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4416A - 用於調節δ鏈介導之免疫的材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調節δ鏈介導之免疫的材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4416A
TW202144416A TW110108873A TW110108873A TW202144416A TW 202144416 A TW202144416 A TW 202144416A TW 110108873 A TW110108873 A TW 110108873A TW 110108873 A TW110108873 A TW 110108873A TW 202144416 A TW202144416 A TW 2021444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r
trdv2
antigen
antibody
cdr2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庫馬 加內桑
伊克巴爾 S 格雷瓦爾
桑佳亞 辛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41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4Inducing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Abstract

描述抗TRDV2多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描述編碼該等抗體之核酸、包含該等抗體之組成物、生產該等抗體之方法、及使用該等抗體治療或預防疾病之方法。

Description

用於調節δ鏈介導之免疫的材料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T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 TCR)重定向技術及其他事項,諸如靶向T細胞受體δ可變2 (T cell Receptor Delta Variable 2, TRDV2)分子者。本文在某些態樣中提供結合TRDV2之分子,諸如單株TRDV2多特異性抗體或其表位結合片段,包括雙特異性抗體;編碼該等抗體之核酸及表現載體;含有該等載體之重組細胞;及包含該等抗體之組成物。亦提供製造結合TRDV2之分子(諸如抗體)的方法、及使用該等抗體調節對癌細胞之免疫反應的方法。
T細胞係最豐富(佔~75%的血液淋巴球)且強效的免疫殺手細胞。效應T細胞在抗癌免疫反應中的角色得到體外研究、及在數種類型的癌症中CD8+ T細胞的高度浸潤與有利的臨床預後相關之觀察的強烈支持。目前在臨床試驗中探索了幾種不同的用於重定向T細胞以裂解癌細胞之策略,但全部皆具有顯著的限制或副作用。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對於改良之T細胞重定向分子及方法仍有需求。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結合TRDV2之分子,諸如包含下列之雙特異性抗體:(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且表現於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癌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時,癌細胞遭殺滅。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人源化的,第二結合域係人源化的,或者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人源化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IgG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1、IgG2、IgG3、或IgG4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目標細胞表現癌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結合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結合癌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在癌細胞表面上。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核酸,其編碼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亦提供一種包含核酸之載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亦提供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載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亦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載體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產生醫藥組成物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組合雙特異性抗體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以獲得醫藥組成物。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製造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抗體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抗體的功能之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結合域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將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該接觸將該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在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存在下與雙特異性抗體接觸。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消除對象之癌細胞或治療對象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有需要之對象。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人類。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活化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表現TRDV2之對照γδ T細胞,該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或新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spinal cancer)、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上腺癌係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腎上腺皮質癌(adrenal cortex cancer)、嗜鉻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肛門癌係鱗狀細胞癌、泄殖腔癌(cloacogenic carcinoma)、腺癌、基底細胞癌、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闌尾癌係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NET)、黏液性腺癌、杯狀細胞類癌、腸型腺癌、或戒環細胞(signet-ring cell)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管癌係肝外膽管癌、腺癌、肝門膽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肝門膽管癌(perihilar bile duct cancer)、遠端膽管癌、或肝內膽管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膀胱癌係移行細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乳突癌、扁平癌(flat carcinoma)、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骨癌係原發性骨癌、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或轉移性骨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癌係星細胞瘤、腦幹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腦膜瘤、室管膜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混合型神經膠質瘤、垂體癌、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松果體區腫瘤、髓母細胞瘤、或原發性CNS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癌係乳腺癌、侵襲性乳癌、非侵襲性乳癌、乳腺肉瘤、化生性癌、腺囊狀癌(adenocystic carcinoma)、葉狀瘤、血管肉瘤、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或發炎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頸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腸直腸癌係結腸直腸腺癌、原發性結腸直腸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平滑肌肉瘤、類癌瘤、黏液性腺癌、戒環細胞腺癌、胃腸道類癌瘤、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食道癌係腺癌或鱗狀細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囊癌係腺癌、乳突腺癌、腺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係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妊娠滋養細胞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GTN)、絨毛膜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lacental-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或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 ETT)。
在一些實施例中,頭頸癌係喉癌、鼻咽癌、下咽癌、鼻腔癌、副鼻竇癌、唾液腺癌、口腔癌、口咽癌、或扁桃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霍奇金氏淋巴瘤係典型霍奇金氏淋巴瘤、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富含淋巴球型、淋巴球缺乏型、或結節性淋巴球為主的霍奇金氏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在一些實施例中,腸癌係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小腸癌(small bowel cancer)、腺癌、肉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或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癌係腎細胞癌(RCC)、透明細胞RCC、乳突RCC、嫌色細胞RCC、腎集合小管RCC、未分類RCC、移行細胞癌、泌尿上皮癌、腎盂癌、或腎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白血病係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毛細胞白血病(HC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白血病係AML。
在一些實施例中,肝癌係肝細胞癌(HCC)、纖維板層型HCC、膽管癌、血管肉瘤、或肝轉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肺癌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癌、複合型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肺部結節、轉移性肺癌、腺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唾液腺型肺癌、肺類癌、間皮瘤、肺肉瘤樣癌、或惡性顆粒細胞肺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黑色素瘤係表面擴散黑色素瘤、結節型黑色素瘤、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瘤、小痣性惡性黑色素瘤、非色素性黑色素瘤、結締組織增生性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皮瘤係胸膜間皮瘤、腹膜間皮瘤、心包膜間皮瘤、或睪丸間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發性骨髓瘤係活動性骨髓瘤或燜燃型骨髓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神經內分泌腫瘤係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係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小細胞淋巴球性淋巴瘤、Burkitt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前驅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ATLL)、毛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原發性縱膈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被套細胞淋巴瘤(MCL)、邊緣區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結節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臟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B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阿-巴二氏症候群(Alibert-Bazin syndrome)、Sezary症候群、原發性皮膚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全身性ALCL、腸病變型T細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 T cell lymphoma, EATL)、或肝脾γ/δ T細胞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口腔癌(oral cancer)係鱗狀細胞癌、疣狀癌、小唾液腺癌、淋巴瘤、良性口腔腫瘤、嗜酸性球性肉芽腫、纖維瘤、顆粒細胞瘤、角質棘皮瘤、平滑肌瘤、骨軟骨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乳突瘤、尖狀濕疣、疣狀黃瘤(verruciform xanthoma)、化膿性肉芽腫、橫紋肌瘤、齒源性腫瘤、白斑病、黏膜紅斑、鱗狀細胞唇癌、基底細胞唇癌、口腔癌(mouth cancer)、牙齦癌、或舌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卵巢癌係卵巢上皮癌、黏液性上皮卵巢癌、子宮內膜樣上皮卵巢癌、透明細胞上皮卵巢癌、未分化上皮卵巢癌、卵巢低度惡性潛能腫瘤(ovarian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原發性腹膜癌、輸卵管癌、生殖細胞瘤、畸胎瘤、惡性胚胎瘤卵巢生殖細胞癌、內胚竇瘤、性索-基質瘤、性索-性腺基質瘤、卵巢基質瘤、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顆粒濾泡膜細胞瘤(granulosa-theca tumor)、塞萊二氏腫瘤腫瘤(Sertoli-Leydig tumor)、卵巢肉瘤、卵巢癌肉瘤、卵巢腺肉瘤、卵巢平滑肌肉瘤、卵巢纖維肉瘤、Krukenberg氏腫瘤、或卵巢囊腫。
在一些實施例中,胰臟癌係胰臟外分泌腺癌、胰臟內分泌腺癌、或胰臟腺癌、胰島細胞腫瘤、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列腺癌係前列腺腺癌、前列腺肉瘤、移行細胞癌、小細胞癌、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竇癌係鱗狀細胞癌、黏膜細胞癌、腺樣囊性細胞癌、腺泡細胞癌、鼻腔鼻竇未分化癌、鼻腔癌、副鼻竇癌、上頜竇癌、篩竇癌、或鼻咽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皮膚癌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Merkel氏細胞癌、卡波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 KS)、日光角化症、皮膚淋巴瘤、或角質棘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軟組織癌係血管肉瘤、皮膚纖維肉瘤、上皮樣肉瘤、Ewing氏肉瘤、纖維肉瘤、胃腸道基質瘤(GIST)、卡波西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DL)、黏液樣/圓細胞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 liposarcoma, MRCL)、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DL)、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RMS)、或滑膜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脊柱癌係脊柱轉移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胃癌係胃腺癌、胃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胃類癌瘤、第I型ECL細胞類癌、第II型ECL細胞類癌、或第III型ECL細胞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睪丸癌係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胚胎性癌、卵黃囊癌、絨毛膜癌、畸胎瘤、性腺基質瘤、萊氏細胞瘤(leydig cell tumor)、或塞氏細胞瘤(sertoli cell tumor)。
在一些實施例中,咽喉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肉瘤、喉癌、咽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喉鱗狀細胞癌、喉腺癌、淋巴上皮瘤、梭狀細胞癌、疣狀癌、未分化癌、或淋巴結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甲狀腺癌係乳突癌、濾泡癌、Hürthle氏細胞癌、甲狀腺髓質癌、或退行性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癌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癌、子宮內膜樣癌、漿液性腺癌、腺鱗狀細胞癌、子宮癌、子宮肉瘤、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基質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道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黑色素瘤、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陰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Mesothelin)、黏連蛋白4 (Nectin-4)、PDGFRα、RANKL、SLAMF7、TROP2、VEGF、或VEGF-R。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BRCA1、BRCA2、CDK4、CML66、纖連蛋白、MART-2、p53、Ras、TGF-βRII、或MUC1。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第一重鏈(HC1); b.    第二重鏈(HC2); c.    第一輕鏈(LC1);及 d.    第二輕鏈(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1 (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1 (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在另一實施例中,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且與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癌抗原的結合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包含人源化HC1及人源化LC1。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HC2及LC2結合至CD33。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HC2及LC2結合至CD33之C2域。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HC2及LC2結合至CD33之V域。
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EC 50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在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多價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亦提供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 其中HC1及LC1形成針對γδ T細胞上之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 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本文亦提供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特異性結合T細胞受體γ鏈;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特異性結合不是T細胞受體γ鏈的目標分子。
亦提供用於製造能夠特異性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分子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目標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及目標分子之分子的功能之步驟。
在一個實施例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目標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該程序中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分子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Vδ2之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9、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之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之C2域之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在其他實施例中,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之V域之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2,其包含與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2,其包含與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2,其包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及LC2,其包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係在γδ T細胞表面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CD33係在腫瘤細胞或CD34+幹細胞之表面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癌細胞表面上之CD33的結合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源化HC1及人源化LC1。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源化HC2及人源化LC2。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IgG4同型。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在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亦提供製造本文提供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在多個條件下培養包含編碼該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細胞,以生產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回收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表位結合片段,其中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表位結合片段包含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及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其中針對該第一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γδ T細胞上之TRDV2表位,且針對該第二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目標細胞表面上的該第二抗原之表位,且與該γδ T細胞上之該TRDV2表位的該結合、及與該目標細胞上之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導致該目標細胞的殺滅。
在一個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1,其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源化HC1及人源化LC。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CD33表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CD33 C2域表位。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CD33 V域表位。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2,其包含與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2,其包含與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HC2,其包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及LC2,其包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在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在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亦提供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針對第一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及針對第二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其中針對該第一抗原表位的該結合部位結合γδ T細胞上之第一抗原,且針對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部位結合目標細胞之表面上的該第二抗原表位,且與該γδ T細胞上之該第一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及與該目標細胞上之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導致該目標細胞的殺滅。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核酸,其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包含下列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HC1,其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包含下列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HC1,其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包含下列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其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包含下列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其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癌抗原的結合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在某些實施例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C2域表位。在某些實施例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V域表位。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在一個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多價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單離核酸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亦提供載體,其包含本文提供之經單離核酸。
亦提供宿主細胞,其包含本文提供之載體。
亦提供套組,其包含本文提供之載體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HC1,其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HC1,其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及LC1,其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其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癌抗原的結合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C2域表位。在其他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V域表位。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亦提供將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將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
亦提供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
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細胞係在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存在下與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
亦提供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對象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a.    識別需要癌症治療之對象;及 b.    向有需要之該對象投予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 其中向有需要之該對象投予該醫藥組成物可治療該對象之該癌症。
亦提供活化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相較於對照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亦提供產生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以獲得該醫藥組成物。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3月13日申請的美國案序號62/989,111之優先權,該案的內容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電子提交序列表之參照
本申請案含有序列表,該序列表已經由EFS-Web以ASCII格式序列表電子提交,檔案名稱為「14620-109-228_SL」,創建日期為2021年3月8日,且檔案大小為22,942位元組。經由EFS-Web提交之序列表係本說明書之一部分,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T細胞係最豐富(佔~75%的血液淋巴球)且強效的免疫殺手細胞。效應T細胞在抗癌免疫反應中的角色得到體外研究、及在數種類型的癌症中CD8+ T細胞的高度浸潤與有利的臨床預後相關之觀察的強烈支持。
最近,運用T細胞之治療潛能來治療癌症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在臨床試驗中探索了兩種不同策略來重定向T細胞以裂解癌細胞:1)經離體工程改造而帶有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之供體T細胞,其係藉由使用結合至癌細胞的抗體片段;及2)重組的雙特異性蛋白質治療劑,其係由結合至T細胞上之CD3的一臂、及結合至癌症相關抗原的第二臂組成。著重於後者,雙特異性蛋白質允許T細胞與癌細胞有效接合。此導致由癌症結合雙特異性分子所誘導的CD3輔受體刺激,其誘發MHC非依賴性多株T細胞活化及強效癌細胞裂解。此方法略過一些癌症特異性耐受機制,並允許所招募的T細胞殺滅癌細胞。
實際上,其中一種CD3雙特異性蛋白質(蘭妥莫單抗(blinatumomab),一種CD3/CD19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體(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BiTE))已獲得FDA核准用於治療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雖然尚未完全了解類BiTE分子如何運作的作用機制,其確實提供證據證明,雙特異性藥劑可在兩個細胞之間誘導人工裂解突觸(artificial lytic synapse)的形成,其模擬自然發生的T細胞裂解介導之癌細胞殺滅。使用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及蘭妥莫單抗的臨床前實驗已驗證此概念並為此方法提供有力的依據,且臨床試驗現已在人類患者中提供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由於此方法的臨床成功,CD3導向雙特異性抗體的領域快速成長,並使用各種抗體形式來產生治療劑以靶向大量癌抗原。一些形式仍有望減少蘭妥莫單抗出現的關鍵問題,例如蘭妥莫單抗會自循環中快速清除,而需要在4週治療週期期間連續i.v.輸注。新形式是為了較長的血清半衰期而設計,從而免於連續輸注。
由於T細胞介導之反應極為強效,因此可能節由誘導細胞介素風暴(storm)或將T細胞導向表現低水平目標抗原之健康組織而產生嚴重副作用。目前臨床試驗中的大多數CD3雙特異性蛋白質係靶向:受體,其中表現係侷限於造血譜系(CD19、CD20、CD123等);或高度特異性癌抗原,諸如CEA、PSMA、及MHCI-gp100。因此,基於CD3之重定向的適用性可受限於具有癌症特異性的抗原或血液性癌症,其阻礙了對許多實體癌症類型的應用。此外,以目前可用技術進行之CD3導向T細胞重定向尚未在實體癌症中顯示太多療效,此係歸因於各種理由(例如,招募所有類型的CD3+ T細胞,包括未成熟、CD4+、Treg、泛CD8(無CTL)、耗竭T細胞等,其可能造成癌症去除效率不佳;過早T細胞活化,其可能導致治療指數狹窄;次佳的T細胞活化;T細胞耗竭或T細胞之活化誘導死亡;誘導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其可限制最佳給藥水平;抑制癌細胞凋亡;減少抗癌適應性免疫反應之活化;與其他免疫療法組合的能力受限等)。
雖然經由CD3重定向T細胞具有吸引力(因為其導致略過典型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的多株細胞毒性反應),其產生兩個關鍵疑慮:1)可能無差別刺激CD3+ T細胞,其包括各種免疫調節性及免疫抑制性T細胞(其經描述為在免疫逃脫中發揮主動作用);及2)可能藉由誘導細胞介素風暴,而產生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的泛T細胞活化。因此,經由CD3的重定向可能導致次佳療效及治療指數狹窄。為了減輕一些CD3重定向限制,必須尋求將T細胞重定向至癌細胞的替代策略。一種方法是選擇僅有細胞毒性細胞(亞群)的重定向,該等細胞毒性細胞能夠裂解癌細胞,而非無差別刺激並招募泛T細胞。
另一種招募T細胞的方法係靶向T細胞的特異性亞群。最近,γδ T細胞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中引起大量關注。此等以其先天性免疫為熟知的非習知T細胞僅代表一小部分的周邊CD3+ T細胞(1%至5%),但構成上皮組織中T細胞之主要亞群(20%至50%)。
循環γδ T細胞主要表現Vγ9 (TRGV9)鏈及Vδ2 (TRDV2)鏈之異二聚體,而組織γδ T細胞優先表現與不同Vγ鏈相關聯之Vδ1鏈。
在人類中,γδ T細胞具有強效抗癌功能(高細胞毒性及干擾素γ分泌)。此外,γδ T細胞能夠進行吞噬作用(先前專屬於先天性骨髓譜系細胞之功能),且表現為αβ T細胞之有效抗原呈現細胞,並誘導適應性免疫反應。γδ T細胞已顯示會浸潤癌症,但其存在之臨床相關性仍有爭議。到目前為止,所有研究工作已著重於Vγ9Vδ2 T細胞,且主要針對體內或離體活化用於過繼轉移之γδ T細胞。雖然臨床研究尚不豐富,但初步數據強調在基於T細胞之免疫療法中考慮γδ T細胞亞群的重要性。
因此,在此背景下,尋求協助克服基於CD3之重定向的限制、避免泛T細胞活化、及藉由選擇性招募γδ T細胞來誘導強效癌裂解的方法。具體而言,當雙特異性抗體療法以一臂結合至癌症相關抗原,並以另一臂結合至γδ T細胞所表現TRDV2受體以招募並活化γδ T細胞時,集中於該等雙特異性抗體療法的策略可能因具有雙特異性抗體而解決此項在癌症治療中未獲滿足的醫療需求,該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真正(bonafide)細胞毒性T細胞上之抗原、及癌細胞上所表現之抗原。
各篇公開案、論文、及專利已於先前技術及整份說明書引用或描述;此等參考文獻之各者全文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本說明書中所包括之對於文件、行動、材料、裝置、物品、或其類似者的論述,目的在於提供關於本發明的脈絡。此等論述並非承認,任一或所有此等情事形成了關於任何所揭示或請求之發明的先前技術部分。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用語,均與本發明有關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通常了解之意義相同。在其他方面,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某些用語具有如本說明書所闡述之意義。
必須注意的是,本文及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皆包括複數指稱,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說明。
除非以其他方式說明,在本文中描述之任何數值諸如濃度或濃度範圍應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皆受到用語「約(about)」之修飾。因此,數值一般包括記載值之± 10%。例如,濃度1 mg/mL包括0.9 mg/mL至1.1 mg/mL。同樣地,濃度範圍1%至10% (w/v)包括0.9% (w/v)至11% (w/v)。如本文中所使用,明示使用之數值範圍包括所有可能的子範圍、在該範圍內之所有個別數值,包括在該等範圍內之整數及數值之分數,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清楚指示。
除非以其他方式指示,在一系列元件之前的用語「至少(at least)」應理解為係指該序列中的每一元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可或僅使用例行實驗即可確定本文所述之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的許多等效物。該等等效物意欲涵蓋於本發明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包含(comprises、comprising)」、「包括(includes、including)」、「具有(has、having)」、或「含有(contains、containing)」或彼等之任何其他變體將被理解為隱含包括所述整體或整體之群,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整體或整體之群,且意欲為非排他性或開放式的。例如,包含表列元件之組成物、混合物、過程、方法、物品、或設備未必局限於僅該些元件,但可包括未明示表列或為該組成物、混合物、過程、方法、物品、或設備所固有之其他元件。再者,除非明示相反說明,「或(or)」係指包括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例如,下列任一者皆滿足條件A或B:A為真(或存在)且B為偽(或不存在)、A為偽(或不存在)且B為真(或存在)、及A及B兩者皆為真(或存在)。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個所述元件之間的聯合用語「及/或(and/or)」係理解為涵蓋個別及組合選項兩者。例如,其中兩個元件係藉由「及/或」結合,第一選項係指第一元件在沒有第二元件的情況下之適用性。第二選項係指第二元件在沒有第一元件的情況下之適用性。第三選項係指第一及第二元件一起的適用性。這些選項之任一者應理解為落入該含義內,並因此滿足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及/或」之要求。該等選項之多於一者的並行適用性亦應理解為落入該含義內,並因此滿足用語「及/或」之要求。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由…組成(consists of)」、或諸如「由…組成(consist of或consisting of)」之變體,如在整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指示包括任何所述整體或整體之群組,但不能將額外的整體或整體之群組加入所指定之方法、結構、或組成物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基本上由…組成(consists essentially of)」、或諸如「基本上由…組成(consist essentially of或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之變體,如在整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指示包括任何所述整體或整體之群組,並可選地包括任何所述整體或整體之群組,其不會實質上改變所指定之方法、結構、或組成物之基本或新穎性質。參見M.P.E.P. § 2111.03。
如本文中所使用,「對象(subject)」意指任何動物,諸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哺乳動物(mammal)」,其涵蓋任何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牛、馬、綿羊、豬、貓、狗、小鼠、大鼠、兔、天竺鼠、猴、人類等。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哺乳動物係人類。
亦應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之用語「約(about)」、「大約(approximately)」、「通常(generally)」、「實質上(substantially)」、及類似用語當用於較佳發明之組分的尺寸或特徵時,指示所述尺寸/特徵並非嚴格邊界或參數,且不排除將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的彼等之功能上相同或類似的微小變化。在最小限度上,包括數值參數之此類指稱將包括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接受之數學及工業原理(例如,四捨五入、測量或其他系統誤差、製造公差等)不會改變最低有效數位(least significant digit)之變化。
在二或更多個核酸或多肽序列(例如,抗TRDV2/抗癌相關抗原雙特異性抗體及編碼其之多核苷酸、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及編碼其之多核苷酸、TRDV2多肽及編碼其之TRDV2多核苷酸、CD33多肽及編碼其之CD33多核苷酸)之上下文中,用語「同一(identical)」或「同一性(identity)」百分比係指當進行比較及比對以達最大對應性時,如使用下列序列比較演算法中之一者或藉由目視檢查測量,二或更多個序列或子序列係相同的、或具有指定百分比的相同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
為進行序列比較,一般將一個序列當作參考序列,並使測試序列與其比較。當使用序列比較演算法時,將測試及參考序列輸入電腦中,指定子序列座標(若有需要),並指定序列演算法程式參數。序列比較演算法接著基於指定程式參數,計算(多個)測試序列相對於參考序列之序列同一性百分比。
序列比較之最佳比對可例如藉由下列進行:Smith & Waterman, Adv. Appl. Math. 2:482 (1981)之局部同源性演算法、Needleman & Wunsch, J. Mol. Biol. 48:443 (1970)之同源性比對演算法、Pearson & Lipma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2444 (1988)之搜尋相似性方法、這些演算法的電腦化實施(Wisconsin Genetics Software Package, Genetics Computer Group, 575 Science Dr., Madison, WI中之GAP、BESTFIT、FASTA、及TFASTA)、或目視檢查(大致參見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F.M. Ausubelet al. , eds., Current Protocols,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Greene Publishing Associates, Inc. an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5 Supplement) (Ausubel))。
適合用於判定序列同一性及序列相似性百分比之演算法實例為BLAST及BLAST 2.0演算法,彼等分別描述於Altschulet al. (1990) J. Mol. Biol. 215: 403-410 and Altschulet al. (1997) Nucleic Acids Res. 25: 3389-3402。執行BLAST分析之軟體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供大眾使用。此演算法涉及首先藉由在查詢序列中識別長度為W之短字組而識別高分序列對(HSP),其在與資料庫序列中具有相同長度之字組排比時匹配或滿足某個正值閾值評分T。T係指鄰近字組評分閾值(neighborhood word score threshold)(Altschulet al .,如前述)。此等初始的鄰近字組命中作用為種子而啟動搜尋以發現含有其等之較長HSP。接著將字組命中沿著各序列向兩方向延伸,只要可增加累積排比評分便繼續進行。
針對核苷酸序列,累積評分係使用參數M(匹配殘基對之獎勵評分(reward score);總是> 0)及N(錯配殘基之罰分;總是< 0)來計算。針對胺基酸序列,使用評分矩陣以計算累積評分。字組命中在各方向之延伸在下列情況下停止:累積排比評分自其最大達成值下滑X之數量時;累積評分因為累積一或多個負分殘基排比而變成零或以下時;或達到任一序列之末端時。BLAST演算法參數W、T、及X判定排比之敏感度及速度。BLASTN程式(針對核苷酸序列)使用以下作為預設值:字組長度(W)為11、期望值(E)為10、M=5、N=-4、及兩股之比較。針對胺基酸序列,BLASTP程式使用以下作為預設值:字組長度(W)為3、期望值(E)為10、及BLOSUM62評分矩陣(參見Henikoff & Henikoff,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10915 (1989))。
除了計算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之外,BLAST演算法亦執行兩序列間之相似性的統計分析(參見例如,Karlin & Altschu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5873-5787 (1993))。其中一種由BLAST演算法所提供之相似性量度係最小總和機率(smallest sum probability, P(N)),其提供兩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隨機發生匹配之機率的指標。例如,如在測試核酸與參考核酸之比較中,最小總和機率小於約0.1,諸如小於約0.01、或小於約0.001,則將該核酸視為與參考序列相似。
二個核酸序列或多肽係實質上同一的進一步指示在於第一核酸編碼之多肽及第二核酸編碼之多肽具有如下所述之免疫交叉反應性。因此,例如當二個肽只有保守性取代之差異時,多肽一般係實質上與第二多肽同一。二個核酸序列係實質上同一的另一個指示在於二個分子在嚴謹條件下彼此雜交。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同義地稱為「核酸分子(nucleic acid molecule)」、「核苷酸(nucleotide)」、或「核酸(nucleic acid)」,係指任何多核糖核苷酸或多去氧核糖核苷酸,其可為未經修飾之RNA或DNA、或經修飾之RNA或DNA。「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包括但不限於單股及雙股DNA、為單股及雙股區之混合物的DNA、單股及雙股RNA、及為單股及雙股區之混合物的RNA、包含可為單股或(更典型地)雙股或單股及雙股區之混合物的DNA及RNA之混成分子。此外,「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係指包含RNA或DNA或RNA及DNA兩者的三股區。用語多核苷酸亦包括含有一或多個經修飾鹼基之DNA或RNA及具有為了穩定性或其他理由經修飾之主鏈的DNA或RNA。「經修飾(modified)」鹼基包括例如三苯甲基化(tritylated)鹼基及不常見鹼基諸如肌苷(inosine)。可對DNA及RNA進行各種修飾;因此,「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包含典型在自然界所發現之經化學、酶、或代謝修飾之多核苷酸形式,以及病毒和細胞所特有之DNA及RNA的化學形式。「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亦包含相對短之核酸鏈,其通常稱為寡核苷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載體(vector)」是一種複製子(replicon),可將另一個核酸區段可操作地插入其中,從而使該區段複製或表現。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宿主細胞(host cell)」係指包含本文提供之核酸分子的細胞。「宿主細胞(host cell)」可為任何類型的細胞,例如初代細胞、培養中之細胞、或來自細胞系之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經本文提供之核酸分子轉染之細胞。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宿主細胞」是此一經轉染之細胞之後代或潛在後代。細胞的後代可能因為例如發生在後繼世代或核酸分子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時可能發生的突變或環境影響,而與親代細胞同一或不同一。
如本文所使用,用語「表現(expression)」係指基因產物之生物合成。該用語涵蓋將基因轉錄成RNA。該用語亦涵蓋將RNA轉譯成一或多種多肽,並且進一步涵蓋所有天然發生之轉錄後及轉譯後修飾。經表現之雙特異性抗體可在宿主細胞之細胞質之內、進入胞外環境(諸如細胞培養物之生長培養基)、或錨定至細胞膜。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肽(peptide)」、「多肽(polypeptide)」、或「蛋白質(protein)」可指包含胺基酸之分子且可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辨識為蛋白質。本文中使用用於胺基酸殘基的習知一個字母或三個字母代碼。用語「肽(peptide)」、「多肽(polypeptide)」、及「蛋白質(protein)」在本文中可以互換使用以指任何長度之胺基酸的聚合物。聚合物可係線性或分支的,其可包含經修飾之胺基酸,且其可被非胺基酸間隔。該用語亦涵蓋具有經天然修飾或插入修飾的胺基酸聚合物;例如雙硫鍵的形成、醣基化、脂質化、乙醯化、磷酸化、或任何其他操作或修飾,諸如與標記組分接合。該定義中亦包括例如含有一或多種胺基酸類似物(包括例如非天然胺基酸等)的多肽、以及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其他修飾。
在本文中描述之肽序列係根據通常慣例書寫,其中肽之N端區域寫在左側,且C端區域寫在右側。雖然已知胺基酸具有異構形式,但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示指示,否則以L型胺基酸表示。抗體
在某些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編碼該等抗體之核酸及表現載體、含有該等載體之重組細胞、及包含該等抗體之組成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經單離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編碼該等抗體之核酸及表現載體、含有該等載體之重組細胞、及包含該等雙特異性抗體之組成物。亦提供製造該等抗體之方法、及使用該等抗體治療疾病之方法。本文揭示之抗體具備一或多種所欲功能性質,包括但不限於對TRDV2之高親和力結合或對TRDV2之高特異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抗體在向對象單獨投予或與其他療法組合投予時,具備治療或預防疾病或病症的能力。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包含TRDV2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由TRDV2抗原結合片段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係雙特異性TRDV2抗體。雖然在本文中例示TRDV2抗體,但應理解的是,亦設想到其他結合至TRDV2之分子。此類分子包括其他替代結合劑,包括本文提供之抗體及其他抗體結合片段之等效物。此外,雖然在本文中例示TRDV2雙特異性抗體,但應理解的是,亦設想到其他TRDV2多特異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係包含在TRDV2多特異性抗體內。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多特異性抗體係TRDV2雙特異性抗體。
在其他態樣中,本文提供經單離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編碼該等抗體之核酸及表現載體、含有該等載體之重組細胞、及包含該等雙特異性抗體之組成物。亦提供製造該等抗體之方法、及使用該等抗體治療包括癌症之疾病的方法。本文揭示之抗體具備一或多種所欲功能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對TRDV2具有高親和力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對第二目標抗原具有高親和力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對TRDV2具有高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對第二目標抗原具有高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單獨投予時,具有治療或預防疾病或病症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與其他療法組合投予時,具有治療或預防疾病或病症的能力。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包含其抗原結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抗體(antibody)」係以廣義的方式使用,並包括免疫球蛋白或抗體分子,抗體分子包括人類、人源化、複合物、及嵌合抗體和抗體片段,其係單株或多株。大致上,抗體是對特定抗原展現出結合特異性之蛋白質或肽鏈。抗體結構係熟知的。免疫球蛋白可分為五大類(即,IgA、IgD、IgE、IgG、及IgM),取決於重鏈恆定域胺基酸序列。IgA及IgG係進一步被細分為同型IgA1、IgA2、IgG1、IgG2、IgG3及IgG4。因此,本文提供之抗體可為五大類或對應子類中之任一者。在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體係IgG1、IgG2、IgG3、或IgG4。脊椎動物物種的抗體輕鏈可分為兩種截然不同類型(即κ及λ)中之一者,此係基於其恆定域的胺基酸序列。因此,本文提供之抗體可含有κ或λ輕鏈恆定域。根據具體實施例,本文提供之抗體包括來自大鼠或人類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恆定區。
除了重鏈及輕鏈恆定域之外,抗體含有抗原結合區,其係由輕鏈可變區(VL)及重鏈可變區(VH)構成,該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各含有三個結構域(即互補決定區1 (CDR1)、CDR2、及CDR3)。「CDR」係指在免疫球蛋白(Ig或抗體)VH β褶板架構之非架構區內的三個高度變異區(HCDR1、HCDR2、或HCDR3)中之一者、或抗體VL β褶板架構之非架構區內的三個高度變異區(LCDR1、LCDR2、或LCDR3)中之一者。因此,CDR係穿插於架構區序列內之可變區序列。CDR區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熟知的,且已由例如Kabat定義為在抗體可變(V)域內之最高度變異區(Kabatet al., J. Biol. Chem. 252:6609-6616 (1977); Kabat,Adv. Prot. Chem. 32:1-75 (1978))。CDR區序列亦已由Chothia在結構上定義為不屬於經保留β褶板架構之部分的殘基,因此能夠調適不同構形(Chothia and Lesk, J. Mol. Biol. 196:901-917 (1987))。兩用皆係所屬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的。CDR區序列亦已由AbM、Contact、及IMGT定義。例示性CDR區序列係說明於本文中,例如在序列表、及以下實例中所提供之表格中。在正則(canonical)抗體可變區內之CDR的位置已藉由比較許多結構來判定(Al-Lazikaniet al., J. Mol. Biol. 273:927-948 (1997);Morea et al., Methods 20:267-279 (2000))。由於高度變異區內之殘基數在不同抗體中有所不同,所以相對於正則位置的額外殘基習知上係在緊接著正則可變區編號方案中的殘基編號下以a、b、c等編號(Al-Lazikaniet al. ,如前述(1997))。此命名法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同樣係熟知的。
輕鏈可變區CDR1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LCDR1或VL CDR1。輕鏈可變區CDR2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LCDR2或VL CDR2。輕鏈可變區CDR3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LCDR3或VL CDR3。重鏈可變區CDR1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HCDR1或VH CDR1。重鏈可變區CDR2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HCDR2或VH CDR2。重鏈可變區CDR1域在本文中可互換地稱為HCDR3或VH CDR3。
當用於本文時,用語「高度變異區(hypervariable region)」(諸如VH或VL)係指抗體可變區之區域,該等區域在序列上係高度可變且/或形成結構上定義的環。大致上,抗體包含六個高度變異區;VH中有三個(HCDR1、HCDR2、HCDR3),且VL中有三個(LCDR1、LCDR2、LCDR3)。本文中使用並涵蓋許多高度變異區描繪。「Kabat」CDR係基於序列變異性且係最常用的(參見例如Kabatet al.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 5th Ed.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而「Chothia」係指結構環的位置(參見例如Chothia and Lesk,J. Mol. Biol. 196:901-917 (1987))。當使用Kabat編號慣例進行編號時,Chothia CDR-HCDR1環的末端在H32與H34之間有所不同,其取決於環的長度(此係因為Kabat編號方案將插入置於H35A及H35B處;如果35A及35B皆不存在,則環結束於32處;如果僅35A存在,則環結束於33處;如果35A及35B皆存在,則環結束於34處)。「AbM」高度變異區表示介於Kabat CDR與Chothia結構環之間的折衷物,且由Oxford Molecular的AbM抗體模型化軟體使用(參見例如Martin,於Antibody Engineering , Vol. 2, Chapter 3, Springer Verla)。「Contact」高度變異區係基於可用複合物晶體結構的分析。
最近,已開發並廣泛採納一種通用編號系統,即ImMunoGeneTics (IMGT) Information System® (Lafrancet al. ,Dev. Comp. Immunol. 27(1):55-77 (2003))。IMGT係一種整合資訊系統,其專門針對人類及其他脊椎動物之免疫球蛋白(IG)、T細胞受體(TR)、及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在此,CDR係依據在輕鏈或重鏈內之胺基酸序列及位置兩者指稱。由於免疫球蛋白可變域結構內的CDR「位置」在物種之間為保留,且存在於稱為環的結構中,因此根據結構特徵,藉由使用比對可變域序列之編號系統,即易於識別CDR及架構殘基。此資訊可用於將來自一物種之免疫球蛋白之CDR殘基移植並置換至一般來自人類抗體之受體架構中。Honegger and Plückthun,J. Mol. Biol . 309: 657-670 (2001)已開發了額外編號系統(AHon)。編號系統(包括例如Kabat編號及IMGT獨特編號系統)之間的對應性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熟知的(參見例如Kabat,如前述;Chothia and Lesk,如前述;Martin,如前述;Lefrancet al. ,如前述)。本文所示之例示性系統組合Kabat與Chothia。
   例示性 IMGT Kabat AbM Chothia Contact
VH CDR1 26至35 27至38 31至35 26至35 26至32 30至35
VH CDR2 50至65 56至65 50至65 50至58 53至55 47至58
VH CDR3 95至102 105至117 95至102 95至102 96至101 93至101
VL CDR1 24至34 27至38 24至34 24至34 26至32 30至36
VL CDR2 50至56 56至65 50至56 50至56 50至52 46至55
VL CDR3 89至97 105至117 89至97 89至97 91至96 89至96
高度變異區可包含如下之「延伸高度變異區」:VL中之24至36或24至34 (LCDR1)、46至56或50至56 (LCDR2)、及89至97或89至96 (LCDR3);及VH中之26至35或26至35A (HCDR1)、50至65或49至65 (HCDR2)、及93至102、94至102、或95至102 (HCDR3)。本文提供反映上述編號方案之各者的CDR序列,其包括在序列表中者。
用語「恆定區(constant region)」或「恆定域(constant domain)」係指輕鏈及重鏈之羧基端部分,其未直接涉及抗體與抗原的結合,但展現各種效應功能(諸如與Fc受體的交互作用)。該等用語係指相對於免疫球蛋白之其他部分(含有抗原結合部位之可變區)具有更加保守的胺基酸序列之免疫球蛋白分子之部分。恆定區可含有重鏈之CH1區、CH2區、及CH3區及輕鏈之CL區。
用語「架構(framework)」或「FR」殘基係側接CDR的可變區殘基。FR殘基係存在於例如嵌合、人源化、人類、域抗體、雙鏈抗體(diabody)、線性抗體、及雙特異性抗體。FR殘基係高度變異區殘基或CDR殘基以外的可變域殘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經單離抗體(isolated antibody)」係指實質上不含其他具有不同抗原特異性之抗體的抗體(例如,特異性結合至TRDV2之經單離抗體實質上不含不結合至Vδ2的抗體;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例如CD33)之經單離抗體實質上不含不結合至第二目標(例如CD33)的抗體)。此外,經單離抗體實質上不含其他細胞材料及/或化學品。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係指自實質上均質的抗體之群體獲得之抗體,即除了可能少量存在之可能天然發生之突變以外,構成該群體之個別抗體係相同的。本文提供之單株抗體可藉由融合瘤方法、嗜菌體展示技術、單淋巴球基因選殖技術、或藉由重組DNA方法製備。例如,單株抗體可藉由融合瘤生產,該融合瘤包括獲自基因轉殖非人類動物(諸如基因轉殖小鼠或大鼠)的B細胞,該B細胞具有包含人類重鏈轉殖基因及輕鏈轉殖基因的基因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抗原結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係指抗體片段,諸如例如雙鏈抗體、Fab、Fab'、F(ab')2、Fv片段、雙硫鍵穩定性Fv片段(dsFv)、(dsFv)2 、雙特異性dsFv (dsFv-dsFv')、雙硫鍵穩定性雙鏈抗體(ds雙鏈抗體)、單鏈抗體分子(scFv)、單域抗體(sdAb)、scFv二聚體(雙價雙鏈抗體)、由包含一或多個CDR之抗體的一部分形成之多特異性抗體、駱駝化單域抗體(camelized single domain antibody)、奈米抗體、域抗體、雙價域抗體、或任何其他結合至抗原但不包含完整抗體結構之抗體片段。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親本抗體(parent antibody)或親本抗體片段所結合之相同抗原。根據具體實施例,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區、輕鏈恆定區、及重鏈之Fd區段。根據其他具體實施例,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ab及F(ab')。
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單鏈抗體(single-chain antibody)」係指所屬技術領域中習知之單鏈抗體,其包含由約15至約20個胺基酸之短肽連接的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單結構域抗體(single domain antibody)」係指所屬技術領域中習知之單結構域抗體,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及重鏈恆定區或其僅包含重鏈可變區。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人類抗體(human antibody)」係指由人類生產之抗體或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技術製造之具有對應於由人類生產之抗體的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此人類抗體之定義包括完整或全長抗體、其片段、及/或包含至少一個人類重鏈及/或輕鏈多肽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人源化抗體(humanized antibody)」係指經修飾以增加與人類抗體之序列同源性的非人類抗體,使得抗體之抗原結合性質得以保留但其在人體內之抗原性減小。
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y)」係指其中免疫球蛋白分子之胺基酸序列係衍生自二或更多個物種之抗體。輕鏈及重鏈兩者之可變區通常對應於具有所欲特異性、親和力、及能力之衍生自一個哺乳動物物種(例如小鼠、大鼠、兔等)的抗體可變區,而恆定區對應於衍生自另一個哺乳動物物種(例如人類)的抗體序列,以避免在該物種中引發免疫反應。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多特異性抗體(multispecific antibody)」係指包含複數個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序列之抗體,其中複數個中之第一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序列具有對第一表位之結合特異性,且複數個中之第二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序列具有對第二表位之結合特異性。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表位不重疊或實質上不重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表位係在不同抗原例如不同蛋白質(或多聚體蛋白質的不同次單元)上。在一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三、第四、或第五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在一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分子、三特異性抗體分子、或四特異性抗體分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係指結合不多於兩種表位或兩種抗原之多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之特徵在於具有對第一表位(例如TRDV2抗原上之表位)的結合特異性之第一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序列、及具有對第二表位的結合特異性之第二免疫球蛋白可變域序列。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表位係在不同抗原例如不同蛋白質(或多聚體蛋白質的不同次單元)上。在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對第一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輕鏈可變域序列、以及對第二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輕鏈可變域序列。在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對第一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半抗體或其片段、以及對第二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半抗體或其片段。在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對第一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scFv或其片段、以及對第二表位具有結合特異性之scFv或其片段。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CD33上。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半抗體(half antibody)」係指與一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與一個免疫球蛋白輕鏈相關聯。例示性半抗體係以SEQ ID NO:17描述。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易於理解是,半抗體可涵蓋其片段,且亦可具有由單一可變域組成的抗原結合域(例如,源自駱駝科(camelidae))。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TRDV2」係指當表現於γδ T細胞表面上時能夠形成T細胞受體之多肽。TRDV2表現性γδ T細胞係在人類胎兒中最早發育的T細胞之一,且係健康成年人周邊血液細胞中之主要γδ T細胞亞群。用語「TRDV2」包括任何TRDV2變體、異構體、及物種同源物,其係由細胞(包括T細胞)天然表現,或者可表現在經編碼多肽之基因或cDNA轉染的細胞上。在具體實施例中,TRDV2係人類TRDV2。例示性人類TRDV2胺基酸序列係以GenBank存取號NG_001332.3提供。
用語「CD33」係指67kD單次跨膜醣蛋白,且其係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 Siglec)家族之成員。雖然其確切的生物功能尚不清楚,但在正常個體中,其主要被認為是髓樣分化抗原(myeloid differentiation antigen),在骨髓前驅細胞、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中具有低表現,而在循環單核球及樹突細胞中高度表現。已在85至90%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患者之母細胞及白血病幹細胞上偵測到CD33。用語「CD33」包括任何CD33變體、異構體、及物種同源物,其係由細胞天然表現,或者可表現在經編碼該等多肽之基因或cDNA轉染的細胞上,除非另有說明,「CD33」係人類CD33。人類CD33胺基酸序列係以GenBank存取號BC028152.1提供。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結合至TRDV2 (specifically binds to TRDV2)」之抗體係指以1×10−7 M或更小(諸如1×10−8 M或更小、5×10−9 M或更小、1×10−9 M或更小、5×10−10 M或更小、或1×10−10 M或更小)之KD結合至TRDV2(諸如人類TRDV2)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specifically binds to a second target antigen)」之抗體係指以1×10−7 M或更小(諸如1×10−8 M或更小、5×10−9 M或更小、1×10−9 M或更小、5×10−10 M或更小、或1×10−10 M或更小)之KD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結合至腫瘤相關抗原(specifically binds to a tumor-associated antigen)」的抗原結合域或抗原結合片段係指以1×10−7 M或更小(諸如1×10−8 M或更小、5×10−9 M或更小、1×10−9 M或更小、5×10−10 M或更小、或1×10−10 M或更小)之KD結合腫瘤相關抗原的抗原結合域或抗原結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結合至CD33 (specifically binds to CD33)」之抗體係指以1×10−7 M或更小(諸如1×10−8 M或更小、5×10−9 M或更小、1×10−9 M或更小、5×10−10 M或更小、或1×10−10 M或更小)之KD結合至CD33(諸如人類CD33)的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特異性結合CD33之C2域。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特異性結合CD33之V域。
用語「KD」係指解離常數,此常數係獲自Kd對Ka之比率(即Kd/Ka),且係以莫耳濃度(M)表示。抗體之KD值可使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之方法判定。例如,抗體之KD可藉由使用表面電漿共振(諸如藉由使用生物感測器系統,例如Biacore®系統)、或藉由使用生物層干涉技術(諸如Octet RED96系統)判定。抗體之KD的值越小,抗體結合至目標抗原的親和力越高。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抗體,其結合至TRDV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可變(VH)區及輕鏈可變(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不是單域抗體或奈米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人源化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VL區、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或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及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包含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及本文所述抗體中任一者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表、以及表1及表2提供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代表性VH及VL胺基酸序列,包括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係雙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不是TRDV2的第二目標。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VL區、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或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H區及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至TRDV2之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所述之TRDV2抗體中任一者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表、以及表1及表2提供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代表性VH及VL胺基酸序列,包括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目標係CD3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H區、VL區、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或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H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H區及VL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具有本文提供之CD33抗體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表、以及表3及表4提供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代表性VH及VL胺基酸序列,包括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特異性結合TRDV2。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T細胞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嵌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人類的。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人源化的。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經單離之TRDV2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係完整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IgG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IgG1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IgG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IgG3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IgG4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包含κ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包含λ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單株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三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四特異性抗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一種TRDV2抗體,其係TRDV2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係功能性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原結合片段係嵌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原結合片段係人類的。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原結合片段係人源化的。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原結合片段係經單離之TRDV2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雙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Fab。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Fab’。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F(ab’)2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Fv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雙硫鍵穩定性Fv片段(dsFv)。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dsFv)2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雙特異性dsFv (dsFv-dsFv’)。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雙硫鍵穩定性雙鏈抗體(ds雙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單鏈抗體分子(scFv)。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單域抗體(sdAb)。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scFv二聚體(雙價雙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由包含一或多個CDR之抗體的一部分形成之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駱駝化單域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奈米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域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雙價域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片段係結合至抗原但不包含完整抗體結構之抗體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其他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促效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活化T細胞。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拮抗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使T細胞去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阻斷T細胞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調節T細胞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既不活化γδ T細胞活性亦不使其去活化。在一具體實施例中,T細胞係γδ T細胞。
在具體實施例中,γδ T細胞係人類γδ T細胞。在具體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呈鈕扣(knob-in-hole)形式的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可包含在雙特異性抗體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在多特異性抗體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一結合域,其包含結合至第一TRDV2表位的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及第二結合域,其包含結合至第二TRDV2表位的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其中第一TRDV2表位與第二TRDV2表位不相同。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至TRDV2。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會結合至Vδ2之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Chothia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例示性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Contac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係根據AbM編號系統。本文提供某些抗體實施例的6個CDR(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的例示性組。其他CDR組係經設想且在本文提供之抗體實施例的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一TRDV2表位;及第二域,其結合至第二TRDV2表位,其中第一TRDV2表位與第二TRDV2表位不同。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三結合域,其結合至不是TRDV2的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且第二結合域包含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第一結合域不是單域抗體或奈米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之第二結合域不是單域抗體或奈米抗體。
根據一具體態樣,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之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 HC1;(b) HC2;(c) LC1;及(d) LC2。HC1可與LC1相關聯,且HC2可與LC2相關聯。HC1可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可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HC1及LC1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可例如結合γδ T細胞上之TRDV2。
本文亦提供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HC1;(b) HC2;(c) LC1;及(d) LC2,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HC1可例如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可例如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TRDV2之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HC2可例如包含HCDR1、HCDR2、及HCDR3,且LC2可例如包含LCDR1、LCDR2、及LCDR3,以形成特異性結合第二目標抗原之針對第二目標抗原的結合部位。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係在γδ T細胞表面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目標抗原係在第二目標細胞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存在於第二目標細胞表面上之第二目標抗原的結合可例如導致第二細胞的殺滅。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位於TRDV2上之第一表位及癌細胞之第二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TRDV2抗原;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癌細胞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上之第一表位;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抗原上之第二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TRDV2抗原上之第一表位;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癌細胞抗原上之第二表位。
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癌細胞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表位係位於癌細胞抗原上。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腫瘤上。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腫瘤特異性抗原上。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腫瘤相關抗原上。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新抗原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腎上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肛門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闌尾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膽管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膀胱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骨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腦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子宮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結腸直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食道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膽囊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霍奇金氏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腎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白血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肝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黑素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間皮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多發性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神經內分泌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口腔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卵巢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胰臟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前列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竇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皮膚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軟組織肉瘤脊柱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胃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睪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咽喉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甲狀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子宮癌、子宮內膜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陰道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外陰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上腺癌係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腎上腺皮質癌(adrenal cortex cancer)、嗜鉻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肛門癌係鱗狀細胞癌、泄殖腔癌、腺癌、基底細胞癌、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闌尾癌係神經內分泌腫瘤(NET)、黏液性腺癌、杯狀細胞類癌、腸型腺癌、或戒環細胞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管癌係肝外膽管癌、腺癌、肝門膽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肝門膽管癌(perihilar bile duct cancer)、遠端膽管癌、或肝內膽管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膀胱癌係移行細胞癌(TCC)、乳突癌、扁平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骨癌係原發性骨癌、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或轉移性骨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癌係星細胞瘤、腦幹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腦膜瘤、室管膜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混合型神經膠質瘤、垂體癌、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松果體區腫瘤、髓母細胞瘤、或原發性CNS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癌係乳腺癌、侵襲性乳癌、非侵襲性乳癌、乳腺肉瘤、化生性癌、腺囊狀癌(adenocystic carcinoma)、葉狀瘤、血管肉瘤、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或發炎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頸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腸直腸癌係結腸直腸腺癌、原發性結腸直腸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平滑肌肉瘤、類癌瘤、黏液性腺癌、戒環細胞腺癌、胃腸道類癌瘤、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食道癌係腺癌或鱗狀細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囊癌係腺癌、乳突腺癌、腺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TD)係葡萄胎、妊娠滋養細胞瘤(GTN)、絨毛膜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STT)、或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TT)。
在一些實施例中,頭頸癌係喉癌、鼻咽癌、下咽癌、鼻腔癌、副鼻竇癌、唾液腺癌、口腔癌、口咽癌、或扁桃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霍奇金氏淋巴瘤係典型霍奇金氏淋巴瘤、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富含淋巴球型、淋巴球缺乏型、或結節性淋巴球為主的霍奇金氏淋巴瘤(NLPHL)。
在一些實施例中,腸癌係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小腸癌(small bowel cancer)、腺癌、肉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或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癌係腎細胞癌(RCC)、透明細胞RCC、乳突RCC、嫌色細胞RCC、腎集合小管RCC、未分類RCC、移行細胞癌、泌尿上皮癌、腎盂癌、或腎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白血病係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毛細胞白血病(HC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白血病係AML。
在一些實施例中,肝癌係肝細胞癌(HCC)、纖維板層型HCC、膽管癌、血管肉瘤、或肝轉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肺癌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癌、複合型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肺部結節、轉移性肺癌、腺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唾液腺型肺癌、肺類癌、間皮瘤、肺肉瘤樣癌、或惡性顆粒細胞肺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黑色素瘤係表面擴散黑色素瘤、結節型黑色素瘤、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瘤、小痣性惡性黑色素瘤、非色素性黑色素瘤、結締組織增生性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皮瘤係胸膜間皮瘤、腹膜間皮瘤、心包膜間皮瘤、或睪丸間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發性骨髓瘤係活動性骨髓瘤或燜燃型骨髓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神經內分泌腫瘤係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係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小細胞淋巴球性淋巴瘤、Burkitt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前驅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ATLL)、毛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原發性縱膈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被套細胞淋巴瘤(MCL)、邊緣區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結節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臟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B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阿-巴二氏症候群(Alibert-Bazin syndrome)、Sezary症候群、原發性皮膚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全身性ALCL、腸病變型T細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 T cell lymphoma, EATL)、或肝脾γ/δ T細胞淋巴瘤。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癌症係多發性骨髓瘤(MM)。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癌症係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其他實施例中,癌症係急性B細胞淋巴母細胞白血病。在又其他實施例中,癌症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霍奇金氏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口腔癌(oral cancer)係鱗狀細胞癌、疣狀癌、小唾液腺癌、淋巴瘤、良性口腔腫瘤、嗜酸性球性肉芽腫、纖維瘤、顆粒細胞瘤、角質棘皮瘤、平滑肌瘤、骨軟骨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乳突瘤、尖狀濕疣、疣狀黃瘤(verruciform xanthoma)、化膿性肉芽腫、橫紋肌瘤、齒源性腫瘤、白斑病、黏膜紅斑、鱗狀細胞唇癌、基底細胞唇癌、口腔癌(mouth cancer)、牙齦癌、或舌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卵巢癌係卵巢上皮癌、黏液性上皮卵巢癌、子宮內膜樣上皮卵巢癌、透明細胞上皮卵巢癌、未分化上皮卵巢癌、卵巢低度惡性潛能腫瘤(ovarian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原發性腹膜癌、輸卵管癌、生殖細胞瘤、畸胎瘤、惡性胚胎瘤卵巢生殖細胞癌、內胚竇瘤、性索-基質瘤、性索-性腺基質瘤、卵巢基質瘤、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顆粒濾泡膜細胞瘤(granulosa-theca tumor)、塞萊二氏腫瘤腫瘤(Sertoli-Leydig tumor)、卵巢肉瘤、卵巢癌肉瘤、卵巢腺肉瘤、卵巢平滑肌肉瘤、卵巢纖維肉瘤、Krukenberg氏腫瘤、或卵巢囊腫。
在一些實施例中,胰臟癌係胰臟外分泌腺癌、胰臟內分泌腺癌、或胰臟腺癌、胰島細胞腫瘤、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列腺癌係前列腺腺癌、前列腺肉瘤、移行細胞癌、小細胞癌、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竇癌係鱗狀細胞癌、黏膜細胞癌、腺樣囊性細胞癌、腺泡細胞癌、鼻腔鼻竇未分化癌、鼻腔癌、副鼻竇癌、上頜竇癌、篩竇癌、或鼻咽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皮膚癌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Merkel氏細胞癌、卡波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 KS)、日光角化症、皮膚淋巴瘤、或角質棘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軟組織癌係血管肉瘤、皮膚纖維肉瘤、上皮樣肉瘤、Ewing氏肉瘤、纖維肉瘤、胃腸道基質瘤(GIST)、卡波西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DL)、黏液樣/圓細胞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 liposarcoma, MRCL)、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DL)、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RMS)、或滑膜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脊柱癌係脊柱轉移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胃癌係胃腺癌、胃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胃類癌瘤、第I型ECL細胞類癌、第II型ECL細胞類癌、或第III型ECL細胞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睪丸癌係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胚胎性癌、卵黃囊癌、絨毛膜癌、畸胎瘤、性腺基質瘤、萊氏細胞瘤(leydig cell tumor)、或塞氏細胞瘤(sertoli cell tumor)。
在一些實施例中,咽喉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肉瘤、喉癌、咽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喉鱗狀細胞癌、喉腺癌、淋巴上皮瘤、梭狀細胞癌、疣狀癌、未分化癌、或淋巴結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甲狀腺癌係乳突癌、濾泡癌、Hürthle氏細胞癌、甲狀腺髓質癌、或退行性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癌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癌、子宮內膜樣癌、漿液性腺癌、腺鱗狀細胞癌、子宮癌、子宮肉瘤、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基質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道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黑色素瘤、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陰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係實體癌症。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係實體腫瘤。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係液體癌症。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係液體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血液惡性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良性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惡性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轉移性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表位係位於癌抗原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PAP)、PDGFRα、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PSA3、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RANKL、SLAMF7、STEAP1、T細胞受體γ交替閱讀框蛋白(T cell receptor gamma alternate reading frame protein, TARP)、TROP2、VEGF、或VEGF-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BCM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19。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20。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2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25 (IL2-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30。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33。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37。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38。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5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56。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123 (IL-3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MET。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DLL/Notch。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EGF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EpCAM。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FGF。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FGF-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GD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HER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間皮素。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黏連蛋白4。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AP。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DGFRα。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S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SA3。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SC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SM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RANKL。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SLAMF7。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STEAP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ARP。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ROP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VEGF。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VEGF-R。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 -連環蛋白、BRCA1、BRCA2、CDK4、CML66、纖連蛋白、MART-2、p53、Ras、TGF-β RII、或MUC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E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AG-7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HPV E6。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HPV E7。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BING-4。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週期蛋白B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9D7。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EpCAM。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EphA3。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Her2/neu。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端粒酶。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間皮素。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SAP-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存活(surviving)。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B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G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S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XAGE家族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NY-ESO-1/LAGE-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RAME。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SSX-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elan-A。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ART-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Gp100。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mel17。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酪胺酸酶。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RP-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RP-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多肽P。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C1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β-連環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BRCA1。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BRCA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DK4。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ML66。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纖連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ART-2。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p53。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Ras。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TGF-βRII。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MUC1。
TRDV2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腫瘤相關抗原的結合可例如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CD33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表位包含CD33之C2域中之表位。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表位包含CD33之V域中之表位。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表位由CD33之C2域中之表位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表位由CD33之V域中之表位組成。
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實施例中,第一表位係位於TRDV2上,且第二表位係位於PD-1、PD-L1、CTLA-4、EGFR、HER-2、CD19、CD20、CD3、及/或其他與癌症相關之免疫抑制因子或表面抗原上。
用語「CD33」係指67kD單次跨膜醣蛋白,且其係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 Siglec)家族之成員。雖然其確切的生物功能尚不清楚,但在正常個體中,其主要被認為是髓樣分化抗原(myeloid differentiation antigen),在骨髓前驅細胞、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中具有低表現,而在循環單核球及樹突細胞中高度表現。已在85至90%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患者之母細胞及白血病幹細胞上偵測到CD33。用語「CD33」包括任何CD33變體、異構體、及物種同源物,其係由細胞天然表現,或者可表現在經編碼該等多肽之基因或cDNA轉染的細胞上,除非另有說明,「CD33」係人類CD33。人類CD33胺基酸序列係以GenBank存取號BC028152.1提供。
本文亦提供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抗CD3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HC1;(b) HC2;(c) LC1;及(d) LC2,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HC1可例如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可例如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TRDV2之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HC2可例如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9、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可例如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之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係在γδ T細胞表面上。在某些實施例中,CD33係在癌細胞(例如白血病細胞)表面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抗CD33 C2域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提供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抗CD33 V域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可例如結合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TRDV2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結合、及與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腫瘤相關抗原的結合可例如導致癌細胞的殺滅。
CD33的表現傾向受限於造血細胞,但不存在於正常造血幹細胞上,其指示CD33靶向AML細胞。
CD33的結構在其胞外部分係由媒介唾液酸結合的胺基端V-set Ig樣域(由CD33的外顯子2編碼)及C2-set Ig樣域(由外顯子3及4編碼)組成(Laszlo et al., 2016)。替代的CD33 RNA剪接可導致在細胞表面上表現之較短異構體,其缺乏V-set但保留C2-set Ig樣域(Laszlo, Estey, & Walter, 2014; Laszlo et al., 2016)。此剪接程序之生物相關性大部分係未知的,直到最近的研究顯示在50%之AML群體中存在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rs12459419,並導致CD33之外顯子2的跳躍(skipping),其導致CD33之V域缺失(Lamba et al., 2017)。
可用於本文提供之TRDV2多特異性抗體之額外CD33抗體包括AMG330及AMG673 (Amgen; Friedrich et al., 2014)、AMV564(Amphivena;美國專利第9,803,029號)、IMGN779(Immunogen;美國專利第9,359,442號)、BI836858 (Boehringer Ingelheim; Vasu et al., 2016)、Actimab (Actinium Pharma)、吉妥單抗(gemtuzumab) (Godwin, Gale, & Walter, 2017)、及SGN33A (Seattle Genetics)。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AMG330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AMG673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AMV564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IMGN779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BI836858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Actimab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根突孜單抗(gentuzimab)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D33之第二結合域包含SGN33A之VH CDR1至3及VL CDR1至3。
TRDV2xCD33多特異性抗體可包含第一結合域,該第一結合域包含本文提供之任何TRDV2抗體。TRDV2xCD33多特異性抗體可進一步包含第二結合域,該第二結合域包含任何CD33抗體(包括本文提供之任何CD33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係雙鏈抗體、交叉抗體(cross-body)、或經由如本文所述之受控Fab臂交換獲得之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具有互補CH3域以迫使異二聚化的類IgG分子;重組類IgG雙靶向分子,其中該分子之兩側各包含至少兩種不同抗體之Fab片段或該Fab片段的一部分;IgG融合分子,其中全長IgG抗體係融合至額外Fab片段或Fab片段之部分;Fc融合分子,其中單鏈Fv分子或穩定化雙價抗體係融合至重鏈恆定域、Fc區或其部分;Fab融合分子,其中不同之Fab片段係融合在一起;基於ScFv之抗體及基於雙鏈抗體之抗體及重鏈抗體(例如,域抗體、奈米抗體),其中不同單鏈Fv分子或不同雙鏈抗體抗體或不同重鏈抗體(例如,域抗體、奈米抗體)係彼此融合或融合至另一個蛋白質或載劑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互補CH3域分子之類IgG分子包括Triomab/Quadroma (Trion Pharma/Fresenius Biotech)、鈕入孔結構(Knobs-into-Holes) (Genentech)、CrossMAb (Roche)及靜電匹配(electrostatically-matched) (Amgen)、LUZ-Y (Genentech)、股交換工程改造域抗體(Strand Exchange Engineered Domain body, SEEDbody) (EMD Serono)、Biclonic (Merus)、及DuoBody (Genmab A/S)。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組類IgG雙靶向分子包括Dual Targeting (DT)-Ig (GSK/Domantis)、二合一抗體(Two-in-one Antibody) (Genentech)、交聯單株抗體(Cross-linked Mabs) (Karmanos Cancer Center)、mAb2 (F-Star)及CovX-body (CovX/Pfizer)。
在一些實施例中,IgG融合分子包括雙可變域(Dual Variable Domain, DVD)-Ig (Abbott)、類IgG雙特異性抗體(IgG-like Bispecific) (InnClone/Eli Lilly)、Ts2Ab (MedImmune/AZ)及BsAb (Zymogenetics)、HERCULES (Biogen Idec)和TvAb (Roche)。
在一些實施例中,Fc融合分子可包括ScFv/Fc融合(Academic Institution)、SCORPION (Emergent BioSolutions/Trubion, Zymogenetics/BMS)、雙親和力重靶向技術(Dual Affinity Retargeting Technology) (Fc-DART) (MacroGenics)、及雙(ScFv)2 -Fab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ntibody Medicine--China)。
在一些實施例中,Fab融合雙特異性抗體包括F(ab)2 (Medarex/AMGEN)、雙作用或雙-Fab (Genentech)、Dock-and-Lock (DNL) (ImmunoMedics)、雙價雙特異性抗體(Biotecnol)、及Fab-Fv (UCB-Celltech)。基於ScFv之抗體、基於雙價抗體之抗體及域抗體包括但不限於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BiTE) (Micromet)、Tandem Diabody (Tandab) (Affimed)、Dual Affinity Retargeting Technology (DART) (MacroGenics)、Single-chain Diabody (Academic)、TCR-like Antibodies (AIT, ReceptorLogics)、Human Serum Albumin ScFv Fusion (Merrimack)及COMBODY (Epigen Biotech)、雙靶向奈米抗體(Ablynx)、僅雙靶向重鏈域抗體(dual targeting heavy chain only domain antibody)。
本文提供之全長雙特異性抗體可使用例如兩個單特異性雙價抗體之間的Fab臂交換(或半分子交換)來產生,其藉由於各半分子中之重鏈CH3界面引入取代以利於兩個具有不同特異性之抗體半分子的異二聚體在體外無細胞環境中或使用共表現形成。該Fab臂交換反應係雙硫鍵異構化反應及CH3域之解離-締合的結果。親系單特異性抗體之鉸鏈區中的重鏈雙硫鍵係經還原。其中一個親系單特異性抗體所生成的游離半胱胺酸與第二親系單特異性抗體分子之半胱胺酸殘基形成重鏈間雙硫鍵,同時該等親系抗體之CH3域藉由解離-締合而釋出及重新形成。Fab臂之CH3域可經工程改造以利於異二聚化而非同二聚化。所得產物係具有兩個Fab臂或半分子之雙特異性抗體,該等Fab臂或半分子各自結合不同表位,即TRDV2上之表位及第二目標抗原(例如,不是TRDV2)上之表位。其他製造多特異性抗體之方法係已知且經設想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同二聚化(homodimerization)」係指具有相同CH3胺基酸序列之兩個重鏈的交互作用。如本文中所使用,「同二聚體(homodimer)」係指具有兩個有相同CH3胺基酸序列之重鏈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異二聚化(heterodimerization)」係指具有不同CH3胺基酸序列之兩個重鏈的交互作用。如本文中所使用,「異二聚體(heterodimer)」係指具有兩個有不同CH3胺基酸序列之重鏈的抗體。
如別處所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諸如下列的設計:Triomab/Quadroma (Trion Pharma/Fresenius Biotech)、鈕扣結構(Knob-in-Hole) (Genentech)、CrossMAb (Roche)及靜電匹配(Chugai, Amgen, NovoNordisk, Oncomed)、LUZ-Y (Genentech)、股交換工程改造域抗體(SEEDbody) (EMD Serono)、Biclonic (Merus)、及DuoBody (Genmab A/S)。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多特異性抗體係呈鈕與孔(knob-and-hole)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TRDV2多特異性抗體係呈DuoBody形式。
Triomab quadroma技術可用於產生本文提供之全長雙特異性抗體。Triomab技術促進兩種親本嵌合抗體之間的Fab臂交換,一個親本mAb具有IgG2a,且第二親本mAb具有大鼠IgG2b恆定區,從而產出嵌合雙特異性抗體。
「鈕扣(knob-in-hole)」策略(參見例如PCT公開號WO2006/028936)可用於產生全長雙特異性抗體。簡言之,在人類IgG中形成CH3域界面之選定胺基酸可在影響CH3域交互作用的位置處突變,以促進異二聚體形成。將具有小側鏈之胺基酸(孔)引入特異性結合第一抗原之抗體的重鏈中,並將具有大側鏈之胺基酸(鈕)引入特異性結合第二抗原之抗體的重鏈中。在共表現這兩個抗體之後,具有「孔」之重鏈與具有「鈕」之重鏈優先交互作用而導致異二聚體形成。形成鈕和孔之例示性CH3取代對係(表現為第一重鏈之第一CH3域中的經修飾位置/第二重鏈之第二CH3域中的經修飾位置):T366Y/F405A、T366W/ F405W、F405W/Y407A、T394W/Y407T、T394S/Y407A、T366W/T394S、F405W/T394S及T366W/T366S_L368A_Y407V。
CrossMAb技術可用於產生本文提供之全長雙特異性抗體。CrossMAb除了利用「鈕扣」策略來促進Fab臂交換之外,尚使半臂之一者中的CH1與CL域交換,以確保所得雙特異性抗體有正確的輕鏈配對(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8,242,247號)。
可使用其他的交換(cross-over)策略,藉由在雙特異性抗體中之一個或兩個臂中的重鏈與輕鏈之間或在重鏈內交換可變或恆定域(或兩者)來產生本文提供之全長雙特異性抗體。這些交換包括例如VH-CH1與VL-CL、VH與VL、CH3與CL及CH3與CH1,如國際專利申請案公開號WO2009/080254、WO2009/080251、WO2009/018386及WO2009/080252中所述。
可使用其他策略,諸如使用靜電交互作用促進重鏈異二聚化,其藉由取代一個CH3表面之帶正電荷殘基及第二CH3表面之帶負電荷殘基,如描述於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0/0015133;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09/0182127;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0/028637;或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1/0123532。在其他策略中,異二聚化可藉由下列取代促進(表現為第一重鏈之第一CH3域中的經修飾位置/第二重鏈之第二CH3域中的經修飾位置):L351Y_F405AY407V/T394W、T366I_K392M_T394W/F405A_Y407V、T366L_K392M_T394W/F405A_Y407V、L351Y_Y407A/T366A_K409F、L351Y_Y407A/T366V K409F Y407A/T366A_K409F、或T350V_L351Y_F405A Y407V/T350V_T366L_K392L_T394W,如在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2/0149876或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3/0195849中所述。
LUZ-Y技術可用於產生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此技術中,將白胺酸拉鍊添加至CH3域的C端,以驅動來自親本mAb的異二聚體組裝,其會在純化後被移除,如在Wraniket al. , (2012) J Biol Chem 287(52): 42221-9中所述。
SEEDbody技術可用於產生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SEEDbody在其恆定域中挑選經IgA殘基取代的IgG殘基以促進異二聚化,如在美國專利第US20070287170號中所述。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可在無細胞環境中體外產生,此係藉由在兩個單特異性同二聚體抗體之CH3區中引入非對稱突變,且在還原條件中(以讓雙硫鍵異構化)自兩個親本單特異性同二聚體抗體形成雙特異性異二聚體抗體,其係根據描述於PCT專利公開號WO2011/131746中之方法。在該等方法中,第一單特異性雙價抗體及第二單特異性雙價抗體經工程改造以在CH3域具有某些促進異二聚體穩定性之取代;該等抗體係在足以讓鉸鏈區中之半胱胺酸進行雙硫鍵異構化的還原條件下一起培養;從而藉由Fab臂交換來產生該雙特異性抗體。培養條件可選地被回復為非還原性條件。可使用之例示性還原劑係2-巰基乙胺(2-MEA)、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 DTT)、二硫赤蘚醇(dithioerythritol, DTE)、麩胱甘肽、參(2-羧乙基)膦(TCEP)、L-半胱胺酸、及β-巰基乙醇,諸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還原劑:2-巰基乙胺、二硫蘇糖醇、及參(2-羧乙基)膦。例如,可使用在至少20℃之溫度且至少25 mM之2-MEA存在下或在至少0.5 mM之二硫蘇糖醇存在下且在5至8之pH下(例如在7.0之pH下或在7.4之pH下)至少90 min的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且表現於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癌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時,癌細胞遭殺滅。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目標細胞表現癌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TRDV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分別為SEQ ID NO:1、2、3、4、5、及6之多肽序列的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抗CD3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分別為SEQ ID NO:9、10、11、12、13、及14之多肽序列的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
在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體包含連接子。在具體實施例中,連接子係肽連接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天然存在的胺基酸。可被包括至連接子中之例示性胺基酸係Gly、Ser、Pro、Thr、Glu、Lys、Arg、Ile、Leu、His、及The。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具有適當之長度,以將VH及VL以使彼等相對於彼此形成正確構形之方式連接,使得彼等保留所欲活性,諸如與目標(例如TRDV2)結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5至5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0至4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0至35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0至3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0至25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0至2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約15至2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6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7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8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9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1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2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3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4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5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6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7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8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19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1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2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3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4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5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6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7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8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29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0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1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2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3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4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5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6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7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8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39個胺基酸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係40個胺基酸長。可使用之例示性連接子係富含Gly之連接子、含Gly及Ser之連接子、含Gly及Ala之連接子、含Ala及Ser之連接子、及其他可撓性連接子。
本文識別之VH域及VL域中任一者(例如,結合TRDV2者)可經工程改造成scFv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形式係呈VH-連接子-VL定向。在其他實施例中,scFv形式係呈VL-連接子-VH定向。本文識別之VH域及VL域中任一者亦可用於產生sc(Fv)2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H-連接子-VL-連接子-VL-連接子-VH。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H-連接子-VL-連接子-VH-連接子-VL。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H-連接子-VH-連接子-VL-連接子-VL。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L-連接子-VH-連接子-VH-連接子-VL。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L-連接子-VH-連接子-VL-連接子-VH。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2結構係VL-連接子-VL-連接子-VH-連接子-VH。在一些實施例中,scFv自N至C端包含VH、第一連接子(L1)、及VL (VH-L1-VL)。在其他實施例中,scFv自N至C端包含VL、L1、及VH (VL-L1-VH)。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體包含兩個連接子。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體包含三個連接子。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體包含四或更多個連接子。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其抗原結合片段。
根據另一具體態樣,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誘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例如在體外誘導ADCC。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以1:1之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在體外評估時,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經過γδ T效應細胞與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的體外評估時(其中此類細胞係以約1:1之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存在,且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約30 ng/mL之濃度存在),展現小於約160 pM之EC50
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 HC1;(b) HC2;(c) LC1;及(d) LC2,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TRDV2的第一抗原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9、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的第二抗原結合部位,其中該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經過γδ T效應細胞與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的體外評估時(其中此類細胞係以約1:1之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存在,且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約30 ng/mL之濃度存在),展現小於約160 pM之EC50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抗原結合部位特異性結合CD33之C2域。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抗原結合部位特異性結合CD33之V域。
在某些實施例中,EC50 係小於約1000 pM、小於約900 pM、小於約800 pM、小於約700 pM、小於約600 pM、小於約500 pM、小於約400 pM、小於約300 pM、小於約200 pM、小於約190 pM、小於約180 pM、小於約170 pM、小於約160 pM、小於約150 pM、小於約140 pM、小於約130 pM、小於約120 pM、小於約110 pM、小於約100 pM、小於約90 pM、小於約80 pM、小於約70 pM、小於約60 pM、小於約50 pM、小於約40 pM、小於約30 pM、小於約20 pM、或小於約10 pM。
在某些實施例中,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可例如係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1:1、2:1、3:1、4:1、5:1、6:1、7:1、8:1、9:1、或10:1。
在某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濃度係約0.000005 ng/mL、約0.00005 ng/mL、約0.0005、約0.005 ng/mL、約0.01 ng/mL、約0.02 ng/mL、約0.03 ng/mL、約0.04 ng/mL、約0.05 ng/mL、約0.06 ng/mL、約0.07 ng/mL、約0.08 ng/mL、約0.09 ng/mL、約0.1 ng/mL、約0.5 ng/mL、約1.0 ng/mL、約10 ng/mL、約20 ng/mL about、約30 ng/mL、約40 ng/mL、約50 ng/mL、約60 ng/mL、約70 ng/mL、約80 ng/mL、約90 ng/mL、約100 ng/mL、或約1000 ng/mL。
在本文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之免疫效應性質可藉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技術透過Fc修飾來增強或靜默。例如,Fc效應功能(諸如Clq結合、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吞噬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phagocytosis, ADCP)、下調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BCR)等)可藉由修飾Fc中負責此等活性之殘基來提供及/或控制。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或「ADCC」係指一種細胞介導之反應,其中表現Fc受體(FcR)之非特異性細胞毒性細胞(例如自然殺手(NK)細胞、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辨識目標細胞上之已結合抗體,且隨後造成目標細胞裂解。
抗體誘導ADCC之能力可藉由工程改造其寡醣組分來增強。人類IgG1或IgG3係在Asn297處經N-醣基化並且大部分聚醣係呈廣為周知之雙觸角(biantennary) G0、G0F、G1、G1F、G2或G2F形式。由未經工程改造之CHO細胞生產之抗體一般具有約至少85%之聚醣岩藻醣(glycan fucose)含量。自附接至Fc區之雙觸角複合型寡醣移除核心岩藻糖經由改善FcγRIIIa結合且不改變抗原結合或CDC活性來增強抗體之ADCC。此類Ab可使用已報導會導致成功表現相對高量去岩藻糖基化(defucosylated)抗體(帶有雙觸角複合型之Fc寡醣)的不同方法來達成,諸如控制培養滲透壓(Konnoet al. , Cytotechnology 64:249-65, 2012)、應用變體CHO系Lec13作為宿主細胞系(Shieldset al. , J Biol Chem 277:26733-26740, 2002)、應用變體CHO系EB66作為宿主細胞系(Olivieret al. , MAbs; 2(4), 2010;紙本發行前之電子發行版本;PMID:20562582)、應用大鼠融合瘤細胞系YB2/0作為宿主細胞系(Shinkawaet al. , J Biol Chem 278:3466-3473, 2003)、引入特異性針對α-1,6-岩藻醣基轉移酶(FUT8)基因的短小干擾RNA (Moriet al. , Biotechnol Bioeng 88:901-908, 2004)、或共表現β -1,4-N-乙醯葡糖胺基轉移酶III (β -1,4-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III)與高基氏α-甘露糖苷酶II (golgi α-mannosidase II)或基夫鹼(kifunensine,一種強效α-甘露糖苷酶I抑制劑)(Ferraraet al. , J Biol Chem 281:5032-5036, 2006, Ferraraet al. , Biotechnol Bioeng 93:851-861, 2006; Xhouet al. , Biotechnol Bioeng 99:652-65, 2008)。
在本文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中,由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所誘發之ADCC亦可藉由抗體Fc中之某些取代而增強。例示性取代例如為在胺基酸位置256、290、298、312、356、330、333、334、360、378或430處之取代(殘基編號依據EU索引),如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中所述。
根據另一具體態樣,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嵌合的。
根據另一具體態樣,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人類或人源化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人類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係人類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人類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人源化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係人源化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人源化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人類的,且第二結合域係人源化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人源化的,且第二結合域係人類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IgG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1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3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4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TRDV2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之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結合至TRDV2抗原之第一結合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包含結合至TRDV2抗原之第一結合域,並包含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之第二結合域(如本文所提供)。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結合至TRDV2抗原、第二目標抗原、及一或多種額外抗原。在本文提供之各種抗體之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給定抗原之表位。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種多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VH,該VH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VL,該VL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i) VH,其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及(ii) VL,其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hothia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AbM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ontac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例示性編號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VH,該VH包含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VL,該VL包含具有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特異性結合至TRDV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結合TRDV2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結合TRDV2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TRDV2之抗原的結合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TRDV2之表位的結合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TRDV2係存在於T細胞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PAP、PDGFRα、PSA、PSA3、PSMA、RANKL、SLAMF7、STEAP1、TARP、TROP2、VEGF、或VEGF-R。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或BRCA1。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CD3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VH,該VH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VL,該VL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i) VH,其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及(ii) VL,其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hothia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AbM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ontac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例示性編號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VH,該VH包含具有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VL,該VL包含具有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CD33之抗原的結合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之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CD33之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特異性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多價的,第二結合域係多價的,或其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係多價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多價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兩種抗原,或其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兩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兩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兩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或其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或其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或其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三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四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人源化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IgG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IgG抗體係IgG1、IgG2、IgG3、或IgG4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κ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λ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單株抗體。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結合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結合癌抗原。在某些實施例中,T細胞係γδ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在癌細胞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核酸,其編碼本文提供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經單離核酸,其編碼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的是,可以改變(例如,置換、缺失、插入等)蛋白質之編碼序列而不改變該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因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可改變編碼本文提供之單株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的核酸序列而不改變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載體,其包含編碼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經單離核酸。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載體,其包含編碼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經單離核酸。鑒於本揭露,可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任何載體,諸如質體、黏質體、噬菌體載體、或病毒載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載體是重組表現載體,諸如質體。該載體可包括建立表現載體之習知功能的任何元件,例如啟動子、核糖體結合元件、終止子、增強子、篩選標記、及複製起點。啟動子可以是組成型、誘導型、或阻抑型啟動子。許多能夠將核酸遞送至細胞之表現載體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且可在本文中用於在細胞中生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習知選殖技術或人工基因合成可用於產生根據本文提供之實施例的重組表現載體。鑒於本揭露,此類技術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是熟知的。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係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經單離核酸,該經單離核酸編碼本文提供之單株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鑒於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任何宿主細胞可用於重組表現本文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大腸桿菌TG1或BL21細胞(用於表現例如scFv或Fab抗體)、CHO-DG44或CHO-K1細胞、或HEK293細胞(用於表現例如全長IgG抗體)。根據具體實施例,重組表現載體係藉由習知方法(諸如化學轉染、熱休克、或電穿孔)轉型成宿主細胞,其中該重組表現載體被穩定地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中,使得重組核酸有效表現。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核酸,其編碼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載體,其包含編碼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的核酸。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載體,該載體包含編碼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的核酸。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載體,其包含編碼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的核酸;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產生醫藥組成物之方法,該醫藥組成物包含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該方法包含將該多特異性抗體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以獲得該醫藥組成物。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製造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抗體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抗體的功能之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結合域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生產本文揭示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在多個條件下培養包含編碼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細胞,以生產本文揭示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自該細胞或細胞培養物(例如,自上清液)回收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經表現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自細胞收穫且根據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習知技術並如本文所述將其純化。醫藥組成物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係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經單離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醫藥組成物(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意指包含本文提供之抗體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產品。本文提供之抗體及包含該等抗體之組成物亦可用於製造用在本文提及之治療應用中的藥劑。
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載劑(carrier)」係指任何賦形劑、稀釋劑、填充料、鹽、緩衝劑、穩定劑、助溶劑、油、脂質、含脂質囊泡、微球、脂質體包封、或其他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用於醫藥配方之材料。將理解載劑、賦形劑或稀釋劑之特徵將取決於特定應用之投予途徑而定。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係指不干擾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有效性或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生物活性之非毒性材料。根據鑒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任何適合用於抗體醫藥組成物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皆可用於本文中。
醫藥活性成分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配方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例如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例如第21版(2005)、及任何之後的版本)。額外成分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緩衝劑、稀釋劑、溶劑、張力調節劑、保存劑、穩定劑、及螯合劑。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可用於配製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係液體配方。例示性液體配方係水性配方,即包含水之配方。液體配方可包含溶液、懸浮液、乳液、微乳液、凝膠、及類似者。水溶液配方一般包含至少50% w/w水、或至少60%、70%、75%、80%、85%、90%、或至少95% w/w的水。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將醫藥組成物配製成可例如經由注射裝置(例如注射器或輸注泵)注射之注射用劑。例如,注射可經皮下、肌內、腹膜內、玻璃體內(intravitreally)、或靜脈內遞送。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係固體配方,例如經冷凍乾燥或噴霧乾燥之組成物,其可原樣使用,或在使用前由醫師或患者添加溶劑、及/或稀釋劑至其中。固體劑型可包括錠劑(諸如壓製錠及/或包衣錠)及膠囊(例如硬明膠或軟明膠膠囊)。醫藥組成物亦可呈例如囊劑(sachet)、糖衣錠、粉劑、顆粒劑、口含錠(lozenge)、或重構用粉劑之形式。
劑型可係立即釋放型,在此情況下其可包含水溶性或分散性載劑,或者可係延遲釋放、持續釋放、或修飾釋放型,在此情況下其可包含調控劑型在胃腸道中或在皮下之溶解速率的水不溶性聚合物。
在其他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可經鼻內、頰內、或舌下傳遞。
水溶液配方中之pH可介於pH 3與pH 10之間。在一個實施例中,配方之pH係約7.0至約9.5。在另一實施例中,配方之pH係約3.0至約7.0。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緩衝劑。緩衝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精胺酸、天冬胺酸、二羥乙基甘胺酸(bicine)、檸檬酸、磷酸氫二鈉、反丁烯二酸、甘胺酸、甘胺醯甘胺酸、組胺酸、離胺酸、順丁烯二酸、蘋果酸、乙酸鈉、碳酸鈉、磷酸二氫鈉、磷酸鈉、琥珀酸鹽、酒石酸、三羥甲基甘胺酸(tricine)、及參(羥甲基)-胺基甲烷、及其混合物。緩衝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01 mg/ml至約50 mg/ml,例如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緩衝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保存劑。保存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氯化本索寧、苯甲酸、苄醇、溴硝丙二醇(bronopol)、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氯甲苯酚、氯己定、氯菲那辛、鄰甲酚、間甲酚、對甲酚、乙基4-羥基苯甲酸酯、咪唑啶基脲(imidurea)、甲基4-羥基苯甲酸酯、苯酚、2-苯氧乙醇、2-苯乙醇、丙基4-羥基苯甲酸酯、去氫乙酸鈉、硫柳汞(thiomerosal)、及其混合物。保存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01 mg/ml至約50 mg/ml,例如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保存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等張劑。等張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鹽(諸如氯化鈉)、胺基酸(諸如甘胺酸、組胺酸、精胺酸、離胺酸、異白胺酸、天冬胺酸、色胺酸、及蘇胺酸)、醛醣醇(諸如甘油、1,2-丙二醇(丙二醇(propyleneglycol))、1,3-丙二醇、及1,3-丁二醇)、聚乙二醇(例如PEG400)、及其混合物。等張劑之另一實例包括糖。糖之非限制性實例可包括單醣、雙醣、或多醣、或水溶性葡聚糖,包括例如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山梨糖、木糖、麥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右旋糖酐、普魯蘭(pullulan)、糊精、環糊精、α及β-HPCD、可溶性澱粉、羥乙基澱粉、及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張劑之另一實例係糖醇,其中用語「糖醇(sugar alcohol)」係定義為具有至少一個-OH基團之C(4-8)烴。糖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肌醇、半乳糖醇、甜醇(dulcitol)、木糖醇、及阿拉伯糖醇。等張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01 mg/ml至約50 mg/ml,例如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等張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螯合劑。螯合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檸檬酸、天冬胺酸、伸乙二胺四乙酸(EDTA)之鹽、及其混合物。螯合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01 mg/ml至約50 mg/ml,例如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螯合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穩定劑。穩定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一或多種聚集抑制劑、一或多種氧化抑制劑、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及/或一或多種蛋白酶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穩定劑,其中該穩定劑係羧基-/羥基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諸如HPC、HPC-SL、HPC-L、及HPMC)、環糊精、2-甲基硫代乙醇、聚乙二醇(諸如PEG 3350)、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啶酮、鹽(諸如氯化鈉)、含硫物質(諸如單硫代甘油)、或巰乙酸。穩定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01 mg/ml至約50 mg/ml,例如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穩定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諸如一種界面活性劑、至少一種界面活性劑、或二種不同界面活性劑。用語「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係指任何包含水溶性(親水性)部分及脂溶性(親脂性)部分的分子或離子。界面活性劑可例如選自由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及/或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所組成之群組。界面活性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界面活性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一或多種蛋白酶抑制劑,諸如例如EDTA、及/或苯甲脒鹽酸(HCl)。蛋白酶抑制劑可個別地或總體地以自約0.1 mg/ml至約20 mg/ml之濃度存在。包含此等特定蛋白酶抑制劑中之各者的醫藥組成物構成替代實施例。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產生醫藥組成物之方法,該醫藥組成物包含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方法包含將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以獲得該醫藥組成物。替代結合劑
雖然在本文中例示TRDV2抗體,但應理解的是,亦設想到其他結合至TRDV2之分子(TRDV2分子)。此類TRDV2分子包括替代結合劑,包括本文提供之抗體之等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TRDV2分子包含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此類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可結合本文例示之相同目標。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可結合至與本文揭示之抗體相同的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免疫球蛋白結合劑經識別為在競爭結合檢定中置換本揭露之抗體或被本揭露之抗體置換的試劑。此等替代結合劑可包括例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經工程改造蛋白質支架。此類支架包括例如抗運載蛋白(anticalin),其係基於脂質運載蛋白(lipocalin)支架(一種蛋白質結構,其特徵在於支撐四個高度變異環的剛性β桶(beta-barrel),該等高度變異環形成配體結合部位)。可藉由環區中標靶隨機誘變,在與功能性展示及導引選擇的組合下,進行新穎結合特異性的工程改造(參見例如Skerra, 2008, FEBS J. 275:2677-83)。其他合適的支架可包括例如黏附蛋白(adnectin)或單抗體(monobody),其係基於人類纖連蛋白III之第十胞外域(參見例如Koide and Koide, 2007, Methods Mol. Biol. 352: 95-109);親和抗體(affibody),其係基於葡萄球菌蛋白A之Z域(參見例如Nygrenet al. , 2008, FEBS J. 275:2668-76);DARPin,其係基於錨蛋白重複蛋白(參見例如Stumppet al. , 2008, Drug. Discov. Today 13:695-701);菲諾體(fynomer),其係基於人類Fyn蛋白激酶之SH3域(參見例如Grabulovskiet al. , 2007, J. Biol. Chem. 282:3196-204);親和素(affitin),其係基於來自嗜酸熱硫化葉菌(Sulfolobus acidolarius)之Sac7d(參見例如Krehenbrinket al. , 2008, J. Mol. Biol. 383:1058-68);阿菲林(affilin),其係基於人類y-B-晶體蛋白(參見例如Ebersbachet al. , 2007, J. Mol. Biol. 372:172-85);高親和力多聚體(avimer),其係基於膜受體蛋白之A域(參見例如Silvermanet al. , 2005, Biotechnol. 23:1556-61);富含半胱胺酸之打結素(knottin)肽(參見例如Kolmar, 2008, FEBS J. 275:2684-90);及經工程改造之Kunitz型抑制劑(參見例如Nixon and Wood, 2006, 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 9:261-68)。關於綜述,參見例如Gebauer and Skerra, 2009, Curr. Opin. Chem. Biol. 13:245-55。使用方法
亦提供一種靶向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癌細胞暴露於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提供一種靶向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癌細胞暴露於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該醫藥組成物包含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結合TRDV2或癌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功能性活性可藉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及如本文所述之方法表徵。用於表徵結合TRDV2或癌抗原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親和力及特異性檢定,包括Biacore、ELISA、及OCTETRED分析;藉由FACS偵測抗體與癌細胞結合之結合檢定;偵測抗體與γδ T細胞上之TRDV2結合之結合檢定。根據具體實施例,用於表徵結合TRDV2或癌抗原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包括以下所述者。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種將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接觸,其中該接觸將該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在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存在下與多特異性抗體接觸。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消除對象之癌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對象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有需要之對象。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人類。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種活化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表現TRDV2之對照γδ T細胞,該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亦提供一種將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等方法可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其中該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將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症。亦提供一種將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該接觸將該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細胞。
亦提供一種用於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方法可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亦提供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在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存在下與雙特異性抗體接觸。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對象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特異性結合TRDV2及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之癌抗原的經單離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消除對象之表現癌抗原之癌細胞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對象之疾病之方法,該疾病係全部或部分由表現癌抗原之癌細胞造成,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有需要之對象。在一些實施例中,對象係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係癌症。在具體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結合TRDV2及癌抗原。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係CD33表現性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係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或新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上腺癌係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腎上腺皮質癌(adrenal cortex cancer)、嗜鉻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肛門癌係鱗狀細胞癌、泄殖腔癌、腺癌、基底細胞癌、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闌尾癌係神經內分泌腫瘤(NET)、黏液性腺癌、杯狀細胞類癌、腸型腺癌、或戒環細胞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管癌係肝外膽管癌、腺癌、肝門膽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肝門膽管癌(perihilar bile duct cancer)、遠端膽管癌、或肝內膽管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膀胱癌係移行細胞癌(TCC)、乳突癌、扁平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骨癌係原發性骨癌、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或轉移性骨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腦癌係星細胞瘤、腦幹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腦膜瘤、室管膜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混合型神經膠質瘤、垂體癌、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松果體區腫瘤、髓母細胞瘤、或原發性CNS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癌係乳腺癌、侵襲性乳癌、非侵襲性乳癌、乳腺肉瘤、化生性癌、腺囊狀癌(adenocystic carcinoma)、葉狀瘤、血管肉瘤、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或發炎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頸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腸直腸癌係結腸直腸腺癌、原發性結腸直腸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平滑肌肉瘤、類癌瘤、黏液性腺癌、戒環細胞腺癌、胃腸道類癌瘤、或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食道癌係腺癌或鱗狀細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膽囊癌係腺癌、乳突腺癌、腺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TD)係葡萄胎、妊娠滋養細胞瘤(GTN)、絨毛膜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STT)、或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TT)。
在一些實施例中,頭頸癌係喉癌、鼻咽癌、下咽癌、鼻腔癌、副鼻竇癌、唾液腺癌、口腔癌、口咽癌、或扁桃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霍奇金氏淋巴瘤係典型霍奇金氏淋巴瘤、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富含淋巴球型、淋巴球缺乏型、或結節性淋巴球為主的霍奇金氏淋巴瘤(NLPHL)。
在一些實施例中,腸癌係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小腸癌(small bowel cancer)、腺癌、肉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或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腎癌係腎細胞癌(RCC)、透明細胞RCC、乳突RCC、嫌色細胞RCC、腎集合小管RCC、未分類RCC、移行細胞癌、泌尿上皮癌、腎盂癌、或腎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白血病係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毛細胞白血病(HC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在一些實施例中,肝癌係肝細胞癌(HCC)、纖維板層型HCC、膽管癌、血管肉瘤、或肝轉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肺癌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癌、複合型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肺部結節、轉移性肺癌、腺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唾液腺型肺癌、肺類癌、間皮瘤、肺肉瘤樣癌、或惡性顆粒細胞肺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黑色素瘤係表面擴散黑色素瘤、結節型黑色素瘤、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瘤、小痣性惡性黑色素瘤、非色素性黑色素瘤、結締組織增生性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皮瘤係胸膜間皮瘤、腹膜間皮瘤、心包膜間皮瘤、或睪丸間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發性骨髓瘤係活動性骨髓瘤或燜燃型骨髓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神經內分泌腫瘤係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係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小細胞淋巴球性淋巴瘤、Burkitt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前驅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ATLL)、毛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原發性縱膈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被套細胞淋巴瘤(MCL)、邊緣區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結節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臟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B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阿-巴二氏症候群(Alibert-Bazin syndrome)、Sezary症候群、原發性皮膚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全身性ALCL、腸病變型T細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 T cell lymphoma, EATL)、或肝脾γ/δ T細胞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口腔癌(oral cancer)係鱗狀細胞癌、疣狀癌、小唾液腺癌、淋巴瘤、良性口腔腫瘤、嗜酸性球性肉芽腫、纖維瘤、顆粒細胞瘤、角質棘皮瘤、平滑肌瘤、骨軟骨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乳突瘤、尖狀濕疣、疣狀黃瘤(verruciform xanthoma)、化膿性肉芽腫、橫紋肌瘤、齒源性腫瘤、白斑病、黏膜紅斑、鱗狀細胞唇癌、基底細胞唇癌、口腔癌(mouth cancer)、牙齦癌、或舌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卵巢癌係卵巢上皮癌、黏液性上皮卵巢癌、子宮內膜樣上皮卵巢癌、透明細胞上皮卵巢癌、未分化上皮卵巢癌、卵巢低度惡性潛能腫瘤(ovarian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原發性腹膜癌、輸卵管癌、生殖細胞瘤、畸胎瘤、惡性胚胎瘤卵巢生殖細胞癌、內胚竇瘤、性索-基質瘤、性索-性腺基質瘤、卵巢基質瘤、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顆粒濾泡膜細胞瘤(granulosa-theca tumor)、塞萊二氏腫瘤腫瘤(Sertoli-Leydig tumor)、卵巢肉瘤、卵巢癌肉瘤、卵巢腺肉瘤、卵巢平滑肌肉瘤、卵巢纖維肉瘤、Krukenberg氏腫瘤、或卵巢囊腫。
在一些實施例中,胰臟癌係胰臟外分泌腺癌、胰臟內分泌腺癌、或胰臟腺癌、胰島細胞腫瘤、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列腺癌係前列腺腺癌、前列腺肉瘤、移行細胞癌、小細胞癌、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竇癌係鱗狀細胞癌、黏膜細胞癌、腺樣囊性細胞癌、腺泡細胞癌、鼻腔鼻竇未分化癌、鼻腔癌、副鼻竇癌、上頜竇癌、篩竇癌、或鼻咽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皮膚癌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Merkel氏細胞癌、卡波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 KS)、日光角化症、皮膚淋巴瘤、或角質棘皮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軟組織癌係血管肉瘤、皮膚纖維肉瘤、上皮樣肉瘤、Ewing氏肉瘤、纖維肉瘤、胃腸道基質瘤(GIST)、卡波西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DL)、黏液樣/圓細胞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 liposarcoma, MRCL)、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DL)、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RMS)、或滑膜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脊柱癌係脊柱轉移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胃癌係胃腺癌、胃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胃類癌瘤、第I型ECL細胞類癌、第II型ECL細胞類癌、或第III型ECL細胞類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睪丸癌係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胚胎性癌、卵黃囊癌、絨毛膜癌、畸胎瘤、性腺基質瘤、萊氏細胞瘤(leydig cell tumor)、或塞氏細胞瘤(sertoli cell tumor)。
在一些實施例中,咽喉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肉瘤、喉癌、咽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喉鱗狀細胞癌、喉腺癌、淋巴上皮瘤、梭狀細胞癌、疣狀癌、未分化癌、或淋巴結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甲狀腺癌係乳突癌、濾泡癌、Hürthle氏細胞癌、甲狀腺髓質癌、或退行性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宮癌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癌、子宮內膜樣癌、漿液性腺癌、腺鱗狀細胞癌、子宮癌、子宮肉瘤、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基質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道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黑色素瘤、或肉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陰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PDGFRα、RANKL、SLAMF7、TROP2、VEGF、或VEGF-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BRCA1、BRCA2、CDK4、CML66、纖連蛋白、MART-2、p53、Ras、TGF-βRII、或MUC1。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靶向癌細胞表面上之CD33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癌細胞暴露於本文提供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醫藥組成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靶向CD33之C2域。在其他實施例中,靶向CD33之V域。
結合TRDV2及/或CD33之雙特異性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功能性活性可藉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及如本文所述之方法表徵。用於表徵結合TRDV2及/或CD33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親和力及特異性檢定,包括Biacore、ELISA、及OCTETRED分析;藉由FACS偵測抗體與癌細胞上之CD33結合之結合檢定;偵測抗體與γδ T細胞上之TRDV2結合之結合檢定。根據具體實施例,用於表徵結合TRDV2及/或CD33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包括以下所述者。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將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其中該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將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表面上具有CD33之癌細胞。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用於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
在另一個一般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對象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特異性結合TRDV2及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之腫瘤相關抗原(例如CD33)的經單離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揭示之醫藥組成物。癌症可例如係CD33表現癌症。癌症可例如係CD33表現癌症。癌症可例如係血液性癌症。血液性癌症可例如係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白血病可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
根據具體實施例,所提供者係用於治療癌症的組成物。對於癌症療法而言,該等組成物可與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之另一種治療組合使用:化學療法、抗CD20 mAb、抗TIM-3 mAb、抗CTLA-4抗體、抗PD-L1抗體、抗PD-1抗體、PD-1/PD-L1療法、IDO、抗OX40抗體、抗GITR抗體、抗CD40抗體、抗CD38抗體、細胞介素、溶瘤病毒、TLR促效劑、STING促效劑、其他免疫腫瘤藥物、抗血管生成劑、放射療法、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標靶療法、或其他抗癌藥物。
亦提供一種活化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表現TRDV2之對照γδ T細胞,該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各種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特異性結合TRDV2及CD33之C2域。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其他各種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特異性結合TRDV2及CD33之V域。
根據某些實施例,醫藥組成物包含有效量的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有效量(effective amount)」係指活性成分或組分在對象中誘發所欲生物或醫學反應之量。
根據具體實施例,有效量係指足以達成一、二、三、四、或更多種下列效應之療法的量:(i)減少或改善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嚴重性;(ii)減少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持續期間;(iii)預防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進展;(iv)造成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消退;(v)預防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發展或發作;(vi)預防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的復發;(vii)減少患有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具有與其相關之症狀的對象之住院;(viii)減少患有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具有與其相關之症狀的對象之住院長度;(ix)增加患有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具有與其相關之症狀的對象之存活;(xi)抑制或減少對象之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或與其相關之症狀;及/或(xii)增強或改善另一療法的(多種)疾病預防或治療效應。
有效量或劑量可根據各種因素變化,諸如待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況、投予手段、目標部位、對象之生理狀態(包括例如年齡、體重、健康)、對象係人類或動物、其他投予藥物、及治療係疾病預防性或治療性。治療劑量經最佳地滴定以最佳化安全性及療效。
根據具體實施例,本文所述之組成物係配製成適用於對象的預期投予途徑。例如,本文中所述之組成物可配製成適用於靜脈內、皮下、或肌內投予。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治療(treat、treating、及treatment)」皆意欲指改善或逆轉至少一個與癌症有關的可測量物理參數,該物理參數未必可在對象中覺察,但可係在對象中可覺察的。用語「治療」亦可指造成疾病、病症、或病況消退、預防疾病、病症、或病況進展、或至少延緩疾病、病症、或病況之進展。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治療」係指減輕一或多種與疾病、病症、或病況相關之症狀、預防一或多種與疾病、病症、或病況相關之症狀的發展或發作、或減少一或多種與疾病、病症、或病況相關之症狀的持續期間,該疾病、病症、或病況諸如腫瘤或癌症。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治療」係指預防疾病、病症、或病況之復發。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治療」係指增加具有疾病、病症、或病況之對象的存活。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治療」係指排除對象之疾病、病症、或病況。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係與補充療法組合使用。
根據具體實施例,所提供者係用於治療癌症的組成物。對於癌症療法而言,該等組成物可與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之另一種治療組合使用:化學療法、抗CD20 mAb、抗TIM-3 mAb、抗CTLA-4抗體、抗PD-L1抗體、抗PD-1抗體、PD-1/PD-L1療法、IDO、抗OX40抗體、抗GITR抗體、抗CD40抗體、抗CD38抗體、細胞介素、溶瘤病毒、TLR促效劑、STING促效劑、其他免疫腫瘤藥物、抗血管生成劑、放射療法、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標靶療法、或其他抗癌藥物。
本文中所使用之在向對象投予二或更多種療法上下文中之用語「組合(in combination)」係指使用超過一種療法。用語「組合」之使用並不限制向對象投予療法之順序。例如,第一療法(例如本文所述之組成物)可在向對象投予第二療法之前(例如5分鐘、15分鐘、30分鐘、45分鐘、1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12小時、16小時、24小時、48小時、72小時、96小時、1週、2週、3週、4週、5週、6週、8週、或12週之前)、之同時、或之後(例如5分鐘、15分鐘、30分鐘、45分鐘、1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12小時、16小時、24小時、48小時、72小時、96小時、1週、2週、3週、4週、5週、6週、8週、或12週之後)投予。
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亦可用作為偵測表現TRDV2之細胞的試劑。因此,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偵測表現TRDV2之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係屬於細胞群。在某些實施例中,偵測係藉由ELISA。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係藉由FACS分析。亦提供套組,其包含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及使用說明書。富集及偵測方法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係用作為偵測TRDV2表現性細胞之試劑。因此,在其他方法中,提供一種偵測表現TRDV2之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在某些實施例中,偵測係藉由ELISA。在一些實施例中,偵測係藉由FACS分析。亦提供套組,其包含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及使用說明書。
可使用已知技術(諸如珠粒、微流控(microfluidics)、固相撐體(solid support)、管柱、及類似者)進行富集、單離、分離、純化、分選、選擇、捕捉、或偵測、或其任何組合。例如,當TRDV2細胞結合至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時,可使用已知方法將該等細胞分離或視覺化。
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或多特異性TRDV2抗體可用來選擇性地富集、單離、分離、純化、分選、選擇、捕捉、或偵測TRDV2表現性細胞。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或多特異性TRDV2抗體可以雙特異性形式利用,該雙特異性形式例如含有特異性結合TRDV2之第一抗原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第二目標之第二抗原結合域。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可以進一步併入第三抗原結合域的形式(例如,以三特異性抗體)利用,該第三抗原結合域特異性結合第三抗原。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可以進一步併入第四抗原結合域的形式利用,該第四抗原結合域特異性結合第四抗原。(例如,以四特異性抗體)。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富集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富集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單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單離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分離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純化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純化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選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分選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選擇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選擇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捕捉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捕捉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偵測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樣本,該樣本包含該TRDV2表現性細胞;使該樣本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偵測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富集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富集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單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單離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分離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純化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純化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選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分選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選擇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選擇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捕捉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捕捉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偵測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偵測與該TRDV2抗體結合的該TRDV2表現性細胞。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富集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富集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單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單離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離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分離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純化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純化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分選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分選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選擇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選擇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捕捉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捕捉該TRDV2表現性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偵測TRDV2表現性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TRDV2表現性細胞與本文提供之TRDV2抗體接觸;及基於該TRDV2表現性細胞與該TRDV2抗體的結合,偵測該TRDV2表現性細胞。
在該等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T細胞。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屬於細胞群。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屬於淋巴球群體。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屬於T細胞群。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細胞群提供。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淋巴球群體提供。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T細胞群提供。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樣本提供,該樣本包含細胞群。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樣本提供,該樣本包含淋巴球群體。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表現性細胞係以樣本提供,該樣本包含T細胞群。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樣本係血液樣本。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樣本係組織樣本。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樣本係組織培養樣本。
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TRDV2抗體。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本文提供之三特異性TRDV2抗體。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本文提供之四特異性TRDV2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特異性結合至TRDV2。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二目標。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二目標;及(c)第三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三目標。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二目標;(c)第三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三目標;及(d)第四結合域,其結合至第四目標。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及(c)第三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三目標。在一個實施例中,多特異性TRDV2抗體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TRDV2;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c)第三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三目標;及(d)第四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四目標。
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其中第二目標係CD123。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其中第二目標係CD33。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其中第二目標係TRBC1。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其中第二目標係BCMA。在該等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TRDV2抗體係多特異性TRDV2抗體,其中第二目標係PSMA。
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具體實施例中,該方法使用多標記偵測。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標記偵測使用本文提供之多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標記偵測使用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標記偵測使用本文提供之三特異性TRDV2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標記偵測使用本文提供之四特異性TRDV2抗體。
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包括該等方法作為T細胞製造程序中之步驟。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係CAR-T細胞。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包括該等方法作為T細胞修飾程序中之步驟。
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包括該等方法作為診斷方法中之步驟。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包括該等方法作為用以定量TRDV2表現性T細胞之方法中之步驟。
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擴增經富集、經單離、經分離、經純化、經分選、經選擇、經捕捉、或經偵測之TRDV2表現性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擴增係在體外。在某些實施例中,擴增係在體內。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經富集、經單離、經分離、經純化、經分選、經選擇、經捕捉、或經偵測之TRDV2表現性細胞生長。在某些實施例中,生長係在體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生長係在體內。在本文提供之方法之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定量經富集、經單離、經分離、經純化、經分選、經選擇、經捕捉、或經偵測之TRDV2表現性細胞。實施例
本文提供以下非限制性實施例。
在一組實施例中,所提供者係: 1.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 (a)    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及 (b)    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2.     如實施例1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 (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 (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3.     如實施例2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 4.     如實施例2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 5.     如實施例2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 6.     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係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或新抗原。 7.     如實施例1至6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8.     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腎上腺癌係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腎上腺皮質癌(adrenal cortex cancer)、嗜鉻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 (ii)          該肛門癌係鱗狀細胞癌、泄殖腔癌、腺癌、基底細胞癌、或黑色素瘤; (iii)         該闌尾癌係神經內分泌腫瘤(NET)、黏液性腺癌、杯狀細胞類癌、腸型腺癌、或戒環細胞腺癌; (iv)         該膽管癌係肝外膽管癌、腺癌、肝門膽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肝門膽管癌(perihilar bile duct cancer)、遠端膽管癌、或肝內膽管癌; (v)          該膀胱癌係移行細胞癌(TCC)、乳突癌、扁平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vi)         該骨癌係原發性骨癌、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或轉移性骨癌; (vii)        該腦癌係星細胞瘤、腦幹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腦膜瘤、室管膜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混合型神經膠質瘤、垂體癌、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松果體區腫瘤、髓母細胞瘤、或原發性CNS淋巴瘤; (viii)       該乳癌係乳腺癌、侵襲性乳癌、非侵襲性乳癌、乳腺肉瘤、化生性癌、腺囊狀癌、葉狀瘤、血管肉瘤、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或發炎性乳癌; (ix)         該子宮頸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x)          該結腸直腸癌係結腸直腸腺癌、原發性結腸直腸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平滑肌肉瘤、類癌瘤、黏液性腺癌、戒環細胞腺癌、胃腸道類癌瘤、或黑色素瘤; (xi)         該食道癌係腺癌或鱗狀細胞癌; (xii)        該膽囊癌係腺癌、乳突腺癌、腺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或肉瘤; (xiii)       該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TD)係葡萄胎、妊娠滋養細胞瘤(GTN)、絨毛膜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STT)、或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TT); (xiv)       該頭頸癌係喉癌、鼻咽癌、下咽癌、鼻腔癌、副鼻竇癌、唾液腺癌、口腔癌、口咽癌、或扁桃腺癌; (xv)        該霍奇金氏淋巴瘤係典型霍奇金氏淋巴瘤、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富含淋巴球型、淋巴球缺乏型、或結節性淋巴球為主的霍奇金氏淋巴瘤(NLPHL); (xvi)       該腸癌係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小腸癌(small bowel cancer)、腺癌、肉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或淋巴瘤; (xvii)      該腎癌係腎細胞癌(RCC)、透明細胞RCC、乳突RCC、嫌色細胞RCC、腎集合小管RCC、未分類RCC、移行細胞癌、泌尿上皮癌、腎盂癌、或腎肉瘤; (xviii)     該白血病係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毛細胞白血病(HC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 (xix)       該肝癌係肝細胞癌(HCC)、纖維板層型HCC、膽管癌、血管肉瘤、或肝轉移; (xx)        該肺癌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癌、複合型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肺部結節、轉移性肺癌、腺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唾液腺型肺癌、肺類癌、間皮瘤、肺肉瘤樣癌、或惡性顆粒細胞肺腫瘤; (xxi)       該黑色素瘤係表面擴散黑色素瘤、結節型黑色素瘤、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瘤、小痣性惡性黑色素瘤、非色素性黑色素瘤、結締組織增生性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xxii)      該間皮瘤係胸膜間皮瘤、腹膜間皮瘤、心包膜間皮瘤、或睪丸間皮瘤; (xxiii)     該多發性骨髓瘤係活動性骨髓瘤或燜燃型骨髓瘤; (xxiv)     該神經內分泌腫瘤係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肺神經內分泌腫瘤; (xxv)      該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係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小細胞淋巴球性淋巴瘤、Burkitt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前驅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ATLL)、毛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原發性縱膈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被套細胞淋巴瘤(MCL)、邊緣區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結節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臟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B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阿-巴二氏症候群(Alibert-Bazin syndrome)、Sezary症候群、原發性皮膚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全身性ALCL、腸病變型T細胞淋巴瘤(EATL)、或肝脾γ/δ T細胞淋巴瘤; (xxvi)     該口腔癌(oral cancer)係鱗狀細胞癌、疣狀癌、小唾液腺癌、淋巴瘤、良性口腔腫瘤、嗜酸性球性肉芽腫、纖維瘤、顆粒細胞瘤、角質棘皮瘤、平滑肌瘤、骨軟骨瘤、脂肪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乳突瘤、尖狀濕疣、疣狀黃瘤、化膿性肉芽腫、橫紋肌瘤、齒源性腫瘤、白斑病、黏膜紅斑、鱗狀細胞唇癌、基底細胞唇癌、口腔癌(mouth cancer)、牙齦癌、或舌癌; (xxvii)    該卵巢癌係卵巢上皮癌、黏液性上皮卵巢癌、子宮內膜樣上皮卵巢癌、透明細胞上皮卵巢癌、未分化上皮卵巢癌、卵巢低度惡性潛能腫瘤、原發性腹膜癌、輸卵管癌、生殖細胞瘤、畸胎瘤、惡性胚胎瘤卵巢生殖細胞癌、內胚竇瘤、性索-基質瘤、性索-性腺基質瘤、卵巢基質瘤、顆粒細胞瘤、顆粒濾泡膜細胞瘤、塞萊二氏腫瘤、卵巢肉瘤、卵巢癌肉瘤、卵巢腺肉瘤、卵巢平滑肌肉瘤、卵巢纖維肉瘤、Krukenberg氏腫瘤、或卵巢囊腫; (xxviii)   該胰臟癌係胰臟外分泌腺癌、胰臟內分泌腺癌、或胰臟腺癌、胰島細胞腫瘤、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xxix)     該前列腺癌係前列腺腺癌、前列腺肉瘤、移行細胞癌、小細胞癌、或神經內分泌腫瘤; (xxx)      該竇癌係鱗狀細胞癌、黏膜細胞癌、腺樣囊性細胞癌、腺泡細胞癌、鼻腔鼻竇未分化癌、鼻腔癌、副鼻竇癌、上頜竇癌、篩竇癌、或鼻咽癌; (xxxi)     該皮膚癌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Merkel氏細胞癌、卡波西氏肉瘤(KS)、日光角化症、皮膚淋巴瘤、或角質棘皮瘤; (xxxii)    該軟組織癌係血管肉瘤、皮膚纖維肉瘤、上皮樣肉瘤、Ewing氏肉瘤、纖維肉瘤、胃腸道基質瘤(GIST)、卡波西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DL)、黏液樣/圓細胞脂肪肉瘤(MRCL)、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WDL)、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RMS)、或滑膜肉瘤; (xxxiii)   該脊柱癌係脊柱轉移瘤; (xxxiv)   該胃癌係胃腺癌、胃淋巴瘤、胃腸道基質瘤、類癌瘤、胃類癌瘤、第I型ECL細胞類癌、第II型ECL細胞類癌、或第III型ECL細胞類癌; (xxxv)    該睪丸癌係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胚胎性癌、卵黃囊癌、絨毛膜癌、畸胎瘤、性腺基質瘤、萊氏細胞瘤、或塞氏細胞瘤; (xxxiv)   該咽喉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肉瘤、喉癌、咽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喉鱗狀細胞癌、喉腺癌、淋巴上皮瘤、梭狀細胞癌、疣狀癌、未分化癌、或淋巴結癌; (xxxv)    該甲狀腺癌係乳突癌、濾泡癌、Hürthle氏細胞癌、甲狀腺髓質癌、或退行性癌; (xxxvi)   該子宮癌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癌、子宮內膜樣癌、漿液性腺癌、腺鱗狀細胞癌、子宮癌、子宮肉瘤、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基質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xxxvii)  該陰道癌係鱗狀細胞癌、腺癌、黑色素瘤、或肉瘤;或 (xxxviii) 該外陰癌係鱗狀細胞癌或腺癌。 9.     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PDGFRα、RANKL、SLAMF7、TROP2、VEGF、VEGF-R。 10.   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 -連環蛋白、BRCA1、BRCA2、CDK4、CML66、纖連蛋白、MART-2、p53、Ras、TGF- β RII、或MUC1抗原。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 12.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TRDV2係存在於γδ T細胞表面上,且表現於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係癌抗原。 13.   如實施例12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當該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該γδ T細胞表面上之該TRDV2及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時,該癌細胞遭殺滅。 14.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係人源化的,該第二結合域係人源化的,或者該第一結合域及該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人源化的。 15.   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係IgG抗體。 16.   如實施例15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IgG抗體係IgG1、IgG2、IgG3、IgG4抗體。 17.   如實施例12至16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該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8.   如實施例17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該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9.   如實施例18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該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20.   如實施例17至19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該等目標細胞表現該癌抗原。 21.   如實施例20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22.   如實施例21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23.   如實施例22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24.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係多價的。 25.   如實施例24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26.   如實施例25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27.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結合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結合癌抗原。 28.   如實施例27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抗原係在癌細胞表面上。 29.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 30.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實施例29之核酸。 31.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實施例30之載體。 32.   一種套組,其包含如實施例30之載體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33.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34.   一種產生如實施例33之醫藥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將該雙特異性抗體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以獲得該醫藥組成物。 35.   一種用於製造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抗體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抗體的功能之步驟。 36.   如實施例35之程序,其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結合域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37.   一種將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該接觸將該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細胞。 38.   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該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 39.   如實施例38之方法,其中該等癌細胞係在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存在下與該雙特異性抗體接觸。 40.   一種用於消除對象之癌細胞或治療對象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 41.   如實施例40之方法,其中該對象係有需要之對象。 42.   如實施例40或41之方法,其中該對象係人類。 43.   一種活化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者之雙特異性抗體接觸。 44.   如實施例43之方法,其中相較於表現TRDV2之對照γδ T細胞,該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45.   如實施例38或39之方法,其中 (i)     該等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ii)   該癌抗原係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PDGFRα、RANKL、SLAMF7、TROP2、VEGF、或VEGF-R;且/或 (iii)  該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或BRCA1。 46.   如實施例40至4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47.   一種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第一重鏈(HC1); b.   第二重鏈(HC2); c.    第一輕鏈(LC1);及 d.   第二輕鏈(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1 (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1 (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48.   如實施例47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49.   如實施例48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50.   如實施例47至49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針對第一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51.   如實施例47至50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針對第二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52.   如實施例51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該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該結合、及與存在於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癌抗原的該結合導致該癌細胞的殺滅。 53.   如實施例47至52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54.   如實施例47至53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55.   如實施例47至54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56.   如實施例47至5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57.   如實施例47至56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58.   如實施例57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59.   如實施例57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60.   如實施例57至59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61.   如實施例60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62.   如實施例61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63.   如實施例62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64.   如實施例47至63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多價的。 65.   如實施例64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66.   如實施例64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67.   一種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 其中HC1及LC1形成針對γδ T細胞上之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 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68.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特異性結合T細胞受體γ鏈;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特異性結合不是T細胞受體γ鏈的目標分子。 69.   一種用於製造能夠特異性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分子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目標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及目標分子之分子的功能之步驟。 70.   如實施例69之程序,其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目標之寡肽或多肽的功能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特異性結合至T細胞受體γ鏈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分子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71.   一種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Vδ2之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 其中HC2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9、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2、SEQ ID NO:13、及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特異性結合CD33之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72.   如實施例71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73.   如實施例72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74.   如實施例71至73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包含與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與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75.   如實施例74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包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 76.   如實施例71至7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TRDV2係在γδ T細胞之表面上。 77.   如實施例73至76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CD33係在腫瘤細胞或CD34+幹細胞之表面上。 78.   如實施例71至77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該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該結合、及與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CD33的該結合導致該癌細胞的殺滅。 79.   如實施例71至78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80.   如實施例71至79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及LC2係人源化的。 81.   如實施例71至80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82.   如實施例71至81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83.   如實施例71至82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84.   如實施例83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85.   如實施例83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86.   如實施例83至8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87.   如實施例86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88.   如實施例87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89.   如實施例88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90.   一種製造如實施例71至89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在多個條件下培養包含編碼該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細胞,以生產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回收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91.   一種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表位結合片段,其中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表位結合片段包含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及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其中針對該第一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γδ T細胞上之TRDV2表位,且針對該第二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目標細胞表面上的該第二抗原之表位,且與該γδ T細胞上之該TRDV2表位的該結合、及與該目標細胞上之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導致該目標細胞的殺滅。 92.   一種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 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 93.   如實施例92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94.   如實施例93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95.   如實施例92至94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96.   如實施例92至9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表位。 97.   如實施例96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包含與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與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98.   如實施例97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HC2包含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且LC2包含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 99.   如實施例91至98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100. 如實施例91至99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101. 如實施例91至100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02. 如實施例101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03. 如實施例102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04. 如實施例101至103中任一者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105. 如實施例104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106. 如實施例105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107. 如實施例106之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108. 一種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經單離之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針對第一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及針對第二抗原表位的結合部位,其中針對該第一抗原表位的該結合部位結合γδ T細胞上之第一抗原,且針對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部位結合目標細胞之表面上的該第二抗原表位,且與該γδ T細胞上之該第一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及與該目標細胞上之該第二抗原表位的該結合導致該目標細胞的殺滅。 109. 一種經單離核酸,其編碼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 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110. 如實施例109之經單離核酸,其中HC1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111. 如實施例110之經單離核酸,其中HC1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112. 如實施例109至111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針對第一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113. 如實施例109至112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針對第二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114. 如實施例113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該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該結合、及與存在於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癌抗原的該結合導致該癌細胞的殺滅。 115. 如實施例109至114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116. 如實施例109至11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117. 如實施例109至116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118. 如實施例109至117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4同型。 119. 如實施例109至118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5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20. 如實施例119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30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21. 如實施例119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體外以小於約160 pM之EC50 誘導對癌細胞的γδ 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122. 如實施例119至121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EC50 係以γδ T效應細胞及Kasumi3 AML目標細胞之混合物評估。 123. 如實施例122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01比1至約5比1。 124. 如實施例123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0.1比1至約2比1。 125. 如實施例124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係約1:1。 126. 如實施例109至125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多價的。 127. 如實施例126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128. 如實施例126之經單離核酸,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129.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實施例109至128中任一者之經單離核酸。 130.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實施例129之載體。 131. 一種套組,其包含如實施例129之載體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132.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經單離之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HC1; b.   HC2; c.    LC1;及 d.   LC2, 其中HC1係與LC1相關聯,且HC2係與LC2相關聯,且其中HC1包含HCDR1、HCDR2、及HCDR3,該等H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1、SEQ ID NO:2、及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LCDR1、LCDR2、及LCDR3,該等LCDR包含分別為SEQ ID NO:4、SEQ ID NO:5、及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以形成針對第一抗原的結合部位,且其中HC2及LC2形成針對第二抗原的結合部位; 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133. 如實施例132之醫藥組成物,其中HC1包含與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與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134. 如實施例133之醫藥組成物,其中HC1包含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且LC1包含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 135. 如實施例132至134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針對第一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 136. 如實施例132至135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針對第二抗原的該結合部位結合至癌抗原,該癌抗原係存在於癌細胞表面上。 137. 如實施例136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與存在於該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的該結合、及與存在於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癌抗原的該結合導致該癌細胞的殺滅。 138. 如實施例132至137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HC1及LC1係人源化的。 139. 如實施例132至138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HC2及LC2結合至CD33。 140. 如實施例132至139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型。 141. 一種將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如實施例132至140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將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 142. 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如實施例132至140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 143. 如實施例142之方法,其中該癌細胞係在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存在下與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 144. 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對象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a.    識別需要癌症治療之對象;及 b.    向有需要之該對象投予如實施例132至140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 其中向有需要之該對象投予該醫藥組成物可治療該對象之該癌症。 145. 一種活化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如實施例132至140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接觸,其中相較於對照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使該Vδ2表現性γδ T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導致CD69、CD25、及/或顆粒酶B表現增加。 146. 一種產生如實施例132至140中任一者之醫藥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以獲得該醫藥組成物。
本文實例提供例示性多特異性(雙特異性)抗體,其結合至TRDV2及CD33。此等實例係例示性雙特異性抗體,其可有效靶向對象中之各種細胞及組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TRDV2抗原;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RDV2抗原上之第一表位;及(b)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上之第二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a)第一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TRDV2抗原上之第一表位;及(b)第二結合域,其特異性結合至第二目標抗原上之第二表位。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目標抗原係CD33。
結合至TRDV2之例示性結合劑、以及結合至CD33之例示性結合劑係提供於本文別處(例如,於實例、以及表1.1、表1.2、及表1至表8中)。
本文描述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在閱讀前述說明後,所揭示實施例之變化對於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工作的個人而言可變得顯而易見,且預期該等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採用此類變化。因此,本發明意欲以不同於本文具體說明的其他方式來實施,且本發明包括本文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標的之所有修改及等效物(如適用法律所允許)。此外,除非在本文中另有指示或另與上下文明顯牴觸,否則上述元件之任何組合在其所有可能變化下皆由本發明所涵蓋。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許多實施例。儘管如此,將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疇下,可以做出各種的修改。因此,實例一節的描述意欲說明但不限制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本發明範疇。實例 實例1 :生產結合γδ T 細胞之雙特異性抗體 1.1 :生產結合γδ T 細胞抗原之mAb
使用γδ T細胞的特異性抗原或抗原之部分,來將動物(例如,小鼠或兔)免疫。為了產生γδ T細胞單株抗體,自經免疫動物之全血單離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並使抗原特異性B細胞生長。對B細胞培養上清液進行抗原結合ELISA篩選,以識別分泌針對γδ T細胞抗原的反應性抗體之B細胞。將高結合性ELISA盤用γδ T細胞抗原塗佈過夜。將ELISA盤阻斷,並將經稀釋之B細胞培養上清液添加至該等盤。將該等盤在室溫下培養,並在培養之後,將用於識別γδ T細胞抗原抗體的特異性二級抗體添加至該盤,以判定γδ T細胞抗原抗體是否結合γδ T細胞抗原。藉由二級抗體上之受質反應,來判定抗體的結合。
在識別能夠結合γδ T細胞抗原的單株抗體之後,將γδ T細胞抗體之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定序。產生建構物,以用於表現γδ T細胞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將建構體轉染至宿主細胞中以表現重鏈及輕鏈,並且自上清液單離γδ T細胞抗體。1.2 :生產γδ T 細胞雙特異性抗體
使用γδ T細胞單株抗體及能夠結合所關注目標細胞上目標抗原的第二單株抗體之可變區序列,來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以測試目標細胞之γδ T細胞重定向殺滅。所關注之目標抗原可選自但不限於Zhanget al. ,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7(D1):D721-D728 (2019)中所述之抗原。γδ 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係以人類IgG4的鈕入孔形式生產為全長抗體,如先前所述(Atwellet al., J. Mol. Biol. 270:26-35 (1997))。使用基於標準PCR限制酶之選殖技術,將編碼可變區的核酸序列次選殖至含有IgG4表現匣之恆定區的客製哺乳動物表現載體。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系中暫時轉染來表現。抗體起初係藉由MAB SELECT SURE蛋白質A管柱(GE Healthcare, Piscataway, New Jersey)純化(Brown, Bottomleyet al. Biochem Soc Trans. 1998 Aug; 26(3):S249.)。管柱係以磷酸鹽緩衝鹽水(PBS) pH 7.2平衡並以2 mL/min的流速裝載醱酵上清液。在裝載後,將管柱用PBS(4倍管柱體積(column volume, CV))洗滌,接著以30 mM乙酸鈉(pH 3.5)洗提。將含有藉由Akta Explorer (GE healthcare)在280 nm下之吸光度所監測之蛋白質尖峰之流份匯集在一起,並藉由添加1%的3M乙酸鈉(pH 9.0)中和至pH 5.0。作為拋光步驟,將抗體在製備型尺寸篩除層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上使用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純化。樣本的完整性係藉由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之內毒素測量及SDS聚丙醯胺凝膠電泳評估。判定最終蛋白質濃度。1.3 :生產抗TRDV2 雙特異性抗體
使用抗TRDV2單株抗體及能夠結合所關注目標細胞上目標抗原的第二單株抗體之可變區序列,來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以測試目標細胞之γδ T細胞重定向殺滅。所關注之目標抗原可選自但不限於Zhanget al. ,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7(D1):D721-D728 (2019)中所述之抗原。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係以人類IgG1的鈕入孔形式生產為全長抗體,如先前所述(Atwellet al., J. Mol. Biol. 270:26-35 (1997))。使用基於標準PCR限制酶之選殖技術,將編碼可變區的核酸序列次選殖至含有IgG1表現匣之恆定區的客製哺乳動物表現載體。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系中暫時轉染來表現。抗體起初係藉由Mab Select SuRe蛋白質A管柱(GE Healthcare, Piscataway, New Jersey)純化(Brown, Bottomleyet al. Biochem Soc Trans. 1998 Aug; 26(3):S249)。管柱係以磷酸鹽緩衝鹽水(PBS) pH 7.2平衡並以2 mL/min的流速裝載醱酵上清液。在裝載後,將管柱用PBS(4倍管柱體積(column volume, CV))洗滌,接著以30 mM乙酸鈉(pH 3.5)洗提。將含有藉由Akta Explorer (GE healthcare)在280 nm下之吸光度所監測之蛋白質尖峰之流份匯集在一起,並藉由添加1%的3M乙酸鈉(pH 9.0)中和至pH 5.0。作為拋光步驟,將抗體在製備型尺寸篩除層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上使用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純化。樣本的完整性係藉由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之內毒素測量及SDS聚丙醯胺凝膠電泳評估。判定最終蛋白質濃度。實例2- 結合TRDV2 及癌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
實例2.1至實例2.4係基於以下前提:主要表現TRDV2鏈及Vδ2鏈之異二聚體的γδ T細胞展示強效抗腫瘤功能。此等細胞表現TCR-TRDV2,而且大多數(若不是全部)此等細胞展現對腫瘤目標細胞的有效細胞毒性。接著,運用此能力,其藉由使用雙特異性抗體,該等雙特異性抗體係經建構以使得一臂結合至TRDV2結構,而另一臂結合至由腫瘤細胞所表現之腫瘤相關抗原。因此,雙特異性抗體會使效應細胞及目標細胞橋聯一起,以導致腫瘤細胞殺滅。此作用機制係描述於 1 所示之示意圖中。
後續實例可分為下列類別:(1)雙特異性抗體的產生與表徵,該等雙特異性抗體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臂及癌細胞上之癌抗原(例如,CD33)(實例2.1、2.2、及2.3);及(2)雙特異性抗體使得體外擴增的γδ T能夠進行目標細胞殺滅的證據(實例2.4)。實例2.1 :生產抗TRDV2 mAb
小鼠IgG1抗人類T細胞受體TRDV2殖株B6係來自商購。樣本製備及LC/MSMS分析係由Lake Pharma. (San Carlos, CA)執行。將樣本還原並烷化,分成七個等分試樣,並用胰蛋白酶/LysC、胰凝乳蛋白酶、LysC、胃蛋白酶、及AspN、彈性蛋白酶、以及蛋白酶K酶以蛋白質水解方式消化。將所得肽用ZIPTIP C18吸管尖去鹽,並用逆相層析術在線上(on-line)分離。在Thermo Q-EXACTIVE光譜儀上,使用HCD碎斷,來進行質譜術。使用PEAKS軟體,藉由匹配從頭(de novo )序列標籤與基於IMGT之抗體序列資料庫,來分析MS數據集。使用從頭識別肽之片段重疊組(Contig)序列組裝,來指派序列中之缺口(gap)。檢測MS/MS光譜,以確認所有CDR及超突變。
所得序列係顯示於表1及表2中。表1 :抗TRDV2 mAb 之CDR 序列。
抗體 HCDR1 SEQ ID NO: HCDR2 SEQ ID NO: HCDR3 SEQ ID NO:
B6 ENPMH 1 IIYTDTGEPTYAAEFKG 2 EGGSHWYLDV 3
抗體 LCDR1 SEQ ID NO: LCDR2 SEQ ID NO: LCDR3 SEQ ID NO:
B6 RASESVDKYGISFMN 4 AASNQGS 5 QQSKEVPRT 6
表2 :抗TRDV2 mAb 之重鏈及輕鏈序列。
mAb 重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B6 QIQLVQSGPELKKPGETVKISCKASGYIFT ENPMH WVKQAPGKGFKWMG IIYTDTGEPTYAAEFKG RFAFSLETSASTAYLQINYIKTEDTATYFCVR EGGSHWYLDV WGTGTTVTVSS 7
   輕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B6 DIVLTQSPASLAVSLGQRATISC RASESVDKYGISFMN WFQQKPGQPPKLLIY AASNQGS GVPARFSGSGSGTDFSLNIHPMEEDDTAMYFC QQSKEVPRT FGGGTKLEIK 8
實例2.2 :製備抗TRDV2/ 抗CD33 雙特異性抗體
使用B6(抗TRDV2)及C33B904(抗CD33抗體)之可變區序列(表3中的HCDR及LCDR、表4中的HC及LC),來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以測試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細胞之T細胞重定向殺滅。雙特異性抗體:VG56(抗TRDV2 x CD33)及VG53(抗TRDV2 x空)係以人類IgG1的鈕入孔形式生產為全長抗體,如先前所述(Atwellet al. J. Mol. Biol. 270: 26-35, 1997)。使用基於標準PCR限制酶之選殖技術、及經驗證的序列,將編碼可變區的核酸序列次選殖至含有IgG1表現匣之恆定區的客製哺乳動物表現載體。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系中暫時轉染來表現。抗體起初係藉由Mab Select SuRe蛋白質A管柱(GE Healthcare, Piscataway, New Jersey)純化(Brown, Bottomleyet al. Biochem Soc Trans. 26(3):S249, 1998. )。管柱係以磷酸鹽緩衝鹽水(PBS) pH 7.2平衡並以2 mL/min的流速裝載醱酵上清液。在裝載後,將管柱用PBS(4倍管柱體積(CV))洗滌,接著以30 mM乙酸鈉(pH 3.5)洗提。將含有藉由Akta Explorer (GE healthcare)在280 nm下之吸光度所監測之蛋白質尖峰之流份匯集在一起,並藉由添加1%的3M乙酸鈉(pH 9.0)中和至pH 5.0。作為拋光步驟,將抗體在製備型尺寸篩除層析(SEC)上使用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純化。樣本的完整性係藉由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之內毒素測量及SDS聚丙醯胺凝膠電泳評估。針對VG56的代表性凝膠係顯示於 2 中。抗TRDV2/抗CD33的最終蛋白質濃度係1.0 mg/ml,而抗TRDV2/空的最終蛋白質濃度係1.0 mg/mL。基於此等的抗TRDV2/抗CD33及抗TRDV2/空的最終EU水平係<3.0 EU/mg。 3 CD33 mAb CDR 序列。
抗體 HCDR1 SEQ ID NO: HCDR2 SEQ ID NO: HCDR3 SEQ ID NO:
C33B904 DYAMH 9 GIGWSGGSIVYADSVKG 10 DSPYGDFFDY 11
抗體 LCDR1 SEQ ID NO: LCDR2 SEQ ID NO: LCDR3 SEQ ID NO:
C33B904 KSSQTVFYSSNNKNYLA 12 WASTRKS 13 QHYYSTPYT 14
表4 :抗CD33 mAb 之重鏈及輕鏈序列。
mAb ID 重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C33B904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DDYAMHWVRQAPGKGLEWVSGIGWSGGSIV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LYYCAKDSPYGDFFDYWGQGTLVTVSS 15
   輕鏈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C33B904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TVFYSSNNKNYLAWYQQKPGQPPKLLIS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VSSLQAEDVAVYYCQHYYSTPYTFGQGTKLEIK 16
表5 :表現於CHO 細胞中的半抗體之序列。
mAb ID 「鈕」臂及「孔」臂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
抗TRDV2 (輕鏈) MAWVWTLLFLMAAAQSIQADIVLTQSPASLAVSLGQRATISCRASESVDKYGISFMNWFQQKPGQPPKLLIYAASNQGSGVPARFSGSGSGTDFSLNIHPMEEDDTAMYFCQQSKEVPRT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17
抗TRDV2 (「孔」臂) MAWVWTLLFLMAAAQSIQAQIQLVQSGPELKKPGETVKISCKASGYIFTENPMHWVKQAPGKGFKWMGIIYTDTGEPTYAAEFKGRFAFSLETSASTAYLQINYIKTEDTATYFCVREGGSHWYLDVWGTGTT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RFTQKSLSLSPGK 18
抗CD33 scFv (「鈕」臂) MAWVWTLLFLMAAAQSIQA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TVFYSSNNKNYLAWYQQKPGQPPKLLIS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VSSLQAEDVAVYYCQHYYSTPYTFGQGTKLEIKGGSEGKSSGSGSESKSTGGS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DDYAMHWVRQAPGKGLEWVSGIGWSGGSIV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LYYCAKDSPYGDFFDYWGQGTLVTVSSEPKSS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19
抗RSV scFv (「鈕」臂) MAWVWTLLFLMAAAQSIQADIVMTQSPDSLAVSLGERATINCRASQSVDYNGISYMHWYQQKPGQPPKLLIYAASNP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IIEDPWTFGQGTKVEIKGGSEGKSSGSGSESKSTGGSQITLKESGPTLVKPTQTLTLTCTFSGFSLSTSGMGVSWIRQPPGKALEWLAHIYWDDDKRYNPSLKSRLTITKDTSKNQVVLTMTNMDPVDTATYYCARLYGFTYGFAYWGQGTLVTVSSEPKSS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20
實例2.3 :Vδ2+ (γδ) T 細胞及泛T 細胞的表徵
唑來膦酸選擇性擴增來自全PBMC之Vδ2+ γδ T細胞。根據製造商說明書,使用EasySep™人類γδ T細胞單離套組(Stem cell Technologies; Vancouver, CA),自全新鮮PBMC單離PBMC。將經單離PBMC於RPMI-10(補充有10% FBS、1x Pen/Strep之RPMI)培養基中培養14天,該培養基具有最終濃度為1000 IU/mL的重組人類IL-2 (rhIL-2)、及最終濃度為10 ng/mL的重組人類IL-15 (rhIL-15)、及最終濃度為5 µM的唑來膦酸。
代表性點圖中的數字顯示在以唑來膦酸+ IL-2 + IL-15培養的全PBMC中之Vδ2+ 及Vδ2- TCR γδ T細胞之頻率(平均值±SEM)(右圖)。所表示的數據係來自單一實驗之五個供體(n=5)的平均值(± SEM)( 3 )。實例2.4 :使用Kasumi-3 細胞及人類γδ T 細胞評估抗TRDV2/ 抗CD33 雙特異性抗體的結合與細胞毒性性質
藉由FACS測量抗CD33殖株C33B904與小組CD33+細胞系的結合。針對MOLM-13( 4 )、Kasumi-1( 5 )、及OCI-AML-3( 6 ),計算EC50及EC90。
圖7 顯示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介導γδ T細胞在體外對CD33表現性MOLM-13細胞的細胞毒性(來自全PBMC)。將以唑來膦酸+ IL-2 + IL-15培養12天的健康供體衍生PBMC(效應物),與CFSE標示MOLM-13細胞(目標)以1:1 E:T比,在各種濃度的雙特異性抗體存在下共培養24小時。劑量反應曲線顯示在劑量依賴性方式下抗TRDV2/抗CD33及抗TRDV2/抗空雙特異性抗體介導之γδ T細胞對CD33表現性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 7 )。此處所表示的細胞毒性值減去了於不存在雙特異性抗體下觀察到的基礎細胞毒性值。EC50值係如方法中所述計算。此處所示的代表性數據係來自單一實驗。
圖8 至圖9 顯示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介導γδ T細胞在體外對CD33表現性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自以唑來膦酸+ IL-2 + IL-15培養14天的PBMC單離經富集γδ T細胞(效應物),將其與CFSE標示Kasumi-3細胞(目標)以1:1 E:T比,在各種濃度的雙特異性抗體存在下共培養24小時。劑量反應曲線顯示在劑量依賴性方式下,以1:1 E:T比,抗TRDV2/抗CD33及抗TRDV2/抗空雙特異性抗體介導之γδ T細胞對CD33表現性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 8 9 )。此處所表示的細胞毒性值減去了於不存在雙特異性抗體下觀察到的基礎細胞毒性值。EC50 值係如方法中所述計算。此處所示的代表性數據係來自單一實驗。實例3- 結合TRDV2 及癌細胞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 實例3.1 :製備結合TRDV2 及癌細胞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
使用抗TRDV2單株抗體及能夠結合所關注T細胞上抗原的第二單株抗體之可變區序列,來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以測試目標細胞之γδ T細胞重定向殺滅。
表1提供例示性TRDV2 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序列;且表2提供例示性VH域及VL域序列。然而,任何TRDV2抗體可用於製備雙特異性抗體。
如本文別處所提供,結合T細胞抗原之第二單株抗體係結合癌抗原之抗體。除CD33以外,例示性癌抗原包括但不限於:血管生成素、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黏連蛋白4、PDGFRα、RANKL、SLAMF7、TROP2、VEGF、或VEGF-R。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BRCA1、BRCA2、CDK4、CML66、纖連蛋白、MART-2、p53、Ras、TGF-βRII、或MUC1。
抗TRDV2雙特異性抗體係以人類IgG1的鈕入孔形式生產為全長抗體,如先前所述(Atwellet al., J. Mol. Biol. 270:26-35 (1997))。
使用基於標準PCR限制酶之選殖技術,將編碼可變區的核酸序列次選殖至含有IgG1表現匣之恆定區的客製哺乳動物表現載體。
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在CHO細胞系中暫時轉染來表現。抗體起初係藉由MAB SELECT SURE蛋白質A管柱(GE Healthcare, Piscataway, New Jersey)純化(Brown, Bottomleyet al. Biochem Soc Trans. 1998 Aug; 26(3):S249)。管柱係以PBS (pH 7.2)平衡並以2 mL/min的流速裝載醱酵上清液。在裝載後,將管柱用PBS(4倍管柱體積(column volume, CV))洗滌,接著以30 mM乙酸鈉(pH 3.5)洗提。將含有藉由Akta Explorer (GE healthcare)在280 nm下之吸光度所監測之蛋白質尖峰之流份匯集在一起,並藉由添加1%的3M乙酸鈉(pH 9.0)中和至pH 5.0。作為拋光步驟,將抗體在製備型尺寸篩除層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上使用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純化。樣本的完整性係藉由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之內毒素測量及SDS聚丙醯胺凝膠電泳評估。判定最終蛋白質濃度。實例3.2 :結合TRDV2 及癌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的評估與結合
對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Vδ2+ γδ T細胞及表現T細胞抗原之目標細胞以及所得細胞毒性進行的評估,將在體外判定。
自以唑來膦酸、IL-2、及IL-15培養12天的PBMC單離經富集γδ T細胞(效應物),將其與表現T細胞抗原的CFSE標示細胞(目標)以1:1、5:1、及10:1 E:T比,在各種濃度的雙特異性抗體存在下共培養24小時。將使用抗TRDV2/抗空雙特異性抗體作為對照組。細胞毒性值係藉由減去於不存在雙特異性抗體下觀察到的基礎細胞毒性值來判定。計算劑量反應曲線,以判定在劑量依賴性方式下,以1:1、5:1、及10:1 E:T比,雙特異性抗體介導γδ T細胞的細胞毒性是否對表現T細胞抗原之目標細胞發生。
此外,將全新鮮PBMC與表現T細胞抗原之目標細胞在各種濃度的抗TRDV2/抗T細胞抗原雙特異性抗體存在下於37℃共培養72小時,以評估Vδ2+ γδ T細胞的選擇性活化。作為陽性及陰性對照組,將經共培養之細胞,用抗CD3/抗T細胞抗原及抗TRDV2/抗空雙特異性抗體,在37℃下刺激72小時。判定CD69、CD25表面表現、及細胞內顆粒酶B表現呈陽性的Vδ2+ 、Vδ2- γδ T細胞、及非γδ T細胞的頻率。 * * * * *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領會的是,能夠對以上所述的實施例進行變更而不違背其廣義的發明概念。因此,應了解本發明並未受限於揭示之具體實施例,而是意欲涵蓋如本實施方式所定義之屬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的修改。
前述發明內容以及下文中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在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將更有利理解。然而應理解的是,本申請案並不受限於圖式中所示確切實施例。 〔 1 〕顯示示意圖,其展示例示性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的結合可將γδ T細胞招募至CD33+癌細胞並誘導癌細胞死亡。 〔 2 〕顯示藉由SDS-PAGE(還原及非還原)凝膠評估時的VG56雙特異性抗體之完整性。 〔 3 〕顯示展示唑來膦酸選擇性擴增來自全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之Vγ9Vδ2細胞的圖。 〔 4 〕顯示由FACS測量之抗CD33抗體(殖株C33B904)與MOLM-13腫瘤細胞系的結合。針對MOLM-13(高受體密度)的EC50 係134.3 nM。 〔 5 〕顯示由FACS測量之抗CD33抗體(殖株C33B904)與Kasumi-1腫瘤細胞系的結合。針對Kasumi-1(中等密度)的EC50 係82.2 nM。 〔 6 〕顯示由FACS測量之抗CD33抗體(殖株C33B904)與OCI-AML-3腫瘤細胞系的結合。針對OCI-AML-3(低表面密度)的EC50 係16.4 nM。 〔 7 〕顯示在1:1之E:T比下,Vδ2xCD33雙特異性介導之基於全PBMC之對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針對Vδ2xCD33(VG56)的EC50 值係92.8 pM。 〔 8 〕顯示圖,其展示在1:1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介導之γδ T細胞對CD33表現性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效應細胞係自PBMC單離的經富集γδ T細胞。 〔 9 〕顯示圖,其展示在1:1效應細胞與目標細胞比下,抗TRDV2/抗CD33雙特異性抗體介導之γδ T細胞對CD33表現性Kasumi-3細胞的細胞毒性。效應細胞係自PBMC單離的經富集γδ T細胞。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Claims (33)

  1. 一種多特異性抗體,其包含: (a)    第一結合域,其結合至T細胞受體δ可變2 (T cell Receptor Delta Variable 2, TRDV2);及 (b)    第二結合域,其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2. 如請求項1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 (i)     VH,其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及 (ii)   VL,其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
  3. 如請求項2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 (ii)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hothia編號系統; (iii)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AbM編號系統; (iv)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ontact編號系統: (v)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或 (vi)   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例示性編號系統。
  4. 如請求項1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 (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3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 (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5. 如請求項2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 (ii)   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或 (iii)  該第一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7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8之胺基酸序列的VL。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一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該TRDV2之抗原或該TRDV2之表位的結合部位。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TRDV2係存在於T細胞表面上。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細胞係下列之細胞:腎上腺癌、肛門癌、闌尾癌、膽管癌、膀胱癌、骨癌、腦癌、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腸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口腔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竇癌、皮膚癌、軟組織肉瘤、脊柱癌(spinal cancer)、胃癌、睪丸癌、咽喉癌、甲狀腺癌、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係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BCMA、CD19、CD20、CD22、CD25 (IL2-R)、CD30、CD33、CD37、CD38、CD52、CD56、CD123 (IL-3R)、cMET、DLL/Notch、EGFR、EpCAM、FGF、FGF-R、GD2、HER2、間皮素(Mesothelin)、黏連蛋白4 (Nectin-4)、PAP、PDGFRα、PSA、PSA3、PSMA、RANKL、SLAMF7、STEAP1、TARP、TROP2、VEGF、VEGF-R、CEA、未成熟層黏蛋白受體、TAG-72、HPV E6、HPV E7、BING-4、鈣活化氯離子通道2、週期蛋白B1、9D7、EpCAM、EphA3、Her2/neu、端粒酶、間皮素、SAP-1、存活(surviving)、BAGE家族抗原、CAGE家族抗原、GAGE家族抗原、MAGE家族抗原、SAGE家族抗原、XAGE家族抗原、NY-ESO-1/LAGE-1、PRAME、SSX-2、Melan-A、MART-1、Gp100、pmel17、酪胺酸酶、TRP-1、TRP-2、多肽P、MC1R、前列腺特異性抗原、β-連環蛋白、或BRCA1。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癌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係CD33。
  11. 如請求項10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二結合域包含: (i)     VH,其包含VH CDR1、VH CDR2、及VH CDR3,該VH CDR1、VH CDR2、及VH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之VH CDR1、VH CDR2、及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及 (ii)   VL,其包含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該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分別具有: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之VL CDR1、VL CDR2、及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
  12. 如請求項11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Kabat編號系統; (ii)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hothia編號系統; (iii)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AbM編號系統; (iv)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Contact編號系統; (v)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或 (vi)   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胺基酸序列係根據例示性編號系統。
  13. 如請求項10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二結合域包含: (i)     VH,其包含具有SEQ ID NO:9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10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11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及 (ii)   VL,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2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13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14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14. 如請求項13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 (ii)   該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或 (iii)  該第二結合域包含具有SEQ ID NO:15之胺基酸序列的VH、及具有SEQ ID NO:16之胺基酸序列的VL。
  15.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第二結合域之該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及VL CDR3形成針對該CD33之抗原或該CD33之表位的結合部位。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 (i)     該第一結合域係多價的,該第二結合域係多價的,或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及該第二結合域兩者皆係多價的; (ii)   該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或其中該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三種抗原; (iii)  該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或其中該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四種抗原;或 (iv)   該第一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或其中該第二結合域能夠結合至少五種抗原。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抗體、三特異性抗體、或四特異性抗體。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 (i)     係人源化抗體, (ii)   係IgG抗體,可選地其中該IgG抗體係IgG1、IgG2、IgG3、或IgG4抗體, (iii)  包含κ輕鏈或λ輕鏈,或 (iv)   係單株抗體。
  19. 一種多特異性抗體,其包含:第一構件,其能夠結合γδ T細胞表面上之TRDV2;及第二構件,其能夠結合癌抗原。
  20.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
  21.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20之核酸。
  22.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21之載體。
  23. 一種套組,其包含如請求項13之載體及用於上述者之包裝
  2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25. 一種用於製造結合至多於一個目標分子的抗體之程序,該分子包含: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步驟;及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抗體的功能之步驟。
  26. 如請求項25之程序,其中將用於執行獲得能夠結合至癌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之結合域的功能之該步驟重複n次,且進一步包含用於執行提供能夠結合至γδ T細胞上之TRDV2抗原及n數目的目標分子之結合域的功能之n個步驟,其中n係至少2。
  27. 一種將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導向癌細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該接觸將該γδ T細胞導向該癌細胞。
  28. 一種抑制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之方法,該等癌細胞在細胞表面上表現癌抗原,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癌細胞與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接觸,其中使該等癌細胞與該醫藥組成物接觸抑制該等癌細胞之生長或增生。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等癌細胞係在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存在下與該多特異性抗體接觸。
  30. 一種用於消除對象之癌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
  31. 一種用於治療對象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
  32. 如請求項30或31之方法,其中該對象係有需要之對象。
  33. 一種活化表現TRDV2之γδ T細胞之方法,其包含使該γδ T細胞與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多特異性抗體接觸。
TW110108873A 2020-03-13 2021-03-12 用於調節δ鏈介導之免疫的材料及方法 TW2021444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89111P 2020-03-13 2020-03-13
US62/989,111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416A true TW202144416A (zh) 2021-12-01

Family

ID=7766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873A TW202144416A (zh) 2020-03-13 2021-03-12 用於調節δ鏈介導之免疫的材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84730A1 (zh)
EP (1) EP4118121A4 (zh)
JP (1) JP2023518189A (zh)
KR (1) KR20220154190A (zh)
CN (1) CN115605512A (zh)
AU (1) AU2021234327A1 (zh)
CA (1) CA3175134A1 (zh)
IL (1) IL296358A (zh)
TW (1) TW202144416A (zh)
UY (1) UY39127A (zh)
WO (1) WO20211838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9405B2 (ja) * 1996-10-31 2009-10-07 持田製薬株式会社 予防・治療剤
LT2794658T (lt) * 2011-12-19 2017-05-10 Synimmune Gmbh Bispecifinė antikūno molekulė
AU2016308567B2 (en) * 2015-08-17 2022-10-27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BCMA antibodies, bispecific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s that bind BCMA and CD3, and uses thereof
DK3380522T3 (da) * 2015-11-25 2024-01-22 Visterra Inc Antistofmolekyler til april og anvendelser deraf
WO2017197347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Adicet Bio, Inc. METHODS FOR SELECTIVE EXPANSION OF γδ T-CELL POPULATION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8121A1 (en) 2023-01-18
CA3175134A1 (en) 2021-09-16
CN115605512A (zh) 2023-01-13
AU2021234327A1 (en) 2022-10-06
US20210284730A1 (en) 2021-09-16
JP2023518189A (ja) 2023-04-28
EP4118121A4 (en) 2024-05-15
WO2021183845A1 (en) 2021-09-16
UY39127A (es) 2021-09-30
KR20220154190A (ko) 2022-11-21
IL296358A (en)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7994B (zh) 使用her3抗原结合分子治疗和预防癌症
KR102629403B1 (ko) Vista 항원 결합 분자
US20190382481A1 (en) Anti-cd33 antibodies, anti-cd33/anti-cd3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N112513095B (zh) Her3抗原结合分子
US20220089737A1 (en) Multi-specific immune targeting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3020621A1 (en) Anti-ccr8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KR20230086765A (ko) 분화 클러스터 iv 및/또는 viii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바이오-조작된 t 세포 매개 면역, 물질 및 기타 방법
US20220089736A1 (en) Immune targeting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CA3194968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beta chain mediated immunity
US20240150464A1 (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t cell mediated immunity
US20210284730A1 (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delta chain mediated i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