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3449A -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3449A
TW202133449A TW109106105A TW109106105A TW202133449A TW 202133449 A TW202133449 A TW 202133449A TW 109106105 A TW109106105 A TW 109106105A TW 109106105 A TW109106105 A TW 109106105A TW 202133449 A TW202133449 A TW 2021334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pitaxial structure
gate
power device
metal unit
epitax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6128B (zh
Inventor
陳誌濠
傅喬
Original Assignee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6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61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3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12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功率元件,包括基材結構、磊晶結構(epitaxial  structure)、閘極、金屬單元以及絕緣結構。磊晶結構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且位於基材結構上,具有一個異質接面(hetero-junction)和二維電子氣通道。閘極位於磊晶結構上。金屬單元位於磊晶結構與閘極之間,並與磊晶結構接觸。絕緣結構位於閘極與金屬單元之間,並將閘極與金屬單元電性隔離。

Description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本揭露書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功率元件因為具有較大的能隙(band gap)、較高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和較高的飽和電壓(saturation voltage)等特性,因此具有耐高溫、高壓、高電流密度及高頻操作的效果;主要應用於功率電路中當作高功率開關或射頻元件使用。
典型的功率元件,以氮化鋁鎵/氮化鎵(AlGaN/GaN)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為例,是藉由氮化鋁鎵/氮化鎵的異質接面(hetero-junction),在源極和汲極之間產生高極化場(high polarization field),使電子在上層氮化鋁鎵層和下層氮化鎵層之間的介面附近高度累積,而形成二維電子氣(Two Dimensional Electron Gas,2DEG)通道。
然而,功率元件通常是一個常開型,即一種耗盡型(depletion mode,D mode)元件,需要額外對閘極施予負偏壓才能使元件關閉,升壓所需的時間影響了功率元件的切換特性。另外,功率元件在高壓操作條件下要面對電流崩潰(current collapse)的問題。
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種先進的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來解決習知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揭露功率元件,包括基材結構、磊晶結構(epitaxial structure)、閘極、至少一金屬單元以及絕緣結構。磊晶結構位於基材結構上,具有一個異質接面(heterojunction)和二維電子氣通道,且此磊晶結構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閘極位於磊晶結構上。金屬單元位於磊晶結構與閘極之間,並與磊晶結構接觸。絕緣結構位於閘極與金屬單元之間,並將閘極與金屬單元電性隔離。
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功率元件的製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驟:首先,形成一個磊晶結構,使磊晶結構具有一個異質接面和二維電子氣通道,且此磊晶結構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之後,於磊晶結構上形成至少一個金屬單元,與磊晶結構接觸。並於磊晶結構和至少一個金屬單元上成絕緣結構。後續,於磊晶結構上形成閘極,使一部份的絕緣結構位於至少一個金屬單元與閘極之間,並將閘極與至少一個金屬單元電性隔離。
根據上述實施例,本說明書是在提供一種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其係在具有異質接面的磊晶結構與閘極之間,提供至少一個金屬單元與磊晶結構形成蕭特基接觸(Schottky Contact),並且以至少一個絕緣結構將閘極與金屬單元電性隔離,藉以在金屬單元與閘極之間形成一個寄生電容與此蕭特基二極體串接,形成一寄生電路。功率元件內部的負電荷(電子)被集中於寄生電容之中。
本說明書是提供一種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本說明書揭示之功率元件其電流衰減效應較低,且本說明書揭示之功率元件的切換速度較快。為了對本說明書之上述實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複數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特定的實施案例與方法,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揭露仍可採用其他特徵、元件、方法及參數來加以實施。較佳實施例的提出,僅係用以例示本揭露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以下說明書的描述,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範圍內,作均等的修飾與變化。在不同實施例與圖式之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表示。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E圖,第1A圖至第1E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功率元件100的製程結構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之中, 製作功率元件100包括下述步驟:
首先,提供一個基材結構101,並於基材結構101上形成具有三五族或二六族元素的磊晶結構102。磊晶結構102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磊晶結構102至少包括一個緩衝子結構102A、一個通道子結構102B和一個阻障子結構102C(如第1A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基材結構101可以是一種半導體基材結構(例如矽基材結構)、玻璃基材結構、藍寶石基材結構或含有例如,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PEN)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可撓式的塑化基材結構。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子結構102A、通道子結構102B和阻障子結構102C可以由三族元素氮化物所構成。合適的三族元素氮化物可以例如是氮化鋁(Aluminum nitride,AlN)、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或氮化鋁鎵(Aluminum Gallium nitride,AlGaN)。阻障子結構102C則可由氮化鋁鎵所構成,且阻障子結構102C和通道子結構102B之間具有異質接面。
在本實施例中,基材結構101可以是一種矽基材結構。緩衝子結構102A和通道子結構102B皆係由氮化鎵所構成;阻障子結構102C則係由氮化鋁鎵所構成。緩衝子結構102A的厚度可以介於3微米(um)至5微米之間;通道子結構102B的厚度可以介於200奈米(nm)至400奈米之間;阻障子結構102C的厚度可以介於20奈米至40奈米之間。
接著,於磊晶結構102背向基材結構101之一面上形成至少一個金屬單元(例如,金屬單元103A和103B),與磊晶結構102接觸(如第1B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單元103A和103B的形成包括下述步驟:首先,於磊晶結構102上形成一個介電結構104;並於介電結構104中形成至少一個貫穿孔(例如貫穿孔104a和104b),將一部分磊晶結構102暴露於外。構成介電結構104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然後,以金屬材料,例如鎢(W)、氮化鈦(TiN)、鈦化鎢(TiW) 、鎳釩(NiV) 、鎳(Ni)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覆蓋於介電結構104上,並填充於貫穿孔104a之中。再藉由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 (未繪示),移除位於介電結構104上的金屬材料,分別在貫穿孔104a和104b之中形成一個金屬單元103A和103B;並使每一個金屬單元(103A和103B)與磊晶結構102形成蕭特基接觸(Schottky Contact)。
之後,於磊晶結構102及金屬單元103A和103B上形成絕緣結構105(如第1C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構成絕緣結構105的材料可以是矽氧化物(SiOx )、氮化矽(SiN)、氮氧化矽(SiON)、碳氧化矽(SiOC)或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絕緣結構105的材料可以是一種二氧化矽(SiO2 )。
後續,於絕緣結構105上形成閘極106,一部分的閘極106貫穿絕緣結構105,使一部份的絕緣結構105位於金屬單元(103A和103B)與閘極106之間,並將閘極106與金屬單元(103A和103B)電性隔離(如第1D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閘極106的形成包括下述步驟:首先,以蝕刻製程,例如反應式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 製程,圖案化絕緣結構105,藉以於絕緣結構105中形成一個開口105a,將一部份介電結構104暴露。之後,於絕緣結構105上形成一個導電材質結構(未繪示),並填充開口105a。再以另一個微影蝕刻製程來圖案化導電材質結構(未繪示),以形成具有階梯狀結構的閘極106。構成閘極106的材料,可以是摻雜或未摻雜的半導體材料,例如多晶矽、鍺(Ge)或矽鍺(SiGe),也可以是金屬材料,例如鈦(Ti)、鈦鎢(TiW) 、銅(Cu)、鎢(W)、鈦鋁(TiAl)合金或其他金屬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閘極106可以包括一個本體部106A和一個延伸部106B。本體部106A位於開口105a之中,且本體部106A與介電結構104接觸。延伸部106B則連接本體部106A,並且橫向地延伸超出開口105a之外,而與本體部106A形成一個二階層的階梯狀結構。金屬單元103A和103B位於磊晶結構102與延伸部106B之間,一部份的絕緣結構105則夾設於延伸部106B與金屬單元103A和103B之間,並將閘極106與金屬單元103A和103B電性隔離。
然後,在閘極106兩側形成源極107A和汲極107B,使其分別與磊晶結構102形成歐姆接觸(Ohmic Contact)。再進行一連串後段製程(Back-End-Of-Line;BEOL)之後(例如,包括在閘極106、源極107A和汲極107B上方形成一個鈍化結構108,並形成金屬內連線結構109(例如金屬銲墊),即可形成如第1E圖所繪示的功率元件100。需特別說明,當緩衝子結構102A為氮化鎵、阻障子結構102C為氮化鋁鎵時,源極107A和汲極107B之間產生高極化場,使電子在緩衝子結構102A和阻障子結構102C之間的介面附近高度累積,而形成通道子結構102B,前述通道子結構102B為二維電子氣通道,藉由此二維電子氣通道的高速電子遷移率,令功率元件100具有高頻切換特性。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源極107A和汲極107B的形成包括:以蝕刻製程(例如,反應式離子蝕刻製程)圖案化絕緣結構105,藉以於絕緣結構105中形成二個鄰接閘極106的貫穿開口105b和105c,並將一部份的磊晶結構102暴露於外。再於貫穿開口105b和105c之中,分別填充可以與磊晶結構102形成歐姆接觸的導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中,構成源極107A和汲極107B的材料可以包括鈦鋁(TiAl)合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源極107A和汲極107B是形成於閘極106之後。但是在本說明書的另一些實施例中,源極107A和汲極107B也可以先於閘極106形成。
功率元件100的閘極106具有由本體部106A橫向延伸的延伸部106B,可以與本體部106A形成一個二或多階層的階梯狀結構,
此階梯狀結構,可以使閘極106的邊緣處增加多個轉角(corner),利於紓解負偏壓施加於閘極106邊緣的尖端峰值電場,且金屬單元103A和103B位於磊晶結構102與延伸部106B之間,降低了負電荷(電子)被磊晶結構102表面補捉的機率,減緩了功率元件100處於運作狀態時的電流衰減效應。另外,功率元件1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被捕捉於金屬單元103A和103B與延伸部106B之間的負電荷(電子),可被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了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了功率元件100的切換速度。
請參照第2圖,第2圖係根據第1E圖的功率元件100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其中,源極107A與閘極106之間具有一個寄生電阻R1。源極107A和汲極107B之間具有一個異質接面二極體201。磊晶結構102本身具有一個寄生電阻R2;磊晶結構102、介電結構104(未繪示)與閘極106的本體部106A形成一個寄生電容202,並且與寄生電阻R2串接。金屬單元103A與磊晶結構102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203;金屬單元103A與絕緣結構105和閘極106的延伸部1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204,並且與蕭特基二極體203串接。金屬單元103B與磊晶結構102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205;金屬單元103B與絕緣結構105和閘極106的延伸部1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206,並且與蕭特基二極體205串接。
藉由設置在磊晶結構102表面的蕭特基二極體203和205,可以將功率元件100內部的負電荷(電子),集中於寄生電容204和206之中。當功率元件1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集中於寄生電容204和206中的負電荷(電子),可與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輸出電壓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功率元件100的切換速度。另外,由於降低了負電荷(電子)被磊晶結構102表面補捉的機率,進一步減緩了功率元件100處於運作狀態時的電流衰減效應。
然而,功率元件並不以此為限,例如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功率元件3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功率元件300的結構,可參考第1E圖所繪示的功率元件100。二者的一個差別在於:功率元件300的閘極306的本體部306A穿過介電結構104並直接與磊晶結構102接觸。在本實施例中,閘極306的本體部306A與磊晶結構102之間形成蕭特基接觸。
製作功率元件300的方法,可參考前述功率元件100的製作方法,二者的一個差別在於形成閘極306的步驟。在本實施例中,當以蝕刻製程圖案化絕緣結構305時,與第1D圖中的結構不同,形成於絕緣結構305中的開口305a會穿過介電結構104,而將一部份的磊晶結構102暴露於外。故而,使形成於開口305a中的閘極306的本體部306A,與磊晶結構102接觸。由於功率元件300的其他製程步驟已詳述如上(請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以及第1E圖),故不在此贅述。
請參照第4圖,第4圖係根據第3圖的功率元件300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其中,源極107A與閘極106之間具有一個寄生電阻R1。源極107A和汲極107B之間具有一個異質接面二極體401。磊晶結構102與閘極306的本體部306A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402。金屬單元103A與磊晶結構層102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403;金屬單元103A與絕緣結構105和閘極306延伸部3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404,並且與蕭特基二極體403串接。金屬單元103B與磊晶結構102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405;金屬單元103B與絕緣結構105和閘極306延伸部3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406,並且與蕭特基二極體405串接。
藉由設置在磊晶結構102表面的蕭特基二極體403和405,將功率元件300內部的負電荷(電子)集中於寄生電容404和406之中。功率元件3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集中於寄生電容404和406中的負電荷(電子),可以與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輸出電壓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了功率元件300的切換速度。另外,由於降低了負電荷(電子)被磊晶結構102表面補捉的機率,進一步減緩了功率元件300處於運作狀態時的電流衰減效應。
請參照第5A圖至第5E圖,第5A圖至第5E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功率元件500的製程結構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之中, 製作功率元件500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首先提供一基材結構501,並於基材結構501上形成具有三五族或二六族元素氮化物的磊晶結構502。磊晶結構502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磊晶結構502至少包括一個緩衝子結構502A、一個通道子結構502B和一個阻障子結構502C(如第5A圖所繪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材結構501可以是一種矽基材結構。緩衝子結構502A和通道子結構502B皆係由氮化鎵所構成;阻障子結構502C則係由氮化鋁鎵所構成。
接著,於磊晶結構502上形成源極507A和汲極507B (如第5B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源極507A和汲極507B的形成包括下述步驟:首先,於磊晶結構502上形成一個介電結構504,並於介電結構504中形成二個貫穿開口504a和504b,將一部分磊晶結構502暴露於外。然後,再於貫穿開口504a和504b之中,分別填充可以與磊晶結構502形成歐姆接觸的導電材料,以分別於貫穿開口504a和504b之中形成源極507A和汲極507B。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構成源極507A和汲極507B的材料可以包括鈦鋁(TiAl)合金。構成介電結構504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然後,於磊晶結構502上形成複數個金屬單元(例如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與磊晶結構502形成蕭特基接觸(如第5C圖所繪示)。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的形成包括下述步驟:首先,於源極507A和汲極507B之間的介電結構504中形成一個覆蓋結構510。之後,以微影蝕刻製程圖案化覆蓋結構510和介電結構504,形成複數個貫穿孔514穿過覆蓋結構510和介電結構504,將一部分磊晶結構502暴露於外。
然後,以鎢(W)、氮化鈦(TiN)、鈦化鎢(TiW)、鎳釩(NiV) 、鎳(Ni)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填充於貫穿孔514之中,以分別在每一個貫穿孔514之中形成一個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與暴露於外的磊晶結構502形成蕭特基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構成覆蓋結構510的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矽。
後續,於磊晶結構502上形成閘極506(如第5D圖所繪示)。閘極506的形成包括下述步驟:首先,於介電結構504、源極507A、汲極507B及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上方,依序形成一個覆蓋結構510和一個絕緣結構505。接著,以微影蝕刻製程圖案化絕緣結構505和覆蓋結構510,在源極507A和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之間的絕緣結構505中形成一個開口505a,將一部份覆蓋結構510暴露於外,並在暴露於外的覆蓋結構510中再形成一個開口510a,將一部份介電結構504暴露於外。之後,於絕緣結構505上形成一個導電材質結構(未繪示),並填充開口505a和510a。再以另一個微影蝕刻製程圖案化導電材質結構(未繪示),以形成具有階體狀結構的閘極506。
在本實施例中,閘極506可以包括一個本體部506A和多個橫向延伸的延伸部(例如,延伸部506B和506C)。本體部506A位於開口510a之中。延伸部506B則連接本體部506A,並且橫向延伸超出開口510a之外;延伸部506C則連接延伸部506B,並且橫向延伸超出開口505a之外。
其中,延伸部506B和506C與本體部506A形成一個三階層的階梯狀結構,使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位於磊晶結構502與延伸部506C之間;使一部份的覆蓋結構510夾設於延伸部506B和介電結構504之間;使一部份的絕緣結構505夾設於延伸部506C與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之間;並將閘極506與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電性隔離。
再進行一連串後段製程 (例如包括在源極507A和汲極507B上方形成一個鈍化結構508,並形成金屬內連線結構509(例如金屬銲墊)之後,即可形成如第5E圖所繪示的功率元件500。
功率元件500的閘極506具有由本體部506A橫向延伸的延伸部506B和506C,可以與本體部506A形成一個三階層的階梯狀結構,本體部506A與延伸部506B和506C所形成的三層階梯狀結構,可以使閘極506的邊緣處增加多個轉角,有利於紓解負偏壓施加在閘極106邊緣所形成的尖端峰值電場,且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位於磊晶結構502與延伸部506C之間,降低了負電荷(電子)被磊晶結構502表面補捉的機率,減緩了功率元件500處於運作狀態時的電流衰減效應。另外,功率元件5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下被捕捉於金屬單元503A、503B和503C與延伸部506B之間的負電荷(電子),可被施予的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了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了功率元件500的切換速度。
請參照第6圖,第6圖係根據第5圖的功率元件500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其中,源極507A與閘極506之間具有一個寄生電阻R1。源極507A和汲極507B之間具有一個異質接面二極體601。磊晶結構502本身具有一寄生電阻R2;磊晶結構502與介電結構504和閘極506的本體部506A形成一個寄生電容602,並且和寄生電阻R2串接;磊晶結構502與介電結構504、覆蓋結構510和閘極506的延伸部5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603,並且和寄生電阻R2串接。金屬單元(503A、503B、503C)分別與磊晶結構502接觸,形成蕭特基二極體(604A、604B、604C);金屬單元(503A、503B、503C)分別與絕緣結構505、覆蓋結構510和閘極506延伸部506C形成寄生電容(605A、605B、605C),並且與對應的蕭特基二極體(604A、604B、604C) 串接。
藉由設置在磊晶結構502表面的蕭特基二極體604A、604B和604C,將功率元件500內部的負電荷(電子),集中於寄生電容605A、605B和605C之中。功率元件5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集中於寄生電容605A、605B和605C中的負電荷(電子),可以和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輸出電壓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功率元件500的切換速度。
請參照第7圖,第7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功率元件7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功率元件700的結構可以參考第5E圖所繪示的功率元件500。二者的一個差別在於:金屬單元703為單一塊體。
製作功率元件700的方法,可以參考前述功率元件500的製作方法,二者的一個差別在於形成金屬單元703的步驟。在本實施例中,當以微影蝕刻製程圖案化覆蓋結構510和介電結構504時,只需要形成單一個貫穿孔714,穿過覆蓋結構510和介電結構504,將一部分磊晶結構502暴露於外。再以鎢(W)、氮化鈦(TiN)、鈦化鎢(TiW)、鎳釩(NiV) 、鎳(Ni)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填充於貫穿孔714之中,以在貫穿孔714之中形成一個單一塊體的金屬單元703,與暴露於外的磊晶結構502形成蕭特基接觸。功率元件700的其他製程步驟可以參照第5A圖至第5B圖以及第5D圖至第5E圖,以及前述圖式的相應段落,故不在此贅述。
請參照第8圖,第8圖係根據第7圖的功率元件700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其中,源極507A與閘極506之間具有一個寄生電阻R1。源極507A和汲極507B之間具有一個異質接面二極體601。磊晶結構502本身具有一寄生電阻R2;磊晶結構502與介電結構504和閘極506的本體部506A形成一個寄生電容602,並且和寄生電阻R2串接;磊晶結構502與介電結構504、覆蓋結構510和閘極506的延伸部506B形成一個寄生電容603,並且和寄生電阻R2串接。金屬單元703與磊晶結構502接觸,形成一個蕭特基二極體804;金屬單元703與絕緣結構505、覆蓋結構510和閘極506延伸部506C形成一個寄生電容805,並且與蕭特基二極體804串接。
藉由設置在磊晶結構502表面的蕭特基二極體804,使得功率元件700內部的負電荷(電子),集中於寄生電容805之中。功率元件700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集中於寄生電容805中的負電荷(電子),可以施予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輸出電壓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功率元件700的切換速度。
根據上述實施例,本說明書是在提供一種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其係在具有異質接面的磊晶結構與閘極之間,提供至少一個金屬單元與磊晶結構形成蕭特基接觸,並且以至少一個絕緣結構將閘極與金屬單元電性隔離,藉以在金屬單元與閘極之間形成一個寄生電容與此蕭特基二極體串接,以形成一寄生電路。功率元件內部的負電荷(電子)集中於寄生電容之中。功率元件被施予偏壓至開始運作時,即可促使被捕陷的電子和正電載子中和,如此即縮短輸出電壓所需的升壓時間,增進了功率元件的切換速度。本說明書所提供一種功率元件之閘極更設置有延伸部使得金屬單元位於磊晶結構與延伸部之間,降低了負電荷(電子)被磊晶結構表面補捉的機率,減緩了功率元件處於運作狀態時的電流衰減效應。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500、700:功率元件 101、501:基材結構 102、502:磊晶結構 102A、502A:緩衝子結構 102B、502B:通道子結構 102C、502C:阻障子結構 103A、103B、503A、503B、503C、703:金屬單元 104、504:介電結構 104a、104b、514、714:貫穿孔 105、505:絕緣結構 105a、105b、105c、305a、504a、504b、505a、510a: 開口 106、306、506:閘極 106A、306A、506A:本體部 106B、506B、506C:延伸部 107A、507A:源極 107B、507B:汲極 108、508:鈍化結構 201、401、601:異質接面二極體 202、204、206、402、404、406、602、603、605A、605B605C、805:寄生電容 203、205、403、405、604A、604B、604C、804:蕭基二極體 509:連線結構 510:覆蓋結構 R1、R2:寄生電阻
為了對本說明書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第1A圖至第1E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功率元件的製程結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根據第1E圖的功率元件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 第3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功率元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根據第3圖的功率元件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 第5A圖至第5E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功率元件的製程結構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根據第5圖的功率元件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 第7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功率元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以及 第8圖係根據第7圖的功率元件所繪示的等效電路圖。
無。
500:功率元件
501:基材結構
502:磊晶結構
502A:緩衝子結構
502B:通道子結構
502C:阻障子結構
503A、503B、503C:金屬單元
504:介電結構
505:絕緣結構
504a、504b、505a、510a:開口
506:閘極
506A:本體部
506B、506C:延伸部
507A:源極
507B:汲極
508:鈍化結構
509:連線結構
510:覆蓋結構
514:貫穿孔

Claims (10)

  1. 一種功率元件,包括: 一基材結構; 一磊晶結構,位於該基材結構上,具有一異質接面該磊晶結構具有一二維電子氣通道,且該磊晶結構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 一閘極,位於該磊晶結構上; 一第一金屬單元,位於該磊晶結構與該閘極之間,並與該磊晶結構接觸;以及 一絕緣結構,位於該閘極與該第一金屬單元之間,並將該閘極與該第一金屬單元電性隔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功率元件,其中該閘極包括一延伸部,該第一金屬單元位於該磊晶結構與該延伸部之間,該絕緣結構位於該延伸部與該第一金屬單元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功率元件,更包括一第二金屬單元,位於該磊晶結構與該延伸部之間,該絕緣結構位於該延伸部與該第二金屬單元之間,且該第二金屬單元與該磊晶結構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功率元件,其中該閘極更包括一主體部與該延伸部形成一階梯狀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功率元件,其中該第一金屬單元與該磊晶結構形成一蕭特基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功率元件,更包括一介電結構,位於該磊晶結構上,將該閘極與該磊晶結構電性隔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功率元件,其中該第一金屬單元與該延伸部和該絕緣結構構成一寄生電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功率元件,其中該閘極與該磊晶結構形成一蕭特基接觸。
  9. 一種功率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磊晶結構,該磊晶結構具有一異質接面,該磊晶結構具有一二維電子氣通道,且該磊晶結構主要由非矽材料所構成; 於該磊晶結構上形成至少一金屬單元,與該磊晶結構接觸; 於該磊晶結構和該至少一金屬單元上成一絕緣結構;以及 於該磊晶結構上形成一閘極,使該絕緣結構之一部份位於該至少一金屬單元與該閘極之間,並將該閘極與該至少一金屬單元電性隔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功率元件的製造方法,該閘極的形成包括: 圖案化該絕緣結構,以於該絕緣結構中形成一開口; 於該開口中形成一本體部;以及 於該開口外側形成一延伸部,其中,該本體部與該延伸部共同構成一階梯狀結構。
TW109106105A 2020-02-25 2020-02-25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776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6105A TWI776128B (zh) 2020-02-25 2020-02-25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6105A TWI776128B (zh) 2020-02-25 2020-02-25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449A true TW202133449A (zh) 2021-09-01
TWI776128B TWI776128B (zh) 2022-09-01

Family

ID=7877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105A TWI776128B (zh) 2020-02-25 2020-02-25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61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433B (zh) * 2022-11-09 2024-02-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7900B2 (en) * 2016-01-29 2021-03-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37516B (zh) * 2017-08-07 2018-10-01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433B (zh) * 2022-11-09 2024-02-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6128B (zh)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6536B2 (en)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back side gate
KR101045573B1 (ko) Ⅲ족 질화물 인헨스먼트 모드 소자
US20030160270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IGBT, IEGT,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WO2011007387A1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11521B2 (en)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RF (radio frequency) device performance
US10395974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hin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
US11355596B2 (en) High power device with self-aligned field plate
CN107403721B (zh) 功率金氧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US20200273971A1 (en) Insulated-gat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20229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tegrating high-voltage and low-voltag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 the same wafer
TW201947766A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TWI776128B (zh) 功率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US20220271153A1 (en) Hemt and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725433B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
KR100374550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125829A (zh) 半導體結構
CN115547830A (zh) 氮化镓功率器件的制作方法、器件以及集成电路
CN113421922B (zh) 一种具备栅极自钳位功能的三维igbt及其制造方法
US11152364B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275134A1 (en) Silicon carbide device
CN113421923A (zh) 一种具备栅极自钳位功能的igbt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043919A1 (en) Finfe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5566053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158721B2 (en) Metal oxide interlayer structure for nFET and pFET
TWM623644U (zh) 半導體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