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1975A - 入耳式耳機 - Google Patents

入耳式耳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1975A
TW202201975A TW110121880A TW110121880A TW202201975A TW 202201975 A TW202201975 A TW 202201975A TW 110121880 A TW110121880 A TW 110121880A TW 110121880 A TW110121880 A TW 110121880A TW 202201975 A TW202201975 A TW 2022019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istance
hard
sof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1019B (zh
Inventor
杜宜靜
劉柏君
洪士能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1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01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入耳式耳機,包括殼體、導音管以及耳塞。殼體容置有揚聲器。導音管連通殼體且從殼體延伸突出。導音管具有軟質基部與至少一第一硬質連接部。耳塞具有軟質傘部與至少一第二硬質連接部。耳塞與導音管藉由第一硬質連接部扣持於第二硬質連接部而組裝在一起。第一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軟質基部的硬度,且第二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軟質傘部的硬度。

Description

入耳式耳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耳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入耳式耳機。
隨著時代的演變,僅需要一支智慧型手機配上耳機便可以做為攜帶型的音樂播放裝置。同時,目前許多商務人士、通勤族、學生,時常在走路、騎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使用隨身聽或是手機聆聽音樂或廣播的習慣。
以入耳式耳機為例,有鑑於每個人的入耳道角度與構造的不同,單一形式的耳機輪廓難以適配所有使用者的耳道。此外,耳機本體多以塑膠外殼對其內的揚聲器與相關電子元件提供容置與保護作用,然而這類外殼材質卻容易因硬度較高而不利於使用者的皮膚觸感。如此一來,上述因素便容易對使用者造成不適甚或疼痛,也容易因穿戴不穩固而脫落。
本發明提供一種入耳式耳機,其以不同結構因應使用需求,以兼顧自身結構強度與穿戴者的舒適度。
本發明的入耳式耳機,包括殼體、導音管以及耳塞。殼體容置有揚聲器。導音管連通殼體且從殼體延伸突出。導音管具有軟質基部與至少一第一硬質連接部。耳塞具有軟質傘部與至少一第二硬質連接部。耳塞與導音管藉由第一硬質連接部扣持於第二硬質連接部而組裝在一起。第一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軟質基部的硬度,且第二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軟質傘部的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與導音管是一體成型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基部與第一硬質連接部是雙料射出成型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傘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是雙料射出成型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的硬度大於軟質基部的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基部的硬度大於軟質傘部的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是卡勾與卡口的其中之一,第二硬質連接部是卡勾與卡口的其中之另一,且第一硬質連接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的卡扣軸向與該導音管的延伸軸向平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配置在軟質基部的外側壁,第二硬質連接部配置在軟質傘部的內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沿旋轉路徑而相互扣持或反向旋轉路徑而相互解扣,旋轉路徑以導音管的延伸軸向作為旋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是凸塊與導槽的其中之一,第二硬質連接部是凸塊與導槽的其中之另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扣持凸部一,第二硬質連接部具有扣持凸部二,扣持凸部一與扣持凸部二位於旋轉路徑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音管具有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耳塞具有多個第二硬質連接部,對應於第一硬質連接部,第一硬質連接部相對於導音管的延伸軸向呈對稱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音管具有2個或4個彼此對應的第一硬質連接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基部呈環形管,導音管具有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分別配置於環形管的管外壁以環繞導音管的延伸軸向,且第一硬質連接部中的相鄰二者間隔以30度至120度的圓心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軟質傘部具有外傘與內管,內管套接於導音管,第二硬質連接部位於內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管與外傘的鄰接處存在交界一,內管具有相對於交界一的邊緣一,交界一與邊緣一之間存在距離一。第二硬質連接部靠近邊緣一且遠離交界一的邊緣二相對於交界一存在距離二,距離二小於距離一,且距離二大於距離一的二分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位於導音管末的邊緣三,殼體與軟質基部之間存在交界二,邊緣三與交界二之間存在距離三,第一硬質連接部遠離邊緣三的邊緣四相對於邊緣三存在距離四,距離四小於距離三的二分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管與外傘的鄰接處存在交界一,該內管具有相對於該交界一的一邊緣一,該交界一與該邊緣一之間存在一距離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具有一邊緣二,靠近該邊緣一且遠離該交界一,該邊緣二相對於該邊緣一存在一距離二,該距離二小於該距離一的二分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遠離軟質基部的邊緣三與鄰接軟質基部的邊緣四,邊緣三與邊緣四之間存在距離三。殼體與軟質基部之間存在交界二,交界二與邊緣三之間存在距離四,距離三小於距離四的二分之一。
基於上述,入耳式耳機的導音管從容置有揚聲器的殼體延伸突出,且具有軟質基部與第一硬質連接部,而耳塞對應地具有軟質傘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據此,軟質基部具有可撓性而能因應且適配於使用者的耳道輪廓,而第一硬質連接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則能提供皆為軟質的耳塞與導音管有效地結構連結。如此一來,使用者穿戴入耳式耳機時,耳道所接觸的部分即是軟質基部與耳塞,不但提供舒適的配戴感且與耳道之間的適配程度也能穩固地讓入耳式耳機固定於耳道中。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入耳式耳機100包括殼體110、導音管120以及耳塞130。殼體110由上殼111與下殼112組裝而成,其內容置有揚聲器140。導音管120連通殼體110且從殼體110的上殼111延伸突出。導音管120具有軟質基部121與第一硬質連接部122。耳塞130具有軟質傘部131與第二硬質連接部132。在此,耳塞130與導音管120藉由第一硬質連接部122扣持於第二硬質連接部132而組裝在一起。
進一步地說,第一硬質連接部122配置在軟質基部121的外側壁,第二硬質連接部132配置在軟質傘部131的內側壁。如圖2所示,軟質傘部131具有溝槽131a以容置第二硬質連接部132,而軟質基部121具有溝槽121a以容置第一硬質連接部122。同時,本實施例的殼體110與導音管120是一體成型結構,其例如是以雙料射出手段而成型的結構。類似地,對於耳塞130而言,軟質傘部131與第二硬質連接部132也是雙料射出成型結構。簡言之,本實施例關於軟質構件與硬質構件之間的結合方式可參考前述雙料射出的成型手段。再者,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硬質連接部122的硬度大於軟質基部121的硬度。第二硬質連接部132的硬度大於軟質傘部131的硬度。殼體110的硬度大於軟質基部121的硬度。軟質基部121的硬度大於軟質傘部131的硬度。
在此以蕭氏(SHORE)硬度作為定義,一般而言,軟質塑膠的定義單位是HA(SHORE A),而硬質塑膠的定義單位是HD(SHORE D)。據此,本實施例的軟質構件的硬度範圍是HA20~HA60,其中較佳者是HA40。此舉對於耳塞130而言,可以有效地減少洩氣量並兼顧使用者的舒適性。此外,本實施例的硬質構件的硬度範圍是HD65~HD74,以確保結構強度。
圖3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與圖3,本實施例的第一硬質連接部122是卡口,第二硬質連接部132是卡勾,且第一硬質連接部122與第二硬質連接部132的卡扣軸向與導音管120的延伸軸向L1平行。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硬質連接部可改為卡勾,而第二硬質連接部可改為卡口,同樣也能達到上述的組裝效果。
基於上述可明顯得知,對於使用者而言,由於導音管120具有軟質基部121並搭配耳塞130的軟質傘部131,以作為入耳式耳機100接觸使用者耳道的部分,故能提供穿戴時的舒適感。再者,也因導音管120因軟質基部121而具有的可撓性,使其能適配使用者的耳道輪廓,故也能讓入耳式耳機100穩固地被塞於耳道中而增加與耳道的輪廓相符且不易脫落。
請再參考圖3,軟質傘部131具有外傘131a與內管131b,內管131b套接於導音管120,第二硬質連接部132位於內管131b以與軟質基部121上的第一硬質連接部122扣接。再者,上述的內管131b與外傘131a的鄰接處存在交界一B1,內管131b具有相對於交界一B1的邊緣一G1,其中交界一B1與邊緣一G1之間存在距離一D1。另外,第二硬質連接部132靠近邊緣一G1(面對邊緣一G1)且遠離交界一B1的邊緣二G2相對於交界一B1存在距離二D2,其中距離二D2小於距離一D1,且距離二D2大於距離一D1的二分之一。此外,上述的第一硬質連接部122具有位於導音管120末的邊緣三G3,殼體110(的上殼111)與軟質基部121之間存在交界二B2,邊緣三G3與交界二B2之間存在距離三D3,第一硬質連接部122遠離邊緣三G3的邊緣四G4相對於邊緣三G3存在距離四D4,其中距離四D4小於距離三D3的二分之一。
基於上述,其明顯定義出第二硬質連接部132相對於軟質傘部131的比例關係,以及定義出第一硬質連接部122相對於軟質基部121的比例關係,以使本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100得以在前述能提供使用者舒適的配戴環境,還兼具自身結構的連結強度與簡化組裝工藝。
圖4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在導音管處的局部俯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與圖4,本實施例的導音管120具有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122,而耳塞130具有多個第二硬質連接部132,以對應於第一硬質連接部122,其中第一硬質連接部122相對於導音管120的延伸軸向L1呈對稱配置。在此,導音管120具有4個彼此對應的第一硬質連接部122與第二硬質連接部132,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在維持相對於延伸軸向L1呈對稱的前提下,也可採用2個彼此對應的第一硬質連接部122與第二硬質連接部132。再者,本實施例的軟質基部121呈環形管,導音管120的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122分別配置於環形管的管外壁以環繞導音管120的延伸軸向L1,其中第一硬質連接部122中的相鄰二者間隔以30度至120度的圓心角。如圖4所示實施例中,圓心角N1為90度。換言之,在相對於延伸軸向L1呈對稱的前提下,可適當地調整第一硬質連接部122(及與其對應的第二硬質連接部132)的數量及位置。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圖6是圖5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5與圖6,在本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200中,其具有類似的構件組成,即殼體110、導音管220與耳塞230,導音管220具有軟質基部221與第一硬質連接部222,耳塞230具有軟質傘部231與第二硬質連接部232,且軟質傘部231包括外傘231a與內管231b,而第二硬質連接部232位於內管231b。不同的是,導音管220的第一硬質連接部222與耳塞230的第二硬質連接部232是沿旋轉路徑(如圖5放大圖示的兩個箭號所指)而相互扣持(反向旋轉路徑而得以相互解扣),旋轉路徑以導音管220的延伸軸向L2作為旋轉軸。在此,第一硬質連接部222是凸塊與導槽的其中之一(本實施例以導槽為例),第二硬質連接部232是凸塊與導槽的其中之另一(本實施例以凸塊為例)。此外,第一硬質連接部222具有扣持凸部一222a,第二硬質連接部232具有扣持凸部二232a,且扣持凸部一222a與扣持凸部二232a位於旋轉路徑上,據以讓二者旋轉結合時具有足以固定的干涉卡點,並提供使用者對應的卡固手感。
請再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耳塞230的內管231b與外傘231a的鄰接處存在交界一B11,內管231b具有相對於交界一B11的邊緣一G11,交界一B11與邊緣一G11之間存在距離一D11。再者,第二硬質連接部232具有邊緣二G21,面對交界一B11,靠近邊緣一G11且遠離交界一B11,其中邊緣二G21相對於邊緣一G11存在距離二D21,且距離二D21小於距離一D11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第一硬質連接部222具有遠離軟質基部221的邊緣三G31與鄰接軟質基部221的邊緣四G41,邊緣三G31與邊緣四G41之間存在距離三D31。殼體110的上殼111與軟質基部221之間存在交界二B21,交界二B21與邊緣三G31之間存在距離四D41,且距離三D31小於距離四D41的二分之一。
與前述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200藉由上述距離定義,而取得第二硬質連接部232相對於軟質傘部231的比例關係,以及取得出第一硬質連接部222相對於軟質基部221的比例關係,進而讓入耳式耳機200能以軟質構件提供使用者舒適配帶環境時,也同時考慮以硬質構件作為讓軟質構件相互結合的媒介,而簡化構件組裝工藝。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圖8是圖7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7與圖8,本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300中,導音管320從殼體310延伸且二者皆為硬質構件,因此藉由轉接元件340而與耳塞330對接,以作為導音管320與耳塞330之間的緩衝結構,並提高使用者配戴時的舒適性。如圖8所示,轉接元件340呈空心管狀,並在其管壁形成凹凸結構,以利於轉接元件340能同時對應地卡掣於耳塞330及導音管320,並提供所需的限位效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入耳式耳機的導音管從容置有揚聲器的殼體延伸突出,且具有軟質基部與第一硬質連接部,而耳塞對應地具有軟質傘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據此,軟質基部具有可撓性而能因應且適配於使用者的耳道輪廓,而第一硬質連接部與第二硬質連接部則能提供皆為軟質的耳塞與導音管有效地結構連結。如此一來,使用者穿戴入耳式耳機時,耳道所接觸的部分即是軟質基部與耳塞,不但提供舒適的配戴感且與耳道之間的適配程度也能穩固地讓入耳式耳機固定於耳道中。
100、200、300:入耳式耳機 110、310:殼體 111:上殼 112:下殼 120、220、320:導音管 121、221:軟質基部 121a、131a:溝槽 122、222:第一硬質連接部 130、230、330:耳塞 131、231:軟質傘部 131a、231a:外傘 131b、231b:內管 132、232:第二硬質連接部 140:揚聲器 222a:扣持凸部一 232a:扣持凸部二 340:轉接元件 B1、B11:交界一 B2、B21:交界二 D1、D11:距離一 D2、D21:距離二 D3、D31:距離三 D4、D41:距離四 G1、G11:邊緣一 G2、G21:邊緣二 G3、G31:邊緣三 G4、G41:邊緣四 L1、L2:延伸軸向 N1:圓心角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 圖3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圖1的入耳式耳機在導音管處的局部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 圖6是圖5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入耳式耳機的爆炸圖。 圖8是圖7的入耳式耳機的局部剖視圖。
100:入耳式耳機
110:殼體
111:上殼
112:下殼
120:導音管
121:軟質基部
121a、131a:溝槽
122:第一硬質連接部
130:耳塞
131:軟質傘部
132:第二硬質連接部
L1:延伸軸向

Claims (19)

  1. 一種入耳式耳機,包括: 一殼體;容置有一揚聲器; 一導音管,連通該殼體且從該殼體延伸突出,該導音管具有一軟質基部與至少一第一硬質連接部;以及 一耳塞,具有一軟質傘部與至少一第二硬質連接部,該耳塞與該導音管藉由該第一硬質連接部扣持於該第二硬質連接部而組裝在一起; 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該軟質基部的硬度,且該第二硬質連接部的硬度大於該軟質傘部的硬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殼體與該導音管是一體成型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軟質基部與該第一硬質連接部是雙料射出成型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軟質傘部與該第二硬質連接部是雙料射出成型結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殼體的硬度大於該軟質基部的硬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軟質基部的硬度大於該軟質傘部的硬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是一卡勾與一卡口的其中之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是該卡勾與該卡口的其中之另一,且該第一硬質連接部與該第二硬質連接部的卡扣軸向與該導音管的延伸軸向平行。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配置在該軟質基部的外側壁,該第二硬質連接部配置在該軟質傘部的內側壁。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與該第二硬質連接部沿一旋轉路徑而相互扣持或反向該旋轉路徑而相互解扣,該旋轉路徑以該導音管的延伸軸向作為旋轉軸。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是一凸塊與一導槽的其中之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是該凸塊與該導槽的其中之另一。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一扣持凸部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具有一扣持凸部二,該扣持凸部一與該扣持凸部二位於該旋轉路徑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導音管具有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該耳塞具有多個第二硬質連接部,對應於該些第一硬質連接部,該些第一硬質連接部相對於該導音管的延伸軸向呈對稱配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導音管具有2個或4個彼此對應的該些第一硬質連接部與該些第二硬質連接部。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軟質基部呈環形管,該導音管具有多個第一硬質連接部,分別配置於該環形管的管外壁以環繞該導音管的延伸軸向,且該些第一硬質連接部中的相鄰二者間隔以30度至120度的圓心角。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軟質傘部具有一外傘與一內管,該內管套接於該導音管,該第二硬質連接部位於該內管。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內管與該外傘的鄰接處存在一交界一,該內管具有相對於該交界一的一邊緣一,該交界一與該邊緣一之間存在一距離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靠近該邊緣一且遠離該交界一的一邊緣二相對於該交界一存在一距離二,該距離二小於該距離一,且該距離二大於該距離一的二分之一。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位於該導音管末的一邊緣三,該殼體與該軟質基部之間存在一交界二,該邊緣三與該交界二之間存在一距離三,該第一硬質連接部遠離該邊緣三的一邊緣四相對於該邊緣三存在一距離四,該距離四小於該距離三的二分之一。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內管與該外傘的鄰接處存在一交界一,該內管具有相對於該交界一的一邊緣一,該交界一與該邊緣一之間存在一距離一,該第二硬質連接部具有一邊緣二,靠近該邊緣一且遠離該交界一,該邊緣二相對於該邊緣一存在一距離二,該距離二小於該距離一的二分之一。
  1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入耳式耳機,其中該第一硬質連接部具有遠離該軟質基部的一邊緣三與鄰接該軟質基部的一邊緣四,該邊緣三與該邊緣四之間存在一距離三,該殼體與該軟質基部之間存在一交界二,該交界二與該邊緣三之間存在一距離四,該距離三小於該距離四的二分之一。
TW110121880A 2020-06-16 2021-06-16 入耳式耳機 TWI831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39950P 2020-06-16 2020-06-16
US63/039,950 2020-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1975A true TW202201975A (zh) 2022-01-01
TWI831019B TWI831019B (zh) 2024-02-01

Family

ID=8078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880A TWI831019B (zh) 2020-06-16 2021-06-16 入耳式耳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10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4883B (zh) * 2016-10-20 2019-03-2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耳機
TWM540440U (zh) * 2017-01-17 2017-04-21 Unique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耳塞
CN206728294U (zh) * 2017-03-24 2017-12-08 厦门鹭宏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
CN208285488U (zh) * 2018-04-09 2018-12-25 江西天键电声有限公司 应用于游泳耳机上的防水耳塞
CN210351541U (zh) * 2019-04-05 2020-04-17 孙瑜 一种高音型双色硅橡胶耳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1019B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2823B2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an ergonomic cushion and an ergonomic cushion thereof
JP6644858B2 (ja) イヤピース位置決めおよび保持構造体
US10462549B2 (en) Headphones with an ergonomic cushion and an ergonomic cushion thereof
US11026023B2 (en) Wireless earphone
US8515115B2 (en) Audio earbud headphone with extended curvature
US10009680B2 (en)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an earpiece
US8213668B2 (en) In-ear earphone
US9532126B1 (en) Audio earbud headphone for improved in-ear retention
WO2018058879A1 (zh) 一种耳机
US20090232342A1 (en) Earbud adapter with increased flexibility region
US20170264986A1 (en) Earphone
CN107172512A (zh) 耳机耳翼
US11381897B2 (en) Variable eartip for earphone
WO2006070229A2 (en) Earphone
US10178460B2 (en) Earphone
JP2014121087A (ja) イヤーチップ
US2008010164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831019B (zh) 入耳式耳機
US11683629B1 (en) Eartip including hybrid structure
US11368774B1 (en) Ear tip including comfortable wearing structure
JP6025244B2 (ja) イヤパッドおよびこのイヤパッドを用いたイヤホン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JP3226474U (ja) イヤピースアダプター及びイヤピース
CN211860493U (zh) 可更换耳套的耳机
CN211531277U (zh) 一种降低环境噪音的英语听力测试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