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6917U -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6917U
CN217136917U CN202221126400.3U CN202221126400U CN217136917U CN 217136917 U CN217136917 U CN 217136917U CN 202221126400 U CN202221126400 U CN 202221126400U CN 217136917 U CN217136917 U CN 217136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mask
groove
protection piece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64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兴文
白宇鹏
崔金鹏
周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64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6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6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6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涉及口罩技术领域。防勒耳口罩包括罩体和两个挂耳带,两个所述挂耳带上均设置有护耳件,在使用时两个挂耳带套于两耳上,利用护耳件的弧形贴合面很好地与耳根贴合,避免了挂耳带直接与耳根接触产生勒耳等不适感。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挂耳带设计长度的情况下,采用护耳件从挂耳带与耳根的线接触调整为面接触,减缓了挂耳带短导致的勒耳问题,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度;由于挂耳带一部分位于护耳件的背面,可以针对性的对挂耳带的有效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口罩佩戴时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一种卫生用品,佩戴后可以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起到阻碍有害气体、粉尘、病毒、细菌及飞沫等作用,从而保证口罩外面的物质不被人体口鼻所吸收。口罩发挥良好的过滤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形成最大程度的贴合,从而确保外界物质最小程度的从口罩边缘进入口鼻的可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口罩在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耳带绳的长度与弹性,寻找较佳的长度和弹性组合,从而确保口罩达到厂家宣称的防护效果。但由于每个人的耳鼻间距是不同的,当此间距偏小时,使用者佩戴同款口罩就会出现耳带过于松的情况,从而口罩的防护效果就有可能达不到厂家宣称的防护效果,这给佩戴者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当此间距偏大时,使用者佩戴同款口罩就会出现耳带过于紧、勒耳的情况,长时间佩戴时,佩戴者耳根部会出现明显疼痛、不舒服,严重者会出现头疼等症状。
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旨在提高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减缓挂耳带短导致的勒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勒耳口罩,包括罩体和两个挂耳带,两个挂耳带分别连接于罩体相对的两端,两个挂耳带上均设置有护耳件,每个护耳件均具有用于贴合耳根的弧形贴合面和与弧形贴合面相对的背面,且每个护耳件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每个护耳件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连接于对应的挂耳带上,以使挂耳带的一部分位于护耳件的弧形贴合面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护耳件的背面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护耳件靠近第一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护耳件靠近第二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个挂耳带均从对应的护耳件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穿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护耳件为弧形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位于靠近护耳件的背面的短边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护耳件的背面上设置有用于卡固挂耳带的卡固组件,以调节挂耳带位于护耳件的背面一侧部分的长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护耳件上的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挂耳带的定位凹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包括椭圆形凹槽,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位于椭圆形凹槽的长轴端点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还包括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第一连接凹槽的两端分别为椭圆形凹槽的长轴端点,第二连接凹槽的两端分别为椭圆形凹槽的短轴端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护耳件上的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挂耳带的多个凸起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均为中空的槽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套装,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防勒耳口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两个挂耳带套于两耳上,利用护耳件的弧形贴合面很好地与耳根贴合,避免了挂耳带直接与耳根接触产生勒耳等不适感。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挂耳带设计长度的情况下,采用护耳件从挂耳带与耳根的线接触调整为面接触,减缓了挂耳带短导致的勒耳问题,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度;由于挂耳带一部分位于护耳件的背面,可以针对性的对挂耳带的有效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口罩佩戴时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勒耳口罩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护耳件的连接位置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护耳件的连接位置和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防勒耳口罩;110-罩体;120-挂耳带;130-护耳件;131-弧形贴合面;132-背面;133-第一连接端;134-第二连接端;135-第一连接孔;136-第二连接孔;137-定位凹槽;1371-椭圆形凹槽;1372-第一连接凹槽;1373-第二连接凹槽;138-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勒耳口罩100,包括罩体110和两个挂耳带120,两个挂耳带120分别连接于罩体110相对的两端,两个挂耳带120上均设置有护耳件130,以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度。
罩体110和两个挂耳带12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比如罩体110可以为多层结构,包括无纺布内层、外层等。
挂耳带120的材质和长度不做限定,可以为常规的长度,或相比于常规长度略长,以便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勒耳口罩100的挂耳带120有效长度可调的功能。
每个护耳件130均具有用于贴合耳根的弧形贴合面131和与弧形贴合面131相对的背面132,且每个护耳件130均具有第一连接端133和与第一连接端133相对的第二连接端134,每个护耳件130的第一连接端133和第二连接端134均连接于对应的挂耳带120上,可以利用护耳件130将挂耳带120分成两个部分,以使挂耳带120的一部分位于护耳件130的弧形贴合面131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护耳件130的背面132的一侧。在佩戴时两个挂耳带120套于两耳上,利用护耳件130的弧形贴合面131很好地与耳根贴合,采用护耳件130从挂耳带120与耳根的线接触调整为面接触,避免了挂耳带120直接与耳根接触产生勒耳等不适感。
此外,由于挂耳带120一部分位于护耳件130的背面132,可以针对性的对挂耳带120的有效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口罩佩戴时的防护效果,有效解决口罩防护效果与耳带长短的矛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护耳件130靠近第一连接端133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5,在护耳件130靠近第二连接端134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36,两个挂耳带120均从对应的护耳件130上的第一连接孔135和第二连接孔136穿过,使护耳件130悬挂于对应的挂耳带120上,便于对护耳件130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护耳件130在对应挂耳带120上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图2中的穿孔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可以达到位置不固定,便于调节位置即可。比如,可以在护耳件130的第一连接端133和第二连接端134设置类似纽扣扣眼的结构,使挂耳带120穿过,也可以实现护耳件130位置可调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护耳件130为弧形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孔135和第二连接孔136均位于靠近护耳件130的背面132的短边处。所谓“弧形长方体结构”可以是长方体结构使整体发生弧形弯折得到,使护耳件130具有弧形贴合面131,很好地贴合耳背的形状。
进一步地,两个护耳件130的材质均为硅胶,采用较软的材质与人耳背部贴合较好,相比于绳带结构,此护耳件可以将线性受力改为面受力,显著的减轻挂耳带120对耳根部束缚而产生的不适感。
为了在调整护耳件130位置之后对位于护耳件130背面132部分的挂耳带120进行位置的固定,在护耳件130的背面132上设置有用于卡固挂耳带120的卡固组件(图未示),以调节挂耳带120位于护耳件130的背面132一侧部分的长度,达到调节挂耳带120有效长度的目的,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调整护耳件130的位置使口罩整体佩戴之后能够非常好的贴合面部,发挥较佳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护耳件130上的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挂耳带120的定位凹槽137,通过定位凹槽137对挂耳带120位于护耳件130的背面132一侧的部分进行固定,起到调节挂耳带120有效长度的目的。
定位凹槽137的具体形状不限,可以为弧形凹槽,可以分为多个部分,以适应不同长度调节的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凹槽137包括椭圆形凹槽1371、第一连接凹槽1372和第二连接凹槽1373,第一连接孔135和第二连接孔136均位于椭圆形凹槽1371的长轴端点处,第一连接凹槽1372的两端分别为椭圆形凹槽1371的长轴端点,第二连接凹槽1373的两端分别为椭圆形凹槽1371的短轴端点。这样,在护耳件130的背面132上形成⊕型凹槽,可以实现多种不同长度的调节。使用者佩戴时,可根据佩戴舒适度选择将挂耳带120放入其中一个槽中回路。耳带绳在回路槽中铺设的越长,耳带绳就越会被护耳件拉紧,从而改变耳鼻间距,实现可调节性。
具体地,挂耳带120通过护耳件130上下的两个孔洞A、C位置穿过,实现护耳件130与挂耳带120的连接,护耳件130贴向耳朵一面平缓光滑可与挂耳带120良好贴合,护耳件130的背面132一侧设有一个⊕型凹槽,挂耳带120可以卡入凹槽中,当挂耳带120卡入不同的凹槽回路中,即可以实现挂耳带120的长度调节,从而改变佩戴者的口鼻间距,使口罩与佩戴者的脸部贴合更严密,从而发挥最佳的防护效果。
例如,如挂耳带120从A点孔洞(即第一连接孔135)穿入经过中间E点从C点孔洞(即第二连接孔136)穿出,此时耳带在护耳件上停留的长度是最短,表示为A-E-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当耳带从A点孔洞穿入经B或D点从C点穿出,此时耳带在护耳件上停留的长度相比于A-E-C增加,表示为A-B/D-C,即实现耳带调节。当耳在护耳件上的停留路径为A-B-E-D-C或A-B-E-C,停留长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实现了进一步调节。
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固组件也可以不是凹槽的形式,可以为凸起结构。请参照图3,护耳件130上的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挂耳带120的多个凸起部138,每个凸起部138均为中空的槽状。耳带120从A点孔洞(第一连接孔135)穿入,经过多个凸起部138的卡位之后从C点孔洞(第二连接孔136)穿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护套装,包括上述防勒耳口罩100,还可以包括防护服、防毒面具等其他防护设备,形成一个套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在两个挂耳带上增加了护耳件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口罩采用挂耳带上连接着耳根形状、硅胶材质的弧状护耳件,将挂耳带与耳根的线接触调整为面接触,减缓了因耳带短、耳鼻间距长而导致的勒耳问题,增加了口罩佩戴舒适度;
(2)通过护耳件上的凹凸槽结构实现了耳鼻间距的可调节,从而保证了口罩的防护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和两个挂耳带,两个挂耳带分别连接于所述罩体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挂耳带上均设置有护耳件,每个所述护耳件均具有用于贴合耳根的弧形贴合面和与所述弧形贴合面相对的背面,且每个所述护耳件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每个所述护耳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挂耳带上,以使所述挂耳带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护耳件的所述弧形贴合面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护耳件的所述背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耳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所述护耳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挂耳带均从对应的所述护耳件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耳件为弧形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靠近所述护耳件的所述背面的短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耳件的所述背面上设置有用于卡固所述挂耳带的卡固组件,以调节所述挂耳带位于所述护耳件的所述背面一侧部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耳件上的所述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所述挂耳带的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包括椭圆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所述椭圆形凹槽的长轴端点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还包括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凹槽的两端分别为所述椭圆形凹槽的长轴端点,所述第二连接凹槽的两端分别为所述椭圆形凹槽的短轴端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耳件上的所述卡固组件包括用于卡固所述挂耳带的多个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勒耳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均为中空的槽状。
10.一种防护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勒耳口罩。
CN202221126400.3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Active CN217136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400.3U CN21713691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400.3U CN21713691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6917U true CN217136917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6400.3U Active CN21713691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6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4762B1 (ko) 조절식 귀걸이 루프 및 낙하 방지 밴드를 조합한 안면 마스크
KR102159200B1 (ko) 길이조절 가능한 귀걸이 끈을 갖는 마스크
WO1999006116A1 (en) Filtering face mask having one or two straps
US20210361016A1 (en) Headgear Attachment for Protective Mask
KR20100008169U (ko) 안경에 김 서림을 방지하는 마스크
KR20200121258A (ko) 안면 마스크용 걸이장치
CN217136917U (zh) 一种防勒耳口罩及防护套装
CN211747125U (zh) 弹性松紧带可调式口罩
EP3797618A1 (en) Face mask retention system
CN211794445U (zh) 一种耳部及面部减压式口罩
KR200492417Y1 (ko) 마스크
CN212520881U (zh) 一种口罩
CN111202276A (zh) 一种耳部及面部减压式口罩
CN212994594U (zh) 一种口罩
CN216723233U (zh) 一种魔术贴固定式平面耳带口罩
CN214594323U (zh) 一种挂耳长度可调的医用外科口罩
KR102654950B1 (ko) 마스크 가드 탈부착식 마스크
CN214386207U (zh) 一种贴合脸部的防护口罩
CN211747124U (zh) 弹性松紧带可调式口罩
CN216601740U (zh) 一种防护口罩
CN21412712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kn95防疫口罩
CN21645348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口罩挂耳绳
CN212414834U (zh) 一种防勒口罩
CN215455598U (zh) 一种口罩佩戴带用的长度调节器
KR102390655B1 (ko) 기능성 마스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