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465A -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0465A
TW202200465A TW110117649A TW110117649A TW202200465A TW 202200465 A TW202200465 A TW 202200465A TW 110117649 A TW110117649 A TW 110117649A TW 110117649 A TW110117649 A TW 110117649A TW 202200465 A TW202200465 A TW 2022004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ver
cover member
wall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朗
Original Assignee
高野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371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7078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野朗 filed Critical 高野朗
Publication of TW202200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46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能夠充分確保閉蓋時的密閉性且強度優異的蓋構件。由紙漿類材料構成的蓋部和基部經由鉸鏈部連結為一體,以能夠開蓋以及閉蓋的方式形成,蓋部具有鼓出部,基部具有向包裝體安裝的安裝部、從所述安裝部立起的圍繞狀壁、和形成於所述圍繞狀壁與所述取出口之間的凸緣部,當所述閉蓋時,所述蓋部與所述凸緣部接觸,在保持閉蓋狀態的期間內配置為,以由所述蓋部對所述凸緣部賦予有按壓力的狀態使所述鼓出部將所述圍繞狀壁覆蓋,當閉蓋狀態的保持被解除時構成為,所述蓋部賦予的所述凸緣部的按壓力被解除並從所述凸緣部向所述蓋部賦予使所述蓋部開蓋的力。

Description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從以往就已知在袋體或箱體等內收容有擦拭片等的包裝體,該擦拭片為使藥液等含浸於由無紡布等形成的基布而成的濕紙巾等。通常,擦拭片在複數張重疊的狀態下收容,以能夠從形成於袋體等的開口部取出的方式構成。開口部通常由蓋構件封閉,當取出擦拭片時等打開。
作為蓋構件,例如如下所示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那樣,已知將袋體等的開口部由密封構件開閉的簡易構件。但是,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密封構件雖然使用可再剝離的密封方式形成,但隨著多次進行貼附動作和剝離動作,黏著力漸漸變弱而變得甚至難以貼附於袋體等,由此存在密閉性易於降低的問題。另外,該密封構件尤其在用於袋體的情況下,伴隨著該袋體內所收容的擦拭片的量的減少而導致易於在開口部周邊產生褶皺,當貼附密封構件時容易在該密封構件與袋體之間產生間隙,具有難以維持密閉性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近年來,從以往就已知如下所示的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使用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熱塑性合成樹脂材料而形成的包裝體用蓋構件。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蓋構件具有安裝於收容物的基盤部、開口形成於該基盤部的口部、和相對於基盤部開閉的蓋部,以使包裝體的開口部與蓋構件中的基盤部的口部處於相同位置的方式貼附於包裝體來使用。該蓋構件構成為,通常使蓋部閉蓋,當如取出擦拭片的情況那樣的使用時能夠使蓋部開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0168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3207763號公報
[發明課題]
上述的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蓋構件因為使用塑膠材料等形成,所以存在違背近年積極倡導的針對環境問題的倡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開發了多種被稱為環保的生物降解性塑膠材料,藉由使用生物降解性塑膠材料,也能夠製造顧及環境的蓋構件。但是,生物降解性塑膠材料與從以往起就廣泛使用的塑膠材料相比價格高,隨著使用量增加,相應地製造成本也增加。尤其,作為上述的包裝體用等所用的蓋構件由於市場的流通量明顯為大量,所以即使每一個蓋構件的製造成本僅稍微增加,蓋構件成為大量的情況下的製造成本的增加也是龐大的。因此,目前從現實上難以將高價的生物降解性塑膠材料用於蓋構件來作為針對環境問題的應對措施。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也考慮對蓋構件利用紙材料。但是,紙材料由於難以如塑膠材料那樣地進行自由的成形加工,所以具有難以使用紙材料來廉價地提供密閉性高的蓋構件的問題。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也考慮了如下方法:增厚紙厚度,分幾次進行蓋構件的成形步驟,或將分體的構件接合等。但是,這樣的方法具有如下問題:蓋構件的構造複雜而導致原料成本和製造成本增加、和因製造步驟增加而導致製造效率降低,產品成本變高等。
本發明是鑒於這種問題點而做出的,其目的為,廉價地提供能夠使用紙材料來充分確保閉蓋時的密閉性、且強度優異的環保蓋構件、以及能夠維持這種蓋構件的品質且同時提高製造效率的蓋構件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申請的發明人鑒於這些以往技術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點,進行了銳意探討。其結果為,發現能夠廉價地實現如下蓋構件,該蓋構件為了顧及環境而將紙材料用作原料,並且具有如由合成樹脂成形體形成的蓋構件那樣的優異的密閉性,且整體的強度優異,難以發生形狀的變化和潰變,而且耐水、耐藥品性也優異。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蓋構件的要旨為: (1)一種蓋構件,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前述蓋構件具有由紙質材料形成的基部和蓋部,該蓋部於前述基部形成為可開閉;前述基部具有:向前述包裝體安裝的安裝部;從前述安裝部立起形成的立起壁;以及被前述立起壁包圍而開口形成且用於經由前述開口部來取出前述內容物的取出口;前述蓋部構成為,當閉蓋時在該蓋部的內壁與前述立起壁的外壁之間形成接觸部而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2)一種蓋構件,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前述蓋構件具有由紙質材料形成的基部和蓋部,該蓋部於前述基部形成為可開閉;前述基部具有:向前述包裝體安裝的安裝部;從前述安裝部立起形成的立起壁;被前述立起壁包圍而開口形成且與前述開口部相比位於上方的取出口;以及在前述立起壁的上端側當閉蓋時與前述蓋部內表面抵接而被按壓的被按壓部,當前述閉蓋時,前述蓋部與前述被按壓部接觸,在保持閉蓋狀態的期間內,前述蓋部在向前述被按壓部賦予有按壓力的狀態下將前述取出口覆蓋並封閉,當閉蓋狀態的保持被解除時,前述蓋部的向前述被按壓部賦予的按壓力被解除並從前述被按壓部向前述蓋部賦予將前述蓋部開蓋的力; (3)如上述(2)所述之蓋構件,其構成為,在前述蓋部的內壁與前述立起壁的外壁之間形成接觸部,前述蓋部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4)如上述(1)或(3)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蓋部具有向蓋部外側鼓出形成的鼓出部;前述蓋構件構成為,在前述鼓出部側壁的內表面與前述立起壁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接觸部,前述蓋部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5)如上述(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鼓出部側壁的內表面形成為閉蓋時沿著前述立起壁的外表面的形狀; (6)如上述(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立起壁以及前述鼓出部側壁形成為朝向上方成為前端細窄的傾斜狀; (7)如上述(2)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被按壓部由使前述立起壁的上端緣朝向前述取出口彎曲形成的伸出部構成; (8)如上述(2)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被按壓部由從前述立起壁的上端緣部分朝向前述取出口伸出形成的凸緣部構成; (9)如上述(8)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凸緣部傾斜形成; (10)如上述(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鼓出部具有與立起形成的側壁部連接形成的頂壁;前述頂壁從與前述側壁部連接的周緣部朝向內側方向形成為凹嵌狀; (11)如上述(1)或(2)所述之蓋構件,其具有用於保持前述基部和前述蓋部的閉蓋狀態的封閉手段; (12)如上述(11)所述之蓋構件,其中,前述封閉手段設於前述立起壁的外壁與前述鼓出部的內壁之間; (13)如上述(1)或(3)所述之蓋構件,其為了保持前述基部和前述蓋部的閉蓋狀態,而具有基於前述蓋部與立起壁的接觸部的摩擦應力而發揮作用的封閉手段。
又,本發明的蓋構件之製造方法的要旨為: (14)一種蓋構件之製造方法,該蓋構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並具有由紙質材料構成的基部以及蓋部,該蓋部相對於前述基部能夠開閉;前述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具有:從由紙質材料構成的原材料來衝壓加工蓋構件形成體的步驟,該蓋構件形成體用於至少構成前述蓋部以及前述基部;以及對前述蓋構件中成為前述蓋部的蓋部形成部、及成為前述基部的基部形成部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壓製成形的施壓步驟;前述施壓步驟為,在將前述蓋構件形成體的周緣部,以保持但不固定的狀態支承之狀態下,對與前述蓋構件形成體的周緣部相比靠內側的部分進行深拉伸成形; (15)如上述(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蓋構件形成體在前述蓋部形成部與前述基部形成部之間具有鉸鏈部形成部;當在前述鉸鏈部形成部形成彎折部之後進行前述施壓步驟; (16)如上述(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對前述原材料進行吸濕處理之後進行前述施壓步驟; (17)如上述(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施壓步驟之前,形成用於維持前述蓋部與前述基部閉蓋的狀態的封閉手段; (18)如上述(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形成了開口有取出口的蓋構件的形成構件之後,在使複數個前述形成構件重疊的狀態下至少對前述形成構件的取出口端緣部進行耐水處理。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蓋構件藉由當閉蓋時在從基部的安裝部立起的立起壁的外壁與蓋部的內壁之間形成接觸部,而能夠提供如下蓋構件,該蓋構件能夠大幅提高接觸部中的立起壁與蓋部的內壁之間的密閉性,當閉蓋時由蓋構件保持高密閉性,維持閉蓋的狀態。
另外,本發明的蓋構件由於當閉蓋時使蓋部對立起壁上端側的被按壓部賦予按壓力而維持閉蓋狀態,所以能夠在保持閉蓋狀態的期間內大幅提高蓋部與基部之間的密閉性,能夠保持蓋構件的氣密性、進而保持安裝有蓋構件的包裝體的氣密性。另外,當閉蓋狀態的保持被解除時,蓋部賦予向從被按壓部開蓋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夠無需繁瑣操作地簡單開蓋,能夠提高開蓋時的處理性。
對於這種蓋構件,希望使用者能夠用單手進行蓋部的開蓋以及閉蓋,恰恰本發明的蓋構件能夠藉由用單手使蓋部向閉蓋方向旋動的簡單操作來進行蓋部的開閉,由此能夠不費力地進行包裝體上所安裝的蓋構件的蓋部開蓋、內容物取出、蓋部閉蓋這些一系列動作,能夠提高使用者的利便性。另外,本發明的蓋構件由於密閉性也優異,所以能夠抑制例如濕紙巾等各種內容物的乾燥。而且,本發明的蓋構件能夠提供如下的蓋構件,其是由環保且廉價的紙材料構成的蓋構件,且密閉性優異,能夠有效抑制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也能夠降低使用後的廢棄時分別處理包裝體與蓋構件的繁瑣。
進而,根據本發明的蓋構件之製造方法,能夠藉由壓製成形以低成本且高效地製造優異的蓋構件。
使用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第1實施方式。此外,在本說明書中,作為使用蓋構件的對象物而設為各種包裝體,更具體地設為將如濕紙巾那樣的擦拭片等的清潔用物品作為內容物而收容的包裝體,並使用了相對於該包裝體來適用本發明的蓋構件的例子而進行說明,但能夠適用蓋構件的對象物並不限於這種收容清潔用物品的包裝體。另外,作為包裝體的內容物,除了上述的濕式物品之外,也可以為所謂的幹式的清潔用物品或清掃用品。另外,包裝體中將內容物收容的收容物只要是袋體和箱體等能夠將其他內容物收容的物品,就可以為任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蓋構件1用於抑制作為包裝體101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擦拭片(包括使複數張擦拭片積層的積層體103)的乾燥等,與包裝體101的開口部(未圖示)接合而設。作為接合的方法,可以任意採用如熱熔等的基於各種黏著劑的接合、基於熱封等的接合、超聲波接合、高頻接合、低頻接合、基於熱熔敷的接合等以往公知的接合方法。
包裝體101具有作為收容物的袋體102以及積層體103,在袋體102的內部收容有積層體103。袋體102具有開口部(未圖示)。開口部在使用前的狀態下藉由由具有氣密性的膜或片構成的密封體(未圖示)而密封,當使用時使用者藉由拆除該密封體而開口。袋體102形成為將具有氣密性的塑膠片或膜等的端部藉由熱封等密封的枕頭形狀的袋狀。袋體102由氣密性材料構成,藉由例如由內層和外層構成的雙層構造的積層體構成。對於內層,使用了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醯胺、氯乙烯、偏氯乙烯、賽璐玢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積層體、或還積層有鋁箔而成的複合體。另外,對於外層,使用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此外,在本說明書中,作為袋體102的例子,使用由上述的內層以及外層的雙層構造的例子來說明,但袋體102的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構成,例如可以為具有三層以上的多層構成,也可以為僅由一層構成的單層構成。另外,作為用於內層以及外層的材料,並不限定於上述,可以任意選擇其他材質來使用。
積層體103是積層複數張擦拭片而形成的。擦拭片是例如在由無紡布等形成的基布中含浸藥液等而形成的片狀物。擦拭片的積層方法和折疊方法、或使用擦拭片來形成積層體103的積層方法可以從以往公知的各種方式中任意選擇而採用。另外,積層體103不僅可以是上述的濕式積層體,也可以是藥液等未含浸於基布中的幹式積層體。
接下來,基於圖2至圖5來說明蓋構件1的構成。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1的外觀構成的外觀立體圖,圖2的(a)表示閉蓋狀態,圖2的(b)表示開蓋狀態。圖3是蓋構件1的外觀圖,圖3的(a)是蓋構件1的主視圖,圖3的(b)是蓋構件1的側視圖。圖4是蓋構件1的閉蓋狀態下的剖視圖,圖5是蓋構件1的開蓋狀態下的剖視圖。
蓋構件1具有蓋部2、基部3以及鉸鏈部4,蓋部2以及基部3經由鉸鏈部4連結為一體而構成,能夠開蓋以及閉蓋地形成。此外,在圖2中,表示了這些蓋部2、基部3以及鉸鏈部4一體成形的例子,但也可以將分體的蓋部2和基部3經由鉸鏈部4連結為一體。另外也可以為,在蓋部2或基部3的某一方上一體地形成鉸鏈部4,將該鉸鏈部4與蓋部2或基部4的某另一方接合,而將蓋部2和基部3經由鉸鏈部4連結為一體。而且也可以為,在蓋部2以及基部3上均一體形成有鉸鏈部形成部,將蓋部2側的鉸鏈部形成部與基部3側的鉸鏈部形成部接合而作為鉸鏈部4,使蓋部2和基部3經由鉸鏈部4連結為一體。此外,根據易於製造蓋構件1等觀點,蓋構件1較佳為,蓋部2、基部3以及鉸鏈部4一體成形。另外,也如圖2等所示,本說明書中的蓋構件1呈橢圓形狀,使用該方式的構成來說明,但蓋構件1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橢圓形狀,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圓形狀或矩形,也可以為除此之外的以往公知的各種形狀。
本發明的蓋構件1由紙漿類材料形成,能夠將蓋部2、基部3、鉸鏈部4根據紙漿類材料的原料一體成形而獲得。另外,在本發明的蓋構件1中,在將分體的蓋部2和基部3經由鉸鏈部4連結形成為一體的情況下,也可以不是全部構件都由紙漿類材料形成,但在該情況下較佳為,至少蓋部2、基部3由紙漿類材料形成。
紙漿類材料是以木材紙漿、非木材紙漿、舊紙紙漿等紙漿為主體的材料,較佳為包含50%以上的紙漿,更佳為包含70%以上的紙漿,進一步較佳為包含80%以上的紙漿,尤其較佳為由100%紙漿構成的材料。作為紙漿類材料中的紙漿以外的材料,能夠舉出非紙漿類的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再生纖維等。作為紙漿類材料,能夠使用將紙漿類纖維原料的漿料抄取為網狀並進行乾燥或壓榨乾燥而抄造為片狀所得的所謂的紙、和藉由空氣流來層壓粉碎紙漿等鋪展纖維原料並使纖維層壓體的纖維相互藉由粘合劑固定而得的所謂的紙漿類氣紡(air-laid)等、和將這些積層複數張的材料等,還能夠使用紙或紙漿類氣紡與合成樹脂或天然樹脂的膜或樹脂纖維的無紡布等樹脂材料、鋁箔等金屬類材料、木箔等木質類材料等其他材料的複合材料,在複合材料的情況下,較佳為包含50%以上的紙漿。
用於紙漿類材料的紙漿能夠使用紅松、椴松、蝦夷松、花旗松、鐵杉木(hemlock)、雲杉等針葉樹紙漿、山毛櫸、枹櫟、樺樹、桉樹、白楊、榿木(alder)等闊葉樹紙漿、針葉樹紙漿和闊葉樹紙漿的混合物等木材紙漿、紅麻(kenaf)、蔗渣紙漿、竹紙漿、穀物(cereals)紙漿、秸稈紙漿、蕉麻(abaca)紙漿、木棉紙漿等非木材紙漿、舊紙紙漿等。另外,作為粉碎紙漿,能夠舉出將由紙漿類纖維構成的原料片材由粉碎機粉碎獲得的材料。
紙材料由大量纖維的集合體構成。針葉樹紙漿即使在粉碎後,纖維長度也比闊葉樹紙漿長。因此,使用了由針葉樹紙漿獲得的粉碎紙漿的紙材料提高纖維相互的交絡程度,其結果為提高強度。紙材料雖然由具有透液性的纖維形成,但較佳為紙漿紙或以紙漿為主原料的纖維。用於紙材料的纖維較佳為,紙漿的配合比為50%以上。在由紙漿的配合比為50%以上的纖維形成紙材料的情況下,能夠整體提高紙材料的柔軟性,並提高製造時的生產效率。另外,藉由提高紙漿的配合比,使用該紙材料所形成的蓋構件易於在水中或土中、空氣中的任意之中降解,進一步降低環境負擔,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環境面的考慮。
用於形成蓋構件1的紙漿類材料在重疊複數層而形成的情況下,各自的材料厚度和材料等可以使用相同的,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另外,作為紙漿類材料,較佳為使用基重為300g/m2 至1000g/m2 的厚紙,並較佳為使用400g/m2 至900g/m2 的厚紙。作為紙漿類材料所用的紙質材料、即紙材料可以由一張厚紙構成,也可以使基重為200g/m2 至500g/m2 的厚紙複數張重疊,設成上述的基重。在作為紙漿類材料而使用厚紙的情況下,若厚紙的基重少於300g/m2 ,則難以充分確保作為蓋構件1的剛性,另一方面若厚紙的基重大於1000g/m2 ,則材料費變高,製造成本增加。在此基礎上,當製造蓋構件1時,也難以實施對厚紙的開孔加工和彎折加工等各種加工。
蓋構件1能夠對紙漿類材料實施衝壓、壓力加工等而製造。藉由進行壓力加工,能夠確保由紙漿類材料成形的蓋構件1的整體強度。另外,若是使厚度薄的紙材料重合複數張並藉由壓力加工貼合而成的構件,則能夠使紙的纖維的排列方向相比較地朝向沿著面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紙材料的強度。
作為用於蓋構件1的紙漿類材料,可以使用預先設有塗佈層的銅版紙等耐水紙,還可以在紙漿類材料的單面或雙面上設有塗佈層,或著較佳為使用在銅版紙等的單面或雙面上進一步設有塗佈層而更加提高耐水性的材料。用於提高耐水性的塗佈層可以存在於紙漿類材料的任意一方的面,但根據紙漿類材料對於水分等液體的耐久性、維持使用該材料所形成的蓋構件1的強度並提高耐久性的觀點而較佳為,兩面都具有用於提高耐水性的塗佈層。
塗佈層能夠藉由粘貼薄膜或塗覆塗佈劑等而形成。作為形成塗佈層的薄膜,能夠使用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烯烴類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氨酯、聚氯乙烯氰基丙烯酸酯、環氧樹脂、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等丙烯類樹脂、尼龍、聚碳酸酯;聚己內酯、聚羥基脂肪酸酯、聚羥基丁酸酯、聚乳酸、酯化澱粉等澱粉類樹脂、醋酸纖維素、聚醚碸、聚乙烯醇、聚丁醇酸、幾丁聚糖/纖維素/澱粉、聚(羥基丁酸酯/羥基己酸酯)、聚(丁二酸酯/己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酯/碳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四亞甲基酯/對苯二甲酸酯)等天然降解性樹脂或天然降解性樹脂混合物;天然生物降解性樹脂或天然生物降解性樹脂的混合物;氟樹脂、矽樹脂、紫外線固化樹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構成上述樹脂的單體的共聚物、由天然樹脂、石蠟、明膠、賽璐玢、聚甲基戊烯等組成的薄膜。即便在其中,較佳為天然降解性樹脂、天然生物降解性樹脂、天然樹脂等天然降解性樹脂薄膜,更佳為疏水性高的材料。
作用用於形成塗佈層的塗佈劑,能夠舉出上述的合成樹脂、天然降解性樹脂、天然生物降解性樹脂、天然樹脂、和由松脂、漆、琥珀、明膠、乾酪素、龜甲、殼多糖、幾丁聚糖、牡蠣、膠質物等天然高分子類的溶液和分散液組成的塗料、和例如以水性漆為代表的各種漆。
作為塗覆塗佈劑的方法,能夠舉出噴霧式塗佈、輥式塗佈(反轉輥式塗佈、正轉輥式塗佈等)、刮刀式塗佈、模具式塗佈、縫孔式塗佈、氣刮刀式塗佈(air-doctor-coat)、吻合式塗佈(kiss-coat)、刮板式塗佈、鑄模式塗佈、旋轉式塗佈、擠壓式塗佈、熱熔式塗佈、偏移式塗佈等,但較佳為,柔性版式塗佈、凹版塗佈、網式塗佈、偏移式塗佈、更佳為,凹版塗佈、柔性版式塗佈。在塗覆塗佈劑來形成塗佈層的情況下,根據蓋構件1的耐水性和回收性的面,以含固量換算值來算,塗佈劑的塗覆量較佳為,2g/m2 至30g/m2 ,更佳為4g/m2 至20g/m2
作為形成塗佈層的薄膜,可以為單層膜也可以為複層膜,對於塗佈劑,不僅可以塗覆一個種類,也可以重疊塗覆兩種以上的塗佈劑。膜和塗佈劑較佳為使用澱粉類樹脂、聚乳酸等天然降解性樹脂或天然降解性樹脂混合物,並也能夠減少環境負擔。此外,對於PTMAT等,只要為40%程度的含有量,就具有天然降解性。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天然降解性”是指能夠在空氣中、土中、水中的任意之中,藉由微生物、紫外線、氣候的變化等而降解的性質。藉由將具有該天然降解性的材料用於蓋構件1,能夠大幅降低環境負擔。尤其,蓋構件1通常市場的流通量是龐大的,由此由具有天然降解性的材料形成該蓋構件1,能夠大幅降低環境負擔,對環境問題的貢獻程度也是巨大的。
如圖2所示,蓋部2構成為,能夠相對於基部3開蓋以及閉蓋。該蓋部2具有鼓出部5以及外周部6,在鼓出部5的外周緣,以將該鼓出部5的周圍包圍的方式形成有外周部6。能夠對用於形成蓋構件1的形成構件進行壓製成形而彎折形成,由此一體形成這些鼓出部5以及外周部6。
鼓出部5具有側壁部7以及頂蓋部8。這些側壁部7以及頂蓋部8是在藉由壓製成形而形成蓋部2時,與外周部6一起而一體形成的。側壁部7構成為,一端側與外周部6連續形成,另一端側與頂蓋部8連續形成,在這些外周部6與頂蓋部8之間朝向上方立起形成。另外,該側壁部7以使靠近位於上部的頂蓋部8側的大小(直徑)小於靠近位於下部的外周部6側的大小(直徑)的方式朝向上方傾斜形成為前端細窄狀。例如,也如圖2等中所示,側壁部7形成為,從靠近外周部6側的下部朝向靠近頂蓋部8的上部成為前端細窄狀,也就是傾斜狀(錐狀)。此外,在圖2等中,側壁部7雖然在整體上形成為上述的前端細窄狀,但形成為前端細窄狀的方式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如,側壁部7可以為,使該側壁部7隨著從下部趨向上部而形成為曲面狀,作為側壁部7整體而形成為前端細窄狀,或也可以為,使側壁部7隨著從下部趨向上部而形成為整體上前端變窄的臺階狀。另外,也可以形成為,藉由這些以外的形狀圖案而作為側壁部7整體成為前端細窄形狀。
另外,側壁部7並不限定於該側壁部7的整體形成為前端細窄狀,也可以為,僅側壁部7的一部分形成為從下部朝向上部前端變細窄的傾斜狀,還可以為,相對於側壁部7的大部分形成為從下部朝向上部前端變細窄的傾斜狀,而形成為僅側壁部7的一部分不具有傾斜形狀。而且,在將側壁部7形成為上述的前端變細窄的傾斜狀的情況下,其傾斜角度無需從下部朝向上部為固定的角度,也可以形成為,以在從下部趨向上部的期間的規定(既定)位置中使傾斜角度不同之方式任意變更。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具有這些以外的形狀。
頂蓋部8是形成於側壁部7的上端部的蓋狀構件。如上所述,頂蓋部8雖然較佳為與側壁部7一同藉由壓製成形等而一體形成,但也可以與側壁部7分體地形成。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頂蓋部8形成為平板狀。
鼓出部5中,側壁部7在構成該側壁部7的內側的壁的內壁9上形成有內壁面10(以下,在說明內壁9的情況下,也包括內壁面10在內而說明)。另外,鼓出部5形成為,與側壁部7連接形成的頂壁11構成該頂蓋部8的內側的壁,在該頂壁11形成有頂面12。內壁9形成為,當閉蓋時能夠與基部3上形成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以及外壁面15(以下在說明外壁14的情況下,也包括外壁面15在內而說明)接觸。此外,在此的內壁9(內壁面10)與外壁14的(外壁面15)之間的接觸在包括內壁面10與外壁面15整體接觸的情況的基礎上,也包括內壁9與外壁14局部接觸的情況。在此,內壁9與外壁14“整體接觸”意味著內壁9中的內壁面10與外壁14中的外壁面15整體上進行面接觸。另外,內壁9與外壁14“局部接觸”意味著,雖然內壁面10與外壁面15沒有在整體上進行面接觸,但內壁9以及外壁14彼此局部接觸。此外,該局部接觸存在多種方式,例如包括內壁9以及外壁14彼此在一部分上進行面接觸、或線接觸或點接觸的方式、在內壁9以及外壁14上突出有突出狀物(例如圖2等所示的第1突出部18和第2突出部19)等並與其接觸的方式、和這些以外的方式。
如圖2等所示,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內壁9、和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形成為如內壁9與外壁14相適那樣的相似形狀,當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時,以使鼓出部5的內壁9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相嵌的方式構成。也就是說,如圖9的(a)以及圖9的(b)所示,若在鼓出部5以及圍繞狀壁13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任意高度的地點中,將鼓出部5的內壁9的長徑側的內徑設為D1,將短徑側的內徑設為D2,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的長徑側的外徑設為d1,將短徑側的外徑設為d2,則較佳形成為,D1(或D2)與d1(或d2)的關係分別幾乎相等,或成為D1(或D2)大於d1(或d2)的關係(也就是說D1>d1(在D2和d2的情況下為D2>d2)的關係),這是為了當閉蓋時使鼓出部5的內壁9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緊密接觸而提高密閉性。另外,根據使閉蓋時的蓋部2與基部3的密閉性提高的觀點,上述的D1與d1以及D2與d2的關係較佳形成為,D1=d1,D2=d2,D1與d1相等,D2與d2相等。藉由如上所述地形成鼓出部5的內壁9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之間的關係,能夠在這些鼓出部5的內壁9與圍繞狀壁3的外壁14之間形成接觸部16而形成整體接觸的狀態,能夠使蓋部2封閉取出口27,並且能夠更加提高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密閉性,進而提高蓋構件1閉蓋時的密閉性。此外,即使在內壁9與外壁14局部接觸的情況下,這些內壁9和外壁14也在具有密閉性的狀態下接觸,由此,仍然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密閉性,進而提高蓋構件1閉蓋時的密閉性。
此外,如圖2至圖5中所示的蓋構件1那樣,在蓋部2和基部3中內壁9與外壁14局部接觸的情況下,蓋部2中直到第1突出部18向內側突出的突出端為止的尺寸為D2,基部3中直到第2突出部19向外側突出的突出端為止的尺寸為d2。並且,這些D2與d2的關係構成為d2≤D2。如此,即使在蓋部2的內壁9與基部3的外壁14局部接觸的情況下,也能夠提高閉蓋時的密閉性。
另外,在蓋部2中,在由內壁面10和頂面12包圍的部分上,形成有如圖4所示地當閉蓋時供基部3的圍繞狀壁13收容的空間部17,該空間部17的大小只要為當閉蓋時能夠供形成於基部3的圍繞狀壁13收容,就可以任意決定其大小,但根據當閉蓋時提高密閉性的觀點,則較佳為,空間部17的容積是能夠當閉蓋時將圍繞狀壁13包裹的大小,此時較佳形成為,使內壁9與外壁14的接觸面積變大。
另外,較佳為,在蓋部2中,在鼓出部5的內壁9中的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重疊的重疊部分上,塗覆了具有耐水性的塗佈劑,實施摩擦力提高處置。該摩擦力提高處置只要是至少能夠在內壁9與外壁14重疊的重疊部分中提高當閉蓋時在這些內壁9與外壁14之間產生的摩擦力的處置即可,例如能夠舉出藉由在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等而將這些內壁9的內壁面10和外壁14的外壁面15中的至少某一個設為非光澤面等。在該情況下,藉由使內壁面10與外壁面15中的至少某一個作為非光澤面而形成,能夠增大內壁面10與外壁面15之間的摩擦阻力,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蓋部2的密閉性。
作為該摩擦力提高處置而設為非光澤面,雖然較佳為針對蓋構件1的整體,但也較佳為,蓋部2的鼓出部5和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中的至少某一個為非光澤面,還較佳為,在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中,圍繞狀壁13中的外壁14的外壁面15和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的內壁面10至少為非光澤面,還較佳為,在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中,內壁9的內壁面10和外壁14的外壁面15中的至少某一個為非光澤面。
另外,在與蓋部2的鉸鏈部4相對一側的側壁部7的內壁9上,作為用於保持閉蓋狀態的封閉手段而形成有第1突出部18,在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上形成有能夠與第1突出部18卡合的第2突出部19。該第1突出部18設於當閉蓋時與第2突出部19沿上下嚙合而能夠維持基於蓋部2實現的閉蓋狀態的位置。另外,側壁部7中與外壁面的第1突出部18對應的部位形成有第1凹部20。在該第1凹部20根據需要而由塗覆等方法設有加強材料21,藉由設置這種加強材料21,能夠提高第1突出部18的強度以及對於反復開閉的耐久性。作為該加強材料21,能夠任意選擇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例如舉出使用了熱固化性樹脂材料和熱塑性樹脂材料的黏著劑等。此外,根據提高第1突出部18的強度,且易於持有伴隨反復開閉的耐久性,且將製造成本抑制得低的點考慮,較佳為,對於該加強材料21而使用熱熔黏著劑等。另外,對於加強材料21在如下的點上為較佳,即,藉由在上述的各種黏著劑等中添加填充劑並混合,而能夠提高第1突出部18以及第2突出部19的強度。填充劑能夠適當選擇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即使在其中,也能夠使用100μm至10nm程度的、球狀、針狀、纖維狀、板狀、無定形等的各種材料。作為填充劑,例如能夠舉出碳酸鈣、氧化鎂、氧化鈣、滑石、二氧化矽、黏土、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鐵、鈦酸鉀、雲母、玻璃珠、沸石、活性白土、氧化鋁、鋁粉、鐵粉、玻璃球(Glass balloon)、白州砂球(Shirasu balloon)、炭黑等。
外周部6在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外周側,形成為將鼓出部5包圍的圍繞狀。外周部6形成為以相對於鼓出部5向外側鼓出的方式延伸的凸緣狀,則形成為,能夠維持蓋部2的整體強度,並且當閉蓋時與基部3的安裝部25抵接而提高密閉性。該外周部6的向外側的鼓出長度可以任意決定。另外,該外周部6當對蓋部2進行如深拉伸壓製成形等那樣的深拉伸加工(deep drawing process)或壓製成形(press forming)時與鼓出部5一同形成。如圖2等所示,外周部6與鉸鏈部4連續地形成,並且在與鉸鏈部4連續的部位的相反側,形成有用於開閉蓋部2的捏持部22。
基部3經由鉸鏈部4而與蓋部2一體形成,蓋部2從上方開閉。該基部3具有向包裝體101安裝的安裝部25、從安裝部25立起形成的圍繞狀壁13、和在安裝部25的上方且在圍繞狀壁13的上部側作為被按壓部而形成的凸緣部26以及取出口27,安裝部25的上表面25a以當閉蓋時與蓋部2的外周部6的背面6b相對的方式配置形成。安裝部25的下表面側成為向袋體102安裝的安裝面28。
圍繞狀壁13、凸緣部26能夠藉由深拉伸成形或壓製成形等而與安裝部25一體成形。另外,該圍繞狀壁13形成為,靠近位於上部的凸緣部26側的大小小於靠近位於下部的安裝部25側的大小。例如,也如圖2等中所示,圍繞狀壁13形成為從靠近安裝部25側的下部朝向靠近凸緣部26側的上部變得前端細窄的傾斜狀。此外,圍繞狀壁13不限於圖2所示的直線面狀的傾斜形狀,也可以為曲面狀的傾斜形狀。另外,圍繞狀壁13也可以為,以依次成為前端細窄狀的方式形成為階梯狀。當將圍繞狀壁13形成為前端細窄狀時的、圍繞狀壁13的形狀是任意的。另外,圍繞狀壁13可以為,以這些以外的形狀而形成為整體上成為前端細窄形狀。另外,圍繞狀壁13可以為,一部分形成為傾斜形狀。
根據將由圍繞狀壁13的內側面13a以及凸緣部26的背面26a包圍的部位所形成的收納部32的容積確保得大的觀點,較佳為,取出口27如本實施方式所示地開口形成於圍繞狀壁13的上端部。藉由使凸緣部26朝向取出口27鼓出形成,能夠由圍繞狀壁13和凸緣部26而大幅提高這些取出口27周邊的整體強度,即使取出袋體102內的濕紙巾等內容物時,也難以使基部3變形,並且即使在反復開閉蓋部2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閉蓋時的凸緣部26與頂壁11之間的密閉性、以及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與鼓出部5的內壁9之間的密閉性。
凸緣部26較佳為,對該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實施非吸濕處理。藉由如此進行非吸濕處理,能夠防止擦拭片等中所含的藥液或藥劑等從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等浸入至紙材料中而使該紙材料軟化,或由此易於變壞,能夠具有即使長期反復使用也可承受的程度的耐久性。
作為非吸濕處理,例如能夠如圖6的(a)所示地以將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全周覆蓋的方式安裝保護構件29,或如圖6的(b)所示地例如在凸緣部26的至少一方的面(圖6的(b)中所示的是凸緣部26的表面26c以及背面26a的雙面)上積層膜構件30,與內側周緣26b相比在內側將這些膜構件30接合,由此保護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另外也可以為,如圖6的(c)所示,在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塗覆塗佈劑31並使其含浸,或塗覆塗佈劑31,或如圖6的(d)所示,從圖6的(d)中的A方向壓縮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由此形成壓縮部31a,增大內側周緣26b中的紙材料的纖維密度,使藥液等各種液體難以含浸其中地形成。其中,基於塗佈劑31的塗覆處理由於能夠以低成本來實施非吸濕處理,所以為較佳。上述的非吸濕處理中所用的膜構件和塗佈劑能夠使用與在紙材料上形成塗佈層時同樣的材料。
此外,如圖6所示,在對內側周緣26b進行非吸濕處理的情況下,不僅能夠將保護構件29、膜構件30等配置於內側周緣26b的內側,使塗佈劑含浸於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而且也可以形成皮膜而使其配置於內側周緣26b的內側,以將該內側周緣26b整體包裹的方式配置。藉由如此進行非吸濕處理,若內側周緣26b與擦拭片之間的摩擦力變高,則當抽出擦拭片等內容物時,能夠一邊接觸該擦拭片的一部分一邊將其抽出,此時相對於該擦拭片,能夠產生與該擦拭片的抽出方向上的力為相反方向的阻力。因此,使用者易於插入手指而捏住擦拭片,且能夠當抽出擦拭片時對該擦拭片賦予有效的阻力,能夠使在袋體102中作為積層體103而收容的擦拭片彼此分離而取出。此外,針對取出口27的內側周緣26b的上述方式包括分別單獨使用的方式,也包括使上述複數個方式組合使用的方式。例如,可以在內側周緣26b形成壓縮部31a並同時塗覆塗佈劑,也可以使其他方式分別組合來使用。
如圖5所示,凸緣部26構成為,從圍繞狀壁13的端緣部側朝向取出口27方向斜上鼓出而形成,當閉蓋時與蓋部2的頂面12接觸,當保持閉蓋狀態時,維持由該蓋部2賦予按壓力的狀態。另外,當蓋部2的閉蓋狀態的保持被解除時,凸緣部26在使蓋部2開蓋的方向上作用使被按壓的凸緣部26要向按壓前的狀態恢復的力。
收納部32能夠作為如下空間來利用,該空間用於能夠使袋體102內所收容的擦拭片的一部分(接著要取出的擦拭片的前端部等)預先位於取出口27的附近。藉由形成該收納部32,即使不將從包裝體101內抽出的用剩下的擦拭片等的一端部每次都放回至包裝體101內,也能夠容易進行閉蓋,並且下次使用擦拭片時的抽出操作也變得容易。
鉸鏈部4一體形成於蓋部2與基部3之間。在該鉸鏈部4形成有彎折部33,蓋構件1在該彎折部33彎折。換言之,以該彎折部33為支點,能夠使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開閉。此外,鉸鏈部4的大小和形狀可以任意決定,另外,對於彎折部33的形成方法,可以選擇藉由壓製成形進行等的以往任意的方法來進行。另外,在圖2等中,在鉸鏈部4中形成有彎折部33的部位處開口形成有孔部,但是否開口形成該孔部、和開口形成孔部的情況下該孔部的大小和形狀等可以任意決定。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作用效果。首先,基於圖7及圖8來說明蓋構件1開閉動作時的作用效果。圖7的(a)表示蓋部2打開的狀態,取出口27成為開放狀態。使用者能夠將手指插入該取出口27,捏住擦拭片(未圖示)的一部分向袋體102的外部抽出。
接下來,若使用者使蓋部2在將蓋部2閉合的方向(圖7的(a)中的A方向)上以鉸鏈部4為基點向閉蓋方向旋動,則如圖7的(b)所示,蓋部2中的頂壁11的內表面側(頂面12)與凸緣部26抵接。在此,若使用者使蓋部2進一步在將蓋部2閉合的方向(圖7的(b)中的A方向)上旋動,則如圖7的(b)、(c)所示,與頂面12抵接的凸緣部26逐漸被按壓而如圖7的(d)所示地成為閉蓋狀態。此時,對於凸緣部26,在將頂面12推起的方向上作用有要恢復至開蓋時的原本形狀的恢復力。因此,在藉由第1突出部18與第2突出部19的卡合而保持閉蓋狀態的期間內,維持了從凸緣部26對於頂面12而保持有針對按壓產生的反作用力的狀態,由此能夠提高蓋部的內表面側與凸緣部26的緊密接觸性,提高密閉性。
另外,在如此處於閉蓋狀態的情況下,藉由將蓋部2的背面及/或基部3的表面、尤其將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內壁9的內表面10和基部3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面15設為非光澤面等,能夠增加閉蓋狀態下的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摩擦阻力。因此,在蓋構件1處於閉蓋狀態的情況下,能夠更加提高蓋部2與基部3的密閉性。由此,安裝有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包裝體101即使在袋體102的開口部開放之後,只要蓋構件1處於閉蓋狀態時,就能夠大幅降低袋體102內的擦拭片所含浸的藥液等蒸發而導致擦拭片乾燥,能夠長期保管擦拭片以供使用。
而且,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氣密性會伴隨製造後的時間經過而變高。認為這是由於形成該蓋構件1的紙材料中原本所含的水分在內部膨脹使紙材料膨潤而導致蓋部2的鼓出部5與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之間的緊密接觸性更加變高。由此,能夠將長期處於良好狀態的擦拭片收容於袋體102內,以供使用者利用。
另外,也如圖7所示,蓋構件1能夠藉由當閉蓋時將蓋部2向圖7中A方向推壓而形成閉蓋狀態,且能夠保持該閉蓋狀態。蓋構件1能夠藉由第1突出部18和第2突出部19的卡合而維持閉蓋狀態。由此,使用者能夠藉由用單手的一觸式操作容易進行閉蓋。
接下來,基於圖8來說明在蓋構件1中將保持閉蓋狀態的蓋部2開蓋時的作用效果。如圖8的(a)所示,當蓋構件1保持閉蓋狀態時,凸緣部26由蓋部2按壓,作用有抵抗按壓力而要恢復的力,由此凸緣部26與頂面12緊密抵接。因此良好保持蓋構件1的氣密性。
在此,若使用者捏著捏持部22而解除第1突出部18與第2突出部19的卡合,則蓋部2根據凸緣部26的恢復力而向圖8的(b)中的B方向被推壓,以鉸鏈部4為基點向開蓋方向旋動而開蓋。在該狀態下,凸緣部26成為按壓力作用之前的狀態。蓋部2根據凸緣部26的恢復力而向開蓋方向旋動至該位置。然後,使用者捏著捏持部22進一步使蓋部2向圖8的(c)中的B方向旋動,由此能夠開蓋至易於從取出口27取出擦拭片的狀態。
如此,蓋構件1僅藉由解除第1突出部18以及第2突出部19的卡合,就能將處於閉蓋狀態的蓋部2容易地設為開蓋狀態,由此根據本發明的蓋構件1,不會感到繁瑣的操作和壓力就能夠進行開蓋動作。
通常,蓋構件1在袋體102內所收容的積層體103全部用完為止的期間內,會複數次反復進行圖7的(a)至圖7的(d)和圖8的(a)至圖8的(c)所示的開閉動作。與第1突出部18對應的第1凹部20由加強材料21加強,且與第2突出部19對應的第2凹部21也由加強材料35加強。由此,即使進行反復的開閉動作,第1突出部18和第2突出部19也不會破損,或也不會使卡合鬆動,能夠長期維持優異的密閉性,能夠容易地將袋體102內收容的擦拭片用完到最後。
另外,該蓋構件1如上所述地使用紙材料而形成。因此,根據近年來尤其特別關注的針對環境問題的倡議和顧慮,該蓋構件1也能夠做出重大貢獻,並且回收性也非常優異,由此即使在廢棄時,也能夠降低使用者感到繁瑣和麻煩的傾向。
另外,在安裝有蓋構件1的袋體102由塑膠片或膜等構成的情況下,伴隨著該袋體102內所收容的擦拭片的減少,成為在袋體102上易於產生褶皺的狀態。但是,藉由將本發明的蓋構件1預先與袋體102接合,即使在所收納的擦拭片的剩餘量變少的情況下,擦拭片的取出容易程度、和袋體102的密閉性也能夠保持為初始狀態。
另外,該蓋構件1藉由使圍繞狀壁13、鼓出部5的側壁7形成為傾斜狀,也如圖9所示,能夠將複數個構件沿上下重疊保管並流通,能夠大幅提高流通、保管時的疊合性。如圖9的(a)以及圖9的(b)所示,在要將複數個蓋構件1依次積層的情況下,設為如在蓋構件1a的形成有收納部32的空間內插入有其他蓋構件1b的鼓出部5,而且在該蓋構件1b的形成有收納部32的空間內插入有另一其他蓋構件(圖9中未圖示)的鼓出部5那樣的情況,能夠在少量空間內積層複數個蓋構件1。在該情況下,由於鼓出部5的側壁7和圍繞狀壁13的側壁形成為傾斜狀,所以複數個蓋構件1積層時的積層高度只會是如下高度,該高度大致等於將最上部的鼓出部5的高度、重疊於其下側的蓋構件1的蓋部2的紙厚度和基部3的紙厚度相加所得的值,但在疊合性惡劣的情況下,蓋構件1的積層高度會成為將蓋構件1的鼓出部5的高度和紙厚度相加所得的高度乘以蓋構件1的積層次數量所得的值,由此需要非常大的空間。因此,根據上述蓋構件1,能夠藉由有限空間收容更多的蓋構件1,能夠大幅提高疊合性,能夠藉由一次流通總體運輸更多的蓋構件,能夠大幅削減運輸成本。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製造方法,說明將蓋部2、基部3、鉸鏈部4一體成形來製造的情況。本發明的蓋構件1能夠經由如下步驟而製造,該步驟包括:根據紙漿類材料的原材料來製作用於形成蓋構件的形成構件的步驟(衝壓步驟);對蓋構件的形成構件的周緣部分在雖然能夠保持該周緣部分卻無法將其固定的狀態下進行支承的步驟(支承步驟);和對與蓋構件的形成構件的周緣部相比靠內側的部分進行深拉伸成形而至少形成圍繞狀壁的步驟(深拉伸步驟)。衝壓步驟是根據原材料而與蓋構件1中的蓋部2、基部3、鉸鏈部4連續的外形形狀相適地形成蓋構件的形成構件的步驟。在該步驟中,可以開口形成相當於取出口27的部分,也可以在衝壓步驟後形成相當於取出口27的部分。在深拉伸步驟中,至少對基部3中的相當於圍繞狀壁13的部分進行深拉伸成形而形成,但在蓋部2上形成鼓出部5的情況下,能夠在該深拉伸步驟中形成鼓出部5。另外,在進行深拉伸步驟之前,可以形成用於維持蓋部2與基部3閉蓋的狀態的封閉手段。另外,可以在該封閉手段上塗覆加強塗覆劑。而且可以在開口形成相當於取出口27的部分之後,對包括取出口端緣部分在內的部分實施耐水處理。另外,可以在深拉伸步驟之前在鉸鏈部形成部壓力加工彎折部33。若在深拉伸步驟之前預先對鉸鏈部形成部實施彎折加工,則當深拉伸加工時,能夠防止鉸鏈部4和取出口27周邊的破損。另外,藉由在形成了相當於取出口的部分之後進行耐水處理,能夠相對於大量的蓋構件總體進行非吸濕處理,能夠高效地製造如上所述的對濕氣等的耐久性優異的蓋構件1,能夠大幅提高蓋構件1的製造效率。
如圖10的(a)所示,在衝壓步驟中,根據原材料41而形成成為蓋構件1基材的蓋構件形成體42(圖10的(b))。該衝壓加工能夠使用被稱為所謂的維多利亞(Victoria)型或湯普森(Thomson)型的沖裁模而進行的公知方法來進行。圖10的(c)表示相對於該蓋構件形成體42,在成為蓋構件1的鉸鏈部4的鉸鏈部形成部43上藉由壓力加工形成彎折部33的狀態。接下來,相對於蓋構件形成體42而形成蓋部2和基部3。雖然能夠藉由一次成形而同時形成蓋部2和基部3,但也可以分別成形。圖10的(d)中,首先將具有鼓出部5的蓋部2成形,接下來在如圖10的(e)所示,對圍繞狀壁13進行壓製成形而形成基部3。在圖10所示的例中表示與將基部3成形的步驟同時地,或在該步驟之後,藉由沖裁加工等而形成取出口27的情況。最後在彎折部33中進行彎折加工,能夠獲得蓋構件1(圖10的(f))。
另外,如圖11所示,蓋構件1的其他製造方法為,相對於用於獲得蓋構件形成體42的原材料41(圖11的(a)),首先在鉸鏈部形成部43上藉由壓力加工而形成彎折部33(圖11的(b)),接下來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衝壓加工(圖11的(c))。接下來,與之前所示的方法同樣地,在蓋構件形成體42中形成具有鼓出部5的蓋部2(圖11的(d)),然後對具有圍繞狀壁13的基部4進行壓製成形,設置取出口27(圖11的(e)),最後在彎折部33中進行彎折加工,由此獲得蓋構件1(圖11的(f))。
而且,圖12所示的其他製造方法為,相對於原材料41(圖12的(a))而衝壓加工蓋構件形成體42,並且在基部形成部45藉由沖裁加工等形成取出口27(圖12的(b))。此外,在該方法中,可以同時進行蓋構件形成體42的外形部分的沖裁加工、和取出口形成部分的沖裁加工,也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在相對於原材料41形成了取出口27之後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衝壓加工,也可以相反地在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衝壓加工之後形成取出口27。接下來,相對於形成了該取出口27的蓋構件形成體42而進行非濕潤處理(圖12的(c))。非濕潤處理至少相對於蓋構件形成體42的外周部分42a和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當對蓋構件1成形時成為上述的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的部分)進行。隨後說明該非濕潤處理的方法。接下來,相對於該蓋構件形成體42,在成為蓋構件1的鉸鏈部4的鉸鏈部形成部43上藉由壓力加工而形成彎折部33(圖12的(d)),然後,相對於蓋構件形成體42同時或分別成形蓋部2和基部3(圖12的(e)),最後在彎折部33中進行彎折加工,能夠獲得蓋構件1(圖12的(f))。
在圖10至圖12所說明的步驟中,當藉由壓力加工形成鼓出部5以及圍繞狀壁13時,較佳為,對形成鼓出部5的部位、以及形成圍繞狀壁13的部位的周圍在能夠保持卻無法固定的狀態下進行支承而深拉伸加工。更具體地,如以下所述較佳為,當成形時以使對鼓出部5、圍繞狀壁13施壓時的按壓力相異於對其周圍部分按壓的按壓力的方式進行,並較佳為,以相對於成形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時的按壓力,而使支承其周圍部分時的按壓力變小的方式進行成形。
圖13所示的是用於說明當蓋構件1的製造時藉由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深拉伸壓力加工等而進行針對蓋部形成部44的鼓出部5的成形和針對基部形成部45的圍繞狀壁13的成形時的順序等的說明圖。首先,如圖13的(a)等所示,在藉由上述的製造方法來製造蓋構件1的情況下,使用模具112來進行深拉伸壓製成形。該模具112具有第1模具113、第2模具114以及第3模具115。第1模具113形成有當深拉伸壓製成形時用於形成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蓋部形成部44和基部形成部45中的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的下模凹部116、和供蓋構件形成部42中的蓋部形成部44和基部形成部45載置的載置部117。另外,第2模具114以及第3模具115位於第1模具113的上方,以能夠分別獨立動作的方式構成。另外,在第2模具114上設有作為彈性構件的彈簧118、119。該彈簧118、119是為了調整壓製成形時的按壓力而設的。
當使用這樣構成的模具112來形成蓋構件1時,首先如圖13的(b)所示,將蓋構件形成體42載置於載置部117。並且,如圖13的(c)所示,首先藉由第2模具114來按壓蓋構件形成體42的周緣部而支承蓋構件形成體42。此時,第2模具114使用彈簧118、119來調整按壓力,具體地,如圖13的(d)所示,能夠由比當深拉伸壓製成形時的由第3模具產生的按壓力弱的力按壓來支承蓋構件形成體42。如此,能夠藉由由彈簧118、119調整按壓力而形成“在能夠保持但無法固定的狀態下進行支承”的狀態。並且,如圖13的(d)所示,藉由第3模具115來按壓蓋構件形成體42而進行壓製成形。如此,藉由對進行壓製成形的部分的周圍在能夠將其保持但無法固定的狀態下支承的狀態下進行壓製成形,則即使在對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等進行深拉伸成形的情況下,也不會在蓋構件1上產生龜裂,能夠形成良好的蓋構件1。另外,除上述之外,藉由在形成彎折部33之後對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等進行深拉伸成形,能夠防止當蓋構件1的形成時產生龜裂和破裂。
因此,能夠大幅減輕當對鼓出部5以及圍繞狀壁13進行壓製成形時在蓋構件形成體42上產生破裂的事態,且也能夠大幅減輕當對鼓出部5以及圍繞狀壁13進行壓製成形後形成的外周部6以及安裝部25、和鼓出部5的側壁部7及頂蓋部8、凸緣部26等上生成褶皺的事態。也就是說,藉由以這種按壓力對成為外周部6以及安裝部25的部位進行壓力加工,不僅能夠以良好狀態形成壓力加工後的蓋構件1的外觀,而且能夠使蓋構件1的氣密性更加良好。
此外,對於圖10至圖12中所說明的各個步驟,可以構成為在一個模具內依次成形,也可以構成為,使用複數個模具依次成形。另外,對於壓製成形時的壓力加工的方法等,可以任意採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接下來,使用圖14來說明用圖12的(c)所說明的非濕潤處理的方法。首先,如圖14的(a)所示,形成將開口形成有取出口27的蓋構件形成體42重疊複數張(例如500張)而成的蓋構件積層體51。構成該蓋構件積層體51的各個蓋構件形成體42是將根據原材料41藉由衝壓加工所形成的構件依次排列並積層等而形成的。另外,該蓋構件積層體51能夠藉由將各個蓋構件形成體42夾持等方法而形成(在圖14的(a)中省略將蓋構件形成體42夾持的夾持體的圖示)。如圖14的(b)所示,將這樣形成的蓋構件積層體51含浸至塗佈劑中。藉由在塗佈劑中浸漬蓋構件積層體51,而在構成蓋構件積層體51的各個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開口部27所形成的周緣部27a以及蓋構件形成體42的外周緣部分42a上含浸、塗覆該塗佈液(溶液)。並且,以規定時間在塗佈劑中浸漬之後從該塗佈劑中吊起蓋構件積層體51而進行乾燥等。在經過直到圖14的(b)的步驟之後,例如圖14的(c)所示地,去除構成蓋構件積層體51的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表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b和背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c。去除該表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b和背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c,可以用手工作業進行,也可以用任意方法自動化進行。去除這些蓋構件形成體42b、42c是因為:由於蓋構件形成體42b、42c配置於蓋構件積層體51的表面側以及背面側,所以當在上述塗佈劑中浸漬塗覆時,不僅周緣部27a以及外周緣部分42a,而且蓋構件形成體42的表面和背面也成為塗覆有塗佈劑的狀態。
該非濕潤處理由於是針對周緣部27a以及外周緣部分42a用於含浸上述的塗佈劑的處理,所以若也使用成為在蓋構件形成體42的表面和背面上塗覆有塗佈劑的狀態的構件,則從蓋構件1的品質方面來看,會出斑紋,由此並不較佳。因此,若如上述那樣地去除蓋構件形成體42b、42c,使用剩下的蓋構件形成體42,則能夠獲得僅在周緣部27a以及外周緣部分42a上含浸及塗覆有塗佈劑的蓋構件形成體42,不會在蓋構件1的品質中產生斑紋,能夠提供穩定品質的蓋構件1。另外,藉由以這種方法進行非濕潤處理,相對於多張蓋構件形成體42能夠一次總體上進行非濕潤處理,因此能夠飛躍性提高處理效率。最後,如圖14的(c)所示,使蓋構件積層體51分散而成為各蓋構件形成體42,相對於各個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壓力加工等而形成蓋構件1。根據這種非濕潤處理的方法,能夠一次進行大量的蓋構件形成體42的處理,並且也能夠大幅提高蓋構件1的製造效率,且也能夠大幅提高被製造的蓋構件1的品質和對液體的耐久性。此外,在本例中,雖然使用了將表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b和背面側的蓋構件形成體42c去除的例子來說明,但是只要例如在這些蓋構件形成體42b的表面和蓋構件形成體42c的背面未塗覆塗佈劑,能夠以與位於這些蓋構件形成體42b與蓋構件形成體42c之間的蓋構件形成體同樣的方式塗覆塗佈劑,則也可以不執行圖14的(c)所示的步驟。
如此,根據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製造方法,能夠飛躍性地提高當蓋構件1製造時的製造效率,並且即使在對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等進行深拉伸成形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在獲得的蓋構件上產生龜裂和褶皺,能夠容易製造優異的蓋構件1。
此外,在上述的非濕潤處理的方法中,使用藉由將蓋構件積層體51在塗佈劑中浸漬塗覆來進行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非濕潤處理的方法也可以為除此之外的方式,例如可以一片一片地在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和蓋構件形成體42的外周緣部分42a塗覆塗料,塗覆的方式也可以採用例如用筆塗覆的方式和使用塗覆設備等進行塗覆的方式等從以往公知的方法。
接下來,圖15至圖17所示的是取出口27中的周緣部27a(也稱為開口端緣部)的塗佈劑的不同的含浸方法。在該含浸方法中,相對於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而一片一片地含浸塗佈劑。圖15的(a)所示的是治具301,該治具301使上部302和下部303一體形成,上部302與下部303相比形成得小。另外,該上部302的形狀形成為與形成於蓋構件1的基部3的取出口27相同的形狀,上部302以能夠插入取出口27的方式形成為與取出口27幾乎相等的大小。下部303與上部302相比形成得大,在未形成上部302的部位形成有平坦部304。另外,在該上部302的側面302a與平坦部304之間的邊界部分,形成有角部304a。
相對於這種治具301,在下部303的平坦部304向角部304a的附近滴下塗佈劑40。於是,滴下至平坦部304的塗佈劑40根據表面張力而停留於角部304a。也如圖15的(b)所示,為了繞著角部304a的整個外周,則以恰當的量來進行塗佈劑40的滴下。若如此滴下塗佈劑40,則如同在角部304a附著塗佈劑40。當使塗佈劑40如此滴下而圍繞角部304a的整個外周之後,如圖15的(c)所示,使蓋構件形成體42(圖15的(c)中,為了便於說明,將蓋構件形成體42形成為板狀,但蓋構件42的形狀也可以為之前說明的形狀,也可以為除此之外的形狀。假設,若在從原材料41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衝壓加工之前開口形成取出口27,則蓋構件形成體42成為圖15的(c)所示那樣的方式。)從遠離治具301的位置向著接近該治具301的位置在圖中的C方向上移動(在圖15的(c)中,從治具301的上方使蓋構件形成體42下降),蓋構件形成體42的背面在C方向上移動至與平坦部304接觸的位置。若蓋構件形成體42與平坦部304接觸,則角部304a中停留的塗佈劑40高效地含浸至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而塗覆於周緣部27a。在周緣部27a中,若如此塗覆塗佈劑40,則首先含浸於蓋構件形成體42,然後,成為也在周緣部27a的表面塗覆的狀態。如此,若在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含浸塗佈劑40而塗覆,則當作為蓋構件1而形成時,能夠從該周緣部27a(在作為蓋構件1而形成的情況下,也稱為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在使用時含浸以各種液體為代表的液狀體,預先防止構成蓋構件1的材料變弱的問題。另外,若藉由這種方法在周緣部27a塗覆塗佈劑40,則能夠在周緣部27a的全部周圍遍佈地塗覆塗佈劑40。因此,在周緣部27a中,在塗佈劑40的含浸和塗覆不會出現斑紋,易於從特定的部位含浸液狀體,能夠預先防止形成蓋構件1的材料變弱、和蓋構件1的整體強度降低的問題。
此外,當含浸塗佈劑40之後提高溫度來使該塗佈劑固化的情況下,較佳為,加熱至使該塗覆的塗佈劑固化而形成膜狀體的溫度(在此稱為造膜溫度)。若沒有加熱至該造膜溫度,則難以形成穩定的膜狀體,當使用時從周緣部27a含浸液狀體,難以防止因液狀體的含浸而導致形成蓋構件1的材料變弱、和蓋構件1的整體強度降低的問題。另外,作為在此所用的塗佈劑40,能夠任意選擇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另外,能夠任意選擇在本說明書中作為塗佈劑和塗覆劑等所列舉的各材料來使用。例如,具體地,能夠使用聚氨酯、聚乙烯醇(PVA)、EVA,另外也可以為不具有造膜特性的材料,例如能夠使用矽和氟、各種油類、石蠟等。
另外,在此所用的塗佈劑40可以將複數個材料混合來使用,也可以使用一種材料。而且,塗佈劑40的塗覆可以僅進行一次,也可以進行複數次。另外,在複數次塗覆塗佈劑40的情況下,根據情況,可以變更塗佈劑40的種類,也可以複數次使用相同的塗佈劑40,也可以任意決定。另外,針對加熱塗佈劑40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加熱器來乾燥加熱,也可以為使用紅外線來加熱的方法。而且,也可以任意選擇電磁波或超聲波等以往公知的方法來使用。
治具301較佳為,是當滴下塗佈劑40時易於使該滴下的塗佈劑40停留於角部304a的形狀。例如,如圖16的(a)所示,可以構成為,在上部302的平坦部302b和側面302a形成槽狀的引導路305,若相對於該引導路305滴下塗佈劑40,則易於使該滴下的塗佈劑40在引導路305內傳遞而停留於角部304a。另外,圖16的(b)所示的是如下方式:在角部304a且在上部302的側面302a的內徑側形成有引導路305。即,在該方式中,在角部304a形成有引導路305。即使在這種部位形成引導路305,也能夠易於使塗佈劑40停留於角部304a。另外,若在該角部304a形成引導路305,則能夠使更多的塗佈劑40停留,因此能夠更易於使塗佈劑40相對於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開口部27的周緣部27a含浸、塗覆。另外,如圖16的(c)所示,治具301在下部303的平坦部304中接近上部302的側面302a的位置,更具體地在與側面302a相鄰的位置上形成有引導路305。該圖16的(c)所示的方式為,形成引導路305的槽形成於平坦部304側。即使在這種位置形成引導路305而要使塗佈劑40停留於角部304a,也能夠更易於使塗佈劑40停留。另外,因為能夠在該角部304a停留更多的塗佈劑40,所以能夠更易於使塗佈劑相對於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開口部27的周緣部27a含浸、塗覆。此外,使用圖16所說明的治具301的構成可以將各個方式分別適用,也可以將上述方式組合來使用。
另外,如圖17所示,治具301可以為圓錐梯形形狀。該治具301形成為,成為一方端部(圖17中為上端部)的外徑小於取出口27的孔徑、且另一方端部(圖17中為下端部)的外徑大於取出口27的孔徑的圓錐梯形形狀,治具301的外徑與取出口27的孔徑相同的位置存在於該一方端部與另一方端部之間。並且,在形成為圓錐梯形形狀的治具301中,在該治具301的外徑與取出口27的孔徑相同的中間部分形成有引導路305,以該引導路305為界而形成有上部302和下部303。該引導路305所形成的部位是該引導路305所形成的部位中的治具301的外徑成為與蓋構件形成體42中的取出口27的孔徑相同的尺寸的位置。因此,若使治具301插入至開口形成於蓋構件形成體42的取出口27內,則因為插入時治具301的外徑小於取出口27的孔徑,所以順暢地插入。在此,治具301形成為圓錐梯形形狀,以使外徑逐漸變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存在取出口27的孔徑與治具301的外徑相同的位置。在該位置形成引導路305。此時,引導路305相對於治具301的側面301a形成為槽狀,使取出口27相對於該引導路305嵌合,由此使停留於該引導路305的塗佈劑40含浸、塗覆於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即使如此塗覆塗佈劑40,也能夠相對於形成於蓋構件形成體42的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而均勻且簡單地塗覆塗佈劑40。
如此使用附圖說明了關於非濕潤處理方法的方式,但上述內容只不過表示了非濕潤處理的方法的例子,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適當變更。例如,如上所述,在相對於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和鼓出部5的內壁9塗覆上述的塗佈劑和塗覆劑的情況下,至少在一部分塗覆塗佈劑和塗覆劑即可,也可以在整個外周內塗覆塗佈劑和塗覆劑。另外,上述的塗佈劑的塗覆劑在例如需要獲得規定強度等的情況下,不限於上述部位,可以適當塗覆於蓋構件1中的其他部位。另外,在作為封閉手段而形成後述的卡止部和卡止承受部等的情況下,若任意選擇例如熱熔黏著劑等來使用,則不僅能夠調節摩擦阻力的大小,而且能夠調節黏著劑自身所具有的粘度等。因此,不僅能夠大幅提高形成蓋構件1時的製造效率,而且能夠使所製造的蓋構件1的閉蓋時的緊固程度良好。另外,在取出口27的周緣部27a塗覆塗佈劑40的情況下,作為藉由治具301來塗覆塗佈劑40的方法,除了上述以外,還有基於之前說明的以外的方式進行的浸漬塗覆的方法、和噴霧塗覆等,也可以由基於塗覆機的塗覆和海綿、筆塗覆的方法來進行。另外,可以任意選擇這些以外的方法來使用。
此外,在藉由上述的方法來製造蓋構件1的情況下,較佳為,為了易於在該原材料41的表面及/或背面塗上塗佈劑,而對原材料41預先進行加壓施壓處理。另外,在製造蓋構件1的情況下,當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壓力加工等時,不僅可以藉由一次施壓步驟來成形,也可以經過複數次施壓步驟來階段性地壓力加工。藉由如此進行壓力加工,能夠提高蓋構件形成體42的加工性。另外較佳為,在製造蓋構件1的情況下,設為使蓋構件形成體42預先濕潤的狀態(藉由規定量的液體使其濕潤的狀態),然後進行壓力加工等,由此能夠提高蓋構件1成形時的加工性。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更佳方式。圖18的(a)所示的是在蓋構件1中對蓋部2、基部3以及鉸鏈部4進行非濕潤處理的方式。在該方式的情況下,對蓋部2中的頂壁11的頂面12、和凸緣部26的表面26c以及內側周緣26b進行非濕潤處理。具體地,藉由塗覆上述的塗佈劑來形成塗膜36,進行非濕潤處理。該情況下,以將紙材料整體覆蓋的方式形成塗膜36,因此形成於頂面12的塗膜36和形成於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的塗膜36當閉蓋時會接觸。在該情況下,藉由使塗膜36彼此接觸,即使在內側周緣26b中的端面形成有微小凹凸的情況下,也藉由形成塗膜36,能夠使該微小的凹凸以某種程度平滑化。因此,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蓋部2的頂面12與基部3中的凸緣部26的內側端緣26b之間的緊密接觸性,能夠更加提高蓋構件1整體的氣密性。
接下來,圖18的(b)所示的是僅在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形成有塗膜36的例子。在該情況下,蓋部2中的頂面與基部3中的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上形成的塗膜36當閉蓋時囧接觸。因此,藉由該方式,也能夠更加提高蓋構件1整體的氣密性。
接下來,圖18的(c)所示的是在凸緣部26的表面26c和與該部分接觸的蓋部2的頂面12之間形成了塗覆具有自我黏著性(或自我粘著性)的塗料(塗佈劑)而形成的自我黏著層37的例子。若如此形成自我黏著層37,則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蓋部2的緊密接觸性。另外,若形成該自我黏著層37,則能夠藉由按壓操作蓋部2時的按壓力而形成使蓋部2和基部3閉蓋的狀態,且能夠維持該閉蓋的狀態。因此,能夠代替上述的第1突出部18與第2突出部19之間的卡合而具有作為封閉手段的功能,或能夠在第1突出部18與第2突出部19之間的卡合的基礎上,藉由形成該自我黏著層37而更加牢固地維持閉蓋狀態。用於形成自我黏著層37的自我黏著劑表示僅在自我黏著劑彼此之間進行感壓黏著的黏著性,但不具有對於其他材料的黏著性。因此,自我黏著層37需要設於凸緣部26的表面26c側、和與頂面12的凸緣部26的表面26c接觸的部分的雙方。
該自我黏著層37能夠舉出天然橡膠乳膠等的乳膠、和天然橡膠乳膠與合成樹脂乳液的混合物等。作為合成樹脂乳液,例如能夠舉出乙酸乙烯乳液、和聚丙烯酸、聚甲基丙基酸、丙烯類共聚物等丙烯類乳液等。若設有這種自我黏著層37,則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氣密性。另外,自我黏著層37能夠長期內反復進行再黏著、再剝離。在圖18的(c)中,雖然自我黏著層37當閉蓋時位於凸緣部26的表面26c與頂面12之間,但也可以為,在當閉蓋時蓋部2與基部3接觸的其他部分設置自我黏著層37。
圖19所示的是基部3中的被按壓部的其他方式。如上所述,被按壓部如下形成即可,即,當閉蓋時賦予來自蓋部2的按壓力,且當保持閉蓋的狀態時,維持賦予按壓力的狀態。尤其,在使被按壓部作為凸緣部26而形成的情況下,該凸緣部26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例如圖19的(a)所示,可以為,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沒有以朝向徑向中心的方式,而彎折形成凸緣部26而以使內側周緣26b朝向徑向中心朝向且上方的方式形成該凸緣部26,圖19的(b)所示,也可以形成為,將凸緣部26的上端部26d設為R角形狀,使內側周緣26b與上端部26d相比位於下方。另外,圖19的(c)所示,也可以為,將凸緣部26傾斜形成為從圍繞狀壁13朝向取出口27變得前端細窄的直線的傾斜狀。另外,不僅如此,被按壓部也可以構成,如圖19的(d)所示,作為使圍繞狀壁13的上端部彎曲形成的伸出部而成形,該上端部當閉蓋時能夠與頂面12抵接。即使如此形成圍繞狀壁13,也能夠獲得與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此外,在這些例子中,表示了取出口27位於圍繞狀壁13的上部或上端部的方式,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取出口27可以開口形成於圍繞狀壁13的下部或下端部,也可以形成於其他位置。
圖20所示的是蓋部2的變形例。圖20所示的蓋部2是頂壁11從與側壁部7連接的周緣部朝向內側方向以凹嵌狀形成的方式。也就是說,頂蓋部8以與側壁部7的上端部相比位於下側的方式設置,在頂蓋部8與側壁部7之間的連接部分形成有環狀凸條部8a。若如此以使頂蓋部8與側壁部7的上端部相比位於下側的方式構成,則當閉蓋時對凸緣部26賦予更大的按壓力,由此更加提高蓋部2與凸緣部26之間的緊密接觸性。另外,若形成環狀凸條部8a,則也提高鼓出部5整體的強度,能夠防止開閉蓋部2時的蓋部2的歪曲、變形等。
圖21所示的是蓋部2的另一其他變形例。圖21所示的蓋部2在外周部6的靠近鉸鏈部4側形成有折曲部33a。該折曲部33a所形成的部位只要形成於外周部6的靠近鉸鏈部4的任意部位即可。若形成該折曲部33a,則當使蓋部2從圖21的(a)所示的開蓋狀態向圖中的A方向旋動時,以鉸鏈部4為支點而使蓋部2旋動,於是如圖21的(b)所示,折曲部33a首先與基部3的安裝部25的上表面25a抵接。並且,當使蓋部2從圖21的(b)的狀態進一步向圖中A方向旋動時,折曲部33a成為支點而使蓋部2向圖中A方向旋動,成為圖21的(c)所示的閉蓋狀態。
若如此閉蓋,則也如圖21的(c)所示,在從鉸鏈部4到折曲部33a的部位中,在蓋部2與基部3之間產生間隙,但是在從折曲部33a至鼓出部5的部位中,能夠使蓋部2的外周部6與基部3的安裝部25緊密接觸。另外,若使該部分緊密接觸,則使蓋部2中的鼓出部5與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而且使蓋部2中的頂壁11與基部3中的凸緣部26更牢固地緊密接觸。因此,能夠更加提高作為蓋構件1整體的密閉性。
圖22所示的是蓋部2的其他變形例。該蓋部2形成為,外周部6的靠近鉸鏈部4的部分整體具有傾斜角。也就是說,如圖22的(a)所示,當蓋部2開蓋時,外周部6的靠近鉸鏈部4的部分沒有以與基部3中的安裝部25平行的方式形成,在該外周部6與安裝部25之間形成有規定角度的角度,以此形成該外周部6。另外,在外周部6與鼓出部5之間的邊界部分形成有凸角狀部33b。當使蓋部2向閉蓋方向旋動,蓋部2旋動至圖22的(b)所示的位置時,該蓋部2中的凸角狀部33b抵接至基部3的安裝部25與圍繞狀壁13之間的邊界部分的凹角狀部33c。如此,在凸角狀部33b與凹角狀部33c抵接的位置處,蓋部2尚未完全閉蓋,成為位於基部3上方的狀態。
並且,若從圖22的(b)所示的狀態進一步使蓋部2向閉蓋方向旋動,則蓋部2以凸角狀部33b與凹角狀部33c抵接的點為旋動支點,向閉蓋方向旋動。此時,蓋部2一邊使鼓出部5與圍繞狀壁13彼此緊密接觸一邊閉蓋。另外,如圖22的(c)所示,當蓋部2完全閉蓋時,在頂壁11的頂面12與凸緣部26更牢固地緊密接觸而閉合的狀態下閉蓋。因此,根據本例中的蓋構件1,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蓋構件1的整體的氣密性。
圖23所示的是蓋構件1的變形例。圖23所示的蓋構件在蓋部2的外周部6設有沿著鼓出部5周圍的蓋部側加強肋23a,在該加強肋23a上還設有突出部24。另一方面,在基部3形成有基部側加強肋23b。蓋部側加強肋23a形成為,在外周部6中從外周部表面6a朝向上方以規定高度拱起形成。另外,該蓋部側加強肋23a形成為,在外周部表面6a中繞著該外周部6的外周。藉由形成該蓋部側加強肋23a,能夠大幅提高蓋部2中的外周部6的強度,也能夠大幅提高伴隨開閉動作的蓋部2的耐久性。另外,在外周部6中,在形成有蓋部側加強肋23a的部位形成有四個突出部24。這些突出部24與蓋部側加強肋23a一同提高了外周部6的強度以及蓋部2的耐久性,並且在如下所述地蓋構件1的流通時,用於提高使複數個蓋構件1積層時的疊合性能。
如圖24的(a)以及(b)所示,這些四個突出部24形成為,將突出高度作為H1而成為相同的突出高度。這些突出部24的突出高度H1形成為,成為比側壁部7的突出高度H2低的高度尺寸。藉由如此將突出部24的高度設為H1並對齊高度,當疊合時等將複數個蓋構件1積層時,防止蓋構件1彼此之間的晃動和鬆動、潰變等,能夠在穩定狀態下將複數個蓋構件1積層。此外,在使用圖23、24的本例中,使用了將突出部24配置於四處的例子來說明,但配置突出部24的部位並不限定於四處。另外,突出部24所配置的部位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的方式。
圖25所示的是蓋構件1的其他變形例。圖25的(a)表示閉蓋狀態的蓋構件1,圖25的(b)表示開蓋狀態的蓋構件1。該蓋構件1在蓋部2的外周部6形成突出肋80,另外在基部3的安裝部25形成有突出肋81。這些突出肋80、81從蓋部2以及基部3的中央部分朝向外周緣部以放射狀形成。另外,這些突出肋80、81朝向外周部6和安裝部25的圓周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形成。另外,如圖25的(a)所示,當閉蓋時,以使突出肋80與突出肋81重合的方式形成。
藉由如此在外周部6以及安裝部25形成突出肋80、81,能夠大幅提高外周部6以及安裝部25的強度。另外,藉由如此形成突出肋80、81,能夠當將蓋構件1成形時降低在外周部6和安裝部25易於產生的褶皺的發生。也就是說,該蓋構件1中構成為,當成形時易於產生褶皺的部分作為突出肋80、81而預先成形,由此這些突出肋80、81能夠具有作為使褶皺集中形成的部位的功能。因此,藉由形成突出肋80、81,能夠降低在未形成這些突出肋80、81的部位產生褶皺。
接下來,適當使用附圖來說明封閉手段。封閉手段是用於保持蓋部2與基部3的閉蓋狀態的機構。作為該封閉手段,除了基於在上述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與鼓出部5的內壁9之間的接觸部16產生的摩擦應力所實現的機構之外,還能夠具有使用如下附圖所說明的方式。首先,圖26表示基於鼓出部5的側壁與圍繞狀壁13側的側壁之間的突出部與凹部的卡合所實現的情況,圖26的(a)所示的方式為,在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側壁部7形成有向圍繞狀壁13的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18,並且在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設有與第1突出部18卡合的孔部38,當閉蓋時藉由第1突出部18與孔部38的卡合而保持閉蓋狀態。為了提高第1突出部18的強度,根據需要而在第1突出部18的背面側(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外表面側)的凹部(第1凹部20)設置加強材料21。
另外,圖26的(b)所示的方式為,與圖26的(a)的方式相反地在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側壁部7開口形成孔部39,在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形成第2突出部19,當閉蓋時第2突出部19與孔部39卡合而保持閉蓋狀態。在該情況下,為了提高第2突出部19的強度,根據需要而在第2突出部19的背面側(圍繞狀壁13的內表面側)的凹部(第2凹部34)設置加強材料35。
圖27的(a)所示的方式為,在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側壁部7形成有向圍繞狀壁13方向突出的突片18a,並且在圍繞狀壁13設有與該突片18a卡合的孔部38a,突片18a嵌入至孔部38a內而卡合。若在突片18a的表面側的凹陷部20a形成加強材料21,則即使在紙材料的厚度薄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進行突片18a與孔部38a的卡合。圖27的(b)所示的方式構成為,與圖27的(a)相反地,相對於圍繞狀壁13而設有向該圍繞狀壁13的外側突出的突片19a,在鼓出部5的側壁7設置孔部39a,藉由使突片19a嵌入至孔部39a內而卡合。圖27的(b)中的附圖標記35是用於突片19a的加強而根據需要,藉由塗覆等方法設於該突片19a的凹陷部20b的加強劑。
另外,圖28所示的方式是將圖27所示的方式進一步變形的例子。該蓋構件1構成為,在蓋部2中的鼓出部5的側壁部7形成向圍繞狀壁13方向突出的突片18a,在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形成向側壁部7方向突出的突片19a,藉由使這些突片18a與突片19a卡合而維持蓋部2與基部3的閉蓋狀態。另外,在形成於突片18a的表面側的凹陷部20a藉由塗覆等方法而設有加強材料21,在形成於突片19a的背面側的凹陷部20b藉由塗覆等方法而設有加強材料35。這些加強材料21和加強材料35分別用於加強突片18a和突片19a。對於這些加強材料21以及加強材料35,除了上述的黏著劑等之外還較佳為使用在黏著劑中混合各種填充劑而成的材料。另外,如圖28所示,突片18a以在作為端緣部的上端緣部18c與側壁部7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形成,突片19a以在作為端緣部的下端緣部19c與圍繞狀壁13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形成。加強材料21、35從該間隙露出,當閉蓋時若第1突出部18與第2突出部19卡合,則在加強材料21與加強材料35彼此接觸的狀態下維持閉蓋狀態。在第1突出部18中的加強材料21露出的部分、以及第2突出部19中的加強材料35露出的部分中,這些加強材料21和加強材料35的露出面並非平滑面,而形成有細小的凹凸,易於成為具有粗糙感觸的凹凸面。因此構成為,當蓋構件1的閉蓋時若加強材料21與加強材料35卡合,則基於這些加強材料21與加強材料35的凹凸面彼此接觸所產生的摩擦阻力增加,由此更加易於維持閉蓋狀態,且能夠提高氣密性。另外,圖29以及圖30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對於該方式中的蓋構件1,作為封閉手段而在蓋部2形成有孔部2a,在基部3中的當閉蓋時能夠與孔部2a卡合的位置形成有突出片3a。如圖30所示,這些孔部2a以及突出片3a構成為,當閉蓋時卡合而保持閉蓋狀態。這些孔部2a以及突出片3a能夠任意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來形成,但當例如藉由壓製成形等對蓋構件1進行成形時在形成蓋部2和基部3等的步驟中形成,能夠提高蓋構件1的製造效率且降低製造成本,由此為較佳。該情況下較佳為,突出片3a在對圍繞狀壁13進行成形的步驟中形成於凸緣部26與外壁部14之間的邊界部分,且在彎折形成凸緣部26以及外壁部14之前將形成有突出片3a的形成部形成。如圖29所示,由於外壁部14和凸緣部26以彼此折曲的方式形成,所以若作為形成突出片3a的部位而形成於這些外壁部14與凸緣部26之間的邊界部分,則僅藉由形成外壁部14和凸緣部26,就能夠形成突出片3a。此外,較佳為,在該突出片3a或該突出片3a的附近塗覆例如上述的塗佈劑等,對於構成突出片3a的紙材料難以產生剝離等,進行提高耐久性的處理。
圖31表示使如下凹凸部相互卡合的方式,該凹凸部是將鼓出部5的側壁部7和圍繞狀壁13的一部分分別彎折為突出狀而形成的,在鼓出部5的側壁7設有將其一部分向內側彎折而突起的第1突出部18,在圍繞狀壁13的上端部設有將其一部分向外側彎折為突出狀而形成的第2突出部19。這些第1突出部18以及第2突出部19能夠藉由將形成這些突出部的部位夾持並壓潰等的方法而彎折形成。
圖31的(a)所示的方式是如下例子:將第1突出部18和第1卡合部46形成於蓋部2的側壁部7,將第2突出部19和第2卡合部47形成於基部3的圍繞狀壁13。另外,該第1突出部18具有內側端緣部18b。內側端緣部18b是側壁部7中的藉由朝向內側彎折形成之後再朝向外側彎折形成而形成的端緣部。藉由形成內側端緣部18b,而在側壁部7形成了使形成該側壁部7的紙材料折回的折回部分7a。該折回部分7a藉由折回而使複數張紙重合。這些重合的紙材料可以直接配置,但較佳為,為了提高折回部分7a以及第1突出部18的強度以及伴隨反復開閉動作的耐久性,而藉由黏著劑等將重合後的紙材料彼此黏著固定。另外,在與形成有第1突出部18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形成有第1卡合部46。在本方式中,第1卡合部46形成於第1突出部18的上方,該第1卡合部46形成為,能夠供第2突出部19插入而卡合。
另外,在圍繞狀壁13上形成有與該圍繞狀壁13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第2突出部19。該第2突出部19形成為向外側突出的突起狀。另外,該第2突出部19具有外側端緣部19b。外側端緣部19b以向外側突出的方式彎折形成於從頂壁11向圍繞狀壁13連續的位置。藉由形成該外側端緣部19b,而在圍繞狀壁13上形成了使形成該圍繞狀壁13的紙材料(形成基部3的紙材料)折回的折回部分13b。該折回部分13b藉由折回而使複數張紙重合。這些重合的紙材料可以直接配置,但較佳為,為了提高折回部分13b以及第2突出部19的強度以及伴隨反復開閉動作的耐久性,如上所述地施加使複數張紙材料一體化的程度的力而壓潰,或藉由黏著劑等將重合後的紙材料彼此黏著固定。另外,在與形成有第2突出部19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形成有第2卡合部47。在本方式中,第2卡合部47形成於第2突出部19的下方,該第2卡合部47形成為,能夠供第1突出部18插入而卡合。
圖31的(b)所示的方式是將第1突出部18和第1卡合部46形成於蓋部2的側壁部7且將第2突出部19和第2卡合部47形成於基部3的圍繞狀壁13的例子的其他方式。在該方式中,將側壁部7的一部分彎折形成等而形成與側壁部7相比向內側突出的第1突出部18,並且同樣地將側壁部7的一部分彎折形成等而形成外側彎折部7b,由此形成第1卡合部46。第1突出部18形成為向內側突出的突起狀。另外,形成於該第1突出部18的內側端緣部18b藉由將側壁部7如上所述地彎折形成等而形成。另外,藉由形成內側端緣部18b,而形成了上述的折回部分7a。該折回部分7a可以如上所述地將複數張紙材料直接配置,也可以牢固地壓潰至使複數張紙材料一體化的程度。另外,也可以將複數張紙材料由黏著劑黏著固定。第1卡合部46形成於第1突出部18的上方,如上所述,藉由在側壁部7中形成外側彎折部7b而形成。針對該外側彎折部7b,也可以藉由與折回部分7a同樣的方法而如上所述地將複數張紙材料直接配置,也可以牢固地壓潰至使複數張紙材料一體化的程度。這些折回部分7a以及外側折回部7b也可以將複數張紙材料由黏著劑黏著固定。使複數張紙材料壓潰而一體化或由黏著劑等接合,能夠提高整體強度和提高伴隨反復開閉動作的耐久性,由此為較佳。
作為封閉部的第1突出部18以及第2突出部19可以例如將朝向上方向突出的突起狀的封閉部向橫方向彎折而形成,也可以直接朝向橫方向而形成。此外,將作為該封閉部的第1突出部18以及第2突出部19形成的朝向可以任意決定,只要蓋部2能夠相對於基部3閉蓋,可以為任何方向。當閉蓋時,形成於蓋部2的第1突出部18與形成於基部3的第2突出部19分別卡合,由此能夠維持閉蓋狀態。在該情況下,較佳構成為,形成於蓋部2的第1突出部18與形成於基部3側的第2突出部19相比位於下方,藉由第1突出部18中的卡合和第2突出部9中的卡合而卡止。
圖32所示的是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是藉由在蓋部2及/或基部3上安裝片狀構件來形成封閉手段的方式。圖32的(a)構成為,在蓋部2形成卡合孔49,在基部3設置第1片狀構件48,當閉蓋時第1片狀構件48與卡合孔49嵌合併卡合,由此能夠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此外,在該方式中也可以為,在蓋部設置相當於第1片狀構件48的片狀構件,在基部3開口形成相當於卡合孔49的卡合孔。圖32的(b)中,在蓋部2開口形成有卡合孔49,並且在該卡合孔49的下端部形成有卡合片部50。該卡合片部50可以當在側壁部7開口形成卡合孔49時一體形成,也可以隨後安裝卡合片部50而安裝固定,但對於維持伴隨反復開閉的耐久性的點,較佳為一體形成。另外,在基部3設有第1片狀構件48。另外,在該第1片狀構件48的下方形成有能夠供上述的卡合片部50侵入的空間部48a。在該方式中,當閉蓋時卡合片部50侵入至第1片狀構件48的下方所形成的空間部48a,第1片狀構件48的下端緣與卡合片部50卡合。因此,蓋部2能夠維持閉蓋狀態。圖32的(c)中,在蓋部2開口形成有卡合孔53,在基部3形成有藉由將形成該基部3的紙材料的一部分折回而形成為爪狀的爪狀構件52。該爪狀構件52以將基部3中的凸緣部26和圍繞狀壁13的一部分覆蓋的方式折回。圍繞狀壁13中的形成有折回部分的部位和形狀以及大小與卡合孔53對應。並且,當閉蓋時,爪狀構件52與蓋部2的卡合孔53內嵌合而卡合,由此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圖32的(d)中,在蓋部2設有第2片狀構件54,在基部3設有第1片狀構件48。第1片狀構件48設於當閉蓋時與第2片狀構件54相比位於上方的部位。並且,當蓋構件2閉蓋時,第1片狀構件48的下端緣和第2片狀構件54的上端緣會卡止,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
圖33所示的是具有其他方式的封閉手段的蓋構件1的例子。該蓋構件1作為封閉手段而在蓋部2的鼓出部5形成有卡止部55,在基部3的圍繞狀壁1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形成於鼓出部5的側壁部7,以成為與該側壁部7的傾斜為相反方向的傾斜的方式形成。即,側壁部7的傾斜是朝向上方變得前端細窄的角度的傾斜,相對於此,卡止部55中的傾斜是具有朝向下方變得前端細窄的角度的傾斜。另外,卡止部55形成為,如此以與側壁部7的傾斜不同的角度傾斜,由此以朝向側壁部7的內壁9側突出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中,在當蓋部2閉蓋時與形成有上述的卡止部55的部位對應的部位上,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該卡止承受部56的形狀形成為與從側壁部7的內壁9朝向內側突出的形狀對應的形狀,當閉蓋時,這些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相互卡合,由此形成了作為封閉手段的功能,也就是說能夠在蓋部2的閉蓋時維持該閉蓋狀態。
另外,在圖34以及圖35所示的蓋部1中,封閉手段形成為外周環繞狀。首先,在圖34以及圖35所示的蓋構件1中,作為封閉手段而在蓋部2的鼓出部5的側壁部7以外周環繞狀形成有卡止部55,在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以外周環繞狀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卡合而保持閉蓋狀態。此外,在圖34以及圖35中,上述的該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形狀、和設置位置不過是示例,只要藉由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相互卡合而卡止來維持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的狀態即可,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構造。此外,該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可以在對蓋構件形成體42進行壓力加工等時形成,也可以在其他時點,例如當形成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之後形成。而且,也可以在這些以外的任意時點形成。另外,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並不限定於連續形成,可以間斷形成,例如設於左右兩側,或以固定週期形成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
接下來,圖36是表示具有封閉手段的蓋構件1的其他例子的截面的示意圖。在該蓋構件1中,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形成於蓋部2以及基部3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對於圖36所示的封閉手段,在蓋部2和基部3中,在與鉸鏈部4的形成有彎折部33的部位相反的部位形成有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在鼓出部5的靠近外周部6的位置上,以朝向內側突出的方式形成,卡止承受部56在圍繞狀壁13的靠近安裝部25的位置上,以凹狀形成於當閉蓋時與卡止部55對應的位置。此外,在圖36中,表示了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矩形的例子,但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形狀並沒有限定,只要以當閉蓋時能維持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的狀態的方式使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卡合而由此使蓋部2與基部3卡止,則也可以為其他形狀。
圖37的(a)所示的是在蓋構件1中的蓋部2的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與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中的外壁14之間形成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在此,在側壁部7形成有朝向內側突出的卡止部55,在外壁14形成有凹狀的卡止承受部56。在圖37的(a)所示的例子中,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所謂的楔形。如此,基於楔形的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的卡合所得到的封閉手段能夠更加可靠地維持蓋部的封閉狀態。
圖37的(b)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圖37的(b)所示的封閉手段在蓋部2以及基部3的某一個(在圖37的(b)中為蓋部2)上形成卡止部55,蓋部2以及基部3的某一個(在圖37的(b)中為基部3)上形成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形成了與側壁部7的內壁9相比向內側突出的端部,卡止承受部56與基部3的安裝部25的上表面25a相比配置於上方,在該卡止承受部56與安裝部25的上表面25a之間,形成了具有能夠供卡止部55侵入的寬度的間隙。蓋構件1構成為,當維持閉蓋狀態時,卡止部55的端部侵入至卡止承受部56與安裝部25的上表面25a之間形成的間隙內,而且這些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卡止,由此能夠維持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的狀態。
在該情況下,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可以使用與蓋構件1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當不同於蓋構件1的材料作為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而形成時能夠相互卡止,且具有規定的耐久性,且能夠使蓋部2以及基部3接合,由此為較佳。若為這種材料,則沒有特別限定,能夠任意選擇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
例如,作為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所用的材料且與蓋構件1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各種塑膠材料、例如聚醯亞胺樹脂、氟樹脂、聚醯胺樹脂、芳香聚醯胺樹脂、聚醚碸樹脂、聚醚酮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等,並能夠使用聚酯類樹脂、聚烯酯類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另外,也能夠任意選擇上例所示的具有天然降解性的材料來使用。
如此,形成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將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卡止,由此能夠牢固地維持將蓋部2可靠地相對於基部3閉蓋的狀態。另外,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由於耐久性優異,所以能夠提供承受蓋構件1中的蓋部2反復開閉動作的蓋構件1。
此外,在該例中,使用了在蓋部2的內表面設有卡止部55且在基部3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面15設有卡止承受部56的例子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在蓋部2設置卡止承受部56並在基部3設置卡止部55,也可以藉由其他方法設置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
圖37的(c)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蓋構件1中,在蓋部2以及基部3上接合有作為密封構件的黏扣帶(也稱為魔術貼(注冊商標))57。作為接合方式,能夠任意選擇熱封和超聲波接合、低頻接合、高頻接合、基於如熱熔黏著劑那樣的各種黏著劑進行的接合等以往公知的方式來使用。在圖37的(c)中,該黏扣帶57由與蓋部2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接合的黏扣帶57a、和與基部3中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接合的黏扣帶57b構成。這些黏扣帶57a、57b通常是具有凸型形狀的密封部和具有凹型形狀的密封部,通常使凸型形狀的密封部與具有凹型形狀的密封部彼此接合,但在此的蓋構件1中較佳為,作為所用的黏扣帶57a、57b,在例如將凸型和凸型接合或將凹型和凹型接合的情況下使用相同類型。藉由如此使用相同類型的黏扣帶57a、57b,在蓋構件1中的蓋部2處的側壁部7的內壁9與基部2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那樣的接合中,能夠當閉蓋時使黏扣帶57a、57b彼此更加容易接合,即使作為蓋構件1也易於維持閉蓋狀態。此外,在此的蓋構件1中雖然使用了使黏扣帶57a、57b與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和圍繞狀壁13中的外壁14分別接合的例子,但只要能夠維持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的狀態,就可以為其他方式。另外,如上所述,可以使黏扣帶57a、57b與上述的兩側接合,也可以使黏扣帶57與蓋部2和基部3中任一個的單側接合,也可以將黏扣帶57與蓋部2和基部3中任一個的單側接合,還可以任意選擇方式與黏扣帶57不同的構件來使用,將其與蓋部2和基部3中任意另一個的單側接合。
作為圖37的(c)所示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黏扣帶57以外的方式。例如,可以對於蓋部2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以及基部中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使用具有規定厚度的構件,例如上述的各種材質的板材和膜劑、膜等,還可以使用各種塗覆劑(塗佈劑)、漆等。而且,也可以使用各種樹脂材料。作為這些板材、膜劑、膜、塗覆劑(塗佈劑)、漆、各種樹脂材料,能夠任意選擇本說明書中上述的材料來適當使用。在作為上述的具有規定厚度的構件而使用各種樹脂材料的情況下,較佳為使用當塗覆時為液狀的方式且藉由賦予規定條件(例如溫度和紫外線照射等)而固化的材料。例如,在該情況下,較佳為使用相對於當塗覆時為液狀而藉由照射紫外線而固化的UV塗覆劑。UV塗覆劑因此藉由照射紫外線而固化,所以易於相對於形成蓋部2和基部3的紙材料而接合,且能夠在固化後以具有規定膜厚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夠提高生產性。另外,由於能夠藉由紫外線照射而固化,所以能夠在相對於蓋構件1的整體影響比較小的狀態下固化。而且,藉由如此形成規定厚度的構件,能夠局部加強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及/或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蓋構件1由於通常反復進行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開閉動作,所以尤其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所形成的部位有時特別需要強度。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在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所形成的部位上塗覆上述的UV塗覆劑等並使其固化,由此能夠大幅提高該部位的強度,能夠大幅提高對於反復使用、尤其對於開閉動作的反復使用的耐久性。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雖然使用如下例子而說明,該例子是作為具有規定厚度的構件而使用UV塗覆劑的例子,且是在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和基部3的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的雙方上塗覆該UV塗覆劑而使其固化的例子,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以僅在上述的內壁9和外壁14的某一方上塗覆UV塗覆劑而使其固化,另外對於所用的塗覆劑,並不限定於UV塗覆劑,能夠任意選擇本說明書中上述的各種塗覆劑等來使用。另外,在之前的說明中,上述的各種塗覆劑使用了在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所設的部位中使用的例子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蓋構件1中,作為需要規定強度的部位的加強,可以藉由上述的方式使用各種塗覆劑等來加強。此外,該各種塗覆劑的厚度根據要加強的強度而任意設定。藉由如此任意設定厚度,能夠調節或增減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摩擦阻力的大小。因此,能夠簡單調節蓋部2的關閉情況等。
另外,作為上述的例子以外,除了如UV塗覆劑等那樣的各種塗佈劑之外還能夠使用各種黏著劑。作為黏著劑,能夠任意選擇從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但在其中較佳為使用例如熱熔黏著劑。熱熔黏著劑是當黏著時加熱熔融而與對象物黏著的黏著劑,在常溫下形成為固體狀。作為該熱熔黏著劑,例如有乙烯-乙酸乙烯(EVA)類熱熔劑、烯烴類熱熔劑、橡膠類熱熔劑、聚醯胺(尼龍)類熱熔劑、聚酯類熱熔劑、聚氨酯類熱熔劑等,也可以根據用途和特性(例如粘度等)而適當使用。另外,對於塗覆熱熔黏著劑的方法,能夠舉出噴霧式塗覆(例如,簾狀噴霧和螺旋狀噴霧等),塗佈(例如,條縫塗佈、電泳塗佈、設計塗佈、圖案塗佈等),形變熔體塗佈、肋狀/點狀塗佈、以Z狀圖案塗覆熱熔劑的ZIP塗佈、以隨機圖案塗覆熱熔劑的WAVE塗佈、基於梳狀噴頭的塗覆等。藉由這些方法使熱熔黏著劑塗覆固化,由此也能夠增加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之間的摩擦阻力,或藉由使用熱熔黏著劑所具有的粘度,能夠易於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
此外,針對熱熔黏著劑的粘度等,如上所述可以任意選擇以往公知的材料來使用,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高粘度材料來維持蓋構件1中的蓋部2相對於基部3的閉蓋狀態,或可以使用具有可再剝離、再黏著的特性的熱熔黏著劑來維持蓋部3的閉蓋狀態。
圖37的(d)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該蓋構件1在蓋部2以及基部3中形成有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該例中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作為卡止片而形成,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形成於當閉蓋時能夠彼此卡止的位置。具體地,以使成為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片59位於成為卡止部55的卡止片58的上側的方式形成。這些作為卡止部55的卡止片58以及作為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片59例如能夠使用如上所述的板材和塗覆劑等來進行,另外能夠藉由在塗覆例如熱熔黏著劑那樣的各種黏著劑之後使其固化而形成。如此,藉由使用各種黏著劑,能夠易於使用天然降解性的材料,且易於具有作為封閉手段的功能。另外,藉由如此形成作為卡止部55的卡止片58、以及作為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片59,能夠增大蓋部2與基部3之間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夠提供易於維持更可靠地使蓋部2閉蓋的狀態且密閉性優異的蓋構件1。
圖38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另一其他方式,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方式的示意圖(局部剖切的放大立體圖)。另外,圖39是表示該方式的蓋構件1中蓋部2以及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39的(b)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閉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該例中的封閉手段由突起部60和貫穿孔61構成,該突起部60作為形成於鼓出部13的外壁14的卡止部55,該貫穿孔61作為形成於側壁部7的卡止承受部56,當閉蓋時該突起部60穿插於貫穿孔61,且能夠維持藉由突起部60的前端部穿插的狀態。即使藉由這種方式,封閉手段中也能夠維持蓋部2和基部3閉蓋的狀態。此外,在圖38以及圖39中,使用了使封閉手段形成於蓋部2的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和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中的外壁14的例子來說明,但對於設置封閉手段的部位,並不限定於之前說明的例子。例如可以為,將突起部60形成於蓋部2中的外周部6和基部3中的安裝部25的某一方,將貫穿孔61形成於外周部6和安裝部25的某另一方,也可以設於上述以外的部位。另外,在此的封閉手段可以相對於側壁部7和外壁14一體成形而形成,也可以將分體形成的構件適當接合等而安裝固定。
圖40至圖42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另一其他方式。如這些圖40至圖42所示,蓋構件1作為封閉手段而在蓋部2形成卡止承受部56,在基部3形成卡止部55。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說,卡止部55以與基部3的圍繞狀壁13相比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突出形成,同樣地,卡止承受部56以與蓋部3的鼓出部5相比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突出形成。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當閉蓋時使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相互嵌合,並且能夠維持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之間閉蓋的狀態。另外,蓋構件1當開蓋時解除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嵌合。
如上所述,封閉手段形成於基部3的圍繞狀壁13以及蓋部2的鼓出部5。另外,在圍繞狀壁13以及鼓出部5中,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所形成的部位中的立起角θ的角度,以與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以及鼓出部5中的側壁部7的內壁9上所形成的部位中的傾斜角(根據需要也將該角度稱為立起角)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形成。該情況下的規定的立起角較佳為,側壁部7的內壁9的傾斜角和圍繞狀壁13的外壁14的傾斜角不同的角度。另外,該立起角θ較佳為,不同於內壁9和外壁14的傾斜角,且為與傾斜角正交的角度以下。
另外,作為該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所形成的部位中的圍繞狀壁13以及鼓出部5較佳為朝向下方形成為前端細窄狀,也就是說,圍繞狀壁13朝向形成有安裝部25的部分且鼓出部5朝向形成有外周部6的部位而分別形成為前端細窄狀,更佳為形成為傾斜狀。此外,只要將形成為傾斜狀的部位包含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以將作為該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設有複數個部位。在將封閉手段設於複數個部位的情況下,其設置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定。
在這種構成中,基於圖42來說明將蓋構件1的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時的作用。首先,圖42的(a)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開蓋的狀態。在該狀態中,若以鉸鏈部4為軸使蓋部2向該圖所示的A方向旋動,則如圖42的(b)所示,蓋部2向接近基部3的方向旋動。並且,如圖42的(c)所示,蓋部2中的卡止承受部56的下端部62a與基部3中的卡止部55的上端部61a抵接。如此,若在卡止部55的上端部61a與卡止承受部56的下端部62a抵接的狀態下進一步如朝向圖中A方向那樣地施加力,則卡止承受部56彈性變形而向圖中B方向變形。並且,卡止承受部56的下端部62a會位於卡止部55的上端部61a的外周側,若進一步向圖中的A方向旋動,則如圖42的(d)所示地閉蓋。
經過這種動作而閉蓋的蓋部2形成了卡止承受部56中的內表面62b與卡止部55中的外表面61b相互接觸的部位,能夠形成使這些外表面61b和內表面62b接觸的狀態。若成為這種狀態,則只要使用者不以規定的力向與A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動,就不會朝向蓋部2開蓋的方向旋動,更易於維持閉蓋狀態,能夠更加大幅提高作為蓋構件1的密閉性等。
圖43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圖43的(a)表示具有本例的封閉手段的蓋構件1的整體截面,圖43的(b)是圖43的(a)的蓋構件1中形成有封閉手段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圖。該蓋構件1在蓋部2的頂壁11中的頂面12設有卡止承受部56。該卡止承受部56可以當形成頂壁11時一體形成,也可以由與頂壁11獨立的構件形成,可以相對於該頂壁11安裝固定。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能夠在閉蓋時將形成於基部3的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的附近卡止。也就是說,在該例的蓋構件1中,凸緣部26可以視作卡止承受部56,凸緣部26的內側周緣26b以作為卡止部55發揮功能的方式形成。在該例中,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截面L字形,以能夠與外周部6的內側周緣26b卡止的方式形成,但如上所述那樣能夠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則形成卡止承受部56的位置和大小、形狀等並不限定。根據這種方式的蓋構件1,能夠可靠地維持蓋部2閉蓋的狀態,並且當打開蓋部2時和將蓋部2閉蓋時,卡止承受部56會與卡止部55卡合,由此當卡合時,維持該開閉的感觸,並且能夠對使用者傳遞卡合時和解除卡合時的感觸。
圖44所示的是用於說明在使用卡止片來作為為了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而設的卡止部55及/或卡止承受部56的情況下,將該卡止片向蓋部2的側壁部7及/或基部3的圍繞狀壁13安裝固定的方式的說明圖。如圖44所示,在該例中,將成為作為卡止部55及/或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片的片狀構件65藉由超聲波接合而接合。在該情況下,對於該片狀構件65而使用由金剛石切割器等切斷後的構件,而且角63或砧64位於蓋部2及/或基部3的背面側,且砧64或角63位於基部3的表面側。位於該蓋部2及/或基部3的表面側的砧64或角63形成有能夠供片狀構件65進入的程度的小孔66,在該小孔66配置片狀構件65,且使用角63和砧64藉由超聲波熔敷,將片狀構件65接合。
此外,角63以及砧64並不限定於上述方式,例如由如圖45所示那樣的角63和砧64構成,該角63作為在圖中A方向上旋轉的旋轉體而形成,具有一部分以凸緣狀突出形成的接合部67,該砧64作為固定體而形成,也可以使用將超聲波接合的對象物M連續接合的方式。
此外,在形成蓋構件1的情況下,若在進行壓製成形之前預先形成筋狀的槽,則易於進行壓製成形,由此為較佳。另外,在使蓋部2以及基部3藉由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卡止的情況下,若以規定顏色對該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進行著色,或當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處於卡止狀態時設為能夠供使用者視覺辨認該著色部位的狀態,則使用者能夠視覺確認處於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且蓋部2與基部3閉蓋的狀態的情況,由此更佳。
圖46以及圖47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該蓋構件1在蓋部2以及基部3中,在與鉸鏈部4所形成的一側(將形成有鉸鏈部4的端部稱為基端部68)相反的一側、即前端側的端部(以下,將該端部稱為前端部69),形成有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圖46中,在蓋部2以及基部3的某一方(例如蓋部2)形成有卡止部55,在蓋部2以及基部3的某另一方(例如基部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在蓋部2的外周部6中形成於該蓋部2的前端部69。該卡止部55以與外周部6相比進一步朝向外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為片狀,在其前端緣部70形成有傾斜部72。該傾斜部72用於防止當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卡止時,形成於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用突起71脫落,易於維持蓋部2與基部3的閉蓋狀態。另外,在卡止部55形成有複數個(圖46中為兩個)肋73,並且在外周部6中,在接近該肋73的位置也形成有複數個肋74。這些肋73、74能夠提高卡止部55的強度,並提高與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以及卡止解除反復進行的情況下的耐久性。
卡止承受部56形成於基部3,並形成於當閉蓋時能夠與蓋部2中的卡止部55卡止的位置。該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從安裝部25進一步向外側延伸的片狀,並且形成了用於當閉蓋時與卡止部55卡止的卡止用突起71。該卡止用突起71折曲形成為L字形,該折曲形成的前端部71a當閉蓋時位於卡止部55的上方,由此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此外,只要當將蓋部2開蓋時解除該卡止承受部56的卡止用突起71與卡止部55的卡止狀態即可。
在形成圖46、圖47所示的方式的封閉手段的情況下,由於在蓋構件1中最靠近前端側的端部中維持蓋部2及基部3的閉蓋狀態,所以能夠使閉蓋時的蓋構件1的氣密性更好。另外,在該方式的情況下,由於能夠比較自由地形成卡止部55及卡止承受部56的大小,所以易於具備這些卡止部55及卡止承受部56的強度。而且,在該方式的情況下,蓋部2及基部3中,在前端部側形成有封閉手段,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並能夠降低開閉作業時的繁瑣性。
圖48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該方式在如下點中具有共同構成,即,具有作為與之前基於圖46以及圖47所說明的例子同樣構成的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另一方面,之前說明的例子中,在形成為橢圓形狀的蓋構件1中,將短徑的一端設為基端部68,將短徑的另一端設為前端部69,相對於此,在本方式中不同的點在於,在形成為橢圓形狀的蓋構件1中,將長徑的一端設為基端部68,將長徑的另一端設為前端部69。此外,在基端部68形成鉸鏈部4的構成、和在前端部69形成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構成與之前說明的方式同樣。
藉由如此形成鉸鏈部4以及封閉手段,能夠維持良好進行蓋構件1中的蓋部2的開閉動作的狀態,同時能夠使短徑側的大小形成得大。也就是說,如圖1中所說明那樣,即使在決定了包裝體101中的袋體102的大小的情況下,在已經決定的大小之中能夠與之前說明的方式的蓋構件1相比擴大取出口27的大小,能夠提高使用者取出積層體103時的取出容易性。
圖49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是圖46至圖48所示的方式的變形例。該方式雖然在形成了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點中與之前的方式構成相同,但是該方式的蓋構件1中,卡止承受部56中的卡止用突起71的形狀不同。即,例如圖46至圖48中說明的方式的卡止用突起71的截面形狀形成為L字形狀,但圖49所示的方式的卡止用突起71的前端部分形成為傾斜狀,以能夠當閉蓋時與蓋部2中的卡止部55相比位於上方並卡止的方式形成。藉由如此形成,也能夠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也起到之前說明的作用效果。
圖50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是圖46至圖49所示的方式的變形例。該方式中,在蓋部2形成有卡止部55,在基部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這些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藉由使卡止部55的側緣部75與卡止承受部56中的跟卡止部55的側緣部75相對接觸的側緣部76接觸而能夠維持蓋部2的閉蓋狀態。藉由如此形成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同時具有對於蓋部2的開閉使用的耐久性。
圖51以及圖52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例子。該方式中,在蓋部2形成有卡止部55,並且在基部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該卡止承受部56從外周部6朝向外側延伸形成,並且該延伸形成的部位成為如下形狀:從圖51中的A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形狀(圖52的(b)所示的形狀)為圓弧狀,且從圖51中的B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形狀(圖52的(a)所示的形狀)成為僅前端部分形成為曲線狀。另外,形成為該曲線狀的部分成為上部形成為平面狀的側緣部75。另外,該卡止承受部56具有從外周部6一部分形成為彎狀的凹部77,並且在形成為圓弧狀的部位形成有複數個加強用肋76a、76b、76c、76d。這些加強用肋中的、加強用肋76a以當卡止承受部56與卡止部55卡止時等相對於該卡止部55之間作用的力進行加強的主旨而形成。另外,由於卡止承受部56形成為彎曲狀,所以為了提高從外周部6延伸形成的部位的強度而形成了加強用肋76b、76c、76d。藉由形成這些加強用肋,能夠大幅提高卡止承受部56的強度,並大幅提高對於與蓋部2的反復開閉的耐久性。此外,側緣部75是為了當與卡止部55卡止時藉由與該卡止部55面接觸而易於卡止而形成的。本方式中,將卡止部55的形狀作為L字形狀的片狀構件而形成,但卡止部55的形狀可以任意決定。在圖46至圖52所示的方式中,僅藉由將蓋部2向基部3側按合就能夠容易地進行卡止部55與卡止承受部56的卡合,並且僅藉由將卡止部55的端向上方拉起,就能夠容易開蓋。
圖53是用於說明蓋構件1的其他變形例的立體圖。該蓋構件1中,作為封閉手段的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設於蓋部2的外周部6的背面和基部3的安裝部25的表面。這些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例如是在蓋部2形成卡止部55且在基部3的安裝部25形成卡止承受部56的方式、或是在蓋部2的外周部6的背面形成卡止承受部56且在基部3的安裝部25形成卡止部55的方式。圖54隨後說明該封閉手段的另一其他例子。圖54所示的是圖53中所示的封閉手段的例子,圖54的(a)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4的(b)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閉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4的例子中的封閉手段具有形成於蓋部2的卡止凸部82、和形成於基部3的卡止凹部83,並形成為如下關係:卡止凸部82的外尺寸L1等於或大於卡止凹部82的內尺寸L2,即L1≥L2。藉由如此形成,在如圖54的(b)所示地將蓋部2和基部3閉蓋的情況下,當封閉手段的卡止凸部82與卡止凹部83嵌合時,卡止凸部82一邊向收縮方向彈性變形一邊向卡止凹部83嵌合,因此嵌合時卡止凸部82根據彈性力而朝向使卡止凹部83擴開的方向作用力。因此,能夠更加容易保持閉蓋時卡止凸部82與卡止凹部83嵌合的狀態。
圖55所示的是蓋構件的另一其他變形例,圖55的(a)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5的(b)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閉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5的例中的封閉手段具有形成於蓋部2的嵌合凸部84、和形成於基部3的嵌合孔部85,並形成為如下關係:嵌合凸部84的下端部中的外尺寸L3等於或大於嵌合孔部85的內尺寸L4,即L3≥L4。藉由如此形成,在如圖55的(b)所示地將蓋部2和基部3閉蓋的情況下,能夠當封閉手段的嵌合凸部84向嵌合孔部85嵌合時,嵌合凸部84一邊向收縮方向彈性變形一邊向嵌合孔部85嵌合,因此當嵌合時嵌合凸部84根據彈性力而朝向使嵌合孔部85擴開的方向作用力。因此,能夠易於保持當閉蓋時嵌合凸部84與嵌合孔部85嵌合的狀態。此外,嵌合凸部84也可以形成為,上端部中的外尺寸等於或小於下端部中的外尺寸L3。藉由如此形成,更易於成為向嵌合孔部85的嵌合。
圖56所示的是蓋構件1的另一其他變形例,圖56的(a)是表示蓋部2與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6的(b)是表示蓋部2與基部3閉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6的例中,在封閉手段中使用了鉤86。即,在蓋部2安裝固定有鉤86的一側的固定片87,在基部3安裝固定有鉤86的另一側的固定片88。圖56中,使用了在形成於固定片88的突出部相對於形成於固定片87的孔部插入的狀態下固定的鉤,但只要能夠在閉蓋時維持蓋部2以及基部3閉合的狀態,鉤的方式就不限定於上述方式。如此也能夠使用鉤86來維持蓋部2與基部3閉蓋的狀態。
圖57表示蓋構件1的另一其他變形例,圖57的(a)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開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7的(b)是表示蓋部2和基部3閉蓋時的封閉手段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7的例中,對於封閉手段使用了黏扣帶。在蓋部2的外周部6的背面安裝固定有黏扣帶89,另外,在基部3中的安裝部25的表面,且在當閉蓋時與黏扣帶89所安裝固定的位置對應的位置(閉蓋時安裝部25中與黏扣帶89相對的規定位置)上,安裝固定有具有能夠相對於黏扣帶89相互卡止的構造的黏扣帶90。並且如圖57的(b)所示,當閉蓋時能夠維持這些黏扣帶89和黏扣帶90相互接合且閉蓋的狀態。
此外,在對於封閉手段使用黏扣帶的情況下,如圖58所示,可以為,形成為僅使外周部6中供黏扣帶89安裝固定的位置朝向上方突出的凸型,並形成為僅使安裝部25中供黏扣帶90安裝固定的位置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型。如此在形成為凸型的部位(卡止孔91)安裝固定黏扣帶89,並在形成為凹型的部位(卡止承受片92)安裝固定黏扣帶90,由此能夠使安裝部25的表面7a與外周部6的背面8a接觸,藉由使黏扣帶89與黏扣帶90接合。即,藉由如上所述地形成安裝部25和外周部6,也可以使外周部6的背面8a與黏扣帶89的背面(接合面)的位置成為一個面,且使安裝部25的背面7a與黏扣帶90的表面(接合面)的位置成為一個面,將這些黏扣帶89和黏扣帶90接合,設為將蓋部2和基部3閉蓋的狀態。另外,將黏扣帶89和黏扣帶90接合的部位也能夠使用更易於接合的方式。
圖59以及圖60所示的是在蓋部2的外周部6和基部3的安裝部25形成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例子。在該例子中,卡止部55具有卡止片80a,卡止承受部56具有卡止承受片80b,這些卡止片80a和卡止承受片80b相互卡合,能夠獲得作為封閉手段的功能。另外,這些卡止片80a和卡止承受片80b可以如圖59所示地處於一個部位,也可以如圖60所示地處於兩個部位(複數個部位)。如此,本發明的蓋構件1不限於使封閉手段形成於鼓出部5和圍繞狀壁13,也能夠形成於外周部6以及安裝部25。
接下來,說明封閉手段的另一其他例子。圖61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1的其他例子的截面構成的示意圖。該例中,作為卡止部55以及卡止承受部56的例子,而使用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來說明。此外,也具有將這些第1卡合構件108a以及第2卡合構件108b一起僅表述為卡合構件108的情況。如圖61所示,蓋構件1構成為,具有設於蓋部2的第1卡合構件108a、和在基部3中設於當閉蓋時與蓋部2中的第1卡合構件108a對應的位置的第2卡合構件108b,藉由這些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卡合,而能夠在閉蓋時使蓋部2固定保持於基部3。
卡合構件108作為如使複數個卡合構件相互卡合那樣的構造部而形成。形成卡合構件108的相互卡合的構造部藉由上述的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分別卡合的部分的組合而構成。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可以形成使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相互卡合的構造部,也可以形成使一部分卡合的構造部。另外,這些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形狀較佳為呈與分別後述的形狀相同的條構造。因此,卡合構件108a,108b不僅較佳為由呈凹槽條卡合部108d、凸條卡合部108c的部分(後述凹槽條卡合部108d、凸條卡合部108c的定義)構成,而且也較佳為由如下形狀構成,該形狀包括在成為對於蓋部2和基部3的安裝端的各自的底材上分別形成凹槽條卡合部108d,凸條卡合部108c的形狀等的安裝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凸條卡合部108c的形狀。在基於凹槽條卡合部和凸條卡合部的卡合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比較廉價的構件可靠地保持閉蓋狀態。
如此,卡合構件108a、108b較佳為呈凸條構件和凹槽條構件。另外,一方的卡合構件(本例中為第1卡合構件108a)固定於蓋部2,另一方的卡合構件(本例中為第2卡合構件108b)固定於基部3。各個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固定位置被定於如當蓋部2和基部3閉蓋時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線條卡合而將蓋部2和基部3相互固定那樣的位置。在此,線條卡合意味著例如圖62所示地,基於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各自上所設的線條的卡合部所實現的卡合狀態。在圖62的例子中,在第1卡合構件108a形成有由形成於前端側的凸條鼓出部構成的卡合部(將該卡合部稱為凸條卡合部108c),在第2卡合構件108b形成有由形成於前端側的凹槽條部構成的卡合部(將該卡合部稱為凹槽條卡合部108d)。藉由使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卡合,而使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線條卡合。
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卡合部較佳為具有能夠相互滑動的構成。具體地,在圖62的例子中,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較佳為具有能夠相互滑動的構造。若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構成為能夠相互滑動,則當使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線條卡合時,使相互的卡合變得容易,即使產生卡合構件的安裝位置的微小偏移、在蓋部2和基部3稍微產生歪曲、在蓋部2和基部3的相互間稍微產生歪曲等,也能夠藉由凸條卡合部108c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適當滑動移動,來補償這些歪曲和偏移而能夠使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容易卡合,也能夠容易進行蓋部2的開蓋。
如此,藉由具有使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能夠相互滑動的構造,即便蓋構件1由耐久性比塑膠材料等低的紙材料等形成,但即使在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的卡合位置稍微產生錯位,也不會使在蓋部2的開閉時對蓋部2和基部3施加的負擔過剩,能夠實現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的卡合。由此,即使反復進行蓋部2的開閉,蓋部2和鉸鏈部4等損傷的擔心變少,蓋構件1的耐久性高。
凸條卡合部108c的凸條長度(凸條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10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凹槽條長度(凹槽條的長邊方向的長度)L2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這些長度如上所述地較佳為被定為,能夠在圖62的條方向X(凸條、凹槽條的長邊方向)上相互滑動。
具體地,凸條卡合部108c的凸條長度L10在等於或大於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凹槽條長度L20的情況下,如圖62所示,較佳為,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兩端部開放的構造。
在凸條卡合部108c的凸條長度小於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凹槽條長度的情況下,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兩端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在任何情況下,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都能夠相互滑動。
關於凸條卡合部108c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卡合程度,不僅可以使凸條卡合部108c以及凹槽條卡合部108d整體卡合,也可以使凸條卡合部108c以及凹槽條卡合部108d局部卡合。例如可以為,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分別配置於向圖62中的X方向偏移的位置,這些凸條卡合部108c的一部分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卡合,其他部分不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卡合。另外,在該情況下,凸條卡合部108c的一部分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卡合的卡合長度可以任意選擇。藉由任意選擇卡合長度,能夠任意選擇卡合部108中的卡合強度,換言之蓋部2的閉蓋時的閉合強度。
具有凸條卡合部108c的第2卡合構件108b和具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第1卡合構件108a能夠使用將連續條的卡扣構件截斷為規定長度而成的構件來形成。連續條的卡扣構件能夠藉由擠壓成型為與凸條卡合部108c對應的形狀和與凹槽條卡合部108d對應的形狀而容易製造。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能夠藉由熱封、超聲波接合、熱熔黏著等安裝於蓋部2和基部3。此外,只要能夠在蓋部2和基部3一體成型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和相當於這些的構件,則並不限定於由分體形成。
在本例中,以使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條方向成為與蓋部2的開閉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安裝,在該情況下,若構成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凹槽的兩側壁109a、109b構成為,靠近鉸鏈部4的側壁(例如側壁109a)藉由使另一方的側壁109b形成得薄等而成為側壁109b的強度比側壁109a的強度低,或如圖63所示地使另一方的側壁109b的高度低於靠近鉸鏈部4的側壁109a的高度,則閉蓋時的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卡合、開蓋時的卡合解除變得容易,蓋部2的開閉變得容易。
較佳為,對蓋部2的第1卡合構件108a的安裝部位的周邊和基部3的第2卡合構件108b的安裝部位的周邊實施壓縮加工。在實施了這種壓縮加工的情況下,即使反復進行蓋部2的開閉,也能夠降低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所安裝的部分損傷的擔憂。
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較佳為,呈現與各自周邊的顏色不同的顏色。在該情況下,能夠使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相對於周圍而在視覺上醒目,使用者能夠容易進行蓋構件1中的蓋部2的開蓋,並且當將蓋部2開閉時,即使在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之間的卡合位置產生偏移,也能夠藉由眼睛觀察來確認正確的卡合位置。
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可以分別由一個顏色著色,也可以由不同顏色著色。另外,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可以分別由一個顏色著色,也可以由兩種顏色以上的顏色著色。例如,能夠將第1卡合構件108a的凸條卡合部108c、第1卡合構件108a向蓋部2的安裝基部(未圖示)、或第2卡合構件108b的凹槽條卡合部108d、第2卡合構件108b向基部3的安裝基部(未圖示)著色為不同顏色。
較佳為,在上述的第1卡合構件108a的安裝部位的周邊和第2卡合構件108b的安裝部位的周邊的至少某一方形成有埋沒部(未圖示)。埋沒部在形成於基部3的情況下,與圍繞狀壁16相比形成於外側。該埋沒部在形成於蓋部2的情況下,與鼓出部5相比形成於外側。埋沒部以當閉蓋時在蓋部2與基部3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構成。藉由形成這種埋沒部,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成為立體障害,能夠防止限制蓋構件1中的蓋部2閉蓋的擔憂。
此外,本例中,說明了第1卡合構件108a和第2卡合構件108b以使條方向(圖62的X方向)成為與蓋部2的開閉軸(鉸鏈部4)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安裝的情況,但這些第1卡合構件108a以及第2卡合構件108b也可以為,以使條方向(圖62的X方向)成為與蓋部2的開閉軸(鉸鏈部4)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安裝。藉由如此安裝,能夠防止當閉蓋時蓋部2向橫方向扭轉,能夠提高閉蓋時的密閉性。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說明了在蓋構件1中將具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第1卡合構件108a設於蓋部2側且將具有凸條卡合部108c的第2卡合構件108b設於基部3側的情況,但也可以為,在蓋部2側設置具有凸條卡合部108c的第2卡合構件108b,並在基部3側設置具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第2卡合構件108a。另外,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不限於僅設一對的情況,可以設置複數對。在該情況下可以為,在蓋部2設置具有凸條卡合部108c的第1卡合構件108a、和具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第2卡合構件108b,並在基部3側,在與這些構件分別卡合的位置上設置具有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第2卡合構件108b和具有凸條卡合部108c的第1卡合構件108a。而且,這些第1卡合構件108a與第2卡合構件108b的組合並不限定於凸條卡合部108c和凹槽條卡合部108d的組合,可以為,如圖63所示地使具有錨狀的凸條卡合部108e的卡合構件組合。如此,代替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使如圖63所示的錨狀的凸條卡合部108e、108e彼此卡合,由此形成各自卡合構件的卡合狀態。另外,如圖63所示,也可以使具有錨狀的凸條卡合部108e的卡合構件、與具有形狀不同於凸條卡合部108e的凸條卡合部108f的卡合構件組合。
作為將這樣的各種卡合構件安裝於蓋部2和基部3的方法,在使用連續狀的卡扣構件而將第1卡合構件108a安裝於蓋部2並將第2卡合構件108b安裝於基部3的情況下,例如在未圖示的砧與角之間夾入蓋構件,使用連續狀的卡扣構件來安裝第1卡合構件108a、第2卡合構件108b。在砧臺上,分別在安裝於基部3的第2卡合構件108b的安裝位置、和與安裝於蓋部2的第1卡合構件108a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上設有能夠供連續狀的卡扣構件穿插的槽。
連續狀的卡扣構件穿插至槽內,藉由截斷工具而截斷為規定長度。截斷的卡合構件按壓至蓋構件,藉由經由角供給的超聲波而與蓋構件1接合。如此,能夠一邊藉由超聲波接合將連續狀的卡扣構件截斷一邊藉由超聲波而將第1卡合構件108a以及第2接合構件108b安裝於蓋部2以及基部3,能夠高效地將卡合構件安裝於蓋部2以及基部3。
此外,在本例中,在將蓋部2經由鉸鏈部4開閉自如地構成至基部3的蓋構件1中,作為用於將蓋部2和基部3固定的卡合構件而說明了使用連續狀卡扣構件的情況,但連續狀卡扣構件並不限定於作為蓋構件1的卡合構件來使用的情況,也能夠作為用於將紙制構件等具有形狀保持性的複數個構件相互固定的固定構件來使用。在該情況下,複數個構件可以由鉸鏈部4連結,也可以不具有鉸鏈部4。
圖64至圖67所示的是蓋構件1中的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該封閉手段在蓋部形成有卡止部55,並且在基部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卡止部55在蓋部2的外周部6中突出形成於該外周部6的背面側,在該突出片的各自相對的位置形成有卡止孔91。該卡止孔91形成為能夠供卡止承受部56中的卡止承受片92當閉蓋時侵入的大小,以能夠卡止的方式形成。在基部3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在該方式中,形成有卡止承受部56的部位中,安裝部25整體拱起形成為山形,在該頂部開口形成有孔部93,並且藉由形成該孔部,而形成了上述的卡止承受片92。
在這種構成中,當蓋部2向閉蓋方向旋動時,也如圖67的(a)所示,卡止承受部56中相對配置而形成的卡止承受片92的間隔以與形成有卡止孔91的卡止部55的寬度相比變寬的方式形成。因此,若蓋部2相對於基部3閉蓋,則卡止承受片92侵入至卡止孔91中,卡止部55和卡止承受部56卡合,成為如圖67的(b)所示地卡止的狀態。若如此形成封閉手段,則能夠當蓋構件1的製造時簡單形成,以低成本製造。另外,對於蓋構件1的操作,能夠以簡單操作進行蓋部2的開閉,也能夠提高操作性。
圖68至圖71所示的是蓋構件的其他方式。該蓋構件1在基部3的三處形成有朝向外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94。該突起部94在離鉸鏈部4近的部位形成有兩個,在遠離鉸鏈部4的部位形成有一個,但該形成數量和部位沒有特別限定。此外,藉由將該突起部94形成於離鉸鏈部4近的部位,能夠當將蓋部2閉蓋時,防止在鼓出部5與圍繞狀壁13之間產生向進深方向(從形成有鉸鏈部的基端至形成有捏持部22的前端之間的朝向)的滑動。此外,蓋部2中形成的突出部24具有作為當將蓋構件1疊合時的底座的功能。
圖72、圖73所示的是蓋構件的其他方式。該蓋構件1在基部3的四處形成有突起部94。該突起部94在離鉸鏈部4近的部位形成有兩個,在遠離鉸鏈部4的部位形成有兩個,當蓋部2閉蓋時,能夠更可靠地防止蓋部2的鼓出部5與圍繞狀壁13之間產生的向上述進深方向的滑動的問題,能夠更加提高閉蓋時的密閉性。此外,該突起部94的配置可以任意決定。例如,如圖74、圖75所示,可以在蓋構件1中離相對間隔最遠的部位相對配置突起部94。即使形成於這種位置,也能夠消除上述的滑動的問題。
接下來,使用圖76來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其他例子。圖76所示的蓋構件1構成為,安裝於容器175的口部來使用,在基部3形成有承受部171。該承受部171延伸形成於安裝部25的下方,能夠作為容器175的蓋構件來使用。在如此將蓋構件1作為容器175的蓋構件來使用的情況下,設為在形成於承受部171的內側的內側部分176與容器175的上端部分的例如捲曲部卡合的形狀,能夠作為容器175的蓋構件來使用。
以上,本說明書中的上述記載如上所述地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例子的內容。因此,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任意變更。
1、1a、1b:蓋構件 2:蓋部 2a:孔部 3:基部 3a:突出片 4:鉸鏈部 5:鼓出部 6:外周部 6a:外周部表面 6b:背面 7:側壁部 7a:折回部分 7b:外側彎折部 8:頂蓋部 8a:環狀凸條部 9:內壁 10:內壁面 11:頂壁 12:頂面 13:圍繞狀壁 13a:內側面 13b:折回部分 14:外壁 15:外壁面 16:接觸部 17:空間部 18:第1突出部 18a:突片 18b:內側端緣部 18c:上端緣部 19:第2突出部 19a:突片 19b:外側端緣部 19c:下端緣部 20:第1凹部 20a、20b:凹陷部 21:加強材料 22:捏持部 23a:蓋部側加強肋 23b:基部側加強肋 24:突出部 25:安裝部 25a:上表面 26:凸緣部 26a:背面 26b:內側周緣 26c:表面 27:取出口 27a:周緣部 28:安裝面 29:保護構件 30:膜構件 31:塗佈劑 31a:壓縮部 32:收納部 33:彎折部 33a:折曲部 33b:凸角狀部 33c:凹角狀部 34:第2凹部 35:加強材料 36:塗膜 37:自我黏著層 38:孔部 38a:孔部 39:孔部 39a:孔部 40:塗佈劑 41:原材料 42:蓋構件形成體 42a:外周緣部分 42b、42c:蓋構件形成體 43:鉸鏈部形成部 44:蓋部形成部 45:基部形成部 46:第1卡合部 47:第2卡合部 48:第1片狀構件 48a:空間部 49:卡合孔 50:卡合片部 51:蓋構件積層體 52:爪狀構件 53:卡合孔 54:第2片狀構件 55:卡止部 56:卡止承受部 57:黏扣帶 57a、57b:黏扣帶 58、59:卡止片 60:突起部 61:貫穿孔 61a:上端部 61b:外表面 62a:下端部 62b:內表面 63:角 64:砧 65:片狀構件 66:小孔 67:接合部 68:基端部 69:前端部 70:前端緣部 71:卡止用突起 71a:前端部 72:傾斜部 73、74:肋 75、76:側緣部 76a~76d:加強用肋 77:凹部 80、81:突出肋 80a:卡止片 80b:卡止承受片 82:卡止凸部 83:卡止凹部 84:嵌合凸部 85:嵌合孔部 86:鉤 87、88:固定片 89、90:黏扣帶 91:卡止孔 92:卡止承受片 93:孔部 94:突起部 101:包裝體 102:袋體 103:積層體 108:卡合構件 108a:第1卡合構件 108b:第2卡合構件 108c:凸條卡合部 108d:凹槽條卡合部 108e:凸條卡合部 108f:凸條卡合部 109a、109b:側壁 112:模具 113:第1模具 114:第2模具 115:第3模具 116:下模凹部 117:載置部 118、119:彈簧 171:承受部 175:容器 176:內側部分 301:治具 302:上部 302a:側面 302b:平坦部 303:下部 304:平坦部 304a:角部 305:引導路 D1、D2:內徑 H1、H2:突出高度 L1:外尺寸 L2:內尺寸 L3:外尺寸 L4:內尺寸 L10:凸條長度 L20:凹槽條長度 M:對象物 d1、d2:外徑
[圖1]是表示將本發明的蓋構件的第1實施方式適用於包裝體的例子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外觀立體圖,圖2的(a)是閉蓋時的蓋構件的外觀立體圖,圖2的(b)是開蓋時的蓋構件的外觀立體圖。 [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外觀圖,圖3的(a)是蓋構件的主視圖,圖3的(b)是蓋構件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閉蓋時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開蓋時的剖視圖。 [圖6]是用於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非濕潤處理的方式的說明圖。 [圖7]是用於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作用效果的說明圖。 [圖8]是用於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作用效果的說明圖。 [圖9]是用於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蓋構件的作用效果的說明圖,圖9的(a)是在將蓋構件疊合的狀態下從正面側觀察的剖視圖,圖9的(b)是在將蓋構件疊合的狀態下從側面側觀察的剖視圖。 [圖10]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第1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圖1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第2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圖12]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第3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圖13]是說明對本發明的蓋構件中的蓋構件形成體進行深拉伸成形時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4]是用於說明進行非吸濕處理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15]是用於說明進行非濕潤處理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16]是用於說明進行非濕潤處理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17]是用於說明進行非濕潤處理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18]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蓋構件的較佳方式的說明圖。 [圖19]是用於說明本發明蓋構件中的凸緣部的變更例的說明圖。 [圖20]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剖視圖。 [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截面構成等的說明圖。 [圖22]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剖視圖。 [圖23]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外觀立體圖,圖23的(a)是表示閉蓋時狀態的圖,圖23的(b)是表示開蓋時狀態的圖。 [圖24]是圖23所表示的方式的蓋構件的圖,圖24的(a)是蓋構件的主視圖,圖24的(b)是蓋構件的側視圖。 [圖25]是表示本發明的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外觀立體圖,圖25的(a)使表示閉蓋時狀態的圖,圖25的(b)是表示開蓋時狀態的圖。 [圖26]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27]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28]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29]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0]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1]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2]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3]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4]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5]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6]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7]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8]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39]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0]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1]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2]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3]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4]是用於說明形成卡止部以及卡止承受部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45]是用於說明形成卡止部以及卡止承受部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46]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7]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8]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49]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0]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1]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2]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3]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4]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5]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6]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7]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8]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59]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0]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1]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2]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3]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4]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5]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6]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7]是用於說明封閉手段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8]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69]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0]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1]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2]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3]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4]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5]是用於說明蓋構件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圖76]是表示將本發明的蓋構件作為容器的蓋來適用的例子的說明圖。
1:蓋構件
2:蓋部
3:基部
4:鉸鏈部
5:鼓出部
6:外周部
7:側壁部
8:頂蓋部
9:內壁
10:內壁面
11:頂壁
12:頂面
13:圍繞狀壁
14:外壁
15:外壁面
16:接觸部
17:空間部
18:第1突出部
19:第2突出部
20:第1凹部
21:加強材料
22:捏持部
25:安裝部
25a:上表面
26:凸緣部
26a:背面
26b:內側周緣
27:取出口
28:安裝面
32:收納部
D1:內徑

Claims (18)

  1. 一種蓋構件,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其特徵在於, 前述蓋構件具有由紙質材料形成的基部和蓋部,該蓋部於前述基部形成為可開閉; 前述基部具有: 向前述包裝體安裝的安裝部; 從前述安裝部立起形成的立起壁;以及 被前述立起壁包圍而開口形成且用於經由前述開口部來取出前述內容物的取出口; 前述蓋部構成為,當閉蓋時在該蓋部的內壁與前述立起壁的外壁之間形成接觸部而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2. 一種蓋構件,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其特徵在於, 前述蓋構件具有由紙質材料形成的基部和蓋部,該蓋部於前述基部形成為可開閉; 前述基部具有: 向前述包裝體安裝的安裝部; 從前述安裝部立起形成的立起壁; 被前述立起壁包圍而開口形成且與前述開口部相比位於上方的取出口;以及 在前述立起壁的上端側當閉蓋時與前述蓋部內表面抵接而被按壓的被按壓部, 當前述閉蓋時,前述蓋部與前述被按壓部接觸,在保持閉蓋狀態的期間內,前述蓋部在向前述被按壓部賦予有按壓力的狀態下將前述取出口覆蓋並封閉,當閉蓋狀態的保持被解除時,前述蓋部的向前述被按壓部賦予的按壓力被解除並從前述被按壓部向前述蓋部賦予將前述蓋部開蓋的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蓋構件,其構成為,在前述蓋部的內壁與前述立起壁的外壁之間形成接觸部,前述蓋部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4. 如請求項1或3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蓋部具有向蓋部外側鼓出形成的鼓出部; 前述蓋構件構成為,在前述鼓出部側壁的內表面與前述立起壁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接觸部,前述蓋部將前述取出口封閉。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鼓出部側壁的內表面形成為閉蓋時沿著前述立起壁的外表面的形狀。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立起壁以及前述鼓出部側壁形成為朝向上方成為前端細窄的傾斜狀。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被按壓部由使前述立起壁的上端緣朝向前述取出口彎曲形成的伸出部構成。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被按壓部由從前述立起壁的上端緣部分朝向前述取出口伸出形成的凸緣部構成。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凸緣部傾斜形成。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鼓出部具有與立起形成的側壁部連接形成的頂壁; 前述頂壁從與前述側壁部連接的周緣部朝向內側方向形成為凹嵌狀。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蓋構件,其具有用於保持前述基部和前述蓋部的閉蓋狀態的封閉手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蓋構件,其中, 前述封閉手段設於前述立起壁的外壁與前述鼓出部的內壁之間。
  13. 如請求項1或3所述之蓋構件,其為了保持前述基部和前述蓋部的閉蓋狀態,而具有基於前述蓋部與立起壁的接觸部的摩擦應力而發揮作用的封閉手段。
  14. 一種蓋構件之製造方法,該蓋構件為了抑制包裝體內所收納的內容物的乾燥而設於前述包裝體的開口部,並具有由紙質材料構成的基部以及蓋部,該蓋部相對於前述基部能夠開閉, 前述蓋構件之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具有: 從由紙質材料構成的原材料來衝壓加工蓋構件形成體的步驟,該蓋構件形成體用於至少構成前述蓋部以及前述基部;以及 對前述蓋構件中成為前述蓋部的蓋部形成部、以及成為前述基部的基部形成部進行壓製成形的施壓步驟; 前述施壓步驟為,以與按壓較前述蓋構件形成體的周緣部靠內側的部分的力相比較弱的力,按壓前述周緣部來支承前述蓋構件形成體,對與前述周緣部相比靠內側的部分進行深拉伸成形。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蓋構件形成體在前述蓋部形成部與前述基部形成部之間具有鉸鏈部形成部; 在前述鉸鏈部形成部形成彎折部之後進行前述施壓步驟。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對前述原材料進行吸濕處理之後進行前述施壓步驟。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述施壓步驟之前,形成用於維持前述蓋部與前述基部閉蓋的狀態的封閉手段。
  18.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蓋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了開口有取出口的蓋構件的形成構件之後,在使複數個前述形成構件重疊的狀態下至少對前述形成構件的取出口端緣部進行耐水處理。
TW110117649A 2020-05-19 2021-05-17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004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20-087772 2020-05-19
JP2020087772 2020-05-19
JPJP2020-135463 2020-08-08
JP2020135463 2020-08-08
JP2020137162A JP6770787B1 (ja) 2019-11-01 2020-08-15 蓋部材
JPJP2020-137162 2020-08-15
PCT/JP2020/031040 WO2021084846A1 (ja) 2019-11-01 2020-08-17 蓋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PCT/JP2020/031040 2020-08-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465A true TW202200465A (zh) 2022-01-01

Family

ID=8078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5556U TWM627154U (zh) 2020-05-19 2021-05-17 蓋構件
TW110117649A TW202200465A (zh) 2020-05-19 2021-05-17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5556U TWM627154U (zh) 2020-05-19 2021-05-17 蓋構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M62715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7154U (zh) 2022-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0787B1 (ja) 蓋部材
US12060682B2 (en)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AU2009267290A1 (en) Package body
US12091220B2 (en) Lid
TW202200465A (zh) 蓋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JP4775085B2 (ja) トレー
WO2003101839A1 (fr) Recipient de papier etir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 recipient
JP4557295B2 (ja) 食品収納容器
CN208199105U (zh) 折叠式快递盒
WO2022168923A1 (ja) ラベル付きパルプモールドおよび当該ラベル付きパルプ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JP4478287B2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2145352A (ja) 蓋部材
JP2022068069A (ja) 蓋体
JP2009012814A5 (zh)
US20220324627A1 (en) Product Packaging, Packaged Product and Method of Packaging
CN214357741U (zh) 一种便于扣合的纸杯盖
CN214268302U (zh) 一种带扣合结构的包装盒
JP5181760B2 (ja) パルプモールド容器
JP2024080111A (ja) 物品保持具付きパルプモールド
JP6797394B2 (ja) 容器の製造方法
JPS63104820A (ja) 複合容器の成形方法
KR20230089591A (ko) 친환경 화장품 용기용 명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22125672A (ja) 紙製緩衝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104819A (ja) 複合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7416337A (zh) 易撕盖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