件45與第2彈性構件46例如為彈簧。第1彈性構件45與第2彈性構件46將滑塊44朝向卡止位置彈推。
在操作構件37處於收納位置時,滑塊44藉由彈性構件45、46之彈推力而保持於被卡止位置。滑塊44被操作構件37推壓,而從卡止位置移動至非卡止位置。滑塊44包含第1支承部441與第2支承部442。第1支承部441與第2支承部442於左右方向上相互分開地配置。如圖12所示,第1支承部441與第1推壓部372相對。第2支承部442與第2推壓部373相對。藉由第1推壓部372繞旋轉軸371旋轉,而第1推壓部372推壓第1支承部441。藉由第2推壓部373繞旋轉軸371旋轉,而第2推壓部373推壓第1支承部441。因此,藉由操作構件37從收納位置移動至展開位置,而第1支承部441被第1推壓部372推壓。藉由操作構件37從收納位置移動至展開位置,而第2支承部442被第2推壓部373推壓。藉此,滑塊44從卡止位置移動至非卡止位置。
在蓋36處於關閉位置,且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如圖13所示,燃料蓋單元31之俯視下,滑塊44之整體位於支持體34之外形內。在蓋36處於關閉位置,且滑塊44處於非卡止位置時,如圖14所示,俯視下滑塊44之整體位於支持體34之開口340內。
滑塊44包含第1滑塊47、第2滑塊48、離合器構件49及彈性構件51、52。第1滑塊47被操作構件37推壓。第1滑塊47包含上述之第1支承部441及第2支承部442。第1滑塊47於第1支承部441及第2支承部442被操作構件37推壓。第1滑塊47包含第3支承部471及第4支承部472。第3支承部471與第1彈性構件45接觸。第4支承部472與第2彈性構件46接觸。第1滑塊47於第3支承部471及第4支承部472被彈性構件45、46推壓。
第2滑塊48與第1滑塊47不同體。第2滑塊48能相對於第1滑塊47滑動。第2滑塊48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卡止於支持體34。第2滑塊48在滑塊44處於非卡止位置時不卡止於支持體34。如圖14所示,第1滑塊47包含凹部473。第2滑塊48之一部分配置於第1滑塊47之凹部473內。第1滑塊47包含接觸面474。如圖13所示,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第2滑塊48與第1滑塊47之接觸面474接觸。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第2滑塊48被推壓至第1滑塊47之接觸面474。
離合器構件49將第1滑塊47與第2滑塊48連結。離合器構件49相對於第1滑塊47在滑動方向上固定。即,離合器構件49相對於第1滑塊47無法在滑動方向上移動。離合器構件49相對於第1滑塊47,能沿與滑動方向交叉之方向移動。彈性構件51、52例如為彈簧。離合器構件49藉由彈性構件51、52在與滑動方向交叉之方向上朝向第2滑塊48被推壓。
圖15及圖16係表示燃料蓋單元31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圖17係圖15之放大圖。於圖15及圖17中,滑塊44位於卡止位置。於圖16中,滑塊44位於非卡止位置。如圖17所示,離合器構件49包含第1滑動面491與第1傾斜面492。第1滑動面491沿滑動方向延伸。第1滑動面491接觸於第2滑塊48。第1傾斜面492相對於第1滑動面491,配置於朝向非卡止位置之方向。
第2滑塊48之側面包含第2滑動面481與第2傾斜面482。第2滑動面481沿滑動方向延伸。第2滑動面481接觸於第1滑動面491。第2傾斜面482相對於第2滑動面481,配置於朝向非卡止位置之方向。第2傾斜面482於滑動方向上,與第1傾斜面492相對。
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第1傾斜面492與第2傾斜面482隔開間隔G1而配置。藉由第1滑塊47從卡止位置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而第1傾斜面492靠近第2傾斜面482。藉由第1傾斜面492與第2傾斜面482接觸而推壓第2傾斜面482,從而使第1滑塊47與第2滑塊48一體地移動。
圖18係表示燃料蓋單元31之一部分之立體圖。如圖15至圖18所示,燃料蓋單元31包含螺線管53與感測器54。螺線管53配置於第2滑塊48之側方。螺線管53固定於支持體34。螺線管53包含鎖定構件55、螺線管本體56及電線57。電線57連接於螺線管本體56。鎖定構件55從螺線管本體56突出。鎖定構件55能夠移動至鎖定位置與解除位置。
於圖15及圖17中,鎖定構件55位於鎖定位置。於圖16中,鎖定構件55位於解除位置。鎖定構件55藉由從螺線管本體56朝向第2滑塊48移動,而從解除位置向鎖定位置移動。螺線管本體56包含螺線管殼體58與線圈59。於圖18中,省略了螺線管殼體58。線圈59配置於螺線管殼體58內。螺線管53藉由因對線圈59通電而產生之磁力,使鎖定構件55移動。
如圖17及圖18所示,第2滑塊48包含缺口483。缺口483設置於與螺線管53相對之第2滑塊48之側面。缺口483沿滑動方向延伸。如圖17所示,於俯視時,鎖定構件55於鎖定位置與第2滑塊48重疊。鎖定構件55於鎖定位置位於缺口483內。鎖定構件55於鎖定位置卡止於第2滑塊48,藉此將滑塊44朝向非卡止位置之移動鎖定。鎖定構件55藉由從第2滑塊48側向螺線管本體56側退回,而從鎖定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動。如圖16所示,於俯視時,鎖定構件55於解除位置不與第2滑塊48重疊。鎖定構件55於解除位置位於缺口483之外。鎖定構件55於解除位置不卡止於第2滑塊48,藉此將滑塊44之鎖定解除。
如圖13所示,於俯視時,螺線管本體56之整體位於支持體34之外形內。於俯視時,螺線管本體56與支持體34重疊。於俯視時,螺線管本體56之一部分位於支持體34之開口340內。因此,在蓋36處於關閉位置時,俯視下螺線管53與蓋36重疊。
感測器54檢測滑塊44從卡止位置朝向非卡止位置之動作。感測器54固定於支持體34。圖19係表示燃料蓋單元31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圖20及圖21係表示燃料蓋單元31之一部分之側視圖。如圖19至圖21所示,感測器54包含可動體61、賦能構件62、開關63、電纜64及圖15所示之感測器箱65。再者,於圖19至圖21中,省略了感測器箱65。可動體61、賦能構件62及開關63配置於感測器箱65內。感測器箱65與螺線管殼體58一體化。
可動體61於滑動方向上,與滑塊44相對。賦能構件62將可動體61朝向滑塊44彈推。賦能構件62例如為彈簧。可動體61能夠沿滑動方向移動。可動體61隨著第1滑塊47之動作而移動。如圖15及圖20所示,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可動體61與第1滑塊47接觸。如圖16及圖21所示,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可動體61離開第1滑塊47。
如圖20及圖21所示,可動體61包含軸部66與臂部67。軸部66沿滑動方向延伸。軸部66之前端與第1滑塊47相對。臂部67從軸部66向下方延伸。臂部67於滑動方向上與開關63相對。
電纜64連接於開關63。開關63藉由可動體61操作。開關63配置於可動體61之下方。如圖19所示,於俯視時,可動體61與開關63重疊。詳細而言,開關63配置於軸部66之下方。於俯視時,開關63與軸部66重疊。開關63配置於卡止位置處之第1滑塊47之下方。於俯視時,開關63與卡止位置處之第1滑塊47重疊。
如圖13所示,於俯視時,感測器54與支持體34重疊。俯視時,感測器54之一部分位於支持體34之開口340內。因此,俯視時,感測器54之一部分與蓋36重疊。俯視時,開關63之整體位於支持體34之外形內。俯視時,開關63之一部分位於支持體34之開口340內。開關63包含接觸片68。接觸片68與臂部67相對。
如圖20所示,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可動體61被第1滑塊47推壓。因此,可動體61之臂部67從開關63之接觸片68離開。圖20所示之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之臂部67與開關63之間的間隙G2於滑動方向上,小於圖17所示之第1傾斜面492與第2傾斜面482之間的間隙G1。
如圖21所示,在滑塊44處於非卡止位置時,可動體61從第1滑塊47離開。因此,如圖21所示,可動體61之臂部67藉由賦能構件62之彈推力,而推壓開關63之接觸片68。感測器54根據開關63之接觸片68是否被推壓,來檢測滑塊44之位置。
如圖17所示,第2滑塊48包含支承部484。支承部484於滑動方向上,與位於鎖定位置之鎖定構件55相對。若第2滑塊48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則支承部484靠近鎖定構件55。然後,藉由支承部484與鎖定構件55接觸,而第2滑塊48朝向非卡止位置之移動受到限制。
圖22係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控制系統10之方塊圖。控制系統10搭載於跨坐型車輛1。如圖22所示,跨坐型車輛1包含接收機71、電源開關72、警報裝置73及控制器74。接收機71、電源開關72、警報裝置73及控制器74各自只要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任意部位即可,該等部位並無特別限定。接收機71與騎乘者攜帶之發送機75進行無線通信。接收機71從發送機75接收表示發送機75所固有之識別碼之信號。
電源開關72切換跨坐型車輛1之電源之接通與斷開。電源開關72係由騎乘者操作。例如,亦可藉由將電源開關72接通,而使儀錶盤啟動。警報裝置73發出警報。警報裝置73例如可為蜂鳴器,發出警告音。或者,警報裝置73亦可為燈,使警告燈點亮。或者,警報裝置73亦可為液晶面板,顯示警告顯示。
控制器74例如包含微電腦,電性控制跨坐型車輛1。控制器74亦可包含複數個控制器。或者,控制器74亦可包含單獨之控制器。控制器74根據接收機71所接收之信號,進行發送機75之識別碼之認證。控制器74於發送機75之識別碼相符時,認證發送機75之識別碼。控制器74根據來自感測器54之信號,檢測滑塊44之動作。藉由控制器74控制螺線管53,來切換滑塊44之鎖定與解除。
如圖6所示,在蓋36構件處於關閉位置,且操作構件37處於收納位置時,操作構件37不推壓滑塊44。藉此,如圖13所示,滑塊44位於卡止位置。如圖20所示,在滑塊44處於卡止位置時,感測器54之可動體61從開關63離開。控制器74於可動體61從開關63離開時,將鎖定構件55保持於鎖定位置。
如圖7所示,在蓋36構件處於關閉位置,騎乘者將操作構件37從收納位置朝向展開位置移動時,滑塊44被操作構件37推壓,藉此從卡止位置向非卡止位置移動。此時,於支承部484接觸鎖定構件55之前,可動體61接觸開關63。控制器74於根據感測器54之信號,檢測出可動體61接觸開關63,且認證發送機75之識別碼時,使鎖定構件55從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除位置。
詳細而言,若騎乘者將操作構件37朝向展開位置移動,則第1滑塊47被操作構件37推壓而開始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離合器構件49與第1滑塊47一起移動,離合器構件49之第1滑動面491沿著第2滑塊48之第2滑動面481滑動。然後,如圖23所示,離合器構件49之第1傾斜面492卡止於第2滑塊48之第2傾斜面482。藉此,第1滑塊47與第2滑塊48經由離合器構件49相互連接,第2滑塊48與第1滑塊47一起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
再者,如上所述,於滑塊44位於卡止位置之情形時,臂部67與開關63之間的間隙G2於滑動方向上小於第1傾斜面492與第2傾斜面482之間的間隙G1。因此,於第1傾斜面492卡止於第2傾斜面482之前,臂部67接觸開關63。因此,於第2滑塊48與第1滑塊47一起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之前,控制器74控制螺線管53,使鎖定構件55從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除位置。
其後,若如圖7所示,騎乘者將操作構件37移動至展開位置,則如圖14所示,滑塊44移動至非卡止位置。藉此,如圖8所示,騎乘者能使蓋36從關閉位置向打開位置移動。
控制器74於根據感測器54之信號,檢測出可動體61接觸開關63,但不認證發送機75之識別碼時,將鎖定構件55保持於鎖定位置。因此,即便不具有正確之發送機75之其他人使操作構件37朝向展開位置移動,鎖定構件55亦被保持於鎖定位置。因此,滑塊44無法移動至非卡止位置,從而無法使蓋36從關閉位置向打開位置移動。
但是,即便在鎖定構件55保持於鎖定位置之狀態下,操作構件37亦能夠移動至展開位置。於該情形時,離合器構件49與第1滑塊47一起朝向非卡止位置移動,但因第2滑塊48卡止於鎖定構件55,故保持於卡止位置。因此,離合器構件49被第2滑塊48之第2傾斜面482朝遠離第2滑塊48之方向推壓。藉此,如圖24所示,離合器構件49不卡止於第2傾斜面482,而是越過第2傾斜面482進一步移動。以此方式,即便使操作構件37移動至展開位置,而第1滑塊47與離合器構件49根據操作構件37之操作而移動,但第2滑塊48之移動亦藉由鎖定構件55而鎖定。因此,於不認證發送機75之識別碼時,即便操作構件37被操作,亦維持藉由鎖定構件55所進行之鎖定,同時防止操作構件37之破損。
再者,控制器74根據來自感測器54之信號,判定蓋36位於關閉位置還是打開位置。控制器74於電源開關72在蓋36位於打開位置之狀態下被切換為接通時,使警報裝置73發出警報。
於以上所說明之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中,滑塊44藉由被由騎乘者操作之操作構件37推壓而移動。因此,與藉由螺線管53使滑塊44移動之情形時相比,能將螺線管53小型化。又,開關63配置於可動體61之下方。因此,開關63與可動體61緊湊地配置,藉此能將感測器54小型化。進而,操作構件37與滑塊44安裝於蓋36。因此,與操作構件37及滑塊44配置於蓋36之周圍之情形時相比,能將燃料箱23周圍之構造小型化。
又,藉由檢測滑塊44之動作,而鎖定構件55移動至解除位置。滑塊44與安裝於蓋36之操作構件37之操作連動地動作。因此,騎乘者可藉由對操作構件37進行操作而進行蓋36之鎖定之解除、以及於鎖定之解除後將蓋36打開之操作這兩者。藉此,能提高用以開蓋36之操作性。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能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跨坐型車輛1並不限於速克達,亦可為輕型機踏車等其他種類之車輛。跨坐型車輛1之構造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前輪之個數並不限於1個,亦可多於1個。後輪之個數並不限於1個,亦可多於1個。車體框架2之構造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例如,主框架12之形狀亦可變更。
燃料蓋單元31之構造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例如,支持體34之形狀亦可變更。蓋36之形狀亦可變更。操作構件37之形狀亦可變更。滑塊44之形狀亦可變更。離合器構件49之形狀亦可變更。離合器構件49亦可省略。第1滑塊47與第2滑塊48之形狀亦可變更。第1滑塊47與第2滑塊48亦可互為一體。
螺線管53之構造亦可變更。例如,鎖定構件55之形狀亦可變更。感測器54之構造亦可變更。例如,可動體61之形狀亦可變更。開關63之形狀亦可變更。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框架 3:轉向裝置 4:前輪 5:座部 6:動力單元 7:後輪 10:控制系統 11:頭管 12:主框架 16:前叉 17:把手構件 18:儀錶盤 19:擋風玻璃 21:儲物箱 22:擺臂 23:燃料箱 24:前外殼 25:護腿板 26:箱外殼 27:中心蓋 28:側外殼 29:擱腳台 30:頭燈 31:燃料蓋單元 32:箱本體 33:供油口 34:支持體 35:鉸鏈 36:蓋 37:操作構件 38:墊圈 41:上外殼 42:內外殼 43:蓋基底 44:滑塊 45:第1彈性構件 46:第2彈性構件 47:第1滑塊 48:第2滑塊 49:離合器構件 51, 52:彈性構件 53:螺線管 54:感測器 55:鎖定構件 56:螺線管本體 57:電線 58:螺線管殼體 59:線圈 61:可動體 62:賦能構件 63:開關 64:電纜 65:感測器箱 66:軸部 67:臂部 68:接觸片 71:接收機 72:電源開關 73:警報裝置 74:控制器 75:發送機 260:開口 340:開口 341:孔 342:固定構件 361:凹部 370:操作部 371:旋轉軸 372:第1推壓部 373:第2推壓部 410:外殼本體 411:連接部 412:狹縫 421:第1孔 422:第2孔 441:第1支承部 442:第2支承部 471:第3支承部 472:第4支承部 473:凹部 474:接觸面 481:第2滑動面 482:第2傾斜面 483:缺口 484:支承部 491:第1滑動面 492:第1傾斜面
圖1係跨坐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跨坐型車輛之俯視圖。 圖3係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4係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5係燃料箱及其周邊之剖視圖。 圖6係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7係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8係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9係燃料蓋單元之分解圖。 圖10係蓋與操作構件之分解圖。 圖11係省略了上外殼之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12係省略了上外殼與內外殼之燃料蓋單元之立體圖。 圖13係省略了上外殼與內外殼之燃料蓋單元之俯視圖。 圖14係省略了上外殼與內外殼之燃料蓋單元之俯視圖。 圖15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16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17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放大俯視圖。 圖18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立體圖。 圖19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20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側視圖。 圖21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側視圖。 圖22係表示跨坐型車輛之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圖23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放大俯視圖。 圖24係表示燃料蓋單元之一部分之放大俯視圖。
35:鉸鏈
36:蓋
37:操作構件
38:墊圈
41:上外殼
42:內外殼
43:蓋基底
47:第1滑塊
54:感測器
61:可動體
62:賦能構件
63:開關
66:軸部
67:臂部
68:接觸片

Claims (14)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燃料箱,其包含供油口; 頭管,其配置於上述燃料箱之前方; 座部,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燃料箱之後方; 儲物箱,其配置於上述座部之下方,且配置於上述燃料箱之後方; 中心蓋,其配置於上述頭管與上述座部之間,具有於上述燃料箱與上述頭管之間向下方凹陷之形狀; 動力單元,其配置於上述燃料箱之下方; 支持體,其安裝於上述燃料箱,且配置於上述供油口之周圍; 鉸鏈,其連接於上述支持體; 蓋,其經由上述鉸鏈能夠移動至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地安裝於上述支持體,於上述打開位置打開上述供油口,於上述關閉位置關閉上述供油口; 操作構件,其安裝於上述蓋,能夠由騎乘者進行操作; 滑塊,其安裝於上述蓋,藉由被上述操作構件推壓,而從對上述支持體之卡止位置移動至非卡止位置; 螺線管,其包含能夠移動至將上述滑塊之移動鎖定之鎖定位置、及將上述滑塊之鎖定解除之解除位置的鎖定構件; 感測器,其檢測上述滑塊之從上述卡止位置朝向上述非卡止位置之動作; 接收機,其從發送機接收表示騎乘者攜帶之上述發送機所固有之識別碼的信號;以及 控制器,其於檢測出上述滑塊之動作,且認證上述發送機之識別碼時,使上述鎖定構件移動至上述解除位置,於雖檢測出上述滑塊之動作,但不認證上述發送機之識別碼時,將上述鎖定構件保持於上述鎖定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上述蓋處於上述關閉位置時,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滑塊之整體位於上述支持體之外形內。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支持體具有與上述供油口相對之圓形之開口, 在上述蓋處於上述關閉位置且上述滑塊處於上述非卡止位置時,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滑塊之整體位於上述開口內。
  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彈性構件,該彈性構件將上述滑塊朝向上述卡止位置彈推, 上述彈性構件安裝於上述蓋。
  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感測器包含: 可動體,其根據上述滑塊之動作而移動;及 開關,其配置於上述可動體之下方,藉由上述可動體操作。
  6.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可動體與上述開關重疊。
  7.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可動體包含: 軸部,其沿上述滑塊之動作方向延伸;及 臂部,其從上述軸部向下方延伸,推壓上述開關。
  8.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開關之整體位於上述支持體之外形內。
  9.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螺線管包含本體部, 上述鎖定構件從上述本體部突出, 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本體部位於上述支持體之外形內。
  10.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上述蓋處於上述關閉位置時,從上述供油口之軸線方向觀察,上述螺線管與上述蓋重疊。
  11.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滑塊包含: 第1滑塊,其被上述操作構件推壓; 第2滑塊,其與上述第1滑塊不同體,在上述滑塊處於上述卡止位置時卡止於上述支持體,藉由上述鎖定位置處之上述鎖定構件而鎖定;及 離合器構件,其安裝於上述第1滑塊,於上述第2滑塊被鎖定時相對於上述第2滑塊滑動,於上述第2滑塊之鎖定被解除時卡止於上述第2滑塊而使上述第2滑塊與上述第1滑塊一起移動。
  12.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感測器檢測上述第1滑塊之動作。
  13.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上述滑塊朝向上述非卡止位置移動之情形時,上述第2滑塊較上述第1滑塊晚開始移動。
  1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電源開關,其切換上述跨坐型車輛之電源之接通與斷開;及 警報裝置,其發出警報;且 上述控制器係, 根據來自上述感測器之信號,判定上述蓋位於上述關閉位置還是上述打開位置, 於上述電源開關在上述蓋位於上述打開位置之狀態下被切換為接通時,使上述警報裝置發出上述警報。
TW110122520A 2020-06-23 2021-06-21 跨坐型車輛 TWI788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786 2020-06-23
JP2020107786A JP6964723B1 (ja) 2020-06-23 2020-06-23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713A true TW202202713A (zh) 2022-01-16
TWI788886B TWI788886B (zh) 2023-01-01

Family

ID=7613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520A TWI788886B (zh) 2020-06-23 2021-06-21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29015B1 (zh)
JP (1) JP6964723B1 (zh)
TW (1) TWI7888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0351B2 (ja) * 1998-04-23 2009-05-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収納箱
JP3664153B2 (ja) * 2002-07-03 2005-06-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荷物収納室
JP4346384B2 (ja) * 2003-09-03 2009-10-21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TW200909275A (en) * 2007-08-31 2009-03-01 Yamaha Motor Co Ltd Oil tank cover for auto bike
JP2009262649A (ja) * 2008-04-23 2009-11-12 Asahi Denso Co Ltd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JP2010125864A (ja) 2008-11-25 2010-06-10 Asahi Denso Co Ltd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IT1393382B1 (it) * 2008-12-18 2012-04-20 Zadi S P A Tappo per serbatoi, in particolare per motocicli.
JP2015089713A (ja) 2013-11-06 2015-05-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7121849A (ja) * 2016-01-06 2017-07-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33873B2 (ja) * 2016-03-03 2018-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6697940B2 (ja) * 2016-04-26 2020-05-27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CN206718964U (zh) * 2017-05-03 2017-12-08 黄少纲 加油提示装置
JP7297248B2 (ja) * 2019-06-07 2023-06-26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JP7279895B2 (ja) * 2019-12-25 2023-05-23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8886B (zh) 2023-01-01
JP6964723B1 (ja) 2021-11-10
JP2022002917A (ja) 2022-01-11
EP3929015B1 (en) 2023-09-20
EP3929015A1 (en) 202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7388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8234895B2 (en) Key apparatus
ITRM20070191A1 (it) 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
JP385749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のラッチ位置検出装置
US10801234B2 (en) Vehicle trunk locking device
JP4346384B2 (ja)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CN111279041B (zh)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TWI788886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18001895A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EP2782081B1 (en) Remote control key unit for a vehicle, remote control key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arrangement
EP3100919B1 (en) Vehicle
JP7014703B2 (ja)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TWI771070B (zh) 跨坐型車輛
JP4733429B2 (ja) ロック解除装置
JP7309146B2 (ja)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CN111377014B (zh) 车把锁定装置
JP7016793B2 (ja)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EP2781415B1 (en) Remote control unit registration method,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JP4418298B2 (ja) 錠装置
WO2018158997A1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4119337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JP4280864B2 (ja) 電子機器
JP2011086586A (ja)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JP6839785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スマートキー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