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4708A - 光學積層體 - Google Patents

光學積層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4708A
TW202134708A TW110106744A TW110106744A TW202134708A TW 202134708 A TW202134708 A TW 202134708A TW 110106744 A TW110106744 A TW 110106744A TW 110106744 A TW110106744 A TW 110106744A TW 202134708 A TW202134708 A TW 2021347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dhesive layer
film
retardation
optical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大山
沈載鎬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4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70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彎曲亦不易在相位差層中產生裂紋的光學積層體。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積層體,其依序包括偏光層、第一黏著劑層、及背面板,所述偏光層自接近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一側起具有相位差膜及直線偏光板,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相位差層,該相位差層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

Description

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積層體。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包括偏光片、及配置在偏光片的一側的相位差膜的能夠彎曲的圓偏光板。記載了相位差膜含有液晶化合物。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藉由圓筒形心軸試驗 類型2(Type 2)(在金屬製圓柱上捲繞樣品的試驗)評價圓偏光板的彎曲性。
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黏著型光學膜,其具有光學膜及黏著劑層,且黏著劑層具有位於較光學膜的端邊更靠內側的部分。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如下內容:關於所述黏著型光學膜,不易引起由於其端部與某種物體接觸導致的光學膜端部的黏著劑脫落以致缺損的現象(膠糊缺損),而容易防止脫落的黏著劑污染光學膜的表面(膠糊污染)。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16/158300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17090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明確了包括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的光學積層體以小的彎曲半徑反覆彎曲時,相位差層容易產生裂紋。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彎曲亦不易在相位差層中產生裂紋的光學積層體。 [解決課題之手段]
[1]一種光學積層體,依序包括偏光層、第一黏著劑層、及背面板, 所述偏光層自接近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一側起具有相位差膜及直線偏光板,所述相位差膜具有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 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 [2]如[1]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所述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為超過0 μm且50 μm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為10 μm以上。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黏著劑層與所述相位差層相接觸地積層。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背面板為觸控感測器層, 所述觸控感測器層的端面相對於與所述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相反一側的面傾斜80°以上且小於90°。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在所述偏光層的與所述第一黏著劑層側相反的一側依序包括第二黏著劑層及前表面板, 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位於較所述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內側處。 [7]如[6]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在所述前表面板的與所述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表面保護膜, 在所述背面板的與所述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第三黏著劑層及分離膜, 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表面保護膜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所述分離膜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使彎曲亦不易在相位差層中產生裂紋的光學積層體。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方式。在以下的所有圖式中,為了使各構成要素容易理解而適當調整比例尺來進行表示,圖式中所示的各構成要素的比例尺與實際的構成要素的比例尺未必一致。
<光學積層體>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1所示的光學積層體100依序包括偏光層2、第一黏著劑層11、及背面板3。偏光層2自接近第一黏著劑層11的一側起,具有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20及直線偏光板25,兩者藉由貼合層4貼合。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20構成相位差膜。第一黏著劑層11與相位差層20相接觸地積層。
光學積層體可在偏光層的與第一黏著劑層側相反的一側依序包括第二黏著劑層及前表面板。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2所示的光學積層體200依序包括前表面板1、第二黏著劑層12、偏光層2、第一黏著劑層11、及背面板3。偏光層2自接近第一黏著劑層11的一側起具有: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第一相位差層21、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第二相位差層22、及直線偏光板25,各層藉由貼合層4而貼合。第一相位差層21、第二相位差層22及貼合兩者的貼合層4構成相位差膜。在光學積層體200中,背面板3是觸控感測器層,包括透明導電層31及樹脂膜32。
光學積層體可在前表面板的與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表面保護膜,可在背面板的與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第三黏著劑層及分離膜。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3所示的光學積層體300依序包括表面保護膜40、前表面板1、第二黏著劑層12、偏光層2、第一黏著劑層11、背面板3、第三黏著劑層42、及分離膜41。
光學積層體可包括圖1~圖3所示的層以外的層。光學積層體例如可包括:配置於前表面板1與偏光層2之間的耐衝擊膜、配置於相位差膜的與直線偏光板25側相反的一側的樹脂膜、配置於前表面板1與偏光層2之間的著色層。
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中,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位於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處。當光學積層體在俯視下為矩形時,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較佳可為與積層方向正交且在俯視下與光學積層體的任意的邊正交的方向。如圖1所示,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在第一黏著劑層11未向較連結相位差層20的下表面的端部與背面板3的上表面的端部的線段更內側處凹陷的情況下,第一黏著劑層11的端部的位置是指第一黏著劑層11的最外側的位置30。另一方面,如圖4的(a)~圖4的(d)所示,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在第一黏著劑層11具有向較連結相位差層20的下表面的端部與背面板3的上表面的端部的線段更內側處凹陷的部分的情況下,第一黏著劑層11的端部的位置是指第一黏著劑層11的最內側的位置30。關於相位差層,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將相位差層的最外側的位置設為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
在相位差膜具有多個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的情況下,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是指在積層方向上最接近第一黏著劑層而配置的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具體而言,圖2所示的光學積層體200包括第一相位差層21及第二相位差層22這兩個相位差層。在此種情況下,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是指第一相位差層21的端部的位置。
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藉此,即使彎曲,相位差層亦不易產生裂紋。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黏著劑層向外側突出,從而在相位差層的正下方存在第一黏著劑層。在彎曲光學積層體時,第一黏著劑層作為支撐體發揮功能而可支撐相位差層,因此推測在相位差層中不易產生裂紋。因此,第一黏著劑層較佳為與相位差層相接觸地積層。
只要第一黏著劑層可支撐相位差層,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並無特別限定。在一實施方式中,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較佳為超過0 μm且50 μm以下,更佳為超過0 μm且30 μm以下,亦可為1 μm以上且20 μm以下。具體而言,在圖1所示的光學積層體100中,第一黏著劑層11的端部的位置與相位差層20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相當於距離50。
只要第一黏著劑層可支撐相位差層,則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形狀亦並無特別限定。如圖1所示,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第一黏著劑層11可較連結相位差層20的下表面的端部與背面板3的上表面的端部的線段更向外側突出。
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可較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內側。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可與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定位方法同樣地確定。即,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在第二黏著劑層未向較連結前表面板的下表面的端部與偏光層的上表面的端部的線段更內側處凹陷的情況下,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是指第二黏著劑層的最外側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在第二黏著劑層具有向較連結前表面板的下表面的端部與偏光層的上表面的端部的線段更內側處凹陷的部分的情況下,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是指第二黏著劑層的最內側的位置。關於前表面板,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將前表面板的最外側的位置設為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可為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可為超過0 μm且30 μm以下,亦可為1 μm以上且20 μm以下。具體而言,在圖2所示的光學積層體200中,第二黏著劑層12的端部的位置與前表面板1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相當於距離51。
在一實施方式中,背面板的端面較佳為相對於背面板的與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相反一側的面傾斜80°以上且小於90°,更佳為傾斜85°以上且小於90°。原因尚不確定,但當光學積層體具有此種傾斜角度時,彎曲性容易提高。傾斜的角度是指穿過背面板的上表面(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的端部與背面板的下表面(與第一黏著劑層側相反一側的面)的端部的線段和背面板的下表面所成的角度。關於傾斜的角度,圖1中,其相當於角度6。
在對光學積層體自其積層方向進行觀察時,即,在俯視光學積層體時,光學積層體只要在其周緣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的部分即可。為了提高彎曲性,較佳為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的部分形成於光學積層體的彎折部分。在光學積層體俯視為矩形的情況下,更佳為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的部分形成於包含彎折部分的邊的整體。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的部分亦可遍及光學積層體的整周而形成。
光學積層體較佳為至少向使偏光層2(圖2中為前表面板1)為內側的方向能夠彎曲。能夠彎曲是指可在不產生裂紋的情況下向使偏光層2(或前表面板1)為內側的方向彎曲。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耐彎曲性優異。
光學積層體的俯視形狀例如可以是方形形狀,較佳為具有長邊和短邊的方形形狀,更佳為長方形。在光學積層體的俯視形狀為長方形的情況下,長邊的長度例如可為10 mm~1400 mm,較佳為50 mm~600 mm。短邊的長度例如為5 mm~800 mm,較佳為30 mm~500 mm,更佳為50 mm~300 mm。對於構成光學積層體的各層,可對角部進行R加工,或者對端部進行切口加工,或者進行穿孔加工。
光學積層體的厚度根據光學積層體所要求的功能以及積層體的用途等而不同,因此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例如為20 μm~1,000 μm,較佳為50 μm~500 μm。
[前表面板] 自視覺辨認側觀察,前表面板1構成顯示裝置的最表面。前表面板1只要是能夠透射光的板狀體,並不限定材料及厚度,可僅包含一層,亦可包含兩層以上。作為其例子,可列舉樹脂膜、玻璃膜等。前表面板較佳為具有樹脂膜。前表面板1可為樹脂膜與玻璃膜的積層體。
前表面板1的厚度例如可為30 μm~200 μm,較佳為50 μm~150 μm,更佳為50 μm~100 μm。
在前表面板1具有樹脂膜的情況下,作為其材料,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及聚苯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三乙醯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丁酸酯、丙醯基纖維素、丁醯基纖維素及乙醯丙醯基纖維素等纖維素系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及聚乙烯縮醛等聚乙稀系樹脂;聚碸及聚醚碸等碸系樹脂;聚醚酮及聚醚醚酮等酮系樹脂;聚醚醯亞胺;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等。該些高分子可單獨使用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其中,就提高強度及透明性的觀點而言,較佳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
樹脂膜的厚度例如可為10 μm~100 μm,較佳為20 μm~70 μm,更佳為30 μm~60 μm。
前表面板1可為在樹脂膜的至少其中一面設置硬塗層而進一步提高了硬度的膜。硬塗層可形成於樹脂膜的其中一面,亦可形成於兩面。藉由設置硬塗層,可製成提高了硬度及耐劃痕性的前表面板。硬塗層例如是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硬化層。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為了提高硬度,硬塗層可含有添加劑。添加劑沒有限定,可列舉無機系微粒、有機系微粒、或者該些的混合物。
於前表面板1具有玻璃膜的情況下,玻璃膜較佳使用顯示器用強化玻璃。玻璃膜的厚度例如可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亦可為2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藉由使用玻璃膜,可構成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及表面硬度的前表面板1。
在將光學積層體用於顯示裝置的情況下,前表面板1可具有作為顯示裝置中的窗口膜的功能。前表面板1可進而具有作為觸控感測器的功能、藍光隔斷功能、視角調整功能等。
[偏光層] 偏光層自靠近第一黏著劑層的一側起,具有相位差膜及直線偏光板。偏光層可為圓偏光板(包括橢圓偏光板)。圓偏光板可吸收圖像顯示裝置中反射的外部光,因此可對光學積層體賦予作為防反射膜的功能。
[直線偏光板] 直線偏光板具有從自然光等非偏光的光線選擇性地透過一個方向上的直線偏光的功能。直線偏光板可包括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液晶層等作為偏光片,所述液晶層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及二色性色素且二色性色素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中分散並配向。將液晶層用作偏光片的直線偏光板與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相比,在彎曲方向上沒有限制,因此較佳。
(作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的偏光片) 作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的偏光片通常可經由如下步驟來製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拉伸的步驟;藉由用碘等二色性色素對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染色來吸附該二色性色素的步驟;利用硼酸水溶液對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處理的步驟;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進行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
偏光片的厚度通常為30 μm以下,較佳為18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下。減薄偏光片的厚度有利於光學積層體的薄膜化。偏光片的厚度通常為1 μm以上,例如可為5 μm以上。
聚乙烯醇系樹脂是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而獲得。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亦可使用乙酸乙烯酯與能夠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量體的共聚物。作為能夠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其他單量體,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系化合物、烯烴系化合物、乙烯基醚系化合物、不飽和磺酸系化合物、具有銨基的(甲基)丙烯醯胺系化合物。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通常為85莫耳%以上且100莫耳%以下左右,較佳為98莫耳%以上。聚乙烯醇系樹脂可被改質,亦可使用經醛類改質的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烯縮醛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合度通常為1000以上且10000以下,較佳為1500以上且5000以下。
作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層的偏光片通常可經由如下步驟來製造:將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佈液塗佈在基材膜上的步驟、將得到的積層膜單軸拉伸的步驟、藉由用二色性色素對經單軸拉伸後的積層膜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進行染色,吸附該二色性色素而製成偏光片的步驟、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膜的步驟、以及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用於形成偏光片的基材膜可用作偏光片的保護層。根據需要,可自偏光片剝離除去基材膜。基材膜的材料及厚度可與後述的樹脂膜的材料及厚度相同。
作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的偏光片可直接用作直線偏光板,亦可在其單面或兩面貼合樹脂膜來用作直線偏光板。直線偏光板的厚度較佳為2 μm以上且40 μm以下。
樹脂膜例如可列舉:環聚烯烴系樹脂膜;包含三乙醯纖維素、二乙醯纖維素等樹脂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樹脂的聚酯系樹脂膜;聚碳酸酯系樹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聚丙烯系樹脂膜等本領域公知的膜。偏光片與保護層可經由後述的貼合層而積層。
樹脂膜的厚度例如為100 μm以下,較佳為80 μm以下,更佳為60 μm以下,進而佳為40 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0 μm以下,另外通常為10 μm以上,就提高雷射的吸收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5 μm以上。
可在樹脂膜上形成硬塗層。硬塗層可形成於樹脂膜的其中一面,亦可形成於兩面。藉由設置硬塗層,可製成提高了硬度及耐劃痕性的熱塑性樹脂膜。硬塗層可與形成在所述樹脂膜上的硬塗層同樣地形成。
(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 用於形成液晶層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是具有聚合性反應基且顯示液晶性的化合物。聚合性反應基是參與聚合反應的基,較佳為光聚合性反應基。光聚合性反應基是指藉由自光聚合引發劑產生的活性自由基或酸等而能夠參與聚合反應的基。作為光聚合性官能基,可列舉乙烯基、乙烯基氧基、1-氯乙烯基、異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烯醯基氧基、氧雜環丙基、氧雜環丁基等。其中,較佳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烯基氧基、氧雜環丙烷基及氧雜環丁烷基,更佳為丙烯醯基氧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棒狀液晶化合物、圓盤狀液晶化合物、及該些的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可為液晶性為熱致(thermotropic)性液晶亦可為溶致(lyotropic)性液晶,作為相序結構可為向列液晶亦可為層列液晶。
就用於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的二色性色素而言,較佳為在300 nm~700 nm的範圍具有吸收極大波長(λMAX)者。作為此種二色性色素,例如可列舉吖啶色素、噁嗪色素、花青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及蒽醌色素等,其中較佳為偶氮色素。作為偶氮色素,可列舉單偶氮色素、雙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及二苯乙烯偶氮色素等,較佳為雙偶氮色素及三偶氮色素。二色性色素可為單獨,亦可組合兩種以上,較佳為組合三種以上。尤其更佳為組合三種以上的偶氮化合物。二色性色素的一部分可具有反應性基,另外亦可具有液晶性。
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例如可藉由在形成於基材膜上的配向膜上塗佈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偏光片形成用組成物,並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使其硬化而形成。用於形成偏光片的基材膜可用作偏光片的保護層。基材膜的材料及厚度可與所述樹脂膜的材料及厚度相同。
作為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偏光片形成用組成物、及使用該組成物的偏光片的製造方法,可例示日本專利特開2013-3735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3324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7-83843號公報等中記載者。除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以外,偏光片形成用組成物可更含有溶媒、聚合引發劑、交聯劑、調平劑、抗氧化劑、塑化劑、增感劑等添加劑。該些成分分別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偏光片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的聚合引發劑是可引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應的化合物,就可在更低溫條件下引發聚合反應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光聚合性引發劑。具體而言,可列舉藉由光的作用而可產生活性自由基或酸的光聚合引發劑,其中,較佳為藉由光的作用而產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發劑。相對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總量100重量份,聚合引發劑的含有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且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質量份以上且8質量份以下。若為該範圍內,則聚合性基的反應充分進行,且容易使液晶化合物的配向狀態穩定化。
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的厚度通常為10 μm以下,較佳為0.5 μm以上且8 μm以下,更佳為1 μm以上且5 μm以下。
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可不剝離除去基材膜而作為直線偏光板使用,亦可將基材膜自偏光片剝離除去而作為直線偏光板。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亦可在其一面或兩面形成保護層而作為直線偏光板使用。作為保護層,可使用所述的樹脂膜。
關於作為液晶層的偏光片,為了保護偏光片等,可在偏光片的一面或兩面具有外塗層。外塗層例如可藉由在偏光片上塗佈用於形成外塗層的材料(組成物)來形成。作為構成外塗層的材料,例如可列舉光硬化性樹脂、水溶性聚合物等。作為構成外塗層的材料,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等。
[相位差膜] 偏光層中含有的相位差膜可包含一層的相位差層,亦可為兩層以上的相位差層的積層體。相位差膜包括至少一層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在相位差膜為兩層的相位差層的積層體的情況下,較佳為任意的相位差層均為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相位差膜積層在偏光片的與前表面板側相反的一側。相位差膜可具有保護其表面的外塗層、支撐相位差膜的基材膜等。
相位差膜較佳為包括λ/4層作為相位差層,進而可包括λ/2層或正(positive)C層中的至少任一者。相位差層可具有配向膜。於相位差膜包括作為λ/2層的相位差層的情況下,可自偏光片側起依序積層λ/2層及λ/4層。於相位差膜包括作為正C層的相位差層的情況下,可自偏光片側起依序積層λ/4層及正C層,亦可自偏光片側起依序積層正C層及λ/4層。在圖2中,第一相位差層21可為正C層,第二相位差層22可為λ/4層。
相位差層的厚度例如為0.1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較佳為0.5 μm以上且8 μm以下,更佳為1 μm以上且6 μm以下。由於薄的相位差層容易因彎曲而產生裂紋,因此在光學積層體包括此種厚度的相位差層的情況下,本發明特別有用。
相位差層可由作為保護層的材料例示的樹脂膜形成,亦可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形成。相位差層可進而包含配向膜。相位差膜亦可具有用於貼合λ/4層與λ/2層及正C層的貼合層。如後所述,貼合層可由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形成。
於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形成相位差層的情況下,相位差層可藉由將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組成物塗佈於基材膜並使其硬化而形成。可於基材膜與塗佈層之間形成配向膜。基材膜的材料及厚度可與所述樹脂膜的材料及厚度相同。在由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形成相位差層的情況下,相位差層可以具有配向膜及基材膜的形態裝入光學積層體,相位差層亦可不具有基材膜。相位差層可經由貼合層而與直線偏光板貼合。
[背面板] 作為背面板,可使用能夠透射光的板狀體、通常的顯示裝置中使用的構成要素等。背面板的厚度例如可為5 μm以上且2,000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
作為用於背面板的板狀體,可僅由一層構成,可為包含兩層以上者,可包含前表面板1中敘述的材料。作為背面板,例如可列舉樹脂膜、觸控感測器層、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元件、液晶顯示元件等。
[觸控感測器層] 觸控感測器層至少具有透明導電層,可更具有樹脂膜。觸控感測器層可自前表面板側起依序包括透明導電層31及樹脂膜32。觸控感測器層亦可自前表面板側起依序包括樹脂膜32及透明導電層31。觸控感測器層亦可不包括樹脂膜。除了透明導電層31、樹脂膜32以外,觸控感測器層還可包括分離層、貼合層、保護層。
作為觸控感測器層,只要是能夠檢測在前表面板1上被觸控的位置的感測器,並且為具有透明導電層31、及樹脂膜32的構成,則檢測方式不受限定。作為觸控感測器層的檢測方式,可列舉: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方式、光學感測器方式、超音波方式、電磁感應耦合方式、表面聲波方式等。其中,就低成本、反應速度快、薄膜化的方面而言,較佳使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感測器層。
觸控感測器層較佳為包括樹脂膜32、及設置在樹脂膜32的貼合層側的表面上的透明導電層31的構成。在樹脂膜32的表面上設置有透明導電層31的構成中,可為樹脂膜32與透明導電層31彼此相接觸的構成(例如,藉由後述的第一方法製造的觸控感測器層)、亦可為樹脂膜32與透明導電層31彼此不接觸的構成(例如,藉由後述的第二方法製造的觸控感測器層)。除了樹脂膜32及透明導電層31之外,觸控感測器層亦可包括貼合層、分離層、保護層等。作為貼合層,可列舉接著劑層、黏著劑層。
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感測器層的一例包括:樹脂膜、設置在樹脂膜的表面上的用於位置檢測的透明導電層、以及觸控位置檢測電路。在設置有包括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感測器層的光學積層體的顯示裝置中,當前表面板1的表面被觸控時,在所觸控的點,透明導電層經由人體的靜電電容而接地。觸控位置檢測電路檢測到透明導電層的接地,從而檢測被觸控的位置。藉由具有相互分離的多個透明導電層,能夠進行更詳細的位置檢測。
透明導電層可為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等金屬氧化物的透明導電層,亦可為包含鋁或銅、銀、金或者該些的合金等金屬的金屬層。
分離層可為形成在玻璃等基板上、用於將在分離層上形成的透明導電層與分離層一起自基板分離的層。分離層較佳為無機物層或有機物層。作為形成無機物層的材料,例如可列舉矽氧化物。作為形成有機物層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環氧系樹脂組成物、聚醯亞胺系樹脂組成物等。
觸控感測器層可包括與透明導電層31相接觸以保護導電層的保護層。保護層包含有機絕緣膜及無機絕緣膜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膜可藉由旋塗法、濺鍍法、蒸鍍法等形成。
觸控感測器層例如可按以下方式製造。在第一方法中,首先將樹脂膜32經由貼合層積層在玻璃基板上。在樹脂膜32上藉由光微影術形成經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31。藉由加熱,將玻璃基板與樹脂膜32分離,從而獲得包括透明導電層31及樹脂膜32的觸控感測器層。
在第二方法中,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分離層,並根據需要在分離層上形成保護層。在分離層(或保護層)上藉由光微影術形成經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31。在透明導電層31上積層能夠剝離的保護膜,將透明導電層31至分離層進行轉印,而分離玻璃基板。經由貼合層將樹脂膜32與分離層貼合,並剝離能夠剝離的保護膜,藉此獲得依序具有透明導電層31、分離層、貼合層、及樹脂膜32的觸控感測器層。
作為觸控感測器層所具有的樹脂膜32,可列舉三乙醯纖維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烴、聚環烯烴、聚碳酸酯、聚醚碸、聚芳酯、聚醯亞胺、聚醯胺、聚苯乙烯等的樹脂膜。
就容易構成具有優異的耐彎曲性的光學積層體的觀點而言,觸控感測器層的樹脂膜32的厚度較佳為50 μm以下,更佳為30 μm以下。觸控感測器層所包括的樹脂膜32的厚度例如為10 μm以上。
[第一黏著劑層、第二黏著劑層、第三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可包含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膠系、胺基甲酸酯系、酯系、矽酮系、聚乙烯醚系之類的樹脂為主成分的黏著劑組成物。其中,較佳為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優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原料聚合物的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第一黏著劑層、第二黏著劑層、及第三黏著劑層的組成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第一黏著劑層、第二黏著劑層、及第三黏著劑層的厚度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黏著劑組成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原料聚合物),例如較佳地使用將(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般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作為單體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原料聚合物中可使極性單體共聚合。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般的具有羧基、羥基、醯胺基、胺基、環氧基等的單體。
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列舉:為2價以上的金屬離子,且與羧基之間形成羧酸金屬鹽者;為多胺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為聚環氧化合物或多元醇,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酯鍵者;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其中,較佳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用於賦予光散射性的微粒子、珠(樹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纖維、原料聚合物以外的樹脂、增黏劑、填充劑(金屬粉或其他無機粉末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著色劑、消泡劑、防腐蝕劑、光聚合引發劑等添加劑。
可藉由將所述黏著劑組成物的有機溶劑稀釋液塗佈在基材上並使其乾燥而形成。
黏著劑層在溫度25℃下的儲存彈性係數較佳為0.005 Mpa~1.0 MPa,更佳為0.01 Mpa~0.5 MPa,進而佳為0.01 Mpa~0.2 MPa。儲存彈性係數可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MCR-301,安東帕(Anton Paar)公司)進行測定。可以厚度成為150 μm的方式積層多張黏著劑層並接合於玻璃膜後,在與測定晶片接著的狀態下,在-20℃至100℃的溫度區域,在頻率1.0 Hz、變形量1%、升溫速度5℃/分鐘的條件下進行測定。
就提高支撐相位差層的功能的觀點而言,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40 μm以下。
第二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40 μm以下。
第三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40 μm以下。
黏著劑層的厚度是指黏著劑層中最厚的部分的厚度。
[貼合層] 貼合層可為包含黏著劑或接著劑的層。各貼合層可包含相同的材料,亦可包含不同的材料。在相位差膜具有多個相位差層的情況下,相位差層可彼此利用接著劑層貼合,亦可利用黏著劑層貼合。直線偏光板與相位差膜較佳為利用黏著劑層貼合。積層透明導電層31與樹脂膜32的貼合層較佳為接著劑層。
作為構成貼合層的黏著劑層,可使用與所述的第一黏著劑層、第二黏著劑層或第三黏著劑層相同的黏著劑層。
作為接著劑,例如可將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來形成。作為水系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水系二液型胺基甲酸酯系乳液接著劑等。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是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性引發劑的接著劑、含有光反應性樹脂的接著劑、含有黏著劑樹脂及光反應性交聯劑的接著劑等。作為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可列舉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光硬化性丙烯酸系單體、光硬化性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等光聚合性單體、及源自該些單體的寡聚物等。作為所述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含有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產生中性自由基、陰離子自由基、陽離子自由基等活性種的物質的化合物。
在貼合層為黏著劑層的情況下,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更佳為2 μm以上且20 μm,為3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在貼合層為接著劑層的情況下,接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0.01 μm以上且5 μm以下,更佳為0.1 μm以上且3 μm以下。
[表面保護膜] 表面保護膜是用於保護偏光層或前表面板的表面的膜。通常,例如在圖像顯示元件等上貼合帶表面保護膜的光學積層體後,在表面保護膜具有黏著劑層的情況下,表面保護膜與該黏著劑層一起被剝離除去。因此,表面保護膜可能夠剝離地貼合於偏光層或前表面板的表面。
表面保護膜例如可包含樹脂膜、及積層在其上的黏著劑層。樹脂膜例如可包含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等聚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等。基材膜可為單層結構,亦可為多層結構。黏著劑層可包含(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環氧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等。另外,表面保護膜亦可為聚丙烯系樹脂及聚乙烯系樹脂等具有自黏著性的樹脂膜。於此種情況下,表面保護膜不具有黏著劑層。
表面保護膜的厚度例如可為5 μm~150 μm,較佳為10 μm~100 μm,更佳為20 μm~75 μm,進而佳為25 μm~70 μm(例如60 μm以下,進而為55 μm以下)。在表面保護膜的厚度小於5 μm的情況下,有時偏光層或前表面板的保護不充分,並且在操作性方面亦不利。表面保護膜的厚度超過150 μm的情況在光學積層體的薄膜化、表面保護膜的再加工性方面不利。
表面保護膜的端部的位置較佳為較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藉由採用此種結構,可防止由於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與某種物體接觸而導致第一黏著劑層的一部分脫落、或者第一黏著劑層污染光學積層體的表面。
[分離膜] 分離膜是為了在將黏著劑層貼合於顯示元件(例如液晶單元)或其他光學構件之前保護所述黏著劑層的表面而臨時黏接的膜。分離膜通常包含在一面實施了利用矽酮系、氟系等脫模劑等的脫模處理的熱塑性樹脂膜,其脫模處理面貼合於第三黏著劑層。
構成分離膜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為聚乙烯之類的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之類的聚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之類的聚酯系樹脂等。分離膜的厚度例如為10 μm~50 μm。
分離膜的端部的位置較佳為較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藉由採用此種結構,可防止由於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與某種物體接觸而導致第一黏著劑層的一部分脫落、或者第一黏著劑層污染光學積層體的表面。
[光學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藉由如下方式來製造:經由第一黏著劑層積層偏光層與背面板,並根據需要進一步積層前表面板、第二黏著劑層、表面保護膜、第三黏著劑層、分離膜後,裁斷為規定形狀。亦可在切斷各構件後,積層前表面板、第二黏著劑層、表面保護膜、第三黏著劑層、分離膜。在裁斷後,可對其端面進行研磨,但由於在研磨加工中黏著劑層容易被刮掉,因此亦可不進行研磨。若如以下般進行裁斷,則容易獲得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或背面板的傾斜得到控制的光學積層體。
如圖5所示,在剖面呈半月形隆起的形狀的台7上,沿著台7的形狀固定積層體400。接著,藉由適當的切斷部件500自台7的上方將積層體400裁斷成規定形狀。使用此種台7裁斷積層體時,容易使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容易使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內側。藉由調整台7的剖面形狀,亦可調整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或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
在將積層體400固定在台7上時,若使積層體的背面板側表面與台7的表面相接觸,則容易使背面板的端面相對於與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相反一側的面傾斜80°以上且小於90°。若使積層體的偏光層側表面(或前表面板側表面)與台7的表面接觸,則容易使背面板的端部相對於與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相反一側的面傾斜90°且小於130°。
切斷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切斷方法,可列舉雷射、刀具及噴水。刀具包括剪刀、湯姆遜(TOMSON)刀、尖刀。
雷射例如使用放射200 nm~11 μm範圍的波長的雷射。雷射可為連續波(continuous wave,CW)雷射,亦可為脈衝雷射。作為雷射的種類,可列舉CO2 雷射等氣體雷射、釔鋁石榴石(YttriumAluminiumGarnet,YAG)雷射等固體雷射、半導體雷射。就容易適合積層體的吸收區域而言,較佳為CO2 雷射。
[顯示裝置] 光學積層體例如可配置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上,來構成顯示裝置。在光學積層體包括表面保護膜或分離膜的情況下,可在將該些剝離後,配置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上,來構成顯示裝置。光學積層體特佳為應用於具有可撓性的顯示面板的顯示面的用途。顯示裝置包括配置於其前表面(視覺辨認側)的光學積層體、及顯示面板。光學積層體及顯示面板藉由貼合層而積層。將光學積層體與顯示面板積層的貼合層可為黏著劑層。顯示面板可構成為以視覺辨認側表面為內側而能夠折疊,亦可構成為能夠捲繞。作為顯示面板的具體例,可列舉液晶顯示元件、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電場放射型顯示元件。
顯示裝置可用作智慧型手機、輸入板等移動設備、電視機、數位相框、電子廣告牌、測量器或計量儀器類、辦公用設備、醫療設備、電算設備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些例子限定。本實施例中,只要沒有特別說明,調配物質的比例的單位「份」為重量基準。
[端部的位置關係及距離以及傾斜角] 各層的端部的位置、以及端部的位置間的距離、以及傾斜角由光學積層體的剖面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圖像決定。
[彎曲試驗] 彎曲試驗在溫度25℃下進行。在彎曲試驗機(F1-2SV、飛虎(Forehu)公司製)中,以平坦的狀態(未彎曲的狀態)設置光學積層體,以前表面板側成為內側的方式使其彎曲。其後,恢復到原本平坦的狀態。將進行1次一系列的操作時計算為彎曲次數1次,反覆進行該彎曲操作。彎曲速度設為每1秒一次。調查即使反覆進行20萬次彎曲操作,相位差層上亦不會產生裂紋的最小彎曲半徑。結果在表1中表示為「彎曲半徑」。
[前表面板] 作為前表面板,使用在聚醯亞胺(Polyimide,PI)膜的其中一個表面形成有硬塗層者。聚醯亞胺膜的厚度為50 μm,硬塗層的厚度為10 μm。
[圓偏光板] 在基材膜上形成光配向膜。將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組成物塗佈在光配向膜上,使其配向、硬化,獲得厚度2 μm的偏光片。在偏光片上,經由接著劑層貼合厚度25 μm的三乙醯纖維素(TAC)膜。剝離基材膜,並在露出的面上形成外塗層。外塗層是塗佈含有聚乙烯醇及水的樹脂組成物,在溫度80℃下乾燥3分鐘而形成。外塗層的厚度為1.0 μm。
經由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積層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λ/4層、及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正C層,從而獲得相位差膜。λ/4層的厚度為2 μm,正C層的厚度為3 μm,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層的厚度為1 μm。
經由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而積層直線偏光板與相位差膜,獲得圓偏光板。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的厚度為5 μm。所獲得的圓偏光板是依序具有TAC膜、偏光片、外塗層、黏著劑層、λ/4層、接著劑層、正C層的積層體。偏光片的吸收軸與λ/4層的遲相軸所成的角度為45°。
[觸控感測器層] 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分離層。在分離層上藉由光微影術形成經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在透明導電層上積層能夠剝離的保護膜,並將透明導電層至分離層進行轉印,而分離玻璃基板。分離層與透明導電層的合計厚度為7 μm。
[實施例1] 經由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前表面板、圓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層相互積層。該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的厚度為25 μm。前表面板積層在圓偏光板的TAC膜側,觸控感測器層積層在圓偏光板的正C層側。將觸控感測器層積層在圓偏光板上後,剝離積層在觸控感器層上的能夠剝離的保護膜。如此,製作了依序積層有前表面板、第二黏著劑層、圓偏光板、第一黏著劑層、觸控感測器層的積層體。
如圖5所示,將獲得的積層體固定在剖面呈半月形隆起的形狀的台7上。在將積層體固定在台7上時,使積層體的觸控感測器層(背面板)側表面與台7接觸。將自CO2 雷射發出的雷射光自台7的上方照射到積層體,而裁斷積層體。雷射光藉由透鏡聚光,焦點對準前表面板側的表面。雷射光的輸出為11 W,雷射光的移動速度(切斷速度)為320 mm/s。對4邊進行同樣的操作,製作矩形形狀的光學積層體。
[實施例2] 利用刀具來代替CO2 雷射對積層體進行衝壓而裁斷,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光學積層體。刀具使用單刃且刃角為30°的刀具。切斷速度為0.1 m/s。
[實施例3] 在將積層體固定至台7時,使積層體的前表面板側表面與台7相接觸,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光學積層體。再者,雷射光藉由透鏡聚光,焦點對準觸控感測器層側的表面。
[實施例4] 在將積層體固定至台7時,使積層體的前表面板側表面與台7相接觸,除此之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製作光學積層體。
[比較例1] 利用旋轉的切削刀對實施例1中獲得的光學積層體進行端面的研磨加工。在研磨加工中切削的量設為0.5 mm,切削刀的旋轉速度設為4800 rpm,進給速度設為600 mm/min。
[比較例2] 利用旋轉的切削刀對實施例3中獲得的光學積層體進行端面的研磨加工。在研磨加工中切削的量設為0.5 mm,切削刀的旋轉速度設為4800 rpm,進給速度設為600 mm/min。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比較例1 比較例2
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相對於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 外側 外側 外側 外側 內側 內側
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μm 10 14 10 14 10 20
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相對於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 內側 內側 內側 內側 內側 內側
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μm 5 7 10 6 7 15
觸控感測器層端面的傾斜角 86° 82° 110° 110° 86° 120°
彎曲半徑/mm 1 1.5 2 2.5 5 >5
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的光學積層體即使以小的彎曲半徑反覆彎曲,在相位差層中亦不易產生裂紋。
1:前表面板 2:偏光層 3:背面板 4:貼合層 6:角度 7:台 11:第一黏著劑層 12:第二黏著劑層 20:相位差層 21:第一相位差層 22:第二相位差層 25:直線偏光板 30:端部的位置 31:透明導電層 32:樹脂膜 40:表面保護膜 41:分離膜 42:第三黏著劑層 50、51:距離 100、102~105:光學積層體 200:光學積層體 300:光學積層體 400:積層體 500:切斷部件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4的(a)~圖4的(d)是用於說明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2:偏光層
3:背面板
4:貼合層
6:角度
11:第一黏著劑層
20:相位差層
25:直線偏光板
30:端部的位置
50:距離
100:光學積層體

Claims (7)

  1. 一種光學積層體,依序包括偏光層、第一黏著劑層、及背面板, 所述偏光層自接近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一側起具有相位差膜及直線偏光板, 所述相位差膜具有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層, 在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與所述相位差層的端部的位置之間的距離為超過0 μm且50 μ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厚度為10 μm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黏著劑層與所述相位差層相接觸地積層。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中,所述背面板為觸控感測器層, 所述觸控感測器層的端面相對於與所述第一黏著劑層側的面相反一側的面傾斜80°以上且小於90°。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在所述偏光層的與所述第一黏著劑層側相反的一側依序包括第二黏著劑層及前表面板, 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位於較所述前表面板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內側處。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積層體,其在所述前表面板的與所述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表面保護膜, 在所述背面板的與所述偏光層側相反的一側包括第三黏著劑層及分離膜, 在所述與積層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表面保護膜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所述分離膜的端部的位置較所述第一黏著劑層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外側。
TW110106744A 2020-03-05 2021-02-25 光學積層體 TW2021347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7534A JP2021140024A (ja) 2020-03-05 2020-03-05 光学積層体
JP2020-037534 2020-03-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08A true TW202134708A (zh) 2021-09-16

Family

ID=7761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744A TW202134708A (zh) 2020-03-05 2021-02-25 光學積層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40024A (zh)
TW (1) TW202134708A (zh)
WO (1) WO2021177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00083A (ja) * 2022-01-05 2023-07-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4147B1 (en) * 2016-06-30 2024-05-08 LG Display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olarizer
JP2018005252A (ja) * 2017-09-28 2018-01-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25423A (ja) * 2018-01-12 2019-07-25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TW201947778A (zh) * 2018-05-10 2019-12-16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40024A (ja) 2021-09-16
WO2021177040A1 (ja)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208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469889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157577A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TW202046076A (zh) 撓性積層體及具備其的圖像顯示裝置
WO2021010114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44208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134708A (zh) 光學積層體
WO2021182005A1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76989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WO2021149358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255155A1 (ja) 積層体
WO2022255154A1 (ja) 積層体
WO2021186986A1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66434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21149359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21149087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40136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KR20230164592A (ko) 프로텍트 필름을 갖는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JP2022059255A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
JP2022148467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20157579A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