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5961A -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5961A
TW202135961A TW110109791A TW110109791A TW202135961A TW 202135961 A TW202135961 A TW 202135961A TW 110109791 A TW110109791 A TW 110109791A TW 110109791 A TW110109791 A TW 110109791A TW 202135961 A TW202135961 A TW 2021359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spindle
tool
machine tool
cu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慎太郎
野口賢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西鐵城時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西鐵城時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西鐵城時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96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09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cutting pressure or for determining cutting-tool condition, e.g. cutting ability, load on tool

Abstract

提供一種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可迅速地選擇實行去毛邊後之作業。工具機(以自動車床例示)具備第一主軸、工具台及控制部,該第一主軸將第一工件(以工件例示)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工具台搭載切削加工該第一工件之工具,該控制部用該工具去除在第二工件(以工件殘料例示)與該第一工件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該第二工件係與該第一工件同口徑且一體接合於該第一工件。控制部基於藉由該工具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時產生之切削阻抗,算出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

Description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的接合部產生之毛邊以工具切削加工的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工具機中,會有材料不被加工而剩餘的情況。若有剩餘材料,則難以降低材料成本,又,難以對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在此,有提案藉由將規定的工件與工件所剩餘的殘料摩擦接合,以將材料有效地活用至最大限度。將工件與工件殘料摩擦接合的情況下,常無法由外觀判定工件與工件殘料的軸心錯位。因此,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偵測接合開始前至接合結束為止的資料,以判定是否有軸心錯位之技術。
專利文獻1為日本特開平7-195183號公報。
另,摩擦接合後之工件與工件殘料的接合部分常產生毛邊(burr),故需要去除此毛邊的作業(去毛邊)。另一方面,依照工件與工件殘料的軸心錯位程度,需要例如對所需製品的切削加工、重做去毛邊、重新接合工件與工件殘料等其他作業。為了由該等其他作業中迅速地選擇適當的作業,較佳係在實行去毛邊時得知工件與工件殘料的軸心錯位程度。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可在接合時偵測工件與工件殘料有無錯位,但無法得知接合後錯位的程度。
本發明鑑於上述情事,目的係提供一種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可迅速地選擇實行去毛邊後之作業。
本發明中,第一,一種工具機,具備第一主軸、工具台及控制部,該第一主軸將第一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工具台搭載切削加工該第一工件之工具,該控制部用該工具去除在第二工件與該第一工件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該第二工件係與該第一工件同口徑且一體接合於該第一工件,該控制部基於藉由該工具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時產生之切削阻抗,算出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
第二,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係基於將該第二工件切削加工時產生之切削阻抗及將該第一工件切削加工時產生之切削阻抗來算出。
第三,該控制部基於對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之該工具施加的負荷,偵測該切削阻抗。
第四,該控制部基於對驅動該第一主軸之馬達施加的負荷,偵測該切削阻抗。
第五,該工具機另具備第二主軸及導套,該第二主軸與該第一主軸相對配置,且將該第二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導套配置於該第一主軸與該第二主軸之間,且與該第一主軸同心。
第六,該控制部一邊使保持於該第一主軸之第一工件及保持於該第二主軸之第二工件分別旋轉,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相對移動以相互接近,控制該第一主軸或該第二主軸中至少一方之移動,以將該第二工件的後端部分推壓於該第一工件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
第七,一種工具機的控制方法,該工具機具備第一主軸、工具台、第二主軸及控制部,該第一主軸將第一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工具台搭載切削加工該第一工件之工具,該第二主軸與該第一主軸相對配置且將第二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第二工件與由該第一主軸交付之該第一工件相同口徑,該控制部控制該第一主軸、該第二主軸及該工具台的動作,該工具機的控制方法包含: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分別旋轉,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相對移動以相互接近,將該第二工件的後端部分推壓於新供給之第一工件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的步驟;將該第二工件與新供給之該第一工件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用該工具去除的步驟;基於藉由該工具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時產生之切削阻抗,算出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的步驟;及該控制部使該工具機實施對應於所算出之該軸心錯位量之作業內容的步驟。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功效。控制部係在去除接合部分產生之毛邊時,算出第二工件相對於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故去毛邊過程中可得知第一工件與第二工件之軸心錯位的程度。因此,可迅速地選擇實行此去毛邊後之適當的作業,可實現製品之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製品之品質穩定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之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如第1圖所示,自動車床(工具機)1具備第一主軸10及工具台31。第一主軸10可藉由第3A圖等所示之第一夾頭11把持(保持)工件W1。第一夾頭11與第一主軸10同心,且與第一主軸10共同且一體地任意旋轉。
工件W1為圓棒狀的長條棒材,用棒材送料機的推件由第一主軸10的後端供給。推件的頂端設有第3A圖所示之指形夾頭16,指形夾頭16把持工件W1的後端。第一主軸10係以第1圖所示之Z1軸方向為軸線,可任意旋轉地被支持於主軸台12,且藉由設於主軸台12之主軸馬達13的動力旋轉驅動。主軸台12搭載於Z1軸向進給機構14,在Z1軸方向任意移動。
Z1軸向進給機構14被固定於床台1a,Z1軸向進給機構14具有於Z1軸方向延伸的Z1軸滑軌14a。於Z1軸滑軌14a裝接Z1軸滑台14b,Z1軸滑台14b藉由Z1軸馬達14c沿著Z1軸方向滑動。主軸台12設置於此Z1軸滑台14b上。
主軸台12前方設有導套18以保持切削位置。導套18被支持於支持台17,支持台17被固定於床台1a。工件W1被導套18以Z1軸為軸心任意旋轉地支持,並往支持台17的正面側進給。像這樣,將導套18設於第一主軸10的前方時,從第一夾頭11至導套18為止之長度中的材料會形成無法切削的工件殘料W2,但若將此工件殘料W2與新供給之工件W1接合,則可有效地活用材料,故可降低材料成本。
支持台17的正面側設有移動台32。移動台32使工具台31於X1軸方向或Y1軸方向移動,X1軸方向與Z1軸方向正交,Y1軸方向與Z1軸方向及X1軸方向正交。
自動車床1係在第一主軸10的對向位置具備第二主軸20。第二主軸20可藉由第3A圖等所示之第二夾頭21把持(保持)工件殘料W2。第二夾頭21與第二主軸20同心,且與第二主軸20共同且一體地任意旋轉。工件殘料W2係例如與工件W1相同口徑的圓棒,且係在第一主軸10無法加工而剩餘的材料。工件殘料W2例如由第一主軸10交付至第二主軸20,藉由第二夾頭21被保持於第二主軸20。
第二主軸20係以與Z1軸方向平行之Z2軸方向為軸線,可任意旋轉地被支持於主軸台22,且藉由設於主軸台22之主軸馬達23的動力旋轉驅動。主軸台22搭載於Z2軸向進給機構24及X2軸向進給機構25,在Z2軸方向及X2軸方向任意移動。Z2軸向進給機構24係例如配置於X2軸向進給機構25上,且具有於Z2軸方向延伸之Z2軸滑軌24a。Z2軸滑台24b裝接於Z2軸滑軌24a,Z2軸滑台24b藉由Z2軸馬達24c沿著Z2軸方向滑動。此Z2軸滑台24b上設置主軸台22。
X2軸向進給機構25係例如被固定於床台1a,X2軸向進給機構25具有與X1軸方向平行的X2軸滑軌25a。於X2軸滑軌25a裝接X2軸滑台25b,X2軸滑台25b藉由X2軸馬達25c沿著X2軸方向滑動。Z2軸向進給機構24的Z2軸滑軌24a設置於此X2軸滑台25b。
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之旋轉、第一主軸10、第二主軸20及移動台32之移動係被控制裝置40控制。控制裝置40具有控制部40a及輸入部40b,該等經由匯流排連接。控制部40a係由CPU及記憶體等構成,將例如ROM所儲存的各種程式或資料載入至RAM,並實行該程式。藉此,可以根據程式來控制自動車床1的動作。
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之旋轉、第一主軸10、第二主軸20及移動台32之移動等可使用程式,或藉由對輸入部40b輸入來設定。又,控制部40a具有算出部40c、比較部40d及判定部40e。算出部40c係例如基於將工件殘料W2及工件W1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B以工具30切削加工時所產生的切削阻抗,算出工件殘料W2相對於一體接合之工件W1的軸心錯位量s。
比較部40d係將算出部40c算出的軸心錯位量s與用以選擇之後的作業而預先設定的第一閾值α及第二閾值β比較。判定部40e接收比較部40d的比較結果,判斷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是否超過第一閾值α,或者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在第一閾值α以下但超過第二閾值β,或者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在第二閾值β以下。控制部40a的記憶體預先儲存有對應於軸心錯位量s之數個作業內容。
第2圖係包含接合判定之動作流程圖,第3A圖至第3F圖係顯示關於接合判定之動作圖。如第1圖之自動車床1中,每次切斷加工時工件W1的長度變短。對工件W1之加工進行中,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之工件W1的全長縮短至大約由第一夾頭11至導套18為止,此縮短之部分即成為無法切削之工件殘料。為了有效地活用此工件殘料,在自動車床1中將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之短工件交給第二主軸20。
詳言之,首先將第一主軸10的軸心與第二主軸20的軸心配置成同心,例如使第二主軸20靠近第一主軸10。接著打開第一夾頭11,由第一主軸10的後方供給新的工件W1。之後關閉第一夾頭11,將此新供給之工件W1保持於第一主軸10(第2圖的步驟S10及第3A圖)。將此新工件W1供給至第一主軸10時,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之短工件(將成為工件殘料W2)由導套18往支持台17的正面側被推出。在此,關閉第二夾頭21,將工件殘料W2保持於第二主軸20(第2圖的步驟S10)。
接著,一邊使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分別以不同旋轉速度旋轉,一邊如第3B圖中朝右的箭頭所示,例如使第二主軸20靠近第一主軸10將工件殘料W2的後端部分推壓於新工件W1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第2圖的步驟S11)。藉此,在工件殘料W2的後端部分及工件W1的頂端部分,因第一主軸10的旋轉速度與第二主軸20的旋轉速度之速度差產生摩擦熱而軟化,且工件殘料W2的後端部分推壓於工件W1的頂端部分並接合,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形成一體。此外,第3B圖中,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的旋轉方向均為相同方向,但由於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只要具有速度差來旋轉即可,故亦可使第一主軸10相對於第二主軸20的旋轉方向為反方向來旋轉。或者,亦可僅使第一主軸10或第二主軸20中任一個旋轉。
接著,打開第二夾頭21解除工件殘料W2之保持(第2圖的步驟S12),如第3C圖中朝左的箭頭所示,使第二主軸20由第一主軸10離開。藉此,一體接合之工件殘料W2及工件W1中,此工件W1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工件殘料W2的頂端為自由端。之後,藉由工具30切削加工(去除)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B(第2圖的步驟S13)。
詳如第3D圖所示,工具30配置於例如工件殘料W2中,比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更靠近第二夾頭21之位置。之後,設定規定的切入量,一邊使第一主軸10旋轉,一邊將工具30移動至工件W1中比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更靠近第一夾頭11之位置。藉此,工具30以工件殘料W2、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工件W1之順序加工。
在此步驟S13的毛邊去除步驟中,藉由工具30將毛邊B切削加工時產生的切削阻抗,係例如由工具30的負荷來偵測。並且,算出部40c基於此偵測到的切削阻抗,算出工件殘料W2相對於一體接合之工件W1的軸心錯位量(工件W1的軸心與工件殘料W2的軸心之距離)s(第2圖的步驟S14)。
具體而言,工具30如上所述,以工件殘料W2、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工件W1之順序加工的情況下,如第4A圖的切削阻抗(縱軸)與時間(橫軸)之圖所示,至時間T1為止相當於工件殘料W2的加工時間,由時間T1至時間T2為止相當於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的加工時間,時間T2以後相當於工件W1的加工時間。
工件W1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故有軸心錯位的情況下,此軸心錯位出現在工件殘料W2。在工件殘料W2的加工時間(第4A圖中至時間T1為止)的切削阻抗大於在工件W1的加工時間(時間T2以後)的切削阻抗。更詳言之,如第5圖顯示工件殘料W2之加工當中,工件殘料W2相對於一體接合之工件W1的軸心錯位量為s、用以去毛邊的對工件W1之切入量為ap。在工件殘料W2之側面比工件W1之側面更突出的範圍內(第5圖中工件殘料W2的上側),大幅地切入至切入量ap加軸心錯位量s之量。相對於此,在工件殘料W2之側面比工件W1之側面更低的範圍內(第5圖中工件殘料W2的下側),小幅地切入至切入量ap減軸心錯位量s之量。
因此,如將工件殘料W2的加工時間(至時間T1為止)擴大之第4B圖所示,切削阻抗在工件殘料W2之側面比工件W1之側面更低的範圍內係較小數值(最小值),在工件殘料W2之側面比工件W1之側面更突出的範圍內係較大數值(最大值),因工件殘料W2旋轉而重覆該等最小值及最大值。並且,此工件殘料W2的加工時間(至時間T1為止)中,切削阻抗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差非常大。
另一方面,由於工件W1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工件W1係整個外周被以切入量ap均等地切入。如將工件W1的加工時間(時間T2以後)擴大之第4C圖所示,切削阻抗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差比第4B圖小。上述工件殘料W2的軸心錯位量為s[mm]、切入量為ap[mm],工件W1及工件殘料W2的比切削阻抗為Ks[N/mm2 ],工具30的進給量為f[mm/rev],則工件殘料W2側(第4B圖)中,例如切削阻抗的最大值為Fmax=Ks×f×(s+ap)。亦即,工件殘料W2的軸心錯位量s及工具30的切入量ap與切削阻抗的最大值Fmax成比例關係。
相對於此,工件W1被保持於第一主軸10,理論上沒有軸心錯位量,故工件W1側(第4C圖)的切削阻抗為Ks×f×ap,係一定值,例如,可用平均值Fave表示(又由於其為一定值,亦可作為例如最大值F’max)。此切削阻抗的平均值Fave比工件殘料W2側之切削阻抗的最大值Fmax小。由此兩個式子消去Ks×f,則如式1所示,可求出軸心錯位量s。
式1:
Figure 02_image001
亦即,由於工具30的切入量ap係以輸入部40b等設定的已知數值,故由工件殘料W2側之切削阻抗的最大值Fmax的大小,與工件W1側之切削阻抗的平均值Fave的大小之差異,可容易地得知工件殘料W2相對於工件W1的軸心錯位量s。又,工件殘料W2側之切削阻抗的最大值Fmax係在工件殘料W2一次旋轉中幾乎相同的位置產生。因此,參照第一主軸10的旋轉相位,亦可得知工件殘料W2相對於工件W1的軸心錯位方向。
工具30的負荷係可在工具台31設置例如動力計來偵測。若使用施加於工具30的負荷,則可容易且正確地求出切削阻抗。又,本實施例中舉出了由工具30的負荷求出切削阻抗之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由將保持工件W1之第一主軸10驅動的主軸馬達13之電流值求出切削阻抗。若使用主軸馬達13之電流值,則可得知施加於主軸馬達13的負荷,故可用現有設備求出切削阻抗,不需要用以偵測切削阻抗之專用設備。
像這樣,算出部40c係在去除接合部分產生之毛邊時,算出工件殘料W2相對於工件W1的軸心錯位量s,故去毛邊過程中可得知軸心錯位的程度。因此,可迅速地選擇實行此去毛邊後之適當的作業,可實現製品之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製品之品質穩定化。
具體而言,比較部40d將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與第一閾值α比較(第2圖的步驟S15)。判定部40e判定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超過第一閾值α的情況下(步驟S15的「是」),由於軸心錯位量s比預期的大,故控制部40a由記憶體呼叫例如作業內容「重做工件與工件殘料之摩擦接合」之程式。藉此,控制部40a係例如使第二主軸20靠近第一主軸10。接著,以第二主軸20保持工件殘料W2,以第一主軸10保持工件W1,將工件W1與工件殘料W2之接合部分切除(步驟S20)。之後,回到步驟S11,將工件殘料W2的後端部分推壓於工件W1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此外,軸心錯位量s超過第一閾值α的情況下,亦可停止第一主軸10之驅動,以亮燈或警示器鳴叫通知操作者,以結束一連串程序。
另一方面,步驟S15中,判定部40e判定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為第一閾值α以下的情況下(步驟S15的「否」),進入步驟S16,比較部40d將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與第二閾值β比較。判定部40e判定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超過第二閾值β的情況下(步驟S16的「是」),軸心錯位量s係比預期的稍大之程度。因此,控制部40a由記憶體呼叫其他作業內容「重做去毛邊」之程式。藉此,控制部40a將工具30的切入量設定為比上一次更大的數值(步驟S21),回到步驟S13,以工具30重新去毛邊。
相對於此,步驟S16中,判定部40e判定算出之軸心錯位量s為第二閾值β以下的情況下(步驟S16的「否」),軸心錯位量s係如預期的小。在此,控制部40a再由記憶體呼叫其他作業內容「開始規定形狀之切削加工」之程式。藉此,首先控制部40a開啟第一夾頭11(步驟S17)。
接著,控制部40a使推件後退,如第3E圖中朝右的箭頭所示,將一體接合之工件W1與工件殘料W2往導套18暫時拉入。之後,使推件前進,如第3E圖中朝左的箭頭所示,使此工件殘料W2以規定長度由導套18突出,定位此工件殘料W2(第2圖的步驟S18)。
定位工件殘料W2後,控制部40a以工具30對例如工件殘料W2之部分實施規定形狀之切削加工(第2圖的步驟S19、第3F圖)。像這樣,使用相對配置之第一主軸10及第二主軸20,將工件W1的頂端部分與工件殘料W2的後端部分摩擦接合,故可藉由將切削與接合融合(將切削步驟及接合步驟整合)之自動車床1,降低製品的製造成本。
此外,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在第一主軸10與第二主軸20之間設置導套18之例。然而,本發明只要以第一主軸10保持工件W1,且以工具30去毛邊的過程中算出軸心錯位量s即可,故可省略第二主軸20及導套18。又,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在第一主軸10前方僅配置可開閉之第二夾頭21的構造。又,工件W1與工件殘料W2可為不同材料。此係因比切削阻抗Ks雖因材質而異,但其為對應於進給量f而定之固定值。又,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將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摩擦接合之例,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將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以雷射或熱焊接來接合的情況。此外,本發明並非限定於將工件殘料W2接合之例,亦可適用於新材料相互接合或零件(例如加工成實心或中空狀之零件)相互接合的情況。又,將零件相互接合的情況下,亦可基於上述實施例之工具機算出的零件相互之軸心錯位量,判定是否在將零件相互接合之製品的公差(例如同軸度)範圍內。又,上述實施例中,工具30以工件殘料W2、工件殘料W2與工件W1之接合部分、工件W1之順序加工,即以工具30由工件殘料W2往工件W1切削加工,但本發明中工具30亦可適用於以工件W1、工件W1與工件殘料W2之接合部分、工件殘料W2之順序加工,即以工具30由工件W1往工件殘料W2切削加工的情況。此外,以工具30由工件W1往工件殘料W2切削加工的情況下,關於軸心錯位量之算出以及根據軸心錯位程度之具體的處理,係與以工具30由工件殘料W2往工件W1切削加工的情況重複,故省略其說明。
1:自動車床(工具機) 1a:床台 10:第一主軸 11:第一夾頭 12:主軸台 13:主軸馬達(馬達) 14:Z1軸向進給機構 14a:Z1軸滑軌 14b:Z1軸滑台 14c:Z1軸馬達 16:指形夾頭 17:支持台 18:導套 20:第二主軸 21:第二夾頭 22:主軸台 23:主軸馬達 24:Z2軸向進給機構 24a:Z2軸滑軌 24b:Z2軸滑台 24c:Z2軸馬達 25:X2軸向進給機構 25a:X2軸滑軌 25b:X2軸滑台 25c:X2軸馬達 30:工具 31:工具台 32:移動台 40:控制裝置 40a:控制部 40b:輸入部 40c:算出部 40d:比較部 40e:判定部 W1:工件(第一工件) W2:工件殘料(第二工件) B:毛邊 T1:時間 T2:時間 s:軸心錯位量 ap:切入量
[第1圖]   本發明工具機之一例示的自動車床之概略結構圖。 [第2圖]   包含接合判定之動作流程圖。 [第3A圖] 工件殘料與新供給之工件的保持動作圖。 [第3B圖] 工件殘料與新供給之工件的接合動作圖。 [第3C圖] 一體接合之工件殘料與工件的保持動作圖。 [第3D圖] 工件殘料與工件之接合部分的去毛邊動作圖。 [第3E圖] 一體接合之工件殘料與工件的定位動作圖。 [第3F圖] 對一體接合之工件殘料與工件的切削加工動作圖。 [第4A圖] 在去毛邊動作所產生之切削阻抗的說明圖。 [第4B圖] 在對工件殘料切削加工所產生之切削阻抗的說明圖。 [第4C圖] 在對工件切削加工所產生之切削阻抗的說明圖。 [第5圖]   對於接合之工件殘料與工件的軸心錯位量及切入量的說明圖。
10:第一主軸
11:第一夾頭
17:支持台
18:導套
20:第二主軸
21:第二夾頭
30:工具
31:工具台
40a:控制部
B:毛邊
W1:工件(第一工件)
W2:工件殘料(第二工件)

Claims (7)

  1. 一種工具機,具備第一主軸、工具台及控制部,該第一主軸將第一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工具台搭載切削加工該第一工件之工具,該控制部用該工具去除在第二工件與該第一工件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該第二工件係與該第一工件同口徑且一體接合於該第一工件,該控制部基於藉由該工具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時產生之切削阻抗,算出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
  2. 如請求項1之工具機,其中,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係基於將該第二工件切削加工時產生之切削阻抗及將該第一工件切削加工時產生之切削阻抗來算出。
  3. 如請求項1或2之工具機,其中,該控制部基於對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之該工具施加的負荷,偵測該切削阻抗。
  4. 如請求項1或2之工具機,其中,該控制部基於對驅動該第一主軸之馬達施加的負荷,偵測該切削阻抗。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工具機,另具備第二主軸及導套,該第二主軸與該第一主軸相對配置,且將該第二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導套配置於該第一主軸與該第二主軸之間,且與該第一主軸同心。
  6. 如請求項5之工具機,其中,該控制部一邊使保持於該第一主軸之第一工件及保持於該第二主軸之第二工件分別旋轉,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相對移動以相互接近,控制該第一主軸或該第二主軸中至少一方之移動,以將該第二工件的後端部分推壓於該第一工件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
  7. 一種工具機的控制方法,該工具機具備第一主軸、工具台、第二主軸及控制部,該第一主軸將第一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工具台搭載切削加工該第一工件之工具,該第二主軸與該第一主軸相對配置且將第二工件任意旋轉地保持,該第二工件與由該第一主軸交付之該第一工件相同口徑,該控制部控制該第一主軸、該第二主軸及該工具台的動作,該工具機的控制方法包含: 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分別旋轉,一邊使該第一主軸及該第二主軸相對移動以相互接近,將該第二工件的後端部分推壓於新供給之第一工件的頂端部分並摩擦接合的步驟; 將該第二工件與新供給之該第一工件之接合部分產生的毛邊用該工具去除的步驟; 基於藉由該工具由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任一方連續切削加工至另一方為止時產生之切削阻抗,算出該第二工件相對於一體接合之該第一工件的軸心錯位量的步驟;及 該控制部使該工具機實施對應於所算出之該軸心錯位量之作業內容的步驟。
TW110109791A 2020-03-27 2021-03-18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TW2021359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7808 2020-03-27
JP2020057808 2020-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961A true TW202135961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791A TW202135961A (zh) 2020-03-27 2021-03-18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93344A1 (zh)
TW (1) TW202135961A (zh)
WO (1) WO20211933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5256A (ja) * 1993-11-26 1995-08-01 Omron Corp 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が用いられる工作機械並びにトルク測定器及び工具折損検出装置
JP3195872B2 (ja) * 1994-01-05 2001-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摩擦圧接品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475631B2 (ja) * 2010-12-17 2014-04-16 株式会社雄島試作研究所 工具の刃先位置合わせ方法
JP6778050B2 (ja) * 2016-08-17 2020-10-28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US11338386B2 (en) * 2017-11-27 2022-05-24 Citizen Watch Co., Ltd. Friction welding method and machine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93344A1 (zh) 2021-09-30
WO2021193344A1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1799B2 (ja) 工作機械
JP7312762B2 (ja) 工作機械
JP2000225502A (ja) 数値制御による旋盤と旋盤加工プロセス
WO2018179009A1 (en) Pipe clamping and cutting apparatus for cnc machine
CN108500772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倒角工装
TWI803707B (zh) 工作機械
TW202135961A (zh) 工具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632289B1 (ko) 공작기계 및 가공방법
WO2022004625A1 (ja) 工作機械、工作機械の制御方法
JP5668241B2 (ja) ワーク切断確認装置、ワーク切断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ーク切断確認方法
KR101525058B1 (ko) 회전되지 않는 특수공구를 이용한 스크레이핑 절삭방법
JP7373929B2 (ja) 工作機械および加工方法
WO2020085455A1 (ja) 工作機械
JP2020196107A (ja) 工作機械及び加工方法
JPH06126504A (ja) 棒材加工用旋盤における背面加工方法
JPH06106417A (ja) 鋼管のねじ切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