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3930A -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 Google Patents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930A
TW202143930A TW110117240A TW110117240A TW202143930A TW 202143930 A TW202143930 A TW 202143930A TW 110117240 A TW110117240 A TW 110117240A TW 110117240 A TW110117240 A TW 110117240A TW 202143930 A TW202143930 A TW 2021439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ycerin
skin
top sheet
area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3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93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omprising an additive, e.g. lotion or odour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2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203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 A61F2013/15284Properties of the article, e.g. stiffness or absorbency characterized by quantifiable properties
    • A61F2013/15447Fibre dimension, e.g. denier or tex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omprising an additive, e.g. lotion or odour control
    • A61F2013/51117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omprising an additive, e.g. lotion or odour control the lotion having skin car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防止皮疹效果優異。針對問題,可藉由一種拋棄式穿著用物品來解決,該拋棄式穿著用物品的特徵在於:    具有一頂片30,該頂片30包含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肌膚接觸區域30E;     頂片30是不織布,該不織布的纖度為1~3dtex且單位面積重量為10~30g/m2 ;並且,     肌膚接觸區域30E具有含甘油區域21,該含甘油區域32含有0.7~2.7g/m2 的甘油。

Description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本發明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或衛生棉等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尤其是拋棄式尿布,常會造成使穿著者的肌膚變得粗糙、尤其是皮疹(rash)這樣的問題。作為造成這樣的問題的原因,能夠列舉:對於穿著者的肌膚的物理性刺激(摩擦和硬度);肌膚的乾燥所造成的皮膚的屏障功能的降低。
已提案有一種方法,其使由不織布所構成的頂片含有會表現出軟化點高於人類體溫的蠟狀物質,來減少穿著者的肌膚與頂片的摩擦(參照專利文獻1)。
又,為了減少摩擦等,也已知有一種方法,其將親水性乳液塗佈於由不織布所構成的頂片(參照專利文獻2)。親水性乳液從蠟狀物質的硬度和能夠防止透液性的降低這點來看較佳。為了防止肌膚的乾燥,特佳是包含水之親水性乳液。
但是在抑制尿布疹這點上,依然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嬰幼兒的肌膚較為敏感,所以在嬰幼兒所穿著的尿布方面仍容易造成所謂的尿布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521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0-52663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50945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9-17053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主要欲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拋棄式穿著用物品等,其防止皮疹效果優異。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解決上述問題的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如下。
〈第一態樣〉 一種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特徵在於: 具有一頂片,該頂片包含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肌膚接觸區域; 前述頂片是不織布,該不織布的纖度為1~3dtex且單位面積重量為10~30g/m2 ;並且, 前述肌膚接觸區域具有含甘油區域,該含甘油區域含有0.7~2.7g/m2 的甘油。
(作用效果) 本拋棄式穿著用物品針對甘油與不織布的頂片的組合具有下述特徵:組合每單位面積的甘油含量與纖維細緻的不織布並採用於頂片中。這樣的頂片,纖維的細緻度會對表面的摩擦降低有所貢獻,並且與藉由甘油所產生的摩擦降低效果相輔相成,而提升整體的摩擦降低效果。又,藉由纖維為細緻也會提升甘油的保持性,並藉此提升摩擦降低效果。進一步,頂片中所含有的甘油會附著於穿著者的皮膚,藉此能夠保濕(防止乾燥)穿著者的皮膚(尤其會滲透至角質層)。從而,本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可高度地兼具對穿著者的皮膚的物理性刺激降低作用、與對穿著者的皮膚的保濕作用,而成為防止皮疹效果特別優異者。 再者,所謂的「肌膚接觸區域」,意指在展開狀態下曝露於物品的表面的區域。
〈第二態樣〉 如第一態樣的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含甘油區域具有5mm以上的MD方向尺寸和5mm以上的CD方向尺寸;並且, 前述含甘油區域在前述肌膚接觸區域中所佔的面積率為3%以上。
(作用效果) 藉由含甘油區域的尺寸和面積率在上述範圍內,可成為物理性刺激降低作用與對穿著者的皮膚的保濕作用特別優異者。
〈第三態樣〉 如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的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使前述頂片的含甘油區域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IL-1α分泌量,是實驗條件僅在不含前述甘油這點不同的片的情況下的IL-1α分泌量的1/2以下。
(作用效果) IL-1α(介白素-1α)是一種發炎性細胞激素,其在受到造成皮疹(皮膚紅腫)的原因的刺激時會在皮膚內產生。也就是說,藉由使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IL-1α分泌量如本態樣這樣地少,會使得在防止皮疹的功能方面變得優異。再者,IL-1α分泌量的測定方法如同後述。
〈第四態樣〉 如第一態樣~第三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使前述頂片的含甘油區域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絲聚蛋白(filaggrin)量,多於實驗條件僅在不含前述甘油這點不同的片的情況下的絲聚蛋白量。
(作用效果) 已知絲聚蛋白是各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會大幅地影響角質層的強度和柔軟性,若絲聚蛋白少,角質層細胞會變得容易脫落,並且表皮水分蒸散量(TEWL)也會增加。又,絲聚蛋白受到分解會成為天然保濕因子(NMF),而也兼具保溼角質層和維持pH值的功能。也就是說,藉由使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絲聚蛋白量如本態樣這樣地多,會使得在防止皮疹的功能方面變得優異。再者,絲聚蛋白量的測定方法如同後述。
〈第五態樣〉 如第一態樣~第四態樣中的任一態樣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不織布是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該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是親水化劑塗佈在疏水性樹脂的纖維上而成。
(作用效果) 作為頂片的不織布,使用疏水性樹脂的纖維者因為成本低廉,所以較佳,但是直接使用疏水性樹脂的纖維會缺乏甘油的保持性。因此,此時較佳是:使用經親水化劑處理的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來提高不織布中的甘油的保持性。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發揮在防止皮疹效果方面變得優異等的優點。
圖1~圖5顯示了作為拋棄式穿著用物品的一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圖中的符號X顯示了不包含黏貼膠帶13之尿布的全寬,符號L顯示尿布的全長。又,剖面圖中的虛線部分顯示作為接合各構成構件的接合手段之黏著劑。熱熔黏著劑能夠藉由習知的方法來塗佈,該習知的方法是:狹縫塗佈(slot coating);連續線狀或虛線狀的液珠塗佈;螺旋狀、Z狀、波浪狀等噴霧式塗佈;或,圖案塗佈(利用凸版方式的熱熔黏接劑的轉印)。或者,取代或並用地,在彈性構件的固定部分上,將熱熔黏接劑塗佈在彈性構件的外周面上來將彈性構件固定於相鄰構件上。作為熱熔黏著劑,例如存在有EVA系、黏著橡膠系(彈性體系)、烯烴系、聚酯-聚醯胺系等種類,都能夠使用而無特別限定。作為將各種構成構件進行接合的接合手段,也能夠使用熱封或超音波密封等藉由材料熔接的手段。
又,作為以下的說明中的不織布,能夠依據部位和目的來適當地使用習知的不織布。作為不織布的構成纖維,沒有特別限定而能夠選擇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系、聚酯系、聚醯胺系等的合成纖維(除了單成分纖維以外,亦包含芯鞘等複合纖維)、除此之外的嫘縈或銅氨纖維等再生纖維、棉等天然纖維等,也能夠混合該等纖維來使用。為了提高不織布的柔軟性,較佳是將構成纖維設為捲曲纖維。又,不織布的構成纖維可以是親水性纖維(包含藉由親水化劑而作成親水性者),亦可以是疏水性纖維或撥水性纖維(包含藉由撥水劑而作成撥水性者)。又,一般而言,不織布可基於纖維長度、片形成方法、纖維黏合方法、積層結構而被分類為:短纖維不織布、長纖維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針不織布、熱壓(thermal bond,熱風)不織布、針軋不織布、點黏(point bond)不織布、積層不織布(除了相同種類或類似的不織布層所積層而成的SSS不織布以外,不同的不織布層所積層而成且在紡黏層間夾持有熔噴層之SMS不織布、SMMS不織布等)等,能夠使用該等之中的任一種不織布。積層不織布,意指製成包含全部的層來作為一體之不織布,並且是藉由遍及全部的層的纖維黏合加工所製成者,而不包含將分別製成的複數片的不織布藉由熱熔黏著劑等接合手段所貼合而成者。
本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具有自前後方向LD的中央延伸至前側的腹側部分F、與自前後方向LD的中央延伸至後側的背側部分B。又,本黏貼型拋棄式尿布的形狀,是具有胯間部分M、前翼80及後翼81而成者,該胯間部分M自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靠前側處延伸至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靠後側處,該前翼80在自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遠離前側的位置朝左右兩側突出,該後翼81在自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遠離後側的位置朝左右兩側突出。進一步,本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具有下述構件:吸收體56,其被內藏於包含胯間部之範圍內;透液性的頂片30,其包覆吸收體56的表面側;不透液性片11,其包覆吸收體56的背面側;及,外裝不織布12,其包覆不透液性片11的背面側,並且構成製品的外表面。
以下,依序說明各部分的材料和特徵部分。 (吸收體) 吸收體56是吸收並保持排泄液的部分,其能夠藉由纖維的集合體來形成。作為該纖維集合體,除了將綿狀紙漿或合成纖維等短纖維進行積纖而成的集合體之外,也能夠使用根據需要而對乙酸纖維素等合成纖維的絲束(纖維束)進行開纖而得到的長絲(filament)集合體。作為纖維單位面積重量,在將綿狀紙漿或短纖維進行積纖時,例如能夠作成100~300g/m2 左右,當是長絲集合體時,例如能夠作成30~120g/m2 左右。當是合成纖維時的纖度例如是1~16dtex,較佳是1~10dtex,更佳是1~5dtex。
吸收體56的平面形狀能夠適當地決定,除了作成長方形以外,也能夠作成前後方向LD的中間沿著腿周而收攏的形狀。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能夠使吸收體56的部分或全部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所謂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除了「粒子」以外,也包含「粉末」。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能夠直接使用可用於此種吸收性物品者。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粒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當以500μm的標準篩(日本工業規格JIS Z8801-1:2006)進行篩選(振動5分鐘),然後對該篩選中因落下而篩出的粒子以180μm的標準篩(日本工業規格JIS Z8801-1:2006)進行篩選(振動5分鐘)時,期望是殘留在500μm的標準篩上的粒子的比例為30重量%以下且殘留在180μm的標準篩上的粒子的比例為60重量%以上的粒子者。
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能夠適當地使用吸水量為40g/g以上者而無特別限定。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是澱粉系、纖維素系或合成聚合物系等,並且能夠使用澱粉-丙烯酸或澱粉-丙烯酸鹽接枝共聚物、澱粉-丙烯腈共聚物等皂化物、羧甲基纖維素鈉的交聯物、或者丙烯酸聚合物或丙烯酸鹽聚合物等。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形狀,適合使用通常所用的粉粒體狀,並且也能夠使用其他形狀。
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能夠使用吸水速度為70秒以下者,並且特佳是使用40秒以下者。若吸水速度過慢,會變得容易發生所謂的回滲,其是被供給至吸收體56內的液體返回至吸收體56外所造成。
又,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較佳是使用膠體強度為1000Pa以上者。藉此,即便作成蓬鬆的吸收體56時,仍能夠有效地抑制吸收液體後的黏膩感。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單位面積重量,能夠依據該吸收體56的用途所被要求的吸收量來適當地決定。從而,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通常能夠設為50~350g/m2
(包裝片) 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漏出或為了提高吸收體56的形狀維持性,吸收體56能夠作成吸收構件50而被內藏,該吸收構件50是以包裝片58包裹吸收體56而成。作為包裝片58能夠使用薄頁紙(tissue paper),特別是縐紙、不織布、複合層壓不織布、開有小孔之片材等。但是,期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不會漏出之片材。當使用不織布來取代縐紙時,特佳是親水性的SMMS(紡黏/熔噴/熔噴/紡黏)不織布,其材質能夠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纖維單位面積重量,期望是5~40g/m2 ,尤其是10~30g/m2
該包裝片58,除了如圖3所示作成以單片包裹整個吸收體56之結構以外,亦可以作成利用上下2片等的複數片的片材來包裹整個吸收體56。也能夠省略包裝片58。
(頂片) 頂片30,在前後方向上自製品前端延伸至後端並且在寬度方向WD上比吸收體56更靠側邊延伸,但是也能夠適當地變形,例如在後述的立體皺褶60的起點位於比吸收體56的側緣更靠寬度方向WD的中央側等情況下,依據需要,頂片30的寬度可以設為比吸收體56的全寬更短等。
頂片30,是具有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肌膚接觸區域30E者,從透液性與肌膚觸感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不織布。針對頂片30能夠使用各種不織布,若考慮緩衝性、柔軟性、軟便(水便或泥狀便)的透過性等,比起長纖維(連續纖維),較佳是熱風不織布等的短纖維不織布,一般而言適合纖度為1~10dtex、單位面積重量為10~30g/m2 、厚度為0.4~1.4mm左右的短纖維不織布。短纖維不織布的纖維長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是0.5~1.0mm左右。
頂片30特佳是具有孔排列區域之有孔不織布,該孔排列區域是從表面貫穿至背面的孔14以特定的圖案排列而成。孔14的形狀、尺寸、排列圖案等能夠適當地決定。再者,在圖1中為了使圖式易於觀察,僅在頂片30的部分D上圖示了孔14,因此該部分D並非用來表示孔排列區域。
孔排列區域,能夠僅設在頂片30中的前後方向LD的中間區域、或僅設在頂片30中的寬度方向WD的中間區域(可部分地具有不具孔14之區域)。又,孔排列區域能夠設在整個頂片30上。亦即,只要孔排列區域設置在肌膚接觸區域30E即可,亦可以擴展至肌膚接觸區域30E以外的區域(例如在寬度方向WD的兩側處黏著有皺褶片62之區域等)。
各個孔14的平面形狀(開口形狀),能夠適當地決定。孔14,除了作成如圖6(a)、圖6(b)所示的長孔形以外,也能夠作成任意的形狀:如圖6(c)、圖6(e)、圖6(f)、圖7及圖8所示的正圓形、如圖6(d)所示的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多邊形;星形、雲形等。雖然並未圖示,亦可以混有不同形狀的孔14。各個孔14的尺寸並未特別限定,前後方向的尺寸(最長的部分的尺寸)14L較佳是0.5~2.0mm,特佳是0.5~2.0mm,並且寬度方向的尺寸(最長的部分的尺寸)14W較佳是作成0.5~2.0mm,特佳是0.5~1.0mm。當孔14的形狀是如長孔形、橢圓形、長方形、菱形等在前後方向上較長的形狀(一方向的全長比與該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全長更長的形狀)時,前後方向的尺寸較佳是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的尺寸的1.2~2.5倍。又,當孔14的形狀是在一方向上較長的形狀時,孔14的長邊方向期望是在不織布的MD方向,但是也可以在CD方向或相對於MD方向和CD方向呈傾斜之斜向方向。再者,構成頂片30的有孔不織布的MD方向,大多與前後方向LD相同。
孔排列區域中的孔14的面積和面積率只要適當地決定即可,面積較佳是0.25~4.00mm2 左右,面積率較佳是0.1~10%左右。
孔14的排列圖案能夠適當地決定。例如,如圖6(a)、圖6(c)、圖6(d)所示,孔14的排列圖案較佳是:在前後方向LD上以特定的間隔直線地排列的孔14的列,在寬度方向WD上隔開特定的間隔並重複排列的行列狀。此時,如圖6(a)、圖6(d)所示,可作成孔14在前後方向LD上的間隔14y比孔14在寬度方向WD上的間隔14x更短的排列,除此之外,能夠作成:如圖6(c)所示,孔14在前後方向LD上的間隔14y與孔14在寬度方向WD上的間隔14x大致相等的排列;或如圖6(b)、圖6(e)所示,孔14在前後方向LD上的間隔14y比孔14在寬度方向WD上的間隔14x更長的排列。又,如圖6(b)、圖6(e)及圖7所示,在前後方向LD上以特定的間隔直線地排列的孔的列95,能夠作成在寬度方向WD上隔開間隔14d並以在前後方向LD的位置錯開的方式排列而成的排列。圖6(a)、圖6(b)所示的例子,互為相鄰的孔的列95,呈現孔14的配置相互錯開的形態,也就是所謂的千鳥狀(六角格子狀)的排列。
即便孔14的前後方向間隔14y和寬度方向的間隔14x可以各自固定,亦可以進行變化。該等間隔能夠適當地決定,例如孔14的前後方向間隔14y能夠作成0.9~8.0mm,尤其能夠作成1.0~3.0mm,並且孔14的寬度方向間隔14x能夠作成2.0~10mm,尤其能夠作成3.0~5.0mm。
又,孔14的排列圖案,如圖6(f)和圖7所示,在前後方向LD上連續且以呈單條的波浪狀91、92的方式排列的孔14的群90,能夠作成在寬度方向WD上隔開間隔並以相同相位或不同相位排列而成者。如圖7所示的例子的圖案,在寬度方向WD上互為相鄰的孔14的群90的波浪狀的相位成為相反相位,而連接孔14的假想線會呈現出摩洛哥花紋(立涌花紋)。圖7中的符號94表示單位排列部分,符號94W表示其寬度方向WD的尺寸。又,如圖8所示,在前後方向LD上以成為連續鎖狀的方式隔開間隔地排列的孔14的群90,能夠作成在寬度方向WD上隔開間隔地排列者。此處,所謂的「孔14的群90在寬度方向WD上隔開間隔地排列」,意指在寬度方向WD上互為相鄰的孔14的群90之間,具有沿著前後方向LD一直線地連續的無孔部分93。
孔14的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孔14可以是沖壓型的孔,亦可以是非沖壓型的孔(緣部的纖維密度高),該沖壓型的孔的周緣是藉由纖維的切斷端所形成,該非沖壓型的孔是在孔14的周緣以針插入纖維間擠壓使其擴大所形成,而幾乎沒有纖維的切斷端。沖壓型的孔,可以是如圖9(d)所示那樣的孔14的孔徑越靠近厚度方向中間變得越小,也可以是並未圖示但越靠近厚度方向的其中一側變得越小。
非沖壓型的孔14,是孔14的孔徑自針插入側起越靠近相反側變得越小者。在非沖壓型的孔中,除了孔14的孔徑以橫跨不織布層的整個厚度方向的方式持續地減少者之外,亦包含孔14在厚度方向的中間幾乎沒有孔徑減少者。在這樣的非沖壓型的孔中包含:如圖9(a)和圖9(c)所示者,其在與針插入側相反之側中的孔14的緣部處,形成有纖維被朝向與針插入側相反之側擠壓之突出部(毛刺)14e,而在針插入側上並未形成突出部14e;與,如圖9(b)所示者,其在與針插入側相反之側中的孔14的緣部處,形成有纖維被朝向與針插入側相反之側擠壓之突出部14e,並且在針插入側,亦形成有纖維被朝向針插入側擠壓之突出部14e。進一步,在如圖9(a)和圖9(c)所示的形態的孔14中,包含:如圖9(a)所示者,其突出部14e的突出高度14h大致均勻;如圖9(c)所示者,其突出部14e具有最高的對向部分也就是突出高度14i、與最低的對向部分也就是突出高度14j,該突出高度14j是在與14i正交的方向上對向的對向部分。突出部14e期望是在孔14的圓周方向上連續且呈筒狀者,但是部分或全部的孔14的突出部14e,可以僅形成在孔14的部分的圓周方向上。突出高度14h、14i、14j(在不施加壓力的狀態下,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測定所觀察到的高度)較佳是0.2~1.2mm左右。又,在突出部14e中,最高的突出高度14i,較佳是最低的突出高度14j的1.1~1.4倍左右。突出部14e的突出高度可在孔14的圓周方向上進行變化。
例如,若藉由針的插入來形成如圖6(a)、圖6(b)、圖6(d)等所示的在單一方向上較長的形狀的孔14,孔14的緣部的纖維會被推往外側或垂直方向,而孔14的長度方向的對向部分的突出高度14i會形成突出部(毛刺)14e,其比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對向部分的突出高度14j更高。孔14的突出部14e的纖維密度可以變得低於其周圍的部分,但是較佳是纖維密度是相同程度或變得更高。
尤其,當有孔不織布的纖度為0.1~5.0dtex(更佳是1.0~3.0dtex)、單位面積重量為15~20g/m2 (更佳是15~18g/m2 )且厚度為0.3~0.8mm(更佳是0.3~0.6mm)的長纖維不織布時,若藉由針的插入來形成孔14,被形成在孔14的緣部的突出部14e會變低。更詳細而言,當是上述特定範圍的長纖維不織布時,在形成針插入孔時,纖維不易被擠壓出厚度方向。這是因為下述原因所致:藉由針的插入被施加力道的纖維,會遍佈於整個不織布地纏繞在一起而連續(連續纖維),並且藉由針的插入所施加力道的部分的纖維的移動會被與其外側相連的部分所抑制。進一步,因為上述特定範圍的長纖維不織布基本上具有適度低的纖維密度,所以纖維的移動較為容易往與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其結果,若將針插入上述特定範圍的長纖維不織布來形成上述特定範圍的尺寸的孔14,在插入針時,針附近的纖維會以針的插入方向為中心被擠壓至放射方向,並且朝向針出口側移動,因此所形成的突出部14e本身的高度會變低。又,因此在孔14的緣部,會形成比周圍具有更高纖維密度的高密度部。因而,藉由該高密度部,孔14的周圍與孔14的陰影會變得更明顯,而具有孔14的目視辨認性提高這樣的優點。
(中間片) 為了使透過頂片30的液體迅速地移動至吸收體56,能夠設置中間片(亦被稱為「第二片(second sheet)」)40,其液體的透過速度比頂片30更快。該中間片40可藉由使液體迅速地移動至吸收體56來提高藉由吸收體56的吸收性能,並且是用以防止經吸收的液體自吸收體56「回滲」的現象者。也能夠省略中間片40的設置。
作為中間片40,能夠使用不織布等的透液性的片。作為中間片40,熱風不織布因蓬鬆而特佳。針對熱風不織布,較佳是使用芯鞘結構之複合纖維,此時的芯所使用的樹脂可以為聚丙烯(PP),但較佳是剛度高的聚酯(PET)。單位面積重量較佳是17~80g/m2 ,更佳是18~60g/m2 。不織布的原料纖維的粗細較佳為2.0~10dtex。為了使不織布蓬鬆,作為原料纖維中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混合纖維,較佳是使用芯不在中央之偏芯纖維、中空纖維、或偏芯且中空的纖維。
圖示例的中間片40比吸收體56的寬度短且配置在中央,也可以設置為遍及全寬。中間片40可以設置為遍及尿布的全長,也可以如同圖示例那樣僅設置在包含排泄位置之前後方向LD的中間部分。
(不透液性片) 不透液性片11並無特別限定,較佳是具有透濕性者。作為不透液性片11,例如能夠適用多微孔性片,其是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烴系樹脂中揉合無機填充劑並成型出片後,沿單軸或二軸方向延伸所獲得者。又,作為不透液性片11,也能夠使用將不織布作為基材並提高防水性者。
不透液性片11在前後方向LD和寬度方向WD上,期望是以遍佈與吸收體56相同的範圍或更廣的範圍的方式來延伸,當存在有其他遮水手段的情況等,依據需要,能夠在前後方向LD和寬度方向WD上作成吸收體56的端部並未被覆蓋的構造。
(外裝不織布) 外裝不織布12覆蓋不透液性片11的整個背面側,並且是將製品的外表面作成如布這樣的外觀者。外裝不織布12的纖維單位面積重量較佳是10~50g/m2 ,特佳是15~30g/m2 ,但是並未限定於該等範圍。也能夠省略外裝不織布12,並且在該情況下,能夠使不透液性片11延伸至製品的側緣。
(立體皺摺) 為了阻止在頂片30上傳遞並往橫向移動的排泄物,也就是為了阻止側漏,在表面的寬度方向WD的兩側,較佳是設置有立體皺褶60,其能夠在穿著者的肌膚側立起。理所當然,立體皺褶60也能夠省略。
當採用立體皺褶60時,能夠採用習知的任何構造,而並無特別限定其構造。圖示例的立體皺褶60,是由皺褶片62與細長狀的皺褶彈性構件63所構成,該皺褶片62實質地在寬度方向WD上連續,該皺褶彈性構件63以伸長狀態沿著前後方向LD被固定於該皺褶片62。作為該皺褶片62能夠使用撥水性不織布,又,作為皺褶彈性構件63,能夠使用橡膠線等。皺褶彈性構件63,除了如圖1和圖2所示地各設置複數根以外,也能夠各設置1根。
皺褶片62的內表面,在頂片30的側部上具有寬度方向WD的接合起始端,自該接合起始端至寬度方向的外側的部分65,藉由熱熔黏著劑等被接合在各側翼(Side flap)SF的內表面,也就是在圖示例中的不透液性片11的側部和位於其寬度方向的外側的外裝不織布12的側部。
對於腿圍而言,立體皺褶60的比接合起始端更靠寬度方向的中央側的部分66,雖然在製品前後方向兩端部67被固定在頂片30上,但是在兩端部之間的部分是未固定的自由部分68,並且該自由部分68會藉由皺褶彈性構件63的收縮力而立起,而變得可緊密貼合於身體表面。
(端翼、側翼) 圖示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具有:一對的端翼(end flap)EF,其各自延伸至吸收體56的前側與後側並且不具有吸收體56;及,一對的側翼SF,其各自延伸至比吸收體56的兩邊的側緣更靠側邊並且不具有吸收體56。側翼56如同圖示例,可以是由自具有吸收體56之部分連續的本體片(外裝不織布12等)所構成者,亦可以安裝其他材料來形成。
(平面皺褶) 對於各側翼SF,由橡膠線等細長狀彈性構件所構成的側彈性構件64,是以已伸長的狀態沿著前後方向LD被固定,藉此各側翼SF的腿圍部分會被構成為平面皺褶。側彈性構件64,如圖示例那樣,在皺褶片62的接合部分中的接合起始端附近的寬度方向的外側處,設置於皺褶片62與不透液性片11之間,除此以外,也能夠設置於側翼SF中的不透液性片11與外裝不織布12之間。側彈性構件64,除了如同圖示例那樣在各側設置複數根以外,也能夠在各側僅設置1根。理所當然,側彈性構件64(平面皺褶)也能夠省略。
平面皺褶是受到側彈性構件64的收縮力作用的部分(在圖中為側彈性構件64所圖示的部分)。因此,除了僅在平面皺褶的部位存在有側彈性構件64的形態以外,亦包含僅在平面皺褶的部位受到側彈性構件64的收縮力作用之結構,該結構中,側彈性構件64雖然存在於比平面皺褶更靠前側、更靠後側或遍及前側和後側,但是在平面皺褶的部位之外,側彈性構件64會在一處或多處被細緻地切斷、或夾持側彈性構件64之片並未被固定、或者同時具有這兩種情況,因而收縮力不會作用在平面皺褶以外的部位(實質地與未設置側彈性構件64的情況相同)。
(前翼) 本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在自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遠離前側的位置,具有向左右兩側突出的前翼80。前翼80也能夠省略(亦即,作成自製品的寬度最窄的部分至製品的前端為止寬度沒有變化的形狀)。
前翼80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能夠適當地決定,例如能夠作成物品全長Y的5~20%(尤其是7~15%)。前翼80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能夠設為與後述的後翼81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大致相同。
(後翼) 本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在自比製品的前後方向的中央更遠離後側的位置,具有向左右兩側突出的後翼81。
後翼81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能夠適當地決定,除了設為與前翼80的寬度方向的尺寸相同以外,也能夠設為比前翼80的寬度方向的尺寸更小或更大。
(中間部分) 在前翼80與後翼81之間的製品的兩側的側緣15,例如,能夠具有大致呈直線狀的部分,該直線狀以相對於前後方向LD的銳角側交叉角小於±2度的方向為中心,並在與該中心正交的方向通過±5mm的寬度的範圍。在前翼80與後翼81之間的製品的兩側的側緣15,可以呈波浪狀或弧狀(省略圖示),亦可以是如圖示例那樣的直線狀。
(翼的形成) 如圖示例那樣,藉由將側翼SF的側部裁切成凹狀,能夠形成整個凹狀緣,該凹狀緣是自前翼80的下緣起,經過在前翼80與後翼81之間的製品兩側的側緣15,至後翼81的下緣為止。此時,前翼80和後翼81的積層構造會由側翼SF的積層構造決定,在圖示例中,是由皺褶片62和外裝不織布12來形成前翼80和後翼81。雖然並未圖示,也可以設置自側翼SF向側邊突出的前延長片,藉由前延長片來形成整個前翼80或部分的前翼80的末端側。同樣地,也可以設置自側翼SF向側邊突出的後延長片,藉由後延長片來形成整個後翼81或部分的後翼81的末端側。作為前延長片和後延長片,能夠使用各種不織布。
(連結部) 後翼81可具備連結部13A,該連結部13A在穿著時是以能夠裝拆的方式與腹側部分F連結。亦即,在穿著時,將後翼81的兩側部帶往穿著者的腹側,並將後翼81的連結部13A連結於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上。作為連結部13A,除了設置機械式緊固件(面緊固件)的鉤件(公扣),也能夠設置黏著劑層。鈎材的連結面是具有多數個卡合突起者,作為卡合突起的形狀,能夠採用注音的「ㄥ」形狀、J字狀、蘑菇狀、T字狀、雙J字狀(使J字狀的結構背對背地結合而成的形狀)等習知的任何形狀。
連結部13A,能夠直接地安裝於後翼81,除此之外,也能夠如圖示例那樣將具有連結部13A之連結膠帶13安裝在後翼81上。連結膠帶13的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圖示例中,具有被固定於側翼SF上的膠帶安裝部13C、自該膠帶安裝部13C突出的膠帶本體部13B、及被設置在該膠帶本體部13B的寬度方向WD中間部的連結部13A,並且比該連結部13A更末端側成為捏持部。作為形成自膠帶安裝部13C至膠帶本體部13B為止的片材,能夠使用不織布、塑膠膜、聚乙烯積層不織布、紙或該等的複合材料。
在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的連結部13A的連結處,能夠適當地決定,可以僅將位於左右的前翼80之間的本體部作成連結處,亦可以將自本體部的側部至前翼80的基端側為止的範圍作成連結處。該等連結處,較佳是容易與連結部13A進行連結。例如,當連結部13A是機械式緊固件(面緊固件)的鉤件(公扣)時,只要將在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的連結處以機械式緊固件的環件(母扣)24或不織布形成即可。作為環件24,已知有在塑膠膜上縫有環狀線而成者,從通氣性、柔軟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在纖維的連續方向為寬度方向WD的長纖維不織布(纖度2.0~4.0dtex、單位面積重量20~50g/m2 、厚度0.3~0.5mm左右的紡黏不織布等)上,至少在寬度方向WD上間歇性地設置熔接部而成者,該熔接部是纖維彼此熔接而成。當在外裝不織布12形成如圖示例那樣在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上包含連結處之區域時,鈎件能夠連結於外裝不織布12而不需附加任何環件。依據需要,亦可以僅在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的連結處貼附環件24。又,當連結部13A是黏貼材料層時,也能夠將富有黏著性且表面平滑的塑膠膜貼附在腹側部分F的外表面的連結處。
(頂片的固定) 頂片30較佳是藉由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來黏著於已被配置在頂片30的背面側上的背面側的構件上。或者取代或並用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藉由頂片30和被配置在頂片30的背面側的背面側的構件中的至少一構件的熔接,來使頂片30被接合於被配置在頂片30的背面側的背面側的構件上。頂片30固定區域,只要至少遍及整個孔排列區域即可,也可以擴展到該區域以外(例如整個頂片30)、或僅在孔排列區域。當是圖示例的情況,背面側構件為中間片40、包裝片58及不透液性片11,但是並未限定於此。
作為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能夠使用EVA系、烯烴系、聚酯-聚醯胺系等,尤其能夠適用黏著橡膠系(彈性體系)。
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的塗佈量能夠適當地決定,一般而言,能夠設為0.1~10g/m2 左右。尤其,若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的塗佈量是0.5~5g/m2 左右,則能夠抑制來自孔14的熱熔黏著劑31的溢出,因而較佳,但是仍會容易發生由於後述的甘油所造成的黏著阻礙,所以期望是與甘油的塗佈圖案的條件等進行組合。疏水性熱熔黏著劑31的塗佈圖案能夠適當地決定,並且適合微細的未塗佈部分分散地存在的緻密圖案(條紋狀、Z狀、波浪狀等噴霧塗佈),也可以是狹縫式塗佈那樣的連續面狀的塗佈圖案。
(含甘油區域) 如圖7、圖10及圖11所示,頂片30的肌膚接觸區域30E具有含甘油區域32,其含有0.7~2.7g/m2 的甘油。含甘油區域32,能夠以一定程度大小的面積僅設置於一處,也可以設置於複數處。含甘油區域32只要設置在頂片30的肌膚接觸區域30E處即可,在除此之外的區域可以設置,也可以不設置。
含甘油區域32的尺寸、配置等能夠適當地決定。其中,含甘油區域32的尺寸過小則不佳,一含甘油區域32,較佳是具有5mm以上的MD方向(圖示例中為前後方向LD)的尺寸32L和5mm以上的CD方向(圖示例中為寬度方向WD)的尺寸32W。含甘油區域32的MD方向的尺寸32L,更佳是30mm以上,進一步較佳是50mm以上,特佳是100mm以上。含甘油區域32的MD方向的尺寸32L的上限是製品全長Y,但是可短於全長Y。含甘油區域32的CD方向的尺寸32W,更佳是10mm以上。含甘油區域32的CD方向的尺寸32W的上限是頂片30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但是可短於頂片30的寬度方向WD的尺寸。
又,若含甘油區域32在肌膚接觸區域30E中所佔的面積過少,會變得缺乏保濕劑對肌膚的附著效果和摩擦減少效果,因此含甘油區域32在肌膚接觸區域30E中所佔的面積率(含甘油區域32的總面積/肌膚接觸區域30E的總面積×100)較佳是3%以上,特佳是5%以上。再者,肌膚接觸區域30E如同前述意指在展開狀態下曝露於物品的表面的區域,因此當在展開狀態下部分的頂片30被其他構件所遮蔽時(圖示例中頂片30的兩側部受到立體皺褶60遮蔽),則意指不包含該受到遮蔽的部分之區域,並且當頂片30的整個表面曝露於製品的表面時,意指整個表面本身。
如圖示例所示,含甘油區域32較佳是設為直紋狀,但是也可以是橫紋狀,也可以是點狀或格狀。該等情況下,相鄰的含甘油區域32的間隔32X能夠適當地決定,較佳例如是1.5~10mm左右。
作為頂片30的不織布,較佳是採用纖度1~3dtex(更佳是1.5~2.5dtex)、單位面積重量為10~30g/m2 (更佳是15~25g/m2 )且厚度0.4~1.4mm(更佳是0.5~1.0mm)的不織布。亦即,這樣的不織布,纖維的細緻度會對表面的摩擦降低有所貢獻,並且與藉由甘油所產生的摩擦降低效果相輔相成,而提升作為整體的摩擦降低效果。又,藉由纖維為細緻也可提升甘油的保持性,並藉此提升摩擦降低效果。進一步,頂片30中所含有的甘油會附著於穿著者的皮膚,藉此能夠保濕(防止乾燥)穿著者的皮膚(尤其會滲透至角質層)。簡而言之,藉此可高度地兼具對穿著者的皮膚的物理性刺激降低作用、與對穿著者的皮膚的保濕作用,而成為防止皮疹效果特別優異者。尤其,較佳是:藉由上述不織布與甘油的組合,頂片30中的含甘油區域32的平均摩擦係數MIU成為0.2~0.4。又,從該等觀點來看,頂片30的不織布特佳是短纖維不織布。
含甘油區域32的表面水分率並無特別限定,若是3~10%、特別是4~8%,就能夠適度地滋潤穿著者的肌膚而達到防止乾燥,因而較佳。
為了形成含甘油區域32,能夠將含有甘油之親水性乳液以期望的圖案塗佈於頂片30。特佳的親水性乳液,包含70~90重量%的甘油和10~30重量%的水。如此地將甘油設為主體並包含適量的水之親水性乳液,不僅在被轉印至肌膚時可作為保濕劑而較佳,水會作為結合水被保持在甘油中(甘油中的水的保持性極高)而不易造成腐敗,因而較佳。亦即,從這樣的觀點來看,當使用包含水之親水性乳液時,若使其大量的含有甘油並充分地(例如前述的3~10%)確保表面水分率,並且將親水性乳液的水活性數值抑制在低範圍,例如0.8以下,更佳是0.3~0.7,特佳是0.3~0.5,即便不含防腐劑仍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保存性會變得良好,並且會成為當被轉印至肌膚時保濕效果亦高的形態。
親水性乳液,作為添加劑能夠包含選自由乳化劑、磷酸酯、石蠟及界面活性劑所組成之群組中的一種或複數種的添加劑。作為界面活性劑,較佳是醚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包含EO/PO型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為了使商品的保存性提升,親水性乳液可含有防腐劑,但是親水性乳液是會被轉印至肌膚來滋潤肌膚者,所以期望是不含防腐劑。
含甘油區域32中的甘油含量只要在0.7~2.7g/m2 的範圍內適當的決定即可,更佳是1.0~2.2g/m2 。作為一例,當藉由將包含70~90重量%的甘油和10~30重量%的水之親水性乳液塗佈在頂片30上來形成含甘油區域32時,含甘油區域32中的親水性乳液的塗佈量,能夠設為5~15g/m2 左右。如圖11所示的例子,當具有親水性乳液的含量不同的複數個區域32a、32b時,或親水性乳液的塗佈量連續性地變化時,只要具有上述範圍內的部分即可,作為含甘油區域32的整體可以少於或多於上述範圍。
再者,甘油的含量可利用下述甘油含量測定方法來測定。 (甘油含量測定方法) ‧準備4片相同製品,藉由後述的方法對其中任意一片測量含甘油區域32的尺寸,並求出含甘油區域32的面積(當具複數個含甘油區域32時為總面積)。 ‧自4片份的相同製品的頂片30將含甘油區域32切割出來(不需沿著緣正確地切割出來,只要包含整個含甘油區域32即可,可以或多或少地包含其周圍的部分),並將其全部設為試驗片,或僅取出4片份的相同製品的頂片30來直接作為試驗片。 ‧將試驗片置入已裝有300ml溫度為25℃的水之燒杯中,利用玻璃棒隨機地戳或攪拌1分鐘後,以浸漬於水中的狀態靜置60分鐘。在該靜置時,以使燒杯內的試驗片的高度盡量地變低的方式,將試驗片折疊並乘載負重或以預先摺疊好的狀態進行黏著或縫製來進行固定。又,水量設為能夠使整個試驗片浸於水中的最小量(例如10ml)。在該靜置後,重複進行利用玻璃棒隨機地戳或攪拌1分鐘的步驟後,取出試驗片並充分地擰乾,利用甘油濃度計測定殘留在燒杯中的含甘油之水的甘油濃度。並且,基於該等測定結果,求出包含在含甘油之水中的甘油重量。 ‧將含甘油之水的甘油重量除以含甘油區域32的面積乘為4倍的值(因為具4片份的製品),藉此算出含甘油區域32的甘油含量(g/m2 )。
作為頂片30的不織布,使用了疏水性樹脂的纖維者因為成本低廉所以較佳,但是在此情況下,當使用包含水之親水性乳液時會成為缺乏甘油保持性者。因此,親水性乳液在溫度20度中的黏度較佳是150~400mPa・s。藉此,會提高不織布中的甘油的保持性,因而較佳。
基於相同的理由,較佳是針對頂片30使用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該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是親水化劑塗佈在疏水性樹脂的纖維上而成。藉此,會提高不織布中的甘油的保持性,因而較佳。
作為親水化劑,考慮對人體的安全性、步驟中的安全性等,較佳是使用單獨一種下述化合物或混合物等:對高級醇、高級脂肪酸、烷酚等加成有氧化乙烯而成的非離子性活性劑;磷酸烷酯鹽(辛基、十一烷基系統);硫酸烷鹽等的陰離子性活性劑等;並且,其賦予量,會因所要求的功能而不同,期望是設為相對於對象片的乾燥重量為0.1~2.0重量%左右,尤其是0.2~1.0重量%左右。
〈官能效果確認試驗〉 針對顯示於表1~3中的各種頂片的樣品,測定平均摩擦係數MIU、表面水分率、水活性數值等的各種特性。甘油含量藉由前述的測定方法來測定。樣品1~10是對製品在組裝前的不織布上塗佈或不塗佈親水性乳液而成,樣品11~15是從市售製品中取出的頂片。又,在前後方向上以手撫摸各頂片的表面,與樣品5比較並以三階段來評價滑順度和滋潤感(◎:非常優異;△:比樣品5優異;×:相同程度)。
[表1]
樣品編號 1 2 3 4 5
      頂 片 纖度 (dtex)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2.2(PET)
單位面積重量(g/m2 ) 25 20 20 20 20
厚度(mm) 1.1 0.9 0.9 0.6 0.6
纖維材質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纖維黏合法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含 甘 油 區 域 配置 直紋 直紋 直紋 直紋 直紋
MD尺寸(mm) 200 200 200 200 -
CD尺寸(mm) 5 5 5 5 -
數量 (間隔32x) 4 (5) 4 (5) 4 (10) 4 (5) -
甘油 含量 (g/m2 ) 1.7 1.3 1.4 1.1 0
  乳液 組成 (重量%) 甘油 76 76 76 76 -
流動石蠟 2 2 2 2 -
磷酸 烷酯鹽 2 2 2 2 -
20 20 20 20 -
乳液 塗佈量   (g/m2 ) 8.5 8.5 8.5 8.5 0
乳液黏度(mPa・s) 20℃ 372 372 372 372 -
平均摩擦係數MIU 0.33 0.34 0.34 0.33 0.37
平均摩擦係數的變動偏差MMD 0.01 0.01 0.01 0.01 0.01
表面水分率(%) 5.6 5.6 5.6 5.6 0.3
滑順度 -
滋潤感 -
[表2]
樣品編號 6 7 8 9 10
      頂 片 纖度 (dtex)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2.2(PET) 2.0(PE)/3.3(PET)
單位面積重量(g/m2 ) 20 20 20 20 20
厚度(mm) 0.6 0.6 0.6 0.6 0.6
纖維材質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混合) PE/PET 雙層
纖維黏合法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熱黏合
  含 甘 油 區 域 配置 直紋 直紋 直紋 直紋 直紋
MD尺寸(mm) 200 200 200 200 200
CD尺寸(mm) 5 5 5 5 5
數量 (間隔32x) 4 (5) 4 (5) 4 (5) 4 (5) 4 (5)
甘油 含量 (g/m2 ) 0.50 0.70 2.6 2.8 1.2
  乳液 組成 (重量%) 甘油 76 76 76 76 76
流動石蠟 2 2 2 2 2
磷酸 烷酯鹽 2 2 2 2 2
20 20 20 20 20
乳液 塗佈量   (g/m2 ) 3.5 5.0 15.0 17.6 8.5
乳液黏度(mPa・s) 20℃ 372 372 372 372 372
平均摩擦係數MIU 0.41 0.40 0.30 0.30 0.51
平均摩擦係數的變動偏差MMD 0.01 0.01 0.01 0.01 0.01
表面水分率(%) 3.0 4.2 8.0 8.9 3.0
滑順度
滋潤感
[表3]
樣品編號 11 12 13 14 15
      頂 片 纖度 (dtex)       A公司 市售尿布1       B公司 市售尿布1       A公司 市售尿布2       B公司 市售尿布2       C公司 市售尿布
單位面積重量(g/m2 )
厚度(mm)
纖維材質
纖維黏合法
  含 甘 油 區 域 配置 - - - - -
MD尺寸(mm) - - - - -
CD尺寸(mm) - - - - -
數量 (間隔32x) - - - - -
甘油 含量 (g/m2 ) - - - - -
  乳液 組成 (重量%) 甘油 - - - - -
流動石蠟 - - - - -
磷酸 烷酯鹽 - - - - -
- - - - -
乳液 塗佈量   (g/m2 ) - - - - -
乳液黏度(mPa・s) 20℃ - - - - -
平均摩擦係數MIU 0.65 0.62 0.48 0.69 0.58
平均摩擦係數的變動偏差MMD 0.01 0.01 0.01 0.01 0.01
表面水分率(%) 0.3 0.1 0.2 0.3 0.3
滑順度 × × × ×
滋潤感 × × × × ×
如表1~3所示,在樣品1~4及6~9之中,發現在樣品1~4、8及9的頂片的表面感到非常滑順並且感到滋潤的結果。相對於此,樣品10~15在滑順度和滋潤感都獲得較差的結果。再者,雖然樣品9是滋潤的,但是有黏膩的觸感。
〈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和角質層水分量的測定〉 利用以下的步驟,分別測定使受試者(年齡層30~39歲的男性2位、女性1位)的皮膚接觸頂片1小時之後的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和角質層水分量。針對TEWL的測定,使用Delfin Technologoies公司製造的攜帶式水分蒸散計SWL-5001。又,針對各層水分量的測定,使用YAYO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表皮角質層水分量測定裝置SKICON-200EX-USB。 (1)準備表1中樣品1的頂片、表3中樣品11的頂片、表3中樣品14的頂片及表3中樣品15的頂片,裁切為2cm見方來製成試驗片。再者,針對樣品1的試驗片,以貫穿含甘油區域的中央的方式來裁切試驗片。 (2)在受試者的兩手自手腕起8cm、11cm、14cm及17cm的位置上標示測定點的記號(測定點每人共計8處,所有人共24處)。 (3)在各測定點上靜置約0.1g的絨毛漿,並在該絨毛漿上滴下1ml的鹼性水溶液(0.1M NaCO3 aq.),再自上方以食品用保鮮膜固定並以此狀態放置1小時。 (4)放置1小時後,取下食品用保鮮膜和絨毛漿並利用試驗用紙製成的抹布輕柔地將測定點擦拭乾淨。 (5)使測定點乾燥15分鐘後,將試驗片放置在測定點上並以賽璐玢黏著膠帶固定,然後以此狀態放置1小時。 (6)放置1小時後,拿起樣品,針對各測定點測定3次TEWL,並以全部受試者的全部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TEWL的測定結果。測定TEWL後,針對各測定點測定3次角質層水分量,並以全部受試者的全部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角質層水分量的測定結果。
將角質層水分量的測定結果的比較圖表顯示於圖13。又,將TEWL的測定結果的比較圖表顯示於圖14。從該等的測定結果發現:比起使用不含甘油的其他頂片的情況,當使用具有含甘油區域之樣品1的頂片(含甘油)時,肌膚的水分會變得不易移動至外側,並且會成為肌膚的水分量較多的狀態。
〈醫師所進行的皮膚觀察試驗〉 製作與圖1~圖5及圖10所示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大致具有相同構造並且具備表1的樣品1的頂片(含甘油)之尿布樣品,讓受試者連續使用1週,並在使用之前和使用後即刻讓醫師觀察皮膚的狀況。再者,受試者設為33位仍在使用黏貼型拋棄式尿布(具備不含甘油之頂片者)的出生6個月齡~1歲的健康的嬰幼兒。
由醫師診療觀察的結果,在試驗後並未發現造成問題的肌膚症狀,並且在試驗前的觀察中確認有紅斑的受試者7位之中,確認到6位具有改善的傾向。
〈IL-1α分泌量的測定〉 使用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未成熟模型),並依照以下方式來評價頂片對於IL-1α產生的影響。
作為三維培養皮膚模型,使用SkinEthic RHE-D7(EPISKIN公司製造,以下稱為RHE),並使用Growth Medium(EPISKIN公司製造)在24孔盤中馴化培養2小時。
準備與表1的樣品1相同的頂片,配合RHE的表面形狀(直徑8mm的圓形)進行切割來製作空白(blank)試驗片後,以遍及其整面的方式並與表1中樣品1具有同樣的組成、塗佈量的條件來塗佈親水性乳液,而製成含甘油之試驗片。 在經培養的RHE的表面上直接放置試驗片,來使其滲透並培養72小時。自將試驗片放置在RHE上算起24小時後去除試驗片,並更換成新鮮的Growth Medium和試驗片,持續進行培養。將培養基回收並藉由ELISA法測定Day1(第1天)的IL-1α分泌量。進一步在24小時(合計48小時)後去除試驗片,並更換成新鮮的Growth Medium和試驗片,持續進行培養。將培養基回收。藉由與Day1相同的操作來測定Day2(第2天)的IL-1α分泌量。進一步在24小時(合計72小時)後去除試驗片,將培養基回收並藉由與Day1相同的操作來測定Day3(第3天)的IL-1α分泌量。又,RHE在回收後供以後述的絲聚蛋白量的測定。
即便在RHE的表面上並未載置任何樣品(控制組)的組別,也同樣地實行IL-1α分泌量的測定和RHE的回收。
IL-1α分泌量的測定藉由下述方式實行:使用被稀釋為適當濃度的抗IL-1α抗體HumanIL-1α/IL-1 F1 Antibody(MAB200,R&D systems, Inc.)作為捕捉抗體,並使用具生物素標記之抗IL-1α抗體HumanIL-1α/IL-1 F 1 Biotinylated Antibody(BAF200,R&D systems, Inc.)作為偵測抗體,藉由三明治法ELISA來將培養基中的IL-1α進行定量。詳情如同下述。亦即,將稀釋為特定濃度的回收培養基添加至固著有捕捉抗體之盤中並進行培養後,添加偵測抗體。在其中添加Steptavidin-HRP(DY998,R&D systems, Inc.)來使其進行反應後,然後添加受質溶液(DY999,R&D systems, Inc.製造)進行反應,並藉由Stop solution(DY994,R&D systems, Inc.)中止反應後,測定450nm的吸光值。
如圖15所示將偵測極限以下的模型的IL-1α量視為0,並合計自Day1起至Day3為止的IL-1α量的結果,當使用空白試驗片時為10.5±4.9(pg/模型),相對於此,當使用含甘油之試驗片時則為1/2以下的4.7±7.5(pg/模型)。
〈絲聚蛋白量的測定〉 使用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未成熟模型),並依照以下方式來評價頂片對於絲聚蛋白量的影響。
使用將由IL-1α分泌量的測定所回收的RHE包埋在OCT包埋劑中而成的冷凍包埋塊,並製成厚度5μm的切片。將切片貼附在載玻片上後,進行風乾。使用含有4%的多聚甲醛之PBS(-),在室溫中固定15分鐘,並使用含有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之PBS(-),在室溫中進行阻斷(blocking)1小時後,在40℃中與抗絲聚蛋白抗體(GeneTex公司製造)反應1晚。作為二次抗體,使用抗小鼠IgG AlexaFluor 488(Cell Signaling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在室溫中反應2小時。作為對比染色,藉由Hoechst 33342(Cell Signaling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將細胞核染色,並藉由Marinol(武藤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密封後,使用螢光顯微鏡觀察組織中的綠色(絲聚蛋白)和藍色(細胞核)螢光。
觀察的結果如圖16所示,控制組在整層的角質層中觀察到絲聚蛋白的表現。又,當在角質層表面上乘載空白試驗片時,比起控制組,絲聚蛋白的表現較為降低。相對於此,當在角質層表面上乘載含甘油之試驗片時,比起乘載空白試驗片的情況,發現可抑制絲聚蛋白表現的降低。
〈說明書中的用語的說明〉 只要在說明書中沒有特別記載,說明書中的以下用語具有以下含義。
‧所謂「前後方向」,意指圖中由符號LD表示的方向(縱方向),所謂「寬度方向」,意指圖中由符號WD表示的方向(左右方向),並且前後方向與寬度方向正交。
‧所謂「MD方向」和「CD方向」,意指在製造設備中的輸送方向(MD方向)和與輸送方向正交的橫向方向(CD方向),並且會因製品的部分而異,當任一方向成為前後方向時另一方向會成為橫向方向。不織布的MD方向是不織布的纖維配向的方向。所謂纖維配向,是沿著不織布的纖維的方向,例如能夠藉由下述簡易的方法來判別:依據纖維配向性試驗法的測定方法,該纖維排列性試驗法是藉由TAPPI標準法T481的零距離拉伸強度進行測定;或根據前後方向和寬度方向的拉伸強度比來決定纖維排列方向。
・所謂「表面側」,意指當穿著時靠近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所謂「背面側」,意指當穿著時遠離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
‧所謂「表面」,意指當穿著時靠近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的面;所謂「背面」,意指當穿著時遠離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的面。
所謂「面積率」,意指對象部分在單位面積中所佔的比例,並且是將對象區域(例如遮罩不織布)中的對象部分(例如孔)的合計面積除以該對象區域的面積並由百分率表示者。在對象部分是隔開間隔並多數地設置的形態下,期望是以包含有10個以上的對象部分這樣的尺寸的方式來設定對象區域,來求出面積率。例如,孔的面積率例如能夠使用KEYENCE公司的商品名VHX-1000,將測定條件設為20倍並依據以下的順序來測定。 (1) 安裝20倍的鏡頭,並調節焦距。以4×6的孔進入視野的方式調整不織布的位置。 (2) 指定孔的區域的明亮度,來測量孔的面積。 (3) 點選「測量-評價」中的「面積測量」的擷取顏色(色抽出)。點選孔的部分。 (4) 點選「總括性測量」,並勾選「顯示測量結果視窗」然後儲存為CSV檔案。
‧「伸長率」意指將自然長度設為100%時的值。例如,所謂伸長率為200%,與伸長倍率為2倍具有相同含義。
‧「凝膠強度」是依照下述方式所測得者。在49.0g的人工尿(混合下述成分而成者:2wt%的尿素、0.8wt%的氯化鈉、0.03wt%的二水氯化鈣、0.08wt%的七水硫酸鎂、及97.09wt%的離子交換水)中,加入1.0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並利用攪拌子進行攪拌。將生成的凝膠在40℃、60%RH的恆溫恆濕槽內放置3小時後回溫為常溫,利用凝乳計(I.techno Engineering公司製造:Curdmeter-MAX ME-500)測量凝膠強度。
‧「單位面積重量」是依照下述方式所測得者。將試料或試驗片預備烘乾後放置到標準狀態(試驗場所的溫度為23±1℃、相對濕度為50±2%)的試驗室或裝置內,使其成為恆重的狀態。預備烘乾意指使樣品或試驗片在溫度為100℃的環境中直到成為恆重的步驟。再者,關於法定水分率為0.0%的纖維,也可以不進行預備烘乾。使用試料採取用的模板(100mm×100mm),從成為恆重的狀態下的試驗片切取100mm×100mm的尺寸的樣品。測定試料的重量,並乘上100倍來計算出每平方公尺的重量作為單位面積重量。
‧「厚度」是採用自動厚度測定器(KES-G5便攜壓縮測量儀),在負荷為0.098N/cm2 、加壓面積為2cm2 的條件下自動測定。有孔不織布的厚度,是以孔和孔的周圍的突出部以外的部分進行測定。
‧「吸水量」是藉由日本工業規格JIS K7223-1996「高吸水性樹脂的吸水量試驗方法」來測定。
‧吸水速度是使用2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和50g的生理食鹽水來測定,並且設為實行日本工業規格JIS K7224-1996「高吸水性樹脂的吸水速度試驗方法」時的「截至終點為止的時間」。
‧所謂「展開狀態」,意指沒有收縮或鬆弛且平坦地展開的狀態。
‧各部分的尺寸,只要沒有特別說明,意指展開狀態的尺寸而非自然長狀態。
‧「熔融黏度」,是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 8803並使用Brookfield Engineering B型黏度計(轉軸 No.027)來以規定的溫度所測定者。
‧所謂孔的「最大尺寸」,意指MD方向的尺寸和CD方向的尺寸之中的較長的尺寸。
‧「含甘油區域」,當在經過著色等能夠以目視進行特定的情況下,能夠以目視來特定形狀並測定尺寸。另一方面,當含甘油區域32無法以目視進行特定的情況下,能夠以適當的方法來特定含甘油區域32。 例如,準備所需數量(測定用和特定位置用)的含甘油區域32的位置相同的樣本,利用適當的著色劑將特定位置用的樣本的頂片30中的含甘油區域32著色為與周圍不同的顏色,並使用量尺或適當的影像測定裝置特定出著色位置後,便能夠將在測定用的樣品中與由特定位置用的樣品所特定出的著色位置相同的位置視為含甘油區域32,來實施測定。作為能夠將含甘油區域32進行著色者,能夠適合地使用Taseto股份有限公司的洩漏檢測劑「Moraymille W」。 又,當含甘油區域32的水分量為一定程度以上時,能夠使用近紅外線相機(Vision Sensing公司製造的NIRCam-640SN),在照明(室內光和來自窗的室外光)下對頂片表面進行攝影,並將含甘油區域32設為比周圍顏色更濃的部分來進行視覺化(特定),便能夠測定尺寸。
‧「平均摩擦係數MIU」和「平均摩擦係數的變動偏差MMD」,意指使用加多技術(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摩擦感測器KES-SE(10mm見方的矽氧樹脂感測器,負荷50g)所測定的感測器移動距離20mm的數值。感測器的移動方向(摩擦方向)設為頂片的MD方向。當測定製品時,在不影響頂片表面的摩擦試驗的範圍內將製品中的頂片以外的構件取下或切除(從而,例如不取下被熔接在頂片上的構件),並在展開狀態下實行試驗。 又,當頂片中的含甘油區域的CD方向的尺寸小於感測器的尺寸(10mm)時,如圖12(a)所示,沿著含甘油區域32的側緣切斷頂片30,來作成僅有含甘油區域32之樣本300(寬度比感測器100小),並如圖12(b)所示,在該樣本上使感測器100的中心與樣本300的CD方向的中心重合的方式來實行測定。再者,當測定一次後,將附著在感測器100的表面的甘油等充分地擦拭乾淨,才實行下一次測定。 再者,利用前述的方法來特定含甘油區域32。
‧「表面水分率」是使用Scalar公司製造的濕度記錄儀(MY-808S),並將測量任意3處含甘油區域32所算出的平均值。再者,當測定一次後,將附著在濕度記錄儀的測定面的甘油等充分地擦拭乾淨,才實行下一次測定。再者,利用前述的方法來特定含甘油區域32。
‧「水活性值」能夠藉由Freund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Z-100ST(電阻式)等的電阻式水活性測定裝置來測定。在測定之前使用飽和溶液進行校正。測定能夠基於食品衛生檢查指南並依據電阻式試驗來實行。亦即,以在水活性測定裝置的偵檢器內部空間容積成為3%以上的容積的量的方式採取試料,放置於鋁箔盤或開放型平盤中,直接放入偵檢器中並密閉,放置於25±2度的條件並以每隔10分鐘的間隔讀取數值,將並未發現數值的變動的時間點視為偵檢器內的水蒸氣壓成為平衡狀態,並將該時間點的數值設為該試料的測定值。針對各試料測定3次,並將3次測定值的平均值設為水活性值。
‧「黏度」,是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 8803並使用Brookfield Engineering B型黏度計(轉軸No.027)來以規定的溫度所測定者。
‧當沒有記載試驗或測定中的環境條件時,其試驗或測定設為在標準狀態(試驗場所的溫度為23±1℃、相對濕度為50±2%)的實驗室或裝置內實行。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除了褲型拋棄式尿布和黏貼型拋棄式尿布以外,也能夠全面性地利用於襯墊型拋棄式尿布、拋棄式泳衣、尿布套、衛生棉等的拋棄式穿著用物品中。
11:不透液性片 12:外裝不織布 13:連結膠帶 13A:連結部 13B:膠帶本體部 13C:膠帶安裝部 14:孔 14d:列95中的孔14的寬度方向WD的中心間隔的最大值 14e:突出部 14h:突出部14e的突出高度 14i:突出部14e的突出高度的最高處 14j:突出部14e的突出高度的最低處 14L:孔14的前後方向的尺寸 14W:孔14的寬度方向的尺寸 14X:孔14的寬度方向WD的間隔 14Y:孔14的前後方向WD的間隔 15:前翼80與後翼81之間的製品的兩側的側緣 20:外裝不織布 30:頂片 30E:肌膚接觸區域 31:疏水性熱熔黏著劑 32:含甘油區域 32a,32b:親水性乳液的含量不同的區域 32L:含甘油區域的MD方向的尺寸 32W:護膚液的塗佈寬度 32X:護膚液的塗佈間隔 40:中間片 50:吸收構件 56:吸收體 58:包裝片 60:立體皺褶 62:皺褶片 63:皺褶彈性構件 64:側彈性構件 65:自接合起始端至寬度方向的外側的部分 66:立體皺褶60的比接合起始端更靠寬度方向的中央側的部分 67:製品前後方向兩端部 68:自由部分 80:前翼 81:後翼 90:群 91:在前後方向LD上連續的單條的波浪狀 92:在前後方向LD上連續的單條的波浪狀 93:無孔部分 94:單位排列部分 94W:單位排列部分94的寬度 95:孔14的列 100:感測器 300:樣本 LD:前後方向 WD:寬度方向 EF:端翼 SF:側翼 B:背側部分 D:頂片30的一部分 F:腹側部分 M:胯間部分 X:全寬 Y:全長 6-6,7-7,8-8,9-9,10-10:剖線
圖1是顯示展開狀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的內表面的平面圖。 圖2是顯示展開狀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的外表面的平面圖。 圖3是沿圖1中的6-6剖線的剖面圖。 圖4是沿圖1中的7-7剖線的剖面圖。 圖5(a)是沿圖1中的8-8剖線的剖面圖,圖5(b)是沿圖1中的9-9剖線的剖面圖,圖5(c)是沿圖1中的10-10剖線的剖面圖。 圖6是顯示有孔不織布的孔的排列圖案的各種例子的平面圖。 圖7是顯示有孔不織布的孔的排列圖案的例子(摩洛哥花紋)的平面圖。 圖8是顯示有孔不織布的孔的排列圖案的例子(鏈狀花紋)的平面圖。 圖9是有孔不織布的孔部分的剖面圖。 圖10是顯示展開狀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的內表面的平面圖。 圖11是顯示展開狀態的黏貼型拋棄式尿布的內表面的平面圖。 圖12是用以說明樣本的平面圖。 圖13是顯示角質層水分量的測定結果的圖表。 圖14是顯示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的測定結果的圖表。 圖15是顯示IL-1α分泌量的測定結果的圖表。 圖16是顯示絲聚蛋白量的觀察結果的照片。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3:連結膠帶
13A:連結部
13B:膠帶本體部
13C:膠帶安裝部
30:頂片
30E:肌膚接觸區域
32:含甘油區域
32L:含甘油區域的MD方向的尺寸
56:吸收體
60:立體皺褶
62:皺褶片
80:前翼
81:後翼
LD:前後方向
WD:寬度方向
EF:端翼
SF:側翼
B:背側部分
F:腹側部分
M:胯間部分

Claims (5)

  1. 一種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特徵在於: 具有一頂片,該頂片包含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肌膚接觸區域; 前述頂片是不織布,該不織布的纖度為1~3dtex且單位面積重量為10~30g/m2 ;並且, 前述肌膚接觸區域具有含甘油區域,該含甘油區域含有0.7~2.7g/m2 的甘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含甘油區域具有5mm以上的MD方向尺寸和5mm以上的CD方向尺寸;並且, 前述含甘油區域在前述肌膚接觸區域中所佔的面積率為3%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使前述頂片的含甘油區域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IL-1α分泌量,是實驗條件僅在不含前述甘油這點不同的片的情況下的IL-1α分泌量的1/2以下。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使前述頂片的含甘油區域與三維培養皮膚模型接觸所測得的絲聚蛋白量,多於實驗條件僅在不含前述甘油這點不同的片的情況下的絲聚蛋白量。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其中,前述不織布是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該親水化纖維的不織布是親水化劑塗佈在疏水性樹脂的纖維上而成。
TW110117240A 2020-05-29 2021-05-13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TW2021439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4371 2020-05-29
JP2020094371 2020-05-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930A true TW202143930A (zh) 2021-12-01

Family

ID=7874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240A TW202143930A (zh) 2020-05-29 2021-05-13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1845A1 (zh)
EP (1) EP4159173A1 (zh)
JP (1) JP2021186662A (zh)
KR (1) KR20230019073A (zh)
CN (1) CN115461021A (zh)
TW (1) TW202143930A (zh)
WO (1) WO20212413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8040B1 (ja) * 2018-03-20 2019-03-2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テープ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US20210045939A1 (en) * 2018-03-20 2021-02-18 Daio Paper Corporation Tape-type disposable diaper
CN115052571B (zh) * 2020-03-25 2023-11-03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穿着物品
JP2023132725A (ja) * 2022-03-11 2023-09-2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衛生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172795A (en) 1994-06-24 1996-01-11 Mcneil-Ppc, Inc. Method of reducing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absorbent products and wax coate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by
EP0967949A2 (en) 1996-12-03 2000-01-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cuffs with skin care composition disposed thereon
JP4084279B2 (ja) * 2003-02-05 2008-04-3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TE515275T1 (de) * 2007-05-15 2011-07-15 Procter & Gamble Verwendung einer lotionszusammensetzung auf einem saugfähigen artikel zur reduktion von fäkal- oder mensesanhaftung an der haut
US20080287896A1 (en) 2007-05-15 2008-11-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Hydrophilic Lotion And High Barrier Cuffs
JP6086385B2 (ja) * 2013-03-29 2017-03-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9170534A (ja) 2018-03-27 2019-10-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19073A (ko) 2023-02-07
CN115461021A (zh) 2022-12-09
US20230301845A1 (en) 2023-09-28
JP2021186662A (ja) 2021-12-13
WO2021241396A1 (ja) 2021-12-02
EP4159173A1 (en) 2023-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43930A (zh)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RU2649236C2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буферную композицию
JP584831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4615962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7874914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和有孔无纺布的粘贴方法
JP464683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186662A5 (zh)
CN115052571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TW202135759A (zh)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US20040220539A1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improved absorbency performance
TW202019495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89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2211888A (zh)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TW202237048A (zh)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RU2818662C1 (ru)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EP4316437A1 (en)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14206287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2147053A5 (zh)
JP2022147054A5 (zh)
JP2022147055A5 (zh)
CN114206291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5066222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1052897A5 (zh)
JP2021052901A5 (zh)
CN114615960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