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7745A -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7745A
TW202127745A TW109130342A TW109130342A TW202127745A TW 202127745 A TW202127745 A TW 202127745A TW 109130342 A TW109130342 A TW 109130342A TW 109130342 A TW109130342 A TW 109130342A TW 202127745 A TW202127745 A TW 2021277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nd
sheet body
terminals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9961B (zh
Inventor
約翰 C 勞克斯
羅納德 布萊德伯瑞
喬 法亞
奧古斯托 帕內拉
丹尼爾B 麥葛文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7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9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with a panel 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100)可包括能對接在一起的一插頭連接器(102)以及一插座連接器(104)。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之間的導電通訊是通過使包含在收容於各連接器中的端子組件中的訊號端子對接和接地端子對接建立的。爲了使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對齊並支撐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端子可爲一端子薄片體的一部分且端子子組件可由一個以上的薄片體組裝而成。端子薄片體可包括改善穿過電連接器組件的電氣特性和數據傳輸的接地特徵。

Description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本發明概括而言涉及電連接器,並且更具體地涉及適合用於高數據速率應用的輸入/輸出連接器。
輸入/輸出(IO)連接器可以設計用於各種系統,包括板對板系統、線對線系統以及線對板系統。一線對板系統包括附接於一導線的一自由端連接器以及附接於一基板的一固定端連接器。依賴於連接器打算被使用的要求和環境,對於每個類型的系統存在大範圍的合適的許多設計。
然而,對於高數據速率且物理空間受限的應用,許多競爭性的要求使連接器設計更具挑戰性。高數據速率(數據速率等於或高於25Gbps)典型地使用差分耦合訊號對,在差分耦合訊號對中,兩個導體電耦合並物理上成對布置以傳輸一差分訊號,傳輸的訊號通過測得的導體對之間的電性差異來反映。差分訊號有助於更大地抵抗雜散訊號和電子串擾,並且優選地保持足夠的間距,以避免與相鄰的差分耦合訊號對産生非預期性訊號模式。在連接器介面中,可以添加接地端子以創建通往電氣接地的返回路徑並在差分對之間提供屏蔽。但是,如果空間是個問題,那麽就希望縮小連接器的間距並使所有的端子靠近在一起(這會增加串擾)。
因此,電連接器典型地設計爲同時滿足機械要求和電氣要求。高速度或高數據速率的電連接器常用於例如要求非常高的導體密度和高數據速率的背板應用中。爲了達到所需的機械要求和電氣要求,這種連接器常結合有多個具有支撐多個導電端子的一絕緣腹板的薄片體組件。薄片體組件的使用常被期望來創建能夠實現所需的高數據速率的一結構,所述結構也足夠强健以支持所需的組裝過程。然而,在需要高數據速率並且物理空間最小的情況下,薄片體必須被配置爲使連接器的物理接地壓痕最小化,同時保持足夠的用於數據傳輸的電氣特性。本發明針對在這種情況下應用的一電連接器。
前述背景討論僅旨在幫助讀者。既不意圖限制本文所述的發明創造,也不意圖限制或擴大所討論的現有技術。因此,前述討論不應被認爲表示現有系統的任何特定元素不適合與本文所述的發明創造一起使用,也不旨在表示任何元素對於實施本文所述的發明創造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所述的發明創造的實施和應用由所附申請範圍限定。
因此,本發明說明了一種電連接器組件,用於電氣地相互連接於諸如印刷電路基板的基板和多條線纜。電連接器組件可包括能夠對接於一插座連接器的一插頭連接器。收容於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中的每一個內的可以是由多個端子薄片體製成的一對應的端子子組件。端子薄片體包括設置於一非導電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導電端子陣列。端子陣列可包括用於傳輸數據訊號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每個端子可以是細長的,具有配置爲對接於或者安裝於另一連接器上的對應的端子或者基板或線纜的相反的端部,且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在所述相反的端部之間延伸。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典型通過端子薄片體在一公共陣列平面上對齊。
在一方面,插頭連接器或插座連接器的端子子組件可與一接地條相關聯,接地條具有與一端子薄片體上的多個接地端子機械地且電氣地接觸的多個突出葉片。接地條可垂直於端子陣列的公共陣列平面定向並且可在一對接端和一安裝端之間的中間接觸接地端子。將接地條連接在多個接地端子之間的一可能優點是,接地條可縮短接地路徑,這可有利地影響端子薄片體的電氣特性。
在另一方面,插頭插座的絕緣殼體和在絕緣殼體中的端子子組件能夠在一第一操作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相對彼此移動。在第一操作位置,端子陣列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安裝端能延伸到由絕緣殼體劃定的一安裝面的下方,以接觸一基板上的導電接地墊。使絕緣殼體的安裝面間隔開在基板的上方可便於將端子的安裝端焊接於基板。在第二操作位置,絕緣殼體和端子子組件可相對彼此移動,使安裝面與基板相鄰並且與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安裝端共平面。懸臂式扣接臂和扣接凹部能配合地相互作用以起到用於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絕緣殼體和端子子組件的棘爪的作用。
在還一方面,端子薄片體可包括爲接地端子提供附加的電氣接地的一接地屏蔽體。接地屏蔽體可位於相鄰端子支撐模製件並且與端子薄片體的其餘部分共同延伸。接地屏蔽體可包括多個接地突起,多個接地突起可延伸穿過端子支撐模製件以與端子陣列中的接地端子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接地屏蔽體可爲延伸到且端接到端子薄片體中的導體提供額外的屏蔽。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照圖1至圖4,示出一線對板的連接器組件100。連接器組件100包括一插頭連接器102和一插座連接器104。插頭連接器102配置爲安裝於一基板106上,而插座連接器104配置爲端接於多條導電線纜108。插頭連接器102能夠對接於插座連接器104,以建立基板106和多條導電線纜108之間的電氣通訊。插頭連接器102可以放置成鄰靠基板106的一表面,而插座連接器104能布置成使線纜108平行於基板並且大致垂直於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的對接或堆疊方向,連接器組件100因此具有正交配置。此外,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的豎直高度能被最小化,從而連接器組件100針對間距考慮而維持低輪廓。
基板106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大致平坦的元件,諸如一印刷電路基板、一背板基板或具有導電跡線的一柔性電路板,導電跡線電連接於基板的一安裝表面112上的多個導電墊110。如圖3和圖4最佳所示,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可包括當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對接時能彼此導電地接觸的分別設置於其的多個導電接觸件或端子。連接器組件100能配置爲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是可解除接合,以便於與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可操作地相關聯的電氣部件的組裝和互換。
參照圖5至圖8,插頭連接器102包括一插頭殼體120和一端子子組件160。插頭殼體120是大致矩形的並且具有一對接面122以及平行但相反且間隔開的安裝面124。當插頭連接器102安裝於基板時,插頭殼體的安裝面124與基板相鄰,而對接面122遠離基板突出並且定向成在與插座連接器對接時與插座連接器抵接。插頭殼體120包括一對間隔開的細長的側壁126,所述一對側壁126一體地連結於一對間隔開的較短的端壁128,端壁128在側壁之間延伸,側壁和端壁正交布置以提供插頭殼體120的所述矩形形狀。側壁126和端壁128連結對接面122和安裝面124。間隔開的側壁126和端壁128可以彼此成一體,並且限定能包圍和保護端子子組件160的包圍體或外殼。在一實施例中,由側壁126和端壁128的相交形成的拐角可包括如所示出的斜面、圓角或倒角,其可以幫助插頭連接器102與插座連接器對接。插頭殼體120可以由任何合適的非導電材料(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製成並且可以稱爲一絕緣殼體。
在一實施例中,插頭殼體120可包括多個支座130,多個支座130與安裝面124相關聯並且當插頭連接器102安裝在基板上時用於接觸基板。支座130劃定出與基板的表面相鄰或共平面的一安裝平面132(以虛線示出),並且安裝平面132用作插頭殼體120的下延伸部分。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支座130可以被包括在相交的側壁126和端壁128的四個拐角處。支座130可通過沿側壁126的下緣橫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間隙134彼此分隔開。
如圖7至圖9所示,一開口140可以在偏移殼體的縱向中心線的位置處穿過插頭殼體120的安裝面124來設置。開口140用於收容和固定插頭連接器102中的端子子組件160。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端子子組件160以相對插頭殼體的縱向中心偏移的方式設置在插頭殼體120內。開口140大致是矩形的並且由彼此正交布置的間隔開的細長的側緣142(對應於細長的側壁126)和間隔開的較短的端緣144(對應於較短的端壁128)限定。一中央腹板146可以在較短的端緣144之間跨越開口140延伸並且可以與細長的側緣142間隔開。開口140和跨越開口140的中央腹板146可具有在插頭殼體120的橫向長度內延伸的一橫向長度。中央腹板146能將開口140分隔成兩個獨立的子開口148,所述兩個獨立的子開口148彼此平行延伸並且提供通過安裝面124通向插頭殼體120的內部的出入通道。中央腹板146可以以插頭殼體120的一部分來一體模製成型。
爲了將端子子組件160保持在插頭殼體120中,插頭殼體可包括接合並定位端子組件在開口140內的保持結構。例如,如圖10和圖11所示,保持結構可包括沿開口140的細長的側緣142一體形成的多個肋150。多個肋150可以豎直地跨越側緣142的高度並且彼此間隔開。多個肋150可以從側緣142朝向中央腹板146向內突出,以使多個肋150部分地延伸到開口140中。
如圖10和圖11中另一示例所示,保持結構可包括:懸臂式扣接臂152,其接近設置於安裝面124上的開口140並且可以位於限定開口140的較短的端緣144上。懸臂式扣接臂152可以以懸臂方式支撐在相對的第一、第二支撐腳154之間,第一、第二支撐腳154從開口140的端緣144豎向地延伸並且一體地與插頭殼體120的端壁128相鄰。懸臂式扣接臂152可以通過在支撐腳154的最上端處的一橋接彈性件156連接於向上延伸的支撐腳154。橋接彈性件156可以是具有彈性特性的活動鉸鏈的形式,以使懸臂式扣接臂152能夠像彈性狀地懸臂地撓曲。
懸臂式扣接臂152可以從橋接彈性件156朝向開口140大致向下定向並且可以在其遠端包括定向成遠離端緣144並進入開口140中的一倒刺或遠端鎖定突起158。爲了便於扣接臂152相對開口140的懸臂地撓曲,第一、第二支撐腳154可以以相對插頭殼體120的端壁128間隔開的方式支撐扣接臂152。因此,向下的遠端鎖定突起158能夠以一懸臂式的方式朝向和遠離插頭殼體120的端壁128並且相對限定在安裝面124上的開口140撓曲。在開口140由中央腹板146分隔成第一、第二子開口148的實施例中,可包括爲每個子開口148支撐在一對第一、第二支撐腳154之間的一懸臂式扣接臂152,從而至少兩個懸臂式扣接臂152與每個端壁128相關聯。在另一實施例中,懸臂式扣接臂152和支撐腳154可沿矩形的開口140的較長的側緣142形成。
參照圖8至圖10,端子子組件160可由兩個細長的端子模組或端子薄片體162形成。在一實施例中,兩個端子薄片體162可以大致彼此相同,並且可以形成雌雄同體對,雌雄同體對當以平行的、相對的布置對齊以構造端子子組件160時可以互換地彼此對接。當端子組件160安裝在插頭殼體120中時,端子組件160大致可以通過安裝面124設置在開口140內,其中每個端子薄片體162位於其中一個子開口148中,使兩個端子薄片體可以位於十字的腹板146上並被十字的腹板146分隔開。因此,如圖7所示,插頭連接器102可以具有一第一行或第一列的直列式端子腳164和平行的第二行或第二列的直列式端子腳166,直列式端子腳164和直列式端子腳166相對插頭殼體120橫向延伸並且平行於細長的側壁126。平行的成行的直列式端子腳164、166增加了能夠由連接器組件建立的通訊信道的密度。爲了將端子子組件160裝配在插頭殼體120內,端子薄片體162可以具有大致與開口140共同延伸的一橫向薄片體長度168。
如圖8至圖13所示,各端子薄片體162可包括部分地設置且支撐於一非導電端子支撐模製件172中的一導電的端子陣列170。端子陣列170包括用於傳導數據訊號的多個訊號或數據端子174和多個接地端子176。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能以一並排配置彼此相鄰地設置成端子的豎向延伸在一公共陣列平面178中對齊。在一實施例中,爲了傳輸差分訊號,多個訊號端子174能以設置在相鄰接地端子176之間的端子對來布置。各對訊號端子174能夠電氣耦合在一起並且能夠傳輸差分訊號的一部分;然而,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其它配置或圖案也可以考慮。端子陣列170能由衝壓成型的薄金屬板製成,其中平面的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被衝壓成埋設或裝配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內的一三維形狀。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可以部分地包裹端子陣列170以維持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之間的間隔。
如圖14和圖16所示,各訊號端子174可包括一對接端180、與對接端180相反的一安裝端182以及在對接端和安裝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對接端180用於相對來自插座連接器的一對應的訊號端子滑動並導電接觸且因此以一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所述對應的端子。對接端180的傾斜端部能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以大約30o 的角度偏移。爲了抵靠基板上的一導電墊,安裝端182以一表面安裝尾部形成,表面安裝尾部大致垂直於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並且在與對接端180處的傾斜端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
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從對接端184到安裝端182依次地包括一第一懸臂段190、一第二對接段192、一第三保持段194以及一第四連接段196。在其遠端處終止在對接端180中的懸臂段190可以以使它在與插座連接器的一對應的端子滑動接觸時能夠在某種程度的撓曲的方式被支撐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中。對接段192部分地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中並且沿一平的對接表面198露出,以在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的對接期間物理地和導電地接觸對應的端子。保持段194完全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內,以保持和支撐訊號端子174。連接段196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下緣和安裝端182之間延伸並且可包括一大約90o 角度的彎曲,以使表面安裝尾部在安裝端處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正交地突出。
如圖15和圖16所示,各接地端子176可包括一對接端200、與對接端200相反的一安裝端202以及在對接端和安裝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對接端200用於相對來自插座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並導電接觸,且因此能以一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對應的端子。形成對接端200的傾斜端部可以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以大約30o 角度偏移。在一實施例中,端子陣列170中所包括的多個接地端子176可以通過沿各接地端子176的對接端200延伸並連接各接地端子176的對接端200的一上接地橋或軌207彼此相互連接。更具體地,上接地軌207與對接端200一體形成並且在與對接端200相同的平面內延伸,以在它們的對接端200處電連接各接地端子176。爲了抵靠基板上的一導電接地墊,接地端子176的安裝端204可以以大致垂直於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的一表面安裝尾部形成。
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從對接端200到安裝端202依次地包括一第一懸臂段210、一第二對接段212、一第三保持段214以及一第四連接段216。在其遠端終止於對接端200中的懸臂段210可以以使它在與插座連接器的一對應的端子滑動接觸時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撓曲的方式被支撐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中。對接段212部分地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中並且沿一平的對接表面218露出,以在插頭連接器102和插座連接器104的對接期間物理地和導電地接觸對應的端子。保持段214完全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內,以保持和支撐接地端子176。連接段216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下緣和安裝端202之間延伸並且可以包括一大約90o 角度的彎曲,以使表面安裝尾部在安裝端處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正交地突出。
如圖14至圖16所示,各接地端子176沿端子陣列170的平面178與訊號端子174相比顯著地寬。具體地,各接地端子176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能比各訊號端子174的對應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寬。除了在端子薄片體162的端部處的兩個接地端子176a以外,接地端子176沿其整個的豎直長度比訊號端子174顯著地寬。如上所述,各端子陣列170可以由衝壓的薄金屬板形成並且除了在對接端和安裝端處之外大致是平面的。訊號端子174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184和接地端子176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能與端子陣列170的公共陣列平面178對齊。
如圖14至圖16所示,各端子薄片體162的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大致是L形並且可包括一豎直腳220和與豎直腳220成一直角設置的一水平腳222。豎直腳220能劃定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一後表面224且水平腳222能劃定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一前表面226,其中後表面224和前表面226之間的距離限定端子薄片體162的寬度或厚度。豎直腳220與各訊號端子174的對接段192和各接地端子176的對接段202的後部相鄰地延伸並且在三側上部分地包圍各訊號端子174的對接段192和各接地端子176的對接段202,以使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沿它們各自的對接表面198、218保持露出。各訊號端子174的保持段194和各接地端子176的保持段214被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水平腳222包圍並且完全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水平腳222中,以使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固定成爲端子薄片體162的一部分。在一實施例中,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可以由通過合適的製造工藝嵌件成型(insert moled)或包覆成型(over-molded)在衝壓成型的端子陣列170的周圍的非導電熱塑性塑料(theremoplastic)來製成。在其它實施例中,端子支撐模製件172能獨立於端子陣列170模製成型,並且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能組裝到端子支撐模製件中。
端子子組件160可包括與插頭殼體120上的對應的保持特徵配合地相互作用的保持特徵。例如,如圖12、圖13以及圖16所示,端子薄片體162可以在由端子薄片體的長度分隔開的且由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相反的端表面234劃定的一第一薄片體端230和第二薄片體端232之間延伸。爲了接合插頭殼體的懸臂式扣接臂,一第一扣接凹部236和一第二扣接凹部238可以在接近水平腳222設置到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端表面234的內部。第一扣接凹部236和第二扣接凹部238可以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後表面224和前表面226之間延伸,這樣它們跨端子薄片體162的寬度。第一扣接凹部236可以延伸到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端表面234的內部並且可以成形爲一三角槽或V形溝。第二扣接凹部238可以位於第一扣接凹部236的下方,可以形成在端表面234的下拐角處且可以成形爲倒角。如下所述,第一凹部236和第二凹部238在接合插頭殼體120上的懸臂式扣接臂152時可以用作棘爪。
如圖8至圖11所示,兩端子薄片體162可以是雌雄同體的並且配置爲成對相互鎖定在一起以組裝成端子子組件160。爲了提供雌雄同體配置,兩端子支撐模製件172可以彼此相同並且可包括沿豎直腳220的後表面224形成的互補的鎖定結構240。鎖定結構240可包括從後表面224沿水平腳222的相反的方向水平延伸的多個柱242。多個柱242沿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長度橫向間隔開。鎖定結構240還可包括設置於豎直腳220的後表面224上的多個凹部244,多個凹部244在形狀上與柱240互補並且沿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長度橫向間隔開。柱242的數量和配置可以對應於凹部244的數量和配置。當兩個相同的端子薄片體162在它們的各自的豎直腳220的後表面224彼此相鄰的情況下以相對的平行的關係對稱地放置時,多個柱242能分別收容於多個凹部244中。在一對端子薄片體162相互鎖定或壓配在一起以形成端子子組件160的一實施例中,一擠壓肋246可沿各柱240的表面形成。當柱242插入對應的凹部244中時,擠壓肋246可以接觸凹部的內表面並被凹部的內表面移位,從而在端子子組件160的一對端子薄片體162之間形成牢固的相互鎖定配合。
在圖12和圖16至圖18中示出的本發明的一方面,一導電的接地條250可與端子陣列170的接地端子176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接地條250可以是扁的且大致是平的,並且可包括大致與端子陣列170的橫向長度共同延伸的一細長的公共脊252。從公共脊252突出的可以是可以沿公共脊252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叉齒狀的葉片254。葉片的末端256在其遠端可以是漸縮的或尖的。葉片254可以是扁的並且橫向的寬可以比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的其厚度大,葉片25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與公共脊2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共平面;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葉片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公共脊252和多個葉片254可以在公共葉片平面258中對齊。當組裝時,接地條250組裝於端子薄片體162,葉片平面258垂直於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公共陣列平面178。接地條250可以通過衝壓導電金屬材料製成。
爲了與接地條250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端子陣列170的接地端子176可包括設置於各接地端子的平面的中間本體204中的一孔260。孔260可正交於公共陣列平面178部分地或完全地延伸穿過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孔260可豎向地在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水平腳222上方設置於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以使孔260沿接地端子176的露出的平的對接表面218而露出。葉片254可以從公共脊252突出足夠的距離,以延伸穿過接地端子176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並且可與端子陣列170相鄰地部分收容於端子支撐模製件172豎直腳220。孔260可以具有任何形狀;然而,在一特定的實施例中,孔260可以是卵形或橢圓形以形成細長的槽。孔260由此可具有與卵形或橢圓形的維度對齊的一主軸線262。孔260的寬度和厚度可與葉片254的寬度和厚度大致相同,以使孔和葉片在維度上大致互補。
然而,在一實施例中,接地端子176的孔260和接地條250的葉片254可以在對齊上是非互補的並且配置爲相對葉片平面258使葉片扭曲。孔260的主軸線262可以相對接地端子276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204的豎直延伸方向以非垂直和非平行的角度設置。孔260由此相對端子陣列170的橫向延伸和豎直延伸方向出現傾斜或歪斜,如圖17至圖18所示。此外,孔260的主軸線262的偏移角可以在端子陣列170內在相鄰的接地端子176之間交替。例如,如果一孔260的主軸線262相對一個接地端子176的豎直延伸方向順時針偏斜或偏移45o 角度,則相鄰的接地端子176的孔260可以逆時針偏斜或偏移45o 角度。使多個孔260的主軸線262的偏移角交替的一可能的優點是,它可以平衡由葉片254的扭轉和扭曲引起的施加在端子陣列170和接地條250之間的扭力(torsional forces)。在其它實施例中,葉片和孔之間的非互補對齊可以由其它布置(諸如下述的偏移腳)或由葉片和孔的非互補形狀或輪廓(諸如圓形、正方形和/或菱形)或由沿非垂直方向穿過接地端子設置孔來提供。
爲了將接地條250和端子陣列170機械地且電氣地相互連接,接地條250和端子薄片體162定位成使多個葉片250與多個孔260對齊。接地條250垂直指向端子陣列170,以使突出的葉片254進入孔260。爲了幫助對齊,在端子陣列170的前方延伸且垂直於公共陣列平面178的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水平腳222可以用作一上擱板表面266,以支撐接地條250的葉片254。在將葉片254插入卵形的孔260中時,傾斜的主軸線262將使葉片254接觸孔的傾斜的內周,以相對葉片平面258旋轉或扭轉葉片254。接地條250的材料和厚度可選擇成便於或能使葉片254扭曲。葉片254在對應的孔260中的旋轉所引起的扭力提供接地條250與各接地端子176之間的良好的機械地和電氣地接觸,因爲接地條和接地端子不可能解除接合並且同時維持良好的導電性。通過接地條250在多個接地端子176之間建立導電的一可能的優點是,縮短接地端子的對接端和安裝端之間的電氣路徑,這能有利地影響接地電路中的諧振頻率。在一實施例中,一黏接劑可用於幫助固定端子陣列170和接地條250。
在圖19至圖20中示出的本發明的一方面中,插頭殼體120和端子子組件160能夠在用於將插頭連接器102運輸和安裝於基板的一第一操作位置與一旦插頭連接器已安裝於基板的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如圖19所示,在第一操作位置,插頭殼體120和端子子組件160相對定位成使訊號端子174的安裝端182和接地端子176的安裝端202在與插頭殼體120的安裝面124相關聯的安裝平面132的下方延伸。在第一操作位置,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各自的安裝端182、202(其可以爲本文所述的表面安裝尾部)在與安裝面124相關聯的安裝平面132間隔開的且在下方的一平面內對齊。如圖20所示,在第二操作位置,插頭殼體120和端子子組件160彼此相對移動,以使支座130接觸基板106且安裝端182、202的所述平面和與安裝面124相關聯的安裝平面134共平面。如圖所示,將多個支座130分隔的間隙134仍然存在於基板106的上方,從而黏接劑能被引導穿過所述間隙以將插頭連接器102黏接固定於基板。將插頭連接器102配置爲在第一操作位置至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的一可能的優點是,第一操作位置便於將安裝端182、202焊接於基板,而第二操作位置減小插頭連接器102的豎直輪廓。
爲了便於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或變位,插頭殼體120和端子子組件160上的保持特徵能夠選擇性地接合和解除接合。如圖8至圖11所示,爲了開始組裝插頭連接器102,能由相互鎖定的雌雄同體的第一、第二端子薄片體162組裝的端子子組件160可定位在插頭殼體120的上方,其中第一、第二端子薄片體與兩子開口148對齊。端子子組件160收容於開口140中並且兩端子薄片體162收容於由十字的腹板146分隔開的兩子開口148中。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水平腳222可以跨越子開口148的寬度,以在與端子薄片體162與圍繞開口140設置的肋150之間保持並可能形成摩擦配合。
爲了在運輸和焊接期間實現和維持第一操作位置,如圖19至圖21所示,端子子組件160相對插頭殼體120向下移動,以使懸臂式扣接臂152朝向插頭殼體的端壁128撓曲。下方的的倒角的第二扣接凹部238可滑動越過扣接突起158並使扣接突起158撓曲,扣接突起158相對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端表面234豎向滑動直到懸臂式臂152迫使扣接突起進入到V形溝狀的第一扣接凹部236中。第一扣接凹部236用作卡住懸臂式扣接臂152的扣接突起158來維持第一操作位置的一棘爪。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對應的安裝端182、202的平面間隔開且位於與插頭殼體120的安裝面124相關聯的安裝平面132的下方。
爲了將殼體插頭120和端子子組件160移動到第二操作位置,如圖20和圖22所示,插頭殼體120相對端子子組件160向下移動,以使懸臂式扣接臂152朝向插頭殼體的端壁128撓曲。V形溝狀的第一扣接凹部236移位並與扣接突起158解除接合,扣接突起158相對端子支撐模製件172的端表面234豎向地滑動直到懸臂式扣接臂152迫使扣接突起進入到下方的第二扣接凹部238中。訊號端子174和接地端子176的對應的安裝端184、204的平面現在和插頭殼體120的安裝面124相關聯的安裝平面132共平面。在具有支座130的實施例中,黏接劑能通過在多個支座之間劃定的間隙134引導,以將插頭連接器102黏接固定於基板106。在一實施例中,懸臂式扣接臂152與第一扣接凹部236和第二扣接凹部238的部位可以顛倒,其中懸臂式扣接臂在端子子組件160上而凹部設置於插頭殼體120中。
參照圖23至圖24,插座連接器104包括由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的非導電材料製成的一插座殼體300和與多條導電線纜108導電連接的一端子子組件400。由於其非導電特性也可以稱爲一絕緣殼體的插座殼體300可包括也由諸如模製的塑料的非導電材料製成的一下殼體部件302和一上殼體部件304。下殼體部件304具有一下對接面322和與對接面322間隔開且平行於對接面322的一組裝面324。下殼體302在形狀上大致是矩形的且包括兩個平行的較長的側壁326以及正交於兩側壁316的兩個平行的較短的端壁328,以劃定一矩形形狀。下殼體302的兩側壁326和兩端壁328彼此爲一體且可以劃定收容端子子組件400的一包圍體或外殼。側壁326和端壁328可具有階梯配置,以使對接面322相對組裝面324具有縮小的輪廓並且提供可以抵靠插頭連接器的對應的對接面的一肩部329。
如圖25至圖27所示,後方側壁326可包括一線纜開口332,線纜開口332從組裝面334朝向設置於下殼體部件302內的一中間平臺330向下延伸。中間平臺330位於對接面322和組裝面324之間且大致平行於對接面322和組裝面324並在細長的兩側壁326和較短的兩端壁328之間延伸。中間平臺330可包括對多條線纜108和端子子組件400相對彼此組織和布置的結構。例如,爲了收容和安裝端子子組件400,中間平臺330可具有設置在其中的提供穿過中間平臺的出入通道的一第一薄片體槽334和一第二薄片體槽336。第一薄片體槽334和第二薄片體槽336平行於細長的兩側壁326並且跨越在間隔開的端壁328之間的下殼體部件302的橫向長度。第一薄片體槽334可與前方側壁326相鄰而第二薄片體槽336可與後方側壁326相鄰。中間平臺330還可包括設置在其中的平行的並且與設置於後方側壁326上的線纜開口332接近的多個凹部338。線纜開口332橫向跨越後方側壁326並且允許多條線纜108進入插座連接器104中。爲了對齊和組裝上殼體部件304,下殼體部件302可具有從前方側壁326向上突出的多個對齊用的突起339,多個突起339可收容於設置於上殼體部件304中的對應的凹部中。
如圖23至圖24所示,上殼體部件304配置爲與下殼體部件302組裝並且同樣地爲矩形、包括一組裝面342和一平行的相反的頂板344,頂板344與彼此正交布置的平行的細長的兩側壁346和平行的較短的兩端壁348連結。爲了允許多條線纜108通過,一線纜開口350穿過後方側壁346設置、在橫向尺寸上與下殼體部件302的線纜開口332相對應。頂板344可在正交布置的兩側壁326和兩端壁328之間延伸以在上殼體部件304和下殼體部件302組裝在一起時覆蓋插座殼體300的內部。形成在頂板344的外部的可以是在形狀上大致爲矩形的並且由兩側壁326和兩端壁328的正交的輪廓在周圍界定的一凹部352。兩槽354穿過頂板344並且進入到兩端壁328內設置。在下殼體部件302和上殼體部件304組裝期間,凹部352和兩槽354能夠收容可與頂板344相鄰放置的一壓板356。壓板356在尺寸上對應以裝配在頂板344的凹部352內並且在插座連接器104的組裝期間能夠分散施加於頂板344上的力。爲了將壓板356保持於上殼體部件304,壓板356可包括間隔開的兩鎖定臂358,兩鎖定臂358垂直於板的平的本體且從板的平的本體下降並在尺寸上設爲收容於設置在頂板344上的兩槽354中。
如圖25至圖28所示,多條線纜108可包括用於傳輸電訊號的訊號導體和用於向電起接地提供一回路的並可配置爲減少電磁干擾並使訊號導體與所述多條中的其它線纜隔離的接地導體。在一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多條線纜均可以是雙軸線纜,其中由諸如銅線的導電材料製成的兩個訊號導體360沿線纜108的長度延伸並且被一絕緣體362包圍。兩個訊號導體360能夠配置爲配合地傳輸差分訊號。接地導體364也可沿著線纜108的長度延伸並且由諸如金屬箔的一導電材料製成。多條線纜108可以以上方的多條第一線纜366和在多條第一線纜下方的延伸的下方的多條第二線纜368布置。在其它實施例中,多條線纜108可具有不同的配置或可由諸如帶狀線纜的其它導體代替。
爲了布置和引導多條線纜108到插座連接器104中,插座殼體300可與一線纜對齊組件370相關聯。線纜對齊組件可包括一上方的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和一下方的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和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可爲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的非導電材料的細長的結構。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和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大致是矩形的並且在一第一部件端376和一第二部件端378之間延伸的橫向尺寸上彼此共同延伸。穿過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和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設置的爲多個線纜孔380,多個線纜孔380在尺寸上設爲使多條線纜108的獨立的線纜能從其中穿過。上方的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可收容多條第一線纜366而下方的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可收容多條第二線纜368。爲了連結並形成線纜對齊組件370,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可包括設置在線纜對齊部件372、376的端部的配合的突起382和凹部384。線纜對齊組件370能夠使垂直於插座連接器104行進的多條第一線纜366和多條第二線纜368以橫向行中對齊並維持。當安裝於插座殼體300中時,線纜對齊組件370可位於由下殼體部件300和上殼體部件304的對應的線纜開口332、350形成的開口中。爲了將線纜對齊組件370保持在線纜開口332、350中,第一線纜對齊部件372和第二線纜對齊部件374可包括橫向間隔開的跨越其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多個對齊突起386,多個對齊突起386可收容於設置在下殼體部件320的中間平臺330上的凹部338中和可設置在上殼體部件322中的類似的凹部中。
如圖25至圖28所示,端子子組件400可包括一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和一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第一端子薄片體402能配置爲插入與下殼體部件302的前方側壁326相鄰的第一薄片體槽334中,而第二端子薄片體404能配置爲插入與後方側壁326相鄰的第二薄片體槽336中。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和第二端子薄片體404可具有尺寸上設爲跨越下殼體部件302的間隔開的兩端壁328之間的各自的薄片體槽334、336的薄片體長度。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爲了能使多條第一線纜366在多條第二線纜368的上方延伸,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具有在豎直方向上高於或大於與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相關聯的第二薄片體高度408的第一薄片體高度406。
如圖29至圖32所示,較高的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包括一導電端子陣列410,導電端子陣列410部分地設置於和支撐於由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的一非導電材料製成的一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端子陣列410可包括以彼此相鄰的交替布置設置且並排排列在公共陣列平面418中的用於傳導數據訊號的多個訊號端子414和多個接地端子416。在一實施例中,兩個訊號端子414可以電磁耦合在一起作爲一差分訊號對而一接地端子416可位於所述差分對的任一側以隔離所述差分對;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不同配置也可以考慮。端子陣列410的訊號端子414和接地端子416可通過衝壓成型導電的薄金屬板的一平的坯料來製造。
如圖33所示,各訊號端子414可包括一對接端420、與對接端420相反的一端接端422以及在端接端和對接端之間延伸並將端接端和對接端相互連接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24。對接端420用於相對來自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訊號端子滑動並導電接觸,且因此可以以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對應的端子。在對接端420處的傾斜端部可相對平的居間本體部424以一大約30o 的角度偏移。端接端422和平的居間本體部424可在公共陣列平面418中對齊。垂直于公共陣列平面418設置進入端接端422內的可以是一導體端接孔428。
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24包括從端接端422相鄰地延伸的一第一保持段430和相鄰地延伸到對接端420的一第二懸臂段432。保持段430可以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412中以固定地將訊號端子414保持在第一端子薄片體402中。懸臂段432包括在其後側的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訊號端子滑動接觸的一對接表面434。懸臂段432能夠相對公共陣列平面418表現出彈性件狀的撓曲,以壓迫在一對接的訊號端子上並維持與對接的訊號端子的導電接觸。
接地端子416可包括一對接端440、與對接端440相反的一端接端442以及在對接端440和端接端442之間延伸並將對接端440和端接端442相互連接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44。對接端440用於相對來自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並導電接觸,且因此可以以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對應的端子。對接端440的傾斜端部可以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44以一大約30o 的角度偏移。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44比訊號端子414的對應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24寬。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44包括與端接端442相鄰並從端接端442延伸的一第一保持段450以及與對接端440相鄰並從對接端440延伸的一第二懸臂段452。保持段450可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412中以將接地端子416固定地保持在第一端子薄片體402中。懸臂段452可包括在其後側的一對接表面454以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接觸。懸臂段452可相對公共陣列平面418表現出類彈性件狀的撓曲,以壓迫在一對接的接地端子上並維持與對接的接地端子的導電接觸。
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在端子陣列410的中間的接地端子416的對接端440在其遠端分叉並連結於一導電接地橋456。然而,在端子陣列410的任一端的接地端子416不分叉而是僅連結於朝向端子陣列410的中間的一單個的導電接地橋456。各導電接地橋456在兩個相鄰的差分對的訊號端子414的對接端420的下方延伸並跨過兩個相鄰的差分對的訊號端子414的對接端420以將兩個接地端子416相互連接。導電接地橋456作爲對接端440的延伸形成並且可相對公共陣列平面418傾斜以便於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接觸。導電接地橋456起到電隔離各對差分耦合訊號端子414的作用。
多個接地端子416的端接端442可通過跨過端子陣列410延伸的一導電接地軌457相互連接,以使全部的接地端子416電氣相互連接。導電接地軌457可在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414的端接端442的上方延伸且跨過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414的端接端442。由導電接地橋456和導電接地軌457相互連接的多個接地端子416圍繞各自的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414延伸並電隔離各自的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414。垂直於公共陣列平面418設置進入導電接地軌457中的可以是一導體端接孔458。接地端子416的導體端接孔458位於對應的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414的導體端接孔428的上方和之間。差分對的訊號端子414的導體端接孔428和相關聯的接地端子416的導體端接孔458劃定一三角形輪廓。
如圖29至圖32所示,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可圍繞端子陣列410延伸並支撐端子陣列410並且與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長度共同延伸。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包括一前表面460和一相反的後表面462。訊號端子414和接地端子416可以設置在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前表面460和後表面462之間,其中訊號端子414和接地端子416的保持段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材料中。端子支撐模製件412還可包括一下表面464,訊號端子414的對接端420和接地端子416的對接端440從下表面464延伸出。訊號端子414的對接表面434和接地端子416的對接表面454由此在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下表面464的下方露出。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可包括劃定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薄片體長度的相反的薄片體端466、468。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可由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的一非導電材料製成並且可通過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製造工藝圍繞端子陣列410設置。
如圖26至圖29所示,上方的多條第一線纜366中的線纜108可由第一端子薄片體402收容並且端接於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特別地,絕緣體362可從多條第一線纜366的端部移除以露出訊號導體360和接地導體364。訊號導體360可插入訊號端子414的導體端接孔428中而接地導體364可插入接地端子416的導體端接孔458中。訊號導體360的端部和接地導體366的端部由此以與導體端接孔428、458相似的一三角形配置來布置。訊號導體360的端部和接地導體364的端部可通過例如雷射焊接結合在對應的導體端接孔428、454中,以建立多條第一線纜366和端子陣列410之間的電連接。因爲多個接地端子416在它們的端接端442通過接地軌457相互連接而在對接端440通過接地橋456相互連接,所以多個接地端子同樣導電相互連接並建立一共同的電氣接地。
如圖33至圖36所示,豎向較短的第二端子薄片體404包括一導電端子陣列510,端子陣列510部分地設置於並支撐於由諸如模製的熱塑性塑料的一非導電材料製成的一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端子陣列510可包括以彼此相鄰的交替布置設置並在一陣列平面518中以一並排配置對齊的用於傳導數據訊號的多個訊號端子514和多個接地端子516。在一實施例中,兩個訊號端子514可電磁耦合在一起作爲一差分訊號對而一接地端子516可位於所述差分對的任一側以隔離所述差分對;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不同配置也可以考慮。端子陣列510的訊號端子514和接地端子516可以通過衝壓成型導電薄金屬板的一平的坯料來製造。
如圖38所示,各訊號端子514可包括一對接端520、與對接端520相反的一端接端522以及在對接端520和端接端522之間延伸並將對接端520和端接端522相互連接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24。對接端520用於相對來自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訊號端子滑動並且導電接觸,且因此可以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對應的端子。在對接端520處的傾斜端部可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24以一大約30o 的角度偏移。端接端522和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24可在公共陣列平面518中對齊。垂直於公共陣列平面518設置進入端接端522中的可以是一導體端接孔528。
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24包括從端接端522相鄰地延伸的一第一保持段530和相鄰地延伸到對接端500的一第二懸臂段532。保持段530可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512中以固定地將訊號端子514保持在第二端子薄片體404中。懸臂段532包括在其後側的一對接表面534以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訊號端子滑動接觸。懸臂段532可相對陣列平面518表現出彈性件狀的撓曲,以壓迫在一對接的訊號端子上並維持與對接的訊號端子的導電接觸。
接地端子516可包括一對接端540、與對接端540相反的一端接端542以及在對接端540和端接端542之間延伸並將對接端540和端接端542相互連接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44。對接端540用於相對來自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並導電接觸,且因此可以以傾斜端部形成來引導並防止碰撞對應的接地端子。對接端540的傾斜端部可相對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44以一大約30o 的角度偏移。細長的且大致平的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44比訊號端子514的對應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24寬。平面的中間本體部544包括與端接端542相鄰並從端接端542延伸的一第一保持段550以及與對接端540相鄰並從對接端540延伸的一第二懸臂段552。保持段550可以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512中以將接地端子516固定地保持在第二端子薄片體404中。懸臂段552可包括在其前側的一平的對接表面554以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接觸。懸臂段552可相對陣列平面518表現出彈性件狀的撓曲,以壓迫在一對接的接地端子上並維持與對接的接地端子的導電接觸。
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在端子陣列510的中間的接地端子516的對接端540在其遠端分叉並連結於一導電接地橋556。然而,端子陣列510的任一端的接地端子516不分叉而是僅連結於朝向端子陣列516的中間的一單個的導電接地橋556。各導電接地橋556在兩個相鄰的差分對的訊號端子514的對接端520的下方延伸並跨過兩個相鄰的差分對的訊號端子514的對接端520以將兩個接地端子516相互連接。導電接地橋556作爲對接端540的延伸形成並可相對公共陣列平面518傾斜以便於與插頭連接器的一對應的接地端子滑動接觸。導電接地橋556起到電隔離各對差分耦合訊號端子514的作用。
多個接地端子516的端接端542可由跨過端子陣列510延伸的一導電接地軌557相互連接,以使全部接地端子516電氣相互連接。導電接地軌557可在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514的端接端522的上方延伸且跨過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514的端接端522。由導電接地橋556和導電接地軌557相互連接的接地端子516圍繞對應的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514延伸並電隔離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514。垂直於公共陣列平面518設置進入導電接地軌557中的可以是一導體端接孔558。接地端子516的導體端接孔558位於對應的差分耦合對的訊號端子514的導體端接孔528的上方和之間。差分對的訊號端子514的導體端接孔528和相關聯的接地端子516的導體端接孔558劃定一三角形輪廓。
如圖34至圖37所示,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可圍繞端子陣列510延伸並支撐端子陣列510並且與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的薄片體的長度共同延伸。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包括一前表面560和一相反的後表面562。訊號端子514和接地端子516可設置在前表面560和後表面562之間,其中訊號端子514和接地端子516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512的非導電材料中。端子支撐模製件512還可包括一下表面564,訊號端子514的對接端520和接地端子516的對接端540從下表面564延伸出。訊號端子514的對接表面534和接地端子516的對接表面554由此在端子支撐模製件512的下表面564的下方露出。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可包括劃定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的長度的相反的薄片體端566、568。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可由諸如模製塑料的一非導電材料製成並且可通過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製造工藝圍繞端子陣列510設置。
如圖26至圖28和圖35所示,下方的多條第二線纜368中的線纜108可由第二端子薄片體404收容並且端接於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特別地,絕緣體362可從多條第二線纜368的端部移除以露出訊號導體360和接地導體364。訊號導體360可插入訊號端子514的導體端接孔528中而接地導體364可插入接地端子516的導體端接孔558中。訊號導體360的端部和接地導體362的端部可以通過例如雷射焊接結合在對應的導體端接孔528、558中,以建立多條第二線纜368和端子陣列510之間的電連接。因爲多個接地端子516在它們的對接端520通過導電接地橋556相互連接而在端接端542通過導電接地軌557相互連接,所以多個接地導體366同樣導電相互連接並建立一共同的電氣接地。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如圖26至圖28所示,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和第二端子薄片體404分別可包括爲連接器組件提供額外的電磁屏蔽的一對應的第一導電接地屏蔽體600和一第二導電接地屏蔽體602。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和第二接地屏蔽體602是與對應的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和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相鄰設置的並可以與兩端子薄片體的長度共同延伸的扁平的平坦的結構。特別地,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可在第一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對應的薄片體端466、468之間延伸並與第一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對應的薄片體端466、468共同延伸,第二接地屏蔽體602可在第二端子支撐模製件512的對應的薄片體端566、568之間延伸並與第二端子支撐模製件512的對應的薄片體端566、568共同延伸。第一、第二接地屏蔽體600、602與對應的第一、第二端子薄片體402、404的端子支撐模製件412、512的後表面462、562相鄰,多條第一線纜366和多條第二線纜368從後表面462、562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導電接地屏蔽體600、602可通過衝壓成型金屬板製成。在另一實施例中,導電接地屏蔽體600、602可由金屬注射成型工藝製成,在金屬注射成型工藝中,金屬粉末與黏接劑混合且澆鑄成由於金屬粉末而具有的導電特性的成品部件。在另一實施例中,導電接地屏蔽體600、602可由金屬化的塑料形成,其中模製的塑料部件塗覆有金屬以賦予導電特性。
如圖29至圖32所示,第一接地屏蔽體600的平的形狀在貼接於第一端子薄片體402時平行於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公共陣列平面418。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可由一相對較薄的平的突起板610和一相對較厚的中間板640組裝而成。爲了與端子陣列410相互連接,突起板610可包括從突起板610的平面垂直延伸且相對公共陣列平面418垂直的多個接地突起612。接地突起612沿第一接地屏蔽體600的橫向長度橫向間隔開且可以在數量上與端子陣列410中的多個接地端子416對應並與端子陣列410中的多個接地端子416對齊。在一實施例中,接地突起612可爲以豎直姿勢對齊的接地突片並且因此具有一豎直突片高度614。在一實施例中,突起板610可由薄金屬板製成並且形成接地突起612的接地突片可是從突起板610衝出並與突起板610成一體的突片或襟翼(flips)。從突起板610衝出的接地突起612産生在相鄰的接地突起612之間的形成到突起板610上的突片開口616。在其它實施例中,接地突起612可具有其它合適的形狀和配置。
爲了使來自多條第一線纜的線纜穿過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多個線纜開口618穿過突起板610設置。線纜開口618可以爲大致三角形或者梨形,以匹配設置於端子陣列410的訊號端子414和接地端子416上的導體端接孔428、458的三角形輪廓。線纜開口618因此適應雙軸線纜的訊號導體和接地導體的三角形布置。線纜開口618可位於從突起板610延伸的橫向相鄰的接地突起612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因爲第一端子薄片體402具有高於第二薄片體高度的第一薄片體高度,突起板610可包括垂直于端子陣列410的公共陣列平面418從突起板610的平面延伸的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也在數量上對應端子陣列的接地端子416且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與端子陣列的多個接地端子416對齊;然而,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可分別豎向地位於多個第一接地突起612的下方。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可以以類似於多個第一接地突起612的衝壓成的突片形成,並且也可産生形成進入突起板610中的多個矩形孔622。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也可以以豎直方向對齊並且可具有與第一接地突起612的豎直突片高度614類似的豎直突片高度624。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接地突起612和第二接地突起620均可以以從突起板610衝出的單個的豎直地細長的突片被連結。
較厚的中間板640可由諸如一衝壓的金屬板或可以是燒結或鑄造的金屬的導電材料製成。中間板640也與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長度共同延伸並且在端子支撐模製件412的第一薄片體端466和第二薄片體端468之間延伸。中間板640可具有提供相對較薄的突起板610的中間板的相對體積的一厚度642。爲了允許多條第一線纜的線纜通過,中間板640包括與設置於突起板610上的多個線纜開口618對齊且在形狀上相似的多個線纜開口644。爲了使來自突起板610的接地突起612延伸到端子陣列410的接地端子416並與端子陣列410的接地端子416連接,中間板640可包括跨過中間板以一橫向行布置的多個第一槽646。多個槽646延伸穿過中間板640的本體並且朝向端子陣列410的公共陣列平面418垂直定向。槽646可與多個接地突起612在數量上對應且與多個接地突起612對齊。在接地突起612以具有一相關聯的豎直突片高度614的豎直突片形成的實施例中,槽646可具有相似的尺寸以允許突片通過中間板640。在突起板610中多個第二接地突起620可豎向地形成於多個第一接地突起612的下方的實施例中,中間板460可具有設置在其上的且與多個第二接地突起對齊的對應的多個第二槽648。
爲了與來自第一接地屏蔽體600的接地突起612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多個接地孔650可設置於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端子陣列410上。例如,如圖32所示,接地孔650可剛好在延伸跨過端子陣列的接地軌457的下方設置於端子陣列410的各接地端子416的端接端442。接地孔650的數量和對齊可對應於多個第一接地突起612的數量和對齊。因爲接地端子416的端接端442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412中,所以可接近端接端從端子支撐模製件移除材料,以設置使接地槽650露出給接地突起612的突起開口652。
如圖33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接地孔650可爲在形狀或對齊上與接地突起612是非互補的以使接地突起612扭轉或扭曲。例如,接地孔650可成形爲在尺寸上與形成接地突起612的突片類似的但是具有相對接地突起的豎直對齊橫向偏移的第一偏移腳654和第二偏移腳654的槽。第一偏移654和第二偏移腳654可以朝向端子薄片體的橫向端部設置,以使接地孔650與從突起板610延伸的接地突起612的豎直對齊不一致。此外,偏移腳654中的偏移的橫向方向可從接地端子416到接地端子416交替,以提供橫向跨過端子陣列設置的偏移槽的一交替布置。在其它實施例中,葉片和孔之間的非互補對齊可通過其它布置(諸如下述的偏移腳)或者通過葉片和孔的非互補的形狀或輪廓(諸如圓形、正方形和/或菱形)或者通過在非垂直方向上穿過接地端子設置孔來提供。在接地板610包括從其延伸的多個下方的第二接地突起620的實施例中,多個第二接地孔658可大致垂直於平面的中間本體部442設置於接地端子416,以與多個第二接地突起對應、對齊。
如圖31至圖32所示,爲了將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和端子陣列410機械地且電氣地相互連接,突起板610相對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的其餘部分定位成接地突起與接地端子416中的多個接地孔對齊。中間板640可設置在端子支撐模製件412和突起板610之間,以使中間板640上的槽646和端子支撐模製件上的對應的模製件開口652對齊,以允許接地突起612從突起板610的平面通過到端子陣列410的公共陣列平面418。在將接地突起612插入接地端子416的接地孔650中時,偏移腳654將使突片狀的接地突起相對接地突起和接地端子的豎直延伸方向旋轉或扭轉。多個下方的第二接地突起620可類似地收容於設置在接地端子416上的多個第二接地孔658並被設置在接地端子416上的多個第二接地孔658扭曲。突起板610的材料和厚度可選擇成便於接地突起612的扭曲。由接地突起612在對應的接地孔650中的旋轉造成的扭力提供第一接地屏蔽體600和各接地端子416之間的良好的機械地和電氣地接觸,因爲接地屏蔽體和接地端子不可能解除接合並同時維持良好的導電性。通過導電接地屏蔽體600在多個接地端子416之間建立導電的一可能優點是,縮短接地端子的對接端和安裝端之間的電氣路徑,這可以有利地影響接地電路中的諧振頻率。
在一實施例中,設置於中間板640上的槽646也可具有偏移腳660,偏移腳660相對突片狀的接地突起612的豎直延伸方向橫向偏移,以接地突起在插入穿過中間板時使接地突起扭曲。槽646內的接地突起612的扭曲確保突起板610和中間板640機械地且電氣地連結在一起。參照圖27,因爲可以在訊號導體360端接於端子陣列410的導體端接孔428中的位置從多個第一線纜366去除屏蔽物,所以第一接地屏蔽體600的厚度可以有助於在端接點處的阻抗。此外,參照圖31,將認識到的是,因爲接地突起612設置於突起板610上的線纜開口618和中間板640的線纜開口644的任一側,所以突片狀的接地突起當其與第一端子薄片體402連接時將延伸到線纜的任一側並與線纜平行。接地突起612因此進一步隔離並改善第一端子薄片體內的訊號導體之間的耦合。
如圖34至圖37所示,第二接地屏蔽體602在構造和布置上與第一接地屏蔽體相似。第二接地屏蔽體602在貼接於第二端子薄片體404時平行於公共陣列平面518。第二接地屏蔽體602也可由一相對較薄的平的突起板710和一相對較厚的中間板740組裝而成。垂直於公共陣列平面518從突起板710的平面突出的是多個接地突起712。多個接地突起712可沿第二接地屏蔽體602的橫向長度橫向間隔開並且可在數量上與第二端子陣列510的接地端子516對應並與第二端子陣列510的接地端子516對齊。接地突起712可以以接地突片形成,接地突片從可由金屬板製成的突起板710衝壓而成並且與突起板710成爲一體。接地突片可豎直地對齊並且可具有與第一接地屏蔽體的接地突片的高度和尺寸相同的一豎直突片高度714。接地突起712的衝壓産生形成在突起板710上的矩形的突片開口716。爲了使多條第二線纜的線纜穿過第一接地屏蔽體602,多個線纜開口718還衝壓在突起板上,多個線纜開口718在尺寸和配置上與第一接地屏蔽體的線纜開口相似。線纜開口718可爲三角形或梨形以適應雙軸線纜配置。因爲第二端子薄片體404在豎直方向上比第一端子薄片體402短,所以僅一單排的接地突起712形成在突起板710上。
較厚的中間板740也可由諸如鑄造或燒結的金屬的導電材料製成。中間板740具有相對較薄的突起板710爲中間板提供體積或重量的一厚度742。爲了允許來自多條第二線纜的線纜通過,中間板740包括多個線纜開口744,多個線纜開口744與突起板710上的線纜開口718對齊並在形狀上相似。類似地,爲了允許接地突起712從突起板710延伸到第二端子陣列518的接地端子516並與之接觸,多個槽746在朝向公共陣列平面518的一垂直方向上穿過中間板設置。多個槽746以跨越中間板740的一橫向行布置並且在數量上與多個接地突起712對應並與多個接地突起712對齊。在接地突起712以衝壓的突片形成的實施例中,槽746在尺寸上可對應適應突片的通過。
爲了與來自第二接地屏蔽體602的接地突起712機械地且電氣地相互連接,多個接地孔750可設置在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的端子陣列510上。例如,如圖38所示,接地孔750可剛好在延伸跨過端子陣列的接地軌557的下方形成在端子陣列510的各接地端子516的端接端542上。接地孔750的數量和對齊可以對應於多個接地突起712的數量和對齊。特別地,由於僅一單個橫向行的接地突起712從突起板710延伸,所以僅一單個對應的橫向行的接地孔750被包括在端子陣列510中。因爲接地端子516的端接端542埋設於端子支撐模製件512中,所以模製件開口752可通過從端子支撐模製件去除材料來設置以使接地孔750露出給接地突起612。
在圖38示出的實施例中,接地孔750在形狀上或對齊上與接地突起712是非互補的,以在接地突起插入時使接地突起扭轉或扭曲。例如,接地孔750可包括相對接地突起612的豎直對齊橫向偏移的第一偏移腳754和第二偏移腳754。如圖36至圖37所示,爲了使第二接地屏蔽體602貼接於第二端子薄片體404,突起板710相鄰端子支撐模製件512放置,多個接地突起712與接地端子516上的多個接地孔750對齊。中間板740可位於端子支撐模製件512和突起板710之間,以使接地突起收容於中間板並且延伸穿過中間板中的槽746。在接地突起712插入接地孔750中時,偏移腳754使突片狀的接地突起相對接地突起的豎直延伸方向和接地端子516旋轉或扭轉。由接地突起712的扭曲造成的扭力導致第二接地屏蔽體602和各接地端子516之間的良好的機械地和電氣地連接。能認識到的是,因爲突片狀的接地突起712在突起板710的線纜開口718和中間板740的線纜開口744的任一側延伸,所以接地突起可以屏蔽和隔離第二端子薄片體602內的多條第二線纜中的訊號導體。
將認識到的是,前述說明提供了所發明的系統和技術的示例。然而,考慮到的是,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可以在細節上與前述示例不同。所有對本發明內容或其示例的參考旨在參考在那時所討論的特定示例並不意欲更一般地暗示對本發明的範圍的任何限制。針對某些特徵的所有明顯的和貶低的語言旨在表示對那些特徵不是優選的,而不是將其完全排除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外,除非另有說明。
除非本文另外指出,否則本文中數值範圍的敘述僅旨在用作分別指代落入所述範圍內的每個單獨值的簡寫方法,並且將每個單獨值併入說明書中,如同其在本文中被單獨敘述一樣。除非本文另外指出或與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本文說明的所有方法可以以任何合適的順序執行。
因此,本發明包括適用法律所允許的所附申請範圍中記載的主題的所有修改和等同物。此外,除非本文另外指出或與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本發明內容涵蓋上述元素以其所有可能的變型的任何組合。更進一步,本文說明的優點可能並不適用於申請範圍所涵蓋的所有實施例。
100:連接器組件 102:插頭連接器 104:插座連接器 106:基板 108:導電線纜 110:導電墊 112:安裝表面 120:插頭殼體 122:對接面 124:安裝面 126:側壁 128:端壁 130:支座 132:安裝平面 134:間隙 140:開口 142:側緣 144:端緣 146:中央腹板 148:子開口 150:肋 152:懸臂式扣接臂 154:第一、第二支撐腳 156:橋接彈性件 158:遠端鎖定突起 160:端子子組件 162:端子薄片體 164:直列式端子腳 166:直列式端子腳 168:橫向薄片體長度 170:端子陣列 172:端子支撐模製件 174:訊號端子 176:接地端子 178:公共陣列平面 180:對接端 182:安裝端 184:中間本體部 190:第一懸臂段 192:第二對接段 194:第三保持段 196:第四連接段 198:對接表面 200:對接端 202:安裝端 204:中間本體部 207:上接地軌 210:第一懸臂段 212:第二對接段 214:第三保持段 216:第四連接段 218:對接表面 220:豎直腳 222:水平腳 224:後表面 226:前表面 230:第一薄片體端 232:第二薄片體端 234:端表面 236:第一扣接凹部 238:第二扣接凹部 240:鎖定結構 242:柱 244:凹部 246:擠壓肋 250:接地條 252:公共脊 254:葉片 256:末端 258:公共葉片平面 260:孔 262:主軸線 266:上擱板表面 276:接地端子 300:插座殼體 302:下殼體部件 304:上殼體部件 322:對接面 324:組裝面 326:側壁 328:端壁 329:肩部 330:中間平臺 332:線纜開口 334:第一薄片體槽 336:第二薄片體槽 338:凹部 339:突起 342:組裝面 344:頂板 346:側壁 348:端壁 350:線纜開口 352:凹部 354:槽 356:壓板 358:鎖定臂 360:訊號導體 362:絕緣體 364:接地導體 366:第一線纜 368:第二線纜 370:線纜對齊組件 372:第一線纜對齊部件 374:第二線纜對齊部件 376:第一部件端 378:第二部件端 380:線纜孔 382:突起 384:凹部 386:對齊突起 400:端子子組件 402:第一端子薄片體 404:第二端子薄片體 406:第一薄片體高度 408:第二薄片體高度 410:端子陣列 412:端子支撐模製件 414:訊號端子 416:接地端子 418:公共陣列平面 420:對接端 422:端接端 424:中間本體部 428:導體端接孔 430:第一保持段 432:第二懸臂段 434:對接表面 440:對接端 442:端接端 444:中間本體部 450:第一保持段 452:第二懸臂段 454:對接表面 456:導電接地橋 457:導電接地軌 458:導體端接孔 460:前表面 462:後表面 464:下表面 466:薄片體端 468:薄片體端 510:端子陣列 512:端子支撐模製件 514:訊號端子 516:接地端子 518:公共陣列平面 520:對接端 522:端接端 524:中間本體部 528:導體端接孔 530:第一保持段 532:第二懸臂段 534:對接表面 540:對接端 542:端接端 544:中間本體部 550:第一保持段 552:第二懸臂段 554:對接表面 556:導電接地橋 557:導電接地軌 558:導體端接孔 560:前表面 562:後表面 564:下表面 566:薄片體端 568:薄片體端 600:第一導電接地屏蔽體 602:第二導電接地屏蔽體 610:突起板 612:接地突起 614:豎直突片高度 616:突片開口 618:線纜開口 620:第二接地突起 622:矩形孔 624:豎直突片高度 640:中間板 642:厚度 644:線纜開口 646:槽 648:槽 650:接地孔 652:突起開口 654:第一、第二偏移腳 658:第二接地孔 660:偏移腳 710:突起板 712:接地突起 714:豎直突片高度 716:突片開口 718:線纜開口 740:中間板 742:厚度 744:線纜開口 746:槽 750:接地孔 752:模製件開口 754:第一、第二偏移腳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安裝於一基板的包括一插頭連接器和一插座連接器的一連接器系統的一立體圖; 圖2是圖1的連接器系統的處於未對接狀態的一立體分解圖,其中插頭連接器安裝於基板上並且未與插座連接器對接; 圖3是圖1的連接器系統的一剖開的立體圖,示出對接在一起的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 圖4是圖1的連接器系統的一剖開的組裝圖,示出插頭連接器未與插座連接器對接; 圖5是從圖1的插頭連接器的一實施例的從上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示出插頭殼體和具有布置在插頭殼體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一端子子組件; 圖6是圖5的插頭連接器的一俯視圖,示出插頭殼體連同具有布置在插頭殼體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端子子組件; 圖7是從插頭連接器的下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示出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從其延伸的表面安裝尾部; 圖8是從插頭連接器的上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示出端子子組件的相對的端子薄片體移出插頭殼體; 圖9是沿圖6的A-A線作出的插頭連接器的一剖開立體圖,示出布置在插頭殼體中的端子子組件的相對的端子薄片體; 圖10是從插頭連接器的下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示出端子子組件的相對的端子薄片體移出插頭殼體; 圖11是沿圖6的A-A線作出的插頭連接器的一剖開組裝圖,示出端子子組件的相對的端子模組移出插頭殼體; 圖12是插頭連接器的端子子組件的包括設置於一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一端子薄片體的一立體圖; 圖13是包括設置於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端子薄片體的一俯視圖; 圖14是沿圖13的處於設置在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兩個訊號端子之間的A-A線作出的端子薄片體的一剖視圖; 圖15是沿圖13的經過設置在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一接地端子的B-B線作出的端子薄片體的一剖視圖; 圖16是端子薄片體的一薄片體端的一立體細節圖,示出設置在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 圖17是端子子組件的端子薄片體的一立體圖,示出接地端子和一接地條之間的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 圖18是端子子組件的端子薄片體的一薄片體端的一立體細節圖,示出接地端子和接地條之間的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 圖19是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的安裝於基板的插頭連接器的一側視圖; 圖20是處於一第二操作位置的安裝於基板的插頭連接器的一側視圖; 圖21是插頭連接器的一立體細節圖,其中插頭殼體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插頭殼體和端子子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 圖22是插頭連接器的一立體細節圖,其中插頭殼體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插頭殼體和端子子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 圖23是從圖1的插座連接器的一實施例的下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示出插座殼體和在插座殼體中的端子子組件; 圖24是從插座連接器的上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示出處於一未組裝狀態的下殼體部件和上殼體部件; 圖25是從上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示出插座連接器的下殼體,其中端子子組件從下殼體移開; 圖26是從上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示出插座連接器的下殼體,其中端子子組件包括一第一端子薄片體和第二端子薄片體; 圖27是插座連接器的下殼體的一剖開組裝圖,其中端子子組件包括從殼體移出的第一端子薄片體和第二端子薄片體,第一端子薄片體在豎直方向上高於第二端子薄片體; 圖28是從包括用於插座連接器的端子子組件的線纜對齊結構的第一端子薄片體和第二端子薄片體的後方觀察的一立體圖; 圖29是從插座連接器的第一端子薄片體的前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第一端子薄片體包括具有埋設於一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一端子陣列; 圖30是從插座連接器的第一端子薄片體的後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第一端子薄片體包括具有埋設於一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端子陣列; 圖31是從第一端子薄片體的前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第一端子薄片體包括與其相鄰的一導電接地屏蔽體; 圖32是第一端子薄片體的從後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第一端子薄片體包括與其相鄰的一導電接地屏蔽體; 圖33是用於第一端子薄片體的包括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端子陣列的一立體圖; 圖34是從插座連接器的第二端子薄片體的前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第二端子薄片體包括具有埋設於一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一端子陣列; 圖35是從插座連接器的第二端子薄片體的後方觀察的一立體圖,第二端子薄片體包括具有埋設於一端子支撐模製件中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一端子陣列; 圖36是從第二端子薄片體的前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第二端子薄片體包括與其相鄰的一導電接地屏蔽體; 圖37是從第二端子薄片體的後方觀察的一立體組裝圖,第二端子薄片體包括與其相鄰的一導電接地屏蔽體;以及 圖38是包括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的第二端子薄片體的端子陣列的一立體圖。
162:端子薄片體
170:端子陣列
172:端子支撐模製件
174:訊號端子
176:接地端子
178:公共陣列平面
230:第一薄片體端
232:第二薄片體端
234:端表面
236:第一扣接凹部
238:第二扣接凹部
250:接地條
252:公共脊
254:葉片
258:公共葉片平面

Claims (76)

  1. 一種用於一電連接器的端子薄片體,包括: 一導電的端子陣列,包括多個訊號端子以及多個接地端子,各訊號端子包括一對接端、一安裝端,以及在所述對接端和所述安裝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各接地端子包括一對接端、一安裝端,以及在所述對接端和所述安裝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 一端子支撐模製件,由非導電材料製成,圍繞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設置並支撐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以及 一接地條,由導電材料製成,包括從一公共脊突出的多個葉片,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每一個配置爲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一對應的一個機械地且電氣地相互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每一個包括設置於所述平面的中間本體部上的一孔,且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每一個收容於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一對應的一個孔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訊號端子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和所述多個接地端子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在一公共陣列平面上對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當所述多個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條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時,所述多個葉片在垂直於所述公共陣列平面的一公共葉片平面上對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條減小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每一個的對接端和安裝端之間的電氣路徑。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具有一L形配置,所述L形配置包括部分地與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一後側相鄰延伸的一豎直腳,以及部分地在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前方延伸的一水平腳。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水平腳包括一上擱板表面,所述上擱板表面支撐所述多個葉片並使所述多個葉片分別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每一個的孔對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薄片體是雌雄同體的並且配置爲與一相同的端子相互鎖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包括從所述豎直腳的一後表面突出的多個柱,以及設置於所述豎直腳的後表面上的多個凹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柱配置爲收容於一對稱布置的相同的端子薄片體的多個凹部中。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柱中的每一個包括設置於其上的一擠壓肋,所述擠壓肋與所述多個凹部中的一對應的一個形成一過盈配合。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包覆成型在所述端子陣列上。
  1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設置於所述接地端子上的孔和所述葉片是非互補的且配置爲在所述葉片插入所述孔中時使所述葉片扭曲。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孔是卵形孔而所述葉片是平的。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葉片在所述公共葉片平面上對齊,並且每一個所述卵形孔包括非平行於所述公共葉片平面的一主軸線。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卵形孔的主軸線相對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一對應的一個的豎直延伸方向成非垂直且非平行的一偏移角。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孔的偏移角在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之間交替。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訊號端子以差分對布置,其中一接地端子相鄰各差分對設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端子的對接端由一接地軌相互連接。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每一個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在橫向上比所述多個訊號端子中的每一個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寬。
  2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殼體,包括一對接面、與所述對接面間隔開且配置爲安裝於一基板的一安裝面,以及在所述對接面和所述安裝面之間延伸的多個壁,所述絕緣殼體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安裝面的一開口;以及 一端子子組件,包括一端子薄片體,所述端子薄片體具有多個導電端子,以及圍繞所述多個端子設置且支撐所述多個端子的由非導電材料製成的一端子支撐模製件,所述多個端子各包括在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上方延伸的一端子對接端,以及在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下方延伸並在一平面上對齊的一端子安裝端, 其中,所述絕緣殼體和所述端子子組件配合成在所述端子安裝端的平面與所述安裝面的一安裝平面間隔開的一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端子安裝端的平面與所述安裝面的安裝平面共平面的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當所述絕緣殼體和所述端子子組件處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端子安裝端的平面位於所述安裝面的安裝平面的下方。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絕緣殼體和所述端子子組件中的一個的一懸臂式扣接臂,所述懸臂式扣接臂配置爲在所述第一位置支撐所述絕緣殼體和所述端子子組件。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絕緣殼體和所述端子子組件中的一個的一第一扣接凹部和一第二扣接凹部,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時,所述第一扣接凹部接合所述懸臂式扣接臂,而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時,所述第二扣接凹部接合所述懸臂式扣接臂。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扣接凹部豎向地位於所述第二扣接凹部的上方。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殼體還包括接近所述安裝面的多個支座,且所述安裝面相對所述多個支座是平的。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支座均由一間隙分隔開。
  28.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懸臂式扣接臂接近所述開口設置在所述絕緣殼體上,而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設置於所述端子薄片體的端子支撐模製件。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開口是大致矩形的且包括在間隔開的第一端緣和第二端緣之間延伸的間隔開的第一側緣和第二側緣,所述第一側緣和所述第二側緣比所述第一端緣和所述第二端緣長。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一第一懸臂式扣接臂接近所述第一端緣設置,而一第二懸臂式扣接臂接近所述第二端緣設置。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薄片體在一第一薄片體端和一第二薄片體端之間延伸,且所述第一扣接凹部和第二扣接凹部在所述第一薄片體端和第二薄片體端處設置於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扣接凹部豎向地位於所述第二扣接凹部的上方。
  3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開口分隔爲一第一子開口以及一第二子開口,而所述端子子組件包括部分地能夠收容於所述第一子開口中的一第一端子薄片體,以及部分地能夠收容於所述第二子開口中的一第二端子薄片體。
  34. 如請求項33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與第一子開口和第二子開口中的每一個相關聯的一懸臂式扣接臂,並且所述第一端子薄片體和第二端子薄片體各包括一第一扣接凹部以及一第二扣接凹部。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懸臂式扣接臂包括能夠撓曲以與所述第一扣接凹部和所述第二扣接凹部接合的一遠端鎖定突起。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壁包括從所述開口的一第一端緣延伸的一第一端壁以及從所述開口的一第二端緣延伸的一第二端壁。
  37. 如請求項3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懸臂式扣接臂支撐在一體地與所述第一端壁相鄰的一第一支撐腳和一第二支撐腳之間;以及 所述第二懸臂式扣接臂支撐在一體地與所述第二端壁相鄰的一第一支撐腳和一第二支撐腳之間。
  38. 如請求項3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懸臂式扣接臂包括連接於所述第一支撐腳和所述第二支撐腳的一橋接彈性件。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遠端鎖定突起朝向所述開口並遠離所述橋接彈性件定位。
  40. 一種用於將一電連接器表面安裝於一基板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具有一開口的一絕緣殼體,以及具有多個導電端子的一端子子組件,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延伸穿過所述開口的端子安裝端; 將所述電連接器相鄰所述基板放置,其中所述端子安裝端接觸所述基板上的對應的導電墊,並且所述絕緣殼體的一安裝平面間隔開在所述基板的上方; 將所述端子安裝端焊接於所述導電墊;以及 使所述絕緣殼體相對所述端子子組件移動,以使所述安裝平面與所述基板相鄰。
  41. 如請求項40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絕緣殼體相對所述端子子組件移動的步驟,使一懸臂式扣接臂與一第一扣接凹部解除接合並使所述懸臂接合在一第二扣接凹部中。
  42. 如請求項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扣接凹部豎向地位於所述第二扣接凹部的上方。
  43. 如請求項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懸臂式扣接臂相對所述殼體的從所述開口的一第一邊緣延伸的一端壁撓曲。
  44. 如請求項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安裝平面由設置在所述絕緣殼體上的多個支座限定,所述多個支座均由一間隙分隔開。
  45. 如請求項44所述的方法,還包括當所述安裝平面與所述基板相鄰時,通過引導黏接劑穿過所述間隙以將所述電連接器黏接於所述基板上。
  46. 一種用於一電連接器的端子薄片體,包括: 一導電的端子陣列,包括多個訊號端子以及多個接地端子,各接地端子包括設置在其上的一接地孔; 一端子支撐模製件,由非導電材料製成,圍繞所述端子陣列設置並支撐所述端子陣列,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包括設置在其上的多個模製件開口,所述多個模製件開口各自與所述多個接地孔中的一個對齊;以及 一導電的接地屏蔽體,與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相鄰設置,所述導電的接地屏蔽體包括從其突出的多個接地突起,所述多個接地突起跨越所述多個模製件開口且由所述多個接地孔收容以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
  47. 如請求項46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訊號端子和所述多個接地端子在一公共陣列平面上大致對齊,且所述接地突起垂直於所述公共陣列平面。
  48. 如請求項47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突起是由一突起板衝壓而成並與所述突起板成一體的多個接地突片。
  49. 如請求項48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突起板和所述多個接地突片由薄金屬板衝壓而成。
  50. 如請求項49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薄片體包括限定一橫向薄片體長度的一第一薄片體端以及一第二薄片體端,且所述接地屏蔽體與所述橫向薄片體長度共同延伸。
  51. 如請求項50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屏蔽體包括在所述突起板和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之間的一中間板,所述中間板由一導電材料製成且比所述突片板厚。
  52. 如請求項50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中間板包括設置在其上的收容所述多個接地突起的多個槽。
  53. 如請求項46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孔和所述多個接地突起是非互補的且配置爲在所述接地突起插入所述接地孔時使所述接地突起扭曲。
  54. 如請求項53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薄片體包括限定一橫向薄片體長度的一第一薄片體端以及一第二薄片體端。
  55. 如請求項54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突起是具有在豎直方向上對齊的一豎直突片高度的接地突片。
  56. 如請求項55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孔是對應於所述豎直突片高度的細長的槽。
  57. 如請求項56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槽包括相對所述橫向薄片體長度橫向偏移的第一偏移腳以及第二偏移腳。
  58. 如請求項46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端子包括一對接端、與所述對接端相反的一端接端,以及在所述對接端和所述安裝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
  59. 如請求項57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孔垂直進入所述接地端子的端接端設置。
  60. 如請求項58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屏蔽體包括從其突出的多個第二接地突起,所述多個第二接地突起跨越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並由設置於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上的多個第二接地孔收容以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
  61. 如請求項59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第二接地孔垂直地進入所述多個接地端子的平面的中間本體部設置。
  62. 如請求項57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端子陣列包括位於一對接地端子之間的至少一個訊號端子,所述訊號端子包括一對接端、與所述對接端相反的一端接端,以及在所述對接端和所述端接端之間延伸的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
  63. 如請求項61所述的端子薄片體,還包括具有端接所述訊號端子的對接端的一訊號導體的一導電線纜。
  64. 如請求項62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突起是由一突起板衝壓而成並與所述突起板成為一體的多個接地突片。
  65. 如請求項63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接地突片平行於所述訊號導體而延伸到所述端子薄片體中。
  66.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 一插頭連接器,配置成對接於一插座連接器,所述插頭連接器包括一插頭絕緣殼體,以及一插頭端子子組件,所述插頭殼體具有一對接面,以及與對接面間隔開的一安裝面,其中一開口設置於所述安裝面,所述端子子組件部分地收容於所述開口中且包括: 一導電的端子陣列,包括多個訊號端子以及多個接地端子; 一端子支撐模製件,由非導電材料製成,圍繞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設置且支撐所述導電的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以及 一接地條,具有從一公共脊突出的多個葉片,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每一個配置爲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一對應的一個機械地且電氣地相互連接; 所述插座連接器包括一插座絕緣殼體,以及至少一個插座端子薄片體,所述插座端子薄片體包括: 一端子陣列,具有多個訊號端子以及多個接地端子,各接地端子包括一接地孔, 一端子支撐模製件,圍繞所述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設置且支撐所述端子陣列的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並包括與所述多個接地孔對齊的多個模製件開口,以及 一接地屏蔽體,與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相鄰,所述接地屏蔽體包括從其突出的多個接地突起,所述多個接地突起跨越所述多個模製件開口且由所述多個接地孔收容,以與所述多個接地端子機械地且電氣地連接。
  67. 如請求項65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插頭端子子組件的多個接地端子中的每一個包括設置於一平面的中間本體部上的一孔,而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每一個收容於所述多個接地端子中的一對應的一個孔中。
  68. 如請求項66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孔和所述葉片是非互補的且配置爲在所述葉片插入所述孔時使所述葉片扭曲。
  69. 如請求項67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插頭端子子組件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在一陣列平面上大致對齊,而所述接地條的多個葉片在垂直於所述陣列平面的一葉片平面上大致對齊。
  70. 如請求項6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孔是卵形的且具有不與所述葉片平面平行的一主軸線。
  71. 如請求項65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插座端子薄片體的多個訊號端子和多個接地端子在一陣列平面上大致對齊,而所述多個接地突起垂直於所述陣列平面。
  72. 如請求項70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多個接地突起是由一突起板衝壓而成並與所述突起板成爲一體。
  73. 如請求項7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接地屏蔽體還包括在所述突起板和所述端子支撐模製件之間的一中間板,所述中間板由一導電材料製成並且比所述突片板厚。
  74. 如請求項72所述的端子薄片體,其中,所述中間板包括設置在其上的收容所述多個接地突起的多個槽。
  75. 如請求項73所述的端子薄片體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插座端子薄片體的接地孔和接地突起是非互補的且配置爲在所述接地突起插入所述接地孔時使所述接地突起扭曲。
  76. 如請求項7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接地孔是包括橫向偏移的第一偏移腳以及第二偏移腳的槽。
TW109130342A 2019-09-06 2020-09-04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TWI829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7006P 2019-09-06 2019-09-06
US62/897006 2019-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745A true TW202127745A (zh) 2021-07-16
TWI829961B TWI829961B (zh) 2024-01-21

Family

ID=74850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342A TWI829961B (zh) 2019-09-06 2020-09-04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495909B2 (zh)
JP (2) JP7398548B2 (zh)
KR (1) KR20220061169A (zh)
CN (1) CN114270634A (zh)
TW (1) TWI829961B (zh)
WO (1) WO20210460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2126B2 (ja) * 2018-12-07 2024-05-13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生分解性濾過材料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物品
KR20220061169A (ko) * 2019-09-06 2022-05-12 몰렉스 엘엘씨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210046549A (ko) 2019-10-18 2021-04-28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USD949798S1 (en) * 2019-12-06 2022-04-26 Samtec, Inc. Connector
TWI792271B (zh) * 2020-06-19 2023-02-1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背板連接器組件
CN114765330A (zh) * 2021-01-13 2022-07-1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US20230178922A1 (en) * 2021-12-06 2023-06-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hape-memory alloy lock for connectors
US11831095B2 (en) * 2021-12-28 2023-11-28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Direct plug orthogonal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system
CN116526186A (zh) * 2022-01-24 2023-08-01 泰连服务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WO2024057173A1 (en) * 2022-09-14 2024-03-21 Molex, Llc Connector with contact support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1377C (zh) * 2001-06-13 2009-07-29 莫莱克斯公司 高速中间连接件
JP4889243B2 (ja) * 2005-06-09 2012-03-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装置
US7195519B1 (en) * 2006-03-30 2007-03-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distance between contact wafers
WO2010025214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overlapping ground configuration
WO2010030638A1 (en) * 2008-09-09 2010-03-18 Molex Incorporated Flexible use connector
CN102405564B (zh) * 2009-02-18 2014-09-03 莫列斯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垂直连接器
TWI452767B (zh) * 2009-05-18 2014-09-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WO2011050277A2 (en) * 2009-10-23 2011-04-28 Molex Incorporated Right angle adaptor
US8123532B2 (en) * 2010-04-12 2012-02-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rrier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2541696A1 (en) 2011-06-29 2013-01-02 Tyco Electronics Belgium EC BVBA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034977A1 (en) 2011-08-03 2013-02-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US8535069B2 (en) * 2012-01-04 2013-09-17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pins embeded in contact wafers
US9509094B2 (en) * 2012-02-07 2016-11-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oard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opening on bottom wall
US9257778B2 (en) * 2012-04-13 2016-02-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4059044A1 (en) * 2012-10-10 2014-04-17 Amphenol Corporation Direct connect orthogonal connection systems
WO2014160338A1 (en) * 2013-03-13 2014-10-02 Amphenol Corporation Lead frame for a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485134B2 (en) * 2013-12-17 2019-11-19 Molex, Llc Power connector with air flow passages
WO2015100062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531129B2 (en) * 2015-05-12 2016-12-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bussed ground conductors
US10141676B2 (en) * 2015-07-23 2018-11-27 Amphenol Corporation Extender module for modular connector
US10673182B2 (en) * 2015-12-07 2020-06-02 Fci Usa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ly commoned grounds
CN108631094B (zh) * 2017-03-16 2020-02-04 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JP6872033B2 (ja) 2017-03-17 2021-05-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I788394B (zh) * 2017-08-03 2023-01-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總成及製造其之方法
US11495917B2 (en) * 2017-10-24 2022-11-08 Samtec, Inc. Righ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tacts for a right-angle connector
US10700462B2 (en) * 2018-01-18 2020-06-30 Interplex Industries, Inc. Connector housing
EP3821502A4 (en) * 2018-07-12 2022-06-08 Samtec Inc. LOSS MATERIAL FOR ENHANCED SIGNAL INTEGRITY
CN208637725U (zh) 2018-08-16 2019-03-22 富加宜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高传输速率的连接器
CN209045918U (zh) * 2018-08-16 2019-06-28 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对应金属端子间设有接地金属隔离板的高频连接器
US11588262B2 (en) * 2018-10-09 2023-02-21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s
CN111490410B (zh) * 2019-01-25 2021-11-30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189943B2 (en) * 2019-01-25 2021-11-30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CN111769406A (zh) * 2019-04-02 2020-10-13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拉带解锁结构及连接器
TWM584028U (zh) * 2019-05-15 2019-09-21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線端連接器
KR20220061169A (ko) * 2019-09-06 2022-05-12 몰렉스 엘엘씨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4556705A (zh) * 2019-10-24 2022-05-27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5516717A (zh) * 2020-01-27 2022-12-2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高密度直配式正交连接器
CN113258325A (zh) * 2020-01-28 2021-08-1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频中板连接器
CN111403932A (zh) * 2020-04-24 2020-07-1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线端连接器
TW202236748A (zh) * 2020-05-06 2022-09-16 陳松佑 板端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2020A (ja) 2024-03-08
CN114270634A (zh) 2022-04-01
JP2022544949A (ja) 2022-10-24
US20230047149A1 (en) 2023-02-16
JP7398548B2 (ja) 2023-12-14
TWI829961B (zh) 2024-01-21
US11495909B2 (en) 2022-11-08
WO2021046066A1 (en) 2021-03-11
KR20220061169A (ko) 2022-05-12
US20210075143A1 (en)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27745A (zh) 端子薄片體、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安裝方法
US20240030660A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ed signal paths
US10320102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contact assembly
CN108631100B (zh) 连接器组件、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US11450979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US10361520B2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plate louvers
US1153291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8992237B2 (en) Resonance modifying connector
US201600061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US20010005654A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65419U (zh) 改良的連接器組合
JP2005538500A (ja) 嵌合性能が改善された高密度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060030221A1 (en) Modular jack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US20080254685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reducing EMI and/or crosstalk
JP200952418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414917A (zh) 電連接器組件及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TWI834004B (zh) 電連接器組件與端子薄片體
JP2024073570A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2403387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u-shield and ground plate