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7406U - 口罩密闭套 - Google Patents

口罩密闭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7406U
CN212437406U CN202020507243.5U CN202020507243U CN212437406U CN 212437406 U CN212437406 U CN 212437406U CN 202020507243 U CN202020507243 U CN 202020507243U CN 212437406 U CN212437406 U CN 212437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edge
strap
elastic
gauze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72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同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meijun Jiangm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072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7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7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74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密闭套,包括密闭套主体、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密闭套主体包括上侧密闭部、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通过设置密闭套主体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佩戴口罩时,上侧密闭部压在口罩的上边缘,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分别压在佩戴者口罩两侧脸颊处的边缘,通过第一带组、第二带组使所述上侧密闭部、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通过第三带组将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从而全方位提高现有口罩的密封性,解决现有普通口罩密闭性低的问题,能有效提高现有口罩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口罩密闭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密闭套。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随着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口罩需求急剧上升。目前大众使用的口罩多为非KN95、N95 的口罩,这些口罩过滤部分多为平面设计,佩戴时普遍存在口罩四个边缘与面部间存在间隙的问题,密封性不够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口罩密闭套,能够有效提高口罩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口罩密闭套,用于密闭口罩,包括:
密闭套主体,包括用于压闭所述口罩上边缘的上侧密闭部、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的左侧密闭部和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右边缘的右侧密闭部;
第一带组,与所述上侧密闭部连接,用于使所述上侧密闭部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二带组,与所述左侧密闭部和所述右侧密闭部连接,用于使所述左侧密闭部和所述右侧密闭部分别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三带组,与所述密闭套主体连接,用于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口罩密闭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密闭套主体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佩戴口罩时,上侧密闭部压在口罩的上边缘,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分别压在佩戴者口罩两侧脸颊处的边缘,通过第一带组、第二带组使所述上侧密闭部、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通过第三带组将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从而全方位提高现有口罩的密封性,解决现有普通口罩密闭性低的问题,能有效提高现有口罩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带组包括左上系带和右上系带,所述左上系带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的左侧连接,所述右上系带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的右侧连接,所述左上系带和所述右上系带的另一端用于相互系紧以使所述上侧密闭部压紧所述口罩的上边缘。通过左上系带和右上系带,可以带动上侧密闭部压紧所述口罩的上边缘,实现对口罩上边缘的闭压,通过两条系带相互系紧的方式,佩戴者可以从头部左右两侧佩戴口罩密闭套,便于进行位置的调整,适用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上系带和右上系带可通过绑扎的方式直接相互系紧,也可以通过魔术贴固定系紧或者通过调节扣件系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带组包括左中系带和右中系带,所述左中系带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连接,所述右中系带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连接,所述左中系带和所述右中系带的另一端用于相互系紧以使所述左侧密闭部和所述右侧密闭部分别压紧口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通过左中系带和右中系带,可以带动左侧密闭部和右侧密闭部压紧所述口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实现对口罩上左边缘和右边缘的闭压,通过两条系带相互系紧的方式,佩戴者可以从头部左右两侧佩戴口罩密闭套,便于进行位置的调整,适用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中系带和右中系带可通过绑扎的方式直接相互系紧,也可以通过魔术贴固定系紧或者通过调节扣件系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上系带和右上系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的口罩带卡扣。通过口罩带卡扣,能够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佩戴者无需将口罩的扣带戴在耳上,可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中系带和右中系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的口罩带卡扣。通过口罩带卡扣,能够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佩戴者无需将口罩的扣带戴在耳上,可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带组包括弹性上系带,所述弹性上系带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的右侧连接。通过弹性上系带,用于可以从头部上侧佩戴口罩密闭套,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二带组包括弹性中系带,弹性中系带一端与左侧密闭部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密闭部连接。通过弹性中系带,用于可以从头部上侧佩戴口罩密闭套,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带组包括下系带,所述下系带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的下部连接,所述下系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的下部连接,所述左下系带和所述右下系带相互连接,所述下系带上设置有用于系紧下系带的调节扣件。通过下系带能够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口罩的密闭性,而通过调节扣件可以调节下系带的松紧程度,方便用户将下系带系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系带通过所述调节扣件的部分设置有挂环。挂环可以避免下系带从调节扣件中脱离,而且还可悬挂装饰品,提高美观性,增加儿童佩戴乐趣,提高儿童佩戴遵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上系带和所述右上系带为以下之一:
弹性系带;
非弹性系带;
由弹性系带和非弹性系带组合的组合系带,其中组合系带与所述上侧密闭部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所述左上系带和所述右上系带与所述上侧密闭部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通过弹性系带,能够让佩戴者在戴时系带拉力调节性更好,使得佩戴更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中系带通过左连接块与所述左侧密闭部连接,所述左连接块的右部宽左部窄,并从右往左收窄至与所述左中系带宽度一致;所述右中系带通过右连接块与所述右侧密闭部连接,所述右连接块的左部宽右部窄,并从左往右收窄至与所述右中系带宽度一致。通过设置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能够增加对口罩两侧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对口罩两侧边缘的压紧效果,提高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连接块与所述左侧密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右连接块与所述右侧密闭部可拆卸连接。由于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与密闭套主体是可拆卸连接的,可便于佩戴者根据需要调整左中系带和右中系带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中系带与所述左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所述右中系带与所述右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另外,左中系带与左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右中系带与右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佩戴时系带拉力调节性更好,使得佩戴更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中系带和所述右中系带为以下之一:
弹性系带;
非弹性系带;
由弹性系带和非弹性系带组合的组合系带,所述左中系带与所述左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所述右中系带与所述右连接块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通过弹性系带,能够让佩戴者在戴时系带拉力调节性更好,使得佩戴更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侧密闭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海绵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贴合鼻根两侧眼眶处凹陷部的左弧形凸起部和右弧形凸起部。通过设置贴合鼻根两侧眼眶处凹陷部的左弧形凸起部和右弧形凸起部,可更好的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并可增加佩戴舒适感,避免鼻根勒痕、勒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海绵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上侧密闭部连接。第一海绵与上侧密闭部可拆卸连接,可便于用户更换合适长度和合适宽度的第一海绵,以便适应不同用户的脸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侧密闭部设置有用于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可塑形的鼻梁条。通过所述上侧密闭部联合鼻梁条的可塑形性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
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侧密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边缘的口罩边固定卡扣。通过口罩边固定卡扣可以在佩戴前首先将口罩固定在密闭套主体的内侧,口罩与口罩密闭套组成一体,佩戴时一次戴上即可,十分方便用户进行佩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挡帘,所述挡帘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上侧密闭部下方。挡帘可阻挡呼吸气流上升,避免呼气导致佩戴眼镜或佩戴面屏者起雾的现象。挡帘可阻挡飞沫,增加口罩防护性。挡帘可制作成不同外形,挡帘外侧面可使用不同图案以增加美感,提高儿童佩戴趣味,增加儿童佩戴遵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帘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侧密闭部下方。安装时所述挡帘与上侧密闭部下边连接,两侧于口罩左侧边密闭部和口罩右侧边密闭部上部连接,可安装、拆卸的设置可改变挡帘造型和图案,可增加佩戴者选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侧密闭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右侧密闭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海绵。通过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可更好的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并可增加佩戴舒适感,此设置适用于面部消瘦的佩戴者,可以确保密闭口罩侧边与面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海绵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左侧密闭部,所述第三海绵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右侧密闭部。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便于用户更换合适长度和合适宽度的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以便适应不同用户的脸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上设置有用于适配佩戴者上下颚之间凹陷的弧形凸起。此设置可更好适用于上下颌之间有明显凹陷者佩戴时密闭口罩左、右侧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口罩密闭套的外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口罩密闭套中关于密闭套主体的内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口罩密闭套中关于密闭套主体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密闭套,包括:
密闭套主体100,整体呈倒U形,包括用于压闭所述口罩上边缘的上侧密闭部110、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的左侧密闭部120和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右边缘的右侧密闭部130,其中,上侧密闭部110、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130 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上侧密闭部110呈匹配人脸鼻梁的弧形,左侧密闭部 120和右侧密闭部130分别沿上侧密闭部110两侧向下弯曲,以匹配佩戴者的两侧脸颊。
第一带组,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连接,用于使所述上侧密闭部110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二带组,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连接,用于使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分别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三带组,与所述密闭套主体100连接,用于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
通过设置密闭套主体100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佩戴口罩时,上侧密闭部110压在口罩的上边缘,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 130分别压在佩戴者口罩两侧脸颊处的边缘,所述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用于佩戴者佩戴密闭套主体100,使用时,佩戴者先带上口罩或者将口罩预先固定在密闭套主体100上之后,通过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将密闭套主体100佩戴在头上。这样,通过第一带组、第二带组使所述上侧密闭部110、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130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通过第三带组将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从而全方位提高现有口罩的密封性,解决现有普通口罩密闭性低的问题,能有效提高现有口罩的防护效果。
参照图1所示,密闭套主体100采用柔性的材质制作而成,以便可以在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的作用下更地压闭口罩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例如,可以采用布料、棉料、纱布、硅胶等作为密闭套主体100的材料,也可以采用网布、蕾丝等透气性好的材料作为密闭套主体100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在密闭套主体100上打上一些通孔,以增加密闭套主体100的透气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密闭套主体100的重量,透气性通孔的位置按一定规律排布,例如可以形成一定的图案,这样在达到增加透气性同时增加美感。由于进行打孔需要一定的生产步骤,也可以节省该工序,直接使用对应的材料制作密闭套主体100,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带组包括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所述左上系带210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左侧连接,所述右上系带220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右侧连接。其中系带的可以使用弹性或非弹性的材料,例如弹性布带或者普通没有弹性的布带,采用弹性系带,能够让佩戴者在戴时系带拉力调节性更好,使得佩戴更舒适,而采用没有弹性的系带,则可以方便佩戴者绑扎时操作。
另外,也可以将弹性系带和非弹性带组合使用,各取所长,即左上系带210 和右上系带220连接密闭套主体10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让佩戴者在佩戴时方便进行调节,连接弹性系带的另一段为没有弹性的系带,便于佩戴者在绑扎时操作。
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可以固定连接于上侧密闭部110,例如通过缝合、热熔、粘贴或者扣合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时,固定连接的位置设计成适用大多数人,结构简单、轻便、提高佩戴舒适度,制造简单,适合快速大量得生产。
另外,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也可以与上侧密闭部110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魔术贴、夹扣或纽扣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 220可以调节与上侧密闭部110的连接位置,以适配不同佩戴者的需要,例如根据不同年龄、身高、体重,不同面部宽度、不同脸型者导致口罩上边缘不能密闭部位的位置不同,通过调整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的位置,以密闭口罩的上边缘。
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二带组包括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所述左中系带310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连接,所述右中系带320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连接,所述左中系带310和所述右中系带320的另一端用于相互系紧以使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分别压紧口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通过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可以带动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 130压紧所述口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实现对口罩上左边缘和右边缘的闭压,通过两条系带相互系紧的方式,佩戴者可以从头部左右两侧佩戴口罩密闭套,便于进行位置的调整,适用性好。
其中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也可以采用弹性或非弹性的系带,也可以采用弹性和非弹性组合的系带,即左中系带310与左侧密闭部12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后段为非弹性系带,右中系带320与右侧密闭部13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后段为非弹性系带。
参照如图1所示,左中系带310通过左连接块330与左侧密闭部120连接,左连接块330的右部宽左部窄,并从右往左收窄至与左中系带310宽度一致;右中系带320通过右连接块340与右侧密闭部130连接,右连接块340的左部宽右部窄,并从左往右收窄至与所述右中系带320宽度一致。通过设置左连接块330 和右连接块340,能够增加对口罩两侧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对口罩两侧边缘的压紧效果,提高密封效果。其中,左连接块330和右连接块340与口罩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130间接触连接部分为长条形,可增加对口罩左、右侧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密闭长度,以确保口罩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间隙的密闭。
所述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可以与密闭套主体1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缝合、热熔、粘贴或者扣合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其固定的位置设计得适合大多数人的脸型,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接块330与左中系带310固定连接,右连接块340与左中系带31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例如通过缝合、热熔、粘贴或者扣合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左连接块330与左侧密闭部120可拆卸连接,右连接块340 与右侧密闭部130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块实现左中系带310、右中系带320与密闭套主体100的可拆卸连接,能便于携带者调节左中系带310、右中系带320 在密闭套主体100的位置。其中左连接块330、右连接块340可以通过魔术贴魔术贴、夹扣或纽扣的方式与密闭套主体100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可以通过可通过绑扎的方式直接相互系紧,也可以通过魔术贴固定系紧或者通过调节扣件系紧。同理,上述的左中系带 310和右中系带320可以通过可通过绑扎的方式直接相互系紧,也可以通过魔术贴固定系紧或者通过调节扣件系紧。
参照图1所示,第三带组包括下系带410,所述下系带410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的下部连接,所述下系带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的下部连接,所述左下系带410和所述右下系带410相互连接,所述下系带410上设置有用于系紧下系带410的调节扣件420。通过下系带410能够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口罩的密闭性,而通过调节扣件420 可以调节下系带410的松紧程度,方便用户将下系带410系紧。
下系带410通过所述调节扣件420的部分设置有挂环143。挂环143可以避免下系带410从调节扣件420中脱离,而且还可悬挂装饰品,提高美观性,增加儿童佩戴乐趣,提高儿童佩戴遵从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带组由两条下系带410组成,包括左下系带410和右下系带410,包括用于将口罩的下边缘压紧在人体下巴处的左下系带410和右下系带410,左下系带410的一端与左侧密闭部120的下部连接,右下系带410的一端与右侧密闭部130的下部连接,左下系带410和右下系带 410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下系带410通过左活动环450与左侧边密闭部120的下部连接,右下系带420通过右活动环460与右侧边密闭部130的下部连接。设置左活动环450和右活动环460可以使左下系带410和右下系带420 的位置和方向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的口罩带卡扣140。通过口罩带卡扣140,能够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佩戴者无需将口罩的扣带戴在耳上,可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参照图1所示,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扣带的口罩带卡扣140。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在左上系带210、右上系带220、左中系带310 和右中系带320上均设置有口罩带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组和第二带组可以为类似普通口罩的弹性一体系带,即第一带组为包括弹性上系带,第二带组包括弹性中系带,其中弹性上系带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右侧连接。弹性中系带一端与左侧密闭部120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密闭部130连接。通过弹性上系带、弹性中系带,佩戴者无需进行绑扎的动作,可以直接从头部上佩戴口罩密闭套,操作方便。同理,所述第三带组也可以采用弹性一体系带。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带组采用弹性上系带,在第二带组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通过弹性上系带能够方便固定在佩戴者的头上,另外佩戴者可以方便将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系紧在后脑勺部分,便于佩戴操作。第一带组、第二带组和第三带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带组、第二带组使密闭套主体100 的构成柔性材料直接压紧口罩,实现对口罩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的良好密闭性。该设计成本较低、便于生产制造,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佩戴清爽,尤其适合夏天使用,相应地,密闭套主体100可试用透气性较好,更加轻便的材料。
参照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对口罩的闭压效果,适配更多人的脸型,上侧密闭部11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海绵 150,第一海绵150可以设置为长条形或弧形,可根据不同的脸型设置不同的长度和厚度,所述第一海绵150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贴合鼻根两侧眼眶处凹陷部的左弧形凸起部151和右弧形凸起部152。通过设置贴合鼻根两侧眼眶处凹陷部的左弧形凸起部151和右弧形凸起部152,可更好的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并可增加佩戴舒适感,避免鼻根勒痕、勒伤。其中,第一海绵 150可以与上侧密闭部110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海绵150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脸型设置不同型号的口罩密闭套,也可以根据人群面部宽度的范围设置左弧形凸起部151和右弧形凸起部152的位置和形状,使其适合于大多数人,优点是覆盖人群广泛,生产成本较低。
当第一海绵15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时,配套有不同大小的第一海绵150 供佩戴者挑选试用,以便佩戴者能够选择适合自身脸型的第一海绵150,同时佩戴者也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海绵150的位置,使其更加适配佩戴者的脸型。第一海绵150可以采用以下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贴纸、魔术贴、夹扣或纽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侧密闭部110 设置有用于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可塑形的鼻梁条160;通过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联合鼻梁条160的可塑形性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具体地,鼻梁条160设置于上侧密闭部110的外侧上,与第一海绵 150相对设置。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第一海绵150,只使用鼻梁条160的可塑形特性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
参照图1、图2所示,上侧密闭部110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边缘的口罩边固定卡扣500。通过口罩边固定卡扣500可以在佩戴前首先将口罩固定在密闭套主体100的内侧,口罩与口罩密闭套组成一体,佩戴时一次戴上即可,十分方便用户进行佩戴。
参照图2所示,所述左侧密闭部12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海绵121,所述右侧密闭部130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海绵131。通过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可更好的达到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效果,并可增加佩戴舒适感,此设置适用于面部消瘦的佩戴者,可以确保密闭口罩侧边与面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海绵121、第三海绵131分别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右侧密闭部130。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便于用户更换合适长度和合适宽度的第二海绵121 和第三海绵131,以便适应不同用户的脸型。
当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时,配套有不同大小的第一海绵150供佩戴者挑选试用,以便佩戴者能够选择适合自身脸型的第一海绵150,同时佩戴者也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的位置,使其更加适配佩戴者的脸型。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可以采用以下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贴纸、魔术贴、夹扣或纽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可以设置为中间弧形凸起的长条形,此设置可更好适用于上下颌之间有明显凹陷者佩戴时密闭口罩左、右侧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第二条海绵和第三条海绵可设置为长条形,此设置制造相对简单一些。
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挡帘600,所述挡帘600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下方。挡帘600可阻挡呼吸气流上升,避免呼气导致佩戴眼镜或佩戴面屏者起雾的现象。挡帘600可阻挡飞沫,增加口罩防护性。挡帘600可制作成不同外形,挡帘600外侧面可使用不同图案以增加美感,提高儿童佩戴趣味,增加儿童佩戴遵从性。挡帘600位于上侧密闭部110下方。挡帘600可设置为上方延续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两侧分别延续于与口罩左侧边密闭部和口罩右侧边密闭部的上部,此设置可减少生产步骤。一种实施中,挡帘600设置为可安装、拆卸形式,安装时所述挡帘600与上侧密闭部110下边连接,两侧于口罩左侧边密闭部和口罩右侧边密闭部上部连接,可安装、拆卸的设置可改变挡帘600造型和图案,可增加佩戴者选择性。挡帘600分别与左侧密闭部120的下部和右侧密闭部130的下部之间留有空隙。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口罩耳套,口罩耳套戴在耳背上,其内侧为柔性材料例如海绵,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口罩带的卡槽,口罩耳套配合口罩密闭套使用,使用时,佩戴者佩戴完口罩密闭套后,可以带上口罩耳套,然后脱下口罩的口罩带,将其固定在口罩耳套的卡槽内,佩戴者无需将口罩的扣带戴在耳上,可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口罩密闭套,用于密闭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套主体(100),包括用于压闭所述口罩上边缘的上侧密闭部(110)、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的左侧密闭部(120)和用于压闭所述口罩右边缘的右侧密闭部(130);
第一带组,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连接,用于使所述上侧密闭部(110)压闭所述口罩的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二带组,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连接,用于使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分别压闭所述口罩左边缘和右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的间隙;
第三带组,与所述密闭套主体(100)连接,用于压闭所述口罩的下边缘与佩戴者下巴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组包括左上系带(210)和右上系带(220),所述左上系带(210)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左侧连接,所述右上系带(220)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右侧连接,所述左上系带(210)和所述右上系带(220)的另一端用于相互系紧以使所述上侧密闭部(110)压紧所述口罩的上边缘;所述左上系带(210)和所述右上系带(220)为以下之一:
弹性系带;
非弹性系带;
由弹性系带和非弹性系带组合的组合系带,其中组合系带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组包括左中系带(310)和右中系带(320),所述左中系带(310)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连接,所述右中系带(320)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连接,所述左中系带(310)和所述右中系带(320)的另一端相互系紧以使所述左侧密闭部(120)和所述右侧密闭部(130)分别压紧口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带组包括下系带(410),所述下系带(410)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的下部连接,所述下系带(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的下部连接,所述下系带(410)上设置有用于系紧下系带(410)的调节扣件(4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组包括弹性上系带,弹性上系带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右侧连接;或者,
第二带组包括弹性中系带,弹性中系带一端与左侧密闭部(120)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密闭部(1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系带(310)通过左连接块(330)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连接,所述左连接块(330)的右部宽左部窄,并从右往左收窄至与所述左中系带(310)宽度一致;所述右中系带(320)通过右连接块(340)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连接,所述右连接块(340)的左部宽右部窄,并从左往右收窄至与所述右中系带(320)宽度一致;所述左中系带(310)和所述右中系带(320)为以下之一:
弹性系带;
非弹性系带;
由弹性系带和非弹性系带组合的组合系带,所述左中系带(310)与所述左连接块(33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所述右中系带(320)与所述右连接块(340)连接的一段为弹性系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海绵(150),所述第一海绵(150)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贴合鼻根两侧眼眶处凹陷部的左弧形凸起部(151)和右弧形凸起部(1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设置有用于密闭口罩上边缘与佩戴者面部间隙的可塑形的鼻梁条(160);所述上侧密闭部(110)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边缘的口罩边固定卡扣(5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帘(600),所述挡帘(600)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上侧密闭部(110)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密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海绵(121),所述右侧密闭部(130)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海绵(131);所述第二海绵(121)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左侧密闭部(120),所述第三海绵(131)可拆卸或一体连接于所述右侧密闭部(130);所述第二海绵(121)和第三海绵(131)上设置有用于适配佩戴者上下颚之间凹陷的弧形凸起。
CN202020507243.5U 2020-04-08 2020-04-08 口罩密闭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37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7243.5U CN212437406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口罩密闭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7243.5U CN212437406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口罩密闭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7406U true CN212437406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724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37406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口罩密闭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7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9732U (zh) 防雾垫及具备该防雾垫的口罩
WO2018210319A1 (zh) 头帽及其挂带固定器
KR20060083536A (ko) 프레임 마스크
KR20180058604A (ko) 홀더부재가 형성되는 마스크의 호흡용 프레임
KR20100010454U (ko)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귀걸이부를 가지는 안면 마스크
CN211211557U (zh) 一种口罩
CN212437406U (zh) 口罩密闭套
JPH11206896A (ja) 着装帯付顔面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17939B1 (ko) 마스크 착용밴드
CN202104253U (zh) 口罩
KR102322682B1 (ko) 마스크 착용장치
CN212065763U (zh) 一种可调节连接带式口罩
CN211983904U (zh) 一种可拆卸鼻撑以及口罩
US20220134141A1 (en) Sealable face mask
CN212437426U (zh) 一种新型的硅胶口罩
KR20130005509A (ko) 착용이 용이한 안면 마스크
CN218185368U (zh) 一种口罩
CN205547450U (zh) 一种新型无臭无异味口罩
CN211882341U (zh) 口罩挂钩
CN214386214U (zh) 一种拼接式环保型口罩
CN212911811U (zh) 防护口罩
CN212590440U (zh) 护耳器以及口罩以及眼镜
CN217658284U (zh) 一种口罩松紧带用紧扣件
CN213604572U (zh) 一种使用透气效果好的平面口罩
CN212938045U (zh) 一种多功能口罩调节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529000 room 253, building 4, Lijia City, No. 113, Jianshe Third Road, Pengjiang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01

Patentee after: Haimeijun (Jiangm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9030 No.27 haibangxia street, North Street, Pengjiang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o Tongji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