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4594U - 一种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4594U
CN212994594U CN202021396329.1U CN202021396329U CN212994594U CN 212994594 U CN212994594 U CN 212994594U CN 202021396329 U CN202021396329 U CN 202021396329U CN 212994594 U CN212994594 U CN 212994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ear
cover body
hanging belt
ear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3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
张涤非
李淼
常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963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4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4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45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口罩包括罩体、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口罩还包括设置于罩体外部的至少2个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罩体的下部,且沿罩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间隔设置,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罩体的外表面固定,以使在连接件与罩体外表面形成连接孔;第一耳挂带的固定端与罩体外表面第一端的上部固定,第一耳挂带可活动的贯穿于靠罩体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第一耳挂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耳挂带的固定端与罩体外表面第二端的上部固定,第二耳挂带可活动的贯穿于其余连接孔,第二耳挂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应用本技术方案,使佩戴过程简单化,便于调节耳挂带的有效佩戴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口罩根据耳挂带的类型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口罩包括两个耳挂带,每个耳挂带的两端均固定在罩体的一端,另一个耳挂带的两端均固定在罩体的第二端,这种耳挂带的长度难以自由调节,如果通过打结的方式进行调节,难以做到使两侧耳挂带有效长度相等或近似相等,且使调整的位置合适,从而使得佩戴不舒服。第二种口罩是包括四个耳挂带,四个耳挂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罩体的四个拐角,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佩戴时需要抬手将上面两个耳挂带系于头部后面,将下面两个耳挂带系于头部后面,使得耳挂带的有效佩戴长度适合于佩戴者,但这种操作非常不方便,使得佩戴过程费时费力,例如,对于比较劳累或手臂无法大幅度活动的人来说就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口罩,以使佩戴过程简单化,便于调节耳挂带的有效佩戴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罩体、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所述口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罩体外部的至少2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下部,且沿所述罩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固定,以使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外表面形成连接孔;
所述第一耳挂带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外表面第一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耳挂带可活动的贯穿于靠所述罩体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耳挂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耳挂带的固定端与罩体外表面第二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二耳挂带可活动的贯穿于其余连接孔,所述第二耳挂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其余连接孔为除靠所述罩体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的其他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耳挂带和所述第二耳挂带均为松紧带,且截面为圆形。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片状,且数量为2个,且各个所述连接孔的深度为所述罩体长度的1/4至1/3。
可选的,靠近所述罩体第一端的连接件的外端至所述罩体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靠近所述罩体第二端的连接件的外端至所述罩体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所述第一耳挂带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的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罩体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所述第二耳挂带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的第二连接点至所述罩体第二端的距离为1-3cm。
可选的,所述罩体的中部设有至少一条褶皱。
可选的,所述罩体为3层,外两层均为医用纤维无纺布,中间层为熔喷布;或所述罩体由五层聚丙烯无纺布构成。
可选的,所述罩体内表面设有一圈医用硅胶条,所述医用硅胶条至所述罩体的边缘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0。
可选的,所述口罩还包括抽绳扣,所述第一耳挂带和所述第二耳挂带均贯穿于所述抽绳扣的调节孔。
佩戴时,将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分别挂在佩戴者的两只耳朵上,分别拉动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的自由端或靠近自由端的位置,使得罩体大概处于佩戴位置,调整好罩体,然后同时拉动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的自由端或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当调整到需要的位置时,将第一耳挂带和第二耳挂带系在一起,从而将口罩基本固定在所需的佩戴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将罩体佩戴于舒适的位置,调整过程中需要在下巴位置附近进行调节,不要将手臂抬后脑勺位置进行打结固定,从而使得口罩的佩戴过程更加的简化,且便于调节耳挂带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口罩结构示意图,具体为罩体内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罩体外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的耳挂带有效佩戴长度的调节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罩。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包括罩体1、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其中,罩体1可以为3层,外两层均为医用纤维无纺布,中间层为熔喷布;或罩体1由五层聚丙烯无纺布构成。
口罩还包括设置于罩体1外部的至少2个连接件4,连接件4设置在罩体1的下部,且沿罩体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间隔设置,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与罩体1的外表面固定,以使在连接件4与罩体1外表面形成连接孔。其中,连接件4可以为无纺布材料。
第一耳挂带2的固定端与罩体1外表面第一端的上部固定,第一耳挂带2可活动的贯穿于靠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第一耳挂带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第二耳挂带3的固定端与罩体1外表面第二端的上部固定,第二耳挂带3可活动的贯穿于其余连接孔,第二耳挂带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其余连接孔为除靠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的其他连接孔。
如果连接件4的数量为两个,如图2所示,则第一耳挂带2可活动的贯穿于靠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一个连接孔,第二耳挂带3可活动的贯穿于另一个连接孔,两个连接件4可以对称设置。如果连接件4的数量多于两个(图中未示出),则第一耳挂带2可活动的贯穿于靠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第二耳挂带3可活动的贯穿于其余连接孔,如果为偶数,连接件4可以对称设置,但第一耳挂带2贯穿的连接孔数量与第二耳挂带3贯穿的连接孔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佩戴时,将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分别挂在佩戴者的两只耳朵上,分别拉动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的自由端或靠近自由端的位置,使得罩体1大概处于佩戴位置,调整好罩体1,然后同时拉动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的自由端或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当调整到需要的位置时,将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系在一起,从而将口罩基本固定在所需的佩戴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将罩体1佩戴于舒适的位置,调整过程中需要在下巴位置附近进行调节,不要将手臂抬后脑勺位置进行打结固定,从而使得口罩的佩戴过程更加的简化,且便于调节耳挂带的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口罩的宽度使得可以将口罩下边缘拉到下巴的下方,使口罩包裹住下巴。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均为松紧带,且截面为圆形。采用松紧带不仅能使佩戴后罩体1处于稍微紧绷的状态,从而相对更牢固的将口罩固定于佩戴位置。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松紧带,使得更容易在连接孔中拉动松紧带,从而使调节过程更加容易。
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件4为片状,且数量为2个,且各个连接孔的深度为罩体1长度的1/4至1/3。连接孔深度是连接孔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罩体1的长度,均可以是指如图1和图2中从左至右的方向的长度,将其设置为罩体1长度的1/4至1/3,使得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能对罩体1的下边缘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得罩体1的下边缘与佩戴者更好的接触,减少或避免它们之间产生缝隙,从而提高口罩的有效防护能力。例如,佩戴后罩体1的下边缘位于佩戴者下巴的下方,这样可以使罩体1的下边缘与下巴的下面更好的贴合,类似于帽子通常的系绳所在的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罩体1的中部设有至少一条褶皱5,这样可以使得罩体1不会紧贴鼻孔和嘴巴,便于呼吸。
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近罩体1第一端的连接件4的外端至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靠近罩体1第二端的连接件4的外端至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第一耳挂带2的固定端与罩体的第一连接点8至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第二耳挂带3的固定端与罩体的第二连接点8至罩体1第二端的距离为1-3cm。采用这种方式涉及,可以将罩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外折叠起,使罩体1的有效长度变短,从而可以根据佩戴者脸的大小对罩体1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整,使其与佩戴者的脸部更加适配,增加口罩的适用人群范围,例如成人和小孩,瘦的和胖的。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罩体1内表面设有一圈医用硅胶条6,医用硅胶条6至罩体1的边缘的距离为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大于0。通过测试可以使佩戴时硅胶条6能与人脸很好密封贴合,防止设置太靠近罩体1边缘使硅胶条6翘起,其中,预设距离可以为1-3m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距离,具体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硅胶条6固定在罩体1的内侧,具体可以通过胶粘附在罩体1的内侧。另外一种方式中,硅胶条6的内侧可以与褶皱5的端部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口罩还包括抽绳扣7,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均贯穿于抽绳扣7的调节孔。抽绳扣7可以在市场中购买带,且尽可能选择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抽绳扣7。
另外,可以在罩体1的贴合鼻梁的位置设有金属条8,用于佩戴时定型,从而使罩体1更加贴合鼻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罩体(1)、第一耳挂带(2)和第二耳挂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罩体(1)外部的至少2个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罩体(1)的下部,且沿所述罩体(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体(1)的外表面固定,以使在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罩体(1)外表面形成连接孔;
所述第一耳挂带(2)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1)外表面第一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耳挂带(2)可活动的贯穿于靠所述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耳挂带(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耳挂带(3)的固定端与罩体(1)外表面第二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二耳挂带(3)可活动的贯穿于其余连接孔,所述第二耳挂带(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其余连接孔为除靠所述罩体(1)第一端最近的至少一个连接孔的其他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挂带(2)和所述第二耳挂带(3)均为松紧带,且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片状,且数量为2个,且各个所述连接孔的深度为所述罩体(1)长度的1/4至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罩体(1)第一端的连接件(4)的外端至所述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靠近所述罩体(1)第二端的连接件(4)的外端至所述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所述第一耳挂带(2)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的第一连接点(9)至所述罩体(1)第一端的距离为1-3cm,所述第二耳挂带(3)的固定端与所述罩体的第二连接点(10)至所述罩体(1)第二端的距离为1-3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中部设有至少一条褶皱(5)。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为3层,外两层均为医用纤维无纺布,中间层为熔喷布;或所述罩体(1)由五层聚丙烯无纺布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内表面设有一圈医用硅胶条(6),所述医用硅胶条(6)至所述罩体(1)的边缘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还包括抽绳扣(7),所述第一耳挂带(2)和所述第二耳挂带(3)均贯穿于所述抽绳扣(7)的调节孔。
CN202021396329.1U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口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4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329.1U CN212994594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329.1U CN212994594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4594U true CN212994594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0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3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4594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4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76244A (en) Non-slip retention means for use on a wearer{40 s head
EP3777589A1 (en) Disposable mask
KR200493411Y1 (ko) 마스크 착용밴드
US3741202A (en) Non slip retention means for use on a wearer s head
KR20200137795A (ko)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귀걸이부를 구비한 접이식 안면 마스크
KR102287338B1 (ko) 다기능성 마스크
CN212994594U (zh) 一种口罩
JP7352270B2 (ja) マスク
US11938088B2 (en) Stress reducing, light blocking, sleeping mask to improve sleep and overall health
CN208129533U (zh) 一种可拼接拆卸的假发套
KR200493073Y1 (ko) 마스크 고정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마스크
CN213404967U (zh) 一次性医用护目外科口罩
CN206079120U (zh) 一种口罩耳带固定装置
CN216220362U (zh) 一种食品工作帽
CN219982211U (zh) 一种医护防疫口罩
CN214805968U (zh) 一种改良的一次性热敷眼罩
CN215455623U (zh) 一种可调大小的医用口罩
CN213785511U (zh) 一种医用外科口罩
CN217430314U (zh) 一种可调节的立体眼罩
CN212938045U (zh) 一种多功能口罩调节带
CN212014534U (zh) 一种成人儿童双用口罩
CN213074544U (zh) 一种口罩
CN212629928U (zh) 一种带耳套的减压挂耳式口罩
CN21645348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口罩挂耳绳
CN214432001U (zh) 高安全性无纺布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