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0104A - 口罩用束帶束具及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用束帶束具及口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40104A TW202140104A TW110110762A TW110110762A TW202140104A TW 202140104 A TW202140104 A TW 202140104A TW 110110762 A TW110110762 A TW 110110762A TW 110110762 A TW110110762 A TW 110110762A TW 202140104 A TW202140104 A TW 20214010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
- strap
- belt
- harness
- ban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口罩用束帶束具及口罩,可以防止束帶的偏離,並維持與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
[技術內容]
口罩(1),是具備:口罩本體(10)、及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及束具(40)。口罩本體(10),是將嘴巴及鼻覆蓋。上側束帶(20),其兩端是與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連結。下側束帶(30),其兩端是連結於在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中比上側束帶(20)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束具(40),是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口罩,可以最佳使用在工場、施工現場等的灰塵多的場所、及醫療領域等的傳染病防治的防塵口罩等,尤其是有關於可以實現與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的口罩。
如防塵口罩等的口罩,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具備一對束帶的口罩。一對束帶的各個,其兩端是與口罩本體的兩側部連結,中央部不是綁在裝設者的耳,而是綁在後腦部。一對束帶的其中一方,是綁在後腦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或比中央更稍微上側的位置,另一方,是綁在後腦部的下側,例如,頸及後腦部之間的交界附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7344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口罩中,依據裝設者的後腦部的形狀、和髪質不同,上側的束帶會滑落,而成為口罩及臉部之間的密合性無法良好地維持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課題者,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口罩,可以防止束帶的偏離,可以維持與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
[用以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案的口罩用束帶束具,是被安裝於口罩,其具備:口罩本體、及上側束帶、及下側束帶,當將前述口罩裝設於裝設者的頭部時,是將前述上側束帶及前述下側束帶合束在前述裝設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前述口罩本體,是將嘴巴及鼻覆蓋。前述上側束帶,其兩端是與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部連結。前述下側束帶,其兩端是在前述口罩本體的前述兩側部,連結於比前述上側束帶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在此,「裝設者的頭部」,不只是「頭」的部分,也包含從下巴橫跨臉頰的部分,即「臉」的部分。
且本案的口罩,是具備:口罩本體(10)、及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及束具(40)。前述口罩本體(10),是將嘴巴及鼻覆蓋。前述上側束帶(20),其兩端是與前述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連結。前述下側束帶(30),其兩端是在前述口罩本體(10)的前述兩側部(10a、10b),連結於比前述上側束帶(20)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前述束具(40),是將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
在本案的口罩中,前述束具(40),是沿著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卡合。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口罩的話,可以防止束帶的偏離,維持與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
以下,依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口罩。又、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因為只是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具體例、所以在技術上具有各種的限定、但是本發明、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未明記特別限定該發明的意旨的話、就不限定於此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第1圖~第6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口罩。第1圖,是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前面立體圖。第2圖,是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背面立體圖。第3圖,是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1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第4圖,是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2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第5圖,是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3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第6圖,是顯示習知的口罩的一般的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
實施方式的口罩1,是防塵口罩,如第1圖~第3圖所示,具備:口罩本體10、及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及一對束具40、及束帶長度調節具50。
口罩本體10,在實施方式中,包含灰塵用的過濾器,將嘴巴及鼻覆蓋。口罩本體10的材料,使用不織布最佳。且,口罩本體10,也可以是紙製或是不織布以外的布製。口罩本體10的形狀,雖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方式中為半球狀。
如第1圖所示,在口罩本體10的前面上部,安裝有線狀的補強金屬件11。補強金屬件11,是用於將口罩本體10中的上部的形狀保持在將鼻樑挾持的坡度平緩的山形。藉由補強金屬件11將口罩本體10的形狀保持在坡度平緩的山形,就可以提高臉部的鼻樑的周邊及口罩本體10的上側緣部之間的密合性。又,補強金屬件11不是必須,可以依據口罩本體10的形狀、構造不同,而不設置補強金屬件11,或變更補強金屬件11的形狀。
且如第2圖所示,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上部,設有具有對應鼻樑的開縫的鼻墊片12。藉由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上部設有鼻墊片12,就可以提高臉部中的鼻樑的周邊及口罩本體10的上側緣部之間的氣密性。又,鼻墊片12不是必須,可以依據口罩本體10的形狀、構造不同,而不設置鼻墊片12,或變更鼻墊片12的形狀、安裝位置。
上側束帶20,在實施方式中,是橡膠束帶,其兩端,是連結於口罩本體10的右側部10a及左側部10b。上側束帶20的兩端所連結的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雖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方式中,上側束帶20的兩端,是連結於比口罩本體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更上側的位置。
下側束帶30,在實施方式中,是橡膠束帶,其兩端是在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中,連結於比上側束帶20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在實施方式中,下側束帶30的兩端,是連結於比口罩本體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更下側的位置。
如第3圖所示,束具40,是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2的左右兩側。在實施方式中,束具40,是沿著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卡合。且,在第3圖所示的例中,束具40,是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在與裝設者的耳的根部的上端接觸的位置。
藉由束具40而被合束的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之中的一方,是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另一方,是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在第3圖所示的例,是更佳裝設例,上側束帶20是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下側束帶30是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但是上側束帶20,是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下側束帶30,是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也可以。
且束具40,也可以如第4圖所示,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在比裝設者的耳的位置更接近頭頂部位置,也可以如第5圖所示,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在比裝設者的耳的位置更接近嘴巴的位置。
束帶長度調節具50,如第3圖所示,是被安裝於被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的束帶,在圖示例中為上側束帶20。束帶長度調節具50,不是必須,但是束帶長度調節具50,是藉由被安裝於被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的束帶,就可以獲得裝設者的鼻樑的周邊及口罩本體10的上側緣部之間更良好的密合性。尤其是,在人臉中鼻樑的周邊部也是敏感的部位,藉由可以將束帶的長度調節成適切的長度,就可以平衡佳地提高舒適的裝設性及良好的密合性。
以上,參照第1圖~第5圖如以上說明,依據實施方式的口罩1的話,藉由束具40,而使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被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2的左右兩側,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之中的一方,是綁在裝設者的後腦部,另一方是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因此,可提高裝設者的下巴及口罩本體10的下部之間的密合性,並且可提高裝設者的鼻樑的周邊及口罩本體10的上部之間的密合性。
對於此,如第6圖所示,在習知的口罩100中,上側束帶120及下側束帶130的雙方皆是綁在後腦部。上側束帶120,是在裝設最初就被保持於後腦部。但是,依據裝設者的後腦部的形狀和髪質,在進行長期裝設時或是工場等中的長時間的作業中,上側束帶120會滑落,如此的情況時,良好地保持口罩本體110及臉部之間的密合性是成為困難。
在實施方式的口罩1中,如第3圖所示,將束具40作為轉折點,改變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作動的力的方向。因此,在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的一方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的狀態下就容易成為穩定,在長時間的作業中也可以防止束帶偏離,可以維持口罩本體10及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
又,對於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之中的那一條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較佳,依據發明人的實驗的話,將下側束帶30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的話,可獲得穩定的貼合感,而可以說較佳。但是,束具40是藉由大的拘束力而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的情況時,無論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的其中任一條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裝設者皆可獲得同樣的貼合感。
接著依據發明人的實驗結果,考察:束具40應該在頭部側方的那一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較佳。
如第3圖所示,在與裝設者的耳的根部的上端接觸的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進一步,將下側束帶30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時,口罩的裝設狀態是最穩定,裝設者即使激烈動,束帶也不會偏離。且,在第3圖所示的狀態中,不是將下側束帶30而是將上側束帶20綁在裝設者的頭頂部的情況時,口罩的裝設狀態也很穩定,即使激烈動作,束帶也不會偏離。
如第4圖所示,即使束具40是在比裝設者的耳的位置更接近頭頂部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的情況時,下巴及口罩本體10的下部之間的密合性也可提高,口罩的裝設狀態也某程度穩定,束帶是比以往更不易偏離。
如第5圖所示,在比裝設者的耳的位置更接近嘴巴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的情況時,與第3圖及第4圖的使用狀態相比較的話,口罩的裝設狀態中的穩定性是變差。但是,與第6圖所示的習知的口罩100相比較的話,口罩的裝設狀態是穩定,可維持口罩本體10及臉部之間良好的密合性。
如以上,對於束具40應在那一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依據發明人的實驗的話,可說是在與裝設者的耳的根部的上端接觸的位置,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合束最佳。
以下,參照第7圖~第17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是可以安裝於第6圖所示的習知的口罩,其具備:將嘴巴及鼻覆蓋的口罩本體、及兩端是與口罩本體的兩側部連結的上側束帶、及兩端是被連結於在口罩本體的兩側部中比上側束帶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的下側束帶。又,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不限定於第6圖所示的口罩,藉由安裝口罩用束帶束具而可獲得同樣的效果的口罩的話,安裝在任何的口罩也可以。
第7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實施例的束具40,束具40,是扁平的角筒狀,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束具40,是在沿著束帶插通方向的二邊,具有可嵌脫的凹凸,在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配置在中空部的狀態下使凹凸相互嵌合。第8圖~第10圖的束具40A、40B、40C也同樣地,具有可嵌脫的凹凸。且,束具40,是沿著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卡合。
第8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2實施例的束具40A,束具40A,是具有從俯視看橢圓形狀的筒體,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束具40A,是沿著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卡合。
第9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3實施例的束具40B,束具40B,是短的角筒狀,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依據束具40B的話,束具可以更小型。且,束具40B,是沿著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卡合。
第10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4實施例的束具40C,束具40C,是圓筒狀,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束具40C,是沿著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卡合。
第11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5實施例的束具40D,束具40D,是由長板構件形成環狀的鉤,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從束具40D的圓周方向的兩端部的間隙被嵌入內部,藉由束具40D而被拘束。
第12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6實施例的束具40E,束具40E,是由圓棒構件形成環狀的鉤,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從束具40E的圓周方向的兩端部的間隙被嵌入內部,藉由束具40E而被拘束。
第13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7實施例的束具40F,束具40F,是由圓棒構件形成螺旋狀的鉤,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從束具40F的軸方向中的一端部的間隙被放入內部。
第14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8實施例的束具40G,束具40G,其中空部的一端開口是形成寬度較廣的扁平的角筒狀,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藉由中空部的一端開口是成為寬度較廣,就容易以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分歧並拉長地綁在頭頂部及後腦部。
第15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9實施例的束具40H,束具40H,是中空部的一端開口分歧為2個的扁平的角筒狀,中空部,是形成Y字狀。藉由中空部是形成Y字狀,就可成為容易誘導裝設者,將上側束帶20綁在後腦部,將下側束帶30綁在頭頂部,裝設者更容易由適切的使用方法使用口罩1。且,例如,藉由在上側束帶20的出口設置顯示「朝後」的文字或是記號,在下側束帶30的出口設置顯示「朝上」的文字或是記號,就可以更確實地誘導裝設者。
第16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0實施例的束具40I,束具40I,是從俯視看形成十字狀且具有可讓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插通的X字狀的中空部。藉由以使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在中空部交叉的方式,將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配置於中空部,就可自然地誘導裝設者,將上側束帶20綁在後腦部,將下側束帶30綁在頭頂部,裝設者就更容易由適切的使用方法使用口罩。
第17圖,是顯示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1實施例的束具40J,如第17圖(a)所示,束具40J,從俯視看是接近正方形角筒狀,上側束帶20及下側束帶30是插通中空部。且,如第17圖(b)所示,束具40J,是具備:幾乎同形的蓋構件41及束帶受壓構件42、及束帶按壓構件43。束帶按壓構件43,在實施方式中是圓棒構件,在周面形成有凹凸,使可以嵌入上側束帶20或是下側束帶30。束帶按壓構件43,是藉由被配置在束具40J的中空部,無論長時間裝設口罩時,或是裝卸口罩時,束具40J的位置皆不會偏離,束具40J的位置只要調整一次,之後就可以持續維持穩定的裝設狀態。
以上,一邊參照圖面(第1圖~第17圖)一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實質的範圍內,可實施各種的態樣。
1:口罩
2:頭部
10:口罩本體
10a,10b:兩側部
11:補強金屬件
12:鼻墊片
20:上側束帶
30:下側束帶
40:束具
40A~40J:束具
41:蓋構件
42:束帶受壓構件
43:束帶按壓構件
50:束帶長度調節具
100:口罩
110:口罩本體
120:上側束帶
130:下側束帶
[第1圖]顯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口罩的前面立體圖。
[第2圖]顯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口罩的背面立體圖。
[第3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1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
[第4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2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
[第5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的第3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
[第6圖]顯示習知的口罩的一般的使用例的裝設者的頭部側面圖。
[第7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8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2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9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3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0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4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1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5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2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6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3圖]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7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4圖](a)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8實施例的立體圖。(b)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8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15圖](a)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9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b)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9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6圖](a)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0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b)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0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7圖](a)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1實施例的立體圖。(b)顯示實施方式的口罩用束帶束具的第11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1:口罩
10:口罩本體
10a,10b:兩側部
11:補強金屬件
20:上側束帶
30:下側束帶
Claims (3)
- 一種口罩用束帶束具, 是被安裝於口罩,該口罩具備:將嘴巴及鼻覆蓋的口罩本體、及兩端是與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部連結的上側束帶、及兩端是連結於在前述口罩本體的前述兩側部中比前述上側束帶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的下側束帶, 前述口罩用束帶束具,是將前述上側束帶及前述下側束帶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
- 一種口罩,具備: 將嘴巴及鼻覆蓋的口罩本體(10)、及 兩端是與前述口罩本體(10)的兩側部(10a、10b)連結的上側束帶(20)、及 兩端是連結於在前述口罩本體(10)的前述兩側部(10a、10b)中比前述上側束帶(20)連結的部分更下側的部分的下側束帶(30)、及 將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合束在裝設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的束具(40)。
- 如請求項2的口罩,其中, 前述束具(40),是沿著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可移動地與前述上側束帶(20)及前述下側束帶(30)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70814A JP7436018B2 (ja) | 2020-04-10 | 2020-04-10 | マスク用バンド束具、及びマスク |
JP2020-070814 | 2020-04-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0104A true TW202140104A (zh) | 2021-11-01 |
Family
ID=78061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0762A TW202140104A (zh) | 2020-04-10 | 2021-03-25 | 口罩用束帶束具及口罩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36018B2 (zh) |
CN (1) | CN113508944A (zh) |
TW (1) | TW202140104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5572B1 (fr) * | 1994-02-02 | 1996-04-26 | Intertechnique Sa | Equipement de protection de tête à masque respiratoire et écran optique. |
ATE309835T1 (de) | 2000-06-14 | 2005-12-15 |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 Nasenmaske |
JP3160019U (ja) | 2010-03-26 | 2010-06-10 | 高 大洞 | 装着時にフィット感の増すマスク |
EP2387895A1 (en) * | 2010-05-20 | 2011-11-23 | AOK Tooling Limited | Three dimensional face mask |
KR101228042B1 (ko) | 2012-05-18 | 2013-01-31 | 권연오 | 농약 살포용 마스크 |
CN208821774U (zh) | 2018-05-09 | 2019-05-07 |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一种可调节松紧的口罩 |
-
2020
- 2020-04-10 JP JP2020070814A patent/JP7436018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5 TW TW110110762A patent/TW202140104A/zh unknown
- 2021-04-09 CN CN202110382315.7A patent/CN113508944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167478A (ja) | 2021-10-21 |
CN113508944A (zh) | 2021-10-19 |
JP7436018B2 (ja) | 2024-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10634B2 (en) | Stress deformable and sealed breathing mask | |
KR100927336B1 (ko) | 잠금용 지지대를 갖는 위생 마스크 | |
KR20190122511A (ko) | 밀착밴드를 구비한 마스크 | |
KR20100008169U (ko) | 안경에 김 서림을 방지하는 마스크 | |
JP2011115463A (ja) | 就寝用衛生マスク | |
KR101958362B1 (ko) | 조임 기능이 부가된 넥마스크 | |
TW202140104A (zh) | 口罩用束帶束具及口罩 | |
CN105555170B (zh) | 背带 | |
JPH11206896A (ja) | 着装帯付顔面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0433854Y1 (ko) | 일회용 방진 마스크 | |
JP3205333U (ja) | 耳カバー付きマスク | |
KR101958379B1 (ko) | 조임 기능이 부가된 마스크 | |
CN214103322U (zh) | 一种便于口罩佩戴的连接装置 | |
CN216723233U (zh) | 一种魔术贴固定式平面耳带口罩 | |
CN213908613U (zh) | 一种口罩 | |
JP2010011921A (ja) | 胸当てプロテクター | |
CN217658284U (zh) | 一种口罩松紧带用紧扣件 | |
KR100844203B1 (ko) | 길이 조정이 가능한 마스크 | |
CN212437406U (zh) | 口罩密闭套 | |
CN219108800U (zh) | 一种口罩耳挂调节辅助装置 | |
CN217136917U (zh) |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 |
KR100850197B1 (ko) | 방제용 마스크 | |
CN212545719U (zh) | 一种可调节皮筋长度的口罩 | |
JP3231255U (ja) | ネックストラップ付きマスク | |
CN218185368U (zh) | 一种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